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篇一
導語:教師資格證只是從業證書,只要你能通過四門考試,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專業資格證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筆試大綱內容小編整理如下,僅供大家參考。
1.教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論、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小學組織與運行的基礎知識,能夠針對我國小學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進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學生指導的知識和能力。具有小學生身心發展、思想品德發展、醫療、保健、傳染病預防和意外傷害事故等方面的相關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有針對性地設計并實施小學教育的有關活動。
3.管理班級的知識和能力。具有小學班級管理、班隊活動組織,以及與學生、家長、社區等溝通的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設計和組織班級管理活動。
4.學科知識和運用能力。具有小學有關學科、學科課程標準、學科知識整合的基礎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開展學科教學活動。
5.教學設計的知識和能力。具有小學生學習需求分析、學習內容選擇、小學教案設計、小學綜合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完成指定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
6.教學實施的知識和能力。具有小學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的基礎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和開展教學活動。
7.教學評價的知識和能力。具有小學教學評價、教學反思的基礎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進行教學評價和教學反思。
小學教師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試內容主要涵蓋教育知識與應用、教學知識與能力兩大板塊。前者包括教育基礎、學生指導和班級管理,后者包括學科知識、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能力要求分為了解、理解或掌握、運用三個層次。具體考試內容模塊與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礎
1.了解我國小學教育的歷史與現狀。
2.了解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3.了解教育科學研究的基礎知識。
4.了解小學組織與運行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關教育學、心理學的基礎知識。
6.理解小學教育的基本特點。
7.掌握小學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知識。
9.能夠運用相關知識對小學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進行一定的分析。
(二)學生指導
1.了解小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特點。
2.了解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學習興趣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一般方法。
3.了解小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
4.了解小學生醫療、保健、傳染病預防和意外傷害事故的相關知識。
5.掌握指導小學生學習的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學生德育、美育和心理輔導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7.能夠根據小學生學習規律和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學習。
8.能夠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美育和心理輔導工作,促進小學生全面、協調發展。
(三)班級管理
1.了解小學班級管理的一般原理。
2.了解小學班主任的基本職責。
3.了解小學班隊活動的基本類型。
4.了解小學課外活動的基本知識。
5. 掌握小學班級管理的基本方法。
6.掌握組織小學班級活動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7.能夠針對班級實際和小學生特點,分析班級日常管理中的現象和問題。
8.能夠整合各種教育資源,組織有效的班隊活動,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
(四)學科知識
1.了解小學有關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學科發展的重大事件。
2.了解小學有關學科課程標準的主要內容和特點。
3.掌握小學有關學科課程標準的內容領域所涵蓋的'核心知識及其關聯。
4.能夠針對小學生綜合學習的要求,適當整合小學有關學科內容,開展學科教學活動。
(五)教學設計
1.了解小學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依據和步驟。
2.了解小學綜合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知識。
3.了解小學生在不同學習領域的基本認知特點;。
4.了解信息技術與小學教學整合的基本途徑和方式。
5.理解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和能力、學習經驗對新的學習內容的影響。
6.掌握小學教案設計的基本內容、步驟和要求。
7.能夠依據小學生學習規律、小學相關學科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合理地確定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完成指定內容的教案設計。
(六)教學實施
1.了解小學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基本方法。
2.了解小學生學習動機激發的基本方法。
3.了解小學課堂教學組織的形式和策略。
4.了解小學生學習方式的基本類型和小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對小學生學習的影響。
5.掌握小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學課堂教學總結的基本方法。
(七)教學評價
1.了解小學教學評價的基本內容、類型和主要方法。
2.了解小學教師教學反思的基本內容、類型和主要方法,以及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
3.能夠針對小學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進行恰當評價。
模 塊比 例題 型
教育基礎20%單項選擇題
簡 答 題
學生指導
班級管理30%單項選擇題
簡 答 題
材料分析題
學科知識
教學設計
教學實施
教學評價50%單項選擇題
材料分析題
教學設計題
合 計100%單 項 選 擇 題 : 約27%
非 選 擇 題 : 約73%
(注:可根據當前小學教師培養和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試的具體情況,在材料分析題和教學設計題中分別設置語文、數學等科目的選考內容,考生可任意選擇一個科目作答)
1.單項選擇題
(1)在世界教育學史上,被公認為第一部具有科學形態的教育學著作是
a.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b.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c.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 d.布魯納的《教育過程》
a.直接導入 b.練習導入 c.事例導入 d.溫故導入
2.簡答題
(1)小學生認知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2)小學課堂教學常用的組織形式有哪些?
3.材料分析題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有一位班主任在介紹班風建設經驗時談到:“在我們學校,校長要求班主任在教室‘盯班’,及時了解班級情況,適時處理突發事件。只要學生出教室門、宿 舍門都要排隊,班主任都要在場。同時還制定了‘班主任十到位制度’:學生上課要到;課前打了預備鈴要到;學生聽廣播要到;學生做眼保健操要到;學生上室外 課要到;學生去宿舍要到;學生去餐廳吃飯要到;學生生病要到;學生看電視時要到;學生打掃衛生時要到。這一制度的施行,使班風、班紀大為好轉。” 可是,有的教師卻對這種做法提出異議。
問題:
請運用小學班級管理的有關理論分析“班主任十到位制度”。
(2)一位初任教師在進行《伊犁草原漫記》教學時,要求學生歸納課文中描寫獵人獵熊果敢的詞句,但是,有一名學生沒有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歸納,反而說獵人很殘忍,同時指出獵人的獵熊行為是違法的。
原本課文是歌頌獵人的,學生卻痛斥獵人的獵熊行為,這是教師始料未及的。這位教師并沒有因為學生提出不同觀點而氣惱或回避,而是因勢利導,從保護野生動物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充分討論,發表意見。
問題:
請結合所選擇的材料談談你對小學教學中預設與生成及其關系的理解。
4.教學設計題
材料一:“周長的認識”(具體教學內容略)。
材料二: “漢語拼音·認識漢字”(具體教學內容略)。
材料三:(具體學科及其教學內容略)
問題:
請在上述材料中任選其一,就課堂教學目標及某一教學環節(譬如課堂導入、講授新知等)進行教學設計。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篇二
教師資格考試主要考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接下來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高頻考點,想了解更多相關內容請密切留意我們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一)課程開發的概念
課程開發是指通過社會和學習者需求分析,確定課程目標,再根據這一目標選擇某一個學科的教學內容和相關教學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實施、評價、修訂,以最終達到課程目標的整個工作過程。
(二)影響課程開發的主要因素
社會、知識、兒童是影響學校課程開發的三大因素。
(三)課程開發的模式
1.目標模式
目標模式是以目標為課程開發的基礎和核心,圍繞課程目標的確定及其實現、評價而進行課程開發的模式。課程開發目標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國課程論講師拉爾夫·泰勒。
泰勒在《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一書中指出,開發任何課程的教學計劃都必須回答四個基本問題:
第一,學校應該試圖達到什么教育目標?
