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沁園春長沙教案教學設計篇一
1.知識與技能。
初步了解詞的一些體裁知識,能夠有感情地朗誦和背誦詩歌。(準確把握停頓、重音、語速、語調、節奏等)。
2.過程與方法。
抓住關鍵詞語,梳理思路。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合作探究把握詞作的情感脈絡,感受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學習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
通過品味關鍵詞語,體悟詞中描繪的意象以及形成的獨特意境,理解詩歌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對于詩詞的詞語的品味,對詞人情感世界的把握。高中生正是價值觀、人生理想的形成期,尤其是相對比較淳樸的上進的學生對毛澤東會十分感興趣,對人生理想抱負也有自己的思索。因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聯系自己對理想抱負的思索,激發他們了解偉人心靈的興趣;然后可以通過對于詞語的品味,而完成詩詞的欣賞。
【知識鏈接】。
音樂分離,成為詩的別體,所以又稱為“詩余”。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詞名稱,叫曲子詞_。詞牌最初是特定的詞樂曲調的名稱,后成為特定詞體格式的標題。詞牌決定詞的格式,與詞的內容無關。不同的詞牌,其段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聲律,都有不同的規定。因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寫詞叫“填詞”,即按照詞牌的格式把詞填進去。根據字數,詞分為_小令__、_中調__、長調_,對應的字數要求分別為__58字以內_、__59—90字_、___91字以上。
【教學過程】1.以詩導詩。
提問:世界上最長的生命體是什么?
2.中國詩歌的發展流變。
詩經-楚辭--古樂府-唐詩-宋詞-元曲-新詩。
3.詞牌《沁園春》解。
龍榆生《唐宋詞格律》:又名《壽星明》。格局開張,宜抒壯闊豪邁情感。蘇、辛一派最喜用之。一百十四字。如陸游《沁園春孤鶴歸飛》、毛澤東《沁園春雪》。
4.“悲秋情節”的民族文化心理。
中流擊水(小標題概括準確即可)。
2.全詞中有幾個字可以把這幾幅畫面串聯起來,你認為是哪幾個字,并簡要口述理由.
答:“立”——“看”——“悵”——“問”——“憶”——“記”
前人為何悲秋?毛澤東為何頌秋?
悲秋:科舉秋闈、鄉土情結、人生遲暮頌秋:少年偉人氣象、革命形勢。
3.詞的上下闋分別寫了什么內容,它們之間存在什么樣的內在聯系?
答:上闋主要寫景,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的深秋景色,面對充滿生機之景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下闋側重抒情,通過回憶,形象地概括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進步青年的特征:他們以天下為己任,肩荷著歷史的重任,主宰著民族的命運,指點著祖國的江山,豪情滿懷,壯志凌云。同時,藝術地回答了“誰主沉浮”這一問題,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來的全國人民來主宰這個世界。上闋寫景是下闋抒情的基礎,下闋抒情則是上闋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現、升華。全詞借景抒情,由實到虛,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層推進,步步深入。
第二課時。
知識鏈接。
關于詩歌的意象和意境。
1.“意象”,所謂“意象”是指在詩歌中,融人了詞人思想感情的客觀物象。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歲寒三友中的“松”,中國文化賦予它“堅韌挺拔”的性格,“竹”則賦予它“剛正有節”的節操,“梅”則賦予它“傲霜斗雪”的風骨,“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枯藤、老樹”等11個意象,“藤、樹、鴉”在現實中分屬植物和動物,本身并沒有什么感情色彩,但是它們在作品上被詩人的情感“剪輯”在一起時,就表現出衰敗、凄涼、孤寂的氛圍。結尾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2.“意境”則是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造和組合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的意境(情景)關系比較多的是寓情于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的特點主要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孤獨冷寂等等。
抓住詩歌的意象,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感受到其中雋永深刻的情感。
自主學習。
1.本詞開頭三句,語序同一般詞序不一樣,你能調整好并說說它的大意嗎?2.本詞上闕寫景,你能說出詞的上闕抓住了哪些典型意象(景物)來寫的嗎?【問題探究】(此部分所設置的問題并不一定適用于所有班級,請各位教師根據學情選用或者更換)。
答:“中流”,江水中間。“擊水”,三句大意是:“還記得嗎?當年我們一同到江心游泳,盡管風浪巨大,連行船也很困難,但我們這些人以同洶涌的急流拼搏為快樂。”這里以設問句結尾,實際上是對“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3.“一切景語即情語”,古典詩詞中的景物(意象)描寫往往會構成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意境),寄寓著創作者內心復雜而豐富的情感。本詞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景中寓情,情中顯志”,正體現了上述特點。請結合本詞內容分析作者寄寓的“情”與“志”。(此題為高考詩歌鑒賞考查中的“景情關系”類題,設問可根據學情有不同表達)。
答:上片雖著重寫景,卻處處景中寓情。“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詩人火熱的革命情懷。紅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萬山紅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則是作者對自由解放的向往與追求。“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嘆,則由寫景直接轉入抒懷,自然帶出下片的抒情樂章。下片雖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處。“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將無形的不平凡的歲月,化為一座座有形的崢嶸的山峰,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也是一幅奮勇進擊、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
4.詩歌語言講究精煉準確傳神,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表現力,請從本詞中選擇你認為精煉傳神的字詞進行賞析。(此題為高考詩歌鑒賞專題中的煉字型題,也可作為課后練習使用)。
“染”擬人手法。“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漫山遍野像火一樣的楓林,讓人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勢蓬勃發展。“擊”準確地表現出鷹的矯健飛騰的英姿。“翔”表現出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淺底并非真的水淺,而是清澈見底,顯得水淺。5.從對《沁園春長沙》的分析中,你能總結出如何準確把握住一首詩或詞的思想情感的方法嗎?(建議根據學情選用)。
答:聯系背景、注重意象、抓取關鍵、利用手法(言之成理且行之有效即可)。
沁園春長沙教案教學設計篇二
毛澤東。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2.了解詞的發展簡史。
3.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二、能力培養目標。
1.訓練學生誦讀能力。
2.著重訓練學生抓準詞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1.培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熱愛。
2.感受革命前輩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熱情。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以樂景寫哀,景中寓情,情中顯志。從詞中可以感受到詞人的心情是惆悵的,寫的又是寒秋景物,卻毫無過去一般舊詩詞里的那種肅殺、感傷的“悲秋”情調,詞人筆下的秋景是活潑、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寫山河的壯麗,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詞人正是在這不一致中突出了強烈的革命精神。當然,這里面也含有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感情。
2.對比手法的運用。
詞中含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如“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主要是動作的對比;“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是明比;“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被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
3.極富表現力的語言。
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表現力,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爭”字、“擊”字、“翔”字等都極為準確精當。
【解決辦法】。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反復誦讀。
2.補充古詩文(小說、戲劇)中學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證。
3.精講必要的歷史知識。???。
【學生活動設計】。
1.課外提前準備:注音,細讀注解,反復讀,完成預習作業。
2.課堂隨教師誦讀——美讀——成誦。
3.觀看多媒體。
4.自由討論。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課內美讀成誦。
2.通過抓住主要意象來把握內容大意。
二、誦讀?背誦。
1.抽查學生朗讀,教師點評。
2.教師范讀或放錄音。???。
3.全班誦讀,背誦。
三、簡要交代寫作背景。
1.指導閱讀詞前說明文字。
2.對下闕有關內容的解說。
這首詞寫于1925年深秋,大約是毛澤東同志離開湖南前往當時革命活動的中心廣州時。毛澤東同志從19xx年至1925年,曾數度在長沙學習、工作和從事革命活動。這期間,國內外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等都是影響世界形勢的巨大變革。這樣的歲月,如歷史群山中聳峙的一座又一座崢嶸高峰。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糞土當年萬戶侯”。
在這一時期,毛澤東同志在長沙組織了湖南學生聯合會、新民學會,開辦了平民夜校、文化書社和湖南自修大學,反對袁世凱稱帝,領導了驅逐張敬堯等軍閥的活動。特別是創辦《湘江評論》,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湖南地區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四、帶著練習二,就“意象”問題作必要的點撥。
“意象”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詞人情思的形象。本詞的上片描寫了一幅湘江秋景圖,通過寒秋、霜天(氣候)、萬山(層林盡染)、湘江(碧透,百舸爭流)、飛鷹,游魚(萬類競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現了詞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對當時革命形勢的深切感受。
詞用最凝煉的語言塑造形象,表達感情和思想。把握意象,可以從釋句入手,釋句則應從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現力、含有豐富意蘊的關鍵詞、句來分析,盡量做到抽象的詩句、詞句能夠闡釋,含蓄的句子能夠解釋。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礎上,把握意象,還應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憑著聯想和想象,補充字面所沒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細節,揣摩語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構成一個完整的畫面并感受之,領略之,品味之。
研究型拓展(多媒體字幕)。
1.把這首詞和《舶沁園春?雪》作比較,自選角度,寫300至400字賞析短文。
附1:????????????????桂?枝?香。
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掉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豪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布置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四。
附2:板書設計:
附3:參考資料。
周汝昌?《詞的欣賞》??????曹雄飛?《詩歌鑒賞的要點和步驟》。
【背景資料】。
一、寫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湖南、廣東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這首詞。據《湖南全省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日刊》載:“毛先生澤東……去歲回湘養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帶,從事農民運動……后為趙恒惕所知,謀置先生于死地。先生聞訊,間道人粵。”
二、補充注釋。
《沁園春》:詞牌名。沁園:東漢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園林,后為外戚竇憲所奪(見《后漢書》)。《沁園春》詞牌,相傳由此得名。據《詞譜》載,《沁園春》雙調,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韻;下片12句,五平韻。
沁園春長沙教案教學設計篇三
1、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2、了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毛主席的博大情懷和豪情壯志,教育學生要胸懷人民、充滿豪情。
1、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的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革命的豪情壯志;
2、作者筆下景、胸中情的關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一課時。
一、導入:當代詩人任澤鍵寫道:"你是最了不起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全不在話下,談笑間,鐘山風雨一派豪情,你看重,戰地的黃花。"這首詩中的"你"就是毛主席,他不但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同時還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二十世紀的中國有出現了一位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詞人--毛主席,現在,就讓咱們充滿激情地追尋著偉人的閃光足跡,走進偉人的崇高心靈。二、整體感受:
1.師范讀,正音。
舸寥廓崢嶸遒遏。
找一個學生讀,師點評。(點撥:上片"看"字和下片"恰"字都是領字,兩字后要稍作停頓,突出領字的作用。"看"字所領7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恰"字所領7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找第二個學生讀,或學生齊讀,師點評。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沁園春長沙》是一首記游之作,其突出特點就是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請同學們快速默讀全詞,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關鍵動詞。
明確:立看悵問攜憶記(板書)。
通過朗讀全詞咱們可以知道,詞的上片側重寫眼前之景,下片側重追憶往事,表現作者青年時代精神和理想。
三.具體鑒賞。
1.鑒賞前三句。
詩歌語言跳躍性很大,語序往往倒裝,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詩意串合起來。那么,這三句的正常語序應該是什么呢?(提問學生)。
明確:寒秋(時節),(我)獨立橘子洲頭,(望)湘江北去。詞意:深秋時節,毛主席獨立于橘子洲頭,凝望著湘江水滾滾北去。
思考討論:"獨立"能否改為"站立"或"直立"?
