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在各個領域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在個人生活中還是在組織管理中,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方案能夠幫助到我們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劃書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紙的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篇一
對教師來說課最好不用“上課”或“教”這樣的字眼,而是用“做”“實施”或“開展”更合適。因為綜合實踐課不是“上出來”的,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
在這個空間里,我讓學生盡情地觀賞一切,分析一切,這一切原本對他們來說,確實是陌生的,但正因為陌生,恰恰給了他們以新奇的感覺,學生透過疑云看本質,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活動,開展廣泛的交流,并對獲得的種種信息和現象進行充分的,毫無拘束的爭辯,在爭論中認識,在爭辯中深化。這對于我們也提出了一個嚴厲的挑戰,因為通過活動可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和探究性,學生帶著問題來研究,帶著準備來探索,一切也都是新的,這樣一來,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可得到提高,也有利于拓展文化結構和自身素質。在活動中,一些學習并不是很好的學生,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激-情和能力,讓人欣喜而欣慰。他們那種敏銳的洞察力,那種高超的探究能力,那種解決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都充分展示出了,活動給了他們欣然求知的樂趣,活動教會了他們做人的道理。
二、給學生搭建主動學習的舞臺
本學期實踐活動在具體的實施中,我將它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交流階段。對于我設計的這些主題,一節課完成是不現實的,為此我一周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讓學生有足夠時間、空間,深度參與實踐過程,獲得豐富體驗。
在準備階段,在學生對身邊的社會、自然現象有了初步觀察的基礎上,在教室里討論,由我來指導學生提出問題,確定主題,做出活動方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孩子將模糊的問題有效合理地表述出來,并幫助與指導學生準備工具與材料。
在實施階段,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去經歷與體驗。因為學生的'能力有限,還有安全問題,活動是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我在實施過程中進行一些指導,對一些必要的專題講解和方法的介紹,并對學生活動的整個過程進行觀察,善于發現學生的特點,對學生做出恰當的評價。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可以自由自在的組織活動小組,確定好自己研究的主題及內容,確定研究的目標體系。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我精心設計過程,并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及學習過程進行嚴格的調控。在綜合實踐中,研究方式的選擇,學習小組的組成,活動過程中的計劃、活動成果的構想,都完全在學生自己手上。
一、在現有的條件下相信自己行,相信學生行。
四年級學生“小”,而綜合實踐活動課卻是個“大”課。這個問題曾經一直困擾著我。一學期的實驗表明,以前的理解太狹隘了。綜合實踐課無所謂大小,關鍵是要找到適合實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路子,意識是培養出來的,能力是鍛煉出來的,要對自己的學生有信心!
二、要改善課堂中的“收與放”
綜合實踐活動不能“教”,但綜合實踐活動課卻離不開必要的“教”。這后一個 “教” 就是指導。尤其是課程啟動才短短幾年,學生處于一種不知所然的狀況,一上來就放由學生所謂“自主選題”,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經過實踐的摸索,我指定了主題,綜合實踐活動離不開教師的具體指導,制訂計劃,學會合作,均需要教師的點撥,甚至是訓練。要“放”就必須先“扶”,否則學生無所適從。但老是“扶”而不敢“放”,學生永遠學不會自己走路。我一開始就布置他們寫方案,由于有生活中的基礎,很快方案就出來了。但是在方案的實施階段,一開始擔心他們第一次在校外自己活動,安全問題是我比較擔心的,還有一點小學生的自控能力還是不夠的。但是實踐下來,現在的小學生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應在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
三、要改變舊的觀念,增強新的血液
綜合實踐活動,要求教師要有新的師生觀、新的教學觀。而以前自己以教學主宰者自居慣了卻渾然不覺,依賴講授法多了卻秉性難移。課程實驗剛開始,我還是不知不覺地老用講授法,介紹什么是“綜合實踐活動”,有什么意義和作用,結果兩節課下來,學生就興趣全無了。這時,我才發覺:不對勁!活動課不能這么上!活動活動,必須讓學生動起來,在活動中發展,在活動中受益,在活動中體驗成長,在活動中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舊的單一的講授法必須淡去,必須采用新的“活動教育法”來“活動育人”。
四、“單兵作戰”與“集體協作” 教師只是個召集人。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決不是一個教師就能全部包下的。綜合實踐課是集體課!怎么不叫學生去請其他指導老師呢?后來的實踐證明,只有教師間的集體協作才能高質量地教好綜合實踐活動課。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探索過程,是一種實踐過程,也是一種開放性思維過程,在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是不重結果,而重過程,只要我們的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鍛煉,成長起來了,這就是我的成功。
注:查看本文相關詳情請搜索進入安徽人事資料網然后站內搜索綜合實踐活動課反思。
紙的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篇二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承載著新課程核心理念的課程,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最佳課程,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最佳途徑。伴隨著新課程的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也如火如荼地在各地開展起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呈現出一派可喜的景象。但是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化”似乎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神話”。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價值似乎還是沒有被一部分管理者所認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地位”似乎也沒有得到真正的認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這門課程成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課程。
反思一:管理者的“不專一”,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難以深入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任何一門課程都需要有“專業”人員進行管理,這樣才能保證課程有序、有效地實施。當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身就是一門新興的課程,是一門需要不斷發展、建設、完善的課程。因此,我們就不能強求課程管理者一開始就是這方面的“專家”,但至少管理者也要隨著課程的發展而不斷提升自己,使得自己在綜合實踐課程的實施中具有“真正的話語權”。但是,現實并不讓人樂觀,從教研部門的課程管理來看,很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研管理者是身兼數職,這樣課程管理者就沒有更多時間來管理和研究這門課程,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也就“有形而無神”了。從學校管理上來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學校的整個課程實施體系中的重視程度不夠,實施力度不夠。很多學校管理者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研究不夠,這樣在課程的具體實施中就很難進行科學地規劃和有效地指導,這樣很容易造成課程實施的“放任自流”。
反思二:實施者的“不專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成敗關鍵是課程的具體實施者,因此課程具體實施者對課程的了解和對課程的研究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深入發展的基礎。同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對教師專業要求很高的課程,這就需要我們課程具體實施者具有良好的綜合素養,但現實并不讓人樂觀。很多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沒有專職教師擔任,大部分學校的課程都是由語文教師(或者數學教師)擔任,語文教師擔任很多門課程,哪有時間和心思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研究?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急需專職教師。
