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是一種常見的書面形式,用于傳達信息、分析問題和提出建議。它在各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包括學術研究、商業管理、政府機構等。寫報告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報告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觀看張從順·張子權先進事跡報告會篇一
觀看先進事跡展播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可以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奮斗動力和責任意識。在我個人的觀看經歷中,我深刻感受到先進事跡的力量,它讓我從內心深處產生一種敬佩之情,同時也激勵著我要不斷奮斗、實現自己的價值。
第二段:對先進事跡展播的感受與思考
通過觀看先進事跡展播,我感受到了許多先進人物的努力和奉獻,他們在各個領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們的精神力量讓我深深感動,勉勵我要加強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不斷向先進人物學習,做一個有作為、對社會有價值的人。
第三段:先進事跡展播對個人價值觀的影響
觀看先進事跡展播對我的個人價值觀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了解先進人物的努力和奉獻精神,我認識到人生的意義在于為社會作出貢獻,而不僅僅是追求個人的物質享受。因此,我開始更加重視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對社會有幫助的人。
第四段:觀看先進事跡展播給我帶來的奮斗動力
通過觀看先進事跡展播,我深刻感受到了先進人物的不懈奮斗,他們的付出和努力讓我備受鼓舞。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我不會再輕易放棄,而是會堅持不懈,努力克服困難,實現自己的目標。同時,先進事跡也讓我意識到成功需要堅持和付出,只有不斷進取,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第五段:對未來的展望和承諾
觀看先進事跡展播讓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和希望。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有才華、有擔當、有責任心的人,為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我將繼續學習先進人物的榜樣精神,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奮斗,同時也努力成為對社會有益的人。
總結:通過觀看先進事跡展播,我不僅了解到了先進人物的努力和奉獻,而且深刻感受到了榜樣的力量。他們的事跡激勵著我,讓我明白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所在。因此,我將繼續努力學習,以這些先進人物為榜樣,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斗,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同時,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觀看先進事跡展播,從中汲取力量,激發自己的奮斗動力,共同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觀看張從順·張子權先進事跡報告會篇二
年滿花甲的“縣官”羅官章退休之后,沒有在縣上“發揮余熱”,也沒在城里享受清福,而是和老伴帶著行李,悄悄回到海拔1700多米的老家牛莊。在那塊被譽為“宜昌西藏”的深山老林里,羅老迄今已扎根20xx年。他像燒不盡的“火種”,點燃了鄉親們“挖窮根”的激情,靠“三種”(種藥材、蔬菜、煙葉),讓千余農戶的生活變了樣:荷包有了票子,臉上有了笑容,高山有了樓房,路上有了私車。在牛莊農民的心目中,他是真正的大山英雄,是優秀的共產黨人。
當前,我們黨正在率領億萬人民實施“四個全面戰略”和“五大發展理念”,正在決戰“精準扶貧”。在追求“中國夢”的偉大征途中,本報今起推出關于羅官章的系列報道。這位老黨員的感人事跡和可貴精神,正是我們實施“精準扶貧”、建設大城的現實引領和精神榜樣。
我們要學習他對黨無限忠誠的可貴品質。入黨60年,羅老雖經歷了無數曲折與坎坷,也遇到了不少困惑和委屈,但他對黨的忠誠和信念始終如初。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他曾在牛莊鄉當過10余年“一把手”,解決了農民的“糧袋子”,但由于種種原因, 始終沒能解決農民的“錢袋子”。對此,他內心久久不得安寧。他深深地感到,作為在這塊土地上成長起來的共產黨員,這輩子不解決鄉親們的“錢袋子”, 愧對黨組織,愧對鄉親們,“死了也閉不上眼睛”。這就是他毅然回鄉的根本原因,更是他對黨和人民群眾忠心耿耿的生動體現。
我們要學習他敢于為民謀福祉的擔當精神。羅老退休回鄉已不是“官”而是“民”,手里也沒有“權”。要幫助解決“錢袋子”,必須引導農民變觀念,學技術,調結構,闖市場。推動這每一條每一項,不僅困難重重,而且還有可能引發各種風險。稍有疏忽或失誤,就會損害鄉親們的切身利益。如果“前怕狼后怕虎”,缺乏敢于擔當精神,羅老絕對不會迎難而上。正是因為敢于負責,他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種為了人民謀福祉而不懼風險的擔當精神,在當下顯得尤為可貴。
我們要學習他渴求現代知識的科學素養。羅老深知,在牛莊這種高山地帶,解決農民的“錢袋子”,靠過去的傳統做法是“此路不通”,更不能“瞎整”,必須帶頭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探索適合高山致富的新路子。于是,他先“更新”自己的腦殼,再給鄉親們當“二傳手”。為了掌握政策科技信息,他年年訂閱多種報刊,堅持“天天讀”,累計記下幾萬字的筆記。為了鉆研新技術,他帶人千里迢迢到陜西、山西“取經”。為了攻克天麻有性繁殖技術,他“屢敗屢戰”,先后進行百余次試驗。他不慎鋸掉了兩根手指,也沒有停止探索。正是他這種百折不撓的求知舉動,把新知識、新技術“轉移”到高山,“轉讓”給農民,讓他們品嘗到知識和財富的甜頭。
我們要學習他身先士卒的實干作風。“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一勤天下無難事”。羅老把自己最喜歡的這幾句話用毛筆寫在大紙上,放在家中最醒目的地方,時時警醒自己,鞭策自己。他說他這一輩子最崇拜的是“實干家”,最看不起的是“日白佬”。返回老家這些年,無論是春夏,還是秋冬,每次試種藥材、煙葉、蔬菜,他都是手握鋤頭,率先播種,等栽種成功后再向農民推廣。由于長年累月的勞作,他的臉龐被曬成古銅色,雙手磨出厚厚的老繭,手掌糙得像松樹皮。正是他這種身先士卒的實干作風,影響了鄉親們,帶動了鄉親們,幫民挖掉了窮根,為黨贏得了民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黨實施“四個全面戰略”的首要戰略,舉世矚目。在這場決戰中,需要眾志成城,需要各方參與,更需要羅官章這樣的共產黨人的引領和帶頭。
觀看張從順·張子權先進事跡報告會篇三
