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再見了親人教案特等獎篇一
1.了解中朝兩國人民在共同的戰斗中結下的用鮮血凝成的友誼,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2.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練習用“暫時”“雪中送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課文前三個自然段中選擇一段背下來。
教學重點。
1.了解中朝兩國人民在共同的戰斗中結下的用鮮血凝成的友誼,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2.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同學們,什么樣的人可稱為“親人”?
通過討論,使同學們理解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之間的關系。
(有血緣關系的,有親戚關系的;經常住在一起的;有救命之恩的……)。
志愿軍為什么把朝鮮人民看作親人呢?我們認真學習《再見了,親人》就能理解在這篇課文中“親人”的含義了。
(二)檢查預習,掃除文字障礙。
1.填寫生字表。
2.注意字音、字形。
3.解釋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有些詞可以通過查字典理解。
暫時:短時間。
雪中送炭:比喻在別人急需的時候給以幫助。
忘懷:忘記。
阻擊:以防御手段阻止敵人增援、進攻或逃跑。
崎嶇:形容山路不平。
唯一:只有一個,獨一無二。
同歸于盡:一同死亡和消滅。
金達萊:朝鮮常見的一種花。在我國稱杜鵑花,也叫映山紅。
代價: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付出相當的物質和精力。課文中指朝鮮大嫂為了幫助志愿軍而失去了雙腿。
血泊:大灘的血。
片刻:一會兒,時間很短。打糕:用大米或江米做成,是朝鮮人民喜歡吃的一種食物。
搗米謠:朝鮮人民搗米時唱的一種歌謠。
剛強:不怕困難或不屈服于惡勢力。
噩耗:指親近或敬愛的人死亡的消息。耗,指壞的音信或消息。
崎嶇:形容山路不平。
偵察:為了弄清敵情、地形及其他有關作戰的情況而進行的活動。
深情厚誼:深厚的感情和友誼。
情誼:互相關懷、愛護的感情與友誼。
4.辨析詞義,找出近義詞、反義詞。
(1)近義詞。
剛強(堅強)戰役(戰爭)溫暖(暖和)。
代價(價值)看守(看管)偵察(探查)。
(2)反義詞。
溫暖(寒冷)剛強(軟弱)崎嶇(平坦)。
片刻(長久)唯一(眾多)噩耗(喜訊)。
5.區別形近字,按字義組詞。
出示幻燈片,請同學區別形近字,指出相同和相異之處,然后理解字義組詞。
嫂(嫂子)謠(歌謠)硝(硝煙)。
艘(一艘)搖(搖擺)消(消滅)。
阻(阻止)泊(停泊)崎(崎嶇)。
祖(祖國)伯(伯父)騎(騎馬)。
棍(棍棒)漸(漸漸)耗(噩耗)。
混(混合)暫(暫時)耕(耕地)。
唯(唯一)灑(灑水)役(戰役)。
準(準備)酒(白酒)設(建設)。
6.理解“暫時”“雪中送炭”并結合生活實際造句。
指導學生討論詞義,及在生活中怎樣運用,然后造句。
暫時——電視機買來了,但今天停電,所以暫時還不能看。
雪中送炭——媽媽送我一本字典,正是我需要的,真是雪中送炭。
(三)了解課文內容,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結構比較清楚。通過朗讀,同學們可以了解到;課文分別敘述了志愿軍戰士同朝鮮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別的情景。因此,課文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敘述同大娘告別的情景。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敘述同小金花告別的情景。
第三段(第三自然段)敘述同大嫂告別的情景。
第四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表達了志愿軍對朝鮮人民的依依惜別之情。
也可以把全文六個自然段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二、三自然段,主要講志愿軍戰士與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別的情景;第二部分是四、五、六自然段,主要講的是在車站上,列車開動時,志愿軍戰士與朝鮮親人依依惜別的情景。這里按照四段的分法進行學習。
