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流讀后感篇一
現代人總是處在兩種不幸福的狀態,不是因為生活平淡而覺得無聊,就是因為壓力太大而焦慮,我們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出獲得幸福的方法。什么是幸福?幸福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人生目標的副產品。真正的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樁事物,達到忘我狀態,并因此得到內心秩序和安寧的時刻。我們從生活中得到的快樂,歸根結底取決于心靈如何過濾和闡釋日常體驗。只有學會掌控意識的人,才能決定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達到幸福的境界。
要控制意識,我們就要了解人類意識運作的方式。作者借用了物理學中的“熵”的概念,提出了“精神熵”這個概念,用來指代意識趨于無序的狀態。一旦意識變得無序,也就意味著,人的內心失去了秩序,變得焦躁不安,這就是精神熵帶給人們的不好體驗。能夠對抗精神熵就是最優體驗,也就是心流。所謂的心流,指的是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這種狀態下,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并且非常滿足的感受。如打游戲的時候,我們會忘記時間、忘記吃飯,這種狀態就是處在心流當中。
如何獲得心流?
第一,要有清晰的目標;
第二,要有即時反饋;
第三,挑戰的難度與能力的相匹配。
只有滿足了這三個條件,我們的注意力會開始聚集,逐漸進入心無旁騖的心流狀態。
讀完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如何更好的工作?把工作當成心流的主要來源,把任務拆解到幾個自己能控制、能自我反饋的小目標,適時調整工作難度,為自己增加工作量,獲得更多心流體驗。
心流讀后感篇二
這本書的名字,是從一個男孩的嘴里第一次聽到的,當時這個詞連同這個人,都進入了我心里?,F在快四年過去,我開始看這本書。我和他都有變得更幸福嗎?我似乎可以微微點點頭,我希望他也是的。
人會因為現代文明的進步而更幸福嗎?上天已經做了最好的安排,我們只需要順著生活之流就是最幸福的路嗎?no!外在文明的征服已經到達火星,而我們現在也是欲望的努力,極少人建立了內在的有序,而且我們的注意力被瓜分成碎片,離專注的快樂越來越遠。一個富裕、科學昌盛的復雜世界,更笨不可能將幸福雙手奉上。
幸福,與外在關系不大。我們所能想象的最接近所謂的幸福裝填,就是日記月累的最佳體驗匯聚成的一種掌控感,一種能自行決定生命內涵的參與感。
心流是意識和諧有序的一種狀態。如何控制意識、使意識清明、以便從體驗中汲取快樂,并創造生命意義,是幸福的關鍵。
在這里,現代文明強調的”追隨內心的感覺“成為商家肆意宣傳的口號,挑逗人本能的沖動,讓人成為瘋狂消費不需要的產品嗎,剝奪人的精力以牟利,使人淪為社會制度的附庸。在這一方面,現代文明將人推向了更大的內心混亂。為了奪回人生的控制權,我們必須建立意識的秩序。
意識是什么?意識是我們心中的人生總和。從生到死,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的綜合。在意識的里面,注意力就像是一盞探照燈。每當環境、資訊對意識的目標構成威脅,就會發生內在失序的現象,這就是”自我耗損“、“精神熵”,他會讓自我解題,使效率大打折扣。精神熵的反面就是精神有序,即最有體驗。
最優體驗出現時,一個人能夠全心投入以求實現目標;沒有失序現象需要整頓,自我也沒有收到任何威脅,因此不需要分心防衛。
體驗過心流的人都知道,這份深沉的快樂是嚴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換來的?!扳叶〗馀!本褪亲罴洋w驗。
現在,讓我們按照西方文明的老思路,來結構最佳體驗。首先,讓我們來分清享樂和樂趣的區別。享樂,包括睡眠、休息、食物和性都屬于回復“均衡”的體驗,他們不帶來心靈的成長。享樂雖然有助于維持意識的秩序,卻無法在意識中創造新秩序、創造樂趣。享樂無需消耗精神能力,但是樂趣必須運用高度注意力。
