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篇一
看完《月亮和六便士》很是震撼,雖說早就知道是以高更為原型,也沒先去了解高更本人,從未知的角度,抱著好奇之心去了解小說主人公,在翻閱的過程中也找出與文章內容契合的高更作品細細體味,在作者描述下的他的精神世界和他的作品感受到斯特里克蘭(高更)的偉大!
其結局并不讓人意外,作者前期描述的對話和對斯特里克蘭內心世界的揣測預示了那座海島,星辰,大海……以及斯特里克蘭悲戚而偉大的死亡。
很有感觸,可以說是理想與現實的較量,我總結是靈魂與世俗的較量。作者描述的那種無形的力量,邪魅纏身,很神秘很有力量,是一種執念,最讓我感到印象深刻。
在讀的過程中,精彩之處常常看其他人的評論和感悟,就像與許多人交流。有的人分析透徹有深度,有的人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同身受,有的人憤憤不平,有的人同情理解,有的人觀點與我達成一致,有的人的想法我不茍同……完完全全讀下來,收獲很多。
看的很慢,平時坐車時,晚上睡不著的時候,排隊等候的時候……積累下來發現自己竟然能夠用這些零散時間讀完一本書,讀完這么多字。真的是,很好啊。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篇二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過著“六便士”的生活仰望著“月亮”。我也是如此,但又有些不同。我不斷的朝著“月亮”跑去,但是我沒法像思特里克蘭德那樣將自己的外衣一層一層的脫掉,拋下一切便啟程。我想絕大多數像我一樣的人都是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的。
我們生活在一個巨大的容器里,天生帶來的活潑與棱角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變淡慢慢的被磨平。人們的一舉一動都要符合著普世的準則,稍有不同,環境就會變本加厲的還給你,殺你個措手不及。
我時常是個憤世嫉俗的人,不屑于循規蹈矩,不屑于把自己外表打磨的光亮,好讓自己不論在哪個角落都顯得相稱。我也時常欽佩像林黛玉那樣的人,不為世俗所動。
可是我仍然是個矛盾的人。因為我發現,我慢慢的變得會看人臉色說話了,我慢慢變得圓滑了。爸爸曾經經常教導我,做事情總得留個心,不然像你這樣的出去,不免上當受騙。果然,上過幾次當后,我變得“機智”了。你看,我現在生活的還不錯,或多或少也是受恩于它。
我常常問我自己,我追尋的是什么?我給不出一個很好的答案,但又好像已經有了答案。我想象過年輕時為事業奮斗,老來和另一半隱居山林。想想空來淘米澆地,閑來看書解悶的生活也還算是不錯。但是,這些“夢想”又多是不現實的。羅胖說,大多數人去古鎮旅游都期望白天看到小橋、流水、人家,晚上回了賓館躺著的是沙發,做的是spa,面朝著的是帶著江南煙雨的河流,背對著的是超級豪華大酒店。你看,人們希望的`和真正的做法總是矛盾的。我或許也是一樣的,我也是容器里的一員。
于矛盾中求生存本身就是困難重重,但不可否定的是,它仍然是生活的常態。是的,所以很多人都過著“六便士”的生活也就不足為奇了。
可是,可是,我知道的,我不能這樣。
雖然,這讓人悲憤不已的過去,仍然在繼續。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篇三
從去年到今年,我一直被一個男人震撼著。他是一位小有成就的證券經紀人,有一個還算貌美賢惠的妻子,有一雙聽話懂事的兒女。在外人看來,他的生活是幸福而優渥的。可是,突然有一天,他毫無征兆地從自己生活的世界里徹底消失了。
對,這個人就是思特里克蘭德,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的作品《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主人公。
對于思特里克蘭德的倏然消失,他妻子只有一個想法:他同自己喜歡的女人私奔了。熟識他的人也這么想他。
在俗世人的眼中,似乎一個男人只可以為了女人,為了私情拋卻一切。換句話說,追逐愛情的男人世人尚可接受,倘若是追逐其他,比如夢想,就可能被冠以離經叛道、荒謬有加。
思特里克蘭德的妻子是這樣評判沒失蹤前的丈夫的:
跟你說啊,他壓根沒有文藝細胞;就是個大俗人;他在證券交易所做事,是個普通經紀人。估計能把你無聊死。這樣一個被她估計會把人無聊死的丈夫,卻毫無來由地“與人私奔了”,她覺得不可思議。她拜托別人去浪漫之都巴黎尋找,果然如她所想,找到了。但是,思特里克蘭德又并不如她所認為的有了“一同私奔的女人”,他只是獨自一人,寄居在一家寒酸的小小的旅館里,口袋里所剩僅100來磅。
并沒有什么迷住他的女人,真正迷住他的只有顏料與畫布。
原來,思特里克蘭德之所以從現有的生活中抽身而退,僅僅是因為他小時候的畫家夢想。小時候就想當個畫家的思特里克蘭德,被他父親勒令學經商,他父親認為藝術不賺錢。可是,在他四十歲之際,這個夢想像一根針,不時地狠命地錐他,錐他的心,令他無法漠視。
在一家小酒館里,當委托人詢問他為何要拋妻棄子來巴黎過如此窮困不堪的生活時,思特里克蘭德毫不猶豫平靜地回答:“我要畫畫。”那人很是不屑,說你都四十了,他回答說,所以要趕緊行動。他甚至覺得自己比十八歲的年輕人更有畫畫的天分。
“你憑什么覺得自己有天分?”
