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方案的制定需要考慮各種因素,包括資源的利用、時間的安排以及風險的評估等,以確保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以下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方案范文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及措施篇一
20xx年8月16日,德宏州委、州政府啟動了德宏州教育教學改革,并將州民中、芒市中學、梁河一中、xx一中等學校作為改革試點學校。在州委、州政府的領導下,在白濤教授的指導下,xx縣教育局在xx一中高中部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工作,現已全面啟動實施。并將于20xx年9月在全縣部分中學實施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為認真做好此項工作,根據德政發【20xx】199號《德宏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德宏州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經縣教育局研究,制定如下實施方案,請各學校認真貫徹執行。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入踐行科學發展觀,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以改革學校管理體制、提高課堂效益為突破口,全面推動我縣基礎教育持續、協調、健康發展,不斷滿足社會的需求,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通過3-5年的實踐和努力,全縣全面實施教育教學改革并步入良性發展階段,課堂教育教學發生明顯變化,教師隊伍教育教學理念發生轉變,教學和學習狀況發生變化,學校工作效益和教學明顯提高。全縣教育教學質量得到提高,緩解教育發展和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改變我縣教育落后局面,形成我縣教育改革和發展模式。
本次改革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一)教育主管部門
要變單一的行政管理為行政管理與業務管理相結合。要將職能部門的工作重點下移到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上,把政府的宏觀政策具體地落實在學校的管理上。深入學校進行調查研究,增強對學校的服務意識。讓每一個職能部門對口承擔一個鄉(鎮)或一所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監督、指導和服務工作,將干部的考核與學校的工作績效掛鉤。要讓教科研部門和學校參與職能部門的宏觀管理。在教育主管部門制定規劃、出臺政策、推行管理措施的時候,邀請教科研部門和學校的有關領導或專家參與,或建立一支常態的業務專家隊伍為職能部門的宏觀管理出謀劃策。
(二)教研部門
要建立以教科研部門為核心的業務管理機制。要加強教科研部門建設。以在職教研員和兼職教研員相結合的形式,分小學、初中和高中,建立一支能夠指導學校教育教學的學科專家隊伍。要以教科研部門統領學校教育教學。各鄉(鎮)中心校和縣直學校教科研部門要成立不同學段的學科專家組,指導、參與學校教育教學及管理的研究和教師培訓,評估學校的教育教學;在統一部署、協調發展的基礎上,又為不同學校提供個性發展空間,達到共性與個性的統一。教研員要認真做好“送教下鄉”、掛鉤鄉(鎮)或學校等工作,加強對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指導,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學校的改革
一是校長及其他教學管理人員承擔教學和教研任務,以及將班級考核、學科考核與學校領導的考核相結合,充分發揮學校管理的效能,校長對學科和班級工作進行統籌。要每周對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工作進行一到兩次督查,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二是要建立常態的學科管理為主的管理模式,以學科為單位,統一進行學校的學科教學及科研的管理,將責任落實到學科,以班級管理來協調年級各學科的教學和學習的分配。突出管理重專業性的特點,將重點放在提高學科課堂教學質量上,使得教學與教研相互促進,能夠將集體的力量體現在學科教學與教研上,有效地避免師生重復機械勞動的過重負擔,增強校長、學科長對教學的監督,使得那種各行其是的課堂教學無生存之地,不同班級的教學出現一個整體發展的態勢。
三是要每門學科任命一名學科長,學科長組織各學科科任教師制定不同年級的教學任務,然后各學科長一起根據學科教學任務來核定各學科的權重,合理調配各科的教學量和學習量。年級組長和班主任根據各科的教學量和學習量進行班級管理。形成一個學科聯動的教學管理的運行機制。
四是教師要變統一的教學模式為差異化的教學模式。在繼續保持大班額教學形式的前提下,通過改變學科管理的模式,協調各學科的教學任務,合理系統地制定統一的學習內容和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以及有選擇性的分層次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在課內外的學習都得到有效的落實。
五是要打破單一的終結評價,注重形成性和過程評價結果對教學效果的反饋作用,力求使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通過評價引導教師和學生的不斷反思,促成其自我成長的能力,以此充分發揮好評價功能的診斷、調控、激勵的導向作用。
六是各學校要從農村義務教育保障經費中安排一定的資金用于教育教學改革。
為確保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實施,縣教育局成立xx縣教育局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指導組,全面領導和指導我縣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工作。
領導小組組長由教育局局長董保強同志擔任,副組長由教育局其他領導班子成員擔任,成員由教育局機關各股室負責人、縣教科中心主任、各鄉(鎮)中心校校長、縣直各學校校長組成,主要負責本次改革工作的領導、協調,共同推進教育改革工作的開展。
專家指導組組長由教育局副局長韓永信同志擔任,副組長由縣教育局基教股股長、縣教科中心主任擔任,成員為教研室中小學教研員、xx一中校長、教務主任、教科室主任及xx縣高中學段兼職教研員,主要負責改革工作的調研、改革工作的總結、推進、推廣,改革的評價、反饋等,負責對各學校實施改革的業務指導等工作。
全縣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專家引領、試點先行、分類指導、分布推進的原則,首先在高中先行,逐步向初中、小學推進。
1、20xx年9月,根據全州部署、安排,在xx一中高中部進行試點改革,積極探索改革經驗,為下一步全面推進改革總結經驗、奠定基礎。其他學校積極做好學習、宣傳、動員工作,為下一步的改革造足聲勢。
2、20xx年9月,xx一中要在深化高中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基礎上,認真總結典型成功經驗,全面推進以“配餐制”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改革;其他初中階段學校要積極探索適合學段特點的改革模式,穩步推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改革,并在xx一中(初中部)、xx二中、xx三中、清平中學進行試行改革;小學階段少數民族聚居的學校要積極開展“雙語雙文”教學,全面提高義務教育段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3、20xx年9月,全縣中學全面推行教育教學改革,并在部分小學試行教育教學改革。
4、20xx年9月,全縣中小學正式全面推行教育教學改革。
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及措施篇二
《中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過去的一些傳統教育模式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更新教育模式迫在眉睫,同樣學校教學也跟著時代步伐不斷進步,體育課改革也勢在必行,體育教學也要改革過去的傳統教育模式,建立能夠充分體現我校:“和諧、揚長、互助、發展”個性特點的體育教學新模式。
貫徹“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學生為本,以學生健康為出發點的素質教育,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寓思想品德教學,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于身體活動并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
我們學校將要把體育教學定位在具有時代性、先進性和發展性,從學生出發,充分體現我校所倡導的“追求科學、發展個性、創造卓越”建設具有實驗特色的體育課程,我們將突破傳統的思路,建立宏觀大體育觀,我們將體育教學實施健康教育,淡化競技,注意健身,運用啟發式、自主式、互動式、參與式教學方法,將自選“套餐”式教學模式代替傳統式教學。
傳統式與自選“套餐”式體育課的對比:
傳統體育課的不足之處
1、學生參差不齊,學生的身體素質,興趣愛好各不相同。
2、體育教師自身素質存在差異,不可能精通各個項目的教育
3、課的內容枯燥無味,學生都不感興趣,學生喜歡體育運動但不喜歡體育課。
自選“套餐”式的體育課優點:
將以學生為本,以學生健康為出發點,一改傳統式教學內容及方法,從學生的自身情況、興趣愛好出發,能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將讓學生自主選擇運動項目,按項目分組上課,能充分展示每個學生的特長,以便更好地發展,這種上課形式也能充分展示我們每位體育教師的專長,創設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合作學習的良好教學氛圍。
1、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體驗運動樂趣,培養體育意識。
2、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掌握保健與鍛煉身體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鍛煉的能力,學會自主學習,挖掘潛能,增強責任感。
3、掌握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并具有一定的技術水平及理論基礎知識,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積極的競爭意識、自我超越的精神及自我評價感,樹立自尊、自信。
4、樹立群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培養團結協作,養成規范的行為習慣及終生從事體育鍛煉的習慣。
1、為實現體育課程目標,采用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學校先進資源,在課余時間各項場館向學生全面開放。
2、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自身發展特點,及學??傮w要求和體育課程的自身規律,打破原有的班級建制、年級界限,重新組合上課,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的需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擴大體育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自身能力。優點;由于打破班級建制、年級界限,同學之間互不熟悉,通過這種上課形式可使年級之間、同學之間增進溝通,塑造學生的個性,使學生身心諸多方面得到發展,培養團結協作精神。
3、充分發揮教師的專長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展示教師的專長、學生的特長,努力倡導開放式、探究式教學,自主性、創造性學習,努力拓展體育課程的時間、空間。
4、把校運動隊、有運動特長的學生的專項運動納入體育課堂中,有利于校各個運動隊的建設.
