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詩歌之美有哪些詩歌之美主要有律動之美和篇一
相對晚唐詩歌,李詩是無可非議最具代表性的。李詩通過多種不同的寫作手法,創造了詩歌的朦朧美,其讓讀者在品讀中感悟似與不似、在品味中感受李詩的渾涵委婉。李詩的魅力就在這隱晦曲折、深藏內斂間給人以揣度和探尋、咀嚼與回味。在此,就李詩的朦朧美與老師和同學們共同探討,知研究李詩的太多,個人雖提出了少許的純個人看法,但仍感覺停留在基本層面的探討,所以倍期得到更多指教。
而作為詩歌的朦朧美,個人認為既要囊括畫家的眼中隱約美、哲學家眼中的距離美、書法家眼中的虛幻美、音樂家眼中的飄逸美,當然更要淋漓盡致地體現詩的婉約美。文字在似與不似間游移,而詩人的情感卻可以在讀者身臨其境時切身體悟。朦朧美是詩歌美之極致,而讀者更要懂得美的朦朧,否則,會因為讀不懂、解不透而與好詩失之交臂,真正的好詩,在你讀不懂、解不透中你能夠體悟其意境,在意猶未盡中陶醉,然后領悟其美。而李商隱的詩歌,就堪稱朦朧美的典范,尤其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作為晚唐詩歌的代表人物,李詩完美集合了隱約之美、距離之美、虛幻之美、飄逸之美和婉約之美,綜觀李詩全集,個人做如下闡述。
景為情鋪,似有還無,心境盡顯,品讀間感觸文字隱約之美。
我們知道晚唐詩歌比較注重藝術形式上的精雕細琢,內容集中在情感的抒發方面,以哀怨悱惻為美,以悲涼蕭瑟為美,以淡泊情思為美,以幽艷細膩為美,追求韻外之致。李商隱作為晚唐詩歌的代表人物。時下社會對他的創作影響也相當大,在混亂晚唐的社會中,宦官專權、藩鎮跋扈,而他更是身處牛李黨爭的漩渦之中,而詩人的筆觸更是感受著自我處境,憂郁、悲涼、哀怨等心境自然流露。所以寫出了憫時傷己、寄寓自我之佳作。其作品或景為情鋪,似有還無,隱約但能讓讀者感受體悟。
詩人在《賦得月照冰池》中同樣景為情鋪,用了“皓月方離海,堅冰正滿池。金波雙激射,璧彩兩參差。影占徘徊處,光含的皪時。高低連素色,上下接清規。”此景致與其后的“顧兔飛難定,潛魚躍未期”突顯了自己是時心境。我們從文字間能夠體悟詩人隱約其中的彷徨、憂郁、悲涼和對未來的無望。說詩之美,更覺美得凄苦悲涼,對讀者來講,更也飽含同感的惻隱。同樣的感覺在《春風》中也能夠體會,其“我意殊春意,先春已斷腸”,更是讓人無限感慨。可以說,在詩人流傳下來的近600首詩中,不論是時政詠史、抒懷詠物、應酬交際,或者是他的愛情詩,讀者都能夠感受其隱約之美。在時政方面,他或借用歷史題材、或引用典故反映時下社會,如《有感二首》;抒懷方面,他通過詠物或表達心中抱負無法實現、或抒發自身的憂郁凄楚,如《安定城樓》“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游”,都表達了他自己是時心境;其在感情詩方面,隱約之手法更是用得出神入化,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應酬交際方面,《夢令狐學士》等詩作將其對令狐家之情感進行了適當地表述。其實,隱約美在我們看來,是一種潛在的、內斂的美感,從文字上來看,可能會有直陳的內容,但真正讓讀者體會的,是深層的、內在的詩意美。在這方面,李商隱詩讓我們有深刻的體會。
凄冷景象,尤如身臨其境,歷歷其中,這份感傷,感受了詩的距離之美。
晚唐描寫情愛的詩歌很多,和李商隱合稱“溫李”的溫庭筠、合稱“小李杜”的杜牧等都有不少情愛佳作。而相對來講,在李商隱流傳下來近600首詩中,我們認為情愛詩不占多少比例,但讀者真正最為耳熟能詳的,其實還是情愛詩。感受李商隱詩的距離美,最適合的方式就是認真對其情愛詩的品讀和解析。其中最讓我們刻骨銘心,如“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等名句。距離之美,我更多趨向于認可“痛并感受著”,讀者與其詩的距離遠近決定你對其詩之美體驗的多少,你能夠感受詩中人的距離,在切身體會中親歷他們離合的苦痛,而能讓你感同身受,那就是詩的至美。
