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課堂教學模式有哪幾種篇一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六學課堂教學模式逐漸在教育界興起。作為一位初級教師,我有幸參與了這項教學模式的實踐,并且深受啟發。六學課堂教學模式以貼近學生需求、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核心,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創新意識,使學生能夠成為主動、快樂的學習者。以下是我對六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心得體會。
首先,六學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之前,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很多學生過分依賴老師,缺乏主動性和獨立思考能力。而六學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布置探究式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探索、研究問題,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我的課堂上,我經常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和研究,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創造力。這種學生中心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加主動,他們在課堂上不斷探索,主動解決問題,獲得了更多的成長和提升。
其次,六學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意識。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注重灌輸知識,學生只需機械地接受和記憶。而六學課堂教學模式鼓勵學生主動思考,自覺觀察、分析、判斷,并試圖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在我的課堂上,我經常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思考,讓他們不斷思索問題的深層次,培養了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同時,我還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創新想法,通過小組討論和展示的形式,讓他們培養了創新意識。這種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和創新意識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索,提高了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再次,六學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只停留在理論的層面,缺乏實際操作的機會。而六學課堂教學模式通過開展各類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在我的課堂上,我經常利用實驗、調查和觀察等方式,讓學生親自動手,感受知識的魅力,并從中獲取體驗和學習。這種注重實踐的教學方式,不僅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提高了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實際問題。
此外,六學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與溝通能力。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在六學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更多地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這種合作學習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在我的課堂上,我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解決問題,讓他們在合作中學會傾聽、理解他人的觀點,同時也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方式,學生能夠更好地將自己的想法與他人進行交流,培養了他們的溝通能力和合作意識。
總結來說,六學課堂教學模式為我帶來了很多的啟示和收獲。在這個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立思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合作溝通能力。作為一名教師,我將繼續學習和實踐,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和機會,讓他們能夠成為真正的主動、快樂的學習者。
課堂教學模式有哪幾種篇二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分課堂教學模式成為了許多學校采用的主要教學方式。作為一位分課堂教學的受益者,我對這種教學模式有著深深的感受和體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從分課堂教學的優勢、學生參與度的提高、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課程質量的提升以及對未來教學的啟示等方面來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分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傳統的面對面教學有很多優勢。首先,它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上課,不再受到交通和時間的制約。