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二年級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一
教學目標:
1.理解連加、連減的意義,會用連加、連減解決簡單的問題。
2.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和用豎式計算的書寫方法。
3.在對比練習中,優化出算法,同時感受到豎式簡便寫法的合理性和簡潔美。
教學重點:
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
教學難點:
利用連加、連減解決簡單的問題,能夠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通過果園豐收,小朋友們在果園幫助收南瓜的事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1.連加。
出示表格及問題:一共摘了多少個?
預設:28 + 34 + 22 =
提出問題:這是三個數連加的問題,要怎樣計算呢?(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討論)
提出問題:連加計算應該注意什么呢?
預設:相同數位要對齊,先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 1 ”。
預設:連加的計算順序是從左往右。
設計意圖:利用嘗試練習、合作交流、比較算法等活動,讓全體學生參與其中,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連加用豎式計算的方法,同時體會靈活、合理選擇計算方法的重要性。
2.連減。
出示問題:共用84個大南瓜,李大爺運走了40個,王叔叔運走了26個。還剩多少個?
由學生獨立完成并小組交流討論計算方法好和計算過程。
提出問題,在計算連減算式時,你發現了什么?(可提示學生找運算順序。)
預設:連減和連加的運算順序一樣,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預設:還可以先算一共運走多少個?84-(40 + 26)
提出問題:這該怎樣計算呢?
設計意圖:通過連加的計算,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會知識遷移,也培養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和遷移能力。
1.列豎式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鞏固新知,同時提高學生靈活、合理地選擇計算方法的能力。
2.看誰算的對。
設計意圖:通過多樣化的練習,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
3.算出紅星小學參加3項體育活動的總人數。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鞏固新知,同時提高學生靈活、合理地選擇計算方法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
提出問題: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預設: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計算連加、連減,在計算時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如果能口算可以不寫豎式計算。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減數,可以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再減。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總結,幫助學生構建本節課知識體系,學會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二年級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二
知識與技能:
引導學生經歷認識線段的活動過程,會描述線段的特征,會畫線段。
過程與方法:
結合情景了解線段的畫法和意義,掌握線段使用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維過程和結果,在動手操作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增強數學體驗意識,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征,通過操作能折、畫出線段。
教學難點:
線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過線段的特征來判斷個圖形的線段和線段數量。
教學工具
每人一根毛線、一張彩紙。鉛筆兩根(一曲一直)、毛線一根、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請小朋友每人拿出課前準備的細線,同桌相互比比兩根線的長短。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交流結果。
2、師:現在請小朋友來介紹介紹你們是怎樣比的?
生:我是先把細線的一端對齊,然后把線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師板書:拉直;一端對齊。
師述:我們把這根細線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線段。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學生感興趣的“比一比誰的線長”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為學生主動構建新知識,做好了知識、能力與心理上的準備。
1.拿出一根線,貼在黑板上.(要貼成彎彎的)
2.再拿出一根線,貼在黑板上.(要貼成直直的)
3.問:這兩根線有什么不同?(這兩根線的形狀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彎的)
4.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向這樣的的線.(指著直的線段說)
5.分別用一本厚書、一個長方體的盒子比著,在黑板上各畫一條線段.
6.將黑板上的幾條線段圈起來,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的幾何圖形,這種圖形叫做線段.”
師:老師讓你們猜一個謎語(課件出示謎面):“一條條,一根根,編制衣物少不了,有時直來有時彎,縫縫補補要用著?!?/p>
學生指名回答:毛線
師: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從毛線中去學習一些數學的知識和本領。(板書課題:線段)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線段。
(1)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線段。
(2)教師說明:一根線段有長有短,說明線段是有一定長度的。當一根線段單獨在一起的時候,為了表示它有兩個端點,而且不變形,我們在畫的時候要給它裝上兩個標志(在端點處畫一短豎),用這個特殊標志來表示它就是線段。
【設計意圖】:經過身邊實物、同桌比較二個環節,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經被調動起來,并積聚了大量的線段表象,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知教學,學生的學習欲望強烈,接受狀態飽滿。由趣促習,能夠很好地保存學生的注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學轉為我要學。此外,由教師介紹兩個端點,加上很形象的兩個小豎,避免了傳統教學中端點問題的歧異。
2、尋找線段
提出要求:找一找,還有哪些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線段?
