心得體會是我們在生活中不斷成長和進步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寶貴財富。心得體會是我們對于所經歷的事件、經驗和教訓的總結和反思。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總結篇一
近年來,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科目的教學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有幸擔任過多年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通過這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和總結,我深感高中生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和挑戰性。以下是我對高中生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的總結和思考。
首先,要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高中生在學習中常常感到困惑和迷茫,尤其是對于語文學科,他們往往認為沒有必要去關注和努力學習,認為它只是一門填鴨式的科目。因此,作為語文老師,我們應該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他們能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例如,我會以寓言故事、名人傳記等形式來講授文學常識,通過小說、詩歌等文本來探討人生哲理,使學生在欣賞美的同時,也能加深對語言文化的理解,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其次,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高中生對語文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扎實,無法理解或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強調知識與實際應用的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會通過解析古文、教授修辭手法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語文修養,通過講授寫作技巧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還要注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通過課外閱讀和文學作品的鑒賞,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
第三,要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高中階段是學生思想成熟的關鍵時期,我們不能再用單純地灌輸方式進行教學,要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教學中,我會要求學生對文本進行分析和評價,要求他們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在講解古文時,我會引導學生思考其中的哲理和思想,讓他們能夠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意見。此外,我還會組織一些討論活動、辯論賽等形式,讓學生能夠展現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和辯論能力,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要注重個性化教學。每個學生的特長和需求各不相同,作為教師,我們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服務。在教學中,我會注重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為他們提供適合的學習途徑和方法,讓他們能夠在自己的舞臺上展現自己的才華和特長。例如,對于文學愛好者,我會推薦一些經典文學作品,讓他們能夠深入了解文學的魅力;對于寫作能力較弱的學生,則會通過多篇寫作練習和評改作文的方式,逐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通過個性化教學,能夠更好地發揮學生的潛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最后,要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與溝通。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需要與學生保持密切的互動和溝通。在課堂中,我會盡量與學生進行互動,引導他們思考和表達。在講解常識知識和文本分析時,我會頻繁地與學生進行提問和回答,從而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學習積極性。同時,我也會經常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了解他們的學習動態和困惑,給予他們必要的指導和幫助。這樣能夠更好地理解學生的需求和問題,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
總之,高中生語文教學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只有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和批判性思維,個性化教學并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和溝通,我們才能真正實現高中生語文教學的目標和意義。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做,用愛去教,我們一定能夠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具有良好語文素養的高中生。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總結篇二
新課標是教學的依據。我們認識到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尤其是要求我們每一位老師都要注意創設教學情境,尊重每一個學生對文本的閱讀體驗。
關于高中語文新課改來說,我最初的認識是主要有兩個轉變:一是轉變教的方式;二是轉變學的方式,即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是這又談何容易?往往我們的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于形式。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也是有這樣的一些現象:例如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細講精練;一些具有綜合性系統性的知識,教師卻將之分化,影響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形成;一些學生自己的見解和體驗,往往因為老師所謂的“標準答案”而扼殺。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的聽專家們的引導和指點,認真和專家們做心靈上的交流。蘇教社的老師說的好,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分析運用獨到的處理方法,把教學思考中的特點、優點、亮點通過情景表達出來。
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思考和發言的機會,構建合作研究的平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老師既要學習先進的課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適當改革教學;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或情境。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這樣的去做:
第二、在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合作,發揮想象思維來解決問題,并尊重和正確解讀這些合作體驗的結果。
參加這次培訓之后,面對新課程,我們老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全面、深入地理解語文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體會并實踐課程理念的核心“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所以,培訓結束后,我們個人的學習并沒有結束。
1、認真學習新課標,具體的去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各種弊病。
2、研究學生,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
3、研究實驗教科書和相應的教輔書,弄清它們與《課程標準》之間的聯系點和著力點。
4、研究本校本地的實際情況和文化生活氛圍,爭取能夠創造性地選擇和運用各種民族傳統文化來改進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親切感中增添新的體驗。
當然了,這些都是為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總結篇三
一、實施課改,首先要改變教學觀念。
