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1,借助實際操作和圖形語言,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意義和基本算理。
2,掌握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重點: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探索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和理解一個數除以分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創設一個分一分的活動。
1,出示:第27頁的情境圖。
從整數除以整數到整數除以分數,借助除法的意義和圖形語言,理解整數除以分數的意義。
創設自主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在小組內借助學具通過觀察,比較,思考與討論,發現知識的內在聯系,體會除以一個數與乘這個數的倒數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的機會,更主要的是教會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即分數除法的意義可聯系整數除法的意義進行學習)
猜想:通過自己的操作得到的答案,你們猜一猜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
二,畫一畫。
1,分組驗證,讓學生畫圖驗證自己的猜想,觀察分析圖中反映的數量關系
2,學生體會分數除法的意義和算法。
三,填一填,想一想。
讓學生觀察,比較,從而發現問題中蘊藏的規律。(進一步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小結:同學們經過自己的認真探索,發現了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是乘分數的倒數。
四,練一練。
1,算一算:61/421/5102/3124/572/3
2,有8瓶礦泉水,每人分2/5瓶,可以分幾人
4,思考題:算一算6112
五,聚焦反思,總結提高。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創設生活情境: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通過創設幼兒園的老師想獎勵小朋友的生活情境來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求知,增強學生的探索欲望,從而感悟學習數學的意義和必要。
注重自主探索:
學生有了知識的求知欲望后,趕緊讓他們在小組內自主探索,借助圓片和圖形語言理解理解整數除以分數的意義。通過觀察,比較,思考與討論,自主發現知識的內在聯系,體會除以分數與乘這個數的倒數之間的關系。
3,經歷知識的形成:
數學的學習過程注重學習的效果,更注重知識的學習過程。于是,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猜想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并借助圖形語言來驗證知識的形成,如41/2=8是怎樣得出學生就能借助圖形語言自己探索出每張分了2個1/2,4張就有8個1/2.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體會數學知識的嚴密性,還讓學生明白了知識或真理是能接受實踐的驗證的,為以后同學們的學習猜想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方法。
練習循序漸進:
設計練習時,我在算一算里安排有層次的計算,讓學生先算簡單的61/421/5,再算需要約分的102/3124/5,最后算要化成帶分數的算式,滿足了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然后把所學的知識回歸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拓展題是根據學生的實際經歷設計的,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最后還安排了思考題,這是超出了教材的學習范圍,可是學生已學會了帶分數化成假分數的方法,我認為學有能力的學生解決此題并不難,真正體現了數學的理念: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有不同能力的培養,不同的收獲。
不足之處:
小組交流不深入,分工不明確,致使教學難點沒突破。
時間安排不當,有點前松后緊,使后面的拓展題和思考題沒講,不能很好地培養不同學生的不同能力。
改進方法:
1,布置小組合作自主探索時,應讓學生先分工,并給學生溫馨提示:每個學生應自己操作好,借助圖形語言想好得出答案的原因,若想不出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討論,選個學生登記每個人的交流。學生分組畫圖時,應讓每個學生動手畫一畫,畫好再交流自己的驗證方法。這樣可能會增加小組合作的實效性,避免有的學生只當收音機,也能更好地突破教學的難點。
2,在經歷知識的形成時,時間應安排緊湊些,增強小組合作的實效性。畫一畫環節可讓學生直接在書本上完成。這樣也許就不會浪費時間。后面的練習題可能就有時間講,就能讓學生更明白學習數學的價值,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教案篇二
課本第5758頁扇形統計圖。
1、通過實例,認識扇形統計圖,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2、能讀懂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3、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認識扇形統計圖,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
課件
1、電腦課件呈現下表
種類攝入量/克占總攝入量的百分比
油脂類50
奶類和豆類450
魚、禽、肉、蛋等類600
蔬菜和水果類900
谷類1800
2、電腦課件呈現統計圖(或以學生的作品亦可)。
3、引入新知。
1、什么樣的統計圖是扇形統計圖呢?
