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春節說明文字春節說明文字篇一
春節,不僅是舉國同慶,充滿歡歌笑語的日子,還是中國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作為一個大城市的廣州,氣氛又怎會落后呢?讓我來給你介紹一下吧!
在廣州,我們通常從十二月中旬開始準備年貨,因為小孩子最喜歡吃香脆的東西,所以大人經常買蛋散、油角和炒米餅之類的零食。廣州人還喜歡蒸蘿卜糕,馬蹄糕和芋頭糕,寓意“步步高升”。
除夕夜,家家戶戶都在酒樓或在家里吃團圓飯。 團團飯照例是豐盛的。菜式各色各樣,琳瑯滿目,看得人直流口水,但唯一不變的就是雞,無論是白切雞,醬油雞,手撕雞還是鹽焗雞,廣州人團圓飯必須有雞。而且廣州人最喜歡吃白切雞,因為白切能保留雞的鮮味和汁液。
初一清早,就是讓人們穿好新衣去拜年的時候。人們都說,越早越有誠意,所以有的人年早飯的不吃,就去拜年。
怎么樣,廣州的風俗習慣有趣吧!如果你要來廣州做客,我們無比歡迎,我還可以當你的小導游呢!
春節說明文字春節說明文字篇二
中國有許多傳統的風俗文化一直流傳至今,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中國特殊的瑰寶——春節文化。
春節在臘月初八便拉開了帷幕。在臘月初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泡臘八蒜,都做臘八粥。臘八蒜到了年底就被醋泡得發青了,蒜中夾帶醋的酸味,醋中又充滿蒜的辣,使人胃口大開。
臘八粥就更絕了,人們將新收獲的大豆、桂圓、大米、小米等五谷雜糧混在一起,加以熬煮,那滋味真是此粥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嘗!現在,我的舌尖仿佛依舊殘留著臘八粥淡淡的香味,令人回味無窮。
臘八過后,人們又陷入了忙碌中。家家戶戶都趕辦年貨,什么瓜果蔬菜,雞鴨魚肉等物品全都往籃子里放。超市里,大集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們一個個忙得不亦樂乎。望著海一般的人群,我不由感慨:年近了!
二十三,過小年,憋了一年,人們終于放松下來,掛上火紅的燈籠,點著絢麗的煙花,爆竹也趕來湊熱鬧,開心得敞開了肚皮。人們歡聲笑語,沉浸在歡樂中。
二十三后,人們打掃屋子,閑逛,以迎接新年的到來。
初一可是一個好日子。人人都穿上新衣服,出門給人家拜年。大街上或三五成群,或兩人相伴,熙熙攘攘,車水馬龍。人們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新年好!
初五以后,人們陸續開始上班,新年就這樣在起早貪黑的工作中拉下了帷幕
春節說明文字春節說明文字篇三
春節,是一個不同以往的春節。今年,我既感受了京城老北京的傳統習俗,也了解了韓國首爾人家別樣的過年氣氛。
老北京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其實,北京的“年”從臘月初八就開始“過”起來了——臘八,要泡臘八醋、臘八蒜,喝臘八粥。
到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在長沙,可是要到二十四才過小年呢。我的理解是,“小年”——就是小孩子過年,這一天,爺爺、奶奶、媽媽也會給我紅包哦)的時候,家家戶戶就忙著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弊?、年畫,剪窗花,貼對聯……一直到除夕夜做年夜飯。
臘月二十九開始蒸饅頭。老北京過年忌諱“炸、煮、烙”的諧音,所以這時候的主食就是蒸饅頭,講究的人家還會蒸一些造型各異、色彩艷麗的花卷、豆包(我最喜歡那些小動物造型的豆包,一個個都那么可愛,真不舍得吃)。滿族人家還會蒸喜餅、子孫饅頭、如意卷,那花樣可真是太多了!
