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來為今后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我們在制定計劃時需要考慮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并保持靈活性和適應性。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計劃書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一
六年級兩個班共有84人世間,六(一)班43人,六(二)班41人,這兩個班的學生思想純潔,學習態度好,上進性都很強,愛學習、愛勞動,是兩個優秀的班集體。
本冊教材共有五單元,即學會合作、祖國,我為你自豪、放飛和平鴿、只有一個地球、我的未來不是夢。
主題文: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的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后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供一種思考的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其作用相對靈活。
情景對話:一般是經過錘煉的真實生活的對話,幫助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社會現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
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閱讀、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學習過程、呈現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欲望。
空白框:啟發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造者。
單元課題教學目標課時
1、齊心真好
1、知道社會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只有合作才能做好。
2、懂得戰勝困難、獲得榮譽等都需要合作,明白合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3、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2、對手也是朋友
1、以故事的啟示及具體的活動,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競爭與合作的作用及彼此的關系。
2、知道現代社會有競爭,更需要合作。
3、讓我們蕩起雙槳
1、通過具體的活動、廣泛的交流和具體事例的分析,讓學生學習怎樣與人合作。
2、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合作的快樂。
1、新時代,新生活
1、了解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社會主義建議取得的偉大成就。
2、從家鄉的發展變化,感受祖國的巨變,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并為祖國的逐漸強大而自豪。
3、感受祖國人民的勤勞與智慧,立志建設祖國。
2、春天的故事
1、知道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引導全國人民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2、了解改革開放以來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從“東方紅”到“神舟”
1、了解新中國成立以前我國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和取得的偉大成就。
2、懂得航天事業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
3、學習航天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從小立志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做出貢獻。
4、光輝的瞬間
1、使學生知道祖國領土不可分割,香港、澳門、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實現祖國統一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心愿。
2、了解香港、澳門的回歸,教育學生為祖國統一大業做力所能及的事。
3、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體育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學習體育健兒勇于拼搏、為國爭光的頑強精神。
4、感受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外交史上的一個個光輝的瞬間,激發民族自豪感。
5、我為祖國繪藍圖
1、通過活動,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為祖國的逐漸強大而自豪,培養和激發學生愛國、愛黨、愛人民的感情。
2、知道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從小立志為祖國的繁榮強大做貢獻。
1、和平,我們共同的愿望
1、知道世界各地的人們表達向往和平的方式,懂得和平的含義。
2、了解為和平服務的組織,掌握為和平事業做出貢獻的人物事跡。
3、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的思想情感。
2、戰爭,人類的災難
1、了解戰爭給人類帶來的不幸與災難,進一步體會和平的美好。
2、使學生更加珍惜現在的和平環境,居安思危,增強優患意識。
1、地球,生命的搖籃
1、認識到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
2、通過活動,激發學生對地球媽媽深深的愛。
2、大自然的訴說
1、了解由于地球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溫室效應、沙塵暴、珍惜物種瀕臨滅絕等問題挑戰著人類,使學生感受到保護環境已刻不容緩。
2、讓學生了解當前環境狀況,并探究問題產生的原因,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3、地球累了
1、知道人中問題是當今世界的重要問題之一,了解人口膨脹給人類生活造成的影響。
2、讓學生了解可供人類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人類無節制地開采,必將導致資源枯竭的惡果。引導學生愛護資源。
4、守望碧水藍天
1、使學生明白保護環境已刻不容緩。
2、教育每個學生應盡自己的微薄之力,用各種方式為保護環境出力。
1、小小少年
1、感知自己在不斷地成長,學習、生活的能力也在加強。
2、懂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愛,學會感激,對親人,對朋友,對老師,對大自然,對美麗的生命等。
2、我有一個夢
1、充分地認識自己,樹立理想。
2、追蹤前人的成長歷程,懂得實現理想要靠努力。
3、明天不遙遠
1、使學生懂得要成為中學生,要做好準備。
2、了解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將會得到幫助,應該更自信。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二
本班大部分學生已經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也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家長疏于管理,學習態度不夠端正,自控能力較差,學習效率低。本人決定以課本為導向,認真鉆研教材,研究學法、教法,著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爭取向社會、學校、自己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一)教材內容本冊書共由三個單元組成——“燦爛輝煌的東西方文明”、“面向世界”、“我們熱愛和平”。主要是引導學生接觸有關世界古代的歷史與文化方面的內容,體會文明的傳承與發展,感悟人類文明的多元性,繼而熱愛我們生活的地球。
