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歷史課心得體會篇一
第一,在教學課堂上營造出師生平等的氣氛,讓學生在寬松平等的氛圍中學習。學生認為上歷史課很輕松,不用擔心老師的責罵,心態就比較好。曾經有課代表對我說,班里同學認為我是所有學科中最容易溝通的老師,能和他們說得來。在學生愿意從心底里接受的話,布置起任務來就相對容易得多了。
第二,盡量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對于象歷史這樣的副課來說,不可能指望學生在課外時間來進行鞏固練習。我經常告訴同學們,我們學歷史,在課堂上用功就足夠了,沒有必要在課下再下功夫來進行。如果一個同學在課堂上都不能很好把握時間的話,也不可能指望他下去之后在別人都休息的時候再擠出時間來學習歷史,那是自欺欺人。同學們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學習,逐漸在課堂上都能夠專心了。
第三,歷史學科也是學生最不重視的一個學科,要想提高成績,還得抓住題點,重點強化。比如講完羅斯福新政后,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來記憶。但是一次記憶還遠遠不夠,以后的課堂上,有空就提問,督促學生及時復習。這樣,一個多星期過去后,再提問,學生中就已經有百分之八九十的學生已經相當熟練了。當然,還有一部分記憶能力差點的.學生要慢得多,對這些學生來說,需要有耐心,有愛心。每節上課前我先提前一兩分鐘進教室,找些同學背上節的重點知識。如果沒記住,我就告訴他,沒有關系,再好好記記,下節課的時候爭取背下來。這樣,學生既不會產生排斥情緒,慢慢經過鞏固練習,一點點也都記住了,相對來說,就減輕了考試前大復習的壓力。
第一、課堂活動比較單一。為了趕進度,也為了在課堂上多留點時間讓學生鞏固記憶,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活動的時間比較少。往往都是把重點知識講完之后,領著大家再來串一遍,就開始讓學生讀背了,學生記住的大多只是單一的知識點,綜合運用的能力比較差。
第二、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比如說愛國主義教育還有人生觀價值觀等教育,一直是我的一個弱項。應該說,歷史教育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的主陣地,可是在考試的指揮下,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這一方面進行得還遠遠不夠,有時間即使進行了,也是蜻蜓點水似的,深度不夠。這是我需要學習的地方。有時候也想了,只是不知道該怎么進行。
歷史課心得體會篇二
歷史課堂留白是一種教學方式,也是一種教育理念,在歷史教育中逐漸成為一種趨勢。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我們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歷史的真相,而留白則可以使我們更全面地認識歷史,更好地考慮歷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本文主要從歷史課堂留白的效果、適用的對象以及如何做好歷史課堂留白等方面,探討歷史課堂留白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歷史課堂留白的效果
歷史課堂留白的效果在于,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歷史的真相,更全面地認識歷史,更好地考慮歷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在歷史教育中,常常因為歷史事件的涉及面廣,涉及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時期等,而難以通過傳統的教學方法來讓學生做到全面的認識。而留白則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通過閱讀圖片、文獻以及不同的課堂討論和分析,去自由地構建自己的認識體系,從而加深記憶和印象,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
第三段:適用的對象
歷史課堂留白不僅適用于學生,也適用于教師和社會公眾。對于學生來說,留白可以激發他們的歷史興趣,豐富他們的歷史知識,加深他們對歷史的理解和掌握。對于教師和社會公眾來說,留白可以幫助他們更真實地理解歷史事件的發生和發展,可以發現一些歷史秘密和歷史奧秘,同時也為歷史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實踐基礎。
第四段:如何做好歷史課堂留白
要做好歷史課堂留白,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是理性地評估歷史教育的現實需求和課堂效果,根據個體差異和學科特點,適度地留白。其次是注重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參與,創造獨特且有趣的教育方式,使學生充分參與教育過程并掌握必要的歷史知識和技能。另外,要留白就需要注重素材的選擇和制作,創造出適合教育目標和學生認知水平的素材,并注意素材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最后,要注重學科整合和跨學科合作,把語文、數學、科學和跨學科、實踐活動等與歷史教育整合在一起,提高歷史課堂留白的效果和意義。
第五段:結論
總之,歷史課堂留白是一種有效的歷史教育方式,可以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加深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它也能夠幫助教師和社會公眾更真實地理解歷史事件的發展和演變,發現一些歷史奧秘和歷史秘密。在做好歷史課堂留白的過程中,需要注重理性評估需求,注重教師引導和學生參與,創造獨特且有趣的教育方式,留白素材的選擇和制作,學科整合和跨學科合作等一系列要素,使留白效果發揮到最大程度,從而滿足歷史教育的發展需要。
歷史課心得體會篇三
全面貫徹新時期黨的教育方針,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加快實施素質教育的步伐,已成為教育教學人士的共識。中學教學作為培養中學生的教育基地,肩負著十分重要的責任。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釋放學生自我創造的潛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力,是我們中學歷史教師共同的使命。同時也不應把素質教育與高考評估機制、高考選拔學生對立起來。
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我想寫出教學上的點滴心得,與同行們共享。我覺得在新課改形勢下高中歷史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實施教育教學創新
