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我幫大家找尋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教案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八年級生物教案人教版篇一
生物的無性生殖
(第1課時)
教學內容:生物的無性生殖;實驗――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認識無性生殖的概念。
2、訓練使用顯微鏡觀察的操作技能。
1、通過對“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觀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實習活動,領悟“實踐出真知”的思想,培養嚴謹求實、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和唯物主義世界觀。
2、觀察顯微鏡,制作臨時玻片,提高科學技能,培養科學素養。教學重點:
1、舉例說出生物無性生殖的方式2、說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教學難點
1、無性生殖的原理2、酵母菌的培養。
教師準備:
1、課前準備幾張嫁接成活的植物體照片,在上課時供學生觀察。2、有關課件。
3、實習所用的器材。學生準備:
1、準備實驗和實習的有關材料。
2、課前嘗試嫁接,再把嫁接的動植物拿到課堂準備交流。教學步驟: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發育
1、情景創設:同學們都學過一首詩中這樣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你們知道
這是表達的什么樣意思嗎?
2、診斷性設問: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發育現象。在前面的章節中,已經向我們描述了生
3、啟發問題:你們說的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才能生出新一代來。那
么,有沒有這種情況,不經過受精作用,同樣也能產生出下一代呢?這一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4、安排實驗:現在我這里給同學們準備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養液、燒杯、顯微鏡、
載玻片、龍膽紫染色液等。請你們先看書,討論應如何做實驗,列出實驗步驟,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問題。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觀察
八年級生物教案人教版篇二
【教學目標】
1.觀察池塘里生物環境資料,認識自然環境下的生態系統,以此為藍本設計生態瓶的建造方案。
2.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制作生態瓶,并對生態瓶進行管理和觀察。
3.能相互聽取意見、共同協作制作生態瓶,并分工進行管理觀察。
【教學重點】
設計制作生態瓶方案。
【教學難點】
每天堅持觀察生態瓶里發生的變化及時記錄。
【教學準備】
建生態瓶需要的材料:大可樂瓶、剪刀、水、適合在生態瓶里生活的生物。
生態池塘的圖片或錄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池塘里的生態系統
學生可能會回答:池塘里有水草、魚、小蝦、螺螄、鴨子、河蚌、荷花、荷葉、青蛙。他們會說出池塘里的一些生物,教師逐步引導學生說出池塘里的非生物。
·這些生物中哪些是水生植物?(水草、荷)
·它們的生存需要哪些條件?(泥沙、水)
·這些水生植物為動物提供了哪些幫助?(食物、棲息地、躲避動物的攻擊等)
·池塘里的非生物對生物又有哪些幫助?
二、設計建造生態瓶
(出示玻璃魚缸)用這個可以建一個小池塘嗎?
1.小組討論設計建生態瓶的方案。
我們的生態瓶
設計方案
準備用什么材料
哪些生物來生活?
生物
非生物
為生物的生活考慮哪些問題?
生態瓶模型圖
2.組際交流設計方案。
三、做一個生態瓶
1.準備相應的制作材料,如透明的玻璃缸、玻璃瓶,也可以是大可樂瓶剪去上半部分。
根據小組討論決定的方案制作生態瓶,貼上標簽。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給生態瓶取一個有創意的名字,如“小金魚”號、“咕嚕嚕”號等,增加趣味性,吸引其他同學觀賞。
生態瓶標簽樣本
生態瓶名稱
瓶內生物
制作者
管理者
2.小組商量生態瓶的放置與管理,觀察與記錄。
·放在什么地方比較合適,方便管理?
·如果放在教室里,雙休日怎么辦?
