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一
我的外公是個關心國家的好公民。今天,他帶我去郊外考察,多認識些動、植物。
他一時興起,問我:“我這里有個等式,你看看吧?!”
我的心一下子被外公這個神秘的等式吸引住了,連連點頭,說:“yes!”(是的)。
外公被我的話逗笑了,說:“小丫頭,告訴你吧,1=10∶0000!你知道為什么嗎?”
我心里別提多納悶兒了:這個等式真怪呀!1和10∶0000可有天壤之別呀,1怎么會=10∶0000呢!不可能,外公可能是在唬我,我偏不上當,看他拿我怎么樣?于是,我漫不經心地問:“到底為什么呀?真難懂,您還是快點告訴我吧!”
外公聽了,耐心地給我講解:“其實這很簡單!1表示1年,10∶0000表示10∶0000人。”
我半信半疑地又問:“這雖然簡單,可為什么1年會等于10∶0000人呢?我又不明白了,再給我好好說說看!”
外公笑了笑,苦口婆心,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一天,人們能砍好幾十棵樹,一年就能砍好幾萬棵樹,也就是說四、五年過去了,可能樹林就沒了一些,這樣會對環境造成了破杯,使土質松散了。如果一年發好幾次大水,那將會犧牲十萬多人;如果樹多了,人也沒必要犧牲那么多!難道居居幾萬棵樹能抵過所有在災難中喪生的人們嗎!所以我說的等式的意思就是說一年砍幾萬棵樹,會徒增十萬多的犧牲人員!”
我聽了,羞愧地說:“我以后會多種樹,種花,為地球媽媽做‘美容,為保護地球媽媽做出貢獻!”在此,我也要鄭重地告誡人們:“不要再毀壞大自然,不要再毀壞動物的家園,更不要再毀壞我們這個幸福的家園!”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二
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會用到很多,我們每天都在和數學打交道,不行大家就仔細想一下吧!今天,我有和數學打交道了。
今天陽光明媚,我在大街上閑逛,突然看到不遠處有很多人圍在一起。我跑過去一年,原來是抓獎游戲。“哼,抓獎有什么好玩的'。”我厭煩地說旁邊的人一聽,連忙說:“抓獎雖不好玩,但有重獎,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問:“是什么呀!”“50元錢。”那人噔大眼睛說。一聽這話,我可來勁了,“這么誘人的的獎品,說什么,我也得試試。”說完,我便問店主怎么抓法。店主說:“這是24個麻將,麻將下寫著12個5,12個10,每次只可抓12 個麻將,如果12個麻將標的數總和為60,那么你便可得50元大獎。”我聽了也沒多卷起了袖子,從兜里掏出5元錢給了店主。
盡管,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獎我還是沒有拿到。
回到家之后,我想了想,感覺有點不對勁。我想,抓60分,那必須抓得那12個麻將必須都標5,最好的情況就是第1次抓到1個5,第2次抓2個5,第3次抓3個5……第12次抓12個5至少得花去6元錢。但萬一抓得那些麻將標的數是10或有的總和是相同的,那么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錢。
最后經過一番考慮,終于把問題弄清了,我抓緊到街上找那算帳,可已經跑得無影無蹤。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三
在數學興趣課上,王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道有趣的題目:
在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遇到了一位老壽星。一打聽,這位老壽星已經141歲了,乾隆皇帝便贈了一聯給老人: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乾隆皇帝要隨行的'大臣紀曉嵐對出下聯,這可難不倒他,他的下聯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老師說:“這一副對聯里,藏有一道數學題,請同學們算一算老人幾歲?”聽了老師的話,我想,“花甲”是指60歲,“重開”是指兩個60歲,“三七”是指二十一歲,上聯就是60×2+21=141歲;古稀是指七十歲,“雙慶”是指兩個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歲,下聯就是70×2+1=141歲。原來,對聯中也藏有數學問題呀!