師:孩子們真了不起,擁有一雙會觀察的小眼睛。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歡的圖形的線段分別是哪幾條
小結:我們發現每個圖形的一條邊就是一條線段,并且它是幾邊形就有幾條線段,雖然這些圖形中線段的兩個端點沒標出來,但我們要知道它們是存在的。
(1)師:請小朋友拿出課前準備的長方形紙,放平在桌子上。
師述:像長方形紙的四條邊就可以看作線段,尺子的邊也可以看作是線段。
(2)師:小朋友觀察一下,在我們周圍還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線段?(觀察、考慮兩分鐘)
(要求:要說完整話。比如:什么的邊緣是線段。)
生1:電風扇風葉的邊緣可以看作線段。
生2:黑板的邊可以看作線段。
生3:窗戶的邊可以看作線段。
生4:課程表的框邊也可以看作線段… …(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完整的。)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在本環節中,由教師介紹周圍的線段到學生自己尋找身邊的線段,面對眼前熟悉的情景卻要尋找全新的朋友,學生的探究愿望和學習興趣一下被激發了,在他們的潛意識里產生了明確的學習需求。
3、畫線段
教師示范,學生模仿。
師:誰來介紹一下線段有哪些特點?
生1:線段是直的。
生2:線段還有兩個端點。
生3:畫線段時還要裝上兩個特殊標志。
4、折線段
(1)師:現在老師把這張長方形紙對折,然后展開,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看到中間有條線段。
師:對了,中間的這條折痕我們就可以看作線段。
(2)初步感知線段
小結并板書:線段是直直的。
豎著拉,斜著拉,這樣能把兩手之間的一段看成線段嗎?
小結:不管怎么拉它們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線段。
(3)感受線段的“兩個端點”
課件出示圖片:兩手捏住毛線的兩端,叫做線段的“端點”。
提問:線段有幾個端點?
小結并板書:有2個端點。
請學生上臺指一指毛線的兩個端點在什么地方?
(4)認識線段的示意圖(課件出示),建構線段模型。(介紹線段的兩個端點可以用兩條小豎線表示)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認線段)。
交流: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是線段或者不是線段?引導學生從線段的兩個基本特征來說明。
(7)小結: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
線段的兩個特點:
1、線段都是直的。
2、線段有兩個端點。
交流自己對線段的看法。
三、動手操作,認識線段
(1)你會畫線段嗎?
1.我們已經認識了線段,那你能自己畫一條嗎?
2.交流:你用的什么工具,怎樣畫的?
3.你能畫一條比剛才更長或者更短的嗎?
課后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線段,你能說說線段有什么特點嗎?
特征:
(1)線段是直的;線段有兩個端點
(2)線段可以量出長度
對本節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絡,整理學習思路,明確線段的特征和畫法。
板書
認識線段
特征:
線段是直的
線段有兩個端點
線段可以量出長度
二年級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三
style="color:#125b86">教學內容:
新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39頁例1。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
2、豐富學生對角的直觀認識,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能積極參與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并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畫角。
2、初步學會用尺畫角,理解角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猜圖游戲
上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猜圖形的游戲,看看這個可能是什么圖形?(師出示圖形)
預設:生:三角形。
師追問: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教師再出示另一個圖形,露出其中一個角讓學生猜測。
預設: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師追問:那我們是怎樣猜出這些圖形的?
2、揭示課題
師:原來小朋友是根據圖形上的角來猜的。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角的世界,去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合作交流,認識角
(一)找角
(二)感受角
1、看!圖中那位老師手中的三角尺變到我手里來了,誰愿意到前面來指一指它的角在哪呢?(3個角)
2、請你拿出準備好的三角尺,我們一起像剛才那樣摸一摸、指一指,看看你有什么發現?把你的發現告訴給你的同桌聽!