明確:不能。"獨立"既表明詞人是一個人,更顯示詞人砥柱中流的氣概。(砥柱中流:比喻堅強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
2.具體研習湘江秋景圖。
詞人獨立于橘子洲頭,放眼望去,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呢?現在咱們就來具體欣賞一下。
詞人通過一個"看"字,以視野所見來些湘江的秋景,使得"看"字所統領的七句連貫直下,一氣呵成。現在咱們來齊讀這幾句。
學生齊讀,師點評。
(1)提問:現在大家來找一下,"看"字統領了哪些意象?
明確:山、林、江、舸、鷹、魚。
(2)具體分析詞人是如何表現這些景物的,找出哪些字用得好。
"萬山紅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紅色的楓林。"遍"寫出紅之廣。
"層林盡染":樹經霜后變紅的程度和紅遍現象。
聯系: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滿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見底,江面上往來的船只爭先恐后,你追我趕。描寫了一個十分熱鬧的場面。漫:寫出江水滿溢之狀。爭:展現了江面上千帆競發、爭先恐后的熱鬧場面。
"鷹擊長空","擊"可以改為"飛"嗎?
明確:擊:準確地形容了雄鷹展翅、迅猛有力的矯健雄姿。
"魚翔淺底","翔"可以改為"游"嗎?
明確:天空中的景象倒映在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魚游在水中,也是游在空中,用"翔"精確地描繪出游魚在水中輕快自如、像鳥一樣盤旋的神態。
"萬類霜天競自由":表現出了萬物蓬勃活躍、奮發自強的景象。這句也是一個哲理性的概括。比較:競:競爭,競賽。竟:出乎人意料。(板書:競、竟)。
(3)思考:這么一幅絢爛的秋景圖,詞人又是怎樣變換視角來描繪的呢?
明確:有遠眺、近觀、仰望、俯視。
思考:這一處景色有什么樣的特點?
明確:有遠有近,有仰有俯,有靜有動,有顏色的對比(紅、碧),和動作的對比(擊、翔),絢麗多彩,生機盎然。
小結:詞人用一系列形象鮮明的景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絢爛的湘江秋景圖,流露出詞人開朗昂揚、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傾注了詞人對祖國山河的摯愛。
3.品讀上片后三句。
(1)面對著絢麗多姿、充滿生機的湘江秋景,詞人為什么會感到"悵"呢?(聯系時代背景)。
明確:詞人面對著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和廣闊的宇宙,面對著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競自由的萬物,他想到了被壓迫、被剝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國的命運和革命的未來,于是感到了"悵"。這里的"悵"不是失意,是悵惘。于是他就開始了"問"。
(2)"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含義是什么?表達了詞人怎么樣的感情?
明確:詞人由大自然的萬物引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主沉浮"在這里是主宰國家命運、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實質是詞人進入深沉的歷史思索,提出革命領導權的問題。(板書:問:誰主沉浮)抒寫出詞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和豪情壯志。
寫壯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板書:景中寓情,情中顯志)。
六.課堂小結。
秋天,是萬物凋零的季節,古代文人往往表現出"傷秋""悲秋"的意緒。如"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而毛主席卻拋卻了這種哀傷嘆息的悲哀之態,以生動地描寫把我們帶進了一個新境界。
七.作業:背誦全詞。
沁園春長沙教案教學設計篇四
一、請一位同學上臺講故事。一個女生上臺講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個故事。有一天,蘇氏在學校園散步,發現了一個小女孩摘了花房里的一朵玫瑰。如果被一個教師發現,可能會大聲斥責:你是哪個班的,為什么要做小偷。但是蘇氏并沒有這樣做,他輕輕地問女孩子,你摘這朵玫瑰花送給誰。小女孩說奶奶病得很重,她想摘花給奶奶看,告訴奶奶她沒有說謊,學校里有很大的玫瑰花。蘇氏在花房里摘了兩朵花,一朵送給小女孩,獎勵她懂事,一朵讓小女孩送給她的媽媽,獎勵她培養了一個好孩子。這可能就是李老師說的“讓別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李老師簡單地講了一下蘇氏和他的學校。蘇氏在學校門口的校訓是“要愛你的媽媽”。希望我的同學向李老師一樣,也會尊敬蘇氏。她曾經給女兒寫了一組信,我們以后要讀的。
二、解決遺留問題。
先拿出一張紙,默寫《沁園春長沙》,寫上姓名,一會兒要交上來。(學生默寫)凡是我看不清楚的字,就算你寫錯了,所以要注意書寫。把名字寫上,后面要登記成績。某某同學,李老師不點名了,不要再交頭接耳了。你知道李老師在說你。
寫上名字撕下來。現在一定要一切行動聽指揮,聽李老師的安排。臨近的兩個同學互相交換。好了,我現在宣布扣分標準。寫錯寫掉一個字扣一分。不算標點。有學生交換錯了,(批評,你們這一塊紀律不好,李老師提出批評)一會兒我根據多數同學的進度就要收上來了。(看一個同學在批分數,一百分啊,了不起。要把批改人的姓名寫上)要寫:閱卷人:某某某。而且,要把分數標上。(有學生在下面議論)有問題跟我說。
還沒有批改完的同學舉手。(一部分同學舉手)看自己的,不要看別人的。我馬上就要收了。現在,個別同學沒改完的,繼續改。叫兩個同學收兩邊。其他同學聽李老師講。
(下面有議論聲,李老師在等)抓緊時間。還有個別同學沒交上來,一會兒給我。
在閱卷中批一百分的舉手。(舉手的寥寥無幾)同學們能不能就李老師的突然襲擊談一談感受。
請一位同學談李老師為什么突然襲擊。
一個同學起來回答,說得很好,李老師上前握手。
在閱卷過程當中,發現有零分請舉手。大家笑。
李老師今天的目的不在于看你們寫對了沒有。高中學習與初中學習的區別在于要靠自覺。我今天聽初中老師的課,他把生難字詞寫在黑板上,但高中不需要這樣,我希望今天這個小小的測試會成為大家的一個教訓。本來我今天還有一個小小的事情要做,就是你們的隨筆,上面錯字很多。這些東西很重要。
順便我強調幾點,語文學習的常規。我說得那樣清楚,有的同學還問一個字扣多少,有同學還要問,我說不要說話,有的同學還在說話。我今天第一次批評,心里很不舒服。
第一,課前要自己預習。老師講了一些要求,該記的自己要記。現在只有一個人要記。(同學們拿起筆來)預習哪些?生難字詞自己解決。課文自己朗讀。注釋要看。
第二、課堂上的筆記。李老師很少板書。課堂筆記不是抄板書,師生發言有什么地方值得記都要記。如果一節課下來,看你的書可以得衛生紅旗,我不會表揚你的。(大家笑)有同學問,錯了要不要記?當然,也可以啊,可以批駁。當然,必須是有價值的。還有一個我要宣布一下,懷著沉重的心情。不要說話。
第三、課后。李老師的練習比較少。優化練習自己選來做。你看優化練習哪些是難點,自己可以做。到時候我把老師用書教給同學,可以自己對照。假如有同學說我不必看,我都掌握了,當然你可以不做。另外,關于隨筆,我順便說一說。上次交上來的本子參差不齊,你們能不能統一一下。都用作文本。學生否定,說我們都用筆記本,李老師同意了,但強調要寫得整齊。周記是對本周情況的總結。最后,我要強調的是,以后你們的作文本一定要嚴格地寫在作文本上。我怕有的同學寫在作業本上。
現在,你們翻開,背誦一下,能背的背,不能背的看一看。(學生齊背)。
我還聽見一個同學在說,糞土當年萬戶侯。(戶字讀得有問題,李老師高聲表演這個同學的讀法),同學們今天沒有昨天讀得好。起立,每一個同學都是青年毛澤東。(學生起立讀)。
比剛才有進步,請坐。學生自發為自己鼓掌。
完全能夠背下來的同學舉手。(**同學舉手,剛才你是看著書讀的,為什么還要舉手?要渲染氣氛嗎?同學不好意思,起來解釋說,他為了讀好才看書的)。
能不能請一位同學站起來說,你為什么能夠很快地背下來。
第一個同學:以前我背過《沁園春雪》,這一首結構上大體相似。另外,有規律。(李老師插話:大家注意,楊曉梅同學要講規律了,這就值得記嘛)剛開始。然后他視野有一個順序,先寫什么,后寫什么,然后發表自己的感慨,然后回憶同學少年,書生意氣,都是渲染自己的氣概。(李老師:楊曉梅熟悉結構)。
問:你為什么不把上下片背倒了?
剛才楊曉梅的發言同學們可以記的。他的上片主要是寫景,下片是抒情。由景產生了情,所以不能顛倒。在背的時候,先是毛澤東自己站在江邊。
問:毛澤東站在什么地方?
橘子洲頭。
問,那他完全可以說:橘子洲頭,獨立寒秋,湘江北去。
一個同學說:你必須先烘托氣氛。
李老師:打斷一下,正因為要烘托氣氛,才要把橘子洲頭放在前面嘛。你又錯了。你看他沒有把我說服吧。
問,高健起來說,低健也行。
高健:我覺得獨字表現出毛澤東的與眾不同。然后獨就可以引出下面他自己的感慨。(李:一開始就有一個獨立的形象,這個獨立包括人格的獨立。)。
有沒有補充的?先聲奪人,形象。還有沒有?
問:看一直統領到什么地方?
遠近上下。
問:哪一句作結?萬類霜天競自由。在這個基礎上才發表感嘆。
好,后一句,我要說一下。: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答案上有兩種說法,我宣布一下,大家可以討論。一種是我們在河中心擊水,浪阻止了飛舟。一句說法把他顛倒過來,講成在浪遏飛舟的時候,我們在江中游泳。就是說這個浪不是游泳的結果。
哪一個要好一些?
同學說第一種。李老師沒有定論,讓下去討論。
采桑子重陽。
大家齊讀一下。(學生讀)。
這首詞有沒有同學背過?
你們在讀的時候有什么感覺,感悟?還有五分鐘,我們可以交流一下?或者你最喜歡哪一句,可以說一下。
無人應答。
你們再讀一遍,自己讀。(學生小聲讀)。
有什么感覺?交流一下。是不是沒讀懂?
問:人生易老天難老,天指什么?
