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國各地都興起了解放思想的大潮,但有的地方卻出現了“假積極”,上頭熱、下頭冷的局面。任憑上頭如何熱情澎湃,下頭依然巋然不動,或做些表面文章,忽悠忽悠。導致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或是怕“槍打出頭鳥”,或是喪失既得利益,或是責任心不強。歸根到底也就是沒有解放思想的動力。畢竟解放思想動起真格就存在很大的風險,需要承擔巨大的壓力。這些風險和壓力在“穩打穩扎”觀念的指導下往往讓人敬而遠之或望而卻步。全國各地、各單位上上下下要真正、主動、徹底地解放思想,就必須要有足夠的動力。
解放思想的動力總的來說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確保既得利益不受損害,并能實現更大的新的利益。因為很難想象有人愿意在既得利益不保的前提下,還會真正解放思想。事實上,有的部門和地方正是出于這樣的擔心,才不愿意真正解放思想。然而,這些讓人擔心受到損害的利益往往又是不正當的利益。產生這些利益的地方往往就是最需要解放思想的地方。二是在改革開放30周年承前啟后的歷史時期和全球經濟競爭日益白熱化的形勢下的社會責任感。因為,一個沒有社會責任感或社會責任感不強的人是不會真正熱心于思想解放的。只有出于對自己承擔的工作或者管轄的范圍或行業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憂患意識,才有動力挖掘潛力,揭掉捂在阻礙新陳代謝的膿包上的傷疤,才會真正實現新的發展與跨越。當年,鄧小平同志正是以“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的責任感和“帶領全國走向繁榮富強”的使命感使他提出了解放思想,實行改革開放,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方針。
因此,能否形成強大的動力是解放思想取得成效,科學發展實現飛躍的關鍵。一方面,可以通過加強輿論引導,形成強大的輿論壓力。另一方面要讓干部群眾堅定解放思想的信心,讓他們堅信只有真正解放了思想才能夠也一定能夠保障既得利益,并實現新的更大的利益。三是要完善獎懲制度,形成促進科學發展的長效機制,通過制度建設讓那些保守勢力或假積極者承擔喪失機會的歷史責任。對于那些通過非正當手段獲得利益者、保守主義者或小集團主義者,要通過說服教育或其他必要手段,讓他們順應歷史潮流,也真正解放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解放思想的預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