素質教學的先導是教育觀念的創新,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教法,教法決定成效。傳統教育觀念已經在許多教師、尤其是中老年教師中成了“法寶”,比如說:以教師為中心整節課都堅持“填鴨”,把學生看成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只教書不育人,忽視學生作為“整體的人”的思想、感情和創新意識;老師惟我獨尊,高高在上、對學生提出的“奇談怪論”嗤之以鼻,甚至認為學生是鉆“牛角尖”,不但不解決,而且還要批評一通等等。這些陳舊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造成學生墨守成規,因循守舊,思維求同,不僅教學效果肯定不好,而且還扼殺了學生創造的內在動機。讓趣味無窮的歷史變成一個枯燥無味的數字,最終使學生失去了學習歷史的興趣,同時也基本放棄了歷史學科的學習。這跟我們的素質教育和時代發展是不適應的。因此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教學工作者尤其是中老年歷史老師就必須痛下決心打破它,改變它,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學生主體觀。從“主演”變為“導演”。在學校公開課上,開課教師上初三歷史《美國內戰》,把“販賣黑奴”的廣告導演成學生的活動。(黑奴扮演者,教師課前選定有較強的文藝表演才能,同時有較強的表演欲望的學生。)通過演練,學生既認識到了黑奴當時的悲慘處境,又為林肯政府頒布《解放黑奴宣言》是深入人心的,打下了伏筆,也說明了黑奴問題成為了美國當時社會的焦點。另外如在講《一國兩制》一課時,通過讓學生看錄像《百年中國》的紀實片段;《重慶談判》一課時,播放電影《重慶談判》片段等等,這些課,使我確認,高中歷史教學,也應盡量挖掘“可導”“可演”的題材。方法上可采用電化教學,運用多媒體,展現出一幅幅生動畫面,以引發學生學習歷史興趣,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變“灌輸”為引導,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起到“服務”“參與”“引導”“點撥提升”“補充”的作用。也要求教師放下老師的架子,師生平等,創設和諧民主的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提倡學生標新立異,鼓勵質疑,激勵思維。
二、更新備課方式,提高課堂實效性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向45分鐘要質量。通過教學實踐、嘗試、總結、反思,我覺得備課這一環節尤為重要,可以說是基礎,是關鍵。著名教育專家于永正老師說過:“備課不等于寫教案。備課包括鉆研教材、收集信息、了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寫教案只是備課的最后一個環節——把鉆研教材等方面的所見所得,把教學的目的要求、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和方法以及收集到的有關教學的信息,記錄下來,是“備忘錄”——供課前翻閱,以便把課上好。如果說,寫教案是顯性的,那么鉆研教材、查閱教參、收集信息、備學生,思考教法則是隱性的。”我們在備課時充分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素材進行備課,這些素材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材、教參和輔導資料了,更多的是利用網絡資源等,因為網絡上的素材非常豐富。同時,教師的備課還可以備一些學生的活動,某些課中,可以調動學生開展學習活動來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在我校歷史集備組,曾用過如下方法進行備課,(一)課前調查學生在本節課上希望學到什么知識,他們對本節課的哪些內容特別感興趣。(二)利用互聯網,查找一些和教學內容有關的,學生感興趣的材料。筆錄備用。(三)加強集體備課,優化個人備課。備課組全體成員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對將要教的內容進行集體討論,如:教學目標應如何制定,根據不同層次學生情況,制定出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本課重點是什么,如何突破;難點是什么,如何排除;教學內容該怎樣教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課后檢測應怎樣編寫,編寫哪些類型的題;在本課中,該給學生制定怎樣的活動方案,等等。對高三選修《甘地》一課,通過集體備課,覺得僅靠講解,學生很難了解甘地的全面活動,難以理解“非暴力不合作”的概念,所以決定讓學生看電影《甘地傳》。這樣,既充分實現了教學目標,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體現了新課標要求的“活“字。而且加強了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的融洽、合作關系。
歷史課心得體會篇四
歷史課本是我們學習歷史課程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學習歷史過程中,歷史課本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歷史課堂上,我們不僅能夠了解到古代文明的盛衰、重大事件的歷史發生和個人的英雄事跡,更體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世界歷史的精彩紛呈。接下來,本文將分享我在學習歷史課本時的心得體會。
第二段:歷史課本的作用
歷史課本作為一種傳統教學工具,其作用不可忽視。歷史課本不僅是一種教育工具,也是傳承文化的工具。通過歷史課本,我們能夠了解到歷史事件的發展軌跡、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歷史事件的背景以及人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思想觀念和文化傳承。歷史課本是我們了解歷史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接受文化傳承的重要工具。
第三段:感悟歷史課本的價值
歷史課本雖然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但學生們往往只是死記硬背知識點,而未能真正感受歷史的價值和學習歷史的意義。在我看來,歷史課本所具有的價值在于它不僅是一種知識的延伸,更是一種思想的啟迪。通過學習歷史課本,我們能夠感受到歷史的價值,更能夠認識到歷史對我們的啟示與引導,增強對文化的傳承、對國家的認同、對社會的責任感和對生命的敬畏之心。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學習歷史課本,真正去體驗歷史的感受和歷史給我們帶來的價值。
第四段:重視學習歷史課本
學習歷史課本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任務。但目前,很多學生對歷史課本的學習并不是很認真,或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記憶知識點上而沒有從中學會什么。在學習歷史課本的過程中,我們要注重理解和掌握歷史發展的脈絡,把握歷史發展的規律和歷史事件的內在聯系,從而真正學到歷史的精髓。同時,在學習歷史課本的時候,我們應該采取多種學習方法,如閱讀、思考、討論等,從多個角度來思考問題,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第五段:結語