其實,早在我國古代,文人們就常作對聯,以詠物喻事,而且很善于把一些數字嵌在對聯中,使對聯除了文學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識性。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四
如果數學消失了,如果取消了數學課,世界將會怎么樣?同學們不必驗算復雜的數學題,老師們不用給同學們講解深奧的數學知識……今天,我才從書里真正知道如果沒有數學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了。
《假如數學消失了》這本書的主人公叫薩姆,他是個數學天才,十分喜歡數學。有一天,教育部部長勞倫斯·萊克發布了學校取消數學教育的消息。大家都很高興,只有薩姆無比氣憤,他很喜歡數學。
于是,他和部長進行了多次討論,薩姆想方設法用各種各樣的事例告訴了大家,生活處處有數學。大家又開始對數學有了興趣,學校又重新恢復了數學課。
讀完這本書,我很佩服薩姆這個數學天才。說實話,我的數學學得不算好,如果取消數學真門功課,我可能也會很樂意的,但是,薩姆卻以他言行說服了我,讓我更加喜歡這本書,喜歡數學。取消了數學,可能連簡單的試卷評分都無法進行,加加減減中,運用的就是最簡單的數學計算。
數學無處不在。我們天天離不開的自行車,它的三角形車架的形狀就決定了自行車的特點,而它就是有數學知識來設計穩定性的。現在正在盛開的向日葵,它花盤上種子排列的圖案,也是一種數學圖案。在我們喜愛的動畫片《玩具總動員》中,有76個角色登場,出現了366個物體,這部電影中每個像素都需要50萬次的數學驗算,我們才欣賞到了形象逼真、生動有趣的影片。
拿一根紙條,將它向相反的方向反卷一下,然后用膠帶把接口粘住,用鉛筆在紙條的里圈畫直線,畫了一圈你就會發現,你不僅畫到了紙條的里圈,連紙條的外圈你也畫上了直線。真神了,我不相信地專門動手做了實驗,哇!果然是這樣,這也是數學中的“莫比烏斯帶”,這樣的帶子應用下去就是神秘的魔術技法了,多有趣啊!
自行車中有數學,盛開的花中有數學,普通的海螺中有數學……可以說,任何物體上都有數學,數學真的是無數不在。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五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卷子。一道一道地解著,前面的題目還比較順利的解決啦,但不幸遇到了一道超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摸不出解題思路,這道題是這樣的: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之和為209平方厘米,并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么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的一個家教老師正在一旁靜靜地看著我埋頭苦思也實在解不出題,便教我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后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于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發現19可以分解成2和17的和,而11不能。
最后,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
后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解出這道題后,我心里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六
在我以前的.學校就有個超級幽默的老師,姓劉,名明化。他可是個“重磅炸彈”,因為課教得好,我們背地里叫他“數學大王。
現在我雖然離開了那所學校,卻怎么也忘不了這位幽默的“大王”。唉,真不知道劉老師為了備好每一節課,在我們看不見的深夜里,要動多少心思啊。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七
我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他在學習方面非常好,尤其是數學,每次成績都是班里第一,所以老師們很喜歡他。但他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刻苦學習的態度和熱心幫助同學的精神。
他不高的個子,瘦瘦的身子,一頭烏黑亮發在燈光底下顯得格外的有光澤,平時臉上總掛著燦爛的微笑。他擅長體育,是我們班的一個“運動健將”。他熱愛集體,關心同學,如果同學有不會的題,他總是會熱情地幫助他人,并耐心的講解。他就是我們班的班長,我們大家都叫他“雞丁”。
想著想著,我就打開了電腦,登陸了qq,看見雞丁果然在線上,我點擊他的qq與他對話。“雞丁,我有道數學題不會,你能告訴我嗎?”過了幾秒鐘,我的電腦屏幕上出現“好吧,哪道?”“就是數學卷子上的……”說著,我把題的內容發給了他。“哦——是這道啊。你先用這個去除以它,然后……明白了嗎?”“我……有點不太明白,你能再講一遍嗎。”“可以。或者你用方程,設全班x人……”“哦,我明白了,謝謝了。”“不客氣。”知道了這道題后的我又像“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般。
許多成功人士都說過:在每一個成功的`背后,總會有一個給他幫助、為他鼓勵的人,對我而言,那個人就是他——我的好伙伴,一個樂于助人的好伙伴。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八
在我以前的學校就有個超級幽默的老師,姓劉,名明化。他可是個“重磅炸彈”,因為課教得好,我們背地里叫他“數學大王。
現在我雖然離開了那所學校,卻怎么也忘不了這位幽默的“大王”。唉,真不知道劉老師為了備好每一節課,在我們看不見的深夜里,要動多少心思啊。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九
前年的春天,我和媽媽乘坐高鐵去北京看望在清華大學進修的爸爸。一路上,我和媽媽有說有笑,看著窗外美麗的風景,別提我有多開心啦。我至今還記得當時和媽媽在高鐵上的情景。
媽媽:“子軒,你知道從長沙到北京要經過哪些站嗎?”