李商隱能夠讓今天的讀者共鳴,或者源于古今情愛等同,對情的期待同趨唯美,所以也能夠體會愛戀深切時,雙方在相見、鐘情、相思、攜手乃至共剪西窗燭的期許方面能夠產生共鳴。無論是《夜意》中的“簾垂幕半卷,枕冷被仍香。如何為相憶,魂夢過瀟湘”;還是《涼思》中“天涯占夢數,疑誤有新知”其實都可以在現代人中引起共鳴。想必“枕冷被仍香”,對伊人癡情的感覺仍在回憶中,而后在《涼思》中卻透出的是擔心、懷疑,想必成就這樣通古今之情感的,就是不變的真情的共鳴。距離之美,源自詩中人,在其諸多無題詩中有足夠體現。如:“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等佳句,都無處不散發出李商隱詩的距離之美。
渲染氣氛,激發想象,創造了纏綿悱惻的情調,成就了詩的飄逸之美。
李商隱詩歌飄逸之美,從實質上講,我更贊同的是李商隱對句法、章法和結構的把握,其詩風飄逸,雖處境常凄苦,但對文字運籌帷幄,寫作中常常運用比興等手法,渲染詩歌的氣氛,讓讀者也思緒翩躚。飄逸之美僅針對詩歌本身,而不代表詩人的灑脫。恰恰相反,詩意的飄逸反襯著他現實的不如意,如“昨夜西池涼露滿,桂花吹斷月中香”,恰恰表達著詩人對未來的絕望和無可奈何。
就詩歌本身來講,美的重要標準包括與讀者共鳴的程度,所以我只能撇開詩人在當時處境是否是美,我們探討的是詩作的美。李詩飄逸之美,甚至已經達到了一定境界,甚至當他感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時候,我們能夠感覺文字入心,甚至如親歷其時,感其嗟嘆。
思想無疆,寄托精神,那份凄苦更能切入心扉,品讀詩的虛幻之美。
我這里說虛幻之美有兩個方面,一是李詩文字體悟出佛道的虛幻,二是其對現實世界感受的虛幻。其實,這虛幻皆為悲涼無奈、我們說美,更在于詩句對讀者的情感撼動。
首先,唐代對佛道的信仰比較普遍,我們知道有唐玄奘西行求法的故事。其實,在整個唐代,人們對佛道都非常信奉。當然,在當時的文學作品中,我們也能夠更多體會。就李商隱本人來講,其在青年時期曾在玉陽山修習道術。當他痛苦無助凄涼淪落時,虛幻之佛道成為了其精神寄托,當其妻亡別后,李商隱更是坦承“三年已來,喪失家道。平居忽忽不樂,始克意事佛。方愿打鐘掃地,為清涼山行者”。(自《樊南乙集序》)。佛道之學或許可以消融李在現實中的不如意,以表達詩人心中的想往和寄托,如“賈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爐。”(自《異俗二首》)以及“聞道神仙有才子,赤簫吹罷好相攜”(自《玉山》)等,相關的詩句還有好多。
再說詩人對現實世界虛幻的感受,在其詩作中,對自己所處現實的不如意卻無可奈何,感受現實的虛幻,詩人唯有認命的嘆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自《登樂游園》),我們體會夕陽西下的畫卷,這眼前如畫的景致是現實的,而從實到虛,詩人沒有感覺明天朝陽的升起,覺得“只是近黃昏”,想到稍后的夜幕,詩人倍感凄清。同樣的感覺,我們還能夠讀到“何當巧吹君懷度,襟灰為土填清露”(自《燒香曲》),細細品讀,我們能感受這份凄涼之美。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李商隱不愧為情詩圣手,愛得深切、愛得肝腸寸斷、愛得淋漓盡致卻欲言又止,那種情至飄緲卻不用直陳,這份情愛,就是讀者也涕淚交織,何況心上之人乎。好個劉郎之比,用相思之迷惘道出了對未來情愛的虛幻。
字字情思流淌,如涓涓心泉,讀者會同感同悲,盡顯詩婉約之美。
說起李詩的婉約美,那就不得不談李商隱的情感詩,我們通常都認為無題詩是李商隱情感的載體,其詩風形象、細膩、含蓄、深刻,用隱晦的筆觸表現詩人微妙復雜的內心情感。在這里,我不談論李商隱的愛情,但不得不說他有關情愛詩歌的婉約。我們可以認真感悟《柳枝五首》、《夜雨寄北》、《錦瑟》、《重過圣女祠》、《燕臺詩》、《碧城三首》、《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河陽詩》、《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以及他眾多的無題詩。我們可以讀到“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這樣感人千古的名句,其情其景怎不催人淚下,這樣的婉約,極盡纏綿之美;在《柳枝五首》中,讀者盡可品味“畫屏繡步障,物物自成雙。