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個接一個教學反思不足之處篇一
課文教學第一課時,教學課文前三小節。本課時教學目標也是教學重點,即讀好這首童謠,理清情感主線。通過老師重點范讀第一小節,重點指導朗讀第一小節,讓學生多次讀,找準確完整的語句,讀好獨詞感嘆句“唉”,進而說說“我”的心情變化,有幾個孩子能說出情感變化:開心――沮喪(難過)――期待(很想)。我就發現啊,“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就是在說這種效果嗎?我通過引導找出跟“沮喪”和“期待”意思特別相近的已知詞語,用表情符號板書情感主線,孩子們也很新奇,當然這節課就在歡快愉悅的氛圍中下課了。童謠的題目是《一個接一個》,所以內容上環環緊扣,通過老師讀前一小節最后一句,學生接后一小節第一句,讓學生感受題目中的“一個接一個”,感受童謠在內容表現形式上的環環相扣。
課文教學第一課時課文教學第二課時,完成童謠最后一小節,還是在多讀中說說“我”此時的心情是“好奇”,補充完成板書。本課的重點是看圖說話,分別找出課文插圖所對應的`內容,再自己看圖,說說圖上畫了什么(提示:在什么時候?有哪些人?這些人在干什么?)結合插圖,給孩子兩個新詞語灌灌耳音。比如第一副圖告訴學生,月光下,周圍靜悄悄。第二幅圖,老師講故事時,神情并茂,讓學有余力的孩子嘗試運用四字詞語或成語。
課文教學第二課時本課教學亮點:
1.把表情符號設計成板書,吸引學生的眼球,把孩子帶進課堂;
2.嘗試教給學有余力的孩子運用四字詞語或成語。
不足:
1.讀的形式太少,課堂插曲太多,組織課堂教學占用時間過長。
2.課文教學占用課時太多,沒有緊湊按預訂課時完成教學。
一個接一個教學反思不足之處篇二
《一個接一個》是一年級下冊語文部編版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首兒童詩,是日本童謠詩人金子美鈴的作品。她用兒童最自然的狀態來體驗、感受這個世界,用最接近兒童的語言表達簡單的內心世界。詩歌共4節,前三節格式相似,每節共3句話:第一句講孩子被成人世界驚擾后的不開心,第二句是孩子的希望,第三句是孩子轉念之后的喜悅。每一節的第一句連接著上一節的結尾,內容環環相扣,與題目“一個接一個”相契合。最后一節詩中孩子天真的發問,使詩歌更富有童趣,引發小讀者們的情感共鳴。
本首兒童詩內容貼近學生的世界,通過與生活的對接,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引起學生的共鳴。
這首兒童詩需要兩節課來完成講授,我們跟隨名師課堂進行學習,同時結合釘釘直播答疑,從作業和孩子們反饋的問題,有這么幾個問題。
1、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難點,對這篇課文來說,半包圍結構的“過”和“這”是本節課的重點,書寫規則是先里面再外面,同時走之底的寫法,是重中之重,也是寫好這個字的關鍵。走之底的筆順是,一筆點二筆橫折折撇三筆捺,孩子們掌握的還不太好。
3、雖然是線上教學,教師無法真正了解學生的課文朗讀情況。但也不能放棄,還要想方法把握學生的讀書情況,可以提前預習,課中多跟老師讀,課下讀給爸爸媽媽聽,利用釘釘打卡錄音,了解孩子們的讀書情況。
《一個接一個》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兒童詩,內容很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孩子們學起來特別感興趣。在本次教學實踐中,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把重點放在識字和朗讀課文上。課后我們還對課文進行了仿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個接一個教學反思不足之處篇三
《一個接一個》是一年級下冊部編版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首淺顯易懂的兒童詩。內容很貼合學生的世界,孩子們學起來特別感興趣。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我注重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文中“我”的快樂,體會“我”積極、樂觀的心態,感受童年的美好!
1、因為一年級孩子們年齡小,所以這節課一開始我采用談話方式導入,“孩子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你們都愛玩什么游戲呢?”問題一出,立刻引起孩子們的共鳴,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2、這節課我把重點放在識字和朗讀課文上。識字,先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圈出生字。這時,我會讓學生們先自由識記、自主認字,接著,我提問:“同學們,今天,老師需要一位小助手,幫助老師給同學們講一講這些生字寶寶,講得好的同學可是會有貼紙獎勵哦!誰愿意成為小老師呢?”同學們爭先恐后的發語音過來。我會選其中2——3名學生,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與同學交流,教同學們識記生字。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講解,讓學生有主動學習的意識。
4、通過多種方法指導朗讀,分小節讀、點名讀、給家長讀,以讀促講,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領悟。有些學生讀得非常好,我會讓她帶領其他同學一起讀,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最后,引導學生感受到一件事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要做一個樂觀向上的人。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我們不得不采用網絡授課的方式,但因為網絡的原因,有時提問個別學生都聽不清,老師叫半天才有反應。雖然條件有限,但他們能夠克服困難,每天按時學習。孩子們,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我們很快就能迎來見面的日子!加油!