設想一:
(一)課程設置
1、分別在三個年級每周開設3學時體育課(每學年每個班級96學時)修滿學分,達到基本要求是學生畢業的條件之一。
2、依照大綱的要求,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及自身特點出發,在學校三個年級開設必修課和選修課,分別設三套“套餐”,每周有一節課上必修課,另兩節上選修課,身體素質練習隨課堂進行。
(二)“套餐”內容的設置
課程內容充分體現健身性與文化性,選擇性與實效性,通過對全校學生的調查,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項目:籃球、足球、排球、棒壘球、羽毛球、乒乓球、體操、健美操、武術、散打、跆拳道、游泳、輪滑、健美這些項目。我們從這些項目中選出供三個年級選修的項目,三個年級選修的項目可重復。如乒乓球項目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都特別喜歡,那麼每個年級都設該項,每個年級設兩套套餐供學生選擇,另外給特殊學生設一套適合他們學習的套餐,在三個年級同時還開設必修課(田徑和體操)身體素質練習貫穿每節課。
初一年級開設項目
必修課:田徑、體操
套餐一:乒乓球游泳、排球、健美操
套餐二:羽毛球輪滑、排球、跆拳道
套餐三:跳繩、排球、游泳有氧健身操(適合身體較胖的學生)
初二年級開設項目
必修課:田徑體操
套餐一:足球、乒乓球游泳、健美操
套餐二:籃球、棒壘球散打、健身拳
套餐三:跳繩、乒乓球游泳、有氧健身操(適合身體較胖的學生)
初三年級開設項目
必修課:田徑、體操
套餐一:籃球、乒乓球、手球、防身術
套餐二:足球、羽毛球、游泳、太極拳
套餐三:跳繩、游泳素質練習、有氧健身操
(適合身體較胖的學生)
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及措施篇三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2、主動探索,解決問題。
3、鞏固拓展,自主評價。
(二)復習課
1、自主整理。
2、合作體驗。
3、匯報交流。
4、總結評價。
5、練習深化。
(三)講評課
1、總結測試,引入課題。
2、自我評價,試卷分析。
3、合作交流,補救練習。
4、整理匯報,課堂小結。
(四)活動課
1、提出問題。
2、小組探究。
3、合作交流。
4、自我評價。
注意事項:
1、課堂教學環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
2、板書設計要美觀、條理、清晰。
3、及時撰寫課后反思。
4、可以布置創新性作業。
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及措施篇四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全面落實學院第三次黨代會精神和學院20xx年教育大會精神,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形成有活動、能活用、顯活力,具有蘇州經貿特色的校園體育文化。依據教育部印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和學院《制訂學院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指導意見》的相關要求,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體育課程性質
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通過開展體育課程教學,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體育課程結構
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的單一模式,在集中課程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分類輔導的形式,將體育活動(包括早鍛煉)、運動訓練和體育競賽納入體育課程教學計劃,形成有機銜接的“四位一體”體育課程教學體系。
(三)體育課程學時與學分
一、二年級開設體育課程,共計108學時,其中集中教學36學時,分類輔導72學時。第一、三學期每學期26學時(8學時集中教學、18學時分類輔導),第二、四學期每學期28學時(10學時集中教學、18學時分類輔導),每學期1.5學分,共6學分。
(四)體育課程人數
教學組人數規模設定50人以內。
(五)體育課程項目
根據學生需求、師資和場館情況,動態設置體適能a、體適能b、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術、散打、太極、健身氣功、瑜伽、健美操、定向越野、健身健美、拓展、柔力球、擊劍等18個體育運動項目。
針對身體異常和病、殘、弱及個別高齡等特殊群體的學生,設置體育保健課程。
體育課程教學按照體育運動類型設置,實行項目化管理,跨學院、跨專業、跨年級選課隨機編組制。
(一)自主選擇課程內容
1.新生入學后第一教學周開始,組織全體新生參加體質健康測試,根據測試結果,結合學生自身興趣愛好,組織學生有針對性選擇加入1個體育運動項目部參加體育課程學習。
2.學習滿一年后,學生可自主選擇留在原體育運動項目部參加中高級班學習或者調選其他體育運動項目部。申請調選條件須滿足下列條件之一:
(1)體質健康測試成績良好以上;
(2)體育課程考核成績良好以上;
(3)因個人原因不適合繼續參加原體育運動項目部學習,須經過原項目部負責人審核同意。
(二)自主選擇任課教師
同一體育運動項目部有多名教師授課,執行統一課程標準。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任課教師。
(三)自主選擇上課時間
體育教學活動從第二教學周開始,學生可以按照所在體育運動項目部的教學計劃,結合自身情況選擇上課時間。
1.體育課程的集中教學時段,安排在每周二、五下午。
2.體育課程的分類輔導時段,安排在非集中教學的任意時段。具體輔導時間由各體育運動項目部根據學生需求、師資和場館情況,組織任課教師確定并相對固定。
(四)體育課程教學形式
集中教學與分類輔導有機結合并統一納入體育課程教學計劃,分類輔導內容主要包括體育活動(包括早鍛煉)、運動訓練和體育競賽等,由各體育運動項目部有計劃、有組織開展。
1.集中教學,執行教案、精講多練,組織學生通過比賽來練習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
2.分類輔導,開展本周教學重點的預、復習,專項技能練習、運動訓練、比賽、體育鍛煉和提優補差等。
(五)體育課程教學要求
1.初級班(學時一年)
教學目標: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達標,能適應專項運動技能學習;初步掌握1項運動技能,每學期至少能參加1次教學比賽。
教學內容:身體素質練習為主與運動技能練習為輔相結合。
2.中、高級班(學時一年)
教學目標: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達標;熟練掌握1項運動技能,養成體育鍛煉習慣,每學年至少能參加1次運動競賽。
教學內容:身體素質練習為輔與運動技能練習為主相結合。
(六)體育課程實施要求
各體育運動項目部制定完善體育課程教學計劃,組織學生按照要求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確?!懊刻戾憻?小時”。
1.學生每周參加體育鍛煉不少于6次,其中早鍛煉不少于3次。體育鍛煉包括參加集中教學、分類輔導或者課外活動。
2.體育運動項目部要保證學生參加集中教學的課時數量,1、3學期各是8課時,2、4學期各是10課時。
3.體育運動項目部要保證學生每周體育鍛煉中能有1次參與任課教師的面授,包括集中教學或者分類輔導,每次不少于90分鐘。
4.體育運動項目部任課教師每周輔導學生早晨鍛煉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45分鐘。
(一)體育保健課修讀
對部分病、殘、弱等身體異常特殊群體的學生,不適宜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須于開學2周內申請,填寫《修讀體育保健課申請表》(附件1),附上縣(市)級醫院診斷證明,報送所在二級學院、學院醫務室、體育與軍事教學部審核,教務處審批后執行。
(二)體育課程調選
體育課程選定后不得隨意更改。因特殊原因退、補、改選的,須在選課2周內申請,填寫《體育運動項目部調整選課申請表》(附件2),經相關體育運動項目部、體育教研室審核,體育與軍事教學部審批后方可進行退、補、改選。
體育課程的組織管理與運行,統一由體育與軍事教學部負責,具體由體育教研室組織各體育運動項目部組織實施。
(一)體育課程項目化
體育課程教學實行運動項目化,依托體育運動項目部形式實行項目部負責人制。項目部負責人全面負責本體育運動項目部運行管理,圍繞學院“三教”改革實施,制定本項目部的建設方案、課程標準、授課計劃和教案,創新教學方法、編寫課程教材;組建項目部教學團隊,打造一支由專兼職體育教師、體育特長生和校外體育專家組成的教學團隊,做好教師聘課和課程教學安排;做好集中教學與分類輔導有機銜接,統一納入體育課程教學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實施。
(二)發揮“三員”角色
體育課程任課教師要做好“教練員”,高效利用集中教學,做到精講多練,教會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技術;做好“陪練員”,充分利用分類輔導,指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包括早鍛煉)和訓練,以練促教,培養學生養成“堅持每天鍛煉一小時”的習慣;做好“裁判員”,實施項目化教學比賽,通過“賽中學、學中賽”,多維度、全過程評估學生的體育成績,做到以賽促教。
體育場館實施項目部負責制,各體育運動項目部負責人統籌本項目部的場館開放使用和設施、器材的管理。
(一)開放時間
非集中教學時段,各體育運動項目部根據教學計劃統籌,安排所管轄的體育場館及設施設備面向全體學生免費開放,室內場館開放時間:6:30--21:00,室外場地,為全天時開放。
(二)設施保障
體育課程教學中,學生使用的公用體育設施器材由各體育運動項目部負責維護管理,相關維修保障納入體育與軍事教學部統一管理。不適合公用的體育器材由學生自備。
創建多元評價學生體育課程的'考核模式,將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和學習過程統一納入考核體系,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育成績??己藘热菖c標準,由各體育運動項目部制定并納入課程標準,體育教研室審定,體育與軍事教學部審核后統一實施。
(一)考核內容和方式
1.身體素質考核。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評分辦法》執行,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合格作為體育課程成績及格必備條件。
2.運動技能考核。主要包括所選體育運動項目的技能技術和體育健康知識。通過課堂提問、課外作業、動作演示、教學比賽等多形式綜合考核。
3.學習過程考核。按照各體育運動項目部的規定執行,主要包括課程教學、體育活動(包括早鍛煉)、運動訓練、體育競賽、項目部輔助工作等方面的參與度、進步幅度、考勤情況以及取得成績等多維度綜合考核。
(二)考核辦法和要求
1.考核時間。由體育教研室組織各體育運動項目部按照教學計劃實施。
2.考核成績。采取百分制形式評定后,由各體育運動項目部組織任課教師錄入成績。同時,做好體育課程項目考核記錄備案。考核成績包括:身體素質考核成績(50分)、運動技能考核成績(40分)和學習過程考核成績(10分)。
3.課程緩考。學生須本人提交申請,由學院醫務室出具相關證明(因傷、病緩考學生),經所在二級學院和教務處批準后,統一由所在項目部提交給體育教研室審核后方可緩考,并報體育與軍事教學部備案。
4.課程補考。體育課程考核成績不及格者,須由所在項目部進行補考,并報體育教研室備案。
