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心得體會,它們可以是對成功的總結,也可以是對失敗的反思,更可以是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體會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學課改心得體會篇一
初中德法課程是中學階段的基礎課程之一,對于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德法課程也不斷進行改革,思品教育公司在“德法課改案例”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和思考。在閱讀這些案例后,我深有感觸,認為學生的學習狀況不同,需要因材施教,因此進行德法課程的改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段:因材施教。
學生的學習狀況不同,對于同一內容的學習,不同學生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開展德法課程教學。在德法課改案例中,思品教育公司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這樣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狀況實施個性化的教學計劃,使學生在相應的教學環境下,學習效果更好,并且疏導一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生的心理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第三段:精準評估。
學生的學習狀況不同,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面臨不同的挑戰。因此,教師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通過進行精準評估,教師可以更準確地發現學生的問題,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解決問題。同時,通過精準評估,學生也可以及時了解到自己在學習中的優點和不足,有助于提高自我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第四段:系統評價課程。
在教學過程中,評價也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工作。針對德法課程,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實施適當的評價方式。在德法課改案例中,通過引入系統化評價的觀點,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目標和教學內容設計評價標準,從而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發現改進的空間。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評價,調整課程的內容和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德法課程的興趣和參與度。
第五段:結論。
總之,在德法課程改革中,因材施教、精準評估和系統評價是三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通過這些方法的實施,教師可以更好地發掘學生的潛力,讓他們更好地學習和成長。因此,教師應該認真研究德法課程改革案例,不斷探索適合自己教學的方法,給學生帶來更優質的教育資源。
中學課改心得體會篇二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初中老師備課和改卷成為其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備課和改卷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我多年的從教經驗中,我總結出一些備課改卷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與各位老師分享。
首先,備課要有系統性和針對性。在備課之前,要先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確保備課的目的明確、重點突出。備課時,要合理安排時間,分析學生現有知識、能力和問題,設定教學目標并制定詳細教學步驟。此外,備課時還要時刻關注教材的標準和新要求,根據學生的學情和學習特點來合理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只有做到有系統性和針對性的備課,才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提高教學效果。
其次,備課時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備課過程中,可以借鑒其他老師的經驗和教學資源。可以參考學科教育網絡平臺、教育出版社等各種教學資源,了解最新的教學理論和方法。此外還可以與同事們進行經驗交流,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備課時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提高備課質量。
再次,改卷時要注重公平和客觀。改卷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關系到學生成績的確定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在改卷時,我們要堅持公平、公正和客觀的原則,嚴格按照標準答案批改試卷,對學生的答案要給予正確評價。在評分過程中要精確把握評分細則和標準,避免主觀性評分帶來的不公正。同時,在改卷之后要及時對學生成績進行分析和總結,發現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的問題,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鞏固和提高。
此外,改卷時要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改卷并不僅僅是給學生打分,更重要的是教育學生,引導他們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幫助他們改進和提高。在批改試卷時,要做到對學生的答案進行逐一審查,并在評語中指出學生的錯誤和不足。同時,要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激發他們積極進取的學習動力。通過改卷,我們還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方法,及時發現和糾正學生的學習問題,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學習指導。
最后,改卷時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互動。改卷不僅是一種形式上的聯系,更重要的是建立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互動。在批改試卷時,我們可以通過改錯突出學生的不足之處,然后與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通過與學生的互動,我們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困惑,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學習方法和指導。通過改卷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互動,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和合作,提高教學效果。
備課和改卷是初中老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情況有著重要影響。通過系統和針對性的備課,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注重公平和客觀的改卷,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互動,我們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提高教學效果,為學生成長助力。相信通過這些心得和體會的分享,我們的備課和改卷工作將更加出色。
中學課改心得體會篇三
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多、更廣泛、更容易地學到終身受益的知識。那么,什么才對學生終身有益呢?除了聽說讀寫、字詞句篇等知識經驗和觀察想象、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質和素養應是一種更加可以讓人終身受益的東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層領域,不為技術經驗或工具理性拘檢、束縛,進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滿睿智和靈性地觀照世界,應答世界,表現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層結構,是個體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小學語文教學應當有這樣的文化追求,應當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精神底蘊!