這對于一些住在偏遠地區或者有特殊情況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利的。其次,分課堂教學模式采用了多媒體技術,學生可以通過視頻、音頻和互聯網等方式獲取教學資源,這樣可以更加豐富和直觀地理解知識。另外,老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設計更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分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參與度有著顯著的提高。在傳統的面對面教學中,有些學生比較內向,不敢或不愿意積極發言和參與課堂活動。而分課堂教學模式可以通過在線討論、實時調查和問答等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學生可以更加自由地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互動,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另外,分課堂教學模式也提醒了我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老師通常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被動接受的對象。然而,在分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需要更加主動地掌握知識,通過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來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終身學習意識,使他們成為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分課堂教學模式也有助于提升課程質量。通過在線教學平臺,教師可以隨時隨地地上傳和更新教學資源,提供更加全面和及時的知識支持。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自由選擇課程和教材,個性化地進行學習。這樣一來,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課程質量也會得到提升。另外,分課堂教學模式還可以通過在線測驗和作業來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問題,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
最后,分課堂教學模式對未來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也給了我很多啟示。它提醒我教育的本質是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而不僅僅是灌輸知識。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指導者和合作者,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探索,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另外,教育技術和媒體資源在教學中的作用也變得更加重要,我們要學會運用這些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總的來說,分課堂教學模式給了我很多啟示和反思。它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參與度,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它也提升了課程質量和教學效果。在未來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在保持傳統教學優點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和運用新技術和方法,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和發展機會。
課堂教學模式有哪幾種篇三
課堂教學宜“六看”
胡林,吳新玲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管理學院,廣東廣州510545)
摘要:如何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每位教師都會有自己的判斷。為了評價的準確性與客觀性,將感性的認識上升為理性,形成一個比較科學的基本模式,評價課堂教學宜“六看”,即看教學目標、教材處理、教學程序、教學方法、教學功底、教學效果。不斷地總結經驗,才能促進教師教學的進步,才能使教師真正能上好一堂課。關鍵詞:課堂評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胡林(1972-),男,江西分宜人,碩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管理學院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營銷管理,消費行為;吳新玲,女,河南信陽人,管理學碩士,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管理學院營銷系主任,講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雙語教學。
如何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每位教師都會有自己的判斷標準。為了評價的準確性與客觀性,應該有一個基本模式,于是就萌生了把感覺格式化的設想。經過二十年時間的教學和與同行相互聽課之后,尤其是聽了二十幾位“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的課和四次“教學示范觀摩課”,有了更多的感悟和啟迪:“教學沒有理念不行,理念是導向;只有理念沒有模式也不行,模式規定了格局和程序。”于是將感性的認識上升為理性的思考,把評價課堂教學歸結為“六看”,筆者結合曾聽過的部分比較有代表性的課,今寫出來,以作引玉之磚。
