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題篇一
透過對《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習,我對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實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淺,感觸良多。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陣地,為我們當代大學生尋找關注的熱點問題,幫忙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形勢與政策對我們的發展具有重要好處。社會歷史的大發展已決定了個人發展的最大環境、最大上限,制約著可選取度,決定著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影響很具體,也很深遠。因此,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
當今世界飛速發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過去了。地球村里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柜?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們就應做的。新世紀的接班人就該有自我的思想,不能人云亦云。應對變化莫測國際形勢,我們應有自我的主張。因為只有拋棄過去才能前進。由于知識面的限制,有些觀點可能不成熟,還請老師諒解。
先說說中美關系,我眼中的中美關系沒那么復雜。國家間利益就是一切,是敵是友只是實現利益最大化的一種手段。作為國家領導階層,其施政思想是國家利益最大化。不管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政府不能為國民謀利益就會被推翻。因此,國家間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國和美國的關系很明顯反映出這一點,以前英國是老大哥,美國跟在后面跑,之后位置逐漸改變,英國要聽美國差遣。此刻隨著國家實力的不斷變化,英國開始有自我的聲音。同樣,二戰結束后,日本也要處處看美國臉色,但此刻日本領導人開始逐漸擺脫美國的控制。當然,能否真正擺脫是另一回事,這個問題之后再說。
此刻的世界一哥是老美,無須質疑。中國以后能否取而代之,不好講。我認為期望不大,因為國情不一樣,美國從建國到此刻與中國比,太年輕了。也正因為此,負擔輕,有潛力,有魄力改革。如今各國都有很嚴重的社會問題,這點不容質疑。貧富懸殊、暴力、等等一系列問題擺在眼前。中國負擔太重,而且幾千年的封建思想不容易改變,我們總在宣揚傳統文化,以悠久的歷史為榮,張口四大發明,閉口黃河、長城。靠吃祖宗飯有好處嗎?我看不見得。歷史就應銘記,但落日的輝煌說多了就要被人笑話。
歷史在不停的發展當中,未來如何誰也不敢說。我們活在當代還是說說此刻有點實際好處。曾看過一篇報道講美國的貧富懸殊異常嚴重,其實中國也差不多,有人窮奢極欲就有人在死亡線上掙扎。沒有真正的公平,一切只是相對。社會的黑暗面不如說是人類的劣根性在作怪。我們活在現實的世界就不祈求柏拉圖式的天堂,但我們能夠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完美。那就是合作。國與國之間需要合作,人與人之間同樣需要合作。
有問題就解決問題,粉飾太平毫無好處。“重臉面輕實利”要不得,哪國都有自我的問題,總唱贊歌不解決問題。中國的中庸之道由來已久。它有必須價值,但害處也不少,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沒人愿當出頭鳥,總期望別人來說。今年的兩會有何成果在此不做探討,只是一些代表不涉及敏感問題,竟扯什么“男人節”“女人節”讓人捧腹。有問題就解決,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以后或許會有辦法,但回避絕對不行。有人講這天的中國還是小家子氣,不肯在世界面前承認不足,是因為自卑,對自我的嚴重不自信。要面子是傳統,別人不會理解“面子”對中國人的好處,但有人會利用這一點占我們的便宜,吃虧了還得表現的很高興。想必也只有我們愿意干了。
中國有實力、有潛力左右世界,這是事實。只要我們能靜下心來一件件解決問題,未來一切都有可能。所謂外交無非是各國在世界范圍內追求國家權利的最大化,即國家利益。國際關系格局的演化是各國外交不斷“博弈”的過程。這一切都是以國家實力為基礎的。中國不能樂觀,但也無須悲觀。我認為,臺灣會統一,只是時光問題。但很可能是有代價的從美國取得。當放手臺灣對美國有利時,臺灣就是中國的了。那時,日本會是另一大制約中國的因素。同時朝鮮很可能成為一個新的威脅。
我個人一向認為中國真正的勁敵是日本。大和民族有其自身優勢,我們一貫不把日本放在眼里,曾看過一本書講述大和民族精神。不管是櫻花還是武士道都不可小覷。一個國家是否真正強大,民族精神很重要。日本幾次能從瓦礫中迅速崛起,難到不可怕嗎?只是我們一向不愿承認這個事實。日本的學者超多來研究中國文化,中國歷史,難道人家真就對你有興趣嗎?不是!是在準備!“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孫子的教誨,人家應用在國際關系中,我們用在內杠上。中國人在外有“一人龍,三人蟲”之說。不管對錯,我們都該警醒了!此刻不早做防備,當事實發生了再做事后諸葛毫無好處。
國際關系就是人的關系。只要國民整體素質上去了,國家在世界舞臺上才有發言權。回歸到底還是要抓教育,從兒童抓起。我們作為當代青年大學生,有理想、有抱負,更要珍惜大好時光學習,奮斗。國家的路需要我們走出來,自我的人生之路更需要一步步踩出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題篇二
摘要: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城市生態形勢壓力也與日俱增,水環境問題已成為制約社會發展的大問題,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嚴重落后,城市生活污染物未得到有效控制,工業污染源未得到嚴格治理,農業污染日益突出,部分河段水質受污染嚴重,河水發黑發臭,完全失去水質功能。本文主要對城市水環境治理及污染防治對策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
城市規劃;水環境質量;污染防治;對策
城市生態環境是城市宜居水平評價和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作為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水環境對生態環境的治理和改善有著重要的影響。受傳統經濟發展理念的影響,我國城市水環境污染情況不容樂觀。而且在城市擴建過程中還造成了大量周邊濕地的消失,造成了城市生態環境、水環境的進一步惡化。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國近年來加大了城市生態環境治理力度。從城市規劃與發展的角度出發,恢復城市周邊濕地環境、改善城市水環境與生態環境。
一、城市水環境的基本特點
1、城市用水的特點
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是城市用水的主要類型,由于城市人員密集、工業化生產程度高,所以,城市用水需要較高的質量、較大的供水量、穩定的供給,這對城市采水、供水和用水來說有著不同于農村的特點。
2、城市用水的依賴性強
城市由于用水量大、供水要求高,所以,單純依靠城市區域的供給和開采往往難于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因此,大眾城市往往需要從城區周邊或外地調水來滿足城市的用水需要,“引灤入津”、“南水北調”就是這樣的舉措。
3、城市水環境脆弱
在我國北方,城市生活和生產用水大都在簡單處理或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到環境之中,在日積月累的大量污染的影響下,城市水環境受到了嚴重破壞,并且這一現象有蔓延和惡化的趨勢,造成水環境的脆弱和生態的破壞,影響城市深入地發展。
4、城市地下水環境惡化
城市地下水環境惡化來源有兩個,一是,城市生產和生活中大量污染源滲入地下,造成對地下水資源和水環境的破壞;二是,城市地表硬化導致城市地面下滲量的減少,在大量開采地下水的同時,沒有必要的補充,出現水環境的惡化。
二、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方法
1、以人為本,科學發展
把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第一點,把群眾最關心、最直接和現實的水環境保護問題為重點,轉變發展觀念,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社會,走科學發展道路。
2、優先保護飲用水源
合格的安全飲用水源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水環境治理應突出重點,優先保護飲用水源,確保群眾飲水安全。
3、強化節能減排、效益原則
與區縣減排工作掛鉤,把cod削減量考核指標納入到區縣水環境治理目標體系中,明確各區縣污水處理率、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等量化指標。切實保障三個達標,即污水處理率必須達標、污水處理廠的運行負荷率必須達標、cod的減排必須達標。合理安排資金,對節能減排效果明顯,有一定經濟基礎,技術條件成熟,符合國家和行業產業政策的項目優先考慮。
4、治本方針
突出截污治污。河道沿線村鎮、企業密集,污染來源復雜。為此,河道治理將堅持“先截污、后清淤、先治理、后換水”的原則,周密排查河道沿線污染來源,大力實施清淤、截污、生態護坡、河岸綠化等措施,加強河道水體自凈和生態修復功能;在突出截污治理的同時,各區縣還將堅持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同步建設,大力提升現有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妥善解決污水出路,切實提高河道水環境質量。
5、加強協作,落實責任
市水務局于去年成立了河道水環境考核辦公室,將清水工程已治理河道納入考核范圍,各區縣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在本轄區內建立水環境管理機構和相關管理機制,有效鞏固水環境治理成果。此外,目前市政府已正式批準本市河道水環境實施“河長制”管理意見,即將公布全市主要河道“河長”名單,構建完善的河道水環境管理長效機制,為今后本市水環境由加強治理向強化管理轉變打好基礎。
三、城市河流水防治和改善技術的應用
1、底泥疏浚和河床微生態系統修復
在河流洪水、蓄洪功能上,底泥疏浚主要體現在河流利用水面變化增加行洪、蓄洪能力。作為沉積物沉積,有的湖泊水的深度可以被調整,從而減少其調節和存儲功能。增加城市河湖疏浚河道水容量后,以確保順利排出這些河流洪水,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也避免了洪澇災害。底泥疏浚是水環境綜合整治的一項重要措施,滇池、巢湖、太湖等水環境綜合整治已被廣泛使用。可見,合理的疏浚清除污染物,對于生態系統的恢復和重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人工增氧技術
人工增氧技術是基于城市河流水污染后缺氧的現象,人工的向水體中注入空氣或氧氣,從而加速水體復氧的進程,提高水體的溶解氧水平,恢復和提高在水中好氧微生物的活力,使河流水的污染物凈化,從而改善河流的水質。河流氧氣一般使用固定和移動站充氧平臺兩種形式。河道人工增氧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得水質不同時期達到消除黑臭、減少水體污染負荷、促進河流生態系統恢復的目的。
3、調水引流水質改善技術
貫穿城市的內河河網水系,因為控制結構的限制,使得河流水不能夠連接到外部的水體,造成水處于靜止的狀態,當天氣炎熱的時候,溶解在水中的氧氣濃度就會降低,容易導致水質變壞。通過改進水域水動力條件,提高水體污染物的稀釋能力,增強局部水體的自凈能力,許多城市在水資源利用和部署中,通過跨流域調水工程,解決空間分布不均的問題。
