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班教學反思篇一
小班孩子剛一上幼兒園,我們小班組根據實際情況生成了主題《我上幼兒園啦》,通過一個月的實施,孩子熟悉并適應了教師、同伴和幼兒園的生活后,我們又生成了《我是好孩子》主題。通過兩個月的幼兒園生活和兩個主題內容的實施,幼兒已經能夠說出“我學會了!”。因此我們又制定了一個大的主題《我學會了》。
“我學會了!”是幼兒充滿成就感、充滿自信的表現。在來園兩個月的集體生活中,幼兒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令家長、教師為之高興,為之驕傲!由于《我是好孩子》主題內容豐富、廣泛,因此我們利用了11月、12月兩個月的時間來完成的。
在環境創設中,教師以欣賞的眼光、肯定的語言,支持、鼓勵每一位幼兒積極參與到幼兒園一日生活之中,對幼兒的點滴進步,教師都以關愛的目光、鼓勵性的微笑,尤其是能力差的膽子小的幼兒,對他們的進步更是給予極大的鼓勵,使每一位幼兒都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還根據班級特點設置了區域活動。
在家園共育方面,我們指導家長在公共場所以自己良好的行為規范引導孩子從小樹立規則意識。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正確使用餐具,對孩子安全教育要適度,不要給孩子造成過度恐懼的心理。鼓勵孩子在各種活動中勇敢探索、樹立自信心。提醒家長用欣賞的眼光、肯定的語言鼓勵孩子,使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樂于參加幼兒園的活動。
為了使每一位幼兒都能自豪的說出:“我學會了!”。我們教師耐心細致的做了大量的工作。運用游戲的方法引導幼兒對各種各樣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如:科學活動《汪汪叫的小狗》、《什么東西飄下來》、《糖怎么不見了》、《動物的家》等。學習按大小特征給物體排序,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感知,比較了兩組物體數量的多少,發展了幼兒從多角度觀察、感知的能力。練習了從一定高處往下跳和平衡木上走及直線追逐跑的能力。并喜歡和同伴一起隨著音樂做動作和游戲、還體驗了用珠子滾畫、油水分離畫、折紙、泥工等多種美術手法表現的樂趣,進一步培養了幼兒參與藝術活動的興趣與自信心。教師還通過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產生種種體驗,使他們學會了在游戲活動、公共場所中遵守秩序,互相禮讓,會運用簡單的交往禮儀和禮貌用語。會收拾整理玩具和物品。并知道一個跟著一個上下樓梯,上下樓梯靠右行。學習控制自己的行為與情緒。學會了穿鞋、擦鼻涕,能高高興興的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感受到了獨立做事的快樂。能大膽的說出自己會干的事,會傾聽別人講話等,這些進步都會使幼兒產生強烈的自豪感。
雖然幼兒在近兩個月又學會了很多,體驗到了更多的快樂,但是由于孩子對教師、同伴太熟悉了,太了解了,太習慣了。因此又滋生了一些不良的習慣。做事不守規矩了,干什么事都有些隨便了。有待于總結討論。
小班教學反思篇二
聽說游戲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語言教育活動,為幼兒的語言發展提供了某些特別的機會。利用聽說游戲活動的開展,發展幼兒的語言學習,為他們語言能力的整體提高、為良好習慣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在《送南瓜》這個游戲中,目標是著重讓幼兒練習發出帶有n、l兩個音的“奶奶、南瓜和籃子”等字音;初步學會用禮貌用語稱呼“您”與“您好”,并把這些學習任務變成了游戲規則:游戲時每位幼兒手拿籃子,邊念兒歌邊走到南瓜地里摘一個南瓜,每次只能摘一個南瓜,摘完南瓜往回走到老奶奶那里,將籃子里的南瓜送給老奶奶,并大聲地說:“老奶奶您好!這是您的南瓜。”
