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一
1.精神狀態不僅是反映精神的,更是影響物質的。生活、工作、學習的效益、收獲和成功都源自良好的精神狀態。
2.所謂瘋狂的愛,其實不是真愛,因為任何的“瘋狂”都不是可持續的。
3.各就各位,各安其業,恪盡職守,是秩序,是自然,是美德之源,是和諧之源,是幸福之源。
4.因為任何的美,都不是完美無缺、完美無瑕,追求完美,是美好的理想,是美好的過程,但,欲得完美,則未必是真的美。對美,如果貪得無厭,反而不美。
6.“狗兒向著扔中它們的石頭狂叫,卻不過去咬扔石頭的人”,是啊,日常中,很多人,很多事,往往也是這樣。
7.“一個真正專心致志于真實存在的人是的確無暇關注瑣碎人事,或者充滿敵意和妒忌與人爭吵不休的”,是的,這也正說明懂得不去做什么事和該放棄什么事,是人生的大智慧,不要事事都想插手,不要物物都想得到。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二
理想國讀書筆記
理想國讀書筆記(一):
《理想國》是一本哲學思想與政治理想交織的煌煌巨著。無怪乎一次辯論課上,我提到這本書一個學期的時光也讀不完的時候,沈友軍老師補充說這是一輩子也讀不透的大書。它通篇充斥著哲學的智慧,飽含著政治思想的精華,這體現了柏拉圖畢生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應為哲學家,哲學家應為政治家,政治家應為哲學王”。
有專攻,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窮盡所有的知識,所以只能對自我感興趣的,重點研究的領域有所成就。比如讓愛因斯坦去畫油畫,貝多芬去做發明,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度能有幾個真正好處上的純粹的哲學家,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那又有幾個又有真正的政治才能足以匡世救國。話又說回來,哲學家又是比較心性高傲,不能容世之濁物的,在政治的環境中能不能先生存下來,然后再加以改造又是一個問題。再者,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真的就能夠選舉產生得了嗎?此刻的民主狀況尚且不能讓我們滿意,何況又是推舉出一個哲學王出來,老百姓會買帳嗎?他們能夠理解嗎?理想總是美妙的,但是一到實際上就有可能大打折扣。但是一個人一個國家又不可能沒有真正追求的理想,否則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會失去奮進的方向。因此,一個國家只有懷揣這種夢想上路,才有可能不停滯不前,失去奮斗的航向了!
柏拉圖的《理想國》問世雖已有千載,卻仍然是人們討論的焦點。它引領了一股建立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如何更加有效治理國家的思想潮流,可謂功莫大焉!
理想國讀書筆記(二):
客的過往,那么我們得到什么了嗎?或許用此刻的人們很現實的觀點來問這樣的問題,或許會說,我們還需要什么?但是答案或許如我們的讀書一樣很艱難!
理想國讀書筆記(三):
一拿起《理想國》這本書的時候,真的有些不知所措,但只要仔細品味就會發現個中的道理。
有專攻,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窮盡所有的知識,所以只能對自我感興趣的,重點研究的領域有所成就。比如讓愛因斯坦去畫油畫,貝多芬去做發明,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但是在現實的實際上卻根本上做不到。政治家為哲學家即“哲學王”,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只是一種唯美的理想。一個國度能有幾個真正好處上的純粹的哲學家,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那又有幾個又有真正的政治才能足以匡世救國。話又說回來,哲學家又是比較心性高傲,不能容世之濁物的,在政治的環境中能不能先生存下來,然后再加以改造又是一個問題。再者,即使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真的就能夠選舉產生得了嗎?此刻的民主狀況尚且不能讓我們滿意,何況又是推舉出一個哲學王出來,老百姓會買帳嗎?他們能夠理解嗎?理想總是美妙的,但是一到實際上就有可能大打折扣。但是一個人一個國家又不可能沒有真正追求的理想,否則小至一個人大至一個國家會失去奮進的方向。因此,一個國家只有懷揣這種夢想上路,才有可能不停滯不前,失去奮斗的航向了!
柏拉圖的《理想國》問世雖已有千載,卻仍然是人們討論的焦點。真是一場思想的洗禮啊!
理想國讀書筆記(四):
在我們這天的時代中,對于任何的東西我們習慣于問的問題是:這個有什么用?真的,我在自我的讀書的時候也常常問:這個有什么用?因為在我們的這天的時代中,有沒有用或許是痕量一些東西的標準,有用的將是受到人們的歡迎的,相反沒有什么用的東西,在我們這天這個時代很緊缺而資源十分不足的國家中是十分的不受歡迎的,所以問有沒有用是正確的,因為這個是我們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在他的發展的過程中所務必認真應對的。這個時代要求我們要真誠的問是否有用,我們的價值的標準是有用還是沒有用,而我對于這個的理解就是這樣的 ,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以為我們的整個社會環境在實用的技術的包圍中沒有理由不對有沒有用提出一個明確的答復,所以,在我們的理解中,有用與否和我自我的觀點是不相關的,我沒有理由抨擊那樣的追問,因為你以個人的力量是沒有辦法對我們的時代的東西提出質疑的,個性是我們的時代是一個不一樣尋常的時代,我們的國家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所以有用的需要是不允許有什么別 的東西的,所以我們需要理解,所以我們學會了在自我的思想中尋找自我在這個社會中的出路!
或者說如果我們要真的的是想依法治理國家的話,那么柏拉圖的思考是無法回避的,法律的世俗性和他的神性是導致我們這天依法治國搞的并不怎樣樣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因為我們沒有宗教的 理解,我們缺乏那樣的思考,我們缺乏那樣的理解,我們在有沒有用的支配下十分的鄙夷理念的力量,那么,這樣的東西是十分的沒有必要的,于是自然很多的東西我們沒有辦法來理解。
或許你會問我,理念是什么?你明白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文字監獄從秦始皇開始,焚書坑儒的故事一向在教育著后世的統治者,告戒著讀書人的歷史,讀書人的思想和讀書人的感動,所以,讀書人的自由需要讀書人的理解,統治者的認同在讀書人的理解中是十分的荒唐的,因為獨立與自由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這樣的狀況下,你明白理念的作用,再看明清時期的文字監獄,恐怖中透出的是讀書人的辛酸,但是讀書人的理解和讀書人的理念,從這樣的例子中我們或許能夠看到理念的作用,從統治者對于讀書人言論自由的恐懼我們能夠看出理念的力量,于是,我們明白了這樣的東西,或許你從這個能夠理解理念的作用了。而柏拉圖從政治的角度出發思考國家的建立,從而思考法律的作用在國家體系中的地位,告訴我們的是一個理念的培養的重要,對于我們這天這樣的一個浮躁的時代和這個不以知識為教育理念的時代中,一切以程式化的思考為模式的時代中,或許理念的作用也會凸顯他的張力。
理想國讀書筆記(五):
先哲有言:“真理愈辯愈明”。我對此話雖存質疑,并對辯論本身所固有的偏執尚存戒心,但柏拉圖的《理想國》卻是我們所必讀的一本書。
讀經典的書猶若制作和品茗我們云南的“功夫茶”,不經過一遍遍的“泡”是出不了“原味”的,《理想國》就是這樣的書。
經過三五遍的“泡”,我寫下了這一點讀書筆記,膚淺一讀而構成的井蛙之見,自然還是很不成熟,但我把它發上來,也就是期望有更多的人來品茗《理想國》。
一、作者與作品
先附上一則柏拉圖小傳:柏拉圖,男,出生于希臘,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臘三大哲學家之一。柏拉圖從師于蘇格拉底,一生至于鉆研哲學,并游歷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創辦了“柏拉圖學院”。(西方最早的高等學府)他一生忙于研究、教學和著述工作,與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學基礎。
柏拉圖一生著述頗豐,《理想國》是他的代表作,此書成書于他不惑之年,被稱為是哲學家的宣言書和哲人政治家所寫的治國
計劃
綱要,它以辯論對話體裁寫成,書中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搞笑,語言流暢明晰,論證嚴實細致,資料深刻豐富,到達了哲學、文學、政治學和邏輯修辭學的高度統一。在讀書時我選用了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的版本,這個版本一是思想全面,二是語言簡單明了,雖不華麗,但意境表到達位。同時,書中是蘇格拉底與辨友的辯論。蘇格拉底盛名已久,勿需介紹,但有一點務必說明,蘇格拉底一生未留著作,其思想精髓是透過柏拉圖之筆得以傳承,僅存19篇,《理想國》一書觀點是蘇格拉底或柏拉圖思想尚待考證,亦無從考證,但能夠確定的是這本書應是兩者思想的融合,是蘇格拉底之語,又是柏拉圖之筆,但更多的人則傾向于是柏拉圖把自我的治國理想滲透于其中。下方就得品鑒這本“震古鑠今”之書的魅力了。
二、“論財產與老有所福”淺析及現實好處
書的開篇是論“財產與老有所福”。這一節概述了柏拉圖對財產的態度,個性的闡述了老人與財產的關系。正如最后那句話:“錢財固然能給人帶來許多好處,但對于一個有理智的人來說,明白事理才是最重要的。”柏拉圖集中的論證了老人除了財產以外,還要擁有一個和平的精神世界,同時每個人獲取財產的手段要是正義的。
對于這天的中國而言,柏拉圖給予我們最大的啟示在于:對所有人而言,我們不要僅會把一生用來忙忙碌碌的追求錢財,而更要會構建一個自我的精神世界;對于老人而言,你應當處理好你和金錢的關系;又告誡每一個人,你就應對你的一切行為負責,到老來不要因為生平的錯誤而產生恐懼和自責,但這對中國人來說效果是不怎樣明顯的,因為中國人是徹徹底底的無神論者,由這一思中國也該是宗教精神回歸的時候的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中國人不會有多少反思與畏懼,相對而言,財產于老人的關系,中國人做得不錯,早就傳承到下一代人手中,但現實中中國人又太經世致用了,太世俗化了。當我們每每看到那些女孩填寫“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的問卷時,她們會毫不猶豫的寫下“金錢”,我們的心就不由的寒了起來,中國人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精神世界,中國人需要“真性情”,而不是“奴才樣”。
三、理想國與理想政治
柏拉圖構建了自我的理想國家模式,并宣稱理想的國家就應是有著學家萊領導的,在這一章節中他具體的論述了理想國家的模式,從尋求正義出發,來闡述了幸福國家的模型。
首先,談到了生產者應自覺的、全心全意為國家生產糧食服務;其次談到了商人的貿易;最后闡述了戰士應當勇敢的保衛自我的國家;同時也談到了每個人就應掌握好自我行業的技能。歸根到底,各個行業的人都應當為自我的國家做貢獻,從而使生活在這個國度的人感到幸福,運用各個行業與國家的關系及國家發展的角度來說明:國家大于每一個個人和家庭,為了國家和政治的建構,我們就應服從于國家的需要。
這一章節更多的是具有政治學好處,馬克思的國家觀也頗近似于柏拉圖,但時代不一樣,這種國家觀產生于城邦之間分散的時代,而今我們的國家過于膨大、強盛,對于個人的壓制太多,我們國家需要的是怎樣在當下尋找強大的國家下的解放人性,這就使得本章節對中國的現實具有了深刻的好處。
四、國家力量與法律、教育問題
上一章節僅僅是理想國的開始,這一章則繼承了上一章對理想國的論述。進一步的闡述了理想國家的幸福觀,這種國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而不是零敲碎打的為極少數人打造幸福,正如書中寫到:“不要按照你自我的意思去接是受為我們稱幫的人的幸福觀,否則他們就不是什么守衛者了?”我們就應勸導其他職業的人以國為榮,這樣一來,整個國家將得到有序且和諧的發展,并且整個國家各行業的人都將得到自然賦予他們的每一份幸福。正是:整整的幸福觀與國家幸福融為一體。
為了國家的發展,每個人就應加強本行業得技藝。搞笑的是柏拉圖發現:貧窮和財富使人的技藝退化。“人因為財富而奢侈,卻因為貧困而懶惰”。同時就以衛士為例,說了軍事科學和素質方面的問題,并從政治學的角度說明了國家的本質,即:國家施工民的集合體。
理想國讀書筆記(六):
其實《理想國》是政治學的著作,這我在第一篇的讀書筆記中已經說了,所以他要解決的也是關于國家的建設的問題,我們明白的是,在人與人之間構成社會的時候起,國家的建設就已經引起了人的關注,個性是在以后的人們的論述中有很明顯的體現,(在這個讀書筆記結束后我將寫關于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的讀書筆記)所以關于國家的建設我們務必深刻的理解之后你才明白為什么那些寫于書紙上的言論是那樣的重要,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群體了,他們已經擴大了,而治理的艱難也就體現了出來,這個時候,什么樣的國家結構是合理的,什么樣的國家的形式是合乎人的理性同時也合乎大多數人的利益的,就需要一個清晰的認識和厘定了,在柏拉圖的理解中我認為由于他自我的貴族的身份和他處于當時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領袖伯里克利去世而民主政治沒有很好的發展的時候,外受到斯巴達人的統治,內部也不怎樣協調的背景下,他思考的是如何從一個完善的角度來更加有利于制度的建構,同時能夠保障大多數人的利益的時候保障城邦的正義,所以政體的選取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入了這樣的思考,是時代的情勢所要求的,當然其中有柏拉圖自我的哲學家的思考在里邊。
或許是不怎樣樣的,但是從那個時代起我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于民主和自由的探索,在這樣的政治體制的理想追求中我們正在逐步的完善我們的生活。
但是,理解卻是必要的?那你理解嗎?
