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聲聲慢教學反思優缺點篇一
全面貫徹“學引用清”課堂教學模式,即在課堂學習目標統籌下,學生先自主學習,再在教師及時、高效的引導下,師生、生生充分互動,完成課堂學習目標,并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展示和培養,并檢測出學習目標的實現程度。
1、反復誦讀,直至背誦全詞
2、捕捉意象,品味語言,歸納詩詞蘊涵的情感。
捕捉意象,品味詞作語言,體會詞作蘊涵的詞人深沉的情感。
2、體會作者因國破家亡而孀居淪落的的凄苦心境。
1課時
一、導入新課
齊誦《醉花陰》。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同樣是寫愁,她的后期作品則蘊含了更為深廣的愁思。今天我們來學習學習凝結了她萬般愁情且被譽為“千古絕唱”的《聲聲慢》。
(設計意圖:復習鞏固,溫故知新;簡潔導入,設置情境。)
二、展示學習目標
1、反復誦讀,直至背誦全詞
2、捕捉意象,品味語言,歸納詩詞蘊涵的情感。
(設計意圖:明確學習目標,引起學習意向)
三、走進文本、品讀鑒賞
(一)誦讀感知,讀出情感
出示自學指導(一):放聲自由誦讀,并思考:請用一個字來概括本詞所抒發的情感,并找出詞作中直接抒情的詞句。
提示:放聲朗讀,讀出情感和滋味。期待你五分鐘后的精彩展示與回答。
個讀展示后,回答思考問題。
(設計意圖:以朗誦為起點,通過自由誦讀、個讀展示等形式,整體感知,熟讀文本。從自學內容、學法指導、時間限制三個方面設置的自學指導,明確了自學的方向。)
(二)品讀疊詞,賞析入愁。
提示:可以讀一讀進行比較、品味。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小組討論。
三分鐘后期待你的精彩展示!
(設計意圖:教學內容問題化,無疑處設疑,在問題的引領下,激活學生思維,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展示環節,旨在培養敢于展示自我、敢于表達自己的精神和競爭意識。)
(三)捕捉意象,品讀愁情
提示:你可以采用這樣的句式來回答問題:我選賞的是“ ”(詞句)中的“ ”(意象),它在古典詩歌中往往代表 (意象內涵),如在《 》(作品名稱)中的“ ”(含有選賞意象的詩句)。該意象在本詞中的作用是 。
請先獨立思考,有困難可以互相討論。五分鐘后,期待你的精彩展示!
(設計意圖:用已知接通未知。通過明確的學習指導,通過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掌握賞析詩詞的方法。展示階段,教師適時點撥,引導提升。)
(四)知人論世,深味結愁
教師引入背景資料:
李清照大事記
1103年: 新婚燕爾幸福日,金石書畫共傾心。
1127年: 金人入侵滅北宋,金石書畫化灰塵。
1129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時值中年有遺孀。
1131年: 卜居會稽逢盜賊,重病纏身欲喪命。
1132年: 不幸再嫁張汝舟,倉促離婚被判刑。
1155年: 孑然一身無子嗣,悲苦離世人不知。
(設計意圖:知人論世,揭示情感主旨,深味詞作蘊含的詞人身世之愁和家國之愁。)
四、課堂小結
1、深情齊誦《聲聲慢》
2、回顧本課主要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引導歸納學習成果,完成學習目標,鞏固學習內容,構建知識體系。)
五、布置作業:
1、當堂:完成“清學稿”。
2、課外作業:課后閱讀梁衡的散文《亂世中的美神》。
(設計意圖:當堂完成“清學稿”,做到及時反饋,實現學以致用。)
一、“學引用清”教學是一種目標控制教學
“學引用清”教學模式的本質是目標教學,目標教學的基本教學環節是展示目標——達成目標——檢測目標——鞏固目標。展示目標的環節是導學的過程,明確學習任務,激發學習動機;達成目標的環節重在學(學生自學)、引(教師引導)、用(學以致用);檢測目標的環節可以看作是學以致用的過程;鞏固目標的環節可以理解為清學的過程。所有的環節,都圍繞既定的教學目標(學習目標)展開。教學目標的設定一定要立足文本,突出重點。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設為:1、反復誦讀,直至背誦全詞;2、捕捉意象,品味語言,歸納詩詞蘊涵的情感。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均圍繞既定學習目標的達成展開。
二、“學引用清”教學模式蘊涵了豐富的教學思想
