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及反思篇一
教學貴在反思,反思貴在堅持。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記錄教學過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有話言長,無話語短。以反思促教學,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我多想去看看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我多想去看看》是新課標實驗教科書第一冊中的一篇課文。本課是一首詩歌 ,用第一人稱,以山村一個小孩子的口吻,通過“我”和媽媽的對話,講自己非常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感情真摯,語言樸實。我多想去看看,是啊,多想去看看未知的世界,未知的地方,多想去看看自己向往的地方。這一課的編排也滿足了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想知道,想探求的心理,讓學生體會到說自己想說的話,讀自己想讀的文章。因此,教學中,我從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出發,讓孩子讀懂課文。
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習的重點。《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低年級要注意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旨在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讓學生愿識字,喜歡識字,逐步形成識字的動力。根據這種教理念,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在文中讀字音,圈出自己不認識的字和難記的字,啟發學生自己想辦法記字形,如:“足”和“走”,就可以用已學的“口”和“土”來進行識記;最后落實寫入田字格。一步一步的實際,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始終以培養學生興趣為前提,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宗旨。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根據這一理念,我讓孩子讀課文后,自主提出問題,通過引導,有些學生能較好的提出問題。例如,他們想去哪里看?看什么?這樣從學生問題出發,避免了課堂煩瑣的分析,讓學生感到枯燥,而注意力分散。這樣從學生的問題出發吸引了學生,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再采用合作研讀 “我”是誰?他想去看什么?突破難點,理解”壯觀“及”心愿“一詞,然后,探究為什么要去看看?練習“我會讀”中的句子,最后,“我”會怎么說?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由于本課的特點,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別容易激發學生的說的愿望,所以,在教學中安排了說話練習。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句式進行練習,學生說得不錯,有的孩子說,他要去天上看看那里的月亮,有的說也要去北京看看,有的說要去太空……很好的發揮了他們的想象。這樣的訓練也是幫助學生逐漸從口語表達向書面語轉化的一個好途徑,這種模仿說使他們很快掌握、了解一些意思該如何表達。
語文教學提倡“做、說、寫”相結合,這是大教育家陶行知的理念。語文教學中,人文性是第一位的,應立足與生活,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我多想去看看》以一個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詩歌的形式,講述自己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語言質樸,感情真摯,抒發了少年兒童向往北京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雖然平日里,我們學校也有升旗儀式,但孩子對天安門的升旗儀式也許是陌生的。因此,我們利用了多媒體的優勢,在學生面前展現了天安門廣場升旗的雄偉壯觀場面,讓孩子置身其中,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起他們的熱愛國旗的感情。如:當我播放錄象“升國旗”的時候,很多學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可惜的時候在播放課件時,進行曲和國歌沒能播放成功,以至于學生沒能真正融入其中,對那種迫切想去北京看看的情感也有所影響。
課上,我讓學生緊跟我的教學腳步,一步一步引領學生走進文本,體悟文情。具體做法如下:從有感情地讀課題入手,到重點指導朗讀課文分句,到找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再對這句話進行反復導讀,最后有感情地齊讀課文。不足之處就是課上,我沒能把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來,與試教相比相差甚遠。
如果說這篇課文的教學只停留在讓學生學習課文的話,學生的情感就不會深入。因此,我還收集了一些圖片,引領學生感受雄偉的“萬里長城”,紅葉似火的“香山”,古老的“故宮”,世界聞名的“北京大學”等。激發了學生的熱愛北京首都,熱愛國旗的思想感情,讓他們的情感得以升華。如果我能在課后讓學生閱讀補充材料《國旗歌》,讓學生欣賞北京的美麗風光,并配以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我想會更好。