(交流學習)
3、匯報:角的兩邊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三)觀察角
2、同桌交流角的特點
3、角的各部分名稱:尖尖的部分我們叫它角的頂點,兩邊平平、直直的線我們叫它邊。
4、小練習:判斷哪些是角。
同學們我從數學王國里帶來幾個圖形,請同學們判斷一下,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學生匯報后,師提問為什么那些不是角呢?說出理由。
(四)用活動角探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1、觀察活動角
老師出示教具活動角,請同學們觀察它是怎樣一點一點變大或變小的。
動手操作:拿出手中的活動角,跟著老師一起操作,感受角逐漸變大或變小的過程。
說一說,角在變大,角兩邊的開口也在逐漸怎么樣?所以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觀察后匯報:角兩邊的開口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兩邊的開口越小,角就越小。
2、跟同學互相比較角的大小
比較時出現問題:有的同學角的兩邊有長有短。
這時我們怎么知道誰的角大呢?
學生討論: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開口大小有關,我們可以比一比,發現角兩邊的長短不影響比較。
師追問:所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有關系嗎?
師小結:
出示填空問題: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角兩邊的開口越大,角就();角兩邊的開口越小,角就()。
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
(五)畫角
我們了解的這么多有關角的知識,你們想不想把他們畫出來?
1、師示范畫角。
師:從一個點起,先向一個方向畫一條筆直的線,再向另一個方向畫一條筆直的線。
2、課件展示。
3、學生總結老師是怎樣畫的。
4、學生嘗試活出不同角度和大小的角,
三、鞏固練習:在生活中找角。
二年級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四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現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生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小括號的使用。
2、綜合算式的應用。
課本第4頁例1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課本第5頁例2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實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圖。
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二年級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五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學生一年來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大部分同學能夠熟練地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能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問題。對位置、圖形、統計等方面的知識也能較好地掌握。個別學生還沒達到計算正確、迅速,今后要加強輔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與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這冊教材的重點內容是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及用數學解決問題。
表內除法的編排體現了兩個特點,第一,在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的基礎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內除法的教學。第二,不再明確區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和感悟兩種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個蘋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從而使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
萬以內數的認識改變了原有的編排結構,先教學1000以內的數,再教學萬以內的數,出現了數位順序表和近似數。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編排具有過渡的特點:在上一冊百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教學三位數(幾百幾十)的筆算加、減法,為進一步學習多位數加、減法作好準備。本單元還結合幾百幾十的加、減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學內容,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根據具體情況,運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
解決問題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安排了解決問題教學單元,以學生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內容為素材,展示學生在實際活動中碰到的各種問題;二結合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教學,適時安排解決問題的有關內容,讓學生在掌握了一些數與計算知識后,學習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圖形與變換一章,內容包括“銳角和鈍角”“平移與旋轉”。與原有教材相比,“銳角和鈍角”的認識明顯提前了,“平移與旋轉”是新增加的內容。在量的計量方面,教學克和千克,突出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索和動手實踐的活動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質量觀念。在統計知識方面,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統計的意義,學習簡單的數據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五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本冊教材還安排了“找規律”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探索圖形和數的排列規律。不僅使學生知道現實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著數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發現和欣賞數學美、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系,能比較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使學生初步會用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習習慣。
3、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銳角、鈍角;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初步滲透變換的教學思想方法。
4、讓學生親身經歷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學生學會綜合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或稍復雜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轉化的方法。
5、讓學生經理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產生過程和作用;能人、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能用符號用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荒苷f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并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6、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學生知道用稱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7、使學生能夠正確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培養估算意識;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8、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復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驚醒簡單的分析;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2、扎扎實實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集體教研的作用。
3、認真研究、創造性的使用實驗教材,認真備課、上課,向課堂教學要質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1)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奧數輔導,使它們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2)重點抓好學困生的輔導工作,建立學困生成長檔案。
5、定期進行測試,及時反饋總結。
五、課時安排:
一、解決問題(4課時)
二、表內除法(一)(13課時)
1.除法的初步認識
平均分…………………………………………………2課時左右
除法……………………………………………………3課時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7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三、圖形與變換(4課時)
剪一剪…………………………………………………1課時
四、表內除法(二)(9課時)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3課時左右
解決問題…………………………………………………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2課時
五、萬以內數的認識(8課時)
六、克和千克(2課時)
七、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7課時)
有多重……………………………………………………1課時
八、統計(3課時)
九、找規律(4課時)
十、總復習(4課時
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起訖月日教學內容教時執行情況
12.18-2.24開學教育;解決問題5
22.25-3.2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認識5
33.3-3.9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一)5
43.10-3.16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二);整理和復習5
53.17-3.23圖形與變換;剪一剪5
63.24-3.30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5
73.31-4.6解決問題;整理和復習5
84.7-4.13千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認識;5
94.14-4.20期中檢測5
104.21-4.27整十、整千的加減法5
114.28-5.4五一長假
125.5-5.11克與千克的認識;稱一稱;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口算)5
135.12-5.18幾百幾十減幾百幾十(筆算);整理和復習;有多重;5
145.19-5.25統計5
155.26-6.1找規律5
166.2-6.8總復習5
176.9-6.15總復習5
186.16-6.22期末檢測5
196.23-6.29期末總結
二年級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六
1、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逐步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2、鼓勵學生進行算法探索,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3、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生進一步理解相同數位對齊的意義,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 出示口算卡片,口答。
2、 出示加法,指名說說怎樣算的?(可以多種算法)
3、 筆算加法應該注意什么?
