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體會是我們對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可是卻無從下手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篇一
近日,我參加了一次小學教育教學觀摩活動,深受觸動和啟發。通過這次觀摩,我進一步認識到小學教育的重要性,并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有了更深的思考。下面是我對這次觀摩的心得體會。
首先,觀摩活動讓我認識到小學教育的艱辛。在課堂上,我看到了教師們面對一群活潑好動的小學生時,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他們時刻保持著對學生的耐心和關愛,用精心準備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學習。同時,他們還需要應對學生的各種問題和情緒,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承擔起學生的全面培養責任。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任務使我深刻意識到了小學教育工作者的不易。
其次,觀摩活動讓我意識到小學教育的豐富性。在觀摩的課堂中,我看到了廣泛的教學內容,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多個學科。這些內容豐富多樣,既有知識的灌輸,也有能力的培養。同時,我還看到了小學教育的多元化,即在學科教學外,還有體育、音樂、美術等課程的安排。這些豐富多樣的課程,既滿足了學生的興趣需求,又全面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再次,觀摩活動讓我思考到小學教育的重點。在觀摩課堂中,我發現教師們更注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培養,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他們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互動合作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表達自己的觀點,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數學課堂上,教師采用游戲、實踐等方式,教授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這些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學生在快樂中成長,充分展現了小學教育的獨特魅力。
最后,觀摩活動讓我深刻認識到小學教育的意義。小學教育是學生人格形成的關鍵階段,也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的基礎階段。在觀摩活動中,我看到了很多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了自己的潛能,展現了自己的才華。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充滿自信和創造力。這讓我深信小學教育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為他們未來學習生活打下堅實基礎的重要階段。
通過這次小學教育教學觀摩活動,我對小學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我深刻意識到小學教育工作者的不易,也更加認識到小學教育的豐富性和意義。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將更加重視小學教育,努力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為小學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小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篇二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在盡力爬,每次總是挪那么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仿佛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真奇怪,為什么上帝要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上帝啊!為什么?”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去抓蝸牛了!”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么?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悶氣。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里的風這么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聲,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咦?以前怎么沒有這些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是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小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篇三
1、積極學習教育教學理論。
2、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上好每一節課。
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為自己上課做好準備。并閱讀教學方面的書籍,如:小學語文教師等,從而不斷為自己的教學水平“充電”。
1、打好漢語拼音知識的基礎。
拼讀、識字產生厭惡,后果不堪設想。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里,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通過學兒歌、順口溜、“摘蘋果”游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抓好寫字訓練。
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要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所謂“字如其人”,看字就能看出一個人。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批改作業等方面給學生作一個很好的示范。其次,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衛生和健康。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所以在課堂上常常提醒學生“注意做到三個一:一拳、一尺、一寸。”
3、做好培優補差的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一個班級23個孩子,智力和接受能力都各不同,面對孩子們的個別差異性,我努力抓好培優補差工作。堅持不放棄每一個后進生,以良好的心態接納他們,給他們以更多的關心和愛護,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到知識,讓他們在學習上有所進步。同時,與家長經常聯系,提高學生的學習鞏固率。
1。雖然注重了學生的學習,但是學生因為年齡偏小,父母文化水平較低等問題,學生成績并不理想。
2.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語言條理性,完整性,減少地方方言、口語。
作為一名教師,我也知道自身存在著許多不足,我會利用各種機會,不斷地充實自己。下學期我將給學困生以更多的關注,在提高課堂效率上再下功夫,爭取得到好的成績!