活動的開展是采用情境法,創設了一個游戲情境,用生動感人的老奶奶角色扮演吸引幼兒,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再從打招呼中幼兒練習了“奶奶”和“您好!”;從打招呼——給奶奶送南瓜,送南瓜時要說“奶奶您好!這是您的南瓜。”——利用兒歌替換送給奶奶不同的物品。一環扣一環,過渡自然,每個環節都圍繞活動目標展開。
本次聽說游戲《送南瓜》中的巧妙的設計激發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幼兒與環境、幼兒于幼兒、幼兒與教師之間都產生了積極有效的互動,使他們的“聽”和“說”都能處于積極狀態,用吸引人的玩教具,活動的變化,提問的技巧等,提高了幼兒語言活動的積極性。
1、幫助幼兒區別并練習發出n.l兩個音。
2、要求幼兒聽懂并理解簡單的游戲規則,初步學會用禮貌用語稱呼“您”與“您好”。
3、鼓勵幼兒大膽參與游戲活動,感受游戲中的樂趣。
1、老奶奶頭飾。
2、南瓜教具若干,籃子3—5個。
1、設置游戲情境。
(教師帶老奶奶頭飾像幼兒問好,請幼兒發準“奶奶”的音)老奶奶年紀大了做事不靈活了,我想請小朋友們幫助老奶奶把種在地里的南瓜運回家。
2、交代游戲的玩法及簡單的規則。
要求幼兒手拿籃子,邊念兒歌邊走。兒歌念完后必須站在某一幼兒面前,然后將籃子交給她。交換位置后游戲繼續進行。聽到“老奶奶來了”的聲音后,幼兒應將籃子里的南瓜送給老奶奶,并大聲地說:“老奶奶您好!這是您的南瓜”
3、教師參與并引導幼兒游戲。
(1)教師帶領幼兒學習游戲兒歌,重點幫助幼兒發準“奶奶、南瓜和籃子”等字音。
(2)教師裝扮小朋友,邊念兒歌邊送南瓜,將籃子送給一位能力較強的幼兒。游戲開展2—3輪后,教師發出指令,幼兒聽到指令后將南瓜送給老師。
4、幼兒自主游戲。
教師請3—5位幼兒給奶奶送南瓜,請一位幼兒扮作老奶奶。開始玩,其他幼兒念兒歌。
小班教學反思篇三
古人強調:“善誘者,善導。”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的真正含義是變“學會”為“會學”。是啊,有效地引導寶寶,才會讓寶寶更快、更好的接受,學起來也會更順暢、容易。
午餐的時間到了,每每到了這個時刻,也是教室里比較“熱鬧”的時刻,只見地上、桌上“種滿了”飯粒,老師也在“喂飯”、“打掃”、“維持常規”中忙碌。因此,為了讓寶寶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我改變了“策略”。在快要用餐的前5分鐘,我便向寶寶們“打預防針”了,提醒寶寶們吃飯時要右手拿勺,左手扶好碗,一口飯一口菜,把飯菜全部吃到肚子里。并告訴寶寶吃飯時,要注意不要把飯菜掉在地上、桌上,做個講衛生的好寶寶。盡管我天天提醒孩子們正確的做法,但總會有“突發意外”事件,要么這個寶寶不小心把飯翻在了地上,要么有寶寶邊吃飯邊掉米粒,桌子上面“躺了”好多剩飯剩菜。如何幫助寶寶更好的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呢?我一直在思考,終于,我發現了其中的問題,那就是在寶寶吃飯時,雖然我一直向寶寶強調如何正確拿勺吃飯以及注意的事項,但總感覺少了一個重要環節,那就是“椅子往前挪,身體靠近小桌子!”在用餐時,再怎么好好吃飯,身體離桌子很遠,也不會使桌上干干凈凈啊!找到了這個難題根源,接下來就好辦了,因為,我發現孩子們對開汽車很感興趣,在即將用餐的時刻,我會引導寶寶坐上小汽車,并“系好安全帶”。在這個過程中,就是讓寶寶能“椅子往前挪,身體靠進小桌子”,同時,我還引導寶寶如果發現飯菜掉在桌上、地上時,趕緊撿起來放在桌子中間的吐司盤中,這樣天天引導,在過了幾天后,我發現寶寶在用餐方面進步很大,飯粒掉在桌上的現象減少了很多。
我國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相信,我們寶寶一定會健康、快樂成長!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班教學反思篇四
今天園里舉行公開課活動,也是我作為一名新老師,第一次在老師和孩子們面前展示,我帶的是小班,本來班里的孩子平時來的挺多的,可是不巧的是今天的公開課,因孩子生病的太多,來了僅有十八個小朋友,一切的預定計劃失敗,新的計劃活動要現場進行,本來就有點兒擔心的我,偏偏還有一個小朋友許澤成怎么都不坐板凳,但為了更多的孩子,我讓他呆在我的身邊,活動還要繼續。
小班孩子本就聲音不大,我擔心孩子少,聲音會更小,可是出乎我的意料,班里的小朋友都大聲回答我提出的問題,尤其是最為內向的宋立濛小朋友,她生病一直沒來,今天還是帶病上學,眼睛里面含著淚大聲的回答,大聲的說,大聲的唱,平時內向不太愛說話的她,今天卻如此的堅強,她從頭到尾眼里含著淚水,但聲音卻是最大的,回答問題也是最積極的,當時看到她那樣,我是既心疼又感動。
