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篇一
教學過程主要有理論課、上機課和課外實踐三種形式,三者比例目前受各種因素制約,不能一概而論,但應不違背以下原則:
理論課在信息技術課時中的比例應遠小于上機課。應給予第一節信息技術課足夠的重視。課前用于知識記憶性質的檢查提問應取消。牢記課堂教學以能力培養為主。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要培養學生追蹤新技術的能力。因此,學校可安排教師在多媒體教室(如暫無多媒體教室也可用教師機和大屏幕彩電替代)對windows和internet等具有現實意義的知識和應用技術進行教學,讓學生有機會感受這些應用技術。那種認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不能趕潮流,只要教一些計算機基礎知識就可以”的想法不可取。
教育部已擬定,上機課的課時應占信息技術總課時的70%以上。有關操作的教學內容應安排在機房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在鞏固性練習中,進行知識的整合創造。程序設計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徑,應讓學生適當參與。目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選用的程序設計語言,一般只需學習十幾個簡單的語句,即可編出多種多樣的程序。鍵盤指法的常規訓練盡量與英語學習相結合,要常抓不懈。
課外實踐作為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應分程序設計和應用技術兩大類進行輔導。如創作美術作品;普曲或合成音樂;設計賀卡、電子像冊、公益廣告、網頁;通過internet進行信息傳遞、資料查詢等等,這些活動打破了學科界限,使學生在輕松愉快地學習、鞏固相關學科的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有效提高了應用已有知識進行創造和規劃的能力,深受學生喜愛。學校在保證教學課時的前提下,可利用課外活動、寒暑假的時間為學生提供課外實踐時間。在目前計算機已進入不少家庭的情況下,可適當安排學生在家完成部分課外實踐,彌補學校課時的不足。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篇二
本課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教研室編五年級下冊中難度比較大的一課。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立足教材,深挖教材,對教材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利用書本上的一切可利用資源,從課堂實際出發,以學生能準確理解圖層并能通過圖層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加以修改。充分運用“任務驅動法”,讓學生帶著任務在自行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用直觀教學法使學生知道什么是圖層;為什么要使用圖層;如何使用圖層。學生通過學習學會了建立新圖層;給圖層命名;移動圖層;刪除多余圖層;鎖定及隱藏圖層的方法。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當學生參照書本上的“做一做”完成了“植物開花”形狀漸變動畫的制作后,教師鼓勵學生對知識進行拓展延伸。這樣設計使學生學習知識有了一定的遞度。從而使分層教學達到了合理、完美的效果。
1、導課環節:從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目的教育為突破口,再用本節實例“植物開花”形狀漸變動畫的預設演示1(多圖層動畫)和預設演示2(單圖層動畫)的比較,使學生明白多圖層動畫能幫助我們實現一些單圖層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從而深入淺出地讓學生明白究競什么是圖層,為什么要使用圖層,并使學生消除學習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對使用圖層制作形狀漸變動畫的熱情。
實際效果:學生能通過“植物開花”動畫的對比,產生強烈的創作多圖層動畫的熱情,打消了他們對圖層的恐懼感。
2、授新環節:以教材為范本,引導學生自學并嘗試建立新圖層的方法。重點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圖層,學會建立新圖層和給圖層命名的方法。掌握如何使用圖層的方法。除了讓學生掌握建立圖層操作這個書本上要求掌握的知識點以外,補充進去了刪除多余圖層、給圖層命名、插入、重排、隱藏、鎖定圖層的方法,這些對理解圖層和更好地駕馭圖層有幫助的操作,使學生能通過本課的學習更好地駕馭圖層,學生只有很好的駕馭圖層了,才能在制作動畫的過程中很好地使用圖層。
實際效果:學生的確能很好地駕馭圖層,并能利用圖層制作“植物開花”的形狀漸變動畫。
3、課堂實踐環節:考慮到本課的重點在于讓學生學會使用圖層,故在教學中充分利用上節課制作的“植物生長”形狀漸變動畫,避免了學生因使用繪圖工具繪圖浪費時間。結合本課的“做一做”練習把本課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圖層基本操作、形狀漸變動畫、插入延續幀等)融入多圖層環境中,使其變成練習的一個環節,通過這個綜合的練習讓學生的腦海里有一個清晰的圖層概念,并增加了在復雜圖層中制作“植物開花”形狀漸變動畫的實戰能力。
實際效果: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完成既定目標,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利用圖層配合復雜動畫的制作。同時學生也明白了圖層的基本操作難度不是很大,難點在于什么時候使用圖層以及怎樣利用圖層解決制作復雜動畫中的實際問題。使用圖層最終目的在于制作復雜動畫,從而使動畫效果更合理,更完美。
4、拓展延伸環節:在學生掌握了“植物開花fla”形狀漸變動畫制作的基礎上,讓學生再建立新圖層,給動畫添加草地的背景,并對該層進行鎖定。插入新圖層并在圖層上打字,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如何使用圖層的方法,從而使知識得以升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實際效果:學生不僅完成了“植物開花”形狀漸變動畫的制作,而且在動畫中建立了“草地”背景層和動畫名圖層。使動畫的播放給人栩栩如生的感覺。
存在的不足:評價環節只注重了學生的自評,對于他評做得不夠充分,應該讓學生自己找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加深對本課知識的掌握。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篇三
學生最愛上什么課,就是我所教學的:信息技術。學生愛上信息技術課,這種愛好往往表現在愛玩游戲,或者上網聊天、看flash動畫。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愿認真地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導入,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我的教學內容中,既注重傳授知識,又注重讓學生理解電腦獨特的思維;不僅要會使用電腦,還時常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設計,這樣做有什么好處,這個程序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思路。
在課堂上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尤其是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作出別出心裁的答案。學生智慧的激活,會反作用于教師和其他學生,使其能在更高層次上積極思維,從而在師生、學生間積極思維的互動中,不斷閃耀出智慧的光芒。師生可從中盡情地去體驗教學創造美的樂趣,并可獲得教案目標之處的收獲。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關注知識的結構和學習學習的認知結構,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和獲得的能力的遷移,使這些結構具有適度的靈活性。讓學生成為主角。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進入主體角色,主動地去發現學習從而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
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始終處在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每堂課下來,學生都能根據自身的狀況,根據自己的選擇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真正成課堂的主角。學期末我還讓學生嘗試,自己給自己的作品打分,學生的誠實、信心也是我所教學的體現。
