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體會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與家長溝通心得體會篇一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溫床,而家長的角色不僅是供養孩子的經濟支柱,更重要的是要給予他們關愛、引導和教育,而第一步就是建立良好的溝通。然而,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家長們往往面臨著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溝通問題也因此成為家庭中的一大挑戰。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我積累了一些心得體會,希望通過本文與大家分享。
首先,傾聽是溝通的關鍵。作為家長,我們時常會急于傳達愛和期望,卻往往忽略了傾聽孩子的聲音。我曾有過一個經歷,當我問孩子為什么晚上做作業的時候總是開著電視時,她卻因為我一直不停的告訴她不可以這樣做而感到沮喪和困惑。后來,在我安靜聆聽她的解釋后,我才了解到她只是希望有一個熟悉的背景音樂讓自己更加專注。這個經歷使我明白到,傾聽孩子的心聲是溝通的關鍵,只有在溝通時保持真正的傾聽,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要,從而更有效地與他們建立聯系。
其次,尊重孩子是有效溝通的基礎。在與孩子交流時,我們不能忽視他們的獨立性和思考能力。在我與孩子談論選擇學校的問題時,我之前一直將自己的意見強加在她身上,直到有一天她告訴我她不希望我這樣做,她希望自己能夠做出最好的決策。這個時候,我意識到我應該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選擇權,而不僅僅是給予我想要的回答。因此,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和思考能力,讓他們參與決策過程,是建立良好溝通的重要步驟。
此外,建立信任是家長和孩子之間溝通的橋梁。信任是家庭關系中最基本和最關鍵的要素之一,而信任的建立需要時間和真心。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坦誠相待,與孩子分享我們的想法和感受,與他們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當我們與孩子建立起信任后,他們會更加愿意與我們分享他們的問題和困惑,而我們也能更容易地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建立信任是家長與孩子建立良好溝通的重要前提。
最后,耐心和寬容是家長與孩子進行溝通的必備品質。在與孩子交流時,我們可能會遇到困惑和挫折,或者面對他們的犯錯和不懂事。然而,我們要記住,溝通不僅僅是一次會談,而是一種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耐心傾聽孩子的話語,理解他們的觀點,同時也要寬容面對他們的錯誤和不完美。只有在我們真正打開心扉,以寬容和耐心的態度對待孩子,他們才能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愛和關心,從而更積極地與我們進行溝通。
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價值觀和人際關系,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和改善家庭關系。建立良好的溝通需要家長們的努力和付出,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理解和成長。我相信,只要我們真心傾聽、尊重孩子、建立信任,并以耐心和寬容的態度面對溝通中的挑戰,我們一定可以與孩子建立起深厚的關系,使他們茁壯成長。
與家長溝通心得體會篇二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孩子教育觀念的不斷提高,家長溝通也越來越重要。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注重溝通的方式和態度,以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在與其他家長交流中,我深深體會到一些溝通禮儀心得,它們對于家庭和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誠實是溝通的基礎。每個家長都應該坦誠地與其他家長溝通,尊重對方的意見和決定。有時我們可能會對他人的教育方式產生疑問或不滿意,但我們應該學會以平和的心態傾聽和理解。誠實不僅可以建立信任,還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通過坦誠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需求,我們可以更容易地達成共識,并尋找解決方案。
其次,尊重是互動的關鍵。家長之間應該相互尊重,不論對方的社會地位、經濟條件或者教育理念如何,每個家長都應該被平等對待。在與其他家長交流時,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觀點和決定,避免嘲笑或貶低對方。尊重不僅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還可以營造積極的溝通氛圍,讓我們能夠更加開放地交流和分享。
此外,耐心也是溝通的必要品質。家長之間的交流常常會涉及到一些敏感而復雜的話題,需要充分的耐心和理解。有時我們可能會遇到與自己意見不合的家長,或者遇到別人的不理解和批評。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學會保持冷靜、接納對方的意見,不要輕易發脾氣或情緒化。耐心的溝通不僅可以減少沖突,還可以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進而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
另外,真誠表達也是溝通的一種重要方式。當我們與其他家長交流時,應該真實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無視對方的感受和立場,而是要有意識地用平和和善意的態度與他人溝通。真誠的表達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更親密的關系,讓對方更容易接納我們的意見,并愿意與我們合作解決問題。
最后,包容心態也是良好溝通的關鍵。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我們應該尊重并包容這種多樣性。在與其他家長交流時,我們應該學會以開放的心態去觀察和理解。不要因為不同的觀點而產生偏見或歧視,而是要嘗試理解對方的立場和動機。包容心態不僅可以促進相互理解和和諧交流,還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資源和機會。
綜上所述,家長溝通禮儀在家庭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誠實、尊重、耐心、真誠和包容的溝通方式,我們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與其他家長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這樣的溝通方式不僅可以增進家庭的和諧,還可以提升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該積極學習和運用這些溝通禮儀的心得,以營造一個良好的溝通環境,共同為孩子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與家長溝通心得體會篇三