(四)朗讀全文,為進一步分析課文做準備。
(五)作業:
1.了解志愿軍赴朝鮮作戰的歷史。
2.抄寫生字、詞。
再見了親人教案特等獎篇二
課文節選自著名作家魏巍的紀實文學《依依惜別的深情》。文章以道別語“再見了,親人”做為題目,可見全文是以寫離情別意為主,表達了中朝兩國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誼。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感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尊重和期待中積極地學、主動地探索。
在開始時,通過圖片把學生帶到抗美援朝、志愿軍回國的場面,使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并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初讀課文后,讓學生在課文中找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內容體會,尊重學生的選擇,培養學生自主選擇能力。遺憾的是,對于自主選擇的內容,學生的交流比較的散,教師要創設一個整體把握的過程,否則有些學生的感受很深刻,而有些學生則似乎有些脫離文本,不利于學生整體的感受。
二.發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調動學生的情感。
教師給學生比較開放的提問,如:“讀文章后,你的心情怎樣?”“讀文字,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在這樣的前提下,結合當時志愿軍離別時的情感變化,對往事的回憶,抓住親人間的情感流露,教師能適時地引導。如大娘與志愿軍之間血濃于水的親情等,讓學生明白,雖然從血緣關系來看志愿軍戰士和大娘、小金花、大嫂她們不是親人,可是她們做到了親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這才是真正的深情。如“雪中送炭”,“為什么昏倒?”學生談了很多,有些扯的比較遠,教師要給予引導,聯系上下文,結合當時志愿軍所處困難,緊緊扣住“親人”這一主題來引導,可能更有實效,理解能更深。
三.抓住關鍵詞,讀懂、讀好句子,教師的適當引導,領會文章蘊含的意思。
在教學中,采用個別讀、齊讀、自由讀等方式朗讀,但是效果不佳,整體朗讀沒有得到逐層提高。教師語言較簡潔,過渡較自然。如:“老師覺得讀好憶,要結合一定的語言環境,要抑揚頓挫,語速上要有快有慢,你自己先試試,讀好這句話!”“是啊,大娘這么大年紀了,還冒著炮火為志愿軍戰士送打糕,這種愛,怎能讓人不感動?”
四.拓展思維。
在課堂的結束部分,以通過朗讀或說幾句心里話來表達對朝鮮親人的敬意和感謝,讓學生抒發自己內心體會。并給學生一個關于抗美援朝的網址,以拓寬課外學習的面,給學生課后研究的一個方向。
再見了親人教案特等獎篇三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
2.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16個詞語的意思,并能用“唯一”、“深情厚誼”造句。
3.知道反問句有加強語氣的作用,能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感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學會“供、唯、謠、噩、耗”5個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同歸于盡、代價”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背第二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我們都已經知道了抗美援朝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中國人民志愿軍幫助朝鮮人民三年抗戰,五年建設,1958年,他們要回國了,朝鮮人民依依不舍,紛紛前來送行,他們握著志愿軍的手,激動的淚水不往地流:志愿軍握著朝鮮人民的手,干言萬語涌上心頭,他們發出深情地呼喊:親人,再見了!再見了,親人!(板書:再見了,親人)(齊讀課題)。