(二)教材特點品德與社會課程設計思路是:一條主線,點面結合,綜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條主線”既以兒童社會生活為主線;“點面結合”的“面”是兒童逐步擴大的生活領域,“點”是社會生活的幾個主要因素,在面上選點,組織教學內容;“綜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學內容所包含的社會要素是綜合的,所涉及的社會領域也不是單一的,可以交叉。
1、了解人類文明的歷史,感悟人類文明的多元性,激發對古代璀璨文明的敬仰之情,欣賞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培養科學探究精神和創造能力。
2、了解古絲綢之路的開通、鄭和下西洋、哥倫布開辟新航路對世界文明的交流和發展所作出的重要貢獻。通過具體事例,體會隨著時代進步,東西方文化互相滲透交融,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輝煌的篇章,對人類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3.培養將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能力,從歷史事件中借鑒經驗,吸取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為中國的發展服務。樹立勇于開拓創新的意識,樹立民族自豪感。
1、在教學過程中全面地把握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在教學時要善于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3、充實教學內容,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4、拓展教學空間,教學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5、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意接受的學習情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
單 元
課 題
課 時
周 次
一、燦爛輝煌的東西方文明
1、文明的發祥
5
1——6
2、相映生輝的東西方文明
3
3、文明的交融
5
二、面向世界
4、世界人民手拉手
2
7——10
5、站在國際舞臺上
2
三、 我們熱愛和平
6、戰爭與和平
2
10——16
7、鑄我長城
2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三
本年級共有學生二百多人,通過上學期的學習,通過對于學生的個人修養及品質的培養,學生在如何堅持誠信、與他人相處方面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并簡要了解了關于我國建國前后的發展情況。本學期在這些知識學習的基礎上,給學生介紹了關于世界的人文環境歷史知識,在清晰的脈絡中學習關于和平與戰爭、歷史與現代交融的豐富內容。本學期的學習將會使學生站在本國發展的基礎上來理解世界史中的林林總總,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國在世界發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培養愛好和平的情感
通過對世界戰爭的學習與了解,使學生懂得戰爭給人類的帶來的危害是巨大的。學習世界幾次重要戰爭的相關史實,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查找資料、小組合作來收集資料,在查找資料過程中拓展知識面,更加深入學習史實背后的歷史意義。用戰爭的殘酷來襯托和平的美好,深入的思考和平鴿所帶表的人類美好的愿望。知道和平是人類共同的愿望,懂得渴望和平是世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人民的共同愿望;幫助學生加強國際理解。
(二)形成環保意識和主人翁意識
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環境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了解地球海陸分布情況。通過對人類生活得探究,形成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國際意識,形成關愛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理性的分析人與自然的關系。
(三)提高學生收集資料能力
通過收集相關的歷史和現實資料,使學生進一步學會以多種方式搜集、整理、選擇、表現信息的能力,以及多角度看問題、認識是世界的能力。
本學期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及措施主要有體驗探究式學習、問題解決式學習。使學生在收集資料、查找資料以及分析資料過程中間接體會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痛苦、和平的意義、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等等,探索各類大事件對人類發展史的重要影響。通過解決問題式的學習,在探究中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本學期教學共三個單元,計劃學時為36學時,做一下計劃安排:
第四單元永恒的愿望共9學時
回望20世紀的戰爭風云3學時
邁向和平的世界3學時
為了正義與和諧3學時
第五單元地球真美麗共20學時
共同的家園3學時
環繞地球看世界12學時
做一名地球衛士5學時
第六單元成長記錄冊共7學時
成長中的新問題3學時
學做有道德小公民2學時
我要上中學了2學時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四
1.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競爭與合作的作用及彼此間的關系,體驗合作的快樂。
2.讓學生了解祖國新時代的新面貌,樹立為祖國自豪,為祖國驕傲的情感。
3.培養學生的和平意識,號召他們為世界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
4.通過學習,了解保護地球家園的重要性,培養孩子們從小養成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環保習慣。
1.綜合性。本冊教材共設五個單元,每一個主題都不再是單一的學科知識內容,而是學生感興趣的一個個話題。通過這些話題,引導他們學會解決各種現實問題,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并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
2.開放性。教學不局限于課堂內,而是面向廣闊的生活空間,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強調學習活動的延續性和完整性,體現學習活動在時間上,在空間上的開放性。
3.情感性。教材努力創設一種能與學生對話的文本形式,與學生共同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和煩惱,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
1.積極轉變觀念,要樹立綜合的、開放的課程觀。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時關注社會中新的信息,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以便及時地、合理地調整教學目標,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
2.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學觀。
3.結合教材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開展一些愛綠護綠活動和環保小調查,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