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孩子教育水平的提高,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也變得越來越重要。而如何有效地溝通成為一項非常關鍵的技能。在家庭教育中,心得體會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將介紹關于家長與小孩之間溝通的心得體會。
二段:寬泛的講述溝通的重要性以及家長該表現出的態度
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是增強感情的基礎,哪怕是家人,如果長期相處而缺少有效的溝通,也很可能產生隔閡和誤解。當孩子知道父母總是能理解自己,能夠耐心地傾聽自己的話,他們也會更愿意和父母溝通。家長在溝通時應表現出耐心、愛心和理解。孩子是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而不是受到威脅和懲罰。
三段:如何傾聽孩子的話和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在和孩子進行溝通時,我們應該更多地傾聽孩子的話。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種種原因而給孩子很強烈的反應,這同樣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和思想。如果家長能多一點耐心,多一點理解,多一點寬容,會發現孩子可能會給出和以往截然不同的見解和想法。同時,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應該注意姿態和語言,以免誤導孩子的情緒和想法,這是和孩子進行溝通時必須考慮到的因素。
四段:如何通過溝通能力解決家庭中一些問題
在家庭中,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不僅僅是為了增強感情,還能夠解決很多問題。例如,如果孩子在學校和同學發生沖突,如果家長沒有積極地處理這類問題,就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和心理健康。如果將問題帶回家講清楚,讓雙方都有機會說出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問題很可能會得以解決。另外,在雙方進行溝通時,家長也可以通過適當的引導,幫助孩子規劃好未來的計劃,從而培養出孩子良好的習慣和防止孩子犯同樣的錯誤。
五段:結尾
總之,家長與小孩的溝通是建立親密關系和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家長應該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話,尊重孩子的想法,以便更好地理解他們的情感和需要。能夠有效地溝通,有助于家庭關系的和諧發展,有助于孩子心智和創造力的培養,同時也可以避免某些問題的產生。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我們應該注重家庭溝通,人生之路會更為美好。
與家長溝通心得體會篇四
在我孩子義務教育的過程中,我得到了一個寶貴的參與機會,那就是參加了一個關于家長溝通和教育管理的培訓課程。這個課程持續了五天,地點在我們城市的公共教育中心,參加的家長們來自我們學校的各個年級。
這次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以及如何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健康的生活習慣。課程的方式包括講座、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和家庭互動等。
參加這次培訓,我收獲良多。我明白了如何給孩子創造一個積極的家庭環境,如何通過良好的溝通來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緒,以及如何適當引導孩子來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培訓過程中,我認識到了家長在孩子教育中的關鍵角色。家長不僅僅是提供物質支持,還需要在情感和精神層面參與孩子的成長。同時,我也明白了如何將學校的學術要求與家庭教育相結合,以實現全面的教育目標。
這次培訓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意識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同時也找到了新的可能性和信心。我明白了,作為家長,我需要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而不僅僅是物質的。我也明白了,我需要以開放和理解的態度去接納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只是他們的行為。
總的來說,這次培訓是一次寶貴的學習經歷,讓我更好地理解了作為家長的責任和挑戰,也讓我了解到如何更好地與孩子建立聯系,支持他們的成長。我深深地感謝這次的培訓,因為它為我提供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讓我更加了解我的孩子,也更加了解我作為家長的角色。
與家長溝通心得體會篇五
作為幼兒老師與家長溝通是必不可少的,溝通好了能促進自己的工作,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反之不善于和家長溝通,產生不必要的'麻煩。下面來說說吧。
要尊重家長,不能以老師的身份進行壓制,不能以強制的口吻要求家長配合。
要多表揚孩子,再和家長交談時要多表揚寶寶,需要家長配合時,要先告訴家長孩子在幼兒園內表現很棒,但某某方面需要家長進行配合。
要多和家長進行分享,作為家長關心孩子在幼兒園里的一點一滴,要通過有效方式進行分享,比如發送孩子的小視頻,給家長看孩子的手工作品等。
發現孩子的問題時要和家長及時反映,當發現孩子愛吃手等不良習慣時,要及時和家長溝通,告訴家長這種習慣的危害,避免家長責怪老師不盡責任。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與家長溝通心得體會篇六
首先,我覺得家長工作源于幼兒。幼兒是教師和家長之間交流的唯一焦點,無論是教師主動還是家長主動,在兩者之間展開的話題都應該是圍繞幼兒的一日生活和長遠發展,我們沒有必要與家長討論家長里短,更沒有必要評判雙方的家庭事件,教師與家長之間,除了孩子這條紐帶,不該有太多的接觸和交融,因為這非但不利于保證教師角色的純正,也不利于幼兒正常的發展需要。
要用智慧和勤奮來做家長工作。讀懂家長心里,知道家長在想什么,不單純的迎合家長,也不讓家長覺得心里不舒服,這就需要處理技巧。經過在園的學習,我覺得很有必要將家長進行分類,對于不同類型的家長實行不同的工作方法。
對于知識型的家長,可以討論一些理論的內容,用確實可信的理論依據分析孩子的發展情況,用規矩穩妥的態度面對家長;對于長輩型的家長,要用尊敬的態度、較緩慢的語速以及先報喜后報憂的方式對待,隔代人對幼兒一般都比較驕縱、寵愛,而且長輩級家長思維保守、固執,完全逆反于他的思維方式很容易引起沖突和矛盾,不利于家長工作的順利開展;中等階層型家長,在知識量方面沒有知識型家長豐富,在育兒觀念方面也存在誤區,在這個類型的家長中會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有的家長比較關注孩子的發展,但不知道方法,整天向老師提出各種問題,有的家長干脆就是將孩子送來幼兒園請老師當保姆看孩子,不跟老師交流溝通,不關心孩子的在園表現,對于這兩類家長,教師既要耐心的解答家長的問題,用平實易懂的語言指導家長配合幼兒園進行家園共育,也要及時主動地與家長溝通,逐漸轉變家長的育兒觀念,讓其認識到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扮演什么角色,并如何扮演。