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國公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當中,為國家發展、為人民幸福獻出自己的力量。王杰同志是我國建設事業中的一位優秀先進人物,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奮斗者,不息”的精神風貌,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平凡崗位上的偉大力量。近日,我有幸參加了觀看王杰先進事跡的活動,深受感動,現在,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觀后感和心得體會。
第一段:看到王杰先進事跡,我深刻認識到了勤勉和奮斗的重要性。
王杰同志所在的崗位雖然平凡,但他以超常的勤勉和執著,真正將每個崗位發揮到最大,傾力為國家和人民服務。他從工作的細節中做到了極致,用行動踐行了“利微之事則大成”的原理,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使崗位發揮出空前的效果。作為一名普通公民,我們不能以自己的能力去改善整個國家和社會,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將自己所處的崗位發揮到極致,為國家做出一份貢獻。
第二段:看到王杰先進事跡,我深刻認識到了堅守初心的意義。
盡管工作不容易,王杰同志始終堅持初心,用自己的堅韌和頑強支撐起了整個團隊。他不管面臨任何挑戰,都能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用天賦和智慧完成工作,創出優良的成績,讓團隊獲得了更好的發展。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面對困難和挫折,我們要牢牢堅守自己的初心,有信仰和信念的人才會有堅強的內心支撐,才能戰勝一切逆境。
第三段:看到王杰先進事跡,我深刻認識到了團隊協作的必要性。
在工作過程中,王杰同志始終注重團隊協作,不單純是以個人為中心,而是讓團隊成員共同參與工作、互幫互助,形成了強大的團隊力量。他通過自己的不斷引領,讓整個團隊都在同一個節奏下向著目標進發,發揮出了團隊的每一個成員的優勢,讓工作協同得以實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優秀之處,只有在團隊中相互協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果,達到更好的效果。
第四段:看到王杰先進事跡,我深刻認識到了責任擔當的無窮大。
王杰同志在工作中不怕危險、不認為工作重或輕、只要身上背負起的責任重,就會盡一切可能把它化輕為重,化解風險、保護國家人民的安全。他所做的一切,無不是在帶給其他人更多的安全及幸福。作為一名普通公民,我們同樣肩負著自己的責任,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們都需要勇于擔當,盡一切可能去保護我們所珍視的東西,做一個懂得責任的好公民。
第五段:總結全文觀點。
總之,王杰同志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打造了自己的先進形象,他所體現出的精神,不僅僅是一種意志品質,更是一種具有現實意義的工作道德。他的事跡極大地啟迪和鼓舞著我們,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了“天道酬勤”的道理,堅定了我們心中的信仰、樹立了我們對國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只要我們能學習和借鑒王杰同志的先進經驗、深化內心感悟,才能真正做出一份貢獻,成為一個有力量的奮斗者。
觀看張從順·張子權先進事跡報告會篇四
李保國的妻子郭素萍,既是李保國的人生伴侶,也是他的工作搭檔。“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他是怕時間不夠,他怕他少幫了一個扶貧點,就會辜負一群人的希望。”報告過程中,郭素萍幾度哽咽,泣不成聲,“保國,多想和你再去崗底看蘋果,多想和你在車上聊綠嶺核桃,多想和你再吃一頓團圓飯。保國,我想你!”
整理李保國的遺物,一張行程表讓河北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饒桂生深受震撼:從今年1月到4月10日去世,101天時間里,李保國62天在出差、行程7860公里。“我為學校有這樣一位好老師而自豪。”饒桂生表示:全校師生將以李老師為榜樣,弘揚“太行山精神”,拓展“太行山道路”,讓李保國扶貧志愿服務隊的旗幟高高飄揚在燕趙大地。
聆聽飽含真情的講述,感受李保國的崇高風范和人格力量,臺下聽眾熱淚盈眶,會場內多次爆發熱烈的掌聲。掌聲和淚水背后,是大家對李保國的思念和敬仰,是凝聚在心中的信念和力量。
聽了報告會,省紀委駐省委辦公廳紀檢組副組長王春河對李保國的理解更深了一層:“哀思之后,我們更應該化悲痛為力量,爭做李保國式黨員干部,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學習他甘于奉獻、不為名利的精神追求,傳承他待百姓似親人的為民情懷,弘揚他讓荒山披綠、窮嶺生金的責任擔當。”
“李老師事跡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傳承李老師的精神,是我們弟子唯一能做的。”“非常感動,一輩子學習的榜樣!”報告會剛剛結束,幾位報告人的微信朋友圈已經被來自四面八方的留言和點贊刷屏。
報告會后,觀眾表示,李保國雖然走了,但他的精神不會走,他的事業不會走,燕趙大地一定會涌現出千千萬萬個李保國,匯聚起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磅礴力量。
觀看張從順·張子權先進事跡報告會篇五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之后,我為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深深扎根于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而欽佩,我為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持在三尺講臺上而敬佩。
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但是幸運卻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于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的肝臟。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臺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在講臺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不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依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么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用她的話說就是“如果說我有追求,那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跡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傳說傳說,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制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著英雄的概念,這些英雄就生長在普通的生活中。