反思三:“以點帶面”,課程常態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這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但經過多年的探索,綜合實踐常態化似乎還是一個夢!(當然有很多客觀原因)。最近參加幾次綜合實踐活動的研討活動,很多人都在說學校綜合實踐已經常態化,而且列舉了大量的案例。仔細研究這些案例,確實很不錯,科學規范,如果能讓學生真正參與進去那學生真是會終身受益。但是透過這些案例,讓人隱隱覺得有些不安。很多案例是為了交流,為了出版,為了參賽,為展示而設計實施的。如何根據學校的自身實際,遵循學生的年齡發展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來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這是需要我們每一位課程實施者認真思考和研究的課題。以幾個案例就說自己綜合實踐已經常態化了,這是不科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需要課程管理者的重視,需要給教師提供相關的“校本實施計劃”,需要搭建更多的交流平臺。相信只要我們充分地重視綜合實踐活動,并不斷完善實施監督、課程評價體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常態化并不是一個遙遠的神話。
反思四:沒有更規范科學的課程標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新課程的核心課程,到現在還沒有頒布《課程標準》,只有一部《課程綱要》。由于現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綱要》只是一些綱要式的內容,對課程具體實施者缺乏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因此,作為一門核心課程更需要一部規范的、科學的課程標準。
作為一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具體實施者和校本管理者,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與探索,我堅信只要我們真正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在實踐探索中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提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這門課程才能真正散發出它應有的魅力。
紙的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篇三
1、綜合實踐活動課在絕大部分學校中被作為一門新的“副科”地位存在,缺少應有的關注,課程支持嚴重不足,指導教師一般也是兼職的。
2、指導教師缺乏系統培訓,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把握不準導致指導學生實施過程中出現偏差。如,有的以學科課程的實施方式在教室“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的則放任自由,缺乏具體指導和行為規范,使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流于形式,其促使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在實踐中發現、提出、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獲得豐富的情感與體驗等方面難以達成。
3、教育觀念未能得到根本轉變。由于受升學壓力的影響,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只要中考不考的課目,都是可學可不學的。因此就有了主課作業多多,而學生也樂此不疲。這樣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沒有興趣,也沒有時間去實踐。
4、缺乏實踐活動基地及配套的教育政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但由于得不到社會各界的有效支持,致使學生無法直接參與并親歷各種社會生活和社會活動領域,無法直接參與社區和社會,無法開展各種力所能及的社區服務性、公益性、體驗性的學習。因此,培養學生獲取直接經驗、發展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的目標也就無法實現。
針對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筆者經過認真反思,提出以下建議:
1、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相應的政策支持系統,盡快明確綜合活動教師職稱評定的方式與程序,確定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工作量計算標準,制定綜合實踐活動管理制度及對學校的評價制度;同時應考慮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納入中考綜合素質評價中去,促使學校及社會各界轉變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認識。
2、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的系統培訓,研制具有操作性綜合實踐活動培訓教材,給予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方法的引領和案例示范;同時,鼓勵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通過多種方式交流與合作一起分享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經驗、探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策略、反思作和實踐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指導教師的綜合素質。
3、地方政府要形成配套的教育政策和氛圍,以拓展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同時社會各界也要給與力所能及的幫助。
紙的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篇四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門全新的課程,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而進入實施階段。各個實驗學校都結合地區和學校本身的資源優勢,扎扎實實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但是,如果我們冷靜思考,也會發現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誤區。為了真正體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課程理念和獨特價值,糾正實踐中的偏差,就要對這些誤區作深入分析和反思,防止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形式化、表面化。
一、活動主題應來源于生活實際
不少教師在幫助學生確定活動主題的時候,往往是選擇教師自己感興趣的幾個活動主題供學生選擇,有的地區和學校甚至硬性規定某一學期的活動主題。比如,某市區教研部門規定春季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是“我們的環境”,秋季則為“動物世界探秘”。有的學校在制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方案時,將每個年級的活動主題作硬性規定后,指導教師只能引導學生圍繞這些主題來開展活動,結果活動主題受限制,學生活動的方式也相應受到局限。這樣的活動主題往往不利于培養學生開放的思維方式,不利于形成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關系的整體認識。
我們知道,綜合實踐活動沒有教科書和教輔資料,教師在指導學生活動時有時是一籌莫展,但這并不等于可以由地方和學校來對教師作一些硬性規定,相反應給教師更大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空間。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應該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是學生關注周圍生活及其整個世界時發現的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因此,在指導學生確定主題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人和事,關注周圍的生活及現象,從而提出自己感興趣又值得研究的問題,在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生活背景與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行了取舍,確定活動的主題。只有這樣確定的主題,才是學生樂意探究的,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學生才會有生活基礎;也只有這樣堅持下去,不同年級、不同年段的學生才會呈現出不同領域中的豐富多彩的活動主題,教師的引導也才會使同一批學生在不同的年齡段關注不同領域的問題。
二、由淺嘗輒止走向深度體驗
在引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我們發現,學生往往對熱熱鬧鬧的活動場面很感興趣,對這種全新的學習方式也十分好奇,但對如何進行實踐活動卻茫然無知,導致調查訪問的目的無法實現,實驗研究注重表面現象,參觀體驗走走過場,或者在實踐活動中稍有收獲和體會就非常滿足,淺嘗輒止。這樣的實踐活動雖然熱鬧但少有實效。不用說使學生能夠形成對自然、對社會的整體認識與發展他們的探究精神和問題意識,就是想獲得參與實踐的真切體驗和豐富經驗也難以做到。這種表面化、形式化的綜合實踐活動是與開設這門課程的初衷及其課程價值背道而馳的。究其原因,一是學生視野不開闊,思維受局限,對生活的理解不深入;二是學生缺乏開展實踐活動必備的常識,即缺乏必要方法的學習和訓練,對各項實踐活動的目標不具體、不明確,也是其重要的因素。
注重實踐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特征,但實踐并不等于走過場,應該引導學生由淺嘗輒止走向深度實踐、深度體驗。深度實踐要求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真正理解實踐的目的和意義,引導學生把各種實踐活動的目標細化、分解,并進行合理分工;把握各種不同實踐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領,結合具體的活動情境,恰當地選擇和利用活動工具和相關手段(如,調查訪問的表格、錄音照相器材)來完成活動的具體任務和目標。深度實踐還要求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對實踐過程進行細致的記錄和深刻的反思,每一階段都進行適時的調控。需要反復實踐的要多次實踐,需要更換實踐方式的就要及時更換。只有這樣及時總結和反思實踐過程,才能使學生真正通過實踐活動受益。那種為了活動而活動,或停留在表面上的熱熱鬧鬧,只能是一種低效的實踐、盲目的實踐。
三、引導學生關注活動過程