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教師開動腦筋,尋找與不同家長進行溝通的不同方式,并勤于思考和實踐,找到與家長交流的最佳方式,為更好地實現家園共育尋求良好的途徑。
與家長溝通心得體會篇七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與學校的溝通交流,對于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一年級的家長,我總結了一些關于家長溝通的心得體會。在和老師、其他家長、孩子的交流中,我逐漸明白了溝通的重要性,并且學會了如何有效地與他們進行溝通。
首先,我發現與孩子的溝通對于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心態非常重要。作為家長,我們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并且耐心地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感到被重視,才會愿意與我們溝通。當孩子遇到困難或問題時,我們不能急于給出答案,而是要引導他們自己思考和解決問題。同時,我們也要以積極的語言和態度與孩子交流,鼓勵他們努力進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其次,與其他家長的交流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獲取更多的信息和經驗。在一年級的家長會上,我發現其他家長對于孩子教育的方法和理念大不相同。這讓我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需要個別化的教育。通過與其他家長的交流,我學習到了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游戲,例如適當運用游戲化教育,能夠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同時,與其他家長的交流也讓我意識到,父母的陪伴和關注對于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和孩子共度的時光。
此外,與老師的溝通是孩子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每次參加家長會,我都能深刻感受到老師的辛勤付出和對孩子的關愛。與老師的溝通不僅可以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還可以了解到他們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在與老師交流中,我發現了一些孩子在學習上的困難,于是我與老師商量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通過與老師的密切配合,孩子的學習情況有了顯著的改善。在與老師的溝通中,我還從老師那里獲得了一些建議和指導,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的教育水平。
最后,我認識到溝通的藝術在家長教育中的重要性。在與老師、其他家長的交流中,我學會了如何運用適當的語言和方式來與對方進行溝通。要注重與對方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以求得雙方的理解與支持。在與孩子的溝通中,我學會了傾聽和尊重,以便更好地了解他們的需要和意愿。有時,即使孩子說的話聽不明白或難以接受,我們也應該保持耐心,避免過于強制或指責。只有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基礎,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綜上所述,作為一年級的家長,我深刻認識到與孩子、其他家長、老師之間的溝通對于孩子的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通過與孩子的溝通,我們可以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心態和問題解決的能力;通過與其他家長的交流,我們可以拓寬視野獲取更多的信息和經驗;通過與老師的溝通,我們可以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性格特點,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同時,我們也要注重溝通的藝術,以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促進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與家長溝通心得體會篇八
我是二(五)班xx的媽媽,親子閱讀——是我和孩子搭起心靈溝通的橋梁并能感染我們的心靈。在一起輕松快樂的閱讀中,帶給我們感動和樂趣,增加孩子的智慧、愛心、信心和勇氣。所以親子閱讀是我和孩子共同受益的,共同成長的一把“金鑰匙”。
意識到親子閱讀對一個孩子的重要性,所以從小到現在我們都一直堅持做到親子閱讀——睡前故事,平時想看書,他會自己一個人看,但睡前對他而言是不一樣的,約定每天晚上8:30之前我會和孩子在他的房間里享受著睡前短而輕松的時間。如果孩子接下來還需要睡前這樣和我們一起閱讀的話,我會一直做下去,而且會很樂意的繼續。其實,這么多年來,已經不可缺少這一時段的甜美時光,一到時間就會迫不及待的去享受。一起閱讀是有時我講給他聽,有時他會講給我聽,而且盡量的做到根據故事的情節有感情的閱讀,從中也一起學到很多……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喜歡的書,胡銘基也一樣,他第一次去圖書館,會挑動畫片《奧特曼》的書,我們雖然不喜歡這類的書,但沒反對,還是讓他挑選自己喜歡的書,我們也會幫他挑選一些好的適合他閱讀的繪本。
這樣我們尊重了他的選擇,他也會樂意接受我們給他挑選的書,等時間長了,他慢慢知道,原來好書不只是他想的那么少,而是很多。他就會喜歡上書給他帶來的樂趣,喜歡的書,他會看好多遍都不厭。記得一本《小皮斯凱的第一次旅行》,胡銘基很喜歡也很佩服小皮斯凱,小皮斯凱的聰明、能干,勇敢的性格對他也起到很大的引導作用,他真正做到了自己單獨睡覺,自己能做的事自己盡量去做,經常幫家里人做點家務事……還有《猜猜我有多愛你》、《提姆與莎蘭》等都是他喜歡的,從中也學到了怎么去關心和深愛自己身邊的家人和朋友,平時在生活中也經常體現出來……慢慢的他對閱讀的范圍越來越廣,會去嘗試不同類型的書,比如《十萬個為什么》、《安徒生童話》、《世界地圖》《糞便古比講述的故事》……而且都會很開心的與我們交流。
好奇其實是每個孩子都擁有的。只不過每個孩子對學每個事物產生的興趣不同而已,我們做家長的不要打擊他的積極性,應該給予鼓勵和認真的解答。這也許是從很小時就鼓勵他多問為什么,不知道的話,就查明了告訴他。查詢工具主要是書籍和互聯網,讓他漸漸地把好奇轉為好學,并享受吸取知識的過程。家里還有本《給男孩的危險手冊》的書其實他也很喜歡,只不過要在大人的幫助下慢慢閱讀學習,因此,只有我們大人先看了再講述給他聽。親子閱讀其實不能局限于和孩子同時共讀一本書,也可以是一家人先后讀完一本書后再慢慢地討論和享受其中的情節。
我們常說孩子哪里做的不好、不對,其實大人也會時常犯錯,就說我有時教導孩子時缺乏耐心,語氣、態度不好。所以我也時常提醒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試教,還應該經常和老師聯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了解老師對孩子的要求,并與老師交流孩子在家中的表現,和老師一起共同教育孩子。教育孩子是老師的職責,但更重要的是父母、家庭給他帶來的正確引導和愛護。