2、了解扇形統計圖特點
3、即時練習。
完成課后的說一說。
(1)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扇形統計圖,讀一湊統計圖中的各類信息。
(2)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
學生說信息,并計算各種成分的百分比
匯報計算結果,訂正
學生發言、交流
學生匯報:條形統計圖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種食物的攝入量。
觀察,說出獲得的信息
根據教師引導說出發現
從扇形統計圖中能夠清楚地看到各類食物的攝入量占總攝入量的百分之幾。
觀察數據,發現,說出不同,說出自己的看法
進行計算,訂正
揭題,板書課題:扇形統計圖。
出示課件一邊呈現扇形統計圖,一邊進行簡要講解,使學生了解扇形統計圖是用扇形面積的大小(占圓面積的百分之幾)來表示各類數量的多少。(占總攝人量的百分之幾)
完成課后試一試。
1、比較各項活動時間,說一說有什么不同。提出數學問題
2、總時間是多少?各項活動時間可以怎么計算?
3、參照題目,畫一個扇形統計圖表示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并和同學進行交流。
你今天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板書設計:
扇形統計圖
能清楚地反映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教案篇三
1:百分數、小數、分數這三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可以互相轉化,本教案的設計也正是圍繞三者之間的聯系進行教學的。
2:通過復習準備,學生先明確了分數、小數互化的方法,以及分母是100的分數如何改寫成百分數,為下面學習做好鋪墊。
3:在例題的教學中,突出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重在引導。讓學生利用自己知識思考怎樣互化,再歸納出互化的方法,對于比較難掌握的分數化百分數時除不盡的情況,采用了逐步提問的方法,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4:在練習的設計中,練習可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為達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全班學生都要完成,選做題、根據學生自己的情況盡力完成,針對學生易錯的幾種情況設計選擇題在選擇的過程中糾正,以避免學生在互化過程中出現錯誤。
5: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能正確地較熟練地進行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學、討論與交流等學習活動,理解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3、情感與態度:積極參與百分數與小數互化的學習活動,體驗互化方法的多樣性,并獲得成功體驗。
4、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理解百分數與小數互化方法。
5、教學方法:合作學習法。
(二)教具準備:自制相關課件。
(三)教材學情分析: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過的百分數的意義、明確了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聯系的基礎上教學的由于百分數的計算通常是化成分數、小數來進行,而求百分率,又要把計算的結果化成百分數,所以學好這部分內容就為后面學習百分數的計算和應用打下基礎。
(四)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師生通過玩游戲吸引學生注意、融洽師生關系。
1、復習引入
(1)小數化分數,再說一說小數化分數的方法
0.21.50.3751.25
問:要把小數擴大100倍(縮小100倍)小數點應怎樣移動?指名說(目的:為后面的移動小數點作準備)
(2)分數化小數,再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課件出示題(指名化)(強調:除不盡的保留兩位小數)
(3)把分數改寫成百分數:課件出示課題(指名改寫)
啟發思考觀察:百分數有什么特點(分母都是100的分數可以直接轉化成百分數)
(4)觀察課件出示的圖,填空。
指名說0.25=25/100=25%說明了什么?(說明分數、小數、百分數之間可以互化)
2、教學新課
(1)學習例1。
a、出示例1,說說這幾個小數的意義,再嘗試化成百分數。
b、合作學習討論:怎樣把這些小數轉化成百分數?
c、反饋討論情況。
d、提問:是怎樣把小數化成百分數的?用了我們學過的什么知識?
觀察與比較:0.2525%1.4140%0.12312.3%
提問:從左往右觀察,你發現了什么?請你與同桌說一說?
根據回答板書:小數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添上百分號百分數
注意讓學生理解: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時,原數就擴大100倍,再添上百分號,又使它縮小100倍,所以原數的大小不變。
強調:小數點移動時位數不夠怎辦?(同桌說,再反饋)
e、做一做:教材107頁。
(6)教師巡視指導,重點輔導學困生。講評時學生要說出化法
(2)學習例2。
a、合作學習:教材108頁例2。(優生幫助差生)
b、學習反饋。
提問:例2是怎樣把百分數化成小數的?用了我們學過的什么知識?