4、植物修復技術
對于河道河流自然恢復應采取生態化措施,主要是通過恢復河岸植被、恢復天然濕地,在河岸種植蘆葦、浮萍、睡蓮、水生植物和其他濕地植物,以提高水體的凈化能力。種植水生植物的城市河流水,一方面能夠通過植物的根系的吸收,從而降低和遏制富營養化趨勢;另一方面通過種植水生植物,可以也起到美化水體環境,提高城市的景觀的效果。
5、生物凈化技術
生物凈化技術是充分利用天然水體自凈的功能,采用人工措施,創造更有利的環境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并培養出大量的微生物從而增強水體凈化能力,以提高納污水體氧化降解有機物能力的一種凈化方法。目前國內外最常用的生物凈化技術是曝氣技術、生物膜技術與投菌技術。生物凈化技術,其成本低,對環境的影響小,能夠有效降解污染物,是水體污染處理的最佳選擇之一。生物凈化技術及產品的開發,特別是分解菌株的培養也將被篩選到河流水污染控制技術之中,是未來城市水污染防治和治理的發展趨勢。將具有特殊分解能力的菌種添加到河邊,能夠將水體中有毒有害物質分解為無毒無害的物質,從而加速有毒物質的分解、轉化,不僅可以提高河流的凈化能力,而且也實現了河流的生態修復。生物產品的運用將成為人工增氧、底泥疏浚等現有防治技術的有益補充。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城市河流和湖泊污染情況是非常嚴重的,城市河流水有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問題。目前,在城市河流污染環境下,需要完善城市管線網絡,并建設污水處理廠,具體的水污染防治技術措施有:底泥疏浚、人工增加氧氣、引水排水水質改善、植物修復、濕地水凈化技術等河流強化凈化技術。能夠應對不同的城市的污水狀況,使得城市河流水污染的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促進城市河流的健康發展。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題篇三
[摘要]“形勢與政策”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門課程突出將理論教學與社會現實緊密結合的特點,著重培養大學生運用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目前“灌輸式”、“說教式”的傳統教學方法顯然已不能滿足這門課程的教學要求。本文將針對大學生的學習特點,參考成人學習理論,對創新“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設計與實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成人學習理論;教學研究
2015年7月,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下發普通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教社科[2015]2號),明確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注重師生教學互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注重發揮實踐環節的育人功能,創新推動學生實踐教學;堅持課堂教學與日常教育相結合,創新發揮第二課堂的教育作用”等內容。因此,“形勢與政策”課如何創新教學方法和組織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主動性,提高其學習效率及對理論的運用能力是符合當下高校思政理論課建設要求的重要議題。
一、成人學習理論
成人學習是一種改變由經驗形成知識和行為的學習過程,是認知結構組織與再組織。成人比兒童具有更多的經驗,對理解新鮮事物并掌握其認知結構具有更強的能力。成人學習有四個法則。
第一,效果法則:成人在愉快的環境和氛圍中學習,效果最佳;
第二,聯想法則:成人更愿意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強化對認知對象的掌握;
第三,有備法則:成人往往在有需求的時候才會選擇學習,強調學習的目的性;
第四,練習法則:成人需要通過大量實踐練習來加深對學習內容的印象。成人在學習過程中更愿意接受指導性學習,更愿望交流、反饋,主動性和參與性突出。當成人的興趣和經驗得到滿足時,其學習動機就會被激發出來。大學生已屬于成人的范疇,成人學習理論可以適用于“形勢與政策”教學實踐中,根據成人學習的法則和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課程,滿足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有利于激發其學習動機,提高教學實效性。
此外,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提出的“學習金字塔”模型也能給予“形式與政策”課教學設計很好的.啟發。按照運用不同學習方法的學習者在兩周以后還能記住所學內容的比例(詳見圖1),直觀地展示了不同學習方法的學習效率。他指出,學習效率在30%以下的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包括“聽講”“閱讀”“視聽”“演示”,而學習效率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包括“參與討論”“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向別人講授”或“立即在實際中使用”。由此可見,學習方法不同,學習效果大不一樣,教師的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目的
因此,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更加需要重視學習者的主體性,更加需要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強化其對方法的應用體驗,幫助其實現知識的內化,并獲得審視判斷形勢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說教式”“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是很難有效達成本門課程教學目的的,而成人學習理論的觀點與實現“形式與政策”課教學目的的要求較為吻合,增強課程的參與性、實踐性、互動性,改變學生原來由經驗形成的知識結構和行為,全面提升“形式與政策”課教學的實效性。
三、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組織
在成人學習理論的指導下,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學習需求,明確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任務和目的,可以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兩方面進行具體的教學設計和實施,增強課程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一)教學內容的組織
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多而廣,時效性強,課程時間跨度大,但每個學期安排的課時卻很有限。因此,精選教學內容是上好“形勢與政策”課的核心環節。根據成人學習法則中的聯想法則和有備法則,大學生學習更愿意接受與他們現實生活貼近,特別是與他們成長發展息息相關的內容。因此,“形勢與政策”課程內容要以問題為導向,更多地回應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從與大學生切身相關的問題引導到當前社會、國家發展形勢,從分析形勢具體到解讀政策,最后教育落腳點仍然要落回到大學生摸得著、夠得到的實際生活中。授課教師要善于選取現實中的案例,尤其是大學生身邊人身邊事,以小見大,增強大學生對黨和國家政策的認同。政策解讀不接地氣,不但達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甚至會遭到大學生的抵觸。課程教學內容的組織從選定主題開始,即確定具體的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然后以此作為內容主線,篩選各類翔實的支撐論證素材。根據成人學習的特點和學習金字塔中不同學習方式的學習效率排序,“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需要多種教學方法的組合,尤其是要開展師生互動教學,因此,教學素材的數量要豐富,形式要多樣,如圖表、視頻、翔實的數據和完整的案例,這樣才能滿足不同教學方法對素材使用的要求。此外,“形勢與政策”課的內容具有較強的時政性,教學素材必須來源于正規的官方媒體和渠道,是國家和社會對外正式公布的數據和事件,能夠正確代表國家和社會主流的觀點,切不可隨意在網絡中搜索、下載未經證實的素材內容。
(二)教學活動的組織
教學活動組織實質上是指教師組織引導學生主動作用教學內容的過程及其方式。時間和空間都極為有限的傳統課堂教學活動已不能滿足目前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要求。學習金字塔中更為高效的團隊學習、參與式學習、體驗式學習等方式需要不斷拓展課堂教學的空間和時間。
因此,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活動應充分利用高校的現有資源,以課堂教學為主體,輔以網絡課堂、實踐課堂,形成立體化的教學模式,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滿足大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課程的教學實效性。利用互聯網延伸形勢與政策教學的時間和空間,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微話題討論、優秀視頻和讀物推薦、學習成果分享、教學答疑等活動,進一步豐富教育資源,創新教學方法。
形勢與政策教育還要與校園文化活動、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青年志愿服務活動等第二課堂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中,在廣泛接觸社會的實踐中增強對國家、社會發展變化的感性認識,加深對國家政策的理解和思考。課堂教學應著重發揮主導教學的作用,以教學主題引導網絡教學和實踐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形成層次豐富,內容聯系緊密的教育活動鏈。同時,還要注意及時收集學生在參與各個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典型案例和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給予充分的分析與評述,倡導、鼓勵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價值取向,及時指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錯誤的觀點,進一步鞏固和升華教學成果。建立立體化教學模式符合“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目標的要求,也符合具備成人學習特點的大學生的學習需求,有利于提高本門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王包泉.全國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建設與教學研討會綜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7):116-117.