內向的孩子每個班都有,在這些孩子身上很多問題都很難處理。通過這件事情,我發現有時候,只看表面也并不能斷定孩子是怎樣的,孩子的內心世界是我們成人不能體會的。宋立濛的堅強讓我所反思,也讓我有所警惕,我要看到孩子的內心去,在以后多多觀察,多多鼓勵,多多贊揚。“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無論你、我、他,我們又有誰會拒絕別人的贊揚呢?更何況是這些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們,他們更渴望被欣賞,更渴望被贊揚。因為贊揚會激起人的心志,會開發人的潛能。它能讓人在逆境中看到曙光。這一點在幼兒身上尤為突出,尤其是教師的賞識教育更具有一定的`導向性,他們會把這種賞識化為一種無窮的巨大動力,產生一種積極的、強烈的心理沖動:我不比別人差!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行!因此,他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投入到新的學習活動中。
在以后的教育活動或戶外游戲活動中,只要宋立濛舉手,我就會讓她來回答。即便是別的小朋友回答過的,我也會夸她是個勇敢的孩子。我相信這樣下去,內向的孩子也是可以改變的,只要教師從點滴入手,多給孩子一些信任和鼓勵,內向的孩子也能變得外向。
小班教學反思篇五
2、體驗媽媽和孩子的親情;作為本次活動的目標。雖然,事先孩子們也撿了不少落葉,也有綠色和黃色的樹葉,但樹葉的顏色偏差較大,既然為科學活動,為了孩子們能正確的認識綠色和黃色,我們就制作了綠、黃兩種樹葉。而為了讓第二個目標達成的更好,一開始就讓孩子們進入樹葉寶寶這個角色,而我就扮演尋找寶寶的樹葉媽媽。孩子們很喜愛這個角色,也很想回樹葉媽媽的環抱,努力的按要求尋找著媽媽。
活動一開始,我就帶著孩子們唱著《秋天》的歌,自然的進入活動,秋天呀秋天呀,樹葉到處飛呀飛,樹葉到處飛呀飛……在這樣一個情境下,孩子們以歡快的情緒唱著跳著,仿佛自己也是一片秋風里飄舞著的小樹葉。然后把綠黃兩種顏色的樹葉一片片在手中飄落到孩子們眼前,很有落葉飄飄的感覺,再讓孩子們自由的撿起一片,放在手中觀察著,孩子們都很興奮。接著以我扮樹葉媽媽找寶寶的情境,讓孩子們自然而然的成了樹葉寶寶。然后引導孩子們觀察樹葉的顏色,并區分開來。以一個、兩個、四個、一片的方法以:我(我們)是綠(黃)色樹葉寶寶的句式再次認識區分兩個顏色。最后,以大風來的游戲結束活動使樹葉媽媽和孩子的情感升華。這樣有情境又有游戲的活動孩子們興趣較濃,學習的參與性積極性也較高,但在最后一個游戲環節中,孩子們找自己顏色的樹葉媽媽還是有個別幼兒找錯,還有個別幼兒剛剛開始還能叫清自己的顏色,可到活動結束時就忘記自己叫什么顏色的樹葉寶寶了,我想出現這一現象也屬于正常,與孩子的年齡特點有關吧。整個活動下來,我發現對預設的兩個目標還是有所達成的,大部分孩子能認識并區分黃綠兩種顏色,樹媽媽和樹寶寶的感情也是用自己的親身體驗感受著。
活動后,也帶給了一些新的思考:如在認識兩種顏色的時候要不要摻插些有關其他綠色的東西呢?這樣會不會把孩子們的思維扯遠了呢?孩子們思維拓展是好事,但會不會使孩子離把我創設的落葉飄飄情境呢?考慮了一下,我還是把其他綠色的東西放在日常的活動中,或者延伸下一個科學活動,什么東西是綠色,什么東西是黃色。又如在最后的游戲環節,我請聽我隨堂課的金老師幫我扮演另一種顏色的樹葉媽媽,這樣很突然地出現了兩個樹葉媽媽是否合理呢?但從游戲的效果看,孩子們確實能更清楚的區分兩種顏色,而且游戲時也非常愉快、興奮。而這時,一興奮的我卻把早想到的最后要兩種顏色的樹葉媽媽要在一起,然后以:“黃樹葉寶寶,綠樹葉寶寶都是媽媽的好寶寶”來結束的給忘記了,給整個活動留下了遺憾。活動雖然結束了,但我已經在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或者延伸活動中讓孩子們更好的認識和鞏固綠色和黃色,相信我的孩子們也會學得更好的。
小班教學反思篇六
今天天氣格外晴朗,格外暖和,空氣中散發出淡淡的`春意。下午我帶孩子們來到活動區玩沙包,孩子們拿著沙包,高興的來到草地上。
我對孩子們說:“小朋友,今天我們還是和以前一樣兩個小朋友一組互相踢沙包好不好啊?”