1、學生觀。承認學生的差異性和主動性。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
1
特長,教師要不斷了解、分析學生的差異情況,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和發展,每個學生都是生動、活潑、有求知欲、有創造力的個體,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創造熱情,使學生主動自覺地接受教育。
2、質量觀。不把以前的考試分數、平時課堂答問題的正確與否,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要把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綜合起來評價學生。只要有進步,就是好學生。
3、教學觀。以教師的主導作用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實現,重視多維素質的培養與發展,強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注重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使每個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功和快樂。
4、師生觀。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依賴于和諧互助的師生關系,教師必須充分信任學生,堅信每一個學生都具有發展的潛能,都有進步愿望,都有追求知識、追求真理的本質。
二、語文教改感悟。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非我們的教學目標,而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和途徑。語文學習中用什么樣的學習形式來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都取決于教學目標的要求。
2.“語文教學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之上”。這里的“平等”絕不是師生在任何事務上都是絕對平起平坐,更不是說教師與學生具有平等的知識水平。教師在尊重學生平等地位的同時又是高于學生的,他們要引導學生掌握更廣泛且更有深度的語文知識。如果教師不加鑒別地肯定學生所有的言論,而不對其進行一定的點評和拔高,學生是很難獲得進步的。
2
因此,教師應在堅持學生平等地位的同時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學生。
3.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們在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都要實現該教學目標,而是憑借語文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課文內容中豐富的人文內涵,“潤物細無聲”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最佳教學境界。
4.很多教師認為,新課標的最終目標應是“學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動起來”,在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下,達到大家都動起來的最終目的。其實不然,語文學習中的調動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學生在調動的外表下內部的思維一直處于停滯狀態,這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不管課堂上采取哪些調動方式,只有那些能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學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相反,如果學生在熱鬧的形式下內部的思考一直處于停滯狀態,這樣的“動”也無益。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任務是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的同時更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啟動學生的.情思,這才是真正的“動”。
三、課堂教學注意問題。
1.教材。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探究”不僅是學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層內涵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千萬不能課文還未讀懂,就找來課外知識以拓展學生的知識。教師須知知識的遷移不是“見異思遷”,向課外延伸應有“度”的限制,很多時候,將延伸的內容作為課外作業完成,會更有收獲。
3
替教材等,這樣的教學方法沖淡了語文教學的實際任務,難免有“做秀之嫌”。
3.師生關系。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但更不可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只有教師適時介入,進行必要的點撥歸納,對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將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深層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和正確的觀點。
四、課堂教學避免誤區。
1、不能讓語文課變成朦朧詩,即閱讀文章不求甚解籠而統之,了解大意即可。
2、不能將語文閱讀變成警句摘讀,即讓學生只找出自己認為最精彩、最感人的語句,任意闡述緣由即可。
以上是我在語文課改中的點滴感悟,從中不難發現,實行課改并非只是教學方法的轉變,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思想、觀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內容,它要求教師必須有一個脫胎換骨的轉變,而轉變的唯一途徑就是鉆研新課程標準,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結合實踐,不斷反思,不斷更新,不斷突破,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課改教師。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總結篇四
曾幾何時,我們的語文教學走向了單調乏味,走向了枯燥無趣,以至于學生們討厭語文,害怕語文,甚至于漸漸遠離語文。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學生,而是在于語文教師自己,是我們用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保守固執關起了語文樂園的大門,讓學生們在這座知識的寶庫面前,只有望而卻步。那么我們怎樣才能進行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學生喜歡上語文?以下幾個方面是我的一些心得。。
首先,教師的語言要講求“精”。要使課堂語言少而精,一定要在課前把握不同課文的特點并加以精心設計教學語言。要設計好這節課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問題要集中,而且要突出重點,切忌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什么都有想解決,往往結果卻是什么都解決不好。對講授每一個問題,也盡可能對用語事先作一番準備,要使用的幾個關鍵詞語,應該經過推敲和篩選,提高它對闡釋問題的命中率。
處理課堂臨時出現的疑難問題,教師的“即席”用語要能夠“一語中的”,這樣,對學生的刺激才強烈,才會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才有利于學生記憶的鞏固。
其次,教師的語言要注重“啟發”。教學語言的啟發性是現代教學法所倡導和追求的目標之一。它的好處很多,例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活力,造就學生的進取精神,活躍課堂氣氛等等。例如,在教學《孔乙己》時,可以這樣設計教學語言:凡是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讀過《孔乙己》的,幾乎都在心底留下了這個舊社會苦人兒的形象,魯迅先生運用了怎樣的鬼斧神工來塑造了這個藝術形象的呢?孔乙己的悲慘遭遇,究竟是社會的悲劇、性格的悲劇還是社會的悲劇呢?仔細學習,可以得到答案。自然而然的,學生在轉移注意力的同時也注意到了這幾個問題,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與學習重點,在聽講的時候也能做到心中有數了。
第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機地聯系課文的相關知識,得心應手地穿插背誦有關的詩詞、警句、啟發學生課后去多讀書,或有意識地聯系學生過去背誦的篇目、啟發生學生去記憶鞏固知識,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學生被教師廣聞博記的學識所“粘住”就能激發起對學習的興趣,不由自主地迷戀教師講課而喜歡上這門課了。