一、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體系由“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組成,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價值追求。這種三維關系的處理,是校、系、課三層次定位的統一。第一層次是學院培養人才的定位:大學本科,財經類,“信敏廉毅”素質的創業型人才、面向中小企業提供技能型人才。第二層次是系部培養人才的定位,關鍵是對學院目標的落實以及學校與系部目標的銜接,既符合整體目標又有各專業特色。第三層次是課程教學與培養人才的定位,學校、系部的定位最后都要落實在課堂,貫徹到教師的行動之中。課程結構要體現培養專業人才的定位,圍繞共同目標,各有側重,當好主角和配角。
二、看教材處理
教材就是常說的課本,課本為一課之本也!為此,首先要選好教材,再是要處理好教案與教材的關系。既要準確傳授科學知識,更要注意對教材的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新課程提倡的教學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即教學內容不限于書本,它既來自課本,但更來自學生生活;教材不是學生的全部世界,世界才是學生的全部教材。要緊扣教材,不能丟開教材而云里霧里地添油加醋,照本宣科也必然不受學生歡迎,較高的境界是與教材若即若離。
筆者曾聽過經濟系一個教師教《經濟法》課程,在講授“效力待定合同”一節時,教學進程的第一環節是:從一個小學生到商家購手機的生活案例開始引入“效力待定合同”的概念,接著對概念進行層層辨析;第二環節,對概念的理解進行引申與遷移,引導并啟發學生從經濟社會生活中所感知的事件對效力待定合同的類型進行歸納,得出初步結論;第三環節,回到《合同法》相關法條的闡釋,并分析當前《合同法》在“效力待定”方面存在的缺陷,進而對正在征求意見的《精神衛生法》(草案)針對前述缺陷所作的新規做了簡要提示,還提請學生對該網絡資源進行關注;第四環節,提出兩個案例,師生互動進行分析;第五環節,小結效力待定合同的'類型,布置案例討論作業。
該教師的課從生活中的案例引發出有效的法律問題,以教學內容生活化、生活內容問題化、問題內容學習化、學習內容應用化的信息情境為創建思路、處理教材內容,力求使新知識與學生生活世界之間建立聯系,進而映射出嚴肅的相關法律問題,使現實問題成為師生共同關注的課堂熱門話題;通過辨析式、引申式的師生對話活動,進行概念的演繹遷移,進而運用歸納的方法得出效力待定合同的類型;課中還對相關法條進行診斷性的評析,引導學生對現實問題與已有法條規定之間的矛盾提出自己的質疑,真正做到了“教學內容不限于書本,它既來自課本,但更來自現實生活;教材不是學生的全部世界,世界才是學生的全部教材”,使學生的思維訓練得到了活化。
三、看教學程序
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程序中完成,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作。首先是教學思路設計,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包括實際性、獨創性、清晰性、效果性等。再是課堂結構安排,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順序和時間分配。包括講授各部分內容的時間結構、講授原理與舉例的時間結構、教師與學生互動的時間結構等。
一位外語系教師的一堂專業英語課、課堂教學節錄:他滿懷熱情地走上講臺后,就讓學生以“理解家的感覺”為題進行師生互動的問答游戲,引入新課內容,然后通過學生課文閱讀、填空練習、詞匯講解、視頻聽說、同義詞辨析、課堂提問、連接式練習、文章寫作結構與寫作方法分析、列舉鞏固、學生小紙條練習與評點、作業布置等環節,使課堂成了一個學習與思考的濃烈氛圍,教師講授緊扣主題環環緊湊,他始終面帶微笑且充滿著對學生的期望,使得同學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地參與師生的互動之中。
該教師的可貴之處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對學生傾注著感情,重視學生的情感、靈性和天賦,課堂上充滿著對“具體的學生”、“發展中的生命”、“開放的精神世界”的關注、理解和尊重,教學各環節程序設計、時間把握等都比較合理,整個過程傾心營造課堂生動的情境,使學生沉浸其中,使“教”和“學”成為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把“講堂”變成了“學堂”。
四、看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和方法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實現教學目的、任務而采取的活動方式的總稱。包括教師“教”的方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的方式,“教”與“學”方法的統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多樣,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教學方法既要遵循常規,也要不斷改革與創新。
一位教市場營銷的教師講授《市場細分》一課時,以“如果要把一個蘋果切成兩半,你怎樣切?”的思考畫面作為開場白,引發學生踴躍參與討論,然后將不同的切法得到不同蘋果畫面展示給大家,并且比喻“某個市場就像是一個蘋果,市場細分就像切蘋果,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細分可以細分出不同的子市場。”采用深入淺出、形象比喻、精泛結合的策略,給學生以實際問題緊密聯系的案例,更為值得贊賞的是她每次上課都給學生留“開放思考題”,供學生思考及課后延伸學習用。
該教師的可貴之處在于,一方面她非常善于把教學內容淺顯易懂化,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形成整體性、系統性知識觀,讓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真正納入自己的認知框架,與原有的知識經驗結成一個整體;另一方面,她又非常注意引導并且和學生一起探究知識的發展趨勢,雖然這種師生共同討論的結果不一定真的能對知識的發展做出客觀、準確的預測和展望,但對學生養成探究的意識和學習的興趣的確大有裨益。
五、看教學功底
教師的業務功底是教師上好課的重要要素。首先是課件,課件設計科學合理,言簡意賅,條理性強,圖文并茂,板書配合得當。其二是教態,據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教師課堂上有學者風度,儀表端莊,舉止從容,熱愛學生,富有感染力。其三是語言,教學是語言藝術,普通話標準,語言準確清楚,語調高低適宜,語速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于變化。其四是操作,如今都用多媒體教學,對電腦等操作熟練,如ppt的隔多頁查找,資料、網站鏈接等,一點即到。
