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總結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課改的教學總結與反思篇一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教育教學課改已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教育教學課改的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在我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不斷探索和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和體會。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總結我的心得體會。
首先,教育教學課改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課程改革應從認知到實踐,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知識和技能。例如,在語文課堂上,我采用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和寫作實踐,并結合實際情境進行主題研究和實踐活動。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其次,教育教學課改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教育教學課改的一個重要目標。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并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例如,在數學課堂上,我采用了開放式問題和探究式教學的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和創造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次,教育教學課改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是現代社會的一種重要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他們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注重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例如,在英語課堂上,我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共同討論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英語口語和交際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同時他們也學會了與他人合作和相互支持的重要性。
最后,教育教學課改應注重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進行個性化教育。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注重發現學生的特長和興趣,并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個性化輔導。例如,在藝術課堂上,我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讓他們通過美術作品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藝術才能得到了充分發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情感和審美能力。
總之,教育教學課改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在教育教學課改的過程中,我們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合作精神和個性發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優秀人才,為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同時,我們也要不斷總結經驗和體會,不斷完善教育教學課改,為更好地教育下一代人做出更大的努力。
課改的教學總結與反思篇二
在新課改實施以來,全體教師善于把握機遇、立足本職、敢于開拓、勇于實踐,有序有效地投身到所教的課程改革的教學實驗工作中去。我們以“學生學習活動的實踐與研究”為中心,以師生的發展為根本,現將本年的課改工作總結:
1、課堂教學與課題研究相結合,提高課改研究的有效性
全校教師把課題研究與新課程的研究融合起來了。當時我們正在研究學生在校內開展課堂學習及課余學習活動的研究,主要側重于對學生學習內容及學習方式的改革,這一課題當時在市里已經有了初步的影響,這為后來我們課改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2、課內資源與課外資源相結合,創造性使用教材
近幾年來我校的課改工作立足于課堂。首先進行了學習內容的改革。同時以校為本,開展了校內實踐活動的公開課,實踐課的研究豐富了我們的課堂教學視野,增強了教師教研的能力,為組后來的成長奠定了基礎。20xx年我們感到實踐課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應該把教師個人對的理解融入課堂,實現與編者的對話、與生活的對話、與學生的對話、與課堂的對話,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真正使自己成為了新課程的開發者。
在研究課中教師們著力于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教師從學生感知、激疑、頓悟、深化四個環節對教材進行了處理。
3、基地建設與課堂改革相結合,做課改的先行兵
(1)通過對課堂內、外實踐活動內容的探討、研制、開發,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跨學科的內容組合,使實踐活動成為多學科、多能力的組合,加深對實踐活動外延及內涵的認識。實踐活動內容可分為專題實踐活動與常規實踐活動的研究,使實踐活動長期化、長效展開,以實踐促進學生思維火花的迸發,以活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2)通過對課堂內、外實踐活動多樣形式的研究,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力求創設教師導動、學生主動、師生互動、生生連動的局面。關注實踐活動中小組合作的意義、作用、方法、分配原則、適用范圍等問題的認識與研究,促進多形式,多角度的理解學習中群體提高與個體發展的關系。關注實踐活動中課堂的常規變化。例如研究組織教學、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引導等一系列問題的變化。
(3)研究實踐活動中師生關系的變化規律。力求從師和生兩個不同的角度重新認識課內、外新型的師生關系。
4、校本教研工作的業績
(1)形成了穩定的專家指導團。
我校的教學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區教研員及相關專家領導組成的比較穩定的專家指導團,市區教研員每學期多次親臨我校,具體指導課堂教學實踐,另外市教研員還在我校定點開展實踐周活動,親自講學、上課、研討,專家們的指導大大加快了我們的成長步伐。
(2)構建了研究課體系。
我校的`研究課已在逐漸摸索之后顯現了自己的特色。我們的校內研究課先要依據個人的研究課題確定研究的問題,其次是年級組內備課、試上,接著才是在全校的上課、說課、評課、研討等一系列的教學研究活動,在活動的全過程中我們更多的強調全員的參與、平等的競爭、達成共識、共同進步。在每次教研活動之后再由執教的年級匯總資料,寫出活動小結。這樣的一條龍研究不僅培養了教師個體的教學能力,同時也增加了群體的凝聚力。
(3)初成了常態課研究機制。
