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是一種靈活性和適應性的工具,也是一種組織和管理的工具。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計劃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秀計劃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篇一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搞笑,對學校、對環境、對老師、對同學、對課堂、對學習、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難!然而“學會傾聽”是新課標中對一年級小學生提出的一項重要目標。現代心理學證明,注意力集中的學生,聽課效率和學習水平遠遠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學生。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好習慣。首先在課堂語言上要力求兒童化和趣味化。其次,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于用心主動的學習狀態。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于優秀生盡量讓他“吃得飽”。
1、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潛質。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帶給學生熟悉體情景,幫忙學生明白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資料,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善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方一些資料: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資料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資料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資料,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務必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資料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一樣物體的個數。逐步抽象出數,能區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明白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好處,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三種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了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聯,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解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注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余的數量關聯。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了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聯、戶外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忙下,初步學會選取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能夠有不一樣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忙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用心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忙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明白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就應思考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搞笑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篇二
一年級上學期的學生雖然大部分入學前,接受過學教育,但學生還處于啟蒙階段,基礎參差不齊,而且學生在幼兒園還未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對學校的常規管理還不適應。從學前班步入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大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時間較短,所以在數學教學中主要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感興趣,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師、愛數學,并通過以后的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本冊實驗教材是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內容為依據。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復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難點是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會口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與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還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內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教學內容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10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11—20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數學樂園,我們的校園,總復習。
1、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人士證實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篇三
本教材以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為基本出發點,它不僅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加與減(一)”。是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降低了一年級上學期孩子們學習數學的難度。退位減法是一個難點,學生掌握比較慢,但同時也是今后豎式減法的重點所在。所以在介紹的:數小棒、倒著數數、湊十法、看減法想加法、借助計數器……這些方法中,孩子們喜歡用什么方法不統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紹這些方法。
2、第三單元“生活中的數”。通過數鉛筆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模型的過程,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體會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第六單元“加與減(三)”在“加與減”的學習中,結合生活情境,學生將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100以內加減法(包括不進位、不退位與進位、退位)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能根據具體問題,估計運算的結果;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空間與圖形
2、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學生將經歷從上學期立體圖形到現在平面圖形的過程,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通過動手做的活動,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歡的拼圖,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圖形,讓孩子們自己動手拼,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能設計有趣的圖案。
(三)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在第五單元之后安排了一個大的實踐活動,即“分扣子”和“填數游戲”。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從根據事物的非本質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進行分類,發展到根據客觀事物抽象、本質的特征進行不同方式的分類,促進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同時,安排學生填數游戲,旨在對孩子的口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的訓練,感受數學的樂趣!
(一)在數與代數的學習中,重視結合生活情境發展學生的數感。
發展數感,是課標中的一個重要目標,數感主要體現在,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情境匯總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用數來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運算的意義。
1、關于100以內數的認識。
(1)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數的模型的過程,理解數的意義,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
(2)經歷運用適當的方式表示數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位值制。
(3)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
2、關于100以內的加減法
(1)結合生活情境,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能估計運算的結果,發展估算意識和技能。
