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小班安全教案篇一
1.認識"有電危險"的標志。
2.通過故事知道電插座里藏著會咬人的電,不能用手觸摸。
3.初步培養幼兒安全用電和安全意識。
1."有電危險"的標志圖片一張、電插線板一塊;
2.指偶:灰太狼、小老鼠;
3.幼兒操作圖片人手一套;笑臉、哭臉圖片各一張。
1.欣賞故事,并根據故事進行簡單提問:
(1)故事里有誰?
(2)他們偷的寶貝是什么?(教師根據幼兒提問并出示電插線板)
(3)電插線板里藏著什么?電插線板可以碰嗎?
(4)我們教室里哪里有電插線板?你家哪里有電插線板?
2.認識"有電危險"的標志:
師:喜羊羊還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圖片,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認一認,說一說在哪里見到過這樣的標志。
3.誰對誰不對。
(1)師:這是喜羊羊給我們每個小朋友的兩張圖片,他要考考我們,這兩張圖片上的小朋友最對誰不對。(幼兒自由交流并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2)出示哭臉和笑臉,請幼兒根據自己的判斷將對的送到笑臉處,錯的送到哭臉處。
4.總結談話:
教育幼兒不碰電插線板,不把手指和小金屬片捅插電插線板和插座的小嘴巴,電器的插頭要請爸爸媽媽插,學會安全用電。
小班安全教案篇二
1、教育幼兒學會如何防雷電。
2、鍛煉幼兒對事物的確定本事和想象本事,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3、經過表演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感受到活動的樂趣,并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學的安全知識。
1、材料準備:
1)錄音機、磁帶。
2)模擬大樹一棵。
3)模擬電線桿一根、電線一條。
4)模擬房子一座。
5)用銀色的包裝紙剪成一條條細小的長帶。
6)小兔子頭飾(若干)。
7)籃子一個。
8)音樂《下魚了》。
9)自編兒歌一首《安全避雷電》。
2、知識經驗準備:
認識情景表演中的小演員。
1、導入,今日,***小朋友邀請我們到他家去做客,此刻我們出發吧。
2、躲雷雨閃電的情景。
1)剛走到半路上,突然傳來一陣雷雨閃電的聲音(用錄音機播放音樂)“”孩子們,下雨了,打雷啦,趕快躲”,仔細觀察孩子們躲在哪里。
2)雨停了,繼續走,來到了***的家里坐下,他媽媽熱情招待我們。
3、圍繞剛才躲雷雨閃電的情景進行提問:
1)剛才我們在半路上遇到什么事情啦?
2)今日小可愛也遇到了像我們同樣的事情,此刻,我們一齊來看看他是怎樣做的,好么?
4、觀看課件《如何防雷電》。
5、圍繞課件資料與幼兒展開討論。
1)故事里的小可愛她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閃電的?
2)小哥哥又是躲在哪里避雷雨閃電的?
3)小可愛、小哥哥,誰做得對呢?
4)教師小結。
a)不能夠跑到大樹下躲避雷雨閃電。
b)不能夠躲在高危的地方。
c)不能夠躲在電線桿下。
d)不能夠躲避在潮濕的地方。
6、教念兒歌《安全避雷電》。
7、表演游戲《下雨啦》。
情景設計:播放音樂《下雨啦》,兔媽媽和小兔們隨著輕快的音樂去采蘑菇,突然下雨了,打雷了,兔媽媽和小兔們趕快躲雨。雨停了,兔媽媽表揚躲得好、躲得對的小兔。
8、結束。
小兔們再次隨兔媽媽出去采蘑菇。
附兒歌:
安全避雷電跟著大人去郊游,開開心心在踏青,突然閃電又打雷,這個時候怎樣辦?
千萬不要慌亂跑!
