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篇一
進入高三以后,學生的心情開始變得急躁,大家關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樣的復習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或者盡量靠近既定目標?作為高三教師都緊緊圍繞如何教學,如何端正學生思想,如何抓學生的身心健康三個方面進行教育教學。地理教學也不例外,本文就高三地理教學中如何教學和如何端正學生的思想兩方面作幾點思考。
教師的教學應該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具有獨立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學習,學會獲取知識、拓寬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適應高考,適應社會。
1.認真分析學情
無論是教育還是教學,我們都要認真分析研究所教學生的基本情況,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教學。
2.認真研究考情
所謂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題命題的思路和走向。老師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習,教學、訓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時才能“命中目標”。
(1)體驗高考實戰題,把握復習方向
每年高三復習的第一節課,我都把當年的高考題發給學生,并引領學生一起分析試題的類型,以及各題是從課本上哪章演變來、考哪些知識點。這樣做了以后,學生才會有比較充分的心理準備面對高考。
(2)吃透《高考說明》
首先要讀懂《高考說明》。《高考說明》的內容包括:考試性質、考試內容、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題型示例、考試的知識范圍。作為教師一定要認真閱讀《高考說明》的每個部分,從整體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據《高考說明》明確當年高考的知識范圍。《高考說明》對當年要考察的知識范圍有明確的規定,而每年的知識范圍較前一年都有所修訂,所以,作為老師要留心《高考說明》對知識范圍的修訂,尤其是修訂過的知識范圍往往是當年考試率較高是部分,教師對此要心中有數。明確了高考的知識范圍才能夠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在復習中也才不會產生遺漏現象。
再次要正確認識題型示例。這幾年文科綜合的題型有兩大類,即“單項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單項選擇題的1至11題,非選擇題的36題和39的綜合題中的部分題是地理題。高考題中雖然只有兩種題型,但是它們的變化是比較大的。因此,需要教師根據《高考說明》的題型示例和歷年的題型來引導學生掌握題型。掌握題型后學生可以通過題型來了解題目的形式,有助于備考和應考。我們只要能夠合理地將題型與所學知識和能力要求相結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對考試要求的認識。
(3)關注有關專家、學者對高考的分析、講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動態
從各種報刊、雜志、互聯網、參加省市的高考研討會等渠道是獲取當年的高考最新動態,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徑。
高考研討會和大家交談是獲取高考的最新動態,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師德的重要途徑。參加高考研討會,除了聽取有關專家講解外,還可以同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單獨交談,那樣收獲會更大,所以,每次高考研討會我都會盡可能和主講人單獨交談。有一次和中科院院士王極盛探討了二十多分鐘的“怎樣把體育鍛煉和心理教育結合起來,以及關于中學生腦神精衰弱的一些解決方法”。這對解決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作用是巨大的。
3.教給
首先是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高考復習的內容多,時間緊,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時間觀念,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引導學生制定計劃時,老師應該先把自己的總體計劃先告訴學生,讓學生的計劃和老師的計劃協調起來。
在整個復習計劃中,高一年級地理上下冊是重點,因為高考許多題都是以初中知識為載體,用高中的知識點來回答,選修課本是把高一知識加寬、加深。
其次是引導學生認真按照備考的基本環節進行。“預習、聽講、復習、作業、考試、總結”是學習和備考的六個基本環節。盡管這六個環節是老掉牙的東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學生還不多,而且,無論哪種方法,它肯定要回到這些老掉牙的東西上。但是,在高三講這六個基本環節的時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來講,這樣才能夠被學生所接受。
(1)預習
高三的復習備考階段,每一節課的容量都比平時大得多,如不預習,學生可能會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師,一堂課稀里糊涂的,如過眼云煙,收效甚微。據調查,的學生會預習的不足六分之一,這應該引起教師足夠重視。
(2)聽講
到了高三復習階段,有部分學生認為大部分知識是老師過去講過的,不必再跟著老師復習了。其實地理老師都只專門研究自己所教的地理教學,對地理高考怎樣考、考些什么是比較清楚的,老師在講課之前還要精心的備課,認真組織復習的內容,制定教學方法等,而且復習時,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蘊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導學生聽好課,老師更要講好課。
(3)復習
復習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課堂內容真正拿到手的過程,是透徹理解課堂上所學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師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過程。尤其是地圖,只有反復看,把地理知識拿入圖中才可能記住。
為了能夠較好的進行復習,我的做法是除每節課都留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復習。同時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復習每個章節的間隔時間,并且過一段時間,又通過練習、提問等方式檢查一下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
(4)作業(練習、做題)
做地理作業時,一定要訓練學生一看到題目就能盡快搜索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庫,找出本題是應用課本中的哪部分知識。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篇二
教學反思
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謂跳出自我就是經常地開展聽課交流,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學習比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下面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三地理教學反思范文,供大家參考!本年度我承擔了高三的地理教學工作,一學年工作結束,有得有失.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這句話用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其實也有深刻的借鑒意義。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
日記
,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本學年教學反思如下:2、對
教學設計
的反思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后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于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氣環境是個難點,而其中的有關天氣、氣候、季風等內容更是難中之難。如何將這些內容由抽象的理論和圖象轉化為學生通俗易懂的知識,便對地理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學設計時可以試著編寫這樣一個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法來突破難點,案例如下:赤壁之戰前夕,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營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際,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東風”,并允許借東風相助。其實諸葛亮只是預測到了過一段時間天氣會反常,故弄玄虛而已。
(1)赤壁位于我國哪一個省?試分析當地的氣候條件。
(2)周瑜為什么會因為“欠東風”而急出病來?
(3)我國形成最大季風區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國東部季風區是季風氣候最為典型的區域,試說明其氣候特征。
(5)你認為季風除了對軍事產生影響以外,還會對哪些方面有影響?
