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屬于現實活動范疇。它是演講家通過對社會現實的判斷和評價,直接向廣大聽眾公開陳述自己主張和看法的現實活動。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演講稿,可是卻無從下手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演講稿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一
“滴答,滴答”聽,小雨又在拿窗戶作它的琴鍵,愉悅地彈奏著清晨的進行曲,剛從睡夢中蘇醒過來的我抖了抖凌亂的頭發,望向窗外,啊!一切多么美好,這不正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景象嗎?在我眼里,還映有“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細膩和美好呢!不覺間,我已嗅到了文化的芬芳,這獨特的味道,正是中華文化啊!
我自幼喜歡文學,認為文學是人心靈的保養劑,是提高自身素質和靈魂價值的一味好藥。我時常會躺在搖椅上,靜靜地思考著古人治國統天下的雄心壯志,感悟著詩仙李白激勵行間的飄逸和灑脫,享受著陶淵明田園生活的清新與自然。也許是因為渴望與緣分吧,老天爺終于給了我一次遨游文化大海的機會。
我乘坐著一葉小舟,獨自漂泊在這蒼茫大海上,聽海演奏,看云起舞,我沉浸在美麗中,這時我看到幾條蹦跶的小魚,終于來了,迎面走來的是一張張陌生的面孔,他們都長的奇形怪狀,我好奇地問道:“你們是?”“什么?連我們都不認識,也配做炎黃子孫?我們是商朝的精髓——甲骨文啊!”“哦!”此時我才恍過神來,原來是中華漢字的鼻祖啊,它們都有著與眾不同的但又構思巧妙的身形,這無不展現了古代中國的智慧與靈氣!在甲骨文兄弟的帶領下,我繼續向前方探索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的心上人,何時才能來到我身邊?”“你是詩經吧?”我問了問這條吟詩的小魚。“嗯,還認識我,不錯,我乃中華文化詩史上的開辟之作,可了不起了呢!跟著我,帶你去領略一下我們的發展后輩們!”我跟著他,領略了李白筆下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與杜甫一同悲訴了“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在這中華文化的大海中,我欣賞了唐詩宋詞元曲,瀏覽了四大名著,贊嘆了黃飛鴻的武藝,佩敬了華佗的妙手回春,這一個一個精致的貝殼,都乃我大中華的瑰寶啊!他們張開了懷抱,對著藍天吶喊著:“我們名字叫中華文化!”那一瞬間,我落淚了,這淚,如此地沉重卻又如此的自豪!
“鈴鈴鈴”,我睜開了眼睛,原來是搖椅上的一場美麗的夢啊!窗外的雨兒還在下著,這意味著中華文化還在延綿不絕的傳承,待到日光乍現的時候,就讓這美麗而偉大的文化高歌世界吧!
中華文化以深邃的內涵、恢弘的氣度以及蓬勃的生機在世界文明中占有獨特的位置,它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朋友們,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光榮地做傳承中華文化的小天使吧!
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二
今年以來,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以紀念朱子誕辰885周年為契機,以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標,積極打造“武夷書院講壇”“武夷書院·講理堂”活動品牌,努力推動朱子文化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在普及朱子理學思想、弘揚書院文化、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在省委宣傳部指導下,南平市、武夷山市會同國家級和福建省朱子文化研究機構,每年舉辦六場“武夷書院講壇”活動,已邀請陳來、朱杰人、朱高正、李存山、張建光、吳邦才等知名學者主講,“朱子文化的時代價值”“朱子家訓的由來及實踐運用”“朱子學在中國文化史上的意義”“朱子文化漫談”等主題演講,對朱子文化的.宏觀議題進行學理分析和實踐解讀,初步建立了常態化普及朱子文化的高層次平臺。《光明日報》整版刊發陳來教授演講內容,《福建日報》先后用兩個專版刊發第一講、第二講的精彩內容,海內外媒體報道武夷書院講壇活動消息,各大網站競相。同時,為了推動朱子理學向基層延伸,武夷山市啟動“武夷書院·講理堂”活動,設置機關、行業、企業、學校、村鎮、社區等六類講理堂,分門別類安排課程,“朱子文化遺產保護”“朱子文化與文明旅游”等輔導報告,深入淺出地普及了朱子文化的思想精髓,引起了基層干部群眾的廣泛共鳴,有力推動朱子文化的宣傳普及落實、落細、落小。截至目前,“武夷書院講壇”已舉辦五講,“武夷書院·講理堂”已在6個基層試點單位全部啟動。
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三
中華美德,它博大精深,經歷了這么多年的時光,卻依然還能代代相傳,它誨人不倦,教導了一個又一個文人雅士。
中華美德,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禮儀的總和。它讓處事的人明白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從而彌補了人們的愚昧,丑陋與缺點。
中華傳統美德包括“仁、義、禮、智、信、孝、悌、忠、廉、恥、勤、勇、敬、恕、謹、儉、忍、友、慈、和”
中華美德的基礎是德性,無時無刻在提醒我們做人要剛正、廉恥、為善、勤學。也正是這些正確的思想,引領著我們步入正軌,使我們不再迷茫,誤入歧途。
中華美德中對人格修養要求“情操、自省、舍己、虛心、淡泊、大度。”正是這些要求時時鞭策著我們,激勵著我們。相信只要能按照這些要求去做,所有人都會對你刮目相看,你的人格修養的的提高,也將是你終生受益。
弘揚中華美德,引領幸福成長。讓我們學習中華美德,守護中華美德,讓這個在五千年歷史中孕育的優秀美德繼續傳承下去,相信用不了多久,中華美德會傳遍每一個角落。因為我們有著強大的凝聚力,因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都忘不了這種早已刻在心中,流淌在血液中的中華美德。
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四
朱熹不僅文采出眾,口才也很好,其才思敏捷一如紀曉嵐一如劉鏞。
要說善言者多如牛毛,可絕大多數人是為一己之利,或求官或求財。而能夠為百姓利益,不顧犯欺君之罪招殺身之禍在皇帝面前“巧舌如簧”的人卻是寥寥無幾,朱熹可以算一個。