·組內每個同學都是觀察者,記錄由每個觀察者單獨完成。
·要求每天至少觀察兩次。
四、總結:有什么收獲
八年級生物教案人教版篇三
本學期教學內容介紹生物的繁衍和發展、生物與環境兩個個單元,內容較上一個學期少了一些,探究實驗減少了一些,增加了觀察和思考,科學、社會、技術欄目。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了知識面。
二、教學目標
1、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在繼續抓好實驗過程,努力學習有關教育理論,不斷提高對“135”的認識,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自己的高效快樂課堂教學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3、繼續探究教學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吸取上一年的經驗,繼續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固化新成果,并完成好相關的課題。
4、繼續研究和推廣校本教研的內涵和經驗,充分調動教師們的積極性,發輝學校教研組群體優勢,繼續嘗試開展學校開放日活動。
5.繼續探究新課程的評價體系,特別是建立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標準,并在初二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初步歸納整理出適合我校校情的評價體系。
6、通過學習使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從而更有意識地保護生物,促進社會發展。
7、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8、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要求
1.教師在教學中要繼續認真落實《課程》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于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大力倡導“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果即成長”的教育科研觀。教學中要有科研意識,要邊實驗、邊研究,力爭做一名科研型快樂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學中,要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4.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力爭創造條件開全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5.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整合。
6.積極組織好生物小組活動,能夠對生物學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四、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兩個班有一百多個學生,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較高很高,上學期生物的平均成績在八年級全學科排名較好,但高分少,由于不愛學習的學生較多,因此班平均被拉下來了。這個學期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爭取成績有較大的提高。
五、具體措施
1、精心采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新教材進行培訓。
2、精心組織和策劃好課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課堂質量高效率。
4、進行課外輔導和寫小論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學生的興趣。
5、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6、培養優生,轉化后進生。
六、進度安排
周次授課內容
1被子植物的生殖
2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人得生殖和胚胎發育
3性狀和性狀的傳遞遺傳物質的基礎
4人的性別的決定變異
5遺傳病與優生第一次月考
6生命的起源生物進化歷程
7生物的進化的原因人類的起源現代生物技術
8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9五一長假
10復習期中考試
1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生物與環境組成和類型
12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物鏈
13人類與自然界的協調發展
14復習七年級上冊15復習七年級下冊
16復習八年級上冊、下冊
八年級生物教案人教版篇四
1、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結構。
2、說出運動對動物生存的意義。
3、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認同動物的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性。
養成在運動時注意自我保護的行為習慣。
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社會行為的特征、事例的判別及群體內信息交流的方式
播放錄像片段。
動物所進行的這一系列有利于它們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動,都是動物的.行為(animalbehavior)。
提出問題:請列舉動物有哪些運動方式。
運動方式:如蚯蚓的蠕動、魚的游泳、鳥和昆蟲的飛行、哺乳動物的行走、奔跑、跳躍等。
動物的行為常常表現為各種各樣的運動。動物的運動依賴于一定的身體結構。
引出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動物的運動器官是怎樣完成各種動作的呢?讓我們以哺乳動物為例來探究。
運動系統的組成:
向學生展示探究實驗提綱,指導和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組織下,有計劃地進行探究和討論。
(請你做一做屈肘和伸肘的動作,想一想,這個動作是靠哪些結構完成的?如果肘關節受傷了,還能正常完成這些動作嗎?為什么發生骨折或肌肉拉傷后,相應的部位不能正常運動?)
參與學生小組活動中,注意及時發現問題和只當觀眾,不要告訴學生答案。引導學生一起探討,交流。
(觀察與思考)p28―29
哺乳動物的運動系統是由骨骼和肌肉組成的。
思考:
1、關節對骨的運動有什么意義?
討論:
1、大吊車的哪些部位相當于動物體的關節?
2、除哺乳動物外,其他脊椎動物的骨骼也有關節嗎?
3、蚯蚓體內有肌肉,但是沒有骨骼,這是它不能快速運動的一個原因嗎?
4、人體都有哪些部位有關節?進行體育運動時,哪些關節容易受傷?應當怎樣保護?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
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觀察:屈肘動作的產生和伸肘動作的產生
家兔等哺乳動物的運動也是這樣產生的。當然,運動并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它需要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它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哺乳動物靠四肢支撐起身體,骨在肌肉牽引下圍繞著關節運動,使軀體能夠完成各種動作,從而具有發達的運動能力,有利于覓食和避敵,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
模擬制作:制作肌肉牽動骨運動的模型。
八年級生物教案人教版篇五
本學期教學內容介紹生物的繁衍和發展、生物與環境兩個個單元,內容較上一個學期少了一些,探究實驗減少了一些,增加了觀察和思考,科學、社會、技術欄目。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了知識面。
二、教學目標