不能躲在大樹下;不能躲在電線桿下;不能躲在潮濕處;不能躲在高危處;不慌不亂四處看;找到低處蹲下來,雷電沒有再走動,定能安全回到家。
小班安全教案篇三
1、讓幼兒了解正確的進餐方法,初步學習如何吃魚。
2、讓寶寶養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避免嗆著、卡著。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教學掛圖《吃東西的時候》,操作卡片《吃東西的時候》(一)、(二)、(三)。
1、講故事,讓幼兒根據已有生活經驗想象小動物們發生事故的原因。
(1)講故事的前半段。
熊貓媽媽的醫院今天可忙了,剛送走了一位病人,又來了一歌貓媽媽帶著小貓來了。見小貓難受的樣子,熊貓醫生關心地問:“小貓,你哪兒不舒服?”小貓指指喉嚨說不出話來,熊貓醫生拿起手電筒和壓舌板對小貓說:“張開嘴,讓我瞧瞧。”熊貓醫生用壓舌板壓住小貓的舌頭,打開手電筒一照,看見一根長長的魚刺卡在了喉嚨中間。熊貓醫生正要用鑷子取出魚刺,聽見了小狗汪汪地叫著跑了過來,它不停地咳嗽,說是被骨頭嗆著了。熊貓醫生趕緊幫助它們取出了卡在喉嚨里的魚刺和小骨頭。熊貓醫生奇怪地問:“小貓、小狗,你們怎么會被魚刺卡住,被骨頭嗆著呢?······”
(3)講故事的后半部分。
······貓媽媽說:“今天小羊過生日,它為好朋友們準備了許多它們喜歡吃的東西,朋友們非常高興,就一邊吃一邊唱呀,說呀,玩呀,結果被魚刺卡住了,被小骨頭嗆著了。”熊貓醫生對小貓、小狗說:“吃東西的時候要特別小心,不能邊吃邊玩。吃到嘴里的東西要細嚼慢咽,不要著急,記住了吧?”小貓、小狗記住了熊貓醫生的話,又高高興興地參加小羊的生日祝賀會了。
幫助幼兒理解詞語:細嚼慢咽。
2、了解安全進餐的方法,初步學習吃魚吃蛋黃等的正確方法。
小結:熊貓醫生提醒提醒小貓、小狗在吃東西時不能邊吃邊說邊玩,吃到嘴里的飯菜應細細地嚼爛,慢慢地咽下,不能著急。如果邊吃邊玩或一口吃下蛋黃,容易被卡住或嗆著。我們小朋友也應該這樣做。
小結:在吃魚的時候,要把能看見的魚刺先取出,然后吃進嘴里,當你感覺還有魚刺時,要慢慢吐出。飯和魚不混在一起吃,便于取出魚刺。
學習短小兒歌。
吃魚要注意,安全是第一,吃魚不吃飯,吃飯不吃魚。
小班安全教案篇四
1.幼兒學會用正確的方法玩滑梯。
2.幫忙幼兒懂得用不正確方法玩滑梯易造成傷害。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重難點:幼兒學會正確的玩滑滑梯,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小兔頭飾若干,照相機。
1、談話方式引出主題師:寶寶們都喜歡滑滑梯吧!
2、給每個孩子戴上小兔寶寶頭飾,教師戴上兔媽媽的頭飾。
兔媽媽:"今日天氣真好,小兔們,媽媽帶你們出去玩。"。
3、向幼兒介紹滑梯及其玩法。
師:我們怎樣樣玩滑滑梯呢請幾名幼兒滑一下。(糾正幼兒玩滑梯時的不正確姿勢。教師正確示范然后再請幼兒示范。)。
4、人多的時候應當怎樣玩滑梯師:玩滑梯人多時要先排好隊,一個跟著一個,不擁擠推拉。從樓梯這邊上去兩手扶好了,一層層地往上爬。眼睛看好樓梯,爬到頂,坐穩后,兩手扶著滑梯兩邊,兩條腿并攏,再滑下來。如果不這樣好好玩滑梯,做不正確的動作,就會發生危險。
5、幼兒練習玩滑梯,教師指導幼兒按正確的方法玩滑梯。
(1)兔媽媽:"剛才我們看了兔媽媽滑滑梯,你們會不會象它們那樣玩"。
(2)兔媽媽:"孩子們,你們想不想再玩一遍這次,你們玩的時候,媽媽給你們每個拍張照,看誰滑的好。"(及時糾正幼兒不正確的動作,鼓勵幼兒用正確的方法玩滑梯。)。
讓幼兒自由玩滑梯,教師巡回觀察,注意小兔寶寶們的安全。
活動反思:
娃娃班的幼兒由于年齡小,下學期新生人數多,在開學初心境不穩定,會大哭大鬧,所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安排了滑滑梯的安全教育,一方面能夠穩定幼兒情緒,一方面能夠進行安全教育,到達安全與游戲的結合。上完這節安全課,幼兒大部分都明白怎樣有序安全的滑滑梯。
小班安全教案篇五
1.仔細觀察畫面,自主發現路上的危險因素。
2.討論自我保護的方法,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1.教師和家長平時注意引導幼兒觀察路上的安全問題,使幼兒積累相關經驗。
2.事先與幼兒園附近路段的交警取得聯系。
3.多媒體課件或圖片。
學習領域:
形式:集體。
一、進入情景(點擊畫面一,引導幼兒觀察畫面。)。
(1)兔奶奶怎么樣了?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2)兔奶奶生病了,兔媽媽和小兔們很擔心,準備去看望兔奶奶。它們是怎么去的呢?