六、看教學效果
前五看最后都體現在第六看上,無論做什么都得講究效果。教學效果若要從人才培養整體目標上來講,一時難以做出評判。但就一節課而言,必須達到學生思維活躍,氣氛熱烈;因材施教,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當堂問題當堂解決。這里特別要注重的是:學術民主和學術自由是大學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精髓,也是大學課程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能力本位、認知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教學應關注師生互動、合作學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的作用應該是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主動接受知識、理解知識的環境,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討論、勇于發表個人觀點、敢于提出問題。
提高教育質量是高等學校的永恒主題,大學課程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因此,課堂教學評價直接影響課程改革的全過程,只有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才能保護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積極性,正確引導教學走向深入,有效推進優質教學的發展。
課堂教學模式有哪幾種篇四
第一步:獨學。要求:找出問題。
在獨學環節開始之前,通常要進行對上節課有關知識的反饋檢查和新課的導入。
1.檢查反饋。從檢查內容和檢查對象上要注意分層次,并重點關注c層次學生(即潛能生)。是否需要檢查,或者檢查哪些內容和哪些學生,可依照上節課導學案整理過程中和達標測評過程中暴露的問題或學習組長反饋上來的情況而定。
2.新課導入。導入雖然不作為課堂的一個基本步驟來看待,但它“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所以導入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激發學習動力、調整學習狀態、創設學習情境、建構知識系統等方面。導入新課后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3.獨學。高效課堂下的學生獨學,以導學案為抓手,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主線,并運用雙色筆就獨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做標注,帶入對學、群學中解決。需要說明的是,獨學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關鍵,因此獨學是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方式。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而發展的即時感受大多表現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悠然心會、深得吾心;表現為怦然心動、浮想聯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現為心靈的共鳴和思維的共振;表現為內心的澄明與視界的敞亮。所以教師在巡視時應留心觀察學生獨學的狀態是否投入,是否入情入境,入心入神。高效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狀態之所以普遍較佳的原因之一,是后面的展示環節所創設的學習情境更好地激勵了學生自學。
4.第一次學情調查。獨學時,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巡視調查,了解學生學習進度、對導學案獨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即基礎類題目),并據此確定獨學的時間,適時轉入下一步學習。這也就是“三查”中的第一次學情調查。
第二步:對學、群學。要求:嘗試解決問題。
對學、群學環節仍然是以解決問題為主線,首先通過同質學生的對學,力求解決獨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以學習小組為組織單位,由學習組長組織成員對照導學案開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對子幫扶,真正實現兵教兵、兵強兵、兵練兵。
對學、群學的過程,既是解決獨學中存在問題的過程,也是發現新問題、探究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循環往復,不斷提升的過程。并藉此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第三步和第四步:組內小展示和班內大展示。要求:暴露問題、解決問題。
1.展示的基本原則——“三性”。無論是組內小展示還是班內大展示都要明確,展示是提升,絕不是各小組對導學案上問題答案的重復性講解。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則,即問題性、互動性、創生性。
“問題性”是指從展示的內容上來講,要展示共性度高的問題或易錯點;“互動性”是針對展示的方式上來講,要體現出師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難求助、對話交流、質疑對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詩歌朗誦等等多種形式的互動交流;“創生性”是指從展示的價值體現上來講,包括學習的方法總結、規律探尋、學習的新發現、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這樣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況,也真正體現出展示環節的必要性。這種生成既有預設中的生成,也有課堂即時性的生成,無論哪種生成都必須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無邊際、脫離主題的生成。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開放的課堂,動態生成的課堂。一堂課缺乏動態生成性,這堂課一定是不精彩的。也很難感受到“生命的狂歡”。
