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讀后感書寫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樣才能寫一篇優秀的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讀后感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呼嘯山莊讀后感大學生篇一
艾米莉·勃朗特——這位才華橫溢而早逝的女子絕不會想到,她死后,自己唯一的小說《呼嘯山莊》會被后人譽為“最奇特的小說”且成為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史上絕色異彩的一粒寶石,直至今日,仍以其奇麗動人的光彩使無數讀者為之折服,深深驚嘆于它非凡的藝術魅力。初讀此書,完全出于好奇。好奇原由來自于模糊記憶中一部老電影的片段。看那電影時年紀尚小,換頻道瞎混時間無意看到鳳凰衛視正在放的這部片子。那個鏡頭把我嚇住了:背景是窗外極空曠又猙獰的凸凹不平的荒野,風呼嘯著高高掀起窗簾,一個長相奇特的男子半跪在地上,和看上去極虛弱的一個女的相擁而泣,悲慟之狀感天動地,說的一些話也是可以使人肝腸寸斷,悲至極點的一類,氣氛很是壓抑;音樂又深重,如濁水,回旋著淤結住,流不開化不了的讓人喘不過氣來。整個畫面多少有點怪異的感覺,甚至讓人有顫栗的恐怖感,仿佛有無形之手詭異的伸出來扼住了咽喉,使人窒息。很自然的我掃了眼片名,覺得那名字也怪,叫什么《咆哮山莊》。對于這個有怪怪的名字的稀奇古怪電影我興趣不大,轉而換臺尋動畫片去了。可那魅影般的印象卻再也揮之不去,縈繞記憶深處至今日。讀了原著,憶起那個鏡頭,也知道《咆哮山莊》就是手中所捧的這本《呼嘯山莊》了,才覺得那片子把味道拍得很濃,很真實,很到位。天性愚駑,書中個別文字其中的深意一時未能領會,可那栩栩如生的描寫,飽含激情的對話,性格各異的人物,激起心中豐富的情感浪花,悲喜無法自制,竟身陷其中難以自拔。艾米莉的文字是活生生有靈性的,它們在風中呼號,在矛盾中痛苦掙扎,在癡戀中撕心裂肺,它們點化了我拙鈍的心智,引著我進入那個癲狂,野性的世界,各色人物的臉或笑或泣,旋轉著,在眼前變換著,沖突著,意亂神迷。寒假重讀此書,再次陷入那個怪異的夢魘。
枯草,蓬飛,北風,呼嘯,山路,崎嶇,霧夜,降臨了呼嘯山莊。如此安靜,一個與塵世喧囂隔絕的山頭。如此凄涼,一個與陰冷黑暗擁抱的山莊。
夏夜,繁星點點,老歐肖收養了無家可歸的希克厲。
也正因為這,他的童年開始與亨德萊和卡瑟琳共度。與亨德萊,他們之間互相產生了怨恨;與卡瑟琳,則一起享受著在曠野中追逐玩耍的樂趣,進而漸漸地愛上了她。可是在老歐肖死后,由于地位懸殊,卡瑟琳終究嫁給了富有的林敦,希克厲負氣出走。
三年后,希克厲意外出現,他打亂了原來相安無事,其樂融融的畫眉山莊,他怨卡瑟琳當初沒有選擇他,他恨林敦搶走了他的愛情和幸福。他沒有輕易放手,他殘忍地報復,瘋狂地破壞,他帶著并不喜歡的伊莎蓓拉私奔,最后卡瑟琳重病而逝。復仇順利地打擊了那林敦一家子。
愛與恨只一線之隔,在這里被演繹的多么鮮活生動。用恨來表達愛,似乎有點荒唐,但希克厲的愛與恨誰能劃出明顯的界限呢,愛和恨互相摻雜,相互融合,這兩個原本完全對立的概念在他一個人身上得到了和諧統一。因為愛著所以恨著,矛盾嗎,其實不然,卻又講不出其中有什么必然。愛恨情仇的一次偶然,曠古朔今,只因為愛得深沉。又正因為愛得深沉,“當你安息的時候,我卻在受著地獄般的折磨,痛苦地直打滾!”,失去了心愛的人,“我得提醒自己:你要呼吸——幾乎得提醒我的心臟,要跳動。”
凱瑟琳與希刺克利夫之間感情,不會等同于普通男女之間的由于異性間相互吸引而生出的愛情,而是他們兩個所具有的統一精神元素的體現,即戴維*塞西爾所謂的真正意義上的“同類”。他們的愛是純潔的、不帶半點瑕疵的愛,是超乎常人意義上的靈魂之愛,精神之愛。
呼嘯山莊讀后感大學生篇二
一個陰郁中蘊含著激情,冷酷中包容著狂熱的故事。
重讀希刺克利夫。
凡是看過《呼嘯山莊》的讀者,大多有兩種態度,一種是十分欣賞希刺克利夫,欣賞他愛的純真、質樸、野性、至死不渝;一種是對希刺克利夫不以為然,認為他變態、冷酷、無法同情和理解他那暴風雨一般的激情和愛戀、畢竟19世紀離我們已經太過遙遠,重讀《呼嘯山莊》的我們已經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時空。
希刺克利夫是一個偏執的人,他愛上了一個人就為之犧牲一切,為愛不擇手段,愛她到死,在英國北部風聲犀利的荒原沼澤上,在一段封閉原始的時空里,又黑又臟的小野孩希刺克利夫愛上了帶給他全部幸福與痛苦的凱瑟琳。
呼嘯山莊是“厭世者的理想天堂”,在這個美麗又荒涼的封閉的世界里,希刺克利夫以一名外來者的身份出現了——6、7歲的他流浪得快要餓死時,被呼嘯山莊的老主人恩蕭先生帶回了呼嘯山莊。應該說希刺克利夫的幼年是不幸的,他在來到呼嘯山莊前在饑餓和死亡線上度過,來到呼嘯山莊后在辛德雷的欺負和虐待中度過,應該說這一前一后的處境同樣艱難,可是,有了凱瑟琳,一切全都不同了。凱瑟琳是一個瘋狂的小丫頭,她的血液中就有著不安定的因子,“她在一天內能讓我們所有的人失去耐心不止五十次,從她一下樓起直到上床睡覺為止,她總是在淘氣,攪得我們沒有一分鐘的安寧。她總是興高采烈,舌頭動個不停——唱呀,笑呀,誰不附和著她,就糾纏不休,真是個又野又壞的小姑娘。”
然而這個又野又壞的小姑娘確是善良又漂亮的,純真的她不像她那已經長大的哥哥那樣懂得嫉妒希刺克利夫受到的寵愛,她只是一個愛玩的小姑娘,她和童年的希刺克利夫脾氣很是接近,經過艱難的流浪生活的希刺克利夫并不嬌氣,也不會像辛德雷那樣小肚雞腸在父親面前爭寵,在忙忙碌碌的山莊中唯有孤獨的希刺克利夫最重視小凱瑟琳,雖然大家有著不同的身份和背景,但是對于兩個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他們有著共同的年齡。辛德雷受到的是長子的教育,他注定要承擔家長們“恨鐵不成鋼”的期望,他是社會的人;老恩蕭年事已高,認為小凱瑟琳“比她的哥哥還要壞”;約瑟夫是一個有些神經質的一身宗教氣的老農民,而耐莉的一直都是正統的想主人之想的優秀的仆人。他們對于想玩、想瘋、想鬧得凱瑟琳來說代表著規章和秩序,代表著理性的不自由的世界;希刺克利夫代表著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里什么都可能發生(事實上不會發生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充滿自由、冒險和無限的可能性,老恩蕭的這兩個兒女教育的都不好,幾乎都是自己在成長中確立自己面對世界的方式的,因此辛德雷不懂得謙讓和尊重,凱瑟琳也不懂得禮貌和安靜,希刺克利夫帶來的更是倔強、隱忍和功利化的態度。