二、觀察畫面,交流討論。
(一)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二“坐公交車”。
1.幼兒觀察小畫面(1)。
(1)公交車來了,小兔們是怎樣上車的?
(2)有一只小兔怎么樣了?它怎么會跌倒的?
(3)它倒在什么地方?如果車子開動。它會怎么樣?
(4)這樣上車危險不危險?應該怎么做?
2.結合小畫面。
(2)這只小兔把手和頭伸到哪里去了?這么做有什么危險?應該怎么樣?
(二)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三“過馬路和十字路口”。
1.幼兒觀察小畫面(1)。
(1)下車以后,小兔們走在寬廣的馬路上。這只小兔在干什么?
幼兒觀察小畫面。
(1)這只小兔在干什么?
(2)這個時候可以過十字路口嗎?為什么不可以?什么情況下可以?
(4)這只小兔也在過馬路,但它走在什么地方?
(5)過馬路應該走哪里?
教師結合畫面引導幼兒小結。
小班安全教案篇六
1.通過做游戲,使幼兒初步明白過馬路時,我們大人小朋友都務必遵守交通規則。
2.培養幼兒遵守紀律的習慣,以及初步掌握安全小常識,從而學會自保的潛力。
幼兒日常生活中曾觀察到的.紅綠燈標志的圖片、交通標志的作用投影片。
用紙板做的紅綠燈,紅綠黃燈頭飾各一個。
1、出示交通安全圖畫,引出課題:遵守交通安全規則;然后老師與幼兒一齊認識三種色彩的燈,并通過兒歌資料的了解初步明白紅燈停,綠燈走,黃燈停一停。
2、老師交代游戲規則。(把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做小汽車,另一組做小朋友步行,當汽車行人望見紅燈時都務必停下,當望見綠燈才能行走)。
3、游戲中教師注意指導幼兒遵守交通規則等。
4、游戲完畢幼兒與教師一齊小結,對遵守規則的幼兒給予表揚和獎勵,并要求幼兒把這些知識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齊分享。
5、從活動中引出日常生活中我們務必注意的安全事項:進餐細嚼慢咽、走路看路、不隨意跟陌生人走等。
游戲:紅綠燈。
小班安全教案篇七
1.知道不能聽信陌生人的話,不跟陌生人走。
2.了解一些求救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掛圖三張(內容:故事《聰明的明明》)。
2.事先和一名幼兒不熟悉的男校工聯系,請他配合教育活動,并準備一些幼兒喜歡的糖果、玩具。
活動過程。
一、看圖講述。
1.教師出示第一張掛圖,介紹圖中的孩子明明,引導幼兒說一說圖上還有誰,陌生人在對明明說什么。
2.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不能跟陌生人走。
二、情景模擬。
1.教師借故離開教室。
2.男校工扮演陌生人出場。“陌生人”通過各種方式,例如給糖果吃、有好玩的玩具等,引誘孩子離開教室。
陌生人與幼兒的對話:
陌生人:小朋友你們老師呢?(幼:老師出去了)。
陌生人:老師不在,我帶你們去玩吧!(幼:老師說不能和陌生人走)。
陌生人:我是好人,不是壞蛋。你們看我還給你們帶糖果來了。(幼:老師說不能吃陌生人的糖果)。
陌生人:不能吃糖果,那玩玩具可以吧?你們看這是麥當勞的玩具。(幼兒開始有些動搖了,有的開始要玩具了)。
陌生人:麥當勞玩具好玩嗎?(幼:好玩)。
陌生人;那我帶你們去麥當勞玩吧,那里有更多玩具,還有薯條可以吃。(大部分幼兒高興地鼓掌并一一跟著“陌生人’’走出教室,小部分幼兒還坐在位置上)。
3.教師在幼兒即將離開教室時出現,陌生人離開。
師:剛才你們想去什么地方(幼:麥當勞)。
師:那位叔叔你們認識嗎?(幼:不認識)。
師:那你們為什么要跟他走呢?(請幾位幼兒回答)。
師:你為什么不跟陌生人走呢?(請一位幼兒回答)。
師:你們覺得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為什么?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和陌生人走了會怎樣?