第二,提供什么教育經驗最有可能達到這些目標?
第三,怎樣有效組織這些教育經驗?
第四,我們如何確定這些目標正在得到實現?
這四個基本問題——確定教育目標、選擇教育經驗(學習經驗)組織教育經驗、評價教育計劃——即構成著名的“泰勒原理”。
2.過程模式
斯騰豪斯在1975年出版的《課程研究與開發導論》中,對目標模式的課程理論進行了分析批判,以此為基礎,提出了過程模式的課程理論。過程模式強調課程開發關注的應是過程,而不是目的。它不預先指定目標,而是詳細說明內容和過程中的各種原理,然后在教育活動、經驗中,不斷予以改進、修正。
3.情境模式
情境模式被視為既能包含目標模式,又能包含過程模式的綜合化課程開發模式,是一種靈活的、適應性較強的課程開發模式。該模式的理論基礎是英國著名課程理論家勞頓提出的“文化分析”理論。
情境模式典型的可操作性程序包括情境分析,目標表述,制定教學方案,闡明和實施,檢查、反饋、評價和改進五個步驟。
(一)課程評價的涵義
課程評價是指依據一定的評價標準,通過系統地收集有關信息,采用各種定性、定量的方法,對課程的計劃、實施、結果等有關問題作出價值判斷并尋求改進途徑的一種活動。
(二)課程評價主要模式
1.目標評價模式
目標評價模式首先由被稱為“當代課程評價之父”的美國課程評價講師泰勒提出。泰勒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的行為,評價就是要衡量學生行為實際發生變化的'程度。這一評價模式是以目標為中心而展開的,是在泰勒的“評價原理”和“課程原理”的基礎上形成的。
2.目的游離評價模式
目的游離評價模式由美國教育家和心理學家斯克里文提出。他認為,評價者應該注意的是課程計劃的實際效應,而不是其預期效應,即原先確定的目標。在他看來,目標評價模式只考慮到預期效應,忽視了非預期的效應。斯克里文主張采用目的游離評價的方式,即把評價的重點從“課程計劃預期的結果”轉向“課程計劃實際的結果”上來。
當前,我國所進行的課程改革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八輪課程改革,本次課程改革的理念如下:
(一)基本理念
第一,三維目標觀,即教學的目標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
第二,綜合課程觀,課程的設置要更加綜合,體現整體性、開放性、動態性,培養學生綜合的視角和綜合的能力,以適應科學技術既分化又綜合的現實。
第三,內容聯系觀,即課程內容的教學,要努力與社會生活相聯系,與學生已有的經驗相聯系,加強教學內容的“生活化”,使學習更有意義。
第四,學習方式觀,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創造性,使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第五,發展評價觀,重視學習的過程評價,通過評價發揮促進學習的作用,而不是檢查驗收的作用。
第六,校本發展觀,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開發校本課程,增強學生的選擇性,促進學校、教師、學生的特色發展。
(二)核心理念
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為本,即“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第一,關注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是生動活潑的人、發展的人、有尊嚴的人。在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學生在內的全班所有學生都是自己應該關注的對象,關注的實質是尊重、關心、牽掛,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師必須用“心”施教,不能做學科體系的傳聲筒,用“心”施教體現著教師對本職的熱愛,對學生的關切,體現著教師熱切的情感。
第三,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教師不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中的各種道德因素,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就成為人格的健全與發展過程。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篇三
2017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的備考離不開做試題。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7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試題含答案。
2017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試題
1.新生兒生下來遇冷空氣就哭是()
a.操作性條件反射
b.無條件反射
c.經典性條件反射
d.理性條件反射
【答案】b。專家解析:新生兒遇到冷空氣就哭,是人的生存本能之一,因此屬于無條件反射。
2.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情緒、思想、動機的認知,以及對社會關系和對集體組織間關系的認知,與個體的認知能力發展相對應的是()。
a.社會認知
b.社會體驗
c.社會性交往
d.人際認知
【答案】a。專家解析:題干為社會認知的定義。
3.()指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學生可自定學習步調,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積極反應,并給予及時強化和反饋使錯誤率最低。
a.程序教學
b.組織教學
c.個別化教學
d.指導教學
【答案】a。專家解析:程序教學是一種個別化的教學方式,根據對學習過程的設想,把教材分解成許多小項目,按一定順序加以排列,對每個項目提出問題,通過教學機器或程序教材呈現,要求學生作出選擇反應,然后給予正確答案以便核對。
4.班級授課制的實施在我國始于()。
a.唐代
b.清末
c.民國初期
d.新中國成立
【答案】b。專家解析:我國班級授課制最早的雛形是清政府設立的京師同文館,故選b。
5.組織策略屬于()。
a.精加工策略
b.認知策略
c.元認知策略
d.調節策略
【答案】b。專家解析:認知策略包括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
6.班會、晨會活動屬于()。
a.日常性班級活動
b.競賽性班級活動
c.工作性班級活動
d.階段性班級活動
【答案】a。
7.一般情況下,問卷時間的長度應控制在()。
a.30分鐘之內
b.30~40分鐘
c.40~50分鐘
d.50~60分鐘
【答案】b。
8.小學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教育,課程門類要齊全,不能重此輕彼,這體現出小學教育的()。
a.普及性
b.實踐性
c.基礎性
d.發展性
【答案】c。專家解析:小學教育是為每個學生今后的發展和從事終身學習打基礎的教育,它的課程內容和要求應該是基礎的。
9.需要層次理論是()提出的。
a.羅杰斯
b.班杜拉
c.奧蘇伯爾
d.馬斯洛
【答案】d。專家解析: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是需要層次理論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10.從國外引進的一種學生評價方法是()。
a.觀察法
b.心理測驗法
c.學生成長檔案袋
d.自述法
【答案】c。
11.教育的質的規定性主要體現在()。
a.教育具有社會性
b.教育具有相對獨立性
c.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d.教育是一種轉化活動的過程
【答案】c。專家解析: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是教育區別于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質。
12.20世紀60年代初,()發起課程改革運動,自此,美國教育心理學逐漸重視探討教育過程和學生心理,重視教材、教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進。
a.布魯納
b.桑代克
c.皮亞杰
d.廖世承
【答案】a。專家解析:成熟時期西方心理學比較注重結合教育實際,注重為學校教育服務。20世紀60年代初,布魯納發起了課程改革運動。
13.下列選項中哪一項不是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原則?()