這樣通過案例將要學習的內容轉變成一個個小問題,教師只提供背景資料,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時掌握天氣、氣候等知識,并了解形成該氣候的地理因素,同時拓展地理能力,事實證明,這樣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將抽象的原理轉化為直觀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輸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項和智能強項,也有與此相適應的獨特的認知方式。學生知識面有寬有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認知能力有強有弱。教師必須正視學生之間的這種個體差異。比如可以在內容的呈現方式上進行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文字材料,圖象信息,多媒體等等,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要求。
3、多媒體技術的應用(1)、發揮多媒體計算機表現信息多樣性和集成性的優勢,拓展地圖的教材內容,優化地圖要素的呈現方式。大綱指出,"按照大綱的目的要求、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還可以編寫與地理教學有關的視聽教材"。根據教學的需要,教師可發揮信息技術的媒體豐富的表現力,把教科書中的地圖變成融解說詞、背景音樂、動畫、視頻為一體的電子地圖;把教科書中的地圖由靜態的平面圖變成動態的電子地圖;把原本單調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地圖變得更充實、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塊構造學說教學時,把教科書中的《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移動圖》制作成《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移動電子圖》,讓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以連續相向的方向移動,使大洋板塊向下府沖,大陸邊緣褶皺隆起,引發火山地震的表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2)、發揮多媒體計算機交互性和快速反應的優勢,構建人機對話的電子地圖,提供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優化地圖的教學環節設計。例如在高二復習西亞和北非的位置教學設計時,利用flash的文本響應交互功能,構建學生可從鍵盤三洲兩洋名稱、計算機快速判斷正誤的《西亞和北非的位置》電子地圖。
二、不足之處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實,每當空閑之時我還在反思:一些學生在上堂課的表現,思緒是否還游離在課堂之外?為什么個別學生上課時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課經常不帶書?曾試著和他課后交談以示關愛,于是他聽課認真,不再干擾課堂,而一段時間后又恢復原樣……或許是因為沒有及時賞識他的各種變化?還是因為沒有滿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轉化還有哪些好對策?我在今后還要不斷反思。
我任教高三,深感心理的重壓,肩上擔子的沉重。高度的責任感,使我認真踏實地工作,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回首一年來的工作,首先應感謝領導的信任,感謝教研組長的幫助和支持。面對今年高考“文綜”的成績,既有喜悅又有失落。下面,結合高三地理復習課教學的實踐,談談地理復習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第一次教高三,拜李泉福老師為師傅。通過師徒培訓活動,虛心地向李老師請教。李老師很有人格魅力。他講課時的幽默風格、知識的嚴謹都深深地影響著我,讓我回味無窮。
認真參加高三教師新教材培訓、及市、區、校級教科研等繼教活動;與李老師認真研討近幾年高考文綜卷“地理部分試題”,使高三地理組資源共享,從而提高地理教學水平。
了解學生。針對a、b班的學生實際,如學習地理的基礎和興趣;高三入學摸底考試、聯考、摸底、文綜考試的成績及試卷分析;學生學習地理的心態和方法等方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有針對性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地理課的教學質量。
認真做好反思工作。如反思每一次考試成績的緣由(從自身和學生方面),并找到好的解決方法。
可見,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是上好每一節地理課的最基本的前提。
首先,讓學生每人準備好“地理改錯本”,教會并督促學生自己做好地理知識的查漏補缺和地理解題方法的積累。
從復習資料《三尺講臺》中,挑好課堂的同步訓練題,當堂鞏固每節課的地理知識點。
其次,精選單元檢測題。選題范圍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擬》、《中學地理教參》、《北京四中的地理題》中為學生挑選習題,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為“培優班”的學生選好練習題,做好“培優輔導”工作。
可見,選好地理練習題,并訓練學生,是夯實地理基礎知識,培養能力,提高地理成績的一個途徑。
首先,向學生講明構建高質量知識結構的重要意義。即,從文綜的考核目標和要求看,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強調對歷史、地理、政治各學科知識的整體、綜合把握。
從高考試題的命題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重在知識的遷移和重組。而結構性的知識易于遷移和重組。
其次,用實例教學教會學生構建高質量知識結構的基本思路。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復習。
在此環節,需要訓練學生答題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丟分現象。如: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審題、做題、反思與總結);在答題技能與技巧上,訓練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技能與技巧,訓練學生熟練簡答題答題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題的基本模式(思維、應用、語言);同時,要學會使用標準答案。
考前沖刺階段,“文綜”進行了有重要意義的幾次測試。老師及時地從綜合的角度、學法輔導等方面,進行查漏補缺的工作。另外,此時期,學生的學習狀態極不穩定。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有空或發現問題就要及時溝通,幫學生調節好狀態,迎接高考。
綜上所述,只有學習,總結,地理教師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高考要求,才能不斷提高地理教育教學水平。才能使地理高考成績逐步得到提高。
心理上的相容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對象只有先接受你這個人,才能接受你的觀點。”因此,教師要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朋友式關系,才能讓學生真正接受你指導的學習方法,提高指導的有效性。
高三學生學習地理的動機狀態差異很大,基礎參差不齊。2019年的高考試題地理首次達到100分,與歷史、政治平分天下。地理教師遇到了機遇和挑戰。如何讓學生愛學地理呢?本人只有不成熟的點滴做法,愿意與感興趣的同行一起探討。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篇三
探究式教學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參與一系列多種形式的開放的探究式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能力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它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而不是機械的記憶,同時強調學生通過參與探究問題的體驗,加深對學習價值的認識,使學生在思想意識、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華。高三復習階段的教學往往是教學改革難以觸動領域,在復習階段的教學中,教師習慣于以自己為核心,將自己對學科知識、技能的歸納總結細致地灌輸給學生。而學生也十分“樂于”接受這種“填鴨式”的灌輸。然而這樣的教學更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機械記憶,學生學會的也是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的技能。這種技能既適應不了信息量大、靈活多變的高考形勢,更談不上是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了。基于上述情況,我嘗試在高三地理復習中開展探究式教學模式,具體通過如下圖四步驟來完成。
高考典型例題展示學生分析暴露問題
教師歸納總結規律教學反思教學相長
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既能夠有效地暴露學生在主干知識、重要知識點中的缺漏,讓課堂教學有的放矢;又通過規律總結,舉一反三,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地理綜合分析能力,提高學生運用地理原理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適應素質教育環境下的高考。具體做法如下: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習從疑問開始,因而通過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求知欲成為調動學生主動性的起點。作為教學過程起始環節,問題的設計是十分關鍵的,而以近年來高考題型為案例設疑更能夠激發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為實現預定教學目標提供了可能。由于近年高考試題不講究學科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知識點的覆蓋面,而是采取專題化考查方式,要求學生對某個知識點有從不同側面、多角度分析和解決的能力,命題的切入口小,縱向挖掘深的特點,因此在進行小專題復習的時候將近年來高考有關這個知識點的題型集合起來統一訓練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分析影響工業布局因素的時候,就把20xx年全國卷(1)高考36題和20xx全國卷(2)36題展示出來,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高考題型的設計讓學生思維活動就有了明確的目的性,他們就會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和方法,來分析、解決地理問題,這個過程也是暴露學生知識缺漏很好的方式。在具體的復習課堂中,暴露學生缺漏的方式也比較多樣,通常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式(1)個別提問:讓個別希望生起來回來問題,要求回答結論,得出結論的依據有哪些,比如題目中的材料,圖表信息,運用的地理原理等,通過對學生解題思路的分析,教師主要做好引導,分析優劣。(2)小組討論:對于一些綜合題目,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允許同桌之間,上下桌之間進行討論。在小組討論時,每一位成員都需要提出自己解題過程中的方法或者出現的思維障礙,同時認真傾聽其他組員的觀點,并在此基礎上,將所有的觀點進行分析、歸納,得出比較全面的綜合性的結論。這種合作學習方式,促進了同學之間的思想交流,學生獲得了相互取長補短的機會,也提高了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合作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巡視,一方面確保紀律,另一方面個別小組,對于要討論的內容無從下手,白白的僵持著浪費時間,此時,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提示,幫助他們打開思路,深入到討論中來。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篇四