三、討論求救方法。
1.教師告訴幼兒“沒有告訴大人就跟陌生人走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小結和陌生人走的危險性。
2.討論:和陌生人在一起時有什么自我保護的方法。
3.教師出示第二、三張掛圖,向幼兒介紹明明在陌牛生人要帶自己走時的自救方法。
小班安全教案反思三:小班安全活動教案及反思《紅綠燈》(666字)。
目標:1、知道汽車、行人在馬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聽從紅綠燈的指揮。
2、能較靈敏地根據信號做動作。
3、體驗模仿游戲的快樂。
準備:1、擬人化的紅燈、綠燈各一個,行人信號牌一個。
2、錄音磁帶《小汽車》。
3、小汽車出門背景圖過程:一、小汽車出門。
1、在背景圖上邊說表演:
2、紅燈眨眼睛是告訴我們什么?綠燈眨眼睛又是告訴我們什么呢?
3、如果沒有紅綠燈會怎么樣?
4、小汽車不認識紅綠燈這樣在馬路上開行不行啊?
二、小汽車懂規則。
1、多謝小朋友的幫助,小汽車現在懂得紅綠燈的作用了。
2、它啊還念了一首很好聽的兒歌呢。(教師朗誦兒歌一遍)。
4、教師分別出示“紅燈”、“綠燈”、“行人”的信號牌,請幼兒在座位上分別做出“停車”、“開車”、“按喇叭”的動作。
5、幼兒學念兒歌,教師在相應的地方逐一出示“紅燈”、“綠燈”、“行人”的信號牌,以幫助幼兒記憶。
三、小汽車行駛。
1、幼兒根據教師發出的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如:紅燈紅燈眨眼睛、綠燈綠燈眨眼睛、行人行人走過來。
2、請幼兒做開車狀,教師交替出示“紅燈”、“綠燈”“行人”的信號牌,幼兒據此做出相應的動作。
3、小汽車開了一天它累了要回家了。我們聽到音樂小汽車就開動了,音樂停就開到自己的座位上我們家就了。
小班安全教案篇八
1、讓幼兒學習乘坐自行車的正確方法。
2、培養幼兒初步的自己保護意識。
1、教學掛圖“南南的腳受傷了”,幼兒操作材料“南南的腳受傷了”(一)、(二)。
2、自行車兩輛,分別裝有前、后坐椅。
1、看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討論南南的腳受傷的原因。
(1)小朋友,你們每一天是坐什么車來上幼兒園的。
(2)有一位小朋友叫南南,他也是坐媽媽的`自行車上幼兒園的,可是有一天他卻沒有到幼兒園,是怎樣回事呢。
(3)幼兒看操作材料(一)、(二)。
小結:南南是因為坐在自行車上時手沒有抓住扶把,兩腳沒有放在踏杠上,兩腳亂動才被卡在輪子里受傷的;腳受傷就不能走路,不能上幼兒園,更不能玩游戲了。
2、讓幼兒分別乘坐自行車,學習如何安全地坐自行車,學會自己保護的方法。
教師分別推出幼兒能夠前坐和后坐的自行車,請幼兒坐到車上進行講解或討論:“小朋友在車上腳應當怎樣放手應當放在哪兒身體應當怎樣能不能坐在車上睡覺”
小結:當我們坐自行車時,應當把腳放在踏板上,兩手抓住扶把,身體不來回轉動或搖晃,不在車上睡覺或站在車上,這樣坐車才不會有危險,我們就能夠很快到我們想去的地方去玩了。
小班安全教案篇九
自20xx年3月份在墨西哥發現甲型h1ni流感病倒以來,目前已形成全球傳播蔓延的態勢,該流感主要通過飛沫呼吸傳播,當然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是通過手的傳播源間接接觸傳播。特別是幼兒園的小朋友,沒有一定的防患意識,也沒有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在幼兒園經常發現有的小朋友特喜歡趴在地上玩,之后還會把小手放到嘴里或是揉眼睛`````在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之后,還發現了許多小朋友在家也有這個壞習慣。于是我們開展“我有一雙小小手”的主題活動,使幼兒知道自己的小手本領很大,能做許多的事情,并在日常生活中學會運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讓他們對自己的手充滿自信,并且充滿激情地運用自己的巧巧手。同時,還結合安全領域,引導孩子保護自己的手,做個講衛生的小朋友。本次活動設計由來是幼兒經常在地上摸打爬滾,還有在生活中不小心將自己的手碰傷,然后難受的或害怕的告訴成人自己的手破了,教師從幼兒生活中尋找教育內容,鼓勵孩子愛護自己的小手,保護自己的小手。
1.懂得愛護小手,不玩尖利的東西。
2.了解手劃破后簡單的處理和保護方法。
3.知道洗手的重要性,掌握洗手的正確方法,養成清潔衛生的好習慣。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5.初步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手受傷的小熊玩具。洗手的課件。
一.游戲:“手指歌”導入活動“大拇哥、二拇弟、中指樓、四兄弟、小妞妞,來看戲,大家快來比一比,誰的大,誰的小,哪個指頭長,哪個指頭短?”