a.發展性原則
b.客觀性原則
c.系統性原則
d.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
【答案】a。專家解析:本題考查教育科學研究的基本原則,教育科學研究要遵循的基本愿則有:客觀性原則、系統性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教育性原則。
14.下面不是小學生品德發展的特點的是()。
a.易變性
b.穩定性
c.可塑性
d.搖擺性
【答案】b。
15.理性一情緒輔導法的基本理論是()。
a.行為主義
b.人本主義
c.認知心理
d.精神分析
【答案】c。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篇四
1.通過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教學進行美育
2.通過藝術學科教學和課外文藝活動進行美育
(二)通過大自然進行美育
1.欣賞大自然的美可以增強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2.欣賞自然美可以開闊視野,增加知識,陶)臺情操,磨礪品行
(三)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美育
1.利用家庭環境進行美育
2.組織學生參加美化學校環境的活動
3.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體現美
(四)通過教師的示范作用對學生進行美育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篇五
學校是國家為實施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而創辦的一種特殊的、正式的規范性社會組織。學校組織的基本特點如下:
(一)學校組織是一個松散結合的系統
任何一個學校組織都可以分為學校行政系統、學校教學系統和學校后勤保障系統三部分。就目前大多數學校的行政系統和后勤保障系統而言,都具有鮮明的科層性。
學校教學系統具有自身教學行為的相對獨立性,作為學校組織的主體卻具有松散結合性。原因在于:其一,學校教學系統要遵循教學的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進行教學和育人;其二,每一位專業化的教師在其專業范圍內從事著高度個性化的工作,并且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中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教學工作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創造性。因而,學校管理層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很難實行嚴密的、統一要求的、落實到分秒和每一處的監控。并且,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越來越強調充分尊重教師的專業權利,即教師在課堂上、在教學和育人過程中有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實施、教學方法的選擇、學習評估和教學反饋等專業權利。
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中推出的研究性學習課程,就強調老師對學生感興趣的研究課題進行指導,強調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共同研究和探索。這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身就具有鮮明的探究性、靈活性和多元性。
此外,目前在我國基礎教育領域推行的新的課程開發模式,即鼓勵有條件的學校結合當地和本校實際開發出有特色的校本課程,也越來越強調教師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有創造性地選擇、開發教學資源。所有的一切都說明了:學校教學系統具有松散結合性,這種特性從整體上決定了學校組織的松散結合性。
(二)學校組織是一個更需要人本關懷的組織
學校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經濟系統,而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心理系統。教師的工作除了受經濟因素的驅動和由職業道德帶來的職業自覺性和自律性的驅使外,更多要靠人本關懷等社會心理因素的激勵。
教師有強烈的自尊,受到他人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只有這些需要得到滿足,教師的工作才會更有主動性和創造性,即教師這些高級需要的滿足對其工作本身是一種極大的激勵。教師這些高級心理需要的滿足要靠學校給予教師更多的人本關懷、學校為教師營造良好的人本關懷的氛圍來實現。所以,學校組織是一個更需要人本關懷的組織。學校應該營造組織成員(上下級、同級同事間)相互關心、尊重的組織氛圍,實行以教師為本的管理。
(三)學校組織是一個有多重目標的組織
從學校組織的不同影響主體來說,學校組織是在政府或其他教育投資者、學生家長、教育理論家等多方影響下的具有多重組織目標的組織。不同的團體對學校有不同的要求,這些要求往往會存在不一致現象,導致學校組織目標的內在矛盾。
從學校組織的功能來說,學校組織的不同功能帶來了其多重的組織目標。學校既有育人功能,又有文化傳承和創新的功能。學校應該在育人的過程中實現文化傳承與創新,這體現了學校組織任務的復雜性。
單從育人功能而言,學校組織的育人目標也是多重的。學校在育人方面具有學力保障和成長保障雙重目標,既要使學生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又要使其有一定的生存發展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群、心”全面發展的理論也是學校育人目標多維性的具體表現。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篇六
意志是有意識地確立目的,調節和支配行動,并通過克服困難和挫折,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動叫意志行動,所以意志行動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行動,行動的目的通過克服困難和挫折才能達到。
意志品質:1.意志的自覺性2.意志的果斷性3.意志的堅持性4.意志的自制性
(四)個性心理
1.需要
需要是個體在生活中感到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一種內心狀態。它是人腦對生理和社會要求的反映。
2.動機
動機是指激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推動力量。動機產生的條件有兩個:需要和誘因。其中,需要是引起動機的內在條件,誘因是引起動機的外部條件。
3.興趣
興趣是人們對事物的一種認識傾向,伴隨著積極的情緒體驗,特別是對個體的認知活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4.能力
能力是指直接影響個體的活動效率,促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征。
5.性格
性格是指人的較穩定的態度與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相結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6.氣質
氣質是心理活動表現在強度、速度、穩定性和靈活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它是人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的表現,它依賴于人的生理素質或身體特點。通常稱為秉性、脾氣、性情,心理學叫作氣質。氣質是人的天性,無好壞之分。氣質的類型有:多血質、膽汁質、黏液質、抑郁質。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篇七
一、單項選擇題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決定作用的是()
a.遺傳
b.環境
c.個體差異
d.個人努力
【答案解析】:b
【答案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明了環境對人的決定作用,故選b