所以辛德雷才會對希刺克利夫處處找茬,凱瑟林才會對老恩蕭說:“你為什么不能永遠作一個好男人呢,父親?”,希刺克利夫才會充分利用他在家里得到的寵愛對付辛德雷,搶走了辛德雷心愛的小馬。
這就是故事發生的背景地——呼嘯山莊,和畫眉田莊做一個對比,我們就可以發現,這里的一切多是原生態的,放任的、粗礪的,包括情感,而畫眉田莊的人們一個個則彬彬有禮,他們的世界是一個文明的世界,也只有在這樣的兩極中,才產生了非同一般的碰撞與交融。所以希刺克利夫可以嘲笑埃德加和伊莎貝拉在搶一條小狗,他還注意到了他們在爭搶之后或許是由于羞愧(道德的自我約束),又都不要小狗了,他們哭了起來。要是希刺克利夫遇到這種情況,對手是辛德雷的話就會寧可將小狗撕碎,要是凱瑟琳想要的話他根本就不會產生想不想要的問題,一定以凱瑟琳為準。在這個細節中我們可以發現,幾個孩子在情感上的細微差異,埃德加和伊莎貝拉在發出強小狗的動作時,是由自己的單純的欲望出發的,又為他們的道德教養所約束(后來都哭起來,不要了)。
可是希刺克利夫對待事物就絕對不會從自己的真實需要(欲望)出發,或許是他可以選擇的余地已經太少了,他無比珍視凱瑟琳,又萬分憤恨辛德雷,希刺克利夫對待世界的時候首先看待這世界是怎樣來對待他,他對待凱瑟琳的無比真誠是從凱瑟琳對他的一片真心來的,希刺克利夫的欲望(需要)往往帶上了“反抗”的色彩,希刺克利夫的需要是被歪曲的,在希刺克利夫這里無論是給予(凱瑟琳)還是掠奪(辛德雷)都帶有強烈的主觀性,這與他的生活背景緊密相連,由于希刺克利夫得到的太少,所以他要求的更多,但是,沒有人來告訴他,最應該的方式是什么。
從這個意義上講,希刺克利夫是復雜的,他的每一個舉動都關系著他是否背叛了他的全部生活(痛苦的不平等的生活),而凱瑟琳,埃德加、伊莎貝拉相比之下就要單純的多,凱瑟琳對于希刺克利夫的理解和珍視同希刺克利夫對凱瑟琳的理解和珍視不是在同一個平面上的,就此也可以說,希刺克利夫對凱瑟琳的情感中本身就帶有單純的“喜愛”之外的東西,他所認識的凱瑟琳不是那個真實的小姑娘了。兩個人一同到外面瘋跑,對于凱瑟琳來說是“怪有意思的事情”,對于希刺克利夫來說不啻為一種反抗的形式(還有小凱瑟林肯和他在一起),凱瑟琳對這世界是好奇的,反叛的,游戲的態度,而希刺克利夫則是反抗的,背叛的決裂的態度,因此希刺克利夫往往看不到一些他應該看到的東西,想不到一些他應該想到的事情,他對這個世界更無情,也更容易走極端。
兩個孩子的友誼在缺少文明教育的情況下發展,他們被生活緊緊維系在一起,暴虐的辛德雷就是兩個人必須一同面對的存在,在“斗爭中”,兩個孩子是“戰友”,他們沒有時間去考慮假如沒有辛德雷,他們應該過怎樣的生活,沒有時間去考慮,對方在自己的眼中,有多大程度上是真實的。兩個人的裂縫從小凱瑟琳在畫眉田莊待了5個星期后開始出現了。那時,凱瑟琳只不過是一個12歲的小姑娘,3年后,凱瑟琳15歲,答應了埃德加的求婚,又過了3年,凱瑟琳18歲,她嫁給了埃德加。
在希刺克利夫心理,是埃德加奪走了凱瑟琳,在他重新回到呼嘯山莊后他開始了他殘酷的報復。然而是這樣嗎?埃德加奪走了凱瑟琳?住了5個星期后的凱瑟琳有了2點最為明顯的變化,首先,凱瑟琳“懂得無理是可羞的”,“不愿意表現出她粗魯的一面”,并以此保持了和埃德加的關系,取得了畫眉田莊的好感;其次,“她對舊日喜愛的事物保持一種古怪的戀戀不舍之情;甚至希刺克厲夫也為她所喜愛,始終不變。年輕的林惇,盡管有他那一切優越之處,卻發覺難以給她留下同等深刻的印象。”凱瑟琳不再和希刺克利夫站在同一條戰線上了,她總是試圖調和希刺克利夫和埃德加之間的矛盾。至于希刺克利夫,也發生了變化,“那時他十六歲了,相貌不丑,智力也不差,他卻偏要想法表現出里里外外都讓人討厭的印象,自然他現在的模樣并沒留下任何痕跡。”“他學了一套萎靡不振的走路樣子和一種不體面的神氣;他天生的沉默寡言的性情擴大成為一種幾乎是癡呆的、過分不通人情的壞脾氣。”
凱瑟琳失去了童年,因為她開始理智的思考自己的命運,她知道自己不可能永遠和希刺克利夫在一起,像孩童時那樣,她要面對的是未來,而希刺克利夫沒有未來。兩個曾經站在一起的朋友彼此失去了對方,凱瑟琳知道文明是好的,但是那并不能帶給她快樂,她在另一個世界里是“假的”,在荒野里長大的凱瑟琳不習慣文弱的脆弱的埃德加,在另一個世界里凱瑟琳背叛了自己的生活,她懷念以前的日子,懷念有一個驕傲地和她站在一起的小男孩,他把她當做自己,他們之間沒有禮節和規范,只有真誠的相對。在呼嘯山莊里,往日的和諧和快樂沒有了,由于辛德雷,希刺克利夫沒有了上進的機會,希刺克利夫自己放棄了自己,但是他還有一線希望,那就是凱瑟琳沒有放棄他。
希刺克利夫的自暴自棄建立在他的自卑之上。在他們的愛情中,甚至是在希刺克利夫出走的雷雨交加的夜晚,他們都未曾面對過未來,既然過去的生活已經回不去了,那么,愛應該建立在什么基礎之上?凱瑟琳這時暴露了她的軟弱性,她“愛”埃德加,可是,她又說:“你難道從來沒想到,如果希刺克厲夫和我結婚了,我們就得作乞丐嗎?而如果我嫁給林惇,我就能幫助希刺克厲夫高升,并且把他安置在我哥哥無權過問的地位。”凱瑟琳這樣來面對自己的愛情,而希刺克利夫則選擇了逃避,因為他無法面對。這一年凱瑟琳15歲,希刺克利夫16歲。
假如沒有現實的接觸,兩個人怎么達到和諧,怎么終生不渝?現實的空間消失掉了,余下的只好用想象來填充了,但是,你想象出來的那個人,還是現實中的那個他/她嗎?在希刺克利夫回來之后,我們可以做一些假設,假如3年后的希刺克利夫順利地和凱瑟琳在一起了,他們能否和諧完美?希刺克利夫和凱瑟琳處與兩種完全不同的環境中,他們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超功利的愛情(假如有的話)能過堅持嗎?假如能夠,為什么當初凱瑟琳答應埃德加的求婚?事實上當他們開始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問題本身就已經不純粹了。