學生一:我覺得可以是指心中的志向。
反問:那是……。
天是指什么?時間,自然嘛。
人,幾十年匆匆一過,而自然本身不會老。這句話有一種緊迫感,李老師在樂山工作過九年,每次看到大佛都有感慨,它不知在那兒坐了多少年!人在這種情況下有兩種感慨。比如傷感。而在偉人看來,有緊迫感,需要不斷地進取。
今又重陽。不一樣了。打勝仗了。
一年一度秋風勁,強勁。
甚至比春光要好。
這都是表現一種樂觀,豪邁。我跟同學們講過,寫這首詞的時候他正處在低潮,心情不好。
學生齊讀。(鈴響)。
李老師再讀一遍,作為這節課的結束。
李老師讀,學生鼓掌。
李老師:我最后還有一個問題。注釋里說,這首詞的上下闋原來是顛倒的,那么為什么要改為這個樣子?說實話,這個問題李老師也沒有想透,就把他作為問題留給大家解決。
鐵皮鼓曰:杜詩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句詩用來評價李老師的課堂是再貼切不過了!
這是一節家常課,甚至只是處理了一些遺留問題,但坐在教室里,我的注意力一直高度集中,被李老師所吸引,有如坐春風之感。
這節課至少給我以下幾點啟示:
一、老師要敏感,要有一種意識,能夠隨時隨地進行自然而然的教育。李老師從走進教育的那一刻就開始了教育活動。私立學校學生的行為習慣有時候不太好,李老師一上來,看到這些現象就幽默地批評這些同學“眉來眼去”,做自己“發明”的保健操,學生當中起了笑聲。這種批評,既達到了目的,又不生硬,被批評的學生也感到不好意思,習慣立即得到了糾正。在教學過程中,對有些同學偶爾的交頭結耳也沒有放過,(其實在我們聽課的老師看來,課堂氣氛很好,偶爾有些同學小聲議論一下是很正常的,我們很容易遷就放過的)而且整個教育過程顯得很自然,水到渠成。
二、學習語文要隨時培養學生的習慣。我也聽了不少公開課,發現許多講課老師喜歡煽動學生,達到一種控制學生的`效果。但李老師的課堂更為務實,更注重實效。自始至終,他一直在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比如突擊默寫,我沒有料到這里竟然也能夠做出一篇大文章,滲透許多語文習慣的教育,比如高中學習與初中學習的區別,要有自覺學習的意識,要認真寫字,減少錯別字等等。然后非常自然地引出語文學習應該有的習慣。而且我特別注意到,李老師在后面立刻就對這些習慣進行了強化,比如提醒怎么樣情況要記筆記。
三、在李老師的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的作用只是協助引領。比如怎樣背得快,就請同學自己談看法,他做補充,這樣慢慢地學生就形成了一種意識。在很多對話中都一直循循善誘,并不像有些老師(比如我)在學生發生思維障礙的時候急不可待地拋出正確答案。遇到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就先交給學生去解決,個別問題坦率地承認老師也沒有弄清楚。
四、李老師對練習的處理對我很有啟發。我們往往容易把自己和學生一塊兒拋到題海里去。如果把那些默寫收上來老師自己批閱,要消耗掉不少時間,李老師這樣處理非常好,值得借鑒,而且對學生也有好處,在批閱其他人試卷的時候自己又復習的一遍。那優化設計里面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完全交給學生自己去選擇,非常信任學生。我在課前和李老師聊天的過程當中聽他講,如果一定要有單元練考,(李老師不贊成)可以考慮題目從優化設計里選。這樣認真讀了這些題的同學就會得到比較好的分數。李老師還說,考試的目的不是為了把學生考倒。這話我記憶深刻。
一個突出的印象,學生注意力很集中,思維活躍,整節課都在不斷地思索討論。
沁園春長沙教案教學設計篇五
一、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的情感;(重、難點)?。
二、了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重點)?。
三、指導學生掌握鑒賞詩詞方法,訓練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難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對于秋天,不同人有著不同的看法與感受:(幻燈片一)?。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憂國傷己)?。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清靜無為)?。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少年壯志)?。
二、誦讀(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橘?舸???遒????遏?。
三、研習全文?。
1、前三句點明了時間、地點及人物?。
寒秋,(我)獨立橘子洲頭,(看)湘江北去。?。
問題:寒秋作何理解??。
明確: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賞析由“看”字領起的秋景?。
(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要點:“擊”透出猛、勁;“翔”突出輕、快。這遠比用“飛”與“游”好得多。?。
練習一: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的動詞,并說明理由。?。
虎——深山,魚——潭底,駝——大漠,雁——長空?。
3、用一句總結性的話概述此秋景特征:?。
萬類霜天競自由。?。
4、面對著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小結:此上闋由景生情,表達了一個胸懷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壯志。?。
5、齊讀下闋,說說這段為我們塑造了怎樣的少年形象??。
明確:風華正茂,意氣奔放,指點江山,胸懷天下,糞土當年萬戶侯。?。
6、問題:上、下闋的最后一問是否相同?若不同,則請說明。?。
明確:上闋為設問,引出下文;下闋為反問,回應前文。?。
四、結合《沁園春·雪》,引導學生了解有關詞知識。?。
與學生同背《沁園春·雪》,并出示此詞全文?。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問題:仔細分析這兩首詞,談一談它們在結構上有什么相似點??。
明確:字數相同,相應位置的結構相似,韻腳相同。?。
練習二:根據有關詞的知識,從選項中選出恰當的一項:?。
沁園春??????蘇軾?。
a、月華收練;此事何難?。
b、月華收練;此事有何難?。
c、漸月華收練;此事何難?。
d、漸月華收練;此事有何難?。
?
五、引導學生了解作者?。
1、展示作者像?。
?
?
?
?
?
?
?
?
?
2、初步了解作者作品特點:氣沖斗牛,胸容天下。?。
練習三:閱讀以下兩首詩,請說一說哪一首是毛澤東作品。?。
???詠蛙?。
?
??????。
???詠蛙?。
????。
詠蛙?。
?
蛤蟆本是地中王,獨臥地上似虎形。春來我不先張嘴,哪個魚鱉敢吭聲?”?。
?
?
六、小結、作業??。
請仔細誦讀本詞,并能熟練背誦。?。
?
?
?
?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九霄。?。
?
?
?
?
?
?
?
?
?
?
?
?
?
?
?
?
?
?
?
練習一: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的動詞,并說明理由。?。
?
?
?
?
?
?
?
?
?
?
?
?
?
?
?
?
?
?
?
?
?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
?
?
?
?
?
練習二:根據有關詞的知識,從選項中選出恰當的一項:?。
沁園春??????蘇軾?。
a、月華收練;此事何難?。
b、月華收練;此事有何難?。
c、漸月華收練;此事何難?。
d、漸月華收練;此事有何難?。
?
?
?
?
練習三:閱讀以下兩首詩,請說一說哪一首是毛澤東作品。?。
???詠蛙?。
?果然生就大肚樣,會有人來下池塘。人靜夜寂叫荷葉,“不是膽小是謙讓。”?。
??????。
???詠蛙?。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楊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
詠蛙?。
蛤蟆本是地中王,獨臥地上似虎形。春來我不先張嘴,哪個魚鱉敢吭聲?”?。
?
?
?
?
?
?
?
?
?
?
一、教材分析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確立?。
二、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分析?。
三、簡要說明教學方法?。
四、教學反饋(課后補充說明)?。
?
?
?
?
?
?
?
?
?
?
?
?
?
?
?
?
?
?
?
兔邊分玉樹,龍底耀銅儀。會當同鼓吹,不復問官私。?。
?
????。
???一九二五年?。
????。
???。
???獨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
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
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
????。
???一九三六年二月?。
????。
???。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沁園春長沙教案教學設計篇六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
1、請同學回憶初中時學習過的毛澤東詩詞。
2、檢查詞的常識,教師予以補充。
(1)詞的發展及別稱——曲詞、曲子詞、長短句、詩余等。
(2)詞有詞牌,“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
(3)詞的分類,按字數的多少,分為小令、中調、長調。
(4)詞一般分兩段,即為兩闋,也叫兩片。
(5)詞的流派,豪放派、婉約派,代表詞人,代表詩詞。
3、檢查學生預習《沁園春-長沙》中的生字詞,讀音,注釋情況。
1、聽錄音范讀或師范讀。
2、學生自讀,抽讀課文。
3、ppt顯示讀書的要求。
(1)讀書要了解作者的基本情況和寫作背景。
(2)讀書尤其是讀詩歌,要放開聲音讀,增強語感體會。
(3)讀書要養成好習慣:圈畫重點詞句、段落,學會思考問題。
4、你了解毛澤東有多少呢?
ppt顯示毛澤東生平事跡簡介。
5、回顧歷史,走近1925。寫作背景介紹。
6、再抽同學來讀詞,讀出你對于這首詞的理解。
注意:字音、節奏、重讀、感情。
7、試著品讀這些詞語:獨立、寒秋、看、紅、碧、盡染、碧透、悵、問等。
8、熟讀背誦上闋。
1、復習鞏固本節課學習的文學常識。
2、背誦上闋,并品味關鍵詞語。
3、熟讀下闋。
沁園春長沙教案教學設計篇七
對于秋天,不同人有著不同的看法與感受:(幻燈片一)。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憂國傷己)。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清靜無為)。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少年壯志)。
二、誦讀(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橘舸遒遏。
三、研習全文。
1、前三句的正常語序?
寒秋,(我)獨立橘子洲頭,(看)湘江北去。
問題:寒秋作何理解?
明確: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賞析由“看”字領起的秋景。
(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綠色給人以活力。
(百)舸——(爭)流競爭給人以動力。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要點:“擊”透出猛、勁;“翔”突出輕、快。這遠比用“飛”與“游”好得多。
練習一: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的動詞,并說明理由。
虎——深山,魚——潭底,駝——大漠,雁——長空。
奔擊行嘯翔游鳴走排藏。
3、用一句總結性的話概述此秋景特征:
萬類霜天競自由。
4、面對著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小結:此上闋由景生情,表達了一個胸懷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壯志。
5、齊讀下闋,說說這段為我們塑造了怎樣的少年形象?
明確:風華正茂,意氣奔放,指點江山,胸懷天下,糞土當年萬戶侯。
6、問題:上、下闋的最后一問是否相同?若不同,則請說明。
明確:上闋為設問,引出下文;下闋為反問,回應前文。
四、結合《沁園春·雪》,引導學生了解有關詞知識。
與學生同背《沁園春·雪》,并出示此詞全文。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問題:仔細分析這兩首詞,談一談它們在結構上有什么相似點?