2.教育史上的傳統教育派與現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別是()
a.夸美紐斯和布魯納
b.夸美紐斯和杜威
c.赫爾巴特和布魯納
d.赫爾巴特和杜威
【答案解析】:d
【答案解析】:赫爾巴特是傳統教育學代表人物,杜威是現代教育學派的代表。
3.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被老師叫到了辦公室。老師批評他:“為什么總是拿別人的東西?”小林低著頭回應:“我也知道不對就是有時忍不住。”這說明小林最缺乏()
a.道德認識教育
b.道德情感教育
c.道德意志教育
d.道德行為教育
【答案解析】:c
【答案解析】:小林知道自己不應該拿別人的蘋果,但忍不住去拿,說明他有基本的道德認知,但是意志品質比較薄弱,控制不住自己,所以應加強道德意志的鍛煉,故選c。
4.我國制度化學校教育體系包括:
1、幼兒教育
2、初等教育
3、中等教育
4、成人教育
5、高等教育
a.1、2、3、4
b.1、2、3、5
c.1、2、4、5
d.2、3、5、4
【答案解析】:b
【答案解析】:幼兒、初等、中等、高等教育是學校教育體制的基本內容。故選b。
5.與學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點主要體現在()
a.生活性
b.計劃性
c.組織性
d.系統性
【答案解析】:a
【答案解析】:bcd是學校教育的特點,而生活化針對的是家庭教育。
6.有目的,有計劃地對事物或現象進行感知以獲取資料的研究方法是()
a.歷史法
b.問卷法
c.觀察法
d.文獻法
【答案解析】:c
【答案解析】:題干中的對事物進行感知,以獲取資料,說的是通過對事物的觀察進行的研究,說的是觀察法。
7.兒童發現眼睛干澀夜盲癥可能主要缺乏()
a.維生素a
b.維生素b
c.維生素c
d.維生素d
【答案解析】:a
【答案解析】:夜盲癥主要缺乏維生素a,補充維生素a營養素或胡蘿卜素提取物,魚類富有豐富的維生素a,最宜夜盲癥患食用,可以預防干眼病、夜盲和各種角膜炎。
8.當你注視面前這個棱臺框架時,一會兒覺得小方框平面的前方,一會兒又覺得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后方。這種反復變化的現象屬于()
a.注重分數 b.注重起伏
c.注重分配 d.注重轉移
【答案解析】:b
【答案解析】:周期性的加強或減弱的現象是注意的起伏,或者注意的動搖。
9.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來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這說明思維具有()
a.間接性
b.概括性
c.理解性
d.整體性
【答案解析】:a
【答案解析】:思維的間接性說的是我們無法直接看到本質,只能通過間接的方式進行研究推理。題干本身便是此意。故選a。
10.不顧外界環境影響,常用自己的內在標準判斷客觀事物的人,其認知方式屬于()
a.獨立型
b.依存性
c.整體型
d.系列型
【答案解析】:a
【答案解析】:場獨立的人具有獨立性,有主見,不受外界環境影響,故選a。
11.將強化分為直接強化,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的心理學家是()
a.羅杰斯
b.斯納金
c.班杜拉
d.桑代克
【答案解析】:c
【答案解析】: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中,班杜拉提到動機過程的時候,提到了直接強化、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的概念。
12.小英到醫院打完針后,在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會害怕,這種心理現象是()
a.內化
b.泛化
c.焦慮
d.移情
【答案解析】:b
【答案解析】:小英建立了對穿白大褂的醫生的恐懼,但是分辨不出水是要給她打針的,認為所有穿白大褂的都會給他打針,就把恐懼泛化到所有穿白大褂的人身上。
13.按照美國學者古德萊德的課程理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具體實現的課程屬于()
a.理想的課程
b.正式的課程
c.領略的課程
d.運作的課程
【答案解析】:d
【答案解析】:a理想的課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機構、學術團體與課程專家提出的應該開設的課程;b正式的課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門所規定的課程,也即列入學校課程表中的課程;c領悟的課程是教師對正式課程所領悟而形成的課程;d運作的課程是教師在課堂上所實際實施的課程。另外,古德萊德的課程層次理論還有經驗的課程,是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實際上體驗到的東西。
14.荀子在《勸學篇》中描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句話蘊含的教學原則是()
a.循環漸進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啟發誘導原則
d.直觀性原則
【答案解析】:a
【答案解析】:荀子的這句話表明學生要從低到高,從小到大,一步一個腳印,最終才能有所成就。這符合的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故選a。
15.在習《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時,張老師將能夠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是學習目標之一,該目標屬于()
a.知識性目標
b.過程性目標
c.技能型目標
d.情感性目標
【答案解析】:c
【答案解析】:題干表述能夠正確計算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這屬于一種計算的技能。區別于知識性目標,如果表述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就屬于知識性目標。
16.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順序編排課程內容,這種組織方式屬于()
a.橫向組織
b.水平組織
c.縱向組織
d.綜合組織
【答案解析】:c
【答案解析】:由易到難,由簡到繁是說按照學科的邏輯線索展開,屬于縱向的組織方式。而橫向組織打破了學科的知識界限,按學生發展階段和需要為依據來組織的。
17.體現家國對學校的統一要求,作為學校為法定基本綱領和重要依據構成的是()
a.題型計劃
b.課程標準
c.教學大綱
d.教學目標
【答案解析】:a
【答案解析】:題干的關鍵詞是統一要求,選擇課程計劃。課程標準也叫教學大綱,bc是一個概念,故排除。
18.小學科學課上,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顯微鏡觀察植物內部結構,獲得有關植物的知識,這種方法屬于()
a.參觀法
b.實驗法
c.演示法
d.實習法
【答案解析】:b
【答案解析】:題干強調學生通過顯微鏡觀察獲取知識,所以選擇實驗法,故選b,演示法強調老師示范學生觀察。
19.新學期第一堂體育課張老師對學生進行了體能測試,以作為分組教學的依據,這種教學評價屬于()
a.過程性評價
b.總結性評價
c.診斷性評價
d.個體內差異評價
【答案解析】:c
【答案解析】:老師在正式上課之前對學生進行了體能測試,為以后的教學作為依據,是診斷性評價。
20.根據《基礎教育課理論》,我國小學現階段開設的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改革并設科學、藝術等綜合課程,這體現了課程結構具有()
a.綜合性
b.均衡性
c.選擇性
d.時代性
【答案解析】:a
【答案解析】:題干強調小學階段的綜合課程,即體現了新課程結構的綜合性,故選a
二、簡答題
21.簡述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答案解析】:(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歸屬和愛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認知的需要(6)審美的需要(7)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認為人的低一級的需要得到滿足,才會有高一級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基本需要,也叫缺失的需要;認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成長的需要。