教學的確是一門藝術,而且這門藝術又要跟現實結合起來,即教師又要趕進度,又要盡量把課上得生動,的確很不容易。你可以嘗試著課前先告訴他們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可以解決哪些問題,把這個結果通過實例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調足他們的胃口,然后再上課,這樣他們也許會更有興趣,同時,聽課時也更有方向感。還有,可能的話課下跟學生多交流,可能會更知道他們的想法。其實,有時候學生對信息課不重視,也不完全是課業負擔的問題。
總之,我覺得只要付出總是有回報,看到學生獲獎的高興,也是我的成績的認可,當然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做,有更多的學生正渴望老師用知識去澆灌。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篇四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新課程,它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新課程改革以來,將信息技術考試改為網上統一考試,不僅提升了信息技術課在中學學科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同時,這也對我們信息技術教學提出了挑戰。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我們的課堂教學與學生的需求還有相當大的差別。從對高一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的興趣比其他學科要高得多。但無論是我們的教學內容還是我們的教學方法,學生都不太滿意,反映出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還很不理想。一是教學內容上,眾口難調,二是教學方法上,感受不一。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參差不齊,使教學內容難以適合每一位學生;學生喜歡操作性強的東西,而對教師教授的理論性內容不大感興趣;學生喜歡自由自在的學習和游戲,對于教師安排的任務缺乏完成動力等等。如何才能更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好地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一定的信息能力以解決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問題,適應社會的需求呢?這需要我們教師花更大的努力,不斷探索,找到一套適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一個學期的教學以來,我進行了如下探索: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于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如果課堂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著"教"走,只要"我說你做"就可以了,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后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于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采用"先學后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而對于像《計算機的基本操作》、《word文字處理軟件的應用》等簡單的知識內容我則采取了自學和學生獨立制作的方法,盡量做到“精講多練”、“學生講,輔助指導”、“讓學生自主學習”等方法。在最后的作品展示課上,同學們積極思考發現自己作品的不足之處,并能通過觀看其他優秀作品找到完善之法。對學生作品,應多鼓勵、欣賞、贊揚學,讓學生體驗成功感。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因為農村中學的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基礎較好,有的學生基礎很差,基礎好的學生,在老師還沒講完時就會操作了,而基礎差的學生總是害怕操作,不愿意動手。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于是,根據學生實際,每班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基礎好的先掌握的同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煉,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并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認真鉆研教材,認真備課,圍繞相應的知識點多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從而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將每一個任務都設計的明確、合理、科學,將所要傳授的各個知識點蘊含于各個任務中,將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讓學生完成了相應的任務后,從而也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從而讓學生擁有學習真正主動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引導學生去完成一系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提出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從而保證教學目標順利完成,讓他們嘗到學習的樂趣,滿足他們的成就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對于計算機教學,一定要聯系生活實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鉆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如:學習excel軟件時,我用到了數據搜集的方法。在有了兩節課的學習的基礎上,我動員同學們制作一份《個人消費統計表》,分析自己的生活費都花在了什么方面,哪些方面是可取的,哪些方面是不應該花消的,然后計算出總開支。在這個數據的搜集過程當中,同學們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關注自身的生活消費支出,從文具、伙食、交通、其他方面的費用入手實事求是地、認真地制作了《每周個人消費統計表》。完成了表格的數據計算,并且有的同學主動算出各個方面所占的比例。教材上的知識的到充分的發揮,還有的同學給表格加上了生動的圖片或者是美麗的背景圖片,從而結合了前面所學的在文檔中插入圖片的知識,完成了表格中圖片的插入和背景的設置,完美了表格的界面,豐富了自己的知識。數據出來后,課堂上同學們還互相比較誰花的多、誰最節省,認真分析那里的是該花的、那里是該省的,然后制定出一份《日后花費計劃清單》。從這樣的一節課中,學生學習到的不僅是簡單的“excel制作表格”,還包括了多個軟件的綜合應用,涉及到一個操作技巧在多個軟件中的不同使用,達到共同的目的(圖片的插入和背景的設置),修飾美化版面。他們不僅深入地掌握了該項操作的技巧,還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通過本次課的學習,真正讓學生們成為課堂的主人,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多的教會了學生們對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并給出分析結果的能力,可謂收獲頗豐。
教學評價一般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較多,特別是在學生自由創作過程中,我們對于學生的活動給予恰當的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創作意識,促進學生更主動地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掌握教學內容,達到良好教學效果。也使學生更客觀地評價別人的作品。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活動中都能有所發揮和創新。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根據環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總體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