明確:字數相同,相應位置的結構相似,韻腳相同。
雙調,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現出雅馴典重、曠達疏放、豪邁悲壯的風格。
五、小結、作業?。
請仔細誦讀本詞,并能熟練背誦。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九霄。
一、教材分析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確立。
二、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分析。
三、簡要說明教學方法。
四、教學反饋(課后補充說明)。
沁園春長沙教案教學設計篇八
五、賞析課文上闋:
請問:上片描寫了幾幅圖?請概述。
明確:獨立寒江圖、湘江秋景圖(先分析詩句,再導出每幅畫的名稱)。
1、鑒賞第一句:獨立寒秋圖。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1)起句“獨立”二字破空而來,以“寒秋”、“橘子洲”點明時間、地點、獨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著色,便有了無限的涵詠之味和沉郁豪邁之氣。這一句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環境等因素。所以可以概括為獨立寒秋圖。
明確:寒秋(時節),(我)獨立橘子洲頭,(望)湘江北去。
詞意:深秋時節,毛澤東獨立于橘子洲頭,凝望著湘江水滾滾北去。
(3)思考討論:“獨立”能否改為“站立”或“直立”?
明確:不能。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使人中流砥柱的氣概。聯系當時背景,詩人遭軍閥通緝,身處險境卻能獨立寒秋,何等的坦蕩從容!
聯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獨釣寒江雪”。這是他政治革新失敗以后,被貶到永州后寫的,表露了他決不妥協的決心。一個“獨釣寒江”,一個“獨立寒秋”,意境相似,但封建士大夫與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2.具體研習第二、第三句:描繪絢麗壯觀的秋景圖,即湘江秋景圖。
(1)一個“看”字,一直控制到哪里?
明確:萬類霜天競自由。共7句。在古詩中,這叫一字起領,俗稱領字,是詞學中的專用名詞。讀詩詞要注意找出這種領字。(請同學讀一下。注意“看”是領字,要稍頓,以下幾句要讀的抑揚頓挫,最后一句是哲理概括,要讀出感嘆之情。)。
(2)這里詩人看到了哪些內容?找同學讀一下。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現在大家來找一下,“看”字統領了那些意象?(山、林、江、舸、鷹、魚)。
(3)在這幾句中,那些字用得好?為什么好?
明確:遍、染、爭、擊、翔。
萬山紅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紅色的楓林,也就是像火一樣的楓林。遍:寫出紅之廣。這一句很容易讓人聯想起什么?(讓人聯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因為革命形勢蓬勃發展,大有燎原之勢)。
層林盡染:樹經霜后變紅的程度和紅遍現象。
聯系: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染:用了擬人的手法。古人早就用了“染”字來描繪秋林,王實甫在《西廂記》中即有“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的名句。一個“染”字就把一帶楓林彷佛人工染成的一樣的壯美景色描繪出來。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滿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見底,江面上往來的船只爭先恐后,你追我趕。描寫了一個十分熱鬧的場面。漫:寫出江水滿溢之狀。爭:展現了江面上千帆競發、爭先恐后的熱鬧場面。
鷹擊長空:擊,能否改為“飛”字?
明確:不能。擊:把雄鷹展翅奮飛、迅猛有力地拍打天空的那種矯健的勇猛的雄姿繪顯出來,“飛”太一般了。
魚翔淺底:“翔”是不是改為“游”更準確一些,魚怎能像鳥一樣飛翔呢?
明確:“淺底”并非真的水淺,而是清澈見底,顯得水淺。藍天倒影在碧水中,看上去魚好像在天空中游動,好像飛翔一樣。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魚在水中酣游時的那種輕松自如的神態。
萬類霜天競自由:競:競爭、競賽。竟:出人意料。(板書:競、竟)由眼前之物一下子擴展到世界萬物,并作了哲理性的概括。既然世間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爭中獲得生存的自由,那么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特別是被壓迫的人民,不是更應該爭自由嗎?照此理解,可以認為這句話實際上是對被壓迫人民的一種什么?(問)是號召和呼喚。
(4)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給人的總體感覺怎樣?
明確:絢麗多彩,生機盎然。古人寫秋多怨秋、悲秋,把秋寫得蕭殺悲涼,清冷慘淡,什么“自古逢秋悲寂寥”、“萬里悲秋常作客”、“秋風秋雨愁剎人”等等。
這么一副絢爛的秋景圖,詞人是怎樣變換視角來描繪的呢?
明確:有遠有近,有仰有俯,有動有靜,有顏色的對比(紅,碧),有動作的對比(擊、翔)。
為什么毛澤東筆下的秋如此絢麗多彩、充滿生機?這與一個人的什么有關?
明確:與氣度、胸襟、性格、身份有關。毛澤東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文人,所以他的詩詞也不同凡響,充滿豪情壯志。
(5)品讀上片最后一句: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a:面對著絢麗多姿、充滿生機的湘江秋景,詞人為什么會感到“悵”呢?(聯系時代背景)。
明確:詞人面對著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和廣闊的宇宙,面對著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競自由的萬物,他想到了被壓迫、被剝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國的命運和革命的未來,于是感到了“悵”。這里的“悵”不是失意,是悵惘。于是他就開始了“問”。
b:“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含義是什么?表達了詞人怎么樣的感情?
明確:詞人由大自然的萬物引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主沉浮”在這里是主宰國家命運、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實質是詞人進入深沉的歷史思索,提出革命領導權的問題。(板書:問:誰主沉浮)抒寫出詞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和豪情壯志。
寫壯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板書:景中寓情,情中顯志)。
六、課堂小結。
上片寫景,借景抒情,提出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體現出詩人的博大胸懷。
七、作業:背誦全詞。
沁園春長沙教案教學設計篇九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思考、分析與聯想,實現“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學目的。讓學生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中,主動積極地感受詩詞意境,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實踐中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夠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1、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的情感;(重、難點)。
2、了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重點)。
3、指導學生掌握鑒賞詩詞方法,訓練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難點)。
一課時。
(一)導入。
對于秋天,不同人有著不同的看法與感受:(幻燈片一)。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憂國傷己)。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清靜無為)。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少年壯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九霄。(老而彌堅)。
(二)誦讀(注意以下字的讀音)橘舸遒遏。
(三)研習全文。
1、前三句點明了時間、地點及人物。
寒秋,(我)獨立橘子洲頭,(看)湘江北去。
問題:寒秋作何理解?明確: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賞析由“看”字領起的秋景。
要點:“擊”透出猛、勁;“翔”突出輕、快。這遠比用“飛”與“游”好得多。
3、用一句總結性的話概述此秋景特征:萬類霜天競自由。
4、面對著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小結:此上闋由景生情,表達了一個胸懷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壯志。
5、齊讀下闋,說說這段為我們塑造了怎樣的少年形象?
明確:風華正茂,意氣奔放,指點江山,胸懷天下,糞土當年萬戶侯。
6、問題:上、下闋的最后一問是否相同?若不同,則請說明。
明確:上闋為設問,引出下文;下闋為反問,回應前文。
(四)結合《沁園春?雪》,引導學生了解有關詞知識。與學生同背《沁園春·雪》。
問題:仔細分析這兩首詞,談一談它們在結構上有什么相似點?
明確:字數相同,相應位置的結構相似,韻腳相同。
雙調,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現出雅馴典重、曠達疏放、豪邁悲壯的風格。
(五)小結、作業。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座的各位若能從本首詞中悟得一些,并能給你們的生活一點幫助,中那將是一大幸事。
請仔細誦讀本詞,并能熟練背誦。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九霄。
沁園春長沙教案教學設計篇十
教學目標?:
1、?了解解詞的相關常識,掌握詩詞的誦讀技巧。
2、?品味詞的語言,揣摩詞的意象,體會詞中的意境。
3、?感受詩人博大的情懷和革命壯志,培養胸懷祖國的情感。
4、?教學重點:
1、?品味詞的語言,揣摩詞的意象,體會詞中的意境。
2、感受詩人博大的情懷和革命壯志,培養胸懷祖國的情感。
教學難點?:
1、?品味詞的語言,揣摩詞的意象,體會詞中的意境。
2、感受詩人博大的情懷和革命壯志,培養胸懷祖國的情感。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用具: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沁園春·雪》導入??。
二、講授新課。
1、?簡略講介作者毛澤東。
2、?由“沁園春·雪”和“沁園春·長沙”的比較,學習詞牌和詞標題的常識。
詞牌:又稱詞調,是詞的格式的名稱。每個詞牌都規定了這系列詞的段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等。所以,人們寫詞又叫填詞,即按照詞牌的格式把內容填進去。
而詞的標題即是與詞的內容有關。
3、?多形式誦讀課文,掌握詞的讀音、節奏,初步感知內容。
4、簡述這首詞的寫作背景。
這首首詞寫于1925年,當時農民運動蓬勃興起,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先后建立了20多個農協會,并創建了湖南省第一個黨支部——韶山支部,把貧苦農民發動起來,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斗爭。而這引起了當時土豪惡霸的恐慌,湖南反動軍閥趙恒錫通緝毛澤東。毛澤東被迫離開家鄉來到長沙,同年秋天去廣州接辦全國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時,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絢麗的秋色,面對日益高漲的革命形勢,回憶起當年在此求學和革命斗爭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滿懷,于是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詞。
4、?賞析課文。
(1)??????上片。
1)???????分析品讀第一句的“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的語序及這一變序的作用。
參考答案:平常的語序應為“寒秋,(詩人)獨立(于)橘子洲頭,(望)湘江北去”。這一變序凸現了詩人“獨立”于天地間的形象。
2)???????詩人獨立于此,還看到了哪些景物?
(見板書)]。
參考答案:
a、?多角度地觀察事物:遠眺、近觀、仰視、俯瞰。
b、?景物中動景和靜景互相映襯。
c、?選材典型。
d、?語言極富表現力。
e、?一改“悲秋”的傳統,描繪了一個色彩斑斕、生機盎然的壯麗秋色。
4)從“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一句,點明詩人此時此景的發問。
(2)??????下片。
1)???????詩人和朋友們的“崢嶸歲月”具體是怎樣的?
(見板書)。
2)“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體現了詩人和戰友們哪些精神品質?
參考答案:以天下為己任,英勇無畏,蔑視反動軍閥等黑暗勢力的精神品質。
3)“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體現了詩人和戰友們的志向?
參考答案:決心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4)從“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一句,點明詩人對“誰主沉浮”的暗答。
三、課堂小結:
《沁園春·長沙》通過對長沙壯麗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的生活的回憶,抒發了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決心改造舊中國的壯志豪情。
四、鞏固練習。
1、?有感情朗讀全文,再次感受詩中的豪情壯志。
3、?背誦全文.
