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黨課看《建黨偉業》,一直聞聲此起彼伏的笑和隱模糊約的掌聲。讓明星出演建黨巨擘無疑是貿易化的噱頭,但是假如沒有這噱頭,又有幾人會再度關注這段寫進歷史課本、幾近人盡皆知的歷史呢。這樣的無奈之舉,也是對“速食化”普及歷史這一舉措的深進反諷。
可是,歷史只有被反復詮釋出新的意義才能指導不同時代。就像我們所選擇的文學,每部作品在進進當代社會的闡釋進程之前,應當都是不完全的。在這樣一個被網絡為代表的“快餐文化”席卷的天地里,我們該怎樣堅持我們應當堅持的信念,堅持黨的綱領,在貿易化的大潮中逆流而上呢?或說,在走向****的征途中,以我們的羸弱之力,真的能做點甚么嗎?
看電影的進程中,我開始懷疑。直到猝然聽到那末一句話:“百無一用是書生!”
作為文學院的學生,這一句話如同當頭棒喝。我們是與傳統意義的“書生”最相近的一批人們,理想中的我們應志存高遠,以文章大事為己任。“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盡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我們的先輩文人慷慨豪壯的一番偉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建立中國***的艱險路程中,懷抱單純理想的學生們竟成了革命的先鋒,在腥風血雨中肩負起反帝反封的重任,做了時代的弄潮兒。偉人的,周恩來,陳獨秀,蔡和森,逐漸在革命中成長起來的他們,變成我們心中一個個偉大的名字。而現在的我們,作為學生在象牙塔里生活了那末久,柔弱的肩頭能扛起什么樣的擔子?
劉禹錫有詩:“從此眾人開線人,始著名將出書生。”渴看十年冷窗以后“一叫驚人天下知”的日子已然過往,我們有我們各自的快樂,也會為全人類共同的理想而奮斗。實現****就是***的終究奮斗目標,處在社會主義低級階段的我們,要為了這遠遠而幸福的夢而獻出自己的一份氣力。對我們這樣的“一介書生”,我相信我們的知識并非是沉迷故紙堆的本本主義,而是能夠為社會做出甚么的鮮明理論。或許只是在自己的領域里做好自己的工作,正確行使權利完成義務就好,我們應當在位謀政,從具體而微的地方為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添磚加瓦。
黨的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用翻過書頁的手握起槍桿,以書生之意氣,創建黨之偉業。我們應當學習他們,懷揣著因浸潤理想之光而火熱的一顆心,將理論聯系實踐,在黨指導的道路上不斷前進。等待有那末一天,我們的代名詞是“書生意氣,揮斥方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