我:“從長沙到北京要經過武漢、鄭州、石家莊,一共三個站點。”
媽媽:“對的,看來中國的地理,你學的不錯啊,是爸爸教你的吧。”
我得意地點了點頭。
媽媽:“子軒,我在思考一個問題,從長沙到北京這段路程,高鐵往返行車,需要印制多少種車票呢?”
我:“這個問題真有趣,我想想。”
于是,我找出筆記本,拿出筆,畫出下面這張圖:
我不假思索地對媽媽說:“我知道答案了。”
只見媽媽拿出兩張紙,遞給我一張,對我說:“我們把自己的答案寫到紙上吧。
“ok!”我迅速的在紙上寫了一個大大的“10”字,交到媽媽的手上,媽媽也把自己寫好的紙片交給我,看到媽媽寫的那個數字,我愣住了。媽媽的答案是“20”。
我眉頭緊鎖,心想:為什么是20呢?
媽媽提醒道:“我的提問是往返車票。”
媽媽的一句話讓我恍然大悟,“從長沙到北京有10種,從北京到長沙當然也有10種,加起來就是20種。”
媽媽:“以后等你再長大點,你還會學習奧數,我們可以用公式去解決這個問題:5x(5—1)=20(種)”
我:“嗯,我明白了,沒想到用利用數學公式可以這么快解決問題,如果從深圳到北京要經過8個站點,那需要印制10x(10—1)=90(種),媽媽對嗎?”
媽媽聽了,立刻對我伸出大拇指,為我點了一個大大的贊。
雖然這件事情過去兩年了,我偶爾想起還覺得非常有意思,從那之后,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做數學題一定要細心,更要抓住關鍵字眼。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十
今天,我在數學課上學習了統籌法,更加了解了時間的`寶貴。運用統籌法安排時間,是一種最合理的方法,它將大大降低時間的無謂消耗。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能夠運用統籌法。
比如:我為父母做水果大餐。準備工作要用5分鐘,泡水果用5分鐘,切水果用7分鐘,擺設用2分鐘,冰鎮果汁用10分鐘。用統籌法來安排時間,泡水果時可做準備工作,共用5分鐘,然后拿一瓶果汁去冰鎮。在這過程中,還可以切水果,擺水果。這樣才用去了9分鐘,還有1分鐘可以休息一下。用流程圖來表示:泡水果(同時做準備工作)——冰鎮果汁(同時切水果,擺設水果)——共用15分鐘。這樣多節約時間啊。
再如:早晨起來,整理床鋪需要5分鐘,洗漱要用5分鐘,溫牛奶要用10分鐘。那么就可以起床后先溫牛奶,在這過程中,可以洗漱,整理床鋪,這樣只需10分鐘便可以喝到牛奶,非常節約時間。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非常寶貴,一去便不復返了。如果我們用統籌法去做每一件事,就會把時間利用得非常緊湊,也不會讓時間無謂消耗!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十一
在數學興趣課上,莊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道有趣的`題目:
在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上下江南游玩,遇到了一位老壽星。
一打聽,這位老壽星已經141歲了,乾隆皇上便贈了一聯給老人: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
乾隆皇上要隨行的大臣紀曉嵐對出下聯,這可難不倒他,他的下聯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老師說:“這一副對聯里,藏有一道數學題,請同學們算一算老人幾歲?”聽了老師的話,我想,“花甲”是指60歲,“重開”是指兩個60歲,“三七”是指二十一歲,上聯就是60×2+21=141歲;古稀是指七十歲,“雙慶”是指兩個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歲,下聯就是70×2+1=141歲。原來,對聯中也藏有數學問題呀!