理想國讀書筆記(七):
柏拉圖的《理想國》既是西方政治哲學的開山之作,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的經典著作之一,內涵豐富,包羅萬象,博大精深。但凡目下之人文、社科類學科莫不可追源溯流至此,書中涉及了政治學、哲學、倫理學、神學、美學、教育學等領域的諸多問題。故此,欲入西學之門尋奇攬勝,《理想國》堪稱首選路徑。該書中文譯本以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郭斌和、張竹明之譯本為最佳,英文譯本以劍橋政治思想史原著系列之“the republic”譯筆最為流暢,當為尚未熟諳古希臘文者之寶鑒。
injustice is what is profitable and good for oneself。" 即公然叫囂——正義者,強者之利也;多行不義,方能得利。看來政治非道德論者古已有之,始作俑者非此“色憤青子”莫屬啊!文藝復興時期的馬基雅維利和中國法家的慎、申、商、韓之流真當拜色拉敘馬霍斯為他們的祖師爺了。最后,智慧的蘇格拉底最后說服了粗魯的色拉敘馬霍斯,使之勉強認可了過正義的生活要比過不正義的生活好,理由有三:第一,正義的人聰明善良,不正義的人邪惡無知;第二,不正義者內心煩亂不安,從而不能有效行動;第三,正義者要比不義者生活更加幸福。
我們要注意的是,從一開始蘇格拉底的被強行挽留,到論辯過程中辯論的話題也隨著發問者的牽引而不斷地轉換,直到第一卷的結尾也沒有告訴我們到底“正義”是什么。這樣的結局,我們是不滿意的,然而蘇格拉底的高徒們就滿意嗎?到底什么是正義,蘇格拉底有答案嗎?第二卷能否揭開謎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理想國讀書筆記(八):
《理想國》是一部政治學經典,但在讀這本書時,我的思維常常在字里行間悄悄的遠行,所以有時候不得不停下來想想自我的思維跑到了哪里,是怎樣跑的。這本書不是很容易讀懂的,在細讀起來總是覺得在和先哲對話時少了那份開闊與氣度,多了些唯唯諾諾,人云亦云,很想用自我的話去理解去探索可那畢竟是一道很漫長且艱辛的路,所以我將慢慢的前行,那樣收獲的也許才更多。
在《理想國》里蘇格拉底剛開始討論的話題就是“正義”問題。正義真的是一個很難解答的問題,有時想與其長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義還不如做一件正義的事,為一些不公發發自我的聲音來的更為實際。也許這是浮躁也許這也是心虛,因為正義千百年來許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我能恍然若悟的幾率也很小。但我卻相信自我和柏拉圖一樣,對正義有著強烈的憧憬與向往!可他認為絕對的正義在神那里,作為一個唯心主義者這是一個很好的答案。而對于自我甚至對于整代中國人來說缺乏信仰總是讓我們有時候焦慮、孤寂、無所適從,不知未來、過去,甚至不明白此刻。柏拉圖最后說“讓我們永遠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我很喜歡,也許理解不一樣但真的很喜歡因為有了自我別樣的感觸。
柏拉圖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學家也是一位哲學家,其哲學智慧盡管沒有專門的哲學專著,但卻幾乎體此刻他的每部著作當中。不論是從早期的《理想國》,過渡階段的《政治家》還是思想有了較大轉變的《法律篇》,都閃耀著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學上,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唯心主義,成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哲學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在閱讀《理想國》這本書時,柏拉圖的一個主導的觀念及其對話的起點就是:理念本身是實在的,感知、具象與經驗的都是虛幻的。比如說,在書中就柏拉圖與大家辯論的緣起正義而言,什么是正義?蘇格拉底的對手給出了正義的多種解答,諸如傳統的仰或當時流行的:正義是有話實說、欠債還錢、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幫忙朋友,傷害敵人等,這些都是正義的具體事例,正如此刻問我們一樣我們總會回答成正義的人或正義的事。因為他認為真正的知識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觀可見的物體之中的。而其哲學觀點能夠簡單的總結為認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變的“范型”,是獨立于個別事物和人類意識之外的實體。感性的具體事物是不真實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這些都在《理想國》的正義論與洞穴理論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闡釋。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他的理論是典型的唯心主義,但作為一個智者與先驅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一個人的哲學觀對其理論有著很大的影響,其理論也隨處能夠看到其哲學觀。在《理想國》里柏拉圖的這種理念說對其在辯論中思維的展開、發展都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是這本書對話的起點也是其中的一個主導觀念。在看這本書時我常想起中國的哲學問題,想起另一位的哲學大師王陽明,也許他們觀點什么的相關的真的很少,也許唯一的關聯就是他們都被稱作唯心主義,而唯心主義在過去思維里,在我們從小被教導或明或暗的教導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時,我們對唯心主義也許不是厭惡反對但至少也退而遠之,不敢親近,就如王陽明大家很多人也許只明白“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這句話。這句話充滿了詩意與人生很難理解的韻味,可這句話也是我們在哲學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進一步明白王陽明是余秋雨的書里提到了這位老鄉,這位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專門派人為其守墓,有個日本將軍甚至有個腰牌上寫道“一生俯首拜陽明”,讀到后我深深的觸動了,覺得如此對一個厲害的人物在我們厚厚的課本里竟然沒有提過,自我也知之甚少。之后也大概了解了一下王陽明,明白了其偉大,盡管我自認為自我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但這不能阻止我們去欣賞他的偉大。
理想國讀書筆記(九):
今年的上課老師讓讀柏拉圖《理想國》,對于這樣的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的名著,似乎在我們這天的人看來是不怎樣樣的,因為在我們這天的理解中我們看到書中的一些對話是十分的荒唐甚至是幼稚的,但是其實在這樣的理解中我們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視角,我們忽視了我們就應關注的東西,我們只是明白在我們這天看來這樣的東西或許是不怎樣樣的,在我的老師組織的課堂的討論上邊,很多人都在從這樣的理解上誤解柏拉圖的著作思想,所以在我自我的理解中或許在我們閱讀的首先就應更加的關注柏拉圖的寫作才背景和他自我的很多的背景,這樣的理解是十分的必要的,我們務必在理解著作的首先明白了作者的自我的背景,或許我們的了解會更加的寬容一點,我們或許在我們理解中更加的清楚如何來應對自我的閱讀的困難。
相信理想國是空想的,卻不明白那是一個經過當時現實的思考而做出的一個高于我們的實際的制度建制的一個政治的東西。
關于柏拉圖,蘇各拉底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一個出生在雅典的貴族的后裔,在當時雅典和斯巴達交戰的時候出生,那個時候雅典的民主的代表人物伯里克利已經去世,其實當時的人從荷馬世界降落到了民主的世界中,同時,人們開始思考一些東西,在柏拉圖成長后,那個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戰爭的結果驗證了斯巴達人在圣廟中乞求的預言,雅典戰敗了,于是,外受到斯巴達人的壓迫,內受到自我的統治者的壓迫,人民的生活能夠想象,也正是在這樣的狀況,柏拉圖開始在進行了自我的考察結束后開始建立自我的理論體系,所以柏拉圖的理想國也就展此刻我們自我的面前。
關于正義的一種理解,或者是一種另類的想法
話,我們的理解難免要走向偏激,或者說我們那樣的理解是一個狹窄的理解,那樣的話就很容易誤解柏拉圖的意思,所以,嚴格的區分的理解城邦正義和個人正義是我們在這天這樣的時代中正確的理解柏拉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時代是個艱難,所以在那里不做更多的論述。
理想國讀書筆記(十):
在柏拉圖的所有著作中,《理想國》是最成系統的一部。在這部對話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詳細地討論了人性、政治、哲學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出了自我的看法,為之后的西方思想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以后的西方哲學,無論是繼承柏拉圖思想的,還是反對柏拉圖思想的,都不可能繞過柏拉圖的思想,尤其不能繞過《理想國》所表達的對人性和政治問題的深刻看法。
這部對話的開端,是對正義問題的討論。蘇格拉底在什么是正義,什么是不正義,正義的生活和不正義的生活哪一種才是幸福的等等問題上方和其他幾個對話者糾纏不清,不能夠完全說服他們。蘇格拉底的對手給出了關于正義的三個看法,分別是:
1,正義就是欠債還錢
2,正義就是幫忙朋友,傷害敵人
3,正義就是有利于強者的好處
蘇格拉底并沒有徹底否認這些觀點,但是同時認為它們都不是完全正確的,然而,蘇格拉底卻不能夠直接給出一個正義的定義。而另一方面,無論正義究竟是什么,還有一個問題在于,究竟正義的生活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蘇格拉底的反對者認為,不正義的人在生活中能夠獲得各種各樣的好處,而正義的人卻往往吃虧,所以不正義的生活是幸福的,而正義的生活則是不幸的。蘇格拉底卻認為正義的生活才是幸福的,但是他沒有給出讓那些對手信服的證明。
就在雙方爭執不清的時候,蘇格拉底想了一個辦法:把個人的正義問題“放大”成整個城邦的正義問題來討論,以便看得更清楚,正如他所說的,“假定我們的視力不好,人家要我們讀遠處寫著的小字,正在這時候有人發現別處用大字寫著同樣的字,那我們可就交了好運了,我們就能夠先讀大字后讀小字,再看看它們是不是一樣”。那里的小字比喻的是個人的正義問題,大字比喻的是城邦的正義問題。蘇格拉底的意思就是,先來討論城邦的正義問題,在弄明白什么是城邦的正義之后,再來看看在個人身上是不是也存在同樣的正義。弄清楚了個人的正義究竟是什么之后,也就能夠回答正義的生活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了。