通過歷史課本,我們不但能夠認識歷史、傳承文明,更能夠深刻地認識到歷史對現實生活的影響和啟示。我們應該重視學習歷史課本,真正從中汲取經驗與啟示,做一個有責任感和國家榮譽感的人。希望我們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加努力地學習歷史課本,掌握歷史科學和文化知識,增強對歷史和文化的感悟,讓歷史與現實生活更好地結合在一起,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歷史課心得體會篇五
在本學期教學工作中我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訓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 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二、 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歷史課,就連以前極討厭歷史的學生都樂于上課了。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征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四、真批改作業:布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在網上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并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后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后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松,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欲也會隨之增加。
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七、狠抓學風。我所教的兩個班,學生比較喜愛該科,上課的時候比較認真,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后也能認真完成作業。但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不敢問老師,作業也因為怕分數低而找別人的來抄,這樣就嚴重影響了成績的提高。對此,我狠抓學風,在班級里提倡一種認真、求實的學風,嚴厲批評抄襲作業的行為。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開展了學習競賽活動,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雖然大部分同學對該課很感興趣,學習勁頭也濃,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進生基礎太差,考試成績都很差,有些同學是經常不及格,我找來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興趣,我就跟他們講學習歷史的重要性,跟他們講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提高他們的興趣;有些是沒有努力去學,我提出批評以后再加以鼓勵,并為他們定下學習目標,時時督促他們,幫助他們;一些學生基礎太差,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態度,或過分自卑,考試怯場等,我就幫助他們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原因,鼓勵他們不要害怕失敗,要給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時多讀多練,多問幾個為什么。同時,一有進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時地表揚他們。經過一個學期,絕大部分的同學都養成了勤學苦練的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學風。
八、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本學期,每次月考考試學生的成績情況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知識系統還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這些都有待以后改進。
當然,教學工作中仍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教學進度過快,課堂提問較少等等,這些我會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
歷史課心得體會篇六
我認為,高質量的“一次備課”是“二次備課”、“集體備課”編寫“導學案”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有效的“一次備課”,后面的所有環節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無效的。
(二)作業中的問題
1.批改目的不明。2.重學輕練。3.要求寬松。4.追求結果,放棄過程。
(三)批改中的問題
1.缺少思考。2.機械呆板。3.目標偏移。
(四)展示中的問題
1.展示的內容缺少選擇性。“導學案”中的內容一般可以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多數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少數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個別不理解的。展示應該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數同學都有教訓值得吸取,有規律方法值得總結的題目拿出來展示,才能達到效益的化。
2.展示代表的選擇沒有針對性。參加展示的學生理應是代表了某題的某種錯誤類型的一個或幾個學生,這種展示才對具有同類錯誤的學生具有教學作用。但是由于同樣的原因,教師“兩眼漆黑”,只好課上各小組組長指定代表進行課堂展示。組長盲目指定的結果,就有可能會出現該生展示的內容100%的正確,做錯的學生不能從中吸取教訓;也有可能全班只有一個或幾個學生做錯該題,讓參與展示的多數學生浪費時間。
3.展示的重點內容不突出。展示時應該采用“要題入手展示法”,將最重要的題最先展示處理,以確保展示的充分性。有的教師展示不分主次,按照順序展示,平均分配展示時間,有可能導致次要題化時太多,而重要題沒有足夠的展示時間。
4.展示的方式單一性。展示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多媒體屏幕展示、學習小組內容交換習題展示、學習小組以討論方式口頭展示,師生之間以問答方式展示等。
5.展示缺少深度。由于展示由學生完成的,學生的水平決定了展示層次的膚淺,即使有了其它學生的幫助,恐怕也達不到揭示錯誤原因并總結解題思路、方法的深度,必須依靠老師啟發、引導、解析。假如教師將自己定位為“學習者”,又沒有認真備課,學生的解題實踐中獲得的“感性認識”就一定不能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其得益和提高豈能得到保證.