凱瑟琳愛著希刺克利夫,是否也在肯定著他的危險的愛?凱瑟琳曾經對伊莎貝拉說起希刺克利夫,“告訴她希刺克厲夫是什么樣的人:一個沒馴服的人,不懂文雅,沒有教養,一片長著金雀花和巖石的荒野。要叫我把你的心交給他,我寧可在冬天把那只小金絲雀放到園子里!”無疑,凱瑟琳是愛希刺克利夫的,這些話語里不能排除有嫉妒的成分,但是有沒有一些是出自內心的呢?她警告希刺克利夫,“我太喜歡她啦,我親愛的希刺克厲夫,我不容你專橫地把她抓住吞掉。”小說里,希刺克利夫把伊莎貝拉吞掉了(他帶給了這個愛著他的女人一生的不幸)。
雖然一切都可以用愛這一個字來涵蓋,但是這個字未免過于復雜了。當希刺克利夫再次回來,他和凱瑟琳依然相愛,但是這時候的愛恐怕只剩下一個形式,兩個人都成為了極端的形式主義者,這愛情是對自我本真被異化的反抗,希刺克利夫反抗的是不公平的世界(這世界奪走了凱瑟琳,凱瑟琳是整個世界,凱瑟琳不僅承擔她自己,還承擔了符號的意義),凱瑟琳反抗的是生活的不自由、平庸、束縛和自己的懦弱(由之帶來的痛苦和不快樂)。愛,是克服這一切的標志,希刺克利夫奮力追求,凱瑟琳卻不敢承受了。
凱瑟琳終于死去了,這一年,凱瑟琳19歲,希刺克利夫20歲。
然而故事并沒有結束,凱瑟琳死后的希刺克利夫十分不討人喜歡,他的瘋狂的報復似乎是無止無休的,小林惇、小凱瑟琳、小哈里頓……這就是愛么?由愛而生的恨?他究竟更愛凱瑟琳,還是更恨這個世界?他是在為凱瑟琳而報復,還是在為自己而報復?他更愛凱瑟琳(真實的凱瑟琳),還是更愛自己(他要“凱瑟琳”永遠只屬于他一個人,留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你是我,我是你的意思是“假如我是流向洼地沼澤的水,你也絕對不能向大海流去嗎?”呼嘯山莊是封閉的,希刺克利夫狂熱的堅信自己的愛,堅信凱瑟琳對自己的愛,那么,這種極端的狂熱就是極端的愛嗎?他和凱瑟琳的愛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嗎?當希刺克利夫只能成為乞丐時,凱瑟琳選擇了離開,并為此而負罪,小小的呼嘯山莊內一切竟然都是這么絕對!
呼嘯山莊讀后感大學生篇三
一個愛情與復仇的故事,充滿了悲觀的色彩。
凱瑟琳愛他,說“不管我們的靈魂是什么做的,他的和我的是完全一樣”,但是她并沒有和希思克利夫在一起。
希思克利夫也愛她,同時他被世俗的階級磨成了一個神經質,讓他變成了一個愛起來不顧一切,恨起來不計后果的人;以至于他們沒有在一起后,希思克利夫瘋狂的、像魔鬼一樣的報復身邊所有的人。
可是當他的復仇計劃一一實現,他卻變得瘋顛,越來越忘不掉已經死去的凱瑟琳,這個時常以鬼魂的姿態游蕩在希思克利夫幻想中的角色,希思克利夫最終在沉浸在幻想中的世界,不吃不喝,慢慢走向死亡。
她的姐姐說她“比男人還要剛強,比小孩還要單純”。
呼嘯山莊讀后感大學生篇四
曠野,西風,遠處城鎮,折雜草,崎嶇地形,蒼涼日落,避世生活,艱辛奔波,寂寞歲月,艾米莉勃朗特一切,沒有榮耀,至少在她生日子里夢想夭折,飽嘗世事無常,造化弄人。這位才華橫溢而早逝女子絕不會想到,她死后,自己唯一小說《呼嘯山莊》會被后人譽為“最奇特小說”且成為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史上絕色異彩一粒寶石,直至今日,仍以其奇麗動人光彩使無數讀者為之折服,深深驚嘆于它非凡藝術魅力。
初讀此書,完全出于好奇。好奇原由來自于模糊記憶中一部老電影片段。看那電影時年紀尚小,換頻道瞎混時間無意看到鳳凰衛視正在放這部片子。那個鏡頭把我嚇住了:背景是窗外極空曠又猙獰凸凹不平荒野,風呼嘯著高高掀起窗簾,一個長相奇特男子半跪在地上,和看上去極虛弱一個女相擁而泣,悲慟之狀感天動地,說一些話也是可以使人肝腸寸斷,悲至極點一類,氣氛很是壓抑;音樂又深重,如濁水,回旋著淤結住,流不開化不了讓人喘不過氣來。整個畫面多少有點怪異感覺,甚至讓人有顫栗恐怖感,仿佛有無形之手詭異伸出來扼住了咽喉,使人窒息。很自然我掃了眼片名,頓時覺得那名字也怪,叫什么《咆哮山莊》。就著孩童豐富想象力和自以為是理解力,我當場對片名作了想當然幾種解釋,現在看了書才知道當時全是曲解了對于這個有怪怪名字稀奇古怪電影我興趣不大,轉而換臺尋動畫片去了。可那魅影般印象卻再也揮之不去,縈繞記憶深處至今日。讀了原著,憶起那個鏡頭,也知道《咆哮山莊》就是手中所捧這本《呼嘯山莊》了,才覺得那片子把味道拍得很濃,很真實,很到位。天性愚駑,書中個別文字其中深意一時未能領會,可那栩栩如生描寫,飽含激情對話,性格各異人物,激起心中豐富情感浪花,悲喜無法自制,竟身陷其中難以自拔。艾米莉文字是活生生有靈性,它們在風中呼號,在矛盾中痛苦掙扎,在癡戀中撕心裂肺,它們點化了我拙鈍心智,引著我進入那個癲狂,野性世界,各色人物臉或笑或泣,旋轉著,在眼前變換著,沖突著,意亂神迷。寒假重讀此書,再次陷入那個怪異夢魘。
是,夢魘。噩夢,沒有城市,工業,時尚。只是荒野,田莊,嶙峋石,在曠野上飛奔愛,撲朔迷離眷戀,交雜無續恨。希刺克利夫與凱瑟琳歐肖愛情足以用“癡”來形容。陽光,甜蜜,歡笑不是他們愛情主要,而陰郁仇恨誤解怨憤交織混雜成為他們愛主色調,造就他們近乎瘋狂愛。凱瑟琳說:希刺克利夫就是我,我就是他……這種愛不被旁人理解,接受,和允許,他們于是在不斷斗爭,與周遭一切斗,可現實折磨他們,刁難他們,希刺克利夫被當作下人,沒有地位,背景,修養野孩子,流浪兒低賤出生使他被剝奪了享受優裕生活權利,被粗魯打罵,侮辱。他也放棄了曾有過成為一個體面紳士憧憬;而凱瑟琳是大小姐身份,理應嫁給像林淳那樣少爺,他們從小產生美好感情也因此蒙上一層無法忽略陰影。命運弄人,他們沒有走到一起,但他倆默契靈魂相依相偎,沖破一切束縛,試圖越過難以逾越造化鴻溝緊緊握住對方手,但這危險愛使他們付出慘重代價,凱瑟琳重病而逝,從此二人陰陽兩隔,希刺克利夫悲痛至極,愛人離去激化了他人性中報復陰暗面,他瘋狂報復兒時對自己不遜辛德森和他兒子哈里頓,報復林淳和他妹妹伊麗莎白,曾經因凱瑟琳愛感化而深藏心底野性暴露無遺,日益尖銳直至占據他靈魂絕大部分,他變得恐怖而陰森。