到了年三十,全家就圍坐一起吃年夜飯。年夜飯是一年中最豐盛的一餐,菜品之全都快趕上“滿漢全席了”!除夕和年初一還要吃元寶餃子,餃子里放入糖、銅錢、花生、棗、栗子,包含的說法可多了,反正都有著美好的寓意。
除夕守歲、子時接神。新年到來之時,長輩們焚香祭祖、小孩子放炮驅邪。講究的人家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套餅、水果、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素炒菜。
祭祖過后,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小朋友派壓歲錢。之后,全家一起吃五更餃子。
初一到初五,串親走友逛廟會。北京的廟會格外熱鬧,到大鐘寺敲鐘白云觀摸石猴琉璃廠踩高蹺、捏面人、吹糖、舞龍、舞獅、太平鼓、小車會、五虎棍……有各種好玩好看的,還有各種小吃(不過,對于吃慣了長沙美食的我,北京的小吃的確不怎么的?。?/p>
韓國首爾
今年,我在首爾也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春節習俗”。在韓國,農歷新年是僅次于中秋節的第二大節日,新年期間,全家團圓、祭祖、拜年、敬神禮佛。
大年初一,最莊重的禮儀是“祭禮和歲拜”。在房屋的正室上方,擺放著祖宗的畫像。供桌上擺著各式供品,物品擺放規則極其嚴格,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講究,供品還有“棗栗梨柿”、“米糕片湯”等。祭祀的程序嚴格按家譜排位,全家身著傳統民族服裝,依次向祖先鞠躬磕頭,祈求祖宗創下的家業興旺發達。
祭禮完畢后,全家才能吃大年初一的第一餐——“米糕片湯”。韓國人把春節食品統稱為“歲餐”,“米糕片湯”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第一餐。正月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湯”寓意著迎接太陽的光明和萬物更生的純潔。
韓國人將正月十五稱為元夕節或上元節,也有人稱元宵節,但并沒有吃元宵的習氣。這天,吃花生、栗子、核桃等堅果,喝"耳明酒"。導游姐姐說,這天早晨向圓月許三個愿望都能實現。
在街頭慶典活動中,有吹吹打打的韓國傳統民間舞蹈“五谷舞”,還有打年糕、蕩秋千、打陀螺、跳板、贈送福笊籬等游戲。
北京和首爾的“春節”雖然有著那么多的不同,但它們實際上都是古老的、抹不去的民俗文化,都蘊含著與家人團聚的歡喜,體現了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春節說明文字春節說明文字篇四
說明文:西夏文字之謎,歡迎使用 一個多世紀前,人們對西夏文幾乎一無所知。這種死去的文字存世極少,偶爾有所發現,國內外專家見到也大惑不解,莫名其妙。至今全中國能破解其意的不足10人。
文史料極度匱乏,使后世研究西夏史的專家們深感困難。
西夏經歷十代帝王,最后亡于蒙古。黨項族在元朝被稱為唐兀,屬色目人,經明、清而融合到其他民族之中,其文字隨之死亡,文獻典籍漸被湮沒,西夏歷史文化更加模糊不清,后人稱之為神秘的王朝。而破譯死亡的西夏文字就成了研究神秘西夏歷史的關鍵所在。
西夏文誕生于西夏政權正式建立 (公元1038年)前夕。雄才大略的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出于統治的需要在自己登基之前下令,由富有才華的大臣野利仁榮來主持創制自己國家的文字西夏文。野利仁榮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而且一下子就創制出6000多個單字。這種被今人稱作西夏文的文字,在西夏國里卻被尊為國書,具有很高的地位。它不僅在政府公文中使用,而且被用來翻譯經典著作,在民間交往中更是得到廣泛應用??梢哉f,在西夏政權存在的190年中,西夏文幾乎是無處不在、無所不用。就是在公元1227年西夏政權滅亡之后,它還被繼續使用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這種未知的文字在1870年被英國人偉烈考定是12世紀金朝創制的女真文字。 12年后,法國學者德維利亞判定此種文字不是女真文,懷疑它可能是西夏文。又過了13年,他再次撰文論述這種文字為西夏文,但仍難決斷。其實在此之前,中國人早已能識別出西夏文。清朝著名西北史地學者張澍,于嘉慶甲子年(1804年)在家鄉武威養病。發現一塊通石碑,這通石碑就是有名的《重修涼州護國寺感通塔碑》。張澍的這一偶然發現使這一重要文物重現于世,也使久已死亡的西夏文開始又為世人所知。
20世紀中國在歷史文獻方面有幾次重大發現,這些發現使人文科學很多重要領域有了重大突破,如殷墟甲骨、敦煌石室文書和大量簡牘的發現。然而還有一項重大發現應引起學界的足夠重視,那就是上世紀初在西夏黑水城遺址出土的珍貴西夏文書。
1909年6月,科茲洛夫率領考察隊進入黑水城遺址??疾礻爢T打開了西城外的一座佛塔,塔內從上部到基座摞滿了大量的文物、文獻,他們似乎找到了一座古代的博物館和圖書館。這些意外發現的珍寶被運到圣彼得堡,現分藏于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和愛爾米塔什博物館。