二、 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主題圖。
2、指名說說從圖中了解到的信息。
3、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會解答嗎?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激發解決問題的興趣。
三、 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教學例1.
先獨立思考計算方法,在練習本上試算。小組交流算法。指名匯報。
2、小棒、圓片演示算法,學生回答其它算法,如:口算,筆算。(合理即可)
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在嘗試、交流中掌握計算方法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四、 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課件出示練習,學生匯報結果及算法。
2、思考交流討論:筆算減法應注意什么?筆算加法和筆算減法的異同。
學生先自己歸納,再得出: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開始減,個位減個位,十位減十位。
3、學生看書,質疑問難。
4、完成第18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匯報結果及算法。
5、完成練習三第1、2題。
五、 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又學會了什么?教師引導學生梳理。
學生先互相說說再回答: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二年級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七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計問題的方法。
教學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么樣?你有什么意見?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么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計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完成這張統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么?(讓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發現。)
(1)師: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計的意義。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準備怎么辦?
地點
植物園
動物園
游樂園
森林公園
河濱公園
人數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匯報填寫等)并說出統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據的準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 )人。
你最喜歡去( ),喜歡去這里的同學有( )人。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多,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 )人。
我喜歡( )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 )人。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
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
紅 黃 藍 白
顏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白色
人數
二年級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八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初步理解筆算減法中驗算的算理。
2.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有序思維能力。
2.通過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學生認真計算和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
教學要求:
使學生認識到驗算的重要性,學會用加法驗算減法,培養認真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到驗算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學會用加法驗算減法,培養認真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步驟:
一、復習
1.把下面減法算式改寫成加法算式。
(1)15―3=8()+()=()
(2)42―30=12()+()=()
2.按課本上面:“如果把例3里的差和減數加起來,結果怎樣?算算看。”
用豎式計算:1230―425805+425
指定二名同學板演,其余同學在下面列式計算。
做后,引導學生觀察兩道復習題,并說說加法和減法算式中各部分數之間的關系,由此導入新課。
二、新授
1.教師將上述兩題豎式中相同部分用線連起來如下:
在學生觀察、討論的基礎上,得出如下結論:“差和減數相加,結果等于被減數?!蔽覀冇谩安詈蜏p數相加的方法,可以驗算減法?!?/p>
教師說明:為了保證計算的正確,不僅要掌握計算法則,認真計算,還要學會驗算方法,養成驗算的習慣。
教師板書課題:減法的驗算。
2.教學例4。
(1)出示:4736―826=
指名用豎式演算,然后用差和減數相加的方法驗算。全班學生計算并驗算。
(2)利用學生的板演,指名講計算過程。(數位要對齊,從低位減起,百位不夠減,從千位退1作10,百位17減8得9,千位剩3。)
(3)正驗算是否正確,看差與減數相加是否等于被減數。
教師還要指出:如果題目沒要求驗算,為了簡便,也可以不另寫驗算的豎式,就用原來的豎式驗算。驗算時也是把差和減數加起來看得數是否等于被減數。
可以讓學生看看原來的豎式,從下往上,由學生口述:個位0加6得6,十位1加2得3,百位9加8得17,千位是進上的1加3得4。
板書如下:
3.小結:用差和減數相加的方法可以驗算減法。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齊讀驗算的方法。
做課本“做一做”和習題第1―3題。
