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梢詫⑺鼈儗懗梢黄牡酶形颍绱司涂梢蕴嵘覀儗懽髂芰α?。那么我們寫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感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實踐活動感悟篇一
隨著新課程的推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已成為小學數學教育界的共識。作為數學新課程標準四大版塊之一的“實踐活動”,以其鮮明的教育性、科學性、實踐性、思考性、趣味性、開放性、層次性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創造能力、發展數學思維和問題意識,從而成為課改的賣點之一。本文結合自己的實踐與探索,就實踐活動課何以成為課改的賣點談幾點認識:
賣點一: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階段的兒童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盡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難時,他們會主動的去探索、研究,努力尋找的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出各種具有問題和故事情景實踐活動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心里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創造良好的條件。例如:在一年級學生學習分類之前,我指導學生進行了一次數學課外實踐活動:收集喜歡的商品,并嘗試著當一當小小售貨員,把喜歡的商品擺放好。這個活動的目的主要是使學生通過收集、思考,進行分類的初步嘗試,親身感受到數學知識與自己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激發興趣,增加體驗,培養能力,形成良性循環的主動學習的狀態。這次實踐活動大體分四步進行:(1)收集。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到超市、商場收集一些喜歡的商品。(2)思考。假如你是小小售貨員你會怎樣擺放商品,為什么這樣擺呢?(3)嘗試。大部分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商品進行較科學的分類。學生的體會豐富多彩。有的學生發現,可以按一種標準進行分類,還有的則認為可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4)交流。在實際進行的分類中,有的學生為某種物品設計的分類方法非常出色。亞里士多德講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推動力。數學的生命力在于其應用的廣泛性,通過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會“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象的權力感”。
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設計實踐活動環節,以數學知識來解決學生身邊的問題,通過問題創設、調查活動、交流報告等環節的實踐活動,我們可以使學生經歷一個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引導學生嘗試探索與成功,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賣點二: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數學學習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即通過內部認識結構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來建構知識。這就是說,我們的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創設條件使新的學習材料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讓學生主動地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
實踐活動提倡“做中學”也就是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操作探究、體驗活動中,去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發展過程,主動地發現知識,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培養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一課,傳統的教學一般是教師演示學具,得出v=sh,然后應用公式進行計算。根據“做中學”的指導思想,我在教學此課時,采用小組操作探究的方法。首先讓學生操作學具,(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圓錐圓柱裝沙子),寫出實驗報告單,然后讓學生分析報告單,發現規律,得出圓錐體的體積公式v=sh。在應用中出示了一圓錐體沙堆,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測量,計算出其體積,整個過程都是學生主體活動的過程。實踐證明,其效果是傳統教學不能比擬的。
數學是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具體思維的有機結合,相對于其它一些學科而言,顯得單調、粗糙。然而,數學本身蘊含著特殊的美,只不過沒有被一些老師重視而未被發掘,數學實踐活動能使原本單調的內容置于情境之中。來自生活的情境生動有趣,美妙無窮,必然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比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一課時,老師設計了購物活動,當“小小文具店”的場景伴隨著音樂出現在大屏幕上時,學生興趣盎然,立即主動讀出橡皮、卷筆刀、直尺等物品的價格。在購物時,學生對照價格選擇相應的人民幣,與“營業員”交換實物,似乎此時真的進入商場購物,積極性很高。這種源于生活情景的學習,自然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達到主動參與認知的全過程。鐘啟泉教授指出:“在情境認識論中,認知帶有極其具體的性質。它強調認識活動不是單純地積累抽象的邏輯操作與概念性知識,具體的情境是在該社會生活中活生生地進行活動的實踐過程?!崩碚摰年U述,進一步證明了實踐活動與生活緊緊相連,能把學生帶入現實社會之中,產生親切感,使其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從而產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梢姅祵W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
賣點三:實踐活動能有效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是實踐活動的核心任務。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測方法、推理方法、轉化方法、統計方法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這些數學的思想方法都是通過解決問題而滲透,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數學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師總是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課堂中充滿著研討、探究、思考的氣氛。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束縛,讓學生大膽嘗試,要允許學生失敗,鼓勵學生克服困難,不斷探究。數學實踐活動能為學生探索知識形成過程,掌握思想方法提供廣闊的空間。因為,它可以讓其通過觀察、操作、分析、比較、歸納,清楚地發現其本質的內在聯系,從而獲得知識,并在其基礎上有所發展。如,在教學幾何形體體積的復習與整理一課時,老師出示兩個長方體形狀的魚缸,問:“這兩個魚缸是什么形狀?如果想給小魚找一個寬敞的家,大家準備選哪個做它們的家?我們給小魚搬家前,需要先往魚缸里倒水,倒多少合適呢?”同學們開始往魚缸里倒水。接著老師問:“大家估測一下,現在魚缸里水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學生通過動手量,得出水缸里水的長寬高的數據,進而算出體積。接著,老師又說:“讓小魚住進一個正方體的空間里該怎么倒水呢?”由此復習了正方體體積。最后,出示圓柱體、圓錐體形狀的魚缸,老師往里倒水,問:“這時魚缸里的水是什么形狀?要計算水的體積,需要測量什么數據?”這些實踐活動,不僅直觀形象地讓學生看到了四種形狀的容器所盛水的形狀的變化,同時,讓學生動手操作,取得必要數據進行計算,既達到了整理復習的目的,又使同學們直接感受到幾何形體相互之間的聯系。這當中老師提出問題:“這些計算公式看起來各不相同,但他們有沒有內在聯系?”從而得出,要計算體積,當兩個底面相同時,可以用底面積×高而得出。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很快掌握了每一種圖形之間的聯系,以及相互可以“轉化”的思想。