“學引用清”教學模式的精髓是“先學后教”,真正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作用。教學設計時,教師必須充分地備學生,盡可能考慮到他們在解讀文本過程中會出現的困惑疑問,考慮到他們學習、思考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問題和障礙。這樣才能對他們學生的學習進行高效的引導和評價,也才能真正做到“學引用清”模式所要求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提高課堂教與學的效率。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是必須時時處處想著學生,譬如教學問題的設計就應當由淺到深,注意問題之間的承接與過渡。教學問題,尤其是自學提綱的設置,一定要方向明確,要能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本課教學“品讀疊詞,賞析入愁”環節糾纏太久,浪費了很多時間,主要在于備課時備學生不充分。
三、“學引用清”模式下的多媒體運用要適量
多媒體的使用,使教師教學更加形象直觀,課堂教學與多媒體運用,應取決于是否有助于學生讀懂文本,促進師生對話,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本課教學“品讀疊詞,賞析入愁”環節糾纏太久的另一原因就是程序性課件太多,使本人在課堂教學中很被動。課件張數不宜過多,主要呈現學習目標、自學指導和必要的資料性文字,課件制作一定要為課堂教學預留生成空間。這樣更利用教師在課堂上的游刃有余地發揮引領作用,而不受課件程序性的牽制。
李清照《聲聲慢》清學稿
班級 姓名
李清照大事記
1103年: 新婚燕爾幸福日,金石書畫共傾心。
1127年: 金人入侵滅北宋,金石書畫化灰塵。
1129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時值中年有遺孀。
1131年: 卜居會稽逢盜賊,重病纏身欲喪命。
1132年: 不幸再嫁張汝舟,倉促離婚被判刑。
1155年: 孑然一身無子嗣,悲苦離世人不知。
一、將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 ,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 !
二、閱讀《聲聲慢》,根據示例,完成下面的表格
意象
意象內涵
相關詩句
淡酒
秋風
過雁
黃花
細雨
梧桐
象征悲涼、孤寂、凄苦
寂寞梧桐,深院鎖春秋。(李煜《相見歡》)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溫庭筠《更漏子》)
黃昏
三、用散文化的語言改寫《聲聲慢》。(選做)
四、談一談收獲:通過本課學習,你掌握哪些鑒賞詩詞的方法?
聲聲慢教學反思優缺點篇二
已經是開學的第五周了,這個學期一直都在學習古文。前面已經講了幾首唐詩宋詞了,每節課都是我教給了學生一些鑒賞古詩詞的方法。今天學習《聲聲慢》,這是李清照的一首詞,詞的字面意義較簡單,意境也比較的明晰。考慮到以上的一些因素,我決定實施我考慮了很久的一個想法:讓學生自己來上一節課。讓一個學生完整地上一節課是不太可能的,于是我決定讓學生以宿舍為單位,這樣容易準備,每個宿舍派一個代表來講解課文。在我給了他們一些指導后,他們便開始準備了。
我任教了兩個班,這兩個班的情況有些不同。9班的學生學習認真,我布置的任務也能夠認真的完成。但是10班卻有一些學生學習不認真,并沒有很認真地去完成這個任務,因此這兩節課就會有一些差距,但是總體來說,兩個班的學生都給了我一些驚喜。10班的梁婉瑩同學就李清照詞的意境,()結合李清照的生平,分析講解得感情充沛,有理有據,透徹深入,見解獨到。可見她查了許多資料,而且對于清照詞有獨到的.理解和感受。9班的同學因為整體準備充分,因而在課堂上還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情況。
通過這次課,讓我看到了學生潛在的能力。作為教師,我們總是以為傳授給學生知識是我們的責任,總是認為他們還太小,而不敢信任他們。其實,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們一個機會,給他們一個展示的舞臺,他們會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聲聲慢教學反思優缺點篇三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學習李清照的一首詞,先自由地出聲讀一遍。
(師板書課題、生朗讀)。
師:你讀出了什么?
生1:這首詞充滿了愁緒。
生2:給人的感覺是女主人公特別的痛苦與感傷。
師:寫“愁”的詩句能回顧一下嗎?