22.兒童身心發展個別差異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案解析】:可以考慮從以下角度作答,在答題時多把想到的都答上。(1)生理的差異。比如身高、體重等方便的差異(2)心理的差異。第一,認知上的差異,包括感知覺、記憶、想象和思維。第二,情緒情感和意志的差異。第三,個性心理差異,比如需要興趣和動機的個性傾向性的差異以及能力氣質和性格的個性心理特征的差異。
23.簡述《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學生為本的”的基本概念。
【答案解析】:(1)尊重小學生權益,以小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小學生的主動性;(2)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小學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
三、材料分析題
24.唐老師布置學生回家用泥巴做手工,要求留意制作的過程和感受,給作文累計素材。不就,小強的爸爸就氣勢洶洶來找唐老師,質問唐老師為什么小強一回家就玩泥巴,不學習。唐老師就將小強的作文讀給家長聽。中提到小強曾經做過一個坦克模型,但是他爸爸非常生氣,就一腳給踩壞了。家長聽完小強的作文,表示理解了孩子的行為。
(1)評析唐老師與家長的溝通方法。
(2)試述家校合作,應遵守的基本要求。
【答案解析】:
(1)唐老師與家長的溝通方法值得學習。唐老師與家長的溝通中注意了家長其實是站到了學校的對立面的,只要求學校督促孩子的學習,家長不是很注重孩子的教育。針對這種情況,唐老師的溝通方法正是從小強的作文切入,說明了老師布置作業的動機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熱情,從學生角度取得了家長的認同。如果唐老師借此機會教育家長的沖動,和對孩子發展的忽視,可能就更會造成與家長的對抗狀態,之后的溝通就會帶來麻煩。
(2)從以下角度作答:第一,改善家庭與學校的合作關系,注重平等溝通、發揮學校主導,調動家長積極性;第二,提高家庭與學校的合作能力,統一認識,共同承擔孩子的教育責任;第三,暢通家庭與學校的合作渠道,資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第四,提高家庭與學校的合作層次,逐步提高家長的參與感,相互支援,合作共進。
猴子分餅(1)評析楊老師所設計的教學導入環節
(2)課堂中常用的導入方式
(1)楊老師的導入值得學習。
第一,導入要與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特點相適應,即針對性;楊老師講分數的基本性質,每個猴子分的塊數不一樣但是都是三分之一,并且能結合學生的特點和生活情境設置導入。
第二,導入要有啟發性,通過這個情境,并且設問,能夠引起學生思考;
第三,導入要有趣味性,猴王分餅的故事能夠激發學生上課的熱情;
第四,導入要考慮語言的藝術性。教師的導入注重了語言的抑揚頓挫。
26.語文
白居易《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1)描寫該詩的意境并分析主題。
(2)指導小學二年級學生學習材料,試擬定教學目標。
(3)設計針對生字”枯“的寫字指導過程。
(1)描寫該詩的意境并分析主題:
【答案解析】: 本詩選自《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全詩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對仗工整,寫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渾成,讀時瑯瑯上口,詩句真切而清晰的再現了一年中野草的繁茂與枯敗,一枯一榮、一青一黃之間,看似柔弱的小草的頑強生命力已然彰顯,而熊熊大火之后的頑強再生更體現作者對待生命自強不息的態度。
(2)指導小學二年級學生學習材料,試擬定教學目標:
【答案解析】: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習,學生能認識“離、歲、枯”等6個生字,理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含義,有感情朗讀課文并背誦。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在集體討論的方式中感受小草生長的過程,體會詩人觀察分析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通過學習能感受小草蓬勃生長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生命的情感和頑強向上的意志。
(3)設計針對生字”枯“的寫字指導過程:
【答案解析】:
1.看圖片,對比茂盛與枯萎,感受“枯”
2.以學生為主,通過觀察田字格的“枯”字,分析“枯”的結構: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3.呈現“枯”字訣:
體型窄,左邊站,橫向短,捺筆收,右邊寬,要舒展
筆畫穿插不分家,左右謙讓才美觀
4.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教師邊板書田字格,邊講解,學生跟隨在田字格中練習
5.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運用投影儀進行評議
27.數學
(1)多數怎樣估計:
a.《新編小學生字典》后592頁,大約是()頁
b.小一每分鐘打字108個,大約是()個
c.本校有學生688個,大約是()個
d.李平大叔今年的橘子1328個,大約()千克
(2)劉寧走一步平均長62cm,從操場這頭到那頭共252步,操場大約長()米。
(3)沙坪小學有學生612人,全鄉有19所小學,全鄉有多少小學生?
(4)燕鷗從北極到南極,行程17000米,如每天飛780千米,20天能飛到嗎?
(5)四年級學生去秋游,每套車票門票49元,共需104套,要帶多少套?
問題:
(1)估算與精算的區別
(2)指導中年段的小學生,設定教學目標
(3)依據教學目標,設計新授環節教學活動和理由。
(1)估算與精算的區別:
【答案解析】:估算指的是推算,估算有三種情況:一是推算最大值,二是推算最小值,三是推算大約為多少;而精算指的是具體運算,包含計算的方法和算理。兩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差異,估算的教學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形成估算的意識,體會估算的實用價值和數學價值,養成估算的習慣,提高學生的數感,精算的教學教師既要幫助學生掌握精算的計算方法還要幫助學生理解其算理。
(2)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掌握估算的具體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了解并選擇合理的估算策略并對結合情景進行估算。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小組討論中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升學生數感和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估算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到估算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會到數學的實用價值。
(3)新授:
第一環節:初步體會估算
教師活動:
利用大屏幕出示“多數怎樣估計”里的四個小問題,組織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并進行競賽,請學生說一說進行這樣估算的理由。
學生活動:
根據教師的提問獨立完成思考并作答。
預設1:《新編小學生字典》大約是(600)頁,因為592頁離整數600很近,因此可以看成是600頁。
——講解湊整法。
預設2:小俊每分鐘打字約(100)個,因為103離100近。——講解去尾法
設計理念:因為這部分知識在前面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已經有了這樣的估算能力,因此采用競賽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熱情,另一方面也為后面的學習進行鋪墊。
第二環節:探究兩位數乘三位數的估算
教師活動:利用短片的形式展示劉寧步行操場問題和全鄉小學人數問題,組織學生四人一小組進行探究如下的問題:
1.你會計算嗎?能用幾種方式計算其大概的值?