什么是文化?按學術界的通行做法,概念可以在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來進行闡釋。廣義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狹義文化則指生活于一定的文化共同體中的人們長期積淀而形成的一套文化系統,包括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審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緒、民族性格等湎價值觀念系統則是其核心。要探析文化與教育的關系,無疑當取后者。什么是語文教育的文化底蘊?主要指中華民族幾干年來積淀的文化傳統和當代人文精神,是一種人類精神、情感、心靈意識,包括狹義文化所指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審美趣味、道德情操、宗教情緒、民族性格等。就教育的本義來說,也是教育的終極意義,語文教育是民族文化語言中人文主義情懷、智慧和創新品格的教育,自然擔當著傳遞漢民族文化底蘊的重任。沒有文化底蘊的語文教育,是不完整的語文教育。表面看來,任何教學所傳播的總是文化,而且是在形態上多種多樣的文化,語文教學當然也不例外。既然如此,教學的文化追求不就成了無的放矢嗎?其實,傳播文化并不意味著你的教學就是有“文化”內涵的。因為我們所追求的“文化”,誠如眾多文化學家所說,不是那些可見的、物態化的符號、圖像或行為,而是一種無聲的.語言,一種只對孜孜叩間它的人才會彰顯的內在意義,一種人們用于解釋經驗、創造世界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精神性、人文性的價值取向和情感信仰。教學作為一種文化活動,其終極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探尋、體驗和理解蘊涵在教材文本中的真、善、美、圣、愛等方面的豐富意義,將文化本身的精神、人文內涵分娩于主體之中,激活、喚醒和培育學生的價值感和人生情慷。
一定的文化從孕育到成熟,有一個漫長的創造、積累、模式化的過程。這就是文化的積淀。文化的積淀是一個通過從其他人或文本那里接受傳統的哺育和滋養,在與傳統的對話和晤談中漸漸形成超越生物機體親性的完整人格的過程。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化是一條源遠流長、亙古不息的長河。河水滔滔,不舍晝夜,孕育了浩瀚悠遠的華夏經典,涌現了諸多的文化巨匠。漢語文化形象豐瞻,情趣盎然,神韻飽滿,愈義遙深,具有極為獨特的人文品格。因此,我們應當充分利用漢語的文化特性,借助開拓閱讀的報域,來開拓文化視野,讓學生在文本的學習中繼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吸收借鑒世界多元文化,讓歷史文本在現實的語境中輻射出積極的存在意義,在繼承與發展中熔鑄學生健康的積極的文化品格。為此,我們必須改變語文教學過分強調學科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的傾向,基于特定的漢語文化情境來設計我們的語文教學。
中學課改心得體會篇四
近期,校方組織了一次初中英語課改培訓,我作為一名英語老師,參加了這次培訓。培訓中,我收獲了很多,也體會到了許多。在此,我將我的心得體會作為一篇文章,分享給大家。
一、拋棄傳統教學方式,嘗試多樣化教學。
在培訓中,我們學習了避免單一教學方法,增加多樣性的教學模式。比如,我們可以采用配合影音等真實教學資料進行聽寫、閱讀理解或寫作訓練,從而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采用團隊合作學習,鼓勵交流互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課前準備要周到。
培訓中,老師講解了課前準備工作的重要性。準備充分、周密,是成功的關鍵。從教材選擇到教材解讀,從教學方法到教學策略,都需要認真思考、規劃,做到有的放矢。
三、高舉語言沉浸教學的旗幟。
在培訓中,我們了解到了沉浸式教學的理念和重要性。它是一種通過使用目標語言,來促進學生語言交流和語言技能的提高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注重語言輸入、語言輸出和情境聯系,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流利度和語言適應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和思維能力。
四、強調語言文化的融合。
學習一門語言的同時,也應該了解這個語言所體現的文化。因此在英語語言課堂上,加入文化元素,重視文化融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語言和文化之間的關系和產生的價值,也會讓學生對英語學習更感興趣。
五、教學收益需要學生自主。
當然,良好的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相輔相成。英語課堂教學需要在讓學生能夠自主思考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表達、討論與探討。追求學習效果的最終發現,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具備自主思考能力、積極參與、勇于嘗試的過程。
總之,這次課改培訓的收獲使我更清楚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采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去實現學生個性化、多元化和協作交流的全面教育。同時也使我認識到,英語課程建設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付出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
中學課改心得體會篇五
在當今時代,不再把擁有知識量的多少是來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唯一尺度,關鍵是創新能力的提高。
在學校的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成為素質教育重要的價值取向。
我覺得探究教學要有利于培養學生[此文轉于斐斐課件園 ]獨立思考的習慣,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開展探究教學模式成為物理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的必然趨勢。
新課改給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新教材對于每一個知識點所采取的都是滲透的思想來試圖讓學生遞進式的掌握。
新課程改革之風,吹開了課堂教學模式革新之幕,使課堂教學模式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
而在這場革命中,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理念無疑是最關鍵的。
因為只有先進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理念才能催生先進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行為。
我認為在新課程觀念下,好的課堂應該是老師采取探究式的教學方式,由學生利用互相討論、積極思考,自己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一些物理概念及公式的推導;還有對于物理的探究式實驗也應該在老師的指導下每位學生自已設計實驗方案來獨立進行,具體有以下幾點:
1.注重體驗。
新教材的課程目標是:學習知識與技能,了解過程和方法,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物理新教材中改變最大的是教學的理念和方式。
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身邊的現象恰當與所學的物理知識結合起來,配合相關的物理實驗和生活實例,使學生在物理知識與經驗的“對接”與“交錯”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具體點:我們采用小組學習的方式(班級分為幾個小組,好生與后進生搭配,起到互相合作、監督、討論的作用。并根據實驗目的,設計實驗方案,自主探究。)。
這樣不僅貫徹新課標的精神,也使物理學起來更加有趣,更貼近生活,了解知識在生活中的魔力和魅力。
2.適度探究。
新的課程標準提倡探究式教學和探究式學習。
其實質是學習者對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學習運用,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應該有探究式教學的意識。
但在教學中應適度探究。
能直接得出結論或學生有過類似經驗的問題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可以直接得出結論,沒有必要追求探究過程的完整性。
實際上學習物理就是要在短時期內把人們通過長期大量的積累、實驗得出的正確結論迅速承接過來。
探究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
3.把握節奏,面對中考。
對新教材難度和深度的把握應同時參照中考的要求有計劃地實施。
僅滿足于課本上的內容,可能會對以后的中考造成損失。
教材可以是實驗教材,但學生不是實驗品,中考是我們老師、同學和家長必須嚴肅面對的現實。
4. 尋求好的方式方法去解題。
可運用多種多樣的`方法,創新的解題思路,靈活的解題。
面對課改,我們教師該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并不停地進行終身學習;注重知識的更新與多元文化素養的培養;運用多媒體知識;恰當地選擇和調整教育教學策略,設計恰當的盡量真實的語言情景和豐富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提高口語水平;盡可能變換教學方式;聯系課堂內容,開展小組活動;要具備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及時的反思和改進的能力,不斷研究、創造、發展、豐富英語教學方法;給予特殊學生以特殊關心;更新老師與學生,老師與家長的關系的定位。
通過聽課和學習,現在特寫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在新課改中(一)我認為需要轉變的就是觀念,教學目的上要轉變觀念。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把系統的傳授知識作為重點,目的在于讓學生系統地掌握大量的知識,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條理性。
教師在教學中把知識范疇、重點、難點反復掂量估計,圍繞它來展開自己的教學過程,通常會忽略掉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的培養。
但是如今社會的知識更新很快,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讓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而且使學生具備終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如何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達到這一目的。
(二)在教學內容上要轉變觀念,打破學科之間的局限,要重視知識之間的遷移。
英語科學教學是整體教學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教學目的常常是跨學科的,各科教學目的都在于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
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打破學科局限,立足于英語學科,通過生物學科的教學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人。
所以不光是教書而且要育人,要成才更要成人。
這就是新課改精髓所在。
(三)在教學策略和方法上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把“金子”變成“點金術”,也就是常說的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
新課改理念要求學生的英語科學素養是不可能單純地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的,必須改變教學策略和改進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什么變成怎么學,把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去學。
新教材將探究性學習貫穿于全書的各個欄目中,因此,在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實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學策略上要確保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數量和質量,改變過去重結果輕過程的做法,重視探究過程,不拘泥于某一種形式,從而達到預期目的。
然而中考這個指揮棒依然牽掛著每個人的心,所以老師們都認為探究并不是每節課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課堂時間的影響,二是受到一些教學設備的制約,所以只能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地進行,在講課時一些注意點還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識點貫穿到自己的課堂中去,教給學生的知識讓他們學會用自己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所以上課時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愿意去學、感興趣去學。
新一輪課改為學生創造了有價值的學習方式,強調全面評價學生,關注學生的發展,它滲透著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增強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這些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健康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作為一直跟隨課改腳步的教師,我深刻體會到自己肩上的重任。
中學課改心得體會篇六