其實,早在我國古代,文人們就常作對聯,以詠物喻事,而且很善于把一些數字嵌在對聯中,使對聯除了文學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識性。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十二
今天天氣特別晴朗,媽媽帶我去去買菜
,我高興的從床上跳起來,趕緊穿好衣服和媽媽一起來到了菜場,哇!菜市場真熱鬧,人山人海,叫賣聲、歡笑聲。我看見了又圓又紅的西紅柿像蘋果,看見了又細又長的豆芽,我還看見了紫色的茄子像彎彎的月亮,又像可愛的'小船,還有許多綠葉的菜,生菜、青菜、白菜等等。
我和媽媽買了許多菜,如:買了二斤西紅柿,每斤二元;冬瓜買了三斤,每斤一元;長豆角買了三斤,每斤二元;黃豆芽買了二斤,每斤一元。這時媽媽給我提出個問題,你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把今天買菜需要花多少錢算一算。我笑了笑告訴媽媽,一共支出十五元。其算式如下:
(2×2)+(3×1)+(3×2)+(2×1)=15(元)因為算出了結果我更高興了!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十三
我們學在習中,數學是必不可少的科目,但在我們生活中數學也是可以派上很大的用場。比如在你買菜的時候,算帳的時候,有些數學計算方法都能派上用場。
我家開的是一家服裝店,常常有一些客人刁難我老爸,還好有我在,我用在數學課上學到的知識成功擊敗了他們。
上次,我爸和往常一樣在賣衣服。突然,有一個身強力壯的男人走了進來。他問了一個問題,說:“我要一套衣服,它們價格的比例是3:2,褲子的價錢在60到70之間,總價在160到170之間。”我老爸算了又算,就是算不出來。這是,我出來看見了,這個場景,我說:“讓我來試試吧!”老爸說:“就你,你老爸我都沒算的出來,你還能算出來?”我生氣地說:“為什么我不行?我們老師剛教過。”老爸只好讓我來試試了。
我算了算,把比例3:2同時擴大,等把它擴到倆數相加不超過170時。我說:“答案是褲子66元,衣服99元。”我是這樣算的:3和2同時擴大,等到倆數相加不超過170,就能得到答案了。壯漢說:“一個大人還不如一個孩子。小孩,我就要買你算的價錢。”我得意地對我老爸說:“看你還敢小看我!”
在這件事中,讓我知道了,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比不可少的。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十四
隨著新系統的發布,我那臺老的'像蝸牛的機子,是該徹底換換了。
在著寬屏橫行的時代,你要不是19或22寬屏,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說。
看著電腦書,上面介紹著多大多便宜,我也心動了,可是22寸到底多呢(思考!郁悶!)
那就先看看老機子的crt到底有多大吧!經過查詢,終于找到了關于英寸的最新資料(熱淚盈眶)。1英寸等于2。54厘米。這個問題解決了,另外一個問題由來了____改怎么量是四個邊一起量還是帶著這個問題,我咨詢了我家的數學"教授爸爸。他對我說:"現在量屏幕用對角線量,寬屏只是調個角度罷了。"我沒顧的上向我爸道謝就急匆匆地來到電腦前,拿起尺從左上角量到右下角,共是43厘米,我算了一下英寸)這么說,老機子crt顯示器是17寸的了。
量完老機子,現在開始動手算一下22寸有多大了。1寸是2。54厘米,
22寸就是厘米)好大呀!我試著畫了一下(條件是普屏的話)就像兩個大毛巾橫著并排在一起,長38厘米,寬42厘米,面積約有平方厘米)。都可以當電視用了,玩游戲就是一個"爽"字!
掌握了方法以后,買顯示器就不會買錯了。生活方方面面都要用到數學,(怪不得是主客。重要!),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學好數學。
四年級數學日記篇十五
前幾天,我在報紙上看到了這樣一個數據:美國是3.85美元一加侖汽油,而中國是6.6元人民幣一升汽油。我心里有點犯嘀咕了,升這個體積單位我知道,可加侖是什么,它和升的進率是多少呢?帶著疑問,我上網準備查閱資料。
剛打開網頁我就后悔了。老師告訴我們,遇到困難要自己探索,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最好不要尋求他人的幫助。我便先查找了加侖的資料,得知了它也是一種體積單位。又查找了美元和人民幣目前的匯率,是6.5元人民幣換一美元。就決定自己算一下。
3.85×6.5=25.025,得出了25.025元人民幣一加侖的數據。知道了多少人民幣一加侖和多少人民幣一升,再用25.025÷6.6≈3.79。得出了3.791升大約等于一加侖。我又上網驗證一下,可網上的進率卻是3.785。為什么會不一樣呢?我想了想:原來,美元和人民幣的進率一直在變,所以會有些不同。不過,3.785四舍五入一下也差不多等于3.791。
報紙上還說美國人的人均年收入約是三萬六千美元,一個月三千美元。而中國人的人均月收于差不多是三千元人民幣。因此美國人一個月能買三千升汽油,而中國人買的汽油量僅是他的六點五分之一,約462升。
全部合成人民幣:美國人一個月能賺差不多兩萬元人民幣,而中國人相比之下就少多了,只有三千元人民幣。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差距呢?因為咱們中國還沒有完全進入到全機械化生產,人力的勞動還有很多。他們用如雨的汗水換來的只是較少的薪酬。不過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也會發展的更完善、更強大!
其實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它也許只是報紙上的一句話,只是突然萌生的一個想法,或者可能是對未來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