5.課程免修。退役、體質特異學生體育課程免修執行學院規定:參加學院組織的校內外體育競賽獲獎或參與學校體育工作表現突出的體育特長生,可申請當學期體育課程免修和學分認定,并根據獲獎或工作業績獲評體育課程成績。
教師參與體育運動項目部發展建設、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作為推薦參加學院年度考核評優的重要依據。
(一)體育運動項目部考核評價
按照體育運動項目部特點,主要從項目部開展運行狀況、學生參與情況、體質健康測試及格率、校內體育競賽開展情況、校外體育競賽參賽獲獎情況等方面開展年度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項目部年終績效分配依據。
(二)教師教學質量評價
結合項目部特點設置差異化評價標準和評價手段,開展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考核結果作為學院教師教育教學質量評獎評優依據。
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及措施篇五
在全面實施課程改革的進程中,我們以人為本,不斷地轉變教育觀念,在努力實踐開拓創新的過程中,我們與時俱進,不斷地調整教學行為。通過2年堅持不懈的課改與實踐。
小學的課程實施方案確定是建立在小學多年的幼兒生活教育實踐研究基礎上的,也傳承并發展了小學的辦園經驗,有一定的文化積淀。在方案編制的課程實施條件分析中,我們分別從小學所處的地理環境、辦園的規模、設備、師資、行政、幼兒、家長的情況以及社區資源等方面所表現出來各自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點、行動策略上加以客觀的、詳細的、全面的、整合的分析,來說明我園實施以生活為特色的小學課程有其充分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條件保障。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白洋是幼兒生活周圍熟悉的環境,其充分的人文、教育資源,可以成為幼兒生活教育的活教材。而且,已經具有多個相對固定的教育基地,可供幼兒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2)幼兒家長中有一少部分是外來人員,他們有長期在白洋生活、扎根的愿望,因此迫切希望能盡快融入地方,讓自己的子女接受好的教育,學習本地的文化,適應本地人的生活方式,成為講文明、懂禮儀、守規則、有修養、善交往、親自然的新人,但家長的美好期望和其習以為常的教養方式、生活習慣之間有比較大的落差,家長期待并依賴著小學的教育。
(3)小學教師經歷過課程的改革,承擔過課改教材的工作,對幼兒生活教育的內涵和外延的發展也有新的認識和理解,教育觀念正在積極地轉化為教育行為。
(4)教師和保育員共同掌握著規范的小學幼兒的管理和保育操作方法,在多年的保教相結合的實踐研究中積累了豐富且寶貴的幼兒生活教育經驗和服務理念。
在整個課程實施方案的形成和發展中,我們分二個階段:
第一階段:課程方案編制的雛形階段。我們重點進行整合性的研究,提出整合性的目標和內容,與學習、游戲、運動進行整合,在整合實踐中還提出了“六化”,即:生活化、游戲化、學習化、開放化、個性化、同步化。在方案的編制上,將其分為基礎課程(生活、學習、游戲、運動);共建課程(親子活動、家長老師等)
第二階段:教育內涵進一步拓展,課程實施方案的編制進入全面梳理統整階段。
1、對幼兒進行教育,其方法、途徑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可以通過專門教育;可以通過日常的生活環節進行教育;也可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類活動中進行教育,這樣既體現了專門性和滲透性的統一,又突顯了特色和整合性的交融。
2、既是課程的內容,又是課程實施的根本途徑,其內容不僅涉及幼兒一日活動中的生活環節,還將與學習、游戲、運動相整合,我們主張幼兒的生活教育在操作中學習、在養成中培養、在游戲中體驗、在情境中獲得。
基于這樣的理解和認識,我們將幼兒教育的目標具體化、系列化;將教育的內容明確化、外延化;將教育的途徑多元化、開放化;將教育的方法人本化、整合化。提出教育的目標是:形成自理生活的習慣、學習健康生活的方法、提高適應生活的能力、激發快樂生活的情趣。
我們在課改的引領下研究與實踐,探索與進取,在千頭萬緒的工作中,我們逐步理清思路,明確方向,積累經驗,形成特色。
1、規范保育操作細節,優質服務初見成效
課改的蓬勃推進與全面實施,不僅給全園教師注入了新的理念,也給我園后勤三大員的保育工作帶來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我們以課改為契機,重實踐、抓細節、創特色,規范了一系列的保育工作制度和操作細節。
保育工作制度化、文本化。為了促進教師能將教養并重的理念很好地落實到具體的行為中,我們出臺了教師保育工作制度和與之相配套的操作細則,結合教師的日常考核,將幼兒在園一日活動中各環節要求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不僅告訴老師們我們應該做什么,而且,也明確告訴大家我們應該怎么做,旨在引導和激勵我們的老師能夠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加強責任意識,注重工作中的細節,提高保育工作的能力。
工作目標規范化、專業化。我們保育工作的目標定位是:平凡之中見真愛,細節之中決成敗。通過一系列的學習討論、課題研究、個案分析和實踐反思,我們總結了幼兒保育工作中的八個“每日細節關注”,確保每個幼兒在園的安全和健康。我們制定了“小學保育員工作細則”,規范了保育員的操作要求以及協助教師進行的保育工作配合要求,使保育員的工作內容和范圍有了新的突破,更加專業化,進一步提升了保育員工作的水準和質量。
保育理念現代化、人性化。在課改的背景下,傳統的習慣和新的理念常常會出現碰撞,各種“兩難問題”非常棘手: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不會穿鞋,是教還是幫?孩子挑食,是尊重孩子的選擇還是連哄帶勸,在思想上統一認識,在行為上進行人性化的操作,將“包、幫、代”變為“導、教、說”,努力使我們的保育工作做到:保中求好、好中求全、全中求細、細中求精。
2、注重生活教育環境,以人為本講究實效
《小學保教質量評價指南》在生活活動的`評價內容上出現了這么一些關鍵詞:安全、衛生、溫馨、自主、有序、愉快,很明確地告訴我們該為幼兒創設怎樣的生活環境?在幼兒的生活環節中應該注意些什么?如何將這些文本上的要求具體地貫徹和落實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我們開展了重點探索和研究。
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創設生活教育環境。我們遵循因地制宜、因年齡而異的原則,根據小、中、大班不同的要求,在早點的組織形式、點心的品種、餐具的提供,以及教師的要求、關注點等方面進行研究,在環境的創設上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經過合理化的調整和一段時間的堅持,我們欣喜地發現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環節,一旦予以充分重視,就會生成許多有價值的教育點:除了有生活習慣、規則意識、自理能力的培養,還提供了文明禮儀、實踐操作、友好交往的機會,更滲透著許多學習內容。
環境中有幼兒易于識別的安全、健康、生活等規則提示?;顒又械囊粭l標準“環境中有幼兒易于識別的安全、健康、生活等規則提示”展開活動,結合以往的生活教育經驗和生活環境創設,我們梳理并總結出了很多環境中可以顯現的規則提示,這些提示已經成為我們課程園本化實施中的一種環境創設。有常規動作的步驟圖;有宣傳畫;有圖文并茂的溫馨提示牌;有正確的圖解;不同的“腳印”有著不同的意義。我們發現:只要老師心中有幼兒,那么,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就能真正落實。
3、拓寬特色教育途徑,潛心研究取得績效
我們主張并強調在小學的一日活動中,多途徑、多手段、多通道地利用各種活動對幼兒進行以生活教育為切入口的全面的整合教育。因此,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不斷地拓寬著生活特色教育的途徑。
幼兒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每月一次帶領孩子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體驗生活,感受生活,注重周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將其作為教育的素材,旨在讓幼兒走出校園,走向社區、農村,拓寬幼兒的視野,拓展幼兒的生活空間,讓幼兒與開放的社會生活環境互動,培養幼兒共同生活的基本能力。
爸媽老師進課堂活動:生活的特色具體體現在:有的是發揮家長自己職業上的優勢,如:理發師爸爸、巡警媽媽、廚師爸爸、醫生媽媽等;也有的是將家長興趣愛好作為我們的教育資源的,如:喜歡旅游、集郵、唱京劇,包粽子等,能彌補老師技藝上的不足和知識點上的不全面,替代老師更好地豐富幼兒的生活。
有一些關系需要我們正確面對和協調,如:幼兒生活活動中能力培養與習慣養成的關系;教育環境中隱性作用和顯性作用的關系;教學管理中,特色出彩與普及常態的關系。有一些挑戰需要我們去積極應對,如:在幼兒好習慣的養成中,教師如何成為幼兒的榜樣和偶偶?在家園同步教育的過程中,如何引導家長進一步走進課程?還有一些能力有待我們不斷提高:園長的課程領導力、教師的課程執行力、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等等。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探索,勇于實踐,就會縮短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課改要求間的落差,就會給幼兒帶來規范的行為、良好的習慣、可持續的發展和更美好的人生。
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及措施篇六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往往需要預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復雜的一種。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中部課堂教學改革工作方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顧問:洪__周__易__
組長:徐__
副組長:廖__顏__彭__
成員:易__周__徐__易__楊__左__陽__陳__周__
說明:在課堂教學改革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各年級以年級組長為核心,以班主任為骨干成員,組成年級課改研究小組。
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建立靈活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以小組學習為組織核心,切實用好學部的學案,打造高效課堂,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1、課堂教學模式要按照“先學后教,當堂達標”的要求,要求每堂課學生的練習不少于十分鐘,學生參與面不少于80%,當堂達標率為80%以上。
2、各班按要求建立學習小組,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七、八年級全面推行導學案進行教學。
1、由評教師的講解精彩度為主變為評學生的參與度為主;
2、由評教學環節的完備性為主變為評教學結構的合理性為主;
3、由評課堂的活躍度為主變為每個學生真正進入學習狀態為主;
4、由評師生的交流互動為主變為評學生的交流展示為主;