生(齊):能。
生1: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里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他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給明月,帶給遠方寂寞的朋友。
生2: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師出示目標:1.涵詠字句,感受本詞凄美的意境。2.鑒賞意象。)。
二.朗讀,整體感知詩歌凄美的意境。
師:李清照這首《聲聲慢》“字字含愁、聲聲是愁”,現在請同學們試著讀出這種味道。(師為學生配樂、學生自由讀,師指導)。
師:誰愿意給大家朗讀這首凄婉哀切的《聲聲慢》?
(每個組都有學生舉手示意,師找了一個平時回答問題不太積極的同學朗讀,讓其他同學評點。)。
生:朗讀得字正腔圓,但感情不夠飽滿。
師:那你能朗讀出感情嗎?(學生笑)。
生:試試吧。
(讀后,學生鼓掌,其他學生評點)。
生:有一種如泣如訴的感覺,感覺她就像李清照。(眾笑)。
生:真是“怎一個愁字了得”。
師:同學評點很好,是呀,我們要想讀好一篇詩詞,必須融入作者的生命。
三.冥想,品讀愁情,解讀手法。
師:找出奠定全詞感情基調的句子。
生:運用了許多的疊詞。
生:這段文字中“尋尋覓覓”是一個“找”的狀態,“冷冷清清”是有一種環境,一種冷清的氣氛,“凄凄慘慘戚戚”是內心的感受,換位不足以清楚地表達意思。
師:這幾個疊詞很講究順序,“尋尋覓覓”是一個過程,“冷冷清清”是一個尋覓的結果,“凄凄慘慘戚戚”表現內心,“冷”在這里不僅指的是環境的冷清,而且也指“心冷”。現在同學們跟著老師再讀一遍。體會疊詞應用的效果。
生:有升華感情的作用。
生:起到強調的作用。
師:除此之外,疊詞在形式上增添了語言的韻律美,因此疊詞的作用有兩個,一個是升華、強化情感的表達;另一方面體現詩詞的韻律美。
(學生再次讀,教師板書:鑒賞詞的基本方法1.直接抒情找詞眼、明詞情)。
師:《聲聲慢》讀后讓人有一句一淚、滿紙嗚咽之感,是緣于意象詞合理的選用,同學們試著找找這些意象詞。
生:梧桐、黃花、雁、淡酒、細雨。
師:意象是古詩詞的生命細胞,意象詞準確的解讀能使我們更容易走進作者心靈。“三杯兩盞淡酒”里“淡酒”能換成“濃酒”嗎?“梧桐更兼細雨”里的細雨能換成“大雨”嗎?生:不能,因為快樂時光已經遠去,任何美味佳肴對李清照來說索然無味,何況酒呢。生:“淡酒”來寫作者的“濃愁”,酒的烈壓不住作者情的愁。
生:我覺得這里的“細雨”給人一種連綿不斷的感覺,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惆悵。師:理解意象詞一定要找到意象詞本來的意義,然后分析它滲透的情感,像這個“細雨”與“滂沱大雨”相比,如實如物,如夢如幻,表達了連綿不斷的愁思,尤其是“梧桐更兼細雨”給人雨打梧桐葉的感覺,一聲聲,一葉葉,字字都是愁,可以說,作者把自己的愁融進了字里行間,融入了景物。剩下的幾個意象詞,同學們小組合作進行賞析,注意帶著自己的思考進行討論,不要當一個旁觀者。
生:我覺得通過“窗兒”這個場景將作者那種濃濃的愁意散發出來,強調了那種孤獨的氛圍。生:“黃花”我覺得寫出了那種凄冷的環境,表達了作者孤苦的心境,表達了國破家亡的愁苦心情。
生:把自己比作黃花,如黃花一般凋零,表達了她亡國之恨的苦意。
生:首先我覺得第一個“黃花”是以花喻自己,愁得像“黃花”一樣,第二個是比喻自己的愁多得可以“堆”起來。
生:這里的“黃花”并不是自己,這句“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表達了什么?史書記載,李清照當年也是一個愛美的詞人,曾和丈夫有過一段非常幸福的時光,可以這樣說,他們“詩書唱和,繡花捕蝶”,生活得非常有雅興和詩意。
生:我鑒賞“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里的“雁”。因為北雁南飛,雁走了,只留下思念與期盼,由雁群看到悲愁,悲從中來,觸景生情,勾起她對丈夫的思念。
生:因為雁屬于候鳥,候鳥每年都隨著氣候而遷徙,過雁象征離愁,自己和丈夫生活在北方,因為一些原因遷到南方,自己看見大雁可以北歸而自己卻有家不能歸,表達的是思鄉之情。
(師板書:2.間接抒情找意象、悟詞意)。
四.潛入,知人論詩,解讀作者“愁”情。
師:李清照的一首《聲聲慢》融進了太多愁,那么到底為何而愁,真實的李清照到底一生有哪些經歷呢?她又在尋覓什么?讓我們一起欣賞中國傳媒大學陳冰晶在cctv—3深情的朗誦《李清照》。
以她特有的細膩與敏感感受著丈夫深沉熾熱的愛。此刻,這份柔情蜜意支撐著她的生命,充實著她的靈魂。“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靖康之亂,風云突變,國仇家恨,霜雪共寒。一個在平凡中受難卻在不平凡中抗爭的女子,忠肝義膽,鐵骨錚錚。)。
(動情的朗誦感染著學生)。
生1:因為后來她流落到南方,所以我覺得她在尋覓依靠,尋覓家的感覺。