那么,什么是城邦的正義?經過一連串的對話,蘇格拉底最終得出了他的結論:城邦的正義就是城邦的每一個人都按照他的稟賦、安于屬于他的位置,也就是,統治者安于統治者的地位,履行自我的職責;輔助者安于輔助者的地位,維持城邦秩序,保護城邦安全;被統治者安于被統治的地位,服從秩序。蘇格拉底還講了一個神話來說明這一點,這個神話是這樣講的: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是從大地母親那里生長出來的,因此都是同胞,而大地母親在生育人類的時候,給不一樣的人加入了不一樣的金屬,給一些人加了金子,使得這些人具有最高的稟賦和才能,將來要當統治者;給一些人加了銀,使這些人具有次等的德性,將來要當保護城邦的輔助者;給絕大多數的其他人加了銅,這些人資質平平,只能當被統治者。但是身上具有金子的人有可能生出身上是銀或銅的后代,反之亦可,所以每一代人都要重新考察他的資質如何,來決定他在城邦中的地位。只要每個人的位置都被安排對了,而且每個人都安于這種安排,那么這個城邦就會是最好的城邦。
這個神話被稱為“腓尼基神話”,因為據說最初是腓尼基人所流傳的。那么,這個神話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反映出個人和城邦怎樣一種關系?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務必看蘇格拉底是怎樣得出城邦正義的結論的。
蘇格拉底從城邦的起源說起。他認為,城邦,或者說政治,起源于人的天性。人不一樣于動物和神的天性就在于,他是天生不自足的,需要其他人的合作和幫忙才能生存。神當然是完全自足的,不需要什么;動物雖有需要,但是個體的動物就能滿足自我的需要。個人卻無法滿足自我的需要,另外,每個人天生具有不一樣的稟賦,比如有人擅長種莊稼,有人擅長建筑房屋,有人擅長做衣服。這些具有不一樣稟賦的人,各自做各自擅長做的事情,再彼此交換自我的產品,人和人就在這樣一種合作的關系中建立起政治和城邦。但是人和動物以及神還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神沒有什么需求,而動物只有剛好能夠適合于它的生存的需求,但是人卻有超過他的基本需要的需求。人不僅僅要吃飽,還要吃好,甚至吃得精美和奢侈;不僅僅要穿衣保暖,還要穿美麗的衣服;不僅僅要有住處,還要有豪華的住處來滿足虛榮。所以,人和人所組成的城邦,就不能僅僅停留在滿足基本需要的層次,因為如果那樣的話,就不是人的城邦而是“豬的城邦”了。既然有剩余的需要,就要有剩余的土地、資源和剩余的生產,那城邦就要擴張,不一樣的城邦之間就難免發生沖突。因此,一個城邦想要存在下去,就務必使得自我變得強大,從而確保自我的利益(good)。
那么,如何才能夠使一個城邦變得強大呢?如何確保城邦的利益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涉及到了正義問題,因為它表現出個人和城邦的一種對應。城邦的利益正是對應于個人的幸福,它們都是“好”(good),只但是城邦利益是公共的好(mongood),而個人幸福是私人的好(privategood)。蘇格拉底認為,城邦想要確保自我的利益,首先需要明白的就是如何進行統治的問題。什么樣的人就應統治,什么樣的人就應被統治?蘇格拉底仍然從人的天性出發回答這個問題。按照稟賦,不一樣的人具有不一樣的技藝,統治也是一種技藝,并且是最高的技藝,它需要能夠良好地處理城邦內外關系的最高的智慧。具有這種智慧、這種技藝的人才有資格進行統治。因此,統治者就應是最優秀的人,最高的統治者就應是最有智慧的人,也就是哲學家,其他人都是被統治者。這就是柏拉圖的“哲學家王”的邏輯,它是建立在對人性的深刻洞察的基礎上的,并不是一種烏托邦的空想。
樣才能夠保衛城邦的安全。
理想國讀書筆記(十一):
經典的影響力,不在于天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聾發聵的論斷,而在于它給世人幽暗閉塞的觀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閃光。它提出一個命題,它給出一個假設,這些根本的有關最古老悠久的意識形態的疑問,使得之后的思想家有了發揮的空間,也為后世帶給了無數社會體制的可能性。不管它是一位絕對權威,還是一個極端惡魔,對它的肯定抑或反對構成了我們在思想上賴以前進的基石。
作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哲學家之一,柏拉圖一生立著無數,而《理想國》無疑是其中最能表現其政治思想的作品,其中哲學家與王的辯證關系也一向為后人稱道。透過蘇格拉底與他人豐富多彩、環環相扣的對話,給后人展現了一個完美優越的城邦。這個城邦是歷史上大大小小“烏托邦”的開山鼻祖。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圍繞這個宗旨,柏拉圖開篇不久就開始討論什么是正義的國家,而不是什么是正義的人,他從城邦至公民、從上往下、從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該書是柏拉圖中期思想的總結,其語言華麗,邏輯縝密,想象豐富,闡述精彩,在歷史上頗具影響力。
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統治者,國家護衛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就應為政治家,政治家就應為哲學家。哲學家不就應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就應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政治家就應對哲學充滿向往,并不斷的追求自我在哲學上的進步,并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而這些所要體現的東西在他的《理想國》開始時候并沒有直接提出來,他是利用了正義二字逐漸將其拓展并且引申出來的。正義是一種好的表現,然而什么是正義呢,應對這個看似很好理解的詞語,柏拉圖首先對它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一、正義應是……
克法洛斯認為:“欠債還債就是正義。”(相信讀過《查士丁尼法典》的都會很熟悉這一句話,因為這種說法與其第一條極為相似。)或者說,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對于這種正義觀,蘇格拉底認為,拿了人家的東西歸還,這不是正義。因為,我們不能把東西還給瘋子,而且“把整個真情實況告訴瘋子也是不正義的。”
特拉徐馬霍斯認為:“每一種統治者都制定對自我有利的法律。”“他們制定了法律明告大家:凡是對政府有利的對百姓就是正義的;誰不遵守,就有違法之罪,又有不正義之名。”特拉徐馬霍斯的這個定義類似于奧斯丁的論斷“法律就是主權者的命令”。顯然在那里,正義被理解為一種對強者的屈服,為他們的利益服務成了其它人的義務。無論稱為“強者”或者是“統治者”,我認為這個詞的本意應當指那些在力量上存在優勢的人群。他們構成權力是依靠于強力。
以上兩種觀點,柏拉圖都借助蘇格拉底之口提出了正面的批評。柏拉圖沒有很確切地提出正義的完整定義,而是透過一個個否定步步逼近真理。我發現,這些否定的方式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其歸謬法的終點在于缺失智慧或德性就構不成正義。我們能夠看到,柏拉圖心中的正義包含智慧和德性這兩個要素。
我們能夠明白諸如“正義是給每個人的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是強者的利益”、“正義是對利和害的一種功利計算”,這些觀點都是后世構成和發展的一系列重要的法理學命題,都曾是十分重要的思想。可見,柏拉圖的否定并未徹底地駁倒這些觀點,盡管書中蘇格拉底的一個個對手理屈辭窮。但柏拉圖自信論說圓滿的前提是以上這些正義觀都缺失智慧和德性的要素,而正義應當包含這兩者。這種“真理”的認識,顯然是某種意識形態的影響。而后世對這些被否定了的命題的再認識,也是一種觀念群變化了的結果。
二、城邦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
蘇格拉底與阿里斯同的對話似乎就是一座城邦構成的過程。對糧食、住房、衣物的需要,決定了城邦離不開農夫、瓦匠、紡織工。隨著市場的產生,城邦又加入了商人、傭工。吃飽喝足后,為了不成為豬的城邦,還需要奢侈品與藝術品的帶給者、醫生、法官等等。將這段對話簡單化,我們能夠發現,柏拉圖是想這么說:為了生活,我們需要各種產品,所以生產者是不可少的,而且最重要的是由于人們不可能同時掌握多種技藝,因此一種人最好固定地干一種事。當然,戰爭也是一種技藝,為了精于此藝,蘇格拉底又說“護衛者的工作是最重大的,她就需要有比被眾人更多的空閑,需要有更多的知識和最多的訓練。這種種安排,有一個原則,那就是不允許“模仿一切”的人出現,柏拉圖明白的說法律不歡迎“扮什么,像什么”的人進入城邦。因為這樣,一種人只從事一種生產的狀態就會被擾亂。而且,從事生產的人不能從事護衛者的工作,這不但是由于成為護衛者需要理解精心教育,更因為“銅鐵當道,國破家亡”。
論述完城邦的正義后,柏拉圖開始透過分析法探討個人的正義。他認為人的靈魂里存在三種品質,即理智、激情和欲望,三者分別是人們在學習、憤怒和滿足自然欲望時動用的身體的一部分。理智是“人們用以思考推理的,能夠稱之為靈魂的理性部分”;欲望是“人們用以感覺愛、餓、渴等等物欲之騷動的,能夠稱之為心靈的無理性或欲望部分,亦即那種滿足和快樂的伙伴”。激情是“我們藉以發怒的那個東西”。就如國家的正義——三個階層各司其職那樣,如果每一個人的三種品質在自身內各起各的作用,那么這個人就是正義的。這三個品質彼此內在的和諧,理智起領導作用,激情和欲望受理智領導,這樣的人就具有節制的美德。柏拉圖強調,正義的真正內涵不是“外在”的各部分和諧一致,而是“內在”的和諧。一個正義的人就應自我主宰自我,自身內秩序井然。
透過對這幾章的閱讀,我發現柏拉圖的正義觀是圍繞德性和智慧展開的,并且智慧是指導人們實現德性的知識。可見,正義的核心是智慧,哲學在希臘文中的意思就是“愛智慧”,于是哲學與正義建立起了聯系。
理想國讀書筆記(十二):
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古希臘哲學家,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三個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理想國》是柏拉圖一生最具代表性和影響最為深遠的著作。這是一部典型的大綜合著作,其中將哲學、政治、倫理、教育、心理、社會、家庭、宗教、藝術等等諸多問題結合在一齊,錯綜復雜。朱光潛曾說:“《理想國》是西方思想的源泉,也是我向青年推薦的惟一的西方哲學著作。”我認真拜讀了這本不朽之作,正如利奧?施特勞斯所說:“我閱讀柏拉圖時必定懷有一顆虔誠、恭敬之心。”
《理想國》透過蘇格拉底與對手們的談話,反復詰難來推理尋求正義的定義。在第一卷,柏拉圖用蘇格拉底知識助產術的問答法推翻了幾種關于正義的定義:1。正義就是有話實說有債照還;2。正義就是幫忙朋友傷害敵人;3。正義是強者的利益;4。不正義比正義有利。這四種說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圖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對于我們人生道路的選取有深刻的啟示。針對第一種觀點,他用不能將武器還給一位瘋子朋友的例子反駁有債照還的正義說法,我們不能簡單的按照常理來辦事,就應思考事情的結果是否會是不正義的,這種說法忽略了正義的真實本質,所以我們應在生活中多學習柏拉圖的思想方式,思考問題不光從本身的立場出發,不能簡單照辦,還要思考我們的對象和事情的后果。針對第三種觀點,柏拉圖指出掌權的統治者有時也會犯錯,制定出對自我不利而對被統治者有利的法規要被統治者執行,正義就變成了“弱者的利益”了。在此,柏拉圖提出“在任何政府里,一個統治者,當他是統治者的時候,他不能只顧自我的利益而不顧屬下老百姓的利益。”「1」所以,作為統治者就應為人民謀福利而不僅僅僅是思考自我的利益。
控制自我,讓自我靈魂中較好的一部分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三
咳咳,我奉命過來寫讀書筆記啦!這次我要寫的是《理想國》啊,嘻嘻,鼓掌鼓掌!