“不好!”孩子們幾乎異口同聲。“為什麼呀?”我很驚訝,孩子們是最喜歡玩沙包的呀?
“老師我想丟沙包”“我想扔沙包”……。
看著孩子們那充滿渴望的表情,為了滿足孩子們的這個小小的愿望,我,這次就破例了。
對孩子們說:“孩子們今天老師就聽你們的,不限制你們的玩法了,你們想怎麼玩就怎麼玩。不過,一定要注意安全。好了,孩子們去玩吧。”緊接著一陣歡呼。
我站在一邊,看著孩子們在場地上,是那樣的高興。他們在場地上,拼命的扔,大聲的呼喚著,是那樣的放縱自己。
時間過的真快,一節課很快就過去了,孩子們的興趣未盡,嚷著還要玩,我答應孩子們,明天一定再帶他們來自由玩沙包。孩子們興高采烈的回到了活動室。
小班教學反思篇七
小班幼兒剛從家庭走向幼兒園,由于年齡小,手的動作不夠靈活,加上他們繪畫的目的不太明確,不清楚應該如何畫,怎樣涂色,畫面怎樣變得漂亮,他們只是把繪畫當成一中游戲,隨自己興趣任意涂抹,畫出的物體不太規范,因此,幫助幼兒提高繪畫技能,使幼兒學會繪畫的手段,表現他們內心意圖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學的繪畫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激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由于幼兒年齡小,對繪畫一無所知,他們只會持筆亂涂亂抹,來體現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伴隨著這種體驗,他們對畫畫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這時教師千萬不能急于教孩子畫些什么,也不必強調幼兒畫得像不像,因為這樣易使幼兒失去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而應該去引導、呵護、培養。提高幼兒的這種興趣,如:為幼兒提供各種繪畫工具、材料,使幼兒在高興時能隨時拿起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自由描繪、表達,教師應時刻鼓勵幼兒“畫自己喜歡的”讓幼兒興致勃勃地自由涂畫,從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二、認識繪畫工具及材料。
幼兒繪畫中,不能單一只用一種繪畫工具來做畫,這樣容易導致幼兒沒有新鮮感,因此每次作畫教師盡量要讓幼兒感到繪畫課的新鮮和好奇。剛開始我讓幼兒先用水彩筆學畫畫,當孩子對水彩筆畫有一定的了解,使用時幼兒便會感到不新鮮,這時,教師便要換其他的繪畫工具,如:油畫棒、棉簽、手指點畫、水粉顏料、調色盤等。使幼兒感覺到繪畫工具的多種多樣性,使幼兒對繪畫興趣進一步提高。
三、學習簡單的繪畫技能。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教幼兒從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些簡單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如:小點表示花朵、小草、樹干,用橫線表示棍子、繩子、欄桿等。在教學活動中,我先讓幼兒練習畫氣球、泡泡、太陽等。再逐步畫欄桿、格子布、房子,使幼兒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筆及對筆的控制力。
四、用兒歌、故事內容導入,調動幼兒對繪畫的積極性。生動的兒歌、故事能夠引起幼兒情感的共鳴,能給幼兒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動、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學作品兒歌、故事,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便于理解,易于掌握。
五、舉辦畫展、重視評價作品,給予表揚。
幼兒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們布置在室內,引導幼兒觀察、分析,評價各幼兒的繪畫特點、色彩、線條、比例等畫面效果,讓幼兒形象、直觀的欣賞作品。俗話說:“好的孩子都是表揚出來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給予表揚,不好的應該先表揚,表揚的同時,委婉的提出不足之處,然后再進行表揚。使幼兒在表揚中得到進步,得到發展。當孩子們受到同伴和老師的表揚時,他們的情緒會更加高昂。那么繪畫便會在他們心中得到升華。
二
在前三年的工作中我一直是帶的大班,對于小班的孩子真的是沒有接觸過,所以今年是我第一年帶小班,在這一個月的教學中我確實有很多的反思。