艾米莉特意營造出詭異夢魘般夸張氛圍。有些情節似乎帶有非現實世界蹊蹺神秘。靈魂,囈語,幻象,噩夢使故事有了傳奇色彩,淋漓盡致展現了最深迷戀,最癡執著,最痛苦掙扎。風雨,暴雪,黑夜,自然野性與人物激蕩情懷相得映彰,荒涼曠野深遠多變,陰郁悲愴,突顯了人物性格,展現來自人性深沉之愛,讓主人公像大自然一樣野性無常深邃無邊愛深入人心,強烈撼動著人靈魂。
小哈里頓是希刺克利夫化身,小凱蒂則傳承了她母親凱瑟琳靈魂,而上一代人愛,在他們身上又得到延續;希刺克利夫看到凱蒂和哈里頓眼睛里有凱瑟琳影子,他人性復蘇了,他生命也走到盡頭,死前他在凱瑟琳生前住過小房里,呼喚著凱瑟琳在原野上“孤單飄蕩了二十多年魂魄”,帶著笑離開了人世,到另一個世界與凱瑟琳攜手而游,他們愛以另一種方式延續,永不消亡;希刺克利夫墓與凱瑟琳緊緊挨在一起,“這墳墓下人,有怎樣不平靜睡眠呢”,千言萬語一句話,此情綿綿無絕期。一場驚天動地,生生死死,明爭暗斗,剩下寧靜曠野,柔風在草間飄動,死去人,活著人,情在綿亙,情無絕期。
小說敘述了一個受盡社會偏見和屈辱人用一生復仇悲劇故事。流浪兒希斯克里夫被呼嘯山莊老歐肖收養為子,歐肖女兒凱琵琳摯愛著他;兒子亨德萊卻憎恨他奪了父愛,以致老歐肖死后將希淪為奴仆。凱希二人探訪畫眉山莊時,凱愛上山莊長子林頓并與之結婚,希悲傷出走,三年后發財而歸開始了復仇。他使亨墜落使其子吉默頓喪失人性,并誘他不受亨妹妹伊莎貝拉同他結婚生下兒子小林頓。凱死前生下凱茜。亨死后,希成為呼嘯山莊債權人并將吉淪為奴仆,他迫使兒子小林頓與凱茜結婚,終于將兩家財產都弄到手。細膩思想感情和高超藝術手法,使作品蕩氣回腸,催人淚下,具有很強藝術感染力。作者埃米莉。勃朗特(1818-1848),英國十九世紀著名女作家。《呼嘯山莊》使她一舉成名并享譽世界文壇。
呼嘯山莊讀后感大學生篇五
《呼嘯山莊》首先奇在作者。艾米莉·勃朗特——被公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一位偉大的天才,僅在世三十個春秋卻完成了“唯一一部沒有被時間的塵土遮沒了光輝的杰出作品。”她和姐姐夏洛蒂和妹妹安妮共同構成了勃朗特三姐妹。
《呼嘯山莊》還奇在內容。艾米莉在三十年中從未體會完人世的酸甜苦辣卻得以完成如此之巨著,著實讓人驚奇。其中的內容復雜但有條理,整體呈雙三角關系。老三角由凱瑟琳、大林敦與希斯克利夫構成,年輕三角則由小凱瑟琳、哈里頓與小林敦組成。
本書結構也很奇。本書最“正統”的主人公洛克伍德本應進行大量的描寫,而作者幾筆匆匆帶過。洛克伍德其實和讀者位于同一視角,但加入一個他也使得文章在大跨度時間轉變時自然得多,而且作者在開頭還用他埋下了伏筆。全書基本上一直在由丁恩太太來講述劇情。當她講的故事告了一個段落時,本書也就差不多只剩六分之一了。洛克伍德好容易帶我們用第一視角好好看了看現在的兩個莊園,遇到丁恩太太,她又說開了。
《呼嘯山莊》集四奇于一身,也真可謂是一本奇書了。從出版至今已170年,但經久不衰,也毫無疑問了。
呼嘯山莊讀后感大學生篇六
從來沒有一本書會讓我如此艱難地看下去,20xx年買的中英對照版的,我先讀完中文,然后再看英文,昨晚終于看完了,五年時間看完一本書,對我是從來沒有過的,晚上一個人看上幾頁,特別是英文的如果看不下去了,睡意就會來臨,睡覺前看書真的有催眠作用。
要看一本書,首先得了解作者(轉摘):
艾米莉·勃朗特生前寂寞,和姐姐夏洛蒂一樣,她是個沒見過多大世面的英國北部小郡牧師家的女兒,憑著幻想與激情寫作,她也用一個男性化的筆名“埃律斯·貝爾”發表作品,可是,當她的《呼嘯山莊》繼姐姐的《簡·愛》問世后,卻沒能像《簡·愛》那樣得到熱烈的回應,相反,它遇到了普遍的冷淡和幾篇嚴厲貶抑的評論,有一篇刻薄的評論甚至說:“是哪一個人寫出這樣一部作品來,他怎么寫了十來章居然沒有自殺?”這是一本可怕的、令人痛苦、強有力而又充滿激情的書,這與它年輕的作者本身的性格與才華不無關系。
放在我眼前的這一部《呼嘯山莊》顯得與眾不同:
它狂放不羈的浪漫主義風格源自于人物“愛”與“恨”的極端的沖突,而在希克厲和凱瑟琳這對曠世情侶身上,極度的愛中混合著極度的恨,失去凱瑟琳使希克厲成為一個復仇狂。加之,作者把故事背景放置在一個封閉的小社會——兩個山莊,和開放的大自然——荒原之中,整個小說的情境就格外地“戲劇化”,陰冷而暴力,神秘怪烈又隱含著神圣的溫情。
其次,女作家放棄了那種從頭說起,原原本本的敘事手法,19世紀的女作家,像她姐姐寫《簡·愛》,奧斯丁寫《傲慢與偏見》,都采用的是這樣一種易于為大眾接受的傳統手法,艾米莉則為了講清楚發生在兩代人身上的復雜故事,別出心裁地采用了當時少見的“戲劇性結構”,借用了一位闖入呼嘯山莊的陌生人洛克烏先生之耳目從故事的中間切入,這時候,女主人公凱瑟琳已死去,希克厲正處于極度暴虐地懲罰兩家族的第二代的時候,這就設置了一個巨大的懸念,使讀者急于追索事情的前因,又時時關注著人物未來的命運。當然,對于當時讀慣古典小說的人們來說,接受這種敘事系統是有些吃力的,以致于有人指責此書“七拼八湊,不成體統”。
現在,多數人認為是對于人性的探索,洛克烏先生到來時所做的惡夢可謂是開啟故事主題的鑰匙,那是人性的凍結,之后30年舊事的倒敘正說明人性的墮落的過程,而最后四章,則順敘了人性的復蘇,希克厲終于悟到了無止境的報復只會帶來糟糕的結局。小說基本上在講敘惡的過程中最終發現了善的可能。
在當時的文壇,艾米莉遠遠地走于人們之前:
直至那個世紀結束后,才有人一反前說,認為“在19世紀,《呼嘯山莊》是一位女作家所能寫出的最好的散文詩”;不僅如此,在本世紀,人們重新閱讀與評價勃朗特三姐妹的文學作品時,開始提出:艾米莉·勃朗特是“三姐妹中最偉大的天才”,《呼嘯山莊》也成為西方學者們欲琢磨個究竟的一塊玉石,籠罩在它身上的百思不得其解的謎面背后那豐富的答案將漸漸被解釋開來,畢竟,它是部可讀性很強的天才之作,而非是云霧團里的“天書”。
這部小說的獨特之處:
首先在于它揭示了人性的復雜與深刻,在于它所蘊含的愛與恨的激情。凱瑟琳與希思克利夫的愛情是以他們的性格和興趣完全認為同為基礎的,他們之間的愛情主要是精神上一致而非外貌上的相互吸引,是心靈的契合而非欲望上的需要,就在他們最后一次見面中那狂風暴雨般不可遏制的激情,也不夾雜有絲毫的情欲成份,這也寄托了作家對理想的、純潔的愛情的向往。
一本書看久了,感覺和感悟也就淡了:
我不欣賞書中的情與恨相互交織,如果愛過,就不要有恨,如果有恨就沒有真正的愛過。人是有情感的動物,只有有情感的人才是真正的至真至情至誠中人,才會更顯得可愛,但這種狂熱到將愛變成了恨,我不贊同,幸好最后希思克利夫終于沒有了恨,也讓小凱瑟琳和哈里頓這對有情人能夠走到一起,也說明真情能感動所有的人。
結合我自己的感情經歷來說,我對愛最大的體會卻是寬容,如果真正的愛,那么沒有得到又有何訪呢?只要他(她)是幸福的,只要他(她)曾經也真心地愛過自己,留下美好的記憶,彼此祝福,在無人的夜晚能靜靜的想想彼此,這就夠了。
讀一本名著,真的是一件很累很享受的事,當我被其中的人物感情所打動時,我會流淚,更會得到啟發。
呼嘯山莊讀后感大學生篇七
我看過艾米莉勃朗特那三姐妹的作品,喜歡她們的作品,卻對艾米莉。勃朗特有著另一種說不明道不清的感情。
曠野,西風以及遠處的城鎮折斷的雜草、崎嶇的地形、蒼涼的日落、避世的生活、艱辛的奔波、寂寞的歲月、艾米莉。勃朗特的一切沒有榮耀——至少在她生的日子里——夢想夭折,飽受世間無償,造化弄人。這位才華橫溢而早逝的女子決不會想到,她死后,自己唯一的小說會被后人譽為”最奇特的小說”,且成為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史上絕色異彩的一顆寶石。直至今日,仍以其麗動人的光彩使無數讀者為之折服,深深驚嘆于它非凡的藝術魅力。
《呼嘯山莊》我讀了三遍,是有中英文互譯的。它給我最大的感受——唯一一部沒有被時間的塵土湮滅的杰出作品,也是一部有著永久魅力的光輝作品。
整個故事的`情節敘述了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朝夕相處的童年生活:一個棄兒和一個小姐在這種特殊環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們對辛德雷專橫暴虐的反抗。之后因為凱瑟琳虛榮無知和愚昧,背棄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畫眉田莊的女主人。接著寫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絕望中把滿腔仇火化為報仇雪恥的計謀和行動。最后階級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卻揭示了他了解哈里頓和凱瑟琳相愛后,思想上經歷的一種嶄新的變化——人性的復蘇。從而使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愛情悲劇中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在這本書中,我最同情希斯克利夫,盡管他壞,他把他們一輩的恩怨施在了我無辜的妹妹和凱瑟琳的女兒以及自己的兒子身上。但是這個被剝奪了人間溫暖的棄兒在實際生活中培養了強烈的愛與恨。俗話說:”愛得越深,恨得越深。”他與凱瑟琳真摯的愛情使他充滿了希望,而凱瑟琳嫁給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愛的林頓。辛德雷的皮鞭使他嘗到了人生的殘酷,也教會他懂得忍氣吞聲的屈服,無法改變自己受辱的命運。
呼嘯山莊讀后感大學生篇八
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愫莫過于情感。有了情感的醞釀發酵,就有了親情,友情,愛情。
……。
人們沐浴著愛的光輝,成長生活。但是,愛到極至就會成為一種羈絆,進而出現心理扭曲,完全曲解了愛的真正含義。自己得不到的就拿來毀滅,并且把自己處在怨恨的深潭不能自拔。這樣的一生也就辜負了上帝賦予生命的初衷。
愛自己,愛身邊的人,不希望有人重蹈希思克利夫的覆轍。凱瑟琳倍受心里矛盾,還是拋置了愛的諾言。自始至終會有人思考愛情到底是什么。是不顧身份地位,不計后果的瘋狂追求,還是要有理性的思考?這種微乎其微的感覺,讓多少人停滯不前。
愛情的煉獄需要真心的付出。兒時的希思克利夫和凱瑟琳就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沒有考慮物質基礎,只為了愛而愛。可是這樣的愛情在時間的沖洗之下,變得如此一文不值。就如同當下許多年輕人一樣,當初轟轟烈烈的誓言,每當畢業季節,頓時顯現得弱不禁風。
起先希思克利夫撇下凱瑟琳獨自離開,誰能料到若干年的結果。為了所謂的生活,誰不會想著改變當初的設想。當然,沒有人同情希思克利夫,也沒有誰贊揚凱瑟琳。他們一開始的選擇,就已經注定了結局,對于生活,都是那么的無奈和無能為力。
其實,在我看來,既然凱瑟琳已經組建了她自己的家庭,生活的并不痛苦。為什么希思克利夫不選擇放手。讓他自己心愛的人過她自己需要的生活。只要她幸福,退后默默地守候,把她的幸福當做自己最大的快樂,何樂而不為。
但是事實并不是我們所期待的那般美好。他變本加厲的索取,占據了呼嘯山莊和畫眉莊園,破壞了凱瑟琳平靜的生活,就連自己的親生骨肉都只是他報復的一部分。如此這般,他確實實現了他所謂的“計劃”。他看起來是多么的富有,再不是曾經的一貧如洗,再不會受到原來的歧視虐待,他完全如他自己所愿。
他真的快樂嗎?他真的得到他所期望的所有嗎?如果真的是這樣,為什么當他看見哈里頓·肖恩和凱瑟琳·林頓在一起時,那種無以言表的心情和前所未有的怪異表情,如此讓人琢磨不透。他所得的一切,只是一個空殼而已,他的靈魂已經被他的所作所為侵蝕。整個世界對于他來說,成了一部可怕的紀錄片,處處提醒著她的存在,而他卻失去了她。在愛的束縛中找不到出口。
或許在后來生命快要終結的時候,他的心靈受到震蕩。只是一切都來不及了,只是在一個雨夜安詳地終結了生命。在他微妙的表情中,我們能否這樣猜測,他是不是在向上帝懺悔:這樣的“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復仇方式,只能把自己帶入一個無法自拔的漩渦!不僅折磨自己,也傷害了愛的人。但愿上帝能寬恕他,給他指引一個正確的方向。
愛或恨,真的如此讓人捉摸不透。一個人的一生在愛恨中折騰的體無完膚。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情感,它是每一個人的精神支柱。一個人的生活中沒有愛的話,他就喪失了人性。沒有愛的天空,就是一團灰色。愛情沒有善與惡,只是表達方式上不是人人都可以接受。但愿他們愛的種子,像蒲公英一樣,跳出愛的束縛,飛到一個屬于他們自己的世界,用一生或者生生世世去詮釋愛的真諦。