與家長溝通心得體會篇九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我們要充分掌握這一有利條件,積極發動家長配合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所以,如何與家長進行融恰的溝通,至關重要。確實與家長溝通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超越知識的智慧。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很重要:
一、 尊重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前提
盡管在教師與家長關系中,教師起主導作用,但他們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別。因此,我們必須尊重學生家長的人格,特別是要尊重所謂“差生”和“不聽話”孩子家長的人格。對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還要客觀地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公正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們切忌動不動就向家長“告狀”,不要當眾責備他們的子女。作為教師,更不能訓斥、指責家長,不說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話,不做侮辱學生家長人格的事。否則會造成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隔閡甚至對立,還可能引起學生對家長或教師的不滿,損害教師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別人是自尊的表現,也是得到別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說:“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家訪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重要手段
每次家訪我都事先與家長約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長因我的突然來訪而感到不自在。家訪一定要圍繞事先確定的目的進行,有時請數學老師陪同。一方面顯得我們較有誠意與重視,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強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在家訪中我表現出了足夠的誠心和愛心,講話也特別注意方式,多表揚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對孩子的缺點,盡可能委婉的表達。如果我們對家長抱有誠心,對學生擁有一顆愛心,那么,家長必然會成為我們的朋友。切記,表揚學生就是表揚家長,批評學生就是在打家長的臉。
三、傾聽是教師與家長溝通的藝術
任何教師,無論他具有多么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修養,都不可能把復雜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錯。而且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他們的許多見解值得教師學習和借鑒。加之“旁觀者清”,有時家長比我們更容易發現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因此,我覺得要根據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語言藝術與不同類型的家長進行溝通。如:一是對于素質比較高的家長,我就坦率地將孩子在校的表現如實地向家長反映,并主動地請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認真傾聽他的意見和適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對于那些比較溺愛孩子的家長,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長處,給予真摯的贊賞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轉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處,誠懇而耐心地說服家長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對于那些對孩子放任不管,把責任推給學校和老師的家長,我就多報憂,少報喜,從而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教育孩子的活動中來,開始主動關心孩子,主動與子女溝通,與學校溝通,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四是對于后進生或是認為自己對孩子已經管不了的家長,我們應盡量挖掘其孩子的閃光點和特長,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和進步,對孩子的缺點適時地每次說一點,語氣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點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長對孩子的希望,使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只有這樣,家長才會主動地與我交流孩子的情況,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五是對于個別不太講理的家長,或是不理解學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長。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就沉住氣,先讓家長說完,發完脾氣和牢騷,并對家長的這種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靜的語氣與家長解釋、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對錯,以理服人并體現出自己的寬容大度,贏得家長的好感,從而得到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確實,在我的教學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教師與家長溝通時的方式無處不在,涉及的內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長“多報喜,巧報憂”,更要把教師自己對學生的那份濃濃的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充分地流露給家長,讓家長深切的感受到教師是真心實意地關心愛護他的孩子,老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學生,那么我們工作一定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夠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