1、對于不同年齡的孩子來說,確實要根據不同的年齡特點來與孩子進行交流和教學。原來大班的孩子的規則意識會更強一些,但是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一味的強調規則對于他們則是沒有太大的成果。對于小班的孩子首先要讓孩子們感受到安全感,他們才能聽進去我們說的話語。才能和我們交流。
2、更加關注孩子的身體。小班的孩子年齡小,抵抗能力都比較弱,所以孩子的一日三餐和喝水一定要特別關注。
3、關注孩子的情緒。對于新小班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情緒很不穩定,首先要安撫孩子的情緒,這樣孩子才有心情和老師交流各種事情。
4、新小班的孩子情緒緊張,對于家長來說,他們也比較焦慮。我們在安撫孩子情緒的同時,我應該注意家長的情緒,只有家長的情緒穩定,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影響,家長們才能放心的將孩子送到幼兒園,提高出勤率。
5、關注特殊孩子。對于新小班的孩子,我們對于過敏的幼兒,性格特別的孩子給予更多的關注,穩定孩子情緒。
6、小班的孩子行動比較慢,我們要有更多的耐心,給孩子們更多的時間來了解幼兒園的事物,并喜歡上幼兒園。
20xx年9月29日。
小班教學反思篇八
今天進行了一節小班的食育活動《有趣的雞蛋》,蛋制品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到的,大部分幼兒也非常喜歡吃蛋制品,但是幼兒對于雞蛋構造不甚了解,加之平常幼兒吃雞蛋時,需要剝雞蛋皮,部分幼兒就會說老師我不會。因此設計了此次活動《有趣的雞蛋》。《有趣的雞蛋》活動目標共有三個:
一是通過觀察,感知雞蛋有顏色、大小的不同,知道雞蛋的營養價值。
二是了解雞蛋由蛋黃、蛋清和蛋殼組成,知道雞蛋有生熟的不同。
三是學習剝雞蛋,喜歡吃蛋制品。
在活動中首先播放了《大母雞下蛋》,引出今天的活動主題雞蛋,幼兒通過視頻了解到是從母雞下蛋得來的雞蛋。第一次出示大小不同顏色相同的.雞蛋,幼兒通過觀察發現雞蛋有大小的不同,第二次出示大小相同顏色不同的雞蛋,幼兒通過觀察發現雞蛋有顏色的不同。第二個環節是觀察雞蛋的構造,打開一個生雞蛋發現是由蛋殼、蛋黃、蛋清組成的自己它們的顏色,然后剝一個煮熟的雞蛋,幼兒通過對比發現生熟雞蛋蛋清和蛋黃的不同,幼兒能夠直接觀察得到經驗。第三環節幼兒說一說生活中哪些食品或者菜是由雞蛋做的,然后請幼兒自己剝從家里帶來的雞蛋,引導幼兒說一說剝下來的蛋殼有什么用處,幼兒觀察圖片了解可以用來作畫。在這節活動中,打生雞蛋請幼兒觀察蛋清蛋黃時應該用一個透明的碗,便于幼兒直接觀察,;幼兒觀看《大母雞下蛋》視頻后提問幼兒出現的小動物是誰時,有幼兒回答是小雞,這是可以進一步提問誰有不一樣的答案,來請下一個幼兒說一說是母雞或者問是母雞會下蛋還是公雞或者小雞會下蛋呢,在引導幼兒回答問題時注意提問的技巧;幼兒在回答在生活中哪些食品或者菜是由雞蛋做的時,幼兒對于老師的提問不了解,可以改成你吃的哪些菜或者食物里有雞蛋?這樣更便于幼兒理解,這也給我很大的啟發,多去觀察和總結幼兒的心理特點和說話理解特點設置問題時更加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小班教學反思篇九
孩子們在陽臺上散步時發現了一塊皮狀的東西,他們確信是雞蛋皮。可陽臺上怎么會有雞蛋皮呢?這到底是不是雞蛋皮呢?為了驗證這個問題,教師引發孩子們進行了探索。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1、啟發幼兒從多角度思考、探索問題,并通過實施驗證解決問題。
2、培養幼兒探索周圍環境及事物的興趣。
3、引導幼兒愛護周圍環境,培養環保意識。
適當的活動場地音樂雞蛋皮脫落的墻皮。
激情導入,在音樂聲中,老師組織幼兒站隊,一起出發到陽臺。
1.激發幼兒探索欲望。教師以小組形式帶領幼兒來到陽臺。
師:這是雞蛋皮嗎?你為什么認為它就是雞蛋皮呢?幼:它和雞蛋皮的顏色一樣。幼:雞蛋皮就是一小塊一小塊的。其他幼兒同意他們的說法,很堅定地說:“就是雞蛋皮。”師:我們怎么才能知道它到底是不是雞蛋皮呢?幼:美工區有雞蛋皮,拿來比一比就知道了。
2.真偽驗證。
(2)尋找“雞蛋皮”的來源。教師提議幼兒在陽臺附近尋找類似的東西。洋洋在墻上發現了一塊空缺墻皮的顏色和這塊碎片的顏色相同.這一重要發現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孩子們終于找到了這塊“雞蛋皮”的來――原來是掉下來的墻皮。
(3)啟發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分析。教師并沒有就此結束活動,而是提同:“為什么墻皮會掉下來?而且不是直接掉在與墻對應的地上,而是稍靠前些?”銘銘很自信地說:“我知道,是風刮的,昨天晚上風特別大。”其他幼兒便滔滔不絕地說起了昨天夜里的大風。問題解決了。