每個學生在思維、記憶、分析、理解、創新等能力上存在著各種差異,但無論他們之間存在何種差異,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期待贊揚”。俗話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教師的贊揚是學生最大的收獲。,因此可以說,學生在學習中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希望老師發現自己的優點并得到激勵與肯定。有鑒于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多給學生一些成功的體驗:如讓他們準確寫出一個成語,背會一首詩,回答一個問題,做會一道題等;課堂回答問題時、作業批語、作文評語中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喝彩,多說“你真棒”“說得真好”之類的句子讓學生體會到“我能行”。即使學生出了錯,也應該選擇合適的語言,和緩的語氣,如“沒關系”、“再想想怎樣說更好”等句子加以鼓勵、啟發和引導,讓他們在認識和改正錯誤的同時得到進步,萬不可傷及學生稚嫩的心靈。此外,在課堂教學中還可引進競爭機制,采用以小組為單位的評比方法,在學生表現出色時,及時地給予獎勵,一堂課結束時,進行小結和評比。如此,不僅能刺激學生的思維,活躍緊張的氣氛,激發學生的進取心,而且對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有很大的作用。教師再適時適地的做出適當的表揚和鼓勵等激勵性評價,使學生在積極參與中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增強自信心。正如愛默生所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只有學生建立了自信,才能更進一步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課堂,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自覺地進行語文訓練,不斷培養和提高語文素養。
總之,要想讓語文課吸引學生,教師就必須結合自己的個人風格,采用多種方法,讓語文課堂更生動形象,真正做到讓語文課堂洋溢著人文色彩,讓學生真正的體驗到語文學習中的快樂,從而愛上語文課。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總結篇五
高中語文新課程重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在語文新課程的學習中,我頗有收獲。
一、在語文新課程中我們應該面向"全體"同時著眼"全面"。
語文新課程要求我們要使全體高中學生都獲得必須具有的語文素養。因此,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只抓"尖子生",不能只針對一小部分學生安排教學計劃。教師給學生設定學習目標時,既要給優生"發展性匹配",即結合教材內容滲透、穿插、拓展、增加新知識和新方法,讓學生感知最新信息,激發其創新意識,培養其創新精神;又要給中差生"適應性匹配",使中差生不斷獲得成功,逐步增強信心,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切實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備課包括教材內容的加工,課外信息的利用,學生生活經驗的挖掘,啟發性問題和講解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等,都要統籌考慮。備課給各層次學生確定的教學目標,上課時還要機動靈活地落實。每節課要通過對學生的質疑、答疑、討論或練習等判斷學情,了解每個學生新的"惑"和新的"需",使教學有的放矢。依據層次目標,設計有梯度的問題或訓練題,要遵循以下三個前提:
2、能引起學習興趣,激發各層學生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
3、使學生有認識上的困難,值得思考與研究,但"跳一跳",要能摘到"桃子"。保證使每個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全面充分地發展,使全體學生真正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爭取大面積地提高語文教育質量。
"全面"指全面提高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而不能忽略其中的任何一方面。讀寫聽說每一方面又有多種方式。讀,學生可以朗讀、默讀、讀熟;教師可以范讀,指導學生讀出感情,讀出體驗和感受。學生也可根據內容略讀或精讀。學生精讀時要在讀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心得體會,觀點和看法等,并在"討論"和"訓練"時,說或寫出來。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通過合作、討論、互助,排除學生對課文理解、領悟的障礙。在討論時讓學生見仁見智,遇到有價值、有話可說的問題,可引導學生辯論,活躍學生思維,在真實的情境中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辯論雙方(或多方)必須要專注地聽,聽出對方的觀點,聽出對方的漏洞,還要在聽的過程中觀顏察色,辨析語氣語調等;辯論時,學生必然要快速及時地組織語言表情達意,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藝術性等。課外語文讀物可以略讀。略讀課外讀物后可以以講故事的方式把自己的所感寫出來,并說出來與人交流,綜合訓練讀寫聽說能力。還可以把研究性學習的理念貫徹到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把提高學生讀寫聽說能力的要求,變成語文教學的具體環節和學生的具體實踐。
二、運用多媒體設備創設生動的情景,引起學生興趣。
多媒體教學設備具有傳統教學無可比擬的優勢,特別在創設情景這方面。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為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就在于它能運用音樂、圖片、動畫、影視等手段強化感知,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學生對實境的感受和理解。
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生學習是一個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這個過程應該是充滿好奇、疑問和探索的,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創造力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其實生疑、質疑、討論、釋疑等是思維過程的具體展示,也是提高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讀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孔夫子說:"疑慮,思之始,學之始"。在教學中應該切實地把生疑、質疑、釋疑的過程真實而有序地展開。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獨立性和靈活性。使學生在具體的語文學習實踐中,逐步提高觀察、發現、判斷、推理、概括、想象和創新能力。"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尤其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四、注重"過程"。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長期以來,對教學的評價,往往只重視結果,不看過程,導致教的過程"走過場";對學習的評價也只注重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或只注重記住結果,而忽視親歷親為的重要性,這是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講了兩千多年,"啟發式"教學早已寫進了語文教學大綱,至今我們也沒有很好地落實。這與我們忽視對教學過程的研究、管理和調控不無關系。異步推進教學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立足于過程的"到位"與"優化"。一是引導教師研究自己的教學行為,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思路,對語文教學過程實施有效地調控。二是落實教學的具體環節,使過程"到位",每個環節中還要選擇適當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種方式、方法綜合貫通,做到教學流程合理。三是分層啟動,教師走進每個學生的生活世界、經驗世界和學習過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學習的有困難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四是使教學內容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建構的需要,循序展開。五是轉變教學評價指向,即由側重評價教師教的過程和藝術,轉變為側重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
一、轉變觀念仍是關鍵。
新大綱、新教材的出臺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這要求廣大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必須更新觀念,尤其是教材觀。解決了教材觀才能談改善教學,才能談有效教學。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們要嚴格遵循新教材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讀本,吃透教材,宏觀調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課本是點,讀本是面,我們須下大力氣備課本、備讀本,把讀本分門別類的和課本相對應,做到課本、讀本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一、二就是文體不限的高考式作文訓練。