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殊性,我們經常只能觀摩到實踐活動的總結交流階段。在總結交流的展示過程中,我們往往看到各活動小組展示的是自己研究的結果。其結果形式多種多樣,有研究報告、現場表演、圖表圖案、制作模型等等,花樣百出,一件比一件精彩。學生和指導教師也往往對這些研究結果倍加贊賞,而對這些結果的來歷即活動過程卻忽略了。有的學校在介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時,甚至把學校有多少小發明、小創造、獲得多少專利或有多少個“小院士”作為經驗介紹出來,這無疑是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的一種誤解,至少這些結果只能代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一個方面。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針對長期以來單一的學科教育或知識教育的局限性而設計的一門面向學生生活的實踐性課程,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性學習,在實踐中自主提出問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嘗試解決問題,以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體驗問題解決的過程,從而發展實踐能力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在活動過程中,他們經歷了成功和失敗的切身體驗,遭遇過各種各樣學科課程的課堂教學中難以遭遇的現實生活場景,正是這些引起了學生對生活的獨特認識和感悟。如果離開了對這些真實而具體的活動過程的理解和回味,僅僅關注活動的結果,那么伴隨著活動過程的認識、體驗和感悟都將無法獲得、無法生成,綜合實踐活動獨特的課程價值也將消失殆盡。因此,在活動的總結交流階段,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展示活動成果的同時,對活動過程進行回顧、總結和反思,幫助他們理順在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認識和體驗,做到“關注過程,兼顧結果”。
紙的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篇五
本學期綜合實踐課程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繼續堅持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中心,圍繞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教學質量的提升這一工作重心開展工作,堅持科學發展的工作原則,在扎實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強化“研究、指導、管理、服務”的工作職能,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深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層次和水平。
根據市教育局《20xx年全市綜合實踐活動教研工作要點與工作配檔》和市教育局《關于加強全市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意見》(煙教〔20xx〕72號),認真將《20xx年全市綜合實踐教育工作要點》(煙教實發〔20xx〕1號)中的各項教學教研工作任務落到實處,以學生發展為本,以綜合實踐課程建設和活動指導模式研究為抓手,努力促進指導教師專業成長和學校教育的內涵和特色發展,提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水平。同時,繼續發揮課題的導向作用,汲取兄弟學校的寶貴經驗。結合本校的特色,加強學科間的整合,以綜合為特征,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力爭讓綜合實踐活動成為我校的辦學特色。
1、認真做好工作安排。
本學期的教師安排工作,初三、初四繼續采取以教研組為主管,以學科課題為抓手,精選課題,分科負責,以點帶面,全面推進。對于負責綜合實踐課程的老師,要將綜合實踐課題與本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從學科教學中找問題,再通過研究性學習解決問題,并將課程成果運用于學科教學。初一、初二與校本課程整合,主要開展以勞動技術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促進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的整合,達到互相促進、全面豐收的效果。
2、加強教研活動和教師培訓。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全新的學科,要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必須加強教研活動。學習各地先進經驗,交流活動情況,進行教學反思,調整計劃內容,把活動搞“活”、搞好。充分利用每周星期一下午第一節的教研會議,促進實踐活動教研工作的開展,加強與各教研組的交流,提升綜合實踐活動工作的效率。同時,積極參加各級部門組織的綜合實踐培訓。充分利用各種學習機會加強綜合實踐教師的工作能力,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培訓,從理念和實踐提升學科力量,加強指導教師的課程建設與活動指導能力。
3、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發展空間。
整合各學科的資源,以學生的興趣為前提、以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為宗旨。各年段可以根據各自的年級特點在本級部上報的綜合實踐課題中選擇合適的課題開展教學工作。
4、加強綜合實踐考核管理力度。
本學期將加強課程實施力度,切實把各級部、各班級的綜合實踐活動納入學校常規課程管理中來。每月定期對各班級的活動情況進行考查,初一至初四各級部、各班級考查情況將作為綜合實踐教師評價的主要內容,認真執行上級主管部門提出的各項指標要求。
5、持續開展“三個一”活動。
學校層面:本學期將從所有申報的課題中開發出一門特色課程、重點運用好一處基地、培養出一批骨干教師;教師層面:每學期舉行一次公開課、形成一個精品活動課例、指導出一批特長學生;學生層面:每學期完成(或合作完成)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進行一個創新性項目設計(或作品)、上交一篇實踐活動心得感悟。
6、繼續積極開展校外綜合實踐活動。
上學期,我校作為開發校外綜合實踐基地試運行示范學校,在開發區率先開展了校外基地綜合實踐活動,取得了一系列活動成果,得到了上級主管部門的肯定。我校上學期所做的活動方案和運行程序作為校外基地綜合實踐開展的范本在全區進行推廣。本學期,我校將繼續擴大學生參加校外綜合實踐活動的數量和范圍。全校統籌規劃、分層動員、嚴密組織、周密部署,組織到位、指導到位、管理到位、宣傳到位,推動基地實踐活動安全、扎實、有序、高效運行。本學期計劃結合學校“愛國主義教育月”的安排,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要內容,以“心系國防,立志報國”為活動主題,以山東陸軍預備役76師炮兵團(軍事訓練實踐教育基地)、王懿榮紀念館(省級優秀社會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煙臺西炮臺國防公園(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煙臺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備選基地,于10月下旬——11月上旬擇時開展校外實踐活動。
7、本學期計劃在學校網站創設“綜合實踐活動”專欄。本學期我們要將各種相關圖片、文字資料整理好,整理發布。
(一)目標:綜合實踐的目的就是通過學生豐富而深刻的親身實踐,使學生會想、會做、會表達、會合作、會生活,成為健康、自信、想干、敢干、能干的一代新人。
1.知識與技能目標:
a.使學生能把在課堂所學知識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將課程回歸生活;
b.感受活動學習帶來的快樂,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
2.過程與方法:
a.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探究,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b.充分體現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發揮學生的特長;
c.讓學生在研究學習和實踐活動中培養與團體合作的精神,與人交往的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活動能使學生喜歡學習、熱愛學校、熱愛生活,還能關心別人、關心集體,有利于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二)學情分析:
初一、初二的學生不管在知識面還是生活經驗都不足,特別接觸的理、化、生的知識甚少,因此我們打算兼顧學生的實際,抓住身邊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社會熱點,從提高學生的興趣入手,耐心的引導、精心的準備、細心的組織活動或學習、重視成果展示、認真進行反思總結。
初三、初四的學生相對來說外在接觸的知識、事物比較多;內在的心理、經驗比較成熟,因此我們打算把空間盡量留給學生,引導學生從自然、環境、科學知識等方面進行學習和活動,在整個過程中老師要做一位細心的組織者。
(三)模式:
初一、初二開設兩門與勞動技術相關的課程,每周一課時,由專門的教師負責;
初三、初四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形式主要按照:申報課題—確立課題——申報課題方案——活動的具體實施——教師階段匯報——學生階段匯報——教師說課展示——成果展示——反思評價階段的順序進行,每一步我們都要真正落實到位。
(四)具體安排:
1.課時安排:每級部每周安排2課時綜合實踐活動課(計40課時);每學期安排40課時的校外綜合實踐活動。
2.實施步驟:
(1)課題準備階段:第二周周二每個備課組把課題申報上來。(初一至初四的物理、化學、生物每個備課組各申報一個研究性課題)學校根據申報課題及具體實際確定實施綜合實踐課程的課題組。
課題要求:一個好的主題和活動方案,只是活動成功的一半,所以課題不能好高騖遠、超越學生的現實生活,也不能搞形式主義,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兼顧學生的興趣,具有可實施性。
(2)課題方案的制定:課題合格后,請每個備課組將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在第三個周周二申報上來。
(3)時間安排:期中考試前后各完成一個課題。
(4)實施階段:各備課組根據選用的課題和制定的計劃進行活動。我們定于第七周進行階段匯報。
3.成果展示:
為了確保活動切實可行的進行下去,今年的重點在于學生的成果展示,所以定于期中考試完地第一個周進行成果展示,這樣要求各備課組在第八周將各任課老師成果展示的地點、第幾節課申報上來,以便統一安排。
(1)成果形式: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形式可以是一篇論文、一份調查報告、一件模型、一塊展板、一場主題演講、一次口頭報告、一項活動設計的方案;社區服務的成果形式可以是調查報告、活動設計、活動照片、倡議書、建議書、小制作、小發明、答辯會等等;勞動技術的成果可以是自己制作的作品,總之,不求新穎,但求實事求是,讓學生把自己的體驗如實表達出來,讓他們真正為自己參加活動而感到自豪。