生2:她在尋覓一個可以給她生活安慰的人,可到最后才發現依靠已經沒有了。
生3:李清照先尋,尋不見繼而覓,覓不見繼而發出感慨,她尋找的是她溫暖的港灣和甜蜜的回憶。
生4:李清照與丈夫曾經共度歡樂時光,談古論今,花前月下,約定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而今丈夫已死,她尋覓感情上的慰藉。
生5:李清照不僅尋覓一個溫暖的小家,而且還在尋覓一個溫暖的大家。
師:《聲聲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此時,詩詞包含的感情已經從簡單的兒女情長上升到國家失去中原的一種憂郁,詞里的愁已經是一種沉甸甸的深沉的愁了。
(師板書:3.聯系詞人生平和寫作背景4.多讀、經常讀、反復讀)。
中國的文學作品是講究含蓄的,像《聲聲慢》整首詞,沒有一滴淚,卻一句一淚,滿紙嗚咽,為了讓學生更深刻體會作者文字里的愁情,我主要采用了由意象詞的解讀到意境的理解,通過讀、聽、賞、悟,最終達成目標。我感覺有幾點成功的做法:
1.對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巧妙整合。本節課,我把多媒體手段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如學生朗讀時的配樂以及《李清照》朗誦視頻的欣賞,使情境創設比較豐富。強化學生對文本的感知能力。這樣做不僅有效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學生的聯想,而且渲染出濃重的情感氛圍,從而自然而然的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
2.找準教學的切入點。語文教學尤其是詩歌教學都應該注重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和教學過程的流暢性,為了達成既定目標,我圍繞《聲聲慢》這首詞“情感是什么,如何表達情感、為什么有這樣一種情感”三個主問題合理設置幾個支問題進行教學。這樣凸顯了教學的`重點,不僅品味了詩歌的語言、學習了手法,而且讓學生掌握了鑒賞詩歌的方法。
3.替換法的應用。品味鑒賞詩歌語言的方法很多,但我感到替換詞語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替換比較中更容易使學生發現語言應用的差異性,感受作者用詞的精妙。例如,淡酒換成濃酒,細雨換成滂沱大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換成“慘慘凄凄,清清冷冷,覓覓尋尋”等,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和語用能力。
高飛鵬,語文教師,現居內蒙古包頭。
聲聲慢教學反思優缺點篇四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寫詞人歷遭國破家亡劫難后的愁苦悲戚,是詞人情感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征。這篇課文是高中語文課本中的傳統篇目,它的教學設計歷來為大家所重視,也涌現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模式。我們這一次的教學設計,以誦讀為基礎,著重突破意象和疊詞的重難點,重點突出教學環節的流暢性與重難點突破的有效性。從課堂實際來看,基本達到了目的。
我們刻意打造的亮點之一是請學生即興表演,要求學生用眼神、步態、手勢等,演繹第一句詞所寫的情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短短的十四個字,卻濃縮了詞人一生的經歷、滿腔的愁緒。在分析完“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中的“次第”,了解了作者生平大事之后,我們引入了這一環節。雖然因為閱歷與學識的限制,學生很難一下子找到感覺,但是同學們參與的熱情卻被調動起來。除了女同學,男同學也愿意上場一試身手。上課老師調動自己豐厚的積淀、敏銳的感覺,為表演的學生現場配解說詞,再輔以低婉的音樂,在課堂上營造出了非常符合詩意的氛圍,為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情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現場響起一片掌聲,整齊而低沉。這時,老師又帶領同學齊聲誦讀這一句詞,較之于開始的朗讀,效果已是大為不同,因為“閱讀材料、閱讀情境與閱讀者的心境呈現某種一致性時,那么閱讀的效果一定很好”(羅生布拉特)。