[2]蘇琪.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d].太原:山西農業大學,2014:14-15.
[3]周樹輝.全國高校“形勢與政策”課開設情況的調查與思考[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127-129.
[4]林鉆輝.成人學習理論視角下大學生創業課教學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5):128-130.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題篇四
[摘要]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精神財富。黨的以來,以為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圍繞密切黨群關系、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內涵,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理論創新作出了新貢獻。
[關鍵詞];;群眾路線;貢獻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原理系統地運用在黨的全部活動中,把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同黨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統一起來而形成的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它包含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等豐富內涵。群眾路線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方面之一,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精神財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指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群眾路線。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面對群眾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圍繞密切黨群關系、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內涵,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理論創新作出了新貢獻。
一、豐富了黨的群眾路線的價值內涵
在中央政治局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1]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人民期盼過上更美好生活的積極回應和莊嚴承諾,體現了我們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指明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價值目標和方向。群眾路線不僅是工作路線和領導方法,而且首先是一種歷史觀,本質上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如何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是一種政治立場和價值理念。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理論與實踐上豐富和發展了它的內涵。
第一,進一步明確了人民主體地位和群眾路線的價值定位。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是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要求,也是判斷是否真正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的標準。指出,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這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是黨和人民事業不斷發展的重要保證。他強調,一方面,我們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另一方面,我們要隨時隨地傾聽人民呼聲、回應人民期待,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在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黨的報告結合新的歷史任務,旗幟鮮明地把“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寫在“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所必須堅持的八項基本要求當中,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堅持群眾路線的價值原則的高度自覺。這就將馬克思主義對待人民群眾的政治立場和價值理念,轉化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目標,在執政目標的價值層面上,貫徹了黨的群眾路線。
第二,把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領導價值觀,作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關鍵環節。群眾路線的本質是如何對待群眾。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從樹立群眾觀點、堅定群眾立場、堅持群眾路線、增進同群眾的感情和創新群眾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強修養和鍛煉,以正確的世界觀立身,以正確的權力觀用權,以正確的事業觀做事,在做好群眾工作中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貫徹群眾路線,首要的就是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指出,衡量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領導干部是否具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是有客觀標準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奮工作、廉潔奉公,能否為理想而奮不顧身去拼搏、去奮斗、去獻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的闡述表明,黨員干部的遠大理想并不是虛無縹緲、好高騖遠,而應切實體現在為人民服務的現實工作中,從而為黨員干部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切實可行的路徑。其次,要以為民務實清廉為價值導向的作風建設取信于民。20xx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體現了從嚴要求、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和根本要求,反映出中國未來施政的動向,在全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20xx年6月18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指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黨同志的思想和行動中,以優良的作風把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
二、總結了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
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群眾工作的本質是密切黨群關系,核心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2]這一論斷是對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基本指向,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的群眾路線和群眾工作理論。
第一,提出“群眾工作的本質是密切黨群關系”的重要觀點。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黨同群眾的關系如何,是關系到黨的事業興衰成敗和黨的生死存亡的一個根本政治問題。指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和命運最終取決于人心向背。如果我們脫離群眾、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最終也會走向失敗。”[3](p11-12)在此基礎上,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以改進工作作風為切入口,切實推進黨群關系。“打鐵還需自身硬。”指出:“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使我們的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1]他明確表示,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他強調,改進工作作風的任務非常繁重,八項規定是一個切入口和動員令。八項規定既不是最高標準,更不是最終目的,只是我們改進作風的第一步,是我們作為共產黨人應該做到的基本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不折不扣地執行改進工作作風的相關規定,把要求落實到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環節之中。認為,作風是否確實好轉,要以人民滿意為標準。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群眾評議和社會監督,群眾不滿意的地方就要及時整改。為了避免八項規定流于形式,還特別指出,中央紀委、監察部和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大檢查監督力度,抓好紀、問好責、把好關。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做善成,防止虎頭蛇尾,讓全黨全體人民來監督,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
第二,提出“群眾工作的核心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新論斷。在明確提出“群眾工作的本質是密切黨群關系”的觀點的同時,明確提出了群眾工作的“核心是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新論斷。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工作,但是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一些新問題、新情況層出不窮,人民內部矛盾也隨著形勢的變化而出現新的形式、新的特點,如何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成為擺在全黨面前的新任務,成為對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和水平的新的考驗。對此,強調指出:解決人民內部矛盾需要各級領導干部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扎實轉變工作作風,多站在群眾的立場想一想,多做一些解疑釋惑的工作,多做一些得民心聚民氣的工作,珍惜民力民智,解決民困民難,維護民生民利,把群眾工作做實做細做好。同時,要暢通民意表達的渠道,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達訴求,不斷促進黨群干群關系的和諧。[4](p168)要注重從源頭上減少矛盾、注重維護群眾權益、注重做好群眾工作、注重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等幾個方面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各級領導干部要自覺貫徹群眾路線、切實轉變作風,多做順民意、解民憂、得民心的實事,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
三、確立了貫徹群眾路線的基本思路
歷史和實踐已經證明,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貫徹群眾路線的戰略策略和具體的形式方法是根據黨的歷史方位和任務及其所處環境的變化而與時俱進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按照黨的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總目標,針對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新情況、新特點,以及領導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不良作風,提出了一系列加強和創新貫徹群眾路線的策略及其重要方法,為黨的群眾路線增添了新內容。
第一,堅持發展依靠人民群眾的思想,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強調,改革開放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堅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方面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智慧。他在闡述中國夢時深刻地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5]所以,為了激發社會的創造活力推動發展,就要使人民群眾的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為了發揮人民在重大決策中的重要作用,必須進一步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完善民主程序、拓寬民主渠道,多層次、多領域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保障人民依法行使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的權利,最大限度地體現人民群眾意志、維護人民群眾利益,激勵人民群眾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第二,關注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把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貫徹群眾路線的戰略重點。堅持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就要積極實現、維護和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利益。從一定意義上講,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感情、與黨和政府的關系,根本上取決于人民群眾利益的實現程度。當前,人民群眾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群眾的期盼,就是我們的努力方向。為此,就要不斷推進就業、分配、醫療、住房等方面重點民生工程,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我們黨始終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但人民群眾總是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切實利益,正如鄧小平強調的“群眾是最講實際的”,所以,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順應了群眾的意愿,也體現了我們黨做好群眾工作的正確的戰略思路和領導方法論。
第三,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把群眾工作作為社會管理的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20xx年2月23日,在中央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社會管理主要是對人的服務和管理,說到底是做群眾的工作。一切社會管理部門都是為群眾服務的部門,一切社會管理工作都是為群眾謀利益的工作,一切社會管理過程都是做群眾工作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群眾工作是社會管理的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群眾工作是社會管理的基礎性、經常性、根本性工作”這一新的論斷是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進程中群眾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新認識新概括。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社會矛盾問題比較多。因此,強調,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要同做好群眾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深入研究形勢和任務的發展變化對群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群眾工作的新途徑新辦法,把群眾工作貫穿到社會管理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從源頭上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和諧。
四、明確了領導干部做好群眾工作的本領要求
貫徹黨的群眾路線,關鍵在于造就一支在新形勢下能做好群眾工作的干部隊伍。這里不僅有職責問題、責任問題,而且有方法問題和能力問題。對于新形勢下社會矛盾的多發性和復雜性,我們一些領導干部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方法不對頭,出現了所謂的“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軟辦法不頂用,硬辦法不敢用”的困惑和尷尬。把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本領作為對黨的各級組織,尤其是領導干部的戰略任務和政治要求,對于做好黨的群眾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做好群眾工作是領導干部的重要職責。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進步,離不開人民的創造力量;黨的全部執政活動,離不開強有力的群眾工作。從根本上說,群眾工作是全黨的工作,做好群眾工作是全黨的職責,群眾工作的主體也要建立和健全包括黨委、政府、社會組織和群眾自己在內的多方主體參與的新格局,形成工作合力。但在這些多元主體中,領導干部更重要、更關鍵。因此,強調,做好群眾工作是領導干部的重要職責。他還明確提出,是否重視做群眾工作,是否善于做群眾工作,是衡量領導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稱職、領導能力強不強的一個基本標準。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在思想上尊重群眾、在感情上貼近群眾、在工作上依靠群眾,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第二,提高領導干部的能力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關鍵。能否把群眾路線落到實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級領導干部的領導能力和水平。針對當前群眾工作的需要和特點,特別強調要提高以下幾種領導能力:一是必須提高執政興國的發展能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領導干部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工作;要學習本職工作的專業知識,努力成為本領域的行家里手;要學習一切有用的知識,不斷拓寬知識面,增強適應性,不斷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的能力。二是必須提高協調利益關系的能力,保證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人民群眾的具體利益關系越來越復雜,領導干部必須學會正確處理各方面的關系,統籌兼顧,保證社會的公平、公正。三是必須提高對社會風險的化解能力,保證社會的穩定。面對大量人民內部矛盾的出現,領導干部必須認真研究新形勢下的矛盾問題,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提高協調解決各種矛盾的能力。
第三,正確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眾工作的保障。指出:“正確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眾工作的保障。” [2]群眾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樣,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要做好群眾工作,必須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訴求、不同的矛盾、不同的條件等,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特別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更要適應我國社會生活的新變化,研究和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探索群眾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只有采取了合適的方式方法,才能增強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他還根據自己長期領導工作的實踐,總結和概括出了許多做群眾工作的方法,如“發揚民主的方法”、“辦實事好事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示范引導的方法”、“組織活動的方法”等,群眾利益和群眾思想問題的多樣性、復雜性,必然要求群眾工作方法的多樣化。特別是要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的社會影響力,高度重視互聯網的建設、運用、管理,提高對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健全網上輿論引導機制,與時俱進地做好群眾工作。
參考文獻:
[3] . 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精神[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4] . 之江新語[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xx.
