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文形勢與政策格式篇一
自建國以來,60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為我們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新的基礎。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大學生是青年中具有特殊優勢的群體,新的世紀是我們中華民族復興的世紀,生長在這個偉大時代的大學生,幸逢盛世,既是無限幸福,值得羨慕的一代,又是責任重大、任務艱巨的一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造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是我國進入21世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戰略全局的中心和主題,這也是時代賦予當代大學生義不容辭的歷史重任。
青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繼承人,他們將決定祖國的命運。大學生,作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優勢的特殊群體,大學生們必須堅定自己的理念,時刻牢記自己的歷史使命,肩負起時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強弱將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關系到他們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說到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首先要認真地回顧一下歷史,從這些歷史中,我們不難看出,年輕人往往都站在歷史發展的風口浪尖,他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重要動力。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指出:“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于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都是無所謂的。這個任務是由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系而產生的。”從老一輩革命家和建設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系”正是歷史的需要,國家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
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首先要對自己負責,加強道德修養,錘煉道德品質,科學地對待人生環境,創造有價值的人生,這是大學生對自我的要求,也是大學生承擔社會責任的第一步;此后,我們要用我們的能力來回報家庭、回報國家、回報社會,為社會的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為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認清大學生的歷史使命:
首先,大學生們應關心祖國和民族的命運,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繼往開來,為中國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而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們要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我們要多關心時事,了解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特別是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方面的信息。我們要能夠心懷祖國,而不是僅僅紙上談兵、在文字上、在演講臺上大發愛國之情,我們要付諸行動。
再者,我們要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順應人民群眾的需要。扎根基層,投身到西部,積極的到偏遠貧困地區支農等。積極培養自己地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投身社會經濟建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同時,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踏踏實實地打好基礎,積極迎接科技和知識經濟的挑戰。要順時代潮流而動,作時代的弄潮兒。我們要敢于挑戰時代、挑戰自我,要以強者的姿態于世。我們更要能夠實事求是的工作和學習。少說空話,多干實事。
我們還要有全球意識,為保護生態環境和歷史古跡,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和諧與發展,促進人類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貢獻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我們要有地球公民意識,要開闊視野,拓展心胸,拋棄一些偏見。勇于和善于自我反省,同時,悅納別人對自己實事求是的批評。
對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要認清形勢,肩負責任:首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經過努力是能夠實現的:
黨的十六大所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是鞏固和提高現在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的時期。這個目標是鼓舞人心和催人奮進的,也是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的。
21世紀的頭20年必將有更大的發展和進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國經濟有廣闊的增長空間,新的技術革命為我國經濟提供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可能性;有比較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把豐富的資源更充分更有效地用于經濟發展;不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使社會生產力獲得進一步的解放,為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提供體制保證;支持經濟發展的群眾基礎和人力資源是具備的,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國民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大批科技人員和各級各類管理人員成長起來,在改革和發展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從外部環境看,雖然國際政治和經濟形勢的不穩定和不確定性增加,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新的世界大戰在可預見的時期內打不起來,我們仍然能夠集中力量進行國內建設。
回顧20世紀中國的發展歷程,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沿著“五四”運動開辟的振興中華的道路,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把握時代的脈搏,站在時代的潮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屈不撓地奮斗,歷盡艱辛地求索,終于使中華民族走上了偉大復興之路,并且為其自強、自立奠定了必要的基礎。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就是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鄧小平曾明確指出:社會主義事業的推進更是為青年的全面發展打開了無限廣闊的天地。你們有一切機會學會為建設社會主義所需要的本領,你們有一切可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力量貢獻給祖國。只要你們方向正確,你們的任何一點積極性都應當受到珍視,都應當得到黨和國家的支持。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全國各族青年,代表著我們祖國和民族的未來,代表著我們事業興旺發達的希望。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事業需要你們去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你們手中實現。”
從現在起到21世紀中葉,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當代大學生成長和發揮作用的黃金時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實現過程正好與當代大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歷程相吻合,這既是難得的機遇,更是榮譽和責任。“再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到建國100周年時,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將會勝利地得到基本實現。到那時,無數志士仁人夢寐以求的振興中華的理想將變成現實,中國人民將過上中等發達水平的富裕文明生活,中華民族將對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以信息科學、信息技術為主要內容的世界新技術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世界經濟正在走向知識經濟,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于知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依賴于高科技的發展和新知識的創造,世界各國搶占知識經濟制高點的競爭日益激烈。
面對這一切,當代大學生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在民族復興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在前人已經取得偉大成績的基礎上,承擔起這個事業賦予的重任,勇于競爭,大膽創新,充分發揮生力軍的作用,努力成為歷史的開拓者、完成復興大業的實干家,為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論文形勢與政策格式篇二
論文摘要:自建國以來,60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為我們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新的基礎。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大學生是青年中具有特殊優勢的群體,新的世紀是我們中華民族復興的世紀,生長在這個偉大時代的大學生,幸逢盛世,既是無限幸福,值得羨慕的一代,又是責任重大、任務艱巨的一代。我們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生力軍和接班人,承擔著推動我國走向世界強國之林的歷史使命,大學生踐行社會核心價值觀,對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因此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我將淺談我對當代大學生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
引言。
大學生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生力軍和接班人,承擔著推動我國走向世界強國之林的歷史使命。但隨著社會的轉型,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目標追求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他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意識之間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問題上趨于急功近利;他們往往只注重專業學習,缺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的基本常識,也就不能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而遠大的理想。面對這些挑戰,大學生必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正文。
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社會大環境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其價值觀的塑造。在我國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為靈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主題、以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精髓、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基礎的價值觀,才能稱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以下幾個方面: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用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當代自己。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在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大學生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把握未來方向的強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才能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大勢和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與支流,才能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中看清本質,明確方向。當代大學生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學習中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趨勢,科學定位人生。
二、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我們只有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才能切實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社會主義制度的靈魂、社會主義意識大廈基石的作用。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從身邊做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改變我們現在經濟還不發達,科學技術還比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比較低的現狀。要把握好社會理想和個人理想的關系,樹立正確的個人理想,為社會大理想做貢獻,用個人理想來促進社會大理想。同時,我們既要嚴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帶動周圍的同學朋友一起堅定這一偉大的理想。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論文形勢與政策格式篇三
摘要:中共中央、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組長在曾主持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要從國際國內大勢出發,總體布局,統籌各方,創新發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
關鍵詞:網絡強國、移動互聯網、網絡安全、國家戰略。
正文:
2014年2月27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宣告成立,在北京召開了第一次會議。中共中央、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親自擔任組長,、劉云山任副組長,再次體現了中國最高層全面深化改革、加強頂層設計的意志,顯示出在保障網絡安全、維護國家利益、推動信息化發展的決心。他強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事關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重大戰略問題,要從國際國內大勢出發,總體布局,統籌各方,創新發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
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副組長、劉云山出席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工作規則》、《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細則》、《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2014年重點工作》,并研究了近期工作。
盡管此前國內外有過諸多猜測,但這一消息還是引發了中外媒體和網民的熱切關注。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中共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又一重大舉措,是中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國家戰略邁出的重要一步,標志著這個擁有6億網民的網絡大國加速向網絡強國挺進。