眾所周知,朱熹仕途坎坷:剛進政界就很“不識時務”地敢以“晚輩”的身份公然“頂撞”主張降金的秦檜等人,絲毫不理會什么“識時務者為俊杰”之類的“人生哲學”。未逢明主,朱熹楞是急得辭官回家,撒手不干了。過了幾年,宋高宗一命嗚忽,駕鶴西去,宋孝宗即位詔求直言,這下朱熹終于可以將滿腔熱怒火付之筆上,直言進諫,絲毫不給犀利的言語裹上一層奶油。還好宋孝宗有李世民的胸襟,看后很受感動,還親自召其聽取意見。不過宋孝宗雖有李世民的胸襟卻沒李世民的頭腦,聽取小人讒言,朱熹仍沒得到重用,于是再次辭官回家。之后又上演了幾次辭職鬧劇后,莫名其妙地被打成了“反派”;之后便沒了動靜。
雖說仕途坎坷,但朱熹也有風光的時候。寧宗時候,,朱熹擔任侍講,他的滿腹經綸,能言善辯令許多文武百官折服,連皇帝都曾是他的fans。皇帝也經常與他拉拉家常。有一次,,朱熹說到自己的家鄉,激動之余調動所有的腦細胞將尤溪說的天花亂墜,直說的皇帝心花怒放,腦袋發熱,當場拍板決定去尤溪游玩。本來皇帝親臨,對家鄉來說是一件好事,但還好朱熹是個理性的人,腦筋馬上轉過彎來,心理暗叫不好:皇帝出游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受苦的肯定是百姓,這樣不就給家鄉添負擔了嗎?這時朱熹計上心來,推說山高水險,車馬難行,力勸皇帝不要去尤溪。
皇帝不甘心,硬要刨根問底:到底怎么險啦?朱熹說,從東路進尤溪要經過一個叫“馬啼嶺”的地方連“馬”都“啼”啦,可見是多么地兇險。事實上,的確有這個嶺,只不過是“蹄”而非“啼”“馬蹄嶺”明明是馬的腳,愣被朱熹說成是馬的啼哭,皇帝還信以為真,不過還不甘心:“從西路走怎么樣?”朱熹說:西路要經過‘勒骨抽腸’,山高林深,毒蛇猛獸出沒其中……之類的話,又把皇帝嚇得一愣一愣的“勒骨抽腸”,一聽就狠,馬上打消了皇帝的念頭當然,又是朱熹故意說錯話,把“鹿角柳塘”說成“勒骨抽腸”,添油加醋,故弄玄虛,不過冒著犯下欺君之罪的危險,使尤溪的百姓免遭涂炭。
還有一次,皇帝與朱熹聊天時問及尤溪人民的生活。當然啦,皇帝面前,自然要說“國泰民安,百姓生活安定了。誰知皇帝接下來竟“賜”朱熹回鄉一趟,帶點尤溪的特產回來。也該是朱熹理性,此時他想的不是巴結皇帝,而是覺得凡是好的東西皇帝都想要,若真獻特產,被皇帝看中的話還不得年年進貢,苦的還是百姓。朱熹腦筋轉的快,不一會兒又有了主意。回京城后,朱熹獻上的不是金柑綠筍香菇,而是一顆桐子,告訴皇帝這是尤溪的雪梨。皇帝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一口還沒啃完就吐了出來桐子外表與雪梨很相似,但味道就差得遠了。
皇帝大怒,朱熹立馬伏地求饒說:“萬歲息怒,微臣怎敢欺騙皇上,微臣家鄉種的都是這種梨,黎民百姓吃的確實都是這種梨,萬歲賜臣一吃吧!”“演”的栩栩如生,一看就是個“演技派”。被恩準后,朱熹津津有味地吃起了這梨。皇帝見狀,認為是自己山珍海味吃多了,而窮苦人民連飯都吃不飽自然認為這難吃的東西好吃了,于是怒火漸漸消了。他又問朱熹還有什么東西,朱熹故伎重演,獻上了連根帶葉小竹子和毛竹葉。皇帝一看,說:“罷了罷了,尤溪那么窮,以后的山稅就免了吧。”此事讓我想起了我省某縣明明窮得只剩下錢了,還大哭貧困,得到了上頭的財政撥款實乃與這個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有人說謊是為了中飽私囊,而朱熹的謊言卻是利國利民,為尤溪百姓辦了一件大好事。
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五
文明是相對于愚昧、野蠻而言的。恩格斯曾說“文明是實踐的事情,是社會的素質。”350萬年前,人類誕生,人猿揖別。地球上有了人類,就有了人類文明上的歷史。人類文明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一過程既包含了人類體質的進化,也包含了人類的心性,精神和思想情感的不斷豐富、充實、積淀。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她以自己的勤勞、勇敢和智慧創造了獨具特色的中華文明,為人類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華文明是我們共同的驕傲,共有的財富,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跡”。
最陽光的生命
“曾經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經多少次折斷過翅膀,如今我已不在感到彷徨,我想超越這平凡的生活,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想處理在彩虹之巔,就想穿行璀璨的星河,擁有超越平凡的力量。”他是一個平凡的男生——黃舸。在他七歲時被確診為先天性肌營養不良。他的生命最多在18歲時就會結束。但他卻并不感到害怕和難過。而是和父親一起踏上了尋找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們。因為沒有錢,父子倆坐的是一輛三輪摩托車。就是抱著這感恩的信念,支持真他們走過了82個城市,行程13000多公里,向30多位當年給他們匯款治病的恩人當面道了謝。“坐著父親開的三輪摩托車,到好心人的家門口親自說聲謝謝,送上一束鮮花表達我深深的謝意,是我最大的心愿。”黃舸在2009年帶著笑離開了。他把他的眼角膜捐獻給社會上有需要的人,代替他繼續欣賞這個美好的世界。雖然他走了,但他的精神卻留在了我們心中。感恩,就是用自己的心去感謝別人。
誠信
松柏不會因為幾次雨雪的侵襲而背棄它對大地常青的諾言。
江河不會因為幾次干旱的肆虐而違背它對大海永恒的約定。
山川不會因為一點龜裂的傷痕而收回它對草木堅守的承諾。
現在的我門正面臨著中考的挑戰,父母說這是我們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老師說這是我們的一個分叉點。我其實也是知道的這是一次很重要的考試,看到妒忌如山的作業和背不完的知識,真的壓力很大。雖然我不知道為什幺中考,但是我知道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要想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我們必須去努力。因為我想一個人承諾過我一定會實現自己的理想,所以無論會有多么艱難,無論會付出多少,我都會去做,因為這是一個承諾。我認為誠信就是答應別人的事,不論有多么艱難,都會努力去實現自己的承諾。
傳承
感恩、誠信、尊重、禮貌、自強、勤學…。。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的文明美德,這些是一直陪伴我們成長的指路明燈,而現在這些將由我們傳承并發揚光大。如果你要問為什么,那么我會告訴你,因為“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文明美德,由我傳承!