4.注意整體把握。在實際教學中盡力挖掘活動空間,從更多的角度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和拓展,盡可能的體現一種兒童文化,讓教材真正成為學生喜愛的朋友。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五
六年級的兒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少年期。少年兒童的自控能力相對較弱,對于酗酒、抽煙、沉溺網絡世界、毒品和邪教宣傳缺乏真正的了解和抵御能力。一些成年人的消極生活方式也給他們帶來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與此同時,腐朽落后的資本主義、封建主義思想和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信息也通過網絡傳播腐蝕著少年兒童的心靈。為此,在本冊教材中,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酗酒、抽煙、吸毒沉溺網絡世界和邪教等危害以及一些相關的法律常識,讓學生懂得珍惜和保護自己的生命,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運用法律保護字,初步養成手法意識。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伴隨著歷史共同發展的,是豐富深厚的民俗、民俗文化。通過學習,讓學生在了解各地,各民族的民風、民俗以及長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優良傳統的基礎上,珍視祖國的歷史的文化傳統,并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一些社會事物和現象。
針對當今部分少年兒童勞動觀念相對比較淡薄,手社會和家庭的影響,思想上存在輕視勞動,尤其是輕視體力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生活上不愛惜勞動成果的現象,教材第三單元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以多種方式引導幫助學生在學生生活中端正思想,提高認識,養成熱愛勞動者、珍惜勞動超過的好品質。
隨著年齡的增長,少年兒童的社會生活范圍不斷擴大,家鄉成為少年兒童關注的生活領域。根據這一階段少年兒童的生活經歷和心理特點,通過不同活動板塊,幫助少年兒童了解家鄉的巨大變化,展望家鄉的美好未來,萌發對家鄉的熱愛。
二、教材分析(教材結構、內容等)
本冊教科書由四個單元構成。
第一單元 珍愛生命,崇尚科學
第二單元 民風、民俗知多少
第三單元 勞動最光榮
第四單元 農村和城市的明天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六
1、貫徹《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的思想及具體目標,全面完整地體現《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要求,貫徹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課程目標。
2、教材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有機融合各相關學科領域的內容,積極探索綜合課教材編寫的體系、途徑和方法。教材內容的選材和呈現方式有助于啟發教師的思維,引導教師學會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進而幫助教師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3、教材編寫的內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采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多種學習活動、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策略。此外,教材編寫還充分考慮到不同地區城鄉學生的生活環境和教育資源,體現出范例式教材的特點。
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針對學生的年齡、學習興趣、實際接受能力以及所處的地域特點,從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入手,以他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整合學習內容,力求使學生感到親切、真實。
依據邏輯關系,經過有機的整合,豐富和擴大了教學內容,突出了綜合學習的特點。此外,教材還特別關注社會的發展變化,將目前社會上發生的重要是件以及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作為課程內容,加強了與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以及學習活動的聯系。
主題設計貫徹面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原則,盡量選擇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現實題材,從學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會實際中選取為學生所關注的問題。
本套教材的編排方式新穎,通過大量富有真實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圖,在潛移默化間對兒童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說教,有助于兒童親近和理解社會,發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種呈現方式,既能夠滿足教師自主開發教材的需要,又能夠滿足學生實現多樣化學習的需要。
由于品德與社會課源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課程對學生的教育是要回歸生活,重視生活的價值。整個課程的時間坐標應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課程的空間坐標應該是整個社會存在。
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空間就不應該只局限在課堂上,要從多方面加強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與社會生活的聯系。要盡可能地創設條件,讓學生以各種恰當的方式,與社會生活廣泛地接觸。社會課必須是開放的,教學上不能滿足于照本宣科,要幫助學生將他們的視野投射到社會生活的廣闊范圍,將他們思維的領域伸展到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為此應該積極地開發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各種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學中,可以注重與學校、少先隊組織的活動結合,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安排結合,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結合起來進行。
周次 教學內容
1 開學工作
2 1.我的課余生活
3 2.不和煙酒交朋友
4 機動
5 3.害人的邪教
6 4.身邊的變化
7 5.感受村民選舉
8 6.隔海相望
9 7.跟著唐僧去西游
10 8.金字塔下留隔影
11 9.奧林匹克的故鄉
12 10.我做志愿者
13 11.不同地區 不同生活
14 12.春節和圣誕
15 13.人種有不同
16 機動
17 機動
18 復習迎接考查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七
1、方向性原則,教學中必須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并把逐步確立學生的社會主義理想和信念貫穿始終。
2、科學性原則。教學必須做到思想觀點正確、說理明白,給學生以正確的思想道德認識,在教學中所引用的代表性人物、典型事例和史實都應經過縝密核證。
3、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教學要密切聯系中小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社會生活實際,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循序漸進地講述有關的道理,注意克服成人化和概念化的現象。