1、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在繼續抓好實驗過程,努力學習有關教育理論,不斷提高對“135”的認識,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自己的高效快樂課堂教學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3、繼續探究教學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吸取上一年的經驗,繼續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固化新成果,并完成好相關的課題。
4、繼續研究和推廣校本教研的內涵和經驗,充分調動教師們的積極性,發輝學校教研組群體優勢,繼續嘗試開展學校開放日活動。
5.繼續探究新課程的評價體系,特別是建立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標準,并在初二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初步歸納整理出適合我校校情的評價體系。
6、通過學習使學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從而更有意識地保護生物,促進社會發展。
7、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8、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要求
1.教師在教學中要繼續認真落實《課程》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于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大力倡導“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果即成長”的教育科研觀。教學中要有科研意識,要邊實驗、邊研究,力爭做一名科研型快樂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學中,要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4.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師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力爭創造條件開全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5.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整合。
6.積極組織好生物小組活動,能夠對生物學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四、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兩個班有一百多個學生,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較高很高,上學期生物的平均成績在八年級全學科排名較好,但高分少,由于不愛學習的學生較多,因此班平均被拉下來了。這個學期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爭取成績有較大的提高。
五、具體措施
1、精心采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新教材進行培訓。
2、精心組織和策劃好課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課堂質量高效率。
4、進行課外輔導和寫小論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學生的興趣。
5、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6、培養優生,轉化后進生。
六、進度安排
周次授課內容
1被子植物的生殖
2動物的生殖和發育人得生殖和胚胎發育
3性狀和性狀的傳遞遺傳物質的基礎
4人的性別的決定變異
5遺傳病與優生第一次月考
6生命的起源生物進化歷程
7生物的進化的原因人類的起源現代生物技術
8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9五一長假
10復習期中考試
11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生物與環境組成和類型
12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物鏈
13人類與自然界的協調發展
14復習七年級上冊15復習七年級下冊
16復習八年級上冊、下冊
最新八年級生物教案2教學課題:
第2節動物的行為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描述各種動物行為;說出動物行為的類型;能正確區別各種動物行為,認識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和實驗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對問題的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動物的行為,樹立正確利用和保護動物的態度和價值觀。
重點難點:
重點:動物行為對于動物的生物學意義,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的概念和實例。
難點:后天性行為的概念,動物行為的特點。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課時1
教學過程:
(一)認識動物的行為
自然界中的動物,如果你留意觀察的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孔雀在繁殖季節“開屏”;麻雀、家燕等鳥類在繁殖季節會筑巢;大雁南飛時排成整齊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下雨前螞蟻會搬家等。像這些動物所進行的,我們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活動,稱為動物的行為。你還能說出其他的動物行為方式嗎?(可以從書本上找)
學生經過閱讀書本和思考后,列舉大量的動物行為類型。如:蜜蜂、螞蟻的社群組織和通訊行為;鳥類的孵卵、育雛、定時遷徙、索食行為,某些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等。
問:動物的這些行為是天生就有的呢,還是后天通過學習得到的?對這個問題學生一般都難以回答,教師可通過適當的例子(如哺乳動物一生下來便會吮奶等)加以分析,并說明:動物的這些行為是天生就有的,是動物的本能。有些動物的行為如馬戲團里的“小熊騎車”等復雜行為是通過后天學習得到的,其訓練的基礎是條件反射。我們將在以后學習。
再問:動物的這些行為有何意義?
教師可以鳥類的季節性遷徙為例要求學生討論,討論結束由學生回答,再由教師進行補充。使學生明白動物的行為是對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有利于自身生存的行為方式。并要求學生思考其他動物的行為是如何適應于環境的(可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由學生發言)
在了解了動物行為的類型和意義后,下面我們將以蜜蜂為例來詳細學習蜜蜂的社群組織和通訊行為。
(二)蜜蜂的社群組織
同學們都知道,蜜蜂是對人類有益的昆蟲,它們過著社會性生活,分工合作。為人類提供了如蜂蜜、蜂蠟、蜂王漿等原料。在一個蜂群中,一般有一個蜂王,少數雄蜂和成千上萬個工蜂,它們構成了蜜蜂的社群。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68頁“蜜蜂的社群組織”,完成下表。
完成表格后,教師進行小結。并使學生明白社群生活行為的意義:只有三種蜂分工合作,才能共同維持群體生活,繁殖后代。
(三)蜜蜂的通訊行為
在蜜蜂的社群組織中,大量的工蜂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采集花粉和花蜜。在大批工蜂出去采集花粉和花蜜之前,總有少數的偵察蜂先去尋找蜜源,然后回來“告訴”其他工蜂一起去采蜜。哪么偵察蜂是如何把蜜源的方位和距離告訴其他工蜂的呢?請大家閱讀課本69頁“蜜蜂的通訊行為”后,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蜜源離蜂巢較近,偵察蜂表現為何種行為?