近年來,我國的初中英語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改成為了大勢所趨。為了適應這種變化,不僅是學生需要更加努力地學習,老師也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質量。最近,我參加了一場初中英語課改培訓,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首先,培訓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什么是初中英語課改。在這場培訓中,我們學習了很多關于新課程標準的內容,包括課程結構、教學重點、教學模式等等。這些內容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初中英語課程的改革方向和目標,為我后續的教學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思想。
其次,培訓讓我拓展了教學思路和方法。在這場培訓中,我們不僅學習了新的教學模式,還進行了一些教學設計的訓練。這些內容讓我收獲頗豐,擁有了更多的教學技能與策略,也更加清楚了如何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服務。
再次,這場培訓讓我認識到教師之間的交流和互助是非常重要的。在培訓的過程中,我們與同行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分享了各自的教育經驗,并互相提供了寶貴的建議。這種交流不僅增進了我對初中英語課程的認識,也豐富了我的教育思想,為我日后的教學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其四,這場培訓讓我更加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心理。在培訓中,我們學習了很多關于學生個性特點和學習模式的內容,使我更加深入地認識到初中生的心理和思維邏輯。這些知識和擴展了我的視野,讓我在未來的教學中更加能夠切合學生需求,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和方式。
最后,這場培訓增強了我對于教師的角色與責任的認識。初中英語課程的改革,不僅需要學生的認真學習,更需要教師的敬業精神和責任心。只有認真對待自己的教學工作,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加高質量的教育服務。
總之,這場初中英語課改培訓確實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更加深入地認識到初中英語課程的改革方向和目標。通過這次培訓,我更加清晰了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式,也更加明確了自己作為教師的責任與義務。相信這些體會和收獲,會在我的日后的教學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為我的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
中學課改心得體會篇七
沒有體育課的你們是否會想念體育課還在的時候呢?或者想起那些年體育課老是被語文老師說改成語文課的時候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體育課心得體會,供大家閱讀參考。
心得一:初中體育課改心得體會
在探索中,我個人認為,新課改應是在圍繞著體育課未進行的,我們應在課前,課中,課后體現出課程改革的新面貌,新思路。
一、備課
要上好一節體育課,備課是必不可少的,課改前應備課,課改時也應備課,但備課的重點卻不一樣,我認為,課改中的備課,應備教材、備教法,但更應備學生,應充分考慮學生是否對教材有興趣,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針對學生的愛好興趣來調整教法以及訓練手段。
二、上課
上 好一節課,首先應看到是否完成課的任務,但是,在上課過程中,單單為了完成任務而完面任務是遠遠不夠的。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我們應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 習,變學生服從指揮到自覺行動。
在體育課中,培養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對學習,對生活,對身體的好處,使他們學會如何自覺,自主地 鍛煉身體,從而能讓他們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都能很好地參加體育鍛煉,而不僅僅是在體育課上。
在課堂中,教師應改變指揮者的角色,參與到 學生的活動中。
在課堂中與學生一起活動,指導學生活動,更重要的是和學生一起探索,使學生體會到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在學習中得到無窮的樂趣,使他們的 身心都得到鍛煉。
應該說,體育課不僅是培養學生身體健康的課堂,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讓他們有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心態,更有著堅強的意志、堅 韌不拔的精神,有開拓創新的精神,有團隊合作精神等等。
三、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是體育課的一個必要環節,沒有反思,就不會 提高,沒有反思就不會看到長處及短處。
反思有多種形式,一堂體育課應反思的問題是很好的。
但我認為,一堂體育課更應該反思的是這堂體育課有得到學生的認可 嗎?這堂體育課中,學生有沒有積極參與,教師有沒有積極參與;學生的身心有沒有都得到鍛煉。
而不應該只是反思。
你的講解是否清晰易懂,學生是否學會了動作 技術。
初中體育課改心得體會3篇初中體育課改心得體會3篇課程改革才剛剛開始,我們的探索是任重而道遠,特別是中學體育的改革,更是一路坎坷,體育課是一門特殊的學科,更有著沉重的任務和特別的意義,作為體育老師,更應該積極地探索,不斷地積累經驗,不斷地進步。
心得二:
我是一名剛步入體育教育事業的新人。
對課改沒什么大的.感受,要說變化也就是拿自己的課堂與我上初中那會的課堂作比較,那個時候可能是更加隨意一些,加上教學設施的不完備,很多事情都是用嘴來描述的,我們也只能聽老師的描述,在腦海中想象。
我覺得課改十年來老師變化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語言體系變化。
現在老師更多地使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以學生為中心,三維課程目標,多元學習評價等等,這些現代新詞。
體育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組織措施,有效地實現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二教學內容的變化。
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
從總體上講,教學內容由過去的,單一競技運動項目,向多樣化運動項目轉變。
另外教學內容由學非所用,向學以致用轉變。
三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理念充分展現,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練習時間,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教師駕馭課堂的主導作用變得清晰可見。
課程改革10年來,統一、僵化、程式化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正在被打破,靈活、多樣、講究效率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正在形成。