5、由評教師的板書設計為主變為評學生的.作業、筆記等練習為主;
6、由評教師的基本功為主變為評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為主。
1、加大班內學習小組的調控力度。學習小組的組建要根據學習成績和性格特點等情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每個組6人左右,每個組可設文科組長、理科組長各一名,小組學習實行任務驅動,競爭展示,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加大教師講解時間的調控力度。一節課教師講解時間一般不得超過20分鐘。課堂要做到“三講三不講”,“三講”即:講學生提出的問題,講學生不理解的,講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知識,“三不講”即:學生不預習之前不講,沒問題不講,有問題學生不講之前不講。課堂上要及時糾正錯誤,給出正確答案,改變教師作用,由教、領變為啟發、督促、幫助。
3、加大學生練習方式的調控力度。讓學生掌握和推行練習的基本方式,如提問、對話、復述、爭辯、閱讀、默寫、摘抄、作業、實驗、設計、小結、表演、游戲等。達到“以練習為主線,以思維為主攻,以發展為主旨”的目標。
4、加大交流展示的調控力度。充分地讓學生展示。激發比、學、趕、幫、超的興致和愿望。交流展示要更多地關注中下游學生。
5、加大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調控力度。根據授課內容的不同,可讓學生在課前預習,亦可在課中自學,自覺目標要明確,任務要具體,晚自習時間一般要求教師不講課,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習。
6、加大檢查落實的力度。加大對學生作業、隨堂練習、隨堂筆記、校本學案、單元檢驗試卷等的檢查力度。
1、教師培訓:由教務處組織培訓,統一思想、落實精神。
2、各年級按學校規定完成班級小組架構建設,定人定座次定小組成員職責。由年級組長、班主任具體落實,在第七周前完成。
3、第八周由教務處組織召開全體學習小組組長會議,落實小組合作學習各項規章制度。
4、組織聽評課活動。方式主要有:每年級每周至少上一節課改示范公開課,年級組長安排與隨堂聽課相結合,教研組組織聽評課。教師聽課后要及時寫出點評。
5、及時評估反饋。在七、八年級全面推行課改,及時對小組進行評價,每月一次班評,每期一次校評。每月對校本學案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小結。每月對課改情況進行總結,在“長鴻杯”教學競賽中充分展示課改成果。教務處負責備案,學部負責抽檢,學期期中、期末教務處公布各教研組課改量化分。
6、期末各教研組、教務處寫出總結。
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及措施篇七
堅持以_
為指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快速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更新校長治教理念,有效提升學校文化品位和自主發展能力,強化師德建設,促進專業化成長,引領教師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努力促進教育內涵的發展。二、目標任務
1.遵循“六模塊”理念下的“先學后教,已學定教,已學促教,能學不教”教學原則。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擴大課堂容量,全力保證所有學生掌握課標規定的課堂教學內容,將德育、美育貫穿課堂全過程。
2.計劃三年時間,所有學科老師的絕大部分課堂打磨成優課。
3.20__—20__學年度,30%的老師課達到優課。村小達15%。以后每年增加10個百分點。
4.三年后學生的優秀率要在先有基礎上翻一番,合格率達90%。低分率減半。
5.20__年—20__年度要消滅不合格課。
三、具體措施
1、實行三次集體備課,優化課堂教學環節,以過程的優化求取“高效課堂”。
(1)優化集體備課。加強集體備課的管理,把三次備課落到實處。集體備課,重在首備。教師個人首備,要自己認真研讀教材,有選擇的參考相關資料,獨立設計教案,杜絕照抄別人教案的現象發生。備課要由重備“教”轉變到重備“學”,備學生、備學情、備學法。教研組備課,要備教學預習案以及預習效果檢查方法,備好每堂課檢測作業。教師課后要針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寫出有價值的教學后記,要把課堂檢測效果反饋給教研組,以便分析原因與調整檢測內容。強化對集體備課過程的監控,力爭做到目標有效、環節有效、活動有效、指導有效、訓練有效,堅決避免集體備課流于形式。
(2)優化課堂教學。教師上課,要有強烈的目標意識、質量意識、效益意識。教師進課堂要精神飽滿,將微笑帶進課堂。教學做到“三要”:目標要明確,容量要充足,重點要突出;“三互”:師生互動,三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互舉,(課堂)內外互延;確保學生實現“三有”:課課有得、課課有思、課課有悟。課堂教學評價堅持同樣內容比效率,同樣效率比效果,同樣效果比效益。凡公開課,或隨堂課被聽課者一致認為是不合格的,必須限其改進,一周后重上匯報課。
(3)優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作業布置數量要精、質量要高,要留給學生自由思維的空間和補習弱科的有效時間,努力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和“五必”:布置啟發性思考性作業,不布置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作業;布置可選擇性有層次性作業,不布置重復性作業;布置課外研究性作業,不布置繁難偏舊作業;“五必”,即有發必收、有收必改、有錯必糾、有練必評、布置學生的作業自己必須先做。課堂作業一定要在課內完成,不得擠占學生課間活動時間,嚴禁拖堂,課間十分鐘要讓所有學生到室外進行有氧運動,不允許留在室內。
(4)優化檢測和輔導。課堂跟蹤,當日練習、每周檢測、單元過關,要嚴格把關,把重點落在掌握學情、把握教情、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四個環節上。每次考查,必須進行試卷分析,進行失分率、失分人數以及達標率、優秀率統計,認真填寫試卷分析表。對于錯題,老師點撥后,要讓錯相同題目的學生在一起互相講,重新做,然后再檢查,確保人人過關、題題過關。發揮“爆米花”效應,舉一反三。輔導要重點抓優秀生的培養和學困生的轉化。在輔導目標的制定與達成度上,教師要通過靈活多變的方式方法,使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水平不斷提高。要以班級為基本推進單位,由班主任負責統籌安排,有效分配各學科作業量和作業時間;不允許超課時上課,嚴格控制作業量。
節。在備課上突出一個“背”字。教師對所設計的教案要熟“背”于心,做到背教學目標、背教學內容、背教學程序、背練習設計,特別是要求學生背誦和記憶的內容,教師必須要背熟;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教師必須精通。在上課上突出一個“賞”字。教師要不斷優化課堂模式,切實提高授課藝術,增強課堂吸引力,力求讓每一節課都能達到“自己賞識、同行贊賞、學生欣賞”的目標。在批改上避免“皮”字,做到精批細改,切忌馬虎草率。在輔導上突出一個“扶”字。課后輔導要由針對性,要重抓學困生,在“扶”字上下功夫,對他們給予特殊的關愛和教育,學會賞識班上的學困生,切忌使用傷害學生自尊的語言,幫助其端正態度、培養興趣。在練習上要突出一個“聯”字。練習要以教與學的“診斷”和“矯正”為落腳點和歸宿,重點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知識,將相關內容連成知識鏈條、形成體系。
2.推行“‘六模塊’建構式”理念指導下的“先學后教,合作探究,當堂達標”模式,以教法的優化保證“高效課堂”。
“先學后教,合作探究,當堂達標”是課堂教學的總體要求,是評價課堂教學優劣的主要依據?!跋葘W后教”看的是教學思想的轉變,“合作探究”看的是教學方式的選擇,“當堂達標”看的效果的體現。
要認真學習,準確解讀,全面把握模式的精髓。突出“先學后教”為首要任務,備課時重抓學案設計,學案要提前發給學生,并給足夠的課前或課堂預習時間,課堂檢測預習效果,重點查學生不懂的東西,教師準備教什么,著重查什么,做到“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已學促教,能學不教”。關于“合作探究”,學習問題的提出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合作討論,自己解決問題,實在有困難的再由教師協助解決。關于“當堂達標”,其要求是:基礎知識達標、基本技能達標,做到堂堂清,課課清,不留欠賬。當堂達標的主體是學生,要按照“以學為主”的教學原則,確立當堂達標的教學方式;或先學后教;或自學輔導,或分組合作;或精講精練;或探究體驗,或講練結合;或展示交流等等。課堂保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針對性學習,實現堂堂清,保證課堂教學目標的高效達成。
要在實施“先學后教,合作探究,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課型,構建科學、實用、高效的課堂教學結構。要重點探索和把握新授課、講評課、復習課和自習課等課型的結構要求。一般的課堂教學大致可分成四個時段,檢測預習效果;提交預習難題、學生自主探究;教師指導釋疑;當堂檢測達標、布置課后作業。原則上每個環節10分鐘左右。教師講授不得超過課堂時間的一般時間,效果檢測不少于8分鐘,任何課型都不得突破。
3.加強學生學習常規訓練,以學法的優化促進“高效課堂”。
要確立優化學法出效益的觀念,加強學法規范的研究,加大學法指導的力度,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從學生的學習常規抓起,規范學習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努力把教師的勞動轉化為學生學習成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抓好課前預習、課堂自學、獨立作業、課后反思等習慣的培養。重點培養學生做事要專心,要有計劃性和條理性,提高時間利用率和學習效率。
4.整合教學資源,以現代化教學手段支撐“高效課堂”。
一是大力提倡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師要樹立現代教育觀念,掌握計算機與網絡基礎知識,培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和多媒體課件制作能力,提高實驗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率。二是用好省配優質教學光盤資源。積極配合省市“農村中小學優質教學資源進課堂”相關活動,加強對優質教學資源的收集和整合工作,確保“優質資源”高效進入課堂。
5.注重德育美育,以綜合素質提升實現“高效課堂”。
各科教學都要合理運用德育和美育的原理,注重德育和美育滲透,積極引領學生求真、求異、求活,培養學生心智技能,塑造積極健康人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以智育人,以育育人,以德育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及措施篇八
(一)秉承理念
1.以興趣為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以思維為主線;(語文課堂就是思維的課堂)
3.以情感為動力;(情感是搞好語文教學的根本動力)
4.以互動為形式;(合作探索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根本途徑)