(2)展示方式:教師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或學生的想法進行;
(3)做法:每教研組選一位老師代表該教研組進行展示,由學校確定評委組進行評選,評選結果計入本組考核。進行展示的老師根據評選結果在考核中適當進行加分。
4.反思評價階段:
首先教師檢驗活動效果并整理,然后進行反思并以書面形式總結(以案例的形式出現)然后根據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師評等方式進行評價,以便促進在以后活動中的積極性。
紙的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篇六
第一次參加“20xx年琿春市骨干教師培養對象”的培訓學習,我的心情很激動,能夠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讓我格外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為了提高在職教師的綜合能力,市里組織了這次教育培訓,能夠搭乘上這列發展提高的列車,在這次旅途中收獲知識,收獲能力,且有許多同行們共同研討和學習,是旅途上一道快樂的風景。今天通過傾聽李圣子老師的專題討座,收獲頗豐,現就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談一談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中的心理指導。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現代人的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作為一名中學的教師,我要充分了解和掌握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有哪些,通過在市骨干教師的培訓中我學習到了中小學心理問題及對策,學習中了解了許多心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心理健康的標準及意義、中小學生有什么樣的心理特征、中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成因及對策。聽完講座,我明確了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每個健康的人都應該具備的,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總有一些人身上存在這樣那樣的表現,通過今天的培訓我意識到這些表現就是一些心理問題,如自卑、逆反、孤獨、嫉妒、懼怕、唯我獨尊、貪圖享樂、厭學等等,出現了心理問題就會影響個人的正常生活、學習和健康成長,所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作為教學一線的人民教師,有責任認真學習好各種常見的中學生心理問題及應對策略。我發現有的學生文化課成績很不理想,在課堂上不愛回答問題,沒有學習的興趣,也不參與老師的教學活動過程,具有典型的厭學表現,如有一名女同學就是這一類型的孩子,結合她的課堂表現,我在綜合實踐課程活動中有意調動她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與她多溝通,下課了多關注地問長問短,漸漸地這名同學在綜合課上把頭揚了起來,能夠很專注地參與到每一項活動中來,并且是非常積極和主動的,而且我發現她的美術功底非常好,在剪紙活動時她表現得更是非常優異,小學就有剪紙功底的她成了這個班剪紙最棒的學生,我請她到講臺上為大家作討座,她的同學們很詫異于她的表現,從她自信的講解介紹中我看到了一個自信和優秀的孩子正在成長起來。
她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表現很優秀,但她在其它科目的學習上依然有困難,但她現在已經懂得,要努力去改變,哪怕只是很小的改變,也要堅持。再次和她溝通時她開心地告訴我比上次考試提高了幾名,話語中透露出對自己的肯定和贊許,我相信她一定會越來越好。在和學生的溝通中我發現自己明顯的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這也提醒我應該在工作中多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和提高,努力讓自己能夠成為一名更優秀更稱職的好老師。
紙的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篇七
1、通過調查,搜集當地所產糧食,讓學生認識各種糧
2、了解各種糧食的用途及營養價值。
3、培養學生搜集、整理、口語表達、動手操作及交流能力。
4、通過活動,學生養成愛惜糧食的好習慣。
認識各種糧食并了解它們的用途及價值。
認識各種糧食并了解它們的用途及價值。
教師:媒體課件
學生:
搜集各種糧食,做手工粘貼畫,上網查資料
課時分配:
1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二、檢查調查活動情況
1、指名說出當地所產糧食的名稱。
2、小組交流搜集到的各種糧食,加強認識。
3、個人展示搜集到的糧食,并說出它們的用途及營養價值。
4、媒體欣賞各種糧食及其用途和營養價值。
三、展示手工作品
1、小組內展示,選出一張最佳作品,全班交流。
2、被選中的作品的作者向全班同學介紹所用到的糧食以及設計想法。
四、媒體欣賞古詩《憫農》。
五、教師總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活動課,大家認識了當地所產的糧食,了解到了糧食的用途及營養價值。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們應該愛惜糧食。
六、課外拓展
把這節課的收獲、感受寫篇小短文。
紙的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篇八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全教會的精神,積極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的有關目標,根據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的學習力度,創新學習的形式,推進學習沙龍的活動,發揮課題的導向作用,汲取兄弟學校的寶貴經驗。結合本校的特色,加強學科間的整合,積極構建活動的評價體系。以綜合為特征,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力爭讓綜合實踐活動成為我校的辦學特色。
二、時間安排
由于綜合實踐活動極具開放性,它需要打破傳統的學校教學時間管理策略,因此本學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時的安排上,我們采用彈性課時制,即“2+1”的模式。課時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將每周3課時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教師組織學生全員參與,及時對班級或小組的活動情況加以指導。當需要走出校門開展實地活動時,可以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與某學科打通使用,或者將幾周的時間集中在一天使用。
三、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銳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提煉加工使之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每一個教師都要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擇具有廣泛性。如結合語文的閱讀教學可開展閱讀實踐: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閱讀材料、開展大量語文閱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各類讀物和閱讀活動的強烈興趣,使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優良的閱讀品質,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可采用室內與室外相結合、個體與群體相結合、小組與班級相結合等多種形式提供閱讀素材展開閱讀。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大舞臺。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如開展賞識活動課:即通過多種形式開展賞識活動課,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正確賞識自己、賞識別人、賞識自我,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進而關注個人專長、能力、樹立自信心,賞識別人,讓孩子發現別人長處,學會與別人合作,發展學生合作過程中的人際溝通能力。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現在的學生不再是只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眾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希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采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通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飼養、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達到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鑒、互相滲透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如可結合國旗下的講話內容、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為習慣系列、文明道德系列、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四、評價體系
1、強調課程、教學、評價的整體性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不止是外在于課程、教學、學習的環節,而是與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活動融為一體的有機整體,三者是同時發生與發展的。一方面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成果作為評價他們學習情況的依據;另一方面,注重把評價作為師生共同學習的機會,提供對課程修改有用的信息,實踐與教學。檔案袋的.使用及每一個領域最后的反思環節無不體現出這一特征。
2、重視評價的過程性