共
2
頁,當前第2
頁1
2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題篇五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陣地,是我們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貫徹落實了中央的有關精神,是我們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首先,給我們授課的老師滔滔不絕,睿智敏捷的思維,豐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別有風趣的講演,無不為我們展示了一位領導所具備的良好素質和出眾能力,在這里,我們不僅享受著知識的積淀所帶來得無限快樂,更被其無窮的講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贊美他,是因為他優秀,我們欽佩他,是因為我們年輕,我們用自己年輕、活躍、開放、包含的個性來聆聽哲人的教誨,固然會受益匪淺、澤被至深。
我們認識到,形勢與政策左右我們的發展,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史有“識時務者為俊杰”,今應為“適時務者為俊杰”。社會歷史的大發展已決定了個人發展的最大環境、最大上限,制約著可選擇度,決定著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影響很具體,也很深遠.因此,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展。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斗,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展。樹立一個遠大理想,做一個成功人士!
關注世界。當今世界飛速發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過去了。地球村里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柜?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其次,青年是推動社會和歷史前進的一支重要力量。無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還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歷程中,青年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大學生是青年中,知識層次較高,最具潛力,最有創造性的群體,因此,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全局。
再者,當今國內外形勢風云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也面臨著深刻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綜上所述,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把握住自己,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為祖國明天的建設添磚加瓦。
最后,我想說,學校開設的《形勢與政策》課非常必要。因為, 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增強責任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邁進了一大步。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題篇六
[摘要]“形勢與政策”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門課程突出將理論教學與社會現實緊密結合的特點,著重培養大學生運用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目前“灌輸式”、“說教式”的傳統教學方法顯然已不能滿足這門課程的教學要求。本文將針對大學生的學習特點,參考成人學習理論,對創新“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設計與實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形勢與政策;成人學習理論;教學研究
2015年7月,中央宣傳部、教育部下發普通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教社科[2015]2號),明確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注重師生教學互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注重發揮實踐環節的育人功能,創新推動學生實踐教學;堅持課堂教學與日常教育相結合,創新發揮第二課堂的教育作用”等內容。因此,“形勢與政策”課如何創新教學方法和組織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主動性,提高其學習效率及對理論的運用能力是符合當下高校思政理論課建設要求的重要議題。
一、成人學習理論
成人學習是一種改變由經驗形成知識和行為的學習過程,是認知結構組織與再組織。成人比兒童具有更多的經驗,對理解新鮮事物并掌握其認知結構具有更強的能力。成人學習有四個法則。
第一,效果法則:成人在愉快的環境和氛圍中學習,效果最佳;
第二,聯想法則:成人更愿意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強化對認知對象的掌握;
第三,有備法則:成人往往在有需求的時候才會選擇學習,強調學習的目的性;
第四,練習法則:成人需要通過大量實踐練習來加深對學習內容的印象。成人在學習過程中更愿意接受指導性學習,更愿望交流、反饋,主動性和參與性突出。當成人的興趣和經驗得到滿足時,其學習動機就會被激發出來。大學生已屬于成人的范疇,成人學習理論可以適用于“形勢與政策”教學實踐中,根據成人學習的法則和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課程,滿足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有利于激發其學習動機,提高教學實效性。
此外,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提出的“學習金字塔”模型也能給予“形式與政策”課教學設計很好的。啟發。按照運用不同學習方法的學習者在兩周以后還能記住所學內容的比例(詳見圖1),直觀地展示了不同學習方法的學習效率。他指出,學習效率在30%以下的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包括“聽講”“閱讀”“視聽”“演示”,而學習效率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包括“參與討論”“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向別人講授”或“立即在實際中使用”。由此可見,學習方法不同,學習效果大不一樣,教師的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目的
因此,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更加需要重視學習者的主體性,更加需要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強化其對方法的應用體驗,幫助其實現知識的內化,并獲得審視判斷形勢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說教式”“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是很難有效達成本門課程教學目的的,而成人學習理論的觀點與實現“形式與政策”課教學目的的要求較為吻合,增強課程的參與性、實踐性、互動性,改變學生原來由經驗形成的知識結構和行為,全面提升“形式與政策”課教學的實效性。
三、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組織
在成人學習理論的指導下,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學習需求,明確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任務和目的,可以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兩方面進行具體的教學設計和實施,增強課程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一)教學內容的組織
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多而廣,時效性強,課程時間跨度大,但每個學期安排的課時卻很有限。因此,精選教學內容是上好“形勢與政策”課的核心環節。根據成人學習法則中的聯想法則和有備法則,大學生學習更愿意接受與他們現實生活貼近,特別是與他們成長發展息息相關的內容。因此,“形勢與政策”課程內容要以問題為導向,更多地回應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從與大學生切身相關的問題引導到當前社會、國家發展形勢,從分析形勢具體到解讀政策,最后教育落腳點仍然要落回到大學生摸得著、夠得到的實際生活中。授課教師要善于選取現實中的案例,尤其是大學生身邊人身邊事,以小見大,增強大學生對黨和國家政策的認同。政策解讀不接地氣,不但達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甚至會遭到大學生的抵觸。課程教學內容的組織從選定主題開始,即確定具體的教學目的和主要內容,然后以此作為內容主線,篩選各類翔實的支撐論證素材。根據成人學習的特點和學習金字塔中不同學習方式的學習效率排序,“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需要多種教學方法的組合,尤其是要開展師生互動教學,因此,教學素材的數量要豐富,形式要多樣,如圖表、視頻、翔實的數據和完整的案例,這樣才能滿足不同教學方法對素材使用的要求。此外,“形勢與政策”課的內容具有較強的時政性,教學素材必須來源于正規的官方媒體和渠道,是國家和社會對外正式公布的數據和事件,能夠正確代表國家和社會主流的觀點,切不可隨意在網絡中搜索、下載未經證實的素材內容。
(二)教學活動的組織
教學活動組織實質上是指教師組織引導學生主動作用教學內容的過程及其方式。時間和空間都極為有限的傳統課堂教學活動已不能滿足目前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要求。學習金字塔中更為高效的團隊學習、參與式學習、體驗式學習等方式需要不斷拓展課堂教學的空間和時間。
因此,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活動應充分利用高校的現有資源,以課堂教學為主體,輔以網絡課堂、實踐課堂,形成立體化的教學模式,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滿足大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課程的教學實效性。利用互聯網延伸形勢與政策教學的時間和空間,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微話題討論、優秀視頻和讀物推薦、學習成果分享、教學答疑等活動,進一步豐富教育資源,創新教學方法。
形勢與政策教育還要與校園文化活動、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青年志愿服務活動等第二課堂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中,在廣泛接觸社會的實踐中增強對國家、社會發展變化的感性認識,加深對國家政策的理解和思考。課堂教學應著重發揮主導教學的作用,以教學主題引導網絡教學和實踐教學中的各個環節,形成層次豐富,內容聯系緊密的教育活動鏈。同時,還要注意及時收集學生在參與各個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典型案例和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給予充分的分析與評述,倡導、鼓勵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價值取向,及時指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錯誤的觀點,進一步鞏固和升華教學成果。建立立體化教學模式符合“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目標的要求,也符合具備成人學習特點的大學生的學習需求,有利于提高本門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王包泉。全國高校“形勢與政策”課建設與教學研討會綜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7):116-117.
[2]蘇琪。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實效性研究[d].太原:山西農業大學,2014:14-15.