2.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區別。二者的區別在于展示的范圍不同,問題的共性度不同,內容的層次不同。
小展示是由小組長組織的在組內進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對學、群學的學習成果,暴露對學、群學中尚未解決的問題,并由學習組長將學習成果或暴露問題匯報給老師,便于教師把握學情,進行大展示。
大展示是全班范圍內由教師組織的展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課堂教學機制在本環節將得以展示,我個人認為好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就像《學記》中所說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也”。具體體現在:點撥、追問、即時評價等。大展示過程中力求達到課堂的動態生成效果,從教師的主導作用上來講,教師要研究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適時追問、點撥、啟發、引導,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教師要及時評價學生展示情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
3.第二次學情調查。組內小展示時,進行第二次學情調查,調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師巡視指導和學習組長的反饋。教師就小展示暴露出來的問題和小組備展的內容,靈活調整預設的時間安排;確定大展示的內容、時間,組織全班進行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學案,達標測評。要求:生成能力。
通過前面的小組學習與展示,學生回到座位整理導學案,而后教師組織達標測評。
1.學案整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對疑難問題的整理、個性化重難點、生成性知識整理、知識系統梳理,將這些內容整理在糾錯本或者導學案的設定位置,并就重點內容用好雙色筆標記。導學案整理一方面是為了課堂上問題、生成等有價值知識的落實,另一方面是方便學生以后的復習。
2.達標測評。教師根據導學案最后的測試題(也可以臨時添加題目)組織小對子、小組長檢查或抽測。題目的設計上要體現分層次的原則,按照基礎題、提高題、拓展題,要簡而精。達標測試檢查的形式靈活多樣,教師可以組織小組長之間互查、小組長檢查或是抽查部分學生,但最終要達到把握學情,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關注潛能生。這也是對下一節課反饋檢查的主要依據。
3.第三次學情調查。整理導學案,達標測評時進行的是第三次學情調查,教師了解整節課學生掌握的情況,分析不同層次學生存在的薄弱環節,作為下節課課前反饋和單元測試的依據。
課堂教學模式有哪幾種篇五
兩年來,我積極實踐我校靈動課堂的教學模式,以生為本,以學定導,生進師退,小組合作。使學生煥發出驚人的智慧和生命力。
數學是一門思維科學,邏輯嚴謹,學習者往往手動傳遞心動與思考。而傳統數學課堂,老師主講的時間幾乎占據一節課的三分之二,小學生注意力不能持久,就會交頭接耳小動作不斷。在我校實施靈動課堂后,學生能在創設情景下很快進入自主探究的狀態和氛圍中,教室非常安靜。盡管孩子們面對面的坐著,很少出現用調皮的神情或動作打擾對方。對學時,速度較快的同伴悄悄交換,暗暗尋找焦點問題。因為學生們已經明白,現在的探究是下一環節合作交流的基礎,“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
學習的過程只停留在師生互動,顯然是一種狹義的學習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對學,群學無疑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同齡學生之間更具有共同的語言和認知水平的可參照性。認知容易產生共鳴和見解沖突,這恰好就是學習的契機。經過培訓的小組長根據學生的基礎,性格,能力,妥善安排本組學生發言的順序。做到全員參與,一般會把發言的機會先給基礎較弱不善言談的孩子,盡管他表達的慢,但其余五名成員盡可能的鼓勵和期待。只要你的發言是自己用心思考的結果,哪怕是錯的,對同伴也是啟發。
由于受心理特征影響的原因,小學生普遍存在著喜歡別人聽自己說,而不喜歡自己聽別人說的現象,但是我們的靈動課堂必須以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相傾聽為保障。特別是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時,仔細傾聽同伴的見解,及時做出修改是靈動課堂學生交流的基本功。經過兩年來的培養和訓練,孩子們聽同學發言時,看著自己的活動單思考結果,如果同學的回答與自己的思考相一致要表示認可或贊同。如果意見不一致,要迅速對自己存在的問題或爭議做出標識。最為可貴的在聽取他人意見時不盲從,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迅速做出判斷。如全班展示時,不僅聽展示同學的發言,而且會對他所寫所涂所畫的展示材料仔細辨認,做到關注細節,關注區別,擴大收獲。
隨著我校“以學定導、多元互動”的靈動課堂評價體系的建立,使優秀小組的評選成為學生學習評價及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課堂進展的每個環節,學生都有比較明確的積分要求。每天積分,每周積分并評比,每月評出優秀小組進行表彰獎勵。小組長,學科長的責任心很強,整個小組組員暗暗加油,小組展示有錯,其他組的同學躍躍欲試,強烈提出展示自己小組或個人的見解。甚至學生把周末的主動多寫的作業拿來給個人和小組加分!這樣的小組評價使學生加強了自律,培養了共贏的意識,增強團隊的競爭力。
當然進步與困惑并存,收獲與挑戰同在!但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我感到欣慰,也倍增了我探索靈動課堂的信心與勇氣!