常態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需要采取對比實驗法。即在某個時期找到一個共性的問題,分析問題的成因,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最終使課堂不斷的良性循環發展。
(4)擴展了學生學習的時空。
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應拘限于課堂,我校開展的小故事、小游戲、小報、小論文這些活動為學生對的領悟提供了更廣闊的時空。
實施課改以來,我們逐漸學會了用課改的新思想去科學的引導組的發展,去突顯教師個人風格的形成。學會了處理學校長遠的發展目標與近期的工作要求之間的關系。我們開始學會了自己去思考、去實踐、去體驗。也真切的體會到學校是課改的研究基地,課堂是課改的實驗田,教師是課改的主力軍這句話的真正內涵。
課改的教學總結與反思篇三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我校一如既往地以實施新課程為契機,強化常規管理,進一步轉變觀念,堅持“為每個孩子未來著想”的辦學宗旨,加強教育教學研究,提高師生素質,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具體做法與成效如下:
一、強化組織領導優化課改管理
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的一項重大教育變革。為使學校課改工作真正做到領導有力、措施落實,真抓實干,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課改工作領導小組,并明確了各成員的具體分工,各成員平時加強協商研究和對課改的領導和指導,及時跟蹤、了解課改工作狀況。
二、轉變觀念,樹立服務意識:
教師是學校的靈魂,建設一支師德修養高,教學藝術精湛,能適應新世紀要求的教師隊伍,是新世紀教育對學校的要求。
1、強化師德教育。認真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公民道德規范實施綱要》等規章制度,組織教工深入開展“創教育新風,樹師表形象”的系列活動。透過課改沙龍“師德論壇”、撰寫師德論文等活動,讓教師們進一步認識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需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本學期涌現出局級優秀輔導員唐艷老師;校級優秀輔導員侯月蘭、楊秀珍、王淑梅、任學琴、吳榮、余桂琴六位老師;校級優秀黨員邵秀芳、李淑芳、黨春霞老師。
2、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應對教育發展的信息化和綜合化,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將會被無情的拋棄。我們重點組織教師學習《課程標準》、《課程標準解讀》等。組織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個人自學、課改沙龍等。另外,我們繼續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基本功硬筆書法比賽、優質課比賽,讓教師在活動中成長,在成長中提高。
課改的教學總結與反思篇四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了新理念、新方法、新探索、新收獲。面對新課程改革,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出了努力。
一:學習新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思想。
一、輕個性發展,為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以發展為目標,以研究過程為主線,以質疑問難為標志,以教學民主化為保證的新型教學模式,全面優化教學過程。同時,為了加強教專業化學習,不斷提升業務素質,我還注意讀書,學習、反思、提高,再學習、再反思、再提高。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讀書、學習、反思、總結是我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對自己提出的要求。
二、改革課堂教學,創新課堂模式。
為了保障課程教學改革的順利推進,全面制定了教改計劃,并開展全校的新課程教改教研活動。
在教學模式的革新中,我通過對“學為主導”教學模式的探究來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精神,“學為主導”即“以課標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為主導”,采用“教師依據課標,提供學習資源——學生利用學案,課前充分預習——課上討論釋疑,當堂訓練鞏固——生成學習愿望,推出下輪預習”這一基本流程,把課堂教學變革為學生主體自主學習的活動,使學生始終處于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在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來展示他們的探究成果,還能并鼓勵其他學生也各抒己見,交流意見,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在這個思考與參與過程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實踐證明,我通過這幾年的對“學為主導”教學模式探究實踐,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對問題的探究能力、以及學習的積極性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明顯。
三、
依托課題研究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認為課程改革還要依托教科研做為內驅力來加以推進,我在08年就申報了國家“十一五”規劃課題“寫作教學的創新與研究”,力求以科研促教改。
在課題研究中,我積極撰寫論文,作課,均取得了國家級一二等獎,為課改教學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而努力。
這個課題通過了幾年的實踐研究,均達到預期性的研究目標,并取得高質量的教科研成果,有力的促進了我的課程教學改革。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課程改革這一漫長而又艱辛的道路上,我們倍感肩上的擔子更重,腳下的課改之路更長,可謂是任重而道遠。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會進一步轉變觀念、豐富理念、堅定信念,把課堂教學改革引向深入!
課改的教學總結與反思篇五
經過學習“認識更大的數”,“線與角”,“乘法”,“圖形的變換”四個單元的教學,感到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是完成教學任務所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是促成學生知識構成的一劑“良藥”。此刻本人就對這半學期做個總結。
比如在教學“乘法”時,我遵循了以下教學原則:
1、復習溝通,建立聯系。在教學新知識前,先復習一節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筆算和驗算試題,目的在于回憶已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為遷移做好準備,加強了新舊知識之間的溝通。
2、突出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學習例題之前,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根據情景提出數學問題,并列出算式,引出例題。
3、經過觀察、探討、交流,掌握新知。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本事及合作交流的意識。
4、鞏固知識、深化練習。這樣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分層次掌握所學的知識,先進行基本練習,使學生掌握兩、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運算方法,再經過變式練習進一步鞏固深化,培養學生的計算本事及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本事。