這篇課文是著名作家魏巍寫的。
問:“親人,再見了”與“再見,親人”有什么區別呢?等課上完了咱們再來討論、解答。
二、自讀課文,完成作業。
1.把這篇課文分為兩大段,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分。
2.學會五個生字:供、唯、謠、噩、耗。
3.說說這幾個詞的意思:雪中送炭、唯—、同歸于盡、代價。
三、檢查討論作業。
第1題:課文按主要敘事和主要抒情分為兩段,第—大段三個自然段的結構形式差不多。分段的依據是自然段歸并法。
第3題:釋文見“資料拾闕”部分。具體檢查步驟為:在哪里出現(讀一讀帶有這個詞語的句子),字、詞典上是怎么說的,課文中的具體意思。(這4個詞語為第一大段的重點詞語,通過4個詞語的檢查討論.使學生了解這3個自然段的內容。)。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指讀、齊讀、試背第二自然段,指導背誦的'方法——按結構線索記憶:請求——回憶——安慰。
六、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4。
2、看拼音寫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采用“舉一反三”法學習第—大段,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安排了哪些材料;學會3個生字“跺、萊、挎”;知道反問句有加強語氣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二、舉“—”學第一自然段。
1.指讀(讀出親切、勸慰和感謝的語氣)。
2.梳理,給這一自然段分為3個層次。并說說每個層次各對大娘說了什么。(第一層中“勸”,勸大娘停住送別的腳步,勸大娘別擔心,“我們”不會忘記朝鮮媽媽;第二層是“憶”,回憶大娘為志愿軍做的事,具體說了兩件事,送打糕昏倒路旁;救傷員,失去孫子:第三層是“頌”,贊頌大娘的情誼比山高比海深。)。
3.理解。
(1)這一自然段有一個詞語“雪中送炭”,詞面我們都知道是下雪的時候送來了炭。那么在這一段中,“雪”“炭”“送”分別指什么?(雪:供應困難、空著肚子三天三夜;炭:打糕,更重要的鼓勵、關懷與愛:送:帶、頂、冒、穿、送)(板書送打糕昏倒路旁)。
(2)這一自然段還有一個詞語,“唯一”。為什么用“唯一”這個詞?(兒子、兒媳和家里的其他人都戰死了,只剩下這么一個親人)。大娘為什么為救傷員而不顧自己唯一的親人?(板書:救傷員,失去孫子)。
4、感受反問句的作用。
這位老大娘是志愿軍的親屬嗎?可是為了志愿軍戰士,她卻付出了這樣大的代價,在大娘的心中,志愿軍戰士不是親人卻一一勝似親人。志愿軍戰士在心里深情地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是不會忘記的。課文是這樣說的嗎?(對比:您說,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會忘記?(板書:比山高,比海深)。
三、齊讀第二自然段.
1.自讀。比較與第—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何相同,在話別對象上有何不同,該用怎樣的朗讀語氣(親切、關懷、鼓勵的語氣)。
2.你能根據第一自然段的板書,補上這一自然段的板書嗎?
3.根掘板書,說一說這一段的內容。
(提要:小金花為救偵察員老王,不顧生命危險,失去媽媽沒有落淚,和志愿軍分別的今天卻落淚了,她把志愿軍看作是比媽媽還親的親人,即不是親人卻一一勝似親人。)。
4.小結本段寫法:勸憶頌。
四、放手自讀第三自然段。
1.補充板書。
2.指導朗讀:用關切、敬重的語氣。
3.檢查3個生字:跺、萊、挎。
五、依據板書,總結升華,知道中朝人民的友誼是鮮血凝成的。
附:板書。
再見了親人教案特等獎篇四
教學目標。
1、聯系上下文理解“雪中送炭、唯一”等詞語在課文中的作用。
2、理解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之間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之間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一篇課文,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的。
2、你知道抗美援朝戰爭嗎?學生知道的介紹背景。
3、教師簡介背景。(加以有關圖片介紹抗美援朝戰爭的有關背景。)。
5、說到親人你會想到誰?