心流讀后感篇三
自己目前的三大核心價值觀為健康、幸福、自我成長,幸福是一個較為抽象的詞,很難用具體的語言去描述,自己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不知道如何去追求幸福。
第一,注意力。他說:體驗過心流的人都知道,那份深沉的快樂是嚴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換來的。
第二,有一個他愿意為之付出的目標。那目標是什么不要緊,只要那目標將他的注意力集中于此。
第三,有即時的回饋。
第四,因全神貫注于此,日常惱人的瑣事被忘卻和屏蔽。
第五,達到了忘我的狀態。
在讀這本書之前,自己或多或少有過心流的體驗,比如在冥想的過程中、在跑步的過程中、專注思考問題并且想出解決方法的時候。
我之前會覺得追求幸福就是要生活當中一直都開開心心,這樣的生活才算是幸福的生活;但是現在我覺得這種想法過于理想化和完美主義,此刻的我更傾向于這樣一種想法:生活當中的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沒有什么特別的感受,但是會有很多微小的瞬間,讓我們得到心流的最佳體驗,或者讓我們感受到一些消極情緒。
生活的感受并不一定是連續的,生活本身也是極其復雜的,我們努力去創造屬于自己的最佳體驗,就已經擁有了一個幸福的人生。
心流讀后感篇四
終于一口氣讀完了這本不算厚的《生命的心流》,感觸很多。
這是一本教會我們如何生活、如何尋找快樂的書。顯而易見的,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個體差異的。不可否認,每個人的家庭背景、成長環境對自身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但是,選擇快樂的生活卻是靠自身的自主性決定的。
一個人只要不是十分貧窮,即使給他再多的金銀珠寶,他所獲得的快樂程度也不見得會提升。的確,這叫好比叫一個饑餓的人去吃蛋糕,只有吃飽前的那幾塊蛋糕才會帶給他快樂,相反,如果超越限度,蛋糕帶給他的快樂感受則會遞減,甚至產生負面的影響,經濟學中把這個稱為“邊際效應遞減”,很是貼切。在我們獲得基本的生存條件后,我們就應當轉而去追逐理想,去設定我們生活的目標。正如書中所說,“沒有夢想,沒有風險,生活也就變得微不足道”。
這本書的重點是“心流”,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做事的靈感。然而很奇怪的是,當我們放松下來看電視或者上網時,我們所獲得的心流與感受恰恰是很少很少的。但當我們拿起筆來工作或者學習是,我們獲得的心流則是最大的。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們設定了明確的目標,全神貫注,集中精神與我們所做的事上。你會被塑造成一個什么樣的人,最終是受你追求目標的左右。一個人若缺乏一貫的目標,就會三心二意,難以貫徹始終。毫無疑問的,有些人在某些方面的確很有天賦,他們對音樂、數字很敏感,但若想成為真正的音樂家、數學家,則需要不斷的投入精力去練習。這讓我想到了“刻意練習”。
在工作生活之余,我們也應該學會休閑。一般來說,我們的休閑集中在電視和上網上,其實我們也有自己的愛好,音樂、運動等,然而這些愛好需要我們過多的準備時間,因此我們往往在短時間內選擇電視,即“被動式休閑”。被動式休閑不需要我們耗費太多的精力,也不具備什么挑戰性,因而它很輕松,但同時,我們也不會獲得很大的樂趣。過多的被動式休閑也會讓我們產生松懈感,精力不易集中等問題。所以,在我們的日常休閑中,我們應當培養自己的愛好,即使我們所付出的努力很大,但相反我們得到的樂趣也是很大的,同時我們也會培養起我們自己的健康的休閑方式。
在我們的生活中,工作、休閑過后就是社交了。人是群居動物,我們需要家人、朋友的陪伴,我們需要有人分享我們的快樂,分擔我們的傷痛,社交活動帶給我們的快樂是最大的。那些患有抑郁癥的病人,他們在于外界交往時往往是正常的,但獨處是,則就會引發他們內心的恐懼。所以,與人交流,與人溝通會帶給我們心靈的觸動,會讓我們體會到更多的快樂。