(五)歸納中的問題
一是缺乏“歸納”的意識
二是使用“演繹法”。
第三是教師越俎代庖。
第四是急于求成。
總之,教無定法,任何理論都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踐行。
歷史課心得體會篇七
在學校中,歷史課本是每個學生都不能避免的科目之一。歷史不僅僅是一門課程,更是對人類過去和未來的了解。在讀取歷史課本的過程中,我們能夠從中汲取許多知識和體會。所以,我總結了我讀歷史課本的心得和體會,以幫助那些正在學習歷史的學生。
第二段:學習歷史的必要性
學習歷史的必要性在于深入了解世界的發展和變化,更好地理解人類文明的演進。歷史課本為我們提供了準確、詳盡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資料,幫助我們學習人類文明和歷史的基礎知識。歷史學習還可以使人受益良多,培養對事物的好奇心、緊迫感和思考力,同時也可以加深對社會現象的認識和思考。
第三段:讀歷史課本的技巧
讀歷史課本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則會變得枯燥無味。我認為,應該先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了解重點和難點,同時需要充分利用圖表和地圖,通過視覺和空間的感知更好地理解歷史事件和人物。此外,還應主動思考和提出問題,注意歷史事件與當今社會的聯系和影響,提高對歷史的理解和應用。
第四段:歷史教材的重要性
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歷史教材的質量和內容非常重要。如果歷史教材質量不高,有錯誤、不全、過度歌功頌德等問題,可能會產生誤導和無效的教育結果。尤其是對于中小學生而言,教材的選擇和編寫質量至關重要。因此,我們需要認真選擇歷史教材,了解歷史事實,避免受到不好的影響。
第五段:結語
學習歷史需要耐心和理解,需要深入學習歷史事件和人物才能達到比較高的認識水平。學生應該定期與老師或同學交流,加強歷史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歷史是人類文明的精華和智慧的結晶,通過學習歷史,我們更好地思考現在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和道路。我相信,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歷史知識會成為我們成長道路中的珍貴財富,幫助我們更好地走進未來。
歷史課心得體會篇八
自新課程教學實施以來,我們的教學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教材以專題形式的編寫體例、新穎獨特的史學觀點都給我們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我們有很多困惑,時常感到一節課的內容難于按時完成,上課往往是忙于趕進度,無法很好地完成新課標所要求的教學任務,學生也抱怨課堂教學內容太多、教學速度太快、知識跨度太大,難以記憶和理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新課程本身存在的問題,有學生的學習方法上的問題,也有教師的教學理念問題,但最為關鍵的還是課堂教學的策略定位問題,即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本學期我們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從以下兩方面不斷反思, 并在教學中不斷實踐。
一、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在實行新課改后,高一年級的歷史課堂教學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完成哪些教學任務呢?我們認為關鍵在于擺正高一歷史課堂教學的目標定位問題。在新課程的教學大綱中,有許多教學內容,包括我們以前認定的重點主干知識,現在都被冠以“了解”、“知道”、“感受”、“課外閱讀”等要求,一些章節的教學目標中還有“要求全體學生掌握”、“大部分學生掌握和少數學有余力的學生掌握”的層次性教學目標。因此,課堂教學目標不能定位太高,要根據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和高一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及實際的教學時間來確定課堂教學的具體目標。如在學習必修1《世界多極化趨勢》一課時,首先明確本課學習內容要點是:“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其次注意到“簡述”和“了解”這兩個不同能力層次目標要求,進而明確“簡述”的是四種政治力量的興起,“了解”的是“多極化趨勢”既“發展”又“曲折”的特點,最后根據上下節的課標內容,把本節的時段確定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開本節教學內容的處理和學習探討。在處理簡述四種政治力量的興起是有主次、輕重之分的,歐共體、日本、中國是本課的重點,不結盟運動則相對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講的;而簡述部分則可由學生根據教材和所學的知識自主學習。對歐共體和日本興起的原因可通過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得以完成。這樣的目標定位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能有效促進學生在課堂上自主探索,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而事實上高一學生由于學習水平、學習時間、學習目的的限制,不愿意也不可能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因此,我們必須全面正確地把握高一歷史課堂教學的目標定位,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目標,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基本前提。
二、教學內容的有效性
1.有效地選擇教學范圍
我們認為對高一學生的課堂要求是大致性地了解歷史知識的全貌,跨越式地理解重大歷史事件,而不必將知識面拓展得太寬、知識點挖掘得太深。在不違背新課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據課時安排,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簡化教學內容,強化基礎知識,突出重點內容,使學生易于接受,提高課堂的學習的實際效果。在必修一專題一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里,分封制和宗法制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我認為在課堂上只需引導學生了解它們的大致情況,掌握它們的主要特點和影響,以便學生集中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加以落實。而對它們的具體內容、產生原因和發展過程這些繁雜的內容可一筆帶過,甚至不予考慮。否則,即使教師詳細分析了,學生也很難做到持久記憶,不僅沒有實際效果,反而會使學生沖淡對重點內容的掌握。所以在處理課堂教學內容、確定教學范圍時,我們要根據高一年級歷史教學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加以選擇,使課堂教學更具實效性。
2.有效地確定教學難度
新教材內容跳越性大、觀點新、理論性強,給高一學生的課堂學習帶來不少的困難。學生經常抱怨記不住,理解不了,運用不上,學習效果很差。這就說明我們的課堂教學內容難度太大,超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水平,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降低了難度,將重點主干知識盡可能簡化,一些深奧的難點內容沒有必要挖掘得很深、很細,讓學生了解大體狀況、理解主要含義就可以了。例如,必修一專題一以介紹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為主,我就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只要求學生記住幾個主要王朝的重要政治制度的重點內容,如秦漢王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只要求學生掌握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縣制度的主要職能和歷史影響,而對三公九卿的各個職位的具體職能及其相互關系、西漢初的郡國并行制度等就不作要求。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只讓學生掌握其運行機制及其影響,對它所產生的原因,六部的具體分工及其相互關系不再提起。這樣既可以大大降低課堂教學的難度,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又可以節約課堂教學時間,提升一節課的教學效率,使課堂教學更具有效性。