一個接一個教學反思不足之處篇四
今天我進行了《一個接一個》第一課時的教學。在課堂前半部分,我采用反復的讀文,如檢查讀,師生合作讀,指讀,練讀,男女生賽讀,齊讀等方式讓孩子在讀中認識了本課的生字,詞語。孩子們的朗讀由生澀到熟練,在興味盎然的朗讀中,孩子們把句子讀通順了,把句子讀準確了,對詞語“各種各樣”有了自己的理解,把句子讀的有了生命力了。
從課堂的初讀到后面的感情讀文,文中的生字都呈現突出的紅色字體,孩子在一遍遍的讀文中,將生字內化,會讀,會認,自然而然的識字。
孩子們前半節一直保持著高昂的興趣,但在課的中間,我發現孩子們有些疲憊,明顯有些累了,對讀文的興趣也不高了,正好此時,我設置了兩個檢測生字的游戲,踩影子和跳房子。孩子們的興致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課堂氣氛又重新活躍了起來。這讓想到低年級的孩子在課堂上不能一味的進行讀,寫的教學,要多設計一些活動性的內容,讓課堂張馳有度,孩子們的學習也輕松有趣。
本課在教學時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這節課本來設計的內容只是讀熟課文,認識生字,寫三個生字。可是在上課的時候,我看時間,前面的內容提前完成了三四分鐘,于是把原來不準備設計的第一小節指導朗讀又放進了本課的內容。于是課堂的容量有些大,導致后面應該寫的三個字時間不夠,只能寫兩個字了。
字詞鞏固的次數較多,對識字方法交流給學生的時間較少,我認為在讀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將生字識記,但還是覺得在字詞方面不夠扎實。
一節課容量很大,要在平時,這些內容是根本上不完的。而今天,由于聽課老師眾多,孩子們的課堂紀律特別好,所以課堂的內容就比較多。這就要求我,在平時的課堂組織好教學,讓平時的四十分鐘也能高效的發揮作用。
一個接一個教學反思不足之處篇五
《一個接一個》是一年級下冊部編版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首淺顯易懂的兒童詩。內容很貼合學生的世界,孩子們學起來特別感興趣。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我注重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文中“我”的快樂,體會“我”積極、樂觀的心態,感受童年的美好!
1.因為一年級孩子們年齡小,所以這節課一開始我采用談話方式導入,“孩子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你們都愛玩什么游戲呢?”問題一出,立刻引起孩子們的共鳴,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2.這節課我把重點放在識字和朗讀課文上。識字,先由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圈出生字。這時,我會讓學生們先自由識記、自主認字,接著,我提問:“同學們,今天,老師需要一位小助手,幫助老師給同學們講一講這些生字寶寶,講得好的同學可是會有貼紙獎勵哦!誰愿意成為小老師呢?”同學們爭先恐后的發語音過來。我會選其中2——3名學生,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與同學交流,教同學們識記生字。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講解,讓學生有主動學習的意識。
4.通過多種方法指導朗讀,分小節讀、點名讀、給家長讀,以讀促講,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領悟。有些學生讀得非常好,我會讓她帶領其他同學一起讀,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最后,引導學生感受到一件事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要做一個樂觀向上的人。
一個接一個教學反思不足之處篇六
決定錄課《一個接一個》,仔細讀了課文和教學參考書,又參考了網上的.幾篇教案,形成了大概思路,理順思路,跟弓老師交流,弓老師給了很多建議,形成了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制作好了幻燈片。要錄的前天晚上請師父梁老師給把關,師父又給了很好的建議,導入部分做了修改,最終定稿,開講。
孩子們很給力,配合的很到位,基本實現了本課的教學目標,認讀生字、書寫生字,在朗讀中體會詩人的心情變化。整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孩子的參與度也比較高。
然而,在講第一小節的第一句話“月夜,正玩著踩影子”時,給學生的問題是:聽老師讀,想想畫面。沒有一個孩子舉手,趕緊提示:皎潔的月光灑下來,老師仿佛看到幾個小朋友快活的玩著踩影子的游戲,似乎還在說:“我踩到了”“我踩到了”,學生才開始又活躍起來,當時就有點兒疑惑,學生為什么不能說出想象的畫面。課下程校長評課時,一語點醒了我,沒有在學生現有的基礎上提問題,一年級的孩子描述畫面能力不強,更別說描述想象的畫面了,還是老師對學情把握不準。最后的寫字環節,只寫了一個字,有點兒少。
程校長評課,真的是一語中的!