心流讀后感篇五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三十年前,他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礎上,開創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
“心流”是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這種狀態下,你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事件完成后會有一種充滿能量并且非常滿足的感受。
我們在做自己非常喜歡、有挑戰并且擅長的事情時,容易體驗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戲、閱讀、演奏樂器和工作等。
全書分為十章。
第一章心流,快樂的源泉。
幸福的原理:
并非瞬間發生;
與運氣或概率無關,用錢買不到,也不能用權力換?。?/p>
不受外在事物的操縱,取決于我們對外界事物的闡釋。
幸福要靠個人的修持,事先充分準備、刻意培養與維護。只有學會掌控心靈的人,才能決定自己的生活品質。
心流即一個人完全沉浸在某種活動當中,無視其他事物存在的狀態。
我們對自己的觀感、從生活中得到的快樂,歸根結底直接取決于心靈如何過濾與闡釋日常體驗。
第二章控制意識,改善體驗的品質。
一個人可以不管外界發生什么事,只靠改變意識的內涵,使自己快樂或悲傷;意識的力量也可以把無助的境況,轉變為反敗為勝的挑戰。
每個人能經歷的事情就這么多,所以準許哪些資訊進入意識就顯得格外重要,也決定了生活的內涵與品質。
第三章心流的構成要素。
改善生活品質的策略主要有兩種:
使外在條件符合我們的目標;
改變我們體驗外在條件的方式,使它與我們的目標相契合。
一味追求財富、地位未必能使人更快樂,從每天的生活體驗中創造樂趣,才能真正提升生活品質。
構成心流體驗的要素:
具挑戰性的活動:挑戰與技巧的黃金比例。
全神貫注。
明確目標。
即時回饋。
能深入且毫不牽強地投入行動,日常生活的憂慮和沮喪都因此一掃而空。
渾然忘我。
掌控自如。
時間感異常:有時變短有時變長。
第四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心流?
心流活動的關鍵是。
可以帶來新發現、創造感,把自我變得更復雜,自我因而成長。
一個人重組意識達到心流的能力。閑暇不等于樂趣,看電視幾乎不可能產生心流。
享受快樂的心理障礙:
注意力失調,無法集中精神,每件事都分不出輕重。
以自我為中心,過分的自我意識,時時都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就與樂趣絕緣。
有助于孩子產生最優體驗的家庭具有五個特點:
清晰,家人互動中,目標與回饋都毫不含糊。
重視,孩子覺得父母對他們做的事、感受和體驗都有濃厚的興趣,而不是一味巴望他們成功。
選擇,孩子覺得他們有很多選擇,包括不聽父母的話——只是他們準備好自己承擔后果。
投入,讓孩子有信心全心全意做他感興趣的事情。
挑戰,為孩子安排復雜漸進的行動機會。
第五章五感之樂。
完美的社會應該在精神與物質世界之間找到平衡點,但又不執意苛求完美。
第六章思維之樂。
心智提供的行動機會在量與質上都不遜于身體。不論性別、種族、教育程度和社會階層如何,人人都有運用四肢與感官的能力;同樣,所有希望控制心靈和思維的人,也都能自由運用記憶、語言、邏輯和因果律。
第七章工作之樂。
工作不是“亞當的詛咒”。卡萊爾說:“找到性格相契工作的人有福了,這是人生在世所能祈求的最大福佑?!?/p>
第八章人際之樂。
獨樂、眾樂各有千秋,不論在沉寂的阿拉斯加邊陲,還是喧囂的紐約市中心,若能享受獨處時分,同時與朋友、家人、社群和樂融融,便已踏上快樂的康莊大道。
婚姻是妥協的開始,很多享受樂趣和成長的機會,只有在家庭生活中才能體驗得到。
家庭提供以情緒為主的保護,友誼卻是神秘的冒險。青少年交友發乎自然,中年后的友誼很少出于偶然,會和工作或家庭一樣,必須努力培養。
先改變自己,再改變世界。企圖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卻不先學習控制自己生活的人,往往把世界搞得更糟。
第九章挫折中如何自得其樂?