學生參與了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將知識發展的過程觀察得直接具體、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賣點四: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也是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的最高體現。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教學,更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此,開展一些有組織的數學實踐活動,可以給更多的學生施展才華的機會。特別是對一些數學成績不很好的學生,在活動中常??梢該P長避短,產生很好的結果。教師再對這些學生鼓勵,可以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能力?;顒涌梢栽诮處煹膮⑴c和指導下由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完成。例如,一年級學生在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幾何圖形之后,設計“拼出美麗的圖畫”操作性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利用七巧板等學具,開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畫一畫,說一說”等系列活動,使學生形象地看到當兩個或幾個圖形拼起來會出現一個新的圖形,這樣易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另外應鼓勵學生拼出不同圖畫,讓學生在求異、求新中培養審美情趣和創新能力。又如:小學數學第七冊教材學生認識了幾分之一后,我指導學生拿出幾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用不同的方法分別去折疊出它的1/8,并用自己最喜歡的圖案表示出來。學生親自操作實踐,手、眼、腦并用,啟迪了大腦思維,得出了很多種1/8的折疊方法,再用美麗的圖案畫出來,得到美的享受,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動”激“活”,營造出富有生機的學習氛圍,實現了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數學課上,學習目標讓學生發現,問題由學生提出,規律由學生來探究,方法由學生摸索,結果由學生來評價。這樣,學生就有了探索新知的欲望,能夠不拘泥于書本,不依常規,積極提出自己的新見解、新發現、新思路。在思考和解決問題時,思路暢通、靈活、有深度。
賣點五: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注重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
為了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數思想,不斷增強數學意識,就必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例如:在教學《利息和利率》這一課時,可以利用活動課的時間帶學生到銀行去參觀,并以自己的壓歲錢為例,讓學生模擬儲蓄、取錢,觀察銀行周圍環境,特別要記錄的是銀行的利率,學生記的時候就開始產生問題了,“利率是什么啊?”“為什么銀行的利率會不同啊……”。對于學生這些問題我微笑不答,表揚他們觀察得很仔細,然后就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預習新課,到上課的時候學生由于是自己發現問題,自己來解決問題,從而找到符合實際需要的儲蓄方式。這樣學生培養養成留心周圍事物,有意識的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并自覺把所學習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聯系。
2、創設生活情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多是經過簡單化或數學化了的問題,為了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數學的思考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善于發現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發散性和趣味性的問題。例如在教學《工程問題》之后,可以出一道這樣的題目:陳老師帶了一些錢去買一套上、下兩冊的書,他帶的錢如果只買上冊,恰好能買20本,如果只買下冊恰好能買30本。那么他帶的錢能買幾套這樣的從書?這道題目突破了常規“工程問題”的命題方式,提高了命題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學生在思考這類問題的時候,就要能夠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提高了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又如:在進行《年、月、日》教學后,可以出這樣一道思考題:爸爸去外地出差了,王玲在家一天天的數日子,等著他快點回來,兩個月后,爸爸回來了,猜猜王玲一共數了多少天?這里要結合生活實際,考慮到鄰近兩個月有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答案也是多樣化。這樣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解題的技巧,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教學問題解決的方法很多,它們之間既有聯系也有差別,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生活實際,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使學生發現生活數學,喜歡數學,讓數學課堂教學適應社會生活實際,從而培養出一批真正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實驗小學梅建偉。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數學實踐活動感悟篇二
在分析新數學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確定了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首先來看一下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數的加減法在整個知識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整個初中代數的一個基礎,它直接關系到有理數運算、實數運算、代數式運算、解方程、、研究函數等內容的學習。初中階段要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以及讓學生根據一些現實模型,把它轉化成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增強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數的加減法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在有理數范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加、減法可以統一成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統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運算是本章的關鍵,而加法又是學生接觸的第一種有理數運算,學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數范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的思考方式(確定結果的符號和絕對值),關鍵是這一節的學習。
數學思想方法分析: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給學生數學思想、數學意識,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力圖向學生滲透的德育目標是:(1)滲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2)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品質。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上述對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了解代數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數加減法可以互相轉化,會進行加減混合運算;。
2.通過學習理解加減法運算,都可以統一成加法運算,繼續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
3.通過加法運算練習,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三、教學建議。
(一)重點、難點分析。
本小節的重點是依據運算法則和運算律準確迅速地進行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難點是省略符號與括號的代數和的計算.