自豪下,程校長表揚的幾點,也是我需要繼續發揚的地方:一、組織教學較好,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指導朗讀做的比較到位。三、隨文認識字,擴詞擴句,降低了識字難度。四、能抓住關鍵字,理解詩句意思,幫助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變化。五、識字、寫字環節比較扎實。六、整節課老師和學生的狀態都比較好,能耐心的和學生溝通交流。我會以此為激勵,繼續嚴格要求自己。
沒有一節課是完美的,在我困惑的地方,程校長的建議更是及時雨。第一點需要改進的就是組織課堂的語言碎、多,要用精而有效的語言組織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點是課堂問題的設置要有效,就像前面提出的請學生想象畫面、描述畫面,就拔高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現有基礎和學習能力,利用圖畫等形象具體的內容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理解詩意。第三、教師要尊重并提倡個性閱讀。比如第一句“月夜,正玩著踩影子,就聽大人叫著:快回家睡覺!”我的提示是急促略帶嚴厲的語氣,所有孩子都跟著用了這樣的語氣。其實仔細想想并非都是這樣,也有輕柔的提醒,更有平和的催促,應該讓學生聯系實際,模仿他們的家長,讀出自己的味道,做到個性化閱讀。第四、教學環節再緊湊些,中間穿插詞語的講解不能打散課文。這首小詩共四個小節,前三節的結構是一模一樣的,第一小節講解后,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后兩節,這樣整節課就完整了。
有了名師的指點,會少走很多彎路,感恩!
一個接一個教學反思不足之處篇七
《一個接一個》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兒童詩,是日本童謠詩人金子美鈴的作品。她用兒童最自然的狀態來體驗、感受這個世界,用最接近兒童的語言表達簡單的內心世界。本課配有兩幅插圖。第一幅圖對應第一節詩。淡淡的'月色下,一只小花貓蹲在遠處的墻頭上,四周靜悄悄的,兩個小女孩正快樂地沉浸在“踩影子”的游戲之中,讓人不忍打擾。另一幅圖對應的是第三節詩,圖中老師講得繪聲繪色,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
優點:
通過游戲環節加深學生對生字的把握,同時富有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寫字指導中對偏旁“走之”進行詳細地講解,借用學生的作業直觀教學。
缺點:
學生朗讀課文的效果不太好,練習較少,部分學生未能做到流利朗讀。
時間把握得不太好,最后的習題沒有講完。
改進措施:
在課文朗讀環節應加強學生的自主朗讀,通過多種形式朗讀課文,使學生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學習目標。在課堂上簡潔自己的語言,合理調整授課速度,對于重點內容詳細講解,并多次強調。
文檔為doc格式
一個接一個教學反思不足之處篇八
《一個接一個》是一年級下冊語文部編版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是一首兒童詩,是日本童謠詩人金子美鈴的作品。她用兒童最自然的狀態來體驗、感受這個世界,用最接近兒童的語言表達簡單的內心世界。詩歌共4節,前三節格式相似,每節共3句話:第一句講孩子被世界驚擾后的不開心,第二句是孩子的希望,第三句是孩子轉念之后的喜悅。每一節的第一句連接著上一節的結尾,內容環環相扣,與題目“一個接一個”相契合。最后一節詩中孩子天真的發問,使詩歌更富有童趣,引發小讀者們的情感共鳴。
本首兒童詩內容貼近學生的世界,通過與生活的對接,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引起學生的共鳴。
這首兒童詩需要兩節課來完成講授,我上的是第一課時。第一課時講授的重難點是識字、寫字、正確地讀文、簡單地理解課文內容。在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可能是有老師們在后面聽課,部分學生放不開,稍有些緊張。但是課堂整體的學習氣氛還是不錯的,作為講課的教師——我,可以說是內心澎湃,不自覺地跟打了雞血似的,整節課下來還算順利,但還是與我上課之前所設想的課堂有些出入,尤其是課后,聽了其它語文老師對我這節課的評價,我才發現了一些之前沒有意識到的問題。
第一點:作為教師,一定要注重自己的穿著打扮。課堂上,我穿的大衣沒有扣好扣子,這很影響教師干脆利落的形象。