6、那么課文中寫到哪些親人?就讓我們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a、注意拼讀生字。b、想一想志愿軍眼中的親人指的是誰呢?她們究竟為志愿軍戰士做了些什么呢?(誰為誰干什么?)。
2、出示詞語。
戰役封鎖暫時供應硝煙。
雪中送炭唯一情誼噩耗剛強。
(1)指名讀,齊讀。
3、說說志愿軍眼中的親人指的是誰呢?(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
以大娘、小金花、大嫂為代表的朝鮮人民(板書:朝鮮人民)究竟為志愿軍戰士做了些什么呢?(誰為誰干什么?)。
二、細讀課文,感悟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1、請你仔細地讀第1自然段,想想你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大娘是志愿軍的親人?劃一劃有關的句子。
2、交流討論。
出示: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
3、請你再仔細地讀讀這個句子。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什么?學生回答后:想想你是從哪些詞語里感受到的,圈一圈有關的詞。學生如果回答不好(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大娘不顧生命危險。指名讀。
生:戰場上硝煙彌漫,炮火紛飛,隨時都可能失去生命。
生:送來了大娘對志愿軍的愛。你也來朗讀。
4、這么危險大娘為什么要給戰士們送打糕?(請你聯系上文找找)志愿軍在戰場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了,肚子很餓。
師:三天三夜不吃東西會怎樣?上面還有敵機啊。處境怎樣?
生:打戰的力氣也沒有了。可能導致戰斗失敗。
生:下雪時送炭給別人取暖。
生:在別人有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
6、師:課文中的“雪”和“炭”分別指什么?
生:“雪”——志愿軍戰士空著肚子和敵人拼了三天三夜,“炭”——打糕。
7、師:在這樣關鍵的時刻,大娘送來了打糕。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大娘慈母般的溫暖。指名朗讀。
生:一個母親對兒子的愛。
8、你是志愿軍,吃著飽含大娘愛的打糕,你心情會怎樣?
生:大娘真是我們的親人。帶著自己的感受來讀。
生:我們一定要打贏這場戰斗。
生:我們太感謝你了。指名朗讀。
所以當時有很多同志都感動的流淚了。齊讀。
師:大娘的這種愛是已經超越普通的愛,更像是一個母親對于兒子的愛啊!
在這分別的時刻,兒子情不自禁地要對母親說:。
再見了,媽媽!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出示:我們還記得,我們的一個傷員在您家里休養,敵機來了,您丟下自己的小孫孫,把傷員背進了防空洞;當您再回去搶救小孫孫的時候,房子已經炸平了。您為我們失去了唯一的親人。
1、再請你讀讀這句話,你從這件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大娘對志愿軍的愛護。我從“丟下”“背進”體會到的,指名讀。
師:一“丟”一“背”之間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大娘的無私。為什么能這樣做?(志愿軍也為大娘流血犧牲過)。
生:大娘把戰士看得比小孫孫還要重要。小孫孫是誰啊?(唯一的親人)。
師:唯一是什么意思?(獨一無二)失去唯一的小孫孫意味著什么?
師:是啊!大娘失去了小孫孫就再也沒有真正的親人了。大娘的心情是怎樣的?(痛苦)請你來讀一讀。
3、大娘不愛自己的小孫孫嗎?(愛)哪里可以看出來?
4、但她還是選擇先救志愿軍,你想說什么?
生:大娘把志愿軍看得比親人還重要。你來讀這個句子。
生:大娘愛志愿軍勝過愛親人。
生:大娘很無私。
5、師:此刻你就是那位被救的傷員,想到那為你失去唯一親人的大娘,你怎么讀?指名讀。是大娘給了你第二次生命,你怎么讀?指名讀。為什么這樣讀?我們都是被救的傷員。(配樂)小組齊讀。
你們的感動,你們的感激,在分別的今天,都深深的蘊涵在一聲聲的道別聲中:。
再見了,媽媽!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6、大娘身上還有令你感動的地方嗎?
生:大娘為志愿軍洗補衣服,幾夜沒合眼。
生:大娘給了志愿軍慈母般的溫暖。
生:洗傷口,做鞋子送茶水。
7、8年來,大娘不僅在是生活上關心志愿軍,還為志愿軍失去了親人。她如同母親一樣深深地愛著志愿軍!所以說朝鮮人民和志愿軍“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板書: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志愿軍和大娘的之間這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誼,課文是用怎樣的語句來表達的。
1、出示句子: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懷?
師:這是什么句子?你能換個說法嗎?為什么課文要用反問句?
