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6月,教育部啟動“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教育計劃”,確定北京大學對口支援石河子大學。2006年1月為進一步加大對新疆高校的支援力度,教育部又決定增加天津大學對口支援我校。2006年4月教育部實施“援疆學科建設計劃”,指定天津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對口支援我校11個學科。2007年3月,教育部將江南大學列入“援疆學科建設計劃”中,對口支援我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啟動東西部高校對口支援計劃是黨中央、國務院西部大開發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也是教育部實現東西部高等教育均衡發展,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有效嘗試。
新疆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是我國戰略資源的重要儲備區,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當今世界獨有、中國唯一的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組織,是穩定新疆、建設新疆、繁榮新疆的一支關鍵力量。作為兵團高等教育的龍頭,石河子大學擔負著兵團“人才庫、思想庫、智力源”的重要任務。正是從國家戰略高度出發,北京大學高度重視對口支援工作,將對口支援我校納入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整體規劃中,并作為北大服務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積極落實。天津大學也將對口支援工作當作一項政治任務,本著實事求是的校訓把每一項工作落到實處。“援疆學科建設計劃”支援高校也都從講政治的高度認識對口支援工作,積極支援我校。石河子大學更是將對口支援工作當作新時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充分利用、深入挖掘對口支援的各項資源。
五年來,石河子大學以對口支援為契機,抓住機遇,統籌規劃,乘勢而上,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輝煌,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突破。2005年我校成為省部共建高校,在新疆率先順利通過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博士點從無到有,已建成4個博士點學位授權點,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取得立項,國家“863”高科技計劃項目實現零的突破,文科碩士點申報成功,留學生教育和國際科研合作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本科生就業率連續四年位居新疆高校前列,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社會美譽度迅速提升。這些成績的取得,標志著我校正一步步朝著建設高水平、綜合性、開放性、教學研究型大學目標邁進。對口支援工作在我校的發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北京大學全方位對口支援成果豐碩
(一)名校名師支教,教學水平、師德師風建設明顯改善
五年來,北大先后有100多位學者、教授來我校講學、支教。2003-2005年教育部實施“李嘉誠基金會重點課程教師選派計劃”,北大派出具有豐富教學經驗、較高學術水平的30位教師來我校支教,重點支持我校新辦專業,使新辦專業的課程建設、教材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在短期內都得到提高與完善。我校給每位支教老師配備了1-2名助教,使這些青年教師足不出校就可得到名師們的指點。一批批北大教授來我校支教的同時,將北大百年名校的精神在我校傳遞。中文系孟二冬教授就是他們中間的杰出代表。支教期間,他忍著病痛堅持完成了支教任務,最終咳血住進醫院。他在我校支教的先進事跡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胡錦濤總書記為孟二冬同志題詞:“為人師表,品德高尚”。北大精神孕育培養了孟二冬,同時,他對學生高度負責、對科研鍥而不舍、對事業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在我校得到了升華。
名校優秀教師群體所傳遞的奉獻精神與我校一貫秉承的艱苦奮斗的兵團精神高度融合,這兩種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校的教師,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我校教師扎根邊疆、獻身邊疆教育事業的決心明顯增強,我校教師流失率從2000年的10%下降到2006年的1%。
(二)實施“文化西援”工程,開展“名校名師講壇”,校園學術氛圍空前濃厚
“文化西援”工程是北大對口支援的文化盛宴,是弘揚學術精神的主陣地,是推動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特色項目。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韓啟德院士、北大校長許智宏院士、北大常務副校長林建華、柯楊、原北大校長吳樹青、著名學者梁柱、陸儉明、閻步克、魏英敏、曹文軒、王曉秋、胡壯麟等在內的31位專家學者先后到我校開展了66場學術講座,內容涉及哲學、歷史、文學、語言學、倫理學、經濟管理、醫學、化學、生命科學等學科領域,聽講師生多達三萬余人次。“文化西援”工程引起了新聞界、學術界和社會的極大關注,在新疆地區產生了強烈反響,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名校名師講壇”掀起學術高潮。為進一步加強學術交流,擴大學校影響,帶動科研和學科建設,2007年3月我校全面啟動“名校名師講壇”計劃。邀請北大、天大等國內著名高校的名家名師來我校開壇講學。從2007年4月至10月將陸續有40位國內一流學者來我校講學,為我校十年并校慶典營造崇尚科學、尊重學術的濃厚氛圍。