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六
這兒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纏綿悱惻,也有鐘靈毓秀的"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的瑰麗景色,還有"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悲壯心愿,更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情壯志……歷史是一本永不泛黃的連載書籍,沒有停筆的那一天,身負偉大使命的有志之士借助它來吸收吞吐整個中華文化,來自靈魂的感嘆在繁華的字里行間熠熠生輝,而其中的國學經典、詩詞歌賦,往往如瑰寶一般讓人神往。
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自先秦諸子的百家爭鳴,到唐詩宋詞的繁榮盛行,中華民族流傳下一部部令人贊嘆的國學經典,詩人作家各有千秋。
有人為了自尊"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有人為了愛情"腸斷白頻洲";有人懷念親人"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不同的時間、空間、不同的感情,從鄉間小吏到文學大家,他們在一次次晨光暮雨中,提筆研墨,濃濃墨香勾勒出心中想念的人的名字,優美的詩詞訴說著心之所向。
國學經典的悠悠存香,有一種令人不可抗拒的力量。孩提時,媽媽口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給我構建了一個純美的精神境界,這種境界讓我神往。長大后,每遇到書店,我都會駐足凝望,書香讓我沉醉,我仿佛早在幾個世紀之前就與它們相識。后來,即使口袋里非常拮據,我也要盡力買回幾本,廢寢忘食的去讀,我沉浸在讀書的樂趣中,感覺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國學經典就像一桌饕餮盛宴,不論多么獨特,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所鐘愛的。
我從小就愛誦讀唐詩宋詞,不為別的,只是感覺讀詩詞很有趣,越琢磨越有味。后來,我讀《史記》和《資治通鑒》,很好的塑造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讀書使人明智",國學經典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博大精深的世界。
讀國學經典,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國家和歷史。觀看"國學小衛士"競賽讓我的心靈深受震撼。我被節目里的小選手們深深折服,無疑他們也是喜歡國學經典的,臺上的他們滔滔不絕,自信而大方,博聞而謙遜。即使遇到挫折,他們也會不慌不忙,彬彬有禮的對待考驗。這種強大的心理素質來自哪里呢?"腹有詩書氣自華",我相信,是國學經典給他們帶來了強大的能量。其間,我最喜歡第一環節--初露鋒芒,這一環節不僅考驗了選手們對知識的掌握,更檢驗了他們處變不驚的心理素質,節目一開始就這么緊張,懸念迭起,我不禁為他們捏了一把汗。
比賽固然有趣,卻引起了我更深的思考。難道不比賽就不用學國學了嗎?如今的大學生外語掌握的可謂一流,卻對自己國家的文化所知甚少,大量的教輔占領了書店,國學經典躲到了角落,大人領著孩子盲目的參加各種興趣班,卻找不到一點時間靜心讀國學經典,這的確是舍本逐末之舉。
人不可忘本,國學經典是我們精神世界的精髓,青少年的心靈需要經典的'滋養,誦讀國學經典,傳統美德才會得以弘揚。一個生命力強大的國家需要精神文化的支撐才會興旺發達,一個民族少了文化就似少了血液一般,蒼白無力。
從今天起,從此刻起,我們都要拿起書本,讓文字貼近我們的心臟,讓偉大的中國夢在我們的心中生根發芽,我們會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實現夢想,振興中華!
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七
誠實,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現在的社會中,誠實守信,對一個人,甚至一個國家是至關重要的。
在生活中,誠實,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它是一種美好的品德。有了誠實,就有了朋友,有了堅強,臉上就洋溢著笑容;沒了誠實,就多了敵人,多了灰心,臉上就愁眉苦臉的。有了它我們的人生不會一帆風順,但我們邁出的每一步都會是踏踏實實,腳踏實地的。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賈科莫的小孩,他全身是透明的',像是水晶做的,他想什么,別人都能看見。于是,賈科莫養成了一個品德——誠實。后來,他的國家被一個暴君統治,賈科莫說出了百姓們對他的恨,就被暴君抓了起來。當賈科莫住進牢房時,整座牢房變得透明了!為什么?因為誠實是堅韌無比,不可磨滅的。
那時,我還小。放暑假了,爺爺在睡覺,爸爸媽媽上班去了,我懶得彈琴,便把音樂打開,自己去玩了。過了一會兒,我把音樂關了,跑去爺爺房里,說:“爺爺,你聽見我彈琴了嗎?”爺爺聽到了一段音樂,以為是我彈的,便說:“聽見了,聽見了,你去玩吧!”我興高采烈地跑下樓去。我回來時,看見爸爸正一臉陰云地看著我,質問道:“你彈琴了嗎?”