網友葉草在轉發的帖子中講述了這樣一段故事。1962年,我大學畢業后考入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成為中國第一名西夏文研究生。我始學西夏文時,西夏學專家們在6000多西夏字中能知曉字義的不超過一半,西夏語語法也有很多關鍵問題未得解決。文革中我被下放到河南干校。 1971年我便乘探親之機,將過去出版的北京圖書館館刊《西夏文專號》帶到干校。從此開始了了我的西夏文研究之旅。1976年,我和同事考察西夏故地,歷時3個多月,考察了不少西夏故址,見到了很多西夏文物、文獻。其中黑水城遺址是重要一站。當我們離開這個令人陶醉的古城時,更加掛記藏于圣彼得堡的大宗西夏文獻和文物。我在1983年出版《文海研究》,使西夏文字絕大部分得到解釋,提高了西夏文的釋讀水平。不諳悉語法,仍難翻譯西夏文文獻。我發表了數篇研究西夏語語法的論文,提高了自己翻譯西夏文文獻的能力。由于西夏文字和西夏語法認識水平不斷提高,經幾年努力,1981年我發表了國內第一篇沒有現成譯文對照的長篇西夏文文獻的論文,西夏文不再是難懂的天書。
通過國內外幾代西夏學專家的不懈努力,對多種西夏文文獻的成功解讀,那段鮮為人知的西夏文化、社會場景不再模糊和神秘,在我們的腦海中逐漸變得清晰、鮮活起來。
春節說明文字春節說明文字篇五
可是還有一套文字,不是人人都認識,只有那些細心觀察、認真鉆研的人才能夠真正理解他們,那就是大自然的文字。我眼中的大自然的文字是有趣的,猶如是一片浩瀚無比的大海,讓我盡情地遨游,但卻不會厭倦。
就說我們頭頂的這片天空吧!隨著氣象預報技術的日益發達,很多人只會通過收看天氣預報才能知道天氣情況,而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卻能看云識天氣。
“天上鉤鉤云,地上雨淋淋”、“云交云,雨淋淋”、“江豬過河,大雨滂沱”“棉花云,雨快臨”、“天上灰布懸,雨絲定連綿”、“云往東,車馬通;云往南,水漲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曬麥”……這些有趣的諺語就是一個很好的見證。十月起了東風,大多數人會以為這是一個好兆頭,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會說:“你們都想錯了,有一句諺語說得好‘十月東風,連夜雨。’”意思是說,如果在十月刮起了東風,天氣變暖,那就預示將會下雨。
在廣闊的藍天下,有幾只麻雀卻飛不高,粗心的人會以為這幾只麻雀生病了。其實不盡然,麻雀飛不高是因為天空中氣壓低,麻雀因缺氧而喪失活力。這預示著要下雨。假如燕子在空中飛得很高,看去很小很小,那就會有好天氣。白嘴鴉飛來說,春天已經來到大門口了。而飛走的鶴不用日歷就可以告訴人們,熱天已經過去了。
密云多雨的夏天,蜻蜓在低空飛翔,一般的人只知道它在那兒飛而已,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來,卻不是這么一回事。他們會說,蜻蜓的翅膀是因為受到水汽的重壓才飛不高的。這預示著陣雨即將到來。
在寸草不生的沙漠中,被譽為“沙漠之舟”的駱駝忽然伏下不走了,有的人會以為駱駝累了想休息,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一定會說,駱駝不是累,而是沙塵暴要來了,它這樣做是為了保護自己,我們也該避一避了。
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會告訴你:地球內部有熾熱的巖漿,平時讓地殼緊緊地包住了,一旦遇到了地震,巖漿就乘機從地殼口猛沖出來――火山爆發了。所以地震發生時,常常伴隨著火山爆發。人們稱它倆是一對“孿生兄弟”了。了解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好處呢?不認識大自然文字的人會覺得云彩、石頭和星星都是地球的飾物。但讀得懂這套文字的人就知道云彩會預測天氣、石頭能記載歷史、星星懂識別方向。再拿剛才那對“孿生兄弟”說吧:理解大自然的文字可以早點預料災難的發生,使人們能夠擠出更多的逃生時間,避免天災人禍。
你要想學會大自然的文字就要多看看書,經常去野外走走,常常問問有學問的人。這樣的話,不論你長大干哪行,你就會多一件法寶。
春節說明文字春節說明文字篇六
一提到西安,人們肯定都想起這座古城的魅力所在,經過了歷史千年的洗禮,她不但沒有毀滅,反而更加輝煌,繁華。在西安過春節,是人們最快樂的時光,因為在這,有很多有趣的民俗風情和好吃的、好玩的。
大年三十是春節的彩排。從那天起,人們會把年貨全買到手,新衣服代表新氣象;買吃的,是為了慶祝春節。在新年,西安人人都會吃兩樣東西,那就是臘肉和餃子。在這一天,每個人也都要洗一次澡,這種做法是為了重新開始,從新的起點開始。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十二點,人人都要吃餃子,放鞭炮,小孩們要給老人長輩拜年。在這一天,每家每戶至少要到凌晨兩點才睡覺,這一天算是新年中人們最興奮的一天。
大年初一這一天是新一年的開始。這一天,西安有個老規矩,就是不能干任何工作與學習的事情,要無憂無慮地度過這一天,而且也不能說不吉利的話。這一天晚上,男女老少要大聚會,所有親戚朋友們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大年初一是新年中最熱鬧的一天。
從大年初二開始一直到大年初五,人們都要在西安四處拜訪親戚朋友們,而且還要在家門口貼對聯,以代表吉祥。這幾天里,人們每時每刻都很高興,因為有些朋友們會到自家聚會。說到聚會,肯定要喝酒,陜西有一種名酒叫稠酒。此酒雖然度數不高,但美味無比,如同天上的玉液瓊漿 。
春節末期雖然沒有那么的熱鬧了,可是還有一個節日,那就是元宵節。在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會吃元宵,放煙花。這一天算是春節的最后一個樂章!
