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是練習普通話的好機會,特別要注意字正腔圓,斷句、斷詞要準確,還要注意整篇講來有抑有揚,要有快有慢,有張有弛。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演講稿,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殘疾人演講稿勵志篇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
大家好!
生命的殘缺是人類進化發展的必然代價,沒有交通事故造成的殘疾,就沒有完整的交通法規;沒有工傷造成的殘疾,就沒有勞動安全條例;沒有出生缺陷,就沒有現代母嬰保健。正是一部分人首先承擔了殘疾帶來的痛苦,才促使現代人類社會在醫學、遺傳學、勞動保障、交通管理等方面的物質和精神文明不斷發展。殘疾這個簡單的詞匯疊加著無數的痛苦和不幸,但更有著自強和勇氣,殘疾人有著比正常人更加美好的夢想!
人生有效的時間很短暫,對殘疾人來說這個時間是更短暫。而我們能用來學習和創業的時間就更少了。對于我們殘疾人來說,知識是成才的基礎,能力是成才的關鍵。有人讀書不少,卻寫不出文章,講不出道理,于是人們稱這種人為“兩腳書櫥”。一個善于思維的頭腦比僅僅塞滿知識的頭腦要好得多,在學校能夠接納的知識是有限的。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來源廣,知識更新快,殘疾人應該注重自己綜合能力的培養,特別是接受信息能力,才能把我們所學的書本知識涵義延伸更廣。“墻報上一只的螞蟻在艱難地往上爬,爬到一半,忽然滾落下來,這已是第八次失敗記錄。然而,過了一會兒,它又開始從墻根往上爬。”看到這,你會怎么想?由于受到傳統思維的影響,大多數的人會毫不憂郁的說“鍥而不舍”、“失敗是成功之母”……只有很少數的人會說:“放棄”,或者“換個角度在試試”。正是因為有太多的求同思維,使人類的許多創造力在搖籃中窒息。對事物擁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事物,求異思維,才是創造思維的開始。對正在創業及要創業的殘疾人來說。接受知識并不難,更重要的不是記憶知識的能力,而是運用知識、創造思維的能力。要多想,多問、敢于懷疑和挑戰權威,這既是一種創造思維的培養,又能養成研究、探討問題的習慣。同時,多參加社會活動,增強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與人合作及協調能力。這些都是走上勵志創業之路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人生逆境七八九,順境不過一二三。”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社會問題、工作問題、健康問題等錯綜復雜,所遇到的挫折和苦難也隨之而來。因此,殘疾人必須具有承受各種挫折的心理素質。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生存是具有不穩定性和風險性的,弱勢群體的殘疾人創業尤為艱難。成功和失敗往往在一瞬間發生,成功則一步登天,失敗則是一貧如洗,這種競爭的殘酷性與風險性對一個勵志創業殘疾人來說,需要具備比健全人更硬的心理素質。勵志創業之路不會一路高歌,它是一條充滿艱辛的漫漫長路,更是充滿希望和光明的成才之路,面對這些,殘疾人要堅定自己的信心,正確認識自我,提高心理健康素質,有意識的鍛煉自我的意志和品質。在當今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勵志創業對于殘疾人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不少殘疾人抓住機遇接受挑戰投身商海,當起了老板,更多的則是有勵志創業的意愿,卻不知從何下手。客觀的說,殘疾人勵志創業是一條充滿艱辛和超越自我價值的道路。時刻保持高昂信心,冷靜分析,理性應對,是每一個勵志創業或即將勵志創業的殘疾人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在我演講將要結束的時候,我想再說句內心的話:殘疾不是我們的錯,殘疾是人類繁衍和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而又不得不付出的一種社會代價,就像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風吹過,雨打過,總會有殘損受傷的樹葉樹枝,但我們同樣是同根同枝的兄弟姐妹。所以希望你們能給勵志創業的殘疾人提供更多幫助與理解。
希望大家擁有不懈的努力在殘疾人的事業上寫就最美麗的詩篇!
殘疾人演講稿勵志篇二
各位朋友們:
你們好!