讓學生學習用日常生活中常見意象表達自己情感的方法,這是我們的第二個著力點。學以致用,詩歌鑒賞的教學要充分尊重審美心理的形成規律,從術語、文化知識的抽象的植入轉變到文化感悟的'培養,展開合理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有關詩句的意象、意境,讓學生心底的真情從筆端流淌出來。我們是農村寄宿制學校,住校生多,留守少年多,大家雖然沒有國破家亡的感觸,卻有鄉愁之思親情之戀。這一環節放在意象分析之后,學生此時已經按老師的要求用較為固定的模式自己分析了詞中的一兩個意象,情感醞釀到了一定火候,正有表達的沖動。老師的要求很明確,選用生活中的常見意象,表達自己對家鄉對親朋的情感。由于只要求寫一兩句話,所以學生容易構思,下手很快,也便于交流和展示。
“院中好象有雪花飄落,我走進屋內,空氣也顯得寂寞,里面嗅不到一絲家的味道,‘爸爸,廣州也下雪么?’我在心底喊到……”
“梔子花的臉有些慘白,小狗阿黃竟然倒退著發出警惕的嗚咽,回家的喜悅也變得傷感。”
“殘花凋零滿地,朵朵血痕,泣訴著生命的終結。不,這不是終結,‘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即便零落成泥也要留下縷縷香魂,只為來年花更香艷……”
雖然只請了幾位同學展示,但是出現在句子中的意象也如此的豐富,傳達的情感是如此的多樣,學生的想象力和才情不可小覷。
還有一點值得肯定的地方是,課堂上各個環節之間銜接流暢,毫無梗滯。從文本誦讀到整體感知,從前后詞風對比到本詞情感體驗,從直抒胸臆到意象分析,上課老師都能夠較好地用形象化的、有感染力的語言帶動整個課堂有序進行。教師的主導性得到較好體現。
也有一些問題。實際操作時要更注意時間的控制。我們的兩次課均出現了這一問題,雖然都不是大問題,但對整個課堂的完整性及完美感是一種傷害。對疊詞的分析用時應少于對意象的分析,并且要留足最后寫作與展示的時間。意象分析這一環節可以總結展示出較為固定的模式,即“詩詞聯想、意象提取、畫面再現、情感分析、歸納總結”等幾個步驟,而動筆練習時則應充分鼓勵學生更靈活地嵌入常見意象。各個環節均應有不等長的文本誦讀,以期努力達到讓學生當堂成誦的目的。葉圣陶說過:“所謂美讀,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因為時間較緊,課堂上讓學生誦讀的次數稍微少了些,更沒有達到當堂背誦的效果。
學無止境,教亦無止境。上好一堂課就像寫好一篇文章,既要有明確的主題,又要注意起承轉合、詳略主次,每一個步驟的些微失誤都可能造成巨大的遺憾。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只有準備得更充分,考慮得更周到,操作得更細心,才有可能讓自己的技藝更進一步,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加精彩。
聲聲慢教學反思優缺點篇五
《聲聲慢》編排在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單元,這一單元主要學習宋詞。本單元主要選錄了豪放派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的詞和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和李清照的詞作。《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后的重要代表作,是一篇千古絕唱,詞情凄清,催人淚下,是一篇寫“愁”的名作,是詞人情感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征。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我把教學目標定為,知識與能力: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風格;過程和方法:誦讀課文,鑒賞分析,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情感態度:感受《聲聲慢》的凄美以及詞人深沉的家國愁情,培養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我的.教學設計從三個方面展開:即怎樣入愁,如何寫愁,為何生愁。首先課前播放安雯的《月滿西樓》,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詞作《一剪梅》,力求讓學生早點進入課堂情境。導入我選擇了李清照前期的兩篇代表作《如夢令》和《醉花陰》,引出與這兩首詞風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詞《聲聲慢》。接下來是誦讀,包括教師范讀、名家范讀,學生自讀三個方面,力求讓學生通過朗誦進入課程情境。整個教學設計的中心是以小組合作探究為主,首先探討怎樣入愁,即分析開篇“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蘊含的情感基調。其次分析如何寫愁,即探討意象所蘊含的愁情,由意象構成了怎樣的意境,以及這些意境傳遞的情感。最后分析為何生愁,聯系李清照的生平,可以說本首詞寫出了詞人的情愁、家愁、國愁,和《醉花陰》里的愁不一樣,這是一種永恒的難解之愁。