作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我們應該像張桂梅同志那樣為學 為人 為師,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我們的教育事業需要更多像她那樣的教師。我們學習張桂梅,就是要學習她處處以共產黨員的先進標準要求自己,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淡泊名利 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她愛崗敬業 為人師表,為教書育人恪盡職守 嘔心瀝血的精神;學習她崇高師德 治學嚴謹,為追求學術鍥而不舍 求真務實的精神;學習她珍愛生命 堅忍不拔,為戰勝病魔而不屈不撓 積極樂觀的精神。
觀看張從順·張子權先進事跡報告會篇六
觀看了電影《焦裕祿》,了解了焦裕祿同志的生平和先進事跡,讓我受到很深的教育,也得到很多的啟示。
以前對焦裕祿同志事跡的詳細情況不是很清楚。通過這次電影的再現,可以說,近距離地觀察了解了焦裕祿同志感人的事跡和崇高的精神,讓我對焦裕祿同志的認識得到進一步升華,內心很受感動和鼓舞,感到很受教育。他有錢接濟困難群眾,卻沒錢給女兒買新衣服;他有錢為患者治病,卻沒錢滿足兒子的一碗紅燒肉??他為我們樹立起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光輝榜樣,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通過觀看電影,我們不光是緬懷焦裕祿同志,更應該學習焦裕祿同志精神,努力干好本職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要學習焦裕祿精神,我覺得,關鍵是要學習以下幾點:
一是學習他熱愛本職工作的思想。焦裕祿同志,無論是在鄉鎮、廠礦企業工作,還是在黨政機關工作,他都能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優秀品質。
作則,身先士卒,吃苦在前,積極帶領蘭考人民,同內澇、風沙、鹽堿三大自然災害作斗爭,一直堅持帶病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可以說,焦裕祿同志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我們也要像焦裕祿那樣,不怕苦,有奉獻精神。經常深入群眾,了解民生疾苦,撲下身子,放下架子與群眾多交流,了解群眾的實際,有針對性地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更好地為群眾服務。
三是學習他全心全意為群眾謀利益的崇高精神。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焦裕祿同志對人民群眾懷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心里時刻裝著老百姓,在工作中認真履行職責,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四是學習他廉潔自律、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風。電影中有一個細節,有人給焦裕祿送來一桶魚,在那個物資極其匱乏的的時代,能吃上魚對孩子們來說簡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看著孩子們渴望的眼神,焦裕祿還是讓孩子們把魚送了回去。從這一件小事,可以看出,焦裕祿同志對自己、對家人非常嚴格,他不允許自己和家人搞特殊化。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們也要像焦裕祿同志那樣,自覺嚴格要求,堅持以身作則,清正廉潔,做到老老實實做人,清清白白干事,焦裕祿同志的事跡給予我新的感受,新的啟迪和新的振奮,使我再一次認真思索著人生的真諦,人當怎樣活著?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 作為一個生于80年代的獨生子女,我生活在優裕的環境中,從來沒有體驗過貧窮和饑餓,但今天我感謝革命先輩為我們指明了生活的航向,樹立了前進的路標,讓我明白了人生的意義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標。為此,我將以焦裕祿同志為學習的榜我們當不畏困難,艱苦奮斗、求真務實、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我們要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發揚焦裕祿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向困難低頭,不斷開拓進取,在任何環境下,都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利于人民的人。
觀看張從順·張子權先進事跡報告會篇七
總有一些人,犧牲自己,照亮了別人,用敢為人先的拼搏與擔當,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的品德與情懷為1645個貧困女孩的托起了大學夢,為貧困孩子撐起一片天。她就是張桂梅同志,她對事業的熱愛與默默付出,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杰出榜樣。
她,有“紅梅傲雪、大愛無疆”的擔當。她就是一株傲雪紅梅,仰首報春,帶給孩子們無限的希望;用心血播撒愛的種子,譜寫著新時代共產黨人的無疆大愛!為籌集資金辦女子高中,張桂梅四處求助,向社會募捐。有時疲憊、無助至極的她坐在昆明街頭,靠著墻根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整整奔波5年,只籌到一萬多元。她不怕苦、不怕累,在北京開會奔走于各大媒體,引起社會關注。在各級黨委政府投資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捐助下,張桂梅的辦學夢想終于實現了。學習張桂梅用生命綻放大愛無邊,正氣擔當勇往直前的干勁,用大寫的人生點綴冬雪的潔白、紅梅的傲然。
她,以“無我”的境界“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張桂梅時刻溫暖著別人,對自己的不幸卻深埋在心底,她沒有子女,卻是上百個孩子口中的“媽媽”;她身患絕癥,卻把自己所得的獎金都捐獻給了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她在基層教育崗位上辛勤耕耘數十年,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托起貧困山區孩子們的希望;她帶病堅守崗位,潛心于教學管理研究和培育新人事業,她用行動在“平凡中見偉大、質樸中顯真情”,以“無我”的精神境界詮釋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黨員干部和教育工作者學習的榜樣。
觀看張從順·張子權先進事跡報告會篇八
影片《焦裕祿》,講述了優秀共產黨員焦裕祿同志的一段經歷,影片中展現了焦裕祿同志全心全意為革命事業而奮斗終身的品質和精神。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觀看焦裕祿心得體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觀看焦裕祿心得體會一
觀看影片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電影中主人公焦裕祿下基層、訪民情、賑災救濟百姓、雨夜抗洪、治沙種梧桐、帶病堅持工作等一幕幕感人事跡令人感動,每一幕都讓人落淚。焦裕祿同志的事跡感人至深,在于他時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時刻不忘黨的宗旨;焦裕祿同志的事跡感人至深,在于他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公而忘私,心系百姓,一切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鞠躬盡瘁、死而后己;焦裕祿同志的事跡感人至深,還在于他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清正廉潔,敢于擔當,敢于負責。焦裕祿同志是黨和人民的好干部、好兒子,是我們全體黨員干部學習的楷模和榜樣。通過觀看影片,讓我對焦裕祿的認識得到進一步升華,更讓我體會到了為人民服務的真正。通過觀看影片,對焦裕祿同志三點感受:對黨的忠誠,對崗位的熱愛,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主要學習他以下幾方面精神:
一、學習焦裕祿精神,提高黨性、道德修養
焦裕祿同志是人民的好兒子、是我黨的優秀干部,群眾路線踐行著,作為一個父母官,他沒有高高在上,發號施令,他有著一顆愛民的仁厚情懷,深入百姓,體察民情,訪寒問暖。他前往蘭考縣委報到,衣著簡樸,輕車簡從,一路步行,當他看到一群饑餓的孩子時,他拿出了自己攜帶的全部干糧;當他第一次參加縣委會議時,他提議與會同志先到蘭考火車站看一看,當看到鵝毛大雪中靜靜等待的饑民無奈的眼神、當看到火車來臨時饑民爭先恐后逃離家園的情景,眾人被深深震撼;當他聽說政府的救濟糧沒有及時發放時,他震怒了;當得知養牛老人被牛角撞傷,生命垂危,想見他一面時,他不顧自己已經被病魔折磨十分脆弱的身軀,深夜冒雨前去探望;在一家老小尚未溫飽的情況下,他還用自己本不富裕的收入資助更需要幫助的貧苦百姓……。面對雙目失明的老人,焦裕祿同志深情地說出“我是你們的兒子”,這是怎樣的一種人民情懷!這是多么崇高的人格力量!在焦裕祿同志離開我們近半個世紀的今天,我們的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讓中國走上了富國之路,人民生活富足,再沒有舊日蘭考饑民背井離鄉、逃荒要飯的景象。新時期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生存問題。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國家干部,我們代表的就是黨和國家的形象,當我們面對群眾訴求時,是否還記得人民群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是否擁有像焦裕祿同志一樣的赤子之心、人民情懷?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一名領導干部應該具備的品德和道德修養。如果一名黨員干部連最基本的黨性、道德修養都不具備,又如何能夠公而忘私,干好本職工作,又如何能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焦裕祿同志對人民的深情值得每一個黨員干部用心感受,用行動去實踐。
二、學習焦裕祿精神,立足本職,無私奉獻
焦裕祿同志在工作上實事求是、身先士卒,頂風冒雨,明察暗訪,不顧病痛,真正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為鎖住肆虐蘭考的風沙,他帶領通訊員,推著自行車,親自調查風沙的起因,在黃河故道的沙丘上,劇烈的病痛讓他滑下了沙丘,但他沒有退縮,忍痛堅持工作;當得知泡桐樹可以在當地惡劣的環境下生長,對改善氣候環境有巨大作用時,他親自到苗圃了解情況,部署植樹防沙工程,并親手在沙丘上種下一株泡桐;當得知在苗圃工作的的大學生要離開蘭考返城時,他抓起一把蘭考的泥土,忍著疾病的折磨,跌跌撞撞跑到火車站為他送行,沒有責怪,沒有批評,只是交待大學生回城后不要忘記曾經生活過的這片土地,把蘭考的泥土做一下化驗分析,為改變蘭考的自然環境提供科學依據;為解決夏季水患,又是他在洪水季節,帶領干部群眾,頂風冒雨,查看水情,在看到村干部面對災情一籌莫展,垂頭喪氣時,又是他一句一句的肺腑之言,激起了大家戰天斗地的豪情。在我們今天的工作中,工作內容雖然不同,相同的是我們都會面臨困難,面臨困境。在困難面前,我們就應該學習焦裕祿面對困難,毫不畏懼,知難而上,敢于擔當,敢于負責的精神。
三、學習焦裕祿精神,培養正直無私、清正廉潔、勇于承擔責任的工作作風
焦裕祿同志一心為公,兩袖清風,清正廉潔、率先垂范。初到蘭考的焦裕祿看到百姓的貧苦生活,在主要領導反對的情況下,帶頭取消了領導干部的特殊生活待遇;在為解決干部因饑餓浮腫而影響工作開展時,他冒著政治風險,主動拍板決定購買議價糧;當地區公署派專員調查時,他挺身而出,主動承擔責任,他大公無私、一心為公的精神,贏得了黨和群眾的支持和擁護。當老百姓心存感激送來幾條自家養的鯉魚、孩子們高興得說要吃紅燒鯉魚時,他教導孩子們要尊重別人的勞動,不能不勞而獲;當孩子們因為沒有吃到紅燒肉而將窩頭扔到地上時,他的心在流血,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哪個父母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上好的生活?作為蘭考縣的父母官,他的女兒卻連一件體面的棉襖都沒有……。對比焦裕祿同志,在當今社會有多少領導干部放松了對自己世界的改造,又有多少領導干部以權謀私、權錢交易,迷失方向。還有一些領導干部工作中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推諉扯皮,不負責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焦裕祿同志正直無私、清正廉潔、勇于承擔責任的工作作風給我們樹立了光輝榜樣。在當今社會經濟穩步推進的大好環境下,我們更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珍惜黨和人民的信任,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加強明辨是非、善惡的能力,牢記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決不能用來為個人謀取私利。
焦裕祿同志在蘭考工作的時間雖然短暫,但他把生命交給了這片熱土,他沒有高談闊論、沒有留下什么警世明言,甚至沒有像樣的政績工程,但他有一顆火熱質樸的心,他心里想的是人民,他的所作所為是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通過觀看影片,對比焦裕祿同志,我認為目前我們部分領導干部放松了對自己世界觀的改造,工作中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推諉扯皮,不負責任,不能做到敢于擔當,而焦裕祿同志正直無私、清正廉潔、勇于承擔責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作風給我們樹立了光輝榜樣。在自治縣跨越式發展的今天,我們需要像焦裕祿一樣的干部,我們的事業更需要像他一樣成千上萬的干部為之而努力奮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以影片焦裕祿為榜樣,為自治縣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觀看焦裕祿心得體會二
影片《焦裕祿》,講述了優秀共產黨員焦裕祿同志的一段經歷,影片中展現了焦裕祿同志全心全意為革命事業而奮斗終身的品質和精神。對于這部電影,以前也曾經觀看過,這次根據縣委的要求,又再次認真觀看了《焦裕祿》,心里的體會和感受是比以前都特別的震撼,焦裕祿是在三年困難時期,蘭考遭受毀滅性的自然災害這一特定歷史時期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他的精神、品格、作風,是在他領導蘭考人民同自然災害進行斗爭的1年零3個月時間里集中展現出來的。
通過觀看《焦裕祿》,我個人認為應該重點學習焦裕祿同志的三種精神:
一是必須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永葆黨的宗旨。焦裕祿同志參加革命工作十八年間,一貫聽黨的話,對黨的工作忠心耿耿,為人民鞠躬盡瘁,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奮斗了一生.焦裕祿同志不愧為黨的好干部縣委書記的好榜樣、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二是必須保持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焦裕祿同志參加革命工作以后,特別是擔任領導職務以后,始終繼承與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身不離勞動,心不離群眾,艱苦樸素,永葆勞動人民的本色。
三是必須密切聯系群眾。焦裕祿同志誠懇待人,他時刻想著人民群眾,愛護人民群眾,關心人民群眾,熱情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具體困難,始終和廣大人民群眾保持最密切的聯系,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作為縣紀檢監察機關的一名工作人員,具體承擔黨風廉政建設、懲防體系建設和宣傳教育等各項工作,面對黨在新形勢下對反腐敗工作的要求,深感責任重大、任務艱巨、使命神圣,在今后的各項工作中,就一定要以焦裕祿同志為榜樣,結合“學習、教育、執行、評議”主題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黨的核心領導作用,依靠更多的人民群眾,服務更多的人民群眾,凝聚各族人民的大智慧和大力量,認真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完成好既定目標,為察布查爾縣的大發展、大跨越,添磚加瓦。
一是改進作風,切實提高服務水平。始終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在工作中加強換位思考,努力站在基層的角度上想問題,從基層實際出發,利用一切機會多深入到基層調查研究,不斷改進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針對性。
二是認真抓好反腐倡廉教育。以群眾路線三嚴三實活動為契機,以鄉鎮、村級領導班子成員和基層站所負責人為重點,繼續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和黨的宗旨教育、黨紀條規和政策法規教育。
與此同時還要結合黨風廉政教育月活動,加強正面教育,樹立典型,弘揚正氣;加強警示教育,以案說法,以案明紀,深化教育效果。按照廉政文化“七進”要求 , 緊密聯系當地歷史廉政文化實際,認真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廉政文化活動,積極營造濃厚的廉政文化氛圍。
觀看焦裕祿心得體會三
在前些時間,按照縣委安排,在會務中心觀看電影《焦裕祿》,影片再現了這樣一個不朽的共產黨員形象,生動、親切、真實可信地表現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所閃耀的精神的光芒,聚焦成同一個璀璨奪目的閃光點,那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人們深情緬懷這個名字,就是在呼喚這樣一種崇高而不朽的精神;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無私奉獻的精神,艱苦奮斗的精神;是在向每一個黨員干部發出忠告:永遠要做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公仆,絕不能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
焦裕祿是主動請命,義無反顧地從大城市奔赴蘭考災區的。而當時沸沸揚揚的所謂“災區栽干部”的議論,正像幽靈一樣纏繞著某些干部,使之把災區視為畏途。他面對狂暴的“三害”,從災難壓頂的蘭考看到了希望和光明,豪邁地喊出有朝一日沙丘可以變成綠林,澇洼可以養魚,鹽堿地可以長出好莊稼,關鍵是要有一個“干”字的石破天驚的預言。
焦裕祿同志把生死置之度外,以重病之軀,夙夜匪懈地為蘭考人民奔波、操勞。他緊緊依靠群眾領導群眾同自然災害進行殊死搏斗,腳踏實地為人民辦了一件件實事。他一生嚴于律己,廉潔奉公,從不追逐名利,時刻以一個普通勞動者要求自己。這一切,又無不系于他身上最本質最可貴的一點,就是:事事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集中群眾智慧,尊重群眾首創精神;與群眾保持最密切的聯系,永遠不脫離群眾。他篤誠地實踐了黨的群眾路線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
總的來說,作為領導干部,只有時時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人民滿意不滿意、人民贊成不贊成、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的出發點和歸宿、人民才會擁戴你、支持你。反之,置人民利益于不顧,當官作老爺、欺壓百姓、終將被人民所唾棄。
觀看焦裕祿心得體會四
看完電影《焦裕祿》,使我對黨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關心人民群眾疾苦,與人民群眾患難與共;不怕困難,不怕犧牲,不搞特殊,嚴于律已”的優良傳統進行了一次重溫,焦裕祿身先士卒,以身作則的投入到封沙、治水的戰斗中。風沙的時候,他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大雨傾盆的時候,他帶頭趟著齊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勢;風雪鋪天蓋地的時候,他率領干部訪貧問苦,登門為群眾送救濟糧款。他經常鉆進農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把群眾同自然災害斗爭的寶貴經驗,一點一滴地集中起來,成為全縣人民的共同財富,成為戰勝災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祿對同志對人民滿腔熱情。他常說,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他的心里裝著全縣的干部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他經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騎不了車,即使這樣,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頂住肝部,堅持工作、下鄉,直至被強行送進醫院。
焦裕祿同志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他長期有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比較困難,可是他堅決拒絕給他救濟。吳縣長送來的大米他送給了技術員;因為他把錢救濟了困難群眾兒子沒吃上紅燒肉;別人送的魚,他又讓孩子送回去,孩子沒有好衣服而讓同學嘲笑…點點滴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這是一個共產黨員無私的崇高革命精神的表現。
今天,交通發達、物質豐富,與影片相比我們面臨的條件不同,環境不同,但相同的是我們都會面臨困難、困境和問題。在困難面前,我們要不推諉、不扯皮,迎難而上,實事求是,深入調查研究科學客觀解決困難和問題。
今天,經濟快速發展,與影片中有著天壤之別,工作內容隨不同,但相同的是我們都在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學習焦裕祿把職位看作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把職權看作是受人民的委托,為革命掌權。在生活上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做人,在工作上實事求是、身先士卒,做個群眾信賴的、組織放心的好干部!