[3]周樹輝。全國高校“形勢與政策”課開設情況的調查與思考[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127-129.
[4]林鉆輝。成人學習理論視角下大學生創業課教學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5):128-130.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題篇七
摘要:近年來,中國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極大地帶動了經濟的增長,但在這個過程中房價上漲也較快,引起了社會不滿。為了抑制房價的快速上漲,北京市開始實施限購政策,但對于限購政策的合理性及其實施效果也有很多爭論。本文分析了限購政策實施后北京住宅市場的供給與需求情況的變化并運用spss18.0軟件對限購政策對北京市住宅市場產生的影響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得出結論:該政策與改革方向不符,不宜長期保留,也難達到調控目的。為此必須回歸到以經濟調控手段為主的思路上來,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
關鍵詞:北京市限購政策;住宅銷售價格單因素方差分析;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
1引言
針對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的情況,中國政府出臺了很多抑制房價上漲的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顯,甚至還出現了房價越調控越上漲的現象。被迫無奈,政府開始用行政手段調控市場,直接規定居民購買住宅的資格及數量。
20xx年4月17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臨時性措施,在一定時期內限定購房套數。但對限購的對象、范圍、數量、期限等,并無明確的規定。
20xx年4月30日北京市頒布了《北京市人民政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文件的通知》,暫定同一購房家庭只能在本市新購買一套商品住房。
20xx年2月1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本市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出臺,規定“已擁有1套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持有本市有效暫住證在本市擁有住房且連續5年(含)以上在本市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已擁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無法提供本市有效暫住證和連續5年(含)以上在本市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繳納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暫停在本市向其售房”。
20xx年4月30日北京開始實行限購政策至今,北京市的限購政策表現為逐漸明確、細化、嚴厲且短期內并無松動的跡象。作為一種直接干預經濟的行政手段,對于限購政策的影響及實施效果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本文運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北京市限購政策對于住宅市場產生的影響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分析,評估北京市限購政策的實施效果。
2方法論
單因素方差分析是研究一個控制變量的不同水平是否對觀測變量產生了顯著影響的一種統計方法。將觀測變量總的離差平方和分解為組間離差平方和和組內離差平方和兩部分,,如果組間離差平方和在觀測變量總離差平方和中所占的比例較大,則說明觀測變量的變動主要是由于控制變量引起的,即控制變量給觀測變量帶來了顯著影響。
單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驟:(1)提出假設:控制變量的不同水平對觀測變量無顯著影響(2)計算檢驗統計量和概率p值(3)將給定顯著性水平與p值做比較:如果p值小于顯著性水平,則應該拒絕原假設,反之接受原假設。
3結果
本文的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國家數據、北京市統計局、中國指數研究院,選取20xx年第二季度至20xx年第一季度相關數據做為限購政策實施前數據,選取20xx第二季度至20xx年第四季度相關數據做為限購政策實施后數據。選取的數據主要有住宅銷售面積、住宅竣工面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以20xx年為基期)、二手住宅價格(以20xx年為基期),選取銷售面積反應住宅需求情況,選取住宅竣工面積反應住宅供給情況,同比房價指數反應房價變化情況。
3.1限購政策實施后住宅需求與供給情況的變化
限購政策實施前后住宅銷售與竣工面積均值,可以看出限購政策實施前的住宅銷售面積大于限購政策實施后的住宅銷售面積;限購政策實施前的住宅竣工面積小于限購政策實施后的住宅竣工面積;限購政策實施前的住宅銷售面積大于限購政策實施前的住宅竣工面積,限購政策實施后的住宅銷售面積小于限購政策實施后的住宅竣工面積。說明北京的限購政策使住宅銷售面積減少,住宅竣工面積增加,并且使之前的住宅供不應求的情況變為供大于求。
限購政策實施前后住宅銷售面積及竣工面積的季度數據,可以看出限購政策實施前,除20xx年的第四季度住宅銷售面積大于住宅竣工面積,其余季度的住宅銷售面積大于住宅竣工面積,即住宅需求大于住宅供給,住宅供不應求;限購政策實施后,除20xx年的第三、第四季度的住宅銷售面積大于住宅竣工面積,其余季度的住宅銷售面積小于住宅竣工面積,即住宅供給大于住宅需求。
3.2限購政策實施后住宅價格的變化
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可以看出限購政策實施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表現為上漲趨勢;限購政策實施后,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從20xx的第二季開始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不大,20xx年的第一季度開始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開始上漲,20xx年至20xx年的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相對平穩,20xx年第一季度開始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開始上漲,上漲幅度明顯。
二手住宅價格指數,可以看出限購政策實施前二手住宅價格表現為上漲趨勢;限購政策實施后,二手住宅的價格從20xx的第二季開始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不大,20xx年的第一季度開始二手住宅的價格開始上漲,20xx年各季度的二手住宅的價格保持相對穩定,20xx年第一季度開始二手商品住宅的價格開始下降,20xx年各季度的二手住宅價格保持相對穩定,20xx年第一季度二手住宅價格開始上漲,上漲幅度明顯。
3.3單因素方差分析
本文使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限購政策的實施對于住宅銷售面積、住宅竣工面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二手住宅價格的影響進行評估。以限購政策是否實施為控制變量,以住宅銷售面積、住宅竣工面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二手住宅價格為觀測變量,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法分別對限購政策的實施對于住宅銷售面積、住宅竣工面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二手住宅價格的影響進行分析。
單因素方差分析的假設分別為: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銷售面積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竣工面積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的是否實施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的是否實施對二手住宅價格沒有產生顯著影響。
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市場影響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可以看出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銷售面積影響的單因素方差分析對應的概率值為0.053。如果顯著性水平為0.05,由于概率值大于顯著性水平,則應接受原假設: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銷售面積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竣工面積影響的單因素方差分析對應的概率值為0.523。如果顯著性水平為0.05,由于概率值大于顯著性水平,則應接受原假設: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竣工面積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對應的概率值近似為0。如果顯著性水平為0.05,由于概率值小于顯著性水平,則應拒絕原假設: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沒有產生了顯著影響。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二手住宅價格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對應的概率值為0.097。如果顯著性水平為0.05,由于概率值大于顯著性水平,則應接受原假設: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二手住宅價格沒有產生顯著影響。
4結論
限購政策實施后,住宅需求減少,住宅供給增加,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及二手住宅的價格并沒有出現明顯的下降,20xx年新建商品住宅及二手住宅的價格出現明顯的上漲,上漲幅度明顯。
通過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市場影響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接受原假設: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銷售面積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住宅竣工面積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二手住宅價格沒有產生顯著影響。拒絕原假設:限購政策是否實施對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沒有產生顯著影響。說明限購政策對住宅銷售面積的減少、住宅竣工面積的增加、二手住宅價格的變化沒有產生顯著影響,限購政策對新建商品住宅的價格變化產生顯著影響。
共
3
頁,當前第3
頁1
2
3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題篇八
經過對《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習,我對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實的了解,雖然只是短暫的一節課,但卻使我受益匪淺,感觸良多。作為一名大學生,深刻、全面地了解國內外的形勢是非常必要的,而學習這一門課程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和觀點。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我們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陣地,是我們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在我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貫徹落實了中央的有關精神,是我們當代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幫助我們掌握正確分析形勢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過去了。學習當今世界的形式與政策的目的在于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發現當今世界形勢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得出新思路。我們當前特別要處理好專業學習和理論學習的關系。在校學生專業學習固然重要,這是學生目前的主要任務,但是理論學習更為重要,是方向和指針。專業學習越忙越艱巨,越需要多學理論,提高理論水平,加強理論修養。只有這樣,才能始終保持正確的航向,達到成功的彼岸。
關注世界,地球村里的變化日新月異。生在當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豈能做那四角的書柜?拋掉陳舊的觀念,擁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給我們授課的老師滔滔不絕,睿智敏捷的思維,豐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別有風趣的講演,無不為我們展示了一位領導所具備的良好素質和出眾能力,在這里,我們不僅享受著知識的積淀所帶來得無限快樂,更被其無窮的講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贊美他,是因為他優秀,我們欽佩他,是因為我們年輕,我們用自己年輕、活躍、開放、包含的個性來聆聽哲人的教誨,固然會受益匪淺、澤被至深。
我們認識到,形勢與政策左右我們的發展,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史有“識時務者為俊杰”,今應為“適時務者為俊杰”。社會歷史的大發展已決定了個人發展的最大環境、最大上限,制約著可選擇度,決定著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影響很具體,也很深遠.因此,我們應學會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形勢是制定政策的依據,政策影響形勢的發展。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
方案
,努力奮斗,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我大發展。樹立一個遠大理想,做一個成功人士!其次,青年是推動社會和歷史前進的一支重要力量。 無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還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歷程中,青年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大學生是青年中,知識層次較高,最具潛力,最有創造性的群體,因此,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價值取向,將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事關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復興的全局。