總之, 新教材教學中,我們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要不斷更新。我們在加強自身教學理論學習和專業素養的同時,也加強了集體備課,從而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歷史課心得體會篇九
歷史課是讓學生了解過去、認識現在、展望未來的重要學科之一。作為歷史教師,我有幸擔任這一課程的講師多年,積累了一些寶貴的心得體會。歷史課的魅力在于它不僅僅是一堂關于事件、人物和日期的課程,而更是一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拓寬視野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講授歷史課程過程中得到的體會和經驗。
第二段:培養學生探究精神
歷史課程的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作為教師,我發現尊重學生的個人探究興趣非常重要。在課堂上,我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參與討論,并根據他們的興趣開展相關的研究活動。例如,在講解中國古代的科技發展時,我會引導學生開展研究關于造紙、火藥和指南針的項目,并鼓勵他們找到相關的歷史文獻和材料。通過這種啟發式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深入了解歷史,還能培養批判性思維和研究能力。
第三段:融入當代社會問題
歷史課程應該與當代社會問題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將歷史知識應用到實際世界中。例如,在講解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崛起時,我鼓勵學生了解當時的經濟、政治和社會背景,以幫助他們理解這種現象如何發生并具有普遍性。我還引導學生就當前調查了解其他國家是否存在類似的暴政或極端主義現象,并鼓勵他們思考如何避免重復歷史錯誤。通過將歷史與現實聯系起來,學生能夠獲得更深刻的理解,并為未來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第四段: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歷史課程是一個多元化的學科,教師應該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滿足學生的需求。例如,在教授古埃及文明時,我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親自制作金字塔模型,并通過這個過程了解古埃及的建筑和社會組織。在講解亞洲文化交流時,我會組織學生觀看相關紀錄片,以視覺化的方式加深他們的理解。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我發現學生更易于吸收知識,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
第五段:激發學生對歷史的熱情
最后,作為歷史教師,我覺得激發學生對歷史的熱情非常重要。歷史課程本身就具有許多有趣的點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講述世界文明的起源時,我會通過鮮活的故事和歷史人物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還會根據學生的興趣設計不同的項目,如歷史劇表演、歷史人物報告等,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熱情。通過這種方式,我希望學生不僅能夠了解歷史的重要性和普遍性,還能對歷史學習保持持久的興趣。
總結:
歷史課程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拓寬視野的重要途徑。通過培養學生探究精神、融入當代社會問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及激發學生對歷史的熱情,我們可以讓學生真正了解歷史,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作為歷史教師,我們要努力提供一個有趣、有意義的歷史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能力,幫助他們成為具有批判性思維和終身學習能力的歷史愛好者。
歷史課心得體會篇十
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領域最為深刻的思想變革,也是歷史教育領域的重大任務。
由于在實施新課程教學之前,我們進行了集中培訓,課程改革的目的、意義和基本理念等都有了深一層的了解。雖然只有幾天的課改培訓,但我的教學思想已受到了極大的觸動。初中歷史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一門基礎課,但并不是培養史學專家的。而我們以往的教學,過分強調對知識點的學習,過分強調深入研究,過分強調歷史的系統化,卻并不重視學習過程,而當學生結束初中學習后,歷史知識忘光了,就等于白學了三年。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使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得到得很少。因此,新課程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倡導學生勇于質疑、敢于爭先,積極競爭,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一、歷史新課改使教學具有開放性
將歷史教學變成開放的體系,重要的是以課程標準為核心,更自由地發揮教師和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為學習知識提高能力而展開教學。更好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將發展的空間留給學生.教師不要越俎代庖,教師的角色僅僅是引導和組織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注重三維的歷史教學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歷史課堂成為關注學生實際體驗的課堂,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應該讓學生參與學習歷史的活動。例如“大變革”這一課,教材知識要點如果讓教師講述,是用不了多少時間的。課堂教學完全可以調動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體驗。學生通過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既獲取了知識,又有了對歷史的親身體驗和感受。
二、歷史新課改下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新的教學方式應該不要求有模式的東西,而只根據知識需要自主自由地安排教學,尋求多種教學方式和途徑,打破教學活動中教師"以講為主,單向授受"的傳統作法。像對話,討論,角色扮演等等都是我在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教學方式,這些方法的運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角色扮演活動:就是選擇教材中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讓學生站在歷史人物的立場上,結合當時的歷史情境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如以寧為戰死鬼,不為亡國奴為例,讓學生扮演29軍將士,激起學生的愛國熱忱。角色扮演活動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
三、歷史新課改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之一是學生應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合作性”,也是學生歷史學習方式變革的重要途徑。課程改革提倡學生建立主動探究式學習,在探究學習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團隊的合作精神。把教學的過程變成一個合作,互動,民主,開放的過程.如講授“紅軍不怕遠征難”時,我提前將學生分成小紅軍、地理專家等小組,確立不同的學習探究目標,指導他們分頭去搜集資料。然后,各小組根據自己的學習探究目標,完成相關發言。讓學生在自主探討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四、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特長和能力,鼓勵以多種形式表述歷史問題