他沒有立即作答,兀自凝視來往人潮,卻視而不見。他的回答等于沒有回答:
“我非畫不可。”
因為非畫不可,他在巴黎不被同行待見、甚至被當成“笑料”也無所謂;因為非畫不可,哪怕整整五年穿著“污跡斑斑襤褸不堪幾乎散成布絲”的衣服也無所謂;因為非畫不可,他幾乎餓死在小旅館里也無所謂……后來他四處流浪,在馬賽,他甚至蹲過夜間收容所,連活命的小錢都無法掙到。
在思特里克蘭德的夢中,有一座美麗的島嶼,那就是大溪地。他想千方百計隨別人的船只來到了大溪地,在此畫畫,結婚生子,與他的土著小妻子愛瑪生活在那座遺世獨立的田園里。后來,思特里克蘭德得病雙目失明,窮困潦倒而逝。在他貧病交迫中,雙目失明的他在自己的小木房子的四面墻壁上畫下了一幅絕世之作,這也是他作為藝術家的巔峰之作,可是,他命令愛瑪在他去世之后銷毀殆盡。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創造了一個絕美的世界,然而出于驕傲和輕蔑,又令愛瑪把它完全毀掉。
逐夢的思特里克蘭德是美的,美到令人震撼,美到令人窒息。
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正在進行的工作恰好是自己夢寐以求的,這樣的幾率微乎其微。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美好夢想。當醫生的厭惡沒有休息、陪伴家人的日子,渴望那種朝九晚五的清閑自在;朝九晚五的人又羨慕事業有成、自當老板的實業家;沒有成為老師的想當老師;沒有當成設計師的又想成為設計師……這一切向往都不是空穴來風,都不是得隴望蜀,而是內心有夢,卻因現實的羈絆而止步。
我自己年輕時從沒有想過要當一名教師,高中時代就極渴望成為一個與詩有關聯的人,或者與小說有關聯的人也不錯。我甚至在高中復讀的最后一晚徹夜不眠,決定放棄繼續求學,回到我的小鎮體驗生活,寫出令自己滿意的文字。時隔多年,當這個夢在心底沉睡年數之后,我遇到了他——思特里克蘭德。讀后感讀完《月亮與六便士》,我的心豁然開朗,拿起筆,寫下了一些小詩。雖然在別人眼里它們不算什么,卻是我自己靠近夢想的堅實腳步。
生活教我們學會了茍且,卻不忘給我們詩和遠方。為了所謂的夢想,我們或許根本學不來思特里克蘭德的決絕,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在夜深人靜孤獨自處之時,抑或緊張的工作之余狂熱地追逐一把。能否實現交給時間去裁決,我們只需要享受追逐夢想的美好過程。
如果你正打算踏上追夢的旅程;如果你為何時踏上追夢之旅正猶豫不決;或者,你內心深處埋藏著一個美好得令你心醉的夢,我建議你馬上打開這本書——《月亮與六便士》,隨著思特里克蘭德的精彩故事推開自己的逐夢之窗,你會發現,逐夢的人真的很美。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篇四
《月亮和六便士》這是一本很容易讀完的書,全篇就像是喝酒遇上一個極善言談的江湖兄弟,神采飛揚、妙趣橫生,席間聊起“我的一個哥們”,神魔共舞、天花亂墜,偶爾還蹦出“經典”,例如“愛情不會長久”“女人小肚雞腸”,不由得開懷暢飲。曲終席散,回想宴中種種,雖自知不過是酒中戲言,勸君多喝一口,卻也有種沉醉其中,不愿消散的快意。
那快意,便是“做一回思特里克蘭德”——心為身綱,心行合一。在我看來,人——當然我并不懂動物怎么想——最多的煩惱便是:我想這么做,但需要那么做;這么做使我不爽,但我必須這么做。兒時,以發現了“理智與情感的矛盾”洋洋自得,人總是怒火中燒、心如刀絞的選擇“理智”。思特里克蘭德的故事,就是內心那個“情感的我”的終極吶喊,大聲宣告:我才能創造偉大。這稍有點像時下一些流行歌詞——“我才不管那么多”“我要做獨特的我”之類的,只是這些叫喚更不過是一種順應“流行”的叫賣,跟兩廣街頭“正宗涼茶”無所差異。
人為什么要“反情感”“違背自己意愿”的生活呢?時不時會收到自己內心發出的“靈魂拷問”。我更愿意從人性的起源去思考,或者說去說服自己。當我們還是動物時,我們是“想干嘛就干嘛”的伊甸園天使,想在泥潭打個滾就打個滾,可以揚著蹄撒著歡兒拉撒,可以自由戀愛甚至強迫戀愛,過著隨性自在的生活……相伴的,還有自然災害、猛獸強禽,經過了朝不保夕的漫長歲月,我們走向人類,組成社會,產生社會意識,形成意識形態。當人征服自然時,意識形態也征服了人類。意識形態規制著人的言行舉止,仿如一張嚴密的網把人籠罩得壓抑憤懣,聰明的人開始“反思、覺醒”,呼喊口號——“自由至上”“逃出牢籠”。