2.如果蜜源離蜂巢較遠,偵察蜂如何告訴遠近及方向?
在學生閱讀課文后回答。一般兩種舞蹈學生都能回答得出,但對于如何用舞蹈來告知方位,學生一般不大搞得清楚。教師再結合掛圖或投影講解給學生聽即可。
最后利用板書小結。
板書設計:
動物的行為
一、動物的行為:動物所進行的,我們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活動。
二、蜜蜂的社群組織
三、蜜蜂的通訊行為
1.圓形舞:表示蜜源離蜂巢近。
2.“8”字擺尾舞:表示蜜源離蜂巢較遠。
作業布置:
復習本章,完成實驗冊上的相關內容。
教學后記:
雖然學生對動物的行為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學生本身并不清楚動物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因此,教師在上課伊始,應先向學生列舉一些常見的動物行為,使學生了解動物行為的具體形式,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列舉一些動物行為,教師再總結出動物行為的概念。
最新八年級生物教案3教學目標
1.說出動物生活環境的種類和特點。
2.說出水生動物常見種類和主要結構特點。
3.探究魚類的運動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征。
4.歸納出水生動物適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點。
5.關注水生動物的生存環境變化情況。
重點和難點
重點:
1、探究魚類的運動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征。
2、說明水生動物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
難點:探索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
課前準備
1、教師:制作cai(展示不同生活環境中的動物、水中生活的各種動物類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魚和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對水生動物的影響,增強直觀性);魚缸、金魚、氣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針線、鋼尺等、魚鰓結構掛圖。
2、學生:預習探究魚鰭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擬實驗;查找出水體環境的惡化情況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6、四人一組,根據實驗和錄像總結出魚類的共同特點。
7、四人一組,根據問題,進行分析討論,通過歸納整理,表述交流,得出結論。
觀察各種動物標本,并根據教材進行自主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結得出結論。
學生根據錄像內容和問題,表述各自的觀點,達成共識,保護水域環境非常重要。
創設情景(cai媒體播放),帶領學生進入那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讓學生每人說出一種熟悉的動物(不能重復)。然后,組織學生根據有無脊椎或生活環境和運動方式的不同,給他們找個家。
利用錄像展現豐富多彩的動物世界,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
播放錄像奇妙的海底世界。質疑:魚為什么能適于在水中生活?魚的各種鰭在游泳中起什么作用?出示觀察提綱,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錄像,分析問題,表述交流,得出結論。
指導學生進行模擬實驗(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通過探究,得出結論。
質疑:人為什么不能像魚一樣在水中自如呼吸?出示觀察提綱,組織學生進行實驗,針對問題進行探究。同時,給于學生適當的幫助、指導,最終得出結論。
出示掛圖或投影片,組織學生分析魚類的共同特征。通過相互交流,得出結論。
質疑:除了魚外,你還知道哪些水生動物?組織學生自主看書,觀察標本并相互交流。對存在的問題,在教師的點拔、指導下,完成答疑、解惑。
質疑:利用錄像展示水域污染情況,并提出水環境的好壞影響水生生物的生活嗎?組織學生表述交流,得出結論,進行情感教育。
教學過程
師:錄像展示不同環境中生活的各種動物,帶領學生進入那絢麗多彩的動物王國,去領略大自然的神奇。然后,組織學生填表總結。
生:填表總結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總結。
師:請根據生活環境和運動方式的不同,給它們找個家,然后相互交流。
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交流。
師:通過交流,我們不難發現動物種類繁多,而且生活環境和運動方式也各不同。
質疑:這些動物都是怎樣適應各自的生活環境的?
生: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生:開動腦筋,闡述自己的觀點。(相互補充、完善)
師:大家的觀點正確嗎?就讓我們先看一看魚是怎樣生活的。組織學生觀察魚缸里的活魚,然后提出觀察問題。(cai展示)
問題l:魚的外形有什么特點?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運動的阻力?
問題2:魚的運動器官是什么?胸鰭、腹鰭、尾鰭在運動中各起什么作用?
生:以小組為單位,認真觀察,根據提示問題積極動腦思考。然后,表述交流、補充完善,最后得出正確結論。
a。體型呈梭形、鱗片;
b。外有黏液,可減少水中運動的阻力;
c。鰭:鰭是運動器官,胸鰭、腹鰭起平衡作用,尾鰭保持前進的方向。
師: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有些問題僅憑觀察是難以得出結論的。這就需要通過實驗或模擬實驗來探究。接下來,就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
生: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討論研究,提出本組想要探究的問題,作出假設。
師:組織學生匯報交流,相互質疑,補充完善本組設計方案。
生:修改自己的實驗方案。
師:教師引導學生參照書中的方法步驟和老師提供的實驗材料(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模擬探究。
生: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
師:巡視指導。
生:體色的觀察:鯽魚背面呈__色,腹面呈__色。
師:這種體色對鯽魚在水中生活有什么意義?
生:體形的觀察:鯽魚的身體(圓形、側扁),體呈___。
師:這種體形有什么好處?
生:體表的觀察:體表覆蓋__,呈__狀排列,體表(干燥、有粘液)。
師:體表的這種特點與鯽魚的水中生活是如何適應的?
生:認真記錄,討論并得出結論,表述交流。
師:人為什么不能像魚一樣在水中呼吸呢?
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觀點。
生:用吸有墨汁的吸管慢慢滴在魚口的前方,觀察墨汁流動的情況,并認真記錄。
生:實驗操作,輕輕掀起魚的鰓蓋,看一看鰓的形態和顏色。對照魚鰓的結構放大圖。
師:質疑:鰓為什么是鮮紅色?鰓絲為什么既多又細?
生:討論并填表:魚鰓位于____兩側,外有___保護,共有____對鰓,顏色____。當水流經鰓絲時,溶解于水里的____進入鰓絲中的毛細血管里,而血液中的____擴散出毛細血管,排到水中。
師:總結鰓的結構與氣體交換。
生:討論人類為什么不能像魚那樣生活在水中。
師:質疑:你們能判斷一下什么樣的動物是魚類嗎?
生:它們體表被有鱗片,用鰓(gill)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fin)的協調作用游泳,以此來適應水中生活。
師:除去魚類以外,還有哪些動物生活在水中呢?
生:舉例說明。
師:組織學生看書,認識書中的各種水生動物。
質疑:
1.腔腸動物有什么結構特點?常見腔腸動物有哪些?
2.軟體動物有什么結構特點?常見軟體動物有哪些?
3.甲殼動物有什么結構特點?常見甲殼動物有哪些?
生:表述交流(略)。
師:水中生活的動物有許多,它們都是水與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之間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形成緊密而復雜的聯系。
質疑:發生赤潮或水華后,水生動物會出現什么現象?
