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思南縣在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中,探索以“點題服務”為載體,以村民“點題”、黨員“解題”、群眾監督的方式,吸引全縣上萬名黨員加入“點題服務”為民解難,化解矛盾,助農增收。全縣基層黨組織建設科學化水平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正不斷得到提升。
一、“點題服務”解決群眾最現實的問題
東華土家族苗族鄉華豐村沙田村民組村民李云智患有癲癇病,妻子改嫁,大女兒到廣東打工,一對上小學低年級的兒女中途輟學,家境貧寒。村民向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點題”反映了這一情況。村里及時派出“留守兒童服務組”成員上門了解情況,解決問題。2009年秋季開學,李云智一對兒女重返校園,一家人享受了政府的“低保”,村里還把他打工的女兒叫回來照顧家里,扶持她發展種養業。
東華鄉是思南縣最早開展“點題服務”的試點鄉鎮之一。鄉黨委書記杜尚倫對記者說,近3年來,村民向村級組織和黨員“點題”200多件,內容涉及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畜牧養殖、矛盾糾紛、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安全問題等,有95%以上當年辦結,村里和鄉里通過努力辦不到的,再報請縣里幫助解決。
鸚鵡溪鎮鸚鵡村李子臺村民組坐落在山頂上,由于出行難,早些年200多村民自籌資金修了一條2公里的簡易公路,但因設計不合理,彎大坡陡、路窄,無法通車,群眾盼路盼了多年。
據了解,思南縣在東華、塘頭等4個鄉鎮開展“點題服務”試點成功后,2008年在全縣168個村全面推開。通過“群眾點題申請-村級黨組織協調-黨員和能人服務-群眾監督落實”模式,建立起三個中心,即以村支“兩委”成員為主體的“服務協調中心”接受“點題”;以黨員和致富能手為主體的“能人服務中心”,并設若干服務組為民“解題”;以村監事會成員為主體的“服務監督中心”進行監督。群眾可通過電話、書信“點題”,也可到村辦公室“點題”。
二、“點題服務”讓無職黨員“有為有位”
縣委組織部門的同志說,農村無職黨員中有的當過村干部,有的是致富能手,有的是“鄉土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為新農村建設出力,既讓無職黨員“有為有位”,又體現黨員的先進性,密切黨群關系。
清代民居較為集中的郝家灣是思南縣著名旅游景點,2007年郝家村啟動“古寨墻修補工程”,但進展緩慢,群眾意見大。村民郝貴昌向村服務協調中心“點題”反映此事,協調中心“旅游發展服務組”組長、無職黨員郝鳴山“受命”后,先墊付部分資金,帶領部分黨員和村民及時開工,“我們‘服務組’的黨員帶領群眾加班加點修了3個多月,共為70多戶人家修補寨墻3500多米”。
板橋鄉郝家灣村村民汪元業入黨4年來除了參加支部開會、學習外,并未給群眾辦過什么事。村里開展“點題服務”后,他擔任起“民間糾紛及法律政策宣傳組”組長,還加入“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組”,一個月內就參加解決4起村民“點題”,受到村民稱贊。他說:“是‘點題服務’這個平臺讓我體現了一名黨員的價值。”
據思南縣委組織部初步調查統計,近兩年來,思南縣7000多名農村無職黨員每年為群眾辦實事近3000件,村民“點題”解答率達98%,群眾滿意率達到95%。
三、“點題服務”幫助村民增收致富
記者來到他依山傍水的廠房看到,3個生產大棚種植了平菇、金針菇、猴頭菇等5個菌種。“產量是之前的20倍,一年純收入有5萬多元。”劉禮雄說,他和妻子忙不過來時,還要雇幾名臨時工。
站在被鎮里授予的“遠程教育學用轉化示范基地”牌子前,劉禮雄說,他還要向村支部“點題”,希望再擴大場地提高產量。
如今,思南縣的“點題服務”已進一步拓展深化,配合推行“黨員家訪”、“干部駐村夜訪”等制度,變群眾“點題”為黨員“找題”,使“點題服務”的方式更靈活,更有針對性。
思南縣委書記王開祿說,隨著城鄉經濟社會的發展,當前農村基層群眾對服務的需求顯得更具體、更實際,“點題服務”應民所需,解民所難,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有效載體。結合“創先爭優”活動,目前全縣正圍繞抓基礎,創特色,強服務,促發展,著力構建基層黨組織和黨員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