另外,我發現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采用集中識字比較理想。這節課,我采用了分散識字的教學方法,不僅學生的識字效果沒能如愿,反而使課文教學顯得有些脫節。
通過這節課,讓我更加明確了:1、課不僅是備教案,更是備學生,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2、課堂任務安排很重要,難重點一定要明確。3、一個環節與一個環節的連接一定要有目的性。
我們一年級語文老師每人都上了一節滿意課,說是滿意課,上完后自己并不是十分滿意,總感覺自己的這節課還留有遺憾。
一、如果這節課時40分鐘時,也許我要處理的東西都會完成得很好,可是時間不多,自己設計的東西雖然完成了,卻感覺是那樣的倉促,細細思量還是生字教學的地方用的時間太多了,如果前面再壓縮壓縮可能后面就比較充足了。
三、如果在孩子們把真情朗誦出來之后,再讓孩子們讀時加點音樂,把氣氛再烘托一下,學生可能會更加激情澎湃。
總的感覺自己的這節課要比《影子》一課上的好得多,最起碼上完之后自己心里沒有非常難過的感覺,而且自己對這節課也比較有感覺,孩子們的精神狀態也很好,我設計的內容都已講完,對課文的誦讀孩子們基本上能把這節課的感情讀出來了。
總之,我感覺從上這一節課上又學到了很多!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及反思篇二
由于孩子對天安門的升旗儀式是陌生的,因此,我利用了多媒體的優勢,在學生面前展現了天安門廣場升旗的場面,讓孩子置身其中,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起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但是,我選這個升國旗錄象不太壯觀,因此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通過多種形式的品讀,領悟文中的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每個孩子的生活經歷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所以每個孩子的語言表達,情感體驗多有不同。初讀時,我讓他們學習自己解決字詞,然后再重點交流。為了激發學生的讀書欲望,我一次次出示北京名勝古跡的圖片,使孩子們的激情再次達到升華。
三、通過拓展延伸,延續學生的情感
如果說這節課只停留在讓學生讀完課文就結束的話,學生的情感就不會深入。在即將結束時,我讓學生歡唱《我愛北京天安門》再次激發了學生的熱愛北京首都,熱愛國旗的思想感情,讓他們的情感得以升華。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及反思篇三
這課的重點句子就是“我多想去看看”,連題目算在內共在課文中出現了三次。指導好學生用心感悟、用情讀好這句話,這篇課文的重、難就迎刃而解了。然而,不僅僅是課文中的山里孩子,許多一年級的學生對北京的認識都是模糊的。所以要想讓學生讀好這篇課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體會山里的孩子住在大山里,長這么大還沒有出過大山,他對北京的了解是通過媽媽的`話,他向往外面的世界,他夢想著有一天,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北京,去看看雄偉天安門,去看看莊嚴的升旗儀式。讓學生們走進山里的孩子的心里,和他一起去希望、一同去向往,反復讀“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此時的讀,是孩子們融入了山里孩子的情感的讀。但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究竟是怎樣的呢?為了給孩子們更深刻的情感體驗,教師為孩子們有感情地講述天安門廣場升旗情景。
(訓練有素的國旗班戰士,數不勝數的觀眾,雄壯的國歌聲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和太陽一同升起……)強烈的畫面沖擊,激發了孩子們情感,再讀“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這句話時,孩子們內心的情感積淀更為深厚,不需要任何朗讀技巧的指導,學生就能讀得有滋有味。熱愛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了孩子的心里。
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我們要提倡多讀少講,以讀代講,讓孩子們讀中會意,讀中悟情。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及反思篇四
在這一節課中,我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新課標精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孩子當作朋友,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和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如在學完課文后,讓學生說一說如果你去北京的話,你會到哪些地方去看一看?通過這一環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低年級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識字和朗讀訓練,整堂課學生都是在讀中識字,在讀中感悟。這一節課,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訓練,從一開始的自由讀——重點句子的朗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評選“朗讀能手”,這些環節的設計,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朗讀,進一步激發起學生熱愛首都、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最后,通過讓學生唱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更加激發起學生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