觀察與討論:27%0.27124%1.240.4%0.004
你還能發現其它的化法嗎?請你與同學說一說(合作學習)。
指名補充板書:小數去掉百分號,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百分數
注意讓學生理解:去掉百分號時,原數就擴大100倍,然后再把它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又使它縮小100倍,所以原數的大小不變。
c、做一做:教材108頁。
d、教師巡視指導,重點輔導學困生。講評時學生要說出化法。
(3)歸納法則
a、請你用自己的話或結合板書說一說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
b、結合教材理解,讀一讀百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
3、鞏固練習
(1)教材110頁第1題,小組合作學習,分工完成。
集體訂正。巡視指導重點關注學困生。
(2)教材110頁第2題,小組合作學習,分工完成。
集體訂正。巡視指導重點關注學困生。
(3)判斷正誤,并把錯題改正過來。
4=400%()0.5%=0.05()3%=0.3()1=100%()
(4)課件出示搶答題。(小組為單位;培養他們的團結精神和默契)
課件出示開放題(小組合作完成)
4、師生小結
小組總結有何收獲?分工說化法?再質疑?最后全班共同完成總結。
1、本節課由舊知引入知,讓學生通過復習從而很自然過渡到新知,自己探究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但在復習的創設過程中時間稍長,如果能再壓縮一點效果會更好!在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教學中教師加以引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效果好。練習的設計形式多樣,從不同角度鞏固了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它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同時又遵循了由易到難,由直觀到抽象的原則。在選擇練習中潛意識滲透了百分數、小數、分數比大小,通過比較,學生能加深它們之間的互化。在最后開放題的練習中,讓學生切身體會百分數和小數互化在數學中的應用,同時又進一步了鞏固了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使學生的新知重新躍上了一個新臺階。
2、本節課采用了合作學習法,學生在小組里做到了互動學習、互動思考、互動操作、互動總結。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在小組里大膽地開放了自己的思維,互相取長補短,拓寬了思路,學得扎實靈活,達成了教學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教案篇四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p58“復式條形統計圖”
1、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理解單式與復式統計圖的異同,并能在有縱軸、橫軸的圖上用復式條形表示相應的數據。
2、使學生能看懂復式條形統計圖,并能根據復式條形統計圖中的有關數據作簡單的分析,判斷和預測。
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從復式條形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
cai課件。
畫圖紙。
一、激趣引新,啟迪探究
1、談話引入:這兒有兩個片段想給同學們看看。(出示有關劉翔和姚明的視頻。)問:你看到了什么?你對劉翔和姚明了解多少?(學生敘述,教師概括。)
2、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再過幾天我校一年一度的“秋季運動會”就要召開了。這次的運動會可與以往不同啊!為了提高我校“秋季運動會”的知名度,我們學校想以其中的一位做這次運動會的形象大使,你更希望誰代表我們學校擔任這次運動會的形象大使?(學生各抒己見,產生意見。)
3、看來同學們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來決定推薦誰比較好呢?(舉手表決,統計)對!我們可以現場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那么我們班的情況到底怎樣呢?(舉手表決)支持劉翔的同學請舉手;支持姚明的同學請舉手。(現場了解統計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4、剛才只是我們對本班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代表我們整個年級同學的意見。所以老師在課前收集和整理了六年級其他六個班同學們統計的情況。(出示六年級各班推薦劉翔、姚明情況的統計表),把剛才收集到的我們班的數據也填在表中,提問:從表中能比較出結果嗎?(可以,但比較困難。)
5、為了更清楚地反映大家的意見,你覺得我們用什么把這些數據表現出來會更好呢?(條形統計圖)老師也覺得條形統計圖很好,因為用直條圖來表示可以直觀的看清楚各班統計的情況。但怎樣用條形統計圖表示上面的兩組數據呢?(學生各抒己見)
6、出示根據本班統計情況制作的復式條形統計圖,從圖中你能看出什么?(標題、日期、單位、橫縱軸、不同的直條圖、圖例以及縱軸表示的單位大小等),為何選用兩種顏色的直條,這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有何不同?我們把這種條形統計圖叫做“復式條形統計圖”。
7、你能根據其他幾個班的統計情況來繼續繪制我們剛才統計圖嗎?(學生補充完整統計圖)
8、評議:找三種類型的:(1)直條圖少數字的;(2)畫的直條不夠規范的;(3)比較正確且美觀的。讓學生去評議。
二、合作互動,共同探究
1、我們的運動會就要召開了,大家想和劉翔、姚明一樣,成為我們學校的體育明星嗎?那么你們平時都開展了哪些體育活動啊?(學生敘說)想不到同學們這么熱愛體育運動,老師為大家能夠積極參加鍛煉而感到十分高興!