4、正面教育原則。教學中要堅持正面引導,以真情感染學生;要充分運用榜樣的力量,選材要有利于對學生產生正面的教育效果;教師要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出示范。
5、啟發性教學原則。教學中要注意啟發學生勇于提出問題,參加討論,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愿望,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
6、知行統一的原則,教學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激發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要把傳授知識同陶冶情操、提高覺悟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二、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應該為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服務。本學科的教學方法應有利于激發學生思想道德情感,提高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實踐,避免單純背誦教學內容。
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應該有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應根據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教學經驗在教學過程中綜合選用多種方法進行教學。
3、在重視教法研究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學法的研究,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并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4、課堂的知識教學要與課外的實踐活動結合進行。教師應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參觀、社會服務,以及引導學生搜集名言、諺語、格言,舉辦展覽、壁報,觀看電影、電視錄像等活動,并安排高年級學生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總結等。開展這些活動要注意針對性;既要盡力安排,又要因地、因時制宜,量力而行,精心設計,精心組織,講求實效。
三、教學用具
課本、教學參考書是教學的必備用具。教學掛圖、照片、投影片、幻燈片、錄音錄像帶及計算機軟件等直觀教具,也是配套的教學輔助用具。學校和教師應有計劃地搜集和制作,以利于教學時選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八
本校六年級共有三個班級。六年級的兒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少年期。這個期間人的發展是極其復雜、充滿矛盾的。在個性方面出現的最主要特點就是“成人感”的發展,表現在:期望自己能和成人一樣獨立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參與成人的生活世界;對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
對于六年級的學生,在全球化的時代,世界對于他們來說不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經驗,盡管對于他的理解還是很不夠的,但少年兒童們卻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從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
為了使我們的新一代能夠以科學的理性的態度去看待他們周圍的世界,愛他們所居住的地球,愛周圍的一草一木,在教學中努力引導兒童探索和關懷生存的家園,使少年兒童成長為地球上的新一代文明居民。
小學六年級是孩子發展中的一個十分關鍵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學生開始從相對的兒童心理品質特征向少年的品質特征轉化,因吃對未來的成長影響很大,具有較大的可塑性,要積極引導學生個體的“自我意識”朝著客觀、樂觀、進去的方向發展,為順利完成中小學銜接作好鋪墊。
二、教學目標
(一)課程總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品德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本冊教材各單元目標
第一單元:
1.通過從太空中看地球,生活中感知地球,從而了解地球的形狀、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狀況,熟悉世界海陸分布以及主要地形等基本知識,初步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
2.了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劃,主要省級行政區,能熟練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地理位置,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
3.引導學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國和世界的經濟互動,為中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而自豪,讓學生知道我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使學生感受和關心身邊發生的經濟活動,對外來產品持正確態度。
4.使學生認識到國際互聯網是當代人們進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學會利用互聯網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服務的同時,又必須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極因素對自身贊成不良影響或侵害。
第二單元
1.引導學生感受全球氣候變暖對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影響,認識人類活動對環境所的作用,使學生將身邊節能、綠化等“小事”和保護地球環境聯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
2.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災害,知道保護環境可以減少和降低自然災害帶來的危害,理解在危難中社會互助的作用,學習一些在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
3.使學生理解物種是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特質基礎,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保護物種就是保護人類自身賴以生存的環境,使學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認識到保護野生動植物特別是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工作的緊迫性,培養學生以朋友們的愛心平等對待地球上其他動物,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的情感。
4.初步了解外來有害物種入侵對新的生態系統、物種多樣性和人類健康帶來的巨大危害,知道有物種入侵的主要方式,明確對待外來物種的正確態度,理解生物之間、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
5.使學生認識到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自然資源的存量有有限的,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資源的良好習慣。