呼嘯山莊讀后感大學生篇九
我用積攢了一星期的零花錢買下了這本書,但是搬家時的慌亂使我遺失了這本書,而在語文老師的書柜里,我竟然又看到了這本使我充滿疑問和失落的書。
我借來了它并第一次翻開了這本與《簡愛》齊名的書,它是艾米麗勃朗特寫得一個長篇愛情小說。講述了主人公希刺克厲夫與凱瑟琳從小的一段青梅竹馬的愛情故事,卻因為一些原因,凱瑟琳最終嫁給了林頓。因此希刺克厲夫就開始了的復仇計劃,他娶了林頓的妹妹伊莎貝拉,這不幸的復仇棋子生下了小林頓后不久便死掉了,希刺克厲夫使小林頓與小凱蒂相愛,設法得到了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最終因為搶走火而死掉。
這部作品十分生動地描繪出了愛情的痛苦、迷戀、殘酷和執著。甚至使人吃驚。我仿佛深入其中,為小凱蒂的一頓毒打而整晚氣憤,并將處在巨大壓力之下的希刺克厲夫描寫得淋漓盡致。
但是他們的愛情卻得到了升華,就如《呼嘯山莊》這本書一樣在世界文壇上閃閃發光。
《呼嘯山莊》以一個陌生人闖入山莊為序幕,拉開一段故事的講述。故事經歷了大致三個階段:人性的崛起,人性的墜落,人性的復蘇。這本小說,以三個人的愛戀為主體橫縱發展。
如果當初女主人公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與彼此相愛的地位低下的玩伴結合,也不會有后來的悲劇,女主人公再有錢的文雅的好看的紳士的追求下,迷恍了雙眼,陷入了苦惱,每把這兩個不能相提并論的男子對比一番,就覺得自己應該而且只配嫁給紳士的兒子,但是她還是會無端的憂郁,另一個聲音時常想起:“我是愛他的,雖然他骯臟粗魯貧窮,是的,我是愛他的,我們是這樣的相似,”“我們是一個人,他就是我,他就是我,”即使我想嫁給他也是不可能的,哥哥不會同意所有人都不會認同,他是那樣的窮,不可能給我幸福,“我嫁給我文雅的朋友,我可以幫助他,是的,我成為女主人,我就能夠幫助他,”
最后的想法似乎淹沒了她,她決定接受求婚,就在那晚,她的玩伴消失了。婚后生活是很幸福的,他很愛她,盡一切能力愛好保護她,雖然她在內心里,還是時時惦記著她的玩伴,想知道他現在怎么樣了,可她怎么也找不出不愛她現任的丈夫的理由。他實在太好了,這十多年也許是她人生中最平靜最美好的日子了。它是一本社會小說,表現了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的沖突,即一種較原始、散漫、自由的生活方式與一種近代的講等級,講秩序的生活方式的沖突,所以這本小說是對近代文明的控訴。
呼嘯山莊讀后感大學生篇十
《呼嘯山莊》,唯一一部沒有被時間的塵土湮沒的杰出作品,《呼嘯山莊》,唯一一部有著永久藝術魅力的'光輝作品。
我用了一個星期多的時間看完了《呼嘯山莊》。我合上書,不禁驚嘆,這個久居深山,幾乎從不和外界接觸的未婚女子怎么能寫出愛的如此深刻,恨的如此入骨的小說呢?這個一生都活在不幸的世界中,孤獨凄涼,沒有笑聲,沒有朋友的女子,怎么能寫成這樣一部富有獨創性和超前性的偉大作品呢?其實不管怎么樣,不管是因為什么這部極其富有內涵的奇書,已經可以讓我們領悟到很多很多人生的真諦了!
《呼嘯山莊》到底憑借什么成為了一部不朽之作呢?首先它沒有受到城市里大眾化的影響和控制,完全描繪出了一個原汁原味的山村荒野的景象。使人們領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故事中的主人公都保留著原始的性格:愛起來不顧一切,恨起來不計后果。這一切的一切在我們這些長期受到傳統禮儀的約束的人們看來就顯得非常特別,非常有新鮮感。有人說《呼嘯山莊》是“人間情愛最宏偉的史詩”要我說這都要歸功于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極豐富想象力;極強烈的激情;極深刻的內心體驗和她那把主題升華的才華和能力。我認為這些也就是為什么《呼嘯山莊》能如此暢銷的原因了。
《呼嘯山莊》是一部完全不同于當時流行的作品,他沒有經過城市的熏陶和浸染,是完全用山鄉荒原的自然協調繪成的。故事的背景是一片狂風呼嘯的山原,故事的人物保留著大自然的風貌和原始的本性:質樸,粗纊,剛強,感情奔放不羈,舉止瘋狂無度,不過一切地愛,又不計后果的恨,這在溫文爾雅的慊慊君子看來,自然顯得野蠻而奇特。
在維多利亞時代,貴族富豪躊躇滿志,身份第一,金錢至上,人們的精神受到壓制,人性被殘酷的扭曲,于是具有強烈的反派意識,和自由思想的艾米莉,便通過作品,對罪惡現象給予揭露,把自己的正義,激情,憤怒溶入作品。最終,希思克利夫的愛畢竟還是戰勝了自己的恨,當他的復仇計劃一一實現時,他并沒有勝利的喜悅,還是在茫茫草原上漫游,最終安然死去,這樣一個飽受苦難與屈辱的人物,對愛情至死不渝的渴求和命運不屈不撓的抗爭,讓人讀來一陣蒼涼與悲壯。
呼嘯山莊讀后感大學生篇十一
《呼嘯山莊》所敘述的是一個愛情和復仇的故事。呼嘯山莊的主人恩肖先生帶回來一個身份不名的孩子,取名為西思克利夫,他奪取了主人對小主人亨得利和凱瑟琳的寵愛。主人死后,亨得利為報復把西斯克利夫貶為奴仆,并百般迫害,希思克利夫憤而出走,三年后致富回鄉,對亨得利進行瘋狂報復,通過奪走了亨得利的家財,亨得利醉死,兒子哈利頓成了西斯克利夫的奴仆,西斯克利夫復仇得逞了,但他無法從對死去的凱瑟琳的戀情中解脫出來,最終不吃不喝苦戀而死。
《呼嘯山莊》不僅結構奇巧,手法獨特,而且在細節上的描寫和語言的運用上,也有其獨到之處,不管是景色、器物、還是人物外表,描寫都極為鮮明。尤其是西斯克利夫的復仇行為,就更顯得陰森恐怖了。