以往的歷史課堂,總是以語言文字貫穿始終,頂多再有一副歷史地圖。而不善言辭的學生在這里只會更加沉默。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也僅限于一張大卷。學生的個性受到了禁錮,他們特有的專長無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歷史課堂,因其枯燥無趣而在歷史課上做其他科作業。
而這次的課改,恰恰要求教師要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為其主動適應未來社會打好基礎。于是,在歷史課堂上出現了許多旁人認為是“不務正業”的現象。
如,有些學生在畫房屋,這是學生根據書中文字介紹進行再創造所描繪的半坡聚落的村莊,河姆渡人的房子。在課上,學生們發揮想象,設計歷史大事年表,有以表格形式的,有以紀年數軸方式的,還有的完全以圖畫的形式,不用一字而概括那一段歷史。學生們在用他們擅長的方式敘述著歷史口演話劇、講故事、撰寫小論文、繪畫,等等,都是他們施展特長的渠道。在歷史課堂中,更加注重的,是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全程評價,是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新課程改革浪潮猶如一縷春風吹遍了祖國神州大地,給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嶄新的活力。通過學習和實踐我知道,新課程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著重大的創新和突破。
1、學生更愿意上歷史課了。
新的歷史教材,從外觀看,圖文并茂,色彩鮮艷,深受學生喜愛。從內容上講,降低了難度,淡化了知識體系,增加了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給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探究實踐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這一點,在《美國經濟的發展》一課中,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講述硅谷,比爾蓋茲等故事,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在歡聲笑語中上完一堂課。還有歷史探究活動課,這可是學生們活動的天地,他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紛將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現給大家。當得到老師的鼓勵時,別提有多高興了,常常是下了課,學生們還圍著老師問這問那,意猶未盡。他們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由原來被動接受式的學習變為主動探究式的學習。
2、對歷史教師的要求更高了。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不斷探究的學習理論。那么,光憑一本書、一張嘴走進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充分備好每一堂課,精心設計每一個探究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歷史課堂充滿激情,充滿生機。有時需要語言的激發;有時需要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有時需要教師知識的儲量大,總之,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在課改實踐中,我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這一課又要忙著準備下一課的內容,有時為了一個探索性的問題的設計而絞盡腦汗,還總覺得不盡如人意,總覺得自己知識太貧乏,迫切地需要去學習、去充實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課改的知識,渴望指導,渴望交流,不斷地豐富和提高自己。
3、教研活動水平更高了。
在歷史課程改革過程中,面對新課標、新教材,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也很多,怎樣設計好每一個教案,每一堂課?怎樣處理好教材?設計什么樣的探究問題,才能激發學生們積極的情感,有利于他們的終身發展?為什么自己的課堂效果不理想,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還有對教材的驗證及反思是否正確等等,這些都迫切需要大家在一起溝通和交流,因此教研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教研活動水平要求更高了。
歷史課心得體會篇十一
歷史學科的期中考試中,我們高二年級文科班共169人參考,其中90分以上累計為39人,80分以上累計為93人,70分以上累計為124人,60分以上累計為139人,及格率為83.4%,優秀率為55.02%,實現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是我們準確理解和把握重建課堂教學的精神實質,克難奮進、努力工作的必然結果。
開學初,全校教師就汪校長提出的重建課堂教學的教育思想進展了熱烈的討論,大家暢所欲言,集思廣益,推動了學校教學工作的前進。我們對重建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進展了認真的思考和研究,通過實踐,收到了一些實效,形成了一些共識。主要表現為以下四點,請大家批評指正。
重建課堂教學,是不是對過去課堂教學經歷的否認?我們的答案是否認的,因為極端的做法,只會造成在教育思想上的困惑不解和在教育行為上的裹足不前,不利于課堂教學重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準確理解和正確把握重建課堂教學的精神實質,就顯得十分的必要和十分的重要。我們認為重建課堂教學,就是通過調節、整合與優化師生之間的教學關系,形成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工作的正效應。走出了認識上的誤區,思想上的障礙得以去除,課堂教學的重建工作便成為我們的自覺行動。教學實踐中,我們十分注意經常總結和反思,不斷地克服工作中的缺乏,不斷優化教學過程中的各種關系。
有時候,教師“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可能會扭曲教育教學活動中主體和客體的關系,師生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出現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能因此而受到沉重的打擊,厭學甚至是逃學的現象時有發生。
實際上,每個學生都有特定的權利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作為教育工作者,有義務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條件,讓學生充分地發現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一種尊嚴感和幸福感。為此,重建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要進一步弘揚師生關系中民主平等的優良傳統,它既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推進課堂教學重建工作的重要策略。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關心保護每一個學生,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對于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更是多加鼓勵、多加關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平常的訓練中,老師經常在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的同學的作業本上,寫下一些勉勵性的批語,使他們心中的希望之火始終不滅。
在這次期中考試中,為了鼓舞士氣,引導學生狠抓根底落實,狠抓課本落實,試題的命題過程中沒有參考任何參考資料,而是拿著課本制作的,試題的難度值為0.747,大部分同學因為按照科任老師的布置,注重對根底知識的掌握,因而考出了水平,增強了學習的信心,領略了成功的喜悅,明確了努力的方向,也就進一步改善了我們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后段教學工作的開展。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興旺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現狀是,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或多或少、有意無意地存在著無的課堂教學中或多或少、有意無意地存在著無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現象,注入式、一言堂、滿堂灌,嚴重地束縛著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產生。久而久之,養成的盡是人云亦云的惰性,創新思維的火花泯滅得蕩然無存、煙消云散。這不能不說是課堂教學的悲哀。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成為重建課堂教學工作的核心內容。