這就是古城西安的春節,大家現在是不是巴不得馬上去享受一次呢?
春節說明文字春節說明文字篇七
春節,是我國一年當中最熱鬧,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早早的,街上“展覽”的對子、“?!弊?、窗花、糖果等年貨給我帶來了一絲絲“年味”。
從臘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開始,大家就開始準備過年了。這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我們小孩饞的總想先嘗嘗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總要等到奶奶先到廚房的灶王爺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喲。據說,這樣灶王爺才能上天言好事。
臘月二十四,每家每戶掃房子。媽媽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靜,這是為了新年有一個新氣象。過了二十四大人們忙著殺魚、肫肉、蒸花饃,準備年貨。
每當二十九,每家每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把節日的氣氛裝點的更加濃厚。吃過午飯后,端出香噴噴的肉餡,一家人就包起了餃子,男同志搟皮、小孩們當運輸員,媽媽們就負責制作精美的水餃。奶奶還要在餃子里放進硬幣,看誰最有福氣。當一盤盤挺著肚子的水餃端上桌時,大家找到自己滿意的餃子,張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運。最后,那個帶有福氣的餃子還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每家每戶吃的都是餃子,我們早早的吃晚飯,守在電視前看春晚,也是“守歲”。
初一到初六這幾天,就是我們小孩子“掙錢”的最好時機。天天不是呆在爺爺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媽媽的話說,就是“整天不著家”,但我們仍然樂呵呵的東跑西竄。
我們這的春節一般到“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才告一段落。雖然濮陽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與許多大城市一樣,熱熱鬧鬧的迎來春節,又熱熱鬧鬧的把它送走。
春節說明文字春節說明文字篇八
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在這天用團聚和美食犒勞辛苦工作一年的自己。在這天,家家戶戶都洋溢著美食的香味。
在春節那天,每戶人家都是要吃糕的,糕諧音“高”,并且是蒸出來的,所以象征著蒸蒸日上。蒸糕是把面粉和水一起攪拌成不干不濕狀后,上籠先給它蒸個澡,約20多分鐘,有股甜甜的味道就會彌漫開來。
沒過一會兒,糕就從熱騰騰的籠里被爺爺小心翼翼地拎到了盤里,蒸完澡的它膚色由土黃變成了金黃。在吃糕前是要裁糕(就是揉成糕團)的,那樣蒸出來的糕才香糯可口。我的爺爺先將一盆“潰不成軍”的糕粒反復揉捏,將它合成一塊大糕。爺爺仿佛跟糕有仇似的,擼起袖子,手上抹了油,先摁了三下、又翻了個面、再壓一下,周而復始,嚇得那糕魂飛魄散,一下也不敢動。
經過一番較量后,一個橢圓形的大團子呈現在眼前,頓時變得有光澤,拿筷子戳一戳,它已經如橡皮泥那般富有彈性了。吃飯時用肉湯泡著糕,肉湯的肉味使原本無味的糕有了一層肉香,而糕也可以使肉湯不那么油膩,咬上一口,唇齒留香,可謂是兩全其美、絕佳之配。
吃年夜飯時,自然少不了餃子,把面團揉成面皮兒,拿事先已經準備好的韭菜雞蛋餡往上一撒、一掬、一捏,一個如銀元寶似的餃子就橫空出世了。剛出生的餃子白白嫩嫩的,和小娃娃一模一樣。等兄弟姐妹們都到齊了,就都調皮地吵著去游泳。于是,媽媽把它們放進了“游泳池”里,怕水太冷,還澆了油、點了火,餃子們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快活極了。等它們都玩夠了,媽媽就把它們撈出來,晾在盤子上,讓它們也享受享受日光浴??墒遣灰粫核鼈兙陀珠e不住了,想看看我們肚子里的異域風情,我們自然是讓它們如愿以償,還為它們介紹了幾位朋友——臘八蒜,和它們一起去觀光旅游。下肚的蒜和餃子在嘴里留下了一股十分清香而又微辣的味道,令我欲罷不能,大飽了口福。
春節,并不是簡簡單單的一頓飯菜、一次親朋好友的相聚、一聲聲過年好的問候……它是我們中華民族對美好愿景不停努力,不停奮斗的象征,是我們炎黃子孫安居樂業、繁榮昌盛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