(三)加大人才培養,提升教師學歷層次,師資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對口支援工作伊始,我校就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對口支援的中心任務認真落實。五年來,石河子大學共派出120余名教師赴北大進修,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7人作為師資后備力量前往北大學習。2005年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學新疆研究生培養基地”在我校掛牌成立,重點為我校培養高層次教師。目前共招收我校21名教師攻讀博士學位,占目前我校攻讀博士學位教師總數的18%。
(四)重點扶持學科建設,以科研為突破口,四個學科取得重大突破
對口支援工作伊始,北大確立重點扶持我校漢語言文學、生物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藥學四個專業。五年來,四個專業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藥學方面,在北大專家的指導幫助下,申報新專業1個、碩士點1個,立項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兵團級重點實驗室1個,合作申請國家“973”前期預研項目1項,聯合申報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省級科研項目3項。生物技術方面,兩校共建植物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加強實驗課教學,提高綜合類、設計類實驗課程的開出率,申報國家“863”轉基因項目獲得立項。計算機科學方面,我校教師與北大教師合作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采取共建EDA電子系統設計實驗室、計算機聯合實驗室、實施遠程授課等形式,提高了我校計算機理論和實踐教學水平。在自治區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課程評估中,我校名列第一。漢語言文學方面,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主,我校成立了文學藝術學院,改變了我校文輕理重的局面。2006年6月在北大的幫助下,文學藝術學院成功舉辦了“文學與文化研究:問題與方法”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十幾個省區的專家、教授在會上進行學術交流。
在北大的帶動下,我校學科結構進一步優化,辦學層次顯著提高。在國務院學位辦第九、十次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核中,我校共獲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新增32個碩士點,博士點和文科碩士點取得零的突破,我校學位點建設與研究生教育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五)舉辦干部培訓班,互派干部掛職,干部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
北大充分發揮學科齊全、知識信息密集的優勢,于2004年10月為我校中層干部舉辦了為期兩周的管理干部高級研修班,我校42名機關部門、各學院、直屬和附屬單位主要領導參加了培訓。短期干部培訓開拓了我校干部的視野,轉變了我校干部的思想觀念。北大還通過與我校互派掛職干部,幫助我校提高管理水平。北大先后派東方語言所所長趙杰教授、校長助理于鴻君教授出任我校副校長。根據我校需求,北大派出研究生院彭萬華、國際合作部潘慶德、藥學院李長齡、政府管理學院王磊擔任我校相關部門和學院領導。掛職干部們管理經驗豐富,管理理念新穎,管理思路明確,管理方法科學,既能出成績,又能帶隊伍,為我校的管理隊伍注入了新鮮活力。同時,北大接受我校10名中層干部到相關部門掛職,加強了兩校干部交流。
(六)積極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畢業生自愿留疆工作人數逐年增加
我校十分重視學生工作,把人才培養作為服務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對口支援以來,我校每年都選派優秀本科學生赴北大插班學習,感受北大名校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對口支援工作中,我校聯合北大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不僅活躍了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且增進了兩校學生間的友誼。2003年,兩校學生開展題為“西部開發,教育先行”的同臺演講,以“相約在西部”為主題舉行了兩場文藝晚會。此外,應北大邀請,我校非藝術專業學生藝術作品在北大圖書館展出,我校學生參展的87幅美術、攝影作品受到北大師生的歡迎和好評。2003年12月,應北大邀請,我校5名優秀學子赴臺灣參加了“海峽兩岸大學生交流實習營”活動。我校每年接受北大學子暑期社會實踐團來新疆兵團進行社會實踐,加強了雙方學生的交流。通過開展活動,與北大學生交流對話,開闊了我校學生的視野,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熱情,我校學生素質得到很大提升。