3.師生小結。
(1)幼兒充分闡述自己的探索過程。與大家分享。
(2)教師鼓勵幼兒的探索精神,幫助幼兒總結探索成功的經驗:遇到問題要去觀察、思考、想辦法驗證自己的答案。
(3)教育幼兒愛護環境。教師啟發幼兒:“陽臺上的雞蛋皮怎么處理?”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最后,孩子們一起處理掉了這塊特殊的“雞蛋皮”。
原來陽臺上的“雞蛋皮”竟然是“墻皮”,小朋友們,墻皮很脆弱,需要我們來愛護,所以,從現在起,小朋友一定要從現在起,好好保護它們。
手工區投放大量的材料及雞蛋皮,讓幼兒嘗試搭配材料做漂亮的粘貼畫。
當幼兒發現陽臺上的“雞蛋皮”后。教師沒有給出答案,而是發起一連串的層層遞進的問題引發幼兒的探索:“這是雞蛋皮嗎?你為什么認為它就是雞蛋皮呢?我們怎么才能知道它到底是不是雞蛋皮呢?”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出有利于調動幼兒主動探究的欲望,而讓幼兒掌握探求知識的過程和方法比獲得知識本身更重要,正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所倡導的,培養幼兒學會觀察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最為重要的。因此,教師應多提出引發幼兒探索的問題,讓幼兒在談話、討論中,充分感知、觀察、操作和思考.為幼兒創造相互交往、表達想法的機會。
小班教學反思篇十
又到了區域活動課,孩子們在各自的活動區快樂的玩著,個個興奮的不得了。我也被他們的興奮所感染,穿梭于各區之間,為他們提供適當的“服務”。當我走到圖書區時,忽然發現圖書區的地上散落著幾個小玩偶。顯然這是孩子們玩的高興時掉在地上的。我看了一會兒,發現圖書區的3個孩子并沒有在意它們,沒有一個人去把它們撿起來,好像根本就沒看見,有的還從它們的“身上”邁過去。我走過去對正在那兒看書的子煦說:“子煦,你們的小玩偶掉了,你把它們撿起來吧!”子煦看了看地上的玩偶,又看了看我。眼皮一垂,慢悠悠地說:“那個不是我弄的。”說完之后極不情愿的離開位子,把地上的玩偶一個個的撿了起來。在撿的時候還不時地用眼睛瞟瞟我。
又是新的一天。各區的活動依然像以往一樣令孩子興奮。在鋼琴前面兩只小兔的玩偶靜靜的躺在地上。不知道已經躺了多久。我望了望圖書區,剛才還是4個孩子有聲有色的講故事,而現在卻只剩子煦一個人在認真的看書了。我不想再次強求他撿起玩偶,就故意的大聲說:“哎呀!這怎么有兩只小兔躺在這呀!真是可憐!它們找不到媽媽了,不知道有哪個好心的小朋友愿意和我一起把它們送回家呀?”說話的時候我試探地用詢問似的眼神看了看子煦。沒想到,我的話音剛落,身邊的子煦就轉過頭來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地上的小豬,笑著對我說:“那我幫你把它們送回家吧?”說話的時候臉上露出了兩個甜甜的小酒窩。我高興地用力地點了點頭。子煦一蹦一跳地跑過來,把小兔撿起來,送回家了。嘴里還悄悄的說著:“別急,小兔,我帶你找媽媽去。”
兩次相同的情景,兩句不同的話語,就能引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結果。
第一次,在老師的提示下極不情愿的撿起了地上的玩偶,他心里是不甘的,想的是這個玩偶并不是我掉的,老師為什么要讓我撿?而恰在此時我又是以命令似的口吻要求他撿起來。當子煦用生氣的眼神瞟我,表示對我不滿的時候,我的心里猛然一揪。那種感覺我至今都記得。我忽然發現我一句不經意的話傷到了一個孩子幼小的心,雖然我只是想讓孩子了解,玩具掉在地上不論是誰掉的,我們都應該把他撿起來。但孩子似乎并沒有理解我的.用意。他想的是老師在要求我,他們雖然小,但他們和成人是平等的,也需要成人的尊重。
在我們實施教育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很多因素。平等、尊重是首要的,教師通過自己的言談舉止、行為態度與幼兒積極有效地交流和互動,使幼兒不斷感受和體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另外還要考慮到孩子的年齡特點。由于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喜歡兒童話、游戲話的語言。兒童把生活當成游戲。讓幼兒在游戲的情景中感知、體驗、操作,對他們的成長也是十分有益。
小班教學反思篇十一
xx年6月9日在平湖市行知幼兒園展開了一場以“聚焦課堂·有效教學”為主題的幼兒園音樂教學培訓活動。在活動中聆聽了2個同課異構的音樂活動,相同的內容在不同理念下的活動設計引發了我對小班音樂教學活動組織的更多思考。