5.以提升為目的。(提升學生的智力能力情感是教學的根本目的)
(二)指導原則
在知識教學中,講求“基礎性”,緊扣一個“實”字;
在能力訓練中,講求“實用性”,突出一個“活”字;
在課堂教學中,講求“文化性”,強調一個“厚”字;
在授課方法上,講求“探索性”,力求一個“新”字。
(二)開展好“三化五步”教學模式(重點學習)
我們結合校本實際,不斷完善“三化五步”教學模式,即:“三化”(教學活動化、學生主體化、能力層次化)為主要理念,以“五步”教學流程(導、學、探、練、結。導:激發興趣、目標導學;學:自主學習,自我感知;探:合作探究,精講點撥;練:訓練反饋,當堂檢測。結:拓展延伸、師生小結)為具體操作手段,探索打造我校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途徑。
1.三化”:教學活動化、學生主體化、能力層次化
(1)教學活動化:從活動入手激起孩子學習欲望,要以歌謠、游戲、故事、動畫、小組活動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動起來。但是活動不是簡單為了熱鬧而組織的,而是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經歷和學習經驗的情景,預設有趣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主動學習,達到課堂即游玩,游玩及學習的境界。
(2)學生主體化:讓學生的全面參與課堂,讓學生全面發展,讓老師在不斷重復的課堂灌輸中解脫出來,把老師一湘情愿的主動變為被動,把學生的不情愿變為主動,需要課堂教學主體化。
(3)能力層次化: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在課堂培養目標上,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起步就規劃和制定不同層次的能力達成目標。從而使他們的能力培養具有層次化,在知識和能力兩方面都具有可達性,都能夠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都能夠收獲成功的自信。
2.“五步”:導、學、探、練、結
導:激發興趣、目標導學,時間控制在5分鐘左右;
學:自主學習,自我感知,時間控制在11分鐘左右;
探:合作探究,精講點撥,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
練:訓練反饋,當堂檢測,時間控制在8分鐘左右。
結:拓展延伸、師生小結,時間控制在6分鐘左右。
(注:時間安排視具體情況靈活掌握)
環節具體解讀:
(1)導:激發興趣、目標導學(5分鐘左右)
導入新課一定要從學生興趣入手,選取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和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創設相應情境,使文本問題化,從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為喚起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師將新授內容的各個知識點及對應的學習水平層次目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一節課的“最近發展區”)。并根據教材的知識及應達到的教學目標和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特征,為學生達成教學目標而設計導學研討問題和學法指導,引導、激發學生進入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生疑激思情境之中。
“導”主要有三導:一是目標引導。教師在深鉆教材、研究學情的基礎上,制定教學目標。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二是教師引導。教學目標出示后,教師引導學生明白該課時主要任務,明確學習要求。三是學習方法指導。告訴學生本學科及本課時主要學習方法。
(2)學:自主學習,自我感知(11分鐘左右)
學生依據前面導的環節中提出的要求,自讀課文,看注釋、看例題,做實驗,做到基本理解教材內容。找出疑難問題,標記后作為下段合作探究內容。以學生個人自學或小組互助學習為主要形式。教師在課前精心選擇與創設與導學研討問題相關聯的素材(實物、實驗、模型、圖示、表格、文字材料等),學生自己通過觀察、判斷、推理分析、概括歸納等形式先自學感知,獲得初步知識。學生自學時,老師到學生中巡視指導,關注每位學生,邊巡查邊進行“第二次備課”,為下面的環節“析”和“練”設計新的“問題”。本著“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學生進入課堂后,要在教師自學提示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這一階段是最重要的,要求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安靜、和諧的自學氛圍,帶著問題,圍繞目標,充分接觸文本,抓住學習的重點內容,進行梳理和吸收。遇到疑惑、疑難問題個人難以解決的,可以通過小組成員合作、交流、討論,達成初步共識,形成學習成果。
“學”主要是三學: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按學習興趣自愿分成若干學習小組,注意好、中、差學生的搭配,便于相互幫助?!皩W”的核心是根據學習目標,學生自學、同桌互學、組內幫學。力求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參與度,強調學習效果。80%的基礎知識要通過“學”得以解決。在“學”這一環節,教師不是放任自流,不是無事可做,要巡回指導,掌握學情。
(3)探:合作探究,精講點撥(10分鐘左右)
教師組織剖析當堂學習的重難點知識,歸納總結知識網絡。學生在自學感知后獲得了初步知識,先在小組(一般為前后四人小組)內進行無序的發散性討論,此時學生一般會知道某個知識“是什么”,然后是全班交流、討論辨析,以小組為單位選發言人向全班作有序的匯報,引導學生論證說理,整理編排獲得的知識,把零散的知識信息串點成線、連線成片,使之形成條理網絡結構清晰的理性知識,構建本節課的“知識樹”。此時學生不僅知道了“是什么”,而且知道了“為什么”,從而獲得較為全面的知識。
“講”主要是兩析:對學生學習情況,一是組內學生評析:逐人評析,逐題評析,對每種答題表現進行評析。二是教師評析:主要是講共性的問題、知識缺陷、易犯錯誤、方法引導等?!拔颉钡暮诵氖俏虺鲆幝?,悟出方法,悟成習慣。
(4)練:訓練反饋、當堂檢測(8分鐘左右)
在這一環節,教師要用課前準備好的訓練題進行練習,以檢測學生自學的效果。教師設計的練習題要緊扣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要通過練習暴露學生在自學環節中還未搞清的問題,為下一個環節做好鋪墊。
教師還要用事先已根據教學目標定好的檢測題進行課堂即時形成性檢測與評價,反饋當堂教學效果,了解當堂教學中學生學習達標的程度,并根據反饋的信息采取對應的矯正措施,調控后續教學。對未達標的學生和未達到的知識點,及時采取對應的矯正方法進行補償矯正,減少學習中的“負積累”和“負遷移”的效應。保證大面積學生達標,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將獲取的知識運用于又一個新的情境中進行開拓創新,為學習新的內容作好鋪墊。
“練”主要有兩項任務:在“導、學、析”的基礎上,一是學生做練習題。要注重知識的覆蓋面,注重能力的提升,注重變式訓練。二是做課堂測試題。試題要抓重點、抓關鍵、抓熱點,不強調面廣,要強調精,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生要獨立完成、要書寫工整。
(5)結:拓展延伸、師生小結(6分鐘左右)
本階段主要任務是在鞏固練習和當堂檢測后,對所學知識整理、理解、內化,并以此知識點為核心,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討相關的知識和運用,尤其是貼近學生生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結時,要先讓學生進行總結、概括本節課知識和能力要點,談談學習的收獲,最后教師進行全面的小結。
3.把握操作方向
目標導學:“三全”,“三化”:“三全”:全面關注學生的發展,全程關注學生的發展,全方位關注學生的發展。“三化”:化信息為知識,化知識為智慧,化智慧為德性。
自主學習:“五個解放”,“五個放手”:“五個解放”:解放學生的手腳,解放學生的嘴巴,解放學生的思維,解放學生的課堂,解放學生的天性。“五個放手”:課本放手讓學生閱讀,新知識放手讓學生探索,重難點放手讓學生討論,問題放手讓學生解答,課堂放手讓學生評價。
合作探究:“三個小組”:“三個組”:學習小組、管理小組、研究小組。
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及措施篇九
借鑒二期課改的指導思想,體現“智慧育人”的教育理念,以科學的發展觀審視教學,我校擬開發建設符合學生需求的,展現學生個性,開發學生潛能,磨練學生意志,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多種拓展型課程,使得學生在扎實基礎的時候,有自由成長的空間。同時,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講義(教材)的編寫,培養一批專業型的教師,讓他們在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大顯身手,從而全面推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加強所學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及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以此改進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開發學習潛能,得到全面主動的發展。
1、整體性。拓展課要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體現人的個體的內在整合,立足于每一個學生的健全發展。
2、實踐性。以活動為主要展開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再“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開放性。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并隨學生的生活變化而變化,其課程內容具有開放性。拓展型課程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和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其評價標準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動過程和結果均具有開放性。
4、生成性。隨著活動的不斷開展,新的目標不斷生成,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這是拓展性活動生成性的集中體現。事先的整體規劃和周密計劃不是為了限制其生成,而是為了其生成性發揮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5、自主性。拓展性課程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對學生的自主性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目標、內容、方式、指導教師,自己決定活動呈現的方式,指導老師對其進行必要的指導,不包攬學生的工作。