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有效地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奠基學生幸福的人生,進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心得三:
隨著新時代的步伐,初中新課程改革已實施了數年。
為了積極推進體育課改理念,新的《課程標準》和教科書貫徹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 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我們就必須認真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全面 推進素質教育。
我認為,新課標的設計是非常高明的:它規定了具有影響力的課程理念,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課程的目標體系。
這樣做是基于我國地域廣闊、經濟文化 發展不平衡,也是為了保障我國基礎教育的基本學力水準,同時又是基于我國現有教師的專業水平,這是一個正確的符合國情的做法。
大家都知 道,在我們省,大部分學校一個班學生都在60人以上,運動場地器材設施奇缺,一名體育教師一周十幾節課,甚至20節左右,還帶運動隊、課外活動等,在這樣 的條件下,我想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改革的關鍵是什么?怎樣入手去進行改革呢?在此,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大家。
首先,我們在腦海里要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
如果老是強調外部的條件,認為條件不成熟,沒有辦法改革,我認為那是唯條件論和唯物質論,其實條件越不好越需要改革,越需要通過改革來促進條件的改善。
所以,毋庸置疑,體育改革猶如經濟改革,那是非常必要的。
其 次,抓住改革的關鍵。
改革的關鍵在哪里?我認為有兩點: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
所謂體育課程,就是傳授體育知識,用現在流行的話說,就是三個維度并重的 傳習。
只有解決了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三個維度才有可能并舉發展進行。
鐘啟泉教授曾經說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貫徹著一個非常清晰的教育改革邏輯,即教 育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的核心環節是教師的專業發展”我想,他所指的這方面是非常值得我們教師深思 的。
因此,為了適應初中體育課程改革的需要、推動體育新課改的順利實施,我結合各年級學生的特點,作課改計劃如下:
1、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
2、 從注重教法到注重學法。
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占據主體地位。
學生是體育學習的主體,要重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的運用,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 參與學習和鍛煉。
例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展示任何一種器材在學生面前,不告訴學生怎樣玩,而讓 學生自己想辦法、自己創編各種游戲玩法,發揮其創造性思維。
同時,在活動中設置一定的難題,讓學生自己想出解決辦法,培養其解決問題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生動活潑和主動地進行學習的前提之一,也是學生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的重要因 素。
教師將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技能,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他更應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在實踐教學中注重角色轉換:有時做學生的指導員來促進 學生的互動和合作,有時與學生一起參與體育活動,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種平等學習、共同進步也是新課標的精神所在。
4、有教無類, 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心愛護學生,注重學生的情感的變化,使學生能在運動中愉悅身心。
除此之外,我想體育的課余活動 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體育比賽是較常見的一種形式,學校可以經常舉行一些大的課外活動,有的是全校性的,如每年的田徑運動會、冬季的長跑比賽,或跳繩、拔河 和踢毽等比賽,以及對學生有很強吸引力的球類比賽。
這些比賽學生參與的人數多、影響較大,學生在參與這些比賽時有不同的感受,同時這些活動中有競爭和合 作,有困難和挫折,有成功和失敗,比賽中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因素,教師要利用比賽形式培養健康心態。
進行比賽時,同班的同學就會吶喊助威,從而促使同學間的 感情交流,克服不良個性品質,使情感得以升華,促使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個性發展。
參加比賽的同學既能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華,又能在比賽中鍛煉自 己,從而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
教師還可利用比賽形式,培養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及同學間的協作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鍛煉個人意志和競爭意識,培養耐挫 能力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
在每次比賽結束后,體育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反應,了解學生在比賽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和學生談心,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這樣就 可增強學生的心理品質。
作為體育骨干教師的我,有幸成為新課程改革的實驗者,我為之感到非常榮幸,但我也深知承擔這次改革任務極具挑戰 性。
為適應課改的需求,我也參加了各級各類的培訓,自學了有關課改的材料和相關理論,力爭深刻地領悟課改的精神并努力把所學到的理論落實到教學實踐中。
通過培訓和自學,使我認清新課程、新教材改革的背景和思路,增加了責任感和緊迫感,更新了觀念,并使這些新觀念能夠在新教材的實驗中得以落實。
要想把學生培 養成為高水平的人才,我們還需要長期的探討和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養和敬業精神,在觀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上與時具進,為進一步提高體育課的教學 質量而努力。
1.