在教學完本單元后還發現一部分的同學基礎知識不扎實,可是關,異常是計算可是關。在這部分學生中,很多是由于基礎差,基礎知識薄弱,有個別幾個學生甚至連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都可是關。
在學習“線與角”和“圖形的變換”時,首先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理解,從實際操作中,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本事,另一方面讓學生感悟到有些測量不能得到結果,從中體會到圖形的產生是生產、生活中測量和計算的需要。那么,學好“線與角”和“圖形的變換”的有關知識,就能更好地為生產、生活實際服務,從而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鑒于教學中學生學習理解情景,不得不在具體教學中做了很大的教學進度調整,本來能在第十二周左右就能進行其中考試卻無法如期進行。不得不重新調整教學進度和安排測試的時間。
這是對這次期中反思的情景總結。在下半學期里,我將吸取經驗教訓,根據這次反思情景,制定各種有效措施,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及時跟蹤追進,了解其學習情景,因材施教。同時,虛心向其他教師求教,學習經驗,爭取下半學期把提高上去。
善待學生,善待自己。學生的學習生涯還很長,如何讓他們學會自個在知識的海洋里探究知識的奧秘,這正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課改的教學總結與反思篇六
一、數學新課改的背景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基礎教育發達的國家大都對本國的高中課程進行了新一輪的改革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們的鄰國日本和韓國都對自己國家的課程標準、課程設置、課程教學等進行了全面革新。面對教育形勢的新變化,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也被提上日程。自從教育部正式下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通知后,標志著我國的高中課程改革與教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高中數學課程是義務教育后普通高級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它包含了數學中最基本的內容,是提高培育公民素質的基本教育。高中數學新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從教學總目標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學習高中數學課程不僅僅是為了升學考試,更為重要的是為了讓廣大學生通過數學的學習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成熟的計算能力以及嚴密的邏輯思維,為了學生的長遠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當然,這也是提高國民素質的基本要求。
二、數學新課程改革的新特點
此次數學課程改革與我國上其他幾次高中數學課程改革比較起來是力度最大的一次,在數學教學的`諸多方面都有創新與突破。遼寧省的高中生在起就開始進入了新課改的學習,我本人于20開始教授高中數學新課改的內容,并于送了新課改的第一批學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新課改后的數學教學有了新的認識。第一,在高中數學課程在結構上創新了選擇性,新拓展設置了選修教程,為不同的學生獲得不同的數學知識提供的學習機會和途徑;第二,從課程內容上引入了算法,設置了數學探究、文化和建模等,將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引進并滲透,從而豐富了數學學習。同時,對一些傳統的內容,如幾何、概率、函數等,從處理方式發法進行了一些創新性改變;第三,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強調個人探索、團隊合作以及信息與技術的共享等。第四,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上,不僅強調對數學公式和計算的掌握,同時也注重情感態度與知識認知;不僅強調數學基礎訓練,而且注重數學的實際應用;在思維和能力的培養上,不僅強調學習成績,而且強調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此同時,筆者認為教師作為課程實施的最直接參與者,是課程改革能否發揮良好效果的核心因素。課程改革的實際效果要求教師和學生合作與共建。由于我國教育的實際情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師承受著更大的教學壓力,也面臨著更大的困難和問題。可以這樣說,新課程改革既為數學教師創造了難得的教學機遇,同時也給數學教師帶來的嚴峻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包括從教師的課程適應、教學評價、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到教學設置、教學研究乃至同事協調合作等全方位多方面都會產生影響。有教育專家就中指出的:“新的課程計劃成功與否,教師的態度和適應是關鍵因素。事實表明,一些課程計劃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并不是課程計劃本身的問題,而是由于教師不積極參與或不能適應的緣故。”
三、數學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探索
(一)嘗試安排開放性題目,注重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日本在數學基礎教育領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早在八十年代日本就將開放性問題列為數學教學的重點。日常的生產生活是開放性題目的主要來源,其中的一些問題是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其具體內容來自物理、地理、網絡、統計等各個領域。面對快速變化的社會生活,學生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學生所處的家庭環境、教育背景(主要是指基礎教育)和自身思維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數學方法可能就是多樣的。因此,作為數學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想法,不斷傾聽學生的想法,不斷鼓勵支持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積極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因此,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應敢于突破教學的傳統界限,講究開放策略,積極尋求融合其他高中學科的有關知識,使學生在學習數學中既學到數學知識,又通過其他學科的內容來幫助理解掌握數學知識,促進數學教學。不僅如此,這也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題中之義。
(二)推進發現型教學模式