今年是中國接入國際互聯網20周年。20年來,中國互聯網抓住機遇,快速推進,成果斐然。據中國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報告,截止2013年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6億,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占80%;手機用戶超過12億,國內域名總數1844萬個,網站近400萬家,全球十大互聯網企業中我國有3家。2013年網絡購物用戶達到3億,全國信息消費整體規模達到2.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超過28%,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中國已是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
但是另外一些數據卻顯示,大不一定強,中國離網絡強國目標仍有差距。我們在自主創新方面還相對落后,區域和城鄉差異比較明顯,特別是人均帶寬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國內互聯網發展瓶頸仍然較為突出。以信息化驅動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任務十分繁重。我國不同地區間“數字鴻溝”及其帶來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問題都需要盡快解決。同時,中國面臨的網絡安全方面的任務和挑戰日益復雜和多元。中國目前是網絡攻擊的主要受害國。僅2013年11月,境外木馬或僵尸程序控制境內服務器就接近90萬個主機ip。侵犯個人隱私、損害公民合法權益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
我國網絡管理體制由于歷史原因,造成“九龍治水”的管理格局。在對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說明中明確表示,“面對互聯網技術和應用飛速發展,現行管理體制存在明顯弊端,多頭管理、職能交叉、權責不一、效率不高。同時,隨著互聯網媒體屬性越來越強,網上媒體管理和產業管理遠遠跟不上形勢發展變化。”
去年以來,中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加大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的力度。《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強調,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信息產業優化升級,大力豐富信息消費內容,提高信息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堅持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加大依法管理網絡力度,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
放眼世界,各國都在大力加強網絡安全建設和頂層設計。截止目前,已有40多個國家頒布了網絡空間國家安全戰略,僅美國就頒布了40多份與網絡安全有關的文件。美國還在白宮設立“網絡辦公室”,并任命首席網絡官,直接對總統負責。2014年2月,總統奧巴馬又宣布啟動美國《網絡安全框架》。德國默克爾2月19日與法國總統奧朗德探討建立歐洲獨立互聯網,擬從戰略層面繞開美國以強化數據安全。歐盟三大領導機構明確,計劃在2014年底通過歐洲數據保護改革方案。作為中國亞洲鄰國,日本和印度也一直在積極行動。日本2013年6月出臺《網絡安全戰略》,明確提出“網絡安全立國”。印度2013年5月出臺《國家網絡安全策略》,目標是“安全可信的計算機環境”。因此,接軌國際,建設堅固可靠的國家網絡安全體系,是中國必須作出的戰略選擇。
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領導小組的成立正是在此大背景下,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規格高、力度大、立意遠來統籌指導中國邁向網絡強國的發展戰略,在中央層面設立一個更強有力、更有權威性的機構。新設立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將著眼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統籌協調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及軍事等各個領域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重大問題,研究制定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戰略、宏觀規劃和重大政策,推動國家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設,不斷增強安全保障能力。
國際社會要本著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則,通過積極有效的國際合作,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
互聯網真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讓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同時,互聯網發展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戰,迫切需要國際社會認真應對、謀求共治、實現共贏。中國愿意同世界各國攜手努力,本著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則,深化國際合作,尊重網絡主權,維護網絡安全,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
一個安全穩定繁榮的網絡空間,對中國乃至世界和平發展都具有重大的意義,所以如何治理互聯網、用好互聯網都是各國的關注,各國也在研究這個問題,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在講話中指出,當今世界,信息技術革命日新月異,對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等領域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相互促進,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我國正處在這個大潮之中,受到的影響越來越深。我國互聯網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顯著發展成就,網絡走入千家萬戶,網民數量世界第一,我國已成為網絡大國。同時也要看到,我們在自主創新方面還相對落后,區域和城鄉差異比較明顯,特別是人均帶寬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國內互聯網發展瓶頸仍然較為突出。
強調,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對一個國家很多領域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要認清我們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充分認識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必須統一謀劃、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實施。做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處理好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做到協調一致、齊頭并進,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中國倡導的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主張各國制定符合自身國情的網絡公共政策,我們重視發揮互聯網對經濟建設的推動作用,實施互聯網+政策,鼓勵更多產業利用互聯網實現更好發展。秉持“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的理念,在互聯網領域的對外交流合作中,中國取得了豐富而卓越的成果。
結語:中國網絡強國的戰略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會上透露出來的信息顯示,領導小組將圍繞“建設網絡強國”,重點發力以下任務:要有自己的技術,有過硬的技術;要有豐富全面的信息服務,繁榮發展的網絡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礎設施,形成實力雄厚的信息經濟;要有高素質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隊伍;要積極開展雙邊、多邊的互聯網國際交流合作。會議還強調,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步推進,向著網絡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信息經濟全面發展、網絡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標不斷前進。
論文形勢與政策格式篇四
[摘要]本文分析了國際形勢并進一步闡述了它對我國安全發展的影響。
[關鍵詞]國際形勢;國家安全發展。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也時對國際安全形勢的嚴峻考驗。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透視追問國際形勢趨向及其對我國的影響,審時度勢進取應對,確保我國安全發展戰略貫徹落實。
一、認清國際安全形勢,不被浮云遮望眼。
縱觀國際安全形勢,盡管和平發展仍是時代主流,但傳統與非傳統安全領域危險交織,傳統沖突趨緩而沖突根源并未消除,非傳統安全威脅上升,各種新危險新挑戰不斷涌現,且不可因誤判國際安全形勢,而毀損我國安全發展戰略。
傳統安全威脅世界和平。局部沖突與熱點問題此起彼伏,并都發生在國際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的敏感地帶,直接或間接牽動世界主要國家在這些地區的戰略利益,導致大國利益關系的復雜化,更增添了大國關系中的隱患和變數。各國的國防開支逐年增長,意味著各國仍然把軍事發展作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國家之間發生戰爭的威脅依然存在。主要核大國進一步加強戰略力量,全球核武擴散問題依然嚴重,對世界安全構成了極大隱患。
非傳統安全威脅超過戰爭。國際恐怖主義依然猖獗,以來,恐怖主義活動出現新的反彈,恐怖活動呈現蔓延態勢“全球化”、生存方式“本土化”、策劃手段“高端化”、襲擊形態“獨狼化”等特征,尤其是國際反恐斗爭中的雙重標準問題,使得國際反恐陣線有破裂的傾向。環境安全繼續惡化,引發世人對環境安全的極大擔憂,尤其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氣候災害頻發,極端天氣給人類的生產生活造成很多毀滅性的災難。金融安全不可小覷,金融危機不僅僅重創發達國家,也嚴重打擊了新興市場國家及發展中國家,其引發的諸多社會及政治問題至今尚未完全消除,新的金融危機又悄然逼近,這將會使全球經濟雪上加霜。更多非傳統安全隱患不斷。諸如販毒走私愈演愈烈、傳染性疾病嚴重擴散、海盜活動肆無忌憚、非法移民日益嚴重,這些問題都對國際安全產生了很大負面影響。
二、正視我國安全環境,不被漩渦困航程。
受國際安全形勢影響,我國周邊安全形勢復雜,深處國際安全形勢的“漩渦地帶”,中國不在驚濤駭浪中前行,就會在漩渦中沉覆。僅有正視周邊安全形勢,才能理性應對周邊形勢,沖破圍堵遏制揚帆遠航。
我國周邊安全環境風險加劇。一些鄰國軍費開支增長迅速。日本年年提升國防預算,高達490億美元,比增加3.5%;印度-20國防預算提高了10%,其中裝備采購預算就提高了3.3%;菲律賓年國防預算增至26億美元,大漲29%;越南過去三年軍費暴漲90%。這些國家不僅僅提高軍費,加速本國軍事戰略調整,還與美國等其他國家大搞聯合軍演,提高武器和人員的作戰水平,這對我國的安全影響是不言而喻的。我國地緣環境復雜。當今世界超過1億人口的大國總共11個,其中七個在我國周邊;世界有25支最強大的軍隊,其中8支在我國周邊;世界公開宣布有核武器的國家有8個,其中4個在我國周邊。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公認全球有七大潛在熱點沖突地區,其中六個在我國周邊,與周邊多國存在領土與領海爭端,加上域外勢力的強勢介入,使我國周邊安全形勢越發顯得復雜高危。
我國面臨反恐形勢越發嚴峻。中亞和北高加索地區泛伊斯蘭主義和泛突厥主義的滲透、“基地”組織等境外敵對勢力的支持、西方國家在反恐問題上的雙重標準等因素,助推了恐怖主義在我國新疆地區的蔓延。“三股勢力”在90年代是潛在威脅,今日已成為重大現實威脅。203.14拉薩騷亂,新疆的7.5事件,10.28天安門暴恐事件,20昆明火車站的3.01砍殺事件等,都是三股勢力在我國新疆西藏等地區犯下的滔天罪行。當前,伊斯蘭國也要向中國西北滲透,謀劃將中國新疆西藏納入其版圖,部分中國人遭慫恿偷渡越南、馬來西亞參與“圣戰”。還有一些青年在理解了恐怖組織系統培訓后回國,匿跡人海,侍機實施爆恐活動……使得我國安全形勢更加嚴峻。
盡管國際形勢的風云變幻,我國安全發展面臨困難,但世界和平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大趨勢沒有變,國際力量比較有利于世界形勢總體穩定的大環境沒有變,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到達前所未有地程度。習主席正是深刻把握國際戰略形勢和國家安危環境的發展變化,審時度勢、高瞻遠矚,第一次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新理念,為我國安全發展,把握戰略機遇期指明了方向。為此,我們必須堅持中國特色國家安全發展道路,構建一體化國家安全發展體系,推進國家安全綜合保障本事建設。僅有這樣,才能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論文形勢與政策格式篇五
摘要: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各種復雜的不確定和非傳統因素分化演繹,為中國的國家發展和對外交往提出了新的難題,在這種情況下,認清形勢,明確目標、思路變得尤為重要。盡管世界局勢的復雜性和變化性在加劇,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關鍵詞:國際形勢;外交;合作;共同體。
我們拋開意識形態之對立不言,單就國家的利益博弈而論。中國,目前處于守勢,而日本,美國之類的國家則是出于攻勢。他們視中國為未來國際地位的最大挑戰者,那正是因為近年來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舉世矚目,成為21世紀真正的世界大國,才使他們對中國的崛起虎視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識形態、社會體制而言,中國目前仍處于轉型期,相當于落后世界先進主流50年。但是這種逐漸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會體制一旦崩潰,勢必將**頻仍,民不聊生。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對外為韜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勢之下,已轉為主動突圍。
11月初,在北京舉行的中非數十國論壇足以見證了中國的國際發展戰略方針:是以新時代的步伐在邁進,是以尋求外部合作為主的外交政策。
“淵源”頗深,單在目前的局勢下,大家都在觀察對方的舉動,以伺機獲得主動。恰恰中國與日本在東海問題上也是糾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腦“拜鬼”也時常引發中國民眾被屠殺時留下的傷痛。那么,現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將依照自己的承諾不再參拜“神社”,是否有與中國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開發東海能源嗎?臺灣問題在好的發展趨勢之下日本還會如此干涉嗎?我們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觀察。
當然,還有多年來一直充當臺灣“老大哥”--美國,它是“割舍”,還是將要采取什么奇異的干預對策,它在“霸主地位”之上將給于臺灣什么樣的支持,我想它連自己也不知道。因為這是一個互相牽制的時代,誰也不希望為了局部而危害全局,更不想在國際上落下有損威信的罵名。
朝核問題,最終結果如何,將取決于中、美、日、俄、韓、朝的六方再次聚頭。而中國,在朝鮮核問題上存在著許多憂慮,從立場上很難做到像美國那樣“超脫”。50多年來,朝鮮至少在對美國、日本、臺灣關系等原則問題上沒有出賣過中國。不管朝鮮的內政如何,中國在國際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須站在朝鮮這個“讓人愛恨交加的家伙”一邊。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國跟中國一道同為大國,他們一起作為負責任的、利益相關的國際體系的參與者,其目標應當更遠大:共同合作,維護一個有利于世界長期和平與繁榮世界體系。美中關系是個“密切而復雜”的問題。
而中俄目前的關系僅止于“互有所需”這一極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層面,并隱藏著深層的風險。這一深層風險就是,隨著兩國的相繼崛起,雙邊關系可能會再次面臨“變”的格局。但是,在對待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圍堵”時,中俄將會毫無疑問的“對外”。
在美國與歐洲諸國看似親密的關系漸行漸遠時,他們也在不知不覺中向中國靠近,歐洲援華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證。他們希望中國變,但是不宜過激,以免引起社會動蕩。社會穩定了,也就穩住了歐洲人對中國大片市場的幻想。因此,他們非常關注中國的社會穩定、政治穩定。如果中國的改革不穩定,引起了社會動蕩,它所有的投資可能全都泡湯。而保持社會穩定,也正是中國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中歐在將來的合作中一定會走向好的趨勢!
參考文獻:
[1]劉國光主編《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問題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譚祟臺等《發展經濟學》,上海人民出版社,.
[3]張培剛主編《新發展經濟學》,河南人民出版社,.