“我……我彈了。”我心里。
夢,總是虛幻的,它是對某種東西的追求,對某種事物的渴望……。
今夜的月光朦朦朧朧,像在月亮上蓋了層白色的薄紗。“撲棱棱……”一只小鳥從窗前掠過,我躺在床上,不禁陷入了沉思。
我進入了一個王國,聽說那里有一只神鳥,長的如同鳳凰,滿身金色的羽毛,炯炯有神的眼睛,聲音無比柔美。據說,如果能得到它的幫助,便會幸福永久。許多富貴人家,都想得到它,于是便不顧家人的勸阻,冒著危險邁向神鳥的藏身之處——巔峰雪山。雪山的空氣有些涼,雪花飄到了地上,就像鋪了一層銀色的地毯。
這神鳥聰明機智,思維敏捷。大家找到它的藏身之處雖不費吹灰之力,可想要捉住它,可就難了。
一個名叫西蒙的男子,手拿彈弓,布袋里裝滿了子彈,千里迢迢,風雨兼程地尋找神鳥。不知過了多久,他看到了一只神采奕奕的鳥,相貌甚像神鳥。西蒙頓時高興萬分,一手拉弓,瞄準方向,“嗖”的一聲,鳥落了下來。他撿起了鳥仔細一看,不禁轉喜為悲,因為那是一只普通的鳥(這是神鳥的分身術)。最后他因失足而墜落山崖,粉身碎骨。
從此以后,便在也沒有人來捕殺它了,可是事情過了許多年,一個貧困善良的年輕人,卻收到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神鳥突然降臨到了他的家里,讓他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唉!那么多人費盡心機,要捕殺它,可是貪得無厭終歸害了他們。
我從夢中醒來,發現一切竟然都只是虛幻,可那只躲過“生死劫”的神鳥,卻永遠住在了我的心中,和它的主人一起過著平安幸福的生活。
善良一種美德,讓我們助人為樂吧!相信善良的人總會收獲意外的驚喜。
河南省沁陽市第二小學四年級李思漩。
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八
在瑯瑯的《朱子家訓》聲中,首屆廈門國際朱子文化節配套活動之一——朱子文化論壇“朱子家風家訓與家禮”正式開講,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中國朱子學會副會長朱杰人作為主講人進行了廈門(同安)朱子學院開院后的首講。
朱杰人從古今中國家庭重視“理”與“禮”的視角來談《朱子家訓》的作用,朱子重視禮,是在同安四年多的任職期間總結出來的。朱杰人教授認為,朱熹24歲首仕同安的經歷,使他有機會深入到民間,對當時的社會有一個深刻、切身的了解。朱熹深刻地感受到當時社會的“無禮”,他意識到必須重拾儒家的傳統思想,讓這思想再次成為人們生活的準則和規范,社會才能回歸正常,走向和諧。
短短317個字的《朱子家訓》,給出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底線。這個底線劃得非常的清晰,而且是可以執行的,朱杰人說,越過了這條底線,你就不配稱作“人”了。
朱杰人認為,《朱子家訓》是一種具有時代意義和普遍意義的人倫觀、修養觀、道德觀、社會觀和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價值觀。
“今天我們仍提倡要講禮,因為禮在當今仍有它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朱杰人教授強調,人的欲望要受到限制和克制,而不是無限制膨脹,而禮便是克制和約束人的欲望無限制釋放和膨脹的利器。今天的物質飛速發展,社會崇拜金錢、忽視親情、破壞自然……這些行為的出現,究其原因是信仰、傳統和精神的丟失,而禮便是連接信仰、傳統和精神的紐帶。
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九
斗轉星移,白駒過隙。壯美秀麗的紫云山,泱泱東流的伊水河,見證了化安一中這所因蘊含著百年的文化積淀而古老,因閃爍著現代文明之光而年輕的學校的滄桑歷程。
這是一所風雕雨琢的學校。從1692年開始,由中梅書院、崇文書院、縣城高等小學堂、鄉村簡易師范、縣立中學而化安一中,可謂一路風光,一路高歌,幾百年薪火相承、自強不息的歷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創業史、奮斗史、發展史。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學校品位不斷提高,“公、勇、誠、樸”的校訓,“讓每位學生成才,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基”的理念,團結、務實、愛崗、奉獻的敬業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這是一所人杰地靈的學校。早在科舉時代,從這里走出的陶澍、羅繞典、黃自元等著名人物為湖湘文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頁。從1902年開辦新學以來的一個多世紀的如歌歲月,收獲的是芬芳桃李,譜寫的是發展之歌。一百多年的春華秋實,一百多年的春風化雨,鋪就了莘莘學子的成才之路,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創業之士、學術之師、治國之才。從這里走出的數以萬計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普通勞動者,都成為了化安一中史冊上最耀眼的頁面。
這是一所朝氣蓬勃的學校。如今,化安一中已成為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級中學,規模達61個班,學生近4000人,學校穩步持續發展,高考成績連年攀升。百年砥礪,百年積淀,征途迢迢,碩果累累。如今這一方沃土之上,桃榮李茂,滿園芬芳,這得益于一批批志存高遠,畢生勤勉的志士賢達,無數教師嚴謹治學,愛生如子,陶鑄群英。深厚的文化底蘊,先進的教育思想,嚴謹的教風學風,使化安一中這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永葆青春,生機勃勃。
撫今思昔,我們倍感自豪與榮耀;放眼未來,我們深知任重而道遠。時代在呼喚教育的創新,社會在鞭策學校的進步,改革在促進一中的發展。站在新的起跑線上,如何書寫百年名校新的輝煌,為全體師生和廣大校友所關注。每個一中人,每位校友,都應該成為一中發展的思考者、建設者、推動者。當前,機遇與挑戰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歷史將百年學府的接力棒傳給了我們,我們不能觀望,不能懈怠,唯有立足新的形勢,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弘揚優良傳統,把握發展機遇,創新發展理念,尋求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同舟共濟,攻堅克難,才能促進化安一中的持續健康發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春暉永駐,教澤長存。讓我們攜起手來,為把我校建設成為省內領先、國內著名的學校而努力奮斗!