新教材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了明確的規定和具體的要求,不能隨意化,要作為語文課的一部分,做到口語訓練和課文教學互相滲透、互相促進。
二、語文是終身學習,教師也不例外。
新大綱、新教材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體語文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以適應教材和時代的要求。廣博的知識、較高的語言水平和誦讀能力是新形勢下語文教師所必備的,"終身學習"不再是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更是時代對每位教師的要求。
三、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語文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語文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
采用形式各異的激勵辦法和開展各項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時代的進步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又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手段和更為廣闊的空間,語文教師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擴大語文外延。
四、運用"拿來主義",大膽取舍。
對于新教材我們也應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運用腦髓,自己拿來",大膽取舍。課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講,讀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講。另外,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參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盡可能多的參考資料,面對那些紛繁的資料,我們也必須采用"拿來主義"。
五、要善于。
總結。
和回顧。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閃光的做法、獨具匠心的設計,但卻如過眼煙云,沒有積累下來,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因此,教學中要善于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最終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
有人說"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的確,不學習不進步實際上就是一種退步。成為一名教師已經一年了,經驗增長了一些,但銳氣與進取心也磨掉不少,有時甚至覺得浸在一堆堆的作業、備課本中都喘不過氣來了,更別提還有頑劣的學生用他的懶惰和不上進觸動敏感的神經。直到我參加了江蘇省高中語文教師網絡培訓,為我提高自己打開了一扇窗。
從學習的內容來說,每一個專題的講座都和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有關,專家深入淺出的講解,課后的交流也讓我深受啟發,覺得有這么多的同行參與進來,發現自己困惑的問題也讓他們頭疼,終于覺得學習不是一件寂寞和孤軍奮戰的事。
從學習的效果來說,我覺得學到的東西也能在教學中迅速地應用起來,改善自己的課堂。比如,作文專題那一講,老師講了一堂如何打開學生思路的課,當時我就想這樣的方法對指導學生的寫作真的有用嗎?沒過幾天,講解單元練習里的一個作文題時,我就大膽地嘗試了一下這個方法。那篇作文是一篇命題作文,文題是"記住這一天",我指導學生先從"記"字入手討論,再采用老師用過的方法,讓學生大膽聯想,看他們能想到什么,平時不怎么回答問題的學生也敢于開口說出自己的想法了。當時我就覺得這種打開思路的方法是值得嘗試的,后來看學生的習作,雖然優秀文章仍是寥寥,但至少很多學生知道了應該從哪個角度寫,可以寫什么,我想這就是學習的收獲吧。
其實這次的學習還給了我另一個體會,就是慚愧。當看到別的老師旁征博引,理論結合實際,侃侃而談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理論積累是在是淺薄得可憐;當看到別的老師洋洋灑灑,或做散文或詩情澎湃時,我發現自己的文筆生澀得很;當別的老師激情萬丈的時候,我有時卻難免會偷偷懶,這一切都讓我十分慚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無論采用哪種方式,無論是哪一個方面,我都認識到學習是終身的職業。一個人語文素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閱讀習慣的有無、閱讀視野的寬窄和閱讀積淀的厚薄。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可見閱讀與寫作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關系,只要我們找到兩者的結合點,舞好兩柄"利劍",相信就能"雙劍合璧,威力劇增。"因此作為語文老師,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更要重視我們自身的寫作教學。有人統計,目前有90﹪以上的語文老師有閱讀習慣,但是閱讀的內容多為教學參考書籍。所以老師要帶頭讀書,而且讀好書多讀書。其次,加強學生的寫作訓練,重視作文講評,讓學生每節課都學有所得。
通過參加這次培訓,我在語文教學觀念上面也有了新的認識。學生的學習不是單靠老師講會的,更重要的是靠他們自己學會的。我明白了一些知識可以傳授給學生,但是學生能力的提高更依靠他們的實踐來培養。但是老師的講并不是可有可無的,它也是非常必要的。老師要講的是學生不會的、不懂的、想不到的,也就是要講重點、難點、疑點。教師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更要發揮好自己的主導作用,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與拓展、發現與創新能力。
另外我也想談談,這次培訓以后我以后在教學方面的目標:其次我談談我以后的目標:
1、針對教學經驗不足,我決定在認真鉆研新大綱,吃透教材的同時,虛心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及兄弟學校的同行討教經驗,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他們學習。
2、重視作文教學。加強學生的寫作訓練,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并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可以限時作文,45分鐘寫800字左右的文章。批改作文時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寫評語時少批評多激勵,并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
3、及時充電,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為教學工作注入新鮮血液,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
4、激發學生的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教師讓學生結合個人愛好,選擇一些相接近的名著閱讀,還要邊讀邊做讀書筆記,記下優美文段,記下心得體會。
專家們的精辟講座為我們一線教師的教學指明了一條寬敞的教學之路,讓我們在教學中找到了方向,找到了依據,成為我們教改之路上的又一面旗幟,從而確定了教學研究的大方向。通過觀看聆聽專家們的理論見解,我再一次體會到語文教學的不定性,趣味性,可欣賞性,讓我再次對研究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說實在的,從事高中語文教學工作至今,我常常感到越教越不會教了,也曾困惑地問自己:"我們到底應該以怎樣的姿態站在課堂上?"面對著日復一日的繁忙瑣碎,我常常在感到疲憊不堪之余,更多的是過于熟悉之后的厭煩。我不愿在繁重低效地知識重復、課文反復學習中消耗自己,于是我也曾努力地尋覓更高效、學生更喜歡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我不斷地嘗試著、探索著,積累了更多的教訓和經驗,但大多是個人化的、不成體系的感受。
正是高中語文網絡培訓從理念的高度給我指出了一個更自由,更廣闊的空間。這次遠程培訓共有四個模塊,共22講。這些專題涉及的問題,都是目前教學中最重要的熱點問題,也是我們高中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困惑最多、最難以把握和操控的問題,專家們針對這些問題做了細致入微的討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并通過具體的課例選取教學過程中常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來分析、探討,無論從教學理念上、教學方式方法上,都給了我們多方面的啟示,給我們指明了今后語文教學的方向。教師培訓的形式應該很多,譬如:專家講座、網絡示范課、同行的交流......網絡培訓打破時空限制,以其豐富、全面、精準的培訓內容和快速、立體、多樣的培訓形式,成為了教師專業成長的"快速航班"。
在專業成長的道路上,教師走出課堂,聆聽專家學者高屋建瓴的生動講解,俯視課堂,反思教學,這應是提升專業能力的必經之路。通過這段時間的新課程改革培訓,認識到教育不應該是空中樓閣,它應該是立足于生活的。高中語文新課程的目標再也不是向大學輸送分數高的學生,而重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作為一名基層語文老師,我感到此次培訓收獲頗豐,對即將到來的新課程十分期待。談談此次培訓中的一些感悟:
一、轉變觀念仍是關鍵。
新大綱、新教材的出臺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這要求廣大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必須更新觀念,尤其是教材觀。解決了教材觀才能談改善教學,才能談有效教學。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例新教材新,我們要嚴格遵循新教材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讀本,吃透教材,宏觀調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課本是點,讀本是面,我們須下大力氣備課本、備讀本,把讀本分門別類的和課本相對應,做到課本、讀本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就是要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科的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在此理念的指導和支撐下,課堂學習的形式實行開放式、自由式和多層次的形式。不再把課本當作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究新知識、發現新思路的過程,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
二,新課程需要營造一年自由開放式的課堂。
實行自由、開放式課堂教學,對于學生來說,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動力和活力,不斷激起學生的探索、發現、聯想、想象和表現的欲望和愿望,讓學生的思維、心理狀態處于開放狀態,為學生的思維創設一個更廣闊、更自由的空間,為學生展現自我、獲取成功帶來機遇。比如對一篇課文的理解,如果由教師根據參考書的答案講出來,那學生只能得到一種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而是教師把自己根據教參的理解強加給學生,學生即使理解也是生吞活剝地機械記憶,而不能變成自己的知識或能力從而活學活用。若能由同學之間討論,師生共同交流,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那么學生的理解觸類旁通,集思廣益,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要深刻得多。學生也在發自內在地、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對于老師在教學當中要善于捕捉課程資源,不拘于教材和教案,不僅僅是課本,可以自由開放地把你身邊的一切都可以當作是傳授知識的載體。備課時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多樣性和多變性,通過學生反饋的各種信息,不斷調整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不同的知識基礎、不同知識層次、不同欣賞口味與不同接受能力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全體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學有所得,在學習的過程中嘗到探求知識、獲取知識的快樂。
三、在語文新課程中我們應該面向"全體"同時著眼"全面"。
語文新課程要求我們要使全體高中學生都獲得必須具有的語文素養。因此,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只抓"尖子生",不能只針對一小部分學生安排教學計劃。教師給學生設定學習目標時,既要給優生"發展性匹配",即結合教材內容滲透、穿插、拓展、增加新知識和新方法,讓學生感知最新信息,激發其創新意識,培養其創新精神;又要給中差生"適應性匹配",使中差生不斷獲得成功,逐步增強信心,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切實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備課包括教材內容的加工,課外信息的利用,學生生活經驗的挖掘,啟發性問題和講解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等,都要統籌考慮。備課給各層次學生確定的教學目標,上課時還要機動靈活地落實。每節課要通過對學生的質疑、答疑、討論或練習等判斷學情,了解每個學生新的"惑"和新的"需",使教學有的放矢。依據層次目標,設計有梯度的問題或訓練題,要遵循以下三個前提:
2、能引起學習興趣,激發各層學生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
3、使學生有認識上的困難,值得思考與研究,但"跳一跳",要能摘到"桃子"。保證使每個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全面充分地發展,使全體學生真正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爭取大面積地提高語文教育質量。
"全面"指全面提高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而不能忽略其中的任何一方面。讀寫聽說每一方面又有多種方式。讀,學生可以朗讀、默讀、讀熟;教師可以范讀,指導學生讀出感情,讀出體驗和感受。學生也可根據內容略讀或精讀。學生精讀時要在讀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心得體會,觀點和看法等,并在"討論"和"訓練"時,說或寫出來。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通過合作、討論、互助,排除學生對課文理解、領悟的障礙。在討論時讓學生見仁見智,遇到有價值、有話可說的問題,可引導學生辯論,活躍學生思維,在真實的情境中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辯論雙方(或多方)必須要專注地聽,聽出對方的觀點,聽出對方的漏洞,還要在聽的過程中觀顏察色,辨析語氣語調等;辯論時,學生必然要快速及時地組織語言表情達意,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藝術性等。課外語文讀物可以略讀。略讀課外讀物后可以以講故事的方式把自己的所感寫出來,并說出來與人交流,綜合訓練讀寫聽說能力。
還可以把研究性學習的理念貫徹到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把提高學生讀寫聽說能力的要求,變成語文教學的具體環節和學生的具體實踐。
四、要變"用一本教科書教"為"用多本教科書教"。
我以前不管是讀書還是教書,總是認為老師是教課本,學生是學課本,老師是通過教課本教給學生知識,學生是通過學課本掌握所學知識。課本是"經",老師和學生都是課本忠實的追隨者,這就導致上語文課對教材的每一篇課文教師都是不厭其煩的,詳詳細細、認認真真、方方面面的講解。做到以本為本、以綱為綱,但脫離生活實際,學生沒有興趣。
新課程觀認為"課程不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驗,是活動。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
比如對一篇課文的理解,如果由教師根據參考書的答案講出,那學生只能得到一種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學之間討論,師生共同交流,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那么學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所以老師在教學當中要善于捕捉課程資源,不僅僅是課本,其實你身邊的一切都可以是傳授知識的載體。
五、要變"課前備課"為"終身備課"。
現在,我認為教學,特別是語文教學,教師的文學知識要豐富,語文素養要豐厚——這就要靠終身的學習和積累,需要教師的終身備課。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的知識在系統性和框架上要起到高屋建瓴的導向作用,但對具體的問題教師無需作細致的準備。這樣,既能保證上課中教師"導"的作用,又能使得師生面對同一問題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利于師生共同參與交流,利于學生的理解分析。所以教師要改變以往的課前細致備課為終身備課。
六、促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學。
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難得有這樣一個較長的時間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為自己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想,也許在今后的教學道路上,還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我至少不會再繼續迷茫。
高中語文網絡遠程培訓即將結束,我將滿載而歸。滿載的是前沿的理念,是專家的囑托,是同行的期許,是學生渴盼的雙眼。感謝這趟"快速航班",因為它讓我始終銘記,語文課堂傳授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一份濃濃的人文情懷,在充滿人文關懷的語文世界里,學生一定會張揚生命的活力;感謝這趟"快速航班",因為它教會我用智慧、憐憫、同情、善良鑄就"大愛",讓一個個靈動、鮮活的身影快樂地活躍在學習的廣闊舞臺上;感謝此次高中語文網絡遠程培訓,因為讓我的教學生活更加豐富而充實,專業成長的幸福體驗讓前方的道路更加寬敞、明亮!