[4]楊萬鐘主編《經濟地理學導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論文形勢與政策格式篇六
摘要:從我國人口和經濟的角度出發,根據我國人口增長模型來證明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闡述計劃生育政策的衍變過程。在此基礎針對人口增長速度降低、占世界人口比重逐漸下降及人口轉變乘數變小三方面對計劃生育政策取得成果進行評估。正如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事情沒有十全十美一樣,政策隨經濟、歷史、政治的不斷革新與變化,當計劃生育政策得到較大成就時,同時引發一系列問題。因我國城鄉之間各方面的差距。城市人口增長率大大低于農村人口自然增長率,這種現象造成國家人口發展的逆淘汰傾向。計劃生育政策的出臺在某種程度上遏制住出生率迅增的狀況,近幾年,一胎化政策推行的今天,老齡化問題越演越熱。與此同時,出生嬰兒性別比例嚴重失調也成為當前特別重要的問題。對此,國家實施“單獨二胎”政策。本文針對一胎化所帶來的問題和新政策實施帶來的利弊做出以下思考。
關鍵詞:計劃生育政策;一胎化;性別比例失調;單獨二胎。
引言:
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的兩者早已被人們爭論很久,有不同看法的學者們和專家們對自己的理論提出許多人口政策。19世紀80年代,英國經濟學家坎南根據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指出達到產業收益最大化所需要的人口數量為適度人口。它從產業收益出發,提出人口過多過少都不利于經濟的發展,只有適度數量才是最好的;與之對應的是適度的人口控制論。我國70年代初期開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初衷就是為了控制人口過快增長。在30多年計劃生育斗爭中,中國人口增長迅速的勢頭終于得到有效遏制,即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又使經濟、人民生活水平、人口素質得以提高。與此同時,人們今天的人口形勢也發生了重大轉變。生育率較低所帶來的人口老齡化加速、勞動力短缺、男女性別失衡等問題,現家庭養老及抵御風險能力隨之降低。現針對已發生變化的人口形勢,為促進人口持續發展,需制定符合國情的計劃生育政策,對其作出完善和調整。綜合多方面的思考,我國推行二胎政策,和一胎化政策對比,“單獨二孩”政策更加平穩、漸進、可控。
一、一胎化政策的所帶來的問題。
(一)人口素質“逆淘汰”
高爾頓最早提出的人口素質“逆淘汰”,言簡意賅的說就是社會對人口的逆向選擇,指低素質人口擠壓高素質人口這種有悖于優勝劣汰的現象1。20世紀80年代后期,人口學界對我國人口素質逆淘汰問題提出很多質疑。我國人口素質的逆淘汰問題是否是城鄉之間生育率的差別導致的呢?我國一胎化政策導致城鄉之間的生育率差距較大,造成城市人口比重越來越小,同時造成我國人口素質的逆淘汰。那么,如何阻止這種人口素質“逆淘汰”的現象呢?其實,人口素質“逆淘汰”的原因和城鄉之間生育率的差距有很大關系,所以,唯有縮小城鄉之間生育率的差距才可以從根本上遏制人口逆淘汰的這種傾向。從提高城鎮人口生育率或降低農村人口生育率兩方面來考慮。
(二)人口老齡化。
老年人口負擔系數大一直都是國家的一個大難題。怎樣應對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中國即將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老齡化導致人口撫養比的變化、政府和個人家庭負擔加重、社會勞動力缺失等問題。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的中國,國庫資金不足,高額養老金和醫療費國家承受不了。農村養老主要是依靠家庭養老。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帶來了“四二二”、“四二一”等倒金字塔家庭模式,首先,贍養老人給并不富裕的農民帶來沉重負擔,也是社會急需解決的問題。其次,老齡、高齡人口的增多必然分擔部分勞動力,導致急需勞動力的中國帶來勞動力資源的匱乏。再次,老年人口的增加會對產業結構、文化沖突、社會發展等方面帶來影響。最終造成大量潛在問題凸顯出來。
二、男女性別比例失調。
男女性別比例失調的根因是中國傳統重男輕女思想的滯留,中國傳統生育文化至今還存在著男尊女卑等意識。除此之外,家族香火的延續,也導致農村家庭優先擇男的現實。導致男女性別比失調的直接原因是我國的一胎化政策。在一對夫婦只允許要一個孩子的情況下,外加中國傳統觀念滯留,多數家庭在不違背國家政策的情況下優先選擇男孩。生物學因素是導致現今性別比例失調的重要因素。同時也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人口拐賣等.婚姻的穩定收到一定威脅。首先,性別擠壓。男性過多無婚配對象現象嚴重,光棍漢的社會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嚴酷事實。其次,家庭的不穩定。家庭的不穩定直接關系到社會的不穩定。
(1)、單獨二胎政策的利:
單獨二胎政策的實施的利,從大的方面來說重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可以有效控制男女比例失衡現象。在還滯留重男輕女傳統思想上再加“選擇性生育”的形勢下,導致現今社會男女比例失調的問題。在“單獨二胎”政策的實施下可以大大減少這個問題的持續發生。
另一當面是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一胎化政策引發“獨生子女下一代夫婦最多可能贍養12位老人”的社會現象,同時給國家的經濟也帶來較大的難題。生育率的降低帶來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這是必然的,對社會保障體制的財務可持續性產生直接沖擊。2單獨二胎政策的實施可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并大大減少未來的社會風險。
(2)、單獨二胎政策的弊:
首先,增加國家財政支。二胎政策的實施將面臨更多的社會問題,比如:財政支出、福利待遇政策、環境承受力等。從宏觀層面看,未來社會將面臨的壓力隨之增加。其次,增加個人家庭負擔。筆者親生經歷,現有點名氣的兒童衣服專賣店,一件冬季羽絨服最低價格500左右,在這個高物價的年代,養一個嬰幼兒的花銷難以想象。并且剛剛是一個開始。二胎政策的實施對普通收入的家庭來說是一個值得思考的現實問題。
參考文獻:
享辱曼保,尹娟,對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反思,[j]《理論月刊》(11)。
梁發芾.“單獨二胎”放與不放.《祖國》[j]20__(15)。
論文形勢與政策格式篇七
摘要:20世紀末以來,恐怖主義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存與安全的重要因素。“911”事件發生后,恐怖主義不斷擴散,持續上升。本文擬在分析國際國內__處突的形勢和特點,提出新時期、新形勢、新條件下武警部隊__處突的任務部署。
關鍵詞:__處突形勢特點。
20世紀末以來,恐怖主義已經成為威脅人類生存與安全的重要因素。據美國國務院年發布的年度全球__形勢報告,這一報告說全球恐怖襲擊的死亡人數和前年相比上升了40%,恐怖襲擊的次數也上升了25%,20全球共有20498人因恐怖襲擊死亡。由此可見,全球恐怖活動并不是在消減,而是日益劇增;與此同時,我國國內恐怖活動也在局部范圍內不停的活動,主要是“__”分裂勢力:他們企圖把新疆從中國分裂出去,以分裂為目標、以宗教為外衣、以恐怖為手段,比較危險狠毒;他們跟國外恐怖組織相聯系并借助國外勢力,不斷的威脅著我國的局部社會穩定、人民的生命財產;不斷顛覆我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除此之外,其他各種恐怖勢力也在不斷威脅著我國。因此,全球及國內__形勢不容樂觀!
一、國際__處突的形勢及特點。
(一)形勢。
放眼國際,可以看到國際恐怖活動越來越猖獗,形形色色的恐怖組織及其個人,一次次把災難或災難的陰影拋向各個國家和地區。這對許多國家的政局和社會穩定造成很大威脅,更重要的是人民的生命財產也受到了極大的傷害,這令我們值得深思。據不完全統計,至2010年全球恐怖襲擊次數總體成上升趨勢,國際恐怖與__斗爭出現了“__、__,越反越恐”的現象。
(二)特點。
實施恐怖襲擊的人員的組成、攻擊目標、攻擊方式呈現多樣化、復雜化,使得各國對此更難以防范、控制和對抗,尤其是更多地采用自殺性襲擊方式后,所造成的影響更大,給人民群眾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2)同階段,新疆內部的恐怖組織也頻繁開展恐怖活動。
(3)“__”勢力基本形成了以西亞為大本營、以中亞為橋頭堡、以南亞為訓練基地、以歐美為協調指揮中心、以新疆為主戰場的態勢。
(二)特點。
(1)“__”已經成為極端民族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的結合體。‘以分裂為目標、以宗教為外衣、以恐怖為手段’的‘三位一體’的政治勢力比較危險和狠毒。
(2)新疆內部的恐怖組織手段不斷趨向殘忍化。不僅殺害漢族人和回族人,還有__人;不僅針對中國人還針對外國人;受害者不僅有“異教徒”,還有伊斯蘭宗教人士。
(3)“__”勢力的基本策略已轉向“文武并重”,并有相對分工。高舉“奉行民族自決,爭取民族解放”旗號,意在贏得西方國家的支持,促使“新疆問題”國際化。
三、新時期、新形勢、新條件下武警部隊的任務。
從__怖斗爭的形勢特點來看,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有針對性的斗爭準備,是非常必要的。反對恐怖主義是我國的一件大事,作為維護國家和社會穩定的武警部隊肩負重擔、任務艱巨。因此,應該做好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及早及時地加大對恐怖主義的打擊力度,立足于我國__怖斗爭的實際,結合我國專業__力量編制及結構的特殊性,努力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部隊的信息化裝備程度以及__作戰能力,確保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
第二,加強國際合作、聯手打擊恐怖主義。反對恐怖主義絕不是一兩個國家就可以單獨實現的,必須加強同國外同行的交流合作,包括情報、信息化裝備、人員培訓、經驗交流等。
第三,加強情報合作,多方合作,提高信息化情報獲取裝備,拓寬來源,掌握恐怖動向、恐怖襲擊的目標、途徑、采用的方式方法等都具有極端的隱蔽性和不確定性。
第四,加強與各兵種、地方及國外情報部門的情報協作與共享。
第五,加強__專門力量建設,加強高素質、精通信息化裝備的人才隊伍建設,加大__戰術訓練。提高處置恐怖襲擊事件的實戰能力,成立各種__怖部隊。
第六,加強__信息化裝備建設。信息化裝備是__戰斗人員進行戰斗的物質基礎,沒有現代化的__裝備器材,就會嚴重影響一線戰斗人員主觀能動性以及戰斗技能的有效發揮。
總之,__斗爭將是一場長期的、復雜的、艱難的斗爭,也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特殊戰爭,具有更多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__怖斗爭任重道遠,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崇高的敬業精神,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勇敢地面對恐怖主義的嚴峻挑戰,確保__怖斗爭的最后勝利。
參考文獻:。
[1]王鳳鳴夏洪志李慧智__戰法第1版人民出版社9月。
[2]陳二曦孫慎靈李慧智__保障第1版人民出版社209月。
[3]張蜀平禚法寶王祖文直面信息化戰爭第1版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1月。
論文形勢與政策格式篇八
【要害詞】教育國際化;基礎教育;模式;問題與對策。
一、看法及現狀探討。
頒布的《國家中恒久教育革新和生長計劃綱要(-20)》的第十六章中明確提出“擴大教育開放:增強國際交流與相助、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提高交流相助水平。”由此可見教育部對教育國家化的重視。那何謂教育國際化呢?筆者在此并不計劃為教育國家化下個界說。實際上,雖然“教育國際化”已然成為了學術界的一個高頻詞,但究其界說而言,鑒于社會情況,時代變遷以及探討者立足點的差異,并沒有一個完善的界定。簡樸說,筆者認為,教育國家化就是利用國際視野來掌握和生長教育。雖然,教育國家化的理論關注和實踐探索最初大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階段,但隨著經濟的生長,基礎教育的國家化也徐徐的引起了重視。究竟,基礎教育的質量決定了教育的生長高度。為此,各地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門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為基礎教育國際化的生長締造條件,提供資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二、現階段基礎教育國家化的模式。
1.聯合辦學模式。聯合辦學模式越來越成為教育國家化的主要模式,該模式優勢也是很是明顯的。通過聯合辦學,相助雙方可充實利用對方學校的有利資源,教材以及先進的治理理念,通過資源重組,以到達提高雙方辦學競爭力的目的.,這是對于辦學雙方都是學校而言。如果是企業與學校辦學,那企業可為學校辦學提供須要的資金援助。在我國的許多都市我們都能看到中外相助辦學的樂成例子。尤其以北京居多,好比中國人民大學隸屬中學與美國波利國民學校相助舉辦中美高中課程項目;北京師范大學隸屬實驗中學與美國新罕布什爾州都柏林高中中美高中課程項目;北京大學隸屬中學與美國昊濟思學校相助舉辦中美高中課程項目,北京第八十中學與英國埃克塞公學相助舉辦新全訊網wic項目,其他地方好比大連楓葉國際學校也是一個典型的相助辦學例子。
2.教生交流或交流模式。就教師而言,偏重于交流。這種模式是指有計劃有目的定期的選派教師到相助學校進行訪學,進修,搞相助研究,到相助學校任教一定期限等方式,一般被交流的教師在相助學校都能獲得比本校相對高一些的酬勞。通過讓自己的老師“走出去”,可以接觸相助學校優秀的教育教學要領,先進的教學設備,以及完善的治理體系。從而提高相助自身的教學水平和修養,為自身學校的生長提出較好建議,到達雙贏的目的。而對于學生而言,多接納交流學習的模式。每年,我國的相助學校間都市有一定名額供學生出國隨班就讀一年或半年,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更容易體會到兩國教育方式的差異,感受差異的教育文化,從而讓學生們的夢想更高遠,眼界更開闊。
3.國際課程模式。鑒于作為交流生的身份出國學習的名額始終有限,另有部門學校接納網絡教育的模式。這種模式相對而言接受人群的數量較大一些。海內一些中學開班了網絡班,作為必修課,每周一到兩節課的時間,授課教師是對方學校的優秀教師。而也有些學校接納選修模式,學生可憑據自身的喜好和需要,選修科目。相對于交流生而言,網絡教育模式讓學生掌握了主動權。網絡為基礎教育國際化提供了便捷的工具,該模式將會是未來國際化最有前途和潛力的模式。
其他另有國際留學模式,國際運動模式(好比冬令營,夏令營)也比力盛行。
三、問題與對策。
1.“引進來”與“走出去”。目前來看,我國的基礎教育國際化在“引進來”方面做得還比力好。通過引進外洋的先進辦學理念和優質教育資源,通過學校外國的先進治理體制,我們在努力縮小著與國際領先水平學校的差距。同時,我們政府相關部門在對學校引進人才方面也給予了一定的資助。但在“走出去”方面,尚且還要努力,我們海內并不是沒有優秀教師,而是海內中學缺乏將教師“送出去”的意識,這是看法上要轉變。我們應該給我們的優秀教師更多的時機走出國門去教授我們的先進的工具給別國。另外,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在此方面給予海內學校和教師相關津貼補助。在學生交流方面也是一個原理。