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十
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使中國有了深厚的歷史底蘊,各朝各代都創設出了無數璀璨的文化瑰寶,這都是中國最為寶貴的財富。作為中國人,我們深感自豪。然而,如何使這些文化瑰寶得到最好的傳承和發展,散發出耀眼的光芒,是我們每個人都肩負的責任,應當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
新春再度來臨,與往年一樣的熱鬧喜慶,但有一樣傳統事項發生了變化,沒錯,是放鞭炮。今年放鞭炮的數量明顯少了很多,院子中不再像往年一樣夸張的滿地炮紙。這是因為中國大多數地區面臨著嚴重的污染問題,污濁的空氣威脅著人們的健康,而鞭炮的燃放會加劇大氣污染程度。因此,大家開始重新審視放鞭炮這一傳統習俗。
放鞭炮的習俗代代流傳至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發生改變的。這同樣是我們的寶貴文化,也不應該放棄。所以我們應該合理燃放,適量燃放,做到綠色、科學,比如購買正規廠家的低污染鞭炮,遠離易燃易爆地區和居民區,少量購買等。鞭炮聲少了,不意味著年味就會有所減弱。
傳統文化也會有不合理之處,所以發展的趨勢應該變得越來越文明,越來越適應我們現在的社會形勢。
二
經常會獲知這樣的信息:中國各個年齡階段的人對漢字的掌握水平,包括正確書寫,美觀書寫等都大幅降低。反映出這樣一個問題:隨著現代高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對漢字越來越不注重。越來越多的人使用鍵盤書寫,“提筆忘字”現象越發嚴重。針對漢字手寫危機,為了喚醒更多的人對文字基本功的掌握和對漢字文化的學習,拯救中華文化,中央電視臺播出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節目播出后收視率很高,這個節目讓觀眾也單純的參與其中,在比賽游戲中學習,領略漢字的美。
我的學校也開展了《漢字聽寫大會》的活動,我有幸成為了一名選手,代表班級參賽。準備期間,同學們的熱情很高,重新拿出很久不用的《新華字典》學習漢字。在感受漢字的神奇與美時,我們也深深意識到自己對漢字的掌握程度還很不足。
漢字不僅僅是表意符號和交流工具,還蘊藏著的豐富的中華文化與藝術。漢字手寫的普及程度,直接關系到中國書法藝術乃至中華文化未來的命運。作為青少年,我認為我們有責任學好漢字,傳承中華文化。這樣,才是當之無愧的中國人。
三
與漢字聽寫大會類似的,中央臺也推出了《中華好詩詞》節目。相比漢字,很多人會認為詩詞要高深復雜得多,只有在學生時代才需要背幾首。很多人也會疑惑,在現代忙碌的生活中詩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到底是必需品,還是奢侈品?或許它比起房貸、車貸、子女學費來說真的成了一種奢侈品,但我想,只要我們真的愿意相信詩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我們真的就可以活的詩意盎然。
有人說,沒有宗教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然而詩就可以作為我們的宗教,詩教會我們一種生活觀念,一種悲天憫人的意識,對大自然寄予無限深情,并用一種藝術的眼光看待人生。
可見,中國詩歌在中國人生命中獲得了如此重要的地位,是中國人心靈的托付。那么就讓我們喚醒自己心中的詩意,傳承詩文化吧!