本次2個音樂活動都選取了奧爾夫音樂中的《七式音階》。該樂曲的旋律輕快活潑,具有一定的重復性,是典型的abab循環的樂曲。活動的題材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夠激發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參與性。在2個活動中2位教師分別以兩種不同的教學形式呈現了2堂音樂活動。
《3—6歲兒童發展指南》解讀中指出:藝術教育就應該從“感受和欣賞”入手,在此基礎上進行“表現和創造”。在小班音樂游戲《生日蠟燭》活動中,教師將音樂的變化部分賦予“吹生日蠟燭”的有趣情境,引導幼兒欣賞、理解音樂,想象并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通過游戲化的教學活動,支持孩子們的自發表現,給予孩子充分想象與表現的機會。
教師從活動的一開始就創設了一個孩子們喜歡的“幫小熊慶祝生日”的有趣情境,并讓孩子們通過對事物蠟燭的觀察,引導幼兒自然地去模仿蠟燭的擺動。但在這個引導過程中教師可以更加針對性地進行提問,為接下去的律動做好鋪墊。比如:“孩子們,當我輕輕地吹一下,蠟燭有什么變化?當我用力地吹一下,蠟燭又有了什么變化?”這樣有效的提問可以幫助幼兒在之后的活動中更加大膽地進行表現。在活動中,教師始終將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在孩子們喜歡的音樂游戲過程中,支持他們自發地表現。
同樣是該音樂,教師借助音樂的特性并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設計了一連串早上起床要做的事情。活動中通過刷牙、洗臉和吃早餐一系列的律動激發幼兒的積極表現,在這個過程中幼兒通過反復體驗樂曲的變化,感受音樂的節奏,使他們體驗到了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同樣是年輕教師,有時候仍然是避免不了相對高控制的教學課堂,但是在這樣的音樂課堂中孩子們也能從中獲得游戲的快樂和體驗。
在本次音樂活動的觀摩活動中,,讓我對音樂活動的教學和組織有了更多的思考,學到了很多東西,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對自己是一個很大的提升,更堅定了自己要不斷學習,虛心學習的決心,正如許卓婭老師所說過的一句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但是如果我們自己都是矮子,又怎樣給孩子搭建成長的平臺呢?所以我還要努力完善自己,讓自己變優秀,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班教學反思篇十二
《誰的耳朵最靈》是一堂音樂教學活動。在設計教案的時候,可能對孩子的能力估計不夠,教學的重難點有所偏移,單方面設想孩子們對重復、簡單的歌詞應該掌握沒有多大問題,把教學的大部分時間放在節奏的掌握和按節奏進行動作的模仿,其實,我的用意是想讓孩子們鞏固歌詞中出現的4個節奏型,增加音樂活動的趣味性,可是在執教的過程當中,就覺得問題來了:四段歌詞內容雖然重復、較簡單,但正是因為它的簡單和重復使得孩子們失去了學習演唱的興趣,而且花費的時間又相當長,所以我只讓幼兒聆聽和學唱了各一遍歌曲,便匆匆進入了下一個教學環節,接下來的幾個教學步驟雖然孩子們都挺喜歡的,但與教學主題的關聯性并沒有較好的體現,所以值得我深入地進行反思。
其實對這一堂音樂教學活動,設計的時候我花的心思真的不夠多,這也是導致我教學出現諸多問題的關鍵因素。課后沈老師在給我進行教學反饋的時候,一一指明,記錄思考之后,我想關鍵問題有這么幾個:
1、對孩子的能力水平單方面估計過高;
2、由于過高估計導致教學目標定位不明確,目標達成度大打折扣;
3、教學環節設計的關聯性不夠,整個過程不夠流暢;
4、勞動動作的創編,雖然孩子們較感興趣,但與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并無多大關系,可以選擇舍去,而是把更多的精力與時間放在目標的達成上。其實課前在熟悉教案的時候,我也隱約發現了一些問題,但出于懶惰思想作祟,我想已經挺認真了,上上看再說吧,所以也就沒有進一步修改,現在想想,你如果要真正上好一堂課,一定要不斷地思考、不斷地磨合,更要不斷地進行修改,最終雖還不是最完美的,但會縮短與完美的距離,這樣也才能加快自己進步的步伐,否則只能是停滯不前。
沈老師的意見是中肯的,對我來說,更是及時雨,因為別人眼中的自己才是最真實的。收集一點、兩點、三點的意見和建議,對我日后或許就會有一倍、二倍、三倍的收獲,這會是給我多大的幫助和教學財富啊!