祖宗們創造社會時,也許是自然使然,他們并不曾主動考慮過變成人類、形成社會后,生活、思想會發生多么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唯有立足現實,社會已然存在……回到思特里克蘭德,他頭頂五色光環,拋家棄業,不在乎風餐露宿,不管人風言閑語,只求心之所向,身往趨之……可惜全是建立在傷害別人或別人施舍的前提下,作者顯然嚴重高估了世人的'同情心,同情心本是一種道德教化,思特里克蘭德們是消費不起的。現實里如果真有思特里克蘭德,他一定很早就死在法國的某個角落,尸身腐臭無人問津。
當然,作品從頭到尾沒有歌頌思特里克蘭德似人生,但無疑把思特里克蘭德生涯粉飾得天花亂墜,只有跳出這個圈,才能篩選名著中那一顆顆亮閃閃的金子。作品中的閃光點俯拾皆是,這也是很少的一本篇幅短小,我卻勾畫了不少“重點”的小說,很多字段深邃真切,直搗靈魂,讓人不由目睹那些自己不愿認可的現實,增添更多理性(這也讓我在構思讀后感時,腹稿花樣繁多),實值得多讀幾遍。在讀的過程里,還如同喝酒一般,可以神游太虛,過一段思特里克蘭德式生活,也未嘗不是一大樂事。喝酒時,世界都是你的,看“月亮”時,地球都是可以給你拿球踢的。
原本結尾是:剛好看到今天(1月5日)長安劍的公眾號推出一篇文章,引為評述:同情心和共情力,才應當是一個文明社會滾燙的“核心”,有溫情和人性的文明社會才能永葆“生命力”和“活力”。
近期莫名的忙碌,文字碼完了一直沒定稿。忙碌也有所得,無意翻到一句更契合的表述:“我們的生活需要的不是玄想和空洞的假設,而是我們能夠過沒有迷亂的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篇五
故事的情節不算多復雜,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已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可謂中產有余了,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他在異國不僅肉體受著貧窮和饑餓煎熬,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他終于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他同一個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驚的杰作。在他染上麻病雙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卻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這幅畫作付之一炬。
這個故事的精彩程度遠遠沒有作者講故事本身精彩。一個追求夢想的人,拋棄家庭妻子孩子工作一切,去追求夢想。這樣的人,特別是故事中的strickland,是自私、不負責任、逃避現實不敢面對、甚至有些冷血的與世俗價值觀絕對違背的社會異類,他妄圖擺脫社會給他的一切枷鎖,尋找自己的生存方式,哪怕是忍受饑寒交迫和種.種折磨苦難,都無怨無悔。這樣的人讓人覺得可恨,因為如果大家都向strickland一樣,這個社會要么徹底亂套,要么就是實現了共產主義。但這樣的人又讓人佩服,甚至羨慕,他無疑是強大的,有勇氣與毅力。無論最終的結果是什么,他能夠找到自己的夢或者過上夢里的世界,他都已經成功了。做自己的夢,讓別人說去吧!毛姆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從各種人的角度出發,間或夾雜些自己的評論,將主人公刻畫的淋漓盡致。他的筆就如刀,雕刻出的現象豐滿生動。
這個有些冷峻的的故事,再我看來卻很有童話的味道。strickland是孤獨的,"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里,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并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地行走,盡管身體互相依傍卻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別人也不能為別人所了解。我們好像住在異國的.人,對于這個國家的語言懂得非常少,雖然我們有各種美妙的、深奧的事情要說,卻只能局限于會話上手冊上那幾句陳腐平庸的話。我們的腦子里充滿了各種思想,而我們能說的只不過是像'園丁的姑母有一把傘在屋子里'這類話。"他的這種孤獨很有幻覺的成分,虛幻不可觸摸。他的生活有些超然物外,無法想象一個在現實社會生活了四十多年,過著"正常"生活的人,能夠一夜之間就放棄一切。他對愛情的評價體現了他的價值觀:"我不需要愛情。我沒有時間搞戀愛。這是人性的弱點。我是個男人,有時候我需要一個女性。但是一旦我的情欲得到了滿足,我就準備做別的事了。我無法克服自己的欲望,我恨它,它囚禁著我的精神。我希望將來能有一天,我會不再受欲望的支配,不再受任何阻礙地全心投到我的工作上去。因為女人除了談情說愛不會干別的,所以她們把愛情看得非常重要,簡直到了可笑的地步。她們還想說服我們,叫我們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愛情。實際上愛情是生活中無足輕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欲。這是正常的,健康的。愛情是一種疾病。女人是我享樂的工具,我對她們提出什么事業的助手、生活的伴侶這些要求非常討厭。"。