課堂教學模式有哪幾種篇六
20xx年9月在學校領導的安排部署下,結合我校正在實施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全體品社教師經過研究探討后,確定了《合作學習課堂教學基本模式的研究》作為研究的小課題。
小課題立項半年來,為真正讓學習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進學生主動全面地發展。結合我校實際情況,課題小組成員開展了合作學習方面的探究和課堂嘗試。在教學中,我們組織多種形式的合作學習。如:同桌互學、四人小組交流(或六人小組交流)、全班集體討論、師生間的討論等。在這幾個月課題研究過程中也積累了些許淺顯的感悟和體會。
根據學生能力大小及個性差異進行分組,讓每個組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合作之前提出明確的要求和學習任務,讓人人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人人都有事做,并在做事中獲得知識,避免合作學習流于形式。而小組之間成員的相互交流,彼此尊重,以及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更使每個學生能進一步發現自我,認識自我。他們的主體地位被大大地肯定與提高,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交往能力。
作為引導者,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設身處地感受學生的所做所為,所思所想,引發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提出合作學習的目標,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活動前向學生提出合作建議,教師必須有激發學生學習愿望和動力的能力,切實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由于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集思廣益,各抒己見,人人都盡其所能。每個學生都有了發言的機會,學生合作精神、探究意識得到了有效的培養,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水平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們在課堂上的討論、發言、評價甚至質疑都非常精彩。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個能夠充分表現自我的氛圍,為每個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一些同學對有些問題不能自主解決,這時候就有同學主動地講解,講完后還要問明白了沒有。如果還不明白,組長還會繼續講。“兵教兵”發揮出它最大的效能,表明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正在逐步養成,同時也充分體現出了團隊的合作精神。
在小組開展合作與交流時,教師的角色又變為一個合作者,要使小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師除適時的組織、引導外,還必須置身于學習小組中,參與到學生中間去,在內容,時間,學生的情緒等方面,適時進行調控,以達到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目的。
具有親和力的評價開始在課堂教學中顯現,這種評價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的熱情。
課堂教學模式有哪幾種篇七
摘要:
本文在闡述翻轉課堂內涵和特征的基礎上,分析國培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并探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國培計劃培訓中的適切性。
基于適切性的視角,研究了國培計劃培訓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實施以及需要思考和把握的問題。
關鍵詞:
翻轉課堂。
信息技術。
國培。
適切性
一、翻轉課堂及其特征
翻轉課堂是由flippedclassroom翻譯而來,也被譯為反轉課堂、顛倒課堂,近來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熱點。
翻轉課堂是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習者利用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的一種教學模式,是傳統教學中的“教與“學的翻轉或顛倒。
在翻轉課堂中,教學組織形式從“課堂授課聽講+課后完成作業轉變為“課前自主學習+課堂協作探究。
翻轉課堂從傳統教學的知識傳遞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圍繞學習者的學習活動創設有利于探究問題建構知識和提升能力的資源環境與運行機制。
高階能力而“翻轉,不僅是外在形式的“翻轉,主要是教學理念相對于傳統教學的翻轉。
翻轉課堂提倡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雙向主體,教師的主導是以學生的主體為前提、為中心,并為學生的主體性的發揮服務。
“教學中“學是主體,“教是為“學服務的,翻轉課堂可以把學生學習的深度參與從課堂延伸到課堂內外。
學生課前的自主探究以及課堂上師生、生生的交流互動無不體現著學生的深度參與。