2、看圖分析
球類比賽中,在邊線發球時,有單手投球,也有雙手投球,根據你的經驗,你認為單手投球遠還是雙手投球遠?(學生各抒己見)
縱軸每格代表幾米?最下面一格為何用折線?(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思考后,相互交流。
縱軸每個單位表示0.5米,最下面一格用折線表示省略。)
從上面的復式條形統計圖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學生根據統計圖作出合理的結論)
回顧總結,展示個性
1、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想法和體會?
2、為了開展好這次運動會,有許多有關體育活動的數據需要收集和整理,剛才我們只是把體育活動中的一部分進行了統計,請同學們在課后、運動會中收集和整理相關的數據,繪制設計成統計圖,看一看誰設計的既美觀又正確。創設便于統計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在運用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討論用什么統計圖來描述這組數據比較合適,再思考能否在一幅條形統計圖中表示兩組數據,體會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這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和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鼓勵學生從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體會數據是蘊涵信息的。同時養成嚴謹仔細的學習習慣,弄清統計圖中的每個細節。
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對統計的項目教師作適當的指導。
通過創設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經歷整理數據、描述數據的過程,并在相互的評議和交流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各自的統計圖,逐步明確復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從統計圖中發現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驗證猜想,體驗到數據的作用。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理解含有百分數的統計表的特征和作用,掌握制作的方法,并能正確地制作。
2、理解表中數據的意義和關系,能根據表中的數據進行計算,回答問題或簡單推理。
教學重點:百分數的計算和讀表練習
教學難點:合計的百分數如何確定
教學過程:
昨天我們學習復式統計圖,誰來說一說通過昨天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有關復式統計圖的知識?表名、單位、日期;表頭的設計;合計和總計等。
出示小黑板:
拖拉機廠去年生產拖拉機情況統計表
20xx年1月
計劃生產
實際生產
第一季度
2000
2100
第二季度
3000
3180
第三季度
3000
2850
第四季度
2000
2410
讓學生結合昨天學習的知識,說圖表中的數據表示什么意義?
你能設計表頭嗎?并把該統計圖加以補充嗎?
季度臺數項目
總計
計劃生產
實際生產
合計
10000
10540
第一季度
4100
2000
2100
第二季度
3000
3180
第三季度
3000
2850
第四季度
2000
2410
對于上面出現的總計,到底要不要?學生呈現一種是要,而且是如:4100,而有部分是要,但不是4100,而直接是2100,通過大家的討論得出結論,理解為什么不要總計:因為這里的總計沒有切實的意義。
(一)問題解決
現在大家能不能算一算每個季度完成的百分率?
學生的整體問題不是很大,很快的就能計算出。
填入上表得:
季度臺數項目
計劃生產
實際生產
完成計劃百分數
合計
10000
10540
第一季度
2000
2100
105%
第二季度
3000
3180
106%
第三季度
3000
2850
95%
第四季度
2000
2410
120.5%
到現在為止,表格完成了嗎?還沒有!還有一個合計的百分率沒添?學生探討該如何填寫?思考匯報!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針對學生出現的三種計算方法進行討論到底該使用哪種方法?從該處的百分率所表示的意義出發:表示去年實際生產的臺數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從而理解用第一種方法計算。
(二)問題延伸
你能計算增產的百分率嗎?計算并繪制統計表。
(三)讀表練習
空調廠第一季度聲場拖拉機情況,有部分數據已經記載在統計表上,請你把統計表填寫完整。
年月
月份臺數項目
計劃生產
實際生產
增長百分數
合計
一月
2600
(1)
20%
二月
(2)
3220
15%
三月
3000
3720
(3)
含有百分數的復式統計表的百分數的計算,合計百分數的確定。
課后反思:
整堂課是在昨天學習的復式統計圖的基礎上增加了百分率,因該所百分率的計算問題不是特別的大,只要弄清楚這里的百分率表示什么,怎樣計算就行?但是對于合計的百分率到底該怎么計算,學生會把各個百分數相加的和或是各個百分數平均數寫上去,所以這里有必要要把課本上的例題稍加修改,因為例題中出現了問題:
原來例題:
季度臺數項目
計劃生產
實際生產
完成計劃百分數
合計
8000
8650
第一季度
2000
2100
105%
第二季度
2000
2280
114%
第三季度
2000
1860
93%
第四季度
2000
2410
120.5%
在確定最后一個百分數的時候,利用兩種算法就出現了一樣的結果:
方法一、
方法三、