不久之前有位女鄰居生下一個只有一只手的女嬰。女鄰居和她的丈夫備受打擊。大約一星期后我在集會上遇見這對夫婦,他們問我是否有什么建議。我并沒有什么高明之見,只有自己的經驗與心得可以讓他們分享。
我的心得是:世上有數以百萬的人們將自己的殘疾置之度外,成就了難以想象的功業;你可以學會用與常人不同的方法,將事情做得同樣出色;重要的不是你的殘疾,而是如何面對殘疾給你帶來的挑戰;我們沒有權利把殘疾當作借口,發揮自己的才能是我們的義務。
我生來沒有右手,但是我從沒感覺不如別人。我從小具有良好的身體協調性,我逐漸愛上了運動。像大多數孩子一樣,我在自家院里與父親玩投球接球,就這樣學會了打棒球。唯一的不同是我投球和接球只能用同一只手,為此我摸索出一個辦法,投球時手套掛在右臂上 ,投完球左手迅速戴上手套,準備接球。在練習時我總想象自己是我最喜愛的投手,把球投向自家房子的磚墻,然后戴上手套接住彈回的球。我向著墻越走越近,迫使自己不斷加快戴手套的速度。
長大后,運動成為我贏得別人接受的途徑。也許我在內心深處覺得,如果我在賽場上表現出色,別的孩子們就不會覺得我與他們不同。我希望通過這引起別人的注意,卻不喜歡人們關注我的殘疾。最近《洛杉磯時報》報道了一位出色的高中生投手――他也只有一只手 。他提到了我的名字,說不希望自己像我一樣身有殘疾。起初我感覺很受傷,但是后來我理解了,這正是我自己當年的感覺。我不想被人看作是一個殘廢。請將注意力放在我的投球上,而不是我的手上。
我衷心地喜歡投球。人生中最為重要的,是找到你衷心熱愛的事業。如果你對自己的事業充滿激情,那么行走在通往成功的艱苦道路上也變成享受。
后來的故事你們都已經知道。我加入密歇根大學棒球隊,兩次入選國家隊,還參加了1988年的奧運會。盡管我在職棒大聯盟征戰了將近10年,奧運會仍是我最美好的記憶之一。我的職業生涯并非一帆風順,我曾經單賽季贏了18場比賽 ,也曾一年輸掉18場。
我想告訴女孩的父母,我多么感謝自己的父母。他們鼓勵我參與,但是并不對我的每一舉動指手畫腳。他們從不因為我少了一只手而放松要求,甚至期望我比別人做得更好。我將永遠感謝他們沒有容許我將手有殘疾作為借口。
我想告訴那位小女孩:”去找尋你熱愛的事業。可能你的選擇并非一目了然,也可能它不合邏輯,但是不要因此放棄追求。”對于只有一只手的人,棒球這個選擇顯然不合邏輯,但是我熱愛它,所以把它當作畢生的追求。不管腳下的路將你帶往何方,不要放棄 ,直到你的心告訴你,你已經盡了一切努力使夢想成真。失敗的時候,爬起來繼續努力,不要給自己一點借口。傾聽你內心深處的聲音,它會告訴你,你是否已經竭盡全力。
殘疾并不重要,99%的時間我甚至忘記我比常人少了一只手,我也從來不曾羨慕過擁有雙手的人。重要的不是你比別人少什么,而是發揮你擁有的才能。想象在你生命的盡頭有人問你:”你被賦予了許多才能,你用它們做了什么?”我們每個人都具有一定的潛力,不要辜負你的潛力,這是我們人生的責任。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殘疾人演講稿勵志篇三
當今的社會進入了多元化時代,殘疾人群體也是多元化社會的一部分,而這個群體的本身也存在著多元化。在這個群體中由于經濟和地域的差異,貧困與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還是占絕大多數,只有很少一些人能直接參與社會的活動,在融入社會后才轉變了對自身與社會的看法,知道了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應該干什么、不應該干什么。
假如我們不是殘疾人,就一定個個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美滿嗎?假如我們撇開現在的自身身體條件,就自己的能力與知識,能在這個社會中獨立生存嗎?如果這樣考慮問題是不對的,那么社會依然還是有貧富差距、有三六九等,這只能說明一點,人還是要靠自身努力才能提高的。如果一個在社會上混的殘疾人,他肯定知道自己的付出一定要比健全人多,做的也比健全人要好的多才能求得立足。因為殘疾人與健全人相比,在起跑線上已經存在著天然的落差,只有自身的強大(包括心理與技能)才能對健全人有足夠競爭力,才有自己的生存力和發展機遇,這是不容置疑的。
人是需要自我反省的。當我們覺得社會對我們的不公平時,我們捫心自問,我們在索取的時候,我們又付出了多少,又做了些什么。人僅有善良是不夠的,只有善意的付出,才能得到善意的回報。這個社會本來就是一種不平衡的平衡,往往付出了太多太多,收獲的總是一點點甚至還沒有,這難道不是事實嗎?網友小雪人說的好:“我個人覺得平等不是別人有什么我們就有什么,而是日常的生活中,因為很多人總是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待(我們的)問題,所以我們感到我們(自己)沒有自由沒有權利,在這種心態下就覺得不平等了”。