這些話離經叛道,這樣的人被作為異端。"性的饑渴在思特里克蘭德身上占的地位很小,很不重要,或毋寧說,叫他感到嫌惡。他的靈魂追求的是另外一種東西。有時欲念把他抓住,逼得他縱情狂歡一陣,但對這種剝奪了他寧靜自持的本能他是非常厭惡的,他甚至厭惡他在淫逸放縱中那必不可少的伴侶,在他重新控制住自己以后,看到那個他發泄情欲的女人,他甚至會不寒而栗。他的思想這時會平靜地飄浮在九天之上,對那個女人感到又嫌惡又可怕,也許那感覺就像一只翩翩飛舞于花叢中的蝴蝶,見到它勝利地蛻身出來的骯臟蛹殼一樣。"所以他可以拋妻子,待他遇到第二個女人的時候有棄如敝屣。
他格格不入,尋找夢幻島,"我認為有些人誕生在某一個地方可以說未得其所。機緣把他們隨便拋擲到一個環境中,而他們卻一直思念著一處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處的家鄉。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象是過客;從孩提時代就非常熟悉的濃蔭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戲其中的人煙稠密的街衢,對他們說來都不過是旅途中的一個宿站。這種人在自己親友中可能終生落落寡臺,在他們唯一熟悉的環境里也始終孑身獨處。也許正是在本鄉本土的這種陌生感才逼著他們遠游異鄉,尋找一處永恒定居的寓所。說不定在他們內心深處仍然隱伏著多少世代前祖先的習性和癖好,叫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們祖先在遠古就已離開的土地。有時候一個人偶然到了一個地方,會神秘地感覺到這正是自己棲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于是他就在這些從未寓目的景物里,從不相識的人群中定居下來,倒好象這里的一切都是他從小就熟稔的一樣。他在這里終于找到了寧靜。"。
這部小說,對于想要追求精神自由但又無勇力去實踐的人,或安慰或被擊中,總之能收獲些什么。
最后說說書名的由來。按照譯者的解釋,月亮,高高在上,如理想;便士,是最小的貨幣單位,就如現實。現實和理想的沖突,是人類永恒的主題。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篇六
在這個全民抗疫的寒假,我有幸讀到了《月亮與六便士》一書。此書是由英國小說家威廉毛姆,根據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所創作的長篇小說。它徹底顛覆了我對夢想與逐夢的理解,引發我更深地思考。
主人公斯特里克蘭本是一個證券經紀人,擁有賢良的妻子和兩個可愛的孩子,過著安逸的生活。可他卻認為“一般人都不是他們想要做的那種人,而是他們不得不做的`那種人。”所以,為實現血液里對繪畫最強烈的渴望,他毅然絕棄所有,踏上不羈的旅途。因為他深知,“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在異國他鄉,他貧病交加,卻仍執念于繪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最后,他來到一座與世隔絕的南太平洋小島,以四壁為畫布,創作了一幅伊甸園的驚世杰作。他就是這樣一個追求純粹藝術的天才,也是一個不通人性的怪才。
相比斯特里克蘭為“逐夢”不顧一切的反世俗,我們現實生活中的“逆行”抗疫醫護英雄又何嘗不是呢?他們也是父母的兒女,亦有伴侶或兒女,可為了踐行救死扶傷醫護夢的最大價值,他們同樣義無反顧。有的醫護人員被感染,甚至犧牲,但他們對于曾經的選擇仍無怨無悔。
我以少年的視角,感受斯特里克蘭因追夢而無懼;感動抗疫英雄為實現夢想而無畏。我將秉承無懼無畏的品質,以攻克學習中的難題為快樂,化家長和老師對我的批評指正為前進的動力,不負七年之約,瞄準我夢想中的大學,腳踏實地、勇往直前!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篇七