觀看焦裕祿心得體會五
當干部是為了什么,我們身后應當留些什么。這是個永恒的話題。是一個歷久彌新,常談常新的話題,這個話題,一個年代有一個年代的理解,不同崗位有不同崗位的說法。但做為共產黨員,我認為必須具備一個基礎,即忠誠。只有對組織忠誠,對人民忠誠,才有對事業的忠誠,對困難永久的擔當。就像焦裕祿說的,讓人民滿意與讓組織滿意并不矛盾,因為,我們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正是以忠誠為基座,焦裕祿同志才樹起了一座豐碑,一座永留史冊與民心間的豐碑―――斯人雖去,身影永存。
一年零三個月,在蘭考人民心中,他是永遠的書記。一個將自己的名字與生命刻在了這片土地上,讓人們口碑相傳,永遠銘記。在百姓的淚光中,他得以永存。我們不禁要問,短短的一年多時間,他都做了什么,讓群眾永遠地記住了他,他有什么豐功偉績值得人們薪火相傳?答案只有一個,他用真情,用真心,用實際行動來做好看似乎很小的一件事,用忠誠,在履行自己的職責。焦裕祿的忠誠是從哪里來的呢,或者說他的忠誠是如何鍛造的呢?很明顯,三點:是組織的信任使他敢于擔當,是群眾的智慧使他有了靠山,是真情的付出讓群眾信任,是用腳一步一步走出來了老百姓的依賴,正是這種依賴。讓忠誠有了歸宿。
干部是我黨的寶貴財富。做為主政一方的縣委書記,當面對由于饑餓而浮腫的老干部,只能說出休息這話時,讓人不禁心酸。救濟糧食,干部不能動,特殊的供應本,在自己的倡導下取消,全國糧食做為戰略物資統購統銷,除了自己節衣縮食不吃肉外,還能做什么?只有一條路:黑市去買。這在當時所承擔的政治風險,不是我們今天的人們所能夠理解的,這不僅僅是交出黨籍公職的問題,事情一旦暴露,很可能會鋃鐺入獄。面對上級的調查和同事的反水,焦裕祿早有心理準備,他沒有把責任推給副手,而是面對專員“我早知道老焦不會摻和這事”的論斷時沉靜地說出“這事我知道,是我下命令干的”。一邊是代表組織的專員臉沉若水,一邊是班子成員的驚訝莫名。這個場面,令所有在場的人們感受到了從所未有的壓力,更令自己的妻子夜不能寐。當行署專員和焦裕祿談完話走出房間時,所有的干部聚集在大院里為他們的書記愿意到北京為他請命,專員問了一句:“你們都愿意去嗎?”“是!”“那算我一個!”人們震驚之余,熱烈的掌聲剎那間響了起來。當專員明確表示“不管焦裕祿同志受不受處分,他仍舊是你們的縣委書記”時,我看到了焦裕祿平靜臉龐上閃動的淚光。面對組織的信任與厚愛,我相信,蘭考的干部們在找到主心骨的同時,有了一種挺胸向前,死不旋踵的勇氣和決心,有了一種責任在肩卻絕無后顧之憂的輕松,有了一種決戰決勝的信心和決絕。
不像個當官的。這是群眾對焦裕祿的一貫評價。為什么?不是因為他穿著樸素,不是因為他憨厚的笑容,而是因為他在用腳在丈量蘭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于他認真傾聽民聲,了解民意,體察民情,解決民憂;在于他深入群眾,廣集民智,不擺架子,對于不懂的,敢于向群眾去問,讓民間的智慧發揮到化,在于他細如春風的行為,在于他心里始終裝著群眾,在于他危難時刻泰山石敢當,對于洪水的圍困,干部抱著痛哭時敢于喊出“是男人就上”并身先士卒,直至累倒。不像領導,但他卻是人民的主心骨,一個行為勝似千言萬語;不像領導,騎著自行車走遍溝溝坎坎,千家萬戶,卻讓老人引為知己,病中仍叫著他的名字;不像領導,是治沙時的一身破爛衣服,是滾下沙丘時的爽朗笑聲;最不像領導的,是做為第一書記的他,在副書記面前更像一個農民,但這人,身旁卻往往團結住了絕大多數的人。我想,在我們大走訪的時候,怎樣用行動來感染群眾,用什么樣的語言來說服群眾,用什么樣的實事來證明給群眾看,最終的落腳點。仍舊是個干字,只有干,干實事,干老百姓看得到的事,干老百姓愿意干的事,我們才能真正贏得民心,夯實基礎,邁步前行。
憨厚的外表下,有一雙睿智的眼睛,有一副超前的心胸。當他得知新來的大學生由于吃不慣窩頭,不習慣風沙后,并沒有如一些所謂的老革命那樣將其打入另冊,給其戴上一頂“不虛心向革命群眾學習”的帽子。而是得知這一技術人才已經到火車站去時,撒腿就追,到了火車站,沒有說教,沒有以位子壓人,而是半是懇求,半是遺撼地對小伙子說:“你走了,沒啥送的,這是蘭考的一包沙土,你拿回去做一下試驗,看還能種啥。”面對真誠為蘭考著想,沒有一絲架子,沒有一點官氣的焦裕祿,聽著他軟軟的請求,小伙子被感動了,當火車開過,在驀然回首間,小伙子拿著行李站在背后。這是一個標桿,一個人才的坐標,有了這個坐標,今后蘭考的人才,會以倍數增長,而這個1,是焦裕祿用真情換來的,是用他坦蕩的胸懷納來的,是他超前的眼光抵來的。忠誠于心,奉獻于行。只有行動,才能得到士子之心,只有真情,才能挽留住人,留住心。
做一個好領導,需要多方的知識和閱歷,但我覺得,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加入這個組織的初衷,就是要忠誠,沒有忠誠這個基礎,一切都無從談起,只有我們把信念深深根植于心,那么我們全身上下都寫滿了“共產黨員”的字樣,哪怕是大卸八塊,每一塊上,都有共字,永遠剔除不盡。只要我們認真走進群眾,干字當頭,那么我們就會永遠根植于群眾,永遠得到群眾的真心擁護并永遠贏得勝利。
觀看張從順·張子權先進事跡報告會篇九
李保國同志是時代楷模,他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學習他對黨忠誠,心系群眾的政治品質;學習他艱苦奮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學習他淡薄名利,無私奉獻的價值追求。我也是一名黨員,工作中要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干事沖在最前頭,不怕苦不怕累,傳播中華傳統美德,淡薄物質財富,追求永遠的精神財富。
學習弘揚李保國精神,就要學習他“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領導干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必須用來為人民服務。領導干部要做人民的勤務員,時刻牢記民生疾苦。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領導干部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領導干部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斗。
學習弘揚李保國精神,更好為人民服務,不僅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也要深入了解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及時掌握人民的需求。決策部署如果沒有建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就有可能因為脫離實際而失敗。任何時候,實踐都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干苦干才能獲得群眾點贊。
學習弘揚李保國精神,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奮斗需要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做指引,需要有勇有謀、迎難而上。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千錘百煉,始終向前。如今面對改革發展重任,領導干部更應堅持奮斗、主動作為。