《理想國》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plato,公元前427——347年)重要的對話體著作之一。一般認為屬于柏拉圖的中期對話。本書分為十卷,在柏拉圖的著作中,不僅篇幅最長,而且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其哲學的各個方面,尤其對他的政治哲學、認識論等有詳細的討論。《理想國》是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豐富多彩、環環相扣的對話,給后人展現了一個完美優越的城邦。這個城邦是歷史上大大小小“烏托邦”的開山鼻祖。該書是柏拉圖中期思想的總結,其語言華麗,邏輯縝密,想象豐富,闡述精彩,在歷史上頗具影響力。
柏拉圖不僅是古希臘哲學家,也是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統治者,國家護衛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向往,并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并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柏拉圖認為,正義的城邦或理想國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統治者應從有才能的人中挑選出來,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第二,統治者階層應過公社生活。第三,國王應該是哲學家,或應該讓哲學家作國王,因為只有哲學家才具備治理國家應有的知識。
《理想國》首先開啟了對理想國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該著中,柏拉圖本來是要論述個人正義,為了說明個人正義,用城邦正義作為鋪墊和比方,但,柏拉圖實際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論證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圖的這種證明方式給了后人一個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個人正義之外,還存在著城邦正義,或者說,還存在著國家制度的正義。后來人們在思考國家正義、法律正義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對人類文明發生重大影響的思想成果。而我國古代沒有關于國家正義問題的思考。我國古代雖然有對個人正義的思考,但這種思考主要涉及個人義務、行為,基本不涉及國家制度的正義問題,所以,其思考的深度遠不能同西方的正義思考相比。傳統中國政治法律思想史認為,君主制是天經地義的事,不可改變。如果沒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們現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專制制度中。想到現今的社會,正義一直都是受人們褒揚的話題,正義的事情永遠都是被人們所稱頌的。然而什么是正義,我想很多人都是無法給出全面的解答的,或者即使給出了也是摸棱兩可,一個簡單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利用柏拉圖式的反駁推翻掉。社會現象紛繁復雜,人們的思想各色各樣,在此處正義的事情,放到彼處馬上就變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極其不正義的事情。單純的眼光去判斷事情總是片面的,多慮的思想去思考事情總是無法清晰的,生活中只能適事而行。
作為一本影響深遠的書籍,《理想國》內容不可謂不精彩,是一本可以很好了解城邦由來的書!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四
然而這種靠家庭倫理關系維持統一整體的國家,是否真能達到柏拉圖所期望的城邦幸福和正義?我個人認為按照優生原則進行婚配的舉措和婦女兒童公有的設想都只是一種空想,很難實現,即使國家強制實行了,結果也不可能像柏拉圖預想的那樣美好。婚配的不自由和孩子的優生問題都是違反人性的,盡管設計者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最大的善。
前面已經說到,為了讓后代更優秀,統治者會秘密設計一些抽簽技巧,使最不優秀的人總沒有結婚的機會。用當今的話來說,這實際上是剝奪了他們最基本的人權,如果連這一點基本人權都沒有,還談什么正義?也許柏拉圖認為,為了達到整個國家的正義可以犧牲一小部分人的正義,這種通過壓制個人全面自由的發展來實現整體利益的設想是否合理?況且,哪些人優秀,哪些人不優秀,雖然有一個固定的衡量標準,但錯把優秀者劃分入不優秀的行列,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發生的可能。任何秘密的操縱不可能永遠不被揭曉,當這些被認為最不優秀的人屢次碰壁,開始懷疑自己的運氣,最終發現統治者的“秘密陰謀”之后,可想而知,一定會怒不可遏。而這種憤怒很可能轉化為最強大的造反力量,成為城邦安全與穩定的隱患。這就存在不和諧的因素,已經與理想國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衛國者不能隨心所欲的挑選自己喜歡的女子做妻子,而要接受統一分配,這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人畢竟是有感情的,不像動物。不是自己期望的,自己能喜歡嗎?彼此能和諧共處嗎?我們國家在某個年代,曾經也出現過組織安排的婚姻,事實證明那是荒唐的,那個年代的產物已經成為當今的笑談。柏拉圖要讓整個統治階級都來參與妻子分配,這是不現實的。婚姻家庭是國家這個有機體最基本的組成細胞,婚配不合理或愛情悲劇,都將對整個城邦產生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孩子出生后要離開生母,統一由專門的官員和保姆喂養及教育,并使父母與孩子彼此不能相認。這樣的孩子得不到母愛,也不可能得到個體的特殊照顧。他們不知道親情是什么,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有千千萬萬個父母,但是沒有任何一個父母能給予他們真正的愛。結果最有可能的是,造成心理孤僻、心靈的扭曲、對親情的冷漠、對別人的不信任等多種心理問題。無論他們將得到多么好的城邦教育,一個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怎能期望他們但當大任?而秘密處死非優生的孩子更是殘忍的,反人道的。
柏拉圖認為城邦成為一個大家庭,一切事物都是共有的,這樣人們會對城邦的一切更加關心,更負責任,城邦將會成為一個其樂融融的天倫之地。而亞里士多德則認為“一件事物為越多的人所共有,人們對它的關心便越少。”(《政治學》1261)同樣,一個如此龐大的家庭,如此眾多的親屬,不但不會增進人們之間的互敬互愛之情,反而會使親屬關系變得淡漠,父不親,子不孝,更別說其他人倫關系。另一方面,柏拉圖主張對欲望的節制(智慧、勇敢、節制、正義是柏拉圖主張的四大主德),克制對婦女的情欲被視為節制的典范。但是他又主張婦女公有制(兩性關系不固定),也不禁止兄弟姐妹間的兩性行為。這樣的克制是無益之事,節制的美德也隨之喪失。
“女權主義”是一個現代的詞,它的基本目標是追求男女平等,同時強調婦女的主體性,滿足婦女的欲望,提高婦女的權利。從兩性機會均等的方面來看,柏拉圖是有這方面的追求。但他對女性某些歧視性的看法卻傷害了女性的尊嚴和權利。柏拉圖男女平等的思想并不徹底,他的某些對女性歧視性的看法,至少說明男女在人格上是不平等。在古希臘時期,女性的地位極其低下,她們和奴隸一樣不能享受公民的權利,有時還要遭受男性的嚴酷對待,柏拉圖的思想相對他那個年代來說是超越性的,非常難得。但與現代的女權主義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連尊重女性人格這一點都不符合,更不要說現代女權主義者提出的一些更為激進的主張了。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用了大約四分之一的篇幅來講他的藝術觀念,其中主要是對當時雅典各種藝術的激烈批評,他反復論證詩歌、戲劇等藝術對城邦的危害,主張對各種藝術形式進行嚴格的審查。例如他對荷馬的史詩幾乎是逐章逐句進行了分析和批判。但柏拉圖本人對詩歌是喜愛的,對荷馬也是深懷敬意的。因此他對詩歌、戲劇等藝術形式的批評不是出自一己好惡之情,而是出自更深的社會、政治以及人的靈魂的考慮。
在柏拉圖時代,古老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夠像往常一樣擔負起教育重任了。詩歌等藝術過去所護衛的道德觀念正在被各種新思潮侵蝕,它們原有的整體精神和道德價值不能被認識,音樂、詩歌、雕塑等藝術在這一時期的思想影響下,漸漸變得繁復雜多,傾向于滿足人們的感官享受和一般品味。審美情趣不再向上提高,而是屈就于大眾的趣味。在柏拉圖看來大眾的趣味是受肉體欲望驅使的,而肉體欲望是靈魂中最不應該被鼓動的部分。如果詩歌等藝術方式鼓動的不是人純潔向上的道德理性,而是追求快樂和享受,那么它們就最不適宜用于教育。城邦的性質要靠公民來決定,而公民的心靈又依賴于城邦。理想的城邦和理想的心靈都要靠教育來塑造。國家的正義要靠靈魂的正義來實現,靈魂的正義只有在適宜的教育基礎上才能逐漸達到。
柏拉圖認為傳統的詩歌神話等藝術形式,不能夠塑造靈魂的內在和諧,從而不能達到城邦的正義。首先,神話詩歌對神進行了虛假的描繪,在神話中神被描寫的丑陋不堪,他們勾心斗角,耍弄陰謀詭計,兒子對父母不敬,夫妻之間明爭暗斗,神充滿了肉體欲望不能克制等。其次,對英雄人物的描繪也極力渲染他們的情緒化和無理智的一面,如貪婪自私、貪生怕死、殘暴狂虐。神與英雄是兒童及成人模仿的對象。神和英雄被描寫的與常人無異,并樹立了惡劣的榜樣,這無疑會對青年的倫理道德產生極為有害的影響。在這種詩歌神話的熏染下,人的靈魂不是去向善、追求正義、節制,而是直接扼殺了這些美德,走向它們的反面。再次,柏拉圖認為,神話詩歌及戲劇采用的模仿方法也是有害的,他舉了“三張床”的例子,說明理念(相)世界是最真實的世界,現實世界是對理念世界的模仿,藝術世界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因此,藝術的模仿是模仿的模仿,與真實世界隔了兩層,是最不真實的,最沒有認識價值的。藝術家們是無知的,他們的模仿術也欺騙了一些無知的人。此外,模仿術模仿最多的對象是靈魂的情感部分(柏拉圖認為情感是靈魂的低賤部分),藝術鼓勵靈魂的情感與欲望這些本應加以克制的部分,使理性在靈魂中的斗爭遭到失敗,人變得情緒化,沒有理性。因此文學藝術無助于培養人的勇敢、節制等美德,反而會敗壞人的靈魂,柏拉圖主張將藝術家和詩人驅逐出城邦。
好書需要反復閱讀,細細咀嚼、慢慢品味,以求常讀常新,若能有所啟發便不枉一讀。慚愧的是,我也只是草草的讀完了一遍,也許并沒有讀懂多少,可能對柏拉圖還有一些誤解的地方,希望以后能不斷改進、充實。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五
1.喜怒哀樂,幸福感和痛苦感,根源都是由心而生,不管年少年老,男性女性。
2.“最勇敢、最智慧的心靈最不容易被任何外界的影響所干擾或改變”,是的,抵御世事的各種誘惑,關鍵在于自身堅強的心靈。
3.“必須從詞匯中剔除那些可怕的凄慘的名字”,是的,善言是引導人們向善,開啟善的心靈,惡語則非但難以除惡,反而會開啟人們心靈中惡的那扇門。
4.自我克制,自我調節,自我向善,自我除惡,自我修復,自我更新,這才是一顆自然、生態、健康的心靈。
5.各就各位,恪盡職守,既是秩序,又是美德。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六