2.“質”和“量”。由于基礎教育的國際化水平相對于高校的國家化水平而言偏低,所以在國際化歷程中難免泛起許多疏漏,而且沒有引起重視。基礎教育需要國際化,并不是說所有的中學必須在同一時間,統一法式,接納統一模式進行國際化。每個學校都要在國際化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不能掉臂質量的引起所有外國的工具,在引進之前肯定要先對引起的工具進行一個取舍,而且引進的工具我們都要有一個理解和研究的歷程,不行直接利用。總之,在基礎教育國際化的歷程中,我們萬不行急于到達高校的那種成熟的國際化水平,這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事情,應該考究一個“緩急”,重視“量”的國際化。
3.“本土化”與“國際化”。在基礎教育國家化歷程中,一定會存在這樣一對矛盾體。既然走的國際化的路子,一定會對自身學校的體制和結構發生一定的攻擊,是憑據國際化的指令更改照舊結合自身本土特色進行探討研究。這是我們基礎教育國際化進程中要處置懲罰好的一個問題。一定,我們肯定不能一成穩定的憑據相助學校的路子走,必須結合自身學校辦學目標,師生特色,教育目標和宗旨進行調整。這需要在學校領導的得力領導下,全校師生協力才氣到達。這是一個不停實驗的,恒久的歷程。
四、結語。
【參考文獻】。
1、賈波,中外相助辦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j].燕山大學學報,(2)。
2、江彥橋,關于提高中外相助辦學質量的思考與實踐.上海“跨國教育及質量保障―中澳相助辦學研討會”[c].
3、王一兵,高等教育國際化[j].上海:教育生長研究,(2)。
論文形勢與政策格式篇九
[論文摘要]公民教育視野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我國公民教育的指導思想,就要求用主流意識形態引領受教育者,讓青年學生在形勢政策教育中受到公民教育的熏陶。
黨明確提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主線,貫穿到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模式從精英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全面而系統地探索現代形勢與政策教育模式,促進現代公民教育,對于加深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發展道路具重要意義。
一、公民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德育教育的理念弱化。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應當立足現實,注重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追蹤,提倡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交流。然而,當下封閉性的高校德育教育缺少與社會熱點的追蹤,教育內容缺少針對性和層次性,因此,當處于年輕氣盛的高校學生在看待一些社會問題如房價過高、貧富差距懸殊、看病難、看病貴等形形色色的社會現象時,傳統德育教育灌輸式的方法效果不佳。
(二)大眾文化的負面影響。
所謂的大眾文化是指采用時尚化方式運作、以現代傳媒為介質大批量生產的當代文化形態。大眾文化對我國公民教育會產生媚俗的影響。大眾文化時代使得個體容易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盡管我們批判大眾文化,但卻無法拒斥大眾文化,例如網絡上宣傳暴力的游戲內容和宣傳頹廢精神的視頻等。
(三)公民意識培養薄弱。
公民意識是一種現代意識,體現為高校學生對于公民權利、公民義務以及公民責任的認同與遵循。目前,高校存在重視公民義務教育,而忽視公民權利教育,注重的是臣屬公民角色的塑造。教師作為權威,基本以大班講課的方式進行灌輸,學生參與性不強,積極性不高。此外,學生的公民參與大都是被動的,大學生往往處于金字塔的底層,他們作為公民參與相關活動是被動式的,無法彰顯公民參與的重要性。
二、形勢政策教育融入公民教育的意義。
學校公民教育屬于德育的范疇。形勢政策教育的關鍵,在于切實把它融入公民教育的全過程,轉化為當代大學生的自覺追求。所謂“融入”意味著有機結合和滲透,形勢政策教育體系建設和公民教育工作不應該是“兩張皮”,只有有機結合在一起,互相滲透,才能“潤物細無聲”,使形勢政策教育體系內容有更強的可接受性。
三、把形勢政策教育融入加強我國公民教育全過程的主要途徑。
把形勢政策教育融入公民教育全過程,也就是要把形勢政策教育的基本內容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同公民教育的內容有效結合起來,特別是同思想教育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在幫助人們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一)注重意識培養。
應當注重增強高校學生的法制觀念,提升道德品質,使他們透過事物的現象來看本質,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敏銳的政治觀察力、鑒別力。同時,學校德育工作借助形勢政策教育,通過對時事熱點的傳播,可以促進學生對多種價值文化產生思辨,以增進大學生公民意識與公民教育。
(二)多開設相關形勢政策教育講壇、論壇。
公民意識的培養必須經歷認知、情感、意向和行為的四個階段。因此結合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現狀,建議多開設相關的形勢政策教育的講壇、論壇,使學生由被動接受到主動聆聽。要通過國內熱點形勢的闡述,引導大學生觀察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越性。當下可以結合建黨90周年來回顧黨史,重走長征路,體驗國家發展等,為大學生提供公民教育的理論基礎和成功范例。
(三)建立價值坐標——積極引導青年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公民教育是大學生自身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要努力發揮模范的榜樣作用,特別要注重身邊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發揮他們可親可信的優勢,引導廣大學生自覺遵守愛國守法、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等基本道德規范,使廣大學生明確是非、善惡、美丑界線,推動形成良好校風學風,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和文明的社會風尚。
(四)營造良好的校園輿論氛圍。
把形勢政策教育與校園建設相結合。校園文化建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美化校園文化環境為重點,以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推動形成厚重的校園文化積淀和清新的校園文明風尚,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園人文、自然環境中陶冶情操,促進自我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要以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要內容,深入開展唱讀講傳活動,在校園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圍。
總之,形勢政策教育是高校“兩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回顧黨史,總結經驗,引領學生更好地通過形勢與政策課程這一媒介,更好地樹立現代公民意識,正是當下我們形勢政策教育的特殊魅力。
【參考文獻】。
[2]趙暉.社會轉型與公民教育——中國公民教育目標與內容體系的建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論文形勢與政策格式篇十
依據世界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的發達國家的經驗,及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應用型本科教育在我國是大勢所趨。普遍認為,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基本特征為:
(1)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專業實踐能力;
(2)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
(3)具有自覺學習能力;
(4)具有掌握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遼寧工業大學經濟學專業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定位。
1.市場需求。遼寧省“十二五”規劃提出要發展臨港經濟與發展地區經濟相結合;遼寧“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建設,也將促進臨港經濟發展。而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將加快推進遼寧沿海經濟帶和長吉圖地區開發開放,積極構建暢通的物流體系。這些都將觸發臨港相關行業如國際物流、貨運代理、船舶代理、理貨、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等的蓬勃發展。而從而形成了對既有經濟分析理論基礎、又懂國際貿易與運輸組織的高級復合應用型運輸經濟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缺口達數十萬。遼寧工業大學坐落于錦州,錦州港是我國渤海西北部唯一全面對外開放的國際商港,同時也是遼寧省重點發展的區域性樞紐港口,是中國通向東北亞最便捷的進出海口,錦州港冬季凍而不封,全年有效營運。服務社會是高校的辦學宗旨,地方高校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各類應用型人才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因此,遼寧工業大學為錦州港發展培養應用型運輸經濟人才,從而實現高校為區域經濟和產業結構以及社會文化發展確定專業設置的目標。
2.目標培養定位。遼寧工業大學經濟學專業是2008年獲遼寧省教育廳批準,設立經濟學(運輸經濟方向)專業,于2009年8月份正式招生,定位為運輸經濟方向的經濟學專業,是為了避免現階段我國各院校經濟學專業傾向培養理論研究為主的目標,結合實際情況,我們進一步將經濟學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為國際運輸經濟人才。為使經濟學專業培養的學生符合時代和市場的需求,符合遼寧工業大學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辦學宗旨,我們經過多方調研,進一步確定經濟學專業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定位為:適應社會需要,具有經濟理論基礎、熟悉國際運輸業務操作,并具有較強創新意識的高級應用型運輸經濟管理人才。通過系統學習,使學生掌握微宏觀經濟理論、產業經濟理論和交通運輸經濟理論及與其相適應的管理、營銷、法律等綜合知識,具有國際運輸組織管理、貨運代理、國際物流、理貨、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的具體國際運輸業務實踐技能,畢業后可從事國際物流、貨運代理、理貨、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等相關行業的工作。
二、工科院校經濟學專業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工科院校經濟學專業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應注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在加強課程體系優化的同時,在各主要教學環節滲透實踐教育思想,構建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訓練平臺,形成了厚基礎、重實踐、應用及創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專業培養方案。
遼寧工業大學經濟學專業2008年獲遼寧省教育廳批準,設立經濟學(運輸經濟方向)專業,于2009年8月份正式招生,因此本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為國際運輸經濟人才。根據市場對國際運輸經濟人才需求的特點,經濟學專業利用學校現有的專業和教學資源,優化專業培養方案,形成了大學基礎教育和專業教育兩大體系。在專業教育體系中,形成了運輸經濟專業教育、運輸經濟專業業務能力培養和運輸經濟業務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三個階段的專業人才培養過程,并力求方案的先進、規范和可操作。
(二)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由基礎教育和專業教育兩部分組成:基礎教育。包括基礎教育必須課、公共選修課和軍訓、公益勞動,約占總學分1/3。依托學校公共基礎課平臺完成。注重學生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及拓展學生視野和人文素養。專業教育。包括學科技術基礎課必修和選修課、專業必修和選修課、實踐環節及創新學分等。注重形成運輸經濟專業學生的基本理論知識體系及業務實踐與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經濟學專業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與時俱進地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包括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及考試方法等,如多媒體教學、專業課考試方法改革和專業題庫建設等。
(三)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體系包括指導性教學計劃中的實踐環節和學生課外創新學分,占教學計劃總學時的約1/4,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了培養和訓練經濟學(運輸經濟)專業學生的信息獲取與終身學習能力、發現和分析問題與決策能力、人際關系(交際)能力、專業技術和實踐能力、創新和創業能力,從基礎技能訓練、專業技能訓練和專業綜合技能訓練三個層次建設實踐教學體系。第一層次:專業基礎技能:經濟、管理理論分析與操作能力、統計計量分析能力、經濟法及國家政策法規靈活運用能力;第二層次:專業技能:即具有國際運輸組織管理、國際物流、港口物流、貨運代理、理貨、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物流管理信息處理及經營管理與決策能力等國際運輸業務實踐技能;第三層次:專業綜合能力:創新和創業能力。三個層次是依次遞進的關系,前一個層次是后一個層次的基礎,每個層次都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組織進行教學;前兩個層次實踐項目由課程提出,并根據每門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實踐的功能的層次性,確定具體的實踐項目內容;綜合技能訓練以綜合性、設計型和創新型實踐為主。