小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篇四
在小學教育中,教師的角色非常重要。他們不僅要教學生知識,還要培養他們的品德和能力。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我參加了一場小學教育教學觀摩活動。通過參觀優秀教師的課堂,我深刻地體會到了教學的藝術和科學。這次觀摩讓我受益匪淺,對小學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首先,我觀摩了一堂語文課,老師選取了一首經典的古詩進行講解。從課程設計到教學環節,每個細節都充滿了創意和巧思。老師巧妙地運用多媒體展示了古詩的背景知識和意境,引發了學生的濃厚興趣。同時,通過韻律分析和意境解讀,老師激發了學生對詩歌的感悟和理解。我深深地感受到,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造能力。這讓我意識到,教師應該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學生思維和情感發展的引導者。
其次,我觀摩了一堂數學課,老師采用了游戲化的教學方式。通過巧妙設計的游戲活動,老師成功地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參與。同時,通過合作學習和小組競賽,老師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能力。這讓我意識到,數學教育不應僅僅關注計算能力,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問題解決能力。教師需要建立一個積極、高效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體驗數學的美妙和樂趣。
再次,我觀摩了一堂英語課,老師強調了語言的實際運用。通過任務型教學,老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交流和表達。同時,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能力,通過多種形式的口語練習,培養學生的語言自信和流利表達。這讓我明白,語言教育應該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引導他們主動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教師需要營造一個寬松、鼓勵性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使用語言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最后,在整個觀摩活動中,我深刻地領悟到教育教學是一項藝術。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添加創造性和藝術性的元素,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航行。同時,教育教學也是一項科學,需要合理地運用教育心理學和教育方法論的理論,指導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決策。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成長,從觀摩中汲取教學藝術和科學的精華,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總而言之,通過這次小學教育教學觀摩活動,我受益匪淺。觀摩優秀教師的課堂,讓我深入了解到教育教學的藝術和科學。我理解到,教師的角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思維和情感發展的引導者。教育教學需要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關注他們的興趣和潛能。觀摩活動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目標,我會不斷學習和成長,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教育工作者。
小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篇五
近幾天通過學習《教師心理問題的自我調適》、《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課程,我有許多的心得體會,下面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網上學習簡單的總結:
作為教師,光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一個合格的教師的知識,就像波濤洶涌的大海,那樣淵博,那樣深邃,那樣有活力。而且有許多河流源源不斷的流入大海!講一節好課并不難,難的是講一輩子好課!這樣,我們就要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的進步!
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使自己處于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去。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教化作用。才能使學生在學校學習更加健康快樂。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我覺得人的快樂是由心靈決定的。愿我們每位教師都擁有如此寬闊的胸襟和赤字一樣澄明的心靈!
謝!
小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篇六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術教學中,由于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差異,加上有的學生因為顧及到自己的語文、數學等成績的不理想,總會存在著擔心、畏懼等心理傾向,部分膽小的學生因此產生壓力,要使全體學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就必須鼓勵誘導學生,創設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
例如在教學《指法》一課時,我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自尊感,組織學生操作比賽,課堂學習氣氛既活躍又充滿競爭性。我讓學生通過指法軟件進行練習,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還進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戲的比賽等形式多樣的練習,緊扣學生心弦,使他們玩中練,練中學。下課后,有的學生還說:“下節課我一定要超過他……”更有學生說:“老師,我要和你比……”對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決的辦法因人而異,有時我個別指導,有時讓“小老師”指導,還有時讓他觀看其他同學的精彩表演,耳染目濡,當聽到老師鼓勵贊揚的話語,他們的臉上也終于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學powerpoint的超級鏈接時,老師先讓學生演示沒有鏈接的作品,接著提問:現在只能一張張按順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嗎?然后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有的學生在使用幫助系統(在教學word時就教了如何使用幫助系統)……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后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級鏈接的方法。