翻轉課堂可以完成教育界多年的夙愿,尊重學生的差異,并照顧學生的差異,實現個性化教學。
二、國培計劃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國培(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簡稱,有時也稱為“國培計劃。
以下簡稱“國培,本文針對幼兒教師)是國家對中小學及幼兒教師培訓的重大工程。
從實施以來,效果顯著。
但是不可否認,國培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有學者調查發現,在培訓內容方面,幾乎所有被調查教師都反映當前教師研訓內容中理論色彩過重。
大部分教師接受的學習內容中,“教育理論占的比例較大,教育技術類內容相對較少,而“最迫切需要的學習內容分別是現代科技與人文社科知識兩項。
在培訓模式方面,當前我國教師研訓方式上過于注重講座報告式。
調查表明,除了內容空泛、過于理論知識化、缺乏信息技術內容和課堂教學實戰技能外,目前各地教師反映較強烈的另一個突出問題是形式單一過于依賴講授制或講座制,缺少互動活動。
總的來說,目前國培的問題有兩個大的方面:一是培訓內容與學員的需求錯位。
二是培訓模式與學員的要求錯位。
國培中,學員需求的是對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真正有幫助的實踐榜樣和信息技術技能而不僅僅是理論,國培中不但要有教師教授,更重要的是在如何交流互動上給他們作出榜樣。
因此,需要從適切的角度出發,研究和探討適切于學員需要、適切于學員特征的培訓模式。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適切于國培的學理分析
(一)適切及適切性
“適切中的“適是“適當、恰好“切是“切合、符合。
我國學者張鐵道認為,“適切性是指某事物與其所處環境中諸多因素的相關程度,通常表現為適當、恰當或適合、符合環境和環境中諸多要素需要等方面的特征。
適切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任何一種事物和現象只有與所處的環境適切,才能生存和發展,也就是生物學上所講的“適者生存。
作為一種重要社會現象的教育,也存在適切性的問題。
“教育要適應社會和人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因材施教、幼兒教育領域中的“發展適宜性等論述和原則,均含有適切性的意蘊。
適切性是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是教育教學取得成功的前提。
任何教育教學活動、任何教育教學資源、任何教育教學方式等都要遵循適切性的原則。
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學資源或者課程形式或者教育教學的mooc,理應遵循也必須遵循適切性的原則,關注其適切性問題。
(二)翻轉課堂適切于國培的適切性分析
翻轉課堂是適切國培學員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是集理論與實踐,教師教授與師生互動為一體的教學模式,是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員學習專業的同時,掌握信息技術操作能力。
課堂教學模式有哪幾種篇八
這次講座非常精彩,理論聯系實際,深入淺出地介紹如何備好一節課,讓與會者聽后豁然貫通,更讓我有所頓悟:
一、什么是備課
通過張老師的講座,結合我自己的理解,我認為備課是面向學生教學前通過鉆研教材、教參及有關資料,進行教學預設(寫出教案或教學設計)的一種教學常規工作。它與備課、上課、作業、考試屬于一條相互關聯的完整性的教學環節,每一環不可欠缺。其內容一般分為:教學要求(現常說教學三維目標)、教學重難點(關鍵)、教學準備、教學課時和教學過程、教學板書、作業布置。這指的是備一節課的內容,如果是備一學期的課,那前面還要有學期教學計劃(含教學進度安排)、學生成績記載(現叫成長記錄)、單元教學計劃。
二、備一節課和備好一節課是一樣嗎?
備一節課,就按備課的一系列環節把教學預設的內容完成了就行。而備好一節課,那就難了。有人說把一節課備出來上成了一節優質課就備好了,這算備好了一節課。其實,備好一節課需花一輩子的努力!支玉恒老師說:“備課一次,往往匯集了自身多少年的知識儲備和人生經歷。”是啊,備課——伴隨我們一生的,我們只有心中有愛,不斷積淀,不斷創新,我們的課才能常備常新,享受教學帶給我們的無窮樂趣。所以,我覺得要備好一節課,并非易事。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教師一輩子都在備課。”的確,有效備課,優化備課環節對我們教師顯得尤為重要。
三、怎樣備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備課不等于寫教案,寫教案只是備課的一小部分工作。如果把教案分為“有形教案”和“無形教案”,則“備課”基本等同“教案”。“有形教案”,即文本教案,是教師將備課的部分內容,付諸文字,寫于教案本上。有形教案應該“簡而實”。“簡”即簡單、簡約。因為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能、都必要寫出來的,有些內容完全可以記在腦子里,比如,教學目標(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等,《教師教學用書》中都寫好了,你為什么要抄到教案本上呢?為什么不能記在頭腦里呢?如果你有補充,為什么不能補充在《教師教學用書》中呢?你只要把教學大致步驟、所提精當問題、所設計恰當練習、需要特別強調(指導)的內容,寫下來,就行。節省下來的時間做什么?備“無形教案”。“實”即實在、實用。