人生的悲劇在所難免,但遭受打擊未必與幸福絕緣。人在壓力下的反應,決定他們能否轉禍為福,或只是徒然受苦受難。自得其樂的性格,能在一般人無法忍受的情況中找到樂趣。
懂得如何把無助的狀況轉變為新的心流活動,并加以控制的人,會為自己找到樂趣,在考驗中鍛煉得更堅強。
不自覺的自我肯定;
注意力集中于外界,開放的態度沉浸在環境中,達到天人合一的和諧境界;
找尋新出路。
人生各種狀況都可能成為成長的契機,但要求當事人隨時做好迎接意外的準備,也就是保持接受無常的心態,并培養自得其樂的性格。
第十章追尋生命的意義。
創造意義就是把自己的行動整合成一個心流體驗,由此建立心靈的秩序。
人生的意義就在于尋求意義:不論它的本質,不論它來自何處,只要找到一個統一的大方向,人生就會有意義。
方向、決心加上和諧,就能把生命轉變成天衣無縫的心流體驗,并賦予人生意義,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再也不覺得匱乏。意識井然有序的人不害怕出乎意料的事,也不懼怕死亡,活著的每一刻都饒富意義,大多時候都樂趣無窮。
若能賦予人生意義,就能使生命豐富璀璨,此時最單調的體驗也變得興味盎然。
認清人類意志的極限,接受與宇宙合作,我們就會像終于回到家的流浪者,覺得無比輕松。只要個人目標與宇宙心流匯合,意義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心流讀后感篇六
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有些人的快樂是天生的,他們就像是上帝的寵兒,天生具有讓自己快樂的能力。其實,不然。如果說讓別人快樂是種慈悲,那么,讓自己快樂就是一種智慧!可如何獲得這種智慧呢?《心流》這本書,告訴了我們答案。此書是著名心理學家、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的一部經典之作,作者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礎上,開創性的提出了“心流”的概念,并且系統的闡述了心流理論。
可就是這么一本具有開創意義的好書,我在最初拿到的時候,卻并不是很想看,原因很簡單,因為在我看來,有些所謂經典著作死板又深奧,不僅晦澀難懂,而且不接地氣,雖然富有人生智慧,催眠效果也不錯。然而,當我真的拿起這本書去讀的時候,卻被里面的內容深深吸引了。心理學出身的我,讀了不少心理學的著作,但當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書中提出的我未曾聽聞過的“心流”的概念,以及圍繞“心流”提出的一些觀點,都嚴重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很好奇,好奇“心流”是如何影響,甚至是掌控我們的人生的?好奇為什么讓自己快樂的能力,也是可以通過學習和訓練獲得的?帶著這些好奇與疑問,一不留神,我竟然一口氣把這本書讀完了。讀完之后,我不禁深深佩服作者的智慧!佩服作者不僅可以把這么抽象的人生智慧提煉總結出來,而且還可以把它系統化,并且將其轉化為具體的行動綱領及實施步驟,從而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在其中學習,并獲得這種可以讓自己幸福的能力!對此,我的敬佩之意,真真是無法用言語表達!