高中語文新課程重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在語文新課程的學習中,我頗有收獲。
一、在語文新課程中我們應該面向“全體”同時著眼“全面”。
語文新課程要求我們要使全體高中學生都獲得必須具有的語文素養。因此,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只抓“尖子生”,不能只針對一小部分學生安排教學計劃。教師給學生設定學習目標時,既要給優生“發展性匹配”,即結合教材內容滲透、穿插、拓展、增加新知識和新方法,讓學生感知最新信息,激發其創新意識,培養其創新精神;又要給中差生“適應性匹配”,使中差生不斷獲得成功,逐步增強信心,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切實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備課包括教材內容的加工,課外信息的利用,學生生活經驗的挖掘,啟發性問題和講解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等,都要統籌考慮。備課給各層次學生確定的教學目標,上課時還要機動靈活地落實。每節課要通過對學生的質疑、答疑、討論或練習等判斷學情,了解每個學生新的“惑”和新的“需”,使教學有的放矢。依據層次目標,設計有梯度的問題或訓練題,要遵循以下三個前提:
2、能引起學習興趣,激發各層學生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
3、使學生有認識上的困難,值得思考與研究,但“跳一跳”,要能摘到“桃子”。保證使每個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全面充分地發展,使全體學生真正做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爭取大面積地提高語文教育質量。
“全面”指全面提高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而不能忽略其中的任何一方面。讀寫聽說每一方面又有多種方式。讀,學生可以朗讀、默讀、讀熟;教師可以范讀,指導學生讀出感情,讀出體驗和感受。學生也可根據內容略讀或精讀。學生精讀時要在讀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心得體會,觀點和看法等,并在“討論”和“訓練”時,說或寫出來。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通過合作、討論、互助,排除學生對課文理解、領悟的障礙。在討論時讓學生見仁見智,遇到有價值、有話可說的問題,可引導學生辯論,活躍學生思維,在真實的情境中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辯論雙方(或多方)必須要專注地聽,聽出對方的觀點,聽出對方的漏洞,還要在聽的過程中觀顏察色,辨析語氣語調等;辯論時,學生必然要快速及時地組織語言表情達意,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藝術性等。課外語文讀物可以略讀。略讀課外讀物后可以以講故事的方式把自己的所感寫出來,并說出來與人交流,綜合訓練讀寫聽說能力。還可以把研究性學習的理念貫徹到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之中,把提高學生讀寫聽說能力的要求,變成語文教學的具體環節和學生的具體實踐。
二、運用多媒體設備創設生動的情景,引起學生興趣。
多媒體教學設備具有傳統教學無可比擬的優勢,特別在創設情景這方面。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為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就在于它能運用音樂、圖片、動畫、影視等手段強化感知,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學生對實境的感受和理解。
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學生學習是一個從未知到已知的過程,這個過程應該是充滿好奇、疑問和探索的,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創造力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其實生疑、質疑、討論、釋疑等是思維過程的具體展示,也是提高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讀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孔夫子說:“疑慮,思之始,學之始”。在教學中應該切實地把生疑、質疑、釋疑的過程真實而有序地展開。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獨立性和靈活性。使學生在具體的語文學習實踐中,逐步提高觀察、發現、判斷、推理、概括、想象和創新能力。“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學習、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尤其要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四、注重“過程”。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長期以來,對教學的評價,往往只重視結果,不看過程,導致教的過程“走過場”;對學習的評價也只注重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或只注重記住結果,而忽視親歷親為的重要性,這是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講了兩千多年,“啟發式”教學早已寫進了語文教學大綱,至今我們也沒有很好地落實。這與我們忽視對教學過程的研究、管理和調控不無關系。異步推進教學法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立足于過程的“到位”與“優化”。一是引導教師研究自己的教學行為,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思路,對語文教學過程實施有效地調控。二是落實教學的具體環節,使過程“到位”,每個環節中還要選擇適當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種方式、方法綜合貫通,做到教學流程合理。三是分層啟動,教師走進每個學生的生活世界、經驗世界和學習過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學習的有困難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四是使教學內容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建構的需要,循序展開。五是轉變教學評價指向,即由側重評價教師教的過程和藝術,轉變為側重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
一、轉變觀念仍是關鍵。
新大綱、新教材的出臺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這要求廣大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必須更新觀念,尤其是教材觀。解決了教材觀才能談改善教學,才能談有效教學。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們要嚴格遵循新教材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讀本,吃透教材,宏觀調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課本是點,讀本是面,我們須下大力氣備課本、備讀本,把讀本分門別類的和課本相對應,做到課本、讀本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閱讀和寫作分開是新教材的又一亮點。寫作要遵循創作的規律,采用階梯式的訓練方法,進行系統的記敘文、議的訓練,讓學生一步一個階梯的在作文之路上成長,而不是在高一、二就是文體不限的高考式作文訓練。
新教材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了明確的規定和具體的要求,不能隨意化,要作為語文課的一部分,做到口語訓練和課文教學互相滲透、互相促進。
二、語文是終身學習,教師也不例外。
新大綱、新教材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體語文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以適應教材和時代的要求。廣博的知識、較高的語言水平和誦讀能力是新形勢下語文教師所必備的,“終身學習”不再是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更是時代對每位教師的要求。
三、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教材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語文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語文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