如何湖上望,只是見鴛鴦”。情深愛重,相思濃濃,詩人內心情感流溢于筆觸,但仍是言語間點到即止;當讀者明白“鄂君悵望舟中夜,繡被焚香獨自眠”(自《碧城三首》)的清寂,感受“巴西夜市紅守宮,后房點臂斑斑紅。堤南渴雁自飛久,蘆花一夜吹西風”(自《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的孤獨,也許更能夠明白婉約的文字間潛藏著詩人熾熱的情懷,這份婉約,是無奈,抑或更是期待;李詩的婉約美,確切地講,此婉約更趨于凄婉,與其說與他的生世相關,不如說與整個晚唐社會的歷史現實相關。
綜上所述,李詩的朦朧美我們可以從以上幾個方面去作解讀,此朦朧美,緣于讀者融于詩中,親歷其境而感同身受,在同悲同感中,我們實際已經陶冶于文字的美。
注:個人沒有認真就其朦朧的歷史成因作太多闡述。但詩人是成長在現實生活中的,最終來講,其“朦朧”是因時代的因素更多,文字終究會包含時代的烙印。
詩歌之美有哪些詩歌之美主要有律動之美和篇二
有著“現代柳永”之稱的徐志摩,其詩歌總是呈現出一種獨特的清新美感。具體的看下文!
有著“現代柳永”之稱的徐志摩,其詩歌總是呈現出一種獨特的清新美感。他的詩歌主題多為歌詠愛情與理想,追求光明與自由,抒唱愛與美。徐志摩的詩歌之所以如此清新優美,一方面是因為他留學在外,兩年的康橋留學生活形成了他獨特的人生觀,這一人生理想便是他對愛、自由、美的追求與信仰。另一方面,他深受前期新月派詩人聞一多所提出的“詩歌三美主張”的影響。徐志摩將自己的才華與“詩歌三美”深深地結合在一起,使其詩歌呈現出與眾不同的一面。筆者從以下幾個角度淺析徐志摩詩歌中的美。
聞一多在詩歌三美主張中提出詩歌要講究繪畫的美,這主要是指詩歌的詞藻要力求美麗,富有色彩,講究詩的視覺形象和直觀性。徐志摩的詩歌詞藻華美,風格明麗,文詞豐富,色彩斑斕。這些特點尤其表現在他的一些贊美愛情的詩歌中。如《她是睡著了》一詩中:“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蓮,香爐里裊起一縷碧螺煙,澗泉幽抑制了喧響的琴弦,奢侈的光陰,靜,沙沙的盡是閃亮的黃金,醉心的光景,給我披一件彩衣,啜一壇芳醴,舞,在葡萄叢中顛倒,昏迷,靜默;休教驚斷了夢神的殷勤,神闕,安琪兒的歌,安琪兒的舞,可愛的梨渦……”在這首詩中,徐志摩連續采用星光下的“白蓮”“香爐里的碧螺煙”“琴弦”“粉蝶”等一系列優美的意象,用優美的詞語勾勒出優美的意境。
又如,我們所熟悉的《沙揚娜拉》:“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那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全詩雖僅四句,但句句傳神,僅以水蓮這一意象就將日本女郎的容貌姿態等形象地描繪了出來,語言自然,感情細膩動人,讀來有清新之感,顯示出徐詩特有的柔婉情思。
在徐志摩康橋系列的詩歌中,“繪畫美”尤其體現了這部分詩歌明顯地帶有抒情的神韻,同時又帶有眾多外國作家的影子,如《泰山日出》有泰戈爾詩歌的冥思閑適,而《海韻》《杜鵑》則與濟慈的《無情女郎》《夜鶯》神似。
總之,徐志摩的詩歌在語言方面是獨特的`,可以說,徐詩的語言是精挑細選而來的。
聞一多在三美主張中提出詩歌應該具有音樂的美。這里所說的音樂美是指詩歌音節和韻腳要和諧,一行詩中的音節,音尺的排列組合要有規律。我們從徐志摩的詩集中可以發現,徐詩韻律和諧,富有音樂感,讀來優美動聽。徐志摩自己也曾說過:“一首詩的秘密也就是它的內含的音節的勻整與流動。”縱觀徐詩,我們可以發現,他的詩歌有很多都是以四行為一節,并且常常采用重復、排比等手法,形成一種重章疊唱的句式。如《雪花的快樂》:“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飛揚,飛揚,飛揚……也不上荒街去惆悵,飛揚,飛揚,飛揚……等著她來花園里探望,飛揚,飛揚,飛揚……貼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在這首詩中就是采用了反復的手法,詩人以三個“飛揚”,三個“消溶”進行抒情,分別以五行為一節,相互押韻,節奏感十分強烈。