我們反對注入式教學,主張啟發式教學;我們反對一言堂、滿堂灌,主張多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以《隋唐文化的繁榮》的教學過程為例。隋唐時期,中華文化輝煌燦爛,光照四鄰。這時候文化興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們不急于給出全部的答案,而是要求學生結合此前所學秦漢文化興旺的原因加以分析和推導,展開課堂討論;然后,有幾位同學大膽地走上講臺發表自己的觀點。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七嘴八舌,集思廣益,逐漸形成了比較系統的結論,收到了比老師直接告知答案要點好得多的教學效果。
令我們感到欣慰的是,同學們除了總結出課本上指出的國家統一強盛,經濟繁榮;統治者推行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國內國際文化交流頻繁;繼承以前朝代文化成就等開展原因之外,還提出了一些課本中沒有提到的新觀點,諸如隋唐科舉制度推動教育興旺,人才輩出以及廣闊人民的辛勤勞動,等等。我們被學生這種創新思維的積極性所感動,我們為這種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創新精神的教學嘗試而倍受鼓舞。
從平常布置的作業,到期中考試的試題,我們也經常引進具有爭鳴性質的問題,十分注意對學生的獨立個性的接納和寬容,十分注意對學生的創新思維的肯定和鼓勵,使他們在寬松的氣氛里,寓學習于研究當中,寓研究于學習當中,收獲著研究性學習的無窮樂趣。比方我們有道涉及到對漢武帝的評價的訓練題,學生當中,有的對漢武帝予以了充分的肯定,有的對漢武帝予以了完全的否認,有的對漢武帝進展了一分為二的評價,孰是孰非,孰對孰錯,我們評判沒有墨守成規,而是對于能夠較好地自圓其說的答案,都給予充分的肯定,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鼓勵。現在,在我們的學生當中,有的已經對教材的科學性提出了置疑,指出了教材編寫中的假設干失誤,有的問題甚至是老師都未注意到。如果說學生沒有一種自主創新的精神,這一切幾乎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百年教育,教師為本。教師隊伍素質的上下,是課堂教學重建工作成敗的關鍵所在。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必須要有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幽默等優秀品質。
為此,我們始終在自覺地提高自身的修養,加強教學研究,拓寬知識視野,提升教育藝術,努力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人,成為重建課堂教學工作的積極實踐者。
總之,我們認為,重建課堂教學,就是要準確理解重建課堂教學的精神實質,就是要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就是要大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就是要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和專業素質。做好了這些,相信我們的課堂教學質量一定會再上一個新臺階!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的實施,而課程實施的根本途徑是課堂教學。新課程對傳統教學提出了嚴峻挑戰。我們必須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意識去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歷史課心得體會篇十二
鶴壁是一個充滿歷史魅力的城市,在這片土地上涌動著豐厚的歷史底蘊。作為一名學生,我有幸在這個城市的歷史課堂上,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與崇高。通過學習,我不僅了解到鶴壁的歷史,也受益于歷史所傳遞的智慧和思考。在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歷史課堂的魅力
鶴壁的歷史課堂教會了我如何去欣賞歷史的魅力。歷史不僅僅是一段早已消逝的時光,更是一扇洞察世界和人類的窗口。在歷史課堂上,我了解到了鶴壁的發展歷程、名人故里、歷史文化等。這些歷史的細節和故事讓我感受到了不同的時代風貌,更加了解到這個城市是如何從一個小村莊逐漸發展成現在的樣子。通過歷史課堂,我明白了歷史對于一個城市的重要性,它是我們記憶的根基,也是我們未來的指引。
第二段:歷史的智慧和思考
歷史課堂上,我不僅獲取了大量的知識,還收獲了歷史所傳遞的智慧和思考。歷史是一個人類智慧的結晶,它記錄了人類的心路歷程,反映了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通過學習歷史,我明白了一個關鍵的道理:歷史的重要性在于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智慧,避免重蹈覆轍。歷史教會我們如何正確看待和處理問題,如何在錯綜復雜的社會中保持理智和冷靜。歷史可以告訴我們哪些道路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邁進未來。
第三段:歷史的啟迪與激勵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可以啟迪并激勵著我們。通過學習歷史,我了解到了鶴壁歷史上矢志不渝的奮斗者和他們的故事。一代代的先輩們為了民族獨立、國家繁榮而不懈努力,他們為我們樹立了榜樣。這些歷史人物的努力和奉獻讓我深受感動,也激勵著我要珍惜當下,努力奮斗,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歷史教會了我崇高的人生價值觀,讓我懂得了自己是一個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個體。
第四段:歷史的拓展與聯想
歷史是一個龐大而廣闊的知識體系,它與其他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歷史課堂,我不僅加深了對歷史本身的理解,也拓展了對其他學科的認識。歷史與政治、哲學、文學等學科緊密相連,它們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學習歷史使我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和理解更上一個臺階。歷史也有助于培養我們的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在面對問題時,我們可以借鑒歷史的經驗,并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進行綜合思考和解決。
第五段:歷史的熱愛與傳承
通過歷史課堂的學習,我的對歷史的熱愛越來越濃厚。歷史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文化,我們有責任去傳承和弘揚它。我認為,愛國情懷和歷史責任感是一體的,我們要熱愛和了解自己的國家,了解我們祖先的智慧和付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歷史。作為一名學生,我要勤奮學習歷史知識,把歷史的故事和智慧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歷史,從中獲得啟迪和心靈的觸動。
總結:
鶴壁的歷史課堂給了我很多啟發和思考。歷史課堂教會了我欣賞歷史的魅力,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思考問題的能力,激勵我追求崇高的人生價值觀,拓展了我的知識視野,培養了我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并讓我熱愛和傳承歷史。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將繼續保持對歷史的熱愛,深入探索,不斷積累知識,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社會做出貢獻。
歷史課心得體會篇十三
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領域最為深刻的思想變革,也是歷史教育領域的重大任務。