第二點:雖然識字寫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難點,但是作為一節公開課,就應該整體把握。這節課,我在識字上花費的時間過多,導致最后課文的讀不夠,對課文的理解更是我在牽著學生走,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課文中找答案。
第三點:這節課,我重點講了兩個生字:各、這。對于已經上過一學期的孩子來說,教師完全可以重點講解一個生字,另外一個生字交給學生自己來學習。對于學生生字的書寫,我沒有及時地評價、反饋,只是交由同桌來互相檢查評價。
第四點:整節課,學生對課文的朗讀不夠,形式單一,教師也無法真正了解學生的課文朗讀情況。我對課文的朗讀把握不到位,作為語文教師的我真的是急需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
第五點:整節課時間的分配不合理。在識字上用時過多,生字書寫上抓了兩個字重點來講,學生的讀很少,這就跟語文課堂應該是充滿讀書聲、學生應該站在課堂相違背的。最后在課文的理解上我非常匆促地結束了,學生只能跟著我走,最終,又變成了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機械式的課堂。
雖然這節課已經講過很長時間了,但老師們對我這節課的評價,我還是記憶猶新。我們都習慣了自己的教學模式,同時也發現不了問題所在,但是當別人說出來之后,便有一種醍醐灌頂之感。課堂是教師與學生、文本三者對話的陣地,作為陣地整體方向的掌舵者,我們需要不斷地用知蝕提高自己,并深入學生真正地了解學情,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真正地上好每一節課。
文檔為doc格式
一個接一個教學反思不足之處篇九
本課是一首兒童詩。作者用兒童最自然的語言講了一個小孩兒無奈又快樂的一天,表現了孩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這首兒童詩簡明易懂,學生只需要多讀幾遍就能了解內容。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走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當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讀為主,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是怎么調整心態,讓快樂一個接一個的,并從中感受孩子幸福的童年。
【教學目標】
1、認識“接覺再做各種樣夢伙伴卻趣這”等1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生活中的高興和不高興。
3、初步感知詩歌的韻律美,喜愛讀詩歌。
【教學重點】
認識“接覺再做各種樣夢伙伴卻趣這”等13個生字。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生活中的高興和不高興。
【教學準備】
字卡,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檢查鞏固
1、指名認讀生字。
2、齊讀課文。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學習第一小節。
(1)齊讀第一小節。
(2)師:這一小節里面,小作者在做什么事情?她喜歡做嗎?還要做什么事情?
生:踩影子睡覺
板書:踩影子
睡覺
多玩一會兒
體會“不過”的用法:雖然小作者一開始不太高興,但是很快想到了,聽大人的話回家睡覺也有好處。
2、學習第二小節。
(1)自己讀第二小節。
(2)師:睡覺的過程中又發生了什么事情?“我”一開始是怎么想的?
生:大人讓我起床上學,我想不上學。
板書:不上學起床上學
3、學習第三小節。
(1)自由讀第三小節。
(2)指名讀第三小節。
(3)師:到了學校,我做了什么自己喜歡的事情?然后又發生了什么?我是怎樣做的?生:和小伙伴跳房子,然后上課鈴響了。板書:沒有上課鈴上課體會:“也”字的用法:和小伙伴玩是很快樂很有趣的事情,聽老師講故事也是很快樂很有趣的事情。
(4)指導朗讀。
4、學習第四小節。
(1)齊讀第四小節。
(2)師:讀了這一小節你想說什么?如果小作者是在問你?你會怎樣回答?生:我們也是這樣,遇到好玩的事情就想著多玩一會兒,不想停下來,但是大人不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只好停下來,去做大人讓做的事情。然后做著做著,就覺得第二件事情也很有趣很快樂了。
三、再讀課文,深化理解
(1)學生自由朗讀全詩,體會詩中的意思。
(2)默讀全詩,說說詩的題目中所說的“一個接一個”是指什么?