利用電腦本身自有的特點,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味。如教學完畫圖軟件后,可以讓學生自由創作作品;教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讓學生進行詩配畫的創作;在低年級教學“金山畫王”時,那美麗的圖案使學生感到無比新奇。講解了如何操作后,學生已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組合成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圖案。可以說利用電腦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傳道、授業、解惑”,這個“道”字,不僅包含了完成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教會別人掌握獲取知識、技能的方法。對此,筆者深有體會。例如windows系統及其相關應用軟件的知識,包羅萬象,應用廣泛,教者不可能在每周一節課的條件下教會學生那么多的知識,唯一之計就是教會學生總結、歸納其學習的方法,舉一反三,自善其身。例如教者演示、講解c盤里的文件管理,學生就要懂得d盤、其他磁盤文件管理的方法;教者演示、講解在word文檔里圖片的插入、移動方法,學生就要懂得視頻、聲音文件等的操作;教者演示、講解網卡的硬、軟件的安裝,學生就要懂得調制解調器等其他硬件的安裝、調試等。只有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學到的知識才不會有局限性,而能夠把所學到的學習方法進一步發展、創新,從而有新的收獲。
總之,要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這門課程,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到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
小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篇七
二十一世紀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特征的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為了使我們的接班人適應信息社會,中小學正逐步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學生逐步具有獲取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遞信息的能力,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礎。
但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給廣大信息技術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和考驗,下面筆者就談談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自己的幾點做法: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信息技術教學中,由于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差異,加上有的學生因為顧及到自己的語文、數學等成績的不理想,總會存在著擔心、畏懼等心理傾向,部分膽小的學生因此產生壓力,要使全體學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就必須鼓勵誘導學生,創設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
例如在教學《指法》一課時,我利用學生的好勝心、自尊感,組織學生操作比賽,課堂學習氣氛既活躍又充滿競爭性。我讓學生通過指法軟件進行練習,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還進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戲的比賽等形式多樣的練習,緊扣學生心弦,使他們玩中練,練中學。下課后,有的學生還說:“下節課我一定要超過他……”更有學生說:“老師,我要和你比……”對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決的辦法因人而異,有時我個別指導,有時讓“小老師”指導,還有時讓他觀看其他同學的精彩表演,耳染目濡,當聽到老師鼓勵贊揚的話語,他們的臉上也終于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如在教學powerpoint的超級鏈接時,老師先讓學生演示沒有鏈接的作品,接著提問:現在只能一張張按順序演示,那么你能任意播放指定的演示文稿嗎?然后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有的學生在使用幫助系統(在教學word時就教了如何使用幫助系統)……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后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超級鏈接的方法。
利用電腦本身自有的特點,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意味。如教學完畫圖軟件后,可以讓學生自由創作作品;教學word的插入圖片時,讓學生進行詩配畫的創作;在低年級教學“金山畫王”時,那美麗的圖案使學生感到無比新奇。講解了如何操作后,學生已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組合成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圖案。可以說利用電腦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傳道、授業、解惑”,這個“道”字,不僅包含了完成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教會別人掌握獲取知識、技能的方法。對此,筆者深有體會。例如windows系統及其相關應用軟件的知識,包羅萬象,應用廣泛,教者不可能在每周一節課的條件下教會學生那么多的知識,唯一之計就是教會學生總結、歸納其學習的方法,舉一反三,自善其身。例如教者演示、講解c盤里的文件管理,學生就要懂得d盤、其他磁盤文件管理的方法;教者演示、講解在word文檔里圖片的插入、移動方法,學生就要懂得視頻、聲音文件等的操作;教者演示、講解網卡的硬、軟件的安裝,學生就要懂得調制解調器等其他硬件的安裝、調試等。只有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學到的知識才不會有局限性,而能夠把所學到的學習方法進一步發展、創新,從而有新的收獲。
總之,要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這門課程,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同時要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感到信息技術課一定要學會,一定要學好。
小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篇八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思維學科,有效的數學教學應該讓學生學到數學知識與結構、思維方式與方法、數學思想與觀念。而這些應該在每堂課中潛移默化的滲透。因而,我們的每一堂課就必須都實現有效教學。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可謂是如魚得水,但不可否認,一些教師的教學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學生,教育學生,學生仍然不是課堂的主人。新課標提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數學活動應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活動。因此,教師要從“以學論教”的理念出發,精心設計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活動中發展”,真正體現以學生主體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有效課堂教學。