初中科學課改心得體會
2.
課改心得體會
3.
課改心得體會精品
4.
大學體育課心得體會范文
5.
網球體育課心得體會
6.
體育課拓展訓練心得體會
7.
教師課改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8.
課改新型教師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中學課改心得體會篇八
一、增強了人文性。
在以往的政治課教學中,人們過于強調了政治課的政治性,忽視了政治課的“人文性”,政治課給人們一種只能講政治的感覺,使初中政治課教學缺少了人情味,遠離初中生的生活,嚴重地影響了初中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新課程標準以更加開闊的眼光和寬廣的胸懷對初中思想品德課程進行了新的定位,在繼承和發揚舊課程標準強調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強了“人文性”。強調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培養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與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
二、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青少年時期正是思想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學做人的關鍵時期,因此,必須緊緊圍繞他們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問題進行教育。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對初中學生的品德教育明顯不夠,對初中學生現實生活的指導也較為薄弱,為了改變初中學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狀況,新課程標準根據初中學牛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三、高度重視實用性。
著名的教育家貝克曾指出,盡管各國,各民族乃至個人具有多種價值內容,但是人類“學會過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真正任務應該是使學生獲得幸福的生活。要實現這一任務必須切人中學生的生活世界,因為學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丟在校門之外,學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取得效果的一條“紅線”。思考課程實施中教師面臨的挑戰和我們為教師提供的支持之間的關系,同時從專業、資源、制度和文化四個方面審視教師遭遇的沖擊,并且為其提供相應的引領和支持,使這些方面的'變化能夠達到同步。在專業方面,要為教師提供具體、及時的專業指導,使其明確專業發展的方向;在資源方面,要有合理而充足的資源配置,并為教師提供與改革理念相匹配的課程材料;在制度方面,學校和行政部門要調整現有的組織結構和規章程序,為推動教師改變提供制度保障;在文化方面,改革的倡導者和促進者要更新那些與變革理念不相匹配的文化規范和價值觀念,為教師改變提供寬松有利的社會文化環境。概言之,所有這些措施的目的都在于為教師在充滿不確定因素的改革情境中的自我改變創設一種安全的心理氛圍,引導和鼓勵其專業實踐朝向符合我們預期的、有利于課程實施的方向發展。
中學課改心得體會篇九
新課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課改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于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作為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學觀念,迎接新課改的挑戰。英語教學的目標是要通過聽、說、讀、寫訓練,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正確使用英語,并具備一定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這一主線貫穿整個教學的全過程。其中,聽、說訓練尤為重要,訓練的途徑也是多樣化的。學習外語的方式應該有所不同。他們喜歡玩,喜歡唱歌、畫畫,喜歡表演和游戲;他們喜歡動手操作,喜歡探究和想象。所以,英語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和性格特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要聯系實際,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反思,這樣才能在教育教學中不斷進步和完善。下面簡單地總結一下近幾年來英語教學工作中的體會。
創設各種情景,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少地說漢語,而是以英語為主體,利用手勢、眼神、動作、音調等輔助手段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各種情景對話,通過直接的語言交流來幫助學生建立語感。通過這種方式組織教學,能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機會,營造語言氛圍,培養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表達的習慣。
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一個空間。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教學應該融入一定的情境之中。可通過課堂表演來創造一定的語言環境,給學生營造一方自由發展、自由發揮的天地;并且可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給每位學生自我表現和自我發展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通過參與體驗、實踐、合作、探索等方式,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要求學生在學校見到老師、同學,用英語打招呼;在英語課堂,盡可能用英語進行交流;在課外,也要鼓勵孩子們盡可能使用英語。把英語教學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讓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讓生活成為學習的延續。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刻板的情態,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其它發展,情態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創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空間。
