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報告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報告優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產業發展的報告火龍果篇一
我縣總工會積極落實《關于認真做好最低工資標準執行情況監督的通知》有關文件精神,工會領導非常重視此項工作,認真按要求做好我縣的最低工資標準執行監督檢查工作。現將工作開展情況匯報如下:
為切實做好最低工資標準執行監督檢查工作,我縣工會根據實際情況,成立了以工會主席為組長的縣工會最低工資標準執行監督檢查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統一協調指揮,落實上級工作安排,制定工作具體計劃。
我們省的最低工資標準為630元,做好最低工資標準執行監督檢查工作,確保這項政策落到實處,是切實維護職工權益,獲得合法報酬的必然需要,我們各級工會應該在關心職工生活,維護職工權益上多做工作,切實保障職工的權益不受侵害,保障全體職工享受正當的工作時間和強度,享受到各項國家規定的福利。把工會真正建設成職工之家,體現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為此我們把督促用人單位認真執行新調整的最低工資標準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在我縣的新聞媒體上進行了廣泛宣傳,使各用工單位和個人知曉,為使最低工資標準執行得到較好落實提供了輿論支持。
我縣總工會專門成立了個最低工資標準執行情況督促檢查工作小組,分頭深入到各個用工企業進行檢查。各工作組共走訪調查了近20個單位的5000多名職工。從檢查的情況看,大約有一半多的用工單位執行了最低工資標準,但仍有部分用工單位沒有執行該項制度。主要原因是這些單位處于停產、半停產的狀態,企業自身運轉困難,不能保證正常工資發放。
我縣總工會今后要將最低工資標準執行監督檢查工作作為一項日常工作堅持開展下去,對有能力卻不執行該項制度的用工企業加大督查力度,切實保障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都暫時沒有能力落實該項制度的企業,也要不定期地進行走訪,及時了解企業經營情況,防止出現企業作假的行為。
產業發展的報告火龍果篇二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范文(一)
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7月以來,克振副省長帶領省直有關部門的同志深入武漢、孝感等地調研部分節能環保企業,隨后囑我們對該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全面調查研究。近期我委分赴12個市州開展了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一、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全省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著力加以推進,我省節能環保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匯總各市州上報數據,2020年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超過1500億元,比2010年增長76.5%,其中:高效節能產業總產值約450億元,先進環保產業總產值約250億元,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總產值約800億元。全省節能環保產業企業數突破1000家,比2010年增長42.8%,其中產值過億元的企業200多家;從業人員接近20萬人,較2010年翻了一翻。總體來看,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初步形成了一批骨干龍頭企業
我省已有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節能環保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產品市場占有率穩步提高,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已初步成長為各自領域里的領軍骨干企業。
在高效節能領域,有從事電力能源裝備的長動集團、武漢南瑞、三環發展、合康變頻、大力電工、孝感大禹、襄陽萬洲、追日電氣等,從事蓄熱式燃燒的仙桃神霧,從事節能窯爐的華窯集團,從事三聯供空氣源熱泵的武漢朗肯,從事半導體照明的華燦光電、迪源光電、匡通電子,從事節能保溫建筑材料的武漢沃爾浦等。長動集團20萬千瓦以下熱電聯產機組市場占有率達30%以上;神霧公司占有國內高溫空氣燃燒應用份額50%以上;宜昌匡通電子在國內led封裝行業居于龍頭位置。
在先進環保領域,有凱迪控股、都市環保、中鋼天澄、凱迪水務、武漢華電、中碧環保、天虹儀表、方元環境、華麗環保、創新環保、合加環境、東之盛、沙市水處理設備制造廠等。都市環保自主研發的“氨硫銨燒結煙氣深度脫硫”技術和“雙循環三段式脫硫塔”裝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武漢華麗環保公司研發的可熱塑淀粉生物降解材料可有效解決廢棄塑料產生的“白色污染”;沙市水處理設備制造廠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管式超濾膜生產廠家,市場占有率50%以上;中鋼天澄是國內除塵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工程總承包商之一。
在資源循環利用領域,有格林美、湖北金洋、千里馬、法利萊、江南實業、宜昌立帝、華山水產、華新水泥、黃石大江集團等。格林美是國內城市礦產領域首家上市公司,在荊門、武漢、仙桃等建有多個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基地;宜昌力帝是國內最具專業化的廢鋼加工處理設備研發生產企業;華新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技術攻克了垃圾處理過程中的4大難題,處置過程中無二次污染;武漢法利萊實現激光再制造設備的產業化生產,并列入國家再制造試點。
(二)產業集聚化發展態勢初顯
經過多年發展,我省節能環保產業逐步呈現出依托骨干企業向重點園區和區域集聚的發展格局。
在高效節能產業領域,陽邏開發區以西門子、阿海琺和國電南瑞公司產業園為基礎,形成了大型輸變電設備和智能電網應用裝備產業基地。黃岡節能窯爐的發展頗具特色,華窯集團、中洲窯爐、中亞窯爐等行業領軍企業正抱團推進“綠色工業窯爐”省級標準制定,填補國內該項標準的空白,黃岡逐步成為“窯爐之鄉”;襄陽以大力電工、追日電氣、萬洲電氣等企業為龍頭,建立了襄陽軟啟動產業聯盟,成為全國最大的軟啟動產業生產基地。
在先進環保產業領域,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集聚了凱迪電力、中冶南方、都市環保、中鋼天澄、綠世界、芳笛環保等一批龍頭企業,在電力環保、水處理、節水技術和設備、環保工程總承包等領域門類齊全、優勢突出。2020年節能環保產業實現總收入789億元。
在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領域,谷城再生資源園區圍繞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依托金洋公司、駱駝蓄電池、三環鍛造等一批“城市礦產”資源回收、加工和利用企業,初步構建了再生鋼、再生鋁、再生鉛等三條較為完整的循環型產業鏈,已形成年回收各類再生資源200萬噸、年處理利用各類再生資源130萬噸的能力,再生資源產業產值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黃石市圍繞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市,依托大冶有色、大江集團等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以有色金屬和稀貴金屬回收利用為特色的循環經濟產業鏈。青山工業區內武鋼、武石化之間實現氮氣和氫氣資源互補,武鋼、青山電廠與利用鋼渣、粉煤灰、磷石膏的建材企業之間也形成了良好的協作模式,形成了以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工業污染治理、環保設備設計制造產業基地;武漢市東西湖區工程機械裝備再制造園區聚集了龍工、三一、千里馬等國內主要工程機械生產與再制造廠家,形成了再制造產業集群。格林美在荊門高新區打造廢舊電池、電子產品等回收利用基地,2020年產值超過23億元。
(三)社會參與節能環保產業的積極性增強
我省積極落實國家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相關企業年減免增值稅和所得稅約17億元。每年爭取國家支持節能環保重點項目資金近15 億元。政策扶持提高了企業投資節能環保產業項目的積極性,不僅一批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同時推動了建材、化工等行業從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向節能環保型轉變。武鋼集團、華新水泥、大冶有色等均成立了以節能環保為主攻方向的企業,如武鋼金屬資源公司對冶煉廢棄物進行循環利用,生產礦渣微粉等產品,年產值超過80億元。中節能等央企也開始在我省投資布局。一大批在建或擬建的節能環保產業化項目正在穩步推進,總投資近1200億元,為產業發展提供了較強的后備力量。
(四)各地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支持逐步加大
各地對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武漢市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制定了節能產品推廣、廢舊產品回收利用財政補貼政策,加快節能環保服務模式創新,出臺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支持辦法,安排5000萬元市級循環經濟引導資金。鄂州市把節能環保產業納入重點發展產業,依托高新區建設專業節能環保產業園。荊門市出臺了加快循環經濟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措施,設立了循環經濟專項資金,建立了循環經濟統計評價體系。襄陽市積極爭取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擁有谷城再生資源園區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東風康明斯國家再制造試點等一系列“國字招牌”,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發揮了引領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總體來看,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可以超額完成 “十二五”規劃目標。同時,發展中也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一)整體競爭力不強。突出表現在“兩小一低”。一是產業規模偏小。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占全省工業總產值比例不足5%,產值僅為江蘇的四分之一,浙江、山東的三分之一左右。二是企業規模偏小,大型企業(集團)特別是具有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能力的企業還不多,仍以中小企業為主,集中度低,市場競爭力不強。三是技術水平偏低。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從事高端設備制造的企業不多,大多屬于一般加工制造企業,產品附加值較低。
(二)產業結構不優。產業內部結構不盡合理,我省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較快,但節能環保裝備產業和節能環保服務業發展不足,特別在高效鍋爐、垃圾處理成套設備、廢舊電器和汽車拆解等節能環保裝備制造領域存在明顯短板。產業空間布局也不盡合理,“撒得不開、聚得不夠”,部分市州縣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滯后。產業集聚度不高,產業鏈不成熟。
(三)市場開拓難度較大。節能減排總體上屬于政策驅動型市場,其中很大一部分政策拉動型需求和政府公共投資,節能環保產業領域相關的目錄清單、資質資格認定較多,進入市場的門檻較高。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一些技術和裝備研發成本高、產品性能不穩定,難以為市場接受并得到應用推廣。現有的節能環保企業大部分是民營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貸款難、融資貴問題,資金積累緩慢,企業發展面臨很多實際困難。
(四)扶持政策還不夠系統。一是在創新驅動方面,沒有把節能環保產業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究開發作為省級科技計劃的重點領域。二是在需求牽引方面,國家通過推廣節能環保產品、實施節能環保重點工程來推動節能減排和擴大投資消費需求,但地方政府不能只推廣使用本地產品,需求牽引政策難以精準發力。三是在投資促進方面,主要是申請國家資金扶持,省級沒有設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相關節能環保企業的產業化項目只有變換主題申請有關部門的其他專項資金,影響了企業投資積極性,甚至導致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局面。四是在政策引導方面,對一些新興的服務模式,如合同能源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政策不明確、法律規范不健全,影響了推廣應用。資源循環利用領域,廢棄物回收利用增值稅進項抵扣問題尚未得到解決。五是在組織協調方面,沒有建立規范統一的統計體系,影響對產業發展形勢的科學研判。部門之間協調配合還不夠。
三、
進一步促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國家更加強調節能減排硬性約束,節能環保領域的投資、技術、裝備、服務需求十分旺盛。近期國家發改委發布的今明兩年生態環保重大工程中,僅大氣污染防治和清潔水重大工程投資就超過8600億元,市場潛力大。我省節能環保產業正處于從產品生產向裝備和服務延伸、從外圍向核心突破、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的關鍵時期。兄弟省市均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呈現萬馬奔騰、不進則退的發展態勢。以我省的基礎和條件,只要加大力度,完全有可能實現節能環保產業跨越式發展,5年時間有望培育成產值5000億元的新興支柱產業,占據新一輪區域競爭的制高點。下一步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擴大市場需求。節能環保產業與一般性競爭行業最顯著的區別,是其對政策的依賴程度較高。因此,要做好政策和市場結合文章,把促進推廣應用作為關鍵環節。一是強力推進節能減排降碳,加快淘汰落后鍋爐、電機、老舊汽車等,擴大節能環保裝備、產品市場空間。“一主兩副”中心城市和其他有條件地區,適當提高節能建筑、新能源汽車推廣、污水垃圾無害化處理、資源回收利用等節能減排目標,以政策拉動需求,進而帶動產業發展。二是推進政府采購節能環保產品和服務。嚴格執行政府優先采購和強制采購節能產品制度。鼓勵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向社會購買節能環保服務。把合同能源管理作為公共機構開展節能改造的主要方式,研究制定促進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實施的具體辦法。三是引導節能環保產品消費。完善節能惠民工程、“以舊換再”、“能效領跑者”、環境標志產品認證等政策措施,開展全民行動,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消費理念。四是支持節能環保企業參與節能減排重大工程。對獲得國家節能環保標識、進入國家相關目錄名單的省內企業給予適當獎勵,對省內企業研制的首臺(套)節能環保裝備在省內工程中使用的,可由省財政對生產企業及用戶給予補助。五是支持節能環保服務模式創新。積極培育合同能源管理、節能量審核、節能低碳認證、碳排放核查等第三方機構,在污染減排重點領域加快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支持發展再制造服務,建立完善廢棄物回收處置體系。