人的內心本沒有堅強與脆弱之分,其實人的承受力(或稱為心理素質),才是生命的能量。人生是一個不斷積聚能量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再造自我的過程。社會變革是社會財富再分配的一個過程,弱勢群個體在這個過程中永遠是個邊緣化的角色,也是沒有能力參與在其中的。因此,對于維權成了一種自發的內心需求,然而對于維權的含義,你能了解多少呢?天天在喊維權的,恐怕懂得的不會太多,充其量是在維護自己個人身上發生的,或者與個人利益相關聯的所在群體的利益。所謂的維權,必須擁有足夠的話語權。話語權上的弱勢群體,往往也是現實中的弱勢群體。他們既缺乏影響公共輿論的資源,又鮮有參與政府決策的渠道,甚至無法得到與自身密切相關的信息,表達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非常有限和薄弱。總而言之如何維護和兌現社會公眾的表達權,這才是維權的最根本的基礎。
網友瑞紅姐姐說:“作為心理咨詢師,接觸這方面工作以來,發現心理問題和社會福利制度缺失也有很大關系。殘障人在以上問題基礎上還有嚴重的對疾病恐懼、對養老問題的擔憂……這是殘障人面臨的很實際的問題,這是社會實務范疇,不單單是心理問題。”在很多殘疾人網絡的論壇上,我們注意到,殘疾人最關注的有兩個問題:就業與維權。在帖子中情緒化的言論比較多,姑且不論是非曲折,關于殘疾人的點滴小事,往往會迎來無數的情緒化的跟帖予以宣泄。當一個殘疾人過度關注自身平等的每個細節問題時,無論有多么充足的理由,他的心理已經處在失衡的狀態,而這種狀態加劇了不平感的焦慮、恐懼、失望和憤怒,導致了對社會不公平感的直接認知,而這種認知在殘疾人這個狹小的圈子里傳播,進而成了一種共識,成了一種對社會的集體意識。
雖然在我們殘疾人生命中,有許多不能承受的事卻不能不承受,有許多不該付出的卻不得不付出,因為這就是命運,但在這種命運中也包含了自我的尊嚴。尊嚴是誰給予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雖然我們殘疾,但要殘疾得有志氣,才會有、才能有尊嚴。
殘疾人演講稿勵志篇四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讓關愛的陽光照亮殘疾人的心靈》,人生在世,首先要知道有愛,學會感恩。父母親情、同學友情、老師恩情,甚至素不相識的人的一聲問候、一個微笑,都是愛的表現。苦難的人因為愛而看到希望,幸福的人因為愛而懂得珍惜,富有的人因為愛而奉獻,貧困的人因為愛而自強,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感受著愛,也付出著愛。
在這個社會上,有一個群體需要我們特別的關愛。當我們每天迎著朝陽,走向光明的人生時,他們卻是需要依靠冰冷的輪椅度過人生的每一個臺階;當我們和家人齊聚在電視機旁,共同欣賞每一個精彩節目時,他們卻連聆聽鳥語、觀看藍天也是一種奢望。同在一個大家庭中,這些殘疾人的生活,較之我們,卻是如此的艱苦!面對命運的不公平,他們,更需要家人的親情和世人的溫情。
然而,同學們,你們對殘疾人的關懷有多少?有誰知道全國助殘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規定:每年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
殘疾人由于自身功能的障礙,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還是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目前還有1000萬左右貧困殘疾人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殘疾兒童的入學率遠低于健全少年兒童。另外,殘疾人就業機會少,就業率低;再加上侵害殘疾人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殘疾人問題仍然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尚待解決的問題。因此,關心幫助殘疾人,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同學們,很多事情在我們看來是舉手之勞,對他們來說卻是一種奢望。給殘疾人一個攙扶只需你付出一只手的力量,給他們一個公交車上的座位只需你付出多站一會兒的辛苦,愛護他們的專用設施只需你付出繞一點彎路的時間。關愛殘疾人是全社會的責任,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不只是在今天,而且是在每一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獻出愛心,弘揚中華民族扶殘助殘的傳統美德,理解殘疾人,平等視之,給殘疾人更多關愛和幫助。