生:是指一件又一件“我”喜歡的事情。生:是指一個又一個大人給“我”的命令。
生:是指一件又一件“我”本來不喜歡的'事情,后來都變成了“我”喜歡做的事情。
四、布置作業
1、朗讀全詩。
2、背誦全詩。
板書設計
3一個接一個
踩影子多玩一會兒
睡覺不上學
起床上學
上課沒有上課鈴
文檔為doc格式
一個接一個教學反思不足之處篇十
當我靜下心來,細讀這篇課文時,卻發現其實這篇課文并不像我開始想象的那么古板與艱澀,而是一篇無論從結構到語言都堪稱典范的文章。于是,我便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讓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寫法上。為此,我設計了如下兩個教學環節。
上課伊始,我便問學生,在預習時,你第一次看到課文的題目《一個蘋果》后,有什么問題嗎?學生有的說:“我在想課文寫的是一個怎樣的蘋果呢?”有的說:“圍繞一個蘋果到底會發生什么故事呢?”還有的說:“作者為什么要寫一個蘋果呢?”……當然,學生如果真正認真的預習了課文后,上面的這些問題都將不是問題。因此我沒有急于讓學生互相解答這些問題,而是指出:“同學們,這就是一個成功的文章的標題。題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只有像這樣能夠引起讀者思考的題目才能激發起讀者更為強烈的閱讀興趣,才能算作是一個比較好的題目。因此,我們每次習作,都應該根據內容的不同,精心為自己的文章擬定一個好的題目。”然后,我又讓學生根據自己預習的情況,試著回答了這些問題,也算作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了一個檢測。
課文中的有些詞句,學生閱讀時一筆而過,不覺得有問題,而這些地方往往是理解課文的關鍵所在。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了幾個問題,啟發學生思考:
1、你認為誰最需要、也最想吃這個蘋果?”這個問題是本文的關鍵,當我一提出這個問題,學生似乎知道是哪個人,但一時又說不清楚,這樣讀書的熱情便被調動了起來。學生只有在認真的讀讀畫畫的過程中才能找到自己認為最需要這個蘋果,也最想吃這個蘋果的人。同時學生為了說服他人,還需要說出自己充分的理由。當然這也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在學生誰也說服不了誰的時候,大家形成了一個共識:其實防炮洞里的八個人都需要,也都想吃這個蘋果。對于這個問題的探討應該算是本節課的一個高潮。
2、既然大家都想吃這個蘋果,為什么蘋果在他們的手中轉了兩圈還剩下大半個?此時出現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戰友們之間的深厚情誼,以及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
3、這篇課文最讓你感動的是什么?這個問題應該是對前兩個問題的一個反芻。如果學生僅僅停留在八個戰士需要蘋果也很想吃這個蘋果,而不深入到戰士們心中去用心體味,學生的情感也就無法得到升華。提出這個問題后,因為有前邊的學習做鋪墊,所以大部分孩子都說得很不錯,基本是先朗讀描寫人物外貌的句子,又結合他們不肯吃蘋果的行為,以及自己現實的生活談了自己的感受。在學生交流的同時,我注意抓住重點句讓學生體會人物的情感。當有的學生提出傷病員小藍最需要吃這只蘋果,因為小藍受了重傷,他的臉黑黃黑黃的,嘴唇干得發紫時,我出示了事先準備好的句子讓學生讀,理解小藍嘴唇發紫的原因是因為極度干渴,讓學生通過這些描寫小藍臉色的詞句體會小藍干渴極了,并通過“小藍拿起蘋果正要吃,忽然發現原來只有一個蘋果”。體會小藍的動作很干脆,簡直有點“迫不及待”,他真想吃這只蘋果。學生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真正感受到了小藍的干渴,朗讀的語感自然而然就有了。
4、作者是如何寫得這么生動感人的呢?帶著這個問題,學生們還是回到了文中對人物外貌、心理的的描寫上。文中“小李出神地看著我,回頭看了看另外幾個人,又看了看躺著的傷員小藍。”是訓練學生體會內心活動最好機會,這既可以讓學生走進戰士內心也可以通過這個句子訓練學生通過人物的動作體會人物的內心,是讀寫訓練的有機結合。為此我引導學生想想作者這里連續用了三次“看”是不是重復,學生馬上說“不重復,因為他看得對象不同”,我又引導說“他看的對象不同那他的想法肯定不一樣,讓我們用心去揣摩一下,他每次看都想些什么?”學生的思路打開了,他們用豐富的語言說明了小李當時的想法,既合情又合理,真正達到了與人物與作者的共鳴效果。
整節課,通過這四個問題讓學生清楚了文章寫了什么?這么寫有什么效果?怎么寫才能達到這個效果?應該說收到了課前預設的目標。
1、讓文本說話做得還不是很好。其中文中對蘋果的描寫,特別是對比的寫法,是引導學生理解連長需要也很想吃這個蘋果的好機會,我沒有抓住,而是突然地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如果能讓學生通過文本來體會效果會更好。
2、時代背景的穿插不是很到位。因為這篇課文寫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學生對當時的環境可以說一無所知,上課伊始我就把自己掌握得上甘嶺資料對學生全盤托出,雖然學生有所震撼,但效果不是很好。如果能把這些資料放在蘋果在戰士們手中轉了一圈,又回到連長手中,再轉了一圈還剩下大半個時出示效果會更好。
3、整節課感覺還是我在牽著學生走,學生的自主性發揮的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