今年的上課老師讓讀柏拉圖《理想國》,對于這樣的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的名著,似乎在我們今天的人看來是不怎么樣的,因為在我們今天的理解中我們看到書中的一些對話是十分的荒唐甚至是幼稚的,但是其實在這樣的理解中我們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視角,我們忽視了我們應該關注的東西,我們只是知道在我們今天看來這樣的東西或許是不怎么樣的,在我的老師組織的課堂的討論上邊,很多人都在從這樣的理解上誤解柏拉圖的著作思想,所以在我自己的理解中或許在我們閱讀的首先應該更加的關注柏拉圖的寫作才背景和他自己的很多的背景,這樣的理解是十分的必要的,我們必須在理解著作的首先知道了作者的自己的背景,或許我們的了解會更加的寬容一點,我們或許在我們理解中更加的清楚如何來面對自己的閱讀的困難。
我們知道,柏拉圖的《理想國》寫作于古希臘的時代,這樣的時代的背景讓我們知道柏拉圖的思想是屬于那個時代的,當然我這樣說的目的不是說他的思想不可以啟迪我們今天的人們,相反的是,柏拉圖的著作啟發了后世的很多的思想家去開發他們自己的思想的領地,柏拉圖的《理想國》在古希臘的文字的理解中是“政治學”的意思,這和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政治學》是一個名字,在某一種程度上也是說的一個內容,在后來人們的翻譯的過程中西方人將希臘文翻譯為拉丁文時是翻譯為了今天的英文“therepublic”拉丁文詞根,所以英文的翻譯自然就是“therepublic”,我們的國人在翻譯英文的時候翻譯為了“共和國”,“國家篇”或者是我們今天在理解的過程中展現出來的一種關于自己的制度的建設的一種期待,你是否理解這樣的目的,就是說我們在閱讀或者理解那樣的文本的知識的時候我們無法回避的想到我們自己的環境和我們自己的制度是否可以適合于我們自己的生存,于是我們翻譯的理想國也就在這樣的了解中定了下來,其實在我自己的理解中柏拉圖的是一個十分的現實的政治的東西,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在理想的環境中想象的東西,可是我們曲解了柏拉圖的理解,從題目的翻譯上我們就可以看的出來,所以我們更多的是相信理想國是空想的,卻不知道那是一個經過當時現實的思考而做出的一個高于我們的實際的制度建制的一個政治的東西。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七
柏拉圖是古希臘三大哲學家之一,他師從蘇格拉底,有人稱“精神戀愛”為“柏拉圖式的愛情”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的老師僅此而已。前幾天,剛剛讀了《理想國》的內容粗略的看完了全書。由于柏拉圖所處時代與現今大不相同,該書中又充滿了理性的玄冥、邏輯的曲折和言辭的詭秘,說徹底讀懂了這本書談不上,只是有一些雜亂的讀后感想。
《理想國》用辯論對話體裁寫成,是柏拉圖成熟期的代表作,書中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有趣,語言流暢明晰,論證嚴實細致,內容深刻豐富,達到了哲學、文學、政治學和邏輯修辭學的高度統一,此書是西方文藝、政治、民主理論的奠基之作,是人類思想史上第一部政治學巨作,對西方政治學有著深遠的影響。《理想國》論述的是城邦正義與個人正義之間的關系,書的開篇就討論正義以及政府的公正,后篇寫城邦的文化、法律、教育,國家的是個準則,國家的氣質,女子在國家中及哲學家治國,哲學家用彼岸治國,靈魂上升到哲學境界的三種方法,論四種國家制度,論極權、快樂和理想的公民,靈魂不死論及天上的絕對理念共計十部分,今天我就主要解讀一下書中的正義問題。
和格勞孔、西蒙尼德、玻勒馬霍斯、色拉敘馬霍斯等人先后討論了“欠債還債就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適如其份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等觀點。從第二卷起柏拉圖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并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原則,好的城邦應當具備勇敢、智慧和節制。“每個人必須在國家里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當其城邦的三個階層統治者、守衛者和勞動者各守其責、互不僭越、和諧分工、互助合作的時候這個城邦才具備了“正義”的美德。然后他從城邦的正義類比地推出個人的正義認為那是“大”與“小”或“外”與“內”的關系。個人的正義就是“正義的人不許可自己靈魂里的各個部分互相干涉起別的部分的作用。他應當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達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內秩序井然對自己友善。”同時“在掙錢、照料身體方面”或“在某種政治事務或私人事務方面”保持符合協調的和諧狀態的行為就是正義的好的行為。正義的人是快樂的不正義的人是痛苦的。柏拉圖認為的理想國,是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統治者,國家護衛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向往,并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并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而這些所要體現的東西在他的《理想國》開始時候并沒有直接提出來,他是利用了正義二字逐漸將其拓展并且引申出來的。
在我看來,《理想國》首先開啟了對理想國家加以描述的先河。
在該著中,柏拉圖本來是要論述個人正義,為了說明個人正義,用城邦正義作為鋪墊和比方,但,柏拉圖實際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論證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圖的這種證明方式給了后人一個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個人正義之外,還存在著城邦正義,或者說,還存在著國家制度的正義。后來人們在思考國家正義、法律正義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對人類文明發生重大影響的思想成果。而我國古代沒有關于國家正義問題的思考。我國古代雖然有對個人正義的思考,但這種思考主要涉及個人義務、行為,基本不涉及國家制度的正義問題,所以,其思考的深度遠不能同西方的正義思考相比。傳統中國政治法律思想史認為,君主制是天經地義的事,不可改變。如果沒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們現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專制制度中。想到現今的社會,正義一直都是受人們褒揚的話題,正義的事情永遠都是被人們所稱頌的。然而什么是正義,我想很多人都是無法給出全面的解答的,或者即使給出了也是摸棱兩可,一個簡單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利用柏拉圖式的反駁推翻掉。社會現象紛繁復雜,人們的思想各色各樣,在此處正義的事情,放到彼處馬上就變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極其不正義的事情。單純的眼光去判斷事情總是片面的,多慮的思想去思考事情總是無法清晰的,生活中只能適事而行。
《理想國》里面不僅有著他對理想國的闡述,也包含著一種樸素的辨證主義觀點和應變的思想,他自始至終沒有明確給出正義的定義,也暗示著人們,這里沒有什么正確的定義,還需要繼續的探索研究,只不過他的想法是讓人們去利用這個探索研究構造他那種柏拉圖式的理想國。“讓我們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我們也才可以諸事順遂,無論今世在這里還是將來在我們剛才所描述的那一千年的旅程中。”柏拉圖在《理想國》的結尾如是說。正義的哲學家做了王,也許,這是柏拉圖對國家的完美定義。
作為西方乃至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哲學家之一,柏拉圖一生立著無數,而《理想國》無疑是其中最能表現其政治思想的作品,其中對于正義的解讀也一直為后人稱道。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豐富多彩、環環相扣的對話,給后人展現了一個完美優越的城邦。這個城邦是歷史上大大小小“烏托邦”的開山鼻祖。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理想國》中給我們啟示的地方有很多,其中蘊含的寶藏還有待我們繼續開發。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八
在柏拉圖的所有著作中,《夢想國》是最成系統的一部。在這部對話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詳細地討論了人性、政治、哲學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出了自我的看法,為之后的西方思想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以后的西方哲學,無論是繼承柏拉圖思想的,還是反對柏拉圖思想的,都不可能繞過柏拉圖的思想,尤其不能繞過《夢想國》所表達的對人性和政治問題的深刻看法。《夢想國》經過蘇格拉底與對手們的談話,反復詰難來推理尋求正義的定義。在第一卷,柏拉圖用蘇格拉底知識助產術的問答法推翻了幾種關于正義的定義:
1、正義就是有話實說有債照還;
2、正義就是幫忙朋友傷害敵人;
3、正義是強者的利益;
4、不正義比正義有利。
這四種說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可是柏拉圖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對于我們人生道路的選擇有深刻的啟示。針對第一種觀點,他用不能將武器還給一位瘋子朋友的例子反駁有債照還的正義說法,我們不能簡單的按照常理來辦事,應當研究事情的結果是否會是不正義的,這種說法忽略了正義的真實本質,所以我們應在生活中多學習柏拉圖的思想方式,研究問題不光從本身的立場出發,不能簡單照辦,還要研究我們的對象和事情的后果。針對第三種觀點,柏拉圖指出掌權的統治者有時也會犯錯,制定出對自我不利而對被統治者有利的法規要被統治者執行,正義就變成了“弱者的利益”了。在此,柏拉圖提出“在任何政府里,一個統治者,當他是統治者的時候,他不能只顧自我的利益而不顧屬下老百姓的利益。”所以,作為統治者應當為人民謀福利而不僅僅是研究自我的利益。
柏拉圖從國家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兩方應對正義進行了討論。他構建了一個正義的城邦,規定了一條總的原則:每個人必須在國家里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柏拉圖認為,正義就是有自我的東西干自我的事情。他認為國家由統治者、被統治者和輔助者三部分組成,國家應有四種品質,分別是智慧、勇敢、節制、正義。在一個國家中,人數最少的那個部分和這個部分中的最小一部分,這些領導著和統治著他的人們所具有的知識才配稱作智慧,具有這種知識的人總是最少數。柏拉圖主張的勇敢是一種關于可怕事物和不可怕事物的貼合法律精神的正確信念的完全堅持的精神本事。節制是一種好秩序或對某些歡樂與欲望的控制。關于節制,在那里,有一點讓我有深刻啟示,他提到:“人的靈魂里面有一個好的部分和壞的部分,而所謂‘自我的主人’就是說較壞部分受天性較好部分的控制。這無無疑是一句稱贊之詞。當一個人由于壞的教養或者和壞人交往而使其較好的同時也是較小的那個部分受到較壞的同時也是較大的那個統治時,他便要受到譴責而被稱為自我的努力和沒有節制的人了”[2]這讓我有些感觸,我們時常提到要做自我的主人,而實際上我們既是自我的主人又是自我的奴隸,而我們要突破自我主宰自我,就應當深刻懂得節制,學會控制自我,讓自我靈魂中較好的一部分控制較壞的從而主導自我,做到自身內秩序井然,成為自我的主人。在個人的正義方面,柏拉圖認為,人的心靈有三部分組成:理性、欲望、活力。柏拉圖主張個體靈魂的這三部分也應當是各行其是,堅持和諧,這樣的人方為正義的個體。這種內在的分工與和諧,不是外在的“各做各的事”,而是一種內在的和諧有序。「3」當整個國家得到十分和諧的發展時,各個階級將得到自然賦予他們的那一份幸福,當一個國家最最像一個人的時候,它是管理的最好的國家,而管理的最好的國家最像各部分痛癢相關的機體。張竹明總結《夢想國》的推理過程是一種逆向思維,即:“國家的大治取決于少數精英人物的主導作用,他們的主導作用又取決于理性在他們心靈里的主導作用;理性的主導作用又取決于它對善理念的把握;而善理念的把握又取決于辯證法的學習,歸根到底國家的大治取決于正確的教育。”