希望自己過得幸福,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愿望,這一點,誰都不例外!然而,事實卻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現實生活中,總有那么一部分人,過得并不幸福,不僅不幸福,甚至還有點悲慘。對此,我真心希望他們可以讀到此書!此書,對于心理學愛好者來說,是積極心理學領域不可或缺的理論教材,對大眾讀者來說,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動指南!書中,作者將獲得“心流”的過程,大體分成選定目標,培養技巧,加強集中注意力的訓練等幾個步驟,并且在此基礎上,還給我們做出了具體的行動指導。
這其中,首要條件便是選定目標,這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都非常重要!不管我們是否清晰地知道,自己未來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只要我們想要獲得讓自己快樂的能力,我們都要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當下的目標。而且,這個目標對我們而言,合適才是最關鍵的!簡單地說就是,既不能高不可及,也不能輕而易舉,是一種我們墊墊腳就可以夠到,但不付出努力就一定夠不到的目標。然后,就是培養技巧,當我們確定了要為之奮斗的目標之后,就需要為了完成這個目標而去掌握一些特定的技能,也許這些技能我們已經擁有,但更多的時候,需要我們進一步學習。當我們明確了以上兩個步驟之后,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了——集中注意力的訓練。也許你會說,不是小孩子才做注意力訓練嗎?難道我們成年人也要訓練?答案毫無疑問是肯定的,是的,需要訓練!
在現實中,我們經??梢钥吹?,有些人可以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樂此不疲,好像完全忘記了時間的存在,也忘記了周圍的一切。但還有一些人,仿佛不管在做什么,都會做一會兒,停一會兒,仿佛總有一些東西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不能集中精神,全力以赴!而這,就是我們需要去學習,并改進的地方。
此書詳細的告訴了我們,面對這種情況,該如何去控制我們的意識,從而讓我們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從而讓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斷地去體會“心流”的感覺,真正的提升我們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質!這個社會真正快樂的人不多,所以,努力跟著作者去學習如何讓自己快樂起來吧!讓快樂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是我們自己該負的責任!也是《心流》這本書的意義之所在!
心流讀后感篇七
用文字記錄快樂的想法,是受看過的一本叫《心流》的書啟發而來的。心流,即一種專注到物我兩忘的狀態,差不多等同于我們平常說的快樂。每個人進入心流狀態的條件都不同,對于我而言,寫作就是很好的心流體驗之一。
在書中作者認為,心流是不可能作為人生目標而直接追求的。
直接追求快樂是永遠也追求不到的,因為快樂是只有在追求其他目標時才會產生的副產物。換句話說,就是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干實事時,快樂這種虛的感受才會出現。所以要想獲得快樂,就必須得在具體事物的`操作中去體會。
那要如何落實到具體的事物中呢?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樹立清晰的、稍高于目前能力的目標,充分調動自身的技能和全部的注意力,去達成此目標,并且在過程中要有及時的回饋。
為什么目標要稍高于目前的能力呢?因為當目標高過能力太多,總達不成的話,容易讓人產生挫敗感。當目標低于能力太多,輕輕松松就能完成,又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
只有當目標和能力相匹配時,才有可能產生心流。
比如一名追求跑步速度的人,他目前跑100米最快需要20秒。那他想要長久地享受跑步的樂趣,就要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如15秒內完成100米。為此他得想盡一切辦法、應用各種技巧、投入全部注意力,在這個過程中,他就有極大的可能性體驗到心流的狀態。