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對數學的理解是伴隨著發現進行的。作為教學老師,在實際的要學中發現兩者是相互聯系互相支持的。著力引導發現型的教學模式,是高中數學新課改教學的方向之一。因為學生發現各類數學問題解決的過程就是他們自主學習數學、認識數學、理解數學、建構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引導學生數學發現的主要途徑和方法是問題引導。為此,教師要結合實際,從反映教材重點,同時具有啟發性和思維價值的角度深入挖掘能牽動全局的學習。數學的發展史表明,數學來至于問題的解決,沒有問題的提出,也就沒有數學的發展;學習數學必須從研究數學問題人手,在研究問題中發現數學。當然,這一要求對于高中生來說可能有些難度,而這恰恰需要老師的引導。教學實踐表明,教師創設宏觀情景是有效途徑,通過情景設置引導學習課題的過程中作問題引導。例如在幾何教學中可借助對它的幾何意義的研究發現。那么怎樣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它的幾何意義呢?“如同學習任意角的三角函數時,在給出三角函數的定義之后,還要進一步弄清它們的幾何表示”這是數學上類比思維的運用。在推進發現型教學模式時,不能忽視此類的啟發引導。因為它的功能不僅在于啟迪學生對數學探究的主動意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數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逐步達到自覺應用的水平。
(三)在教學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引導好學生的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新的課程改革明確規定了數學課程的總目標和總要求。同時,對學生學習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發展也提出了要求。這一總目標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方向,對于培養學生的良好素質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新的課程改革將課程目標體系分為發展性領域和知識技能領域。發展性領域包括“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方面;知識技能領域包括“函數、解析幾何、統計與概率、不等式、導數、微積分”。在發展性領域的教學過程中,數學老師要注意課程對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的價值,注重學生經驗、學科知識和社會發展三方面的內容的整合,要更加突出地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學習數學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等應達到的基本要求。
(四)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中獲得對數學的理解
在新課標的前言部分中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讓學生遵循學習規則和規律,突出數學的生命體驗,讓學生體驗將實際問題的抽象和解釋過程的數學模型。通過這一過程,使學生獲得的對數學的深刻理解,提高數學思維能力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進步和發展。因此,教師應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充分攝入學生的知識和經驗。新課程改革是一個不斷探索、研究、提高、逐步完善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廣大青年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嘗試,學會激勵,學會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使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過程發揮更好的作用,學生和老師才能與新課程同行。
課改的教學總結與反思篇七
時間過的真快呀。不知不覺一學期又要結束了。在這半年中,我的教學成功離不開她的親切指導和幫助。同時也受到佟軍和許梅的鼎立相助。能積極向同行老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奠定了基礎,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我決心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為取得更好的教學成績努力工作。
1、能認真備課,學生進入五年級后學生的的空間概念加強了,動手實踐的內容增多了,教師如何將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挪入課堂,這是當今教師能力的體現。和四年級相比每一節課的課后練習量有所增加。數學活動課后也有一定量的練習,同時學生還要面對課外活動學習的壓力。所以備課時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充分了解學生現狀的基礎上,不能存在任何死角。特別是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備課時先想到他們。如何設計課堂教學使他們能夠聽得懂、聽的高興。就可以保證全班學生都能獲取新知。
三、甚至達到舉一反十的作用。這些精選題也可以在課后練習、也可以進行提高練習。此時的練習使學生的家庭作業量有所減少。即達到了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目的。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達到對知識能準確的掌握和靈活的運用。
能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他經常給我講教學方法、教學設計。如何抓差生如何抓不愛完成作業的學生。在一學期的合作中使我體會到她是名副其實的優秀教師。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征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1、布置作業做到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特別對后進生課本上的課后練習不一定要求學生全都做完,布置的家庭作業要盡量避免大量的重復。也可以設計為“基本題”,“技能題”“能力題”的模式。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并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后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后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松,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欲也會隨之增加。
同時還要加強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積極推進素質教育。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課改的教學總結與反思篇八
《我的教育夢想》作為一部教育哲學作品,沒有理論的蒼白感,卻在詩的語言、散文的筆調中,展現了豐富、充實的資料,充滿了哲理的思辨。讀著這樣的作品,就好像行進在山上,令人目不暇接,久久回味。
“我心目中的夢想教師,是一個胸懷夢想,充滿活力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己的教師;是一個善于合作,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善于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教師;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那里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像一把把錘子重重地捶打在我的心頭,腦中教學中的一幕幕情景浮現出來。