不足之處:
1、在做識字游戲時,當學生猜對了卡片后面的字,應讓猜對的同學領讀卡片上的生字,這樣學生對生字識記的會更好。
2、學生的朗讀能力較差,今后應加強讀的訓練。
3、在學課文時,“多想”沒有解法,在講時如果讓學生用換詞的方式理解就更好了。
一、通過多媒體的展現,激發學生的情感。
山村的孩子對天安門的升旗儀式也許是陌生的(我們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我們利用了多媒體的優勢,在學生面前展現了天安門廣場升旗的雄偉壯觀場面,讓孩子置身其中,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起他們的熱愛國旗的感情。如:當我播放錄象“升國旗”的時候,很多學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并隨著國歌聲的響起肅立,那種氣氛,儼然自己也在其中。后來,當我問他們看完后有什么想法時,有的孩子說,我真的很想去北京看看,有的說我長大也要當升旗手等等。
二、通過多種形式的品讀,領悟文中的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每個孩子的生活經歷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所以每個孩子的語言表達,情感體驗多有不同。初讀時,我讓他們合作學習字詞,然后再重點交流。品讀時,我先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導學生討論、理解,再指導朗讀,最后再以多種形式的讀,如:齊讀,賽讀,同桌讀,配樂讀等來領悟其中的感情。
三、通過拓展延伸,延續學生的情感。
如果說這節課只停留在讓學生背完課文就結束的話,學生的情感就不會深入。在課后我讓學生閱讀補充材料《國旗歌》,讓學生欣賞北京的美麗風光,并配以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再次激發了學生的熱愛北京首都,熱愛國旗的思想感情,讓他們的情感得以升華。
1、體現了以學生為發展中心的特點。
從整個教學活動來看,學生不是被動的、消極的學習,而是主動的,充滿熱情和好奇地學習。從一開始的自讀,互相讀,自己理解課文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到學生對不同問題的相爭,辯論,發表不同見解,都可以看出,學生們是在主動地學習、探究、并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和好的學習習慣,體現了以學生為發展中心的特點。
2、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了視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點燃學生學習的思維火花。在本節課中,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現代化教育手段播放雄偉壯觀的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美麗的故宮,頤和園,北海公園,雄偉的萬里長城,看后使學生產生了身臨其境之感。再如富有挑戰性的朗讀,識字等比賽形式,都調動了學生的參與學習的熱情,使整個教學充滿了情趣。
3、增強了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和探究能力的發展。
加強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課標對學生提出的新要求,課堂教學中,學生在學習中,能主動地合作,愉快地交流,遇到不懂問題也能主動地探究,這說明教者在平時是十分注意這方面的培養。例如,有一組小學生對“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他認為,這兩句話是一樣的,為什么要重復,而且中間用了一個句號。他百思不解,經過討論,反復朗讀,大家明白是這個山里的孩子太希望到北京去看一看,這是在表達“他”強烈的愿望。問題弄明白了,個個學生的臉上掛著幸福的微笑。這樣主動地探究式的學習,要比教師的灌輸的效果不知要強多少倍。
總之,這是一節比較符合新課標的一節課,由于受學生年齡限制,有些地方體現還不夠到位,但我堅信,堅持用新理念培養訓練,不久將來一定會有明顯效果。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及反思篇五
教學過程
播放升旗儀式的視頻,小朋友起立,跟唱國歌。
孩子們,你們知道剛才視頻里的人們在舉行什么活動么?
北京!
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好不好看?那你們想不想去看看啊?有一個小朋友和我們一樣,也非常想去北京看升旗,他是聽他的媽媽說廣場上的升旗儀式非常壯觀,所以不停的和媽媽說:“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出示課文題目)
下面的時間,老師交給你們,認真的讀這首詩歌,一會來告訴大家,讀完之后,你認識了哪些字。
七八分鐘之后
認識了××字,拼音,組詞,教師板書生字。學生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字,拼音,組詞。再讀課文,齊讀,指名讀。
摘蘋果的游戲
四個人一個小組,仔細讀課文,回答問題小男孩住在哪里?他的家離北京遠嗎?他為什么想去天安門廣場上看升旗儀式?他的愿望容易實現嗎?(遠,沒有錢,沒有電腦。)
同學回答問題的時候,課件出示大山,北京,告訴他們要走出大山,坐車就要半天甚至一天的時間,再坐車到北京就要幾天的時間才能到。(理解遙遠,課件展示)
指名讀
我們來聽聽這位阿姨是怎么讀的。
指導朗讀。
這節課大家表現的真不錯,作為獎勵,老師帶大家放松一下好不好?