柏拉圖《夢想國》中提到很多教育問題,對后世教育也有深遠的影響,盧梭曾稱贊“它是一篇最好的教育論文,像這樣的教育論文,還從來沒有人寫過咧”也有一些說法“只要柏拉圖的《夢想國》與盧梭的《愛彌兒》留存在世,縱令其它教育論著被毀,教育園地也是馥郁芬芳的。”書中的教育思想精辟深刻,讓我受益頗多。《夢想國》中強調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兒童階段音樂文藝教育最關緊要”“先入為主,早年理解的見解總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為了培養美德,兒童們最初聽到的應當是最美最善的故事。”柏拉圖認為,兒童階段理解了音樂文藝的教育會變得溫文有禮,對丑惡的東西反感,等到長大會受他所理解教養的影響,便會與理性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他認為孩子應當從小實地見習戰爭,也從音樂中、游戲中養成遵守法律的精神。柏拉圖也提出,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要用游戲的方法,這樣我們能夠在游戲中更好的了解他們每個人的天性。而這也讓我們思索,此刻的教育是否帶給孩子給多的是強迫,我們的教育讓人迷茫和不知所措。柏拉圖認為對兒童的教育開發的越早越好,“凡事開頭最重要,異常是生物。在有效柔嫩的階段,最容易滲透也,你要把他生成什么形式,就能生成什么形式”他提倡長者給兒童們講述一些規矩,如要盡孝道,注意發式體態舉止等等。他認為,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導,卻能決定他之后往哪里走。隨著社會的提高,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越尊重兒童,關愛兒童,人們也已經建立起全新的兒童觀,這些關于兒童的看法中有一條是“幼兒的才能的發展存在逆減法則,開發得越早,就開發得越多”「7]這與柏拉圖提倡的對兒童的開發越早越好看法形同,也可見柏拉圖和《夢想國》對早期教育的深遠影響。《夢想國》中很重視教育對象的全面和諧的發展。柏拉圖認為,我們首先要理解音樂和體育的教育,并且缺一不可,僅有愛智和活力這兩部分張弛得宜配適宜當才能到達和諧。他也提出必須重視算術、幾何學、天文學和辯證法的學習。異常重視辯證法的學習。“如果提前是不明白的東西,結論和到達結論中間步驟也就是由不明白的東西組成的。這種情景下結果的一致又怎能變成真正的知識呢”所以這種學習是不夠的,還要學習辯證法,僅有掌握了辯證法擁有了善理念的哲學家才有本事以善理念為原型,塑造人間的夢想國并護衛著它。在《小學教育學》中有介紹,小學教育的具體特點包括了全面性,所謂全面性,是指對于每一個特定的個體而言,當代小學教育都應當促進他們在各個方面的充分發展。所以,教育應當注重全面性,對人各方面的本事進行發掘和培養,才能和諧的發展。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九
其實《理想國》是政治學的著作,這我在第一篇的讀書筆記中已經說了,所以他要解決的也是關于國家的建設的問題,我們知道的是,在人與人之間形成社會的時候起,國家的建設就已經引起了人的關注,特別是在以后的人們的論述中有很明顯的體現,(在這個讀書筆記結束后我將寫關于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的讀書筆記)所以關于國家的建設我們必須深刻的理解之后你才知道為什么那些寫于書紙上的言論是那樣的重要,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群體了,他們已經擴大了,而治理的艱難也就體現了出來,這個時候,什么樣的國家結構是合理的,什么樣的國家的形式是合乎人的理性同時也合乎大多數人的利益的,就需要一個清晰的認識和厘定了,在柏拉圖的理解中我認為由于他自己的貴族的身份和他處于當時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領袖伯里克利去世而民主政治沒有很好的發展的時候,外受到斯巴達人的統治,內部也不怎么協調的背景下,他考慮的是如何從一個完善的角度來更加有利于制度的建構,同時可以保障大多數人的利益的時候保障城邦的正義,所以政體的選擇在很大的程度上加入了這樣的考慮,是時代的情勢所要求的,當然其中有柏拉圖自己的哲學家的思考在里邊。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討論的政體有五中,即王政政體,民主政體,暴君政體,寡頭政體、僭主政體。柏拉圖也分別給出了五種政體不同的內在的性質和本身存在的區別,我們或許知道,在這五種政體中在今天我們實行的主要的政體就是民主政體,誠然,在柏拉圖的理解中他認為最好的應該是一種哲學王統治的王政,那樣的話,因為哲學王自己的素質優異于常人,所以在城邦的建設中就可以達到最好,而最壞的或許暴君的統治了。
因為那是一種毫無秩序可言的政體,而在那樣的社會中一切的東西的發生和其他的什么都來自于君主的意志,那么就毫無一個預期可言,在那樣的時代中,國家的統治是十分的不穩定的,那么在哲學王其次的就是民主政體,就是我們在今天廣泛實行的這種,當然我們要清楚的是在我們今天的民主政體的形式中和柏拉圖的理解是有區別的,但是它們在理念上和在目標上是一致的,盡管他可能不怎么好,但是就如同我的一位憲法學的老師在講憲法的時候說的那樣,現在的制度(當然很大的程度上是指法律方面的)雖然不是最好的,但是最起碼的一點我們知道他不是最壞的.這樣的理解和這樣的思維或許是我們所欠缺的,所以我想說的是,在我們今天,從柏拉圖的城邦建設理念出發而產生的一系列的東西在我們今天的眼中或許是不怎么樣的,但是從那個時代起我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于民主和自由的探索,在這樣的政治體制的理想追求中我們正在逐步的完善我們的生活.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十
在我們今天的時代中,對于任何的東西我們習慣于問的問題是:這個有什么用?真的,我在自己的讀書的時候也常常問:這個有什么用?因為在我們的今天的時代中,有沒有用或許是痕量一些東西的標準,有用的將是受到人們的歡迎的,相反沒有什么用的東西,在我們今天這個時代很緊缺而資源十分不足的國家中是十分的不受歡迎的,所以問有沒有用是正確的,因為這個是我們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在他的發展的過程中所必須認真面對的。這個時代要求我們要真誠的問是否有用,我們的價值的標準是有用還是沒有用,而我對于這個的理解就是這樣的,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以為我們的整個社會環境在實用的技術的包圍中沒有理由不對有沒有用提出一個明確的答復,所以,在我們的理解中,有用與否和我自己的觀點是不相關的,我沒有理由抨擊那樣的追問,因為你以個人的力量是沒有辦法對我們的時代的東西提出質疑的,特別是我們的時代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時代,我們的國家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所以有用的需要是不允許有什么別的東西的,所以我們需要理解,所以我們學會了在自己的思想中尋找自己在這個社會中的出路!
理想國有什么用?柏拉圖作為西方的一個國家的政治上的思想之父,我們問他:你寫的書有什么用?我們的問題放在別的地方或許是荒唐的,但是我的問題決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當你拿這本書和很多的人交流的時候,他是會問你的,但是我自己是不會回答這樣的問題的,因為我的學識沒有達到那樣的地步,但是我卻可以說出我自己的理解。就是這樣的理解。而在一些地方這樣的問題只會帶來人們的嘲笑,因為這根本不是個問題!而我想說的是,在我們今天的時代中,柏拉圖的思想給我們的只能是一種理念的培養,你如果說那這個對我們的實際有什么樣的作用的時候,我沒有答案,我不會回答。因為我們的理解的基礎是不同的。一個國家有他自己的理念,一個社會有他自己的指導思想,一個人也有他自己的思想內涵,所以柏拉圖的書給我最大的理解就是他給我們可以較為好的理解西方的.關于法律的最原初的思考,展現那個時代的人的思想,展現他們關于法律的思考,而這個思考對我們是十分的重要的,你知道,我們的法律來自西方,我們的治理國家的理念同樣來自西方——————你不要忘了,馬克思就是西方人,他是在一種宗教的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中成長,而他畢生生活的環境也是西方的社會———————所以我們要理解今天的東西,今天的西方,或者說如果我們要真的的是想依法治理國家的話,那么柏拉圖的思考是無法回避的,法律的世俗性和他的神性是導致我們今天依法治國搞的并不怎么樣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因為我們沒有宗教的理解,我們缺乏那樣的思考,我們缺乏那樣的理解,我們在有沒有用的支配下十分的鄙夷理念的力量,那么,這樣的東西是十分的沒有必要的,于是自然很多的東西我們沒有辦法來理解。
或許你會問我,理念是什么?你知道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文字監獄從秦始皇開始,焚書坑儒的故事一直在教育著后世的統治者,告戒著讀書人的歷史,讀書人的思想和讀書人的感動,所以,讀書人的自由需要讀書人的理解,統治者的認同在讀書人的理解中是十分的荒唐的,因為獨立與自由的精神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知道理念的作用,再看明清時期的文字監獄,恐怖中透出的是讀書人的辛酸,但是讀書人的理解和讀書人的理念,從這樣的例子中我們或許可以看到理念的作用,從統治者對于讀書人言論自由的恐懼我們可以看出理念的力量,于是,我們知道了這樣的東西,或許你從這個可以理解理念的作用了。而柏拉圖從政治的角度出發思考國家的建立,從而思考法律的作用在國家體系中的地位,告訴我們的是一個理念的培養的重要,對于我們今天這樣的一個浮躁的時代和這個不以知識為教育理念的時代中,一切以程式化的思考為模式的時代中,或許理念的作用也會凸顯他的張力。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十一
1.喜怒哀樂,幸福感和痛苦感,根源都是由心而生,不管年少年老,男性女性。
2.“最勇敢、最智慧的心靈最不容易被任何外界的影響所干擾或改變”,是的.,抵御世事的各種誘惑,關鍵在于自身堅強的心靈。
3.“必須從詞匯中剔除那些可怕的凄慘的名字”,是的,善言是引導人們向善,開啟善的心靈,惡語則非但難以除惡,反而會開啟人們心靈中惡的那扇門。
4.自我克制,自我調節,自我向善,自我除惡,自我修復,自我更新,這才是一顆自然、生態、健康的心靈。
5.各就各位,恪盡職守,既是秩序,又是美德。
6.“凡是帶欺騙性的東西,總是起一種魔術般的迷惑作用”,是啊,欺騙性是自古有之,現在有,將來還會有,因為總是有人會上當受騙。防欺騙、抵誘惑,關鍵在于自身。