由于減法運算可以轉化為加法運算,所以加減混合運算實際上就是有理數的加法運算。了解運算符號和性質符號之間的關系,把任何一個含有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靈活運用加法運算律,簡化計算.
(二)教法建議。
1.通過習題,復習、鞏固有理數的加、減運算以及加減混合運算的法則與技能,講課前教師要認真總結、分析學生在進行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常犯的錯誤,以便在這節課分析習題時,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改正.
2.關于“去括號法則”,只要學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減法的算式,都可把運算符號理解為數的性質符號,看成省略加號的和式。這時,稱這個和式為代數和。再例如:-3-4表示-3、-4兩數的代數和,-4+3表示-4、+3兩數的代數和,3+4表示3和+4的代數和等。代數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數運算的一個重要概念,請老師務必給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數與負數分別相加,可以使運算簡便。
5.在交換加數的位置時,要連同前面的符號一起交換。如:12-5+7應變成12+7-5,而不能變成12-7+5。
備注:教學過程我主要說第一小節---去括號。
(三)教學過程:根據教材的結構特點,緊緊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運用類比、聯想、轉化的思想,突破難點.
數學實踐活動感悟篇三
教學。
總結。
由本站會員“jijun”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數學實踐活動教學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時間過得真快,今學期又結束了。今學期結合教材、學生的實際及學校計劃,通過一學期地教學,完滿地完成了語文數學實踐活動的教學任務。為了更好地總結教學經驗、吸取教訓,以利于今后更好地開展語文數學實踐活動教學工作,現在對今學期的語文數學實踐活動教學工作來做一個總結。
一、指導思想:
開展學科活動課的研究是當前小學教學整體改革進一步深化,貫徹落實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課程計劃,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課外活動是語文和數學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養并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特長,發展個性;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語文數學實踐活動課應以學生活動為主,應該十分注意活動內容的深度、廣度及活動形式的多樣化。在活動課上,要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激發他們的創新欲望、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適應能力。
二、基本概況:。
三年級共有4個班級,本級的學生大部分能遵守紀律,學生普遍活潑好動,喜歡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
三、
達到的教學目的要求:
a)通過讓學生充分的動腦、動口、動手,加強了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增長了知識,增長了才干,從而進一步培養了和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愛好。
b)通過小組比賽等活動形式,增進了學生間的友誼,加強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c)學習了與語文數學有關的知識,發展了思維能力,培養了觀察事物、分析事物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四、按時完成的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周次。
活動內容。
活動形式。
課時安排。
第1。
周成語接龍。
競賽。
1課時。
第2周口算比賽。
競賽。
1課時。
第3周新聞摘要。
演講。
1課時。
第4周計算大比拼。
計算、競賽。
1課時。
第5周古詩新唱。
唱歌表演。
1課時。
第6周解答應用題。
小組比賽。
1課時。
第7周小小作家。
演講。
1課時。
第8周誰更重。
觀察、討論。
1課時。
第9周看誰讀得好。
朗讀、比較。
1課時。
第10周時間的問題。
觀察、思考。
1課時。
第11周組詞比賽。
競賽。
1課時。
第12周家用電器的使用。
小組交流。
1課時。
第13周不做垃圾蟲。
討論。
1課時。
第14周猜謎語。
思考、竟答。
1課時。
第15周年、月、日的關系。
講解、1課時。
第16周拼圖。
動手。
1課時。
第17周生活中的長方形。
搶答。
1課時。
第18周不講衛生的小熊。
講故事、討論。
1課時。
第19周怎樣分吃水果。
搶答。
1課時。
第20周復習的方法。
經驗介紹。
1課時。
五、
心得體會。
:
在今學期的語文數學活動教學工作中,我們通過游戲、比賽等多種方法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語文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引導學生將語文、數學課內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課外去;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強化了學生認真學習的好習慣;基本達到不斷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良好愿望。令學生從被老師“逼著學”直覺升華到“我要學”、“我愛學”。但是,今后我們還會更加努力,讓學生獲得更大的所獲。
語文數學實踐活動教學總結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語文數學實踐活動教學總結范文。
數學實踐活動感悟篇四
隨著新課程的推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觀察、操作、猜測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已成為小學數學教育界的共識。作為數學新課程標準四大版塊之一的“實踐活動”,以其鮮明的教育性、科學性、實踐性、思考性、趣味性、開放性、層次性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創造能力、發展數學思維和問題意識,從而成為課改的賣點之一。本文結合自己的實踐與探索,就實踐活動課何以成為課改的賣點談幾點認識:
賣點一: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階段的兒童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盡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難時,他們會主動的去探索、研究,努力尋找的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出各種具有問題和故事情景實踐活動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心里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創造良好的條件。例如:在一年級學生學習分類之前,我指導學生進行了一次數學課外實踐活動:收集喜歡的商品,并嘗試著當一當小小售貨員,把喜歡的商品擺放好。這個活動的目的主要是使學生通過收集、思考,進行分類的初步嘗試,親身感受到數學知識與自己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激發興趣,增加體驗,培養能力,形成良性循環的主動學習的狀態。這次實踐活動大體分四步進行:(1)收集。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到超市、商場收集一些喜歡的商品。(2)思考。假如你是小小售貨員你會怎樣擺放商品,為什么這樣擺呢?(3)嘗試。大部分學生將自己收集到的商品進行較科學的分類。學生的體會豐富多彩。有的學生發現,可以按一種標準進行分類,還有的則認為可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4)交流。在實際進行的分類中,有的學生為某種物品設計的分類方法非常出色。亞里士多德講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推動力。數學的生命力在于其應用的廣泛性,通過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會“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象的權力感”。
因此,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設計實踐活動環節,以數學知識來解決學生身邊的問題,通過問題創設、調查活動、交流報告等環節的實踐活動,我們可以使學生經歷一個學數學、用數學的過程,引導學生嘗試探索與成功,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數學學習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即通過內部認識結構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來建構知識。這就是說,我們的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創設條件使新的學習材料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相互作用,讓學生主動地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
實踐活動提倡“做中學”也就是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操作探究、體驗活動中,去參與知識的生成過程、發展過程,主動地發現知識,體會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培養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一課,傳統的教學一般是教師演示學具,得出v=sh,然后應用公式進行計算。根據“做中學”的指導思想,我在教學此課時,采用小組操作探究的方法。首先讓學生操作學具,(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圓錐圓柱裝沙子),寫出實驗報告單,然后讓學生分析報告單,發現規律,得出圓錐體的體積公式v=sh。在應用中出示了一圓錐體沙堆,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測量,計算出其體積,整個過程都是學生主體活動的過程。實踐證明,其效果是傳統教學不能比擬的。
數學是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具體思維的有機結合,相對于其它一些學科而言,顯得單調、粗糙。然而,數學本身蘊含著特殊的美,只不過沒有被一些老師重視而未被發掘,數學實踐活動能使原本單調的內容置于情境之中。來自生活的情境生動有趣,美妙無窮,必然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比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一課時,老師設計了購物活動,當“小小文具店”的場景伴隨著音樂出現在大屏幕上時,學生興趣盎然,立即主動讀出橡皮、卷筆刀、直尺等物品的價格。在購物時,學生對照價格選擇相應的人民幣,與“營業員”交換實物,似乎此時真的進入商場購物,積極性很高。這種源于生活情景的學習,自然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達到主動參與認知的全過程。鐘啟泉教授指出:“在情境認識論中,認知帶有極其具體的性質。它強調認識活動不是單純地積累抽象的邏輯操作與概念性知識,具體的情境是在該社會生活中活生生地進行活動的實踐過程?!崩碚摰年U述,進一步證明了實踐活動與生活緊緊相連,能把學生帶入現實社會之中,產生親切感,使其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從而產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梢姅祵W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積極性。
賣點三:實踐活動能有效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是實踐活動的核心任務。數學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測方法、推理方法、轉化方法、統計方法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這些數學的思想方法都是通過解決問題而滲透,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數學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和感染。因此,教師總是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課堂中充滿著研討、探究、思考的氣氛。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束縛,讓學生大膽嘗試,要允許學生失敗,鼓勵學生克服困難,不斷探究。數學實踐活動能為學生探索知識形成過程,掌握思想方法提供廣闊的空間。因為,它可以讓其通過觀察、操作、分析、比較、歸納,清楚地發現其本質的內在聯系,從而獲得知識,并在其基礎上有所發展。如,在教學幾何形體體積的復習與整理一課時,老師出示兩個長方體形狀的魚缸,問:“這兩個魚缸是什么形狀?如果想給小魚找一個寬敞的家,大家準備選哪個做它們的家?我們給小魚搬家前,需要先往魚缸里倒水,倒多少合適呢?”同學們開始往魚缸里倒水。接著老師問:“大家估測一下,現在魚缸里水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學生通過動手量,得出水缸里水的長寬高的數據,進而算出體積。接著,老師又說:“讓小魚住進一個正方體的空間里該怎么倒水呢?”由此復習了正方體體積。最后,出示圓柱體、圓錐體形狀的魚缸,老師往里倒水,問:“這時魚缸里的水是什么形狀?要計算水的體積,需要測量什么數據?”這些實踐活動,不僅直觀形象地讓學生看到了四種形狀的容器所盛水的形狀的變化,同時,讓學生動手操作,取得必要數據進行計算,既達到了整理復習的目的,又使同學們直接感受到幾何形體相互之間的聯系。這當中老師提出問題:“這些計算公式看起來各不相同,但他們有沒有內在聯系?”從而得出,要計算體積,當兩個底面相同時,可以用底面積×高而得出。