這樣學生就不能很好的區分到底是如何計算?因此在后來的設計中就修改了例題,使得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的確定使用哪種算法進行計算,直到例題介紹完,再讓學生自習肯本上的例題,發現利用兩種方法計算,結果相同,但是還是讓學生明確是利用什么方法計算出這個結果的。
還有,比較課本上的教材安排可以發現,在后面的練習鞏固是沒有采用先完成試一試,而是直接就出示了練一練的習題,一是因為時間上不允許,于是為了提高課堂的時效性,先讓學生練習練一練,把試一試作為機動;二是比較兩個練習,可以發現,對于試一試學生的難度不是太大,是和例題相同的,而練一練對于大部分學生還是存在問題的,為了克服難點,練習的時候安排先讓學生思考你要先算什么?如何計算?得出結論先計算出其中的(1)、(2)、(3),把問題的難點轉化為以前學習的百分數問題,減低學生的難度。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教案篇六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73—78頁。
教材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一步和兩步計算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ww上,呈現了中國的世界遺產這一情景。通過介紹中國的世界遺產情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入對乘加應用題的探索。知識點是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借助一、二單元的知識基礎,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探索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規律,并能靈活的運用這個規律解決問題。重點是將四則混合運算規律正確地遷移到分數中。
1.知識目標:在具體情景中,能正確描述數量關系,畫線段圖,并根據數量關系和線段圖列出算式并正確解答乘加、乘減分數應用題,在不斷探索中領悟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規律。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3.情感目標: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設計意圖]這一單元是圍繞“中國的世界遺產”這個大的情境串進行的,而本課是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第1個信息窗,情境內容將中國放入世界這一大環境中,因此由奧運會的話題引出了本課情境,這樣設計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本課,激發了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課件出示教科書73頁情境
(1)北京故宮的占地面積大約是多少公頃?
(2)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一共有多少處?
(3)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比自然遺產多多少處?………
2.根據以往的解題經驗,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幫助你解決這一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己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動腦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梳理已有的數學思想方法,為新問題的解決做好鋪墊。
3.選擇你喜歡的方法試著獨立解決這一問題好嗎?
4.學生匯報交流。
讓學生到前面展示不同的方法,分別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1)272×1/4=68(公頃)68+4=72(公頃)
(2)272×1/4+4
=68+4
=72(公頃)
學生在多次交流解題步驟中,教師板書數量關系
天壇公園的面積×1/4+比天壇公園多的面積=故宮的面積
并展示學生畫的線段圖。讓學生分析線段圖。
[設計意圖]學生是探究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在這里把讓學生說解題思路放在首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學生獨立解決。(根據學生情況,如果畫圖有困難,可讓學生小組內討論一下,在這里把誰看作單位“1”?)
全班交流,展示做題方法。
(1)30×7/10+30×2/15(2)30×(7/10+2/15)
=21+4=30×25/30
=25(處)=25(處)
6.讓學生展示線段圖的畫法,說清解題思路。
7.點題并板書:分數應用題。
8.單看這兩個算式的計算,你能想到什么運算律?有什么啟發?
9.小結:乘法的分配律在分數中同樣適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借助兩種解題方法,將分數與整數的運算率溝通,為后面的練習搭建了平臺。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獨立完成(第75頁第2、3題。)
指生回答,并說出解題思路。
(重點說出數量關系。)
[設計意圖]這兩道題是針對性練習,旨在鞏固所學知識。數量關系要讓學生反復說,目的是讓學生從理論上加以理解。
四、回歸實踐,拓展運用。
課件再次出示本課信息窗情境圖。
談話:現在你能自己解決“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比自然遺產多多少處?”嗎?