柏拉圖構建了自己的理想國家模式,并宣稱理想的國家應該是有著學家萊領導的,在這一章節中他具體的論述了理想國家的模式,從尋求正義出發,來闡述了幸福國家的模型。
首先,談到了生產者應自覺的、全心全意為國家生產糧食服務;其次談到了商人的貿易;最后闡述了戰士應當勇敢的保衛自己的國家;同時也談到了每個人應該掌握好自己行業的技能。歸根到底,各個行業的人都應當為自己的國家做貢獻,從而使生活在這個國度的人感到幸福,運用各個行業與國家的關系及國家發展的角度來說明:國家大于每一個個人和家庭,為了國家和政治的建構,我們應該服從于國家的需要。
這一章節更多的是具有政治學意義,馬克思的國家觀也頗近似于柏拉圖,但時代不同,這種國家觀產生于城邦之間分散的時代,而今我們的國家過于膨大、強盛,對于個人的壓制太多,我們國家需要的是怎樣在當下尋找強大的國家下的`解放人性,這就使得本章節對中國的現實具有了深刻的意義。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十二
今天終于把柏拉圖的《理想國》讀完了。讀《理想國》是一個煎熬的過程,讀的過程中幾次想要放棄但最終還是硬著頭皮把它啃了下來。然而,雖說是啃完了,但又確實說不出有什么體會或收獲來。
于是,想象如果十幾年前遇到這本書,情況應該不一樣吧。那時的我,讀《圣經》,讀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讀列寧的《國家與革命》,讀共五冊的《毛選》,甚至還搜羅背誦希特勒的語錄。當時的我相信一定有一把理想世界的金鑰匙,相信理想中的美好社會是可能實現的,相信人生應當奉獻給“人類最莊嚴的事業”。十幾歲時的我,曾經完全依據自己的思考而產生了國家管理一切社會生活,兒童公有是可以是解決諸多現實問題的想法。如今看來,倒是于柏拉圖不謀而合。如果十年前看到柏拉圖的《理想國》,想必會有如獲至寶之感,進而奉為圭臬吧。
然而,現在的我依然是曾讀過《1984》、《動物莊園》、《美麗新世界》,以及看其他該看或不該看的書的我了,已經是經過大學理性訓練的我了,已經是不會相信為著某個美好理想,憑著一腔熱血就能夠將天堂帶入人間而不是使人間墮入地獄的我了。
希望建設想象中的美好未來,而犧牲當下的幸福是不理性的。
想建設人間天堂的,沒有不造就人間地獄的。
沒有彼岸的烏托邦世界,并且不應幻想通過努力可以實現那個所謂的人間天堂,相信理性而非熱情,這是這十多年的讀書學習給我帶來的改變與財富。帶著強大偏見讀《理想國》的過程,正是幸福地體驗這種美好財富的過程。然而這種靠家庭倫理關系維持統一整體的國家,是否真能達到柏拉圖所期望的城邦幸福和正義?我個人認為按照優生原則進行婚配的舉措和婦女兒童公有的設想都只是一種空想,很難實現,即使國家強制實行了,結果也不可能像柏拉圖預想的那樣美好。婚配的'不自由和孩子的優生問題都是違反人性的,盡管設計者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最大的善。
前面已經說到,為了讓后代更優秀,統治者會秘密設計一些抽簽技巧,使最不優秀的人總沒有結婚的機會。用當今的話來說,這實際上是剝奪了他們最基本的人權,如果連這一點基本人權都沒有,還談什么正義?也許柏拉圖認為,為了達到整個國家的正義可以犧牲一小部分人的正義,這種通過壓制個人全面自由的發展來實現整體利益的設想是否合理?況且,哪些人優秀,哪些人不優秀,雖然有一個固定的衡量標準,但錯把優秀者劃分入不優秀的行列,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發生的可能。任何秘密的操縱不可能永遠不被揭曉,當這些被認為最不優秀的人屢次碰壁,開始懷疑自己的運氣,最終發現統治者的“秘密陰謀”之后,可想而知,一定會怒不可遏。而這種憤怒很可能轉化為最強大的造反力量,成為城邦安全與穩定的隱患。這就存在不和諧的因素,已經與理想國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衛國者不能隨心所欲的挑選自己喜歡的女子做妻子,而要接受統一分配,這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人畢竟是有感情的,不像動物。不是自己期望的,自己能喜歡嗎?彼此能和諧共處嗎?我們國家在某個年代,曾經也出現過組織安排的婚姻,事實證明那是荒唐的,那個年代的產物已經成為當今的笑談。柏拉圖要讓整個統治階級都來參與妻子分配,這是不現實的。婚姻家庭是國家這個有機體最基本的組成細胞,婚配不合理或愛情悲劇,都將對整個城邦產生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孩子出生后要離開生母,統一由專門的官員和保姆喂養及教育,并使父母與孩子彼此不能相認。這樣的孩子得不到母愛,也不可能得到個體的特殊照顧。他們不知道親情是什么,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有千千萬萬個父母,但是沒有任何一個父母能給予他們真正的愛。結果最有可能的是,造成心理孤僻、心靈的扭曲、對親情的冷漠、對別人的不信任等多種心理問題。無論他們將得到多么好的城邦教育,一個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怎能期望他們但當大任?而秘密處死非優生的孩子更是殘忍的,反人道的。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十三
《理想國》讀書筆記(選)
1.喜怒哀樂,幸福感和痛苦感,根源都是由心而生,不管年少年老,男性女性。
2.“最勇敢、最智慧的心靈最不容易被任何外界的影響所干擾或改變”,是的,抵御世事的各種誘惑,關鍵在于自身堅強的心靈。
3.“必須從詞匯中剔除那些可怕的凄慘的名字”,是的,善言是引導人們向善,開啟善的心靈,惡語則非但難以除惡,反而會開啟人們心靈中惡的那扇門。
4.自我克制,自我調節,自我向善,自我除惡,自我修復,自我更新,這才是一顆自然、生態、健康的心靈。
5.各就各位,恪盡職守,既是秩序,又是美德。
《理想國》讀書筆記[2]
1.精神狀態不僅是反映精神的,更是影響物質的。生活、工作、學習的效益、收獲和成功都源自良好的精神狀態。
2.所謂瘋狂的愛,其實不是真愛,因為任何的“瘋狂”都不是可持續的。
3.各就各位,各安其業,恪盡職守,是秩序,是自然,是美德之源,是和諧之源,是幸福之源。
4.因為任何的美,都不是完美無缺、完美無瑕,追求完美,是美好的理想,是美好的過程,但,欲得完美,則未必是真的美。對美,如果貪得無厭,反而不美。
6.“狗兒向著扔中它們的石頭狂叫,卻不過去咬扔石頭的人”,是啊,日常中,很多人,很多事,往往也是這樣。
7.“一個真正專心致志于真實存在的人是的確無暇關注瑣碎人事,或者充滿敵意和妒忌與人爭吵不休的”,是的,這也正說明懂得不去做什么事和該放棄什么事,是人生的大智慧,不要事事都想插手,不要物物都想得到。
《理想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十四
關于柏拉圖,蘇各拉底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一個出生在雅典的貴族的后裔,在當時雅典和斯巴達交戰的時候出生,那個時候雅典的民主的代表人物伯里克利已經去世,其實當時的人從荷馬世界降落到了民主的世界中,同時,人們開始思考一些東西,在柏拉圖成長后,那個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戰爭的結果驗證了斯巴達人在圣廟中乞求的預言,雅典戰敗了,于是,外受到斯巴達人的壓迫,內受到自己的統治者的壓迫,人民的生活可以想象,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柏拉圖開始在進行了自己的考察結束后開始創建自己的理論體系,所以柏拉圖的理想國也就展現在我們自己的面前。
關于正義的一種理解,或者是一種另類的想法
《理想國》在討論到城邦的建設的時候,首先說的就是人的正義問題,在柏拉圖的理解中,他認為我們如何去理解正義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一個城邦的正義,如果我們理解了城邦的正義那么也就理解了個人的正義,所以,理解就是一個從大到小的過程,但是在我們的課堂的討論中有的人的言論讓我有這樣的想法,在我們一個直白的理解中,我們認為一個人的正義是最重要的,就是說,有個人才有國家的一切,在一個認同個人主義的時代中,在自由主義的思想的指導下,這樣的想法是沒有什么不對的,但是我想強調的是,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我們需要從我在上一次的筆記中說的,我們要知道柏拉圖寫作的背景和寫作的意圖,所以從一個城邦的建設意圖出發,城邦的正義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要服從城邦的正義的,在城邦的需要的時候,個人正義往往應該讓位給城邦的正義的,所以,我們在理解柏拉圖所說的“先寫大字,再寫小字”的言論是從城邦的理念出發的,因為他認為城邦才是最重要的,那個時代也只有在城邦的完善的情況下,個人的一切才是有保障的,那么在哲學王的統治下或許是這個樣子的,所以我們在理解的時候就需要分的清楚城邦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如果我們僅僅是從個人正義的角度來理解柏拉圖的正義的話,那樣的話,我們的理解難免要走向偏激,或者說我們那樣的理解是一個狹窄的理解,那樣的話就很容易誤解柏拉圖的意思,所以,嚴格的區分的理解城邦正義和個人正義是我們在今天這樣的時代中正確的理解柏拉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
同樣的原因我們在分清了這樣的正義的劃分后,我們就要來理解柏拉圖的正義觀念了,在《理想國》中柏拉圖明顯的提出正義的概念是“個人做自己分內的事情”在我的理解中或許和古羅馬的烏爾比安說的法律的追求:使人各得其所。或許是我們這樣的理解,在柏拉圖的意思中或許認為,人本來就是有區別的,等級的劃分并不一定意味著一定是一個級別的劃分,或許還有一個秩序的要求,這一點是我在課堂的討論中從同學的言論中得到的啟發,在博登海默的《法理學、法哲學與法律方法》一書中說到的法律的理解的時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關于秩序的理解,秩序在法律的要求中是很重要的,所以柏拉圖要建立自己的城邦的時候,他不能不考慮到一個城邦對于秩序的要求,所以,柏拉圖的關于人應該各做個的事情是基于人本身的內在的素質,或許換個說法是每個人在他生來就有自己屬于自己的稟賦,所以他的稟賦決定了他所應該從事的事業,那是正義的。這是柏拉圖的正義,當然這些是柏拉圖從他的城邦的正義推倒出個人的正義,但是在我自己的理解中這樣的理解或許適合于當時的城邦的正義的,在我們今天的時代,關于正義的描述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對于這些,在我們今天討論的更多的或許是個人的正義了,所以對于這樣的問題對于今天的時代是個艱難,所以在這里不做更多的論述。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十五
這本書讀的差點讓我抽過去,要不是我們那個操著湖南口音的普通話的熊老師笑瞇瞇的給了我七八本書,而且規定每本書要寫至少一千五百字的讀后感,要不不給學分,我是打死都不會讀這些書的,可是你看。可是英雄氣短呀,為了不重修這門課,我只能忍了。
初讀這本書時,因為書中有的字句拗口,再加上哲人的思想和思維著實讓人捉摸不透,便沒堅持下來。不過,在仔細讀了關于柏拉圖的生平以及他所生活的時代,便重讀。雖然有很多地方還是不求甚解,但是仍舊被他的一些先進思想,還有他所向往的那個理想世界,深刻震撼著了。不得不承認柏拉圖確實是朵奇葩。