我們來一起看一些北京其他的美景.咱們這節課一直在說國旗國旗,那你們知道哪些歌唱國旗的歌曲,咱們一起來唱一下。齊唱國旗國旗真美麗。
下課。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及反思篇六
這節課因為是教學能手比武課,因此,在備課時也算多花了一點心思。
我從讓學生復習字詞入手,通過“多想”質疑,引入課文內容的教學。然后,通過看錄像,讀句子,理解“天安門廣場上升旗儀式非常壯觀”,突破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再通過比較句子,理解書中的孩子多想去看看的迫切與渴望。最后讓學生欣賞優美動聽的歌曲《我多想看看》,激起學生的共鳴。
教學時,我還非常注意培養學生的說話訓練,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我的說話練習從詞開始:1.(? )告訴()()。2.我們學校每星期一的升旗儀式怎么樣?3.看完天安門廣場上升旗儀式的錄像,有什么想說的?4.你還想去北京看什么?5.我多想去看看()
可惜,學生說得很膚淺,很簡單。因此,這節課上得非常乏味。為此,我回想了一下,自己確實有許多不足之處:現在備課備什么?備了教學重點、教學環節、備了課件,卻忽略了“備學生”。我班學生知識面較窄,拓展性的說話訓練未免操之過急了。看來今后,對學生還得倍加關注,否則,就會吃不了,兜著走了。
我們一年級語文老師每人都上了一節滿意課,說是滿意課,上完后自己并不是十分滿意,總感覺自己的這節課還留有遺憾。
一、如果這節課時40分鐘時,也許我要處理的東西都會完成得很好,可是時間不多,自己設計的東西雖然完成了,卻感覺是那樣的倉促,細細思量還是生字教學的地方用的時間太多了,如果前面再壓縮壓縮可能后面就比較充足了。
三、如果在孩子們把真情朗誦出來之后,再讓孩子們讀時加點音樂,把氣氛再烘托一下,學生可能會更加激情澎湃。
總的感覺自己的這節課要比《影子》一課上的好得多,最起碼上完之后自己心里沒有非常難過的感覺,而且自己對這節課也比較有感覺,孩子們的精神狀態也很好,我設計的內容都已講完,對課文的誦讀孩子們基本上能把這節課的感情讀出來了。
總之,我感覺從上這一節課上又學到了很多!
《我多想去看看》是新課標實驗教科書第一冊中的一篇課文。本課是一首詩歌,用第一人稱,以山村一個小孩子的口吻,通過“我”和媽媽的對話,講自己非常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感情真摯,語言樸實。我多想去看看,是啊,多想去看看未知的世界,未知的地方,多想去看看自己向往的地方。這一課的編排也滿足了孩子對未知世界的想知道,想探求的心理,讓學生體會到說自己想說的話,讀自己想讀的文章。因此,教學中,我從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出發,讓孩子讀懂課文。
一、初讀課文,自主學習。
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習的重點。《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低年級要注意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旨在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讓學生愿識字,喜歡識字,逐步形成識字的動力。根據這種教理念,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在文中讀字音,圈出自己不認識的字和難記的字,啟發學生自己想辦法記字形,如:“足”和“走”,就可以用已學的“口”和“土”來進行識記;最后落實寫入田字格。一步一步的實際,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始終以培養學生興趣為前提,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宗旨。
二、研讀課文,合作探究。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根據這一理念,我讓孩子讀課文后,自主提出問題,通過引導,有些學生能較好的提出問題。例如,他們想去哪里看?看什么?這樣從學生問題出發,避免了課堂煩瑣的分析,讓學生感到枯燥,而注意力分散。這樣從學生的問題出發吸引了學生,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再采用合作研讀 “我”是誰?他想去看什么?突破難點,理解”壯觀“及”心愿“一詞,然后,探究為什么要去看看?練習“我會讀”中的句子,最后,“我”會怎么說?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背誦課文,進行實踐
由于本課的特點,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別容易激發學生的說的愿望,所以,在教學中安排了說話練習。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句式進行練習,學生說得不錯,有的孩子說,他要去天上看看那里的月亮,有的說也要去北京看看,有的說要去太空……很好的發揮了他們的想象。這樣的訓練也是幫助學生逐漸從口語表達向書面語轉化的一個好途徑,這種模仿說使他們很快掌握、了解一些意思該如何表達。