筆者在交流時發現,信息技術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即認為:信息技術基礎部分,教材比以前有很大進步,內容豐富,涉及知識面廣,與學生學習、生活結合密切,許多內容都能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習熱情。可是當課程進行了一半時,就我的見聞,一線教師普遍反映這個課更難把握。 面對新課程我們該怎么辦?很多東西都需要我們自己摸著石頭過河,同時一步一步總結經驗教訓。 在新課程開始前,我曾研讀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和新課程學習指導綱要,并撰寫了《試論信息技術課的技術定位》一文,對新課程的定位和培養目標進行了初步探討,下面就以兩個結論開始本文。
信息技術課的課程定位: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中,把課程分為學術性課程與技術性課程。技術在新課標八個學習領域中是一個基礎的學習領域,而信息技術是其中最能反映先進科學技術的課程,這是信息技術課在新課程體系中的基本定位。信息技術課的培養目標:信息技術課是技術課,目的是培養學生技能。 同時這種技能不是計算機本身,而是使用計算機去處理信息的技術和能力,是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必備技能。高中的信息技術課不是專業的計算機課。高中技術性課程與學術性課程協調配合,最終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適應信息時代發展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我認為認清本學科在新課程中的地位,和本學科的培養目標非常重要。他是我們進行教育、教學、教研的根本指南。
根據以上的定位和培養目標,結合現階段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來談談反思。
信息技術基礎部分涉及內容多,如:程序設計、統計圖表、視音頻編輯、信息的集成、圖像數字化加工、文本信息的加工等多個方面多個層次內容。涉及軟件也非常多,如:word、excel、pointpower、visual basic、acdsee、cooledit、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flashget等幾十個軟件。比如vb過去是用一個學年的2/3時間來學習的,word過去是用1/3學年學習。如果還用過去的方法,按照過去的難度一步步來教,其他不說,就時間上顯然不夠。如果簡單降低難度,每個內容、每個軟件,都走馬觀花一樣,讓學生隨便用用,淺嘗輒止,則顯然實現不了教學目標。我認為可以采取的策略是,核心內容不降低難度,而把一些細節部分一筆帶過,我稱為“忽略技術細節”的策略。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體性的發揮非常重要,一定要避免教師滿堂灌,要啟發學生多思考,多討論,多嘗試,多動手。不能以講代思,不能僅僅讓學生停留在照貓畫虎的模仿層次。
舉例:excle中的圖表加工。這里的核心內容是如何用直觀的、形象的圖表去表示數據。因此教學一定要圍繞讀懂圖表,并在此基礎上學會選擇合適的圖表去展示數據信息來開展。我認為這個圖表應該先在頭腦中建立,然后才是通過工具(計算機、excel軟件)來幫助分析和表達某種信息。 就要求教學中分析數據處理的需求,組織討論,加強引導。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還要特別注意幫助系統的支持、小組協助的培養,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學習環境的建設。特別是幫助系統的支持,我認為在教師備課時候要特別注意。因為新課程內容面廣、難度大,如果沒有很好的幫助機制,僅僅靠老師主導課堂,學生必須跟教師走,那樣的學習一定是低效率的。幫助系統可以是文檔資料、網頁鏈接、動畫、錄像、還有教材的使用等。檢查自己有沒有好的幫助系統,只要留心觀察完成任務階段,學生是不是一直舉手詢問就可以了。如果一堂課下來,自己累得疲于奔命,恨不得分成三頭六臂去解決學生各種各樣的簡單問題,這不是學生笨,這是自己幫助系統沒建好。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篇五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型的課程,其實踐性強,發展快。經過一段時光的教學,我發覺孩子們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初步掌握了計算機操作的基礎知識,在挑戰困難,增強自信心與創造潛力等方面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歡樂。
在中低年級段,學生處于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初步狀態,對于趣味性的知識較為敏感,所以根據這一階段的年齡心理特征,開設的計算機課就以指法練習、輔助教學軟件的應用以及益智教學游戲這些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動手潛力的知識為主要資料。這樣做,貼合兒童階段的認知結構便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潛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處于一種愉悅的學習狀態之中,便于理解老師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發展自我的潛力。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資料——《用計算機畫圖》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學生玩玩“掃雷”、“紙牌”等益智教學游戲,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機操作課中,我透過學校的多媒體展示系統,將有必須電腦基礎的學生的電腦作品制成幻燈片并配上優雅的音樂在教學樓一樓電視屏幕上播放,學生們頓時沸騰起來,紛紛舉手詢問,我都一一給他們解答,并鼓勵他們只要努力學,就必須能成功。于是就開始手把手耐心給他們講解畫圖的有關知識作品做好了,如何輸入漢字給自我的畫取名或將自我的大名也寫在畫上呢?這時我順勢讓學生認識鍵盤,用鍵盤練習卡一遍又一遍的練習,同學們最后能找到26個英文字母的位置,漢字也會輸了,我又指導學生構思新的作品,給自我的畫起上名字,也把自我的大名寫上。看著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圖畫,同學們十分高興。對自我的創新潛力有了全新的認識。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學習的用心性大大提高。
給中年級上計算機課是件比較困難的事,學生剛剛認識鍵盤上的字母,卻不熟練,更談不上讓他們去記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給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講解帶來很大困難。透過實踐,我找一些較貼切且又能讓學生感興趣,能輕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比較好。
小學生天真活潑、好奇、頑皮好動,但他們形象思維潛力強,抽象思維潛力差。如果僅僅口頭講授計算機知識,顯得比較枯燥,學生會沒有興趣,課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務必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不是單純講解,而是側重于畫各種各樣搞笑的圖形。這種由靜變動的教學手段直觀、形象、清楚,易于控制進度、重點的地方能夠反復演示方法,極大的刺激了學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之中,完全調動了學生的用心性,到達了理想的教學效果,排除了心理障礙,大大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欲望。上機時,我又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給他們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學習的興趣,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由于我這種新理念、新意識,學生們對電腦的學習興趣逐日增強。
精講多練就是多一些上機操作的時光。俗話說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練習,學生自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要學習的知識。
每節課的開始,我都會讓學生講講自我的學習體會和操作技巧。逐漸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同時也給別的同學樹立了學習電腦的好榜樣。對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決的辦法因人而異,有時我個別指導,有時讓"小老師"指導,還有時讓他觀看其他同學的精彩表演,他們在一點點進步,當聽到老師鼓勵贊揚的話語他們的臉上也最后露出了開心的笑容。經過實踐,這些同學都有了必須的進步,有的還提出要參加電腦興趣小組來進一步完善和提高自我的計算機水平。