在傳統評價中,往往只要求學生提供答案,而對學生獲得答案的過程卻無任何要求。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要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包括學生在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參與程度、投入程度、學習方式等表現,及時評價將促進學生學力的發展,保證活動的順利展開。
3、倡導評價的多樣性
綜合實踐活動具有開放性的特點,也就決定了評價的多樣性。首先是評價的多樣化,對學生的評價可采用自評、伙伴評、教師評、家長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評價對象多樣:可以是調查報告、研究報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記、設計說明,還可以是主題演講、口頭匯報……;再次是評價的方法和手段多樣:方法上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以定性描述為主;過程與結果相結合,以過程為主;主體與客體相結合,以主體為主。手段上是開展辯論會、成果展覽會、表彰先進、公布評價成果等。
4、注重評價的寬容性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不能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學生。對學生學習的評價要寬容一些。從尊重學生的尊嚴、尊重學生的人格、熱愛學生的角度出發,以發展的觀點,正確地對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杜絕評價中經常出現的“貶損性”評價,強調評價始終在寬容、友愛、信任、尊重的氣憤中進行,多肯定、多指導,使評價更具有教育、激勵的功能。
5、關注評價的反思性
在每一次活動的進行過程中或結束后,要經常采用發放問卷、同學辯論會、師生訪談會等形式來引導學生在評價的基礎上反思自己在實踐活動的得失,恰當規劃未來的行動。這樣評價能突破原有意義上判別的概念,而真正體現了利用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思想。與此同時,教師則用撰寫案例,在特定現象的基礎上反思自己的指導策略,做到教學相長。
五、機構建設
羅村小學綜合實踐課程實施領導小組
組長:
組員:
羅村小學綜合實踐教研組
蹲點領導:
組長:
組員:
紙的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篇九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規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四大指定性學習領域,我們可以通過社會參與性的實踐學習,“使學生通過一般性實踐,獲得對他人、對社會的價值實現感”。這樣,我們可以在順應新的教學理念課程內容上選擇兩條線:一條是社區服務線,可以根據各年級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安排了適合該年級段學生的社區服務實踐項目,并規定了各年級段每個學生所必須完成的社區服務總時數,作為衡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績的重要指標念,本著以人為本,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幫助學生,指導學生,促使每個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發展為宗旨而設置的新課程。另一條是學校主題活動和學生自主研究活動線,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在低年級段可以安排以教師為主導的主題實踐活動,中年級段可以安排了在教師指導下的班級統一的主題實踐活動和應用設計活動,高年級段可以安排了學生自主小課題研究活動。主要目的是通過分層次的不同程度的探究性學習、實際應用設計學習和社會考察學習,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活動的初步能力,親近自然,熱愛自然,增長社會溝通能力,“增加學生對社會的生活積累,并獲得對社會物資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認知、理解、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低中年級的主題實踐活動內容根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有關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組織的要求,緊緊圍繞“親近與探索自然”、“體驗與融入社會”、“認識與完善自我”三個維度來組織,以避免內容組織的隨意性。
會生活這一宗旨。雖然中年級孩子年齡小,對家鄉的過去不甚了了;雖然他們喜歡新奇的事物,對路旁那歷經世紀風雨的老房子往往熟視無睹。但是“家鄉”就在他們身邊,是他們祖祖輩輩居住的地方,是他們上學路過的地方,是爺爺奶奶嘮叨的家常,是爸爸媽媽關心的話題。潛移默化中,他們的心底早悄悄埋下了家鄉情結。“我愛家鄉”的主題倡議似一聲春笛輕輕撥動了孩子們的心弦,吹開了他們的心底之花,激起他們渴望了解自己的家鄉,一探究竟的愿望。“我愛家鄉”的研究主題,水到渠成地為孩子們所接受并付之于行動。
綜合實踐課程注重活動生成過程而不注重結果。這樣,這項學習活動就擺脫了分數和功利性的束縛,使得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給學習方式的變革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愛因斯坦曾說過:“創造千千萬萬,關鍵在一問。”有問才有思考,才有發現,才有收獲。敢于質疑、勤于質疑的學習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研究學習。如果說創新是自主學習的靈魂,質疑就是自主學習的基石。學習過程應是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并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有個性。于是,我們在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中,就把“問”作為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問路石”,進行了探索。
“假如你是一個外鄉人,來到湖塘想了解些什么?”這一大膽的設問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為學生探究家鄉問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是一名小導游,如何向別人介紹你的家鄉呢?”設身處地考慮問題,激發了孩子們主動參與的欲望,拓展了他們的想象空間,相信各種奇思妙想會如噴泉般涌出。
滿天繁星,找不到絕對相似的兩顆星辰;綠葉如云,尋不見完全雷同的一雙葉片;學子無數,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所以,教育絕不是教師照本宣科地演繹教材,機械地傳承知識,必須具備創造性,必須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必須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現自我的自由舞臺。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的角色不是知識傳授者,而是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我愛家鄉”的主題研究活動中,老師有時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有時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有時甚至是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當學生遇到問題時,老師從不告訴他們該怎么做,而是問他們該怎么辦,讓他們各抒己見,在討論中,甚至是爭論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老師總是盡量讓學生明白一點,“你才是研究咱們湖塘的專家”。遇到問題,你可以請教別人,但誰也不能代替你。”第二步活動中,孩子們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歸類,在“我愛家鄉”的大主題下,又可以擬出了子課題。這些子課題有“湖塘的歷史變遷”、“大家族”、“老街古建筑”、“湖塘的人文精神”等。根據同趣分組的原則,每一個孩子都選擇了自己的研究課題。每個課題小組請指導老師,寫聘書,走街串巷訪問,讀書閱報上網搜集資料。這些活動,他們都是盡力獨立完成。雖然有時走彎路,但是他們興趣盎然,蠢蠢欲動,得意之色溢于言表。“我是一個小專家。”樸實的話語中流露出多少自信和自豪。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強調要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但并不意味著不需要教師的指導。沒有教師的指導,再好的課程也是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活動的組織、內容的選擇,甚至有些活動在實際操作上,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輔導。教師對落實本課程,提高活動課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仍處于主導地位,只是對教師的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不僅是活動過程的參與者、組織者、幫助者,更應該是學習的促進者。教師和學生之間需要建立一種新的民主關系。在這種新的關系中,教師不再作為知識的權威將預先組織的知識體系傳遞給學生,而要與學生共同開展探究知識的過程。
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指導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激發興趣,鼓勵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面向少數學生培養特長的活動,而是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活動。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給予每一個學生自主活動和表現自己的機會,鼓勵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活動。
2、教師是參考學材組織學生活動,而不是教學生用書或教學生活動。
本學材是教師組織活動時的一個參考,教師還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特點,因地制宜,創設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活動形式。不要受學材的框架的約束。教師對學生的指導要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要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體。要重視活動的自主性,鼓勵形式多樣性。
