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黨組織:
在上海世博會臨近結束的時候,智利館安放了一件特殊的展品——參與智利圣何塞銅礦救援的救生艙“鳳凰一號”。這個僅能容納一人的“生命膠囊”,將33名礦工從地下700米深處營救出來,創造了人道救援的奇跡。以世博會主題變換的邏輯看,“鳳凰一號”具有的象征意義再清晰不過了:每一個生命都無比珍貴的,對于生命的尊重乃是其他一切價值的根源。
對人及其生活方式的關注與思考,是世博會的大勢所趨,而上海世博會也從不吝嗇篇幅來展現這一主題。并且,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條件下,這個方面的探求除了細節上的滲透,還有大手筆的鋪陳。 “生命陽光館”是上海世博會中一個很特別的展館。比如,在一個體驗區中,周遭完全黑暗,參觀者戴上眼罩,拄著盲杖,僅靠嗅覺、聽覺和觸覺感知鳥語花香。這樣的“黑暗之旅”,與一般場館的五光十色大異其趣——人們不是看看而已的旁觀者,而是可以感同身受的真實體驗者。
作為世博會歷史上首次設立的殘疾人館,生命陽光館不只將殘疾人的痛苦看成一個人或一群人的不幸,更將之視為人類共同的苦痛。在全球60多億人口中,6.5億是殘疾人,他們的生存狀況,關乎人的尊嚴,也關乎社會的公正與進步。因而,當上海世博會讓那些殘缺的生命與普通人共享陽光時,人之為“人”的高貴與價值也淋漓盡致地凸顯了出來。
在上海世博會聯合國聯合館,人們看到了曾經“湮沒在城市中”的“看不見的風景”——城市難民的生活。在攝影師的黑白鏡頭里,那些陰暗雜亂的角落,殘敗破舊的屋子,痛苦無助的眼神以及拼盡全力的掙扎,極具震撼力。與聲光電交相輝映的展覽不同,這些靜默的鏡頭,以一種特有的力量帶給人們無盡的省思。
現代社會的構造,如同高樓林立的城市一樣,規模宏大,極端復雜,個人在其中往往顯得渺小而無足輕重,甚至可能異化為一個個可以隨時更換的零件。在科技使人類越來越擁有強大物質力量的時候,這是人作為個體和共同體面臨的危機和困境。毫無疑問,上海世博會極為重視這樣的危機,也著力嘗試破解這樣的困境。因而,《上海宣言》開宗明義:“我們高度認同,必須重新審視城市化過程中、城市與地球家園的關系。……城市化和工業化在帶給人類豐富現代文明成果的同時,也伴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蹦敲?什么樣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什么樣的生活觀念和實踐讓城市更美好?什么樣的城市發展模式讓地球家園更美好?
城市,其實就是我們,就是一個個不同的人。“我們”不只是一個個填在統計表里的數字,也不只是一群群被政策規劃的對象,而是鮮活的生命?!拔覀儭泵總€人應是衡量社會的尺度。無論是人口膨脹、交通擁擠,還是環境污染、資源緊缺,抑或是城市貧困、文化沖突,一切問題可以名之曰“全球性問題”,但歸根結底都是由千千萬萬的個人去遭遇。20世紀后半期以來,世博會更多地重視和探討了人的權利、生存環境的改善以及人類共同體的平等與和平。這是“以人為本”的潮流所向,也是問題解決的終極所在。
上海世博會已經謝幕了,但由此而傳播的人文思考并沒有謝幕。以“人”字形象構思的海寶,依然微笑著,依然傳遞著關于“人”的故事和精神。
匯報人:思想匯報網
2010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