1、面向全體學生。拓展型課程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滿足個人需求的社會性發展。
2、注重實踐能力。加強學生學習與社會現實之間的聯系,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校園環境資源,讓學生動態地觀察、實驗、討論、調查,體驗過程,學會綜合地理解和運用知識,并嘗試問題的解決。
3、鼓勵探究學習。重視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探索性和體驗性,由質疑而探究,由自學加請教,由嘗試加感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4、突出生動愉悅。促進學生在豐富多彩和精神充實的實踐活動中主動學習,獲得學習成功的快樂,體驗到身心和諧的美感和愉悅。
1、重視發展,淡化選拔與甄別,事先評價功能的轉化。
2、重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實現評價指標多元化。
3、強調質性評價,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實現評價方法多樣化。
4、強調參與和互動,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5、注重過程,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重心的轉移。并由教導處全面管理課程開展情況,做好過程記錄,引導教師學生做好評價,填好有關材料。
我們的拓展型將在原有基礎上做以下的計劃:
(一)課程內容體現豐富多彩
1、班級年級層面的拓展型課程,每周三下午安排一至二節課,開設學科類、體育類、科技類、藝術類等20多門課,供學生選擇后開展學習,參與率達到100%。
2、選擇型拓展課:統稱“愉快的周末”
圍繞專題進行社會考察、調查訪問、動手實驗、實踐制作等等。有關專題可由學生提出,也可由教師提供,讓學生選擇確定,并且聘請專家授課,利充分用資源,讓學生有所興趣達到有所專長。
(二)課程管理力求規范有序
1、三個層面:每一個班級有拓展型課程;年級組和學校層面的拓展課;學校與社會、社區攜手開展的拓展型課程。
2、四個原則:
(1)系統性原則:其一是課程的設置依托基礎型課程知識,由教師申報科目,學生自主選擇,學校適當調控,形成課程系列;其二是拓展型課程知識,通過有針對性的整合、滲透,形成知識系列;其三是通過一學期二次選修對象的調整,形成學生系列。
(2)發展性原則:其一是拓展型課程是學生已有知識的拓展與延伸,而非基礎型課程知識的整理與復習;其二是學生的整體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以學生個性的自主發展為主;其三是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潛能和發展學生的特殊才能為主。
(3)開放性原則:其一是課型開放,或理論研討式,或輔導講座式、或自由辯論式;其二是上課地點開放,或校內調查采訪,或校外考察訪問,圖書館、實驗室、社區等都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場所;其三是教學過程開放。
(4)多樣化原則:其一是課程設置多樣,必選、自選相結合,突出學生選擇課程的自主性與知識學問的層次性;其二是教學方法多樣,或師生相互研討,或教師指導實驗,或學生自主實踐;其三是評價方法多樣,動手實驗、卷面測試與撰寫論文相結合。
3、五種方式:
(1)形態上,將大型課程與微型課程相結合,實現二者優勢互補。
(2)時間上,將長期課程與短期課程相結合,確保學生有序流動,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
(3)組織上,將指定性課程與自選課程相結合,確保個性與共性協調發展。
(4)方式上,將課表的定時課程與非定時講座課程相結合,確保課程實施的靈活性與有效性。
(5)內容上,將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智育課程與德育課程、校本課程與社會實踐課程相結合,確保課程開設的廣泛性與教育的全面性。
(三)教師培訓刻不容緩
教師進行專門培訓,能勝任拓展型課程的設計、組織、調控、評價等要求,做到是學生平等的合作者,學習的服務者,方法的指導者,啟發而不代謀,引導而不指令,點撥而不強加,解惑而不灌輸。
(四)互相學習深入研究
借鑒兄弟學校的經驗,發動全體教師群策群力,整理、開發專題探究課的“項目庫”,使之受到學生喜歡,符合小學生的探究興趣。
(五)資源建設不遺余力
充分利用校園內的圖書館、閱覽室、籃球房、電腦房等資源,在校外用好社區資源,并開發家長資源。
(六)創新意識不斷加強
時代呼吁創造型的教師和學生,因此老師要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評價機制上有更多方法,在總結反思的過程上不斷推陳出新,通過案例撰寫,微型短課開發,使自己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一)實施準備
1、組織管理:以分管校長為組長,教研組長、骨干教師為組員,成立拓展型課程開發的領導小組。
2、課程開發:以知識類型的拓展型課程為突破口,以藝體類型的拓展型課程為重點,逐步向實踐類型、綜合類型的拓展型課程延伸,構建具有普小特色的拓展課程體系。要求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特長申報一門課程,學校統籌安排,組織學生進行菜單式選擇。
3、教師培訓:開設拓展型課程對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新課題,每個教師都需要學習和培訓。為此,學校專門編寫了校本課程培訓材料,組織教師進行學習,同時還聘請學者和專家來校講課,更新教師的課程觀、教學觀、質量觀。對一部分有條件的教師進行“送出去”培訓,學成之后在校自培,從而使更多教師有能力上好一門拓展型課程,并鼓勵教師自編教材或講義。
4、保障措施:為了確保拓展型課程的各項工作能夠順利開展,我校把拓展型課程的教學打入教學工作量,并按照上級要求排入課表,把工作情況納入考核,同時與課時工資掛鉤,以調動教師參與組織活動的積極性。
(二)具體運作
1、第一階段:全面啟動階段
本學期我們將在以有的基礎上全面啟動拓展型課程的建設,每位教師在開學初將申報的課程上交,校方進行篩選、歸并或更改,統籌安排,開設具有時代特點、兒童特色、生活氣息濃厚的課程,然后執教者制定教學要求,整理編寫教學內容,設計評價方案,在此基礎上,有條不紊地開展下去。
我們還設想開設一些有系列的、成模塊化發展的課程,自然組的環境教育、數學組的“數學小天才”已經有了雛形,體育組的乒乓課程更是積累了多年的經驗,我們將更多關注與扶持它們,期待成為學校的特色。
2、第二階段:規范階段
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一方面我們要求著力于拓展型課程的開發和配套教材的編寫,形成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拓展型課程體系;另一方面逐步建立科學、規范的拓展型課程的管理、評價體系,做到規范運作,科學評價;第三對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以拓展型課程開發為契機,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3、第三階段:創特色階段
拓展型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的一門課程,由學生自主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它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的修靈活程度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拓展型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靈活性,它和學校的教育特色是緊密相聯的。為此,在這一階段中將把學校特色的創建和拓展型課程的開發緊密結合起來,加強和基礎課程、研究型課程的整合,形成具有普少特色的學校課程體系,同時進一步完善拓展型課程的運作模式,真正做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課程設置豐富。教師都可以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實施者、評價者。
2、校本教材豐厚。上學期我校的自編教材獲得了區的多個獎項,說明這方面的實力,因此我們將再接再厲,組織教師學習優秀的講義和教材,規范教材編寫的要求,教師根據自己的課程要求,收集整理資料,編寫符合課堂教學的講義教材。
3、師生共同豐收。期待拓展型課程能給予師生一塊嶄新的天地,教師能展現自己特長,朝專業化方向發展,成了這一領域的“領先者”乃至“權威”,而學生在豐富的課程中既能培養興趣,發展特長,展現個性,又能獲得全面的發展。
4、精品課程展風采。在全面開發的基礎上,我們將關注并扶持其中的精品課程,對于課堂質量好,內容生動、受學生歡迎的課程將進行展示,起到示范帶頭作用,而課程理念先進,工作卓有成效,具有開發建設能力的教師委以重任。
總之,新的時代賦予了我們新的任務,我們將刻不容緩,奮發有為,全面發動教師,全面啟動課程,切實抓好師資建設,保證課堂質量,落實評價機制,使得普小拓展型課程紅紅火火開展下去。
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及措施篇十
為了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校決定借鑒其他學校的先進辦學經驗,繼續在我校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改革方案如下:
1、以設疑激趣為先導;
2、以思維訓練為核心;
3、以揭示規律為重點;
4、以精講精練為策略;
5、以學生參與為途徑;
6、以整體教學為目標。
在董事長、校長的直接領導下,由教科室牽頭制定改革方案,并會同教研組長一起負責改革方案的落實。除音體美學科外,其余學科均參與這次改革。
1、先學后教:先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課前預習和課上自學;后教,是指在學生先學的基礎上,教師適當的點撥、解疑、歸納和總結。
2、精講精練:學生的自學、教師的講授、學生的練習大致各占三分之一(根據學習內容靈活掌握)。
3、突出主體:課堂上,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1、教研組下設備課組,由備課組長負責本年級本學科改革方案的實施。
(1)組織本組教師集體備課,確定各單元和每課的重點、難點、授課形式和方法,設計每課的預習題。
(2)組織本組教師分工完成每課訓練題的設計,做到資源共享。
(3)負責課堂改革進程的安排、檢查和記錄。
2、教研組長負責本學科改革方案的督促、協調和管理。
(1)負責“自測題”設計的檢查、指導。
(2)組織組內的研討課和研討會。
(3)今后學校定期舉辦校級的研討課和觀摩課,組織形式每大周分兩次舉行:第一次單周四、第二次為雙周三,每次一人;參與人員為本大組的所有本學科老師,參與辦法為定期舉行但不定人、不固定教研組和不定年級組的辦法提前一天通知相關的教研組、年級組及相關老師。這樣的目的是讓老師把功夫花在平時,始終如一的專心備課、鉆研教材加強教研組老師之間的教研氛圍。
(5)評課的標準:其他老師先評,主評老師后評;以提出該任課老師在本節課中存在問題為主,提出優點為次;堅決杜絕以往的那種蜻蜓點水、礙于情面和全是好話,套話;要講真話提真問題和真缺點;目的是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圍;促進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和教育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進一步提高我校升學率和社會知名度!辦成真正讓學生、家長社會滿意的全縣名校!