1、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認真聽數學”為“動手操作數學”。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學生操作活動的設計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師要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認識規律來設計、組織操作活動,并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讓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每一個操作活動。第二,引導學生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概括相結合,采取邊說邊操作,邊討論邊操作等方式,讓手、腦、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觀教學的基礎上及時對概念、規律等的本質屬性進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形式走向實質。學生的學習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人類社會文明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認識意義上的重演。讓學生踏著前人的足跡部分地重新發現他們學習的內容,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多方面的意義。教師要有目的地選擇這些重演或再現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自主探索是在教師引導下的探索,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關注學生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學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師要處理好自主與引導、放與收、過程與結果之間的辨證關系。對于那些估計學生通過努力能探索求得解決的問題,應大膽地放,放得真心、實在,收要收得及時、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熱鬧,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師有價值的引導,學生的主體性也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3、合作交流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課改以來,廣大教師都在積極探索合作學習的方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的合作學習只流于形式,把“合作”變成了“合坐”。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認真進行分組、組內分工、明確各自的任務職責等工作外,具體實施時應注意:一是合作交流應建立在學生認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礎上。二是合作交流應以一定的時間作保證,并在學生進行了較充分的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沒有獨立思考為基礎的小組合作交流必然是低效的。三是合作交流并不僅僅是學生之間,也是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因此學生不僅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學會傾聽、尊重別人的意見。
4、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都是學生學習的方式,二者沒有優劣之分。教師在教學中要使二者相互滲透,相輔相成,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形成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在與他人交流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一定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發揮個體作用,又發揮群體效應,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本學期我擔任一年級數學教學工作,作為剛接觸一年級的教師,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擔子之重。由于低年級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檢查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可以說緊張忙碌而收獲多多。
數學是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由于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數學的功能不斷擴大。它在日常生活、生產建設和科學研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我國公民應具備的文化素養之一。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學習數學要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這樣才能學以致用。如脫離生活而只知盲目計算,就會變成紙上談兵,變成書呆子,鬧出大笑話。那么,怎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呢?下面我就談談這一學期來的做法。
在實際的情景中能正確的認、讀、寫20以內的數,并能認識記數單位個、十,知道20以內數的組成和順序,學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結合具體情景,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會計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教材,初步學會估算。
在現時的情景中,能正確認識整時,半時,幾時剛過和快到幾時。
培養從生活情景中抽象出20以內的數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識。在認識圖形的過程,發展了學生的觀察、想象思維和操作的能力,形成了初步的空間概念。
在現實的生活中能與同伴交流,發現并能提出問題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感受到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初步學會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踐的能力。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的數學產生好奇心和興趣,能積極的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了解可以用數和形來描述某些生活現象,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很強,而小學生卻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為此,我在教學新知時盡量利用生活中的感情材料進行直觀教學,使學生便于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學“簡單減法應用題”我先拿來5個蘋果,把其中2個送給一個同學,再讓學生根據我的做法用兩句話表達出它的意思,此時學生能說:有5個蘋果,送給x x同學2個,還剩3個。在這道題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和物品自由的編一道應用題,學生很快就編出了很多,我抓住機會告訴學生像這樣的題目在我們的數學里叫做應用題,從而初步了解了應用題的概念。再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我先介紹常見的電冰箱、粉筆盒、墨水瓶等實物后問:誰知道它是什么形狀的?在此同時也讓學生進行討論、探索長方體跟正方體的特征,一下子說出了很多,最后,我要求學生用硬紙分別做一個正方體和一個長方體。這樣,學生對抽象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有感性的具體認識容易記憶,懂得運用,為學習它們的表面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本學期,我所擔任一年級數學的同學都存在著智力上的差異,由于每個兒童的生活條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維方式等不同,他們對同一數學問題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過分強求一致。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樣化,允許每個兒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學習數學。例如:教學“9+5”時,可以是“4+5+5”也可以是“9+1+4”或者“4+4+1+4+1”等。針對學生的解答的方式,再引導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解答。對能解答出得數同學我都給予肯定,通過不同的方式給獎勵,讓他們體驗到創造之樂,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不少數學問題是從實際中來的知道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它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實現了多維目標把握了新課程倡導的新理念,從知識能力方面確立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理解知識和掌握技能,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教學活動的經驗。