計算機知識是不斷更新的,僅書本上的知識是沒辦法教好學生。而且學生很想了解計算機發展的一些最新動態,了解一些新的軟件,一些網絡知識。為此,我們能夠在上課前花3———5分鐘時光,講些計算機信息方面的新知識,信息新動態和大家一齊分享。或是讓學生講講自我的學習體會。并且告知學生們光憑單純的興趣是不夠的,要有一種意志力,要把所學習的知識和實際聯系起來,明白這些道理,學生學習時有了目標,有了動力。
以上只是我平時教學的幾點體會,作為一門全新的課程,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方法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相信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總結出來,計算機教育必將能在良性的軌道上闊步前進。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篇六
《制作課程表》是對《小小通訊錄》一課做了教材處理后產生的。剛接觸《小小通訊錄》一課,仔細專研教材,發現本課的重點是表格的學習,通過制作班級通訊錄學會在word中插入表格,以及對表格進行美化。
但是要收集班級同學的地址,以及在word中輸入地址,工作量很大,可能一節課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地址的輸入上。
所以我對教材內容做了如下處理:改由制作課程表來學習表格的知識。個人覺得本課用課程表替代通訊錄教學效果會更好。學生對課程表非常熟悉,可能都有自己制作過課程表的經歷,所以用課程表更貼近學生實際,引起學生的生活體驗。
在情境的創設上,我采用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貫倡導的“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由生活實際中的表格引入到這節課需要學習的課程表,再通過承諾將學生自己做好了的課程表打印給他們,實現了“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習為生活服務”的本節課教學理念,同時讓學生切身感受到信息技術的學習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有益于生活、充滿了樂趣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教育生活化”理念的提出,要求把生活化的教學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育教學行為中。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也要能夠充分的體現出“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在生活化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創設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景,可以激發學生探索新鮮事物的興趣,點燃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的求知欲。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努力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去貼近學生生活,將信息技術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系起來,使課堂充滿生活氣息,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例如,在教《飛鴿傳書》一課時,教師節給老師發郵件送教師節的問候,讓學生在體驗送問候的過程中,掌握了發送電子郵件的技能。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這就是說首先要投其所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知識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要注重培養學生將習得的知識回歸于生活實踐中進行運用與發展。學以致用,是學之根本。例如,在講到word中“插入表格”一課時。我先是調查了解學生知道哪些表格,課上再向學生展示大量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表格,如:課程表、值日表、作息時間表等,然后簡要介紹插入表格的基本方法,放手讓學生利用插入表格來繪制其中的一個,這樣既讓學生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又讓學生知道了表格在生活中的作用。這樣聯系生活的學習,自然效果要好得多。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信息技術課堂中常用的教法之一,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任務既要使學生感興趣,又要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主動地去學習。例如在《旅游計劃書》的教學中,教師提出任務到網上查詢杭州回紹興的火車班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生輕松快樂的收獲新知。
積極提倡評價的“生活化”,即評價應注重平時的操作與實踐,注重過程性評價,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學科標準去評價。對學生的評價,不能用一個尺度而要用多元的尺度去衡量,要努力去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和發展的可能性,并使之得到發揮,要讓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信息技術為生活服務,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我們評價應是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評價的標準也就多樣化。因此,注重學生學習的評價,揭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及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學科標準去評價。
生活化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不僅僅是改變了課堂教學的模式,更重要的是讓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到了一起,讓學生的學習和其它生活體驗一樣,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完成。只有我們更加關注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才能提升學生課堂學習質量,才能更有效地促進每一位學生自我的發展,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培養良好的信息素養,讓學生適應信息社會,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篇七
翻開以往的計算機基礎課本,無非是以計算機的發展史講起,接著講解數制與編碼,再次講述計算機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作用,再才進入到dos與windows系統的使用,其枯燥的理論很容易打消孩子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一但孩子的計算機興趣被扼殺,信息技術課堂的生機也就蕩然無存。然而如今的信息技術課本內容設計合理,完全符合學以至用的目的,課本從信息技術基礎講起,接著介紹windows系統的操作,再介紹網上沖浪的過程與方法,這就讓同學們形成搜集信息的習慣,但這些對于我們的學生,課本的價值量還是低了些,學生計算機水平普遍都比較高,如果再圍繞書本講解,學生不但會抵制,更耽誤后續課程的進度,如何設計一套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是上好信息技術課的關鍵。
在信息技術課上使用五糧課的分組模式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和小組團隊協作精神。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學習。學生在相互討論和與其他小組的對比中可以輕松掌握相關知識。結合積分獎勵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通過各小組長得培養增強教師對課堂的掌控力。