月亮是頭頂的理想,六便士是腳下的路。有的人只顧著腳下的六便士,卻忽視了頭頂的理想。
故事中的男主斯特里克蘭德年過四十,在旁人的意識里他已被選入成功人士之列。可是有一天他突然留書一封,孑然一身離家出走了。不明真相的人都以為他是有了外遇,而事實上斯特里克蘭德是去追尋他的繪畫夢了。他從小便對畫畫充滿興趣,可在父親的壓力下他被迫成為了從事金融行業且也混得風生水起。只是在四十幾歲的某一天他突然拋妻棄子朝著夢想飛奔而去。從情感的層面上來說,斯特里克蘭德無疑是一個自私鬼,他無視妻子的愛并殘忍地留下妻子獨自照顧年幼的孩子、逃避作為父親的責任與擔當。但是在追求理想上,他是最虔誠的追隨者,始終以一顆赤子之心逐夢。
斯特里克蘭德是冷漠無情的.,著名畫家斯特羅伊夫欣賞他的才氣在他快病死之際收留他照顧他。在斯特羅伊夫的妻子與他的朝夕相處中不可自拔地愛上了他并要跟他離開時,他顯得無動于衷。而在之后斯特羅伊夫妻子因為愛他卻始終得不到他的愛,過分痛苦自殺身亡后,他依舊沒有半分愧疚。他醉心于他的理想事業,別的事情從未放在心上。
男主人公的人物設定不是完美的,甚至于可以說是充滿瑕疵。然而他對夢想的堅持和執著以及他的飽滿熱情和孜孜不倦的態度是應該讓人肅然起敬的。
這是一本蕩滌心靈的書,它打破了我們對成功的傳統認知。有著一份不錯的工作,兒女雙全、家庭美滿,這就是成功了嗎?答案恐怕并非如此。人生不過短短幾十個春秋,如若能為理想轟轟烈烈地大干一場便也不枉此生了。趁青春還在、歲月還長,為什么不放開手搏一搏呢!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篇八
在月亮與六便士里沒有找到的答案,都在塵土里。
由此我對藝術心生敬畏,對藝術家心生悲憫。他們的人生有那么多的不同,而平凡的生活必然是大同小異才真實可靠。
不恰當的說,偉大在于另類。正如書中所說:也許藝術是性本能的體現。
我們會再一次發現,凡是真實的偉大的,都無從評判。
查爾斯斯朱蘭在而立之年毅然決然的開始了“走自己的路”,沒有任何繪畫基礎卻在求安穩的年紀推倒了自己命運之碑重新艱苦卓絕的琢磨一遍,最后在大火中新碑被燒成白屏,仿佛他從來沒有來過。
他在四十歲前循規蹈矩盡責任,四十歲以后沒心沒肺追逐夢想。人的一輩子,都是分兩段的吧,一段是社會想要的,一段是自己想要的。很顯然,自己想要的與社會想要的格格不入,所以路走得異常艱辛。在世時其價值幾乎無人看中,離世后又一次印證了藝術的時間價值定律。其實對于“查爾斯斯朱蘭”們來說,創造了什么及其價值都不重要,那份追逐的勇氣和過程更性感。
這本書前三章類似梭羅的瓦爾登湖前三分之一的寫法,一開始是交代書的邏輯背景,與細節比較疏離,看著有些晦澀難懂。幸好譯者是個性情中人,保留了外國名著的“粗俗”特色,讀起來更真實入情。
查爾斯斯朱蘭所呈現給我們的勇氣、毅力自己對人生價值的宗教般的信仰與踐行,是本書的核心財富。如今世界及其紛繁復雜,機會很多險惡也很多,在選擇這個命題里,人生的意義被哲學和心理學再一次清晰的描述和呈現出來。究竟要怎么活才不算碌碌無為了無生趣,究竟要做一個怎么樣的人才配活著,究竟要追求什么的價值和意義才不虛人生走的.這一遭!在這些根本性的宏大命題里,“半路出家”或許是一種選擇。
我愿意相信,什么時候出發都不晚。更愿意相信,所有的“異樣”都是繪畫“素材”的積累。我們不是一定要特立獨行,但如果有需要的話,我們可以特立獨行得奮不顧身。
至于藝術和愛之間是否真的不能共存,我想查爾斯斯朱蘭的人生藝術歷程并不足以驗證清楚。當在我們仨里看到楊絳先生說錢鐘書先生就像個小孩除了做學問什么都不會時,我確認了所有選擇必然有些巨大的犧牲,機會成本一直都在。
謀生和追求始終是矛盾統一的。
最后我想說,我們需要的并不是偉大,我們的夢想所追求的可能不過是一把火的幻生幻滅。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理解和寬容是我們對生命最好的成全。所以我們不必過多的談理想,不能以身體為代價去拼搏,只管趕路,莫問前程。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篇九
塔西提是個巍峨的綠色島嶼,島上有許多蔥郁的線條,大概是安靜的峽谷吧,那些幽深的溝壑散發出神秘的氣息,谷底有這潺湲的冰冷溪流,你會覺得在那些林蔭茂密的地方,人民依然按照古老的方式過著古老的生活。
一不小心,看完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早就聽說,而且也放在我的圖片架上,但一直沒看。原因是近來的時間的碎片化,和越來越懶惰的生活作息,不想去觸及長篇。另外從多個角度看來,覺得這是一本好書,不能象看武俠一樣草率,隨手翻翻,看完所有文字,就認為自己看過了,所以一直沒翻頁,甚至連嘗鮮就沒有,怕不小心看了幾頁,如同沒準備好約會樣,沒有準備得妥帖,就與思慕已久的戀人相會,失去了天時地利人樂的情調與滋味。