與家長溝通心得體會篇十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是家庭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對于家長來說,如何與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既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又能輔助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研究和實踐的過程。在與孩子交流的同時,家長也需要持續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下面將從家庭環境、心態、技巧、耐心和尊重五個方面,分享我在家長溝通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家庭環境是影響家長與孩子溝通的基礎條件。一個溫馨和睦的家庭環境有助于溝通的形成和發展。在家庭中,我時常為孩子提供一個寬松自由的空間,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同時,我也注重營造一個親密和諧的氛圍,通過親子活動、共同的興趣愛好等,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交流。只有在一個舒適的家庭環境中,孩子才會更加主動地與家長進行溝通,而我們作為家長,也能更好地把握和引導溝通的機會。
其次,家長的心態是成功溝通的關鍵因素。在與孩子交流時,我們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不帶有成見和偏見地傾聽孩子的話語。我常常告訴自己要摒棄自己的成人思維和邏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認同他們的感受。經常與孩子溝通也是我調整自己心態的一種方式,通過與孩子的交流,我能更加客觀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問題,不斷修正自己的言行。當我們能以平和的心態與孩子交流時,才能更好地建立互信和共識。
第三,掌握一些溝通技巧對于家長來說是很重要的。首先,誠實和真誠是有效溝通的基礎。孩子能夠通過我們的眼神和聲音,準確感知到我們的情緒和態度。如果我們能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孩子也會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我們的意圖。其次,傾聽和耐心也是溝通的重要技巧。在進行家庭溝通中,我們要盡量給予孩子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盡情發言,并耐心傾聽孩子的觀點和問題。最后,及時回應和反饋也是讓孩子保持溝通的積極性的重要環節。我們要及時回答孩子的問題,給予積極的反饋,鼓勵孩子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意見。
第四,在與孩子溝通中,我們需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孩子的言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相對較弱,常常表達不清楚或者會有一些矛盾的言論。作為家長,我們不能對此隨意做出評價和指責,而應該耐心引導和解答。此外,孩子在表達中也可能會由于情緒或者緊張而變得困難,甚至有時候會哭鬧。這時,我們不能訓斥或忽視孩子,而是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幫助他們緩解情緒,重新回到正常的交流狀態。
最后,尊重是家長溝通的基本原則之一。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個性和需求。當孩子試圖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我們要給予充分的尊重和關注,不要對孩子的觀點和意見妄加評論和改變。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決定,也是增強孩子信任感和自信心的必要條件。同時,我們也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學會與人溝通和交往,培養良好的社交能力。
總之,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對于家庭教育的發展至關重要。通過家庭環境的營造、心態的調整和溝通技巧的掌握,我們能夠與孩子保持有效的溝通,促進孩子的全面成長。在溝通過程中,我們要保持充足的耐心和尊重,給予孩子充分的關注和理解。只有通過良好的家長溝通,我們才能夠建立起和孩子真正平等、互信和共贏的關系。
與家長溝通心得體會篇十一
在過去的兩天里,我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家長溝通培訓。這次培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不僅學到了有關溝通的理論知識,還通過實踐操作,讓我們有機會將這些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這次培訓的主題是如何與孩子建立更有效的溝通。我們了解到,溝通不僅僅是說話,它涵蓋了聽、理解、回應和接受。我們作為家長,需要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理解他們的感受,并做出積極的回應。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能夠建立更深入的聯系,并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處理他們的情緒。
我特別喜歡培訓中的一項活動,那就是角色扮演。我們分成小組,每個小組都需要扮演家長和孩子的角色。通過這樣的角色扮演,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了孩子和家長在不同情境下的感受和需求。
這次培訓讓我意識到自己在溝通中的不足之處。我以前可能過于強勢,希望孩子按照我的意愿行事。但是,通過這次培訓,我明白了這樣的做法可能會讓孩子產生抵觸情緒。現在,我更加注重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感受,這對我們之間的關系有了更積極的影響。
總的來說,這次培訓給我帶來了很多啟示。我明白了溝通的重要性,學會了如何更有效地與孩子溝通。我非常感謝學校組織這樣的培訓,希望以后還有更多這樣的機會。我相信,通過持續的學習和反思,我能成為一個更好的家長。
與家長溝通心得體會篇十二
體育活動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家長作為孩子最早的教育者和引導者,對于孩子參與體育活動的支持和指導尤為重要。然而,家長與孩子在體育活動方面的溝通卻常常存在問題。因此,通過歸納總結自己的體會,分享一些家長體育溝通的心得體會,讓更多的家長能夠幫助孩子在體育中獲得更好的發展。
第二段:理解孩子的需求
家長在參與孩子體育活動的過程中,首先要理解孩子的需求。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興趣和能力,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個性和愛好來選擇適合他們的體育項目,并尊重孩子的選擇。同時,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身體和心理變化,給予他們適當的關心和支持。在溝通中,要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意見,給予他們表達自己的機會,從而建立起良好的互動關系。
第三段:鼓勵和支持孩子