四、課堂練習
練習二十五第5―7題。
五、課后練習
練習二十五第8、9題。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做。
二年級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九
觀察物體
1、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所看到的物體的形狀一般是不同的;
2、觀察物體時,要抓住物體的特征來判斷。
5、觀察圓柱體,看到的可能是長方形或圓形。觀察球體,看到的都是圓形
第七單元
認識時間
1、認識時間
(1)鐘面上有時針和分針,走得快的,較長的是分針;走得慢的,較短的是時針;
(2)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1個大格有5個小格。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1大格是5分鐘。
(3)時針走1大格分針要走一圈,所以1時=60分;
(4)半小時=30分,一刻鐘=15分鐘
(5)時間的讀與寫:如3:30,可以讀作3時30分,也可以讀作3點半;8時零5分應寫作8:05。
2、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要按著時間的先后順序安排事件,時間上不能重復。
(2)問過幾分鐘后是幾時,先要讀出現在是幾時,再推算過幾分鐘后是幾時幾分。
(3)時針和分針能形成直角的時刻是3時和9時。
第八單元
數學廣角--搭配
1、用兩個不同的數字(0除外)組合時可以交換兩個數字的位置;用三個不同的數字組合成兩位數時,可以讓每個數字(0除外)作十位數字,其余的兩個數字依次和它組合。
2、借用連線或者符號解答問題比較簡單。
3、排列與順序有關,組合與順序無關。
二年級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十
以“三個面向”為指針,以唯物辯證法為基礎的指導思想,以現代教學理論和心理學為依據,正確處理需要與可能,適應數學學科特點與兒童特點,教與學,因材施教。
二、教學資料
1、數據收集整理 6、有余數的除法
2、表內除法(一) 7、萬以內數的認識
3、圖形的運動(一) 8、克和千克
4、表內除法(二) 9、數學廣角
5、混合運算 10、總復習
三、教學目標
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能用乘法口訣求商。能認讀萬以內的數,正確計算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學會用除法解決問題,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了解統計的意義,會在圖形中找規律。
四、方法措施
學生易對具體、生動、鮮明的形象產生興趣,在教學中經過形象、生動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理解、記憶、應用本事。要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聯系遷移,全面教學與分層教學相結合。
教材分析
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明白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明白萬以內的數的組成,會比較大小,理解并認識萬以內數的大小,近似數。了解除法的含義;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訣求商。辨認銳角、鈍角;認識質量單位,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經過活動感受知識,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教學的實際應用。
本冊教材注意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利用各種學習資料為學生供給充分的、現實的數學探究活動以及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的同時,逐步構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創新的意識,逐步發展數學思維本事,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本事,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本事。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和第四單元《表內除法二》有密切的聯系,所以能夠將這兩個單元整合起來,學過《表內除法》后,學生已熟練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在表內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教學,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自我探索,練習所有的表內除法題的計算方法。這樣安排既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的本事,又能夠培養學生理解,遷移本事,還能夠省時。
培養學生的辨別、分析及空間想象本事;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培養學生的觀察、確定及動手操作本事;培養學生的探究樂趣、發展學生的思維本事;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本事;提高學生的計算本事;培養學生的數感和估算本事;培養學生的互相合作、獨立探索新知識的本事;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本事。
學生情景分析
本班一共有22名學生,全是農村子女,家長對教育教學不夠支持。在升二年級時從上一個年級降下來5個差生,然后在城關一小和二小讀完一年級后轉來了3名差生,再加上到我們班入學時學生年齡改小到六歲,我班升二年級時一個差生都沒留級,本班大多數學生學習環境比較差,種種原因,這對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僅有向困難挑戰,努力工作吧。
教學進度表
周次 日 期 教學資料 課時 備注
第一周 3、3---3、7 一、數據收集整理 (3) 3
第二周 3、10---3、14 二、表內除法(一)(14)
1、除法的初步認識 4
第三周 3、17---3、21 1、除法的初步認識
2、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4
第四周 3、24---3、28 四、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整理和復習4
第五周 3、31--4、4 單元測試
3、圖形的運動(6)
第六周 4、7--4、11 三、圖形的運動