傳承與發展中華文化的重任在我們青少年,讓我們行動起來,體會中華文化的魅力,將傳統文化融入我們的生命,使之代代相傳。
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十一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禮儀之邦,講文明,懂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這個美麗的校園里,文明禮貌也無處不在,它像綿綿細雨,滋潤著大地,像陣陣微風,吹進人們的`心田。同學們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團結友愛,尊敬師長,文明之花常開放在我們美麗的校園。但是在我們的校園中還存在著許多不文明現象。
作為一名中學生,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的使命。如果我們每個同學都能見到老師問聲好,見到同學打招呼,同學之間和睦相處,事事講文明,時時講禮貌,那我們便能生活在一個非常美好的世界中,別人也會因為我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作為一名中學生,愛護校園,美化環境,同時也是我們的另一個使命。當你扔出手中的垃圾時,請你多走幾步,把它放入垃圾箱;當你看到地上飄著紙片時,請你彎下腰,把它撿起來;當你隨地吐痰時,請你為他人想想,別人會因為我而生病的。如果我們每一位同學都能這樣做,這樣想,那么,我們的校園一定會更加美好。
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十二
近代東亞教育、科學的發展,曾借用朱子學的格物致知觀念接引西方近代科學,是朱子學觀念在中國學術近代化發生積極作用的一個例子。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朱子學的格物論有益于近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外,還應看到朱子學的格物致知思想更近于晚近受到大家重視的大學“通識教育”理念。因為朱子的格物說的確不是朝向某些專業的科學研究,而是重在培養學習者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習者的人文精神、道德理解、多元眼界和寬闊胸懷。通識教育的核心課程則是關于經典文本學習的課程,經典的意義在于經典是人類文明的成果,是人類文明在歷史篩選過程中經歷選擇而積累下來的精華,對經典的不斷學習與發展是文明的傳承的重要途徑,這正是朱子所始終重視的一點。由此可見,對于當代的通識教育來說,朱子的思想是孔子之外最重要的思想資源。
在朱子的四書著作中,對《大學》的研究和闡發,最具有代表性,也最集中地表達了朱子的儒學思想,《大學》固然著眼于成年讀書人的修身,但也關注社會風俗的改善。如其《大學章句序》的最后一句:“然于國家化民成俗之意、學者修己治人之方,則未必無小補云。”在此序文中朱子明白表達出,不僅學校教育著眼于全民,所謂“當世之人無不學”;而且即使是大學,也并非只與君子精英有關,強調大學之教不僅與“學者修己治人”有關,也與“國家化民成俗”有關;不僅與“治隆于上”有關,也與“俗美于下”有關。因為就教育和學習的內容而言,儒家的學校教育與佛教不同,對士大夫來說是“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對普通民眾而言,“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倫之外”。所以,其教育的結果,“其學焉者,無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職分之所當為,而各俛焉以盡其力。”學習者經過學習,不會脫離人倫日用,而能夠更加理解自己的性分和職分,在其本職位置上盡其分盡其倫盡其職、盡其力盡其心盡其性。每個人都在其社會職位上盡其力,國家自然就得化民成俗之效了。“性分”指個人命定的社會地位和活動限度,“職分”是指對所處社會地位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性分的概念本出自玄學,朱子則由此闡明儒家教育具有積極的社會功能,即使人安其性分,盡其職分,移風易俗,指出化民正俗的重要性。朱子一生的小學蒙學著作也很多,是對傳統蒙學教育貢獻最大的人,他的著作如《童蒙須知》《小學》《增損呂氏鄉約》等,流行甚廣,對儒學價值的大眾化、通俗化,對培養少年兒童,養成德性,起了積極的作用。今天應當重視朱子這方面的貢獻,在福建可使朱子的這些著作與目前流行的《弟子規》一起,古為今用,在道德教育中起其應有的作用。朱子的家禮、家訓也不僅對朱子一家或朱姓人家有意義,南宋以來對社會風俗、化正人心都起了重要作用。今天我們要把朱子學的這些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踐行、培育結合起來,使中華文化、朱子文化成為涵養社會價值和個人美德的源泉與基礎。
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十三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勤儉、廉正,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第一,社會的現代化帶來了價值觀念的沖突。在這場沖突中要不要保持傳統美德,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前途問題。作為意識形態的價值思想體系是生產關系的反映,新的生產關系的建立必然要伴隨新的價值思想體系的建立。但是,新的價值思想體系的建立不是憑空臆造的,而是在對舊的價值思想體系的批判和改造中發展起來的。今天我們提倡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就是要把中國傳統價值思想體系中的優秀精華發揚光大,把它和現代化結合起來,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文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鄧小平理論提出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強國,特色在哪里?我的理解,一是社會主義的,二是有中國文化底蘊的。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才能把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得有特色。
第二,在頻繁的`國際交往中帶來了許多外來的,特別是西方的價值觀念。“麥當勞文化”正在浸蝕著中國文化。對于西方文化,包括它的價值觀念,我們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選擇和改造,選擇先進的優秀的精華,例如他們的科學精神、民主精神、開放意識、進取精神等。同時要摒棄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適合于西方而與我國國情不符的價值觀念。弘揚中華美德就是要振奮民族精神,抵制一切不健康的價值觀念的浸蝕,樹立健康的社會主義新美德。
第三,當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現狀迫切需要加強中華美德的教育。長期以來,我國道德教育中存在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點。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對最初步的道德要求卻不清楚,不實行;不能判斷現實生活中丑惡的東西,有的甚至還受到社會上丑惡行為的影響。因此極需要告訴他們中華美德是什么,讓他們知道中華民族創造了中華傳統美德,同時又是在中華傳統美德的哺育下壯大發展起來的;今天我們要建設祖國,復興中華,需要身體力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遵守“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今天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努力學習,明天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貢獻。黨的十六大提出要用20年的時間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這20年中,我們現在在校學習的青少年將成為祖國建設的骨干,他們的成長將關系到中國傳統美德能否傳承下去,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成敗問題。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因為美德代代相傳,因為美德在我們心中,因為我們是中華兒女。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共同把文明美德傳承下去,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讓中華民族這朵美麗的生活之花開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十四
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我們的祖國在漫長的歲月里,孕育了長青的山川,長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萬萬的中國人。 作為一個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實在是太多了。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就是《弘揚中國文化,傳承中華美德》。
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只有知之深才能愛之切。孟子提出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可以說是集中地體現了中華民族氣節。古往今來 ,多少仁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方面為后人作出了榜樣。 諸如卓有見識的林則徐,血染吳淞口的陳化成,維新被殺的譚嗣同,推翻帝制的孫中山,橫眉冷對的魯迅,抗日獻身的張自忠,以及無數為國捐軀的***人都體現 了這一民族愛國精神,他們是中華民族之魂。
以上種種愛國和氣節的實例,滲透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華歷史上面對物質世界的誘惑及權勢的威迫,小則賣友求榮,大則賣國求貴也大有人在。這就要求我們時時刻刻都要以祖國和民族利益為重。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要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決定了一個人,一個 民族,一個國家在前進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斫梓染絲,功在初化”說明一個人的成長與其少年時代有密切聯系,歷史上少年大志者不乏其人。一代偉人毛澤東在前去廣州革命根據地,途經長沙寫下 的《沁園春長沙》 ,其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表現出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并為之奮斗終身。十九歲的周恩來所作“大江歌罷掉頭東”也體現了他改造舊中國的遠 大志向。可謂少年壯志凌云。