第三單元
1.從戰爭給人類,特別是給兒童帶來的巨大苦難的視角,使學生知道戰爭的殘酷、戰爭的危害,從而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時,使學生知道全世界人民為了世界和平,制止戰爭,進行著不懈的努力。
2.科學技術的喜與憂
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生活,從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科學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并以紫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在了解科學技術帶給我們諸多好處的同時,也要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利用不當不僅不能造福人類,還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使學生能一分為二地看待科學技術的作用,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3.初步了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及其一些重要的工作機構,理解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發展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知道聯合國為解決世界兒童問題所做出的重要努力和產生的積極效果,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地球村公民的意識。
第四單元
1.使學生通過對6年小學生活的回顧,總結自己的成長過程,認識到自己在6年中所取得的成績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老師、同學、家長的幫助獲得的,為順利跨入中學大門樹立應有的信心,同時,引導學生在回顧過程中反思6年中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為日后的學習生活提供借鑒。
2.“百聞不如一見”,為了能讓六年級的同學對中學有感性的具體的認識,設置了直接到中學參觀的活動課程,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未來的中學生活的主要內容,思考自己要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特別是做好克服困難的思想準備。
3.生活是兒童受教育的基礎,從六年級畢業學生即將面臨的生活實際出發,喚起學生成長,成才的進取意識和對未來中學生活的渴望和準備,幫助他們在離開小學大門后能夠堅實地邁好通向中學的第一步。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九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系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本冊教材分為五個單元,第一單元“學會合作”三課書,強調培養合作的重要性和怎樣去合作的方法,第二單元“祖國 我為你自豪”五課書,通過具體的事例告訴我們要熱愛祖國,第三單元“放飛和平鴿” 三課書,告訴我們和平給我們帶來的好處,第四單元 “只有一個地球” 四課書,告訴我們人類要保護環境,第五單元“我的未來不是夢”三課書,告訴我們對未來要充滿希望。
該教材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3-4個主題,各單元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后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境對話:一般是經過錘煉的真實生活的再現,幫助學生對自己得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社會現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閱讀、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學習過程、呈現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欲望。
白框:啟發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造者。
本冊教材五個單元各有相應的重點難點。
第一單元“學會合作”兩課書的重點難點是:怎么去合作?
第二單元“祖國 我為你自豪”五課書的重點難點是:怎樣才是愛祖國?
第三單元“放飛和平鴿” 三課書的重點難點是:和平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
第四單元 “只有一個地球” 四課書的重點難點是:怎樣保護地球?
第五單元“我的未來不是夢”三課書的重點難點是:為什么要對未來充滿希望?
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我打算采取如下教學措施:
1、充分抓住新教材的特點,根據新教材教學內容多、教學容量大、教材內容活、課時要求高、內容跳躍大的種種特點,采取主動鉆研教材、加強自身修養、大量獲取信息材料、力爭教學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六個字,這是總的指導思想。
2、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放手讓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生思考。
3、兼顧學生個別差異,關注兩頭。
4、作好課前準備,積極與班級老師配合,搞好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與社會活動緊密聯系,開展相關活動。
5、做好作業與練習,指導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
周次
日
期
教
學
內
容
課時
備 注
1
2.17—2.23
齊心真好
2
2.24—3.2
對手也是朋友
3
3.3—3.9
讓我們蕩起雙漿
4
3.10—3.16
新時代,新生活、春天的故事
5
3.17—3.23
從“東方紅”到“神舟”
6
3.24—3.30
光輝的瞬間
7
3.31—4.6
我為祖國繪藍圖
清明節
8
4.7—4.13
和平,我們共同的愿望
9
4.14—4.20
戰爭,人類的災難
10
4.21—4.27
讓世界沐浴和平的陽光
11
4.28—5.4
地球,生命的搖籃
五一節
12
5.5—5.11
大自然的訴說、地球累了
13
5.12—5.18
守望碧水藍天
14
5.19—5.25
小小少年
15
5.26—6.1
我有一個夢、明天不遙遠
16
6.2—6.8
復習、測試
端午節
17
6.9—6.15
18
6.16—6.22
19
6.23—6.29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十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系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該教材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2—5個主題,本教材以六年級兒童不斷擴大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為前提,以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為目標,以體現育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為理念,逐步養成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必備的道德觀,價值觀及相應的良好行為習慣。
本冊教材分為五個單元:從小學創造、從田野到車間、走進信息時代、人類文明的足跡、我們去環球旅行。