合上書,我閉上眼睛。有這么一段話,在腦中揮之不去:“我們的不少教師,沒有愛心,不是擔任教書育人的主角,而是擔任‘教育警察’的任務;不是肯定成績,而是發現缺點,當孩子們十分正常、十分優秀的.時候,教師不去肯定他們,激勵他們,而是將他的問題‘放大化’。因此,我覺得我們很多教師扮演的就是一個‘劊子手’的主角。在我們教師的手上,不明白失去多少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不明白失去多少魯迅、郭沫若,不明白失去多少十分優秀的人才。”
我經常說自己愛學生,可是真正的愛是什么樣的?不是指責,更不是苛求。真正的愛學生,就要對學生充滿了期望。教師對學生的愛應當像陽光一樣,溫暖著學生,同時寬容學生,尊重學生。寬容是轉化“問題學生”的一劑良藥。寬容是一種信任、是一種激勵、是一種仁慈。信任學生、感染學生、引領學生,激勵學生自省、自律、自強,不斷提升,超越自己。這就是寬容的魅力,是一縷慈愛的陽光,照亮孩子的心靈。
課改的教學總結與反思篇九
1.教材與高考有一定程度的割裂
筆者認為,語文課程標準、教材與高考是三位一體的,標準是目標與預設,教材代表實踐的過程,而高考則是對過程的檢驗,但實際情況則是教材與高考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首先,從內容設置看,教材多按話題來組合,極大地突出了語文課程的人文特征,弱化了工具性特征,各套教材普遍缺乏系統的語言文字知識,特別是缺乏科學系統的寫作訓練。這導致兩種彌補與應對方式:一是在必修和選修教學中零星穿插相關知識,做一定訓練,此缺少系統性與連貫性;二是高三總復習時集中學習,此則為時已晚,學習倉促,學生不能充分內化,勞而少功。目前高中語文仍以教材為主要教學內容與載體,課時的安排是與教材相結合并定量的,考試內容又必須補充,這勢必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困擾。
2.課堂教學或是傳統式或是形式主義的偽新課堂
雖然新課改帶來了教學理念與教學實施過程的根本性變革,但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這種教學方式,一是考試所迫,因為考試更多考查的是知識與能力,用灌輸法可以增大信息量,做題訓練可快速提高應試能力,而合作、探究、自主體驗既費時間又可能影響成績,不如用傳統方法更省事見效。二可能與學生的水平、素質有關。欠發達地區、非重點學校相當一部分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而培養這些能力又較慢,無奈之下只好采取速成辦法。
如果說日常教學用傳統方式,上公開課時則又走上了形式主義道路。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些教師就抓著合作不放,動輒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自由討論,形式熱熱鬧鬧,實則收效不大。新課標強調“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整堂課全由學生解說,教師可有可無,看似學生自主學習,實則是個別學生在特意準備下的表演。有些教師為了追求熱鬧,讓無效活動沖擊課堂。
3.功利主義和教師教學評價機制阻礙了新課改的運行
雖然新課改的理念已普及并深入人心,但其貫徹實施卻遭到功利主義的沖擊。在現有的社會環境中,人們追求教育的最大最迫切的價值和功用不是培養健全的人,而是要通過教育改變自身現狀,走上更好的平臺。要走上這一平臺,必須拿到“通行證”,就要高考成績說了算。成績好,一切皆好。這就導致日常教學中產生兩種現象:一是重結果不重過程;二是重知識積累與應試能力培養,至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則一帶而過。如此,新課改理念的旗幟表面被高舉,實則被解構;新課改的實施趨于表面化、形式化,實則遭阻遏。
二、路在前方,路如何走
1.修訂教材,改革高考
新教材如果能添加系統的語法、修辭、寫作等方面的知識,學生就會掌握規則、理論,養成思維習慣,遷移運用更具理性,從而避免由大量感性材料的感知進而歸納規律所帶來的不必要的精力耗費,更能修正教材重人文輕工具的偏頗,較全面地覆蓋高考考點,與高考接軌。
2.改革教師教學評價機制
成績考核方式已成為制約新課改良性發展的一個主要方面,唯有變革成績決定一切的教師教學評價機制,新課改才可能健康運行。減輕成績權重,加入過程性評價,不失為一條好的出路。比如,可以截取教師一段時期的常規教學視頻,分析其是否按新課改理念組織教學,以此作出評價,這也可使投機行為與形式主義作風無處遁形。當然,這種過程性評價要實行,還需相關的技術、人力等條件,在此只是提出一種設想與愿望。
3.新課改需要政府、學校的強力支撐與深度參與
新課改是國家意志、政府行為,在實施過程中出現問題,需要政府、學校頂住壓力,排除阻力,迎刃解決,而不是在社會壓力與學生的功利追求下妥協讓步。
新課改不僅需要政府、學校的強力支撐,還需要兩者尤其是學校領導層的深度參與。深圳市福田區福南小學新課改的成功,離不開校長陳順華的深度參與:“課改之初,不少教師不知從哪里開始邁步,陳順華就帶著骨干教師先研磨每一堂課、每一個環節,還多次組織教學沙龍讓大家暢所欲言,真誠交流,直到摸透了,認準了,才在學校旗幟鮮明地倡導和推進。一開始,他并沒有給教師們過多的壓力,只是讓他們看,讓他們悟,最終在認同中一起走向課改既定目標。”陳順華校長的做法或許可以為解決新課改中出現的問題提供一個方向,一種思路。廣大教師深切呼喚學校帶領教師并與教師一起探索、實踐,而不是僅靠指示、評價來實施新課改。
改革是一個過程,成績令人欣慰,不足引發反思。新課改,仍在路上,我們一路反思,一路探索,一路追尋。
課改的教學總結與反思篇十
《我的教育夢想》作為一部教育哲學作品,沒有理論的蒼白感,卻在詩的語言、散文的筆調中,展現了豐富、充實的資料,充滿了哲理的思辨。讀著這樣的作品,就好像行進在山上,令人目不暇接,久久回味。
“我心目中的夢想教師,是一個胸懷夢想,充滿活力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己的教師;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善于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教師;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那里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像一把把錘子重重地捶打在我的心頭,腦中教學中的一幕幕情景浮現出來。
合上書,我閉上眼睛。有這么一段話,在腦中揮之不去:“我們的不少教師,沒有愛心,不是擔任教書育人的主角,而是擔任‘教育警察’的任務;不是肯定成績,而是發現缺點,當孩子們十分正常、十分優秀的時候,教師不去肯定他們,激勵他們,而是將他的問題‘放大化’。所以,我覺得我們很多教師扮演的就是一個‘劊子手’的主角。在我們教師的手上,不明白失去多少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不明白失去多少魯迅、郭沫若,不明白失去多少十分優秀的人才。”
我經常說自己愛學生,可是真正的愛是什么樣的?不是指責,更不是苛求。真正的愛學生,就要對學生充滿了期望。教師對學生的愛應當像陽光一樣,溫暖著學生,同時寬容學生,尊重學生。寬容是轉化“問題學生”的一劑良藥。寬容是一種信任、是一種激勵、是一種仁慈。信任學生、感染學生、引領學生,激勵學生自省、自律、自強,不斷提高,超越自己。這就是寬容的魅力,是一縷慈愛的陽光,照亮孩子的心靈。
課改的教學總結與反思篇十一
隨著《有關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布實施,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在我校正式推開,新課改工作總結。新課改實施一年多來,我們學校,在上級教育部門的親切關懷和校領導的全力指導下,積極行動起來,開展了實施新課程改革的活動。應該說,新課改給我們學校帶來的轉變是巨大的,我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有了較大的轉變,教師素質有了極大提升,學校的教學研究氣氛空前濃厚,課堂教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活躍,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進一步提升,總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帶給了我們新理念、新方法、新嘗試、新探索。經過辛勤的工作,大家對此次新課改有了更深的體會和認識。現把我們實施新課改的具體工作做一總結。
1、教學理念發生了真正的轉變。