2.說說你估算的理由和這種方法的優勢。
學生活動:
在小組能進行討論,總結出兩位數乘三位數的估算方法。
預設1:我們小組采用兩種方法的混合估算:可以將62厘米看成60厘米,把步數252用去尾法看成250步,這樣就250個60厘米就是150米,所以最后大概是150厘米。
預設2:
設計理念:這部分內容是本節課的難點和重點,因此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又利用教師的引導總結出兩位數乘三位數的估算方法。
第三環節:估算方法應用
學生活動:根據圖片進行提問/獨立解答及匯報。
預設1:飛了20天,飛到了目的地了嗎?能進行估算判斷嗎?將780看成800,飛了20天飛了1600,速度變快了,可是還是沒有完成1700千米的飛行,因此沒有到達目的地。
設計理念:利用掌握的估算知識進行解決問題對知識進一步鞏固,由學生尋找問題,增強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28.英語 look and red our school
(1)簡述英語課程創設意境的方法
(2)指導小學生考試擬定數學目標
(3)依據教學目標,設計導入和操練環節的教學?并說明理由。
【答案解析】:英語教學設計
(1)情境教學是指以教學內容為中心,根據學生的發展水平,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引入或創設情境。其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正確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創設“情景”教學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仿佛有置身于英語學習的世界里,有比較真實的感覺,現在比較多的“英語角”,就是其延伸、發展。
創設“情景”教學的方法
1.以歌曲組織教學引入
2.會話導入
會話導入就是通過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自由會話,導入新課
3.教師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
教師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英語環境,使學生自始至終用英語進行思維,逐漸養成“借助情景理解英語”的習慣。
4.看圖說話
(2)指導小學生學習該材料,擬定教學目標
1.能聽說認讀classroom, hall, garden, playground, library等單詞,正確使用“in the +”短語,并能運用what’s this ?this is ?進行對話。
2.培養和激發學生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的興趣,同時激發學生熱愛母校的美好情感。
(3)依據教學目標,設計導入和操練環節的教學并說明理由。
導入:做小小校園導游員,介紹我們的校園
操練:小組合作,成員輪流扮演導游,其他人扮演參觀者進行對答。
29.音樂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簡要分析歌曲的特點
(2)如指導低年級小學生唱歌本,試擬定教學目標
(3)據擬定的教學目標,結合歌曲的學習,設計“音的高低知識點教學的環節”并說明理由:
【答案解析】:
(1)簡要分析歌曲的特點(10分)
《大鼓和小鼓》是一首日本兒童歌曲,f大調,2/4拍。歌曲短小,僅有8小節;歌詞簡單,僅僅是大鼓和小鼓音高和音色上的對比;全曲的音高也是簡單的do mi sol三個音的組合重復,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
歌曲中包含的音樂要素非常豐富,不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還有力度的模仿。用四分音符的do來表示大鼓敲擊的聲音,用八分音符的sol來表示小鼓敲擊的聲音,生動形象,便于低年級學生模仿與學習。節奏上也是比較簡單的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非常規整的節奏組合,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學唱。音高上雖然有二度、三度的小跳,但同時也存在五度、六度的跳進。所以,簡單中略帶些難度,教學中可通過聲勢教學法幫助學生更準確的感受音高。
(2)如指導低年級學生學唱本歌曲,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唱歌曲,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激發學習興趣。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聆聽和模仿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和探索音樂的高低,培養學生的感知力。
知識與技能目標:感受音樂的高低,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3)根據擬定的教學目標,結合歌曲的學習,設計“音的高低”知識點教學環節,并說明理由。(20分)
1、初步聆聽
多媒體播放大鼓和小鼓的聲音,學生初步感知音樂的高低。
初步聆聽與感知,可以讓學生對音的高低有個大概的認識與了解,為下一步的教學做準備。
2、探索與感知
出示大鼓和小鼓,將學生分成四組,探索通過敲擊大鼓和小鼓,分辨音高的不同。
通過實物的探索,能夠更直接的感知音有高低之分;用大鼓和小鼓來探索音的高低,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
3、聲勢游戲
用拍手和跺腳來代替大鼓和小鼓的聲音,同樣是將學生分成四組,討論拍手和跺腳分別哪個是大鼓的聲音、哪個是小鼓的聲音。分辨出拍手是小鼓的聲音、跺腳是大鼓的聲音后,進行“我敲你學”的游戲。教師或學生代表敲擊大鼓或小鼓,其余學生用拍手或跺腳回應。
學生自己探索性的學習,體現了新課改中學生為主體的課程理念。“我敲你學”的游戲,豐富了課堂環節,增添了課堂氣氛,同時也進一步感受音的高低。
30.體育
(1)說明“前滾翻”的教學重點、難點;
【答案解析】:
小學三至四年級體育教學的主要教材內容之一,比一二年級滾動與滾翻教材提高了動作的難度。
重點:低頭蹬腿團身緊抱膝
難點:團身緊,方向正,滾動圓滑。動作連貫、協調。
(2)指導水平二的學生練習,制定教學目標
【答案解析】:根據教材編寫要求和學生心理、生理特點我確定為以下四個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了解前滾翻時必須團身緊的技術要點,并使學生了解如何利用前滾翻技術保護自己。
2.技能目標:通過練習使85%-90%的學生掌握前滾翻的正確技術動作。發展學生靈敏、柔韌、協調等身體素質。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能夠認識自己身體素質上的不足,培養同學互相幫助情感,感受課堂中的挑戰與喜悅,喜歡體育愛上體育課。
4.社會適應:通過本次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勇于挑戰自我的信心,學會尊重并聽取別人意見,互幫互學,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3)設計犯錯糾正法及理由
【答案解析】:
1.老師講解示范動作要領,出示掛圖,提示重點難點,傳授動作口訣:“一蹬二撐三低頭,團身滾動像圓球”。
2.組織學生嘗試練習前滾翻,鼓勵同學之間團結協作,相互對比,集體研究,大膽展示,學生自評,組內自評。
3.老師巡視指導,及時幫助解決練習中學生出現的問題(如:頭頂觸墊子、團身不緊、雙腳蹬地無力等),指導小隊同伴幫助完成,在保護與幫助練習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互相幫助,關心他人的優良品質。
31.美術
花點心
(1)說明美術語言的造型元素
(2)指導低年級學生學習,制定教學目標
(3)設計新授環節的活動和理由。
【答案解析】:
(1)美術語言的造型元素?
學生用揉、搓、捏、壓等方法將彩泥和膠泥用點制作花點心,并裝飾出好看花紋和顏色。因此本課所使用的美術語言造型元素有點、線條、形狀、色彩。
(2)低年級小學生學習的教學目標?
根據低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分學段設計課程內容和學習活動,學生是1年級屬于第一學段,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因此本階段的學習領域目標是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美術課程教學目標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定。
因此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感受立體造型和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用揉、搓、捏、壓等方法將彩泥和膠泥塑造出花紋好看,色彩誘人的立體造型——花點心。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動手、動腦,聯想各種“花點心”的樣式、色彩,大膽嘗試能夠將所感所想自由的表現出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到立體造型所帶來的樂趣,體會和發現生活中的美,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
(3)設計新授環節的活動和理由?