3、教師的指導切忌將學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結論。
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會遇到哪些困難,會提出哪些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需要怎樣的指點。針對這些提供信息、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而不是將學生的研究引向結論。學生的探究活動可以是多種結論,也可能是沒有結論的。有些活動還可以向縱深方向不斷延伸和擴展,甚至超過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
4、不要用同一個尺度去評價所有學生
本課程重視過程評價,重視評價的發展功能。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有不同興趣和能力水平,如果教師用同一個標準去評價學生或以等級評分的方法去評定學生的表現,會就使一部分學生喪失學習的信心和興趣,達不到評價的發展功能。本課程評價要以鼓勵為主,只要學生在自己的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就應該給予鼓勵。
總之在確定了主題,讓他們自由組合成立學習小組去研究,利用課余時間去完成任務。然后,通過課堂交流反饋他們的研究成果。這樣做有時候并不盡人意,不能充分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這是由于我們沒有起到老師的監督、參與和指導作用而產生的。放手讓學生去干,可不是讓他們去“自生自滅”,老師作為一個指導者,參與活動的全過程是很有必要的,只不過有的時候作用顯著些,例如幫助解決立項后的操作上的難題;有的時候作用則顯得弱些,如當學生進人資料采集點后就是他們展示自我能力、豐富人生閱歷儲備的階段,這時的老師,則應“退居二線”了,在幕后提高同學們做研究的興趣,真正讓他們在“動”中學,學有所得、學有所樂。
對此,我總結出幾條經驗:
第一、活動的開展不僅要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做,老師也應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和指導者。因為老師的參與,會讓學生感到他們所做的事不是一件隨便的事,而是一件值得他們去重視、去認真體驗的事;老師的指導又使學生們少走彎路,可借鑒老師已有的經驗幫助他們更快的享受成功。
第二、對學生有創意的一些想法或做法,老師應給予贊賞,讓他們的自信轉化為行動,促使他們形成再研究的愿望,形成良好的“愿學”循環。但當學生在活動中遇到挫折時,老師應嘗試用“挫折教育”讓學生品味人生,鼓勵他們勇于面對失敗,培養良好的“抗震”心理素質,為筑起他們的人生之塔奠定結實的基礎。第三、課后要有反思。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在每一次活動結束后,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得與所失,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讓反思為下一次課的進步爭取成功的機會。第四、讓評價體系貫穿于活動的全過程,使學生互評及師生共評等評價方式為完善活動方案提供最直接幫助。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產生,確實向老師提出了挑戰,要讓它成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途徑,讓它真正成為服務于學生,讓學生喜歡的學科,老師們的意識及實際操作方法是必須講究的,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要“動”,在“動”中體驗,在“動”中獲得真知。一句話,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以活動為基本形式,以實踐為主要環節,以綜合為重要特征,與學生自身生活、社會生活和時代發展緊密聯系的一門課程。
紙的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篇十
綜合實踐活動是現代教育中的個性內容、體驗內容和反思內容,與傳統教育片面追求教育個體的發展、共性和知識有所不同,分享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課件給大家學習!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素質,開發人的潛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和諧的、充分的發展為宗旨。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實踐為主要環節,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設計”、“制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進而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二、總體目標: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初步能力;
3.了解基本的生活自理的習慣,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養成從事科學研究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5.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掌握一些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等活動中的一些具體技能;并在活動中獲得參與綜合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美人格,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具體目標
1.增進學生對自然的了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了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系;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區服務,增進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并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系;
(3)遵守社會行為規范,養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3)了解與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養成主動獲得信息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信息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1)學會自主提出問題、制定獲得方案,并組織實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4)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形成問題意識,發展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5.組建一支基本穩定的師資隊伍,以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為抓手,加強校本教研,提高教師素質,推進課題研究工作穩步發展。
四、資源的開發與實施
針對學校實際,我們這學期倡導主要圍繞下列線索進行設計和開發。
1.利用學科課程生成綜合實踐活動課題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學科課程,同時又是必修課程,不能成為其他課程的附屬品,但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綜合實踐活動與各學科領域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學科領域的知識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綜合實踐活動中所發現的問題、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可以在各學科領域的教學中拓展和加深;在某些情況下,綜合實踐活動也可和某些學科打通進行。學科知識不再是唯一的學習資源,所以我們應當突破學科教學自我封閉的僵化模式。擴展學生的知識領域,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要使課堂成為學生整個學習生活的策劃中心,依托學科課程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把課內外打通,對學科資源和非學科資源的開發進行一體化設計,將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引入課堂。因此,我們將考慮如果有機地與學科內容進行整合,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活動內容。
2.走進社會生活,生成綜合實踐活動課題
我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所以引導學生走入社會生活,獲得生存體驗,讓學生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周圍發生的事情,從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課題進行研究,從學生身邊的小事生成綜合實踐活動課題,也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如《吸煙有無毒害》、《網絡利與弊》、《了解身邊的環境》等通過參觀、訪問、實地考察、實際參與、親身探究等活動,了解社會的現象與社會問題。因此,我們將著重引導學生形成關注社會、服務社會的意識和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加強學校與社會、教學與生活的聯系,發掘學生學習和成長的資源,使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充實、更有趣、更有意義和富有創造性,有效利用校外教育資源。
3.走進自然,生成綜合實踐活動課題。
根據學校及周圍自然環境的`狀況,引導學生自主地從自然環境中發現問題,并指導學生通過觀測、考察、實驗、探究等形式,收集各種自然環境的信息,關愛自然,提高環保意識,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五、工作思路:
(一)整體構思,制訂切實可行的活動綱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學校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落實課程計劃的要求,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空間。本學期,學校將把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課程、特色建設、德育活動等聯系起來思考,在各年級實踐探索的基礎上制訂出詳細、全面、切實可行的活動綱要,以使綜合實踐活動有序深入地開展。