為此,我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讓我們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傳統美德,大家手拉手,齊努力,關心、愛護、尊重殘疾人,向同在一塊熱土上生活的殘疾人奉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共同筑起身邊的希望,讓殘疾人跟我們共享一片藍天!
殘疾人演講稿勵志篇五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
人間有真情,世間有大愛,我們始終提倡以愛待人,因為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和諧,人與人之間也能更友好的相處,那么當我們在談論這個話題的時候,我們不要忘記,在社會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喪失了一些能力,所以在我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要給予他們最友善的關愛。這也是我今天演講的主題《助力愛灑人間》。
首先我們要尊重殘疾人,我們要時刻記得,尊重他人就是在尊重自己。而從另外一方面我們應該看到他們身上存在的優秀品質,盡管生活與自己開了這么無趣的玩笑,但是他們依然可以笑對人生,他們在以自己的方式向世人證明,只要自己努力,沒有什么是不可以的,這種堅強樂觀的心態不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嗎?所以他們是值得尊敬的!
另一方面,我們要懂得幫扶禮讓,就像在遇到盲人偏離盲道時,我們可以將其帶領到正確的位置上,這對于我們來說不過就是舉手之勞的事情,但是與他們而言卻是莫大的幫助,俗話說“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不知大家是否有這樣的感覺,當我們幫助他人時,盡管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成為開心一整天的事情,所以我們要讓這種精神永存在生活中。你我共同伸出雙手,讓我們的家園充滿更多的愛。
同時,我們也要注意,提倡關愛殘疾人是希望我們每一個人奉獻出自己的愛心,但是一定要記住這不代表著過度的“施舍”,如果幫扶過度性質就變了,或許我們的本意是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排除他們生活中的萬難,但是我們可曾想過,于他們而言,有些時候他們更希望我們可以將他們看作是正常人,而不是處處需要他人的殘疾人,所以在我們奉獻出自己愛心的同時,也要估計到他們的感受,這份關愛是幫助與尊重的結合。
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恰逢世界殘疾人日,就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學會去關愛殘疾人,讓他們感受到這世間的美好,讓他們對生活的重新燃起希望,相信我們共同的力量,一定會讓大愛灑滿人間!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殘疾人演講稿勵志篇六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明天是12月3日,世界殘疾人日,今天我國旗下演講的題目是《關愛殘疾人,做文明使者》。孩子們,全球共有6.5億殘疾人,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0%,當我們每天迎著朝陽走在上學路上的時候,你可曾看到在我們身邊還有一些人是依靠冰冷的輪椅、沉重的拐杖艱難前行?當我們欣賞著五彩斑斕的世界,聆聽著悅耳動聽的歌曲的時侯,你可曾發覺在你的周圍還有一群人卻連看一眼藍天,聽一聲鳥鳴都是他們一生最大的奢望?和正常人相比,殘疾人飽受生活的艱辛,他們更需要關心和幫助!