三、工科院校經濟學專業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對策建議。
工科院校經濟學專業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結合本校經濟學專業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建議有:
(一)專業師資力量方面。
遼寧工業大學經濟學運輸經濟專業方向專業老師雖然都是經濟學碩士及博士,但研究方向均非運輸經濟方向。因此,在加重教師的教學工作任務的同時,也相應削弱了該專業教學水平。對此,在安排授課任務時盡可能結合任課教師研究方向,在邊工作邊學習的同時,組織教研室教師研討新開課程重點難點,另外我們還在聘請其他院系與我們專業有關的教師為我們上課,以更好完成教學任務。
(二)專業實踐教學方面。
遼寧工業大學經濟學專業培養目標為國際運輸經濟人才,相關教學與實踐環節均以此為目標,但目前國內沒有相同經濟學(運輸經濟方向)專業的院校,僅有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有經濟學(國際運輸與物流方向)專業與我們相近,因此國內相關實踐教學軟件與可借鑒方法缺乏,同時實踐經費短缺,對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是有影響的。對此,在遴選了可以找到的符合本專業實踐教學特點的幾乎所有軟件,雖仍不盡滿意,但可以完成實建筑期刊踐教學任務,并且在教學同時,針對存在問題不斷提出整改方法。另外,盡可能多方聯系與本專業相關企事業單位,建立實習基地,解決了部分經費問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論文形勢與政策格式篇十一
我國是一個人均自然資源短缺的國家。長期以來的粗放型經濟增長雖然實現了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但在資源環境上卻付出了較大的代價,單位gdp能源消耗持續上升。資源的過度開發導致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大規模進口國外資源和大氣污染的加劇又使我國面臨著巨大的國際壓力。
通過觀看這次的視頻后,我認為造成嚴峻的資源環境形勢的問題主要有:
第一,資源供給總量不足,國內保證率低。比如:我國水資源總量不足;我國重要礦產資源國內保證率低,開采成本高、品位差。近年來由于國內礦產資源消費大幅度上升,礦產供需缺口日益加大,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目前鐵礦石、氧化鋁、石油、銅礦資源平均有50%依賴進口。由此,這幾年也實施“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政策。
第二,以煤為主的一次能源大量消費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我國一次能源自給率雖然占90%以上,但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的近70%。
第三,國際上要求我國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排放的壓力明顯增加。我國對國外資源需求的增長推動了全球資源需求總量上升。
第四,工業化、城市化和國際化的快速發展客觀上推動高能耗、高污染產業快速成長。我國正處在工業化中期階段,城市化和國際化在快速發展。在此階段,正是能源消耗強度和環境污染程度明顯增加的階段。
面臨現在的環境與資源形勢,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解決:
在產業政策上。應大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形成一個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產業體系。進一步推動鋼鐵、水泥、電解鋁、煤炭等行業的企業兼并重組;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資源綜合、循環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有序發展替代能源。
在投資政策上。繼續把好土地、信貸兩個閘門和市場準入門檻,加強對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從源頭上節約能源消耗和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在信貸政策上。建立健全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機制。
在稅收政策和價格政策上。積極發揮價格杠桿的作用,完善資源性產品的價格,促進資源的節約和高效使用。
在行政手段方面。實行節能降耗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繼續落實節能降耗和污染物減排目標管理責任制。
在法律手段和執法監督方面。要加大執法力度,把環境保護真正納入法治化軌道,嚴厲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和案件。
近一段時間來,臺灣局勢呈現紛繁復雜、跌宕起伏的局面,兩岸關系發展面臨新的挑戰。正確認識和看待這一歷史階段的種種現象,撥開迷霧,把握大勢,具有重要意義。
一、當前的兩岸局勢。
從總的格局上看,祖國大陸緊緊抓住反對和遏制臺獨的首要任務,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保持了兩岸關系的基本穩定。這主要表現在:
1、祖國大陸提出的新主張、新論述,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胡錦濤在會見參加兩岸經貿論壇的臺灣人士時,提出了和平發展理應成為兩岸關系發展的主題,成為兩岸同胞共同為之奮斗的目標這樣一個重要的主張,進一步深化和豐富了祖國大陸構建和平穩定發展兩岸關系主張的內涵,對于推動兩岸關系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得到兩岸民眾的熱烈歡迎和國際輿論的高度評價。
2、繼續推動兩岸關系朝著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陸續舉辦了兩岸經貿論壇、兩岸農業合作論壇等大型系列活動。繼續推出并且落實了一系列惠及廣大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3、進一步營造了有利于遏制臺獨的外部環境。祖國大陸以各種方式向國際社會宣傳對臺政策主張,表明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誠意和堅決反對臺獨的立場,增進了國際社會對我對臺方針政策的理解和對臺獨活動危險性的認識。國際社會承認一個中國的格局得到進一步鞏固。
事實表明,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兩岸關系繼續朝著和平穩定方向發展,臺海局勢中有利于遏制臺獨的因素繼續增長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臺灣當局仍執意實行激進臺獨路線,企圖通過“憲改”謀求“臺灣法理獨立”,因此,反對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的形勢仍然嚴峻、復雜。是反對臺獨、維護臺海和平的關鍵一年,臺灣當局推動“法理臺獨”的活動將進入實質階段,兩岸關系面臨嚴峻挑戰。
二、大陸的對臺政策。
面對臺灣局勢的復雜變化,溫家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祖國大陸將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堅持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各項政策,牢牢把握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主題,堅決反對“臺灣法理獨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動,努力推進兩岸關系朝著和平穩定方向發展。
一是緊緊抓住反對和遏制臺獨這一首要任務,堅決挫敗臺灣當局通過“憲改謀求臺灣法理獨立”的活動。這是關系到國家核心利益的大事。當前臺灣當局罔顧臺灣民意和國際社會的反對,蓄意制造事端,在分裂祖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二是突出和平發展的主題,積極引導兩岸關系發展的方向。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和平是發展的保障。維護臺海和平,促進兩岸共同繁榮。
論文摘要:回首“十一五”輝煌成就,令人倍感歡欣鼓舞;展望“十二五”規劃,未來五年人民生活將更幸福。中國經濟走過波瀾起伏的5年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也圓滿的貫徹落實了科學發展觀,為創建和諧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論文關鍵詞:十一五國際金融危機科學發展觀。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十一五”初期宏觀調控表現的是“有保有控”的特點。中央政府一方面推出包括土地、金融、市場準入等方面政策的組合拳,加快結構調整,防止經濟增長過熱;另一方面,通過出臺減免農業稅等一系列惠農政策,著力加強農業等國民經濟中的薄弱環節。在開局之時,我們收獲了兩個好年景。國民經濟實現了高增長與低通脹的理想搭配;20雖然通脹問題逐漸凸顯,但國民經濟仍延續了平穩增長的好勢頭,財政收入、企業收入、城鄉居民收入齊頭并進,都收獲滿滿。
正當國民經濟開始步入又好又快軌道時,突然襲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又打亂了中國發展的步伐和節奏。
前所未見的困難,前所未見的挑戰,前所未見的精彩!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驚濤駭浪,黨中央、國務院“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連連出手,果敢應對。領先于其他國家,中國率先推出了力度最大的刺激經濟的一攬子計劃,速度之快,規模之大,配套之全,前所未有。出手快,出拳重,中國經濟一路下滑的勢頭被止住,從一季度的6.1%,逐季回升到年末的近9%,畫出一個精彩的“v”形走勢。最難能可貴的是,在“保八”之戰中,結構調整也未松弦。4萬億元的投資重點鎖定經濟發展薄弱環節,鎖定民生相關的領域,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繼推出。
從20到20,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1.4%,比“十五”時期年平均增速快1.6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長。與此同時,節能減排也在穩步推進。與相比,年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計分別下降9.66%和13.14%,“十一五”二氧化硫減排目標提前一年實現,化學需氧量減排目標提前半年實現。“十一五”前4年,全國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5.61%,年均降幅為4.15%。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總結和介紹“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情況時表示,為實現“十一五”目標,我國在結構節能方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在第二產業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使產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在淘汰落后產能方面,“十一五”前四年,我國共淘汰小火電機組6000多萬千瓦,淘汰落后煉鐵產能8712萬噸、煉鋼產能6038萬噸、水泥產能2.14億噸。
事實上,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傳統工業國家、“世界加工工廠”,一度消耗著世界上40%左右的煤炭、50%左右的水泥、60%左右的鋼鐵和70%左右的油氣,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以上。盡管節能減排、治污降耗、淘汰落后已成為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但五年內實現“單位gdp能耗降低20%,依然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為此,中央在此期間投資多億元用于節能環保工程,進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而這些投入只占全國節能環保總投資的10%至15%。
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能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十一五”前四年,在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5%的基礎上,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0.76%,累計實現節能量5.3億噸標準煤。與此同時,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下降13.14%,為實現全國完成單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目標奠定了重要基礎。
從目前情況看,“四項指標中后三個到年底經過努力都能實現,但完成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標,還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解振華說。但他同時表示,“一定會努力完成節能減排目標”。
回望“十一五”,人們不難發現,在不斷推進的各項經濟、社會與政治改革等方面,無不閃耀著“民生”二字。
“農村改革使廣大農民普遍受益,基本公共服務改革也有重大突破,民生建設得到各級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視,因此,‘十一五’也被譽為‘民生五年’。”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談到“十一五”期間各項改革措施取得的成果時說。改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經濟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一理念在“十一五”期間每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越來越充分地得以體現——年,我國全面取消農業稅,廣大農民從此走上減負增收的致富之路;同年,中央財政拿出1859億元投向困難群體。此后,用于民生的財政支出逐年遞增,突破萬億元,更是超出1.6萬億元。與此同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從20起覆蓋到了全國全部有農業人口的縣(市、區),提前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此外,“十一五”期間,國家重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新醫改方案惠及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已覆蓋全國92%以上的人口。