一切的仇恨和報復行為都愿與一個人狹小的心胸。亨得利在失去了父親的寵愛后固然會有嫉妒和仇恨,但這種心情不應該一直籠罩在心頭,如果他能把對西斯克利夫的仇恨轉為友誼,能和他和平相處,那也就不會有后來的一系列報復行為了。西斯克利夫其實是一個受害者,他保受壓迫和摧殘,但他如果能放下自己的尊嚴,忍一時之氣的話,也就不會有那么多的悲劇發生了。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大到國家,小到個人,處處都有這種事發生。國家與國家之間,很有可能昨天還是友善相處,今天就反目成仇,甚至還有的用武力來解決問題。然而最后受害的都是那些無辜的百姓。現在人人都渴望和平,和平也成了全世界共同探討的一個問題,但仍有一些國家為了一些小事而動武。又有一些集體之間,因為一些小誤會而結仇,以至于變得勢不兩立,但如果又一方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能退一步想想的話,也就沒有那么多的誤會了。不僅是國家和集體,有時連親兄弟之間也會有仇恨和誤會,引起這些誤會的也無非是一些不足為奇的小事,難道真的有什么事是比手足情深更重要的嗎?曹植的詩中不是寫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嗎?如果國家之間,集體之間的仇恨是因為自己的利益,還可以理解的話,那么兄弟之間的反目成仇就真的是難以理解了。
如果一個人的心中有了仇恨,那么這個人將變得很可怕,它的生活中將不再有真正的快樂,滿腹的仇恨只會將他推向陰暗。有快樂的生活讓我們選擇,我們為什么就偏要選擇仇恨的生活呢?一個人一旦有了仇恨,他就會不惜一切代價,不擇手段的達到目的,以至于連累到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凡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縱觀歷史,能忍一時之氣的人都能成大器,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韓信能忍跨下之辱等等,這些例子都說明了能忍一時之氣的人才能成器。
呼嘯山莊畢竟只是一部小說,但他給我們的啟示是很大的,至少他讓我們知道了“比大地更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心胸。”
呼嘯山莊讀后感大學生篇十二
親愛的迪恩太太:
您的身體可還好?上一年的冬天太過寒冷,希望沒給您帶來什么困擾。那時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以及那片長滿石楠的荒原,一定是白茫茫一片,只剩下綽綽的輪廓,我想象著這些建筑在黑夜、寒風中的影像,就像在它們之中發生的故事,那些人與事,都沉默著、寂靜著,憂愁地沉思著。
春天到了,沉睡的吉默頓從黑暗中蘇醒,荒原上的植物都生長起來。迪恩太太,我想您應該去看看,在那青草的斜坡上,在那溫和寬廣的天幕下,三塊墓碑安靜地立著,長眠者安謐寧靜地沉睡,柔軟的吹來的風,吟唱著那些愛與恨哀歌。
您以一個管家的身份向新來的洛克伍德先生講述這個故事,我也在一旁默默聽著。這不過是一個關于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的往事恩肖家族和林頓家族因為這個往事而羈絆了兩代人,凱瑟琳恩肖與希斯克利夫,是小姐與家仆,是敵人又是情人,一切的根源,就是從他們之間引發。然而凱瑟琳有她的夫,埃德加林頓,希斯克利夫亦有他的妻,伊莎貝拉林頓,凱瑟琳之于希斯克利夫,是蜜餞,是毒藥,是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在凱瑟琳因憤悲交加而病死后,希斯克利夫成了一個徹底的復仇者,他將自身的不幸強加到別人身上,為了復仇,不惜利用自己的親生兒子,只會讓宿敵埃德加遭受痛苦,因而造成埃德加之女小凱茜與小希斯克利夫之間婚姻的不幸,同時也毀了小哈頓的人生,只因為他的父親曾是暴戾地對待過自己。
但是,迪恩太太,我并不怨恨希斯克利夫,我對他只有深深的憐憫與痛惜。他在凱瑟琳生前曾粗暴地對待她,冷漠地回絕她的熱情,卻在她死后的十八年里沒有一刻地不思念她,渴求她的靈魂回來糾纏他,所到之處全是她的身影,所見之人全是她的樣貌,他復仇,不過是糾纏和她有關的人和事,希斯克利夫是粗魯、兇狠、殘暴的,但他真實地愛著凱瑟琳,他曾午夜夢回:“我夢見我躺在那個長眠的人身邊,也終于長眠在那兒了,我的心停止了跳動,我的臉和她的凝凍在一起。”
他們的戀情,與荒原上盛開紫花的石楠共生,渾然天成,粗礦奔放。凱瑟琳曾說過:“我愛他(指希斯克利夫)并不是因為他長得漂亮,而是因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他們同為荒原之子,他們野性十足,保持了原始的人性與感情,他們因封建禮制和世俗的羈絆未能在一起,但他們的靈魂是相依的,共同遨游在荒原之上。
迪恩太太,你看那墓碑之下,靈魂在安息。
祝,
健康。
呼嘯山莊讀后感大學生篇十三
當愛與恨交織,結局如何?當純真的愛情面臨金錢,名利的的誘惑,為何轉眼變成了赤裸裸的背叛與惡狠狠的報復?今天讀了《呼嘯山莊》終于讓我了解了這些。
初讀此書,完全出于好奇。好奇原由來自于模糊記憶中一部老電影的片段。看那電影時年紀尚小,換頻道瞎混時間無意看到鳳凰衛視正在放的這部片子。那個鏡頭把我嚇住了:背景是窗外極空曠又猙獰的凸凹不平的荒野,風呼嘯著高高掀起窗簾,一個長相奇特的男子半跪在地上,和看上去極虛弱的一個女的相擁而泣,悲慟之狀感天動地,說的一些話也是可以使人肝腸寸斷,悲至極點的一類,氣氛很是壓抑;音樂又深重,如濁水,回旋著淤結住,流不開化不了的讓人喘不過氣來。整個畫面多少有點怪異的感覺,甚至讓人有顫栗的恐怖感,仿佛有無形之手詭異的伸出來扼住了咽喉,使人窒息。很自然的我掃了眼片名,頓時覺得那名字也怪,叫什么《咆哮山莊》。就著孩童豐富想象力和自以為是的理解力,我當場對片名作了想當然的幾種解釋,——現在看了書才知道當時全是曲解了——對于這個有怪怪的名字的稀奇古怪電影我興趣不大,轉而換臺尋動畫片去了。可那魅影般的印象卻再也揮之不去,縈繞記憶深處至今日。讀了原著,憶起那個鏡頭,也知道《咆哮山莊》就是手中所捧的這本《呼嘯山莊》了,才覺得那片子把味道拍得很濃,很真實,很到位。天性愚駑,書中個別文字其中的深意一時未能領會,可那栩栩如生的描寫,飽含激情的對話,性格各異的人物,激起心中豐富的情感浪花,悲喜無法自制,竟身陷其中難以自拔。艾米莉的文字是活生生有靈性的,它們在風中呼號,在矛盾中痛苦掙扎,在癡戀中撕心裂肺,它們點化了我拙鈍的心智,引著我進入那個癲狂,野性的世界,各色人物的臉或笑或泣,旋轉著,在眼前變換著,沖突著,意亂神迷。寒假重讀此書,再次陷入那個怪異的夢魘。