生:比較朗讀。
2、說說哪種說法好?
生:感情更加強烈。你表達一下這種情誼。
3、今天,志愿軍就要和大娘分別了,你想跟大娘說些什么呢?
4、交流。
5、在這分別的時候,所有的志愿軍都來跟大娘說說心里話——。
親人分別,千言萬語說不盡,誰也不想離開誰,送君千里總有一別。
總結:汽笛已經響起,火車就要開動了,就要離開親人,離開朝鮮媽媽了。把我們所有想要表達的情感就融入到深深地呼喚中去吧。
再見了,媽媽!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6、同學們,請你們看看這個段落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呀?(勸說——回憶——抒情)其實我們下面這課時要學習的小金花、大嫂這兩個段落也是按照這個布局來寫的。
板書:大娘。
小金花。
大嫂。
民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在品讀詞句中滲透情感體驗。
東柵小學徐偉。
課文節選自著名作家魏巍的紀實文學《依依惜別的深情》。文章以道別語“再見了,親人”做為題目,可見全文是以寫離情別意為主,表達了中朝兩國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情誼。
《再見了,親人》字里行間,始終洋溢著贊美、感激的情感,表現了“中朝兩國人民的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感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尊重和期待中積極地學、主動地探索。
教學伊始,讓學生通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后,引出問題,使之感知情感。
1、從題目入手。讓學生質疑:‘親人’指誰?是誰的‘親人’?志愿軍為什么稱朝鮮人民為親人???使學生了解“親人”指的是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之類的朝鮮人民。志愿軍所以稱她們為親人,是因為中朝人民在共同的抗美戰斗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2、從典型事件入手。以“文章寫了哪四件典型事例”讓學生知道文章通過“送打糕”、“救傷員”、“救偵察員”、“挖野菜”四件典型事件,來贊揚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深厚情誼。讓學生在感知材料的過程中,感知情感,初步了解課文內容,從整體上了解課文的情感流向。
“注重情感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提出的總目標之一。閱讀是讀者與文本相互作用、構建意義的動態過程,是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過程。
二、發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調動學生的情感。
教師給學生比較開放的提問,如:“讀文章后,你的心情怎樣?”“讀文字,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在這樣的前提下,結合當時志愿軍離別時的情感變化,對往事的回憶,抓住親人間的情感流露,教師能適時地引導。如大娘與志愿軍之間血濃于水的親情等,讓學生明白,雖然從血緣關系來看志愿軍戰士和大娘不是親人,可是她做到了親人也未必能做到的事情,這才是真正的深情。如“雪中送炭”,教師要給予引導,聯系上下文,結合當時志愿軍所處困難,緊緊扣住“親人”這一主題來引導,可能更有實效,理解能更深。
再見了親人教案特等獎篇五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重難點關鍵】:
1.課文內容中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的偉大友誼。
2.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有關抗美援朝戰爭的相關文字、圖像資料。
一、【教學內容】:再讀課文,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
1、引導學生通過讀書后,領悟這三段表達上共同的特點:開頭親切稱呼親人,中間回憶感人事情,結尾贊頌雙方的`深情厚意。
2、小金華、大嫂、大娘這些朝鮮人民此時此刻會向志愿軍戰士說些什么呢?學習本課表達方法,試著說一說。
3、找同學充分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最后三段。
在這片土地上,不僅居住著許許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樣的親人,而且還滲透著我們與親人們并肩戰斗而灑下的鮮血,還留下了許許多多我們共同浴血奮戰的故事。但此時此刻,列車的汽笛長鳴,車輪已經啟動。讓我們共同朗讀最后三段,共同來體會志愿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之間依依不舍的真情吧。
學生朗讀。
三、回顧全文,歸納總結。
1、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軍戰士的口吻,生動的記述了中朝兩國軍民依依惜別的情景,贊頌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2、補充詩句:血火凝深情,依依相送行。無言默默淚,()。
3、小組討論,補充完整。
四、背誦自己最喜歡的段落,聽寫本課字詞。
1、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班內交流:為什么喜歡這一部分。
3、學生自由朗讀。熟讀成誦。
五、補充資料,課外拓展。
1、關于抗美援朝的資料。
2、關于作者魏巍的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東方》。
再見了親人教案特等獎篇六
志愿軍叔叔,收下我的心意吧!這一束鮮花,代表著我們兩國的友誼,當您們想我時,看一眼這鮮花,便會想起我小金花呀!