(二)加強學習,提高對活動課程的認識。加強專題培訓。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及研究性學習的有關材料,綜合實踐活動的優秀案例其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和經驗文章。讓每一位指導教師都明確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意義,用正確的理論指導學科教學實踐。培訓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集中培訓、教研組研討、個人自學相結合,以“案例式”、“對話研討式”等學習形式使學習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聯系起來,使之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使教師在活動中不斷反思,獲得實踐經驗。
(三)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增強交流。積極參加省、市、區組織的教研活動,實現校內老師增強交流,本校與外校老師之間加強交流,吸取兄弟學校開展本課程的經驗,更好地推進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
(四)注重過程,進行有效的實踐活動指導。本課程主要以活動為載體,以綜合為特征,以實踐為重點,主要以課題研究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以社會考察為主的體驗性學習活動等學習來開展。學生通過社會考察、討論分析、角色扮演、辦報創作等社會活動方式,對主題進行探究、發現,通過從不同角度對社會問題和科學現象進行研究,自己去發現問題并作出結論。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加學生親身體驗的機會,經歷活動中的各種感受,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創造意志,培養學生創造性個性品質,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注重學生的活動過程的展現。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制定研究計劃、記錄活動經過、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督促,并且這些事情要力爭在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內成員合作完成。讓每個學生都在活動的過程中,親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樂趣。加強教師的有效指導。教師要及時參與學生的研究,預設學生將會遇到的困難,給予有針對性的幫助與支持,尤其是方法上的指導,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探究方式,將教師的有效指導和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五)關注評價,深入推進實踐活動的開展。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收集好每次活動的方案設計、活動成果作品、反思日記、研究報告等,及時記錄自己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探究的過程和體驗;開辟學生成果展示。學校可利用校園廣播、櫥窗等欄地將學生的研究成果、小論文、小報告、小作品展示或展覽。讓教師、家長、學生都積極參與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的評價,采用自評、互評等方式,實現評價主體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和評價過程的動態化。
(六)加強和家長的聯系,爭取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能夠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會使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因此可加強和家長的聯系,爭取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
(七)具體活動內容:
1.尋找春天學做葉畫
2.認識綠色食品學做涼菜、水果拼盤,做餃子
3.小菜園通過采訪,實地察看,了解幾種蔬菜和水果存在的主要問題,
4.走進紙的王國學簡單的折紙、剪紙
5.零用錢的調查調查采訪零用錢的去向
六、流程安排:
1、制訂并貫徹綜合實踐活動計劃、討論活動內容,訂好學期活動計劃。
2、召開擔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教師培訓會。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及研究性學習的有關材料,綜合實踐活動的優秀案例其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和經驗文章。
3、按制定的計劃開展活動。
4、進行階段性的工作小結。
5、組織一次綜合實踐活動研討活動。
6、收集整理活動資料。
7、完成綜合實踐活動學生的評價工作。
8、總結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情況,撰寫專題總結。
七、活動評價
(一)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方式多種多樣的,通過觀察、記錄和描述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并以此作為評價學生的基礎。本學期將充分發揮評價這一機制激發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熱情,通過評價讓學生感受自我成長,促進自我反思,享受成功的喜悅。
1.注重過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不過分強調結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將關注的視角指向小學生獲得結果和體驗的過程,注重小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在具體操作中,教師可以通過觀察,采用即時評語的方式記錄小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行為、情緒情感、參與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現,并將其作為評價小學生的標準。
2.尊重多元: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鼓勵并尊重小學生極富個性的自我表達方式:演講、繪畫、寫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師對活動做出評價的同時,通過討論、協商、交流等方式引導,小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相互評價。
3.注意反思:發揮評價的指導功能,引導小學生反思自己的實踐活動.通過調動小學生的認識和情感因素,激勵小學生自覺記錄活動過程〈特別是重要的細節〉、投入對問題的討論、對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動審視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動,拓寬自己的視野,達到自我反思、自我改進的目的。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評價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教師評價以下列幾項為標準:
(1)深刻領會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質并以負責的態度參與這門課程的實踐;
(2)不斷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以應對學生廣泛的知識需求;
(3)逐步發展活動中規劃與設計課程的能力組織、管理與協調的能力、探究與問題解決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堂教學調控能力。
文檔為doc格式
紙的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篇十一
本學期我將構建“以研究性學習為核心,以信息技術教育為補充與拓展,以勞動與技術教育及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為主要活動形式”的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模式。通過本期兩次綜合實踐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進而通過搜集信息、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在活動中能積極與他人合作,增進。繼續開展并利用學校周邊有利環境進行課題開發,力求把實踐學習融入學生生活,體現個性化發展的教育理念。
1、安排好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
每周一節課定為綜合實踐活動課,也可以把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與學校自主使用的課時結合在一起使用。在實踐過程中,要以綜合主題或綜合項目的形式將四大指定領域融合在一起實施,使之彼此滲透,形成整合。另外,指導老師要充分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的時間資源和豐富的校外資源指導學生以活動小組的形式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期間也可發揮家長的指導作用,以保證活動的質量和學生的安全。
(1)在活動的主題、項目的確定階段,教師應針對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基礎及興趣愛好、學生所處的特定社區背景和自然條件,引導學生確定合理的活動主題、項目。