地理是一門生活化的學科,它囊括的知識與大千世界緊密相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恰當地將教學內容與學生身邊的環境、日常生活融合起來,進而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豐富自己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地理學科的魅力。本文就目前高中地理教學的現狀及其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在地理教學中進行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及具體實施的策略和方法。學生通過學習豐富的地理知識,可以打開視野,認識世界,完善自己的世界觀。從地理這門學科本身所具備的特性來說,其蘊含的科學和知識,是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的。其知識點的涵蓋面能細致到我們的住行吃穿,甚至是國家的政治和軍事問題。所以,高中的地理教學要讓學生懂得走出課本,走入社會生活和自然環境,進而真正實現地理這一學科的功能和用處,讓學生實現學以致用。
反觀如今的地理課堂教學活動,教師一般采用的還是以教師的教學活動為主體的課堂模式,學生在課堂的參與中只是作為接受知識的客體。在這種單一枯燥的課堂模式下,原本在實際的生活中具有靈活性的知識點,變得固定和死板。由于教師缺乏對學生具體學習情況的了解和觀察,只注重自己對知識點的講解,導致地理這門學科在學生的印象中變成了一門理論化的科目。教師沒有將知識的運用引導到生活中來,學生在學習方法上就的得不到突破和提升,只會死記知識點。而機械的記憶又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對地理這門學科的興趣。因此,教師必須靈活地將生活化的元素融合到地理教學中來,讓學生深化自身的學習。
(一)生活化教學是順應時代的需求
(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不能只著力于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一個巴掌拍不響”,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合理引導學生改變自身固有的學習方式。多參與課外的實踐和活動,走出課堂,走出課本。例如,我在教高一學生地理上冊的《認識各類巖石和地理地貌》時,我會利用學校在對學生集體組織的郊游的時間,布置給學生課外的學生任務。以小組的形式,讓他們在郊區采集比較常見的巖石的標本,然后再在課堂上讓小組分別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并選取其中一種表述該巖石的特性以及常分布的地點和區域。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動手能力,激發了學生在玩與學中探索知識的欲望,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有效地把生活化的學習方式融入到學生的日常活動中來。學生的學習方式也不再局限于課堂筆記的抄錄和記背,而是在靈活多變的學習環境下,學會自我調整和積極探索,這樣有利延續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以后更深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注重創設輕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
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主動參與課堂的熱情度,和教師創設的課堂環有著直接的聯系。在生活化的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一種輕松、有代入感的課堂氛圍和環境,讓學生能自由的不受限制的發表自己的言論和意見,激勵他們個性化學習的發展。例如,我一般會在學期期中時開設一個地理的趣味知識點問答競賽,學生們的座位以圍成一個面向講臺的弧形的形式排列。講臺前方是一行評委和主持競賽的同學。教師在競賽過程中的作用只是一個輔助的調節者和引導者。這種競賽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豐富了同學們的課外地理知識,有效地消除了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隔離感。為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培養和保持起著重要的作用。地理生活化教育模式將課程內容和日常生活有效的而結合起來,避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誤解和誤區,有利地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上應給予學生廣闊的學習空間,鼓勵他們學會利用知識解釋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同時,教師在生活化的教學環境下,要合理地引導學生轉變自己的學習方法,不能一昧的死記硬背,隨著課程內容的深入學習,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應該要更加靈活。地理這門學科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在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具體實施中,還需要教師不斷結合自身經驗和學生實際的課堂反應,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從而真正讓學生在地理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和樂趣。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篇五
本人本學期擔任高三年級的地理教學工作,反思這兩個多月來的地理教學,本人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
作為高三地理教師應認真學習地理教學新大綱和高考考試說明,分析對比考綱的變動情況,研究近幾年高考地理試題,把握高考命題走向,使高三地理復習有明確的導向。
分析近幾年高考地理試題的特點: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學科的知識主干、基本原理和規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維邏輯和知識運用能力。而能力是建立在夯實的基礎上的,沒有扎實、全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很難獲得高分。因此,在第一輪復習階段,切不可盲目追求進度,要穩扎穩打,注重立足課本、夯實基礎,突出主干知識,重視圖表的判讀、分析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到位,以及地理學科語言的運用,力求使學生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網絡。并在此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和轉化,靈活運用基本知識去辨析和認識與人類生存或環境相關的具體問題。
圖表是地理學科的特殊語言,地理試題的信息往往來源于圖表,從地理圖表中正確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解決問題,是歷屆高考文綜地理試題的一個重點。但地理圖像繁多、龐雜,在教學中教師應對那些最能考查考生思維能力、最能體現地理特色的地圖,如:等值線圖(等高線圖、等溫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壓線圖等)、日照圖、經緯網圖、(中國和世界)區域圖、地質構造圖等給予充分的重視,要指導考生進行圖文互換、變換角度,學會從圖表中提取對解題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加以描述,從而提高考生的地理綜合分析能力和地理表達能力。當然,對地理圖表的分析、簡圖的繪制也應該成為考生經常性的練習。
知識的鞏固,技能的熟練,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過適當而有效的練習才能實現。因此,及時收集各地的模擬試卷,根據考生的具體情況和高考的命題趨勢,精心選題、組合練習試卷,并對練習進行及時評講,規范專業術語,幫助學生總結解題規律,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途徑,既能使學生及時發現知識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篇六
從高考能力要求反思地理教學活動,不斷探索改進,優化教學環節,提高高三地理教學效果。下面是本站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高三地理教學反思隨筆,一起來看看。
本年度我承擔了高三的地理教學工作,一學年工作結束,有得有失.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這句話用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其實也有深刻的借鑒意義。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
日記
,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本學年教學反思如下:一、成功之處:
2、對教學設計的反思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后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于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氣環境是個難點,而其中的有關天氣、氣候、季風等內容更是難中之難。如何將這些內容由抽象的理論和圖象轉化為學生通俗易懂的知識,便對地理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學設計時可以試著編寫這樣一個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法來突破難點,案例如下:
赤壁之戰前夕,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營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際,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東風”,并允許借東風相助。其實諸葛亮只是預測到了過一段時間天氣會反常,故弄玄虛而已。
問題:
(1)赤壁位于我國哪一個省?試分析當地的氣候條件。
(2)周瑜為什么會因為“欠東風”而急出病來?
