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西安城墻導游詞篇一
西安城墻又稱西安明城墻。廣義的西安城墻包括西安唐城墻和西安明城墻,但一般特指狹義上的西安明城墻。
西安明城墻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中心區,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墻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公里。城墻內人們習慣稱為古城區,面積11.32平方公里,著名的西安鐘鼓樓就位于古城區中心。
西安城墻有主城門四座:長樂門(東門),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這四座城門也是古城墻的原有城門。從民國開始為方便出入古城區,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門,至今西安城墻已有城門18座。
1961年3月4日,西安城墻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aaaa級景區。
文檔為doc格式
西安城墻導游詞篇二
各位游客: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墻,是明初在唐長安皇城的基礎上建筑起來的。它是我國中世紀后期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軍事城堡防御設施。
西安作為千年古都,歷代曾多次修筑城墻。它們多數被歷史的塵埃掩埋。我們現在看到的城墻可追溯到隋代。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將徐達從山西進入陜西,將原來的奉天路改為西安,意為“西方長治久安”。拉開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墻的.序幕。歷時8年修筑完的城墻外形是一座長方形。城墻高15米,頂寬12—14米,底寬16—18米,周長13.9公里。最底層用黃土與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異常堅固。
西安古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好了,現在讓我們親自來感受這座科學、嚴密、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這就是我們今天游覽的西安城墻,它是世世代代陜西人的驕傲,是唐代文明的象征。
西安城墻導游詞篇三
各位游客:
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古城西安,很高興認識大家,我是你們本次的導游,我叫許晨軒,大家叫我許導或晨軒就可以了。下面讓我們開始西安古城墻之旅吧!
首先,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西安古城墻,西安古城墻又稱為西安明城墻,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中心區,墻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千米。城墻內人們習慣稱為古城區,面積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鐘鼓樓就位于古城中心。
請大家緊跟我不要掉隊,我們前面的是城墻的主城門,像這樣的城門共有四座:我們面前的長樂門(東門);還有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它們四座城門作為明城墻的原有城門,因當時的軍事,防御需要,都是單門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墻,兩道城墻之間又形成了翁城。至今為止,四座城門中除永寧門外,其余三座城門都只剩下兩道城墻。
好了,下面是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請大家一個小時后在這里集合。
本次游覽結束,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謝謝大家,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以后有緣再見。
西安城墻導游詞篇四
西安城墻又稱西安明城墻。廣義的西安城墻包括西安唐城墻和西安明城墻,但一般特指狹義上的`西安明城墻。
西安明城墻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中心區,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墻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公里。城墻內人們習慣稱為古城區,面積11.32平方公里,著名的西安鐘鼓樓就位于古城區中心。
西安城墻有主城門四座:長樂門(東門),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這四座城門也是古城墻的原有城門。從民國開始為方便出入古城區,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門,至今西安城墻已有城門18座。
1961年3月4日,西安城墻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aaaa級景區。
西安城墻導游詞篇五
這幾天我們已經在車行晨曦或晚霞中領略了古城墻的多彩多姿和古樸深沉。現在我們來到城墻腳下,請大家走上城墻游覽。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墻的真正含義是什么。“城墻”一詞原是從“城”字引申而來。“城”按《說文》解釋,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納民,所以“城”字的本義是土圍民而成國,由此引出城墻一義。被譽為中華民族脊梁的萬里長城的“城”宇,同樣是城墻的意思。只是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釋。“城”字最早出現在周朝的金文中,從字形看活生生地體現了古代城墻的軍事用途。城墻的軍事作用是保衛私有制,而在意識形態上看,城墻的形體規模又是等級森嚴的宗法制的嚴格體現。顯然統治者營造城墻,是用它來保護自己,宣示國威。現在我們看到的西安城墻,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它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詔修城開始動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歷時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礎上擴筑而成的,經過歷代修葺,基本上保持著完整的封建社會城垣建筑的面貌,反映了中國古代筑城技術的杰出成就。
西安城墻導游詞篇六
西安城墻,是古都西安的標志性景觀。現存的城墻建于明朝初年,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城墻。城墻總周長約14公里,是在唐代皇城的基礎上建成的,包括護城河、角樓等一系列設施。