(二)助推企業發展。一是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建議對未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再生資源企業,各地方政府可將新增的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全額返還給企業。二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對此,國務院文件有明確要求,但我省目前還沒有設立節能環保產業扶持專項資金,僅省經信委在新增專項資金中,對資源循環利用有一定支持。建議從2020年開始,省財政設立5000萬元節能環保產業扶持資金,主要以貼息方式支持節能環保產業重大項目建設。三是拓寬投融資渠道。包括綠色信貸、抵押擔保、上市融資、債券發行、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等。四是支持節能環保企業“引進來”、“走出去”。對引進的節能環保企業,給予一定獎勵,并在用地等方面予以優先保證。五是加強組織協調,建立部門協調聯動工作機制。
(三)支持技術創新。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高技術產業的典型特征,必須把實施創新驅動、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在節能產業領域,加快節能共性關鍵技術、核心材料和關鍵設備的研發,推進節能技術裝備升級換代。重點發展高效電機、高壓變頻、無功補償、高效鍋爐(窯爐)、蓄熱燃燒、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半導體照明、工業化建筑、碳捕捉等技術和裝備。在環保產業領域,以大氣污染治理、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污染土壤修復和環境監測等領域為重點,研發推廣一批先進適用的技術和產品,提升我省環保技術裝備水平,加快治理突出環境問題。在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領域,以磷石膏等典型固體廢棄物、稀貴金屬、農業廢棄物、餐廚廢棄物等處理以及再制造為重點,加快研究一批市場需求量大、應用前景廣泛、經濟效益明顯且無二次污染的高效資源化利用技術。同時,著力提升節能環保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支持企業引進人才、引進技術,加強對外技術合作。
(四)推進試點示范。近年來,國家在與節能環保產業相關的領域,特別是循環經濟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試點示范,把這些試點示范抓好了,就能為深化改革、完善機制、培育產業發揮重要引領作用。要積極推進我省國家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探索符合各地特點的生態文明建設模式,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推進我省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再制造試點、循環經濟示范市(縣)、“雙百工程”等國家級節能環保各類示范試點建設,切實發揮典型帶動和輻射效應。開展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創建活動,進一步促進資源循環式利用、企業循環式生產和園區循環式發展,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五)完善相關政策。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出臺后,全國已有10多個省級政府相繼制定了貫徹落實措施。去年我省發布了關于促進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的行動方案,但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整體發展沒有系統政策和全面部署。建議省政府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并召開專題會議部署推進工作,以提高各地各部門對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緊迫性、重要性的認識,并按照精準調控、噴灌滴灌的要求,拿出支持節能環保企業發展的具體舉措。目前,我委已研究草擬了相關政策文件初稿,待征求意見、修改完善后報省政府審定。另外我們已啟動《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十三五”規劃》的研究工作,提前謀劃未來一段時期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思路和總體布局。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范文(二)
按照建設“四個中心”國家戰略的要求,落實發展海洋經濟的總體規劃,將充分依托洋山國際深水港和浦東國際航空港兩大國際性樞紐港的優勢,延伸和拓展浦東開發開放的經濟社會效應,準確把握在新一輪發展的戰略地位,積極貫徹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充分體現區位優勢,培育和發展主導產業,加快產業發展步伐,壯大主導產業,提升產業集聚度,提升產業能級。加快經濟的發展,就是要以加快優勢產業的發展為基礎,形成產業細化、優勢明顯、集群度高的產業群,共同推進經濟圈產業的競爭力。
一、年工業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年,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64.7億元。其中四大重點行業:電子信息業占總產值的11.2%,醫藥及醫療器械制造業占2.8%,汽車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業占13.3%,裝備業占51.3%。從行業小類看,通用、專用、運輸設備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4.6億元;金屬制品業完成產值38.2億元;電氣機械、通信設備、計算機、儀器儀表等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9.6億元,比上年增長78.5%,其中電子信息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2.9億元,同比增長155.0%。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7.2億元,占全區工業的7.1%,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7億元;通用、專用、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4.6億元,比上年增長38.0%,其中汽車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業完成172.4億元,比上年增長1倍多;醫藥及醫療器械制造業完成18.3億元,比上年增長34.6%。全區工業實現利潤41.0億元,電子信息業占4.1%,醫藥及醫療制造業占3.0%,汽車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業占19.4%,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占22.3%。從主營業務收入看,四大重點產業共實現493.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總數的74.2%。其中電子信息業占11.1%,醫藥及醫療制造業占0.2%,汽車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業占12.1%,裝備業占50.9%。
(一)總體發展現狀
總體來看,我區4大重點產業發展狀況良好,呈出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從產業規模看,4大產業創造的經濟總量在全區工業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匯總數據顯示,年,我區工業4個重點產業共有582戶企業,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的51.0%;就業人數8577人,占規模以上工業就業人數的5.2%;資產合計406.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資產的69.7%;主營業務收入493.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74.2%;利潤總額30.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的74.3%。
二是從經濟效益看,重點產業各項經濟效益指標普遍好于全區工業平均水平。數據顯示,年我區工業重點產業的資產周轉率為2.14次,比全區平均水平高2.5%;勞動生產率為11.7萬元/人,比全區平均水平高2.2萬元;重點產業產品銷售率為98.7%,高出全區工業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負債率為53.5%。
(二)各產業發展現狀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區產業的發展現狀,下面對各產業逐一進行分析:
1、汽車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49家,從業人員1020人,資產56.3億元,主營業務收入88.8億元,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三。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延鋒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5.8億元)、納鐵福傳動軸有限公司(17.6億元)、申龍客車有限公司(5.2億元)。
2、醫藥及醫療器械制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21家,從業人員339人,資產16.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8.4億元,實現利潤1.3億元,資產負債率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個百分點,有2家企業的產值超過4億元,分別是揚子江藥業集團海尼藥業有限公司(5.5億元)和迪賽諾化學制藥有限公司(4.7億元)。
3、電子信息制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52家,從業人員1190人,資產61.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74.1億元,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5家,超30億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昌碩科技()有限公司(35.0億元)、勝華電纜廠(12.8億元)、堂福電子有限公司(3.4億元)。
4、裝備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460家,從業人員6028人,資產272.3億元,主營業務收入338.3億元,實現利潤21.2億元。其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一。資產周轉率為2.1次,產品銷售率為99.9%,資產負債率為55.9%。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有法人單位102家,從業人員1393人,資產63.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93.0億元,實現利潤9億元。其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二。資產周轉率為2.3次,勞動生產率為14.8萬元/人,產品銷售率為97.8%,資產負債率為52.9%。
二、加快工業產業發展的思考
雖然目前重點產業還很弱小,但已經有一批正處強勁發展的產業,還有一批具有較明顯發展潛力的產業,經濟崛起的步伐在明顯的加快。經濟發展的提速,我們認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徑應是產業的集群化發展,以區域經濟的一體化來加速改變經濟發展的固有狀態,不斷激發發展活力。從產業發展的層面上看,加快工業產業集群建設應著力抓好六個方面。
(一)實施好“十一五”產業發展規劃
在實際的發展中,應結合國際產業發展和轉移規律、我國產業發展狀況,制定出推進工業產業發展具體可行的措施。要從工業整體發展出發,立足于產業發展和產業集群狀況,著眼于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強勢發展產業--潛在優勢產業,圍繞產業聯動,因地制宜地發展產業集群,合理布局生產力,形成產業聚集,要與大項目和龍頭企業想結合,與產業園的特色相匹配,與人力資源相適應,發展以現代裝備業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業,同時與浦東聯動發展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
(二)提高利用外資水平,促進產業升級
堅持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的產業發展方針,在發展中完成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在調整中實現產業創新提升,逐步構筑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先導、現代裝備工業為支柱,特色鮮明、重點突出、體現臨港經濟特征的多元產業體系,努力構筑“現代裝備工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和信息產業基地”。要做好工業產業集群,其根本點就是要以產業中心發展區域的產業為基礎,特別是利用其市場優勢和技術優勢,整合同類產業和產品資源,發揮產業集群的引領導作用,帶動經濟圈產業的發展。充分利用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資本流動的有利時機,努力創造條件,改善軟硬環境,大力引進外資,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和質量。特別是要吸引外資在我區建立研發中心和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提升加工產品檔次和開發能力。
(三)以產品為核心,加強產業集群分析研究
從產業競爭力上看,我們要對重點行業進行細化研究,從中類行業細化到小類行業、細化到產品。從小類行業上研究,以龍頭產品為紐帶,進行產業集群,進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競爭,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和贏利水平。同時充分重視國內外市場,做好兩個市場大文章。比如電子信息行業,它的發展與國際it產業的發展休戚相關,但另一方面,國內市場仍有巨大的潛力,對電子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時,也要眼睛向內,加大技術投入,集中攻關,尋求核心技術突破,不但可從根本上解決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業的產品附加值,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堅持以質取勝戰略,法力培育優秀品牌,使之成為的產品新亮點。