“從小學創造”這個單元教育學生感受創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益處,初步認識創造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重要性。理解什么是創造,明白生活中創造無處不在,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初步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樂于動手的好習慣,在生活中不斷提高創造力。引導學生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創造中可能遇到的失敗,并嘗試在失敗中汲取教訓通過創造活動,讓學生體驗創造帶來的快樂。
“從田野到車間”這個單元教育學生了解工業、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體驗工人和農民的勞動與智慧;尊重工人和農民并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認識日用農產品及生活用品,探究這些用品的生產過程,知道農業、工業與生活的息息相關,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工業、農業,感受工農業給人們帶來的便捷、快樂、幸福。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性。明白科技創新、科學技術服務工農業將更造福人類的道理。
“走進信息時代”這個單元教育學生感受現代通訊和現代傳媒與現代生活的密切關系,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一定的現代通訊知識、技能,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和向往。了解通訊方式的變遷,感受現代通訊的飛速發展,體驗科學發展給人類帶來的益處。了解并遵守網絡使用道德規范,努力增強對各種信息的辨別能力,學習利用傳媒安全有效地獲取信息,充分享受信息帶來的方便和樂趣。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自我調控能力、節制能力。
“人類文明的足跡”這個單元教育學生簡要了解一些人類的文明遺產。
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筑、科技發明、文學藝術作品等在人類歷史上具有重要價值。激發對世界歷史文化的興趣。
“我們去環球旅行”這個單元教育學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分布,感受地球之大。了解千姿百態的地形地貌,感受地球之美。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等,對世界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探究等活動,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滿足學生求知的愿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全面提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興趣。
4、充實教學內容,聯系豐富生活。
5、拓展教學空間,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校本的各種課程資源。
略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十一
六年級學生正處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欲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同時,這個時期的少年的發展也極其復雜、充滿矛盾。盡管這樣,他們身上也出現了不少具有積極意義的質的變化,這個年齡的少年在個性方面出現的最主要的特點是“成人感”的發展。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但他們缺少社會經歷。
1、引導學生逐步確立自己的學習、生活目標,并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展他們的自主性、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2、引導學生以現實中的經驗話題,逐步向少年們打開成人生活的大門,讓他們在參與和探索中成長。
3、引導學生一起走進多樣化的世界。讓學生了解世界的多樣性,將世界存在的原本道理逐步融會于兒童的心靈之中。
4、引導學生在思想和行為上逐步向成人靠攏,指導他們辨別正確的成熟的行為,不盲目地模仿。
5、引領學生探索和關懷生存的家園。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系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 進上步加強本課程開放式教學方式的課題研究,通過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景教育。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 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5、為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就力求盡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一周二課,其間也可安排一些勞動,踏青、參觀、調查等實踐活動。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十二
本冊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以兒童社會生活為中心,以個人為起點,不斷擴大學習內容,由近及遠地開展相對系統和有效的學習,同時,通過合理安排的梯度,相對內容雖重復出現,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2、采用跨學科、融會綜合的教材編寫模式。
3、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在標準的框架內選取相應的兒童生活事件,適當拓展,使內容標準生活化、情景化,既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引導生活)。
4、教材內容的呈現,通常采用小切口、層層深入的方式,給學生親切自然的感受。
5、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每個單元前面設置了單元頁,對該單元學習內容,以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的形式進行概括與提示。
本冊教材共設置了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珍愛寶貴的生命”,包括1——3課的內容;第二單元“我們的權利和義務”,包括4——6課的內容;第三單元“我們生活的地球”,包括7——9課的內容;第四單元“探索人類文明的足跡”,包括10——12課的內容。
六年級學生共有5個班,大多數學生能孝親敬長,關心他人,熱愛祖國,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珍惜和節約資源的意識,自主參與品德課教學活動,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很好地和同學合作學習,等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但也有少數學生學習習慣還不能適應品德課教學的需要,不能大膽地參與合作交流,自主學習意識較差,有待在今后的教學中逐步引導、糾正。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意識到生命來之不易,樹立熱愛生命就是對自己、對社會負責作的意識和自護自救、防毒防害的安全意識。
2、崇尚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初步形成現代民主意識,重視法律,初步產生對法律的敬畏之情和守法用法意識;熱愛集體,初步養成對集體、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
3、體驗人類認識地球、探索地球的過程,感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密切聯系,關愛自然。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4、感受古代勞動人民非凡的創造力,崇尚歷史文化名人不斷進取、為國為民的優良品質。認同社會的`進步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以及科學應該為人類造福的道理。