沁園春長沙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一
1、了解有關詞的一些知識。
2、了解兩首詞的寫作背景。
3、掌握重點字詞。
4、學習以生動精煉的語言表達感情的寫作特點。
5、認真領會兩首詞的意境。
(二)能力目標。
1、訓練誦讀能力。
2、品味關鍵詞語,體會詞中的意象,理解情景交融的特點。
(三)德育目標。
感受革命前輩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奮發向上,樹立遠大理想。
(四)美育目標。
1、欣賞詞作的語言美。
2、領會詞作情景交融的崇高美。
沁園春長沙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品味賞析,理解借景抒情的特點;
2、誦讀,領悟詞壯美、開闊的意境;
3、感受作者遠大的抱負和博大的胸懷,樹立遠大理想。
教材分析:
1、重點:分析上闋,理解借景抒情的特點。
2、難點:領悟詞壯美、開闊的意境。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講授。
1、抓住關鍵詞,從順序、視角等方面賞析上闋,突破重點。
2、指導反復誦讀,體會詞的意境,解決難點。
教具:多媒體。
教時: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進程?方法及學生活動。
一、導入課題。
2、引出課題(板書)。
3、題解:詞、詞牌、題目。
4、出示教學目標(投影顯示)。
二、講授新課。
1、?簡介寫作背景(投影顯示)。
2、?讀課文。
3、?欣賞毛澤東手書、聽配樂錄音(多媒體顯示)。
4、?引導分層(多媒體顯示)。
5、?分析上闋。
(1)?找關鍵詞:立、看、問。
(2)?分層:獨立沉思。
繪景抒情。
悵問憂思。
6、?分析第一層。
(1)?生讀。
(2)?提問:交代了什么?
(3)?(多媒體顯示):時、地、人。
(4)?想象畫面。
(5)?(多媒體顯示)3幅畫面。
7、?點賞析第二層。
(1)(多媒體顯示)。
(2)讀。
(3)提問:寫了哪些景物?
(4)分析:山、林(色彩)。
想象畫面。
(多媒體顯示)。
(5)分析“江”“舸”“鷹”“魚”
想象畫面。
(多媒體顯示)。
(6)概括寫景特點:(板書)。
動靜相宜?遠近結合?俯仰交錯。
(7)總結:(多媒體顯示)絢爛秋景。
(8)比較古人寫景體會作者的感情:昂揚奮進。
8、?分析第三層。
(1)師讀?。
提問1學生。
1生讀,教師補充。
由1名好學生讀。
學生討論概括。
提問。
討論概括。
討論?回答。
教師復述。
一生讀。
討論回答。
引導學生想象。
比較討論動詞。
引導學生討論概括。
引導學生討論概括。
提問3名學生????????。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及進程?方法及學生活動。
(2)分析。
9、?簡要分析下闋。
(多媒體顯示)。
(1)?追憶往事。
(2)?青春如火。
才華橫溢、意氣奔放、奮發有為。
表明了包括作者在內的青年革命家的凌云壯志和遠大抱負。
(3)?中流擊水。
10、?小結(多媒體顯示)。
11、?指導再讀。
12、?再讀欣賞(多媒體顯示)。
13、?齊讀。
三、練習(多媒體顯示)。
四、布置作業。
1、?背誦。
2、?研究性學習:搜集毛澤東的資料?。
討論總結。
引導討論。
概括總結。
由1名學生總結。
多名學生讀,教師指導。
學生練習,提問。
附板書:
山------紅???????????平?????遠。
舸-----爭????。
繪景?動?鷹------擊????動作??仰。
魚------翔???????????俯?????近。
沁園春長沙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三
1、知識目標:了解寫作背景,進一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能力目標:通過誦讀,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培養鑒賞詩歌的能力。
3、德育目標:理解這首詞的思想感情;感受毛博大的情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
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培養鑒賞詩歌的能力。
1、誦讀法。掃除文字障礙,理解詩歌的大致含義。
2、研讀法、點撥法。師生共同探究、品味字、詞、短語的妙用。
3、賞讀法。進一步感受作品,培養學生初步的鑒賞能力,感悟作者博大的情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從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賞析點,從作品中讀出自己的毛來。
一、知識卡片:詞的體裁方面的知識(幻燈片)。
(1)釋義:詞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
(2)名稱:初起時稱“曲子”“雜曲子”“曲子詞”,后來也稱作“樂府”(如《東坡樂府》)“長短句”(如《稼軒長短句》),“詩余”(如南宋何士信編的《草堂詩余》)等。
(3)特點: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調名稱,叫“詞牌”,如《滿江紅》、《沁園春》等,詞牌規定著這首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詞牌原是曲譜的名稱,樂曲失傳后,就成了詞的形式格律的標志。詞牌和詞的內容并無必然聯系。有的詞在詞牌的下面另立標題和小序,表明作品的主題或作者寫作的緣由,如毛的《卜算子》下有標題“詠梅”,又有“小序”,“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用來進一步說明寫作意圖。
詞從結構上看多數是分段的。一段在音樂上叫一闕(曲)或一片。一首由兩片構成的詞,其下片的起句,具有承上啟下及過渡轉折連結兩片的作用,稱為“過片”或“過變”
(4)分類:詞從字數上可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有人認為: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詞從片數上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詞從風格上可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的代表作家有柳永、秦關、周邦彥、晏殊、李清照、姜夔,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
二、導入。
我們初中學過一首寫秋天非常有名的詩歌,它就是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讓我們齊聲回憶背誦一下這首詩。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詞描繪出一幅暗淡、蕭瑟、冷清的遲暮秋景圖。古人寫秋多怨秋、悲秋。《楚辭》里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賈島說:“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杜甫說:“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徐再思說:“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其它的還有“自古逢秋悲寂寥”、“風急天高猿嘯衰”、“秋風秋雨愁煞人”等等。古人詩中的秋天多是萬木凋零的頹敗蕭索景象,但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詞中的秋天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它就是毛的一首詞《沁園春長沙》。
三、文題背景。
1.題目解說(幻燈片)。
沁園春,詞牌名,又名“洞庭春色”“東仙”“念離群”“壽明星”。“沁園”相傳為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后來被外戚竇憲所奪,有人作詩詠其事,這個詞牌由此得名。長沙是詞的題目。這是一首登臨詩,屬登山臨水,寫景抒情之作。
2.寫作背景簡介(幻燈片)。
這首詞寫于1925年,當時農xx動正在全國開展,這一年的10月份,毛從韶山前往廣州創辦農xx動講習所,途經長沙,重游橘子洲,面對絢麗的秋景,回憶往昔的歲月,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詞,表達了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高遠志向和豪邁情懷。
四、整體感知。
【活動】先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在讀的時候請大家注意有關字詞的讀音,看看自己在預習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
【正音】舸闊遒遏。
通過誦讀,我們對這首詩歌的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這種誦讀,我們就稱為“了解性誦讀”。(幻燈片:一、了解性的誦讀)。
【活動】接下來,請同學們進行“理解性的誦讀”,所謂“理解性的誦讀”也就是要求大家一邊讀,一邊對照課文的注釋,還可以查看工具書,看看詞中的哪些語句我們已經理解了,哪些語句還沒有理解,大家可以討論,也可以舉手詢問,在讀懂的基礎上,再注意一下句子的停頓和語序。下面自己小聲地進行理解性誦讀。(幻燈片:二、理解性的誦讀)。
【難詞釋義】糞土:意動用法,把……看做糞土;崢嶸:形容特殊,不平凡的意思。
五、具體研習課文。
理解性的誦讀只是要求同學們掌握詩詞字面上的含義,但是要深入體會詩歌的深層的含義,還要進行“評賞性的誦讀”,現在我們就一起來鑒賞《沁園春·長沙》這首詞。(幻燈片:三、評賞性的誦讀)。
(一)上闕。
【提問】這首詞在詞里面是屬于長調,全詞分上下兩闕(板書:上闋,下闋)先看上闋,上闋主要寫了什么?大致可以分為幾個層次?請在書上標明。
【明確】上闋側重寫景,主要是描繪美麗壯觀的湘江深秋景色。(板書:描繪湘江秋色),由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是前三句,第二層是中間七句,第三層是后面三句。
1.第一層。
【提問】朗讀前三句并口頭翻譯,思考這三句語序和現代漢語的語序是否相同,為什么不同。
【明確】在秋天,獨自站在橘子洲頭,看湘江向北流去。它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同,把第二句和第三句顛倒了,這樣做是為了適應格律的需要。
【小結】這首詞一開篇作者就從實處落筆,圍繞一個“立”字,交代了人物、時間、地點和特定的環境氣氛。(板書:立——人、時、地、境)。
2.第二層。
【提問】看第二層,中間的七句,請同學們具體朗讀。詩人立于橘子洲頭,看到了什么?
【明確】紅遍萬山的樹葉,清澈見底的湘江水,很多船。詩人看到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板書:看——湘江秋景)在湘江秋景圖里面,作者具體描繪了山(林)江(舸)天(鷹)水(魚)(板書:山林、江舸、天鷹、水魚)還有自然界的外物。(板書:自然界、萬類)。
【提問】作者對這些景物的描寫有什么特點?