(3)我國形成最大季風區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國東部季風區是季風氣候最為典型的區域,試說明其氣候特征。
(5)你認為季風除了對軍事產生影響以外,還會對哪些方面有影響?
這樣通過案例將要學習的內容轉變成一個個小問題,教師只提供背景資料,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時掌握天氣、氣候等知識,并了解形成該氣候的地理因素,同時拓展地理能力,事實證明,這樣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將抽象的原理轉化為直觀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輸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項和智能強項,也有與此相適應的獨特的認知方式。學生知識面有寬有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認知能力有強有弱。教師必須正視學生之間的這種個體差異。比如可以在內容的呈現方式上進行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文字材料,圖象信息,多媒體等等,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要求。
3、多媒體技術的應用(1)、發揮多媒體計算機表現信息多樣性和集成性的優勢,拓展地圖的教材內容,優化地圖要素的呈現方式。大綱指出,"按照大綱的目的要求、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還可以編寫與地理教學有關的視聽教材"。根據教學的需要,教師可發揮信息技術的媒體豐富的表現力,把教科書中的地圖變成融解說詞、背景音樂、動畫、視頻為一體的電子地圖;把教科書中的地圖由靜態的平面圖變成動態的電子地圖;把原本單調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地圖變得更充實、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塊構造學說教學時,把教科書中的《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移動圖》制作成《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移動電子圖》,讓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以連續相向的方向移動,使大洋板塊向下府沖,大陸邊緣褶皺隆起,引發火山地震的表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2)、發揮多媒體計算機交互性和快速反應的優勢,構建人機對話的電子地圖,提供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優化地圖的教學環節設計。例如在高二復習西亞和北非的位置教學設計時,利用flash的文本響應交互功能,構建學生可從鍵盤三洲兩洋名稱、計算機快速判斷正誤的《西亞和北非的位置》電子地圖。
二、不足之處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實,每當空閑之時我還在反思:一些學生在上堂課的表現,思緒是否還游離在課堂之外?為什么個別學生上課時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課經常不帶書?曾試著和他課后交談以示關愛,于是他聽課認真,不再干擾課堂,而一段時間后又恢復原樣……或許是因為沒有及時賞識他的各種變化?還是因為沒有滿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轉化還有哪些好對策?我在今后還要不斷反思。
進入高三以后,大家關心最多的就是采用什么樣的復習方法才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或者盡量靠近既定目標。地理教學也不例外,以下是我在高三地理教學中就如何教學和如何端正學生的思想兩方面作出的幾點思考。
一、分析學情與考情,把握教學起點,教會學生學習
教師的教學應該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具有獨立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學習,學會獲取知識、拓寬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適應高考,適應社會。
1.認真分析學情
無論是教育還是教學,我們都要認真分析研究所教學生的基本情況,這樣才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教學。
2.認真研究考情
所謂研究考情主要是指研究高考題命題的思路和走向。老師只有知道了考情,才能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習,教學、訓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到高考時才能“命中目標”。
(1)體驗高考實戰題,把握復習方向
高三復習的第一節課,我把當年的高考題發給學生,并引領學生一起分析試題的類型,以及各題是從課本上哪章演變來、考哪些知識點。這樣做了以后,學生才會有比較充分的心理準備面對高考。
(2)吃透《高考說明》
要讀懂《高考說明》。《高考說明》的內容包括:考試性質、考試內容、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題型示例、考試的知識范圍。作為教師一定要從整體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其次根據《高考說明》明確當年高考的知識范圍。《高考說明》對當年要考察的知識范圍有明確的規定,而每年的知識范圍較前一年都有所修訂,所以,作為老師要留心《高考說明》對知識范圍的修訂,尤其是修訂過的知識范圍往往是當年考試率較高是部分,教師對此要心中有數。明確了高考的知識范圍才能夠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在復習中也才不會產生遺漏現象。
再次要正確認識題型示例。這幾年文科綜合的題型有兩大類,即“單項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單項選擇題的1至11題,非選擇題的36題和37題是地理題。高考題中雖然只有兩種題型,但是它們的變化是比較大的。因此,需要教師根據《高考說明》的題型示例和歷年的題型來引導學生掌握題型。掌握題型后學生可以通過題型來了解題目的形式,有助于備考和應考。我們只要能夠合理地將題型與所學知識和能力要求相結合,就有助于梳理思路,深化對考試要求的認識。
(3)關注有關專家、學者對高考的分析、講解,把握高考的最新動態
從各種報刊、雜志、互聯網、參加省市的高考研討會等渠道是獲取當年的高考最新動態,最新信息的重要途徑。
高考研討會和大家交談是獲取高考的最新動態,最新信息,也是提高自己師德的重要途徑。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首先是引導學生制定
學習計劃
。高考復習的內容多,時間緊,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有時間觀念,根據自身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引導學生制定計劃時,老師應該先把自己的總體計劃先告訴學生,讓學生的計劃和老師的計劃協調起來。在整個復習計劃中,高一年級地理上下冊是重點,因為高考許多題都是以初中知識為載體,用高中的知識點來回答,選修課本是把高一知識加寬、加深。
其次是引導學生認真按照備考的基本環節進行。“預習、聽講、復習、作業、考試、總結”是學習和備考的六個基本環節。盡管這六個環節是老掉牙的東西,但是,真正掌握的學生還不多,而且,無論哪種方法,它肯定要回到這些老掉牙的東西上。但是,在高三講這六個基本環節的時候不能停留在以前的水平上,要拿到高三的高度來講,這樣才能夠被學生所接受。
(1)預習
高三的復習備考階段,每一節課的容量都比平時大得多,如不預習,學生可能會在速度、思路都跟不上老師,一堂課稀里糊涂的,如過眼云煙,收效甚微。
(2)聽講
到了高三復習階段,有部分學生認為大部分知識是老師過去講過的,不必再跟著老師復習了。其實老師對地理高考怎樣考、考些什么是比較清楚的,老師在講課之前還要精心的備課,認真組織復習的內容,制定教學方法等,而且復習時,很少是停留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而是要在第一次講課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提升、挖掘其中所蘊藏的高考信息,所以不但要引導學生聽好課,老師更要講好課。
(3)復習
復習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課堂內容真正拿到手的過程,是透徹理解課堂上所學的概念、原理、公式掌握老師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的過程。尤其是地圖,只有反復看,把地理知識拿入圖中才可能記住。