有志者事竟成。但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國家民族為出發點、為歸屬,才符合傳統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奮發立志既要從大處著眼,更要從小處著手,從自我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在人生途中不斷地砥礪操行,完成大志。這就要求我們胸懷鴻鵠之志,奮發圖強。
中華民族雖遭受過外族的入侵和列強的蹂躪,但她卻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敗之地的偉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與中華民族跟隨時代潮流、勇于改革創新的傳統美德是分不開的。
被譽為“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對北宋中期以來積貧積弱的現狀,大膽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與中國封建社會儒家 正統思想是何等的針鋒相對。王安石這種反對守舊,勇于進取的思想及大膽變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領先于時代,為后人推崇和尊敬。
中華民族同時又是一個善于不斷吸取其他民族、國家先進文化,勇于創新的一個民族。近代的林則徐從中國反侵略戰爭和國際交往的需要出發,組織翻 譯整理成《四洲志》,成為我國近代第一部比較系統的世界地理書籍。策劃海防時也先著手調查西方情況,這對打破長期以來中國人對外部世界的封閉愚昧狀態,為 中國人認識世界和學習西方長技,邁出了堅實一步。直至陳獨秀開創的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民主”和“科學”;毛澤東把馬列主義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 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之路,都體現了中華民族改革、創新的優良傳統。
歷史告訴我們,要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既離不開生養、哺育我們的這塊黃土地,也離不開及時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這就要求我們銳意進取,敢于和善于改革創新。
勤儉、廉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漢唐時期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的勤政、勤儉帶來了國力的強盛、經濟的繁 榮,與前朝秦隋的窮奢極欲導致覆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古人云:“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表明中華民族對勤儉與奢侈鮮明的善惡態度。
不為金錢或物質所惑,不為權勢所動,終身保持廉潔、清正的節操,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衛戰中的于謙,“要留清白在人間”。他為人間留下了兩種清 白,其一是為民族為國家不計個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時嚴于操守,廉正不茍的“清白”之風。由于北京保衛戰有功,他受到賞賜還加官進爵,但都被他 堅決推辭,后遭讒陷抄家時卻是家徒四壁。于謙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不僅贏得世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啟迪。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傳統的勤儉、廉正美德 得到升華。
敬長即尊敬長輩。敬長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大釗曾說過:“……我不主張兒子對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愛自己的'老人,因為他撫養了我,教育了我,為我付出過很大的心血,疼愛自己的老人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長傳統美德更應提倡和發揚,這是現代社會公民應有的風 范。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又是以禮儀之邦聞名于世,我國人民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 “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深刻反映了這一點。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 常關系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也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試問那些對長輩出言不遜,對朋友態度粗暴,公共場所橫沖 直撞的人,能體現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講文明的人嗎?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 文明卻衰退 ,與一個有“禮儀之邦”之稱的民族,與一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民族相容嗎?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 是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質的關鍵所在。
同學們,當你向老師、長輩和客人彬彬有禮地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學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 你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你學會"寬于待人,嚴于律己"的時候;當你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的時候;當你志存高遠而又腳踏實地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 不都是在承繼和弘揚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嗎!
讓我們為擁有這樣一座美麗的精神家園而自豪,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在這里棲息、成長,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文明、高雅、有氣度、有風范!
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十五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的祖國在漫長的歲月里,孕育了長青的山川,長碧的江水,也培育出千千萬萬的中國人。作為一個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實在是太多了。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所以我今天演講的題目就是《弘揚中國文化,傳承中華美德》。
一、愛國、氣節。
“祖國再窮,我也要為她奮斗,為她服務。”這是一切愛國科學家的心聲。國外科學家紛紛回歸祖國,要為新中國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錢學森面對美國方面的關押、軟禁、監視,毫不動搖;華羅庚放棄在美國被重金聘用的工作;李四光謝絕英國老師讓他攻下博士學位再回國的勸告……以上種種愛國和氣節的實例,滲透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然而在中華歷史上面對物質世界的誘惑及權勢的威迫,小則賣友求榮,大則賣國求貴也大有人在。這就要求我們時時刻刻都要以祖國和民族利益為重。
二、奮發、立志。
有志者事竟成。但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國家民族為出發點、為歸屬,才符合傳統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奮發立志既要從大處著眼,更要從小處著手,從自我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在人生途中不斷地砥礪操行,完成大志。這就要求我們胸懷鴻鵠之志,奮發圖強。
三、改革、創新。
中華民族雖遭受過外族的入侵和列強的蹂躪,但她卻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敗之地的偉大民族。原因很多,其中與中華民族跟隨時代潮流、勇于改革創新的傳統美德是分不開的。
被譽為“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對北宋中期以來積貧積弱的`現狀,大膽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與中國封建社會儒家正統思想是何等的針鋒相對。王安石這種反對守舊,勇于進取的思想及大膽變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領先于時代,為后人推崇和尊敬。
四、勤儉、廉正。
勤儉、廉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漢唐時期的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的勤政、勤儉帶來了國力的強盛、經濟的繁榮,與前朝秦隋的窮奢極欲導致覆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古人云:“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表明中華民族對勤儉與奢侈鮮明的善惡態度。
不為金錢或物質所惑,不為權勢所動,終身保持廉潔、清正的節操,這就是廉正。明北京保衛戰中的于謙,“要留清白在人間”。他為人間留下了兩種清白,其一是為民族為國家不計個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時嚴于操守,廉正不茍的“清白”之風。由于北京保衛戰有功,他受到賞賜還加官進爵,但都被他堅決推辭,后遭讒陷抄家時卻是家徒四壁。于謙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不僅贏得世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啟迪。從他身上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傳統的勤儉、廉正美德得到升華。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堅持以“孝”為核心,中華民族之偉大復興,定將舒天昭暉,磅礴于東方。傳承優良家風,昭示于后代,將永世莫忘。我們后繼人則任重而道遠哉!