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分別為10.2%和8.3%。
從“十五”邁進“十一五”的門檻時,我們不僅對中國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更對發展的道路充滿期待。因為,我們站在了科學發展的新起點上。
“十一五”規劃是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重大戰略思想后編制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十一五”的五年,是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五年,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引下戰勝重重困難奮力前行的五年。走過五年,我們科學發展的方向更加明確,步履更加堅定。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我們迎接最大考驗。我們要發展,我們更要科學地發展。帶著這樣的理念走進“十一五”,迎接我們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嚴峻考驗。
如今,在各大中城市以及部分農村,汽車已經快步走進家庭,電腦、手機的普及率也在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娛樂的需求日益增長。數據表明,我國私人汽車擁有量從2006年的2333萬輛,增加到2009年的4575萬輛;移動電話用戶從2006年末的4.6106億戶增加到2009年末的7.4721億戶,今年上半年更突破了8億戶。與此同時,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由20的36.7%下降到2009年的36.5%,農村居民家庭由年的45.5%下降到41.0%。這一切都表明,廣大人民群眾在收入不斷增加的同時,生活質量也日益提高。波譎云詭,跌宕起伏,艱苦卓絕,而又成就斐然,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十一五”都將是令人難以忘懷的5年。它為即將到來的“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長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1]促進“十一五”時期區域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人民日報人民日報出版社。
[2]“十一五”規劃:關鍵時期的宏偉發展藍圖;人民日報人民日報出版社。
[3]為和諧社會提供重要保障(輝煌十一五·2006-);人民日報人民日報出版社。
論文摘要:自建國以來,__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為我們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新的基礎。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大學生是青年中具有特殊優勢的群體,新的世紀是我們中華民族復興的世紀,生長在這個偉大時代的大學生,幸逢盛世,既是無限幸福,值得羨慕的一代,又是責任重大、任務艱巨的一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造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奮斗目標,是我國進入21世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戰略全局的中心和主題,這也是時代賦予當代大學生義不容辭的歷史重任。
論文關鍵詞:民族,復興,大學生,責任,使命。
正文:
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民族復興掃清了障礙,創造了必要前提。11月29日,中共中央習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場。習定義“中國夢”--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而且滿懷信心地表示這個夢想“一定能實現”。
青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繼承人,他們將決定祖國的命運。大學生,作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優勢的特殊群體,大學生們必須堅定自己的理念,時刻牢記自己的歷史使命,肩負起時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強弱將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關系到他們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說到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首先要認真地回顧一下歷史,從這些歷史中,我們不難看出,年輕人往往都站在歷史發展的風口浪尖,他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重要動力。馬克思、恩格斯曾經指出:“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于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都是無所謂的。這個任務是由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系而產生的。”從老一輩革命家和建設者的身上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系”正是歷史的需要,國家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
認清大學生的歷史使命:
首先,大學生們應關心祖國和民族的命運,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繼往開來,為中國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而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們要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我們要多關心時事,了解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特別是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方面的信息。我們要能夠心懷祖國,而不是僅僅紙上談兵、在文字上、在演講臺上大發愛國之情,我們要付諸行動。
再者,我們要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順應人民群眾的需要。扎根基層,投身到西部,積極的到偏遠貧困地區支農等。積極培養自己地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投身社會經濟建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同時,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踏踏實實地打好基礎,積極迎接科技和知識經濟的挑戰。要順時代潮流而動,作時代的弄潮兒。我們要敢于挑戰時代、挑戰自我,要以強者的姿態于世。我們更要能夠實事求是的工作和學習。少說空話,多干實事。
我們還要有全球意識,為保護生態環境和歷史古跡,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和諧與發展,促進人類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貢獻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我們要有地球公民意識,要開闊視野,拓展心胸,拋棄一些偏見。勇于和善于自我反省,同時,悅納別人對自己實事求是的批評。
對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要認清形勢,肩負責任:首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經過努力是能夠實現的:
黨的十六大所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是與加快推進現代化相統一的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20年,是鞏固和提高現在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的時期。這個目標是鼓舞人心和催人奮進的,也是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的。
21世紀的頭20年必將有更大的發展和進步,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國經濟有廣闊的增長空間,新的技術革命為我國經濟提供了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可能性;有比較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把豐富的資源更充分更有效地用于經濟發展;不斷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使社會生產力獲得進一步的解放,為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提供體制保證;支持經濟發展的群眾基礎和人力資源是具備的,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國民教育程度不斷提高,大批科技人員和各級各類管理人員成長起來,在改革和發展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從外部環境看,雖然國際政治和經濟形勢的不穩定和不確定性增加,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新的世界大戰在可預見的時期內打不起來,我們仍然能夠集中力量進行國內建設。
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首先要對自己負責,加強道德修養,錘煉道德品質,科學地對待人生環境,創造有價值的人生,這是大學生對自我的要求,也是大學生承擔社會責任的第一步;此后,我們要用我們的能力來回報家庭、回報國家、回報社會,為社會的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為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時,深刻意識到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每一代青年都肩負著自身的歷史使命。
回顧20世紀中國的發展歷程,一代又一代中國青年沿著“五四”運動開辟的振興中華的道路,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把握時代的脈搏,站在時代的潮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屈不撓地奮斗,歷盡艱辛地求索,終于使中華民族走上了偉大復興之路,并且為其自強、自立奠定了必要的基礎。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就是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鄧小平曾明確指出:社會主義事業的推進更是為青年的全面發展打開了無限廣闊的天地。你們有一切機會學會為建設社會主義所需要的本領,你們有一切可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力量貢獻給祖國。只要你們方向正確,你們的任何一點積極性都應當受到珍視,都應當得到黨和國家的支持。
江澤民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全國各族青年,代表著我們祖國和民族的未來,代表著我們事業興旺發達的希望。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事業需要你們去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你們手中實現。”
從現在起到21世紀中葉,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當代大學生成長和發揮作用的黃金時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目標的實現過程正好與當代大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歷程相吻合,這既是難得的機遇,更是榮譽和責任。“再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到建國100周年時,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將會勝利地得到基本實現。到那時,無數志士仁人夢寐以求的振興中華的理想將變成現實,中國人民將過上中等發達水平的富裕文明生活,中華民族將對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以信息科學、信息技術為主要內容的世界新技術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世界經濟正在走向知識經濟,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于知識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依賴于高科技的發展和新知識的創造,世界各國搶占知識經濟制高點的競爭日益激烈。
面對這一切,當代大學生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在民族復興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在前人已經取得偉大成績的基礎上,承擔起這個事業賦予的重任,勇于競爭,大膽創新,充分發揮生力軍的作用,努力成為歷史的開拓者、完成復興大業的實干家,為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論文形勢與政策格式篇十二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決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祝賀在各條戰線上辛勤工作的共產黨員!尊重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先進基層黨組織!