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很快掌握了每一種圖形之間的聯系,以及相互可以“轉化”的思想。學生參與了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將知識發展的過程觀察得直接具體、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也是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的最高體現。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教學,更應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此,開展一些有組織的數學實踐活動,可以給更多的學生施展才華的機會。特別是對一些數學成績不很好的學生,在活動中常??梢該P長避短,產生很好的結果。教師再對這些學生鼓勵,可以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能力。活動可以在教師的參與和指導下由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完成。例如,一年級學生在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幾何圖形之后,設計“拼出美麗的圖畫”操作性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利用七巧板等學具,開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畫一畫,說一說”等系列活動,使學生形象地看到當兩個或幾個圖形拼起來會出現一個新的圖形,這樣易于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另外應鼓勵學生拼出不同圖畫,讓學生在求異、求新中培養審美情趣和創新能力。又如:小學數學第七冊教材學生認識了幾分之一后,我指導學生拿出幾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用不同的方法分別去折疊出它的1/8,并用自己最喜歡的圖案表示出來。學生親自操作實踐,手、眼、腦并用,啟迪了大腦思維,得出了很多種1/8的折疊方法,再用美麗的圖案畫出來,得到美的享受,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動”激“活”,營造出富有生機的學習氛圍,實現了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數學課上,學習目標讓學生發現,問題由學生提出,規律由學生來探究,方法由學生摸索,結果由學生來評價。這樣,學生就有了探索新知的欲望,能夠不拘泥于書本,不依常規,積極提出自己的新見解、新發現、新思路。在思考和解決問題時,思路暢通、靈活、有深度。
賣點五:實踐活動能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注重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
為了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數思想,不斷增強數學意識,就必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例如:在教學《利息和利率》這一課時,可以利用活動課的時間帶學生到銀行去參觀,并以自己的壓歲錢為例,讓學生模擬儲蓄、取錢,觀察銀行周圍環境,特別要記錄的是銀行的利率,學生記的時候就開始產生問題了,“利率是什么?。俊薄盀槭裁淬y行的利率會不同啊……”。對于學生這些問題我微笑不答,表揚他們觀察得很仔細,然后就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預習新課,到上課的時候學生由于是自己發現問題,自己來解決問題,從而找到符合實際需要的儲蓄方式。這樣學生培養養成留心周圍事物,有意識的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并自覺把所學習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聯系。
2、創設生活情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多是經過簡單化或數學化了的問題,為了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數學的思考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善于發現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發散性和趣味性的問題。例如在教學《工程問題》之后,可以出一道這樣的題目:陳老師帶了一些錢去買一套上、下兩冊的書,他帶的錢如果只買上冊,恰好能買20本,如果只買下冊恰好能買30本。那么他帶的錢能買幾套這樣的從書?這道題目突破了常規“工程問題”的命題方式,提高了命題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學生在思考這類問題的時候,就要能夠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提高了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又如:在進行《年、月、日》教學后,可以出這樣一道思考題:爸爸去外地出差了,王玲在家一天天的數日子,等著他快點回來,兩個月后,爸爸回來了,猜猜王玲一共數了多少天?這里要結合生活實際,考慮到鄰近兩個月有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答案也是多樣化。這樣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解題的技巧,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教學問題解決的方法很多,它們之間既有聯系也有差別,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生活實際,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使學生發現生活數學,喜歡數學,讓數學課堂教學適應社會生活實際,從而培養出一批真正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實驗小學梅建偉。
數學實踐活動感悟篇五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讓實踐活動走進課堂。
實踐是創新的基礎,沒有實踐活動,創新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督虒W大綱》中明確強調:“數學教學要注意聯系實際,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币虼耍谛W數學教學中,要讓實踐活動走進課堂,讓學生走近生活,親近自然,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搭一搭”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數學興趣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那么,如何讓實踐活動走進數學課堂?筆者結合十多年來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經歷,談談自己的見解。