(二)行為與習慣:
1、生活中注意安全,遇險能采取自我救護措施;自覺抑制有毒物品、邪教等社會因素對生命的傷害。
2、關心國家與社會的民主生活;積極參與學校民主活動,正確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自覺遵守法律。
3、養成傾聽他人意見、與他人合作交流的習慣;培養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的習慣。
4、掌握從多種途徑了解人類文明成就等事物的'方法,具有探究人類文明成就的深厚興趣。養成愿意傾聽他人意見、樂于和同伴交流看法、達成共識的習慣。
(三)知識與技能:
1、了解生命孕育、誕生、成長的艱辛,初步理解生命的意義;了解有關的安全常識,知道有毒物品與邪教的危害,有初步的自我救護能力。
2、知道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會中的意義;簡單了解與少年兒童有關的法律法規;具有一定的民主參與能力和依法自護能力。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學習收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能夠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4、知道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希臘文明的主要成就,并能用列表等方式進行歸納。了解音樂、繪畫、文學史上的代表人物,知道科學技術在人們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1、對于優生,鼓勵他們敢于創新,全面發展。
2、對于中等生,要多引導,多鼓勵,引導他們敢于與大家合作交流,逐步提高。
3、對于學困生,要及時發現和鼓勵他們的點滴進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有自主學習的意識。
1、教學重點:意識到生命來之不易,珍愛寶貴的生命;知道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增強守法意識;感受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密切聯系,關愛自然;認同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以及科學應該為人類造福的道理。
2、教學難點:理解生命的意義,了解有關的安全常識,知道有毒物品與邪教的危害;知道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了解與少年兒童有關的法律法規;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相互依存的關系,學習收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掌握從多種途徑了解人類文明成就等事物的方法,具有探究人類文明的深厚興趣。
1、認真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轉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優化教學過程。
3、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注重指導學生選擇更優的學習方法。
4、根據學生實際,充實教學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加強專題研究。
整合課程資源,提高課堂實效。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十三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系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一、教材分析
該教材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本冊教材共有五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2—5個主題,本教材以六年級兒童不斷擴大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關注每一個兒童的成長為前提,以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為目標,以體現育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為理念,逐步養成社會主義合格公民所必備的道德觀,價值觀及相應的良好行為習慣。
二、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分為五個單元:從小學創造、從田野到車間、走進信息時代、人類文明的足跡、我們去環球旅行。
“從小學創造”這個單元教育學生感受創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益處,初步認識創造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重要性。理解什么是創造,明白生活中創造無處不在,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初步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樂于動手的好習慣,在生活中不斷提高創造力。引導學生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創造中可能遇到的失敗,并嘗試在失敗中汲取教訓通過創造活動,讓學生體驗創造帶來的快樂。
“從田野到車間”這個單元教育學生了解工業、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體驗工人和農民的勞動與智慧;尊重工人和農民并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認識日用農產品及生活用品,探究這些用品的生產過程,知道農業、工業與生活的息息相關,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工業、農業,感受工農業給人們帶來的便捷、快樂、幸福。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性。明白科技創新、科學技術服務工農業將更造福人類的道理。
“走進信息時代”這個單元教育學生感受現代通訊和現代傳媒與現代生活的密切關系,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一定的現代通訊知識、技能,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和向往。了解通訊方式的變遷,感受現代通訊的飛速發展,體驗科學發展給人類帶來的益處。了解并遵守網絡使用道德規范,努力增強對各種信息的辨別能力,學習利用傳媒安全有效地獲取信息,充分享受信息帶來的方便和樂趣。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自我調控能力、節制能力。
“人類文明的足跡”這個單元教育學生簡要了解一些人類的文明遺產。
知道一些著名的建筑、科技發明、文學藝術作品等在人類歷史上具有重要價值。激發對世界歷史文化的興趣。
“我們去環球旅行”這個單元教育學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分布,感受地球之大。了解千姿百態的地形地貌,感受地球之美。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等,對世界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通過探究等活動,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滿足學生求知的愿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幫助學生全面提高。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形成符合社會規范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興趣。