家長在體育溝通中,要不斷鼓勵和支持孩子。體育活動中可能會遇到失敗和挫折,家長要以積極的態度對待這些問題,幫助孩子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要給予他們積極的引導和激勵,讓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勇敢面對困難。通過鼓勵和支持,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起積極的心態和自信心,從而在體育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第四段: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團隊合作精神
體育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個人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家長要教育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讓他們在體育活動中學會自主決策和權衡利弊。同時,要鼓勵孩子參與集體活動,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責任感。在溝通中,家長要與教練和其他家長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為孩子的發展努力,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體育環境。
第五段:合理安排家庭時間
家長要合理安排家庭時間,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參與體育活動。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家長要明確體育活動對孩子的重要性,并將其作為家庭事務的一部分,給予必要的關注和支持。此外,家長自己也要積極參與體育活動,與孩子一同鍛煉。通過共同參與和互動,可以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同時也可以為孩子樹立榜樣,讓他們學會堅持和努力。
結尾段:總結
家長體育溝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家長們不斷總結和改進。通過理解孩子的需求、鼓勵和支持孩子、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團隊合作精神以及合理安排家庭時間,家長可以更好地與孩子溝通,幫助他們在體育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和發展。同時,家長也要與教練和其他家長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為孩子的體育發展努力。只有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支持下,孩子才能在體育活動中茁壯成長。
與家長溝通心得體會篇十三
在過去的兩天里,我有幸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家長溝通培訓。這次培訓讓我受益良多,不僅增強了我與孩子的溝通技巧,更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與孩子建立良好關系的重要性。
首先,我學到了如何有效地傾聽孩子。傾聽不僅僅是聽取別人的話語,更是理解、尊重和接納。我了解到,有時候,孩子需要的不只是話語的回應,更多的是關注和接納。在傾聽的過程中,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從而更好地引導他們。
其次,這次培訓也讓我認識到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我明白了,作為家長,我們的言行是孩子的鏡子,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影響著他們。因此,我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則。
此外,我還學到了如何正確地鼓勵和引導孩子。鼓勵并不只是贊美,它還包括對孩子的理解和支持。引導則是通過引導孩子思考和解決問題,讓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得到成長。
最后,我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需要尊重他們的個性和特點,鼓勵他們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潛能。對待孩子,不應只有批評和責備,更應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支持。
總結,這次培訓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讓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孩子的需求和心理。同時,我也明白了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角色和責任,需要更加關注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人。這次培訓,讓我收獲頗豐,我期待在未來的日子里,能更好地與孩子溝通,更深入地了解他們。
與家長溝通心得體會篇十四
許多教師都是在孩子犯了錯誤時與家長溝通,很難避免教師的情緒激動,態度不好。你知道如何與家長溝通
心得體會
是怎樣的嗎?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如何與家長溝通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短短的幾天時間稍縱即逝,但通過這次學習,我發覺自己學到了許多東西,好像有一股新的力量——油然而生。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隨著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我們要充分掌握這一有利條件, 積極發動家長配合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所以,如何與家長進行融恰的溝通,至關重要。確實與家長溝通是一門藝術, 更是一種超越知識的智慧。
一、從愛出發,公平對待每一位家長。
我想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任何一項工作都只能出于一個字,那就是“愛”,發自內心地、充滿熱情地愛每一名學生,沒有家庭、地位、成績、相貌之分。真摯的感情可以拉進彼此的心靈,讓交流和溝通更容易也更愉快。雖然一般情況下,教師是在孩子有了缺點與錯誤時與家長溝通,但這也千萬不要讓家長覺得你只是讓他們來收拾亂攤子,而要讓他們真實地感到老師是出于愛在真心地關心他的孩子。實事求是地向學生家長反映情況,只要你是從事實出發,家長對你也會有一個良好的印象,在與你的溝通中,會更加容易和信服。每個人對于事物都是比較敏感的,只有出自真心的關愛,才能讓學生和家長真正接受。這樣才是保證談話有效果的前提。
二、控制情緒,理解和尊重家長。我想老師的心情誰都能理解,但家長也應該得到我們做老師的理解,因為最起碼我們都是平等的,不能因為孩子犯了錯,他就要比我們矮半截,就要受到老師的訓斥。交換一下位置想一想,我們每個人也都會為人父母,我們每個人也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每天都有進步,有所成就,誰愿意聽到自己的孩子犯錯誤的消息呢?如果面前的家長換作是我們,我們的孩子犯了錯誤我們站在老師面前,特別是還可能要聽到老師的批評,那將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所以別再在家長的傷口上撒鹽了。一定要理智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將心比心地與家長平和地交流,也不要做一個喋喋不休的說客,也要適當地聆聽一下家長的想法,也有助于老師更多地了解孩子的不同側面,要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努力營造和諧、輕松、愉快的交流環境。