記得新課改剛開始實施時,新課程教學理念對于我來說,是干巴巴的理論,是冷冰冰的文字,我無法理解它們的真義。隨著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我才對這些新理念有了全新的認識。這些理論也實實在在成為新課堂的指針,成了有血有肉的東西。例如對思想政治課中"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這一課程理念,我在實踐中通過給學生呈現一個真實的生活世界,不斷拓展教學空間;通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既引領學生動腦思考,又給學生提供動手解決問題的機會。
2、教師的教學方式發生了改變。
教師不再是傳統的"滿堂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而是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真正從臺前退到幕后,做學生的臺階、引路人、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者,把體驗的過程留給學生,讓學生不但獲得知識,更要掌握獲取知識的過程。
3、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改變。
課改以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由被動的"要我學"變為主動的"我要學"。首先由學生在自主自習獨學、對學,在課堂上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啟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緊密結合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生活,主動尋找答案、澄清概念、領會知識的'意義,使學生在積極思維過程和社會實踐過程中建構知識,形成觀點,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升華情感,工作總結《新課改工作總結》。這樣不但輕松學到了知識,同時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融洽了人際關系,收到"一石三鳥"之功效。
4、課堂氛圍真正做到了民主平等。
講臺的拆除,讓老師真正從圣壇上走下來,融入到學生中,及時了解學情,把握簇展動態,并給予適當點撥。這樣把師生的關系拉得更近,而學生也敢敞開自己,平等地與教師交流探討,有利于深層次地解決、理解問題。
1、教學模式利用缺乏靈活性
一年來,我們一直在套用這種模式,無論什么樣的課型,無論什么樣的教學內容,都必須按模式進行。學校在評價考核時也顯得生硬教條。因此課堂千人一面,看不出較明顯的特色。
2、評價體系不夠科學合理
做任何事情時,制訂一套評價制度是無可厚非的,但不科學的評價機制不但起不到激人奮進的作用,反而產生消極影響。
回顧一年多來的課改工作,對課改的認識深刻了很多,現在我們實踐過程中面臨的不是改不改的問題,而是如何改得更好的問題。也就是說課改觀念已經真正深入人心并能做到常態化利用新模式,我們正在探索臨帖之后的破帖之道,探索在新模式下如何讓政治課堂能大放光芒。為此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要求自己。
首先,要繼續加強學習有關新課程的理念和經驗,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課改培訓,進一步理解新課程,接受新課程,提升教育理論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此基礎上加強新課改實驗的探索、研究,不斷總結經驗,調整和充實教學,為新課改實驗的成功盡心盡力盡責。
其次,豐富課改的內涵。新課程改革的實質,不在于教學形式、手段如何新,而在于教法上如何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思維,在這個思維過程中讓學生去感悟新知識。
最后,做到"勤反思"。反思教師,反思學生。在反思中改善,在改善中提升,在提升中升華,讓每堂課盡可能多地閃出思想的火花。堅持寫教學后記,讓自己在實踐中出經驗,在缺憾中找不足,在思考中找答案。
課改的教學總結與反思篇十二
新課改對所有的老師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學校信任年輕教師,把他們放在課改前線,這一年來她們也是不敢有絲毫懈怠,不斷學習借鑒先行課改老師們的經驗,積極探索,努力尋找適合本校生源的語文教學路子,經過一年的教學,有了一些想法和共識,現總結如下:
1、加強培訓,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暑期里,開學初,組織全體任課教師分期分批參加了由省、市教育部門開展的各級課改培訓。通過普通高中課改專題培訓即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教師提高了對新課改、新課程理念的認識。除積極參加上級教育部門的新課改培訓外,我校自己還利用各種講座,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使教師在開學之初就對新課程有了足夠的認識,對新課改作好了充分的思想和理論上的準備,在如何對待新課程上,如何對待新課改上,統一了認識,轉變了教師的觀念。
2、加強領導和宣傳。學校成立了以一把手張校長為組長的新課改領導小組以及相關的評價小組、選課指導小組,配合新課改研究制定了系列綱領性文件,分別是《武都八一中學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教師培訓方案、新課程編排方案、《武都八一中學綜合素質評價方案》、《關于我校高一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選課指導方案、《學分認定管理辦法》、學生成長檔案袋管理、社會實踐活動和社區服務方案,模塊考試方案等文件。同時,在校內外進行廣泛深入地宣傳。一是多次在全校教職工會上宣講新課改的目的、意義、理念等;二是各教研組作為專題研討新課程學科實施方法;三是教務室出了四期新課改知識專題教學簡報;四是召開高一年級學生會,向學生宣傳新課改的意義;五是向高一學生家長印發了《致家長的一封信》,讓家長和社會了解新課改知識,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
3、學校嚴格按新課程計劃開課,其中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作為一門課程單獨開設,由專任教師任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課改的重要特征之一。學校先后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管教學的副校長、教務主任為副組長的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成立了以綜合實踐課專任教師、信息技術課專任教師、各科教研組長及備課組長為成員的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暨研究性學習的業務指導小組。我校研究性學習開展過程主要分為準備階段(包括成立研究性學習領導小組,通識性培訓,學生成立研究性學習小組,確定指導教師,精選參考性研究課題。選題可以選取老師提供的參考課題也可以是自主選擇的其它領域的課題)、實施階段(包括組織學生開展研究工作、初步研究成果匯總、交流、小結等)、結題階段和總結反思階段。目前,在學校的統一部署和領導下,已順利完成上級文件要求的高一學生上學期綜合素質評價網絡平臺管理及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結題工作。
4、常態化教研活動和分階段專題教研活動相結合,通過舉行一系列新課改現場研討課觀摩活動,加強新課改研討交流。學校要求每一位語文教師每一學期至少提供一堂能體現新課改精神的公開課,并寫好一篇關乎新課改的反思總結。對于有特色和見地的經驗和心得體會,我們還在全校的教師會和校報《小白楊》上進行推廣。開學不久,學校果斷決策,邀請市教科中心全體教研員赴我校進行"新課程課堂教學專題研究周"活動,校長張福團、副校長郭志祿、宋國強、焦小平、教育主任李青云、政教主任王江等領導同全體教師一道深入課堂與教研員一同聽課并在課后及時評課議課。許多老師對自己的公開課精益求精,上了一節又一節,不如人意誓不罷休,涌現了一批諸如曾娟、靳陽泉、張明霞、張亞妮等新課改教學積極分子。在整整兩周的活動中,聽語文的53人次、,創造了我校語文教研活動前所未有的盛況。通過一周來的摸爬滾打,老語文師們對新課標精神有了全新的認識和體驗,教育觀念、教學行為、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都在發生積極而深刻的變革。