現在讓我們走進民族文化遺產——青藏高原,檢驗一下這節課你的學習情況。
課本76頁第9題。學生讀題,指生列式。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歸課題情景,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靈活掌握解題方法。
五、談收獲。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教案篇七
教學內容:
我講授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比的應用》第一課時,主要就是按比例分配問題。按比例分配是把比的知識應用于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的一個課例。即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它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與分數的聯系,已掌握“平均分”和“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延伸。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方便于學生對知識的遷移,也有利于加強知識間橫向和縱向的聯系,為今后學習正比例知識埋下伏筆。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使學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方法。
(2)能力方面:培養學生觀察、歸納和語言表達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按一定的比來分配一個數量。
2、根據題中所給的比。掌握各部分占總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的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靈活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對于按比例分配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曾經遇到過,
甚至解決過,每個學生都有一定的體悟和經驗,但是對于這種分配方法沒有總結和比較過,沒有一個系統的思維方式。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的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系統化,總結并內化成學生的一個鞏固的規范的分配方法。
教師努力去營造一個愉快、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形成和諧的課堂氣氛,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探討新知識。
本課采取小組合作、交流探索的學習形式,引導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并學會比較、分析、歸納、綜合,獲得數學知識與技能的方法,盡可能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現實情景和活躍的情趣,貼近學生的思維調動區,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過程: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息”,感受到生活經驗數學化與數學經驗生活化。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的發展變化與延伸,為分散難點起著積極的遷移作用。
第二個環節:探索方法,建立模型。
1、出示課本情境圖。如果把這筐橘子按3:2分,怎么去分?
教師引導:在這兒分橘子時,3:2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說說。(一班最少分3個時,二班分2個)。接著往下分,怎么去分呢?同桌互相討論。匯報,師生填表。從表格中的數據,你發現了什么?(大班分的橘子數擴大到原來的幾倍,二班分的橘子數也擴大到原來的幾倍。不管怎么分,每次都按3:2來分的。)
2、出示課本主題圖。如果把140個橘子按3:2來分,怎么去分?
因為有了前面分橘子的基礎。學生很快就會完成表格。這就是列表法解數學題。
3、利用課件幫助理解、掌握分配問題的結構特點。
接下來引導學生分析題中數量關系:題目要分配什么?按照什么分配?
重點思考討論:從3:2這個比中,你能知道什么?接下來鼓勵小組合作嘗試多種方法解答,重點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
2、小結:按比分配的應用題有什么結構特點?怎樣解答這樣的應用題?
同思路比較和聯系起來,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的掌握方法,并注意培養學生的檢驗能力。
第三個環節:多層訓練,形成技能。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節,我設計的練習題力求做到從易到難,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新舊知識融合恰當,形成技能技巧,開拓思維,發展能力,達到練習的預期目的。
1、基礎練習
2、提升練習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我設計了《營養搭配》這么一道題用以拓展延伸。這一環節著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也離不開數學。并及時的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你學會了什么知識?掌握了哪些方法?
這樣做既檢驗了效果,又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從而培養學生的概括和口頭表達能力。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經歷正比例意義的建構過程,通過具體問題認識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實例,能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
2、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發現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嘗試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義。提高分析比較、歸納概括、判斷推理能力,同時滲透初步的函數思想。
3、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并樂于與人交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出示蘋果、梨、橘子的圖片 問:起一個總的名稱是什么?
2. 出示:仿照第一題填空
(1)時間:3小時 20分 2小時45分
(2)總價:5元 ( ) ( )
(3)( ):6千克 800克 3噸350克
填后問:左邊的是什么?右邊對應的是什么?你還能舉出一種量和它對應的數嗎?
二、學習新課
(一)相關聯的量
教師做實驗,向彈簧稱上加鉤碼問:
(1) 這其中有哪兩種變化著的量?(2)彈簧長度為什么會變化?
指出:彈簧長度是隨著鉤碼數量的變化而變化的,像這樣的兩種量我們把他們叫做相關聯的量。
追問:現在你知道什么叫相關聯的量了嗎?你能舉例說明嗎?
(二)學習成正比例的量
1、出示19頁表格
觀察圖像,填表,回答下面的問題:
(1) 表中有哪兩個相關聯的量?
(2) 正方形的周長是怎樣隨著邊長的變化而變化的?
(3) 正方形的面積是怎樣隨著邊長的變化而變化的?
(4)它們的變化規律相同嗎?
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2、20頁第2題
3、正比例的意義
(1)例1和例2有什么共同點?(兩種相關聯的量,比值一定)
師指出:這樣的兩種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他們的關系叫成正比例關系。
問:現在你知道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了嗎?自由說說 指生回答 閱讀課本
師板書關系式:y/x=k(一定)
(2) 那么,要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量該看什么呢?