自古以來,有許許多多殘疾人自學成才,自強不息,他們身殘志不殘,如酷愛音樂的阿炳雖然是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但譜寫出了響譽中外的名曲《二泉映月》;張海迪是當代身殘志不殘的典范,她坐在輪椅上寫下許多著名作品,指引著少年兒童自強不息,拼搏奮進!但殘疾人在學習和生活中還是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多數殘疾人尚未得到基本的康復服務。因此,關心幫助殘疾人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本周有一個特殊且重要的節日,就是12月3日,“國際殘疾人日”。對殘疾人來說,肢體上的殘缺既成事實,無法改變,可是卻沒有什么力量能阻擋他們擁有美麗的夢想,并為了這份夢想而努力拼搏。
如果一個膝部以下被截肢的青年對你說“我要參加奧運會,我要拿冠軍”,你會不會很驚訝?這個人就是南非青年奧斯卡.皮斯托留斯,被稱為“現代阿甘”。他先后在雅典奧運會、英國曼徹斯特世界殘運會上,刷新了田徑100米競賽世界記錄,成了真正的“無腿飛人”。像奧斯卡.皮斯托留斯這樣的殘疾運動員還有很多,比如盲人運動員黃文濤,曾在遠南運動會上跳出了13.08的好成績,肢殘運動員戴正峰曾在殘運會上獲得鉛球冠軍并打破世界紀錄他們用汗水告訴世界:殘疾人也能在運動場上創造美麗。
同學們,理解、尊重、關心和幫助殘疾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第18個國際殘疾人日到來之際,讓我們再次關注殘疾人的生活。從挪開盲道上的障礙物,到學習一句表達問候的手語,再到耐心聽完智障人的艱難表述讓我們用溫暖的手握起殘疾朋友的手,將真誠的心貼近殘疾朋友的心,讓和諧之音回響得更深遠。
殘疾人演講稿勵志篇七
尊敬的藤區長,各級領導、及大學生同學們:
你們好!
在新年即將到來之際,我提前預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我是趙曉鑫,大家從我的言談舉止中,能看出我是一個腦癱患者。很小的時候父母為我付出了數不盡的心血。
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對我非常的嚴格,所以無論是在小學還是初中,我都是在正規的學校里就讀。因為身體的原因,我還是與失之交臂。于是,當時我認識已久的欒梅阿姨就建議我父母說:你們不如讓曉鑫學個一技之長,最好是醫藥學之類的。
于是,我就選擇了中藥學的專業。
我通過3年的理論學習,掌握了基礎的知識,我不滿足于中專文憑,我又報考了成人高考,而且被遼寧中醫藥大學所錄取,三月十號我就要到大學校園里去讀書了。
成為一名殘疾人大學生,意味著肩上的擔子更重了,要肩負很多的責任!