5、以新課改為契機,學校不僅在高一年級認真開展新課改課堂教學研究活動,而且以高一年級為龍頭,在高二、高三年級同時引入新課改理念并著力開展打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有效課堂"教研活動。我們的做法是:
(1)、深入細致展開課堂教學改革的新實踐。學校領導和學科教研組長堅持聽課,深入到課堂中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分階段進行教學交流總結。學校對課改年級每學期組織一次新課改教學調研活動,進行學生問卷調查、聽課、查教案、作業等。這些調研活動在幫助學校了解學生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學習情況起到了積極的反饋作用。另外,邀請外面的語文課改專家、學者進行指導和幫助,以便對新課程教學理念有更深刻、更全面、更理性的認識和理解,有力促進學校課堂改革的深入進行。
(2)、注重引導教師優化教學方法。發揮教師"導"的作用,促進學生"學"的興趣;"教"必須效力于"導",服務于"學"。著眼于誘導,變"苦學"為"樂學";著力于引導,變"死學"為"活學";著力于疏導,變"難學"為"易學";著手于指導,變"學會"為"會學"。加強集體備課,加強教學反思。新課改對于所有教師都是新的嘗試和探索,所以我們非常重視加強備課組的集體備課工作,充分發揮備課組的積極作用,堅持案例式的集體備課,加強組內聽課和評課,使教學研究"日常化"、集體智慧最大化、不同課型模式化。配合課堂教學改革,改革學生管理方法。即:a、大力開展小組內學生互助活動。b、嚴格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c,開展"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活動,確保知識即時落實。d、大力開展對學生的激勵和表彰。下述為20xx—20xx學年我校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研究活動大事記:1)高一教師參加20xx年暑期新課改教學培訓。
2)20xx年9月1日至9月10日,各年級教師講授新學期開篇課。
6)學校成功創辦《小白楊》校報三期(以文為主)
7)由何水長負責的課題研究結題上報,正在驗收。
8)高一高二級學生創辦手抄報三期。
經過一年時間的探索,他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也有一些困惑。具體而言,高中新課改到底怎樣改?我們面臨著四大困惑:
1、面對大班人多的情況,怎樣使反饋及時到位,怎樣在一節課中關注到每一位學生或者絕大多數學生。
2、教師在充分保護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勇于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通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問題,再從不同角度總結問題的同時,有時教學任務難以如期完成。 3、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是課改成敗的關鍵。對于新課改,很多一線老師感到最困惑的是,課改的理念了解不少,但太虛,而教學是具體而細微的工作,要研究一個個章節怎么上,要面對一個個不同的學生,個別老師甚至感慨不知如何上課。怎樣把教師培訓與教學實踐直接接軌也是一個問題。
4、選課制難以實施。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后,教學模式應怎么確定?選課制是本次課改的最大亮點,因學校條件尚未成熟,目前這一工作也難以開展。
5、關于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教師們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探討,到底該怎樣更好的對教師、學生進行評價,對教師、學生的評價應該有怎樣的標準,我們還是感到很困惑。比如,新課改后高考怎么考,一考不再定終生怎么體現。
1、上級主管部門可組織學校多外出考察課改搞得好的學校,加強交流以獲得好的經驗,少走彎路。
2、統一課改特色工作如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研究性學習、學生成長檔案袋管理等的操作進程,出臺有關政策協調如學業水平考試、實驗操作考查、模塊考試等的時間、方式,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
以上是我對我校開展語文新課改工作一年來的情況總結和反思。今后我們將繼續深入學習新課改的精神,積極開展各項活動,總結教訓,積累經驗,使我校新課改工作更順利地進行,也使我們的教育工作取得更大成績。
課改的教學總結與反思篇十三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教學改革的顯著特征和核心任務是學習方式的轉變,這將牽涉到一系列深層次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本文擬結合現實存在的關于學習的種種典型認識和實踐,就學習方式轉變的有關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
學習跟每一個人的生活與成長息息相關。在現有的社會觀念和教育體系中,學習的概念更多地卻是與學校教育聯系在一起。脫離社會生活實踐以書本為載體的抽象的學科內容,簡單、線性的授受關系,作為任務的學習過程,以及更多地關注于學習結果的評價,這些幾乎構成了學習概念的全部本質特征。然而事實上,作為人的成長與發展所必需的基本過程的學習,其全部的內涵遠非如此狹窄。學習本來就是生命的律動,是每一個生命個體對于外界環境的全部進取性適應行為。孩子們對于環境、對于他物、對于自身的所有發現,構成其生命成長的鮮活的寫照,也是其學習過程的直觀反映。在不斷強調“讀書”的過程中,我們其實早已經把學習窄化為課堂上面對課本和教師,并且通常只是“任務”而不是“需要”的那么一個過程。在這樣的學習觀念之下,學習只是學生的任務而不是學生的需要,學生只是學習任務的完成者而不是學習的主人。學習的窄化和過度形式化的結果,是學生個性發展和生命成長的人為阻滯。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隨著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展開,現在是賦予學習以本來意義的時候了。我們的教師、學校管理者、父母或其他監護人,以及學生本身,都應該建立起新的完整的學習概念。學習是人在面對新的情境時,把握事態、調控自身、獲得意義的全時空、全身心、全關系的行為過程,它不僅需要身心的完整投入,而且要求情(感)、意(志)、智(慧)的協調統一,非此不足以擔當在這新的信息化時代有效促成人的成長與發展的重任。
相應于此,所謂的學習方法,應該就是學習者為了達到學習目標所使用的包括自身器官在內的一切可行手段及其運用程式。它強調的是手段、技術及其運用對于學習目標的適宜性,著重于手段對于目標或目的的中介性、外在性。而學習方式,則是學習者在持續的學習過程中形成的穩定的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總體特征,其中的學習傾向性包括學習情緒、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學習的堅持性以及對學習環境、內容等方面的偏愛等特征。
由于個體的個性特征是多種多樣的,因而學習方式也必然是多種多樣的。顯然,學習方式的概念中包含著技術與傾向性、習慣與動力、能力與個性等因素,它是個人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積累形成的具有個人特色的學習風格,是與其個體身心特征相統一的學習特征。強調的是學習的品質特征和精神,著重于學習對于學習者本身的內在聯系和意義。
因此,不論是要轉變教學的基本形式,還是要改善學習的過程或結果,都必須準確地理解和把握學習概念的豐富內涵,并在此基礎上正確看待學習方式轉變的內在特征性、長期積淀性和復雜整體性。無論怎樣的改革和實踐,無論什么樣的課程或教學,如果不能具體(而非抽象)地關注學生的學習,不能落實到學生的學習變革中來,不能促成學生學習的完整化和個體化,最終都將是不徹底的和缺乏實效的.。