總的來說,我這節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實踐了高效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采用了分組討論探究這一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討。總體來說,課堂氛圍活躍,教學效果較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誦讀課文。導入的時候我就讓學生齊讀《如夢令》和《醉花陰》,讓學生對于學習過的文本有所復習。開篇由我自己范讀課文,然后再聽名家朗誦,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快速的進入到學習詩歌的狀態中來,在此基礎上學生有感情的朗誦。
2、品讀意象。意象在詩歌賞析中是重點中的難點,“愁”是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的,如何在宏觀層面表現愁,就是詞人選取什么樣的意象,意象的特點其實就是愁的特點。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體現詩人情感的意象,聯系所學詩歌進行分析,這樣既復習了所學知識,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詩歌的濃厚興趣。
3、小組合作探究有實效。將全班分成小組,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最后將討論結果匯總,由小組代表發言。這樣能讓同學們暢所欲言,能當堂反饋學習成果,能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
第一、課程設計取舍不當,應變能力需要加強。教學環節精心設計很多,但課堂上學生的答案千變萬化,這就占用了很多分析引導的時間,導致教學時間不夠,結尾處處理有所欠缺,日后定當有所取舍,詳略有致。
第二、課堂語言應該精煉。語文課堂隨機生發的問題很多,這就需要老師合理利用課堂時間,一個問題切忌重復多遍,語言要精煉準確。
第三、學生在班上交流時,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有些問題老師可以點撥學生就能完成的,教師盡量少講,學生交流完的結果應給予充分的肯定。
這次公開課的教學讓我學習到了很多,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要學會在反思中成長,在同事的互助中成長。未來的教學生涯還很長,我會繼續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聲聲慢教學反思優缺點篇六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寫詞人歷遭國破家亡劫難后的愁苦悲戚,是詞人情感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征。這篇課文是高中語文課本中的傳統篇目,它的教學設計歷來為大家所重視,也涌現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模式。我們這一次的教學設計,以誦讀為基礎,著重突破意象和疊詞的重難點,重點突出教學環節的流暢性與重難點突破的有效性。從課堂實際來看,基本達到了目的。
現場響起一片掌聲,整齊而低沉。這時,老師又帶領同學齊聲誦讀這一句詞,較之于開始的朗讀,效果已是大為不同,因為“閱讀材料、閱讀情境與閱讀者的心境呈現某種一致性時,那么閱讀的效果一定很好”(羅生布拉特)。
讓學生學習用日常生活中常見意象表達自己情感的方法,這是我們的第二個著力點。學以致用,詩歌鑒賞的教學要充分尊重審美心理的形成規律,從術語、文化知識的抽象的植入轉變到文化感悟的培養,展開合理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有關詩句的意象、意境,讓學生心底的真情從筆端流淌出來。我們是農村寄宿制學校,住校生多,留守少年多,大家雖然沒有國破家亡的感觸,卻有鄉愁之思親情之戀。這一環節放在意象分析之后,學生此時已經按老師的要求用較為固定的模式自己分析了詞中的一兩個意象,情感醞釀到了一定火候,正有表達的沖動。老師的要求很明確,選用生活中的常見意象,表達自己對家鄉對親朋的情感。由于只要求寫一兩句話,所以學生容易構思,下手很快,也便于交流和展示。
“院中好象有雪花飄落,我走進屋內,空氣也顯得寂寞,里面嗅不到一絲家的味道,‘爸爸,廣州也下雪么?’我在心底喊到????”