教案是教學的方案,是指導教學用的,如果你課堂上,都不用教案,或者你的教案都不能在課堂上用(當然不是一成不變、按部就班),那你還寫教案做什么?簡單、簡約才實在,實在才實用。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又提出寫“教后反思”(或稱“案例反思”、“教學反思”)。“教后反思”當然屬于“有形教案”之列,當然有助于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不失為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條有效措施,但也不是說課課都要寫反思,每篇反思都要求多少篇幅。教師的勞動,個體創造成份很大,只有充分尊重,才可能充分“個體創造”。“無形教案”,即思想教案,或者說文化教案、人格教案,是教師的文化底蘊、專業素養、道德水準、工作作風、基本功夫等的綜合體現。如果落實到某一課的備課上,就是老師為上好這一課所做的一切努力和準備(有許多東西是無法、也無須用文字表達)。無形教案要“豐而深”,即豐富、豐厚、廣博、深刻,把這些工作做好了,或形諸筆端,更多的是存于胸、注于腦。只有這樣,課堂才有可能“動態生成”,才有可能“充滿生命活力”。相對而言,“無形教案”是“本”,“有形教案”是“末”。只有根深本固,才能枝繁葉茂,不能“本末倒置”、甚至“舍本求末”。
(二)、一般性備課的五步:
1、備好課標。課程標準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明燈,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該認真的理解課程標準,為自己即將展開的教學活動找到堅實的基礎。課標對各個知識模塊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建議進行了非常精辟的闡釋,同時,把整個九年義務階段的知識全部羅列,細細研讀,便可輕易實現各個知識模塊之間的溝通與整合,對于備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備好教材。教材是無數專家用心血與經驗編寫而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載體。吃透教材是上好課的一個關鍵因素。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對本冊教材的編寫理念、編排特點及內容結構有清楚的認識,對整個知識體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針對上課內容進行具體解讀。廣東資深教師石景章老師說他不讀十遍書不上課。可見理解教材的重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還可以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備好學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這一主體而進行,所以教師“教”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學”的過程。在準確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就要思考如下問題:什么樣的學習目標適合他們?怎樣幫助學生最快最有效的達到學習目標?具體而言,諸如哪些方法該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該讓學生自主發現、自我構建,哪些問題可讓學生提出,哪些內容可讓學生自主選擇,哪些疑難可讓學生自主解答,從而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哪些地方學生的理解會浮于淺層,停留表面,學生可能需要點撥、引導;哪些地方學生可能偏離主題較遠,需要及時撥轉方向;哪些語言含蓄處、文本空白處、意境深遠處、情感共鳴處、認識分歧處可拓展學生思維,引發學生對話,激發創新的火花。總之,運籌帷幄,不打無準備之仗。
4、備好自己。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主導。備課時,教師應結合自己的特長,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備在教學中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創出自己的特色來。讓自己成為學生生命樂章中跳動的音符,你如何譜寫,就將有怎樣的樂章。
5、備好教學方案。教案分詳案和簡案,實錄式教案設計稱為“詳案”,多表現為師生問答式,我總感覺這種形式限制了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削弱了師生交流的質量,降低了教師隨機應變和靈活調控的能力。應該設計結構式教學方案,也稱預案。預案設計是否可以說宜粗不宜細,理清整體思路框架,整體把握教學進程。多設計話題性、開放性問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臺。為學生提供廣闊思考的空間,設想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案,使教學過程成為多向交流互動、充滿活力的過程。
總之,聽了張老師的講座,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學實踐,談了以上的想法,或許所獲、所思有偏頗的地方,但卻是我內心的想法。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不斷的學習、思考、實踐、反思,讓自己有一個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