再者,當今國內外形勢風云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也面臨著深刻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現在的世界,當代的社會需要的是對形勢與政策有著敏銳洞察力,能夠正確把握形勢與政策的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不能做到“識時務者”,一心只知道埋頭苦讀,不關心國內外形勢的井底之蛙只能被自己狹隘的目光所束縛,禁錮,最終留于平庸。個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大環境,環境制約著一個當代大學生成功的機率,試想在一個戰火紛飛的國度,發展與進步必然受到其影響,個人尋求更大發展的機會也必然會減少。當代大學生如果不能認識與把握當下的形勢與政策,充分了解決定政策的形勢,準確判斷政策如何改變未來的形勢,逆者社會的大形勢而為,可以想象失敗是最終必然的結果。因此只有準確靈活的掌握當下的形勢與政策,我們才能接著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與劣勢,結合自己的目標,制定最終可行的發展
方案
與計劃
,并憑借著自己不斷的刻苦努力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實現自我的發展并最終取得最后的勝利。了解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才能更好地幫助發展中國,認識中國,了解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
創新
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依據個人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努力奮斗,構建知識結構體系,拓展素質,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誠、勤、信、行”的品牌大學生;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利用形勢與政策,實現自身的大理想,大發展。形勢與政策教育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針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和思想特點,幫助學生認清國內外形勢,教育和引導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
中國當前國際形勢總體和平、緩和與穩定態勢,但局部性的動蕩與緊張有所加劇。國際競爭中,為什么有的國家勝出,有的卻一敗涂地?德國為什么會成為世界諸多豪華車主要生產廠商的大本營?中國現在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世界局勢如此動蕩的情況下,中國如果能夠抓住機遇,就可以以此作為跳板,無論在經濟或國際地位都會上身一個等級。中國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會有很多的阻礙,因為其他國家會眼紅,中國威脅論因此而出,但在金融危機時期,外界卻把中國比喻為“救世主”。中國并不是什么“救世主”也不存在對外國的威脅,中國只是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了解當今國內國際的形勢與政策不僅是幫助當代大學生取得成功的一方良藥,也是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精神面貌的一種有效途徑。形勢與政策課作為一門政治素質教育的必修課,不僅拓寬了當代大學生的視野,也提高了我們的政治素質修養,幫助我們深刻理解當今時代的主題,強化社會主義榮辱觀。形勢與政策課程幫助我們在反思當今世界中國落后的癥結,總結當今世界中國進步的原因的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樹立為祖國繁榮富強而努力,而發奮圖強的精神信念。只有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下,在理想信念的激勵下,作為現代社會的主流,當代大學生才能肩負起國家蓬勃發展的重任,利用自己的所學所有,實現自我價值,報效祖國,使中華民族繁榮富強,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再者,當今國內外形勢風云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也面臨著深刻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把握住自己,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為祖國明天的建設添磚加瓦。我想說,學校開設的《形勢與政策》課非常必要。因為,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增強責任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學校開設形式與政策課是我的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他不僅提高了我的綜合素質,開闊了我的視野,同時還培養了我的能力與責任感。它也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邁進了一大步。
2019形勢與政策論文3000字
2019年形勢與政策論文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題篇九
作為當代大學生,光讀好書對一個人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開闊視野,引發思考,提高素質。《形勢與政策》正是這樣一門幫助大學生開拓視野提高素質的綜合課程。這門課程中提到與多國家出臺的政策,都或多或少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特別是對我國國家形勢的分析以及相應的政策,對我們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如2016年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實施“十二五”規劃,這些都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學這門課程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世界,認識中國,讓我們感受社會的形勢和國家的政策。在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通過認真學習《形勢與政策》后,加深我對國內外政治經濟文化的形勢與政策認識,使之達到一個全新臺階、新高度,為我們今后面對世界的分析能力奠定基礎。從形勢與政策的學習中,我了解它對我們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仍要繼續堅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八字方針。時代發展極大程度影響著我們發展的道路,根據時代發展趨勢,從而提高大學生成功的機率,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認真學習認識和把握形勢與政策。我們必須從不斷學習中提高創新能力。與此同時,我們還應順應形勢與政策,發展自我,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結合自己的優勢,定位自己的方向及發展地位;樹立個人目標,從一個個小目標開始,努力奮斗,一步步努力完成,不斷提高個人能力,打造出“四有”的優秀大學生;學習形勢與政策,積極結合自身,我們應該抓住新的戰略機遇。只有國家的昌盛,才有個人的好發展。同樣在這個滄桑巨變的時代,如何做到順應時代的潮流,更好的為國家做貢獻。 中國的發展、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二十年來的發展是非常快的,每年以8%~9%的速度發展,世界驚呼: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中國的改革開放帶來了經濟展,同時也帶來了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國在國際事務上越來越顯得舉足輕重,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貢獻。
形勢與政策教育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針對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和思想特點,幫助學生認清國內外形勢,教育和引導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和決心。中國當前國際形勢總體和平、緩和與穩定態勢,但局部性的動蕩與緊張有所加劇。國際競爭中,為什么有的國家勝出,有的卻一敗涂地?德國為什么會成為世界諸多豪華車主要生產廠商的大本營?中國現在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世界局勢如此動蕩的情況下,中國如果能夠抓住機遇,就可以以此作為跳板,無論在經濟或國際地位都會上身一個等級。所以形勢與政策與我們有很大的聯系,關系著我們的生活,學好形勢與政策就能幫助我們更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我們走向更成功的人生。
《形勢與政策》是貼近生活的形勢與政策。課程主要針對中國近現代所關注的重大事件政策。全篇以紀念中日甲午戰爭120周年開始逐漸講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而又講到反腐工作、民生問題、暴力恐怖事件、兩岸關系、我國周邊安全問題、我國外交、全球區域等熱點問題。這些話題并非于我們而言遙不可及,而是與我們的生活安全經濟等許多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些知識的學習了解,對我們大學生了解國家形勢、國家政策、國家安全及世界形勢有更深的認識,對我們的人生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和重大意義。
反腐問題是教程中重要的一章,反腐也是2016年以來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2016年反腐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亮點頗多。反腐亮點主要有專項巡視、節日反腐和網絡反腐平臺。“專項反腐”最早出現在2016年1月,王岐山在十八屆中紀委三次全會上所做的工作報告中提出,“創新組織制度和方式方法,探索專項巡視”。與常規反腐巡視相比,專項巡視的總體對象一致,包括中央和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和高校、省區市等,但強調以“問題為導向”。哪里問題集中,就投入更多力量,這樣更好的發揮巡視作用。節日前后是腐敗案件的高發期,對此,針對這些形勢,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主要針對節前、節中、節后的反腐工作。檢察機關設立專題,開設舉報窗口,歡迎廣大群眾對公款購買禮品送禮的不正之風進行監督。“節日反腐”并非只停留在通知上,從過節期間的強力監督到對違規違紀者處理和通報曝光,形成一套完整流程。如今,“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越來越多的進入公眾視野,成為輿論和網友關注的熱點。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每天發布的反腐信息,都會引起輿論熱議,“案件查處”已成為中央監察部官方網站關注度和點擊率最高的欄目,這體現了群眾對反腐動態的高度關注。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把握住自己,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為祖國明天的建設添磚加瓦。在我看來,學校開設的《形勢與政策》課非常必要。因為,高等學校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開闊胸懷視野、增強責任感和大局觀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了世界,認識了中國,認識了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邁進了一大步。
當今國內外形勢風云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當代大學生也面臨著深刻的國內外環境,所以,在高校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對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正視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堅定信念,振奮精神,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具有重大的現實價值,與深遠的歷史意義。當今社會飛速發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過去了。了解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才能更好地幫助發展中國,認識中國,了解我們與世界的差距以及我們自身的不足。我們必須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靈活變通,具備創新能力。利用形勢與政策,為我所用,形成對形勢與政策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養超前的把握形勢與政策的膽識,實現自我大發展,樹立一個遠大理想,做一個成功人士!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題篇十
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轉型升級的緊迫性、艱巨性與世界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劇變力、震蕩力廣度交融。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一波三折,貽害連連。
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和經濟體,尤其是經濟大國,無一脫身于危機之外,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乃至歐盟、美國經濟危機影響的沖擊力仍在擴大,形勢十分復雜嚴峻。
1.國際環境的影響
從國際環境看,當前受歐美債務危機沖擊,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蕩,市場信心普遍動搖,大宗原材料價格起伏跌宕、世界經濟增速下降;歐元區以及歐盟的主要大國,救危機無良方,前景叵測;盡管最近美國、日本經濟出現復蘇跡象,但基礎尚不穩固,缺乏近期復蘇的可持續性。綜上所述,當前世界經濟格局呈現出3個顯著特點:一是政治周期、商業周期與地區動蕩三者疊加,多種矛盾及利益沖突不斷升級,日趨白熱化。二是國際協調與合作更加困難,在世界經濟形勢可能趨于惡化的背景下,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面臨的經濟問題不同,各國之間的政策協調與國際合作難度加大。
三是經濟結構調整與短期政策目標存在明顯沖突。發達國家政府受債務規模高企、削減財政赤字壓力增大等因素影響,難以有效實施重大結構性調整。與此同時,受信心缺失和去杠桿化的影響,發達國家繼續推行的寬松貨幣政策難以發揮有效的作用。因此,發達國家實質性的結構調整尚未真正啟動,新能源和低碳、生物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進展緩慢,制約著經濟復蘇的步伐。
2.我國國內環境與經濟趨勢
2.1我國國內環境
從國內環境看,據資料顯示,20xx年受國際市場低迷、能源資源競爭加劇、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愈加突出等諸多因素影響,出口增速將明顯降低,不排除發生較大波動的可能;內需增長雖然由政策擴張刺激開始向市場主導轉變,但基礎還很不穩固,內需彌補外需任務仍然艱巨;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發展困境短期難以根本轉變,制造業投資增速可能明顯降低。與此同時,貨幣供給總量仍然偏大,加之成本推動、輸入性等因素影響,通貨膨脹壓力仍然不可忽視。因此,實現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