隨著我校的快速發展,隨著新疆及兵團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大,讓許多內地畢業生看到了巨大的創業空間和自身發展的希望所在。對口支援五年來,一批優秀的內地畢業生志愿“服務地方經濟,投身西部開發”,到新疆和兵團基層農牧團場建功立業已成為我校畢業生就業的一大亮點。西部大開發人才需求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我校創設的教書育人的內部環境共同作用,促使教育留人扎根西部的新的人才流向機制逐步建立起來。自2003年以來,學校畢業生中自愿留疆工作的內地生源人數和比例不斷擴大。2003至2006年內地生源畢業生中在新疆和兵團就業率均在53%以上,2006年達到了70%,截止目前已有2084名內地生源畢業生扎根在了西部,不少學生已成為新疆及兵團各條戰線的骨干力量。
(七)開放辦學,擴大交流,石河子大學聲譽明顯提升
對口支援之初,北京大學就積極幫助我校做好外事工作。經北京大學牽線搭橋,我校已同日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日本巖手大學、韓國忠南大學、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新西蘭梅西大學、歐亞太平洋地區大學合作中心等多所境外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在學者和學生交流、交換圖書資料和學術刊物、科研合作、舉辦學術研討會等方面與上述高校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近年來我校接待國外友好院校訪問團近30批次,接受日本巖手大學贈圖書700冊,與國外高校合作科研項目2項。北大還介紹國外基金資助我校教師到國外研修,和我校共同組團參加國外和港臺學術交流活動。自2004年起我校開始發展留學生教育,目前已培養巴基斯坦、韓國、日本留學生百余人。通過不懈的努力,外引內聚,我校五年來的外事活動量超過了建校以來外事活動量的總和,形成了開放辦學的局面,極大地提升了我校的知名度、美譽度。
(八)物資捐贈,資源共享,辦學條件不斷改善
北大組織出版社每年向我校捐贈新版圖書,動員全體教師為我校捐贈自己的出版著(譯)作。五年來共捐贈圖書一萬四千余冊。由北大牽線,北京大學圖書館、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石河子大學圖書館簽署了三校學術資源共享協議。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北大圖書館向我校開放了網上電子資源,北大圖書館在外文全文期刊查新上給予我校支持和幫助。
為改善我校辦學條件,北京大學方正集團向我校捐贈了100臺電腦建立了“第五微機實驗室”。北大向石河子大學化學系捐贈價值30萬元的化學實驗設備。北京大學資源集團向我校捐贈了40臺NC機和4臺服務器,由北大牽線,美國明導公司向我校捐贈了價值1億元的計算機軟件,三方建立了美國明導公司一一石河子大學——北京大學“電子系統設計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成為新疆電子設計第一家,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二、天津大學全方位對口支援,注入新鮮活力
(一)兩校互訪頻繁,重點突出
我校校領導先后多次赴天津大學訪問,就對口支援工作與天大領導溝通交流。我校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機電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水利建筑工程學院先后組團赴天津大學尋求支持與合作。2006年6月22日,天津大學校長單平率代表團來我校,落實兩校的對口支援協議工作,并簽訂了兩校“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協議書。11月23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院長元英進、黨委書記馮亞青率相關專家教授等一行13人來訪我校,就天津大學對口支援石河子大學召開科技洽談會。2007年4月,來自天津大學研究生院、化工學院和社會科學與外國語學院的領導、老師一行12人參加天津大學和石河子大學聯合招生的工程碩士班開學典禮。
(二)人才培養措施得當,力度顯著
天大化工學院與我校化學化工學院簽訂聯合開辦“化學工程類專業”在職攻讀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班協議,并于2006年在我校招生。經過組織報名、考試,目前已有我校和新疆農墾科學院的22名教師、工作人員被錄取。該工程碩士班的開辦,對于我校提升化工專業教師學歷層次,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同時幫助兵團培養高水平化工人才,適應兵團經濟社會發展由以第一產業為主向二產、三產轉型等具有積極重要的作用。今年,我校化工學院教師徐曉琳考取了天津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天津大學免收全部學費。為幫助石河子大學提高英語語言學等專業的教學水平,天津大學研究生院、社會科學與外國語學院還與我校外國語學院決定為我校聯合培養單考英語語言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天大研究生院和社外學院領導、教師等多次來我校組織報名考試工作,該班今年招收我校15名教師作為師資培養。同時,天津大學接受我校選派的第一批工科類5名教師赴天大進修。2007年4月,天津大學聘任我校化學化工學院李春、代斌兩位教授為該校的博士研究生導師。
(三)積極搭建合作平臺,帶動學院發展
在天津大學的支持幫助下,我校基礎化學實驗中心的組建工作進行得有條不紊。2006年11月,該實驗中心通過自治區教育廳組織的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評審,實現了我校自治區級基礎實驗課教學示范中心建設點零的突破,并成為自治區向國家推薦的兩個實驗中心之一。目前,該實驗中心正在積極準備申報2006年國家級示范中心,迎接教育部組織的評審。為了更好的加強院際之間的合作,天津大學化工學院與我校化學化工學院正在積極準備組建聯合學院,搭建人才培養平臺,并針對新疆生物質富集暢通等特點,籌建旨在解決能源短缺等問題的生物質轉化工程中心。
(四)選派名師支教,我校教師受益匪淺
