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感悟,通過寫心得感悟,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我們如何才能寫得一篇優質的心得感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去年的樹讀書心得字 去年的樹讀書感悟篇一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是一棵大樹和一只小鳥的故事。
從前,有一棵樹和一只鳥是好朋友,小鳥每天站在樹枝上給樹唱歌,樹就只好聽著。
到了冬天,小鳥要去南方過冬。樹對鳥兒說:“再見了,小鳥!請你明年春天回來,還給我唱歌聽。”小鳥說:“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聽。”
春天又來了。小鳥又飛回來去找它的朋友。可是樹沒了,只留下樹根在這里,小鳥對樹根說:“立在這的樹哪兒去了呀?”樹根說:“他被拉到山谷的工廠里去了。”小鳥就向山谷飛去。
小鳥又問門先生說:“門先生,您知道我的樹朋友在那么?”門先生說:“它被鋸成火柴運到那個村子里去了。”小鳥又向那個村子里飛去。
小鳥又問小姑娘說:“小姑娘,你知道火柴在哪嗎?”小姑娘說:“火柴都用光了,只剩下火苗。”
小鳥對著火苗唱了去年對樹唱的歌,就飛走了。
讀了這一篇故事,知道了做人要說到做到,當時小鳥它完全可以離開樹自己飛翔,可是它沒有,我們要向它學習這種精神,要說到做到,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去年的樹讀書心得字 去年的樹讀書感悟篇二
9月27日,環翠區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新教材培訓會在長征小學舉行。我們有幸聆聽了區教研中心領導精辟的教材分析,觀摩了四位優秀教師精彩紛呈的課堂教學,受益匪淺。語文課時而水平如鏡,時而波瀾皺起,時而水光瀲滟,時而洶涌澎湃。其中,《去年的樹》一課從教師的語言風格、教學細節到課文的教學設計上別具一格,特別精彩。
這堂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谷老師的音色。她的聲音悅耳動聽,語言精練干脆,環節過渡自然。她和藹的表情,激勵的語言,贊賞的眼神,兒童化的表述都給人留下親切自然的感覺,營造了和諧的師生對話環境,激發了孩子內在的生命熱情和潛能。這樣的交流,沒有年齡的溝壑,沒有身份的阻隔,沒有師生的痕跡。正因如此,學生與老師的交流對話,無拘無束,智慧不斷。與其說學生的發揮好,不如說教師創設的好。在這樣愉悅的氛圍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師生間的民主和平等。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呈現的是一個充滿精彩細節的教學現場,這個現場堪稱是巧妙運用教學細節營造良好教學氛圍,不斷運用個性化的教學細節激活教學過程,于教學細節中蘊含人文關懷的典范。
教師的評價性語言能夠對學生的表現及時點評、肯定和激勵,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如點評學生的朗讀時,教師用了“你的心痛和焦急藏在心里,誰能把它讀出來?”這句話,既評價了前一個學生的朗讀,還照顧了學生的情緒,同時,也很好地起到激勵啟發下一位同學的作用,表達了老師對學生的關愛,一舉數得,教學的機智展現得淋漓盡致。這樣的小細節舉不勝舉。
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細節不大,它往往就是那么一句話、一個眼神、一次動作、一個表情,而表現的卻是教學過程的變化、靈動和創造,它不一定是預設的,卻更能體現出精彩,它透視著教師對理念的`實踐把握。
《去年的樹》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需要讀者靜下來心來,用心靈去感受。新課程倡導學生“要與文本對話”,那么首先教師就應該靜下心來,細細品讀,感受作者的思想。課文的語言雖然簡單,但是呈現出來的卻是一段纏綿悱惻的故事。整篇文章讀來令人氤氳在淡淡的哀愁之中。這是一篇充盈著濃郁的人文主義情懷的文章。因而,教學這樣的文章,必定要盡力體現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谷老師始終圍繞著文本所呈現的那種情感基調進行。
教師在深入鉆研教材,充分考慮學生實際的基礎上,撇開了繁文縟節的分析,直接抓住了幾個重要句子,統領全文。
在教學中,教師非常注重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渲染情感,通過朗讀體會作者思想,表達自己的感悟。本課中,教師多次組織學生讀書,有自由讀,輕聲讀,邊讀邊劃句子,分角色讀,齊讀等。書聲瑯瑯的語文課是美麗的,沒有朗讀的語文課必定是不成功的語文課。
教師首先組織同學找出描寫樹和小鳥是好朋友的句子,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和學生一起體會鳥與樹的情深義重,再圍繞鳥找樹的對話,引導學生讀讀、劃劃,品品、議議,充分聯系生活體驗,感受小鳥為了尋找朋友不辭勞苦,有情有義,讓學生進入角色,加強朗讀指導。這樣,情景交融,有理性的思考,也有感性的認識,有統攬全局的大氣,也有精雕細刻的細膩。在朗讀中引導學生一次次地和文本、和老師、和同學展開對話。在此基礎上,教師抓住了本文最耐人尋味,最體現作者思想,最有深意的地方——鳥兒的“對著燈火看了一會兒”。
歌德曾經說過:“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眼睛看到紙的背面。”換句話說,就是教師要教會學生用兩條視線讀書:一條是生理視線,即眼睛看到的文字;一條是心理視線,即心靈對文本的感悟體驗。“你用心去品讀,假如你是那只小鳥,一年之后,你滿懷期待回來尋找自己的朋友,然而曾經的大樹,如今卻只是一縷輕煙了,你的心情會怎樣呢?你想對誰說些什么?”此處的留白真的太精彩了,不禁要感嘆作家的偉大,真正是“此處無聲勝有聲”。每讀到這里,總會有一種酸楚涌上心頭。然而年幼的學生能體會到小鳥復雜的心情嗎?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小鳥的那一雙“瞪大的眼睛”中,真的蘊涵著太多的話語。教師抓住這一亮點,既是對文本的補充,也是學生情感的一次提升。教師精心地設計情境,巧妙地把握話題進行多元交流:你還有什么話要說的嗎?想對誰說?(大樹、伐木人等)逐層深入,使學生的心靈發出了強烈的回響,突破了教學重難點,人文合一,引發了一個教學高潮。
老師在與學生對話時,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于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讓學生在深入文本的基礎上感悟體驗,填補課文空白,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由此,我們很幸運地聽到了很多個性化的聲音。
最后,教師出示了一封大樹給小鳥的信,通過教師的配樂朗讀,更加渲染了氣氛,調動了學生的感情,打開了學生的思路,打動了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的心,從而將課堂教學再一次推向高潮。
總之,這節課是一節經過精心設計,精彩迭起的課,給我們的朗讀課教學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