柏拉圖是古希臘的哲學家,他的老師則是與他同樣舉世聞名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在西方歷史上最早創立了完整的哲學體系。他的一生致力于鉆研哲學。他的最高理想便是哲學家應為政治家,政治家應為哲學家。他更強調學以致用,將所學付諸實踐。后來,他更是創辦了“學園”。在講學之余,柏拉圖筆耕不輟,著書立說。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以對話形式所作的《理想國》·《法律篇》等。其代表作《理想國》不僅是哲學家的宣言書,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寫的治國計劃綱要,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巨作,對西方乃至全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書以蘇格拉底和克法洛斯的談話開始,在某一方面他們倆達成了共識,他們都認為,痛苦的源泉不在于年紀,而是在于人的性格及內心。他們更認為,對于通情達理的人來說,萬貫家財的最大好處便是用不著存心作假而不得已騙人便可心安理得。接下來便提出了本書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即“什么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恰如其分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并且批駁和辯論了關于色拉敘馬霍斯的“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
為了證明正義是一種有意義的生活,在第二卷中他們繼續討論了關于正義的本質和起源的問題。并且開始討論怎樣的正義才是城邦的正義。認為城邦的正義與個人正義是一致的。他認為。城邦中要注重對守衛者的教育問題。所謂教育就是用體操來訓練身體,用音樂來陶冶心靈,并且討論了故事與兒童的早期教育問題。
在第三卷中,他們著重討論了在兒童階段文藝教育的重要。其中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達到對美的愛,而體育鍛煉的目的是體質達到最好。
在第四卷中,他認為一個理想的城邦都有管理者守衛者和勞動者。三個階層的人,應當合理分工,各司其職。當達到這種狀態時,這個城邦就是一個具有正義美德的城邦。而在這個城邦中,每個人靈魂都有理性’意志和情感三種因素。與之相呼應的三種美德是智慧勇敢和節制這三種美德。當這三種因素協調一致時,就是一個正義的人。
第五卷中,柏拉圖著重談論了關于婦女兒童的問題。他認為婦女和兒童應公有。在兒童方面應重視其教育。在婦女的權力方面,他認為,女子和男子有同等的權利,不僅在教育方面,應該同男子一樣出征打仗,辛苦練兵。并且還討論了什么是真正的哲學家以及國王應該是哲學家。認為只有哲學家才具有治理國家的知識與天賦。
在第六卷中,用一小部分討論了關于哲學家所具備的天賦:敏于學習強于記憶勇敢大度。并且在對哲學家的培養時,在相應階段應給以相應的訓練。并且必須確定哲學家是最完美的護衛者。以及讓那些人知道正義和美,怎樣才是善。
在第七卷中,他用一些奇特的比喻來說明那些受過教育與沒受過教育人的本質不同。把洞穴囚室比喻為可見世界,把火光比喻為太陽的能力。而通過后天的教育和實踐能使靈魂盡可能容易轉向的技巧。同時他們又說,計算能力和理性來努力研究靈魂傳來的信息。他們又說算學這個學問看來是最有資格被用法律規定下來的,因為他能迫使靈魂使用純粹理性通向真理本身:幾何學則大概能把靈魂引向真理并且或許能使哲學家的靈魂轉向上面,況且對學習其他學科還有一定的好處。同時,還應注重天文學。他們還認為只有辯證法有能力讓人看到實在。他還認為得用用法律規定他們要特別注意訓練培養自己能用最科學的方法提問和回答問題的能力。在關于孩子的學習方法上,他認為身體上的被迫勞累對身體無害,但是被迫進行學習卻是不能在心靈上生根的。因此,不要強迫孩子學習,要用做游戲的方法。同時,要獲得永久知識的唯一途徑是將各種課程內容加以綜合,研究他們相互間的聯系以及他們和實物本質的聯系。他始終認為只要讓真正的哲學家掌握這個國家的政權并用自己制定的習慣和法律培養城邦中的善良公民,那么便能通過促進和推崇正義使自己的城邦走上軌道并給人民帶來最大福利的最便捷途徑。
第八卷中,他談到在一個非常理想的國家里必須實現婦女·兒童和全部教育的公有;他認為習慣促使制度的產生,而且習慣的傾向決定了它的一切方向;他還談到,用一些幾何數來決定在生育方面的優生,以便在合適的時節里來挑選優秀者來管理國家;他還談到了四種政制,并且充分地描述了民主政治是如何向機主政治轉變的`,以及ji主政治的本質是什么。
在第九卷中,他們主要談論了關于各種欲望問題以及由此帶來的各種影響。并且,還討論了王者型、貪圖名譽者型、寡頭型、民主型、ji主型這五種人,那種人最幸福,并且幸福的次序也是美德的次序。還討論了在哲學家或愛智者、愛勝者和愛利者這三種人的基本類型中,擁有快樂最多經驗的應該是哲學家,應為他是唯一有知識和經驗結合在一起的人。同時,他認為受到充實的東西和用以充實愈是實在,我們所感到的快樂也就愈是真實;反之,如果比較地缺少實在,我們也就比較地不能得到真實可靠。同時,他還說所謂美好的和可敬的事物乃是那些能使我們天性部分受制于人性部分的事物,而丑惡和卑下的事物乃是那些天性中的溫馴部分受奴役于野性事物的部分。
在第十卷中,他們首先探討了模仿者的本質以及究竟誰才是真正的模仿者。而作為悲劇詩人既然是模仿者他們自然地就和王者或真實隔著兩層。然后,他們還討論了什么事物都有使用者的技術、制造者的技術三種技術。同時他們還認為計量活動室心靈理性部分的工作,而信賴度量與計算的那個部分應是心靈最善的部分,與此相反地那個部分應屬于我們心靈最低賤的部分。他們還談到,人們更傾向于在哪種場合克制自己的悲痛,最終他們認為促使一個人克制的是理性與法律,慫恿他們面對悲傷讓步的是純感情的本身。他還認為人們最善的部分是愿意遵從理性的指導。他還認為一個正義的人不論遭到怎樣不幸,只要他愿意并且熱切地追求正義,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實踐神一般的美德,這樣的人是神一定不會忽視的。而一個人最大的幸福所在就是那些能使靈魂本性更正義的生活名為較善的生活,因而能在較善的生活和較惡的生活之間做出合乎理性的抉擇,并且要堅定不移的堅定自己的此種信念。在本書的最后,他給出世人忠告,他相信靈魂石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的善和惡,我們只有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這樣我們才可以得到我們自己和神的愛,只要是這樣,那么無論生死,我們便可以諸事順利。
不管對于我們自身,還是對于我們的國家,發展遠遠不夠成熟,對于《理想國》中的思想,我們要在自身原有的框架下,不斷探索和改善,對于西方的政治思想更是要吸其精華,去其糟粕,為己所用。
柏拉圖思想的博大精深,當然不是這么些話可以說的清楚的,關于對其思想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但是它帶給我們每個人的啟示,它其中蘊含的關于教育的美好理念,關于“善”的理念,以及對正義的深刻理解,值得我們銘記借鑒和思考。愿我們沿著前人思想理性的光輝,去不斷探索人生的真理,實現自己的理想。
理想國讀書筆記篇十六
伯羅奔尼撒戰爭,遍地兵燹,雅典城邦衰落,疫癘流行,那一位系出名門的偉人,深思自省,于是,有了《理想國》,從此,西方有了一顆堪與《圣經》爭輝的明星,震古爍今。 這位眼眸與思想都深邃得如同歷史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在這一部巨著中,談及了道德問題、教育問題、專政問題、民主問題、獨裁問題、共產問題、文藝問題、宗教問題以及男女參軍、男女參政、男女平權等等問題,涉面之廣、言論之精、思慮之深,無不令人拍掌、起敬。
他借蘇格拉底之口,以探討正義為由,創制了一個極盡他心中之美好的理想國度,其中包括國家的組成、成員的分工、管理者的職責、青少年的教育、男女平等、哲人為王以及哲學王的標準和培養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同時還穿插著他一些諸如洞穴比喻和理念論的哲學思想。《理想國》一書,燃燒著改造世界的熱情,以兩千年來的哲學史為注腳,“不僅是哲學家的宣言書,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寫的治國計劃綱要”。
在《理想國》中,對于國家與各個階層,柏拉圖認為,理想的國家即正義的國家,是智慧、勇敢、節制三者的和諧有序的結合,三種品質的載體相應的就是社會上的三個階層。為數甚少的有用智慧的知識階層,叫做統治者;處在中間階層的是擁有勇敢品質的人,叫做護國者,處在最底下的階層的是那些無知、不能做自己主人的人,在政治上必須由統治者統治。只要各個階層實踐了與自身相適宜的美德,正義的國家就實現了。初讀不免被其的大膽構建所吸引與感動,然細讀之,會發現,在那華麗的語言、縝密的邏輯、豐富的想象、精彩的闡述背后,是唯心主義的對人性的違背,這,使得他的國家,注定只會也只能成為,理想國。 對于教育,柏拉圖認為,教育和培養是當政者應注意的一件大事。理想國的建立和保持,賴于教育,一個人得到的培養如果不合適,那么最好的天賦所得到的結果甚至會比最差的天賦還要壞。理想國中有公民身份的男女兒童的教育從音樂和講故事開始,歌詞、曲調和故事內容都要經過嚴格審查,禁止不健康的東西。10歲時所有男女孩子都被送到鄉下去受教育,除識字、閱讀。道德教育外,學習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理論。20歲時,進行第一次篩選,考察其有無辯證法的天賦。30歲時,根據第一次被挑選出的人的綜合表現,做第二次篩選并進行考試。被選出的人用五年的時間專心致志地學習辯證法,35歲時再放到實際工作中鍛煉。撇開教育方法與教育內容不談,這本西方思想史上最富智慧與影響力的著作的教育理念,對于今天我們充分認識教育的重要性,真正將教育視為與經濟、科技有同等地位的國家進步的重要生產力,有重大幫助。教育能使人們對于秩序有更好的了解與理解,從而使秩序的到完善與發展,最后得到最好最穩定的政制。
對于哲學,柏拉圖認為,哲學家是真理的追求者和知識的擁有者,他們能夠引領人們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和世界的存在本身。他們不熱愛權力,但是出于對城邦的責任,在統治者請求的條件下,他們可以出馬為新城邦的建立出謀劃策。也只有他們才能按照善的理念本身在人間制造出善的復制品——正義的國家,簡而言之,哲學家作為統治者,統治者必須是哲學家,這便是“哲學王”的政治主張。《理想國》的哲學觀,充分體現了柏拉圖作為哲學家的自負以及完美主義情結,也正是這種完美的苛求,使得它在政治實踐中很難行得通,甚至,顯得荒唐。
對于法制,柏拉圖認為,治國靠人治,法律的條款固然能限制國民的行動使其不向陰暗面發展,然而人類自身的貪欲是任何制度都難以根除的,故法律的作用是有限的,人類應該從人性善惡的本源入手,控制人自身的貪欲,致力于建立一個有節制的城邦。在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西方,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物質的影響力遍布精神領域,競爭的殘酷與激烈,導致人們產生人性本惡的觀念,在此情況下,雖然柏拉圖的觀念是烏托邦式的理想,但對于現今的法制建設,仍有相當的參考和指導價值。
然而,到了晚年,他在《法律篇》中指出——在世界上未能找到一個哲學王,看來對人的本性即貪婪、欲望與自私是沒有辦法的。亞里士多德認為,人性的本質即貪婪可惡決定了法律的必要性;眾人的智慧優于一人的智慧;眾人之治優于一人之治。從此奠定了西方的人性論基石。因此西方認為刑罰的目的是矯治,不同于中國的改造,前者注重生理與自然,而后者注重社會與教化。西方認為不能一人獨大、一權獨大,而私法的契約自由、意思自治,就是旨在防范國家隊私權的侵犯,主張小政府大社會,主張罪刑法定、無罪推定。因此,近現代西方法制的發展與完善,柏拉圖對于法制的認識過程,功不可沒,影響甚遠。
《理想國》,作為正義的源頭,學者與政治家的必備書,盡管它的評價史上毀譽參半,其歷史地位始終不容動搖。不管它的部分觀點在今看來如同空中樓閣,虛幻、站不住腳;不管它的理念有悖人性,荒唐、難以實行,其中深湛的智慧與哲思,強勁的生命力與感染力,終究抵過一個個世紀的遺忘,傳承至今。
我相信,正如拉斐爾的傳世名作《雅典學院》所繪,以手指天的柏拉圖與以掌向地的亞里士多德,構成了西方哲學的兩大支柱,那么,作為支柱之思想精華的《理想國》,定當與它的作者一并,長存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