清明休一天
第七周 4、14---4、18 三、圖形的運動
表內除法(二)(10) 4
第八周 4、21---4、25 四、表內除法(二) 4
第九周 4、28--4、30 四、表內除法(二)
4、混合運算(5) 4
第十一周 5、5---5、9
5、混合運算
勞動節放假三天
第十兒周 5、12--5、16 六、有余數的除法(6)
第十三周 5、19---5、23 六、有余數的除法
6、萬以內的認識(10)
第十四周 5、26---5、30 七、萬以內的認識 4
第十五周 6、2---6、6 七、萬以內的認識 3 端午節休一天
第十六周 6、9---6、13 七、萬以內的認識
7、克和千克(2) 4
第十七周 6、16---6、20 九、數學廣角——推理(3) 4
第十八周 6、23---6、27 十、總復習(4) 4
第十九周 6、30---7、4 期末考試
二年級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十一
一、導入新課探究新知。
1、多媒體出示“小熊開店”的動畫情景。
3、來了幾位顧客看看他們買什么?
4、提出問題:小狗買4輛坦克需要幾元?
(1)你們能幫幫小熊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錢嗎?
(2)學生匯報,老師板書:5×4=20(元)
(3)你能說說你是怎么算出來的嗎?
(根據乘法口訣四五二十。)
5、小貓拿了20元錢也準備買坦克,請你們再幫它計算能買幾輛坦克好嗎?
(1)學生列式老師板書:20÷5=
(2)為什么這樣列式,你能說出理由嗎"?
(3)你是怎樣想商的,請你們各小組討論一下。
(1輛5元,2輛10元,3輛15元,4輛20元,
所以20÷5=4,商是4。)
(先想5×?=20再想口訣?五二十,四五二十,所以商是4。)
老師出示題,學生說出商并說出相應的口訣。
二、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天就要下雨了,小螞蟻正忙著般家呢,他們干什么?你能算出需要幾只螞蟻運完嗎?
學生獨立完成在集體交流27÷3=9(只)
2、數學游戲小鳥找家。
(1)游戲規則:有著四個鳥籠,每個鳥籠上都有一句乘法口訣,一些同學得手上有一道除法算式,應用那句口訣求商,就把算式卡片貼在相應的鳥籠上。
(2)一群小鳥出去捉蟲子,天黑了他們找不到家了,你們能幫他們找到家嗎?
(3)學生集體活動全班進行檢查。
3、數學游戲二接力賽。
(1)游戲規則;7個小組代表7種動物如:小鹿隊,小兔隊,等等,黑板上有7組除法計算題每小組同學依次上臺計算看那組同學做得最快就獎給那組同學一個獎杯。
(2)森林的動物們要舉行一次接力賽,你們想不想參加?那我們現在就開始吧,各小組準備。
(3)學生進行比賽后講評。
三、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最新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二年級上數學教案人教版篇十二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4、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能力點: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5、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德育點: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樹立自信心。
6、養成認真、一絲不茍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
教學難點: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長度觀念,會初步的估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3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能力點: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松緊帶,需要多長呢?老師量過了,和你們桌上的小棒一樣長,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實物量一量。
學生匯報量的結果。
問:奇怪了,同樣長的松緊帶,可你們量出的結果怎么不一樣呢?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一的結果,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認識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觀察,匯報。
a、數,按順序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厘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還有哪段是1厘米?你發現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2、認識幾厘米。
師: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長?
問:2個1厘米是幾厘米?4厘米里有幾個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嗎?
3、用厘米量。
舉起藍紙條,估計一下他大約是幾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書上。
量松緊帶的長。
三、拓展運用:
1、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對準0刻度線的。
(2)正確的。
(3)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到0刻度線,怎么辦?
3、小組合作量指定物體長度。
4、老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5、選擇尺子和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量一量。
課外搜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在古代,沒有尺子時,人們用什么進行測量?(手腳)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長度。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
3、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點: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米尺、軟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