(四)“開源節流”并舉,應對能源緊張局面。
工業的快速發展,用能需求急劇增加,能源供需趨緊。短期來說,強化節能意識,組織協調好能源供給,最大限度地舒緩用能緊張的局面。長遠來看,關鍵是加強節能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開發可替代新能源,特別是可循環使用的新能源,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與此同時,新技術的應用,還是從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價格上漲、成本壓力增大的最佳途徑。
(五)統籌協調好招商引資工作,促進工業園區良性有序發展。
招商引資是加快我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工業園區則是我區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主戰場。要把園區的工業做大做強,招商引資,引進項目和資金仍然是一條重要的途徑。把加快工業發展、壯大工業規模、培育工業經濟增長點作為重大措施來抓,各部門要積極配合,為園區建設創造寬松環境。提升工業園區的能級,加快培育臨港綜合經濟開發區、臨港物流產業區、國際醫學園區和信息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和功能培育。通過園區建設,拓寬我區工業發展空間,吸納新的工業項目,形成新的發展格局,增強發展后勁。從經濟一體化、空間布局擴容和功能提升出發,把工業園區整合成產業功能區,加快工業園區的產業集群化、市場專業化的發展。
(六)把握產業發展方向,加快發展新興產業
大力扶持大型優勢企業和中小高技術企業,針對我區目前存在的企業多、技術競爭力弱的問題,要繼續實施企業集團戰略、龍頭企業戰略,發揮規模優勢,提高整體抗市場風險能力,力求在微電子、軟件、計算機、通信等重點領域盡快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和拳頭產品。與此同時,進一步扶持中小高技術企業,培育大型企業的后備力量,以形成梯次推進的產業組織體系。比如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是世界產業發展的方向,也是我國工業的五大重點發展產業。年,該產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我區規模以上總量的6.8%,實現總產值占總量的7.1%。要把握好產業發展的大勢,著力發展增長潛力大、帶動效益強、技術含量高的產業,發展和壯大新興產業。
產業發展的報告火龍果篇三
20xx年,國際金融危機尚未完全消退,國內外經濟形勢發展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造船行業仍處于復蘇過程中,國際航運和造船市場形勢復雜多變。“轉方式、調結構”是經濟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關系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造船產業做為我市臨港產業的重點,造船產業辦緊緊圍繞省建設半島藍色經濟區、市建設北部沿海產業帶的戰略部署,充分發揮港口、岸線、腹地等資源優勢,大力實施“以港興市”戰略,深入產業研究,努力克服產業政策調整、后金融危機等帶來的不利影響,堅決打好“轉方式、調結構”攻堅戰,努力實現造船重工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近年來,我市依托港口、岸線、腹地等資源優勢,大力實施“以港興市”戰略,把船舶重工作為發展重點,深化產業研究,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對造船業滯后性影響,繼續加大防風險、保生存、渡難關工作力度,積極扶持企業轉型升級,強化海洋工程及船舶配套招商引資,全市船舶工業總體保持平穩發展態勢。
(一)產業發展初具規模。按照“修造船與海洋重工并舉、主導產品與配套產品并重”的產業發展思路,我市規劃了北溝鎮、經濟開發區、潮水鎮三處船舶重工配套園,加快產業培植。目前,全市造船重工企業由20xx年的2家增加到22家,新建成30萬噸級船塢1個、萬噸級以上船臺5個,年造船能力達到100萬載重噸。20xx年,全市造船重工產業實現銷售收入40.3億元,利稅4.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9%和22.5%。20xx年6月,我市被命名為“省船舶工業聚集區”。京魯船業、渤海造船被列為重點扶持企業,成為全省重要的船舶工業基地。
(二)骨干企業生產能力得到提升。產業發展關鍵靠龍頭拉動,沒有龍頭,檔次上不去,鏈條拉不長,產業做不大。基于此,我們傾注力量,傾斜資源,大力實施引大培強工程,初步形成了京魯船業、巨濤海洋重工、渤海造船等一批骨干企業群體。
京魯船業是全省重點項目,20xx年4月開工建設,占地100萬平方米,已累計投入10億元,建成30萬噸級船塢1座、3.5萬噸級船臺2座、500噸龍門吊1座及各種造船專用設備700余臺套,年造船能力達到100萬載重噸。目前正投資8-10億元進行技術改造,達產后,年造船能力將達到200萬載重噸,可進入國內各大船廠排名前五位。目前,京魯船業已交付3艘5800噸成品油船、3艘75200噸散貨船,實現銷售收入18.5億元,利稅2.1億元。目前正在洽談多艘3.5萬噸、8.2萬噸散貨船訂單。
巨濤海洋重工是市第一家單體投資超過1億美元的外資企業,自20xx年5月正式投產以來,已累計投入7.14億元,目前正在為澳大利亞、中海油等建造ladur淡水電站模塊、pc-375370海上吊機、海洋石油161平臺改造等項目,正在洽談包含海洋石油模塊、海上風電等項目將近100個。20xx年,該公司投資9400萬元建設亞洲最大的45000噸海工制造出運滑道。20xx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0億元,利稅2.78億元,實現出口14922萬美元。
渤海造船是國內全回轉拖輪行業前六強,在做大做強全回轉拖輪的基礎上,積極開發三用工作船、化學品船等高附加值的特種船舶。目前正在為新加坡、荷蘭、德國、英國等建造集裝箱、多用途散貨、化學品、多用途拖輪等船舶共19艘。20xx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92億元,利稅1078萬元。
(三)經濟指標穩步增長。20xx年全市造船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1億元、利潤2.3億元、稅收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4%、98%和45%。20xx年,實現銷售收入40.3億元,利稅4.5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9%和22.5%。20xx年1-3月份,全市船舶重工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7億元,利潤7531萬元,稅收495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8.1%,20.4%,39.5%。
(四)科技創新取得一定進展。造船產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為打破技術力量不足的困境,我們在產業規劃發展之初,即把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大力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高點起步,組建研發機構,開展與高等院校和國內外船舶設計公司的合作,依靠技術進步,打造核心競爭力。京魯船業在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高標準組建了技術研發中心,邊建設、邊研發、邊生產,僅一年多時間,就被德國、法國、英國船級社聘為中國技術委員會委員,并成為韓國現代重工在中國的唯一戰略合作伙伴。渤海造船公司依靠持續不斷的科技創新,產品暢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國內建造全回轉拖輪的重點專業廠家之一。在中國目前港作拖輪企業中,第一條出口中東的全回轉拖輪、最大功率的全回轉拖輪、第一次使用可調螺旋槳技術的全回轉拖輪,均由渤海造船公司制造。在省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中,京魯船業的冷藏集裝箱運輸船、渤海造船的多功能供應船(三用工作船)被列為全省20個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研發項目;渤海造船的“高技術含量的海洋工程輔助船的研究與開發”被列為全省10項關鍵共性技術;京魯船業與江蘇科技大學建立的“船舶工程技術研發平臺”被列為全省10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及研發平臺;興華公司的“管件及舾裝件加工配送中心”被列為全省三大生產加工配送體系。
(五)船舶配套業發展有所突破。造船產業70%-80%的利潤來自配套產品加工。發展配套項目,既是產業體系建設的需要,也是提高產業整體效益的關鍵。立足龍頭拉動,我們根據《關于加快省船舶配套業發展的意見》和市船船產業配套發展的要求,研究匯總了150多個配套品種,市內市外并舉,大力發展船舶配套項目。市外,選擇韓國、日本、歐洲以及國內上海、江、浙等產業密集區,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十一五”期間,相繼引進斯瑞爾重工、福源船舶設備、冶鑫船舶設備、星都重工、天一重工、新和重工等17個配套項目。市內,發揮汽車零部件產業優勢,鼓勵機械加工企業進入造船配套領域,加速推進本地化配套。市興華機械工業公司是改裝車和汽車配件專業生產廠家,在我市產業辦的幫助指導下,向船舶配套產品大膽延伸,目前,已有21個系列、713個品種的舾裝配件獲得船級社認可,年新增銷售收入1億元,其“管件及舾裝件加工配送中心”被列為全省三大生產加工配送體系。
經調研,船舶重工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
(一)生產設施和能力不足,產業規模相對不大。目前我市京魯船業主要建造10萬噸以下巴拿馬型船型,渤海造船主要建造1-2萬噸特種船舶,巨濤重工主要建造導管架等海洋工程配套產品,浩通造船主要維修3000-5000噸級別船舶中小船,除渤海造船公司外,均處于投產初期階段,船舶工業產值及利潤相對不高,總體規模不大,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足。
(二)船舶配套基礎十分薄弱,產品生產能力小。目前,京魯船業在發動機方面與現代重工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但其舾裝、管件等主要由大連船舶舾裝公司負責,成本相對較高,而且受大連船舶重工公司影響較大,有可能造成配套不及時等問題。渤海造船公司除船東自帶設備外,其余大部分由江浙企業配套,成本相對較高,容易出現配套企業資金等方面出現問題而造成配套不及時等問題。而我市目前僅有船舶配套企業22家,均為近年來引進,僅有部分企業投產,大部分企業尚在建設期間,產品主要為舾裝件、管件等產品,生產能力小,產品檔次不高,缺乏高附加值的船舶機電等配套產品。配套基礎薄弱將嚴重影響整船企業的生產,尤其在市場低谷時間,配套成本增加及配套不及時將嚴重影響交船期,從而影響整船企業的生存。
(三)技術與創新能力不強,高級技術人才及高級技師人才不足。企業科研經費嚴重不足,企業沒有形成自主研發能力,缺乏科技后勁。由于大部分企業為新建企業,僅能做部分生產設計工作,技術能力相對不足,高層次的設計人才缺乏,造成企業自主研發能力不足,高附加值船舶及大型海洋工程產品的開發力度不足。京魯船業正在研發多用途冷藏集裝箱運輸船,巨濤重工公司計劃開發海洋鉆井平臺生活模塊、fpso模塊、深水導管架以及非海工機械等項目。
面對當前的新形勢、新變化,要實現造船產業健康平穩發展,就要緊緊圍繞“轉方式、調結構”開展工作,我們將積極貫徹落實半島藍色經濟區戰略部署,積極發展面向國內外的船舶及配套業和海洋重工產品,重點發展造船、海洋工程、修船、船舶配套及游艇。以市場為導向、以重點企業為龍頭、以北溝、開發區兩大專業園區為載體,以自主創新和有效投入為動力,堅持船舶制造與海洋重工、船舶配套并舉,以“高技術、高端產品、高配套率和較大產業規模”為目標,優化產品結構,推進產業集聚,實現船舶工業跨越式發展,將我市建成省重要的船舶工業基地。
一是加快建設、重點發展北溝船舶工業園、經濟開發區海洋重工產業園。北溝船舶工業園在繼續發展現有造船產業的基礎上,重點引進海洋工程、海洋石油鉆探設備、海洋工程船舶和重型裝備制造等項目,重點推進京魯海洋工程裝備、齒輪箱裝配出口基地、大馬力船用柴油機等項目。20xx年內爭取將北溝船舶工業園列為省級船舶工業園區。
經濟開發區海洋重工產業園要依托巨濤海洋重工項目,大力發展海洋鉆井平臺、fpso等高科技產品。依托大金重工,加大海上風電零部件的引進力度,發展海上風力發電設備制造、安裝的總裝,打造海上風力發電產業園。依托浩通造船,大力發展修船,并向現代遠洋漁船建造發展。依托現有港口岸線資源優勢,積極利用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大型人工島等項目優勢,大力引進海洋空間利用大型裝備、跨海橋梁工程裝備、重大成套設備、高技術裝備以及高技術產業發展所需關鍵裝備,建設省級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園區。
二是加大與中央直屬企業、世界500強、國內500強、高等院校、行業龍頭企業的聯系,爭取以訂單、投資、技術等方式開展強強聯合、戰略合作,爭取產業培育取得新突破。重點推動京魯造船與中集集團、華彬集團、省海洋投資公司等企業的全面戰略合作,渤海造船與國外石油公司的戰略合作。加快大金重工項目建設力度,依托大金上市公司雄厚資金實力,積極引導大金公司擴大在蓬投資規模,新上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
三是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步伐。船舶制造方面:在努力實現10萬噸以下散貨船、油輪、集裝箱船及特種工程船舶的批量生產、系列化、標準化、品牌化的基礎上,加快開發低溫冷藏船、化學品船、豪華游艇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搶占發展先機。
海洋工程裝備方面:在做好現有石油導管架、鉆井平臺模塊、單點系泊、海水淡化裝置、三用工作船等產品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大型石油鉆井平臺、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起重鋪管船、多用途工程船等。加快大金重工項目建設進度,積極開發海上風力發電塔架基礎等新產品。
船舶及海洋工程配套產品方面:重點推動國內外設備著名企業以品牌、技術、組裝等方式與我市企業在發電機組、柴油機、螺旋槳、齒輪箱、焚燒爐、海水淡化裝置、通信導航設備、深海鉆機成套設備、井控設備、水下生產系統及海底電纜、系泊鏈、螺桿鉆具、鉆井泥漿泵等產品開展合作。同時,大力引進船舶配套物流配送中心項目。
四是幫助企業積極調整,加強內部管理。通過召開企業座談會、外出考察學習,了解國內外造船重工產業動態,探討產業發展思路。引導企業抓住金融危機帶來的市場格局調整機遇,大力開拓新興市場,增加國內訂單比例;鼓勵企業多承接海洋工程、修船及改裝船等訂單,規避造船訂單風險。加強與船東的聯系力度,加大訂單及在建船舶生產管理力度,保訂單、保交船。
五是強化校企合作,促進人才建設和產學研聯合。爭取引進國內外研發設計力量,強化海洋油氣裝備的'概念設計、基礎設計,深化詳細設計、生產設計,提升我市海洋油氣裝備自主研發設計能力。同時引導我市企業與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江蘇科技大學、職業學院、商貿高級技工學校、高級職業學校等開展合作,共同打造產學研聯盟,建立人才實習實訓基地,實行訂單式培養,培訓行業技術工人。
六是組建行業協會,推動行業協調發展。籌備成立我市船舶重工行業協會。為了增進全市船舶行業的溝通與交流,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為行業搭建交流合作平臺,推動行業又好又快發展,擬籌備成立由船舶制造、海洋重工、船舶維修、船舶配套、人才培訓機構等單位組成船舶重工行業協會,為企業提供信息、技術、人才、市場等服務,幫助企業更好地開拓國際國內市場。