學習弘揚李保國精神,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堅強保證,是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內在要求,是適應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發展的現實需要。領導干部理當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于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為政清廉。給予而不是索取、奉獻而不圖回報,應成為領導干部為民服務的標準。
當前,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都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斗,領導干部更要以身作則、勇于擔當,學習弘揚并自覺踐行李保國精神,努力做出無愧于時代的業績。
“活著干,死了算!”“我最驕傲的是,我變成了農民,千千萬萬個農民變成了我!”“不要總想著爬多高,要多想著根扎多深”。一句句話語樸實動人,一個個片段扣人心弦,一段段故事感人至深。影片結尾,身著紅色沖鋒衣的李保國大踏步走在前面,身后,不計其數的青年學子步履鏗鏘前赴后繼,渾厚激昂的畫外音恰到好處地響起:“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讓人激情澎湃,熱血沸騰!以前,聽過李保國同志的事跡報告,那么多感人的故事,被他身邊的人用樸實的語言傳遞出來,已經感受深刻,如今立體的畫面呈現眼前,這位“太行山上新愚公”的偉岸形象和偉大情懷更加令觀者動容,其情其景感人至深,直達肺腑。作為當代的英模人物,李保國最突出的事跡是科技扶貧,精準扶貧。電影是形象的藝術,如果只是從工作角度塑造李保國形象,就顯得有些單薄。為此,影片還通過一些生動的細節彰顯了知識分子的個性和情感:在參加會議時,他因為領導講的空話拂袖而去,當農民面臨危機時,他又能放下所謂的面子,亦屈亦伸而不失風骨;賢惠的妻子為緩解丈夫的壓力,邀請他跳舞,他卻因走神而掉下戲臺;他想為妻子過個驚喜的生日,不料卻記錯了日子。這些小細節小浪漫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點,使得電影的敘事節奏張弛有度,立體式多角度地詮釋了真實的李保國形象。
一件事,一輩子,心系太行山,魂歸太行山,只求默默無聞地堅持做好本職工作,這一堅持就是三十五年。這對平凡崗位上工作的我和我們,是一種鞭策,更是一種號召,捫心自問,不正是差的這份擔當、堅忍和大愛嗎?觀影后深思,如此,才能找到學習李保國精神的方向,才會脫離思想的困惑,邁出堅實的步伐。
觀看張從順·張子權先進事跡報告會篇十
杜富國,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的一名普通戰士,在最危險的時候,毫不猶豫用血肉之軀將戰友護在了身后,年僅27歲的他,看到這個世界的最后一面卻是冰冷無情的火光。
時間回到20xx年10月11日,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日子,你重復著每天的排雷工作,卻不曾想突遇爆炸,在這危急時刻,你用身體換來了戰友的平安,自己卻失去了雙手和雙眼,你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軍人的勇敢與擔當,溫暖和感動著世界。當你聽到中越邊境掃雷云南段最后一塊深排雷場被徹底搜排完畢并移交給邊境百姓這一消息的時候,躺在病床上的你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是“邊境掃雷人”的責任擔當,更是中國軍人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敢于擔當,做迎接挑戰的勇敢者。危急時刻的一句“你退后,讓我來”,短短六字,蘊含了多大的能量,需要鼓足多大的勇氣。年輕的杜富國在危險面前的大無畏精神,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發出的一聲長嘯,“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無不使人動容,深深折服。“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富國同志用生命譜寫了一曲無悔的青春贊歌,悠揚又響徹云霄。作為同樣充滿激情想干一番大事業的年輕人,杜富國不懼挑戰、敢于擔當的力量推動著我們勇往直前,特別是“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的精氣神,鼓舞著青春的我們,行荊棘路,做勇敢者。
心系百姓,做干事創業的有心人。富國心系飽受“雷”害的邊境百姓,立志為人民掃除最后一片雷場;我們黨員干部心系基層百姓,感受百姓冷暖,了解百姓疾苦,解決百姓困難。這是我們共同的事業,是使命,是責任,是交代。中國共產黨人要時時做到為民著想,與人民同甘共苦,才對得起人民的信任與期待。如今,人們去蘭考看到焦桐懷念焦裕祿,望見大亮山蓊郁的林場想念楊善洲,看到政和欣欣向榮的新區建設,自然想到廖俊波。這些甘為“樵夫”的共產黨人,把群眾利益看得比天大,為民披荊斬棘,樹立了一座座不朽的時代豐碑,留給后人瞻仰、學習。總而言之,干部干得好不好,百姓心中那桿秤明白著呢。
富國,記住你最帥的模樣,那是屬于你無悔的青春;胸前的軍功章熠熠生輝,那是對你偉大事業的嘉獎和表彰;被守護的那一方土地的百姓的笑與淚,更是對你人生的無上認可和褒揚。人生價值的實現有很多種,你用最壯烈的一種讓我們牢牢記住了你永遠帥氣的臉龐。對于我們廣大同樣奮斗在基層一線的黨員干部,雖然職位有所差異,但和“杜富國們”一樣,都是為祖國和人民的事業而努力,杜富國精神必將激勵著我們砥礪前行!
觀看張從順·張子權先進事跡報告會篇十一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觀看個人先進事跡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觀看個人先進事跡心得1眾所周知,組工干部肯干、狠干、苦干,是一群“風里雨里,我們都在辦公室里”,全年無休,二十四小時在線的公務猿,他們責任大、工作重,在組織建設、人才管理的工作中,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很多人白加黑、5+2的高強度工作,有病不能適時治療,有飯不能按時吃,身體在慢慢的透支,從來只把“因為連續加班突發疾病身亡”的新聞而嗤之以鼻的我在聽到武漢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楊漢軍的事跡后,卻默然無語,作為一名基層黨建工作者,我理解并尊敬他。
你是否看過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是否為國家的強盛變化由衷的自豪,在繁盛強大的背后,在于千千萬萬人的不懈努力,楊漢軍部長,為引進人才,10天行程1.8萬公里,行程包括波蘭、以色列、俄羅斯三國,不停的在倒時差的過程中,換位思考,如果是你不累么?累!但是這是責任,這是一種信念,為國家引進人才,壯大我華夏的一道坎,這是一種奉獻,古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到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奉獻,現有楊漢軍同志“不做太平官,挺身當闖將”是奉獻。
共產黨員身上,似乎有一種力量,努力造福群眾,實踐人生價值,什么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連軸轉后暈倒在辦公室,通過工作造福人類就是他的人生意義,楊漢軍同志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所忠誠的事業,他深知為國家、為黨、為群眾所做的一切是身為黨員的責任;他敢為民做事,敢擔負起為民謀福的重任。他用生命向我們詮釋了什么才叫責任,什么才叫擔當。