1、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和課標,熟練把握教材和知識點的規律性;
5、把自習課還給學生,分給各科。教師在自習課只許答疑或個別輔導,不許把自習課當成講讀課。
6、備課組長填寫備課記錄。
7、自測題格式:由教研組長和教研組成員討論決定。
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及措施篇十一
一、課堂改革思路:
1、以設疑激趣為先導;
2、以思維訓練為核心;
3、以揭示規律為重點;
4、以精講精練為策略;
5、以學生參與為途徑;
6、以整體教學為目標。
二、組織形式和改革范圍:
在校長的直接領導下,由教科室牽頭制定改革方案,并會同教研組長一起負責改革方案的落實。除音體美學科外,其余學科均參與這次改革。
三、課堂改革的基本模式:先學后教精講精練突出主體
1、先學后教:先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課前預習和課上自學;后教,是指在學生先學的基礎上,教師適當的點撥、解疑、歸納和總結。
2、精講精練:學生的自學、教師的講授、學生的練習大致各占三分之一(根據學習內容靈活掌握)。
3、突出主體:課堂上,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四、課堂改革的操作程序:
1、教研組下設備課組,由備課組長負責本年級本學科改革方案的實施。
(2)組織本組教師分工完成每課訓練題的設計,做到資源共享;
(3)負責課堂改革進程的安排、檢查和記錄。
2、教研組長負責本學科改革方案的督促、協調和管理。
(1)負責“自測題”設計的檢查、指導;
(2)組織組內的研討課和研討會;
(3)推薦校級以上的研討課和觀摩課。
五、課堂改革中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和課標,熟練把握教材和知識點的規律性;
5、把自習課還給學生,分給各科。教師在自習課只許答疑或個別輔導,不許把自習課當成講讀課。
7、備課組長填寫備課記錄。
8、自測題格式:由教研組長和教研組成員討論決定。
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及措施篇十二
為深入推進實施《新時代泰山學院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把我校第一批實施課堂教學改革的課程改革落地落實,改出質量、改出水平,打造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樣板,結合我校實際,制定如下課堂教學改革推進實施方案。
一、制定課程課堂改革實施方案
(一)方案內容
1、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改革實施方案
(1)如何優化課堂教學內容?
如何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立足課程和專業特點,對接崗位能力需求和生產過程需要,對接人才培養目標,重組課程體系,優化課程內容;如何將前沿成果、現實案例、課程思政、教師研究優勢等有機融入課堂教學,開發設計活頁式教材或編寫教案。
(2)如何建設課程平臺,提供教學資源?
搭建什么樣的課程平臺,提供哪些資源,怎么用?怎么考核?
(3)如何改革課堂教學方法?
如何在課堂進行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打造高階課堂?
(4)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線上線下教學?
采用什么技術手段、開展哪些線上學習、探討、交流?
采用什么技術手段、開展什么樣的課堂學習、探討、交流?
2、課程考核改革實施方案
考核內容要與課程大綱對應,評價標準要清晰、可行,能夠衡量學生的成長進步和課程目標達成情況,考核尤其是期末考試以外的考核應有明確的賦分標準,且具有足夠的區分度,不能流于形式,要探索非標準答案的考核形式。
(1)多元考核的方式及標準
平時考核(課堂表現、隨堂測試、課后作業等)、單元測試(期中考試,知識測驗、主題論文、調研報告等)、期末考試等。原則上期末考試成績權重不超過50%。
(2)考核實施路徑及標準
線上自主學習、課外拓展學習、課內學習、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等。
(3)增值性評價及標準
立足創新型人才培養需要,根據課程與專業特點,探索實施增值性評價,鼓勵學生立足課程探索創新、服務社會,把學生立足課程創新取得的相應成果、獲得的獎勵、引起的社會反響等納入課程考核。
(二)方案制定、論證及審核相關要求
1、課程負責人組織課程團隊撰寫方案,7月25日完成上交所在學院。
2、學院在8月3前組織專家論證,論證會必須邀請教務處人員參加。
3、課程組根據反饋修改后上交學院,學院審核通過同意,由學院8月20上交電子版和紙質版到教務處教學研究科。
二、課程課堂改革部分實施材料
(一)材料內容及要求
1、教學內容修改或增加內容及依據(可以用列表形式)
2、課程平臺及教學資源建設的證明材料
搭建了什么樣的課程平臺,提供哪些資源?(可以用截圖形式)
3、體現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教學設計(5個)
4、體現教學內容優化的教案(不少于5個,個可以是一次課或一節的內容)
5、擬采用(或已采用)的非標志性答案考核題目(不少于5個)
6、本課程最近一次考核方案(須附帶教務系統打印出來的學生成績構成)
(二)材料論證及審核相關要求
同改革方案
三、制定課堂教學管理的實施方案(完成人及時間:學院,7月31日完成上交教務處,教務處統一組織全校論證后反饋,8月20完成修改后上交)
1、指導思想:學院落實課堂教學主體責任,立足學科專業特點,科學設計學業評價標準和程序,統籌推動全院教師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評價、教學管理和現代教學技術應用等一體化改革,實現教學模式從注重知識傳授的“以教為中心”到“知識+思維方式+想象力”并重的“以學為中心”的轉變,培養方式從“灌輸式”到探究式、個性化的轉變,學業評價從死記硬背、“期末一考定成績”到獨立思考、“全過程學業評價”和“非標準答案考試”的轉變,全院學生從被動學習、“考試型”學習到主動學習、“創新型”學習的轉變。
2、課程學業評價方案
內容主要包括:
(1)學院學業全過程評價考核的指導原則
(2)學院專業特色的學業評價的內容和標準
(3)學院專業特色的學業評價的方法、路徑及實施
(4)學院學業評價改革的支持舉措
(5)學院學業評價改革的組織機構及職責
(6)學院學業評價改革的質量保障機制
建議:學院積極組織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加強與兄弟院校的研討交流,鼓勵教師加強課堂教學改革探索和實施研究,做好課堂教學改革的學生支持和配合工作,探索專業特色的課堂教學改革模式,構建專業特色的學生學業評價的激勵機制,爭先打造一院一品、一課一品。
(二)方案制定、論證及審核相關要求
1、學院負責人組織專家團隊撰寫方案,8月3日前完成論證,8月5日上交教務處紙質版5份。
2、教務處統一組織審核后給學院反饋,學院完成修改后,8月20上交電子版和紙質版到教務處教學研究科。
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及措施篇十三
為深入推進實施《xx學院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把我校第一批實施課堂教學改革的課程改革落地落實,改出質量、改出水平,打造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樣板,結合我校實際,制定如下課堂教學改革推進實施方案(一)。
(一)方案內容
1.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改革實施方案
(1)如何優化課堂教學內容?
如何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立足課程和專業特點,對接崗位能力需求和生產過程需要,對接人才培養目標,重組課程體系,優化課程內容;如何將前沿成果、現實案例、課程思政、教師研究優勢等有機融入課堂教學,開發設計活頁式教材或編寫教案。
(2)如何建設課程平臺,提供教學資源?
搭建什么樣的課程平臺,提供哪些資源,怎么用?怎么考核?
(3)如何改革課堂教學方法?
如何在課堂進行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打造高階課堂?
(4)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線上線下教學?
采用什么技術手段、開展哪些線上學習、探討、交流?
采用什么技術手段、開展什么樣的課堂學習、探討、交流?
2.課程考核改革實施方案
考核內容要與課程大綱對應,評價標準要清晰、可行,能夠衡量學生的成長進步和課程目標達成情況,考核尤其是期末考試以外的考核應有明確的賦分標準,且具有足夠的區分度,不能流于形式,要探索非標準答案的考核形式。
(1)多元考核的方式及標準
平時考核(課堂表現、隨堂測試、課后作業等)、單元測試(期中考試,知識測驗、主題論文、調研報告等)、期末考試等。原則上期末考試成績權重不超過50%。
(2)考核實施路徑及標準
線上自主學習、課外拓展學習、課內學習、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等。
(3)增值性評價及標準
立足創新型人才培養需要,根據課程與專業特點,探索實施增值性評價,鼓勵學生立足課程探索創新、服務社會,把學生立足課程創新取得的相應成果、獲得的獎勵、引起的社會反響等納入課程考核。
(二)方案制定、論證及審核相關要求
1.課程負責人組織課程團隊撰寫方案,7月25日完成上交所在學院。
2.學院在8月3前組織專家論證,論證會必須邀請教務處人員參加。
3.課程組根據反饋修改后上交學院,學院審核通過同意,由學院8月20上交電子版和紙質版到教務處教學研究科。
(一)材料內容及要求
1.教學內容修改或增加內容及依據(可以用列表形式)
2.課程平臺及教學資源建設的證明材料
搭建了什么樣的課程平臺,提供哪些資源?(可以用截圖形式)
3.體現課堂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的。教學設計(5個)
4.體現教學內容優化的教案(不少于5個,個可以是一次課或一節的內容)
5.擬采用(或已采用)的非標志性答案考核題目(不少于5個)
6.本課程最近一次考核方案(須附帶教務系統打印出來的學生成績構成)
(二)材料論證及審核相關要求
同改革方案
(完成人及時間:學院,7月31日完成上交教務處,教務處統一組織全校論證后反饋,8月20完成修改后上交)
1.指導思想:學院落實課堂教學主體責任,立足學科專業特點,科學設計學業評價標準和程序,統籌推動全院教師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評價、教學管理和現代教學技術應用等一體化改革,實現教學模式從注重知識傳授的“以教為中心”到“知識+思維方式+想象力”并重的“以學為中心”的轉變,培養方式從“灌輸式”到探究式、個性化的轉變,學業評價從死記硬背、“期末一考定成績”到獨立思考、“全過程學業評價”和“非標準答案考試”的轉變,全院學生從被動學習、“考試型”學習到主動學習、“創新型”學習的轉變。
2.課程學業評價方案
內容主要包括:
(1)學院學業全過程評價考核的指導原則
(2)學院專業特色的學業評價的內容和標準
(3)學院專業特色的學業評價的方法、路徑及實施
(4)學院學業評價改革的支持舉措
(5)學院學業評價改革的組織機構及職責
(6)學院學業評價改革的質量保障機制
建議:學院積極組織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加強與兄弟院校的研討交流,鼓勵教師加強課堂教學改革探索和實施研究,做好課堂教學改革的學生支持和配合工作,探索專業特色的課堂教學改革模式,構建專業特色的學生學業評價的激勵機制,爭先打造一院一品、一課一品。
(二)方案制定、論證及審核相關要求
1.學院負責人組織專家團隊撰寫方案,8月3日前完成論證,8月5日上交教務處紙質版5份。
2.教務處統一組織審核后給學院反饋,學院完成修改后,8月20上交電子版和紙質版到教務處教學研究科。
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及措施篇十四