為了能夠較好的進行復習,我的做法是除每節課都留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復習。同時和地理科代表商量制定出復習每個章節的間隔時間,并且過一段時間,又通過練習、提問等方式檢查一下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
(4)作業(練習、做題)
做地理作業時,一定要訓練學生一看到題目就能盡快搜索自己頭腦中的知識庫,找出本題是應用課本中的哪部分知識。
做題要有足夠的量,但也要精選,我們應該讓學生做“以一當十”的題。歷年的高考題目、地理課本中每個單元后的“練習篇”都應該作為典型題來處理。歷年高考題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圍、重點,又展示了題型特點,成了復習的“無形指揮棒”,所以,應作為經典題來處理。
我任教高三,深感心理的重壓,肩上擔子的沉重。高度的責任感,使我認真踏實地工作,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回首一年來的工作,首先應感謝領導的信任,感謝教研組長的幫助和支持。面對今年高考“文綜”的成績,既有喜悅又有失落。下面,結合高三地理復習課教學的實踐,談談地理復習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虛心好學,不斷提高地理教育教學水平
1、認真備課
第一次教高三,拜李泉福老師為師傅。通過師徒培訓活動,虛心地向李老師請教。李老師很有人格魅力。他講課時的幽默風格、知識的嚴謹都深深地影響著我,讓我回味無窮。
認真參加高三教師新教材培訓、及市、區、校級教科研等繼教活動;與李老師認真研討近幾年高考文綜卷“地理部分試題”,使高三地理組資源共享,從而提高地理教學水平。
了解學生。針對a、b班的學生實際,如學習地理的基礎和興趣;高三入學摸底考試、聯考、摸底、文綜考試的成績及試卷分析;學生學習地理的心態和方法等方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有針對性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地理課的教學質量。
認真做好反思工作。如反思每一次考試成績的緣由(從自身和學生方面),并找到好的解決方法。
可見,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是上好每一節地理課的最基本的前提。
2、精選習題
首先,讓學生每人準備好“地理改錯本”,教會并督促學生自己做好地理知識的查漏補缺和地理解題方法的積累。
從復習資料《三尺講臺》中,挑好課堂的同步訓練題,當堂鞏固每節課的地理知識點。
其次,精選單元檢測題。選題范圍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擬》、《中學地理教參》、《北京四中的地理題》中為學生挑選習題,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為“培優班”的學生選好練習題,做好“培優輔導”工作。
可見,選好地理練習題,并訓練學生,是夯實地理基礎知識,培養能力,提高地理成績的一個途徑。
3、用專題教學教會學生構建高質量知識結構的方法
首先,向學生講明構建高質量知識結構的重要意義。即,從文綜的考核目標和要求看,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強調對歷史、地理、政治各學科知識的整體、綜合把握。
從高考試題的命題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重在知識的遷移和重組。而結構性的知識易于遷移和重組。
其次,用實例教學教會學生構建高質量知識結構的基本思路。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復習。
4、答題訓練
在此環節,需要訓練學生答題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丟分現象。如: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審題、做題、反思與總結);在答題技能與技巧上,訓練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技能與技巧,訓練學生熟練簡答題答題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題的基本模式(思維、應用、語言);同時,要學會使用標準答案。
5、做好考前沖刺階段的工作:
考前沖刺階段,“文綜”進行了有重要意義的幾次測試。老師及時地從綜合的角度、學法輔導等方面,進行查漏補缺的工作。另外,此時期,學生的學習狀態極不穩定。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有空或發現問題就要及時溝通,幫學生調節好狀態,迎接高考。
綜上所述,只有學習,總結,地理教師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高考要求,才能不斷提高地理教育教學水平。才能使地理高考成績逐步得到提高。
二、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需要轉化為興趣并上升為動機則是提高地理成績的著眼點。
1、教師要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
心理上的相容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對象只有先接受你這個人,才能接受你的觀點。”因此,教師要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朋友式關系,才能讓學生真正接受你指導的學習方法,提高指導的有效性。
2、地理教學的困難和挑戰。
高三學生學習地理的動機狀態差異很大,基礎參差不齊。20xx年的高考試題地理首次達到100分,與歷史、政治平分天下。地理教師遇到了機遇和挑戰。如何讓學生愛學地理呢?本人只有不成熟的點滴做法,愿意與感興趣的同行一起探討。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篇七
通過一學期的復習實踐,我覺得多從高考對地理知識、能力的要求上反思教學活動,不斷探索改進、優化教學環節,可提高第一輪的課堂復習效果。
從近幾年高考試題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命題者往往設計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以人地關系,以當前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為重點的試題。試題具有時代性、基礎性。所以在復習中,應注重立足基礎、加強基本原理、基本規律的掌握和運用,并注意提升學生能力的教學。
我們知道夯實基礎不是簡單地重復記憶知識。在復習中,我們一方面要注重對基礎知識進行系統梳理,建構知識網絡,弄清內在聯系,同時還要注重對地理成因、地理規律、地理演變的歸納和總結,避免死記硬背。不同類型,復習側重點也不同。
在自然地理復習中,一些重點基礎知識,如地球運動、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和運用、各種日照圖的判讀、大氣運動、氣候、洋流、等值線等內容,地理原理和規律性都較強,復習時要側重對地理原理、規律的理解、歸納和總結,同時聯系實際舉例分析,并配有針對性的練習進行訓練。在試題講解時,重視解題思路的訓練,調動學生積極動手動腦以加深理解,突破難點,夯實基礎。
在區域地理復習中,要掌握某國家或區域方面的知識,首先要引導學生了解其位置、范圍、地形,然后分析得出氣候特點,進而得出當地的植被、水文、土壤的分布規律,再通過這些自然特征推導出該區域的農業、工業、人口、城市、國土整治等社會經濟特征。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在學習時,注重尋求知識間的縱向聯系,進而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
的山脈、河流及某區域的輪廓等。這不僅夯實了基礎,做到胸有成圖,也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在人文地理復習時,引導學生在多看書,熟悉掌握課本知識要點、考點的基礎上,理清教材的脈絡、主要思想,多思多想,多總結,并結合實際、例題進行運用,以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
因此在第一輪復習中,一定要遵綱守本,不留死角,配合《名家指路》練習冊,一課一練,夯實基礎,關注差生。同時,加強知識的縱向聯系和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提升綜合能力。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篇八
本課時教學效果良好,學生大多數都能快速、準確回答每一個知識點后面的問題,還有一些學生能上臺準確指出三級階梯分界線上的山脈。主要是因為做到了如下幾方面:
(一)知識系統性、邏輯性強,環環相扣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我是這樣組織的:相關基礎知識(地形、地勢的概念,三類地形圖、五種地形)——我國地勢總特征——各級階梯概況(界線、主要地形區、主要地形類型)。對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我也設置環環相扣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直至得出結論。
(二)圍繞重要知識點多角度強化講解
例如:“我國地勢總特征”的學習,從四個角度分析:1、分層設色地形圖的閱讀;2、示意圖的判斷; 3、地形剖面圖的驗證;4、對應的選擇題練習。通過四次強化,學生在課堂上就對我國的地勢總特征掌握牢固了。
(三)講究教學技巧,激發學生興趣
1、由近及遠
例如:本課導入,我以鎮江的地形地勢為材料背景,用語文題目的形式讓學生思考回答,從而讓學生悟出了地勢、地形的概念區別。
2、化難為易
例如,“地形剖面圖”的閱讀,我首先利用多媒體介紹了剖面圖的繪制,其次教學生在分層設色圖上繪制32°緯線,然后讓學生對照分層設色圖填上剖面圖中括號里的地理事物名稱,并判讀海拔高度,最后才得出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這一結論。
又如:“我國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類型”的學習,我先讓學生分階梯找出這一階梯的主要地形區,再讓學生歸納主要地形類型;在找主要地形區時,又利用標字母的方式讓學生一一對應著找。這樣,學生就很快找出來了,也就很容易歸納出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類型。
3、細化知識點
例如:“我國地勢總特征”的學習,我細化為2點: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又如:“我國各級階梯的概況”的學習,我細化為3個知識點:界線(位于階梯分界線的主要山脈名稱)、平均海拔、主要地形類型和地形區。
(四)注重學生參與,指導到位
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思考,我采用了“學案”的授課方式。在啟發引導的過程中,學生一邊思考,一邊動筆寫下答案,便于形成連貫的思維,得出結論。采用“學案”,也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五) 得到的啟示
教學要目標明確,思路清晰,緊扣重點,落實知識點,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和探究問題的興趣。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篇九
本學期我任教高二,深感心理的重壓,肩上擔子的沉重。高度的責任感,使我認真踏實地工作,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一年來,學校全面開展有效課教學用評比活動,強調向課堂40分鐘要效益,做到教學模式符合三個三分之一,下面,結合高三地理復習課教學的實踐,談談地理復習課有效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虛心好學,不斷提高地理教育教學水平
1、認真備課
教高二,拜有經驗的老師為師傅。通過師徒培訓活動,虛心地向老教師請教。老教師很有人格魅力。他們講課時的幽默風格、知識的嚴謹都深深地影響著我,讓我回味無窮。
認真參加高三教師新教材培訓、及市、區、校級教科研等繼教活動;與老教師認真研討近幾年高考“地理部分試題”,使高三地理組資源共享,從而提高地理教學水平。
了解學生。針對14、17、18班的學生實際,如學習地理的基礎和興趣;高三入學摸底考試、周測、月測考試的成績及試卷分析;學生學習地理的心態和方法等方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有針對性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地理課的教學質量。
認真做好反思工作。如反思每一次考試成績的緣由(從自身和學生方面),并找到好的解決方法。
可見,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是上好每一節地理課的最基本的前提。
2、精選習題
首先,讓學生每人準備好“地理改錯本”,教會并督促學生自己做好地理知識的查漏補缺和地理解題方法的積累。
從復習資料《高考零距離》中,挑好課堂的同步訓練題,當堂鞏固每節課的地理知識點。
其次,精選單元檢測題。選題范圍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擬》、《中學地理教參》、《高考360》中為學生挑選習題,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為“重點班”的學生選好練習題,做好“培優輔導”工作。
可見,選好地理練習題,并訓練學生,是夯實地理基礎知識,培養能力,提高地理成績的一個途徑。
3、用專題教學教會學生構建高質量知識結構的方法
首先,向學生講明構建高質量知識結構的重要意義。即,從文綜的考核目標和要求看,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強調對歷史、地理、政治各學科知識的整體、綜合把握。
從高考試題的命題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重在知識的遷移和重組。而結構性的知識易于遷移和重組。
其次,用實例教學教會學生構建高質量知識結構的基本思路。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復習。
4、答題訓練
在此環節,需要訓練學生答題技巧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丟分現象。如: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做題習慣(審題、做題、反思與總結);在答題技能與技巧上,訓練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技能與技巧,訓練學生熟練簡答題答題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題的基本模式(思維、應用、語言);同時,要學會使用標準答案。
5、做好期末復習工作:
期末復習階段,地理進行了有重要意義的幾次測試。老師及時地從綜合的角度、學法輔導等方面,進行查漏補缺的工作。另外,此時期,學生的學習狀態極不穩定。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有空或發現問題就要及時溝通,幫學生調節好狀態,迎接高考。
二、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需要轉化為興趣并上升為動機則是提高地理成績的著眼點。
1、教師要用心去對待學生
心理上的相容效應告訴我們,“教育對象只有先接受你這個人,才能接受你的觀點。”因此,教師要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朋友式關系,才能讓學生真正接受你指導的學習方法,提高指導的有效性。雖然我們每周只有2節課,但是只要我們是用心在與他們交流,學生就一定會用心來回報我們的,這一年的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師生之間心與心的交流,我教的班級成績也有明顯的提高。
綜上所述,只有學習、總結,我們地理教師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高考要求,才能不斷提高地理教育教學水平。才能使地理高考成績逐步得到提高。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篇十
高三學生的學習生活是以“學習為中心,思想為先導,身心為基礎”的過程。因此,作為高三教師都應該緊緊圍繞如何教學,如何端正學生思想,如何抓學生的身心健康三個方面進行教育教學。面對今年高考“文綜”的成績,既有喜悅又有失落。下面,結合高三地理復習課教學的實踐,談談地理復習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1、認真備課
第一次教高三,拜李泉福老師為師傅。通過師徒培訓活動,虛心地向李老師請教。李老師很有人格魅力。他講課時的幽默風格、知識的嚴謹都深深地影響著我,讓我回味無窮。
認真參加高三教師新教材培訓、及市、區、校級教科研等繼教活動;與李老師認真研討近幾年高考文綜卷“地理部分試題”,使高三地理組資源共享,從而提高地理教學水平。
了解學生。針對a、b班的學生實際,如學習地理的基礎和興趣;高三入學摸底考試、聯考、摸底、文綜考試的成績及試卷分析;學生學習地理的心態和方法等方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從而,有針對性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地理課的教學質量。
認真做好反思工作。如反思每一次考試成績的緣由(從自身和學生方面),并找到好的解決方法。