生:各抒己見、慷慨陳詞。
生:進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
課堂小結
1.你了解了嗎?常見的水生無脊椎動物。
2.你明白了嗎?魚類適應水中生活的形態特點和結構特點。
3.你認同了嗎?水域環境的污染影響水生動物的生活。
結束語
在動物王國里,還有許多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它們是怎樣適應陸地環境生活的?請大家課前預習、查閱資料,我們下節課再來一起學習。
教學反思
在本節教學中,教學從創設問題情境人手,使學生通過觀看各種水生動物的圖片或錄像片,對眾多的水生動物有一個直觀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如果陸生動物(包括人類)到水中生活會遇到哪些問題?”“魚類等水生動物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探究活動,同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使學生在活動中感知,體現了在動中學的特點,體現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學習理念,這一點正是新課程所強調的學習方式的改變。
最新八年級生物教案4教材分析: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通過觀察、信息交流,了解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進而明確什么是變態發育、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
學情分析:學生對昆蟲比較熟悉,但對它們是怎樣生殖和發育的缺知之甚少。所以教師要注意多從生活實際出發,通過直觀教學加強感性認識,使學生便于理解、掌握。
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2、通過觀察和飼養家蠶等實踐活動,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
3、舉例說出昆蟲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作用,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重的作用。
教學策略:創設情景———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1、家蠶的生殖和發育
家蠶的生殖發育過程:卵、幼蟲、蛹、成蟲。
家蠶通過有性生殖方式產生后代。
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2、其他昆蟲的發育
像家蠶、蜜蜂、蠅、蚊等昆蟲的發育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
像蝗蟲、蟋蟀、螳螂等昆蟲的發育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不完全變態。
創設情景:世界真奇妙!毛毛蟲怎么能變成美麗的蝴蝶?
質疑:你們聽說過絲綢之路的故事嗎?悠悠文明史,慢慢絲綢路。小小的家蠶不僅同中華文明緊密相連,也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你養過家蠶嗎?你知道家蠶的生殖發育過程嗎?
組織學生看書————觀察與思考
點撥指導
質疑:蜜蜂、蝗蟲的生殖發育過程與家蠶和蝴蝶一樣嗎?
組織學生看書
指導幫助
質疑:飼養過家蠶么?有興趣的話,課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飼養、觀察。
知識回顧
感悟與收獲
達標檢測:了望角
進一步探究
布置作業
課后記:
本節課在于明確變態,完全變態、不完全變態的含義。學生掌握情況很好。
八年級生物教案人教版篇六
教學目標:
1、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2、舉出例子并初步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難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辯證觀點。
教學過程:
導入:先比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為什么仙人掌的葉子退化成刺,得出結論是為了適應干旱的環境。同時學生分析刺猬、變色龍、竹節蟲,得出除了環境影響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適應環境。
除了環境影響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適應環境。
分析書本p19的資料,回答問題:生物的形態結構或生活方式的特點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觀察兔子和貓的雙眼在頭部的位置,你能發現什么問題?從而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生物為了適應不同環境其形態結構都有所改變。
生物除了適應環境,同時也影響環境。
過渡問題: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動地適應環境呢?生物本身對環境有沒有影響?學生舉出例子,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植物對環境的影響,動物對環境的影響(蚯蚓、鼠婦疏松土壤,柳、杉樹能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成分,幫助凈化空氣,人類大量得排除廢氣、廢水使環境受到污染……)
講解實驗: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1.提出問題: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2.作出假設:裸地,草地,茂密的灌叢的空氣濕度不一樣。
3.制定計劃:學校內測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叢中的濕度。(裸地指什么?灌叢指什么?)