(3)經歷探索運算方法的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
(4)把加減運算的學習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5)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保證基本的運算技能。
(二)在空間與圖形的學習中,注重通過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1)在實際觀察物體的活動中,體會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圖形可能不同。
(2)在從立體到平面的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圖形的過程。
(3)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積累有關圖形的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三)在整理與復習中,注重發展學生回顧與反思的意識。
1、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3、引導學生思考,并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
4、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篇四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生活中的數、 觀察與測量、100以內的加與減和有趣的圖形。
本冊教材的編寫特點是:
(一)在數與代數的學習中,重視結合生活情境發展學生的數感。
(二)在空間與圖形的學習中,注重通過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注重通過調查活動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四)在整理與復習中,注重發展學生回顧與反思的意識。
所教年級基本情況,本年級共有學生58名,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后,學生在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較扎實,對學習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樂于參與學習活動中。特別是對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興趣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仍有畏難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學生的成績都還不錯,但是成績并不能代表他們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地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我們應更多地關注的是保持學生已有的學習興趣,并逐步加以引導,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品質,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我班有學生53名。一年級學生由于進校時間短,且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學生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我將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通過數鉛筆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模型的過程,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體會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第三單元《加與減(一)》。第五單元"加與減(二)",第七單元"加與減(三)"結合生活情境,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過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內加減法,會估算,初步學會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第六單元《購物》。學生將通過購物活動,結合生活經驗,認識元,角、分及其相互關系,認識各種面額的人民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觀察與測量》。學生將通過觀察身邊的簡單物體,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體會厘米和米的實際意義,了解厘米和米的關系。
2、第四單元《有趣的圖形》。學生將經歷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過程,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通過動手做的活動,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能設計有趣的圖案。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八單元《統計》。學生將通過簡單的調查活動,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和同樣進行交流。
(四)實踐活動
本冊教材安排了三個大的實踐活動,即"我和小樹一起長","小小運動員","今天我當家"。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安排了動手做,小調查等活動,旨在對知識進行實際應用。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一)教學重點:
1、 學會10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大小,學會100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并能解決相關的應用題。
2、 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二) 教學難點:
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6、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7、繼續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1、改進教學方法。通過學習,改變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兒童化語言,尋找適合低年級兒童的方法,使學生喜歡上我的課。發展學生能力,努力激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主動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為學生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2、重視培養習慣。好的習慣使學生學習數學事半功倍。在平時的教學中想方設法培養學生認真書寫,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認真思考等良好習慣,形成自覺行為。
3、提高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效率,合理利用時間,在課堂上獲取方法,解決問題,實現解決問題能力和基礎知識同步發展。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4、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數學實踐活動通過有計劃、有步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形式上要活潑有趣,課內外結合,鞏固所學知識,逐步提高數學能力。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位置(4課時)
二、20以內的退位減法(12課時)
三、圖形的拼組(2課時)
四、100以內數的認識(8課時)
五、人民幣的認識(4課時)
六、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15課時)
七、認識時間(3課時)
八、找規律(4課時)
九、統計(3課時)
十、總復習(5課時)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篇五
本冊共安排7個單元。
1、數與代數領域:安排五個單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認數,一個單元,即第三單元認識100以內的數;第二部分是計算,三個單元,即第一單元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四、六單元教學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和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在這兩個單元里還要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第三部分是常見的量,一個單元,即第五單元認識人民幣。
2、空間與圖形領域:即第二單元認識圖形,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在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之后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
最后一個單元安排期末復習。本冊教材還安排了二次實踐活動,分別是“我們認識的數”“小小商店”。主要是讓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培養應用意識、合作意識,獲得數學活動的積極情感。
1、能正確、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2、認識計數單位,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3、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
5、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1、上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在日常教學中讓學生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培養學生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讓學生養成口頭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5、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率,達到95%以上。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抓中間,帶兩頭”養成學生之間互相幫扶的作用。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篇六
(一)學生情況分析:
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的操作,需要合作怕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其實狀況。因此對學生,我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并逐步引導的學會數學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方向與位置、認識圖形、100以內的數、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認識鐘表、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
4、會認讀整時,幾時半,會寫時間,知道珍惜時間。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進行恰當的描述,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篇七
我擔任一年級兩個班的數學課,有學生45人。經過一個學期的學校生活,學生的習慣和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學生們學會了與人合作,有了余人合作的意識,聽課習慣也有了很大提高,針對本冊教材的特點還有學生自身的特點,對本學期的教學做如下計劃: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一、位置,二、20以內的減法,三、觀察物體,四、認識圖形,五、100以內的數,六、找規律,七、認識人民幣,八、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九、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范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做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更快地掌握。同時,教材結合計算教學,安排了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常見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安排了關于位置與拼組圖形的教學內容,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空間方位和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外,還安排了學習具體時刻幾時幾分的讀、寫方法。
“找規律”和“統計”是兩部分新的教學內容。“找規律”引導學生探索一些圖形或數字的簡單排列規律,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統計是正式教學統計初步知識的開始,讓學生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簡單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表,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使學生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7.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1.以《標準》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豐富的知識。
2.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供豐富的素材。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3.教學內容的展開盡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篇八
(一)任教班級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24名,大部分學生都來自附近村子。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深入了解,我對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剛步入小學階段,有許多孩子還不能馬上適應課堂學習,個別孩子常常給我的課堂教學帶來許多的不便,但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歡聲笑語。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這個學期我應該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并逐步引導思維的發展、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
(二)學困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級學困生有麻彤彤、董雪芬、金偉信、董曉樂、董苗苗、吳高程、湯偉帆等學生。這些同學有的智力有些問題,有的則是自覺性不夠,缺乏刻苦鉆研的精神,總想偷懶,不做作業或者抄別人的作業。造成我班的學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學習動機問題,導致學習困難2、學習策略問題,導致學習困難。3、不良家庭環境導致學習困難。我們學校小學學生家長大多是在外務工,家長素質普遍不高,對孩子的教育認識不夠明確,且大多把重心放在"養"上,他們不會"育",甚至在"養"上都有問題。因為教學方法、內容等方面的原因,這部分學生普遍跟不上這里的學習,導致學習困難。
(一)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教材的編寫特點
1、以《標準》為基本依據,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豐富的知識。
2、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提供豐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口算,以一系列學生學校生活內容(發新書、聯歡會、作業評比等)為素材引出計算問題,使原來比較枯燥的計算教學有了豐富的現實背景,使學生體會到計算意義和作用。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數學教學中的所有活動都是為使學生獲取某一知識或技能而設計的,因此,要符合兒童認知特點和興趣需要,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兒童主動建構有關的數學知識。
3、教學內容的展開盡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1)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
(2)讓學生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4、注意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氛圍中學習。
5、數與計算的教學重視發展學生的數感,體現算法多樣化。數與計算是小學數學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數與計算的知識和技能也是小學數學教育要使學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識和最基本的技能。
(1)豐富關于數概念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建立初步的數感。關于數感,在《標準》中已有明確的說明。
(2)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計算教學的例題中呈現多種計算方法,允許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不對各種算法進行評價,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保護學生的自主發現的積極性。
(3)計算教學的要求和訓練強度相對降低的。
6、提供關于物體空間關系的更豐富的內容和素材的,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注重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問題的能力的。
8、注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為教師創造性地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1)注意為教師創設數學問題情景提供豐富的素材的。
(2)很多插圖提供的情境具有連續性或故事情節的,為設計、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投影片等教學輔助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體、正方體邊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
5、認識人民幣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的,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的、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的,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4、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6、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7、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一)教學重點
(二)教學難點
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的。
(一)落實教學"七認真"的具體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系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的,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7、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的,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二)針對學困生的具體措施
五個必須"即:"備課時必須對學困生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充分的預設,上課時必須讓學困生提出問題,合作學習中必須讓學困生發言,輔導點撥時必須解決學困生的困惑,設計作業時必須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次布置并對學困生當面輔導"。
對學生因厭學輟學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積極采取幫扶轉化措施,采用教師和學優生對學困生一幫一、結對子的方式,幫弱促強,幫助學困生重新樹立學習信心。
1、教師在備、教、批、輔、考等教育教學環節,對學困生多加關懷,厚愛一層,從抓基礎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備課時,關注學困生,注重基礎知識和興趣知識點設計教案。