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十六
在歷史的進程中,我們人類創造了日益發達的高度文明,華夏民族以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在這歷史的一頁中,給人類史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21世紀,我們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是中華文明的受益者,我們有責任將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發揚光大,讓文明之光照耀每一個人。
司馬光曾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文明美德伴我成長》這本書中講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有魂系中華,盡己報國的錢學森,有自強不息,為國爭光的李娜,有儒雅機智,愛國真誠的優秀政治家周恩來,有位高未敢忘盡孝的鄧小平,有刻苦學習的鄧亞萍,有誠信老爹吳乃宜,有勤儉節約,儉以養德的……這之中,事跡深深地打動了我。
在甘肅地震災區視察時,一碗米飯,一碗清湯,這就是他的午餐。總書記用餐的賬篷就是戰士們的食堂,戰士們吃的菜比總書記自己吃的還豐盛,即使這樣,總書記還說:“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
看到這段文字,我的眼睛濕潤了,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他可是我們國家的總書記啊,可他吃的菜卻比戰士的還要差,一個地位如此顯赫的人,尚能做到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更何況我們。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黨的優良作風,在身上,這一作風得到了充分體現。和他比起來,我真感到慚愧,感到無地自容啊。
在我們的周圍更不泛鋪張浪費的例子,水籠頭“嘩啦啦”在流著水,可用水人卻不知去向;電視機長時間地開著,可房間里卻空無一人;飯店餐館里還剩著滿桌的美味佳肴,可用餐人卻早已走遠……孰不知這樣做的害處勤儉節約不能停留在口中,更應該落實在行動中,我們不能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五千年的文明美德千萬不能在我們手里毀于一旦呀!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美德,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傳承文明,踐行美德,這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相信,只要我們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必將能讓祖國的文明之光發揚光大,讓我們一起努力加油,讓中華文明之花盛開得更加鮮艷吧,!
【例文二】。
我們接受文明的教育,自己卻吝于履行。其實很多小事都體現了文明的所在,看:路上交通順暢,沒有爭來搶去。大街上干干凈凈,不吵不鬧。行人們見面道聲好,你謙我讓。這是多么容易的事情呀!但是,有些人嫉妒不愿意去做好文明:校園里遍地都是垃圾,飯盒、塑料袋。同學們滿口臟話,上課還影響同學。怎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呢!文明禮儀是自身的修養,它就如同一棵小樹,只要你注重它,從點點滴滴的事去表現它,它就會在你的心中扎根,成長。雖微不足道,但卻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我們現在已經長大了,不應該漸漸淡忘文明。而是永遠銘記文明。你會慢慢地發現,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每個人都有做錯事的時候,當然,我也不例外。我以前也不太懂文明禮儀,過馬路時,我對紅通通的燈視而不見,還是往前沖,現在不會了。在公交車上,明明看見了年過花甲的老人站著乘車,可屁股仿佛粘在凳子上,站不起來,現在不會了。下雨時,看見了沒帶傘的同學,由于自私,把撐開的傘又收了回去……現在更不會了。這種事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同學們愿不愿意遵守呢?魯迅先生曾說過:“中國欲存爭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舉。”所以首先要完善個人修養,人的文明修養斌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后天不斷完善的。
弘揚中國傳統文明,繼承現代燦爛美德。為了自身的品德,我們要做一個嚴律行己的人。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我們要做文明的主人,向文明看齊,向文明致敬!
文檔為doc格式。
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十七
最近我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筑精神家園》這一本書,受益匪淺。書中“顏回煮飯敬師”的故事給我很大的教育。
故事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孔子帶領著他的學生周游列國,在去陳國和蔡國的路上被困,一連好幾天沒吃上一頓飯。他實在受不住了,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覺,想以此來忘卻饑餓。孔子的大弟子顏回見老師餓得很,心中十分憂傷,就想辦法乞討來一些白米給老師做飯。飯做熟了,孔子剛好醒來,見顏回正從鍋里抓了一把米飯往嘴里送,他很生氣。后來知道顏回是把掉了炭灰的米飯吃掉了,把干凈的米飯送給了自己,他深深感嘆顏回是一個賢德的人。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尊師愛親是一種高尚的品德。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有這樣的傳統美德。就是這樣的傳統美德,使得我們的國家成為有名的禮儀之邦。“尊師愛親”是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的傳統美德。
我是一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過去我在“尊師愛親”這方面做得不夠好,見了老師不能主動問好,老師留的作業多了還要滿腹牢騷。在家里,媽媽做的飯菜稍微有一點不和自己的口味,就又摔又打,很少主動替爸爸媽媽做些事。現在我深刻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
“尊師愛親”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靈深處。今后,不僅我自己要做好,還要用我的實際行動去影響更多的人。讓“尊師愛親”的傳統美德在我們小學生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弘揚朱子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演講稿篇十八
朱熹是是中國南宋思想家、理學的集大成者、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所倡導的“讀書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勤儉治家之本”的家教思想,在中國古代社會成為家教庭訓的懿范,并廣泛傳播到東亞國家,影響深遠。人們習慣上稱朱熹為“朱子”,他對后世影響的言行詩文的文化稱為朱子文化。
武夷山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已十幾年,可朱子文化品牌依舊深藏閨中。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尤權先后三次對朱子文化建設作出批示,省長蘇樹林表示要將朱子文化打造成福建省第一文化品牌。
參會的政協委員李子在提案中建議,未來設定“敬師禮”、“朱子文化節”;策劃“朱子之路”、“朱子生平尋蹤游”;開發“朱子家酒”、“五夫蓮”、“文公宴”等,并動員海內外朱子宗親積極參與朱子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