目前西安城墻共有八處可以登城,分別是:東門(長樂門)、南門(永寧門)、西門(安定門)、北門(安遠門)、含光門、文昌門、和平門、尚德門,游客可以就近登城。其中南門是西安城的迎賓門,也是游客選擇最多登城的一個門。
除了步行,在城墻上騎自行車是一種很不錯的游覽方式,在騎行中,你會有一種時光穿越的感覺。目前在東、南、西、北等四門都有租借自行車服務,騎行結束后在上述任一門都可以返還自行車(景區規定會有變化,建議租借時再咨詢確定)。同時這四個門還提供觀光車環繞服務,你可以乘坐觀光電動車,在城墻上繞城一圈,全程約50分鐘。
在西安城墻游覽,還有機會觀賞到一些特有的演出活動,如仿古開城儀式展演、城墻民俗展演,演出地點都在南門,具體演出時間可參照官網或電話咨詢。
導覽
敵臺明代擴建后的西安城墻,每隔120米修敵臺一座,突出在城墻之外,頂與城墻面平,是專為射殺爬城的敵人設置的。敵臺之間距離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內,便于從側面射殺攻城的敵人。城墻上共有敵臺98座,上面都建有駐兵的敵樓。正樓(城樓)、箭樓、閘樓冷兵器時代武器落后,城門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這里是守城者苦心經營的防御重點。西安城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分別有正樓、箭樓、閘樓三重城樓。閘樓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橋;箭樓在中,正面和兩側設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樓在最里面,是城的正門。角樓西安城墻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臺。除西南角是圓形(可能是為了保持唐皇城轉角原狀)外,其它的角臺都是方形的。角臺上修有比敵臺更為高大的“角樓”,表明了這里在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西安城墻導游詞篇七
各位游客:
中國擁有數百座古代城墻,其中以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墻規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墻先后被拆毀或嚴重殘缺,而始建于公元1370年的西安古城墻迄今仍保存完整。日本天皇訪華來西安時,放著“世界第八大奇跡”秦俑坑不看,卻登上了始建于600多年前的西門城樓,領略了這座古代城墻的雄姿。下面請大家跟我一起實地去參觀西安古城墻。
各位游客,這幾天我們已經在車行晨曦或晚霞中領略了古城墻的多彩多姿和古樸深沉。現在我們來到城墻腳下,請大家走上城墻游覽。
大家一定想知道城墻的真正含義是什么。“城墻”一詞原是從“城”字引申而來。“城”按《說文》解釋,是“盛”的通假字,“盛”是納民,所以“城”字的本義是土圍民而成國,由此引出城墻一義。被譽為中華民族脊梁的萬里長城的“城”宇,同樣是城墻的意思。只是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字又包含了今天城市的解釋。“城”字最早出現在周朝的金文中,從字形看活生生地體現了古代城墻的軍事用途。城墻的軍事作用是保衛私有制,而在意識形態上看,城墻的形體規模又是等級森嚴的宗法制的嚴格體現。顯然統治者營造城墻,是用它來保護自己,宣示國威。現在我們看到的西安城墻,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它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詔修城開始動工,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完工,歷時8年,是在隋唐京城的皇城基礎上擴筑而成的,經過歷代修葺,基本上保持著完整的封建社會城垣建筑的面貌,反映了中國古代筑城技術的杰出成就。
各位游客,那么西安城墻到底有多大呢?它的結構又是怎樣的?據測算,西安城墻周長11.9千米,其中東城墻2590米,西城墻2631.2米,南城墻3441.6米,北城墻3241米。這樣的規模在國內外都是比較少見的。
大家看見城墻四門外筑有護衛城門的小城,那叫甕城。所謂甕城,意為敵人一旦進入,就會受到甕城城墻上面的四面夾擊,猶如甕中之鱉,無法逃脫。甕城外還筑有拱衛甕城的小城,古稱羊馬城。古時候大城門的啟閉有規定時間,關閉城門后尚未回城的人可連同自己牽的羊、趕的馬等,進入羊馬城以及今環城公園地帶歇息,等候開城門后再進城。西安的羊馬城在清末已全毀。記得1986年在西安城安定門(西門)甕城北門外約17.5米處發現羊馬城北側門道,長5.5米,寬2.4米。現在大家能看到南門甕城外側已修復的羊馬城,墻體長198米,高9.5米。
護城河外曾有拱衛四城門的四個夯筑土城叫郭城。據《西安府志》卷九記載:唐天祐年間,韓建筑東郭小城和西郭小城。宋、金、元皆因之。明洪武年間拓城時,東郭小城大部分被包在大城內,留在城外的即為東郭新城。明后期西郭小城記。目前,四關郭城墻體僅存部分殘段,郭門僅在地名上留有其名稱。
現在我們來到西安城內東北處,這里曾經是明秦王府城,簡稱王城。明初,朱元津封其次子為秦王,命其坐鎮西安,加強對西北的控制。整個秦王府城分為兩重城墻。外城墻稱蕭墻,全系土筑成。內城墻因外砌青磚,故稱磚墻。明滅后,蕭墻被毀。清雍正年間,西安修廟宇,秦王府的建筑多被拆除,磚城改為八旗教場。目前秦王府磚城只存夯土城殘段若干處。
明代建西安城時,全城城門有4座:“長樂”、“永寧”、“安定”、“安遠”。門名刻于大城門洞外的青石門據上。大城城門上所建的樓房稱城樓,也叫正樓,是守城指揮官的指揮所。甕城城門洞上所建之樓稱箭樓,因樓壁辟有箭窗,是當時發箭防御之用。到了民國時又開辟了4座城門,俗稱小四門:中山門(小東門),在現在的東新街東端,是為紀念孫中山修建的;勿幕門(小南門),在今天的四府街南端;玉祥門(小西門),在蓮湖路西端,解放后,此門被拆;解放門(小北門),原名中正門,在解放路北端,當年因為隴海路通車到西安而修建,到了1952年因擴建火車站而被拆除。西安在解放后也開辟了新城門,南墻有建國門、和平門、文昌門、朱雀門、含光門。北墻有尚德門。東墻有朝陽門。
西安城墻導游詞篇八
首先,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西安古城墻,西安古城墻又稱為西安明城墻,位于陜西省西安市中心區,墻高12米,頂寬12—14米,底寬15—18米,輪廓呈封閉的長方形,周長13.74千米。城墻內人們習慣稱為古城區,面積11.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鐘鼓樓就位于古城中心。
請大家緊跟我不要掉隊,我們前面的是城墻的主城門,像這樣的城門共有四座:我們面前的長樂門(東門);還有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它們四座城門作為明城墻的原有城門,因當時的軍事,防御需要,都是單門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墻,兩道城墻之間又形成了翁城。至今為止,四座城門中除永寧門外,其余三座城門都只剩下兩道城墻。
好了,下面是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請大家一個小時后在這里集合。
本次游覽結束,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謝謝大家,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以后有緣再見。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