3、批改作業時,對學困生進行面批,多以引導和補習為主;考完試,找學困生談心,以鼓勵教育為主。
讓學困生找出自己學習上的優勢與長處的,喚起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的意識,由消極被動地學習向積極主動地學習轉變,由自卑向自尊自強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切實解決了學生的厭學思想,、從根本上消除輟學的現象,確保了各學段、各學科的教學質量的提高。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篇九
本冊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 比一比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認識物體和圖形 分類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1~20各數的認識 認識鐘表 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復習,其中也包括兩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數一數》這一單元同通過讓那個學生數1~10以內的數,也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體會到數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數是人類的好朋友。
《比一比》這一單元包括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師“比長短 比高矮”。這些內容是學習認數 計算和量的準備性知識。通過這些內容學習,使學生初步感知“多” “少” “長” “短” “高” “矮”的含義。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1~20各數的認識》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讓學生認識20以內的數,并初步嘗試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5以及10以內數的口算,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
《認識物體和圖形》 《分類》讓學生認識物體,感知圖形的形狀,建立初步的形狀感知,并會對各種圖案圖形進行分類。
《認識鐘表》這一單元對學生而言并不陌生,因為學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觸,但是本單元讓學生更加清楚的學習,通過認識鐘面,從而認識整時 認識半時。
《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還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 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
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 思維能力 口頭表達能力 學習習慣 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學習方法 思考方式。
我所任教的班級是一年1班和3班,兩個班級的人數分別是42和41,他們都是一群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孩子,一年級對他們而言是步入了小學生的行列,成為了一名正式的小學生。由于剛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他們對小學生的一些習慣還不能,往往帶有在幼兒園時候的一些做法:比如調皮搗蛋 行為習慣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等。現在作為一名小學生,和在幼兒園有著很多的不同,很多孩子都不能適應,而且孩子所在的幼兒園也不同,接受的知識也不一樣,所以一年級讓孩子養成習慣,進行教學應該因人而異,也可以說一年級師最辛苦的一年。但是我相信只有認真負責,關心愛護學生,積極努力工作,我相信可以使自己所在的班級的學生能使整體達到相同的水平,盡量少出現與最壞的學生,使每個學生愛學習,會學習,知識水平能大徑相同。
1 、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 寫0~20各數。
2、 初步知道加 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 、初步學會根據加 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 、認識符號“=” “” “”,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 、直觀認識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 球 長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和圓。
6 、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 、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 、認真作業 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 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1 、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體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 、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 、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 、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 、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1 、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 、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 、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 、20以內的退位減法。
1 、課前5分鐘讓學生來做口算20道,以便養成每課口算的習慣
2、 督促學生做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尤其是坐姿 寫姿書寫習慣。
3 、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讓學生不僅在教學中獲得知識,更在生活中找到和學到知識。
4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5、 讓學生去找生活中的數學,并閱讀關于數學故事傳說,不僅學到數學的有關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口頭能力。
6、 對學生比較薄弱的知識上多輔導
7 、培養學生的預習和復習習慣,預習新知識和復習時都要從想 看 測 疑 訂等方面入手。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篇十
本冊教材以“課標”為依據,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設計了八個單元,按照課程標準設定的知識與技能的四個領域,構建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運用”等內容。特點:
一是選取了貼近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自然界,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
二是選取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構成情境串,引發出一系列的問題,進而形成問題串,使學生在解決一連串現實的、有挑戰性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
三是從學生認知特點出發,優化單元認識結構。重視學生的認識發展特點,在認數與計算方面設置小單元,并重視各單元之間的聯系。
四是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和初步的應用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是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發展。把解決問題與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融為一個過程。
六是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發展。
學生對數學比較感興趣,有一定的觀察能力,會數20以內的數,具備了一定的數感,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知識與技能、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
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認識“”、“=”、“”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能認識個位和十位,識別十位和個位上數字的意義。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
3、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4、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5、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6、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
7、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并從中知道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了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
8、加深對20以內的數有關知識的理解。
9、加深對分類與比較及統計方面知識的理解。
1、能用20以內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同伴交流。
2、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用2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汁算方法的過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
3、在與同伴交流認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合作意識。
4、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
1、不斷地轉變教學觀念。