【明確】。
(1)由山上到湘江,由江面到天空,再到江底,遠近相間;萬山、層林、江面、百舸、雄鷹等都是具體的景物描寫,萬類是對自然景物的概括,這是由具體到概括。景物描寫遠近相間,由具體到概括,層次井然。(板書:層次)大家在今后寫景的時候也要注意層次。
(2)作者對景物的描寫,山、林,都是靜態的景,而百舸爭流,雄鷹在翱翔,游魚在自由自在的游動,這些都是動態的描寫,所以第二個特點是動靜交錯。(板書:動靜)。
(3)畫面色彩鮮明,山是紅的,水是綠的,帆是白的,天是藍的,色彩非常鮮明。(板書:色彩)。
【小結】作者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紅綠相襯,對照鮮明。文學作品的景物描寫要注意角度、動靜、色彩等方面的特點。
【提問】這幅秋景圖為什么能夠描繪得如此的開闊,如此的生機勃勃?除了作者多角度的繪色繪形,還得力于詞語的恰當運用,也就是古人講究的煉字,也就是對語言的錘煉,古典詩詞,詩人詞人很講究煉字,古代有“春風又綠江南岸”,和“推敲”的典故。請同學們說說這部分里面哪些詞語用得好,好在哪里。
【明確】遍:紅得全面,寫出了紅之廣;漫:寫出了江水溢滿之狀;透:綠就綠得徹底寫出了綠的程度、色彩的濃艷和神韻;擊:寫出了雄鷹一飛沖天,搏擊風雨的矯健有力;翔:本是鳥的飛翔,魚的飛翔說明魚在水里自由自在,寫出了游魚動作的輕快自如;競:寫出了千帆競發的熱鬧場面。這些字把湘江的秋景寫得非常細膩和生動,如果把它改一改,比如改成:萬山紅了,漫江碧綠,百舸漂流,鷹飛長空,魚游水底,萬類霜天很自由。就遠不如這些字神韻飛動。作者把湘江的秋景寫得如此細膩生動,為下文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渲染了氣氛。
第二個要注意的是領字的作用。(板書:領字)所謂領字,也就是有統領作用的字,就是指在詩詞當中,某一個字的用法,從文意上來看,不僅管著這句話,而且還管著下面的若干句話,在古典詩詞當中領字大多數是動詞,如,“望長城內外”,“惜秦皇漢武”,“看萬山紅遍”,但也不完全是這樣,有時候也用副詞、連詞或者介詞,如,“恰同學少年”,就是副詞。
那么領字到底統領到什么地方呢?要根據文意來看,就“沁園春”而言,一般情況下,上闋統領七句,“看”一直統領到“萬類霜天競自由”;下闋統領七句,一直統領到“揮斥方遒”。
了解領字的作用是為了更好地誦讀,在誦讀的時候讀到領字,要把這個字突出,語氣要加重,節奏要適當的延長,和后面的語句形成停頓。所以有人又把這個領字叫做“一字頓”。另外,領字后面的幾句語勢要貫通,要一氣呵成。
【活動】生試著讀這七句話。
3.第三層。
【提問】面對著這壯麗的秋色,詩人有什么感受呢?看上闋的最后三句。一齊朗讀。
【明確】所謂“悵寥廓”,就是懷著悵恨的心情,所謂“寥廓”,就是面對著廣闊無邊的宇宙,“問蒼茫大地”,就是不禁要問,這蒼蒼茫茫的的大地,該由誰來主宰升降沉浮呢?這三句從手法上來看,不是寫景,而是抒情,是直抒胸臆,面對著這種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色,作者不禁觸景生情,感慨頓生,從內容上來看,這一悵一問,深刻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命運的深切的思慮,以及整頓山河的崇高的使命感。
【小結】上片寫景,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深秋景色,并且由景而自然地抒發了作者的感受,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
【活動】連起來朗讀。
(二)下闕。
【引入】壯麗的秋景不僅引發了詩人對祖國命運的思考,還勾起了詩人對往事的回憶。詞的下闋,作者通過回憶往昔的崢嶸歲月,來形象地概括青年學子當年的戰斗風貌和豪邁的氣概。那么作者為什么要寫對往事的回憶呢?這主要是藝術地回答“誰主沉浮”的問題。
下闋仍然由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是開頭兩句,第二層,是中間七句,第三層是最后三句。
1.第一層。
先看第一層,作者說當年和胡書恒、蔡和森等許多革命戰友攜手結伴而來,那時候的歲月是多么的不平凡,作者用了“崢嶸歲月稠”幾個字,這是一種概括的回憶。
2.第二層。
【提問】第二層是中間七句,是具體的回憶。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述同學少年時候的崢嶸歲月呢?先讀一下,同桌討論。
【明確】下闋主要寫學子議政的一些情景。“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翻譯出來就是: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風采煥發,才華橫溢,革命熱情奔放,奮發有為,這是寫青年學子的精神風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是寫他們的革命實踐活動,或者說是寫青年學子對祖國命運的關心,對黑暗現實的抨擊和對軍閥官僚的蔑視。
【小結】第二層作者寫具體的回憶,寫青年學子議政的情景,語言很平實,但是具有強烈的動作性,我們讀到這些文字的時候,就可以想見,當年青年學子慷慨激昂的情景,蔑視權歸,豪情萬丈的英姿。
【活動】一起讀。提示:糞土當年萬戶侯,要讀出蔑視的情感來。
3.第三層。
【明確】這句話可以回答上面的問題,主沉浮的,將是這樣一些革命青年,從而巧妙地回答了上闋的深切思慮。
【活動】把下闋連起來讀。
通過剛才的分析,可以看出,這首詞,上下兩闋結構是相當緊密的,作者由立到看,由看到問,由問到憶,然后巧妙的回答了這個問題,步步深入,抒情和議論結合得很緊密,前后照應,使得上下片渾然一體,不可分割。
1.背誦。
剛才我們一起評賞了這首詞,下面我想請同學們在理解評賞的基礎上進行古典詩歌的誦讀第四步,叫記憶性的誦讀(幻燈片:四、記憶性的誦讀)。所謂記憶性的誦讀,就是要求同學們能夠根據板書的內容默想、回味課文的內容,進一步地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一邊讀,一邊想,課堂上爭取能夠背誦。
【活動】一起讀,一起看,看誰背得快,背得熟。齊背。同桌之間互背,請你給它評分。
2.結束語、作業。
古典詩詞的閱讀,要提高自己的欣賞能力,還要學會把自己讀了以后的感受寫出來,因此寫一個小作文,就是寫一篇文藝評論,題目就叫《我讀沁園春·長沙》。
沁園春長沙教案教學設計篇十四
1.了解《沁園春長沙》《采桑子重陽》和的寫作背景。
2.了解詞的發展簡史。
3.《沁園春長沙》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4.《采桑子重陽》由議論而轉入寫景抒情,含哲理意味于直敘,議論,寫景之中,寓深情于秋光的宏觀概寫之內的特點。
二、能力培養目標。
1.訓練學生誦讀能力。
2.著重訓練學生抓準詞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1.培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熱愛。
2.感受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熱情。
3.感受革命前輩的奮斗情懷,戰斗豪情和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的人生觀、世界觀。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以樂景寫哀,景中寓情,情中顯志。從詞中可以感受到詞人的心情是惆悵的,寫的又是寒秋景物,卻毫無過去一般舊詩詞里的那種肅殺、感傷的“悲秋”情調,詞人筆下的秋景是活潑、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寫山河的壯麗,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詞人正是在這不一致中突出了強烈的革命精神。當然,這里面也含有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感情。
2.對比手法的運用。
詞中含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如“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主要是動作的對比;“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是明比;“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被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
3.極富表現力的語言。
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表現力,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爭”字、“擊”字、“翔”字等都極為準確精當。
解決辦法。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反復誦讀。
2.補充古詩文(小說、戲劇)中學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證。
3.精講必要的歷史知識。
學生活動設計。
1.課外提前準備:注音,細讀注解,反復讀,完成預習作業。
2.課堂隨教師誦讀——美讀——成誦。
3.觀看多媒體。
4.自由討論。
文檔為doc格式。
沁園春長沙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五
1.知識與技能。
初步了解詞的一些體裁知識,能夠有感情地朗誦和背誦詩歌。(準確把握停頓、重音、語速、語調、節奏等)。
2.過程與方法。
抓住關鍵詞語,梳理思路。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合作探究把握詞作的情感脈絡,感受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學習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
通過品味關鍵詞語,體悟詞中描繪的意象以及形成的獨特意境,理解詩歌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對于詩詞的詞語的品味,對詞人情感世界的把握。高中生正是價值觀、人生理想的形成期,尤其是相對比較淳樸的上進的學生對毛澤東會十分感興趣,對人生理想抱負也有自己的思索。因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聯系自己對理想抱負的思索,激發他們了解偉人心靈的興趣;然后可以通過對于詞語的品味,而完成詩詞的欣賞。
【知識鏈接】。
音樂分離,成為詩的別體,所以又稱為“詩余”。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詞名稱,叫曲子詞_。詞牌最初是特定的詞樂曲調的名稱,后成為特定詞體格式的標題。詞牌決定詞的格式,與詞的內容無關。不同的詞牌,其段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聲律,都有不同的規定。因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寫詞叫“填詞”,即按照詞牌的格式把詞填進去。根據字數,詞分為_小令__、_中調__、長調_,對應的字數要求分別為__58字以內_、__59—90字_、___91字以上。
【教學過程】1.以詩導詩。
提問:世界上最長的生命體是什么?
2.中國詩歌的發展流變。
詩經-楚辭--古樂府-唐詩-宋詞-元曲-新詩。
龍榆生《唐宋詞格律》:又名《壽星明》。格局開張,宜抒壯闊豪邁情感。蘇、辛一派最喜用之。一百十四字。如陸游《沁園春孤鶴歸飛》、毛澤東《沁園春雪》。
4.“悲秋情節”的民族文化心理。
中流擊水(小標題概括準確即可)。
2.全詞中有幾個字可以把這幾幅畫面串聯起來,你認為是哪幾個字,并簡要口述理由.
答:“立”——“看”——“悵”——“問”——“憶”——“記”
前人為何悲秋?毛澤東為何頌秋?
悲秋:科舉秋闈、鄉土情結、人生遲暮頌秋:少年偉人氣象、革命形勢。
3.詞的上下闋分別寫了什么內容,它們之間存在什么樣的內在聯系?
答:上闋主要寫景,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的深秋景色,面對充滿生機之景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下闋側重抒情,通過回憶,形象地概括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進步青年的特征:他們以天下為己任,肩荷著歷史的重任,主宰著民族的命運,指點著祖國的江山,豪情滿懷,壯志凌云。同時,藝術地回答了“誰主沉浮”這一問題,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來的全國人民來主宰這個世界。上闋寫景是下闋抒情的基礎,下闋抒情則是上闋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現、升華。全詞借景抒情,由實到虛,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層推進,步步深入。
知識鏈接。
關于詩歌的意象和意境。
1.“意象”,所謂“意象”是指在詩歌中,融人了詞人思想感情的客觀物象。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歲寒三友中的“松”,中國文化賦予它“堅韌挺拔”的性格,“竹”則賦予它“剛正有節”的節操,“梅”則賦予它“傲霜斗雪”的風骨,“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枯藤、老樹”等11個意象,“藤、樹、鴉”在現實中分屬植物和動物,本身并沒有什么感情色彩,但是它們在作品上被詩人的情感“剪輯”在一起時,就表現出衰敗、凄涼、孤寂的氛圍。結尾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2.“意境”則是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造和組合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的意境(情景)關系比較多的是寓情于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的特點主要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孤獨冷寂等等。
抓住詩歌的意象,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感受到其中雋永深刻的情感。
自主學習。
1.本詞開頭三句,語序同一般詞序不一樣,你能調整好并說說它的大意嗎?2.本詞上闕寫景,你能說出詞的上闕抓住了哪些典型意象(景物)來寫的嗎?【問題探究】(此部分所設置的問題并不一定適用于所有班級,請各位教師根據學情選用或者更換)。
答:“中流”,江水中間。“擊水”,三句大意是:“還記得嗎?當年我們一同到江心游泳,盡管風浪巨大,連行船也很困難,但我們這些人以同洶涌的急流拼搏為快樂。”這里以設問句結尾,實際上是對“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3.“一切景語即情語”,古典詩詞中的景物(意象)描寫往往會構成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意境),寄寓著創作者內心復雜而豐富的情感。本詞最突出的表現手法是“景中寓情,情中顯志”,正體現了上述特點。請結合本詞內容分析作者寄寓的“情”與“志”。(此題為高考詩歌鑒賞考查中的“景情關系”類題,設問可根據學情有不同表達)。
答:上片雖著重寫景,卻處處景中寓情。“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詩人火熱的革命情懷。紅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萬山紅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則是作者對自由解放的向往與追求。“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嘆,則由寫景直接轉入抒懷,自然帶出下片的抒情樂章。下片雖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處。“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將無形的不平凡的歲月,化為一座座有形的崢嶸的山峰,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也是一幅奮勇進擊、劈波斬浪的宏偉畫面。
4.詩歌語言講究精煉準確傳神,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表現力,請從本詞中選擇你認為精煉傳神的字詞進行賞析。(此題為高考詩歌鑒賞專題中的煉字型題,也可作為課后練習使用)。
“染”擬人手法。“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漫山遍野像火一樣的楓林,讓人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勢蓬勃發展。“擊”準確地表現出鷹的矯健飛騰的英姿。“翔”表現出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淺底并非真的水淺,而是清澈見底,顯得水淺。5.從對《沁園春長沙》的分析中,你能總結出如何準確把握住一首詩或詞的思想情感的方法嗎?(建議根據學情選用)。
沁園春長沙教案教學設計篇十六
1.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情景交融、意境等詩歌表現手法,感悟革命豪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品味關鍵詞語傳神之妙,體味意象內涵,理解詩歌中的情感。
3.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學生以偉人為榜樣、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操,體驗青春激情,明確青春使命的目標。
:了解情景交融、意境等詩歌表現手法,品味關鍵詞語,準確把握詩歌主題。
:探究情景關系和文中修辭的作用。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基本把握詩歌的思路,品味出上闕詞中意象特點,對意象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了解了寫作背景,初步感知了詩人那種遠大抱負和革命豪情。學生以前機械化朗讀模式有了轉變,但還是不能有感情地朗讀。
3.初步嘗試用繪畫來表現詞中意象。
學生:
1.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多聽名家朗讀本詞,模范名家朗誦,盡量做到有感情朗讀。
2.利用數字圖書館,查閱意象意境等相關知識,為把握意境和詩歌主題奠定基礎。
教師:
1.針對目標、重難點和學情,認真備好教案及多媒體課件準備。
2.內容處理,對上節課的拓展作業,學生互評,教師總結,再從意象方面探究情景關系,補充修辭知識。
3.基礎作業,背誦全詞,并完成課后練習3、4題。
4.拓展作業,分組繪制詞中四幅圖,全班同學完成一次“”沁園春?長沙”專題畫展。
課程導入。
展示上節課作業——學生繪制的“湘江秋景圖”,分小組討論評價。
教師總結評價:
優點:學生繪制的湘江秋景圖色彩絢麗,個體比較突出;
缺點:整體布局不夠和諧,有些雜亂;
下面,我們從整幅圖的布局來分析湘江秋景圖,感受圖中意境。
巧設任務。
導入新課。
互相評價。
交流思想。
把語文能和專業技能結合一起,在互相評價中,尋找差異,加深理解。
新授內容。
導入。
【】(承接上節課)。
1.意象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繪——意象布局是怎樣?