4.填寫p7空氣濕度記錄表。并畫出曲線圖。
舉例:曲線圖的畫法:
總結:前面一節課和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環境對生物有影響,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影響著環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環境是不可分割的統一的整體,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來解答下面問題。
6、練習:
1)如果將生活在淡水中的鯽魚放入海水中,不久就會死亡,這一現象說明( )
a.每種生物都是有壽命的
b.每種生物都有自己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
c.動、植物改變生活環境就會死亡
d.生物的生存環境很容易破壞
2)生活在陰濕環境中的植物,葉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
a.充分利用光能b.減少陽光照射
c.適應低溫d.適應潮濕的環境
3)許多種鳥具有保護色,但也難免常被嗅覺發達的獸類所捕食,對此的解釋為( )
a這些鳥不適應環境
b.被食的鳥是警惕性不高的
c.適應是絕對的
d.適應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對性
7、講解書本課后練習。
教學后記:
這節課不僅要講理論課《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而且也要說明探究實驗《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的原理和過程。對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這個知識點并不難,學生容易理解,但對于探究實驗《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學生并不容易理解,在課堂上講解這個實驗過程和原理較費時,最后超出課時,學生也只是一知半解,特別是對于為什么要用裸地、草地、灌叢三個環境來做這個實驗,很多學生很難理解,還有對于探究實驗的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計劃并不了解,所以我在其他班的課堂上采取了把實驗過程,原理用一節課來講述,因為探究實驗對于學生來說很陌生,只有一開始讓學生理解了探究實驗的方法,在以后的課堂上才能讓他們自主探究,所以我覺得把實驗課分為一個課時的課是有必要的。
教學反思:
應該安排學生實驗前自己先體驗實驗過程,實驗所需時間,這樣讓學生操作起來可以更容易掌握,自己也能了解到實驗過程所遇到的問題。
八年級生物教案人教版篇七
教材分析: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通過觀察、信息交流,了解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進而明確什么是變態發育、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
學情分析:學生對昆蟲比較熟悉,但對它們是怎樣生殖和發育的缺知之甚少。所以教師要注意多從生活實際出發,通過直觀教學加強感性認識,使學生便于理解、掌握。
教學目標:
1、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2、通過觀察和飼養家蠶等實踐活動,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
3、舉例說出昆蟲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作用,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重的作用。
教學策略:創設情景———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1、家蠶的生殖和發育
家蠶的生殖發育過程:卵、幼蟲、蛹、成蟲。
家蠶通過有性生殖方式產生后代。
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2、其他昆蟲的發育
像家蠶、蜜蜂、蠅、蚊等昆蟲的發育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
像蝗蟲、蟋蟀、螳螂等昆蟲的發育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不完全變態。
創設情景:世界真奇妙!毛毛蟲怎么能變成美麗的蝴蝶?
質疑:你們聽說過絲綢之路的故事嗎?悠悠文明史,慢慢絲綢路。小小的家蠶不僅同中華文明緊密相連,也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你養過家蠶嗎?你知道家蠶的生殖發育過程嗎?
組織學生看書————觀察與思考
點撥指導
質疑:蜜蜂、蝗蟲的生殖發育過程與家蠶和蝴蝶一樣嗎?
組織學生看書
指導幫助
質疑:飼養過家蠶么?有興趣的話,課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飼養、觀察。
知識回顧
感悟與收獲
達標檢測:了望角
進一步探究
布置作業
課后記:
本節課在于明確變態,完全變態、不完全變態的含義。學生掌握情況很好。
八年級生物教案人教版篇八
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2、通過觀察和飼養家蠶等實踐活動,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知識歸納、概括的能力;訓練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的能力。
能力目標:
1、通過比較,分析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的過程的異同;
2、通過飼養家蠶等實踐活動,培養觀察能力的同時,了解昆蟲的生殖發育過程。
情感目標
3、關注昆蟲生殖與環境適應的特征,理解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昆蟲生殖發育的過程和特點
難點:理解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
三、課前準備
學生:飼養并觀察記錄其生殖發育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比比看誰說出的昆蟲知識最多?蜻蜓點水與生物的哪種行為有關?毛毛蟲與蝴蝶有關嗎?知了為什么要蛻皮?等引出課題。
2、板書課題
3、出示目標
(二)自主學習
出示自學提綱(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指導,為講解打下基礎)
1、昆蟲的生殖方式屬于 生殖。
2、有些昆蟲的發育經過 、 、 、 四個時期,并且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被稱為 發育。
3、蝗蟲的發育過程經過 、 、 三個時期,屬于變態 發育。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以蠶為例了解昆蟲的生殖發育過程。
(3)通過組織學生觀看蠶發育過程的錄像或幻燈片,看后修正和完整描述蠶發育的一般過程,將書上的圖片按照正確的順序進行排列,并完成書上表格和討論。
家蠶
形態特點
生活習性
幼蟲
成蟲
蛹
a.呈長圓筒狀,柔軟,無翅,有8對足,身體有多個體節,分頭、胸、腹三部分,但不明顯。
b.不取食,雌雄蠶蛾交尾之后雌蠶蛾產卵。不久死亡。
c.不吃不動。最后羽化成蛾,破繭而出。
d.大致呈橢圓柱狀,體表光滑,有多個體節,分頭、胸、腹三部分。
e.身體有多個體節,分頭、胸、腹三部分,有翅、復眼、觸角和三對足等,體表有很多白色鱗毛。
f.以桑葉為生,要經過四次蛻皮。化蛹前吐絲結繭。
2、點撥指導
(1)質疑:蜜蜂、蝗蟲的生殖發育過程與家蠶和蝴蝶一樣嗎?