語文教學提倡“做、說、寫”相結合,這是大教育家陶行知的理念。語文教學中,人文性是第一位的,應立足與生活,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及反思篇七
在這一節課中,我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新課標精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孩子當作朋友,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和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如在學完課文后,讓學生說一說如果你去北京的話,你會到哪些地方去看一看?通過這一環節,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低年級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識字和朗讀訓練,整堂課學生都是在讀中識字,在讀中感悟。這一節課,我注重了學生的朗讀訓練,從一開始的自由讀——重點句子的朗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評選“朗讀能手”,這些環節的設計,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朗讀,進一步激發起學生熱愛首都、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最后,通過讓學生唱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更加激發起學生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
不足之處:
1、在做識字游戲時,當學生猜對了卡片后面的字,應讓猜對的同學領讀卡片上的生字,這樣學生對生字識記的會更好。
2、學生的朗讀能力較差,今后應加強讀的訓練。
3、在學課文時,“多想”沒有解法,在講時如果讓學生用換詞的方式理解就更好了。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及反思篇八
課前我設計了一個教案,一節課下來,我發現現實非常殘酷,可以這么說,整堂課都是教師牽著學生走,走的磕磕絆絆,相當吃力。原因何在?我對此進行了反思,發現我忽視了一個最重要最客觀的因素——學生的知識準備。
《我多想去看看》是一篇愛國主義教育文章,句子瑯瑯上口,適宜朗讀。但要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出來,并非易事。
首先,學生對課文內容很陌生。課文描寫的是一個住在小山溝里的同齡男孩美麗而殷切的愿望,他在大樹底下聽媽媽講新中國的首都北京的一些情況,北京城的美麗、莊嚴對于初涉學堂、牙牙學語的小孩來說,是神秘的,帶有夢幻色彩的,是神圣的,凌然不可侵犯的,它具有無形的感召力,具有無限的誘惑力,所以男孩跟媽媽說,多想去看看。
一方面,現在的小孩子體會不到小山溝里的孩子們的特殊心理——生活貧窮、視野閉塞、勤奮好學、懂得珍惜,特別向往外面的世界。他們沒有小山溝孩子們的生活經歷,他們普遍沒有看到過大山,甭說彎彎的山路,充塞在他們眼前的是無數鋼筋混泥土澆筑而成的房子,一條條寬闊的柏油路,來來往往的車輛,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山——在小山溝男孩的眼里司空見怪,它雖然美麗但是阻隔著通往大城市的道路,而在現在的孩子們眼里,大山是一個稀罕物,能走進大山,與大自然親近,那絕對是一種享受。這就是地域環境不同所造成的孩子們的不同心理狀態,換句話言之,如果把“走出大山,去看北京”,換成“走出城市,走進大山”,估計孩子們更能讀出“多想去看看”這種殷切的感情來。
另一方面,現在的孩子們生活普遍比較小康,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幸福與祖國的興衰有關系,“祖國——中國”這兩個詞語在他們心中沒有多少概念,即使你花很多的力氣跟他們解釋中國的歷史,中國人民在新中國成立前后的生活對比,他們還感受不到。一年級的孩子,對于時間的概念僅僅停留在一年、一月、一個星期、一天這些具象的東西上,1949年,對他們來說太遙遠,57年前,他們不理解這是多長一段時間,基于這樣的起點,你讓學生怎么去理解祖國的一路坎坷,怎么去理解中國人民的奮斗精神?對祖國不了解,對歷史沒概念?學生情有何處發?怎么能受到愛國熏陶?這就像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東西,擺在他們面前,他們根本就不認識,不明白,而你非得問他:你喜歡它幾成?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喜愛之情!
其次,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在這一年齡段,他們的瞬間(短時)記憶占優勢,但時間一長易忘,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家校配合,學校里學的東西回到家以后,馬上復習鞏固,增強記憶,這樣第二天學習就輕松了。然現在很多孩子們的學習問題就出現在“回家”復習鞏固這個環節上,學習很大程度上成了同齡人之間比拼瞬時記憶!惡性循環,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能好到哪里去?學生連字、詞都讀不好,好多字詞都不認識,怎么去讀好句子,而且還要聲情并茂地去讀!