二.出示小熊玩具,通過故事導入:“今天小熊在玩的時候可不小心了,弄傷了自己的手,它自己很疼,都快哭了!”討論:
(1)這個小熊的手怎么啦?(出血了)。
(2)好好的小手怎么會出血呢?(被東西劃破了)。
(3)什么東西會把手劃破?為什么?(玻璃片、針、鐵釘、鐵絲、剪刀等。因為這些東西很尖,很鋒利。)。
(4)啟發幼兒回憶:自己的手有沒有被劃破過,手劃破了有哪些不方便。
三。討論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小手不受傷。(平時不玩剪刀、小刀、針、玻璃片、鐵片等尖利的東西。)。
小結:我們周圍有很多東西,有的是很尖的,有的'是很鋒利的,如果我們去玩這些東西,就會把手劃破,給自己帶來危險和許多不方便。所以小朋友們不要去玩這些東西,以免我們的手受傷,影響我們的活動和生活。
四.討論怎樣保護、處理小熊(或自己)受了傷的手。
(1)如果手不小心被劃破了,能不能用沒有洗過的手去捂傷口?為什么?(不能,因為沒有洗過的手有細菌,會使傷口感染、化膿。)。
(2)手受傷了怎么辦?(如果擦傷了皮,要先清洗傷口,然后涂上紅藥水或紫藥水;嚴重的要找醫生處理。)。
(3)手包扎后還要注意哪些事項?(不能把傷手浸在水里,不能隨便揭掉包布,要按時找老師、醫生換藥等。
小結:如果我們的小手已經受了傷,就更要好好保護,這樣才能使它快快恢復健康,為我們服務。
五.集中觀看手偶表演,幫助幼兒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游戲導入:“醫生嘟嘟來做客”(激發幼兒觀看手偶表演的興趣)教師引導語:“今天,我們小醫院的醫生嘟嘟要來我們班里做客了,我們一起來歡迎它吧!”(出示扮演小醫生的手偶,向小醫生問好)2觀看手偶表演:(教師邊做手偶表演邊講述故事,讓幼兒了解洗手的重要性)提問:豆豆為什么會肚子疼啊?它應該怎樣做呀?(通過故事讓幼兒了解手上有許多的細菌,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3引導幼兒聯系自己的實際進行交流(調動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進一步體驗洗手的重要性)問題:你們的肚子疼過嗎?為什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啊?(結合幼兒在實際生活中出現的飯前便后不洗手及吃手現象,調動幼兒說一說洗手的重要性)4小醫生嘟嘟小結:洗洗小手講衛生(鼓勵幼兒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六.幼兒觀看洗手課件,接著實際練習:如何正確地洗手,進一步掌握洗手的正確方法。
七.活動延伸:
1幼兒生活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在一日生活各環節中,對幼兒用語言或兒歌進行提示或指導,使幼兒在實踐體驗中不斷鞏固和提高幼兒的健康認知水平,逐步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
2家園共育:利用家長資源,請家長配合,引導幼兒在家獨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進一步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良好的健康行為的養成。
3區域活動里師幼一起討論怎樣保護小手;哪些東西會傷到小手;或開展語言區講一講關于保護手的故事。
本次活動設計了律動引入————-認識、了解小手————保護小手三個環節,主要采用了多通道參與法、游戲法、談話法、感知體驗法等教學方法。
活動開始,教師帶領幼兒做小手在身體上爬行的小律動,來感受小手的靈活和有趣,進一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誘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
第二個環節,采用多通道參與法,引導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數一數、玩一玩等有趣的活動中來認識小手。而“拉拉勾”、“撓手心”、“手指謠”、“跳個舞”的小游戲,能有效的吸引幼兒,引導幼兒活動的興趣,消除陌生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小手的本領,懂得要保護自己的小手。
最后一個環節是幫助幼兒掌握保護小手的方法。《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而幼兒園的健康教學應與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結合。因此,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小朋友誤傷小手的視頻,引起幼兒對保護小手安全的關注。接著展開討論,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小手。為避免空洞的說教,教師帶領幼兒模擬洗手動作,擦上護手油,通過親身的感知體驗,使幼兒掌握保護小手的方法。
在活動結束時,我示意幼兒揮揮小手,用小手給客人老師再見,引領幼兒走出活動室。既能和活動開始部分相呼應,又能再次引發幼兒探索小手的興趣,使幼兒在親切、和諧的氛圍中自然的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