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心得體會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篇一
今年我認真學習了陶行知的“創造教育”理論,認識到: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體系的主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豐富的養料,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我認識到:實施愛的教育,保護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是為創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礎;實施生活教育,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是為學生打開創新思維的源泉;尊重學生主體,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學習操練;實行“六大解放”,煥發學生活力,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都是偉大的教育家,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觀點卻是驚人的相似?毫無疑問,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己去不斷努力實現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的。
為了學習,可以三月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現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謙虛;我不如老農,我不如老圃,這是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他的學習精神,不僅僅限我們常人的思維:這個是學問,那個不合適。孔子會以最博大的胸懷,去接容包納世間萬物,這就是我們所不及的。
生活教育理論是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論,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它也是中國現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什么是生活教育理論?陶行知說:“從定義上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說明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是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發揮作用。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篇二
第一段:引言(200字)
教育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它影響著個體的成長和整個社會的進步。在探討教育的過程中,理論的作用不可忽視。我們閱讀教育理論的著作,從中學習和理解各種理論觀點,將幫助我們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實踐原則。在我個人的閱讀體驗中,我注意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觀點和啟示。
第二段:理論的多樣性(200字)
教育理論的研究氛圍在不同的學派和學者之間呈現出多樣性與復雜性。不同人對于教育的目標、教學方法和學生發展的理解都有所不同。這使得我們不僅需要仔細閱讀和研究不同的理論,還需要對比和綜合各種觀點。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拓寬視野,了解不同理論的優勢和局限,并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
第三段:教育理論的實踐指導(200字)
教育理論不僅僅是一種理論研究,更是一種指導實踐的方法。通過研究理論,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教育原則和方法,并將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例如,根據杜威的“體驗學習”理論,我們可以設計具有實踐性和體驗性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理論給予我們應對各種教育問題的思考框架,并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方法來評估和改進教育實踐。
第四段:教育理論的發展與創新(250字)
教育理論并非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時間和社會的變化而發展和創新。我們可以從過去的理論中學習,并結合現實的需求來創造新的理論。例如,現代教育理論中的個別化教育觀點,強調根據每個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提供符合其需求的學習資源。這種創新的理論觀點對于提高教育質量和滿足學生個體需求至關重要。
第五段:對個人教育實踐的啟示(350字)
閱讀教育理論對于個人的教育實踐來說具有重要的啟示。通過理論的指導,我們可以有意識地思考和規劃自己的教育目標和方法。同時,理論也提醒我們不要教條地奉行某種理論,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方法。在我個人的教育實踐中,我發現理論給予我更好地理解學生需求的能力,并幫助我改進和調整我的教學方法。當然,個人經驗和實踐也為理論提供了反饋和驗證的機會,使其不斷得以完善和發展。
結語(50字)
通過閱讀教育理論,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教育的本質和意義,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和理論認識。教育理論是我們前進的指南,通過學習和實踐,我們可以不斷完善自己的教育實踐,并促使教育領域的發展與創新。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篇三
呵呵。“個性化解讀”似乎成了20xx年讀書界的一個有趣現象了。于丹教授讀《論語》,個性化地讀出了“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心靈之道”、“天地人之道”,幾篇演講稿組合成一本書,賣二十元人民幣,還高居博庫圖書排行榜前幾名;如今,看云也來個性化讀《民主主義與教育》、《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讀后感寫得文采飛揚,行云如水。不可否認,看云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小學語文老師,讀完《童年的秘密》,就一口氣寫了二萬多字的讀后感——《回歸之路》,實在讓人欽佩!
讀到一半,也突然笑出聲來,腦子里不知怎地浮現出了女人入廚房時的身影。聽于丹的演講、看看云的書,突然覺得這兩個女人都是在為我們“煲湯”——用孔子思想、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杜威教育思想作主料,然后加入兩位女子對人生、對教育的感悟,為我們捧上了一鍋“精神美味湯”!