點撥:如蟬的一生,黑暗和光亮處的對比;毛毛蟲與美麗的蝴蝶燈,引導學生思考蘊含其中的人生哲理。從昆蟲生殖發育過程,還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昆蟲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側面,應該關注和自覺保護昆蟲的多樣性,保護昆蟲賴以生存和繁衍的生活環境。
3、課堂小結
(1)本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嘗試畫出本節的知識結構圖。
(2)你準備在昆蟲方面做哪些創造和發明?或為人類做出貢獻。
教學反思:
八年級生物教案人教版篇九
教學課題:
第2節動物的行為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
描述各種動物行為;說出動物行為的類型;能正確區別各種動物行為,認識研究動物行為的意義。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和實驗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對問題的探究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動物的行為,樹立正確利用和保護動物的態度和價值觀。
重點難點:
重點:動物行為對于動物的生物學意義,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的概念和實例。
難點:后天性行為的概念,動物行為的特點。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課時1
教學過程:
(一)認識動物的行為
自然界中的動物,如果你留意觀察的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比如:孔雀在繁殖季節“開屏”;麻雀、家燕等鳥類在繁殖季節會筑巢;大雁南飛時排成整齊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下雨前螞蟻會搬家等。像這些動物所進行的,我們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活動,稱為動物的行為。你還能說出其他的動物行為方式嗎?(可以從書本上找)
學生經過閱讀書本和思考后,列舉大量的動物行為類型。如:蜜蜂、螞蟻的社群組織和通訊行為;鳥類的孵卵、育雛、定時遷徙、索食行為,某些動物的攻擊行為和防御行為等。
問:動物的這些行為是天生就有的呢,還是后天通過學習得到的?對這個問題學生一般都難以回答,教師可通過適當的例子(如哺乳動物一生下來便會吮奶等)加以分析,并說明:動物的這些行為是天生就有的,是動物的本能。有些動物的行為如馬戲團里的“小熊騎車”等復雜行為是通過后天學習得到的,其訓練的基礎是條件反射。我們將在以后學習。
再問:動物的這些行為有何意義?
教師可以鳥類的季節性遷徙為例要求學生討論,討論結束由學生回答,再由教師進行補充。使學生明白動物的行為是對環境變化的一種適應,是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有利于自身生存的行為方式。并要求學生思考其他動物的行為是如何適應于環境的(可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由學生發言)
在了解了動物行為的類型和意義后,下面我們將以蜜蜂為例來詳細學習蜜蜂的社群組織和通訊行為。
(二)蜜蜂的社群組織
同學們都知道,蜜蜂是對人類有益的昆蟲,它們過著社會性生活,分工合作。為人類提供了如蜂蜜、蜂蠟、蜂王漿等原料。在一個蜂群中,一般有一個蜂王,少數雄蜂和成千上萬個工蜂,它們構成了蜜蜂的社群。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課本68頁“蜜蜂的社群組織”,完成下表。
完成表格后,教師進行小結。并使學生明白社群生活行為的意義:只有三種蜂分工合作,才能共同維持群體生活,繁殖后代。
(三)蜜蜂的通訊行為
在蜜蜂的社群組織中,大量的工蜂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采集花粉和花蜜。在大批工蜂出去采集花粉和花蜜之前,總有少數的偵察蜂先去尋找蜜源,然后回來“告訴”其他工蜂一起去采蜜。哪么偵察蜂是如何把蜜源的方位和距離告訴其他工蜂的呢?請大家閱讀課本69頁“蜜蜂的通訊行為”后,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蜜源離蜂巢較近,偵察蜂表現為何種行為?
2.如果蜜源離蜂巢較遠,偵察蜂如何告訴遠近及方向?
在學生閱讀課文后回答。一般兩種舞蹈學生都能回答得出,但對于如何用舞蹈來告知方位,學生一般不大搞得清楚。教師再結合掛圖或投影講解給學生聽即可。
最后利用板書小結。
板書設計:
動物的行為
一、動物的行為:動物所進行的,我們從外部可以觀察到的活動。
二、蜜蜂的社群組織
三、蜜蜂的通訊行為
1.圓形舞:表示蜜源離蜂巢近。
2.“8”字擺尾舞:表示蜜源離蜂巢較遠。
作業布置:
復習本章,完成實驗冊上的相關內容。
教學后記:
雖然學生對動物的行為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學生本身并不清楚動物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因此,教師在上課伊始,應先向學生列舉一些常見的動物行為,使學生了解動物行為的具體形式,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列舉一些動物行為,教師再總結出動物行為的概念。
八年級生物教案人教版篇十
種子發芽實驗(二)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
過程與方法: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對比實驗、嚴格控制實驗、重復實驗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知道綠豆種子發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
【教學難點】學習整理收集到的數據,依據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
【教學準備】實驗計劃單和實驗記錄表,實驗信息統計表(參考書5面)
【教學過程】
一、交流實驗中的發現:
1、我們種下的綠豆種子都發芽了嗎?其他小組的綠豆種子呢?
二、整理分析實驗信息:
1、教師分發實驗信息統計表,由組長負責收集相同實驗小組的實驗信息。
2、分析實驗信息:
(1)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數據有什么不同?
(2)從實驗數據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嗎?
(3)實驗結論和我們實驗前的猜測一致嗎?
三、交流實驗信息:
1、認真聽取其他不同實驗小組介紹他們的實驗方法和獲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組交流,了解他們在實驗中有什么發現,聽聽他們怎樣用數據來解釋實驗結果的。
3、匯集全班同學的實驗,分析綠豆種子發芽需要的條件。對大家有異議的內容進行辨析。
4、小結:綠豆種子發芽的必需條件是溫度、水分和空氣。
四、種植綠豆芽:
1、引導:已經發芽的綠豆芽怎么處理?