新授課中,教師如果一味的注重理論的講解,學生在十分鐘或更短的時間內就會走神,所以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可以讓學生集中精神配合老師共同探討新知識。如在講解word軟件中繪制表格的第一課,教師可以拿出象棋棋盤圖片,讓學生數出棋盤的行與列,再介紹如何將單元格調整為正方形以便放棋子,如何來畫棋子,美化表格,接著就讓學生完成棋盤表格,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會發現畫棋子很費時,這時老師就可以先讓學生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技巧,再來演示如何“投機取巧”,此時學生似乎一切恍然大悟,接下來的制作過程就方便高效的多了。
其實要讓學生真正上好信息技術課,老師就必須充當好一個導學者的角色,幫助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和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區分好與壞的信息,提高學生對信息的分辨能力;多給學生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不能因為老師的導向而埋沒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除此之外,在教學中可以將德育教育滲透到信息技術課堂當中來,讓學生知識信息化時代的兩面性,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習至用。作為專業老師,更應該要讓學生知道學習信息技術的必要性,真正讓學生成為具有高品質的人。
信息技術課上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漲,他們對新事物充滿著好奇,總幻想有一天能熟練的駕馭計算機、能制作出精美的動畫、能設計出漂亮的游戲、能控制自己創建的游戲角色……只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至用,久而久之,其操作水平又會上一個新臺階。七年級上學期開設的課程是信息技術基礎與word軟件,學生操作量大,高一每周僅有2次課,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的學習任務,45分鐘尤為重要,課堂講解時間不能太長,上機練習的時間可以放長些,每次授完新課后給每個學生下發一定的練習題,練習范圍就是本堂課所講授的內容,學生按照老師給定的題目針對性練習,教師再個別輔導,當然學生對于知識點模糊的地方也比較多,老師可以安排每組的小組長擔任輔導員,同桌討論等形式,完成課堂練習,在作業時間將理論轉化為實踐,鞏固并消化,從而彌補了總課時不夠的難題。
反思人:xxx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篇八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型的課程,其實踐性強,發展快。經過一段時光的教學,我發覺學生們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初步掌握了計算機操作的基礎知識,在挑戰困難,增強自信心與創造潛力等方面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歡樂。
在初級階段,學生處于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初步狀態,對于趣味性的知識較為敏感,所以,根據這一階段的年齡心理特征,開設的計算機課就以指法練習、輔助。
教學軟件的應用以及益智教學游戲這些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動手潛力的知識為主要資料。這樣做,貼合本階段的認知結構便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潛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處于一種愉悅的學習狀態之中,便于理解老師教授的新事物,并且易于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發展自我的潛力。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資料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余也教學生玩玩“掃雷”、“紙牌”等益智教學游戲,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機操作課中,我透過學校的多媒體展示系統,將有必須電腦基礎的學生的電腦作品制成幻燈片并配上優雅的音樂華考|zk168在教師機上播放,學生們頓時沸騰起來,紛紛舉手詢問,我都一一給他們解答,并鼓勵他們只要努力學,就必須能成功。于是就開始手把手耐心給他們講解畫圖的有關知識。經過一段時光的練習,學生們對電腦已不陌生了,我就帶著他們進入windows的“畫圖”。在畫圖紙上進行畫點、畫線、畫圖形等操作,經過操作訓練,學生們學會了許多工具和菜單的使用。透過復制、剪切、粘貼和移動,學會了畫一些簡單而美觀的作品,互相欣賞,直到下課,同學們仍然余興未盡,圍著老師問這問那久久不愿離去。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輸入漢字給自我的畫取名或將自我的大名也寫在畫上呢?這時我順勢讓學生認識鍵盤,用鍵盤練習卡一遍又一遍的練習,同學們最后能找到26個英文字母的位置,漢字也會輸了,我又指導學生構思新的作品,給自我的畫起上名字,也把自我的大名寫上。看著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圖畫,同學們十分高興。對自我的創新潛力有了全新的認識。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學習的用心性大大提高。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篇九
通過改行兩年多的教學和觀摩市級優質課,我對“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這一環節總結了以下幾種方法:
從復習舊知識來引導學生發現新問題,并且在發現新問題時就讓學生明白要探究的目標。這種方式是很多老師常用的導入法,讓學生自己抓住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在鞏固了舊知識的同時,又讓學生明確了新受內容的重點和任務,從而學生們也會在懂與不懂之間積極尋找問題、探索答案,這種方式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教師如果在教學中運用了實物、模型等直觀教具導入新課,就能讓學生通過觀察引發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氣氛,這種直觀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具體化和形象化。
在我們的教材中有很多知識都要通過觀察操作、合作探究來讓學生們交流和完善。利用觀察操作、合作探究的方法來導入新課,不僅能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知識,還能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索規律。在動手的同時積極動腦,即拓寬了學生的思路,又增強了他們的學習欲。
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來解決怎樣觀察物體這一問題。
提問是我們課堂教學中通用的一種教學方式,也是啟發學生學習的一種手段,我們有的教師就喜歡通過提出問題來導入新課,如在教學對稱圖形時,我就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從鏡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怎么會是一樣的呢?為什么?隨著問題的提出,學生就會積極的思考,從而導入新課。
利用故事或猜謎語來導入新課,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進一步的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如在教學鏡面對稱時,我先讓學生來猜謎語:你走他也走,你笑他也笑……猜猜看,這是什么?生搶答:是鏡子。那么,鏡子和數學又有什么關系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新知識,由此引出新課。
在我們所用的新教材中,大多數的內容與練習都體現了圖文并茂的這一特點。那么,在教學中我們也應該充分利用這些插圖來導入新課。如可根據插圖做成動畫課件,也可根據教學內容對課件進行改動等,利用電視、幻燈與錄音等手段加上老師的語言與生動的畫面相結合,就會讓學生走入情境中。簡明的圖畫與逼真的形象,會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總之,靈活多樣的導課方法,在我們小學數學中是不可缺少的,要選擇合適的導課方法就要先把握好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接受能力。像我這種改行不久的年青教師,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積累經驗和完善教法,才能不斷的充實自我,用自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篇十