4、充實教學內容,聯系豐富生活。
5、拓展教學空間,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校本的各種課程資源。
四、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備注
1
從問題開始
2
創造的快樂
3
讓田野告訴你
4
走進車間
5
插上科技的翅膀
6
坐在家里看世界
7
溝通無極限
8
我的信息生活
9
燦爛的古代文明
10
偉大的科學成就
11
絢麗的文學藝術
12
文明遺產知多少
13
地球有多大
14
飛越太平洋
15
和非洲朋友共舞
16
迷人的歐洲風情
17
世界真奇妙
18
期末總復習
19
期末考試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十四
本班有學生35人,大多數學生對品德與社會這一學科很感興趣。學生對社會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對社會常識和社會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體驗”、“調查”、“討論”等方面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促進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會良好發展。
1、教材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有機融合各相關學科領域的內容積極探索綜合課教材編寫的體系、途徑和方法。教材內容的選材和呈現方式有助于啟發教師的思維,引導教師學會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進而幫助教師創造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2、教材編寫的內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采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多種學習活動、掌握學習方法、形成學習策略。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實踐、學習做人,初步形成社會意識、公民意識、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為習慣,為逐步適應社會、服務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培養學生道德情感和社會責任感是《品德與社會》課最為突出的特征。
1、教材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針對學生的年齡、學習興趣、實際接受能力以及所處的地域特點,從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入手以他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整合學習內容力求使學生感到親切、真實。
2、教材體現了較強的綜合性,依據邏輯關系經過有機的整合,豐富和擴大了教學內容突出了綜合學習的特點。此外教材還特別關注社會的發展變化,將目前社會上發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作為課程內容,加強了與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以及學習活動的聯系。
3、圍繞一個中心主題構建學習單元,主題設計貫徹面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原則盡量選擇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現實題材從學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會實際中選取為學生所關注的問題。
4、新穎獨特的呈現方式本套教材的編排方式新穎,通過大量富有真實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圖,在潛移默化間對兒童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說教,有助于兒童親近和理解社會發展和完善自我。采用此種呈現方式既能夠滿足教師自主開發教材的需要,又能夠滿足學生實現多樣化學習的需要。
從學生社會生活的原型出發,多視角(地理的、歷史的、社會的、文化的)地去分析、探究社會事物和社會現象,向學生展示一個完整的社會生活,以便讓學生了解社會、適應社會、參與社會,在此過程中實現學科知識的整合,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以及參與社會的能力。
1、屈辱的歷史
2、不屈不撓的抗爭
3、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4、永久的緬懷
5、人類文明的搖籃
6、 豐富的思想寶庫
7、 永恒的文化遺產
8、 大自然的壞脾氣
9、 與自然災害的較量
10、災難無情人有情
11、科學技術造福人類
12、科學技術的另一面
13、科學家的啟示
14、崇尚科學,破除迷信,反對邪教
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篇十五
本冊教材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規定,兒童年齡與生活的實際,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編寫的,它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只是在相互關聯中得到發展,以較好的落實三維目標。
全冊共分為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你我同行》,意在使兒童了解與人交往,如何相處一些常識。
第二單元《人類的家園》,使學生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
第三單元《同在一片藍天下》,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了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第四單元《再見,我的小學生活》,意在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并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1、了解與人交往,如何相處一些常識。
2、使學生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
3、和兒童一起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培養學生開闊的視野、寬容的心態,正確認識其他文化,積極吸取外來文化的養分,更好的發展本民族的文化傳統。
4、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了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并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1、引導學生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學會獨立。
2、以現實生活中的經驗話題,逐步向學生打開成人生活的大門,在參與和探索中成長。
3、從各個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會的多樣性,把兒童培養為優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學生展示新的自然觀,使學生愛護環境,保護地球。
1、教法與時俱進,適應學生的實際,以及新課改的需要。
2、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課內與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
3、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4、經常開展與課堂有關的活動。
5、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