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專題學習比較多是關于“解放思想”。這個詞好象什么年代都提,但它的特質是什么?改革開放三十年之后,再次醒目地呈現在政治舞臺并作為標題,值得深思。
我曾當了十五年的幼兒園教師,當時我固執地認為,孩子們創造力的保護與開發最關鍵,而這種能力是將來造福自己造福社會的重要技能。于是在課程設計上我特別注重這樣的滲透,如自編故事,意愿畫創作,自選角色游戲等等,我看到的是多姿多彩的畫面,許多無以倫比的點子誕生,我常常受到鼓舞與震憾。
孩子們在快樂的創造中享受學習,而創造過程中常常是一種最完善的情感在形成。所以,一個人即使在人生的初期,都追求思想的解放,并且是自我實現的物質前提,是生命的基本需要和內容。
在我離開教育崗位前的最后一個月,參加了一個教育研討會。一位北京師范大學的教授帶來了一盤在日本考察幼兒教育時拍下的錄像讓大家觀看,大概的情景是在日本一家幼兒園正組織一次游戲活動。
場景是一個偌大的園子,園子里放養著雞、鴨和兔子之類的小動物,孩子們忙開了,有的在切菜,有的在喂養,有的在修剪園子里的花草。最讓我驚心動魄的一幕是一個小男孩在修理壞掉的小凳子,左手按著釘,右手拿著錘子,一下一下很靈活的敲打。
最后是一群孩子在園子里鋪上花花綠綠的地布,把餐具及食品擺放好,快樂地用餐。這種情景在中國很難見到,我們的小皇帝哪能用刀用錘去游戲,這些東西早就放在兒童不及的位置。
實際上我們互相縱容這樣的風氣,現在的幼兒園教師基本上不會帶小孩遠足或者游泳,踢球之類的體育活動,只要有一丁點的安全因素,大家都不敢去做。中國人養小孩的觀念就足以證明“思想解放”的程度了。
總有一天因為關的時間太長,即使有一天籠子打開了,實際上里面的鳥全都不會飛,我們是否在等待這種悲哀的到來。 今天我們重新解讀“解放思想”,是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因為創造力的缺乏越來越多的危機在潛伏與發生,越來越多的病態與倦容行尸走肉。
所以對“解放思想”進行張揚與深化的目的是讓人們抬起頭來,睜開眼睛去看,然后用更新的思想去面對現實,讓社會與國家有一個更好的未來,讓政治這機器上油,讓災難減少,讓不滿的聲音減弱,停止向人民賴以生存的空氣河流投毒,讓人民的財富和幸福感生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