截至目前,天大已派出9位教師來我校短期講學。天大派出的教師都是多年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具有豐富教學經驗、榮獲多項教學科研成果獎的老教授。他們懷著對西部教育的滿腔熱情來到石大,認真準備了授課內容,將自己長期從事教學、科研的心得體會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校師生,詳細介紹學科前沿動態,受到我校師生的熱烈歡迎。2007年5月22日,天津大學李淑芬教授來我校為化學化工學院、食品學院、藥學院的師生們作的題為“超臨界流體技術研究進展”的專題講座,使我校三個學院的師生們受益匪淺。
三、實施“援疆學科建設計劃”,構建全新辦學格局
(一)簽訂學科建設計劃協議,積極出訪加強校際交流
2006年4月-6月,我校黨委書記周生貴,校長向本春分別帶領有關學院、部門前往這5所支援高校就落實“援疆學科建設計劃”事宜進行磋商,初步達成合作意向。2007年2月,我校黨委書記周生貴帶領相關部門領導就進一步落實“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專程前往天津大學、浙江大學等5所高校考察,具體商洽選派援疆干部事宜。
2006年6月,教育部在新疆召開“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工作會議,教育部部長周濟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會上,我校與天大、浙大等5所高校分別簽署了“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協議書。2006年8、9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孫武學校長、四川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文心田等先后率團來我校進行調研考察,落實兩校簽訂的有關協議。
2007年伊始,我校校領導、各院系組團積極出訪各所“援疆學科建設計劃”支援高校,落實對口支援各項工作。2007年3-6月,我校黨委書記周生貴、校長向本春先后組團訪問天津大學、浙江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江南大學等支援高校,就學科建設、選派掛職干部、申報國家級重點學科、師資培養等事宜與各高校深入交流,達成多項合作意向,并落實了工作。在此期間,我校化學化工學院、水利建筑工程學院、農學院先后組團赴天津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訪問,加強學科間的交流與合作。
(二)重點加強人才培養,提高我校師資水平
2006年10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接受了我校醫學院選派的10名優秀中青年教師參加該校在職博士研究生班學習。該院還決定在我校醫學院舉辦一期在職碩士研究生班。2006年10月,根據兩校簽訂的協議,四川農業大學破格錄取我校動物科技學院一名教師為動物營養學博士研究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接收我校選派的兩名碩士研究生前往該校相關實驗室進行碩士論文實驗。今年,我校動物科技學院一名教師報考川農大的動物營養學博士,三名教師報考浙江大學動物學博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也確定與我校聯合培養博士生兩名。
(三)廣泛進行教學、學術交流,促進相關學科建設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研究生部石年、李龍和吳漢榮三位教授先后來到我校,為我校2002級預防醫學專業方向班學生講授課程,并留下了他們的授課資料及相關多媒體課件。近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又將有4位教師來我校講授課程。
2006年11月,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黃祖輝教授來我校舉辦講座,并被我校特聘為客座教授。2007年4月,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常務副院長、動物營養學教授許梓榮應邀來我校訪問,與我校動物科技學院院領導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聯合申報科研項目、學科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談。許教授為我校師生做了題為“介觀動物營養的研究進展與展望”的學術報告,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他在我校有關領導的陪同下專程前往兵團科技局、兵團發改委及兵團農業企業就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與石河子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共同申報國家級項目、聯合研發產業化項目等事宜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結合新疆地方資源優勢特點,我校動物科技學院聯合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共同起草了兵團“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受到兵團有關部門的重視,并爭取到了兵團科技局工業科技攻關計劃的立項支持,雙方教師還共同參編專著1本。近日,我校動物科技學院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達成兩項科研項目意向。
(四)掛職干部積極溝通,促進學院學科交流