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的八個要求對全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統籌推進六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100年前,中國共產黨出現在中華民族生存的關鍵時刻,這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大事件。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國家。為了拯救國家和國家的危險,一代又一代的先進中國人與外國侵略力量和封建統治力量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但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命運。為了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我們必須找到具有先進理論指導和領導中國社會變革的先進社會力量。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在自己的旗幟上寫下了馬克思主義,肩負著拯救國家和人民的重要責任。從那時起,中國人民就有了強大的領導核心。這一開放的重大事件深刻改變了中華民族的發展方向和模式。
中國共產黨在100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緊緊依靠人民,跨越一個又一個溝壑,
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這個偉大歷史貢獻就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就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就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趕上了時代,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通過以上偉大歷史貢獻和偉大飛躍,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全面邁向現代化,讓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使具有500年歷史的社會主義主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功開辟出具有高度現實性和可行性的正確道路,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使具有60多年歷史的新中國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這個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在短短30多年里擺脫貧困并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徹底擺脫被開除球籍的危險,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驚天動地的發展奇跡,使中華民族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扎根中國大地、吸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獨立自主實現國家發展的戰略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今天,我們回顧黨的光輝歷史,是為了更好地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對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紀念,就是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
不忘初心。
繼續前進,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推進理論。
創新。
實踐。
創新。
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前進;就要牢記我們黨從成立起就把為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而奮斗確定為自己的綱領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不斷把為崇高理想奮斗的偉大實踐推向前進;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就要統籌推進“六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不斷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推向前進;就要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勇于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不斷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就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就要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加強同各國的友好往來同各國人民一道不斷把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推向前進;就要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著力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著力增強抵御風險和拒腐防變能力不斷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向前進。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我們黨作為一個有8800多萬名黨員、440多萬個黨組織的黨,作為一個在有著13億多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的黨,黨的建設關系重大、牽動全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總書記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地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凝心聚力、扶正祛邪,推動黨的建設取得顯著成就,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大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是偉大斗爭、偉大工程的題中應有之義,是我們黨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重要法寶,是我們黨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徑。要固本培元、激濁揚清、立規明矩、以上率下、繼承創新,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當前,正在全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新形勢下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的一項重大部署。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基礎在學,關鍵在做。要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的新發展對黨員的新要求,引導廣大黨員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系列重要。
講話。
精神,堅持學做結合、以學促做,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爭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
合格黨員。
努力使自己在“十三六”規劃開局起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中建功立業。
不忘初心方能行穩致遠,不忘本來方能開辟未來。今天,我們比歷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總書記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勇于變革、勇于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論文形勢與政策格式篇十三
近期,中國周邊安全環境新變數與新“亂子”有所增加,不穩定與不確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中,一些爭議和摩擦連續出現,如中日釣*島之爭、中印邊界領土爭端、中菲黃巖島對峙事件等當前中國周邊環境總體上呈現“東緩”、“西安”、“南亂”、“北穩”之勢。
在我國周邊安全諸多的挑戰中,最近一段時變現得最為突出的無疑是我國與南亞五國(越南、文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南海主權之爭和中日釣*島之爭等。菲律賓驅逐我國在黃巖島作業的漁民、越南挑釁我國臺灣駐太平島士兵、日本無理扣押我國在釣*島附近作業的漁民等。事實,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南海之爭,不僅存在島嶼之爭,還有海域劃界和資源開發之爭。中國和日本除了釣*島的主權歸屬之爭外,還有專屬經濟區和東海大陸架劃界問題,中國和朝韓在東海域劃界問題上也有分歧,這些問題都是關于資源和地緣優勢爭端,而這些海洋權益一旦喪失,將危害中國國土安全。
我國與南亞五國、日本、韓國、朝鮮等國的海權之爭,實質是這些國家我國海洋資源的窺視、無理占有欲掠奪。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隨著能源資源短缺的問題日益嚴重,人們漸漸地把更多的目光轉到海上資源。因為南海蘊藏這大量豐富的石油、魚類等資源,所以我國周邊各國都想來撈一手。
美國戰略東移的實際展開,東亞和中亞地區都將成為美國軍事部署和戰略爭奪的重點,這在客觀上也勢必加大對中國的軍事壓力。
目前,美國全球戰略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其軍事部署的重點也在隨之調整,大量先進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東亞地區。同時,為了控制中亞地區的能源資源,美國也加快了謀勢中亞的步伐,既和俄羅斯爭奪勢力范圍,也對中國形成鉗制。中美之間盡管在經濟合作領域日益密切,政治對話也不斷加強,但作為當今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美國決不會改變對中國的防范立場。美國的戰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慮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預謀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們不可能對快速發展的中國完全放心,軍事上的未雨綢繆是應有之義。在此情況下,中美之間在東北亞、東海和南海以及中亞地區的“戰略相撞”難以避免,這些問題如果處理失當,不僅會造成中美雙方的磨擦甚至沖突,也會影響中國周邊地區的穩定。
面對復雜多變的周邊環境,中國應加快謀劃“大周邊戰略”,區分陸地與海洋的不同情況,統籌各大地緣方向,針對地區熱點,創新運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韜武略”,破解美國的“巧實力”及個別鄰國的“小伎倆”
一是“剛柔并濟”,周邊戰略切忌“陰柔有余、陽剛不足”,包括在南海問題與南沙爭端上。對內對外都要講清楚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完整含義,和平發展絕不排除為捍衛自身正當利益的自衛反擊,應讓周邊個別國家盡早“清醒”過來,打掉其幻想與錯覺,以免其日后因挑釁中國被懲罰而“后悔莫及”。與此同時加快“硬實力”建設,重點提升海空遠程防衛打擊能力。
二是“政經相輔”,“政”指政治與安全事務。應正視中國與東盟一些國家在南海存在的安全利益沖突,美國因此才有機可乘。中國與鄰國之間經濟利益基本吻合,但安全利益。則存在沖突(領土與海洋權益爭端等),這些鄰國因而“經濟上靠中國、安全上靠美國”,在安全上利用美國“制約”中國。破解這一困境須對癥下藥、“以長補短”,經濟是中國的優勢與“強項”,安全則是中國的劣勢與“短板”,應一面擴大經濟共同利益,一面妥善化解安全利益沖突,應將經濟與安全聯系起來,以經濟手段來促進安全合作或抑制安全沖突,包括對侵犯中國權益的國家實施經濟制裁、相關制裁應準確打到對方的“痛處”與要害。
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對全球事務和亞洲地區的事務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美國的態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可以影響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以及東南亞很多國家的政策。在我國周邊許多熱點問題的背后,都有美國的影子。由于我國被美國認為是最有潛力在未來挑戰其主導地位的國家,美國對華政策中防范的一面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可能消失。但美國在保持中美關系的穩定方面也有著重要的利益,在很多國際事務上,美國需要我國的合作。因此,只要雙方做出足夠的努力,中美關系可以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
綜合實力的增強,使我國營造有利周邊環境的能力也相應增強。我國雖然在周邊地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但與我國綜合實力相比,兩者之間并不相稱。現在,我國與很多周邊國家的關系中,最重要的支柱還處于經濟合作的層面,如何加強我國與一些周邊國家在政治、戰略層面的合作,建立起高度穩定的、經得起國際環境變化考驗的戰略關系,還是一個需要努力加以實現的目標。
此外,針對外界對南海問題的炒作與曲解,宜適時明確界定中國在南海的維權“底線”。
放眼未來,周邊是中國崛起必須經歷的“大考”,也是一道必須邁過去的“坎”,謀劃中國對外“大戰略”,務必優先“經營”與“料理”好“大周邊”。
論文形勢與政策格式篇十四
歷史的巨輪在時間的長河里推動向前,我們迎來了建黨100周年的。建黨100周年于歷史中不過彈指一揮間,可是中國共產黨在這彈指間上演了一幕幕烽火連天中保家衛國的戰斗場面;創造了一個個振興中華的豐功偉績;這一切深深刻在我的心中。
建黨100周年前的中國還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里,民不聊生,四億同胞倍受凌辱,幾經磨難,那是一段殘酷的歲月。中國共產黨敢為天下先,應運而生,像一把刺向蒼穹的利劍,“攪得周天寒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起初,毛主席在湘贛邊界的井岡山地區,對起義部隊進行的“三灣改編”,建立革命根據地。經過三年的戰斗,黨領導的紅軍發展到十萬人,赤衛隊十幾萬人,建立了大小十五塊革命根據地,井岡山的星星之火,越燒越旺,革命烽火在中國大地上遍地燃燒,成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燎原之勢。
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我們中華民族歷史的新紀元。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始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工業、農業生產大發展,科技、文化教育出現新局面。人造衛星上了天,“東方紅”樂曲響徹宇宙,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
改革開放之風已強烈吹拂三十多年,掠過山巔、平原和蔚藍的海面,吹倒了舊體制的古城墻和人們心頭道道無形的柵欄。莊稼的根須超越板結的四季,鄉村長出肥闊的羽翼,民心若灌漿的豆莢,搖動富足的真實。城市細胞陡然聚變,一夜攢成你挨我、我蹭你的摩天樓群。一帶一路,引領世界潮流,高鐵核電,紛紛走出國門,亞投行,改變世界金融格局……,全國大地日新月異,發生這根本性的變化,舊貌換新顏,目不暇接。
用心仔細搜索,看,在災難面前,在危急時刻,我們的黨表現出了是全國人民的主心骨、領導核心的雄才大略。肆虐的洪水、突來的“非典”、強烈的地震……,都在黨的正確領導下,舉全國之力,聚全國之心,戰而勝之。
這一切都源于我們的執政黨“共產黨”,是它帶領我們中國人民翻身做主人,是他讓我們生活在自由、民主的社會環境中。我相信中國的未來是遠大的,因為我們有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一個可以帶領我們走向世界的黨。
“一個人活著應該有個信仰。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但是黨的事業永存的。我愿為實現黨提出的各項戰斗任務貢獻自己的一切。”中國共產黨員、科學家蔣筑英如是說。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對黨的追求已經上升成為一種崇高的信仰,這不同于宗教的信仰,是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黨的事業中,融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正是本著這種信仰,建黨100周年以來,涌現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共產黨員,可歌可泣,他們的故事感動著我,震撼著我,也深刻地影響著我:“為謀取人類的幸福生活而奮斗”的革命英雄澎湃;“生前令敵人聞風喪膽,死后以驚人意志震撼敵人”的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頭可斷,血可流”忠肝義膽的工人林祥謙;“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的共產黨人孔繁森;“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民公仆牛玉儒;100歲的劉胡蘭橫眉冷對敵人的鍘刀,面不改色;夏明翰在寫下“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后從容就義;任長霞掃惡打黑,除暴安良,她鐵面無私;噓寒問暖,扶危濟困,她柔腸百轉……無數的革命先烈、民族英雄、人民公仆,為黨的事業貢獻著自己的生命力,這些英雄事跡任何一個都蕩氣回腸、擲地有聲!他們以自己的切實行動豎起黨的旗幟,釋放黨的光輝。同時也點燃了我內心對黨的無限崇拜和熱愛,堅定了我追隨黨矢志不渝的信念。
黨啊!親愛的母親!您順應時代潮流,帶領人民,依靠人民,不斷開創革命和建設事業的新局面。建黨100周年的風雨兼程,鑄就了您堅強的信念,建黨100周年的坎坎坷坷,使我們的步伐邁得更加堅實有力。是您帶領我們在探索中找到了閃光的目標,是您帶領我們在追求中鑄造出新的輝煌。黨啊,請您接受兒女們發自肺腑的祝福:祝福您,與江山共存,青春永駐!祝福您,與日月同在,永遠輝煌!