最后通過這次教學活動,我也想告誡自己:擠出時間,完善教學,不斷學習,更快成長。
小班教學反思篇十三
這學期開學伊始,我調到新的工作單位寧江區第二實驗小學。這是一所嶄新的學校,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配以全新的教學理念,加上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和卓越的領導團隊,我想這些會成就一支所向披靡的教育隊伍。
這學期我擔任該學校的.科學課教學任務,說實在的這是我最薄弱的學科,我顧慮重重,但是我堅信只要勇攀高峰,定會沖破一切艱難險阻。我通過自我進修不管從書中和網絡中汲取營養,使我的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下去。我校組織的教研活動多種多樣,就拿這學期的匯報課來說吧,讓我從中收獲頗豐。不同的老師有不同的駕馭課堂的好方法,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集大家所長,我一定會有長足的進步。
我的匯報課課題是《花開了》。這節課上得總體來說很成功,同時也存在許多不足。這課內容是四年級第二單元第一課,原內容是《油菜花開了》,由于我們北方這個季節找不到油菜花實物,我把教材做了小調整。我自己養的幾盆花當時開得別樣芬芳,抓住這一契機我靈機一動,有了,為了學生能上好課我選擇了忍痛割愛犧牲我家的幾朵花吧。課前我在家里錄了一段視頻,把我家的花通過視頻送給孩子們欣賞。讓他們知道君子蘭是地下莖,四季梅是地上莖。
然后我學生帶來了我家里開得正旺的朱頂紅的花,孩子們一看見鮮花興趣盎然,我把花發放到各個小組中,孩子們積極主動地認真觀察。每個小組的學生都能說出這朵花有幾片萼片,幾個花瓣,幾個雄蕊和雌蕊。然后趁熱打鐵,讓他們解剖這朵花,由于學生沒有上過解剖課,而且我送給他們的這朵花又特別美,孩子們有些不忍動手,我就鼓勵他們進行大膽地嘗試,便于學生觀察花的構造。課堂上各個小組同學團結協作,一邊觀察一邊討論研究,并且各組能夠在我預先準備好的畫紙上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看到他們粘貼的一幅幅作品,我會心的笑了。學生人人都有很大的收獲,就是當老師的最大的驕傲。
通過上這節課我看到學生對科學課的濃厚興趣,也意識到好的教學方法對學生上好課是多么的重要。今后我會繼續努力,多帶給孩子們一些好課。同時我也注意到,學生在小組學習活動中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小組長組織組員的能力有待加強,個別學生參與度不強,學生課堂表達能力有待提高等等。
結合上述問題,我會靈活調整教學,讓我的課堂更加精彩,讓學生收獲更大。
小班教學反思篇十四
《小老鼠上燈臺》是一首比較老的兒歌,但是兒歌詼諧幽默,深得孩子們的喜愛,有很多家長在家教孩子唱的也是這首歌。今天我在教學的時候,也有個別孩子已經會唱了這首歌曲。
活動時,老師先出示ppt小老鼠,吸引孩子的興趣,接著老師根據兒歌內容提問,“小老鼠在做什么?小老鼠什么時候出來?為什么小老鼠要晚上出來?小老鼠最怕誰?為什么?”孩子們根據我的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緊接著我請孩子們再次欣賞ppt動畫,兒歌《小老鼠上燈臺》幼兒邊看動畫邊學習,孩子的興趣一下就提高了。在讓幼兒完整欣賞兒歌的時候,我讓幼兒看課件欣賞來激發幼兒的情趣,這樣孩子既能理解故事的'趣味性,同時還能清楚的聽清楚兒歌,理解兒歌的意思。在學習時用動作表演時,我是利用課件,幼兒說出哪句,大家就一起學哪句,老師在這個過程中,針對兒歌的難易、孩子的掌握程度,有針對性的引導。
游戲是小班孩子的最愛,這個活動中自然也少不了。游戲《小老鼠上燈臺》配班劉老師做貓,小朋友做小老鼠,我還幫小朋友做了老鼠的頭飾,孩子的興趣一下就提高了,在游戲中孩子比較關注貓什么時候出現,而不是兒歌本身。我想,小班孩子要求他們邊念兒歌邊游戲還是有些困難的,因為孩子的注意點不是在兒歌上,而是擔心自己會不會被貓給抓住,真的是很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