三、“放大”優點,“縮小”缺點。
其實所謂的“放大”和“縮小”也就是多說些優點,少說些缺點。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贊,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但也不能過度,也必須要以客觀為基礎。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最好要先想好與家長溝通以什么方式開始,主要說些什么優點,簡單扼要但必須要有所突出地說說某一方面的不足,再以什么方式結束,預期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在交流過程中,不要一開始就說孩子的缺點,容易把談話的基調弄得太黯淡,可能即使你再說孩子什么優點,家長都無心去聽了。先說說孩子的優點,這些優點一定要讓家長也能感受得到,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稍微說得過一些,但也一定要真誠,不能讓家長覺得有虛假成分。然后最好順勢說說孩子的不足,我想家長會容易接受一些。而且比如孩子的缺點有十分,我想對家長只要說到五、六分即可,做為一個成人家長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老師所說的話的。
四、了解家長,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
由于職業、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師深入地了解家長,以便有針對性地與家長溝通。如有些家長特別溺愛孩子,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做得很好,自己也做得很好,不喜歡聽別人批評自己的孩子,教師對于這類家長就一定要非常的客觀和理性,對于孩子的缺點一定要說得透徹到位,讓家長能確確實實地感覺到孩子身上確實存在毛病,說得通俗一些就是殺殺他身上的銳氣,讓家長不能太過自信了。但語氣不能生硬,容易激化對方情緒,破壞交流效果。有些家長,特別是學困生的家長,對于孩子特別的不自信,總覺得孩子什么都不好,都不好意思和老師溝通。對于這類家長,教師必須首先要樹立家長的信心,那就是多夸夸孩子的優點,讓他們覺得孩子不是無藥可救的,再一點一點地轉向孩子的不足,提供切實可行的辦法。對于知識水平不同的家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也一定要有所不同。要因人而宜,或深入淺出,或點到為止。不能千篇一律地對待每一個家長。總之,與家長溝通是一門學問,是一門藝術,要想真正地與家長溝通時達到最佳效果,必須要求我們每一個教師潛心研究,以達到共同和諧育人的教育目的。
為了有效地促進家長科學地開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學校和家庭合力育人,班主任必須與家長互相溝通,尋求有效的解決學生問題的辦法。溝通是連接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重要橋梁,也是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因此如何做好這一個環節,是廣大班主任教師所應慎重思考的一個問題。在此我結合自己幾年來的工作經驗,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要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緒。
由于班主任與學生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中的困難認識不一致,特別是當教育教學效果不佳時,雙方就易產生互相埋怨的情緒:如一方怨老師不會“教”,對自己子女有偏見;而另一方則怨家長家教不嚴,縱容、袒護其子女。此外,由于所處環境的不同,老師了解的較多是學生的在校情況,而家長了解的較多是學生在家的情況,而學生由于環境的不同表現出來的行為也會有所差異,如果雙方缺乏溝通的話,就會由以上的埋怨情緒導致某種對立情緒,最終將對學生產生不利的影響。例如,我班就有不少學生在校調皮、吊兒郎當,各項基本工作不做或馬虎了事,而家訪時家長都聲稱其子女在家如何聽話,如何懂禮貌。因此,作為班主任應及時地找機會與學生家長坐下來,互相交換意見、看法,具體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協商其解決的辦法。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能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問題,適時、適當、科學地進行家訪。家訪中要防止向家長“告狀”,要同時尊重家長。因為每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雖然有時“恨鐵不成鋼”,個別家長會在一怒之下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但心底里還是十分疼愛自己的孩子,他們喜歡看到、聽到自己孩子的長處、優點,而往往忽視其短處、缺點。因此,班主任在與家長溝通時,要避免傷害家長的感情,不要使用推卸責任的諷刺、挖苦的語言。通過家訪,要使家長真正感到:老師是在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并適時通過各種途徑向家長傳遞教育的正確方法,以取得家長配合。
二、對學生的要求要達成一致。
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方法都會有所差異,加之文化素質及道德修養不盡相同,對學生的期望有所不同,對學生要求的標準不相一致,這樣就會導致對學生各方面的評價產生較大的差距。如班主任要求學生要全面發展,家長要求學生考試成績好,能升學,有“出息”。于是,有的家長就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參加學校以及社會的各項活動,說這些活動會耽誤學習。
三、與家長溝通要善于傾聽。
多數班主任在約見家長時,說得多,聽得少,只顧自己痛快,把學生的種種不是和自己的苦水一股腦倒出來。家長聽了難免對老師的能力產生懷疑或對老師產生厭惡情緒,而使溝通產生隔閡,不利于問題的解決。不妨換個方式,班主任作個聽眾,如何呢?我們班有一個學生,迷上電腦游戲,經常上網吧玩,上課無精打采,放學就往網吧跑,甚至出現曠課。他家人也知道,但無論如何怎么罵、甚至打還是改正不了。對于他的表現,我一直不滿意,多次找他談話,但每次都沒有多大的成效。最后到他家與家長會面。家長很主動地向我了解情況,并將這位學生從小學一直以來的情況給我作了反映。從他談到的情況中,我了解到這位學生在初一就已經迷上電腦游戲,可謂中毒至深。要想一下改正恐怕困難,所以對于他的情況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來對待。因此本著解決問題的思想,我并沒有來一通告狀詞,而是給其家長一個建議:讓學生寫一份保證(或是協議)書,給自己一周定個打游戲的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外絕對不允許打游戲,然后給其一定時間慢慢改正,然后請家長對其子女的上下學時間進行督促,后來證明效果還可以。因為該學生有了名正言順的時間玩游戲,他得考慮若不守信可能面對嚴厲的處罰。因此見了家長就劈頭蓋臉地一番數落,結果可能不能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找到更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法。可見,有時候多說不如少說,甚至作個聽眾也不錯!傾聽有兩個好處,一是造成平等的談話氣氛,二是便于我們從中捕捉信息。