覺得累的時候,覺得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想想自己的理想,想想肩上的責任,我要學習楊漢軍同志,愛崗敬業,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的高尚品德,把楊漢軍同志作為一面鏡子,嚴格要求自己,切實做到扎根基層,盡職盡責,任勞任怨,要樹立當干部干事是硬道理的思想,恪盡職守、勇于負責,傾心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要專注投入,不懈進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樂觀向上,頑強拼搏,不浮躁,不懈怠,不消沉,努力在平凡的崗位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
觀看個人先進事跡心得2劉慧格,是一位70后的普通農村婦女,她勤勞致富,相夫教子,和睦兄嫂親待姑姐,還管是婆家還是娘家她都從不計較得失,用18年的操勞見證了對婆婆趙枝蘭的孝親。
今年39歲的慧格在1997年嫁到并不富裕的郭民正家,那會兒她為了過好小日子,就想方設法讓丈夫學廚師學做飯,家里的里里外外都由她一個人操持,老人需要她、孩子需要她,地里需要她—————為了過好日子她恨不得把自己掰成兩瓣。等到丈夫學廚歸來她又張羅著辦流動飯莊,她們的小日子在兩個人的努力下幾年光景發生了大變化。
慧格說嫁過來后,公公已去世,她們兩口又要經營流動飯莊,丈夫經常外出主辦紅白喜事,家里17畝地、80歲婆婆、一對兒女都只能由她來照應,慢慢地就與婆婆相處下感情了。家里的大大小小事都由她一個人默默做完做好,每天天不亮她起來做好婆婆的飯,喚醒正在酣睡的兒女上學,便去地里耕種莊稼。一到飯點就要急著回家照顧婆婆,她怕年勢已高的婆婆自己動手做飯有個啥閃失。好幾次婆婆看著兒子和媳婦忙得拉不開拴,著急著自己動手做飯幫忙,被兒媳婦知道后兩口子都對老人發了脾氣。還有一次婆婆就動手提了一小筒水,被不善言辭的惠格看見了,她當場對婆婆生了很大的氣,事后婆婆卻偷偷告訴兒子她心里很是樂開了花,想偷著笑。
觀看個人先進事跡心得3最美兒媳孫延花今年也60歲了,2008年在下班的路上,她遭遇車禍,左腿高位截肢。車禍后婆婆細心的護理讓孫延花特別感動,當時她就想,傷好后一定好好孝敬婆婆。
車禍讓孫延花喪失了勞動能力,全家只靠丈夫在外打工掙錢。為了減輕家庭的生活壓力,孫延花主動承擔起照顧婆婆和打理家庭的責任。每次做飯、收拾庭院,孫延花都要穿上15公斤重的假肢。從房間到廚房短短的十幾步,她的腿都會被假肢磨出血來。為了讓年近九旬的婆婆每頓都吃上新鮮的飯菜,孫延花每次都要比平常人花一倍的時間做飯。
孫延花堅強面對生活的困難、身體的不便,仍然盡心盡力地照顧好婆婆,她的這份孝心也獲得了大家的稱贊!
觀看個人先進事跡心得4今年,國內各大行為媒體爭相報道一位來自湖北來鳳縣95歲戰斗英雄的故事,他的身份是一名銀行退休干部。幾十年來默默無聞投身于社會主義事業建設,連家人都不知道他曾是一名戰功赫赫的英雄,這名老人就是近日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的張富清。他用六十年的堅持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品行和奉獻精神,他的不驕不躁和低調品行為全國的黨員干部上了一堂生動而又深刻的黨課,值得廣大黨員和政府公職人員學習。
要學習張富清同志艱苦樸素的精神。在觀看張富清先進的紀錄片中,張富清家中簡單的陳設,處處彰顯了他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美德。我想這一輩的人都經歷過了三年的自然災害,他們比我們更懂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但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樸素,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后,經濟突飛猛進的現在,還能繼續秉承這樣的美德值得我們學習。
要學習張富清同志對黨的忠誠。張富清對黨有著絕對的赤誠和信念,對自己的小家從不考慮家庭得失、個人得失,率先垂范,讓原本有正式工作的妻兒下崗、下鄉。他的“舍小為大”是千萬中國共產黨人披荊斬棘、創造奇跡的一個縮影。
要學習張富清同志的甘于平淡。張富清轉業之后,把自己在部隊里的軍功獎章全部鎖了起來,不向集體提出過困難要求。默默地履行著吃苦耐勞的義務。他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在黨需要的時候,越是艱險,越要向前!為了黨和人民,就是犧牲了,也是無比光榮。”
這是一個經歷過戰火錘煉的共產黨員,這是一個經歷過生死考驗的共產黨員,在他的心里,他早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更過分點說,或許在他的心里,他早已經死過一回了,現在的他是完完全全為了黨在活,為需要他的國家而活,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我們很幸運地出生在一個和平的年代,更幸運的是我們還出生在一個經濟比較發達的年代,我們體會不到吃不飽、穿不暖、沒瓦遮頭的痛苦,是革命前輩給了我們這么美好的現在,在這么多誘惑的現在,我們更應該時時警醒自己,嚴以律己、提高黨性品德修養,樂于奉獻,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
觀看個人先進事跡心得5一聲到,是一句承諾;一聲到,是一次重塑;一聲到,是一場沖鋒。身披戎裝,保家衛國;告別軍旅,本色不改。95歲的老黨員、老英雄張富清用平凡中的堅守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中國軍人的初心誓言。
一聲到,祖國需要我必到。24歲時,在生與死之間,他選擇沖鋒在前,在戰火洗禮中成長為董存瑞式的戰斗英雄;31歲時,在小家與國家之間,他選擇服從大局,到偏遠異鄉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祖國的需要”就是最有力的號召。黨員干部要時刻準備著,到基層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艱苦奮斗、建功立業,將“我的夢”對接“中國夢”,勇往直前。
一聲到,黨的召喚我必到。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到“黨的干部,哪里需要哪里去”再到“勇于從自己開刀,才能開展好工作”,黨有需要,沖鋒陷陣,九死一生;和平時期,淡泊名利,默默奉獻。作為黨員,永葆理想信念,對黨絕對忠誠。自覺與黨同心同德、同行同向,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真正做到熱愛一輩子,奮斗一輩子,奉獻一輩子。
一聲到,急難險重我必到。無論順境逆境,他淡然處之,將英雄滄桑過往的記憶深藏,昭示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和擔當。面對新困難、新情況、新挑戰,黨員干部要向老英雄、老黨員張富清同志看齊。學習他恪盡職守、擔當使命的務實作風。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困難面前迎難而上,關鍵時刻站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在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當先鋒、打頭陣,做標兵,在壯闊的中國道路上,接續奮斗,續寫“一聲到,終生到;祖國需要,我必到”的愛國奉獻、矢志不渝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