產業發展的報告火龍果篇四
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國家更加強調節能減排硬性約束,節能環保領域的投資、技術、裝備、服務需求十分旺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了關于產業發展
調研報告
,供大家參考借鑒。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7月以來,克振副省長帶領省直有關部門的同志深入武漢、孝感等地調研部分節能環保企業,隨后囑我們對該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全面調查研究。近期我委分赴12個市州開展了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專題調研。現報告如下: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全省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著力加以推進,我省節能環保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匯總各市州上報數據,2019年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超過1500億元,比2019年增長76.5%,其中:高效節能產業總產值約450億元,先進環保產業總產值約250億元,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總產值約800億元。全省節能環保產業企業數突破1000家,比2019年增長42.8%,其中產值過億元的企業200多家;從業人員接近20萬人,較2019年翻了一翻。總體來看,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我省已有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節能環保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產品市場占有率穩步提高,企業迅速發展壯大,已初步成長為各自領域里的領軍骨干企業。
在高效節能領域,有從事電力能源裝備的長動集團、武漢南瑞、三環發展、合康變頻、大力電工、孝感大禹、襄陽萬洲、追日電氣等,從事蓄熱式燃燒的仙桃神霧,從事節能窯爐的華窯集團,從事三聯供空氣源熱泵的武漢朗肯,從事半導體照明的華燦光電、迪源光電、匡通電子,從事節能保溫建筑材料的武漢沃爾浦等。長動集團20萬千瓦以下熱電聯產機組市場占有率達30%以上;神霧公司占有國內高溫空氣燃燒應用份額50%以上;宜昌匡通電子在國內led封裝行業居于龍頭位置。
在先進環保領域,有凱迪控股、都市環保、中鋼天澄、凱迪水務、武漢華電、中碧環保、天虹儀表、方元環境、華麗環保、創新環保、合加環境、東之盛、沙市水處理設備制造廠等。都市環保自主研發的“氨硫銨燒結煙氣深度脫硫”技術和“雙循環三段式脫硫塔”裝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武漢華麗環保公司研發的可熱塑淀粉生物降解材料可有效解決廢棄塑料產生的“白色污染”;沙市水處理設備制造廠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管式超濾膜生產廠家,市場占有率50%以上;中鋼天澄是國內除塵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工程總承包商之一。
在資源循環利用領域,有格林美、湖北金洋、千里馬、法利萊、江南實業、宜昌立帝、華山水產、華新水泥、黃石大江集團等。格林美是國內城市礦產領域首家上市公司,在荊門、武漢、仙桃等建有多個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基地;宜昌力帝是國內最具專業化的廢鋼加工處理設備研發生產企業;華新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技術攻克了垃圾處理過程中的4大難題,處置過程中無二次污染;武漢法利萊實現激光再制造設備的產業化生產,并列入國家再制造試點。
經過多年發展,我省節能環保產業逐步呈現出依托骨干企業向重點園區和區域集聚的發展格局。
在高效節能產業領域,陽邏開發區以西門子、阿海琺和國電南瑞公司產業園為基礎,形成了大型輸變電設備和智能電網應用裝備產業基地。黃岡節能窯爐的發展頗具特色,華窯集團、中洲窯爐、中亞窯爐等行業領軍企業正抱團推進“綠色工業窯爐”省級標準制定,填補國內該項標準的空白,黃岡逐步成為“窯爐之鄉”;襄陽以大力電工、追日電氣、萬洲電氣等企業為龍頭,建立了襄陽軟啟動產業聯盟,成為全國最大的軟啟動產業生產基地。
在先進環保產業領域,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集聚了凱迪電力、中冶南方、都市環保、中鋼天澄、綠世界、芳笛環保等一批龍頭企業,在電力環保、水處理、節水技術和設備、環保工程總承包等領域門類齊全、優勢突出。2019年節能環保產業實現總收入789億元。
在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領域,谷城再生資源園區圍繞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依托金洋公司、駱駝蓄電池、三環鍛造等一批“城市礦產”資源回收、加工和利用企業,初步構建了再生鋼、再生鋁、再生鉛等三條較為完整的循環型產業鏈,已形成年回收各類再生資源200萬噸、年處理利用各類再生資源130萬噸的能力,再生資源產業產值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60%以上。黃石市圍繞創建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市,依托大冶有色、大江集團等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以有色金屬和稀貴金屬回收利用為特色的循環經濟產業鏈。青山工業區內武鋼、武石化之間實現氮氣和氫氣資源互補,武鋼、青山電廠與利用鋼渣、粉煤灰、磷石膏的建材企業之間也形成了良好的協作模式,形成了以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工業污染治理、環保設備設計制造產業基地;武漢市東西湖區工程機械裝備再制造園區聚集了龍工、三一、千里馬等國內主要工程機械生產與再制造廠家,形成了再制造產業集群。格林美在荊門高新區打造廢舊電池、電子產品等回收利用基地,2019年產值超過23億元。
我省積極落實國家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相關企業年減免增值稅和所得稅約17億元。每年爭取國家支持節能環保重點項目資金近15 億元。政策扶持提高了企業投資節能環保產業項目的積極性,不僅一批中小企業積極參與,同時推動了建材、化工等行業從傳統的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向節能環保型轉變。武鋼集團、華新水泥、大冶有色等均成立了以節能環保為主攻方向的企業,如武鋼金屬資源公司對冶煉廢棄物進行循環利用,生產礦渣微粉等產品,年產值超過80億元。中節能等央企也開始在我省投資布局。一大批在建或擬建的節能環保產業化項目正在穩步推進,總投資近1200億元,為產業發展提供了較強的后備力量。
各地對節能環保產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武漢市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制定了節能產品推廣、廢舊產品回收利用財政補貼政策,加快節能環保服務模式創新,出臺
合同
能源管理項目支持辦法,安排5000萬元市級循環經濟引導資金。鄂州市把節能環保產業納入重點發展產業,依托高新區建設專業節能環保產業園。荊門市出臺了加快循環經濟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措施,設立了循環經濟專項資金,建立了循環經濟統計評價體系。襄陽市積極爭取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擁有谷城再生資源園區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東風康明斯國家再制造試點等一系列“國字招牌”,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發揮了引領作用。總體來看,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可以超額完成 “”規劃目標。同時,發展中也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一)整體競爭力不強。突出表現在“兩小一低”。一是產業規模偏小。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占全省工業總產值比例不足5%,產值僅為江蘇的四分之一,浙江、山東的三分之一左右。二是企業規模偏小,大型企業(集團)特別是具有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能力的企業還不多,仍以中小企業為主,集中度低,市場競爭力不強。三是技術水平偏低。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從事高端設備制造的企業不多,大多屬于一般加工制造企業,產品附加值較低。
(二)產業結構不優。產業內部結構不盡合理,我省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較快,但節能環保裝備產業和節能環保服務業發展不足,特別在高效鍋爐、垃圾處理成套設備、廢舊電器和汽車拆解等節能環保裝備制造領域存在明顯短板。產業空間布局也不盡合理,“撒得不開、聚得不夠”,部分市州縣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滯后。產業集聚度不高,產業鏈不成熟。
(三)市場開拓難度較大。節能減排總體上屬于政策驅動型市場,其中很大一部分政策拉動型需求和政府公共投資,節能環保產業領域相關的目錄清單、資質資格認定較多,進入市場的門檻較高。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一些技術和裝備研發成本高、產品性能不穩定,難以為市場接受并得到應用推廣。現有的節能環保企業大部分是民營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貸款難、融資貴問題,資金積累緩慢,企業發展面臨很多實際困難。
(四)扶持政策還不夠系統。一是在創新驅動方面,沒有把節能環保產業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究開發作為省級科技計劃的重點領域。二是在需求牽引方面,國家通過推廣節能環保產品、實施節能環保重點工程來推動節能減排和擴大投資消費需求,但地方政府不能只推廣使用本地產品,需求牽引政策難以精準發力。三是在投資促進方面,主要是申請國家資金扶持,省級沒有設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相關節能環保企業的產業化項目只有變換主題申請有關部門的其他專項資金,影響了企業投資積極性,甚至導致墻內開花墻外香的局面。四是在政策引導方面,對一些新興的服務模式,如合同能源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政策不明確、法律規范不健全,影響了推廣應用。資源循環利用領域,廢棄物回收利用增值稅進項抵扣問題尚未得到解決。五是在組織協調方面,沒有建立規范統一的統計體系,影響對產業發展形勢的科學研判。部門之間協調配合還不夠。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國家更加強調節能減排硬性約束,節能環保領域的投資、技術、裝備、服務需求十分旺盛。近期國家發改委發布的今明兩年生態環保重大工程中,僅大氣污染防治和清潔水重大工程投資就超過8600億元,市場潛力大。我省節能環保產業正處于從產品生產向裝備和服務延伸、從外圍向核心突破、從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的關鍵時期。兄弟省市均將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呈現萬馬奔騰、不進則退的發展態勢。以我省的基礎和條件,只要加大力度,完全有可能實現節能環保產業跨越式發展,5年時間有望培育成產值5000億元的新興支柱產業,占據新一輪區域競爭的制高點。下一步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擴大市場需求。節能環保產業與一般性競爭行業最顯著的區別,是其對政策的依賴程度較高。因此,要做好政策和市場結合文章,把促進推廣應用作為關鍵環節。一是強力推進節能減排降碳,加快淘汰落后鍋爐、電機、老舊汽車等,擴大節能環保裝備、產品市場空間。“一主兩副”中心城市和其他有條件地區,適當提高節能建筑、新能源汽車推廣、污水垃圾無害化處理、資源回收利用等節能減排目標,以政策拉動需求,進而帶動產業發展。二是推進政府采購節能環保產品和服務。嚴格執行政府優先采購和強制采購節能產品制度。鼓勵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向社會購買節能環保服務。把合同能源管理作為公共機構開展節能改造的主要方式,研究制定促進公共機構合同能源管理實施的具體辦法。三是引導節能環保產品消費。完善節能惠民工程、“以舊換再”、“能效領跑者”、環境標志產品認證等政策措施,開展全民行動,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消費理念。四是支持節能環保企業參與節能減排重大工程。對獲得國家節能環保標識、進入國家相關目錄名單的省內企業給予適當獎勵,對省內企業研制的首臺(套)節能環保裝備在省內工程中使用的,可由省財政對生產企業及用戶給予補助。五是支持節能環保服務模式創新。積極培育合同能源管理、節能量審核、節能低碳認證、碳排放核查等第三方機構,在污染減排重點領域加快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支持發展再制造服務,建立完善廢棄物回收處置體系。
(二)助推企業發展。一是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建議對未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再生資源企業,各地方政府可將新增的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全額返還給企業。二是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對此,國務院文件有明確要求,但我省目前還沒有設立節能環保產業扶持專項資金,僅省經信委在新增專項資金中,對資源循環利用有一定支持。建議從2019年開始,省財政設立5000萬元節能環保產業扶持資金,主要以貼息方式支持節能環保產業重大項目建設。三是拓寬投融資渠道。包括綠色信貸、抵押擔保、上市融資、債券發行、發展股權投資基金等。四是支持節能環保企業“引進來”、“走出去”。對引進的節能環保企業,給予一定獎勵,并在用地等方面予以優先保證。五是加強組織協調,建立部門協調聯動工作機制。
(三)支持技術創新。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高技術產業的典型特征,必須把實施創新驅動、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在節能產業領域,加快節能共性關鍵技術、核心材料和關鍵設備的研發,推進節能技術裝備升級換代。重點發展高效電機、高壓變頻、無功補償、高效鍋爐(窯爐)、蓄熱燃燒、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半導體照明、工業化建筑、碳捕捉等技術和裝備。在環保產業領域,以大氣污染治理、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污染土壤修復和環境監測等領域為重點,研發推廣一批先進適用的技術和產品,提升我省環保技術裝備水平,加快治理突出環境問題。在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領域,以磷石膏等典型固體廢棄物、稀貴金屬、農業廢棄物、餐廚廢棄物等處理以及再制造為重點,加快研究一批市場需求量大、應用前景廣泛、經濟效益明顯且無二次污染的高效資源化利用技術。同時,著力提升節能環保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支持企業引進人才、引進技術,加強對外技術合作。