可見,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是上好每一節地理課的最基本的前提。
2、精選習題
首先,讓學生每人準備好“地理改錯本”,教會并督促學生自己做好地理知識的查漏補缺和地理解題方法的積累。
從復習資料《三尺講臺》中,挑好課堂的同步訓練題,當堂鞏固每節課的地理知識點。
其次,精選單元檢測題。選題范圍是《三年高考五年模擬》、《中學地理教參》、《北京四中的地理題》中為學生挑選習題,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為“培優班”的學生選好練習題,做好“培優輔導”工作。
可見,選好地理練習題,并訓練學生,是夯實地理基礎知識,培養能力,提高地理成績的一個途徑。
3、用專題教學教會學生構建高質量知識結構的方法
首先,向學生講明構建高質量知識結構的重要意義。即,從文綜的考核目標和要求看,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強調對歷史、地理、政治各學科知識的整體、綜合把握。
從高考試題的命題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重在知識的遷移和重組。而結構性的知識易于遷移和重組。
其次,用實例教學教會學生構建高質量知識結構的基本思路。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復習。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篇十一
生物組 高妮
本學期即將結束,現就這學期的教學情況進行反思。
高三是中學生生物學習非常重要的時期,也是鞏固基礎、優化思維、提高能力的重要階段,高三生物總復習的效果將直接影響高考成績。為了使學生對高三生物總復習有良好的效果,我進行總結和反思下幾點:
一、研究高考信息,把握復習方向
怎樣著手進行生物總復習,復習的目的和任務是什么?這是剛剛進入高三的同學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教師在高三生物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就必須對一些信息進行研究,從中領會出潛在的導向作用,看準復習方向,為完成復習任務奠定基礎。研究高考信息主要從熟悉高考考綱和研究高考生物試題這兩方面著手。
二、合理利用復習資料
高三生物教學過程中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處理好教材和復習資料的關系。教材是生物總復習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資料都無法替代的。在生物總復習中的抓綱務本就是指復習以考試說明作指導,以教材為主體,通過復習,使中學生物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網絡化,并在教材基礎上進行拓寬和加深,而復習資料的作用則是為這種目的服務,決不能本末倒置,以復習資料代替教材。我們以《創新設計》作為參考,供整理知識,練習使用,在復習的過程中應隨時回歸教材,找到知識在教材中的落腳點和延伸點,不斷完善和深化中學生物知識。這些資料的使用必須合理,這樣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自身必須投入題海,然后篩選訓練題和資料,干擾復習、浪費時間。
三、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由于高三是對舊知識進行復習,而高考不是單純考知識點,因此在復習時要注重前后聯系比較密切的知識點的復習,這便是學科內綜合的支點,但注意不必太深。因此我在高三生物復習過程中注重學科內知識的聯系,抓住教材知識的主線,加以梳理、歸類和整理,并通過一定的組合方式有機組合,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結構,建立知識網絡。積極創設問題情境,正確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領會生物學知識點的本質的聯系,通過概念圖的學習法構建生物學知識框架和知識體系。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復習,更有助于學科內各知識點 之間的遷移和綜合。在復習過程中還應該注意講練結合。
四、注重知識體系的重組,形成學科知識網絡
由于高三是在高二學習的基礎上,對舊知識進行復習,所以高三的課堂教學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擴展和深化。從往年的高考試題看,試題編制是從新情況、熱點向下入手,但考查內容仍是書中的基礎知識,即使是綜合考試題也是如此,因此,切不可忽視基礎知識的教學,要尊綱依本,研究考綱,認真完成本學科內的基本概況、原理的復習,并注重學科內知識的聯系,抓住教材知識的主線,加以梳理、歸類和整理,并通過一定的組合方式有機組合,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結構,建立知識網絡。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復習,更有助于學科內各知識點之間的遷移和綜合。這就是一輪復習的主要任務。例如,“細胞”一章中組成原生質的化學成分按一定的方式有機組合,可以體現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細胞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狀。細胞內各種結構從功能上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協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生物的新陳代謝”一章中的各種代謝的相關性,如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水分礦質元素的吸收和運輸、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高等多細胞動物體呼吸的過程等。
上面幾點是我在經歷了一個學期高三綜合科復習教學后所得到的教學上的感想。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能有更好的發揮,做好高考備 考的教學工作。
2011年1月
高三地理教學反思篇十二
高三地理的
教學反思
大家會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高三地理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大家!本年度我承擔了高三的地理教學工作,一學年工作結束,有得有失.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這句話用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其實也有深刻的借鑒意義。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
日記
,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你搞教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本學年教學反思如下:2、對
教學設計
的反思在進行地理教學實踐時,有時會發覺地理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課后細細分析一下,原因在于進行教學設計時忽視了對教學設計的實踐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教學設計在實際應用時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積極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合適,及時看到實踐過程中出現的誤差,不斷探求教學目的、教學工具、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積極改進,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大氣環境是個難點,而其中的有關天氣、氣候、季風等內容更是難中之難。如何將這些內容由抽象的理論和圖象轉化為學生通俗易懂的知識,便對地理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在教學設計時可以試著編寫這樣一個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法來突破難點,案例如下:赤壁之戰前夕,曹營在江北,東吳在江南,周瑜調兵遣將打黃蓋,獻連環計,為火燒曹營精心準備。突然間,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來。諸葛亮借探病之際,挑明周瑜的病根是欠東風”,并允許借東風相助。其實諸葛亮只是預測到了過一段時間天氣會反常,故弄玄虛而已。
(1)赤壁位于我國哪一個省?試分析當地的氣候條件。
(2)周瑜為什么會因為“欠東風”而急出病來?