在新授環節教師會開展我是小廚神評選表演活動,開展情境教學,和學生一起角色扮演,每個同學都是小廚師,看誰做的好,做出漂亮的花點心變成小廚神,首先教師陪學生一起選擇材料:橡皮泥,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學生直觀感受彩泥的特性,在制作的時候更容易上手。然后學習制作方法:教師和學生開始比賽看誰能橡皮泥改變成各種形狀,教師鼓勵學生到練習各種方法。有團成大小不一的圓形、壓成各種規則和不規則的餅、搓成粗細不一的條形、捏成形態各異的花樣、劃出各種條紋,這樣學生們在比賽的同時相互學習,激發想象力創造力。做的好的同學大家一起分析總結方法經驗。
理由:此活動非常符合這一學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參與熱情、以及與熟悉的同齡人相互競賽的激情。體現了新課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新的教學理念。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篇八
1.率先使用“班級”一詞的教育家是( )。
a.馬卡連柯 b.裴斯泰洛奇
c.赫爾巴特 d.埃拉斯莫斯
1.【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班級”一詞的來源。班級是學校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的,將年齡和知識程度相近的學生編班分級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數的基本教育單位。率先正式使用“班級”一詞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教育家艾拉斯莫斯。
選項a,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提出了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與平行教育原則。
選項b,裴斯泰洛奇,慈愛的兒童之父、形式教育之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學化”的主張;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一思想付諸實踐的教育家。
選項c,赫爾巴特,現代教育學之父。提出了舊三中心論、“四階段教學”理論、教育性教學原則等理論。
選項d,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級”一詞。
題干中,文藝復興時期率先使用“班級”一詞的著名教育家是埃拉斯莫斯。選項a、b、c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d。
2.以下有關教育學、心理學家及其理論的搭配,不正確的是( )。
a.贊可夫——教育與發展
b.凱洛夫——操作性條件反射
c.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d.加涅——信息加工
2.【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學、心理學家及其理論的搭配
選項a,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提出了發展性教學理論的五條教學原則,即高難度、高速度、理論知識起主導作用、理解學習過程、使所有學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發展的原則。
選項b,凱洛夫的《教育學》: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教育學》著作中曾“引進”這一因素觀,確認其為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并以此作為批判資產階級因素觀的武器。操作性條件反射是行為主義學派斯金納提出的。
選項c,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包括五種由低級到高級的不同層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選項d,加涅根據現代信息加工理論提出了學習過程的基本模式,這一模式展示了學習過程中的信息流程。從學習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到,學習是學生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學習過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構成的。
題干中,考查的是有關教育學、心理學家及其理論的搭配,不正確的選項。選項a、c、d的表述均正確,選項b是錯誤的,故本題選b。
3.人會受到與任務無關刺激的干擾導致注意偏離當前進行的活動。這種注意現象是( )。
a.注意起伏 b.注意分散
c.注意分配 d.注意轉移
11.【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質。注意的品質包括注意廣度、注意穩定性、注意分配、注意轉移。
選項a,注意的起伏又稱注意的動搖,是指短時間內注意周期性的不隨意跳躍現象,它是由人的感受性不能長時間的保持固定的狀態,而是間歇性的加強和減弱造成的。
選項b,注意的分散,又可稱“分心”。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離開了心理活動所要指向的對象,而被無關的對象吸引去的現象。
選項c,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力集中于兩種或兩種以上對象或活動上的特性。如司機一邊開車,一邊觀察路況。事實證明,注意的分配是可行的,人們在生活中可以做到“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
選項d,注意的轉移是人有意識地把注意力從一事物轉到另一事物上去。
題干中,人會受到與任務無關刺激的干擾導致注意偏離當前進行的活動體現的是注意的分散。選項a、c、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b。
4.元認知策略不包括( )。
a.計劃策略 b.監控策略
c.調節策略 d.復述策略
4.【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元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是指對認知的認知策略,也就是說,個體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干什么、干得怎么樣及其情感體驗。元認知過程實際上就是指導、調節人們的認知過程,選擇有效認知策略的控制執行過程,其實質是人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策略、監控策略和調節策略。
選項a,計劃策略是根據認知活動的目標,在進行一項認知活動之前,進一步明確認知目標、確定認知過程和環節、預計認知結果、選擇認知策略并評估其有效性。計劃策略是元認知策略的一種。
選項b,監控策略是一種常用的元認知策略,是指在認知活動中,根據認知目標不斷反省和監控自己的認知活動是否在沿著正確的方向進行,正確估計自己達到認知目標的程度、水平,并根據有效性標準評價各種認知行動、策略的效果。
選項c,調節策略是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如果發現問題、遇到困難或偏離目標時,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及時修正、調整認知策略。調節策略是元認知策略的一種。
選項d,復述策略是指為了在記憶中保持所學信息而對信息進行重復識記的策略。復述策略既可以促進工作記憶中信息的保持,又適用于在長時記憶中保持信息。復述策略屬于認知策略。
題干中,元認知策略的類別包括計劃策略、監控策略和調節策略三種。題目問的是不包括,選項a、b、c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d。
5.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有些學生對行為規范有正確的認識,但不能堅持做出正確的行為,這需要教師從( )入手進行教育。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5.【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德育過程是促使學生的知、情、意、行互動發展的過程。學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統一體。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
選項a,道德認識是指對道德行為準則及其執行意義的認識,是個體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學生品德形成的基礎。是一種對是非善惡的判斷,我知道該怎么做。
選項b,道德情感是根據道德觀念來評價他人或自己行為時產生的內心體驗,是產生品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是品德實現轉化的催化劑。
選項c,道德意志是個體自覺地調節道德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道德目標的心理過程,是調節品德行為的精神力量。題干中不能堅持做出正確的行為就是道德意志不堅定的表現。
選項d,道德行為是實現道德動機的行為意向及外部表現。道德行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標志。
題干中,對行為規范有正確的認識,但不能堅持做出正確的行為體現的是要加強道德意志的培養。選項a、b、d均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
6.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叫作( )。
a.知覺 b.記憶 c.注意 d.思維
6.【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注意的定義。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
選項a,知覺是人腦對于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映。
選項b,記憶是人腦對經驗的識記、保持和再現的過程。
選項c,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
選項d,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間接的、概括的反映。
題干中,表述的是注意的概念。選項a、b、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c。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篇九