(四)推進試點示范。近年來,國家在與節能環保產業相關的領域,特別是循環經濟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試點示范,把這些試點示范抓好了,就能為深化改革、完善機制、培育產業發揮重要引領作用。要積極推進我省國家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探索符合各地特點的生態文明建設模式,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推進我省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再制造試點、循環經濟示范市(縣)、“雙百工程”等國家級節能環保各類示范試點建設,切實發揮典型帶動和輻射效應。開展省級循環經濟示范創建活動,進一步促進資源循環式利用、企業循環式生產和園區循環式發展,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五)完善相關政策。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出臺后,全國已有10多個省級政府相繼制定了貫徹落實措施。去年我省發布了關于促進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的行動方案,但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整體發展沒有系統政策和全面部署。建議省政府盡快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并召開專題會議部署推進工作,以提高各地各部門對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緊迫性、重要性的認識,并按照精準調控、噴灌滴灌的要求,拿出支持節能環保企業發展的具體舉措。目前,我委已研究草擬了相關政策文件初稿,待征求意見、修改完善后報省政府審定。另外我們已啟動《湖北省節能環保產業“十三五”規劃》的研究工作,提前謀劃未來一段時期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思路和總體布局。
按照建設“四個中心”國家戰略的要求,落實發展海洋經濟的總體規劃,將充分依托洋山國際深水港和浦東國際航空港兩大國際性樞紐港的優勢,延伸和拓展浦東開發開放的經濟社會效應,準確把握在新一輪發展的戰略地位,積極貫徹宏觀調控的各項政策措施,充分體現區位優勢,培育和發展主導產業,加快產業發展步伐,壯大主導產業,提升產業集聚度,提升產業能級。加快經濟的發展,就是要以加快優勢產業的發展為基礎,形成產業細化、優勢明顯、集群度高的產業群,共同推進經濟圈產業的競爭力。
年,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64.7億元。其中四大重點行業:電子信息業占總產值的11.2%,醫藥及醫療器械制造業占2.8%,汽車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業占13.3%,裝備業占51.3%。從行業小類看,通用、專用、運輸設備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4.6億元;金屬制品業完成產值38.2億元;電氣機械、通信設備、計算機、儀器儀表等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9.6億元,比上年增長78.5%,其中電子信息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2.9億元,同比增長155.0%。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7.2億元,占全區工業的7.1%,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4.7億元;通用、專用、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4.6億元,比上年增長38.0%,其中汽車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業完成172.4億元,比上年增長1倍多;醫藥及醫療器械制造業完成18.3億元,比上年增長34.6%。全區工業實現利潤41.0億元,電子信息業占4.1%,醫藥及醫療制造業占3.0%,汽車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業占19.4%,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占22.3%。從主營業務收入看,四大重點產業共實現493.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總數的74.2%。其中電子信息業占11.1%,醫藥及醫療制造業占0.2%,汽車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業占12.1%,裝備業占50.9%。
總體來看,我區4大重點產業發展狀況良好,呈出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從產業規模看,4大產業創造的經濟總量在全區工業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根據匯總數據顯示,年,我區工業4個重點產業共有582戶企業,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數的51.0%;就業人數8577人,占規模以上工業就業人數的5.2%;資產合計406.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資產的69.7%;主營業務收入493.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74.2%;利潤總額30.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的74.3%。
二是從經濟效益看,重點產業各項經濟效益指標普遍好于全區工業平均水平。數據顯示,年我區工業重點產業的資產周轉率為2.14次,比全區平均水平高2.5%;勞動生產率為11.7萬元/人,比全區平均水平高2.2萬元;重點產業產品銷售率為98.7%,高出全區工業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負債率為53.5%。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區產業的發展現狀,下面對各產業逐一進行分析:
1、汽車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49家,從業人員1020人,資產56.3億元,主營業務收入88.8億元,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三。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延鋒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5.8億元)、納鐵福傳動軸有限公司(17.6億元)、申龍客車有限公司(5.2億元)。
2、醫藥及醫療器械制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21家,從業人員339人,資產16.5億元,主營業務收入18.4億元,實現利潤1.3億元,資產負債率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個百分點,有2家企業的產值超過4億元,分別是揚子江藥業集團海尼藥業有限公司(5.5億元)和迪賽諾化學制藥有限公司(4.7億元)。
3、電子信息制造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52家,從業人員1190人,資產61.8億元,主營業務收入74.1億元,其中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5家,超30億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昌碩科技有限公司(35.0億元)、勝華電纜廠(12.8億元)、堂福電子有限公司(3.4億元)。
4、裝備業:該產業共有法人單位460家,從業人員6028人,資產272.3億元,主營業務收入338.3億元,實現利潤21.2億元。其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一。資產周轉率為2.1次,產品銷售率為99.9%,資產負債率為55.9%。其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有法人單位102家,從業人員1393人,資產63.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93.0億元,實現利潤9億元。其產值在全區工業產業中排名第二。資產周轉率為2.3次,勞動生產率為14.8萬元/人,產品銷售率為97.8%,資產負債率為52.9%。
雖然目前重點產業還很弱小,但已經有一批正處強勁發展的產業,還有一批具有較明顯發展潛力的產業,經濟崛起的步伐在明顯的加快。經濟發展的提速,我們認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徑應是產業的集群化發展,以區域經濟的一體化來加速改變經濟發展的固有狀態,不斷激發發展活力。從產業發展的層面上看,加快工業產業集群建設應著力抓好六個方面。
在實際的發展中,應結合國際產業發展和轉移規律、我國產業發展狀況,制定出推進工業產業發展具體可行的措施。要從工業整體發展出發,立足于產業發展和產業集群狀況,著眼于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強勢發展產業--潛在優勢產業,圍繞產業聯動,因地制宜地發展產業集群,合理布局生產力,形成產業聚集,要與大項目和龍頭企業想結合,與產業園的特色相匹配,與人力資源相適應,發展以現代裝備業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業,同時與浦東聯動發展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
堅持二、三產業共同推動經濟的產業發展方針,在發展中完成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在調整中實現產業創新提升,逐步構筑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先導、現代裝備工業為支柱,特色鮮明、重點突出、體現臨港經濟特征的多元產業體系,努力構筑“現代裝備工業基地、現代物流基地和信息產業基地”。要做好工業產業集群,其根本點就是要以產業中心發展區域的產業為基礎,特別是利用其市場優勢和技術優勢,整合同類產業和產品資源,發揮產業集群的引領導作用,帶動經濟圈產業的發展。充分利用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資本流動的有利時機,努力創造條件,改善軟硬環境,大力引進外資,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水平和質量。特別是要吸引外資在我區建立研發中心和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提升加工產品檔次和開發能力。
從產業競爭力上看,我們要對重點行業進行細化研究,從中類行業細化到小類行業、細化到產品。從小類行業上研究,以龍頭產品為紐帶,進行產業集群,進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競爭,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和贏利水平。同時充分重視國內外市場,做好兩個市場大文章。比如電子信息行業,它的發展與國際it產業的發展休戚相關,但另一方面,國內市場仍有巨大的潛力,對電子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時,也要眼睛向內,加大技術投入,集中攻關,尋求核心技術突破,不但可從根本上解決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業的產品附加值,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堅持以質取勝戰略,法力培育優秀品牌,使之成為的產品新亮點。
工業的快速發展,用能需求急劇增加,能源供需趨緊。短期來說,強化節能意識,組織協調好能源供給,最大限度地舒緩用能緊張的局面。長遠來看,關鍵是加強節能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開發可替代新能源,特別是可循環使用的新能源,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與此同時,新技術的應用,還是從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價格上漲、成本壓力增大的最佳途徑。
招商引資是加快我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工業園區則是我區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主戰場。要把園區的工業做大做強,招商引資,引進項目和資金仍然是一條重要的途徑。把加快工業發展、壯大工業規模、培育工業經濟增長點作為重大措施來抓,各部門要積極配合,為園區建設創造寬松環境。提升工業園區的能級,加快培育臨港綜合經濟開發區、臨港物流產業區、國際醫學園區和信息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和功能培育。通過園區建設,拓寬我區工業發展空間,吸納新的工業項目,形成新的發展格局,增強發展后勁。從經濟一體化、空間布局擴容和功能提升出發,把工業園區整合成產業功能區,加快工業園區的產業集群化、市場專業化的發展。
大力扶持大型優勢企業和中小高技術企業,針對我區目前存在的企業多、技術競爭力弱的問題,要繼續實施企業集團戰略、龍頭企業戰略,發揮規模優勢,提高整體抗市場風險能力,力求在微電子、軟件、計算機、通信等重點領域盡快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和拳頭產品。與此同時,進一步扶持中小高技術企業,培育大型企業的后備力量,以形成梯次推進的產業組織體系。比如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是世界產業發展的方向,也是我國工業的五大重點發展產業。年,該產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我區規模以上總量的6.8%,實現總產值占總量的7.1%。要把握好產業發展的大勢,著力發展增長潛力大、帶動效益強、技術含量高的產業,發展和壯大新興產業。
產業發展的報告火龍果篇五
宣紙書畫紙是我縣三大傳統產業之一,是我縣縣域特色文化產業,為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按照縣政協年度工作安排,就宣紙書畫紙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宣紙書畫紙均屬于手工紙行業,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勞動力成本的不斷上升,國內外手工紙產量都在不斷下降。目前,歐洲手工紙作坊大都隸屬于博物館、文化保護部門、學校等,極少數進入純市場運作,無論歸屬于哪個部門,政府每年均要安排專款補助,使之能夠保存、傳承。相比而言,亞洲國家和地區情況略好,但瀕危狀況也令人堪憂,我國手工紙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年產30萬噸下降至20__年的1.5萬噸左右,產地也大量減少,主要分布在安徽、四川、浙江、云南、貴州、廣西等地區。