綜合以上兩個因素,這個自己設計的自認為比較理想的教案想要在這種情況下實施出效果來簡直就是高空筑樓——必塌!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及反思篇九
北京,祖國的首都;新疆,美麗的城市。它們是人人向往的地方。本文用第一人稱,通過“我”和媽媽的對話,“我”和爸爸的對話,講述了一個新疆的孩子渴望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一個北京的孩子想去遙遠的新疆,爬天山看雪蓮。文章語言質樸,感情真摯,抒發了少年兒童向往北京、喜歡新疆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整理了一套完成的書寫注意事項,在生字教學環節過程中,將關鍵筆畫、書寫時應該注意的地方著重標出并強調,使學生對生字有了進一步的把握。
在課文朗讀環節,指名分自然段進行朗讀,相機糾正讀音。同時,對于帶感嘆號的句子進行多次朗讀,引導學生讀出渴望、激動的情感。
生字教學時沒有及時地讓學生進行練習。
講課語速有點快。
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書寫練習的鍛煉,保證每節課都有書寫的時間。調整自己的說話語速,對于重點內容語速放慢,聲調提高,著重強調,使學生通過我的語速和聲調感受到哪些知識是重點,加強重視。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及反思篇十
唐華萍
《我多想去看看》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講述新疆的孩子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北京的孩子想去新疆看天山的雪蓮,抒發了少年兒童向往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心愿。文中的語言很有特點,先以爸爸媽媽的視角介紹北京和天山,然后挑選一個北京和天山最具有代表的景觀進行介紹,最后表達強烈的向往欲望。文中的語言側重偏正短語,對于孩子來說有很多語言素材值得積累,也可以借此文讓學生初步掌握一些朗讀技巧。
在積累語言素材方面,這篇課文我采用字詞句篇整體教授的方法。課程標準里也強調,生字教學不能是獨立的,它可以與詞語相結合,再利用詞語進行說話的練習,最后把字詞句回歸到課文里整體記憶。在學生字詞時,先讓學生掌握生字的字音,然后利用識字游戲對生字的字音進行復習鞏固,接著挑選有特點的生字進行識字方法的交流,最后再進行字義的點撥。生字的音形義學生大部分學生都很快掌握,因為一部分孩子在課前就已經認識,所以在讀音方面不需花很多時間,我把主要時間放在重點字形的分析上。學完生字,緊接著就出示走山路的詞語挑戰游戲,能沿著山路正確朗讀詞語才可以到達北京城,孩子們在接受挑戰的時候都非常積極參與。最后把詞語放進短語中,把課文中那些帶有“的”的短語單獨拿出并進行朗讀,讓學生根據樣子說出一些偏正短語,并告訴他們以后在寫話說話的時候都可以用上這種類型的短語,可以幫助你把句子表達的更加生動有趣。所以,字詞句的訓練是一個完整的推進程序,這可以讓孩子們感知原來單個的生字可以這樣用,我們學習一個生字并不單單為了記住他的讀音和字形,更是為了把他放到詞語、短語、句子中去,讓語言表達更加生動優美。
在課文朗讀指導方面,在文中有幾個明顯的長句,如:廣場上的升旗儀式非常壯觀,雪山上盛開著潔白的雪蓮。我利用這兩個長句讓學生初步了解幾種朗讀技巧,一是要學會停頓,根據自己的預感和對句子的理解對長句進行停頓,這樣可以幫助你讀的更準確、流利、整齊。而是找出句子中的關鍵詞進行重讀加強句子的感情,這種方法一開始需要老師進行范讀,讓學生自己感知老師為什么要這樣讀,怎樣找出句中該重讀的詞語,有重讀的詞語有什么好處。再出示幾個句子進行操練。最后,讓學生掌握好偏正短語不拖音調的讀法。偏正短語都帶有“的”,而且這個的都讀輕聲,應該快而短地讀過去,讀得輕快活潑,這種讀法對于剛開始學的學生來說很有難度,需要老師反復帶讀范讀,每碰到這種短語都要讓孩子們準確地練習,不放過任何一次鍛煉的機會,大概一個星期,孩子們就能逐漸掌握這種不拖音調,又能輕快活潑的朗讀技巧了。
我喜歡我的語文課堂目標明確,然后圍繞一個個小目標去研究每一篇課文,將每一篇文本分割成對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語言素材,才能真正幫助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