于丹教授作為一名學者、一名傳媒學教授,她的言語顯然比看云更具學術味,表情也更顯理性化。而一直閑適地看文學書籍的看云,寫起讀后感來,也是信手拈來,不求正統,散得開卻也收得回。這不,每隔幾段都會出現幾行用楷體字記錄的教育理論原文,然后,便是作者“天馬行空”地談感想,這些感想會說到自己的兒子,當然更多地說到自己的學生、自己的教育教學片段。于是,我的腦子里又浮現出了我那中師時的小學語文教學論老師,也是一個女的,也是從小學語文教學講壇上走出來的,她也會講理論,但一會兒,她就會引發開去,講她的兒子,講她的教學生涯。女性的思維是不是都有這樣的特點?呵呵,這不是質疑,而是同為女性對自身性別所產生的思維特點的好奇,很有意思。
書讀了一半,也突然覺得,女性的思維也不僅僅是感性,女性之美里還蘊含著一種寧靜之美。在讀著這些學術著作的時候,她們的腦子里除了理性的思考,往往也會聯想到嬰兒酣然入睡的寧靜,聯想到小溪潺潺的寧靜,聯想到星光點點的寧靜。而寧靜,正是當前學術界所稀缺的一種精神追求。《薛瑞萍讀教育理論》封底最后一句話:“真正的成長需要寧靜,靜悄悄的成長的快樂,無以言表。”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篇四
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和民族復興的關鍵,教育理論則是教育實踐的指南和思想的燈塔。在我的大學學習生涯中,我通過讀書和研究探索了許多經典的教育理論,不僅拓寬了我的視野,也讓我對教育的重要性和實踐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本文中,我將分享我對教育理論的體會和心得。
第一段:教育的目標與意義
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人的全面發展和自由個性的形成。在教育理論中,教育的核心任務是引導學生獲得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以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讀書,我了解到教育對于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至關重要。教育可以培養人的智力、道德、情感和創造力,并推動社會的繁榮和進步。因此,作為教育者,我們應當始終牢記教育的目標與意義,并以此為指引來開展教育工作。
第二段:教育理論的重要性
教育理論是教育實踐的思想指南,它對于指導教育工作、改進教育方法和提高教育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閱讀教育理論的經典著作,我領悟到教育理論是對教育規律和教育實踐的總結和概括,是教育工作者進行思考和反思的基礎。教育理論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質和內涵,還可以指引我們在教育實踐中的決策和行動。因此,教育者應當注重學習和研究教育理論,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
第三段:教育理論的經典著作
在我讀書的過程中,我廣泛涉獵了眾多教育理論的經典著作,例如康德的《教育哲學原理》,杜威的《我的教育信念》,弗洛姆的《囚徒社會》,以及尤金·弗魯貝爾的《學習理論與教育實踐》等。通過閱讀這些著作,我了解到教育是一門綜合學科,是一門古已有之而又獨特的學問。而這些經典著作不僅揭示了教育的本質和目標,還提供了許多關于教育實踐的方法和策略。因此,對于教育者來說,閱讀經典著作是提高自身素養和改進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徑。
第四段:實踐中的教育理論
教育理論不僅存在于書本中,更應該貫穿于教育實踐中。通過實踐,我深刻地體會到了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相互關系和密切聯系。教育理論為實踐提供了指導,而實踐又反過來驗證和豐富了教育理論。在教育實踐中,我通過運用教育理論中的概念和方法,提高了教育效果,也加深了自己對教育理論的理解。因此,教育者應當把教育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驗證理論。
第五段:持續學習與教育實踐
教育理論的學習是一項無止境的任務,教育者應當持續學習和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論素養。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教育理論也在不斷創新和發展,因此教育者需要保持學習的姿態,關注教育理論的最新動態。同時,教育實踐也是教育者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和改進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徑。通過實踐,教育者可以不斷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改進方法,提高教育質量。持續學習和教育實踐是教育者成長和進步的關鍵。
總結:
通過閱讀教育理論的經典著作和進行教育實踐,我對教育理論的重要性和實踐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教育的目標與意義、教育理論的重要性、經典著作、實踐中的教育理論以及持續學習與教育實踐等方面的體會和心得,讓我對教育者的職責和使命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和理解。在今后的教育實踐中,我將繼續努力學習和研究教育理論,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素養,為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和推動社會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篇五
教育是一項極其重要的社會任務,而教育理論則是指導我們實踐教育的思想支持。無論是教育者還是學生,都應該有一定的教育理論基礎,以便更好地指導自己的行為和思考。而作為一位幼兒教育從業者,我深感有必要學習和理解幼兒教育的相關理論,以更好地服務于幼兒園中的孩子們。
第二段:理論學習
在學習幼兒教育理論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值得深思的觀點。比如說,班級中的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來具體地進行教育。同時,教育應該是“以人為本”的,關注每個孩子的個性化需求,讓他們得到全面的成長。在教育中,除了知識的傳授,還需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情感、品德素養等方面,這都需要耐心和細心的輔導。
第三段:實踐體會
學習這些理論以后,我開始在幼兒園的實踐中嘗試著將它們運用進去。發現當我注重每個孩子的個性化需求時,孩子會對我教導的事物表現出更加濃厚的興趣,也能夠更快地理解掌握知識。另外,情感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當我們與孩子的信任和情感建立起來后,孩子會更加樂意與我們溝通和分享,這樣教育的效果也會更好。
第四段:思考與啟示
在幼兒教育實踐中,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有時候孩子不愿意聽取我的教導或者表現得無精打采。在這種情況下,我應該嘗試著理解和關注孩子的情感狀態和心理需求,這樣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另外,我還認識到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注重自己的心理素質和情感狀態,以便能夠更好地去引導孩子。
第五段:總結
學習幼兒教育理論是一項相當重要的任務,只有對教育理論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們才能更好地實踐幼兒教育。在教育實踐中,我們也需要不斷地反思自己,注重與孩子的情感交流,關注個性化需求,以便能夠真正地做到“以人為本”。同時,在自身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也應該不斷地學習和積累,以便成為一名更優秀的幼兒教育從業者。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篇六
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準備的教育理論讀書
心得體會