近幾年,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縣宣紙書畫紙產業得到了較快發展,以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為龍頭的一批生產加工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產業集群效應逐漸顯現;先后形成了“__”、“__”、“__”、“__”、“__”、“__”、“__”等十幾個著名品牌,其中1家獲國家馳名商標、6家獲省著名商標,產品暢銷全國和東南亞及歐美市場。特別是注冊于1984年的__牌宣紙先后三次蟬聯國家金質獎,__牌宣紙商標于1998年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xx年我縣宣紙被國家質監總局批準為“原產地理保護產品”。20xx年宣紙制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xx年又入選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依托宣紙獨特的手工技藝和書畫藝術界的影響,我縣書畫紙產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手工書畫紙生產營銷基地。
截止20__年,宣紙書畫紙行業完成產值6億多元,實現稅收4700多萬元,從業人員萬余人。我縣地理標志(原產地域)保護授牌企業14戶,年產宣紙近千噸,其中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__”牌宣紙700余噸,占宣紙總產量的70%以上,年產值2億多元。宣紙書畫紙生產加工企業(戶)380余家(僅__鎮宣紙書畫紙生產加工企業(戶)280多家),年產值4億多元。
宣紙被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為原產地理保護產品和申遺的成功,使__縣作為宣紙原產地的地域優勢得以充分發揮。“正宗宣紙”只產于__縣的美譽度進一步提升,特別是“__”牌宣紙1998年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各地的宣紙書畫紙專賣店,把“__”牌宣紙作為鎮店之寶,把有“__”牌宣紙銷售作為一種榮譽。
漢文化熱、書畫熱的悄然興起,“書法進課堂”活動的逐步開展,必將帶動宣紙書畫紙市場需求,宣紙的古籍印刷、郵票印刷、宣紙紀念品收藏等宣紙加工領域的開拓,也將對宣紙書畫紙市場需求產生拉動。
全縣上下已形成進一步做大做強宣紙書畫紙產業的共識,加快發展宣紙書畫紙產業的氛圍已經形成,宣紙文化旅游已成為我縣旅游的重要品牌,宣紙博物館、__鎮宣紙書畫紙產業園等平臺建設扎實推進,宣紙書畫紙產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
宣紙作為文化產品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作為高級書畫專用紙承載著傳承優秀文化的使命,宣紙制作過程體現了農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宣紙和制作過程本身就是宣紙的文化發展史,到目前為止,我縣研究宣紙文化的專業人士甚少,且深入不夠,至今沒有在根本上對宣紙文化的本身內涵、宣紙與地緣的關系、宣紙的環境關系等文化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宣紙的文化張力沒有充分展示,缺乏對宣紙文化的提煉和本質描述,在宣紙的大品牌的樹立、宣傳上只停留在表面,缺少更深層次的內容,手段也較為單一。
宣紙書畫紙是__縣的特色產品,入行門檻低,企業(戶)數量多,企業(戶)主素質參差不齊,對宣紙這一大品牌的文化內涵認識不夠,保護意識差,只顧眼前小利,造成技工無序流動、假冒“__”名牌產品時有發生,書畫紙冒充宣紙、企業(戶)之間競相降價(特別是書畫紙)、機械紙冒充手工紙銷售等行業不自律行為已成常態,已經影響到行業自身的發展和地域優勢的發揮,影響宣紙原產地聲譽。
一是宣紙生產的主要原料青檀皮和稻草的基地建設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青檀造林超額完成了年度任務,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自建基地也取得突破,燎草基地建設有序推進,但長桿稻草種植面積減少,稻草收購難,短期內原料供應仍趨緊張,書畫紙生產原料全部從四川、河北等地購進,完全受制于他人,原料成本高的局面依然存在。二是宣紙書畫紙生產苦、臟、累工種多,勞動強度大,技術要求高,習藝周期長,職業壽命短,易患椎肩盤突出、腰肌勞損、關節炎、手部皮膚病等職業病,容易導致技工流失和招工難等問題。三是宣紙書畫紙生產存在原料加工和產品生產兩個環節的污染,除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有規范的污染治理設施外,大多企業污染治理設施不到位,污染物不能達標排放,青檀皮加工點多面廣、處理成本高,特別是書畫紙生產企業(戶)規模小而散,集群度低,治理設施簡單,不能滿足達標排放的要求。
紙壽千年”的概念搶占市場,而我縣書畫紙至今沒有明確的定位。生產企業只是一味按客戶的價格要求生產紙,甚至以機械紙冒充書畫紙,以低端紙冒充高端書畫紙銷售,沒有充分發揮__縣是宣紙原產地這一地域優勢,明確書畫紙發展定位,打造書畫專用紙這一品牌。
圍繞“建設全國最大的宣紙書畫紙生產加工地,最主要的營銷集散地,最有影響力的書畫藝術界名流創作交流活動地”這一目標,打造__縣宣紙書畫紙的升級版,是當前宣紙書畫紙產業轉型發展、加速發展的重要機遇期,為此建議如下:
一是要組織專門力量研究和挖掘宣紙文化,宣紙是__縣歷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與__縣同氣連枝,與中國的書畫藝術共同發展,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哲學思想。對宣紙文化進行挖掘提煉和描述,帶動宣紙行業發展升級。二是要做好宣紙旅游文章。加快宣紙文化園內宣紙博物館及后期工程、宣紙(文房四寶)大市場工程的建設進度,豐富宣紙文化旅游的內容,拓展宣紙文化旅游的亮點。三是要做好手工書畫紙品牌創建工作。行業協會要積極引導宣紙書畫紙企業(戶),樹立品牌意識,創優創牌,明確書畫紙發展定位,以高端手工書畫專用紙生產銷售基地為發展目標,與低端、機械書畫紙錯位發展。四是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在宣紙文化產品開發上要發揮更大帶動作用,在宣紙紀念紙,郵票、古籍印刷等產品的基礎上,加大宣紙文化產品的研發力度,不斷開發出新產品,帶動宣紙行業發展規模。
一是要切實抓好原料基地建設。繼續推進宣紙原料基地建設,確保按期完成基地建設任務,鼓勵書畫紙企業在外建基地。二是要切實解決好企業技工流失和相關政策落實等問題。制定宣紙技術人才激勵政策,將宣紙產業有的工種確定為縣級特殊工作,在退休、養老、醫療等方面給予扶持,以穩定和鞏固宣紙技工隊伍,開展縣級宣紙工藝大師的評定,對獲得縣級工藝大師稱號的人員,縣委、縣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提高宣紙技工的榮譽感。三是要切實幫助企業解決污染問題。制定宣紙書畫紙集中發展的政策措施,將__鎮宣紙書畫紙產業園作為縣重點園區,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給予項目和資金支持。四是要對行業內、企業間的惡性競爭依法打擊,為宣紙書畫紙市場打造一個公平的環境,促進宣紙書畫紙行業良性發展。
圍繞“三地”目標,打造平臺,營造氛圍,筑牢基礎。一是結合文化旅游,建設書畫寫生基地,吸引更多的書畫藝術界人士和美術院校學生、書畫愛好者來我縣寫生、創作,擴大“宣紙之鄉”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二是建立書畫拍賣中心,規范和活躍書畫交易市場,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三是加快__鎮宣紙書畫紙產業園建設,使宣紙書畫紙集中發展。四是以紙為媒、節會搭臺、經濟唱戲,定期舉辦中國宣紙藝術節和宣紙、宣筆展銷會,吸引國內外客商和文化名人來__投資、觀光旅游,擴大宣紙影響和__縣的知名度。五是支持和引導行業協會發揮行業自律作用,為推動宣紙書畫紙和地方經濟發展服務。
切實加大“宣紙原產地”和“宣紙之鄉”的宣傳,在深度和廣度上下功夫。一是要注重網絡宣傳,幫助支持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中國宣紙網站,在政府、文化、旅游網站建立宣紙網頁。二是利用報刊雜志宣傳。三是利用參加品牌展會組織專場宣傳和推介。四是恢復宣紙社區習俗。“__”、“__”等習俗是宣紙行業在農耕社會時期的重要社交形式,既豐富旅游的文化內容,又宣傳宣紙文化。五是把青檀確定為縣樹和在城市廣場設計有宣紙有關的雕塑宣傳,營造宣紙之鄉氛圍。
產業發展的報告火龍果篇六
一、產業發展現狀
八里十河村地處**鎮南部20公里處,與竹林關、土門、毛里崗接壤,地處偏遠,土地資源貧乏,全村轄15個村民小組,225戶,849人,勞動力601人,享受低保戶84戶170人,有耕地714畝,人均占有糧400公斤,年人均純收入1860元。
全
村現有山茱萸900畝,全村山茱萸大戶15戶,戶均10畝650株,掛果樹占47.5%,年產34萬元;核桃100畝,年產5萬元;年出欄商品豬240頭,年出欄5-10頭以上的6戶,全村基本達到戶均養1頭豬,年產24萬元;勞務輸出350人次,其中:1年以上外出務工的達132人,半年以上達94人,半年以下124人次,年收入70萬元。勞務和山茱萸已成為該村的支柱產業,為農民增收提供良好的保障。
農村產業的長足發展為新農村建設注入了活力。八里十河村通外水泥路工程正在立項,有35%農戶住進寬敞明亮的小洋平房,電話、彩電、摩托車的普及率均達到60%以上。涌現出了一批產業大戶。洪溝組黃恩娃,栽植山茱萸樹12畝,年收入1.2萬元。椒樹洼組周保林,豬年出欄10頭,收入1.1萬元。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思想認識和工作力度不到位。村組干部群眾創業精神差,滿足現狀,“小農思想”嚴重,只圖吹糠見米、立竿見影之效,特別是大部分青壯認為發展林果業、養豬業,周期長、投入大、見效慢、費力費時、受市場控制大,從而形成勞務大發展,其它產業比重嚴重失衡,阻礙了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2、產業項目少,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現該村林果業、養豬業仍停留在家庭小經濟狀態,做大做強意識不夠,年用于發展產業的投入比重很少,僅占年投入量的15%;風險意識和發展意識不足,年養豬與林果發展規模增長率僅有10%;村組干部在市場開拓與產業項目引進等方面缺乏創造,等米下鍋思想嚴重;勞務輸出地分散,沒有當地帶頭人,難以形成勞務品牌。
3、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雖然群眾種植山茱萸、核桃的積極性高,但由于農戶文化素質低、經營分散、技術推廣滯后、資金等投入跟不上,施肥、修剪和病蟲害防治難以正常進行,年損失率在20%以上,導致產品產量低、質量差,造成了廣種薄收。
4、林果規模小,基地建園不足、水平低,良種比例小。集中連片50畝以上的,沒有1處,良種栽植面積不到20%。
5、加工水平低下。山茱萸、核桃僅限于初加工,加工方法原始簡單,產品附加值低,導致產值效益低下。
6、市場混亂,經營效益不佳。由于缺乏統一的營銷系統和營銷隊伍,尚未形成產供銷體系,專業合作組織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因缺乏信息和科學的市場預測,造成產品搶購搶銷或滯銷的混亂局面,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低,品牌效應尚未形成。
7、圈舍改造不平衡,生豬存欄少,適繁母豬比例嚴重不足,難以滿足當地養豬業的良性循環發展。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強化領導,形成工作合力。鎮、村成立了“一村一品”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駐村工作隊,并把“一村一品”工作納入全年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范圍,明確工作責任,落實工作任務,形成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的“一村一品”發展格局。
二是廣泛宣傳,制定工作規劃。充分利用廣播、標語、板報、會議、宣傳材料等進行了廣泛宣傳,組織各級干部和產業帶頭人開展學習培訓,使廣大干部群眾認識到發展一村一品,對于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培育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進一步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了干部群眾廣泛參與的積極性。立足本村資源優勢,突出特色,制定出“一村一品”發展規劃,指導“一村一品”健康發展。
三是加強培訓,提高農民素質。加強農民科技培訓,今年舉辦培訓班2次,培訓320人(次),印發技術資料420份,提高了農民科技致富能力。實施科技入戶工程,積極培育科技示范戶。實施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加快農村人才培養,實現人才強村新突破。
四是分類指導,實現重點突破。按照“畜牧抓發展,林果抓科管,菌藥抓營銷,勞務抓培訓”的工作思路和 “一業突破,長短結合”的方針,采取“抓大戶建小區,抓協會建基地,抓科技提效益,抓營銷促增收”的辦法,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開展服務,突出重點,全力推進“一村一品”實現突破性發展。
五是抓點示范,輻射帶動。堅持從示范帶動入手,著力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戶。
六是組建合作組織,實行品牌經營。成立勞務和山茱萸產業合作社,為農戶提供服務,拓展市場空間,樹立產業品牌形象,形成產業發展聚能效應,使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成為農民發展農村經濟的主要載體。
四、產業發展的計劃和對策
一是以農民培訓
為突破口,加大農村人才戰略的實施力度。把會管理、懂經營、群眾信得過的能人選進村兩委會班子,采取形式多樣的辦法推廣實用致富技術,培育一批適應產業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力爭3-5年培訓每組3-5人技術能手和1-2人勞務帶頭人。
織化程度,提高經營效益。
三是以產業合作社建設為突破口,加大農業產業化發展力度。建立農村產業合作社,力爭盡快實現龍頭企業+協會+基地+農戶,逐步形成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開發路子,不斷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業效益。
四是以開發品牌為突破口,加大市場開拓工作力度。引導農戶要切實轉變觀念,樹立發展意識、風險意識、品牌意識。一方面要加大無公害農產品的開發力度,另一方面要創建品牌效應。
五是以建立信息服務體系,加大農業信息化的推進力度。以產業合作社、產業大戶為重點,建立科學規范的利益機制,用市場手段抵御市場風險。
六是爭取國家惠農政策,加大項目引進力度。以產業合作社的名義申報項目,爭取資金,用資金使產業發展再上臺階。特別是在化肥、山茱萸剝皮機、病蟲害防治器具方面的惠農補帖、扶持資金上給予投入。
七是面向市場,擴大規模,狠抓良種建設。鼓勵群眾培育良種育苗,力爭在3年內發展良種核桃300畝,山茱萸500畝,改造核桃100畝;大力建設標準化、衛生化圈舍,引導群眾擴大適繁母豬規模,加大良種瘦肉型豬引進力度,平抑仔豬市場價格,力爭每戶平均存欄2-5頭。
八是壯大勞務產業,開發勞務品牌。根據該村外出務工群眾較多的實際,以協會為平臺,內引外聯合作單位,大力培訓青壯年勞力,擴大年勞務規模,努力打造勞務品牌。
產業發展的報告火龍果篇七
我縣以金屬鎢為主的硬質合金產業,始于上世紀七十年代,經過30多年的艱苦創業,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廢舊合金回收,合金刀具經銷、再生合金生產三位一體的特色產業。在硬質合金產業發展過程中,我縣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經銷鉬、釩、鈦、鎳、鈮等稀有金屬,并相繼建設了金都、城大、世龍、上大、嘉興等一些生產企業,與各大鋼廠建立了密切的協作關系。目前鎢及其它稀有金屬產品的銷售收入40億元,是省重點產業集群之一。
全縣稀有金屬生產企業45家,主要產品有合金刀具、礦山工具、耐磨零件、高速鋼工具,再生碳化鎢及鎢鐵、鉬鐵、釩鐵、鎳鐵、鈮鐵,鎳銅合金、鎳鉬合金、高速鋼坯材、高溫合金等,主要供應機械加工、裝備制造、礦山采掘、石油化工、鋼鐵特鋼等領域。全縣廢舊合金、合金刀具及其稀有金屬經銷業戶有500余家,其中有一半以上分布在全國各大中小城市,有幾千名業務員常年跑遍全國各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經銷網絡。目前全縣稀有金屬產業從業人員10000余人,年銷售收入40億元,稅金5000萬元。