三、 鞏固提高:19頁說一說。
四、 全課小結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教案篇九
教學分析:
按比例分配的練習。
學情分析: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應用,將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
教學目標:
能運用比的意__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策略:
練習、反思、總結。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1.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2.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女生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3.男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男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4.全班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全班人數和男生人數的比是().
5.女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女生人數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6.全班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全班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
把250按2比3分配,部分數各是多少
二、變式練習
1、被減數是36,減數與差的比是4比5,減數是多少?差是多少?
教學反思:
提高練習的靈活度,以及練習的形式。
閱讀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時創造。為大家整理的10篇北師大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到這里就結束了,希望可以幫助您更好的寫作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教案篇十
一、情景引入
2、提問:“能用一句話說說什么是圓柱的體積嗎?”
(學生互相討論后匯報,教師設疑)
二、自主探究、
1、比較大小、探究圓柱的體積與哪些要素有關。
(1)、先出示了兩個大小不等的圓柱體讓學生判斷哪個體積大?
(2)、提問:“要比較兩個圓柱體的體積你有什么好辦法?”學生想到將圓柱體放進水中,比較哪個水面升得高。
(3)、讓學生運用這樣的方法自己比較底等高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兩組圓柱的體積,并將實驗結果填入實驗報告1中。(課件出示)
(4)、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匯報結論:當底等時,圓柱越高體積越大;當高等時,圓柱底面越大體積越大。即圓柱的體積的大小與它的底面積和高有關。
2、大膽猜想,感知體積公式,確定探究目標。
(1)、再次設疑:如果要準確的知道哪個圓柱的體積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辦法?學生想如何計算圓柱的體積。
(2)、引導學生回憶圓的面積公式和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4)、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并匯報:圓柱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體后應該也能夠轉化成一個近似長方體;圓柱的體積可能也是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
(5)、讓學生依據假設結論分組測量圓柱c和圓柱d的有關數據,用計算器計算體積,并填入實驗報告2中。(課件出示)
4、確定方法,探究實驗,驗證體積公式。
(1)、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實驗工具,自主商討確定研究方法。
(2)、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確定了兩種驗證方案。
方案一:將圓柱c放入水中,驗證圓柱c的體積。
方案二:將學具中已分成若干分扇形塊的圓柱d拆拼成新的形體,計算新形體的體積,驗證圓柱d的體積。
(3)、學生按照自己所設想的方案動手實驗,并記錄有關數據,填入實驗報告2中。
(5)、學生匯報:實驗的結果與猜想的結果基本相同。
(6)、教師用課件演示將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向學生明確圓柱的體積確實可以像計算長方體體積那樣,用底面積乘以高。
(7)、小結:
要想求出一個圓柱的體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8)、學生自學第8頁例4上面的一段話:用字母表示公式。
學生反饋自學情況:?
v=sh??
三、鞏固發展?
1、課件出示例4,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說說這樣列式的依據是什么。
2、鞏固反饋
3、完成第9頁的“試一試”和練一練”中的兩道題。
(“練一練”只列式,不計算)
集體訂正,說一說圓柱體的體積還可以怎樣算?
5、拓展練習
(1)、 一個長方形的紙片長是6分米,寬4分米。用它分別圍成兩個圓柱體,a是用4分米做底高6分米,b是用6分米做底高是4分米它們的體積大小一樣嗎?請你計算說明理由。(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四、全課小結:
談談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教學內容: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圓柱體積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探索并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滲透數學思想,體驗數學研究的方法。
3、通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運用的過程,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掌握和運用圓柱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3、利用多媒體動畫的演示,讓學生體驗到反比例的變化規律。
教學重點:感受反比例的變化,概括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學準備:20支鉛筆、一個筆筒;相關課件;學生分小組(每組一份觀察記錄單)
每次拿的支數
10
5
4
2
1
拿的次數
總支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關鍵是什么?
3、練習:課本表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
二、小組協作 概括“成反比例的量”的意義
(一)活動一
師:好,現在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學具,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按要求認真填寫觀察記錄單。看哪個組完成的又快又好!
1、學生匯報觀察記錄單的填寫結果。
2、引導觀察:在填、拿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3、師:你能根據表格,寫出這三個量的關系式嗎?
4、小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發現每次拿的支數變化,拿的次數也隨著變化,但每次拿的支數和拿的次數的積即總支數總是一定的。
5、揭示反比例的意義(閱讀課本,明確反比例關系)
6、如果用x、y 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積,反比例關系式怎樣表示?