看完最后一章的前夕,我停頓了好久(一二天),對比之前看書的節奏而言,我慢了許多。因為有之前的經驗,我沒有象之前,用盡一切閑余,如饑似渴地看完它,反而是信手在一周之內的緩緩地看完這個中篇小說。看完后,沒想到它沒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長,也沒想到它的內容會比我想象中的更精彩。我再一次手不釋卷地看書了,如同我之前看《紅樓夢》或者《二月河的三部曲,雍正,康熙,乾隆》一樣,而且在心中贊不絕口,并時常沉思掩卷,自以為感觸良多。
文字的優美的確是出人意外的,沒想到譯本也有這么好的文辭。很多時候,我竟然可以沉浸在文字所描繪的優美的風景中,可以沉浸在文字所描繪細致感受里,去體味文字中我的非凡體驗。毛姆的確有著非凡的表達水平,就如同《文心雕龍》所言述的一樣,作者可以言人心中所感,但口不能言之語。表達完成時有一種暢盡的歡快。對就是這個意思,我只想這樣說,然后他就表達清晰了。這樣的文辭表達,讓人倍感貼切。同樣因為文字的優美,所描述的風景純凈芬芳,人物鮮活光亮,我徜徉其中,如同真實旅行了一番,感受到新鮮和沉浸,回頭看來,意味深長。當你看到某篇某章時,你一定會同感這一句,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
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當然,最最重要的閱讀體驗,不在于文字,而在于文意。先講幾個我熟悉的其它人物的聯想。首先,bbc記錄片《人生七年》中的`布魯斯,在七歲的時候,就充滿了夢想,將來去南亞某個島國去教學傳道。沒有為什么,在他35歲的時候,大學畢業,真到了孟加拉去支教,生活顯現出貧窮,雜亂,但安詳平和。如面容一樣樸實的他就實現他兒時的夢想。看到那一集的時候,我心思雜亂的,他們在追求什么,而我呢?接下來我想起了《明朝那些事》中的最后一章節,徐宏祖,也就是我們深知的徐霞客。在那本詼諧歡快的小說里面,在跌宕恢弘地撰寫一部帝王將相的大傳后,只是平鋪直敘地講了徐霞客的一生,從小就不愛好功名,但愛讀書,而且突然就愛起了驢行,反正哪里沒去過,好看,就去哪。就這樣,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的徐宏祖,穿著儉樸的衣服,沒有隨從,沒有護衛,帶著干糧,獨自前往名山大川,風餐露宿,不怕吃苦,不怕挨餓,一年只回一次家,只為攀登。一直到終老,無家無子而亡。圖什么,沒說,作者只是悠悠地說了一句臺歷的文字:最完美的結束語: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而另一個名篇,阿甘呢,你們自己去看看。
終于我還是不落俗套地說一句:滿大街都是便士,為何只盯著月亮。致敬這本偉大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篇十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還未讀過《月亮和六便士》這本書,我卻被封面上的這句話吸引了,我并不理解它的意思,只是覺得其中蘊含著深意。讀過書后,我明白了,月亮高掛于天空中,周圍滿是星星的襯托,令人遙不可及,看似伸手就能碰到,實則距我們三十多萬千米,如同人們的理想。
而六便士,是當時英國面額最小的鈔票,象征著人們的生活,象征著人們有上頓沒下頓的生活。
文章主人公查爾斯為了理想,放棄了眼前的六便士,去到了異國他鄉,勇敢自由地追逐理想。
文章吸引我的,還有一句話“人世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無論你見到什么都是你對人生的理解,對人生意義的闡述。沒有人能阻礙你實現夢想,同時也沒有人能幫助你,代替你去實現你自己的夢想。世界上有著千千萬萬的人,有些人敢愛敢恨,追逐心中的夢想;有些人屈服于命運,平平凡凡地生活;有些人不問世間凡事,隱居山林,安逸地度過一生。
人生的`不同,取決的并非出身,而是你站在現實和夢想的岔路口時你的選擇。查爾斯人至中年,事業有成,本可以就這樣平凡地生活著,但他不甘于命運,追求內心那繪畫理想,棄家而走。
查爾斯一生都在追逐星辰,努力朝著月亮靠近,終其一生,卻默默無聞,直至他逝去,他的畫作才讓人發現,在藝術界大放異彩。這卻讓我想起荷蘭畫家梵高和法國畫家莫奈,他們的遭遇同查爾斯一般,窮困潦倒或遭人排斥。短短一生中,受盡了磨難,卻在逝去后,影響了人類上百年,直至今日,仍有無數人熱愛著他們的畫作。梵高一生有數不盡的畫,他曾在給家人的信中描述自己的畫,幾乎每一幅畫都有他用自己細膩的語言描述,可見他是多么熱愛繪畫,熱愛著自己所創作出來的心血啊!