在教學中改變了教師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現象,努力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有選擇完成練習題,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需求,最大限度的發展學生的智力潛能。
創設性的開發課程資源,利用課程資源。根據新的課程理念,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中的執行者沒,而更應該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對學生實現多元化的評價理念,注重過程性評價,將評價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使評價成為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
小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篇九
許多老師們在上課時不知道該何時滲透,找不到滲透的切入點,總感覺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與學科教學是脫節的。教師應科學地、巧妙地導入法制內容,合法制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合理性、自然性。
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滲透法制內容,滲透應當是多少,教師們應把握好,如果量過多學生就會覺得很乏味,如果滲透的法制內容太少又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應當把握好滲透的度。
在英語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能力,不能越這個界限。學生主要還是以學習課本知識為主,他們對法律知識只是持懵懂的態度。如果把一些較深的法律常識灌輸給學生,結果學生會抵觸。
本人認為整個初中13門學科都涉及到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那就不可避免地會利用到現代教育技術。當然我們也不能過多的依賴多媒體,只能適當地利用,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而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無疑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途徑之一,因此無論什么學科在教學中都應適當的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
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已經在我省全面開展了,而且也取得不錯的效果,近兩年來我省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下降。教育不僅要教好學生學好課本知識,更應當還要教好學生做好人,做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是一個很大的社會課題,需要每一位老師們的參與,同時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
小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篇十
今天我們學校開展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通過這天的心理健康培訓,我更加深入地認識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聽了郭老師的講座,讓我們更深入的了解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概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實施途徑和方法,為以后更好的開展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在這次培訓中,我收獲頗多。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很神圣的。教師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會讓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一名優秀的教師,會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與溫馨的氣氛,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點。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完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學習,我認為,教師要保持健康的教學心態,應作好以下幾點:
教師的價值取向直接影響教學行為與效果。人生的價值在于他對社會的責任與貢獻。教師應是“人師”,在日常工作中應不斷加強教學心態和自我心理健康的有效調控。
教師不是圣人,與其他職業人員一樣。只有坦誠地承認自己的不足與缺點,并積極改進缺點;只有完全地肯定和尊重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并努力發揚光大、充分展示,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同與尊重。
教師的社會作用主要是承前啟后。但更在于啟后,要讓“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須要有一桶水”。堅持活到老,學到老。
教師應努力培養自己的愛好和興趣,不斷加強意志鍛煉,要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后!沒有過不去的坎,走過去前面是個天。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有一個切合實際、恰當可行的理想目標。但教師目標的確立一般都帶有較大的主觀色彩。能否實現自己的主觀愿望呢?那么教育教學效果就是最好的驗證。在實踐中,主觀愿望與客觀現實絕不可能是一致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不能過高或過低,并要適時調整對學生的期望值,更不能用盡善盡美的眼光去看待和評價學生。
教育學生用積極的態度、積極的心理去面對身邊的一切事情。積極樂觀的心理像一個強有力的磁場,又如同花蜜吸引蜜蜂一樣會將各種有利的因素吸引到自己身邊,事情因此就有了改變的可能。
自信是生命中積極、肯定的力量,正如樂觀的心理一樣。它是早晨露珠中閃亮的光澤,它是雨后樹葉上動人的綠色,它是生命中沒有塵埃的寶石,是每個學生走向成功的源泉。總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然任重道遠,困難重重,我相信:只要我們愛這項工作,傾注我們對于教育事業的滿腔的熱情,雖然我們不一定輝煌,但是我們一定會進步,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在快樂中健康的學習和成長!