2.2我國經濟發展趨勢
當前,國際國內經濟態勢都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但從中長期看,我國經濟發展有兩個趨勢可以基本確定:
一是經濟增長速度已開始小幅下降;二是物價上漲的內外壓力交織并將較長時期存在。
3.我國面臨的挑戰
雖然我國經濟增速預計可以保持在比較合理的的增長,物價漲幅也將逐步回落,但我國經濟發展依然面臨眾多挑戰,經濟發展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第一,房地產泡沫破裂風險。經過限購、緊縮貨幣等一些列的房地產調控,房地產價格終于出現了拐點,但根據國家統計數據來看,央行公布的房地產領域的貸款占新增貸款的20%左右,國內銀行50多萬億元的貸款中,有30%以上的貸款是流向政府融資平臺和房地產領域。如果房地產泡沫破裂的話,會對銀行體系產生重大沖擊,因此房地產調控的最理想的結果是實現房地產的軟著陸。中國社科院學術委員、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李培林教授在20xx《社會藍皮書》暨社會形勢報告會上表示:
“整個房地產業若出現崩盤情況,會對經濟造成致命的影響,如何處理新形勢下這一“兩難”問題成為推動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階段。。
”第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風險。20xx年、20xx年發放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銀行貸款集中到期,同時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減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還款來源減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應當值得關注。同時,國內企業因全球經濟疲軟等因素導致出口增長緩慢,國內投資因房地產調控和政府融資平臺資金緊張而放緩,擴大內需艱難,通貨膨脹也沒有完全消除,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有待改善,壟斷行業擠壓中小企業利潤空間等問題對20xx年的經濟發展均將產生很大影響。
4.我國的宏觀經濟發展對策
我從政府報告的相關資料了解到,我國要應對經濟增長速度低一點、物價高一點可能帶來的諸多矛盾和問題,從長期看,根本途徑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20xx年世界經濟形勢變幻莫測,關鍵在于準確、辯證理解和把握好“穩中求進”這一經濟工作總基調:穩中求進,穩是基礎,進是爭取;一味求進,大局難穩;只穩不進,機遇錯失。穩是為更好地進,進是為長遠的穩;兩者互為條件,相輔相成。穩,就是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進,就是要繼續抓住和用好戰略機遇期,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把握好穩中求進,才能有效防止經濟增速大幅下滑,同時力避物價漲幅反彈,有利于疏解能源資源、生態環境等各方面壓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勢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
5.大學生的責任與義務
作為大學生,我充分認識到祖國當前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我深深感到,我們必須增強緊迫感和歷史責任感,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牢牢把握機遇,好好掌握本領,爭取早日為我國經濟社會健康、持續、較快的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共
3
頁,當前第2
頁1
2
3
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課論文題篇十一
任課教師需以教學院部為單位將成績紙質稿以及學生論文紙質稿于放假前交思政部形勢與政策教研室。本站小編為大學生們整理了20xx年形勢與政策的論文,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年來,中國由貧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閉走向全面開放,由求溫飽初步走向小康,發展迅速,大大超出國際上多數人的預想。30年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歷史性的變化。中國正運用他獨特的魅力與激情實現著世界的和諧進步之路,實現著中國的自強發展之路。
30年過去了,中國某個鄉村發生的事情成為世界媒體的報道焦點,地球某地的中國人成為全球新聞中的主角,似乎已經顯得平常。當我們將目光回溯到中國融入世界現代化潮流的起點,并用心去觸摸這30年的變遷時,我們尤為深切地體會到,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系已經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中國與世界的前途命運更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一個偉大的轉折已經完成,中國與世界彼此相互影響的時代已經開啟。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深刻歷史感的民族,對于“歷史性的變化”有著同樣深沉的感悟。整整220xx年前,拿破侖率領下的法軍大舉用兵西班牙,伊比利亞半島狼煙四起。貝多芬于1820xx年完成了《命運》交響曲的創作,然而叩響中國命運之門的卻是又一個多舛的百年。整整一百年,韌性的抗爭書寫著崢嶸歲月,當光陰又過百年之后,20xx年發生的一切告訴世界,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華民族,已經、正在并將繼續主動積極地在國際社會中發揮重要的建設性作用,這一作用已在全球范圍內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一.中國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xx年的5%以上,中國進出口總額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xx年的約8%。中國的發展為國際資本提供了廣闊市場,中國累計實際使用外資超過7800億美元,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也在大幅增長。
二.中國發展有力促進了世界經濟和貿易增長
1978年以來,中國年均進口增速達到16.7%,已成為世界第三大、亞洲第一大進口市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0%,對國際貿易增長的貢獻率超過12%。20xx年以來,中國年均進口額近5600億美元,為相關國家和地區創造了約1000萬個就業機會。
三.中國已經成為國際體系的重要成員
中國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簽署了300多個國際公約。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認真履行相應的國際責任。迄今,中國共參與22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人員上萬人次,現正在執行維和任務的有1900多人,是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30年改革開放的實踐告訴我們,中國發展進步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在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加速推進的世界大勢之下,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
四.中國將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
這是中國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戰略抉擇。這個戰略抉擇,立足中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體現了中國對內政策與對外政策的統一、中國人民根本利益與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不干涉別國內部事務,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致力于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奉行防御性國防政策,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
在開放的過程中,中國開始學會用世界的眼光思考自己的發展,并以一系列合作共贏的實際舉動逐漸打消了各方的猜疑與憂慮,創造了對自身發展更有利的國際環境。中國用自己的真誠,塑造了一個發展中大國的和平形象。30年來,中國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發展帶來的機遇發展了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更好地維護了世界和平,促進了共同發展。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
五.中國將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中國致力于推動世界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堅持按照通行的國際經貿規則擴大市場準入,在實現本國發展的同時兼顧對方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正當關切,支持國際社會幫助發展中國家增強自主發展能力、改善民生,支持完善國際貿易和金融體制、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各國共同防范金融風險、維護能源安全,堅持通過磋商協作妥善處理經貿摩擦,推動各國共同分享發展機遇、共同應對各種挑戰。
六.中國將始終不渝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始終作為一個大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在政治、經濟、安全等諸多領域,中國真正融入國際社會,卻始于改革開放。走過30年的歷程,中國已經在當今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建設性作用。中國遵循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恪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系準則,在國際關系中弘揚民主、和睦、協作、共贏精神,尊重人類文明多樣性,繼續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積極參與反恐、防擴散、氣候變化、環境保護、流行性疾病防治等領域國際合作,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成功舉辦奧運會,從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到推進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從加強東盟與中日韓(10+3)的合作到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從減免發展中國家債務到設立中非發展基金,從中俄、中越邊界談判的進展到提出睦鄰、安鄰、富鄰的合作政策,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到與全球攜手應對眼前的金融危機,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表現得越來越積極,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躍然而起。
自強方能自立,自立凝結自信,自信轉而推動自強。“自助者天助”,中國與外部世界關系的積極變化得益于30年來鍥而不舍的改革開放進程,其要義在于排除一切干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自覺。歷經難以數計、形形色色的遏制、指責、臆斷及誤讀,中國沒有停下自強不息的前進步伐,也因而變得更為自信。
30年來,中國在適應世界對自己的心態變化的同時,也在學會如何與世界打交道。在涉及國家主權的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我們敢于斗爭、善于應對,打破了西方國家的種種制裁,遏制了反華浪潮,贏得了尊重。摩擦與碰撞歷練了中國人,中國不斷加深著對外部世界的認識,變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在一個接一個的“威脅論”、“崩潰論”相繼破產后,世界也越來越多地體會到了中國發展的不同。從四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災,世界看到了13億中國人民的凝聚力;從北京奧運會,世界體會到了13億中國人民對和平發展的不懈追求;從中國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應對,世界感受到了13億中國人民的責任感和這種責任感給全球經濟走出危機帶來的信心。不止一個西方學者說過,我們無法再用現有的理論來解釋中國的發展,必須重新認識中國的發展道路對世界的意義。
各國關注中國的變化,也是在關注世界的未來。歷史表明,一個大國的崛起必然會對現有格局帶來重大影響,極少有西方大國不靠殖民掠奪,不靠戰爭而崛起。西方對中國的擔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此而產生的對中國發展道路的不確定感。
以往的歷史表明,中國更多的是被動地承受著來自外部世界的撞擊,并在撞擊中覺醒,在撞擊中探索強國之路。21世紀的到來是個偉大的轉折點,中國的發展表明,她不只是被動地接受外部世界的影響,而是在積極借鑒、學習人類文明先進成果的同時,也為世界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寶庫不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與財富。
走過30年開放路程的中國人深深懂得,世界對中國發展道路的理解和認同將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新問題、新摩擦甚至新沖突。這將是21世紀幾代中國人所面臨的嚴峻考驗。同和諧,共發展已經成為了中國在歷史新階段的一面旗幟。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我們堅信,只要堅持和平發展,我們就一定能夠贏得更多的理解與信任,為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鑒于朝鮮帶來的核威脅和導彈威脅與日俱增,建立導彈防御體系是美國未來關注的重要領域之一,也是美國與韓國和日本兩個亞洲主要盟友進行三邊合作的重點。”據韓聯社2月20日報道,美國助理國務卿幫辦安妮塔?弗里特當天在東京的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發表了上述講話。報道稱,美國一直希望與韓日共同建立地區導彈防御系統。但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此舉不僅為了應對朝鮮的威脅,同時也是為了制衡中國。
事實上,美國宣稱的該計劃的組成部分―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已經“提上了美韓合作的日程”,最近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薩德”是什么?