1、我縣是全國最大的廢舊硬質合金及廢鎢料購銷集散地,年經銷量近萬噸,而本縣再生利用量只有3000多噸,大部分廢料被外地利用,急需提升廢鎢再生利用規模。
2、我縣硬質合金生產企業都是年產一、二百噸的中小企業,產品品種單一,技術附加值不高,在低端市場競爭,抗風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弱,沒有形成專業化分工、規模化生產、中高端邁進的良性發展格局。
3、創新能力不強,自主品牌沒有形成市場影響力,甚至有個別冒牌營銷行為,在業內對產品存有偏見,不利于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4、近幾年,等地相繼建設了廢鎢回收加工基地,大部分原料來自,對我縣產業發展造成了一定沖擊。
5、產業鏈條分工不細,聚集效應差,特色優勢放大效果不明顯,在產業鏈條各關鍵節點需要龍頭企業或重點企業加大支撐能力。
1、明確發展方向。緊緊依托廢舊合金及其它稀有金屬集散市場的優勢,走再生加工、循環利用的發展之路。鞏固壯大回收市場,確保資源聚集地位;提升再生加工技術和工藝水平,做大循環經濟規模;健全產業鏈條,開發生產高附加值新產品;打造全國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
2、成立鎢業協會。以鎢資源綜合利用為發展主題,立足,面向全國,打造沒有礦山的戰略金屬生產基地。成立鎢業協會,近期以及周邊南宮、故城等從事合金生產加工、購銷流通、制品交易等企業,組成行業組織、抱團經營、優勢互補、溝通交流、自律自強。
3、建立服務平臺。以研發、檢測、網絡、信息、物流、人才交流、融資服務等多位一體的產業服務配套體系,為產業發展搭建全方位的服務平臺。
4、謀劃建設合金市場。把及周邊縣市的經營業戶納入一個功能完備的市場體系中,即可迅速鞏固合金產業聚集效應,又能增強縣域經濟的`城市功能,確保產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形成市場支撐產業,產業促進市場的良性循環。
5、靠大聯強,打造骨干龍頭企業。我縣合金企業具備資源、市場優勢,而國內大的企業集團具有資金、技術優勢。與大企業聯合協作,是加快產業做強做大的一條途徑。
6、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走科技創新之路。積極拓展國內外兩大市場,創建自主品牌,提高產品的聲譽。
產業發展的報告火龍果篇八
(2007年8月31日)
為準確把握我村產業發展現狀,摸清家底,找出存在問題和困難,更好的加快我村經濟發展,為做好全村扶貧開發工作奠定基礎,根據我村的實際情況,現將具體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加快我村產業發展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民。農業是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基礎,因此,抓好我村產業發展,對于推動我村調整產業結構,培植主導產業,促進貧困人口持續增收,脫貧致富具有重大意義。
二、全村產業發展現狀
(一)茶葉產業:全村茶葉累計面積達2816畝,采摘面積1817.9畝,平均單產30公斤,產業輻射6個自然村,20個村民小組,856戶農戶,4002人,茶農人均收入152元。
(二)畜牧產業:我村畜牧業也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資源為基礎,科技為動力,抓基礎、調結構、樹示范、促發展。全村共有草山8500畝,其中非洲狗尾草種植面積7400畝,2006年末全村的大牲畜存欄2769頭,出欄960頭,生豬存欄5875頭,出欄禽類12458只,2006年全村畜牧業經濟總收入462萬元。
(三)泡核桃產業:2006年全村核桃面積達1215畝,1其中泡核桃面積1200畝,輻射6個自然村20個村面小組,共有掛果泡核桃80株8畝產量25噸,產值約56000元,農民人均收入為14元,我村泡核桃種植開發起步晚,新種植的還沒有掛果,管理機制不規范,還未能發揮出好的效益。
(四)水果產業:全村水果種植面積320畝,產量15噸人均占有水果3.9公斤,總產值48000元,其中,蘋果梨占90%以上。
(五)低毒大麻產業:低毒大麻產業于2002年試種成功后,開始種植,2006年我村共種植低毒大麻500畝,涉及6個自然村。
三、主要做法
一是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我村的發展思路是“打牢農業基礎,主攻畜牧養殖業,培養特色經濟,壯大水果產業,引資創優富民。”為進一步加強對農業產業發展,結合我村情況,支書為第一責任人,主任、副主任協助,深入組、戶進行具體指導查看,幫助解決群眾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做好我村扶貧開發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證。
二是堅持市場導向原則,立足村情著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托,立足村情和資源優勢,鞏固提升茶葉、畜牧等傳統支柱產業;突破發展泡核桃、水果等新興產業;慎重發展低毒大麻產業,加快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
三是抓好我村剩余勞動力輸出工作,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把我村剩余勞動力輸出作為一大產業來抓,強化勞動力輸出工作,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村發展。
三、存在困難和問題
從總體上看,我村產業發展由于受諸多因素影響,整體發展水平較低,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嚴重制約我村經濟發展。我村山地面積大,丘陵平地面積小,土壤貧瘠,造成農業勞動生產率低和農民收入少。
二是農民收入增幅較慢。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矛盾突出,經濟作物在農業中的比重較低,農村經濟特色不明顯,農民增收緩慢且不穩定。
三是基地建設滯后,規模效益不明顯。受長期以來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經營的傳統模式影響,導致產業規模小而分散,很難形成種養大戶,客觀上制約了產業化發展,不利于形成規模,形成基地。
四是社會服務體系不健全。銷售渠道不暢,造成豐產不豐收等現象,不同程度上挫傷了群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
五是信息不靈,商品經濟不發達,人民群眾閉關自守,缺乏開發資源、發展經濟、脫貧致富的信心。
四、“十一五”期間加快我村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及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十一五”扶貧工作計劃,堅持把扶貧開發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有機結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以體制創新、經營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動力,大力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業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二)發展思路:做優一個支柱(畜牧業),提升兩大優勢(茶葉、泡核桃),加速發展兩大產業(水果、低毒大麻產業)。
(三)基本原則:堅持“傳統支柱產業鞏固發展、新興優勢產業突破、其他產業慎重發展”的原則,堅持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堅持體制機制創新,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創造更好的體制環境,堅持把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切實把經濟發展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改善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以人為本,調動好、發揮好、保護好各方面積極性,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讓發展的成果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
(四)目標任務:茶葉產業“十一五”期間,每年新建茶園500畝,建設高優生態茶園700畝。
產業達680萬余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9%。在三合自然村建設“肉牛養殖示范村”,扶持肉牛養殖大戶20戶。
泡核桃產業:分年度發展規劃,五年內實現全村總面積4000畝,年產10噸。
水果產業:“十一五”期間,完成蘋果梨種植600畝,其他水果產業按區域布局和市場行情鼓勵農戶自行發展。
(五)對策建議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重點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和加強公共設施建設。
二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鞏固發展傳統支柱產業,突破發展新興優勢產業,慎重發展其他產業,著力建設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新型工業化體系,逐步實現農業資源規模化加工,工業資源規模化利用,生物資源創新式開發。
三是組建各產業專業協會,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解決市場信息滯后失真、資源分散、技術經驗分割等家庭作坊式生產與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提高農民抵御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能力。
四是圍繞產業合理配套基礎設施,切實解決制約我村產業發展的基礎“瓶頸”。加大產業發展科技投入,把產業做強、做大,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五、明朗村產業發展模式選擇
選擇“基地+協會+農戶”發展模式,積極探索立體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培植支柱產業,壯大特色經濟,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六、明朗村產業發展政策選擇
一是加強對農村剩余勞動力進行培訓,提高農民群眾的文化科技水平,使其掌握一至二門致富技能。
二是爭取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和農戶投入為主體、銀行貸款為支撐,多層次、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集中用于我村農業產業化建設。
三是積極推進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爭取專項資金,集中扶持和建設畜牧、茶葉、核桃等農產品基地。
四是鼓勵農業科技體制創新,扶持農產品加工技術,抓好我村信息網絡工作。
產業發展的報告火龍果篇九
保障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也是提升服務業整體水平、有效擴大就業、形成新的增長點、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的健康產業發展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健康服務業是以維護和促進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為目標的相關服務行業的統稱,主要包括醫療服務、健康管理與促進、健康保險以及相關服務,涉及藥品、醫療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產品等支撐產業。隨著廣大群眾對健康服務需求的持續增長,加快發展內容豐富、層次多樣的健康服務業,是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也是提升服務業整體水平、有效擴大就業、形成新的增長點、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一、我市健康服務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市健康服務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基礎醫療保障體系日臻完善,居民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全民健身氛圍日益濃厚,服務領域全方位拓展,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一)基礎醫療保障體系日臻完善
1、基本醫保覆蓋面不斷擴大。2022年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人數達到60.6萬人,參保率達到98%,全市2.02萬名關閉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和5.29萬名困難企業職工全部參加了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市政府將“新農合籌資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00元”列為承諾為民辦的實事之一,比省定標準290元高出10元,成為全省人均籌資唯一達到300元的地市。新農合參合人數56.93萬人,參合率達99.21%。
2、基本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022年我市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由22.5萬元提高到28萬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由13.5萬元提高到15萬元,是我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支付比例達到73%,初步建立了城鎮醫療保險市級統籌信息系統;大力推行社保“一卡通”工作,共發放社保卡58萬張,超額完成省下達的45萬張發放任務。率先在全省出臺了市級統一的補償方案,2022年全市統籌區域政策范圍內補償比達到了75%以上,封頂線達到12萬元,均超過省定目標。
3、商業健康保險制度基本確立。2022年6月,我市建立了城鎮職工大病統籌保險制度,制定了《xx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實施辦法》,并將此工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中國大地保險公司山西分公司承辦。同時,我市還建立了城鎮居民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制定了《xx市城鎮居民補充醫療保險實施意見》,規定了參保居民在報銷醫藥費用時的相關細則。
4、基本藥物制度逐漸完善。我市目前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已全部配備使用了基本藥物,按規定實施了醫保支付政策。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全部實行省級網上招標采購和統一結算,確保了基本藥物供應及時和貨款安全、按時上繳。2022年,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各級醫療機構向配送企業回款3202.81萬元,建立完善基本藥物采購新機制工作取得新進展。