計算機繪畫具有豐富的表示力和簡易的操作性,使學生情有獨鐘,并成為兒童學電腦的必修技能。其中windows中和帶的“畫圖”以其簡易清晰的界面深得師生的青睞,然而教師也往往對“畫圖”感到頭痛,因為它對于不規則曲線的表示實在是差強人意,它的表示力實在是無法滿足人們對美的需求。
任務驅動是目前計算機教學中較為廣泛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帶著任務學,能在學的過程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逐步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在講授畫圖程序的時候,假如簡單役計任務,學會使用畫圖工具。發現學生對于“畫圖”各種基本工具的使用都較易掌握。但如我想讓學生畫畫生活中的物品,可是學生面露難色,覺得用這些工具不夠用,難以畫出真實的物品,其主要原因關鍵在于缺乏發明性的思維。在設計任務時,應盡量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動身,讓學生切實體會計算機可以協助其解決實際問題。這個環節的時間還可以增多一些,真正要使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操作,恐怕僅用5分鐘是不夠的。因此,在教學設計設計中,我先讓學生看這樣一幅范圖,請同學們考慮一下,誰能用幾秒鐘時間完成。大局部學生從常規思維動身,采用了曲線工具來畫,用兩條曲線圈起來,結果花了不少時間,畫出的“月亮”還不夠理想。可是有些同學卻突發奇想,先畫好兩個大小基本相似的圓,然后移動其中的一個圓,把它覆蓋在另一個圓上面,組成一個新月形,然后用橡皮擦去多余的局部就完成了。我認為這就是一種發明性思維,對于這類同學,我表示了多篇的態度,并希望其他同學也能像他們一樣發明性地看等問題,能發表你獨特的觀點。
通過以上的小練習,學生興趣倍增,紛紛躍躍欲試。看到這里我便趁熱打鐵,出示了第二個小練習,并說:“同學們,你能在5秒內完成嗎?”。在這近乎不可能的目標驅使下,學生興趣大增,課堂氣氛活躍,思維蹦出了火花。有的同學想到了這樣的方法:用紅色畫兩個差不多大小的圓,并相互交*,然后在下邊畫兩條相交的切線,最后用填色工具填上紅色就可以了。也有同學采用了復制翻轉等方法,真是各有千秋。在這個練習中,學生充沛體會到了發明的樂趣和勝利的喜悅。
生活中的物品也正如以上練習一樣,只要你以發明性的眼光來看待它,使“畫圖”工具真正為你所用,那你一定能畫好它的。接下來我出示了一座房子,請同學們來畫。有了以上的經驗,學生很快找到了極具發明性的方法,畫好了房子,有的加上了桌子、窗戶、地毯等各種家具,儼然成了一幅“我愛我家”的命題創作畫。當學生的發明思維萌發以后,我所要做的就是稍加點拔和堅持它的熱情,然后就和同學們一起體驗發明的喜悅與快樂吧!
我想,教師教學的發明性首先應該體現在對教材的處置上。一般來說,教材往往把知識以定論的形式直接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看到的只是思維的結果(即結論),而看不到思維活動的過程。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不太主張上計算機課非得帶書不可,應該讓課本上的知識“活”起來。打個比如,導演對劇本的處置是一種再發明,同樣,教師并不是教材和參考書的“留聲機”,而應能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已有知識,對教材進行科學、藝術的處置,形成可操作的教學思路,這也是一個再發明的過程,重要的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需從知識的傳授者向知識的促進者轉變,其角色行為主要表示為:協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探索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戰略,發展其認知能力。
設計到課堂教學中,對于小學生來說無疑是件快樂的事,將操作步驟用課件有條理地向學生交待清楚,對培養學生良好、規范的操作習慣是相當有用的,同時也體現了課件應有的實用價值。
要想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要為學生創設一種和諧、民主和寬松的課堂氛圍。假如面對著一位整天板著面孔的老師,學生們哪還能有創新的火花呢?在課堂上,應該多給學生表示的機會,允許小朋友們多想、多問和多說。
對學生作品的評價主要應是學生之間的評價,學生在評價自身的作品時可以與以前的作品作比較,評價他人的作品時可以與自身的作品作比較,評價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篇十一
課堂教學中,在導入新課、學習新知等不一樣階段,學生的思維狀態是不一樣的,提問要注意時機,引導學生去進取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同一個問題,應善于從不一樣角度向學生提出問題,運用條件的增設變化及結論的延伸和條件與結論的互換,一題多解、舉一反三等方法設計出新的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本事和自主探索的本事。
課程改革中,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自我去探索、去鉆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進取性和創造性。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關注全體學生,而不是個別學生,教師也要做到少講,讓學生自學,做到精講多練,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充分體現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指導者、促進者的多重身份。
課堂中多展示學生作品,利用成功體驗激勵學生的學習課堂上多展示學生的作品,給予表揚鼓勵,會使學生有成功感,感到莫大的欣喜,對自我充滿了信心,從而對計算機學習產生更為強烈的興趣。在伴隨著教師和同學們的贊美,這些同學都會沉浸在一種難以言喻的興奮之中。課堂中我讓每個同學都把作品上傳到局域網中,這樣,只要進入網上鄰居的同學都能看到,當看到有同學欣賞自我的作品時,他們會充滿成就感。用成功的體驗,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根據具體情景采用適宜的方式,必須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盡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比如我在上“信息無處不在”這塊資料時,經過舉例:學校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信息,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能夠吃飯的信息,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教師能夠把理論課教得簡便,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根據環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我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到達夢想的教學效果,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篇十二
這是幻燈片教學的第一課,對于五年級的孩子來說,幻燈片并不陌生,但是真正會用的其實只有一小部分學生,大多數的孩子對幻燈片也只是見過卻從未使用過。不過,我們曾經在四年級時候學過word,這與ppt無論在軟件界面還是功能上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就通過讓學生比較word與ppt,用舊知識引著學生去探索新知識。通過教學,也聽了教研員的點評,我自己也有了不少的感觸。
幻燈片的學習是新知識,但是因為和word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較的教學方式是很適合本課教學的。在這里,其實需要的就是學生知識遷移的本領。在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對于藝術字的使用還算熟悉,但是,遇到插入圖片,卻有點無從下手。回想一下,距離去年學習word中藝術字和插入圖片的知識,少說也有三四個月了,學生忘記了也是很正常的事,而我恰恰忽視了這一點。知識遷移的本領很重要,但是在遷移之前,我想,還是應該先讓學生復習、鞏固一下舊知識,才能更好地實現知識遷移。
一周一次的信息技術課,真的是一件讓學生特別期待的事,于是,每次課上總會出現那么一些孩子教學中常常會出現,我在上面講,下面就按耐不住玩,結果,聽了前面不知道后面,反而降低了學習效率。怎樣讓學生停下手中的工作,來認真聽講,提高聽課率呢?我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廣播教學,也就是通過教師機控制學生電腦來講解演示重要信息。雖然,廣播教學能讓學生接受知識,但是,學生都是非常不喜歡這種被控制的感覺,因此,這種方式不能用得過多。我想,讓每個孩子在課堂上有足夠的時間動手操作,提高課堂上教師講課的有效性才是最最重要的吧!