,希望大家喜歡!今年我認真學習了陶行知的“創造教育”理論,認識到: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體系的主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豐富的養料,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我認識到:實施愛的教育,保護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是為創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礎;實施生活教育,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是為學生打開創新思維的源泉;尊重學生主體,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學習操練;實行“六大解放”,煥發學生活力,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合,兩人都是偉大的教育家,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觀點卻是驚人的相似?毫無疑問,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己去不斷努力實現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的。
為了學習,可以三月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現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是謙虛;我不如老農,我不如老圃,這是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他的學習精神,不僅僅限我們常人的思維:這個是學問,那個不合適。孔子會以最博大的胸懷,去接容包納世間萬物,這就是我們所不及的。
生活教育理論是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論,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它也是中國現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什么是生活教育理論?陶行知說:“從定義上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說明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是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發揮作用。
《活教育的教學原則》
我國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及學生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懷揣振興中華民族之志,以培養民族幼苗為己任,提出了“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一切為學生”的主張。他一貫重視學生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認為“對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們應當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們體德智三育都能從小好好學起。”在經過長期的探討實踐后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訓育原則,他把“活教育”訓育原則作為實施“活教育”德育目標“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的基本原則,在孩子品德教育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我有幸拜讀之后深受啟發,現就此談談一點體會。
一、“活動”乃重中之重。
陳鶴琴先生認為在教學活動中應強調學生的“做”,“做”即活動。在學校里的一切活動,“凡是學生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同樣重視學生積極思想品質的培養,主張“凡學生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一切教學,不僅僅在做上打基礎,也應當在思想上做工夫。”根據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觀點認為思想就是動作,是一種內化的動作。“好動”是學生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沒有一個學生不好動,也沒有一個學生不喜歡自己做的,因為學生的感覺與動作是連通的,他只要想到了或是接受了什么外來的刺激,就立刻要去做,因此,作為教師,要去了解和研究學生好動的特點,不但不因學生的正常活動,去責罰他,而且要給學生充分的機會,使他多與事物、與人接觸,以促使學生身體、道德、智力的增進。“做”,也是學生獲得練習,培養興趣,鍛煉能力的好機會。陳鶴琴先生曾說:“學生若自己動手,自己吃飯,可以得到肌肉運動的快感,嘴里也有著相當的滋味,即使湯勺拿不穩,飯菜裝得不牢掉在桌上身上,但這是一種練習的好機會。”的確,不讓學生“做”,學生就得不到練習的機會,任何事情也就學不會了。學生做事,能夠鍛煉他們的能力。另外,豐富學生直接感性經驗成為學校教學的重要任務,而學生的操作活動即“做”正是獲得直接經驗的最佳途徑。我們教師不應用自己的頭腦代替學生去思想,剝奪他們思考的機會,是不利于發展學生智力的。
二、大量利用活教材,教學方法多樣化。
陳鶴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實現“活教育”的重要手段,,就是直接向大自然、大社會學習。小孩子的知識是由經驗得來的,所接觸的環境愈廣,所得的知識愈多。學生生活在大自然、大社會中,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是活的環境,對學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外界環境的刺激是學生心理發展的源泉,環境對學前學生的發展比其它年齡階段更為重要,因為學生最初是從環境中受到自發教育的。所以,教師要常帶學生走出學生園,到工廠、街道、田間、野外去學習。大自然、大社會為學生活動和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就要注意環境,利用環境。環境中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可以變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民歌、民謠、兒歌、故事等許多都富有教育意義,有待于教師們做有心人,發揮想象力,隨時發覺這種活教具、活教材。從尊重學生的愿望、興趣、要求等身心特點出發提出了替代教學法和暗示法。游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游戲,那么學校的教學應該游戲化,并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交往的機會。
三、突出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教師應當給學生相當的機會,自己動手學習,不要把現成的結果灌輸給學生。陳鶴琴先生指出:“學生的世界是學生自己去探討去發現的,他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的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只有使學生自己具體的和自發的參與各種活動,才能獲得真實的知識,才能形成他們自己的假設,給予證實或否定。教師應當重視引導學生自我發現的學習,在學校的教學中要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活動,做活動的主人,充分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陳老提倡“教師教教師”、“學生教學生”。我認為這樣的相互學習,教者和被教者都會受益。同時可以看出這種教學相長的方式具有民主性的特點。任何教師,任何學生隨時都可能成為教者,又隨時都可以成為被教者、學者。民主性是陳老“活教育”理論的一大特色,正是當代教育理論的一個趨勢。
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的教學原則》中精彩獨到的思想是指引我們在教育之路上前進的燈塔,讓我對學校教育有了新的思路并從中汲取了許多知識。我會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堅持《活教育的教學原則》,逐漸完善,提升自我。
《小學教育教學理論》
前一段時間,我讀了《小學教育教學理論》一書,,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其中有關教學媒體的一節,印象非常深刻。