記得一回,偵察員老王叔叔到敵占區執行偵察任務,不幸被鬼子抓到了,媽媽帶著我去迎救老王叔叔,我竟親眼目睹了母親和敵人同歸于盡的慘烈畫面。我的心里充滿了憤怒與不甘,強忍的眼淚也禁不住的往下掉,同行的一位叫小志的志愿軍叔叔,用他溫暖的臂膀給予我安慰,并從懷里掏出一個有點破敗的洋娃娃送給我,原來這個娃娃是小志叔叔戰亂中死去女兒的最愛,他無時無刻都將娃娃帶在身邊,感覺女兒一直都在。小志叔叔說,讓娃娃陪伴著我,不哭泣學會堅強,才能打敗頑固的敵人,給親人報仇。當時我抹干眼角的淚水,心里默默發誓:這是我的最后一滴眼淚,我要做一個堅強的女孩!從此以后我再也沒有哭泣!
抗戰終于迎來久違的勝利,可是我竟找不到這位小志叔叔,我四處打聽,最后在我發小嘴里得到消息,小志叔叔在一次戰斗中光榮犧牲,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我跑回家抱著布娃娃三天三夜沒有出門,我很想大哭一場,但是我沒有,我的眼里已經沒有了淚,因為小志叔叔教會了我堅強!
我的媽媽、小志叔叔還有成千上萬的志愿軍叔叔雖然犧牲了,但是還有一批又一批的軍人、志愿軍和百姓們前仆后繼抗戰殺敵,最后完成了艱苦的戰爭,迎來了和平!
和平的列車開動了,載著我們的志愿軍們,帶著喜悅,帶著淚水!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再見了親人教案特等獎篇七
課時:第一課件(略)。
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精讀其中一段(按學生要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2、抓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在前三個自然段中選一段背下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1、領悟作者選擇典型材料表達中心的方法,體會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友誼是偉大的。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學習做課堂學習的主人。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明確重點。
1、復習導入:(結合前節課的板書)。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作者在千萬個送別的人群中,選取了大娘、小金花、大嫂這三個有代表性的人物,"勸慰"(板書)她們不要難過,"回憶"(板書)她們與志原軍之間發生的感人故事。
2、交代任務。
那么,通過這些典型事例,如何表達文章的中心呢?這節課,我們圍繞這個重點,以讀為主,來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讀悟學法、理解重點。
1、了解學生,確定精讀重點。
(1)自由快速瀏覽前三個自然段,選擇自己最受感動的段落。
(2)你最受感動的是哪段?(按多數意見)。
2、精讀重點段。
(1)提出要求:(屏幕顯示)。
(2)學生自讀、自畫、思考。
(3)讓學生談對受感動的語句的理解,并讀出受感動的語氣。
(3)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體會思想感情。
(4)領悟學法:剛才我們怎樣理解這段內容?
3、學法遷移,自學另外兩個自然段。
(1)按照剛才的學習思路,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讀懂其它兩段的內容。(學生自讀自悟,然后小組交流)。
(2)質疑:
通過剛才的學習、交流,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3)指名朗讀。
(4)教師點撥:
同學們,讀了這些感人的故事,你知道志愿軍為什么稱朝鮮人民為親人嗎?