(二)活動二:(例3)
1、課件出示例3,指名讀題,學生獨立完成
2、總結歸納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三、強化練習 發展提高
1判定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主要看它們的( )是否一定。
2全班人數一定,每組的人數和組數。
( )和( )是相關聯的量。
每組的人數×組數=全班人數(一定)
所以( )和( )是成反比例的量。
3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糖果的總數一定,每袋糖果的粒數和裝的袋數。
煤的總量一定,每天的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
生產電視機的總臺數一定,每天生產的臺數和所用的天數。
長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長和寬。
4機動練習:
想一想:鋪地面積一定時,方磚邊長與所需塊數成不成反比例?為什么?
四、全課總結
1、你能不能結合日常生活舉一些反比例的例子。
2、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遺憾?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教案篇十二
“搭一搭”這課是北師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觀察物體》中的一個內容,它重在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引導學生逐漸發現實物與他們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系。
我所教的是六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接受能力較強,但基礎深淺不一,思維程度不一,面對這樣的學生,我設計出由淺入深的教學層次,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學習,全面發展。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本課特點,我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
2、能根據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5個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3、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和實際操作的方式,增強學生的體驗。
4、通過觀察和操作活動,體驗“空間與圖形”和日常生活的聯系;能克服操作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不斷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
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上面、左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難點:能根據正面、上面、左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
老師準備5個大立方體,每個學生準備5個小立方體
說教法和教學手段:我采用情景教學法、啟發式、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法,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教具、學具、課件等。
為了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我引導學生先觀察、想一想、畫一畫、擺一擺,再想一想、討論、操練、演示學具等方式學習知識,通過層層設疑,分析歸納問題,把握重、難點學習新知。
活動:觀察老師手中的物體,說一說它是什么形狀的。
通過觀察老師準備的物體(一個不完整的長方體),讓學生初步體會到要了解一個物體的整體形狀,需要從不同的方位經行觀察。
(一)從不同方向觀察由5個小正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
1、創設情境(設計的導言要引人入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今天要認識的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
2、引導學生:搭一搭,觀察,想一想,畫一畫
3、同桌之間交流對比,討論修改后畫在方格紙上;
4、引導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想的;
(生:被遮擋住了。)
6、老師小結
(二)根據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
1、給出從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平面圖形,讓學生搭一搭有幾個這樣的立方體?(確定唯一性)
2、給出兩個方位看到的平面圖形,讓學生搭一搭符合兩個方向的立體圖形有幾個?
3、師:你們有什么發現?
(生:回答)
4、老師小結。
1、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讓學生通過搭一撘畫出從不同方位看到的平面圖形。
2、給出三個方位看到的平面圖形,讓學生還原立體圖形。
學生談體會或收獲。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學教案篇十三
正比例的教學,是在孩子們掌握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著重使孩子們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正、反比例知識,內容抽象,孩子們難以接受。學好正比例是學習反比例的基礎。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1、聯系生活,從生活中引入: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關注孩子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興趣,首先讓學生從已有知識中尋找相關聯的兩個量,然后通過呈現現實生活中的三個素材路程、速度,總價、數量,工作總量、工作時間這兩個相關聯的量引入新課,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為孩子們的數學學習提供了生動活潑、主動的材料與環境。
2、在觀察中思考
本課教學中,我注意把思考貫穿教學的全過程,讓孩子們通過觀察兩個相關聯的量,思考他們之間的特征,初步滲透正比例的概念。這樣的教學,讓所有孩子們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獲得新知,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3、在合作中感悟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提倡:引導孩子們以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數學,解決問題。在本課的設計中,我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在引導孩子們初步認識了兩個相關聯的量后,敢于放手讓孩子們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自學,在小組里進行合作探究,做到:孩子們自己能學的自己學,自己能做的自己做,培養合作互動的精神,從而歸納出正比例的意義。
4、在練習中鞏固提升
為了及時鞏固新知識,完成了練一練習題后,又設計了兩道加深題,讓學生自己研究圓的半徑和圓有什么關系,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有什么關系,讓孩子們在鞏固本節課知識的同時,學會通過研究會判斷,同時孩子們的思維也得到了提高;最后引導孩子們自己對知識進行梳理,培養孩子們的歸納能力,使孩子們進一步掌握了正比例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