教學媒體能使給學生生動形象,給他們以更大的思維空間。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也變得生動起來,運用教學媒體,可以從各個渠道,,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媒體不僅給教學過程增添了色彩,更為學習效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我從中懂得了教學媒體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更好的駕馭。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讓這些教學理念由從抽象到具體,在實際工作中實施這些新的理念:
一、終身學習
讀了《小學教育教學理論》,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二、不斷實踐
沒有獲得實踐的教育理念不過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變成現實,就要把教育理念應用到具體的教學中去,由實踐來檢驗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實踐中提煉出適合教學的教育理念。
正如顧明遠先生所說的那樣:“一個成功的教師,首先是一個善于不斷自我更新觀念的學習者,只有在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礎上,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實踐,做一個教育改革的身體力行者。
慢慢品味的,特別是對一些學習上有些困難的學生,特別需要板書來幫助他們理解、記憶,,在課后慢慢消化。這就對老師的板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要事先設計好板書,不但簡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無須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篇七
《小學教育教學理論》一書中有關教學媒體的一節,印象非常深刻。
教學媒體能使給學生生動形象,給他們以更大的思維空間。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也變得生動起來,運用教學媒體,可以從各個渠道,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媒體不僅給教學過程增添了色彩,更為學習效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我從中懂得了教學媒體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更好的駕馭。
現代的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發展每一位學生。課堂教學也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生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板書和投影也是教學媒體中很重要的一環,通過板書和投影,把教學內容很清楚的`呈現給學生,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與體會。老師講授的知識,剛開始會忘記,而好的板書可以讓教學內容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對于有些稍難一點的知識,不容易的理解的知識,我們教師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作為出發點,用較通俗的語言對教育新理念進行了較全面的闡述,為我們教師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啟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學習用書。有關教與學的理念部分是更為具體、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對指導我們教師開展日常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通過閱讀本書,可以站在社會發展的高度,以時代的特點為背景,以現有教育教學理念為起點,以國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為借鑒。
教育理論讀書心得體會篇八
這個暑期我閱讀了《現代教育理論》這本書,通過這次閱讀,讓我受益匪淺,也有了一些自已的心得體會,我認為教師應該轉變教育觀念,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給孩子一個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給孩子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找答案;給孩子一個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個機遇,讓他自己去抓住;給孩子一個沖突,讓他自己去討論;給孩子一個對手,讓他自己去競爭;給孩子一個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個題目,讓他自己去創造。
作為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相信他們。“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對于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出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個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教師只有學而不厭,然后才能誨人不倦,只有引導學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者。
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將不斷更新觀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為指導思想,引導學生手腦并用,學會過硬的技能,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另外,通過認真學習陶行知的“創造教育”理論,認識到: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體系的主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豐富的養料,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我認識到:實施愛的教育,保護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創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礎;實施生活教育,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是為學生打開新思維的源泉;尊重學生體系,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學習;實行“六大解放”,煥發學生活力,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反思我自己的課堂教學,我曾經有過那么多無奈:當我把自己精心設計的教案有條不紊地實施,以期達到云行流水的效果時,我的孩子偏偏喜歡節外生枝;當我給孩子們出了我費盡心機做出來的課件,欲贏得孩子們驚奇和喝彩時,卻見孩子們一臉漠然,沒有興趣……我雖然在教師這個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用心良苦,然我卻失望地發現,我的“投入”,我的“癡迷”,我的“煞費苦心”,從來都是自己的一廂情愿和孤芳自賞,孩子們并不領情。
于是我也曾委屈,也曾困惑,也曾百思不解;我的工作怎么了?我究其原因是我自我感覺太好,太夸大自己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我在孩子面前一直處于主宰課堂的地位。我們不是“上帝”,“上帝“也不是“救世主”,我只不過是兒童主動發展的服務者和仆人。
正像蕭伯納說過:“我不是你的老師,只是一個伴侶而已。你向我問路,我指向我們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