現在大學生就業形勢非常的嚴峻,特別是殘疾人大學生的就業前景,困難程度更是可想而知。所以,我們殘疾人大學生要想力爭上游,與健全人大學生同場競技的話,我們就必須得比別人付出更多倍的努力,才不會失去更多的就業機會。
“殘疾”二字,只是我們身體上的殘缺,而我們的心靈或許比健全人的心靈還要健康。劉墉在一本書里提到過:誰要是把殘疾人另眼相看了,那么誰就是真真正正的殘疾人!可事實上,社會上對殘疾人的各種歧視還屢見不鮮,這已成為殘疾人就業的一個重大的阻力和困難。
當然,殘疾人大學生的就業,我們并不想讓某個企業或者機構的可憐,到某個特殊的崗位中去。我們就是想在工作上,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來體現出自己的那份價值。同時,也要讓我們問心無愧,為社會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絕不是社會的拖累……我認為,殘疾人大學生是否能順利地就業,或者是否能夠有一個好的工作,這與個人的素質有相當大的關系。通過自己努力,回歸于社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自食其力。
殘疾人大學生們就業形勢是多種多樣的,我希望政府給予這幫特殊群體的大學生們非常人性化的幫扶,使資金、技術、福利等硬軟件設施成為我們殘疾人大學生們的創造奇跡。
殘疾人演講稿勵志篇八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學會關愛殘疾人》。
如果你是個盲人,在漆黑的夜里走,你會為別人打上一盞燈嗎?也許你會不屑:盲人何須點燈!可是你想過沒有,正是這漆黑夜中的一盞燈,使別人看清了路,看到了你,避免相撞。盲人的舉手之勞,在方便了別人的同時,也避開了自己的不幸。關愛別人,其實就是關愛自己詩人艾青說過:“在寒冷中最先死去的不是沒有衣服的人,而是自私的人;只有相互擁抱才能帶來溫暖。”是的,關愛是何等重要,它是維系人與人之間美好關系的橋梁。關愛他人并不一定要犧牲自己,小小的關愛也是最大的善行。
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每天都承受了許多的關愛。我們的生活,父母總是牢牢牽掛;我們的學習與成長,凝聚了老師無盡的關懷。正如為了挽救學生的生命而被卷入車下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一樣,這樣深沉的關心和愛感動了無數的人,也震撼了無數顆冰封已久的心。五月第三個星期日,也就是昨天,是全國助殘日。在以關愛他人為主旋律的今天,關愛殘疾人,不僅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義務。給殘疾人一個攙扶只需你付出一只手的力量,給他們一個公交車上的座位只需你付出多站一會兒的辛苦。關愛殘疾人是全社會的責任,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獻出愛心,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扶殘助殘的傳統美德,給殘疾人更多關愛和幫助!除了關愛殘疾人之外,我們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有的同學因為父母早早地去世,只能和年邁的祖父母生活在一起,不僅要支撐整個家庭,還要兼顧學業;有的同學由于家中雙親病重,為了治病而負債累累……他們盡管學習刻苦成績優秀,卻因為家境的原因無法順利完成學業。為了幫助這些貧困的同學,以全國助殘日這一契機,我們學校正在舉行以班級為單位的校園義賣活動,義賣活動所得款項將全部捐給我校貧困學生及社會殘疾人,希望大家積極參與,伸出我們的雙手,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同學們,關愛他人吧,學會關愛吧,對于個人,是貯蓄幸福;對于學校社會,是最大的進步動力。今天我們要為構建一個充滿關愛的校園努力,明天我們要為構建一個充滿關愛的社會而付出,這是歷史付與給我們的重任!這是時代付與給我們的使命!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殘疾人演講稿勵志篇九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代表二(1)班在國旗下演講,演講的題目是《關愛殘疾人》。同學們,當我們站在國旗下,唱著國歌,看著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心情是多么激動,生活是多么幸福呀!在學校里有老師耐心、細致的教導,在家里有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這一切生活是多么輕松、自然,沒有覺得自己與世界上的兒童不一樣。可是在我們身邊還有些與眾不同的孩子永遠看不見國旗;永遠聽不到國歌;甚至永遠站不起來。他們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殘疾人。
昨天是我國第xx個助殘日。關愛身邊每一位殘疾人,是我們的責任,給他們一個幫助,給他們一份關愛,是少先隊員應該做的。從我們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去理解他們,關愛他們,平等對待,讓他們獲得同健全人一樣的生活。
同學們,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未來,從小要學會關愛別人,樹立集體主義思想,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多給紅領巾增添光彩,做一名健康快樂的好少年!