2.探尋整幅圖的意境是什么?
明確:
通過遠近相間、俯仰并用,整幅畫面形成闊大高遠的意境。
提問引導。
以活動的方式促進課程實施的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解學習本詞的重難點。
教學過程。
【】。
1.上闕中的湘江秋景圖的中景、情之間的關系?
從空間:
山上的“層林”
江中的“百舸”
與毛澤東積極向上昂揚奮進的立意相合。
空中的雄鷹。
以壯景寫豪情。
水底的游魚。
從狀態:
靜態的火紅的楓林,
動態的“爭流”的“百舸”等。
2.“憶”字總領幾句?它們表現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分為幾層?
明確:總領八句。這八句,主要表現當時的時代特點,革命青年的戰斗風姿和豪情壯志。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句,畫出了時代特征。往、昔:同義反復,都是指過去。對過去的歲月,詩人用“崢嶸”一詞來形容可謂絕妙。崢嶸:形容山勢高峻。這里指風云變幻,激烈斗爭的生活。湖南青年趕走軍閥趙恒惕一事便可見當時的歲月確實“崢嶸”。一個“稠”字,表明這樣激烈的斗爭是經常性的。
3.這些內容分為幾層?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共分為三層:第1層:“恰同學少年”——點名了這群革命者的相互關系以及年齡特征。“風華正茂”——風采煥發才華橫溢,描繪了他們特有氣質、秉賦。
第2層:“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描繪青年們的精神狀態。他們意氣奔放,奮發有為。
第3層:“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這三句描寫同學們的戰斗行動。他們評論國家大事,用文章批評污濁的事物,贊美美善的事物。“糞土當年萬戶侯”,表現了對當時大官僚、大軍閥的蔑視。
歸納:
以上八句寫出了“憶”的具體內容。從幾個側面表現了青年們的戰斗生活,也抒發了詩人的革命情懷。
【】。
1.中流擊水圖,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明確:這三句的大意是:還記得嗎?當年我們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幾乎阻止了飛快前進的船只。這一設問句,是對上闋“誰主沉浮”問題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國家民族的命運,乃至人世間的一切應該由我們這一群敢于“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熱血青年來主宰。這一設問句再次抒發了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
2.師生共同討論、歸納本詩的主題。
明確:這首詞,通過對湘江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發革命青年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3.講解對偶、借代等修辭的特征,讓學生歸納全詞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對偶糞土當年萬戶侯——借代設問。
【】。
反復誦讀,理清思路。
總結方法:揣摩字詞體味情感。
探景究情歸納主題。
傾述感悟:青年革命者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
課堂練習:利用本節課學習的.詩歌鑒賞方法比較閱讀《水調歌頭?游泳》。
1.小結本文的情景之間的關系。
2.本文的主題。
【】。
2.分組繪制詞中四幅圖,全班同學完成一次面向全校的“沁園春?長沙”專題畫展。
沁園春長沙教案教學設計篇十七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寫作背景,進一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能力目標:通過誦讀,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培養鑒賞詩歌的能力。
3、德育目標:理解這首詞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
教學重難點:
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培養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掃除文字障礙,理解詩歌的大致含義。
2、研讀法、點撥法。師生共同探究、品味字、詞、短語的妙用。
3、賞讀法。進一步感受作品,培養學生初步的鑒賞能力,感悟作者博大的情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從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賞析點,從作品中讀出自己的毛澤東來。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識卡片:詞的體裁方面的知識(幻燈片)。
(1)釋義:詞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
(2)名稱:初起時稱“曲子”“雜曲子”“曲子詞”,后來也稱作“樂府”(如《東坡樂府》)“長短句”(如《稼軒長短句》),“詩余”(如南宋何士信編的《草堂詩余》)等。
(3)特點: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調名稱,叫“詞牌”,如《滿江紅》、《沁園春》等,詞牌規定著這首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詞牌原是曲譜的名稱,樂曲失傳后,就成了詞的形式格律的標志。詞牌和詞的內容并無必然聯系。有的詞在詞牌的下面另立標題和小序,表明作品的主題或作者寫作的緣由,如毛澤東的《卜算子》下有標題“詠梅”,又有“小序”,“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用來進一步說明寫作意圖。
詞從結構上看多數是分段的。一段在音樂上叫一闕(曲)或一片。一首由兩片構成的詞,其下片的起句,具有承上啟下及過渡轉折連結兩片的作用,稱為“過片”或“過變”
(4)分類:詞從字數上可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有人認為: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詞從片數上可分為單調、雙調、三疊、四疊;詞從風格上可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的代表作家有柳永、秦關、周邦彥、晏殊、李清照、姜夔,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
二、導入。
我們初中學過一首寫秋天非常有名的詩歌,它就是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讓我們齊聲回憶背誦一下這首詩。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詞描繪出一幅暗淡、蕭瑟、冷清的遲暮秋景圖。古人寫秋多怨秋、悲秋。《楚辭》里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賈島說:“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杜甫說:“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徐再思說:“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其它的還有“自古逢秋悲寂寥”、“風急天高猿嘯衰”、“秋風秋雨愁煞人”等等。古人詩中的秋天多是萬木凋零的頹敗蕭索景象,但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詞中的秋天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它就是毛澤東的一首詞《沁園春長沙》。
三、文題背景。
1.題目解說(幻燈片)。
沁園春,詞牌名,又名“洞庭春色”“東仙”“念離群”“壽明星”。“沁園”相傳為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后來被外戚竇憲所奪,有人作詩詠其事,這個詞牌由此得名。長沙是詞的題目。這是一首登臨詩,屬登山臨水,寫景抒情之作。
2.寫作背景簡介(幻燈片)。
這首詞寫于1925年,當時農民運動正在全國開展,這一年的10月份,毛澤東從韶山前往廣州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長沙,重游橘子洲,面對絢麗的秋景,回憶往昔的歲月,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詞,表達了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高遠志向和豪邁情懷。
四、整體感知。
【活動】先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在讀的時候請大家注意有關字詞的讀音,看看自己在預習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
【正音】舸闊遒遏。
通過誦讀,我們對這首詩歌的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這種誦讀,我們就稱為“了解性誦讀”。(幻燈片:一、了解性的誦讀)。
【活動】接下來,請同學們進行“理解性的誦讀”,所謂“理解性的誦讀”也就是要求大家一邊讀,一邊對照課文的注釋,還可以查看工具書,看看詞中的哪些語句我們已經理解了,哪些語句還沒有理解,大家可以討論,也可以舉手詢問,在讀懂的基礎上,再注意一下句子的停頓和語序。下面自己小聲地進行理解性誦讀。(幻燈片:二、理解性的誦讀)。
【難詞釋義】糞土:意動用法,把……看做糞土;崢嶸:形容特殊,不平凡的意思。
五、具體研習課文。
理解性的誦讀只是要求同學們掌握詩詞字面上的含義,但是要深入體會詩歌的深層的含義,還要進行“評賞性的誦讀”,現在我們就一起來鑒賞《沁園春·長沙》這首詞。(幻燈片:三、評賞性的誦讀)。
(一)上闕。
【提問】這首詞在詞里面是屬于長調,全詞分上下兩闕(板書:上闋,下闋)先看上闋,上闋主要寫了什么?大致可以分為幾個層次?請在書上標明。
【明確】上闋側重寫景,主要是描繪美麗壯觀的湘江深秋景色。(板書:描繪湘江秋色),由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是前三句,第二層是中間七句,第三層是后面三句。
1.第一層。
【提問】朗讀前三句并口頭翻譯,思考這三句語序和現代漢語的語序是否相同,為什么不同。
【明確】在秋天,獨自站在橘子洲頭,看湘江向北流去。它和現代漢語的語序不同,把第二句和第三句顛倒了,這樣做是為了適應格律的需要。
【小結】這首詞一開篇作者就從實處落筆,圍繞一個“立”字,交代了人物、時間、地點和特定的環境氣氛。(板書:立——人、時、地、境)。
2.第二層。
【提問】看第二層,中間的七句,請同學們具體朗讀。詩人立于橘子洲頭,看到了什么?
【明確】紅遍萬山的樹葉,清澈見底的湘江水,很多船。詩人看到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板書:看——湘江秋景)在湘江秋景圖里面,作者具體描繪了山(林)江(舸)天(鷹)水(魚)(板書:山林、江舸、天鷹、水魚)還有自然界的外物。(板書:自然界、萬類)。
【提問】作者對這些景物的描寫有什么特點?