一、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書本知識是人們的認知成果,是被前人證明了的一種規律性的知識,即從生動豐富、多姿多彩的現實世界中選擇出來的,抽象概括了的東西。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只重視書本知識的傳授,卻沒有把書本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卻不會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造成了知識與生活、能力的脫節,學生普遍認為數學太抽象、不容易理解,對數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新課程強調關注學生的經驗,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關注學生經驗即教師在教學中,要把課堂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教師要學會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資源,教會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把數學理論知識與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結合起來,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直觀的'知識,給數學知識賦予生動的內容和形象的反映,把困難變為容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到新的知識。
教師引導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知識結合起來,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學生的理解,而且引發了學生的聯想,發展和開發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特別是一年級學生,往往缺乏感性經驗,只有通過親自動手操作,才能獲得直接的經驗,理解書本知識。而數學具有高度抽象性,需要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傳統數學教學,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解,而沒有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智慧的鮮花是開放在手指尖上的?!币徽Z道出了動手操作的重要性。而創造靈感也來自于兒童的手指尖。因此,數學課堂上,教師要結合教學知識,為學生設計動手操作活動,學生通過動手、眼觀和耳聽,進行畫圖、擺棒等操作,觀察、分析和比較,然后進行抽象和概括,能深入地理解和懂得概念,發現規律性知識,不僅讓學生體驗到了數學學習的樂趣,也培養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占了大多數,部分獨生子女驕橫、任性、自私、獨立自主能力差,不會傾聽別人、欣賞別人和接受別人,(教學論文)在學習中不會相互合作?!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指出,以往長期的灌輸式學習使學生變得內向、被動、缺少自信、恭順……自然也窒息了人的創造性。而“生生互動”教學方法,對于減輕師生的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和增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生生互動”是指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它不僅能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協調性、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長處,還能提高學生相互交流的能力、培養合作實踐的精神和促進學生心理全面健康地發展。因此,“生生互動”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學方法。
在“生生互動”教學中,教師要做到科學、合理地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首先知道每個學生的個性、學習習慣、興趣愛好等特點,然后再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分組學習。如,個性強的學生要與個性比較隨和、善于協調的學生分在一組;興趣、愛好基本相同,交往比較密切的學生分在一組;學習習慣好的學生與學習習慣差的學生分在一組,而且每個小組成員內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都應該有,以便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帶動成績差的學生,幫助解答疑惑,起到小教師的作用。例如,在教學六年級《圓的周長》一課時,為了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系,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學生由小組長負責分配任務,兩人合作測量直徑,一人用計算器計算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第四個人把相關數據記錄下來,然后看看有什么發現。各個小組通過討論交流后,一致發現,任意一個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值在一個固定的數(圓周率)。這樣,學生分工協作,做到人人有事做,個個口、心、腦并用,既增強了合作的意識,培養了合作能力,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學生間交流、交往的能力。
四、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又稱第二渠道,指教學計劃之外,以學生實踐為主的教學活動,是對數學學科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是數學學科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能使學生轉變思想,提高意識,開闊視野,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目前,一些學校和老師越來越重視課外活動,成為教育教學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為此,教師要根據書本中的內容積極開展課外活動,組織學生到農村、工廠進行參觀、測量等課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理解所學的知識,并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在活動中學習數學,學會合作,學會創新。例如,在教學三年級《設計校園》一課時,我組織學生參觀本校校園,讓學生觀察各種建筑物、操場、綠化帶等設施的位置,學生十分認真,非?;钴S,互相討論。然后,向學生出示校園示意圖,向學生提問:應該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設備、綠化上面你有什么見解、操場的大小或形狀如何和你還有哪些設想?最后,讓學生利用手中的畫筆來設計自己的校園,展示每個學生的設計圖,進行交流。這樣,通過課外活動,學生細心觀察,認真思考,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數學知識,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還設計出了自己滿意的校園。