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進一步深化,建立了多渠道補償機制。2022年基本藥物
零差率市縣財政配套資金共計646萬元,基本公共衛生經費3183萬元。各縣(區)根據《xx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辦法》制定了具體實施辦法,核定收入項目為醫療服務收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收入、藥品收入及其他收入;核定支出項目為人員經費支出、業務經費支出、藥品支出及其他支出。
6、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穩步提高。一是強化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和轉崗培訓、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在崗培訓工作;二是認真落實鄉村醫生多渠道補償和養老政策,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我市1620名鄉村醫生現都已參加新農保。對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村衛生室,按行政村核定30%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予以補助。對無衛生室的村公開招聘的大學生村醫,在聘用期間其補助標準因不低于每人每月800元,2022年全市下撥村醫補助經費350萬元。
7、基層中醫藥創建工作穩步推進。我市對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非常重視,各縣區政府均加大了投資力度,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了中醫醫療設備,在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適宜的中醫藥服務項目。其中:xx縣創建成為山西省唯一一家國家級第二批“治未病”預防保健試點縣,并成功創建為省級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xx縣的基層中醫藥創建工作受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審專家組的高度評價。
(二)居民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健全
陽泉是全省較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之一,截至2022年,我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總人數的14.58%,預計到“十二五”末,我市老年人口將占到全市總人口的18.19%以上。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養老服務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不斷優化養老設施建設,積極創新養老服務形式,逐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民政牽頭、社會參與、市場運作,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
1、政策環境日漸完善。2022年,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全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陽政辦發[2022]53號),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政策得到進一步細化,該《意見》具體明確了我市“十二五”期間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監督管理和保障措施,從土地保障、資金補助、人才培訓、稅費減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進一步擴大扶助范圍和內容,提高扶持標準,扶持政策更加完善。
2、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社會養老福利機構46所,其中市級公辦養老機構2所;縣(區)級公辦養老機構2所,xx縣、郊區各1所;鄉鎮敬老院33所,分別為xx縣10所,xx縣15所(包括分院1所),郊區8所;民辦養老機構9所,分別為市級1所,xx縣1所,xx縣3所,郊區3所,礦區1所。
3、城鄉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全面啟動。為了更好地落實市政府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全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在已有5所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基礎上,今年7月份,民政局制定出臺了《xx市2022年城鄉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我市今年要完成14個城市社區和50個農村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任務。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滿足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以上項目完工后,日間照料養老床位將達到700張。
4、養老服務隊伍專業化建設逐步推進。近年來,我市積極開展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并逐步推行養老服務人員持證上崗制度,養老服務隊伍整體素質的穩步提升。2022年以來,全市共參加民政部、省民政廳組織的各類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培訓80余人,同時積極開展各類公益性養老助老服務活動,全市現有助老服務志愿者近5000名,為全市提高養老服務整體水平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全民健身氛圍日益濃厚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以“三邊工程”為主要內容的群眾體育事業得到了較快發展全民健fromend身氛圍日益濃厚。
1、場地設施建設數量大幅增加。已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960個,全民健身路徑工程69條,鄉鎮全民健身活動廣場8個,全民健身中心1個,全市人均體育設施面積達到1.14㎡,群眾體育的物質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
2、健身組織不斷壯大。成立了全民健身工作委員會,批準成立了24個體育協會,發展社會體育指導員2000人,創建完成國家級體育先進社區2個,省級體育先進社區2個,全國體育先進鄉鎮7個,省級體育先進鄉鎮11個,群眾體育的網絡組織不斷完善。
3、群體活動品牌創建成效凸顯。以“五個百萬人群”和“兩個關愛人群”為重點的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打造了“全民健身大拜年系列活動”、“xx市足球聯賽”、“xx市乒乓球聯賽”、“國際籃球邀請賽”、“元旦登高、長跑、越野活動”、“8月8日全民健身日大型體育展演活動”等眾多品牌賽事,舉辦了“汽車場地越野賽全國邀請賽”、“山西省第十九屆傳統楊氏太極拳比賽”、“山西省‘體育三下鄉’桃林溝村健身行系列活動”、“迎奧運萬人長跑”等一系列有影響力的賽事活動,形成了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圍。
二、我市健康服務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市健康服務業的發展總體勢頭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基礎醫療保障體系方面:一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尚需繼續完善。我市現有醫療機構尤其是縣級以下基層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醫療技術和設備以及人才等,還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就醫要求;二是基本藥物制度配套措施有待進一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普遍存在人員少,基本藥物品種、數量少的問題,加之沒有單獨的醫保網絡系統和收費系統,極大地制約了醫保職工購買基本藥物的積極性;同時,由于配送機制不完善,配送不及時,基本藥物品種與需求不相適應,基本藥物實行零差率銷售后的財政補償資金到位緩慢等,導致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使用基本藥物積極性不高,基本藥物的推廣受到一定影響。
民群眾對養老服務日益增長的需求;三是養老服務建設用地難以解決,成為制約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瓶頸。多年來,我市在制定城市居住區規劃時,無論是新區建設還是舊區改造,都沒有很好地將社會福利設施特別是老年人服務設施納入公共設施進行統一規劃,存在著養老服務設施用地難的問題;四是服務理念落后,服務內容單一。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不僅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相對滯后,而且在服務理念上也存在很大差距。如:占全市養老機構比重71.74%的鄉鎮敬老院,在服務內容上,僅僅局限于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照料,而其他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服務項目尚未有效開展;五是隨著我市老年人口基數不斷增大,三口之家等家庭日益增多,“421”家庭結構已大量出現,加上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日益激烈,子女工作壓力大、閑暇時間少,外出讀書、工作、經商、留學人員增加,“空巢家庭”越來越多,傳統的家庭養老服務功能日益弱化,急需社會化的養老服務來解決;六是嚴重缺乏高標準多功能的大型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建設。目前,我市市級老年福利機構只有2所,空余床位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城市老年人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
(三)全民健身構建方面:一是群眾健身意識有待提高,經常參加體育健身活動人數比例偏低;二是公共場地設施不足,公共體育設施數量、面積和質量不能滿足群眾多元化健身的需求;三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覆蓋范圍不夠廣泛,城鄉基層公共服務能力薄弱;四是城市、農村區域之間群眾體育事業發展差距較大,社會力量參與全民健身事業,興辦體育健身產業的積極性尚未充分發揮;五是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財政投入機制等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關于促進我市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建議
健康的國民是社會全面發展的基礎,國民健康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民族興旺的重要保障。健康是生產力的基礎,對經濟發展來說,投資于健康,就是投資于生產力和投資于未來。疾病、傷殘和死亡會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為此,要堅持以人為本、統籌推進,政府引導、市場驅動,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社會公益、全民參與的原則,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提升居民健康素質,以此來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健康服務業
建立公開、透明、平等、規范的健康服務業準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領域,都要向社會資本開放,并不斷擴大開放領域;凡是對本地資本開放的領域,都要向外地資本開放。民辦非營利性機構享受與同行業公辦機構同等待遇。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優化醫療服務資源配置,積極發展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醫院等醫療機構,推進護理服務的專業化、規范化。。對連鎖經營的服務企業實行企業總部統一辦理工商注冊登記手續。
(二)加強規劃布局和用地保障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中統籌考慮健康服務業發展需要,擴大健康服務業用地供給,優先保障非營利性機構用地。新建居住區和社區要按相關規定在公共服務設施中保障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區服務等健康服務業相關設施的配套。支持利用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和原有土地興辦健康服務業。
(三)優化投融資引導政策
鼓勵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大對健康服務業的支持力度,創新適合健康服務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擴大業務規模。鼓勵各類創業投資機構和融資擔保機構對健康服務領域創新型新業態、小微企業開展業務。政府要采取積極措施,引導、推動設立由金融和產業資本共同籌資的健康產業投資基金。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鼓勵和引導融資性擔保機構等支持健康服務業發展。
(四)完善健康消費的保障機制
鼓勵商業保險公司提供多樣化、多層次、規范化的產品和服務,開發長期護理險,推行醫療責任保險、醫療意外保險等多種形式醫療執業保險。建立商業保險公司與醫療、體檢、護理等機構合作的機制,探索健康管理組織等新型組織形式。
(五)積極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大力支持健康知識傳播機構發展,培育健康文化產業,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平面媒體及互聯網等新興媒體深入宣傳健康知識,鼓勵開辦專門的健康頻道或節目欄目,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健康意識和健康素養。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活動,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把醫保工作的重點由花錢治現病轉向健身防未病上來,在全社會形成重視和促進健康的社會風氣。規范藥品、保健食品、醫療機構等方面廣告和相關信息發布行為,嚴厲打擊虛假宣傳和不實報道,積極營造良好的健康服務業發展氛圍。
關于姓氏的研究報告作文-姓氏的研究報告怎么寫五年級
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高中生-研究性課題研究報告高中生怎么寫
關于王姓的研究報告五年級下冊作文-關于王姓的研究報告作文
青少年近視研究報告【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