對口支援實踐證明,選派掛職干部是加強學科交流的有效途徑。我校黨委研究決定,以共同院長、掛職干部、副院長等形式大力引進支援高校的優秀管理人才,在1-2年間給我校17個專業學院都選配上支援高校的領導干部。2006-2007年,共有7名“援疆學科建設計劃”所屬高校的掛職干部來我校工作。他們是天津大學張毅民博士任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呂家高博士任我校醫學院副院長,浙江大學余東游博士任我校動物科技學院副院長,北京阜外醫院任曉慶博士、熊長明博士先后出任我校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四川農業大學傅體華教授任我校農學院副院長,江南大學王洪新教授任我校食品學院院長。這些掛職干部都來自名校,學有專長,不僅能夠承擔一定的授課任務,指導實驗室及學科建設,而且能夠結合自身專業為學院建設出力,在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等方面發揮與支援方良好的溝通作用。
此外,2004年8月,教育部實施“50所內地高校對口支援新疆高校選派教師計劃”,確定中國政法大學對口支援我校。三年來,中國政法大學派出9位教師來我校支教,成功舉辦兩屆“西域法學高峰論壇”,極大地促進了我校教師教學、學術水平的提高。通過對口支援工作,我校更加積極地與內地名校進行多方面的交流合作。我校先后與南開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簽訂合作協議書,開展校際之間的合作。
四、對口支援工作幾點體會
五年來,我校黨委緊緊抓住對口支援這一歷史機遇,在教育部的大力扶持下,借助北大、天大、援疆學科建設計劃高校等支援高校的力量,我校的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對口支援工作碩果累累,對口支援工作規模逐步擴大。回顧五年的對口支援工作,我們總結以下經驗:
(一)領導重視,組織健全,措施到位。從受援角度講,兵團領導、學校領導對對口支援工作十分重視。我校將對口支援作為學校的重要工作寫入規劃中,把對口支援當作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來抓。從支援角度講,北大領導也十分重視對口支援工作,閔維方書記一直強調:“對口支援是北京大學一項光榮的政治任務,一定要把它做好、做實,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北大許智宏校長把對口支援石河子大學看成是北京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天津大學單平校長也明確表示實事求是、求真務實、高起點、見實效地做好對口支援我校的各項工作。支援、受援雙方成立了對口支援工作組,由主管校領導任組長、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工作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對口支援日常工作,每年切塊對口支援專項資金。建立了對口支援例會溝通機制。中央、兵團、學校都制定了相應的政策,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為對口支援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全面開展,重點突出,樹立精品。在對口支援中,我校以人才培養為中心,采取教師單科進修、訪問學者進修,推薦免試研究生攻讀學位,建立北京大學新疆研究生培養基地,與天大、華中科技大學等支援高校以聯合開辦研究生班等形式加大師資隊伍的培養力度。共培訓、培養師資近200余人,占全校專任教師的1/6。同時,以管理干部高級研修班、互派掛職干部等形式提高管理層整體素質。落實“重點課程教師崗位計劃”,帶動我校藥學、生物技術、計算機科學以及漢語言文學四個學科的發展。天大通過學科重點建設帶動我校化工專業建設。我校強力打造“文化西援”工程、“名校名師講壇”、“西域法學高峰論壇”等擴大我校學術影響力的精品項目,提高社會聲譽。
(三)積極合作,優勢互補,科研攻關。我校教師與北大、天大、浙大、華中科大等教師利用新疆的地區資源特色,結合雙方相關學科的優勢資源,一同立項申報科研項目,取得包括國家“973”預研項目立項1項,國家“86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在內的多項科研合作項目。申報立項省部共建實驗室1個,兵團重點實驗室1個,植物分子學實驗室1個,EDA電子系統設計實驗室1個,組建基礎化學實驗中心1個。我校充分利用新疆的資源優勢與支援高校合作科研項目,在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上取得了突破。從兵團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出發,我校同天津大學聯合與新疆石化企業合作,增強我校科技服務能力。
(四)借助名校,促進交流,提高聲譽。經北京大學牽線搭橋,石河子大學已同7所境外高校簽訂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協議,營造了良好的對外交流氛圍。自對口支援工作開展以來,石河子大學的外事往來量大幅度增加,超過建校以來的總和。同時,我校借助北京大學等名校的品牌優勢,利用名校品牌的無形資產,積極擴大對外影響力,提高了社會美譽度。
(五)名校帶動,培養人才,育人有方。通過北大、天大的全方位支持和援助,“援疆學科建設計劃”高校的支持,我校教師隊伍逐步趨于穩定,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社會聲譽不斷提升,從而吸引了一批批內地莘莘學子從全國31個省區千里迢迢來到石大求學,以第一志愿報考石大。同時,支援學校教師所體現出的以熱愛祖國、奉獻社會為核心的精神與石大所秉承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相融合,深深地影響和感染著石大的學子們,激發了石大學子的愛國熱情和創業精神,樹立了“服務地方經濟,投身西部開發”的就業新觀念。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長風破浪,壯志豪情。對口支援的五年,是對口支援高校和石大攜手共進親密合作的五年,是我校大跨越、大發展的五年。我校在五年中取得的全方位的進步離不開教育部的關心與支持,離不開支援高校大力而誠摯的幫助。誠懇地希望教育部將對口支援工作繼續開展下去,石河子大學將把握這一歷史機遇,只爭朝夕,奮發圖強,為服務邊疆、建設邊疆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