本課的綜合任務是制作一份童話故事會的背景ppt。學生通過插入圖片都完成了背景的制作,只是很少有學生會想到要加上故事的標題以及講故事學生的姓名。課后,李老師提出來,雖然我們這堂課學習的是對幻燈片的初步認識,以插入圖片為主,但是,既然是做故事會的背景ppt,就要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告訴學生幻燈片在這里的作用,以及此類幻燈片需要告知觀眾的信息等。是啊,學習不能為了技術而技術,我們要教給學生的也不應該是單純的技術,還有這些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學以致用。
分層教學是信息技術課堂上常用的教學方法,因為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實非常大。但是,我在本課教學中所設計的三種級別的任務,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來選擇,原意當然是希望大家都能完成任務,讓水平相對弱的完成相對簡單的任務,而電腦高手們可以挑戰下難度稍微高點的任務。不過,我不得不承認,我還不夠了解這些孩子,孩子們大都好勝心強,有三種級別可以選擇,大家大都選擇了高級任務,不論自己是不是真的完得成。結果,可想而知了。仔細一想,其實這樣的分層設計確實沒太大的實際意義。以后應該多考慮一下孩子們的心理,更合理地運用分層教學。
對于信息技術課來說,在學生完成一件作品以后,課堂評價是必須的。在本課教學中,由于學生在完成作品后所剩時間不多,我便匆匆展示了幾件作品,并口頭給了他們一些評價。課后,我也反思了一下,確實是忽視了評價的重要性。學生辛苦完成作品,得到的卻只有我簡單幾句評價,大概會有些失望吧!評價,讓學生也一起參與,說說作品的優點,也談談自己的建議,多元化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得到更多的鼓勵。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篇十三
教師比學生提前知道知識,因此教師需要通過講授讓學生們盡快明白,我們經常是靠一根粉筆講完一節課。同時,上課過程中任務活動受限于教材,往往被限定于指定“打印”類材料的交流討論。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們開始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比如ppt演示文稿或視頻音頻等軟件,傳遞給學生信息,這些方式會讓課堂變得活躍,更能吸引學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讓學生明白的目的。
目前,我們教學中普遍使用的是ppt課件。曾經我一味地追求過制作課件的精美,圖片、字體、動畫、顏色搭配與內容的相互配合,制作出的幻燈片讓自己感到賞心悅目,豈不知這些竟讓上課的學生走了神,往往忽視了課堂本身的內容。后來,我開始關注幻燈片內容的呈現,恨不得將自己所講的話都打在屏幕上,先制作課件再寫教學設計,本末倒置,目標不明,甚至是容量大到學生還無法看清一頁的內容,就匆匆瀏覽到下一頁,一頁又一頁,一節課下來,老師被課件牽著鼻子辛苦不已,學生暈頭轉向不知所以。
經過一系列嘗試和反思,我開始靜下心來研讀課本,開始先注重自我的文本解讀,查閱大量資料,明確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最后才根據需要去制作課件。可是,問題又來了!當學生的回答和課件制作的答案,在內容或答案順序上不相符時,老師必然再次受到課件的限制,在課堂上多少會顯得比較尷尬,甚至會給聽課的學生一種刻板印象,同時讓學生思維受限或精彩的呈現變成了徒勞無功。比如:上《看云識天氣》,有老師帶領學生回憶說明文的說明順序。有學生積極回答問題,但只答出了“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隨即老師讓同桌補充回答,他的引導是:在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前面,還有什么順序?學生雖然順利地答出了“時間順序”,但我們可能會疑惑,老師在引導的時候,為什么要強調答案的順序呢?這三種順序本來是不分先后的。當看到課件的時候,我們才恍然大悟,課件答案出場的順序是時間空間到邏輯。老師為了追求答案順序的一致性,忽略了對第一位學生回答的肯定,急于完成任務。類似的例子很普遍。老師們最擅長給學生統一的答案,可是,這樣就完全違背了教師做引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本質!