教學實施主要包括備課、上課、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以及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五個基本環節。
備課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適合的表達方法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地學習。
教師的備課主要是做好三件事:鉆研教材、了解學生與選擇教法;寫三種計劃:編制學期教學進度計劃、編制單元教學計劃與編寫課時計劃(教案)等;在備課的所有活動中,教案的設計處于核心的位置。
上課就是通過教師對課堂教學活動本身的導入、課中和結束過程的不斷調整和控制,順利實施教學設計方案,以達到預定教學目標。上課包括導入、課中實施教學、結束等三個環節。上課是教學工作諸環節中的中心環節。
一般來說,構成課的基本組成部分有: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知識、鞏固舊知識、布置課外作業等。
上好課的具體要求:
1.目的明確。2.內容正確。3.方法得當。4.結構合理。5.語言藝術。6.氣氛熱烈。7.板書有序。8.態度從容。
課外輔導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形式,是指在課堂教學以外的時間幫助和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
學生學業成績評價的方法主要有:測驗法、觀察法、調查法、自我評價法。其中,測驗法是學生學業成績評價的基本方法。測驗有口試、筆試、操作測驗等多種具體方法,其中筆試是考核、測定學生成績的基本方法。
1.直接教學策略的含義
直接教學策略是一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策略,主要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信息,教師的作用是以多種方式把事實、規則和動作序列傳達給學生。通常是以演講、朗誦的形式為主.輔以解釋、舉例、練習以及糾正與反饋等教學行為。這種教學比較適于對事實、規則、活動過程的講解與指導。最具代表性的'教學方法就是講授法。
(1)面向全體學生實施教學;
(2)圍繞一個明確的主題組織教學;
(3)提供詳細的,反復的練習;
(4)采用“小步子”原則呈現材料;
(5)學生需要進行一定的練習。
2.直接教學的程序
(1)日常復習與檢查;
(2)呈現與組織新內容;
(3)指導學生練習;
(4)反饋與糾正。
自主性教學策略既是一種教學策略也是一種學習方法,它可以讓學生更快地進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從而取得行為復雜層次更高的成果。
共同解決教學策略是借助師生對話,共同思考、共同探求、共同解決問題、共同獲得知識的策略。它的基本形態是教學對話與課堂討論。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篇十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有一位班主任在介紹班風建設經驗時談到:“在我們學校,校長要求班主任在教室‘盯班’,及時了解班級情況,適時處理突發事件。只要學生出教室門、宿舍門都要排隊,班主任都要在場。同時還制定了‘班主任十到位制度’:學生上課要到;課前打了預備鈴要到;學生聽廣播要到;學生做眼保健操要到;學生上室外課要到;學生去宿舍要到;學生去餐廳吃飯要到;學生生病要到;學生看電視時要到;學生打掃衛生時要到。這一制度的施行,使班風、班紀大為好轉。” 可是,有的教師卻對這種做法提出異議。
問題:
請運用小學班級管理的有關理論分析“班主任十到位制度”。
(2)一位初任教師在進行《伊犁草原漫記》教學時,要求學生歸納課文中描寫獵人獵熊果敢的詞句,但是,有一名學生沒有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歸納,反而說獵人很殘忍,同時指出獵人的獵熊行為是違法的。
原本課文是歌頌獵人的,學生卻痛斥獵人的獵熊行為,這是教師始料未及的。這位教師并沒有因為學生提出不同觀點而氣惱或回避,而是因勢利導,從保護野生動物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充分討論,發表意見。
問題:
請結合所選擇的材料談談你對小學教學中預設與生成及其關系的理解。
4.教學設計題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篇十一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學生習作中標點符號的要求是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
a.冒號、引號
b.問號、嘆號
c.逗號、句號
d.省略號、書名號
2、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采用在主題句下畫線的方法幫助學習,這種學習策略屬于()。
a.精細加工策略
b.資源管理策略
c.復述策略
d.組織策略
3、與一般身體鍛煉相比,學校體育更具有()。
a.隨意性
b.娛樂性
c.自覺性
d.系統性
4、小學生的個性傾向性主要表現在()。
a.興趣、愛好、理想
b.興趣、動機、世界觀
c.理想、信念、世界觀
d.需要、動機、世界觀
5、在我國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學教育規定為義務教育的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
b.中華民國
c.清朝
d.明朝
6、小學生從認識燕子、麻雀、鳥等,概括出鳥的本質特征。這一思維方式是()。
a.綜合
b.推理
c.判斷
d.概念
7、教學日記是教師對自己教學活動中具有教育價值的各種經驗以及在此基礎上所進行的創造性的理解和認識予以的真實的書面記錄和描寫。常見的教學日記的形式不包括()。
a.提綱式
b.點評式
c.解說式
d.隨筆式
8、下列選項屬于條件反射的是()。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
c.信號反射
d.膝跳反射
9、對殘疾兒童的教育要依據()的特征進行。
a.兒童身心發展的順序性
b.兒童身心發展的分化與互補的協調性
c.兒童身心發展的統一性
d.兒童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
10、由于先前做了活動或受經驗、習慣的影響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種動力準備狀態稱()。
a.變式
b.定勢
c.同化
d.原型啟發
11、“如果給我一打嬰兒,我保證能夠任意把他們培養成任何一類人,或者醫生、律師、商人和領導者,甚至于乞丐和盜賊”。這句話的作者是()。
a.華生
b.洛克
c.柯爾伯格
d.皮亞杰
12、下列的()不是信息技術在英語學科中的主要運用形式。
a.采用學生朗讀形式教學
b.擴大和緊密英語學習共同體
c.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的英語學習
d.創設英語學習環境
13、在英語課堂上,學生出現口語表達錯誤時,教師應()。
a.予以忽略,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b.即刻糾正,并幫助學生明白錯誤所在
c.耐心等學生講完后再予以糾正
d.在能溝通達意的情況下,不必凡錯必糾
14、“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這句俗語為人格的()特點做了最好的詮釋。
a.功能性
b.整合性
c.獨特性
d.穩定性
15、以下對心理健康輔導的描述,正確的是()。
a.心理健康素質和能力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b.心理健康輔導一般都是通過說服教育來實現
c.心理健康可以通過一兩個具體的事件解說來提高認識
d.心理健康可以通過一兩個案例分析使人提高認識
16、我國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澤東稱頌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楊賢江
b.蔡元培
c.陶行知
d.徐特立
17、“拔苗助長”“陵節而施”違背了人的身心發展的()。
a.順序性
b.不均衡性
c.階段性
d.個體差異性
18、教育史上兩大對立學派——傳統教育派與現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別是()。
a.凱洛夫和赫爾巴特
b.杜威和赫爾巴特
c.赫爾巴特和杜威
d.夸美紐斯和杜威
19、猩紅熱是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發于()歲以下的兒童,一年四季皆可發生,但以春季為多。
a.8
b.9
c.10
d.11
20、下列不屬于社會公益活動的項目是()。
a.幫老助殘
b.植樹造林
c.打掃校園
d.擁軍優屬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篇十二
報名人員須符合下列條件:
1.遵守憲法和法律,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符合山西省申請認定教師資格的體檢標準(見附件2)。
3.未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戶籍、在讀學校在我省或持有我省公安機關簽發的有效期內的居民居住證的中國公民。
4.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三年級(含)以上學生、幼兒師范學校師范類專業在校三年級學生、五年制高職(五年一貫制、三二分段)在校五年級學生、專升本一年級(含)以上學生,可以報名參加本次教師資格考試,其他年級在校生不得報名。
5.申請幼兒園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幼兒師范學校師范類專業畢業及其以上學歷;申請小學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申請初級中學、高級中學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備大學本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
6.被撤銷教師資格的人員,5年內不得報名;受到剝奪政治權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處罰的,不得報名;參加教師資格考試有作弊行為,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被處以1-3年內不得報名參加考試的人員在處罰期內不得報名。
7.符合我省報考條件的港澳臺居民應持有我省公安機關簽發的有效期內的港澳臺居民居住證、有效期內的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五年有效期的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在我省報名參加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