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廉吏包拯、于謙、海瑞的故事熱映熒屏,久演不衰;人民公仆孔繁森、牛玉儒、任長霞的事跡震撼人心,影響甚遠。是的,無論歷史如何變遷,無論時代怎樣發(fā)展,清正廉潔永遠是時代的呼喚,勤政廉政永遠是人民的期盼。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廉潔從政得民心,倡樹正氣促和諧》。
廉潔從政、倡樹正氣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有著悠久的傳統(tǒng)。上下五千年,始終貫穿著一條“愛國家愛人民、重風骨重氣節(jié)”的主線。中華民族正是沿著這條清風浩蕩、正氣浩然的主線走過來的,而歷朝歷代清官廉吏、志士仁人的閃光事跡,就是鋪設在這條主線上的瑰麗花朵。他們適應不同時期政治、社會的發(fā)展,或表現(xiàn)為磅礴氣概,忠心為國;或表現(xiàn)為清廉不茍,志行高潔;或表現(xiàn)為剛正不阿,糾劾奸佞;或表現(xiàn)為抑制豪強,彰善懲惡;或表現(xiàn)為與民興利,勤謹奉公……盡管現(xiàn)象有殊風貌各異,但其以“清廉”為本的主要特征是共同的。從古至今,“清廉”始終是從政為官者的道德追求和行為標準,是一種品格,一種內(nèi)涵,一種精神。
大力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是拒腐防變、正本清源的有效舉措。而被人民群眾代代傳誦的清官廉吏的事跡與情操,正是生動的廉政文化示范教育素材,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所在。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千古絕唱蕩氣回腸;鄭板橋“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關(guān)注民瘼誠心可鑒;于謙“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高風亮節(jié)彪炳汗青。其他諸如“子罕拒玉”、“羊續(xù)懸魚”、“楊震四知”等成語典故,都真實地記述了清官廉吏的高尚品行。為官者心中若有了以民為本的理念支撐,其手中的權(quán)力方能遵循愛民如親、為民做主的準則來運行。惟其如此,體恤百姓困苦,民生多艱,于是不愿貪墨,清廉律己;不忍百姓蒙冤,身陷囹圄,于是嫉惡如仇,公正執(zhí)法;目睹百姓涂炭,啼饑號寒,于是挺身而出,為民請命。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走進漫長的歷史長廊,縱觀我國封建社會十幾個王朝的興衰沉浮,國家的興旺發(fā)達與清廉同行,國家的沒落滅亡與腐敗相伴。今天我們正朝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美好生活邁進!然而在現(xiàn)實社會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和諧的音符:一個個反腐大案浮出水面,一個個貪官紛紛落馬,這為我們敲響了反腐倡廉的警鐘,同樣的八小時之外,有的人選擇潛心學習、加班工作,有的人選擇輕歌曼舞、追求享樂,也有的人選擇文武并舉、張弛有道,有的人卻選擇出線越位、腐化墮落。
可喜可賀的是,廉政文化如撲面的春風,已吹進了機關(guān)、社區(qū)、家庭、學校、企業(yè)和農(nóng)村,為全社會送來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新風尚、新道德、新觀念。廉政文化“六進”活動,是黨和政府送給我們每個黨員干部的關(guān)懷,體現(xiàn)的是黨和政府的殷殷愛護之情。如果說廉政文化是清醒劑,那么它能讓已經(jīng)徘徊在腐敗邊緣的人猛醒回頭;如果說廉政文化是精神大餐,那么它讓思想饑餓者有了食糧;如果說廉政文化是洗滌劑,它就能洗去一些人的心靈污垢;如果說廉政文化是一味良藥,那么它能讓輕微腐敗者不感到苦口而能治愈病痛。一幕廉政宣傳短劇、一幅廉政漫畫、一句廉政格言和標語,足以讓人為之動容,為之震撼,為之沉思。電影《焦裕祿》讓我們淚流滿面,電視劇《任長霞》讓我們思忖良久;報告文學《鄭培民》深深撥動了我們的心扉,還有牛玉儒、張云泉,宋魚水等等,一串串光輝燦爛的名字,讓我們耳熟能詳,成為我們思想的鏡子,行動的指南。
廉政文化建設作為我們黨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對反腐倡廉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和自律作用,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創(chuàng)新之舉,是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廉政文化建設與構(gòu)建和諧社會密切關(guān)聯(lián),我們要以構(gòu)建和諧社會為目標,從影響和諧社會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入手,扎實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真正做到建設廉政文化與構(gòu)建和諧社會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合力奏響“清廉從政、和諧為民”的社會風尚主旋律,以黨內(nèi)和諧促進社會和諧,以干部和諧帶動人際和諧,為共同創(chuàng)造和諧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