我為主人公的愛情悲劇扼腕嘆息,也深深折服于作者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無論是描述,還是故事脈絡方面,都使我獲益匪淺。
故事從呼嘯山莊老主人恩蕭撿回一個吉卜賽棄嬰希斯克利夫說起。小希斯克利夫與凱瑟琳和辛雷登兄妹一起長大,老恩蕭憐愛棄嬰甚至超過了自己的孩子,哥哥辛雷登卻從小就非常討厭希斯克利夫,隨著呼嘯山莊主人老恩蕭的離世,失去庇護的希斯克利夫常常受到新主人辛雷登的欺負。而希斯克利夫和妹妹凱瑟琳在性格方面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兩人在某種程度上幾乎是各自的翻版,他們無視身份的懸殊,彼此深刻認同,并深愛。
只可惜,兩個人熱烈深沉的愛沒有修成正果,當凱瑟琳決定嫁給畫眉田莊的林頓時,希斯克利夫負氣出走……從兩人純潔的感情出發,凱瑟琳無疑是深愛希斯克利夫的,“世上每一個林頓都可以消失,但我絕不會放棄希斯克利夫,可是,嫁給希斯克利夫會降低我的身份,我們就得做乞丐……”作者艾米麗?勃朗特以女性特有的敏銳細膩對人性無情揭露的同時,又對愛情進行了深刻的詮釋:“我對林頓的愛就好比林中的樹葉,在冬天草木枯萎的時候,葉子會在時光中蛻變。而我對希斯克利夫的愛就像樹下亙古不變的巖石,盡管他帶給我的愉悅并不多,可是這點愉悅已經足夠。”(決定嫁給林頓之前,凱瑟琳說)。
艾米莉特意營造出詭異的夢魘般的夸張氛圍。有些情節似乎帶有非現實世界的蹊蹺神秘。靈魂,囈語,幻象,噩夢使故事有了傳奇色彩,淋漓盡致的展現了最深的迷戀,最癡的執著,最痛苦的掙扎。風雨,暴雪,黑夜,自然的野性與人物激蕩的情懷相得映彰,荒涼的曠野深遠多變,陰郁悲愴,突顯了人物性格,展現來自人性的深沉之愛,讓主人公像大自然一樣野性無常深邃無邊的愛深入人心,強烈的撼動著人的靈魂。
小哈里頓是希刺克利夫的化身,小凱蒂則傳承了她母親凱瑟琳的靈魂,而上一代人的愛,在他們身上又得到延續;希刺克利夫看到凱蒂和哈里頓眼睛里有凱瑟琳的影子,他的人性復蘇了,他的生命也走到盡頭,死前他在凱瑟琳生前住過的小房里,呼喚著凱瑟琳在原野上“孤單的飄蕩了二十多年的魂魄”,帶著笑離開了人世,到另一個世界與凱瑟琳攜手而游,他們的愛以另一種方式延續,永不消亡;希刺克利夫的墓與凱瑟琳的緊緊挨在一起,“這墳墓下的人,有怎樣不平靜的睡眠呢”,千言萬語一句話,此情綿綿無絕期。一場驚天動地,生生死死,明爭暗斗,剩下寧靜的曠野,柔風在草間飄動,死去的人,活著的人,情在綿亙,情無絕期。
看完整本書,心中有著一種說不出的壓抑感,不禁想問,有什么東西能毀滅一段最美的愛情?金錢?利益?這些不過是表面的推辭,最大的兇手就是那顆被當時封建社會毒害的虛榮心。虛榮心是可怕的隱形敵人,它無處不在,它悄悄地藏在每個人的心中。人們潛意識認為,它一點也不可怕,就忽視了它的存在,但事實很堅定地告訴我們,它,不容忽視。
呼嘯山莊讀后感大學生篇十四
書籍,一瞬間感覺自己對知識的渴望無限膨脹,于是便“不理智”地買下許多書,回到家便有一搭沒一搭的翻著,只是感情仿佛經歷了滄海桑田,變化太大。
我上初一的時候,相同的鏡態,買了好幾本書,有魯迅的《吶喊》,冰心的《繁星》和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只記得這幾本。這是一次很神奇的讀書經歷。《吶喊》整個初中我讀了三遍不止,而《呼嘯山莊》每每翻至第五頁便由衷地感覺讀下去的自我強迫,以至于不得不放棄。中考結束后的某個暑假,雨夜,在我近視不是很深的時候(突然羨慕起眼睛不近視的時候,老師布置作業,尋找仙后座,觀察月亮移動的軌跡),我看到天空醬紫色的深邃,沒有星星,感受著小雨的清涼,窗臺上的串串紅和月季很怡人,就去翻我的書柜,找到了這本“遺棄”的《呼嘯山莊》,終于跨越了“五頁”這個瓶頸,忘記了時間,忘記了我的夜晚,忘記了雨,忘記了串串紅和月季。
拋開書的內容,翻譯質量可圈可點,我看的是由上海美術出版社出版,翻譯簡約和真實,給人以干凈和順暢的好感。從內容上看,小說選取管家角度講述整個事件,給人以床頭故事的感覺,自然又順暢。小說就是這樣,再好的故事也經不住羅哩羅嗦,故意堆砌文字的打擊。專業的評論人這樣說它“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斗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超現實氣氛,驚悚恐怖之中感人至深,帶有部分哥特文學的奇幻恐怖色彩。”對我來說,這些評價當然字字珠玉,但卻又難以理解。喜歡它,不過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我個人的理由而已。
第一我感動的是希刺克里夫和凱瑟琳的愛情。無法理解愛和地位之間的矛盾,也無法體味他們之間的愛情。凱瑟琳說:“我這么愛他,并不是因為他長得英俊是因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我在后來的經歷中慢慢體會到愛情的感覺就是這樣,對方的樣子就是你期待你自己的未來是那個樣子,所謂的“更”則是更加接近期待的狀態。凱瑟琳甘愿赴不幸的`婚姻,接受命運的安排。從一開始,仿佛悲劇已然發生。凱瑟琳的那句“無論人類的靈魂是什么樣的,他的和我的一模一樣”(英文為whatever our souls are made of,his and mine are the same。這句話,在一次投票中榮膺人們最喜歡的情話)我們無法想像希刺克里夫忍受了多大的折磨才將自己鍛造為“文明人”,在我看來,這種鍛造甚至是艱辛的。無論是19世紀的英國,亦或是宣揚“美國夢”,在夢想面前人人平等,更是今天的中國。無形的“階級”依然存在,突破這種階級的天然存在著實不易。更加讓人倍感驚悚的便是凱瑟琳很早便已過世,希刺克里夫卻一直堅持著他的復仇,凱瑟琳的靈魂獨自在荒野飄蕩和哭泣了20年,無法安息,無法永眠。
之所以喜歡這本書是由于凱瑟琳和希刺克里夫對社會的反抗和對自由的向往,他們掙扎于世俗之外。
相遇于愛情,卻各自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