(2)在活動實施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搜集。針對學生的實際和相關的課程資源,在活動開始階段,可以結合實例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基礎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工具書、使用視聽媒體、做筆記、進行訪談、對資料做整理和分類等方面的技能。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實材料,指導學生運用調查、觀察、訪問、測量等方法;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后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引導學生形成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在活動總結階段,教師應指導學生對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指導學生著重對活動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獲進行總結和反思。
2、做好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評價工作。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形成性、發展性評價為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的意識。評價應注意多樣性和可選擇性,可自評、生評和師評相結合。在期末做好實驗班級活動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評價工作。
一、初步了解,繼激發興趣。
1、學生通讀學習課文整組課文,初步了解我國的“世界遺產”,感受中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在學習本組課文的過程中,將了解我國的“世界遺產”——長城、頤和園、秦兵馬俑,通過資料袋的學習初步了解我國其它二十多處世界遺產有哪些,感受中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
2、以搜集關于頤和園的資料為例,引導學生怎樣搜集整理資料。學生學習之后,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其他世界遺產進行了解。可以搜集與我國的“世界遺產”有關的圖片、詩詞、楹聯、故事、傳說等資料,倡導學生建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資料本,進一步感受這些“世界遺產”的魅力。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并與同學分享信息的習慣。
二、了解我國的世界遺產,感受“世界遺產”的魅力。
1、閱讀《長城》課后的資料袋,引導學生讀一讀文字,看一看圖片,查一查地圖,談一談感受。
2、適當補充一些圖片或錄象資料,激發學生繼續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愿望。
3、引導學生閱讀一些有關世界遺產的文章,如選讀課文中《迷人的張家界》,《同步閱讀》只能感的《碧水丹山話武夷》、《廬山落霞》、《黃山記》、《仰望布拉達》等,從作品中感受“世界遺產”的魅力。(摘錄優美語句、學習寫作方法、談談自己的收獲等等。)
三、課外延伸、拓展。
1、了解我國文物古跡保護的現狀,搜集相關資料、圖片,進行閱讀,并思考怎樣保護文物古跡,提出保護的建議,或就“如何做一個文明的游客”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最后形成建議書或倡議書。使學生提高文物保護意識,樹立“保護文物,人人有責,從我做起,從小處做起”的觀念。
2、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的“世界遺產”,我們來寫寫介紹“世界遺產”的導游詞。引導學生把課文中的語言和資料中的語言,轉化為學生自己的實用的語言。教師要鼓勵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如圖文搭配,表達形式豐富(手抄報等;引用或創編恰當的廣告詞,調動游客的興趣等)。
四、展示學習成果
1、展覽學生的“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資料本,讓學生互相參觀、翻閱,注意要愛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可互相交談、互相贊美或提出寶貴意見,并評選出內容最豐富,設計最美觀,最有新意和創意的資料本,加深學生對成功喜悅的感受。(在本子上互評留下意見或建議;頒發喜報等)
2、組織學生交流介紹我國“世界遺產”的導游詞,并模擬導游講解(拍照寫小結)。
1.第一課:開題活動
課內一課時,課余一周完成,考慮到學生已經有的學習經驗,同學中間已有多人戴上近視鏡,也要多位家長反映孩子視力不好。主題生成課利用電教媒體,播放同學們不良的看書習慣及后果的場面,引起學生研究的興趣,并擴展到身邊的情況,生成主題,分解專題,確定研究內容各調查方向,孩子們按興趣分組,并初步制定小組活動計劃。
2.第二課:了解階段
課內一課時,課余一周。知識了解課:重點讓學生了解眼睛的結構;眼睛成像原理;近視眼的成因。讓學生開展討論,分析成因,提出要注意的問題。
3.第三課:實踐活動
課內一課時,課余一周。方法指導課:重點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做小研究。問題研討課:近視怎樣引起的,在學校如何開展調查,在家如何搜集查找資料,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開展集體討論,分析原因,提出調查采訪要注意的事項,老師指導學生學會與別人溝通,進一步學會采訪。教會學生利用互聯網搜集整理信息,歸納預防近視的方法。
4.第四課:交流評價活動
課內一課時,課余一周完成。交流反饋課:各小組匯報實踐活動,分享收獲與困惑,吸取他人經驗完善自我活動,在同學相互建議和老師指導下完善實踐活動。成果設計課:重點指導學生整理原始資料和數據,歸納研究結論,寫小研究報告。
5.第五課:成果展示活動
課堂一課時,課余兩周成果展示課:提出了展示匯報的要求后,先讓學生各組利用幾天課余時間作充分的準備。課堂上各組小研究報告與手抄報、相片結合起來作匯報。總結反思課,引起學生對整個活動中出的困惑、挫折等進行全面反思,成果共享及對活動進行理性總結反思,提高綜合學習能力。
一、準備階段:
1.在學完第25課后提出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引導學生自主確定收集資料的內容、途徑和合作伙伴,制定活動計劃。面對:“成長的故事”這專題,同學們可能會提出了不少方案:有的想看書、上網了解名人的成長故事,有的想采訪社會各行各業人士,了解他們的成長故事,有的想采訪身邊的名人,有的收集自己班級的成長故事,編輯一本故事書。有的同學看了語文園地七的“知心姐姐”欄目后,認為,為同學解決成長的煩惱事是很有意義的,提議辦個“悄悄話信箱”。
2、分小組:定好主題,分好小組之后,接著怎樣開展活動呢?要研究什么內容呢?什么時間開展呢?針對這些問題,我讓每組學生一起討論,制定本組的計劃,是讓學生學會有計劃地辦事。
二、活動實施:讓學生在課外收集有關偉人、名人、親人、伙伴或自己的成長故事,教師經常詢問活動的開展情況,根據實際給予恰當的指導。
三、匯報展示
1、 與偉人的一次親密接觸。6人一小組找尋名人和偉人小時候的故事,在匯報課上交流和展示,并篩選一部分圖片和資料張貼于教室墻上。
2、追尋家人童年的足跡。利用雙休日對自己的家人進行一次訪談,讓他們說說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一些事情,然后自己整理,寫成一篇訪談日記。
3、盡數自己成長路上的“腳印”。給老師寫一封信,和老師說說自己成長道路上難忘的事情。
4、尋找激勵自己的人生格言。進行尋找格言的活動——每個人制作一張“座右銘”,寫上格言激勵自己,并貼在桌子右上角。也可以讓學生進行了一次互贈格言的活動,使學生在互相贈送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同伴的激勵。
紙的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方案篇十二
綜合實踐活動是指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以與學生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為主要目的的一類新型課程。
開設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我的責任感;拓展教學活動空間和活動內容;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在應用中學習,并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為學知識、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臺,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1、增進學生對自然的了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區服務,增進對社會的了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并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4、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養成主動獲得信息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信息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1、以融合的方式設計和實施四大指定領域
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以融合的方式設計與實施是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要求。根據地方和學校的課程資源,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用綜合主題或綜合項目的形式將四者融合在一起實施,使四大領域的內容彼此滲透,達到理想的整合狀態。
2、把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實施過程有機整合起來。
積極運用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局域網、校園網,以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空范圍,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水平。
3、整合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
把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整合起來,把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融合起來。建立穩定的訓練基地充分利用勞動技術訓練基地對學生進行訓練。
4、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
綜合實踐活動課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包括個人獨立探究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級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級與跨年級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