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生,盡可能地為他們創造語言表達的機會。把英語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及時發現他們的進步并給予相應的表揚,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創設各種合作學習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功、合作發展。關注后進生和性格內向的學生,盡可能為他們提供正確表現自我的機會,讓每一次小小的突破成為他們進步的基石。
在農村中學,學生大部分基礎都很差,教學內容只能理解和掌握一部分,對老師的提問沒有勇氣回答,甚至連學過的課文也沒有幾個同學能準確流利地讀下來,課堂氣氛很不活躍。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我認為應該讓他們對自己有自信心,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也能和別人一樣開口流利地講英語。因此我鼓勵學生們大聲朗讀課文,給出學生英語句式讓學生們模仿,在課堂上重復老師講過的例句等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盡可能給更多的同學都提供當眾開口的機會。在糾正不標準發音的同時,告訴學生學英語就是要勇于不斷在犯錯中學會。并且告訴大家和自己比,人人都要爭取自己的進步。經過如此的激勵和練習,我認為大部分同學在課堂上都能積極配合,而不至于逃避或者排斥學習英語,對自己學好英語的信心會有所增強。
大多學生滿足于課堂上學幾個單詞、短語、句型,而忽視了文章的整體性,"撿了芝麻卻丟了西瓜",老師在課堂上應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引導學生從詞、句層次上升到語篇層次。曾經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非常熱衷于記下與課文單詞相關的各種詞組短語,而且記得越多越有成就感,于是我就問這部分學生記在筆記本上的東西是否都能消化,學生告訴我先記下來然后慢慢消化。通過交談,告訴學生應該學習語篇的整體內容,即使記單詞,放在特定的語言環境里也會變得更加容易。
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同時也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思想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有意義的情景,再由該情景過渡到課本中所展現的情景中。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比如在進行課文講授時,用生動的形象、真實的畫面、優美動聽的語言和音樂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饋信息,即時鞏固。
英語的聽、說訓練一定要做到反饋及時。在教學中,學生對剛學的內容記憶猶新,印象深刻,但若不及時鞏固,不僅會很快遺忘,而且會使學生在聽、說中的錯誤與偏差得不到及時糾正,以至形成錯誤的思維定勢和語言習慣。
評價可以使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評價或采用測驗及非測驗形式,平時重視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回答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改進的誠績,及反映的情感、態度、策略某方面進行及時的評價,如有口頭評價、等級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等方法,充分發覺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測驗以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為目標,側重于學生理解和獲取信息,能力減少客觀題,增加主觀題,通過評價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
大家知道:未來的文盲不是那些不識字的人,而是那些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所以"learn how to learn"成了21世紀的重大課題。首先,作為一個語言學習者應有的學習策略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在有可能的環境大膽說英語;一個有收集分析處理信息能力的人,善于自學,會使用工具書;一個不怕輸的人不怕挫折和失敗,堅信錯誤會在練習中減少;一個敢于實踐的學習者。知識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轉化為技能。現在我們英語提倡"任務型教學"模式,即:task—based learning(tbl),簡單地講,它是讓學生用所學知識在模擬真實的環境中完成一項交際任務。因為我們知道:language is for doing things。英語方面的自主學習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改錯記錄、單元總結、課后錄音、合作寫作、課外閱讀、課外聽力、收集課外內容(單詞)、口語練習另外,對于課程的開發,如:英文歌曲,英文短劇表演,英文寫作等方面,其實我們也可做適當嘗試。
總之,面對課改,我們教師應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并不停地進行終身學習;注重知識的更新與多元文化素養的培養;運用多媒體知識;恰當地選擇和調整教育教學策略,設計恰當的盡量真實的語言情景和豐富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提高口語水平;盡可能變換教學方式;聯系課堂內容,開展小組活動;要具備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及時的反思和改進的能力,不斷研究、創造、發展、豐富英語教學方法;給予特殊學生以特殊關心;新課程改革不是紙上談兵,必須要與實踐相結合,還將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在課改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愿與新課程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