有人說,選擇你的人生,你可能會因一念之差錯過一夏天的六便士,迎著一冬天的孤獨寂寞。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情吧,去追求你所在乎的,熱愛的吧,別讓自己后悔。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篇十一
月亮是高不行及的,而六便士遍地都是。多少人只抬頭看一眼月亮,又低頭接著追逐六便土。
初次拿起《月亮與六便士》,領教這句頗耐人尋味的句子后便一頭扎進書中的世界。書中的畫家擁有不俗的收入,可也突然消逝在人海里,放棄爵位,放棄穩定優越的生活,一意追逐他對畫畫的酷愛。
起初我覺得他是個偏執的瘋子,誰會放棄實現的生活去追逐一個遙不行及的幻想?可又轉念一想:月亮是志向,是目標,而六便士是生活。世界上一心只顧著六便士的人數不勝數:疲于工作的父母,埋頭苦學的學生,忍辱負重的工人又有多少人像他一樣不顧六便士去追逐散布著皎皎銀光的月亮?想到這便又對畫家肅然起敬了。
毛姆的文字機靈幽默,畫面感極強,我仿佛能通過文字看到在破落臟亂的房間里,蓬頭垢面的男人拿著廉價顏料畫著不被大多數人觀賞的畫。
可是,冷靜下來細細琢磨。滿地都是六便土,只有畫家抬頭,看到了月亮。屈服于生活,一生都低頭苦苦找尋六便士才是大當數人不行逃脫的'宿命。追逐志向當然可敬,但選擇安逸的生活也不行恥。正如書中所說:勝利與否取決于你對生活賦于什么意,取決于你對社會擔當什么責任,對個人有什么要求。
想到這里,我合上書本,接著解著煩瑣的數學題,接著同千千萬萬的人爭奪著地上的六便士,只是在空閑時間,間或抬頭看看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篇十二
(每讀完一本書,都回顧下自己,這算是今年以來對自己讀書的一點小要求吧)。
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和一毅力去追求內心深處散發著讓人靈魂出竅光潔的月亮,我們大多數人都只能為六便士奔波跋涉。冷酷而蒼白的現實,終是現實對于理想最牢固的枷鎖。
我們終日為之顛倒迷醉的,傷物感懷的,努力奔向的那個眾人期待的生活,是否距離自己懵懂兒時以及悸動青春想象的自己愈來愈遙遠。以至于有時候我們都已經忘了為何而來,又將去向何處。
第一次讀毛姆的小說,其實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對西方文學的認識。其重在通過對話將感情和故事講述完整,不過多重視文筆和意境。而《月亮與六便士》卻將這些都能在百年前就已經將這些塑造成為經典。心幸之余,也感慨下自己讀書太少,見識太淺。
也許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不喜歡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討厭其對人情與人性的摒棄和過分自私的性格。但是又對其苦行僧式的對于藝術和美的執著追求深感敬佩。為了心中的月亮,放下腳下的六便士,終日在別人不解、厭惡鄙棄的生活中完成對生命意義最崇高的創舉。總是想起里面的一句話“只有詩人同圣徒才能堅信,在瀝青路面上辛勤澆水會培植出百合花來。”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篇十三
克蘭德——一個年過不惑、生活體面的男人,背井離鄉拋妻棄子來到巴黎畫畫,他毫無畫畫功底、作品也不斷遭人否定,可是在追逐夢想的路上仍然頑強不屈。但最終的最終幸而大獲全勝,作品好評如潮。一切皆苦盡甘來功德圓滿。
對于男主,我只想說,他是個狂熱而冷漠的人。癡狂于理想,卻對至親之人冰冷甚至可謂殘忍。
尤記得小時候爺爺給我講的一個笑話:說兩喝的爛醉之人打開手電筒,看著光束非要往上爬。許是爺爺的繪聲繪色和自己年幼尚小吧,反正現如今聽到類似故事是不再會笑的滿地打滾嚷嚷著讓爺爺再講一遍了。我想,如果真有那束光柱,爺爺定是攀爬之人。因為我見過他年輕時的照片,眸里,是真的有火。并非星點,而是熠熠的一簇。可是他終是撤下云梯,轉身把拽住他衣角的媽媽的手牽起,抱著牙牙學語的姨姨往回走。月光再亮,他還是選擇了姥姥留給他的那盞微燈。
xxx說:“誰都有茍且的時候,當我們低下頭去撿六便士的時候,也不要忘了抬頭看看天上的月亮。”
但同時,當我們醉心月光之時,總還是會惦念著六塊便士。畢竟,月光再美,終是填不飽肚子的。