采用形式各異的激勵辦法和開展各項活動。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時代的進步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又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手段和更為廣闊的空間,語文教師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擴大語文外延。
四、運用“拿來主義”,大膽取舍。
對于新教材我們也應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運用腦髓,自己拿來”,大膽取舍。課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講,讀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講。另外,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參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盡可能多的參考資料,面對那些紛繁的資料,我們也必須采用“拿來主義”。
五、要善于總結和回顧。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閃光的做法、獨具匠心的設計,但卻如過眼煙云,沒有積累下來,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因此,教學中要善于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最終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
有人說“君子之學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的確,不學習不進步實際上就是一種退步。成為一名教師已經一年了,經驗增長了一些,但銳氣與進取心也磨掉不少,有時甚至覺得浸在一堆堆的作業、備課本中都喘不過氣來了,更別提還有頑劣的學生用他的懶惰和不上進觸動敏感的神經。直到我參加了江蘇省高中語文教師網絡培訓,為我提高自己打開了一扇窗。
從學習的內容來說,每一個專題的講座都和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有關,專家深入淺出的講解,課后的交流也讓我深受啟發,覺得有這么多的同行參與進來,發現自己困惑的問題也讓他們頭疼,終于覺得學習不是一件寂寞和孤軍奮戰的事。
從學習的效果來說,我覺得學到的東西也能在教學中迅速地應用起來,改善自己的課堂。比如,作文專題那一講,老師講了一堂如何打開學生思路的課,當時我就想這樣的方法對指導學生的寫作真的有用嗎?沒過幾天,講解單元練習里的一個作文題時,我就大膽地嘗試了一下這個方法。那篇作文是一篇命題作文,文題是“記住這一天”,我指導學生先從“記”字入手討論,再采用老師用過的方法,讓學生大膽聯想,看他們能想到什么,平時不怎么回答問題的學生也敢于開口說出自己的想法了。當時我就覺得這種打開思路的方法是值得嘗試的,后來看學生的習作,雖然優秀文章仍是寥寥,但至少很多學生知道了應該從哪個角度寫,可以寫什么,我想這就是學習的收獲吧。
其實這次的學習還給了我另一個體會,就是慚愧。當看到別的老師旁征博引,理論結合實際,侃侃而談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的理論積累是在是淺薄得可憐;當看到別的老師洋洋灑灑,或做散文或詩情澎湃時,我發現自己的文筆生澀得很;當別的老師激情萬丈的時候,我有時卻難免會偷偷懶,這一切都讓我十分慚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無論采用哪種方式,無論是哪一個方面,我都認識到學習是終身的職業。一個人語文素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閱讀習慣的有無、閱讀視野的寬窄和閱讀積淀的厚薄。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聯系。”可見閱讀與寫作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關系,只要我們找到兩者的結合點,舞好兩柄“利劍”,相信就能“雙劍合璧,威力劇增。”因此作為語文老師,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更要重視我們自身的寫作教學。有人統計,目前有90﹪以上的語文老師有閱讀習慣,但是閱讀的內容多為教學參考書籍。所以老師要帶頭讀書,而且讀好書多讀書。其次,加強學生的寫作訓練,重視作文講評,讓學生每節課都學有所得。
通過參加這次培訓,我在語文教學觀念上面也有了新的認識。學生的學習不是單靠老師講會的,更重要的是靠他們自己學會的。我明白了一些知識可以傳授給學生,但是學生能力的提高更依靠他們的實踐來培養。但是老師的講并不是可有可無的,它也是非常必要的。老師要講的是學生不會的、不懂的、想不到的,也就是要講重點、難點、疑點。教師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更要發揮好自己的主導作用,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與拓展、發現與創新能力。
另外我也想談談,這次培訓以后我以后在教學方面的目標:其次我談談我以后的目標:
1、針對教學經驗不足,我決定在認真鉆研新大綱,吃透教材的同時,虛心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及兄弟學校的同行討教經驗,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他們學習。
2、重視作文教學。加強學生的寫作訓練,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并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可以限時作文,45分鐘寫800字左右的文章。批改作文時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寫評語時少批評多激勵,并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
3、及時充電,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為教學工作注入新鮮血液,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
4、激發學生的閱讀經典名著的興趣。教師讓學生結合個人愛好,選擇一些相接近的名著閱讀,還要邊讀邊做讀書筆記,記下優美文段,記下心得體會。
專家們的精辟講座為我們一線教師的教學指明了一條寬敞的教學之路,讓我們在教學中找到了方向,找到了依據,成為我們教改之路上的又一面旗幟,從而確定了教學研究的大方向。通過觀看聆聽專家們的理論見解,我再一次體會到語文教學的不定性,趣味性,可欣賞性,讓我再次對研究語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總結篇六
三、課外輔導情況。
四、改進存在問題的對策
1、狠抓古詩文背誦默寫,尤其要在落實默寫上下功夫,確保學生不禁能背誦,而且能準確無誤的默寫,提高古詩文默寫的得分率,以反復抓、抓反復為工作重點,強化訓練與檢查,盡全力讓每個學生在默寫上不失分。
2、進一步加強基礎訓練,了解學生在小學期間語文基礎學習的薄弱環節,有計劃、分階段的進行指導并加強訓練。
3、利用課堂這個主陣地落實閱讀教學,注重解題指導,加強閱讀訓練,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語文各種能力點及各種文體的學習要求與解題方法,教給學生一些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漁”,講練結合,并結合有針對性的訓練,舉一反三,從而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做到有講必練、有練必批、有批必評,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與閱讀水平。
4、以真情關注學困生,感化學困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幫他們查漏補缺,不讓他們放棄語文學習,不讓他們掉隊。
5、關注學有余力的學生的需求,在提升能力方面多給與指導,以提高學生語文成績的優秀率。
本學期,我們初三語文備課組五位老師,面對素質教育,對一群基礎差、能力弱、無心學習的學生不言棄,努力工作,負重攀登,把集體備課、有效教學、設計作業與測試、復習、開展活動促進學生學習等工作落實到實處,積極參與教科研,做法如下:
1、利用周二集體備課時間認真搞好集體備課,集體教研;優化教法、學法,突出教學重難點。
2、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充分發揮學案的作用,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4、優化作業管理,分層設置。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范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力爭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作業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5、利用競賽,學科活動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報告會,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會,辦手抄文學報,鍛煉能力,提高興趣.