四、與家長溝通,要講究語言的藝術。要深入淺出,將大道理說出,小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教養不同,難免會遇到一些 “護短”的粗魯的家長,那就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多數學生在學校作了錯事之后是不會向家長坦白的,反而說別人怎樣錯,老師又如何袒護那些同學,這往往引起家長的誤解。所以班主任應該在家長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用征求意見的態度,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駕馭好批評的藝術,用愛心感化家長,使他能理智地與老師一起解決問題,工作起來就容易得多了。事實表明家長能理智地中肯地教育好子女,那么,他的子女在學校的表現也會相對較好。所以,班主任應重視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更要講究語言的藝術。
因此,老師應對學生家長的文化修養、職業背景以及他們對子女的期望水平有所了解,然后根據這些信息,及時、客觀、全面地向家長反映其子女的表現情況。在談情況時,要克服對優生家長談優點,對差生家長談缺點的習慣,也要防止報喜不報憂的老好人心理。對于學生目前存在的問題要說全面,說透徹,指出其危害性,并表示出想與家長共同商量解決辦法的意愿。在與家長進行心理溝通時,還要注意耐心地聽取家長的意見,對學生家長的意見要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釋,以便與學生家長達成共識。“溝通無限”,方法不拘一格。但無論采用何種方法、技巧,你都要出于真誠,并力求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上表現是否一致,直接影響教育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社會責任,要求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必須合作和交流,建立一種和諧的友情關系,從而多角度、多層次地發揮教育的功能,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與家長怎樣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呢?我覺得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 真誠交往,密切聯系
教師要想與家長取得聯系,主動熱情地與家長相交,在心理雙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橋梁,以爭取家長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過家園雙方互相訪問,電話聯系;召開家長會;家長開放日;親子運動會等,通過這些活動拉近家長與老師的距離,密切孩子與父母的關系。還可定期開展家長個別咨詢活動,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說:班上的嘉睿、戎騰、樂添、鄭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獨立性較薄弱。那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獨立性呢?是這些家長們所關注的。因此在于家長的溝通中,我建議家長平時多給孩子一些處理事情的機會:如洗自己的手絹、襪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業本、小畫書等。隨著孩子常時間的鍛練和培養,相信孩子們會逐漸增強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能力。以上這些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與家長溝通的途徑。
二、 尊重家長,增進理解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和家長存在許多不合作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師對家長尊重不夠或雙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師與家長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長,尊重他們的感情,尊重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的人格。教師不可擺出一付教育權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對家長進行旁敲側擊,使家長不愿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長,并讓家長也理解教師,作為家長,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關心,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就會覺得臉上無光,教師在與家長接觸,不宜總是向家長指出孩子的缺點、短處,向家長“告狀”,不要用刻薄的語言指責,挖苦學生,應從有利于學生發展的角度客觀地交換意見,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養孩子的對策與辦法。
三、激勵幫助,搞好配合
生家長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對于后進學生家長來說,應幫助家長指定教育計劃,明確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云逸、兆豐等常有發現在與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為。事后會推卸責任或接受批評表示以后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針對這種情況,我與家長進行反饋和溝通,希望家園共同為幼兒提供一個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間,不要在孩子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話語。并建議家長采用“轉移注意”法,給幼兒予較多的關注,比方說: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緒緊張或怒氣沖沖時,可以帶他去跑步打球或進行棋類活動;引導幼兒經常從事這類活動有助于恢復他們的心理平衡,逐漸轉移侵犯性行為。
四、以誠相待,摒棄功利
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往,是教育學生,培養學生成長的需要,不是處于功利目的,例如:有的家長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就是希望獲得老師對孩子多一些照顧和偏愛。因此,百般討好老師,尋找哪一位是班里的“主管”,哪一位比較好說話,就想辦法或利用節日給老師:“意思意思”。倘若事后沒有對他的孩子照顧好或存在誤解,家長便開始論頭品足,與其他家長結起伴來,言談中表示出不滿足或是做“最后發難”,使家長和老師不和諧的影子在童心中罩上陰影,本來很快樂的學習生活,隨著成人的議論紛紛而留下傷痕。對于這種情況,我們應堅決反對和杜絕利和交往直接或變相收學生家長的好處的行為,以維護人民教師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