再舉我自己的例子,我練瑜伽的大目標是讓身體健康,并最終能隨心所欲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和思緒。
這些目標太過籠統,且周期太長,沒辦法讓自己短時內獲得回饋和激勵,所以應該把大目標分成小目標,如每天練多長時間、一個月內解鎖某個體式、體重減輕多少,或冥想時能專注多少分鐘。把這些小目標不斷地積累,那大目標的健康、控制身心也就能不知不覺達成了。前提是這些小目標離我目前的能力不要太遠。
當然我早就養成瑜伽的習慣了,而且在瑜伽的一呼一吸、一伸一展中我都能沉浸其中,進入到心流的狀態,所以不需要再運用這些設立目標的小技巧了。如果屏幕前的你們尚不能享受且持久地運動下去,那建議你們嘗試一下此辦法。
除了用設立與能力相匹配的小目標來獲得快樂外,我們也可以通過把自己感興趣的事跟不喜歡的事結合起來的方式,讓自己快樂起來。
瑜伽,以及其他很多形式的運動我都能自然而然地進入心流狀態,因為我喜歡運動,但我也有不喜歡做卻不得不做的事:洗衣服。
對于一個隱居在鄉野的人來說,洗衣機是沒有的,所以一年四季衣服都得手洗。以前洗衣服,尤其是冬天,即使不感到痛苦也會覺得是在浪費時間。但如今洗衣服也成了我快樂的源泉,因為我把自己喜歡的音樂和跳舞,跟洗衣服結合在了一起:邊搓衣服邊聽歌,跟著音樂的節奏搓,這樣不僅耳朵能享受音樂,手還能隨著音樂“跳舞”。
除此之外,冬天時我還穿著長筒雨鞋在大盆子里踩衣服,腳步也是跟著音樂踩動變化,這樣洗衣服既能把衣服洗了,又把身體鍛煉了,關鍵是還十分享受。
我們每個人都要面臨很多不喜歡,卻不得不做的事情,包括工作和家務。如何把這些活動都發展成產生心流的體驗?希望我們都不要向痛苦低頭,而是想出辦法來,把痛苦轉化為快樂。
看書是為了更好地生活,為此,看完書后必須將書中道理落實到生活細節中去,否則就會落入“看很多書、懂很多道理,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怪圈中。
心流讀后感篇八
說起來很巧,當我第一次去圖書館借書時,引入眼簾的就是thebooksthatyourprofessorsread這一專柜,于是我借走了王叢院長的薦書,也就是《心流》。翻開這本書,首先看到的是王叢院長寫下的筆記、在字句下畫的線,這讓我覺得很親切,也頗有感觸。很遺憾的是,這一類書比較珍貴,只有七天的借閱期限。但更讓我驚喜的是逸夫書院的新生大禮包中包含了這本《心流》,也許這就是緣分吧。
“心流”這個詞在很久之前就較為流行,我的認知僅限于它意味著人在專注工作時達到一種極為高效與沉浸的體驗。讀完序言之后,我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首先是它的成因:一是專注,二是自愿的付出,三是即時的回報與新鮮的刺激,四是忘卻其他瑣事。聯系起我在高中時的經歷,有時候在寫作業或者是考試時能夠短暫的達到心流的狀態,但大部分時候我都處于心猿意馬,即使是在考試我也有可能在讀題的瞬間想到無關的瑣事。當然心流帶給我的體驗也很好,當達到心流狀態時,我可以高效并且迅速地完成任務,并且產生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
書中還提到要達到心流是需要一定的挑戰性的,并與我的技能相適應,如果技巧調高,目標也需要上調。聯系到我的生活體驗,在做太簡單的數學題時,我從來沒有達到過心流的狀態,太難而完全沒有思路的題也是如此。只有那些與我的技能相符合、并需要我進行思考與嘗試的題,最能使我達到心流。
書中關于“復雜游戲”的觀點也讓我印象深刻,如醍醐灌頂。“因其不需要學習,是沒有復雜游戲儲備的無聊者的便餐”——這句話是對當代人沉迷手機、電子游戲的精準剖析。想起我的同學,她才藝多多,畫畫唱歌寫稿樣樣精通,還報了吉他課來增加復雜游戲儲備;而我沒有什么復雜游戲能力,也沒有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暑假無所事事,成天沉迷于電子設備。與之相關的',有一個這樣的問題,大意是如果有了經濟自由,那么人們應該怎樣利用他的時間與自由?這引起了我很多思考。舉個簡單的例子,有錢人的孩子也許才華橫溢,掌握多種復雜游戲,這一定程度上是經濟自由造就的,也說明閑暇必須與游戲相結合,復雜的游戲必須經過學習,所以學習游戲就是學習如何應對更多的閑暇。恰好我是epc學生,所以我有很多閑暇時間,這樣的字句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學著去應對我的閑暇時間而非吃便餐。
總之,《心流》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能在接下來的生活中更好地關注自己的內在,學習調節情緒,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