“薩德”是美國“末段高層區域防御”(英文縮寫為thaad)的英語音譯,這套系統的攔截高度達到40―150公里,即大氣層的高層和外大氣層的低層,該高度實際是射程3500公里以內彈道導彈的飛行中段,是射程比它更遠的洲際彈道導彈的飛行末段。因此,它與其他系統配合可以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末段,形成雙層攔截,也可以與“愛國者”等低層防御系統中的“末段攔截系統”配合,攔截中、短程導彈的飛行中段。
美國自1987年起研制“薩德”反導系統,20xx年5月開始裝備軍隊。在美國的“末段地面反導”系統中,“薩德”負責高層反導任務,“愛國者”負責低層反導任務。
“薩德”系統以連為基本作戰單位,每個“薩德”連由攔截導彈及其發射車、雷達和電子指揮控制系統組成。配備攔截彈150枚、發射車9部、雷達1套等。該系統既可由飛機空運,也可裝載到地面車輛上機動部署。
“薩德”配備的攔截彈運用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動力、材料、電子和控制技術,彈長6.17米,發射重量662公斤,最大飛行速度可達每秒2.5公里,有效射程在40―200公里。一個可供對比的數據是,俄羅斯“山毛櫸”防空系統的9m317導彈重量與“薩德”攔截彈相當,但其最大射程只有50公里,最大射高25公里。
“薩德”系統的核心裝備是an/tpy―2雷達。該雷達是當今最先進的防空雷達,采用了有源相控陣技術。它主要負責目標探測與跟蹤、識別和彈道落點估算,并可實時引導攔截彈飛行及攔截后毀傷效果評估。據雷達的研制方美國雷神公司公布的信息,該雷達的分辨率非常高,具有跟蹤和識別假彈頭能力。對戰術導彈彈頭的有效探測距離為1500公里,對彈體的探測距離更遠。“可用于對‘敵方’發射的彈道導彈進行早期預警跟蹤并對其飛行的末段實施攔截。”
中國“沒有理由反對”?
對于韓國將有可能部署“薩德”反導系統,中國駐韓國大使邱國洪曾明確表示“堅決反對”,稱這將嚴重損害中韓關系。韓國媒體高度關注,稱這是中國政府人士第一次發出警告。美國方面則進行辯解,今年2月6日,美國副國務卿布林肯表示,此舉完全是為了應對朝鮮,“中國沒有反對的理由”。
對此,有中國專家指出,就如同5年前美國計劃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為防伊朗”(實為擠壓俄羅斯)一樣,如今說為了防朝鮮,實則針對的是中國。俄羅斯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專家瓦西里?卡申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在太平洋西部針對中國部署數十枚“薩德”及其升級版導彈,可對中國造成嚴重威脅。卡申認為,美國給出的在東亞地區部署反導系統的“官方理由”太過牽強,因為該國的頭號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薩德”反導導彈攔截的目標是超音速導彈。在可預見的未來,朝鮮是無法造出超音速導彈的。
此外,“薩德”系統中的an/tpy―2雷達,除了可以監視朝鮮的彈道導彈發射,還能監控中國境內的彈道導彈發射。中國在華北、東北的導彈發射試驗,出不了大氣層就會被部署在韓國境內的該雷達系統捕獲。該雷達平時能夠偵測中國方面的各種飛行參數,可為其他反導系統提供預警。該雷達還具備相當強的反隱形能力,對于探測中國的隱形飛機也具有特別的意義。
俄羅斯社會政治研究中心主任耶夫謝耶夫認為。美國國防部正在打造從阿拉斯加經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到澳大利亞的“反導弧”,這是美國實施重返亞太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其目的在于制約中國。
今年2月上旬,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卡比和宣傳負責人杰夫?保爾先后宣稱“我們正與盟國韓國(就部署‘薩德’問題)持續進行協商”,“美韓正在就‘薩德’問題進行非官方協商,并且已完成韓國境內的選址調查”。這說明,“薩德”真的已經離中國越來越近。
被威脅方的應對之策
盡管“薩德”反導系統很先進,但也有其短板。實際上,所謂反導系統,通常指的是反擊和攔截敵方的攻擊導彈。少數反導導彈由防空導彈演化而來,大多數反導系統都不具備攔截超低空巡航導彈的能力。包括美國的標準―3防空導彈、地基攔截導彈,都只能攔截大氣層外的目標。因為這類反導系統攔截彈采用的都是紅外成像導引頭,在稠密大氣層內飛行時都會由于氣動加熱而無法看清目標。“薩德”系統基本也是這樣,仍然無法攔截緊貼地面飛行的巡航導彈。因此,巡航導彈或許是對付“薩德”系統的一種有力武器。
另一方面,“薩德”系統攔截彈的造價為1000萬美元/枚,三四枚導彈相當于一架早期三代機的價格,遠遠高于普通的戰術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因此,這種攔截彈的產量非常有限。如果對“薩德”系統實施大規模的飽和攻擊,美國即便有攔截的能力,也沒有攔截的財力。俄羅斯戰略專家曾稱,在歐洲戰場,俄可部署空基巡航導彈來化解美國的反導系統。因此,中國大量打造可攜帶亞音速和超音速巡航導彈的轟―6k型轟炸機,同樣可給中方遏制美國的反導系統帶來機會。
有軍事專家分析稱,中國對付“薩德”反導系統還另有方案可選,就是在沖突早期階段,利用電磁脈沖武器打擊該系統的雷達。俄羅斯“衛星”新聞網近日登載的一篇文章認為,中國成功研制出電磁脈沖武器,是進行信息對抗的一個重要因素。中程彈道導彈有可能充當中國電磁脈沖發生器的載體。今天,當美國的反導系統距中國邊境越來越近之時,此類武器的作用越發明顯。電磁脈沖武器的一個可能的優先使用目標,是用于防空和對付反導系統的指揮設施。讓敵方的雷達失靈,可保證解放軍最有效地利用自己大量的常規高精度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摧毀敵方重要的交通設施、機場和防空武器。這可讓中國在沖突的早期階段占有空中優勢,阻止美國向太平洋西部補充軍力。
也有專家指出,對付“薩德”系統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發展由彈道導彈發射的“助推―滑翔”型高超音速飛行器,這類飛行器的飛行高度低,可實施大范圍機動,是目前“薩德”系統奈何不了的。因此,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研制成功,將能有效反制反導系統。
共
2
頁,當前第1
頁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