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真正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與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2、教學過程要體現開放性。
提倡算法多樣化和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讓學生在寬松開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實現既長知識又長智慧的目標。
3、教學過程要體現活動性。
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觀察、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開發潛能、理解知識、發展技能,學習數學思想方法,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4、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努力激發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地用數學眼光“看世界”的意識。
5、注意學習過程的構建性。
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創設情境,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在動手、動腦和相互交流的活動中,通過“做數學”獲得再創造的機會,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6、注意評價的改革
對學生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評價的手段要多樣化,應以鼓勵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周次教學內容備注
第1——2周一、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第3周二、媽媽的小幫手分類與比較
第4周三、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第5周國慶放假
第6——8周三、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第9周四、有趣的游戲
第10——11周五、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
第12周六、有趣的游戲——認識圖形
第13——15周七、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
第16——17周八、雪山樂園——總復習
第18——19周期末復習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篇十一
(一)學生情況分析:
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的操作,需要合作怕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其實狀況。因此對學生,我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并逐步引導的學會數學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減法、認識圖形、100以內的數,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進行恰當的描述,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2課時
教學內容課時
一、減法8課時
二、認識圖形3課時
三、認數10課時
我們認識的數1課時
四、加法和減法(一) 12課時
五、認識人民幣2課時
小小商店1課時
六、加法和減法(二) 8課時
假日小隊1課時
七、統計2課時
八、期末復習4課時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篇十二
本冊教材以“課標”為依據,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設計了八個單元,按照課程標準設定的知識與技能的四個領域,構建了“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運用”等內容。特點:
一是選取了貼近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自然界,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
二是選取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構成情境串,引發出一系列的問題,進而形成問題串,使學生在解決一連串現實的、有挑戰性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
三是從學生認知特點出發,優化單元認識結構。重視學生的認識發展特點,在認數與計算方面設置小單元,并重視各單元之間的聯系。
四是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意識和初步的應用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是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發展。把解決問題與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融為一個過程。
六是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發展。
學生對數學比較感興趣,有一定的觀察能力,會數20以內的數,具備了一定的數感,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知識與技能、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
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認識“”、“=”、“”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能認識個位和十位,識別十位和個位上數字的意義。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
3、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4、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5、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6、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
7、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并從中知道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了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
8、加深對20以內的數有關知識的理解。
9、加深對分類與比較及統計方面知識的理解。
1、能用20以內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同伴交流。
2、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用2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汁算方法的過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新意識。
3、在與同伴交流認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合作意識。
4、發現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律。
1、不斷地轉變教學觀念。
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真正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與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2、教學過程要體現開放性。
提倡算法多樣化和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讓學生在寬松開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實現既長知識又長智慧的目標。
3、教學過程要體現活動性。
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觀察、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開發潛能、理解知識、發展技能,學習數學思想方法,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
4、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努力激發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策略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覺主動地用數學眼光“看世界”的意識。
5、注意學習過程的構建性。
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創設情境,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經驗,在動手、動腦和相互交流的活動中,通過“做數學”獲得再創造的機會,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6、注意評價的改革
對學生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評價的手段要多樣化,應以鼓勵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周次 教學內容 備注
第1——2周 一、快樂的校園 10以內數的認識
第 3 周 二、媽媽的小幫手分類與比較
第 4 周 三、走進花果山 10以內數的加減法
第 5 周 國慶放假
第6——8周 三、走進花果山 10以內數的加減法
第 9 周 四、有趣的游戲
第10——11周 五、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
第 12 周 六、有趣的游戲——認識圖形
第13——15周 七、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
第16——17周 八、雪山樂園——總復習
第18——19周 期末復習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篇十三