2、確定任務:把綠豆芽種植在花盆中,放到適合的地方,讓綠豆芽生長一段時間。
3、預測哪些條件會影響綠豆芽的生長。
4、建議對綠豆芽的生長做觀察日記或者記錄。
參考資料:種子發芽的基本條件是:
三是充足的氧氣。
八年級生物教案人教版篇十一
本文是一篇介紹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移遷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的事理性說明文。文章從解釋“生物入侵者”這個概念入手,介紹了“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科學界對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見解和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者”所采取的措施。通過學習,要讓學生掌握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同時也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的生態現象高度警覺,提高環保意識。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積累詞語,掌握“劫掠、棲息、藩籬、歸咎”等詞的讀音及詞義,理解“在劫難逃、五彩斑斕、束手無策、物競天擇、無動于衷”等詞語的意思,并學會運用。
了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能力目標:
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提高學生收集篩選信息的能力。
3.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二)德育目標:
增強防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為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教學重點:
1.了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2. 通過學習本文,在理清說明順序,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說明方法,能收集篩選信息,增強對生物入侵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教學難點:了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三)教學方法: 1.課文學習以合作探究為主,教師只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2.討論歸納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收集資料,討論歸納主題,共同解決。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預習
認真閱讀課文(至少三遍)。
2.學生預習了解作者。
3.通過查資料理解生字詞。
4.能通過自學把握課文段落層次。
5.課前準備搜集生物人侵的相關資料,要求寫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稱、原產地、人侵地及危害。
二:導入
多媒體播放一則生物入侵者的新聞 ,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新聞內容。
生答:外來生物入侵者給我國生態帶來嚴重危害。
三:通過解題來學習課文
師:什么是入侵?
生答:“入侵”是指外來或有害的物質進入。
師: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生答: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的移民成稱為生物入侵。
師:你們是從那里找到的?
生:第一段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在文中勾出來,看看第一段還告訴我們什么內容?
生:還告訴我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師:生物入侵者有哪些危害呢?(板書)
生:不僅破壞某個地區原有的生態系統,還可能給人類社會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
師: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造成這兩種危害的生物入侵者。
生:斑貝 天牛 紅螞蟻 棕樹蛇 蜥蜴 山貓(教師用多媒體展示)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全面,可見概括能力很強,這些入侵者哪些是詳寫?
生:斑貝 棕樹蛇
師:很棒,現在老師要為難你們了,看誰最棒。請你們采用故事的形式把斑貝的事例講給我們大家聽聽。
此環節選數名學生比賽,選出最佳講故事明星兩名給與獎勵。
師:講完故事老師又要讓你們當一回播音員,請同學們把棕樹蛇的事例用新聞播報的方式報道出來。
此環節要求學生回憶鞏固新聞的相關知識,可以抽三名學生參加比賽,選出最佳播音員一名給與獎勵。
生:蟾蜍 水葫蘆 白蟻等等
師:同學們的知識面很廣呀,老師也要展示我搜集的資料,請看電子白板。(多媒體展示生物入侵者)
生:好多呀!太可拍了。
生:非自然途徑(日益繁榮的國際貿易,跨過寵物貿易等)板書(途徑原因)
師:回答很有建樹,因此老師告誡同學們在養寵物時千萬別造成養寵物為患啊!既然有危害那我們怎樣來控制它們呢?課文中是怎么說的。
生:文中說有兩種態度干預于與不干預。
師;你們認同那種說法呢?
此環節讓學生兩分鐘辯論
師;同學們的辯論真激烈,在你們的唇槍舌戰中我們了解到生物入侵者帶來的危害很嚴重,因而有許多專家們認識到了這一危害也采取了措施,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專家們采取了什么措施并讀出來。
生:在最后一段
師:同學們你們又有哪些措施呢?
生:嚴把國際貿易關 買來的寵物不能隨意放生 .......
師:看來同學們都能做個環保小衛士,老師也有幾條措施希望我們共勉。(多媒體出示)
1.要謹慎引種。
2.提高生物入侵和生態安全意識。
3.家庭飼養的寵物絕對不能隨意“放生”。
4.嚴把出入境檢驗檢疫關。
師:本文采用哪些說明方法?
生:舉例子 打比方 列數字 下定義(板書)
師:通過學習我們認清了生物入侵者,本文采用什么順序來說明生物入侵者的?
生:邏輯順序(板書)
課堂小結
學習了本文我們很清楚的認識了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甚至有許多生物入侵者大多已經嚴重地威脅到生態平衡,這一問題給我們的環保敲響了警鐘,因而保護自然,關注生態平衡,刻不容緩。希望大家提高警惕,嚴加防范(板書)
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擬一條關于生物入侵的環保標語
此環節讓學生自由發揮教師自作適當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