小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篇十一
那么,在課堂上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上課時,先不著急教學知識,而是先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先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課堂。
在上課時,要思考到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多種活動。好玩是孩子的天性,要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讓他們在玩中學,又在學中玩。這樣既讓學生樂于理解所要學習的東西,又幫忙他們理解了知識。
以前在上課的時候,很怕學生吵,要求學生持續安靜。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適當地“吵鬧”并沒有什么不好,當然這個“吵鬧”不是真的吵,而是在課堂中為學生營造一個爭論的環境。這種爭論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競爭中相互學習,又在學習中共同進步。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經常和學生溝通,進入他們的世界,不能只是一味的想和做。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只有真正了解學生,把握孩子的認知規律,在教學是才能事半功倍。
小學教育教學心得體會篇十二
小學《品德與社會》是小學階段對兒童進行德育的主要課程,它以態度、情感和行為的改變為主要目標。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思想品德課教學,是否真正走向素質教育,其重要標志是引導學生主體參與教育過程的程度。在教學中,我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盡情為學生安排充實、豐富的活動,給予充分表現的機會,不斷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讓他們在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自行判斷、共同評價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惡,加速道德認識的內化,促進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
第1頁評了再演。通過母女間的對話,認識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間的區別、差距,加上老師的點撥和激勵,學生的道德認識不知不覺內化為學生的行動而外顯出來。讓學生明白什么是"量入為出",進而引發學生去了解家庭中的收支情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家庭的情況,讓學生感受到家庭生活必須量入為出,合理消費。樹立科學的理財意識,不能盲目消費,學會正確使用自己的零花錢,做到勤儉節約。
再如教學《多為他們想想》一課時,可以讓學生自己來模擬殘疾人的生活方式:蒙上眼睛寫字;用手比劃與人交流;捂住耳朵聽人講話等。通過這些親身體驗,學生有如身臨其境之感,深感受到殘疾人生活的艱辛,從而明發對殘疾人的同情和關愛。
體悟明理學生的道德認識不能只局限于課本,有時必須通過活動拓展認識,深化明理,而開展課堂辯論,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電視臺曾經現場直播"國際大專辯論會",吸引了無數觀眾。來自不同國家的選手旁針博引,唇槍舌劍,向廣大觀眾展示了敏捷的思維,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道德認知沖突或抓住學生認知沖突,讓學生采用辯論的方式解決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在辯論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和道德行為能力。
第2頁再如上網,這是目前在學生中比較流行的一種活動方式。對于它的利弊,社會上的看法眾說不一。但在家長和老師看來,學生上網利大于弊,因為學生尤其是小學生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入迷而耽擱學習。那么學生的想法呢?是受不了誘惑還是逆反心理作祟?以至于屢禁不止。為此我在教學《告別不良生活習慣》時,有意安排了學生辯論賽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彼此的唇槍舌戰來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后進行總結和正確引導,肯定學生積極參與的精神,表揚他們勤于思考,善于辯論,這樣在辯論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使思想品德教育落在實處。
第3頁上有許許多多的工作崗位,這些崗位上的人們都在辛勤地勞動著,他們每天都在默默地為我們服務著;一方面讓學生參與力所能及的勞動,有意識地嘗試不同的工作崗位,體驗勞動的過程,感受勞動的艱辛,激發對勞動的熱愛之情和對勞動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時在勞動實踐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再如教學《誰知盤中餐》后我安排了課外小調查活動,讓學生走進農業科技園,通過參觀生動的圖片和詳細的介紹,讓學生了解的農民一年四季辛勤的耕種水稻的過程,從而體會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義。同時也了解到農業生產的新成就。思想品德課的實踐,就是"做中學"的一種體現,促進兒童由"知"向"行"的轉化,從而知行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