通過學生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樹立數學到處可見的觀念。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認數和計算,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使學生獲得數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建立學習和應用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20以內的數的認識與計算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它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是學習較大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基礎。在小學數學中處于最基礎的地位,是學生適應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本冊教科書還安排了簡單的分類、認識常見的物體和實踐活動等內容。學生對這些內容的學習,有助于他們加深對20以內數的認識、計算的理解與掌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知識與技能領域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認識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解決問題領域
1。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開始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
2。學生初步了解到同意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學生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初步體驗。
4。學生初步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情感與態度領域
1。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2。學生在他人的鼓勵與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學生可以用20以內的數和長方形、正方形、圓柱形、球等幾何體,描述某些現象,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4。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5。學生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我任教的一(1)、一(3)兩個班的數學,他們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即將踏入正式的、正規的教育學習。我任教的這兩個班,他們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們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對學校的一切充滿好奇,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但是他們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班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時間較短,孩子普遍好動,行為習慣還有待規范。針對以上情況,我本學期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喜歡上課,喜歡數學。在課堂上,教師應從課堂常規訓練開始,因為課堂常規對于孩子來說是一個陌生的過程,怎樣收拾書包、怎樣擺放上課用的學習用品、怎樣舉手回答問題、什么是課堂作業、什么是家庭作業、怎樣記家庭作業,上課什么時間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這個學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習慣的,特別是良好的聽、說、讀、寫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都是需要我們開始進行引導和培養的。
重點:1。6—10的加減法。
2。20以內的進位加法。
難點:1。10以內數的組成
2。湊10法。
1。加強直觀教學,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
2。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方法,讓學生了解數的組成,以及20以內的加法的計算方法。
3。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聯系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游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4。加強知識的遷移作用,降低難度,分散難點,減小教學步子。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篇十四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這一冊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的內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學習不是簡單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應該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為了讓學生從已有經驗出發,主動建構、理解數學概念,獲得數學方法,發展用數學進行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時應該:
(1)注意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有關的數學知識。
(2)盡量選擇、設計現實的、開放式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積極思考、相互交流,體會數學知識的含義。
(4)設計了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與動機。
(5)聯系兒童實際、根據學生特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2、認數與計算相結合,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數和計算的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是緊密聯系著的。認數是計算的前提,計算又有助于加深對數的認識。對初入學的兒童來說,采取逐步擴大數的范圍,同時結合數的認識學習一些基本的計算,比較容易理解,也有利于鞏固所學的計算。
3、重視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數概念的建立,對兒童學習數學是非常重要的,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大多數兒童入學時都已經會數甚至會讀、寫20以內的各數,但是對于數的概念未必清楚。因此在每一段認數教學中,都要教學數的基數含義、數的順序、數的大小比較、數的序數含義、數的組成等內容。同時注意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4、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例題中呈現多種計算方法,允許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教師不急于評價各種算法的優劣,保護學生的自主發現的積極性,尊重學生自主的選擇。注意體現因題而異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比較各種算法的特點,選擇適合于自己的計算方法。
5、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兒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與圖形和空間有關,入學前已經有了一些關于物體形狀和圖形的感性經驗。小學低年級的幾何教學,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學生逐步發展起空間觀念。因此,教學時應該注意利用兒童已有的經驗,通過大量、豐富的觀察、操作、游戲等活動,豐富學生對物體的形狀和圖形的感性認識,體驗圖形的一些特征,激發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在大量感知的過程中,逐步體會什么是空間與圖形,利用這些知識我們能做什么,逐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6、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數學是為了能用它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最主要的目的之一。為此,通過數學活動使學生了解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廣泛聯系,初步學習用數學解決問題,逐步獲得數學的思想方法,形成初步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7、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問題的實際活動,在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應用數學,就成為培養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時,從兒童認識的發生、發展規律來看,兒童是通過活動在其心理結構和周圍的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中構建知識的。積極主動的活動是兒童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
8、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努力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設計教學過程中,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主要表現在: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要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數學活動,激勵每一個學生自己去探索數學,獨立思考,并會產生與同伴交流的愿望,達到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
(2)盡量注意使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獲得信息,加深知識的理解。
(3)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投影片等教學輔助手段創設生動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1.實物(動物、水果等)圖畫卡片、數字卡片、符號(等號、大于號、小于號)、圖形卡片這些都可以供學生認數、計算和分類等內容時操作用。
2.口算練習卡片
3.20以內加法和10以內減法的計算圓盤這是為使學生達到計算熟練用的學具。
4.數的組成練習卡片這是為使學生掌握數的組成的練習材料
5.計數器這是演示20以內的數和計算用的一種教具。
6.絨板這是用來演示數數、計算和分類等內容用的教具。
7.鐘面
8.方木塊可以用來數數和演示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9.小棒本學期每個學生要準備20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