6、做好開頭的扭轉工作,扭轉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7、充分利用學校的硬件設施,利用多媒體教學,為語文課堂輸入新的血液,讓語文的理念、網絡的豐富資源為語文教學服務。
在新的一學期里,我們會繼續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去,真正做到有效教學,教學有效,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系統地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為推動我校的語文教學、提高全鎮的語文成績而努力。
注:查看本文相關詳情請搜索進入安徽人事資料網然后站內搜索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總結篇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材的精練、實用、高效,教師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環境的舒適等外因,最終只有通過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活動才能起作用。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首先我根據教學環境、學生實際,結合自身對教材的透徹理解,加以靈活的處理,設計出獨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生動性。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我通過課前精心設計與課堂中的恰當引導,構建一個流暢自然的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和促使學生主體參與,使課堂教學取得最佳效果。這樣的課堂教學,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輕松而又緊湊地參與學習與思考,較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總之,教師只有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為學生創設寬松愉快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高中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總結篇八
7月14、15日,我參加了在昌樂二中召開的全縣小學語文教師培訓會。會上,聽取了四位教師的報告,他們分別是奎文區幸福街小學的王安存,壽光圣城街道西關小學的張麗,我的同事張秀紅,青州市實小的張云杰。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通過培訓,我受益匪淺,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下面是我的點滴體會:
一、要正確面對工作中的挫折。
張麗老師和張云杰老師在報告中都提到了自己有些坎坷的。
教學。
經歷,談到這些,他們沒有抱怨,而是認為,正是這些坎坷的經歷,才讓自己取得了今天的成績。張云杰老師說:“不要抱怨生活對你的不公,坎坷也是一種財富。”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迪。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從工作中得到的就會是歡樂,而不是煩惱和悲傷。
現今的語文教學或多或少存在費時多,收效卻不高,教師辛苦,學生乏味,老師講得多,學生讀書少,語文學習實效差,最終形成“課內損失課外補,老師學生都辛苦”的現象。這是因為教師在教學中背離了語文教學的宗旨。所以,張云杰提出:“語文教學要返璞歸真,要回歸本位。”“要教學生一生有用的語文。”這里所講的“真”,即語文教學的本質。那么,如何回歸語文教學的本質呢?首先,重視通過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
古代的語文教育特別注重通過誦讀來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古人在這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已經做為格言流傳到今天。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等,講的都是誦讀對于理解和感受語言所起的重要作用。
有人認為古代的誦讀就是強迫學生死記硬背,其實學生根本不理解,這是一種僵死的教學方法,應當全盤否定。于是,他們又走向另一個極端,課堂上完全由教師包辦代替,教師講的頭頭是道,學生聽的昏昏欲睡,一篇文章學完了,學生幾乎沒有通讀一遍課文,課堂上聽不見書聲瑯瑯,只聽見教師泛泛的講解,致使語文教學失去了生機和活力。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的有效途徑,況且課堂上教師無休止的分析也未必使每個學生都聽得懂,因為還有一個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的問題,那么在這種情況下給學生一些誦讀的時間,讓學生在誦讀中印證教師的講解,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學生則會自覺規范自己的口語和書面語,表達能力不就提高了嗎?其次,重視模仿,強調創新。
大凡古代有成就的作家,多是以模仿起步。《朱子語類》上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之即久,自然純熟”。可貴的是,古人不但重視模仿,而且還強調在模仿的基礎上創新。清代學者唐彪在評論韓愈和歐陽修時說:“韓師孟,今讀韓文,不見其為孟也;歐學韓,今讀歐文,不覺其為韓也;若拘以模仿,如邯鄲之學步,里人之效顰,所謂師其神,不見其貌,此最為文之真訣”。由此可以推測,古代的語文教學重視讓學生通過模仿提高寫作能力,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我們今天的作文教學提倡讓學生寫真話,寫心里話,這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學生能寫出真心話,并不等于會寫文章。寫文章還要講究章法、技巧,這就需要引導學生模仿好文章在結構、表現手法等方面的優點。葉圣陶先生對此早有過精辟的論述,他說:“課文就是例子。”因此,模仿是溝通閱讀和寫作的一道橋梁。事實上,許多老師也這樣做了,但是他們只知道讓學生機械地模仿課文,沒有做到古人所說的“師其神,不見其貌”,缺乏創新精神。古人在這方面的寶貴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再次,注重文道統一,提倡文以載道。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認為“不學詩,無以言”,又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草木鳥獸之名”。孔子在這里講的雖然是詩歌的教化作用,但也可以推測,古代的語文教育是把“文”和“道”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文道統一”的確是語文教學應該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
我們所提倡的“文道統一”,就是兼顧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把語文知識教學和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機地融為一體。可惜的是,有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重“文”不重道,只傳授知識,不重視育人,或者人為地把文和道割裂開來,將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課”,或者在課文課上加一個長長的思想教育的尾巴,搞穿靴戴帽式的對號入座,這些做法都有悖于“文道統一”這一教學原則。
三、
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許多大作家一談起之所以“成名立家”,無不一致認為,那是得益于孩提時期大量地看書。可見,多讀書能提高寫作能力是古往今來人們的不謀而合。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在課外的延伸,加強課外閱讀能讓學生多渠道多形式攝取信息,能開拓學生視野,豐富生活,培養創新精神。所以,語文教師要開動腦筋,激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在閱讀中增長自己的知識,豐富自己的人生。
2月14日—21日,四川省高中語文省級骨干教師四川師范大學。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培訓班104名學員參加了我校舉行的培訓。短短8天時間,他們聆聽了10余位學者專家的專題講座,我校孫雪梅老師和另外兩位外校老師就《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一課進行了精彩的同課異構。以下是黃燕老師的聽課感受。
12月20日上午,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的大階梯教室里濟濟一堂,四川省高中語文骨干教師培訓在我校熱情綻放。今天培訓課題是對語文教學的同課異構,即用不同的教學設計去構造同一堂語文課。
冬日的晨霧并沒有遮擋住語文課堂的陽光,濕冷的空氣中彌散著語文課堂的熱情。本次同臺獻課的有來自綿陽中學實驗學校的任文川老師,成都七中劉源老師和我校孫雪梅老師。三位老師以其敏捷的才思和深邃的才情給在座的老師獻上了三堂精彩紛呈的語文課——曾榮獲普利策新聞獎的《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他們所教授的內容雖然相同,但是三位老師所傳遞的語文教學之美卻是截然不同的:綿陽中學任汶川老師對文本的深沉探索,七中劉源老師真誠地和學生一起溯游文本,我校孫雪梅老師懷著對歷史的深情祭奠讓人動容,他們的語文課堂無一不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他們身上所綻放的思維之光。
課堂上,《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讓學生懷著沉重的心情去緬懷那段不忍回顧的歷史,讓孩子們在擁有美好的世界里去追問歷史留給我們的思考,讓在座的所有老師也隨著三位老師的講述找尋那種油然而生的使命感。語文課堂不僅是傳授之乎者也的花園,更多的應該是讓學生們在老師的精神感召之下有一種責任感和反思精神的陣地。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這次培訓時間很短,三堂課留給我們更多的思索應是如何在語文課堂里營造更多的美,思想之美和語言之美,人文之美和人性之美。這次的培訓不僅僅是一堂堂語文課,更讓我們感受到是一場場精神盛宴,讓我們向語文教學更深處漫溯吧!
——文章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