我的發言完了,謝謝大家。
殘疾人演講稿勵志篇十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讓世界充滿愛》。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秋的收獲與凋落還來不及收尾,冬季便邁著寒冷與蕭索匆匆走來。但冬的嚴寒絲毫驅不走我們心頭的暖意,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世界里,無論貧窮富貴,無論是關愛他人還是被他人關愛,我們依然覺得幸福,因為我們能用眼睛去看美麗的世界,能用耳朵聆聽美妙的音樂,能用四肢盡情的游戲,能用話語表達自己的愿望。
可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因為天生遺傳因素或是后天的不幸喪失了這些能力。他們內心的孤單和脆弱,正渴望著愛的撫慰。
早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的大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觀點,關愛弱者、心存大愛的思想早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之一。余秋雨先生也曾在他的《山河之書》中提到過,“中華文化為什么能成了全人類沒有中斷和湮滅的古文明?必然與一次次的守望相助有關”,那么,這可不可以說明,善良互助的美好本性,早已于無形間融于我們的文化血脈之中了。
首先,在公共場所要處處禮讓殘疾人,盡可能為他們提供方便和幫助,但在提供幫助的同時,應該要尊重他們的意志,不將殘疾人作為逗樂、欺侮的對象。其次,殘疾人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障礙,我們應主動幫他們解決。如:殘疾人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時,我們可以給他們讓座、按下車鈴;在一些公共休閑場所完善無障礙設施時,我們可以讓電梯的按鈕再低些、盲道再寬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學習使用手語,盡量與殘疾人溝通。其實,幫助殘疾人并不需要我們做出多么驚天動地的事情。只要我們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就能給予他們黑夜中照明的燈塔,給予他們溫暖與力量。
我們把愛給予了他們,便讓世界又多充滿了一點愛。天地萬物,都在為我們講述著愛的故事,使我們感受著愛的氣息。讓我們從幫助身邊這些特殊的群體開始,學會奉獻、學會付出,用真心對待身邊的人、用真情處理身邊的事,把一顆充滿愛的心帶入生活、帶入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讓愛成為人與人之間情誼的橋梁,讓世界成為愛的海洋!
朝陽升起,湖水為它梳妝;月上枝頭,群星給它作伴;鮮花盛開,綠葉為其扶持……愛是亙古不變的主題,是幸福快樂的源泉,關愛他人,將會讓自己的內心更充盈,讓他人的生命更完整,讓我們的世界更美麗。
同學們,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國際殘疾人日。在這個特別的節日里,讓我們一同行動起來吧!奉獻自己的愛心,讓世界不再孤單,讓生活更加溫暖,讓人間因為你我的.愛心更加生動感人,讓世界充滿愛!
殘疾人演講稿勵志篇十一
5月22日是我國的第21個助殘日。
在我們身邊,曾經或正在發生著許多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殘疾人的感人故事。
你們聽過海倫·凱勒的故事嗎?1880年,海倫·凱勒出生于塔斯喀姆比亞小鎮,一歲半的時候,一場重病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接著,她又喪失了語言表達能力。
成為一名學識淵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語言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為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
你們還記得在幾年前春節晚會上那個令人叫絕的舞蹈《千手觀音》嗎?他是有來自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十幾位耳聾的殘疾人藝術家共同完成的,演繹得近乎完美的舞蹈,對于正常人來說也是很難做到的啊,更何況她們是聽不到聲音的人呢!
好多同學都知道我們縣有一個專門為殘疾兒童開辦的建華學校,提起他們,可能個別同學心中還會產生一絲輕蔑和鄙視。
然而,前不久,在靜海一中報告廳,我和一些老師、同學觀看了建華學校十幾位聾啞學生表演的舞蹈《蕎麥開花》,卻感動得熱淚盈眶。
這十幾個同學聽不到悅耳的音樂,但是,看著指導老師的手語指揮,他們的表演竟然是那樣優美,這對失去聽力的人來說是多么不容易啊!
同學們,你們是否注意到,由于殘疾,一些孩子不能正常入學;由于殘疾,一些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由于殘疾,一些人時常遭遇冷眼甚至鄙視。
《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第四條規定:“尊重殘疾人”。
給他們讓一個座位只需你付出多站一會兒的辛苦,愛護他們的專用設施只需你付出繞一段彎路的時間,給他們一股力量只需你投出一個信任的眼神。
同學們,如果你們還沒有走進殘疾人的世界,那就從今天開始,用寬容的心態善待殘疾朋友,用強烈的責任感關注殘疾朋友,尊重他們并盡力地幫助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