由于在實施新課程教學之前,我們進行了集中培訓,課程改革的目的、意義和基本理念等都有了深一層的了解。雖然只有幾天的課改培訓,但我的教學思想已受到了極大的觸動。初中歷史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一門基礎課,但并不是培養史學專家的。而我們以往的教學,過分強調對知識點的學習,過分強調深入研究,過分強調歷史的系統化,卻并不重視學習過程,而當學生結束初中學習后,歷史知識忘光了,就等于白學了三年。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使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得到得很少。因此,新課程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倡導學生勇于質疑、敢于爭先,積極競爭,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一、歷史新課改使教學具有開放性
將歷史教學變成開放的體系,重要的是以課程標準為核心,更自由地發揮教師和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為學習知識提高能力而展開教學。更好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將發展的空間留給學生.教師不要越俎代庖,教師的角色僅僅是引導和組織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注重三維的歷史教學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歷史課堂成為關注學生實際體驗的課堂,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應該讓學生參與學習歷史的活動。例如大變革這一課,教材知識要點如果讓教師講述,是用不了多少時間的。課堂教學完全可以調動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體驗。學生通過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既獲取了知識,又有了對歷史的親身體驗和感受。
二、歷史新課改下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新的教學方式應該不要求有模式的東西,而只根據知識需要自主自由地安排教學,尋求多種教學方式和途徑,打破教學活動中教師"以講為主,單向授受"的傳統作法。像對話,討論,角色扮演等等都是我在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教學方式,這些方法的運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角色扮演活動:就是選擇教材中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讓學生站在歷史人物的立場上,結合當時的歷史情境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如以寧為戰死鬼,不為亡國奴為例,讓學生扮演29軍將士,激起學生的愛國熱忱。角色扮演活動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
三、歷史新課改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之一是學生應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合作性,也是學生歷史學習方式變革的重要途徑。課程改革提倡學生建立主動探究式學習,在探究學習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團隊的合作精神。把教學的過程變成一個合作,互動,民主,開放的過程.如講授紅軍不怕遠征難時,我提前將學生分成小紅軍、地理專家等小組,確立不同的學習探究目標,指導他們分頭去搜集資料。然后,各小組根據自己的學習探究目標,完成相關發言。讓學生在自主探討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四、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特長和能力,鼓勵以多種形式表述歷史問題
以往的歷史課堂,總是以語言文字貫穿始終,頂多再有一副歷史地圖。而不善言辭的學生在這里只會更加沉默。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也僅限于一張大卷。學生的個性受到了禁錮,他們特有的專長無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歷史課堂,因其枯燥無趣而在歷史課上做其他科作業。
而這次的課改,恰恰要求教師要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為其主動適應未來社會打好基礎。于是,在歷史課堂上出現了許多旁人認為是不務正業的現象。
如,有些學生在畫房屋,這是學生根據書中文字介紹進行再創造所描繪的半坡聚落的村莊,河姆渡人的房子。在課上,學生們發揮想象,設計歷史大事年表,有以表格形式的,有以紀年數軸方式的,還有的完全以圖畫的形式,不用一字而概括那一段歷史。學生們在用他們擅長的方式敘述著歷史口演話劇、講故事、撰寫小論文、繪畫,等等,都是他們施展特長的渠道。在歷史課堂中,更加注重的,是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全程評價,是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新課程改革浪潮猶如一縷春風吹遍了祖國神州大地,給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嶄新的活力。通過學習和實踐我知道,新課程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著重大的創新和突破。
1、學生更愿意上歷史課了。
新的歷史教材,從外觀看,圖文并茂,色彩鮮艷,深受學生喜愛。從內容上講,降低了難度,淡化了知識體系,增加了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給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探究實踐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這一點,在《美國經濟的發展》一課中,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講述硅谷,比爾蓋茲等故事,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在歡聲笑語中上完一堂課。還有歷史探究活動課,這可是學生們活動的天地,他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紛將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現給大家。當得到老師的鼓勵時,別提有多高興了,常常是下了課,學生們還圍著老師問這問那,意猶未盡。他們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由原來被動接受式的學習變為主動探究式的學習。
2、對歷史教師的要求更高了。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不斷探究的學習理論。那么,光憑一本書、一張嘴走進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充分備好每一堂課,精心設計每一個探究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歷史課堂充滿激情,充滿生機。有時需要語言的激發;有時需要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有時需要教師知識的儲量大,總之,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在課改實踐中,我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這一課又要忙著準備下一課的內容,有時為了一個探索性的問題的設計而絞盡腦汗,還總覺得不盡如人意,總覺得自己知識太貧乏,迫切地需要去學習、去充實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課改的知識,渴望指導,渴望交流,不斷地豐富和提高自己。
3、教研活動水平更高了。
在歷史課程改革過程中,面對新課標、新教材,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也很多,怎樣設計好每一個教案,每一堂課?怎樣處理好教材?設計什么樣的探究問題,才能激發學生們積極的情感,有利于他們的終身發展?為什么自己的課堂效果不理想,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還有對教材的驗證及反思是否正確等等,這些都迫切需要大家在一起溝通和交流,因此教研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教研活動水平要求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