“實踐才能出真知”??傊寣嵺`活動走進小學數學課堂,才能把枯燥、單一、被動的學習變為有趣、豐富、主動的學習,不僅能讓學生輕松理解書本知識,還能培養學生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僅能讓學生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還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數學實踐活動,是我們教師新的教學實踐、新的教學反思、新的教學感悟。我們要更新觀念,不斷摸索、創新實踐活動,給教育教學改革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數學實踐活動感悟篇六
口算是數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技能??谒隳芰Φ母叩?,對學生基本的運算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口算能力的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綜合的思維能力及快速反應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特開展此次口算比賽活動。
通過本次活動的組織、練習和實施,激發學生口算的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口算、估算能力,使學生具有必要的、扎實的口算基本功,從而落實課標所提出的“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的要求。從另一個側面展現學生的風采,對提高全體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計算速度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一年級出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二年級出100以內的口算與計算相結合,加減法口算和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計算和口算。
1、參賽對象:一、二年級學生。
2、時間安排:一、二年級第十四周各班教師隨堂考試。
3、比賽地點:本班教室。
4、完卷時間:一節課(40分鐘)。
5、命題老師:一年級:于玲玉二年級:徐丹。
6、獎項:各班級從高分到低分評出一、二、三等獎。采取分班級提取名次(其中第一名為一等獎,共1名,第二名為二等獎,共2名,第三為三等獎,共3名。
7、獎勵方法:
一、二年級:一等獎:獎狀、鉛筆2支二等獎:獎狀、鉛筆1支三等獎:獎狀、作業本1本。
8、監考:(一年級)xxxxxx(二年級)xxxxxxx;
9、評卷:小學部一、二年級全體數學老師。10、統分:小學部一、二年級全體數學老師。
數學實踐活動感悟篇七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增設“實踐活動”,這既是適應改革的需要,也是數學教育的必然?!皩嵺`與綜合應用”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全新領域,既要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又要強調讓學生做數學比讓學生知道數學事實更重要。下面就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教學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1.選擇活動方式。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要通過學生的探究和社會參與、體驗和操作性的學習等多種實踐性學習活動,在“做”、“考察”、“調查”、“實驗”、“探究”、“勞動”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梢哉f實踐活動是課本知識的延續,學生可以從課堂走向生活、走向社會,通過查閱資料、參觀、調查,增加許多課本學不到的知識,這些知識能幫助他們提高判斷能力和推理能力。
2.在實踐中不斷生成。綜合實踐活動的價值體現在學生參與了活動過程本身,即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逐步獲得發展,在活動過程的體驗中學會反思。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接觸的范圍非常廣泛,內容非常豐富,要將教室、學校和社會緊緊聯系在一起,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有些情境可能與我們的預設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可能是預期的,也可能不是預期的,充滿了多樣性和不確定性。再加上教師和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背景、顯著的性格特征,表現出很大的差異,因此,整個過程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當學生在活動中碰到問題、遇到挫折時,教師可以作為一個指導者,給學生暗示性的幫助和引導,使學生的認識在活動中不斷深化,體驗不斷豐富。
1.要在經歷過程中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像其它數學課一樣,每節課都有既定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更注重讓學生在過程中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地調動已有知識及學習經驗,在過程中感受數學方法、思想,發現數學規律,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最終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但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又區別于其它數學課,在一節課中,它沒有固定的知識點,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把有待于學生通過數學活動發現的規律用自己的模式固定下來,要求學生用統一的方法去學習同一內容,更不能要求學生針對某一學生的發現作為知識點,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
2.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數學。思考仍是實踐活動課的靈魂。通過有效數學思考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我們學習數學的終極目的,所以我們在上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時,仍需把握這一靈魂。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我們日常的數學課相比,給學生留有的思維空間更大,學生的自主性更強。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把數學思考的位置給留出來,讓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有效地結合起來,在這兩者之間的結合點上進行巧妙設計,使數學實踐活動課能夠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合理的整理與應用,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