【明確】(1)由山上到湘江,由江面到天空,再到江底,遠近相間;萬山、層林、江面、百舸、雄鷹等都是具體的景物描寫,萬類是對自然景物的概括,這是由具體到概括。景物描寫遠近相間,由具體到概括,層次井然。(板書:層次)大家在今后寫景的時候也要注意層次。
(2)作者對景物的描寫,山、林,都是靜態的景,而百舸爭流,雄鷹在翱翔,游魚在自由自在的游動,這些都是動態的描寫,所以第二個特點是動靜交錯。(板書:動靜)。
(3)畫面色彩鮮明,山是紅的,水是綠的,帆是白的,天是藍的,色彩非常鮮明。(板書:色彩)。
【小結】作者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紅綠相襯,對照鮮明。文學作品的景物描寫要注意角度、動靜、色彩等方面的特點。
【提問】這幅秋景圖為什么能夠描繪得如此的開闊,如此的生機勃勃?除了作者多角度的繪色繪形,還得力于詞語的恰當運用,也就是古人講究的煉字,也就是對語言的錘煉,古典詩詞,詩人詞人很講究煉字,古代有“春風又綠江南岸”,和“推敲”的典故。請同學們說說這部分里面哪些詞語用得好,好在哪里。
【明確】遍:紅得全面,寫出了紅之廣;漫:寫出了江水溢滿之狀;透:綠就綠得徹底寫出了綠的程度、色彩的濃艷和神韻;擊:寫出了雄鷹一飛沖天,搏擊風雨的矯健有力;翔:本是鳥的飛翔,魚的飛翔說明魚在水里自由自在,寫出了游魚動作的輕快自如;競:寫出了千帆競發的熱鬧場面。這些字把湘江的秋景寫得非常細膩和生動,如果把它改一改,比如改成:萬山紅了,漫江碧綠,百舸漂流,鷹飛長空,魚游水底,萬類霜天很自由。就遠不如這些字神韻飛動。作者把湘江的秋景寫得如此細膩生動,為下文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渲染了氣氛。
第二個要注意的是領字的作用。(板書:領字)所謂領字,也就是有統領作用的字,就是指在詩詞當中,某一個字的用法,從文意上來看,不僅管著這句話,而且還管著下面的若干句話,在古典詩詞當中領字大多數是動詞,如,“望長城內外”,“惜秦皇漢武”,“看萬山紅遍”,但也不完全是這樣,有時候也用副詞、連詞或者介詞,如,“恰同學少年”,就是副詞。
那么領字到底統領到什么地方呢?要根據文意來看,就“沁園春”而言,一般情況下,上闋統領七句,“看”一直統領到“萬類霜天競自由”;下闋統領七句,一直統領到“揮斥方遒”。
了解領字的作用是為了更好地誦讀,在誦讀的時候讀到領字,要把這個字突出,語氣要加重,節奏要適當的延長,和后面的語句形成停頓。所以有人又把這個領字叫做“一字頓”。另外,領字后面的幾句語勢要貫通,要一氣呵成。
【活動】生試著讀這七句話。
3.第三層。
【提問】面對著這壯麗的秋色,詩人有什么感受呢?看上闋的最后三句。一齊朗讀。
【明確】所謂“悵寥廓”,就是懷著悵恨的心情,所謂“寥廓”,就是面對著廣闊無邊的宇宙,“問蒼茫大地”,就是不禁要問,這蒼蒼茫茫的的大地,該由誰來主宰升降沉浮呢?這三句從手法上來看,不是寫景,而是抒情,是直抒胸臆,面對著這種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色,作者不禁觸景生情,感慨頓生,從內容上來看,這一悵一問,深刻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命運的深切的思慮,以及整頓山河的崇高的使命感。
【小結】上片寫景,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深秋景色,并且由景而自然地抒發了作者的感受,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
【活動】連起來朗讀。
(二)下闕。
【引入】壯麗的秋景不僅引發了詩人對祖國命運的思考,還勾起了詩人對往事的回憶。詞的下闋,作者通過回憶往昔的崢嶸歲月,來形象地概括青年學子當年的戰斗風貌和豪邁的氣概。那么作者為什么要寫對往事的回憶呢?這主要是藝術地回答“誰主沉浮”的問題。
下闋仍然由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是開頭兩句,第二層,是中間七句,第三層是最后三句。
1.第一層。
先看第一層,作者說當年和胡書恒、蔡和森等許多革命戰友攜手結伴而來,那時候的歲月是多么的不平凡,作者用了“崢嶸歲月稠”幾個字,這是一種概括的回憶。
2.第二層。
【提問】第二層是中間七句,是具體的回憶。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述同學少年時候的崢嶸歲月呢?先讀一下,同桌討論。
【明確】下闋主要寫學子議政的一些情景。“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翻譯出來就是: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風采煥發,才華橫溢,革命熱情奔放,奮發有為,這是寫青年學子的精神風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是寫他們的革命實踐活動,或者說是寫青年學子對祖國命運的關心,對黑暗現實的抨擊和對軍閥官僚的蔑視。
【小結】第二層作者寫具體的回憶,寫青年學子議政的情景,語言很平實,但是具有強烈的動作性,我們讀到這些文字的時候,就可以想見,當年青年學子慷慨激昂的情景,蔑視權歸,豪情萬丈的英姿。
【活動】一起讀。提示:糞土當年萬戶侯,要讀出蔑視的情感來。
3.第三層。
【明確】這句話可以回答上面的問題,主沉浮的,將是這樣一些革命青年,從而巧妙地回答了上闋的深切思慮。
【活動】把下闋連起來讀。
六、課堂小結。
通過剛才的分析,可以看出,這首詞,上下兩闋結構是相當緊密的,作者由立到看,由看到問,由問到憶,然后巧妙的回答了這個問題,步步深入,抒情和議論結合得很緊密,前后照應,使得上下片渾然一體,不可分割。
沁園春長沙教案教學設計篇十八
1、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沁園春長沙教案。
2、了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毛主席的博大情懷和豪情壯志,教育學生要胸懷人民、充滿豪情。
教學重、難點。
1、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的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革命的豪情壯志;
2、作者筆下景、胸中情的關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環節。
一、導入:當代詩人任澤鍵寫道:“你是最了不起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全不在話下,談笑間,鐘山風雨一派豪情,你看重,戰地的黃花。”這首詩中的“你”就是毛主席,他不但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同時還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二十世紀的中國有出現了一位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詞人--毛主席,現在,就讓咱們充滿激情地追尋著偉人的閃光足跡,走進偉人的崇高心靈。二、整體感受:
1.師范讀,正音。
舸寥廓崢嶸遒遏。
找一個學生讀,師點評。(點撥:上片“看”字和下片“恰”字都是領字,兩字后要稍作停頓,突出領字的作用。“看”字所領7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恰”字所領7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找第二個學生讀,或學生齊讀,師點評。
2.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沁園春長沙》是一首記游之作,其突出特點就是塑造了主人公“我”的形象。請同學們快速默讀全詞,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關鍵動詞。
明確:立看悵問攜憶記(板書)。
通過朗讀全詞咱們可以知道,詞的上片側重寫眼前之景,下片側重追憶往事,表現作者青年時代精神和理想。
三.具體鑒賞。
1.鑒賞前三句。
詩歌語言跳躍性很大,語序往往倒裝,而且有些成份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詩意串合起來。那么,這三句的正常語序應該是什么呢?(提問學生)。
明確:寒秋(時節),(我)獨立橘子洲頭,(望)湘江北去。詞意:深秋時節,毛主席獨立于橘子洲頭,凝望著湘江水滾滾北去,教案《沁園春長沙教案》。
思考討論:“獨立”能否改為“站立”或“直立”?
明確:不能。“獨立”既表明詞人是一個人,更顯示詞人砥柱中流的氣概。(砥柱中流:比喻堅強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
2.具體研習湘江秋景圖。
詞人獨立于橘子洲頭,放眼望去,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色呢?現在咱們就來具體欣賞一下。
詞人通過一個“看”字,以視野所見來些湘江的秋景,使得“看”字所統領的七句連貫直下,一氣呵成。現在咱們來齊讀這幾句。
學生齊讀,師點評。
(1)提問:現在大家來找一下,“看”字統領了哪些意象?
明確:山、林、江、舸、鷹、魚。
(2)具體分析詞人是如何表現這些景物的,找出哪些字用得好。
“萬山紅遍”:指漫山遍野都是紅色的楓林。“遍”寫出紅之廣。
“層林盡染”:樹經霜后變紅的程度和紅遍現象。
聯系: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滿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見底,江面上往來的'船只爭先恐后,你追我趕。描寫了一個十分熱鬧的場面。漫:寫出江水滿溢之狀。爭:展現了江面上千帆競發、爭先恐后的熱鬧場面。
“鷹擊長空”,“擊”可以改為“飛”嗎?
明確:擊:準確地形容了雄鷹展翅、迅猛有力的矯健雄姿。
“魚翔淺底”,“翔”可以改為“游”嗎?
明確:天空中的景象倒映在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魚游在水中,也是游在空中,用“翔”精確地描繪出游魚在水中輕快自如、像鳥一樣盤旋的神態。
“萬類霜天競自由”:表現出了萬物蓬勃活躍、奮發自強的景象。這句也是一個哲理性的概括。比較:競:競爭,競賽。竟:出乎人意料。(板書:競、竟)。
(3)思考:這么一幅絢爛的秋景圖,詞人又是怎樣變換視角來描繪的呢?
明確:有遠眺、近觀、仰望、俯視。
思考:這一處景色有什么樣的特點?
明確:有遠有近,有仰有俯,有靜有動,有顏色的對比(紅、碧),和動作的對比(擊、翔),絢麗多彩,生機盎然。
小結:詞人用一系列形象鮮明的景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絢爛的湘江秋景圖,流露出詞人開朗昂揚、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傾注了詞人對祖國山河的摯愛。
3.品讀上片后三句。
(1)面對著絢麗多姿、充滿生機的湘江秋景,詞人為什么會感到“悵”呢?(聯系時代背景)。
明確:詞人面對著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和廣闊的宇宙,面對著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競自由的萬物,他想到了被壓迫、被剝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國的命運和革命的未來,于是感到了“悵”。這里的“悵”不是失意,是悵惘。于是他就開始了“問”。
(2)“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含義是什么?表達了詞人怎么樣的感情?
明確:詞人由大自然的萬物引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主沉浮”在這里是主宰國家命運、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實質是詞人進入深沉的歷史思索,提出革命領導權的問題。(板書:問:誰主沉浮)抒寫出詞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和豪情壯志。
寫壯景,抒豪情,表凌云之志。(板書:景中寓情,情中顯志)。
六.課堂小結。
秋天,是萬物凋零的季節,古代文人往往表現出“傷秋”“悲秋”的意緒。如“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而毛主席卻拋卻了這種哀傷嘆息的悲哀之態,以生動地描寫把我們帶進了一個新境界。
七.作業:背誦全詞。附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