首先,我們需要改變教育觀念。信息技術和學科融合是現代教育的大趨勢。在課堂上打造一個數字化的教學環境,我們要始終清楚課堂目的:一方面優化教師的教,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的學。進而使學生學會學。所以,我們要以“學”定“教”。信息技術既不是簡單的技術羅列疊加,也不是內容的大量填鴨,更不是被信息技術牽住鼻子思維固化。而是要研讀文本,在實踐中尋找與信息技術相匹配的方法,讓融合更加的科學規范。
其次,不要讓刻板的答案限制了老師和學生的思維。我們通過課件提出問題,通常情況下,會給出所謂的標準答案,尤其是文科類課堂。實際上這是可以試著改變的。曾經聽過一堂語文示范課,教師只是通過課件顯示了問題,學生圍繞問題從不同角度思考,回答異常精彩,老師也不斷在肯定學生們的妙語連珠。有的聽課老師開始擔心這位教師的課件會給出怎樣的答案?結果是,沒有答案!課件不復雜,只是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的工具,教師將功夫下在了研讀文本和問題設置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最后,信息技術在不斷發展,老師們也要與時俱進,掌握實用易操作的軟件,實現交互式課堂,從而促進教和學。除了我們常用的ppt課件制作,其實還有很多新研發出來開始慢慢普及的軟件。比如希沃授課助手,希沃白板等軟件,它們不需要老師花時間去學習掌握新的電腦技術,而是能方便快捷地使用里面的資源,為課堂服務,交互活動讓老師的教更有效,讓學生的學更輕松,從而激發出學生個性化的思維體驗。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十多年教學歷程,讓我看到的,不是教學理念與信息技術的一成不變,而是都在不斷完善與優化。這也催促著我們,需要不斷學習,任重而道遠!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篇十四
復習舊課:通過向同學們展示16乘16的“你”字字形碼,提問所占存儲空間的大小。講授新課:以“你”字為線索,一次講解輸入碼和字形碼。期間講授輸入碼時以生活中的輸入方式(音碼)維持學生的注意。展示“你”字在輸入到輸出的完整過程。展示一串二進制編碼,請學生按ascii表轉換為字符。講授圖形編碼,以兩種不同編碼方式的福安對比矢量圖與位圖的區別。
1、使用photoshop查看“block。jpg”的屬性活動。
2、通過降低位圖的位深度,使學生探索位深度的作用。推算位圖大小,得出位圖存儲公式。
1、位圖與矢量圖的區別。
2、位深度的作用。
3、位圖存儲公式。
教學內容設計了字符編碼和圖像編碼,其中圖像編碼涵蓋位圖、矢量圖、位深度以及位圖的存儲、教學方法上用到了講授法、任務驅動法,以任務單的形式輔助教學,凸顯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從課堂情況來看,幾乎全班都跟隨教師的思路,任務單也都順利完成。值得借鑒的地方:任務驅動的案例可適用多個任務,任務之間應該有連貫性,知識點間的銜接也應順理成章。對知識的講解要簡明扼要,為學生流程更多的時間探索學習內容。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篇十五
執教高中信息技術課已經有5年了,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現階段新課改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到現在也算是推進了一段時間了,作為在一線執行新課改的教師來說,喜憂參半;一方面課堂教學更加關注學生,和現實生活聯系更緊密,教學內容實用性更強,更加關注能力;另一方面基于信息技術學科的特殊性,課改前的教學方法、模式等都還處于摸索著前進的階段,因此,在新課改的教學實踐中,難免會出現各種難以預料的問題,還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情景一:學生進入機房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陸qq,在已經說明外網絡是斷開的情況下,學生直言:不能上qq,那信息課上著還有什么意思啊!——理直氣壯!
天室”和“論壇”等正是網絡創造出來的虛擬社區,屬于“第三個世界”的,我們不是要“取締”,而是要“拿來”為教學所用,促使學生在經驗世界和語言文字世界中學習活動與學習經驗的整合,這樣才是積極的做法。
情景二:在學習《信息的加工與處理》的課堂上,有學生提出這些內容在上高中前就已經學過了。
反思:目前我校使用的信息技術教材是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基礎》,它是經過幾次改版的教材,但在“微軟培訓班”中兜了很多圈子。從小學到高中,一部分信息技術內容一直在“螺旋”中重復著,如果信息技術課程仍然沿用舊的課程觀,那么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無心學習、被動地“玩”的現象肯定很難被扼制。因而,運用“新課程觀”來執行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是我們信息技術教師面臨的新課題。新課程觀中強調的是師生共同創造、開放性、個性化、超文本鏈接的課程體系,因而,讓學生參加到信息技術課堂的資源建設和教的活動中,學生有了學習的自主性,就會自覺地回歸到學習中來,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情景三:去年9月份去山東參加觀摩課的聽課活動,其中有位老師教的非常精彩,但在評課階段就有老師提出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任務分析”,說是都新課改了,還通過這種“任務分析”限止學生的思維。
不是簡單的一刀兩斷,而應是揚棄。有的教師認為,新課改就意味著徹底的否定和完全的拋棄,似乎全面否定與激進更能顯其改革的徹底性。因而在行動上往往全盤否定以前的傳統教育,例如此情景。本人覺得不管是什么時候,只要是好的方法,有效的方法都要繼承下去,要正確處理好創新和繼承的關系。難道真要把“游戲式”或“故事式”的自主教學進行到底嗎?一節課講一個故事導入,主題活動時再來一個游戲,課堂小結時還來一個故事;如果是這樣,恐怕這也是“新課改”的悲哀。
新課程改革確切地說是改善課程的一次嘗試,是課程改革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階段,它需要一個長久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新課程改革與實踐“始于心動”,“成于行動”。在推進新課程的行程中,廣大教師對新課改的理念、方法、內容等還處于學習、理解、探索階段,在實際操作中仍會遇到許多問題。作為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只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有敢于直面問題的勇氣,大膽嘗試,不斷摸索,認真分析,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以上是本人對新課改這一階段中出現的問題的反思,也是自己對新教材,新課程的初步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