無論是克蘭德還是我的爺爺,同是朝著自己本心而去。對于人生道路的選擇,我認為不應總是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批評誰抑或褒揚誰。
對于理想與現實的自我心理戰,永遠難做辯駁。因為你我三觀不同,價值觀互異。但無論選擇哪條路,既已選擇,那就堅定地,不回頭的走下去。
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篇十四
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月亮和六便士》,這本書的作者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被譽為“全世界最會講故事的人”,近百年過去了,這本書依舊暢銷,它帶來的關于理想與現實的感悟適合任何年代、任何年紀。
小說中,毛姆創造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德,是一位擁有穩定工作與美滿家庭的證券經紀人,但有一天他突然決定離家出走前往巴黎,并給妻子寫信要求離婚,所有人都以為他有了外遇才與情人私奔,然而,事情的真相卻令人大跌眼鏡。查爾斯只是因為無法控制自己對畫畫的強烈渴望,只身前往異國他鄉只是為了追尋自己的繪畫夢想而已。追尋夢想的過程中他吃盡苦頭,但卻始終堅持著對藝術的'追求。最后,他隱居在南太平洋的小島上,娶妻生子,安心創作,最后病死。他在死前繪出了一幅天才之作,卻囑咐妻子將那幅畫燒為灰燼。
讀過這本書的人對查爾斯這個人物皆是又愛又恨,有人認為他為了理想拋妻棄子非常自私冷酷,但更多的人依舊會被他執著的追求深深感動。一個四十歲的中年男人,只是偷偷的在夜校學了一年的畫畫,畫技一般卻敢拋棄一切去巴黎追尋他的繪畫理想,在普通人眼里,他就是一個瘋子。但不可否認,瘋子與天才本來就一線之隔。查爾斯用他窮困潦倒的后半生證明了自己是個天才。
小說中從未出現過“月亮”與“六便士”這兩個詞,書名卻是“月亮和六便士”。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難以觸及;六便士象征著世俗生活的欲望,俯拾皆是。作為普通人,我很難認同查爾斯的行為,畢竟人是被無數關系牽絆著的社會動物,我們的每個行為都在不斷衍生名為“責任”的后果,他原本所擁有的,已經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了。雖然不認同,但可以理解。畢竟,活著的意義不是別人說了算的。
什么是生活呢?書中毛姆講完亞伯拉罕醫生的故事之后說到:“做自己最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心平氣和,怎么能叫作賤自己?做一個有名的外科醫生,一年賺一萬英鎊,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這取決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在物欲橫流的時代,人們總是用淺薄的幸福、世俗的成功來衡量一個人的世界,同學會上的攀比、家庭聚會上的詢問、親朋好友的關心,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去努力復制所謂的“幸福”,逐漸地忘了“謀生”與“生活”是不同的。如查爾斯所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為創作忍饑挨餓、窮困潦倒那都不算什么,那是他的詩與遠方。
但理想主義也要解決基本的生存,也要健康地活著,而不是像查爾斯那樣連肚子都填不飽,一天只吃一片面包,靠朋友救濟和借錢過生活。同樣是理想主義,書中的另外一位角色亞伯拉罕醫生就沒有走極端,他心平氣和地過平凡的生活,雖然不富有,但也不狂熱到走進深山老林進行創作,他不追逐名利,但也不甘平庸,敢于探索生活的價值。如是,我們不必如查爾斯那般極端的追求“月亮”,放棄“六便士”。畢竟,作為凡人,我們首先要活著,盡可能體面地活著,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兼顧理想和現實,感情與理智,藝術與生活,自我和社會。
愿你能抬頭望月,也不忘腳下的六便士。愿你攢夠了錢,還有勇氣繼續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