“梔子花的臉有些慘白,小狗阿黃竟然倒退著發出警惕的嗚咽,回家的喜悅也變得傷感。
聲聲慢教學反思優缺點篇七
2、《聲聲慢》與法國詩人克洛岱改寫的《絕望》進行了對比,來彰顯中國古典詩詞意象那種蘊藉含蓄的藝術之美。
3、從宏觀層面拓展了意象,擴大了視野,探究了愁如何成了秋的文化象征符號。
4、小組合作探究有實效,能當堂反饋學習成果,能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
5、誦讀pk環節,小組展示誦讀成果,由全班同學做大眾評委,以掌聲的分貝決定名次。這既是個人的展示,又是群體的分享。充分調動了同學們參與的熱情。
聲聲慢教學反思優缺點篇八
1、以新課標要求為依托。新課標提出鑒賞古典詩詞的要從如下方面進行:在了解作品相關背景的基礎上分析和理解作品,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獨到的思考;了解詩詞的表現手法,體會其藝術表現力;培養積極的鑒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在詩歌的鑒賞中陶冶情操,提高修養。
2、以有效課堂為原則。有效的教學設計是有效課堂的重要保障,本著有效課堂的原則,進行一切設計。
聲聲慢教學反思優缺點篇九
這節課有一些值得進一步發揚的方面,比如:對品詩步驟的引導、誦讀的指導、學生討論等。以上幾方面,語文組的前輩們給予了我一定的認可,同時也給我提出了諸多寶貴的意見,讓我受益匪淺。現將自己的反思和前輩們的意見整理如下:
1、課堂不夠緊湊。教學環節是精心設計的,但因為上課時有點緊張,有疏漏。因而上完后感覺課堂不夠緊湊。由此看來,自己的個人素養還應加強。2、課堂應急機智不夠靈敏。課前,自己精心設計了教學課件,但教室電腦突然出現問題,致使課件反映遲緩,影響了對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的介紹,導致學生沒能生動了解作者凄涼的處境,從而影響到學生對作者情感的理解。其實,有關作者的生平及創作背景,完全可以交給學生去回答,這樣更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習。3、學生在班上交流時,應讓學生走到前臺去,這樣效果會好一些。這雖然是一個細節,但也會影響上課效果,不可忽視。學生交流完后,我小結時,自以為比較精當,但從錄像看,講的有點多,顯得有些啰嗦,應該結合詩歌鑒賞的要點稍作小結即可,這也是以后教學當中要注意的一個問題。4、對于詩詞的鑒賞,沒能結合高考大綱中詩歌鑒賞的考察要點,加強學生自主鑒賞詩詞的能力。5、過于著重分析個別詞句,而忽視了突出“愁”的次要細節。6、對“愁”因進行深層探究時,應明確“詞人為什么愁”這一問題。
另外,還有兩個弱點:1、自己在課堂走動太多、太隨意,給人的感覺很不舒服。2、口頭禪非常多。“那么”一詞不知說了多少遍,聽起來覺得煩。
通過這次研課磨課的教研活動,自己感慨頗多。上課是老師最基本的工作,但要上好一堂課卻很不容易。我想,自己離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距離頗遠。但如果我每節課后,都能回顧總結一下,我想,教學中的遺憾肯定會越來越少,自己在課堂教學中也會游刃有余。
聲聲慢教學反思優缺點篇十
1、通過反復誦讀,體會并掌握疊詞的效果及作用。
2、捕捉詞中具有特定屬性的意象,并結合意象特點、聯系作者的生平事跡感知詞中凄涼意境,深入體味詞人“愁”的深刻內涵。
3、掌握基本的詩詞鑒賞技巧,并熟練運用這些技巧分析其他詩作,提高詩詞鑒賞水平。
設計目的:明確學習任務,做到有的放矢。
聲聲慢教學反思優缺點篇十一
1、小組合作探究法:真正放手讓學生通過閱讀、上網查找等方式,整合李清照的歷史資料,在對李清照的一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的基礎上,集合全組智慧探究問題。
2、活動法:恰當的活動(如誦讀pk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3、利用網絡博客這一記錄平臺,讓學生享受發表的快樂。
長期以來,學生辛辛苦苦寫出一篇作文,讀者就只有老師,從唯一的讀者那里得到的鼓勵認可少得可憐,尊重需要與自我實現需要長期無法得到滿足。而網絡是一個非常便捷的發表平臺,利用它進行課堂片段寫作訓練,讓學生把自己的習作傳到班級博客,讀者就成了全體師生。這既能使學生感受到發表的快樂,也能使他們不隨便應付差事,同時也方便師生共同點評。
效果分析:
1、小組合作探究有實效。能根據查找的資料和文本的內容以及小組的思考,提出有價值的觀點,這就訓練了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恰當運用信息技術這個學習的認知工具,拓展了學習空間,提高了學習效率。
2、學生在班級博客踴躍發言,語言及思維的訓練非常有效。
3、從誦讀pk環節的當堂反饋情況看,學生欣賞美再現美的能力有了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