(3)我國形成最大季風區的地理因素有哪些?
(4)我國東部季風區是季風氣候最為典型的區域,試說明其氣候特征。
(5)你認為季風除了對軍事產生影響以外,還會對哪些方面有影響?
這樣通過案例將要學習的內容轉變成一個個小問題,教師只提供背景資料,通過學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同時掌握天氣、氣候等知識,并了解形成該氣候的地理因素,同時拓展地理能力,事實證明,這樣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而且將抽象的原理轉化為直觀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輸的效果要好的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智能組合,有自己的智能弱項和智能強項,也有與此相適應的獨特的認知方式。學生知識面有寬有窄,學習能力有高有低,認知能力有強有弱。教師必須正視學生之間的這種個體差異。比如可以在內容的呈現方式上進行認真的構思和設計,文字材料,圖象信息,多媒體等等,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要求。
3、多媒體技術的應用(1)、發揮多媒體計算機表現信息多樣性和集成性的優勢,拓展地圖的教材內容,優化地圖要素的呈現方式。大綱指出,"按照大綱的目的要求、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還可以編寫與地理教學有關的視聽教材"。根據教學的需要,教師可發揮信息技術的媒體豐富的表現力,把教科書中的地圖變成融解說詞、背景音樂、動畫、視頻為一體的電子地圖;把教科書中的地圖由靜態的平面圖變成動態的電子地圖;把原本單調枯燥的描述地理事物地圖變得更充實、更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在板塊構造學說教學時,把教科書中的《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移動圖》制作成《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移動電子圖》,讓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以連續相向的方向移動,使大洋板塊向下府沖,大陸邊緣褶皺隆起,引發火山地震的表象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2)、發揮多媒體計算機交互性和快速反應的優勢,構建人機對話的電子地圖,提供學生參與實踐的機會,優化地圖的教學環節設計。例如在高二復習西亞和北非的位置教學設計時,利用flash的文本響應交互功能,構建學生可從鍵盤三洲兩洋名稱、計算機快速判斷正誤的《西亞和北非的位置》電子地圖。
二、不足之處以上反思似乎都是成功的例子。其實,每當空閑之時我還在反思:一些學生在上堂課的表現,思緒是否還游離在課堂之外?為什么個別學生上課時表情冷漠,眼神空洞,甚至上課經常不帶書?曾試著和他課后交談以示關愛,于是他聽課認真,不再干擾課堂,而一段時間后又恢復原樣……或許是因為沒有及時賞識他的各種變化?還是因為沒有滿足他的基本需求?差生轉化還有哪些好對策?我在今后還要不斷反思。
本人本學期擔任高三年級的地理教學工作,反思這兩個多月來的地理教學,本人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
作為高三地理教師應認真學習地理教學新大綱和高考考試說明,分析對比考綱的變動情況,研究近幾年高考地理試題,把握高考命題走向,使高三地理復習有明確的導向。
分析近幾年高考地理試題的特點: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學科的知識主干、基本原理和規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維邏輯和知識運用能力。而能力是建立在夯實的基礎上的,沒有扎實、全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很難獲得高分。因此,在第一輪復習階段,切不可盲目追求進度,要穩扎穩打,注重立足課本、夯實基礎,突出主干知識,重視圖表的判讀、分析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到位,以及地理學科語言的運用,力求使學生形成較完整的知識網絡。并在此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和轉化,靈活運用基本知識去辨析和認識與人類生存或環境相關的具體問題。
圖表是地理學科的特殊語言,地理試題的信息往往來源于圖表,從地理圖表中正確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解決問題,是歷屆高考文綜地理試題的一個重點。但地理圖像繁多、龐雜,在教學中教師應對那些最能考查考生思維能力、最能體現地理特色的地圖,如:等值線圖(等高線圖、等溫線圖、等降水量線圖、等壓線圖等)、日照圖、經緯網圖、(中國和世界)區域圖、地質構造圖等給予充分的重視,要指導考生進行圖文互換、變換角度,學會從圖表中提取對解題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加以描述,從而提高考生的地理綜合分析能力和地理表達能力。當然,對地理圖表的分析、簡圖的繪制也應該成為考生經常性的練習。
知識的鞏固,技能的熟練,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過適當而有效的練習才能實現。因此,及時收集各地的模擬試卷,根據考生的具體情況和高考的命題趨勢,精心選題、組合練習試卷,并對練習進行及時評講,規范專業術語,幫助學生總結解題規律,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途徑,既能使學生及時發現知識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