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數省的持續旱情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面對持續升級的旱情,從中央到地方,從干部到群眾,各方力量匯聚到一起,上下一心、眾志成城,一場抗大旱、保民生、奪豐收的戰斗在西南大地打響。
大災面前,各地黨員、干部挺身而出,黨員“突擊隊”“先鋒隊”正奮戰在西南地區抗旱救災第一線,涌現出了一批黨員、干部組織群眾,勇戰“旱魔”的感人事跡,鼓舞人心。他們用切身行動,踐行著一個黨員、干部的職責與使命,激勵著人民群眾團結一致、戰勝災害的信念和決心。我們說,作為一個共產黨員,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抗旱救災正是檢驗黨員干部黨性、品行的“試金石”。在抗旱救災這個群眾最需幫助的緊要關頭,有許多邊遠貧困群眾飲水十分困難,大面積的田土迫切等待灌溉、翻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就是要求共產黨員能豁得出來、沖得上去,沖鋒在前,真正成為查實情、解民困的“主心骨”;就是要深入一線,尤其要到災情最重、抗災難度最大的地方解民憂,要帶領和組織群眾打贏抗旱救災這場硬仗。
相關部門要密切配合。既發揮各自優勢,又形成一股合力。保證信息通暢,指揮有力。做好監測預報,加強對雨水情、旱情的分析、會商和研判,為科學制定應對旱情措施提供決策依據。各級抗旱組織要互相配合,協調行動,提高抗旱效率,把人力、物力、財力用到刀刃上。要科學管理調配抗旱水源,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供水方案。對旱區的缺水情況進行全面排查摸底,算清水賬。按照“先生活、后生產,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則重點抓好現有水源的統一管理和調配。同時采取水庫供水、應急調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各種應急措施,優先保障群眾生活用水,妥善安排好生產用水。把有限的水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自身的職能,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根據水源現狀,引導農民合理調整種植結構,擴大旱作物種植面積,適時補種、改種農作物,推廣抗旱節水技術,力爭做到小春損失大春補,糧食損失經濟作物補,種植業損失養殖業補,農業損失非農業補,努力實現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作為一個入黨積極分子,我們應該在思想行動上去幫助災區人民抵抗旱災,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并不能改變很多,但我們可以通過節約一點水,捐贈一分錢去幫助災區人民。作為21世紀的公民,我們更應該在理性上認識到“西南旱災”不應止步于抗旱,我們更應該聽到旱災敲響“水資源短缺”的警鐘。有道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國作為嚴重缺水國家是不爭的事實,但即便在如此缺水的情況下,國內水資源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浪費卻依然令人觸目驚心。童話大王鄭淵潔為此在博文中建議,在云貴大旱之際,利用一個周末全國停水一天,以讓全國人民體驗旱區同胞之苦,體驗水之珍貴;爭取設立“無水日”呼喚公民節約用水。面對如此情況,我覺得國家與黨組織除了在抗旱方面為災區群眾減輕災難外,更應該提早敲響水資源短缺的警鐘,呼吁全國人民要節約用水,領導人們走向高效利用水資源的社會,讓人們的節水意識稱為一種習慣。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同心協力,共渡難關。社會各界自發捐獻的善款來了,礦泉水來了,各種救災物資來了。充滿愛心的“及時雨”,正在旱區播撒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