4、以讀代講、讀中悟情。(讀最后三個自然段)。
(1)引讀:
生:"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師:他們多么希望時間能停下來,多么希望列車能停下來,他們呼喚列車--。
生:"列車呀,你慢點開,讓我們再……再停留片刻!"。
生:"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2)自由讀,想象場面,領悟情感。
三、延深教材、深化中心。
1、提供數據資料。
(1)總結過渡:
同學們,這篇課文,作者站在志愿軍的角度,選擇了大娘、小金花、大嫂這三個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來表達中朝人民之間用鮮血凝成的友誼(板書)。讀了這篇課文,同學們一定能感受到朝鮮人民為志愿軍付出了血的代價。但是,同學們是否知道,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了朝鮮的解放,也同樣付出了重大代價。下面,請同學們看一份資料。
(2)屏幕顯示:志愿軍烈士統計數據。
(3)談感想:看到這一串串的數字,你有什么感想?
2、提供圖片資料。
(1)導語:
在這千千萬萬個烈士中,有許多特等英雄。他們的英勇壯舉,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在中朝兩國人民中間傳頌。請同學們看圖片資料。
(2)發圖片,每小組一份。
(3)看英雄形象,讀英雄事跡,交流感受。
四、自主練習、創造想象。
1、導語:
2、屏幕顯示練習題(學生可任選一題)。
(1)請你以小金花的身份,仿照課文的寫法,對志愿軍叔叔說幾句話。(可選擇圖片中的人物和事例)。
(2)現在,你想對志愿軍或朝鮮人民說點什么?(可選擇其中一個人物)。
(3)在前三個自然段中選一段背下來。
3、學生自練,然后小組交流。
4、典型匯報。
五、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1、結合板書,總結寫法。
2、征求學生對教師上本課的意見。
3、作業:把學習這篇課文的感想寫在日記中;
再見了親人教案特等獎篇八
1、通過朗讀,討論,理解課內容,體會志愿軍戰士與朝鮮人民之間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2、能抓住重點句子進行有感情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
3、深刻領會并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進行表達的方法。
4、結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義,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進行表達的方法。
投影片(分別場面圖)、磁帶(二胡曲《還鄉行》)、火車汽笛聲錄音
1、學生讀書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板書:中朝友誼鮮血凝成)
2、快讀全文思考:作者圍繞這個中心選擇了哪些材料?
(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
3、學生討論,作者為什么只選擇了這幾個材料來寫?
(板書:圍繞選擇典型材料)
1、引導學第一段,體會學習方法。
指讀課文,出示思考題(投影)
聽讀要求:
a、用簡潔的話,說這段寫了幾件事?
b、認真思考,作者為什么要選擇這幾件事來寫?
c、邊聽邊劃,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標出來。
學生聽讀后討論,教師啟發生回答問題。
(板書:洗補衣服送打糕救傷員)
(結合思考題引導學生認識到大娘與志愿軍戰士之間結下的深厚情誼,進而領會作者選擇材料的用意)
齊讀本段的最后一句(這比山還高比海深的情誼我們怎么會忘懷?)進行句式的.變換(變成陳述句)體會反問句的表達作用。
結合句子讓學生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意思,練習用“雪中送炭”造句。
置疑問難。
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配樂范讀----學生練讀----個別讀文)
2、結合學第一段的思考題,遵循學習第一段的思路,分組自學第二、第三段。
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體會出小金花和大嫂與志愿軍之間結下的深厚情誼進而領會作者選材上的特點。(板書:救老王挖野菜)
抓住表現人物性格和品質的語句,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師在前三段學習的基礎上,運用激情語言,放錄音,投影,創設情境,和學生一起齊讀第四段。通過感情誦讀,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深入理解。
4、針對全文進行置疑問難。
讓學生從理性上認識作者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進行表達的方法,認識這一寫作方法的好處。(板書:突出中心)
1、向學生介紹《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書,選讀精彩段落,激發學生的背誦興趣,讓學生自由選擇背誦。
2、結合課后的練筆內容,讓學生進行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