又如,在《為要尋一顆明星》中:“我騎著一匹拐腿的瞎馬,向著黑夜里加鞭;――向著黑夜里加鞭,我跨著一匹拐腿的瞎馬;我沖入這黑綿綿的昏夜,為要尋一顆明星,為要尋一顆明星,我沖入這黑茫茫的荒野。累壞了,累壞了我胯下的牲口,那明星還不出現;――那明星還不出現,累壞了,累壞了馬鞍上的身手。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荒野里倒著一只牲口,黑夜里倒著一具尸首。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在這首詩歌中則采用抱韻的方式。韻律的和諧對于詩歌的節奏十分重要,我們在朗讀徐志摩的詩歌時常常會有輕松明快的感覺,就是因為其詩歌的韻律使得其詩歌富有強烈的節奏感。
在詩歌三美主張中,詩歌的建筑美是指從詩的整體外形上看,節與節之間要勻稱,行與行之間要勻齊,雖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數,但是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整齊。我們看徐志摩的詩,像《再別康橋》《愛的靈感》等長達96句,《翡冷翠的一夜》則是一節有74行,而《火車擒住軌》這首詩則一節只有兩行。我們可以發現,徐志摩的詩章法整飭,靈活多樣,這與徐志摩自身也是有一定影響的。他作為新格律派的代表詩人,十分講究詩形和章法,在此基礎上,他又受詩歌三美的影響,所以他的詩歌呈現形式多樣的外在特征,但如同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我們發現徐志摩在進行創作的時候不會因為詩歌的結構而影響主題,也不會因為主題而束縛詩歌的形式。總之,他十分講求句式的整齊而又不拘泥一格,其詩的句法、節式、章法、韻腳等體現出靈活多樣的體式。
當然,徐志摩詩歌的藝術特色并非只具有以上所講的與詩歌三美主張相應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他的詩歌構思精巧,想象獨特,尤其是他的抒情詩,藝術造詣非常高。我們在閱讀徐志摩的詩歌時總會被一種熟悉的氣息所感染,與詩人的情感共鳴,體味出其詩的意蘊。
在詩中,詩人用一個臨盆的產婦對腹中嬰兒的期盼來表現出自己對理想的追求,在描寫過程中,詩人注意節制與駕馭,并將它們轉化為藝術情境和氛圍,使之產生更大的象征力量和暗示性。在這里,詩人表現出了超越性的建構力與藝術技巧,有力地把握了讀者的情感和聯想。這種描寫引起了讀者的生理震顫,表面上寫的是美的變形,其實是以丑寫美,寫美的轉化和升華,寫安詳、柔和、瑞麗的優美,是一種義無反顧地獻身的壯美,是一種更神圣、更接近本質的美。正是通過《嬰兒》這種不同于傳統的美感,我們既感受到“產婦”的崇高悲壯,又感受到“生產”的艱難。這首詩歌很容易讓人們聯想到中國人民自“五四”以來追求民主、自由、解放的悲壯曲折的歷史進程。“這母親在她生產的床上受罪”的形象,既概括了當時的時代狀況,又是這之后境況的預言性象征。
又如,在《雪花的快樂》中,詩人將自己比喻成雪花,他借助于飛揚的雪花來傳達出追求真愛和理想的美好心聲,意象鮮明,主題突出。
徐志摩在詩中,常常用白云、流水、大海、山川、星空、落葉、秋聲、蓮花等一些美好的意象組成一幅幅詩情畫意般的圖畫,組成一首首動人心魄的詩歌。徐志摩的詩或精致,或精悍,或宏偉,或奔放,或清秀。他贊揚愛情,歌詠自然,以愛來調和一切,熱烈清新,真摯自然,給人以美的享受。
語言優美,結構精巧,音律和諧,想象獨特。徐志摩常常把自己熱烈而真摯的情感融合到所創作的詩歌中去,并且他的創作總是靈活多樣。所以他的詩歌帶給讀者的是一種獨特清新之美。
詩歌之美有哪些詩歌之美主要有律動之美和篇三
秋風起,落葉飄。
站在風中微覺一絲涼意。
隨手撿起一片樹葉,
心中頓時涌起一陣悲哀。
樹葉呀,樹葉。
你為何要在秋天枯萎?
你為何不?
我多期望有一天,
走在樹旁不再有落葉。
我多期望有一個地方,
樹常年是綠色的。
我喜歡綠色,
更喜歡那綠色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