3.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傳承數學文化的有效載體。在數學中有機地滲透數學文化也是數學教學的任務之一,而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傳承數學文化的有效載體。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內容比較廣泛,延伸的空間比較深,學生活動的范疇比大,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比較多,這些因素就為我們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滲透數學文化提供了絕好的契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代數學名著、著名數學猜想、數學史料等。
4.創新作業形式dd設計課前和課后實踐性作業。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開放性、研究性、活動性等特點,因此我們在認真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活動形式的同時,還應該大膽地創新作業形式dd設計課前和課后實踐作業。這項作業可以對課內活動做有效的補充和延伸,讓學生更加自主地進行實踐與學習。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接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受到更多的數學文化熏陶,獲得更多的數學信息,可以讓學生受益終身。作業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小調查、小制作、小課題研究、小研究報告等。
5.及時中肯的教學評價dd上好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催化劑。教學評價,可以激勵學生快樂學習,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撥動學生內心情感,啟發學生相互借鑒,體現教師教學機智。恰當地運用課堂教學評價,是上好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催化劑。
6.有效地整合數學素材,不斷拓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范疇。新課標教材每冊都安排了一定量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但是在我們的周邊還有大量的素材可以整合,成為鮮活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素材,有地方特色的素材,有時效性很強的素材,有挖掘古代數學趣題而成的素材等。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課程標準》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落實的過程有著很大的探究空間。以上想法和做法只是我們在教學改革中的一些初步探索,我們還將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大膽嘗試,不斷提升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認識。
數學實踐活動感悟篇八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案例設計幫爸爸媽媽做點事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方旺中心學校孫志勇活動內容:應用題適用年級:五年級活動準備:電表的圖象、標有各種菜價的課件、錄音實物投影儀學生分組活動目的:
1、會利用應用題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在數學。
教學。
中嘗試寫的訓練。
4、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活動說明:這節課運用小數乘法應用題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收電費、買菜付錢等小事,讓學生真正的認識到數學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
活動過程:
一、師生交流師:同學們,在家里你們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嗎?你們都幫他們做過哪些家務?(生答)。
師:從大家的回答中,老師看出你們在家里都是勤快的孩子。今天你們愿意幫助爸爸媽媽做點事嗎?(出示課題:幫爸爸媽媽做點事)。
師:做什么事呢?(錄音響起:爸爸真辛苦啊,好不容易下班了,可是還要收取我們這個單元住戶的電費。我要是能幫他們該多好?。。ㄕn件出示:幫爸爸媽媽收電費)。
錄音響起:媽媽到了雙休日還不能休息,還要為我們買菜做飯,我如果能幫助她就好了。
(課件出示:幫爸爸媽媽買菜做飯)。
收電費、買菜做飯,你們會嗎?二、學生實踐,教師參與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上有一張收電費的登記表。投影屏幕上是每戶人家的電表數。請小組成員商量一下,電表怎么看,怎樣算每家人的電費?課件出示:
(每戶人家的電表圖)。
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電費登記表:
住戶上月電表數本月電表數電費(0.45元/度)。
101312510222401032310104287910530241063206107291310831661092705110243111129081123312學生說一說怎樣看電表并說說他們的算法。老師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引導。
師小結:用本月的電表數減去上月的電表數,就可以求出用電的度數,接著再乘以每度電的價格,就可以算出電費。
師:下面我們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同學最先算出電費。
(生算電費)。
師:該收電費了。收電費時候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生答)。
大家已經令人滿意的幫爸爸媽媽完成了第一項任務。
下面該去買菜做飯了。
出示課件(一副農貿市場的畫面,接著畫面出現一些菜的價格)。
你想為爸爸媽媽些什么好吃的?需要些什么配料?請每個小組的同學把想做的菜寫在表格中并寫出制作過程。
菜名:
配料:
()克()克()克()克……簡單的制作過程:
做這道菜需要()錢,你是怎樣知道的?哪個小組的同學來說一說,你們都為爸爸媽媽做了哪些可口的菜肴,怎么做的?你們各用去多少錢,你們是怎樣算出的。
(每個小組匯報自己的設計方案)。
你們覺得哪個小組的飯菜做的既可口又便宜?
三、
總結。
收獲同學們,今天進行了這次活動你們有收獲嗎?請每個小組把組員的。
心得體會。
用一兩句話寫出來。
(教師宣讀學生的心得體會)。
師總結:今天大家學的都非常的開心,只要大家去鉆研、去探索,你們將領略到數學帶給我們的更多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