與學習概念的窄化、塌陷和過度形式化相應的是學習的無機化和外在化。面對著枯燥的原理和公式,面對著一大堆永遠也寫不完的作業或模擬題,孩子們所經歷的不是富有激情和靈感的心路歷程,而是有如機械操作一樣的重復訓練,有如鸚鵡學舌一般的簡單模仿。這里,學習演變為一件可以不用心靈感悟和情感體驗的事情,變成了一個外在于學習者自身的社會程式。換句話說,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死了”。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是“學”“生”而是“學”“死”了的現象,向我們展示著學習觀念的無機化和外在化的后果。其內在的根源是對學習心理的漠視、對學習品質的疏忽。學習心理的內涵極其豐富,不僅包括人的感知、思維、想像、記憶等認知操作系統,興趣、動機、情感、態度等心理動力系統,價值、理想、信念等目標評價系統,而且擁有更高級的個性特征系統的支持,它們作為學習方式、學習過程的內在的基礎性因素綜合地發揮著心理指向、啟動、操作、調整、穩定等作用。將學習看做是一種簡單強化的刺激反應過程,視之為一種耳提面命、重復練習或機械模仿的外部操作,必然導致學習的內在豐富性的喪失,導致學習過程的表面化和外在化,因此也才有了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的厭膩以及對教師與書本的盲目信奉。對于學習心理來說,不僅有是否予以充分重視、合理調動、有機協調和系統培養的問題,而且有整體特質是否優良、基本特征是否符合人的發展和時代發展方向的問題,這也就是學習的品質問題。學習的品質優劣,在其心理構成系統的特質方面,主要在于動力調控系統的主動性和協調性,認知操作系統的適應性和效能性,目標評價系統的可持續性和發展性;在其外部總體特征方面,主要在于學習的主體性、整體性、問題性和開放性。
學習心理和學習品質是學習方式的根據和源泉,是決定學習方式優劣的內部因素,也是評價具體學習方式的內在尺度。新的課程改革所明確要求于學習的是轉變學習方式,但是在根本上是要提升學習的內在品質。要從以被動的、接受的、封閉的學習品質為特征的學習方式,轉變為以主動的、發現的、合作的學習品質為特征的學習方式。
不過,我們傾向于首先不是把所謂的自主學習、發現或探究學習等看做是具體的學習方式,而是更愿意視其為一系列具體學習方式的特征和品質。因為在我們看來,在現實的具體的學習活動中,根本就不應該有什么一般的(哪怕是值得倡導的)學習方式的定制,電找不到以完全同樣的學習方式學習的兩個人。鑒于學習主體和學習情境的相對性和復雜性,對任何具體學習方式的刻意提倡都只能是一種簡單和近似的宣傳。需要的是對學習活動的具體心理成分和內在品質的分析、評價和倡導。誰也不能肯定地說在任何情況下一種學習方式就是好的,而另一種學習方式就是差的。我們不可能也更不應該期望在統一推行了某些學習方式后,預期的發展結果就會自然出現。只有在經過系統的教育安排和學習積累,切實培養了某種學習心理、提升了某方面的學習品質之后,實際的學習效果和發展效果才會水到渠成。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對一般性的理論呼吁和實踐要求作出適當的回應顯然是必要的,不過更為重要的,是結合具體的學習情境,更加關注并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在此基礎上幫助摸索出適合于學生自身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習態勢。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人們會發現當一切形式上的和制度層面上的調整到位后,學校教育中如何擺正學與教的關系,如何將學習品質的提升具體落實在日常教學實踐中,通過實實在在的教學而不是熱熱鬧鬧的口號宣傳,來實現真正的教育轉變、學習提升和學生發展,就成為問題解決的現實瓶頸。
既然我們是在學校教育的意義上進行改革,倡導學習方式的轉變也就不可避免地遇到學與教關系的調整問題。在學校教育的范疇內,學、教、教學應該是三個不同的概念,學生、教師、學生和教師三種不同的主體是其對應的邏輯主詞。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指導、師生的教學,作為不同的存在,其間既有不可分割的聯系也有著各自不同的規定性。從教學論的觀點看,師生教與學之間存在著相依相待、相反相成的內在聯系,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于教師指導方式的要求,在于教師的指導既要基于學生學習的需要和特質予以籌劃、組織和設計,為學生學習品質的提升提供適宜的引導和幫助,又要為此而對自身作出積極的適應性的調整。
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樣必然要求和引起教學方式的轉變。學的方式和教的方式共同構成教學的方式,在教育實踐中,怎樣形成一種兼具必要性和可能性,教與學兩相契合、相互促進的教學活動方式,也許是學習方式轉變中所面臨的真正具體的難題。作為師生之間特殊的交往,教學對于雙方來說是共同的創造物,也是各自成長與進步的平臺,如果忽視了教學之于學生的意義,那么自主探究可能就變成了盲目放任,合作參與說不定就要蛻變為群稚嬉戲了。而不論是忽視或沒有教師指導的學習,還是不能引發學生學習的指導,或者是沒有達成相協互動的教與學,都不是學校教育意義上或教學論意義上的教學,或者頂多是假教學在教學論中假教學的概念表征的正是那些自覺不自覺地偏離教與學互動統一的事實及相關存在。新的課程改革所期待于教學的,肯定是真正發生在教學互動之上的學習的品質提升和方式轉變,以及師生的主動、和諧發展。
面對廣泛存在的學習窄化、異化和錯位問題,要走出認識上的誤區和轉變實踐上的慣性,我們究竟應該追求怎樣的學習品質、學習效能和學習效果?到底應該樹立什么樣的學習價值觀呢?在學習概念的基本把握上,有必要樹立起全人的、有機的和整體的學習觀念學習是人的全身心參與的過程,需要所有相關經驗的激活、全部內在潛能的激發和整個精神世界的協調與激動。任何片面的認識和實踐都將給具體的學習目標、過程和結果帶來實質性的損害。
在學習品質的追求和學習方式的選擇上,有必要強調學習的主動性、探究性和開放性。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學習中自主與他主、發現與接受、競爭與合作、獨白與對話、有意義學習與機械識記等等的相互關系,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通過不懈的努力,著意搜尋、創造、積累并形成那些有助于學生主動、充分、和諧、有特色、可持續發展的教學方式,自覺促進學生良好學習方式的形成。
在學習的效能上,建立起學習的整體優化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效能是學習者投入學習活動的所有資源對于學習目標的有效性的總和。既然學習活動涉及主觀和客觀、形式和內容、方法和目標、時限和任務、技術和資源、成本和效益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具體的學習和教學過程中,就應該依據情境的基本現實,在充分自覺的基礎上,爭取可能與必要、手段與目的、過程與結果的最大統一,達到學習效能的整體優化。缺乏效能意識的學習實踐,或者說不注重學習效能的學習或教學安排,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益的。在學習的效果、價值取向和評價標準上,必須堅持學習的全面質量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在追求最優化學習的條件下,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自我感受、體驗、反思和調控水平,關注他們學習品質的全面性、整體性、和諧性及對現實問題的敏感性、洞察力和解決能力,使他們學會從另一個視角換一個思路去思考問題和尋求答案,在與他人與群體的合作乃至與對手的對話中,不斷汲取營養和提高與人合作的能力。在所有的學習中,那些能夠使學習者自身獲得更多的信心、更強的內驅力、更高層次的策略、更積極的心態和更寬廣的胸懷的學習,一句話,那些更有效的品質的開放的和具有可持續性的學習,肯定是最好的學習。
課改的教學總結與反思篇十四
本學期,我們堅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核心任務,注重教育內涵發展,教學教研工作有聲有色。
八、聽課評課堅持“以學論教”的課堂評價原則,引導授課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改變課堂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