我校按照上級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縣教體局、教研室的工作安排,以課堂教學改革強化校本教研為重點,抓住“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實效”這一中心,以微型課題研究為切入點,繼續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教研活動,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層次的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指導思想
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新課程理論為指導,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中,以“教會學生學習”為根本,樹立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是認識主體和發展主體的思想,致力于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主體的回歸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和生活質量,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因,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加強教學研究,發揚全校教師團隊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斷推進新課程改革,深化學校特色建設,努力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 面向全體,分層實施。通過全面開展課程改革實驗,努力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具有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課程體系,使我校逐步成為實施素質教育、具有現代教育理念的學校,逐步成為“基礎扎實、個性鮮明、適應未來”的農村一流特色學校。
三、改革年級及學科
年級以七—九年級,學科以語文為主逐步向其他科目延伸。
四、具體措施
1、組織領導成立課程改革領導小組。
組 長:張永固
副組長:賈習文
成 員:語文教研組全體成員
課程改革領導小組重點針對新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進行研究,指導課程改革的實施。
2、教師培訓
課程改革成功與否,關鍵在教師。教師的觀念不轉變,教法不轉變,即使用新教材,也可能走老路。因此,應十分重視對教師的培訓。
在培訓內容上,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重點,學習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教學理念、改革目標及相關的政策措施等;學習和研究相關學科的課程標準,重點學習和研究所教課程的課程目標、具體內容和評估要求等;學習和研究所教課程的新編教材,了解掌握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的編寫思路、結構內容、課程功能、課程評 2 價、價值取向和要求等方面的特點。
在培訓形式上,我校的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以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以上級業務部門組織的集中培訓為依托,以校本培訓為主陣地,以培訓者和骨干教師培訓為重點,以實現全員培訓為目標。堅持集中培訓、分散培訓、教研培訓、校本培訓相結合的原則;教育理念、教育理論培訓與廣大教師的實踐反思相結合的原則;典型示范和全面推動相結合的原則。
3、課堂教學
基礎教育的生命力在課堂,課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課堂。關于課堂教學,我校借鑒課改特色學校的先進方法,并根據我校實際,初步制定如下課堂教學思路:
(1)各科任課教師,在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基礎上,與班主任、班干部一起將全班學生均衡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3—4人為宜),每組定出一名組長,組長可定期輪換。
(2)一課三步 課前
a、編寫導學案:
導學案根據學科特點來設置,格式統一。要按照“三步六段”的要求來編寫,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A知識、典型例題、課堂檢測、作業設置等相應內容要考慮a、b、c、d四個層次,按由易到難的順序編排,作業要設置選做題。
3 b、個人備課
(1)備內容:結合教材把已印制好的導學案再通備一遍,備內容的重點、難點、易錯點,備一題多法、一法多題、歸納知識、總結規律。(2)備學生: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點,預測課堂將會出現的問題,設計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內互助、組組競爭的調控方案。(3)備標準:教學法課堂評價標準準備。c、學生預習。
預習是實現“兩個前置”(學習前置,問題前置)的重要手段。學生通過預習能基本掌握基礎知識,處理大部分內容,能發現問題,增強課堂學習的針對性。
(1)預習資料。預習要有兩種材料,一是課本;二是導學案。(2)預習形式。預習要先獨立,后合作。獨立預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自學能力。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提高預習效果。
a、重申目標:上課時,老師重申學習目標,學生對已預習過的導學案 4 作簡略快速的瀏覽。b、學情調查:
老師對學生預習的情況進行調查,用提問、競答、查看、問卷等形式進行。a級問題提問檢查,要求學生獨立回答。b級內容可先讓學生獨立回答,解決不了的本學習小組共同商量、探討,爭取解決。c級內容可采取查看、競答等方式了解學生解決情況。
讓學生把在預習中發現的問題、產生的疑惑提出來。
c、問題匯總:老師根據調查的情況將問題歸納匯總,快速設計出解決方案。d、精講點撥 e、當堂檢測。
圍繞學習目標進行學習效果的檢測,一般六分鐘左右,組內學生之間相互評出成績,老師可對各組成績匯總進行比較,給出評價。f、小結作業。
(1)教師對課堂教學進行回顧,寫出課后反思,總結經驗教訓。對學 5 生、學習小組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分析評價,加深對各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性格特點的了解,對存在問題的學生、學習小組制定出幫教、督學、調整等措施。
(1)學生對課堂學習活動進行回顧:在課堂上參與多少,展示怎樣,提出幾個問題,主動解決多少問題,為本學習小組的成功作了多少努力。
(2)對本課的內容理解不透徹的、掌握不牢固的、甚至還沒解決的問題,要通過同學幫助、小組合作、請教老師等渠道解決好。(3)做好總結、積累、糾錯工作。糾錯本是學生的“知識囊包”,是復習資料,學生要將重要的知識點、易錯點,特別是通過同學的幫助、老師的點撥才理解的東西,重要的解題方法、規律性的東西,自己的體會、感悟等都要記錄在糾錯本上,將自己做錯的題目更正在糾錯本上,并提醒自己不要重復犯錯。
4、教育科研
(1)大力開展教科研活動,走科研興校之路,抓好“校本教材”和“校本教研”的研究,要認真積累第一手材料,及時發現問題,解 6 決問題,總結經驗,實驗中本著“邊實驗、邊培訓、邊總結、邊提高”的原則,以研促教、以研促改。行政、教研、科研緊密配合,齊抓共管。
(2)以七年級為突破口,在全校范圍內開展研究性學習,使學生全面、自主的學習。
(3)公開教學。上好觀摩課、實驗課、示范課,充分發揮學科教改帶頭人的示范、輻射作用。重點探索新課程標準、新教育理念在課堂中的體現。
(4)教學評比。開展優質課、優秀教學設計、優秀論文等評比活動。
5、評價與考核
努力探索對學生、對教師的評價辦法,采取多元評價方法。
(1)學生評價。淡化評價的選拔功能,發揮評價的激勵與促進發展功能,把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在評價內容上,既重視知識與技能的評價,也關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自信心、興趣等方面。在期末考試的內容、形式和方法上作改進,采用書面考查與開放性考查、開卷、口試、動手操作、調查實踐、情境體驗等相結合的方法,并探索允許學生有兩次或兩次以上考試機會,以好的一次作為學生的成績的評價方式。在評價主體上,改變單一由教師評價的狀況,把學生自評、互評、家長評相結合,使評價更為民主、客觀。
(2)教師評價。用新課程理念評價教師與考核教師教學工作時,7 主要觀其課程改革實驗中的態度、實踐、創新、成效,在評價教師的備課、上課、輔導、科研時,把教師新課程理念的體現放在首位。評價中,注意教師個體差異,注重專業和個性發展。
6、制度管理
(1)課改領導小組每月召開1次工作會議,排找課改中出現的問題,認真研究這些問題的成因,商討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和策略,例會采用課改情況階段分析會,教師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并規劃和部署下階段工作。
(2)制訂嚴格的教研制度,確保教研質量。每周的集體備課時間要具體落實到人,做到不拖拉,不流于形式。教案形式要不拘一格,內容要常寫常新,要求因師而異,如經驗比較豐富的中青年教師、骨干教師可以寫簡案,新教師應寫詳案等。學科教研組每兩周組織1次實驗學科的教學研討活動,每學期校級實驗學科的教學研討活動1次以上,確保課題實驗健康發展。
(3)進一步搞好家校聯系,優化家庭育人環境。學校在每一學年至少舉辦一次家長會,并組織家長聽課,召開家長座談會,通過家訪、家校聯系冊等形式,及時了解家長對學校實施課改的意見和建議。
(4)課改實驗組成員每周聽隨堂課,及時指導課堂教學。
(5)建立評比獎勵制度,對課改實驗中成績突出的教師給予獎勵。
二鋪中學2016-9-1 己的特色。
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方案
蘇屯小學2013-9-1
課堂教學改革方案及措施篇十五
1、以設疑激趣為先導;
2、以思維訓練為核心;
3、以揭示規律為重點;
4、以精講精練為策略;
5、以學生參與為途徑;
6、以整體教學為目標。
在校長的直接領導下,由教科室牽頭制定改革方案,并會同教研組長一起負責改革方案的落實。除音體美學科外,其余學科均參與這次改革。
1、先學后教:先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課前預習和課上自學;后教,是指在學生先學的基礎上,教師適當的點撥、解疑、歸納和總結。
2、精講精練:學生的自學、教師的講授、學生的練習大致各占三分之一(根據學習內容靈活掌握)。
3、突出主體:課堂上,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1、教研組下設備課組,由備課組長負責本年級本學科改革方案的實施。
(2)組織本組教師分工完成每課訓練題的設計,做到資源共享;
(3)負責課堂改革進程的安排、檢查和記錄。
2、教研組長負責本學科改革方案的督促、協調和管理。
(1)負責“自測題”設計的檢查、指導;
(2)組織組內的研討課和研討會;
(3)推薦校級以上的研討課和觀摩課。
1、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和課標,熟練把握教材和知識點的規律性;
5、把自習課還給學生,分給各科。教師在自習課只許答疑或個別輔導,不許把自習課當成講讀課。
6、備課組長填寫備課記錄。
7、自測題格式:由教研組長和教研組成員討論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