論文形勢與政策格式篇十五
【關鍵字】國際形勢世界經濟國際安全中國外交戰略關系。
一、世界經濟在調整中緩慢復蘇,仍面臨諸多不確定風險。
隨著科技的提高,社會高速發展,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進一步顯現。全球復蘇進程緩慢,各國經濟的復蘇也出現不一樣步、不均衡等現象。美、歐、日等主要發達經濟體復蘇乏力,亞洲、拉美和非洲經濟增長較快,發展中國家發揮著全球經濟增長引擎作用。世界經濟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發達國家大規模刺激計劃效用衰減,結構性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受自身發展水平制約,不一樣程度地面臨通脹壓力,短期內難以填補全球需求缺口。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圍繞匯率、貿易不平衡、市場準入、知識產權等問題的摩擦頻發。一些國家采取措施干預匯市,全球匯率波動加劇。
二、世界格局繼續調整,國際關系互動更加復雜。
發展中國家飛速發展,新興大國群體性崛起勢頭加強,國際力量比較進一步朝著相對均衡的方向發展,世界多極化趨勢更加明顯。亞、非、拉等廣大發展中國家總體堅持發展勢頭,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以“金磚五國”為代表的新興大國在全球經濟金融治理、氣候變化以及伊朗核、朝核等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各大國針對國際形勢的新變化,紛紛調整對外戰略和政策,互動更加活躍。國際關系的形態更加多樣,內涵更加復雜。傳統國家間陣營和界限趨于模糊,利益組合趨于復雜。圍繞氣候變化、核安全與防擴散、國際金融改革等議題,各國根據不一樣利益需要結成不一樣“議題性聯盟”。國際關系行為主體更加多元化,國際權力更加分散。普通民眾經過互聯網、手機等信息技術,對外交事務和國際關系的影響增加。
三、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取得進展,全球治理緩慢推進。
除去發達國家對世界經濟的控制,發展中國家也能以較平等的身份參與到世界經濟治理機制中,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取得進展。
牽涉到政治、安全、社會民生等其他多個領域,彼此相互牽連。隨著合作的深入,面臨的阻力也在增加。
四、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國際安全威脅更加多樣。
隨著領土意識及軍事水平的提高,各大國繼續加強國防建設,紛紛出臺新的國家安全戰略。美國繼續增加軍費開支,加大海外軍事基地建設,英、法等國受經濟不振影響,削減軍費開支,力圖經過加強相互間合作維持軍事大國地位。亞洲地區總體穩定,但面臨的安全挑戰增多,伊朗核、朝核等問題未取得明顯進展。非洲的埃及和利比亞及中東的敘利亞、也門政局波動,出現了中東亂局,影響安全的因素更加復雜。但總的看,隨著各國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大國間發生軍事對抗的風險進一步降低,世界總體和平的大趨勢更加鞏固。
五、我國全方位、多領域的外交蓬勃發展,國際地位繼續提升。
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世界的主角正在實現三大轉變:逐步由革命者轉變為建設者;由受壓迫的民族轉變為世界經濟建設的領跑者;由聯合國成員國中不被人重視的主權國家轉變為世界事務的進取推進者。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我國進取開展全方位、多領域外交,維護了總體有利的外部環境。一是進取參與應對金融危機的國際合作。
二是同各大國關系平穩推進。
三是深化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
四是同發展中國家傳統友好關系進一步深化。
五是進取開展多邊外交。
六是以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西安世園會、博鰲亞洲論壇等為契機,深入開展首腦外交、經濟外交、公共人文外交,展示了我國禮貌、民主、開放、提高的形象,全方位促進了我國與各國的友好合作。
參考書目及文獻:
【1】閻光亮,新編形勢與政策.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論文形勢與政策格式篇十六
保持黨的純潔性是黨領導全國人民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純潔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始終保持黨的純潔性是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前提和基礎,是我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我黨千錘百煉更加堅強的重要原因。一個政黨,如果失去了先進性,將被歷史淘汰,如果失去純潔性,就會被社會湮沒。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執政幾十年的老黨、大黨之所以會先后失去政權,有的甚至走向衰亡,其原因之一就是其執政黨的純潔性不夠,魚目混雜,在大是大非面前違背黨的基本要求,經不住考驗,喪失了立場,導致一個政黨的機體發生了質變。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始終以保持純潔性為目標,深入推進黨的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的一個又一個勝利。回顧中國共產黨90年的建設歷程,就是始終保持黨的純潔性的過程。
保持黨的純潔性?是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目標。
保持黨的純潔性?也是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保證。我們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保持黨的純潔性的重大意義?加強黨的自身建設?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始終使我們的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保持純潔性、增強先進性。
縱觀世界經驗及發展形態,會發現目前局勢并不是很穩定,且正處于低迷狀態。據相關專家分析,20xx年世界經濟前景并不樂觀,未來兩至三年,發達經濟體都難有好的表現,美國財政整頓難以避免;歐元區金融市場雖有安定跡象,但是實體經濟緊縮仍會持續,重債國家的財政整頓還將繼續;日本公共部門債務占gdp的比重過高,同樣面臨著財政整頓方面的壓力。但多數新興經濟體能夠成功避免“硬著陸”,一方面是因為新興經濟體具有較高的增長潛力,另一方面是因為新興經濟體仍有進一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擴張空間。
20xx年世界經濟的前景主要取決于三大因素:歐洲能否有效地阻止債務危機蔓延、惡化;美國能否止步“財政懸崖”;新興經濟體能否避免“硬著陸”。
一、美國經濟呈“鋸齒”型波動。
二、歐洲經濟難復蘇。歐洲經濟已失去活力,很難走出下滑“漩渦”。
三、新興經濟體:挑戰與機遇并存。
身為大學生,我們應當努力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并通過教育,提高自身素質,用自身的發展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努力促進全人類社會和諧。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國家和政府的努力,更需要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努力,特別是我們當代大學生,要改變原有的精神面貌,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努力奮斗。不僅是為了自己,也未來偉大祖國的美好未來,盡職盡責,在有一天你可以對自己的良心說,我可以肩負起保衛國家,讓祖國更加民主富強,讓人民更加幸福美滿的責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0xx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籌備工作,確定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中共十八大)將于20xx年11月8日在北京召開。
五年一次的執政黨代表大會,無疑是中國政治生活一件大事。十八大是中國共產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中共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
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既要讓人民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又要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文化生活。我們必須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基本要求,進一步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有力輿論支持、良好文化條件。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
大國崛起離不開文化思想的崛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崛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我們要在經濟奇跡、經濟崛起的同時,實現文化復興。因為大國發展,不僅是經濟現象,而且是文化現象;不僅是經濟增長,而且是文化增長;不僅是經濟發展,而且是文化發展;不僅是經濟繁榮,而且是文化繁榮;不僅是經濟復興,而且是文化復興。當今中國不僅應是經濟大國,而且更應該應是文化大國。而中國文化強國之路又面臨的極大的挑戰和機遇!
論文形勢與政策格式篇十七
摘要:在后金融危機時期,國際貿易的形式更加的嚴峻。各國的貿易保護有所抬頭,一些國家利用綠色、生態要求建立了無形的貿易壁壘。在這種情景下,我國的出口型制造產業要生存和發展就要進行轉型和升級。
關鍵詞:產業現狀,知識和技術,綠色和環保,oem與obm。
一、我國出口型制造產業的現狀。
1.整體產業結構不合理,處于全球生產價值鏈低端。
從客觀的角度看,外資和出口型制造企業之間的關系時十分緊密的,出口型制造產業對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起到了必須的作用。然而我國的出口型制造產業的大部分高技術產品都是為其他國家的代加工產品,獨立的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很少。近些年大規模的出口產業增長,也多是因為國際產業鏈不斷的深化分工、非核心的產品為了降低成本而離岸外包的結果。所以從產品結構上看我國的出口制造產業在全球的產業結構中處于產業價值的最低端。所以在金融危機中很多的國際貿易萎縮,出口形勢嚴峻,就是因為出口制造產業生產的產品屬于外緣產品的結果。
2.產業創新匱乏,缺少核心技術。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發達的國家提出了低碳經濟、智慧地球等新的戰略轉移理念,利用自身的持有的強大的科技優勢,搶占新興產業的市場占有率,以挽回危機損失,開創新的發展道路。新能源、新材料、生態化產業將成為將來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未來的支柱產業、熱門產業。在這種理念的推動下,跨國企業將“技術密集型產業中的勞動密集型環節”,往往都推向海外。而核心技術、產品設計、軟件支持、關鍵零部件配套、關鍵設備和模具以及品牌等環節上,多數被跨國公司的母公司所控制,所以我國的出口制造企業一致處在“有制造沒創造,有知識沒產權”,缺乏擁有核心技術的原創性發明專利,競爭力不強,抗風險本事弱。在這樣的國際產業發展趨勢下,我國的出口型制造產業在長期的來料加工形勢占主導地位的結構中,企業掌握的生產技術僅限于產品的某個單一技術環節,而前端的技術研發和后端的市場高附加值和這些企業則毫無關系。這樣出口型制造企業就很難在產品和市場上占有技術和附加值優勢。這就給產業的創新和技術發展帶來了隱形的屏障,一致了產業的發展和結構的優化。
3.產業對外依存過高。
我國的大多數出口型制造業長期以來都專注于生產和加工環節,采購和營銷都掌握在跨國集團的母公司手中。這樣企業自身根本不可能建立起自身的國際化營銷網絡,雖然是國際化合作產業,但實際上還只是一個有對外加工和出口條件的高級工廠。并且一些本來擁有自有品牌的企業也在借船國際化的過程中受到營銷渠道的影響,雖然品牌得到了國際化的外衣,可是實際上市場附加值卻被合作公司壓榨,盈利艱難。
4.綠色貿易壁壘難以逾越。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下,發達國家將自身釀成的嚴重后果強加給發展國家,以低能耗、低污染為特征的低碳經濟成為了全球產業發展的新熱點,同時“高碳”也成為了貿易保護的又一個新的限制外來產品的理由,可見出口型制造產業的綠色化、生態化需求已經愈發的迫切。
二、出口型制造產業的轉型和升級。
1.創新技術掌握核心。
在出口型制造產業的尤其是來料加工型企業,升級和轉型的關鍵就是技術上的創新和科技研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實踐中,證明企業如果沒有核心技術就很難在市場上出現低谷時獲取穩定的訂單和生存空間,更談不上市場競爭的優勢。所以在產業的升級和轉型中僅有靠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從而獲取較高的市場附加值。為此能夠從以下幾點開始技術創新:(1)提高原始技術的創新本事。(2)經過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加強消化和再創新。(3)不斷推進企業技術改造。
2.發展生態和節能產業。
國際性的低碳行動已經開始,應對環保問題各國都提出了自身的生態發展的方向和標準。一些貿易保護行為也披上了綠色、低碳的外衣,為此我國的出口型制造產業也要把走綠色道路作為發展的方向。所以出口型制造產業要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就要實現集約、高效、無廢、無害、無污染的綠色發展,要從戰略高度認識資源節儉、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從企業產品設計、生產、營銷各環節入手到達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要進取開發和運用綠色技術,致力于打造綠色產品生產鏈,將節能減排與產品結構調整相結合,大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根據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所確定的目標和采取的政策,企業需要結合行業特點加強綠色建設。
3.促進企業向知識密集型轉變。
國際產業發展的方向就是知識密集型企業的全面發展和市場占有,所以產業的升級和轉型就要讓知識管理將成為企業管理的核心,企業間的競爭也越來越集中在知識學習本事、技術創新本事、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知識網絡構建上。在這樣的發展情景下,出口型制造產業要升級和轉型就要將知識密集型企業作為發展的方向,具體能夠利用培育造就高素質管理人才、創新型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推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向知識密集型企業轉型。不斷增加科技人才在企業中的比例,營造創新環境,鼓勵創新。
的升級和轉型。
(1)從oem過渡到odm最終實現obm實現其轉型和升級。實現oem向odm的過渡。在生產規模、制造本事等方面都已經為向obm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后,再逐步轉向開拓市場和進行品牌運作,實現從odm向obm的轉變。
(2)oem與obm并舉的產業升級方式。對于技術實力較強且具備必須品牌運營本事的oem企業,應當選擇oem與obm并舉的產業升級路徑。企業進行oem與obm并舉的升級方式能夠經過以下幾種具體的操作模式來實現:第一,利用原有oem的產品重新注冊品牌,企業經過注冊公司或者經銷代理等渠道自我做市場,我國的格蘭仕就是經過這樣的方式起步的。第二,與品牌擁有者成立合資公司,重新注冊品牌,雙方一齊做市場。這種模式雖然成長周期長,可是發展穩健,企業在與國際知名品牌公司的合作中能夠學習先進的市場運作經驗,以及體系化的品牌建設,并且能夠有效利用他人的渠道進行自有品牌推廣,降低入市風險。
作者簡介:吳彬(1963-3-11),男,漢族,湖北武穴人,江蘇工業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學士,從事機電產品的國際貿易工作與研究15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