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鮮為人知的一幕:淮海戰役后期,孤注一擲的蔣介石曾企圖動用化學武器為黃維兵團解圍——但他最后終于放棄了。是什么原因使他“立地成佛”的呢?請看:
汪逢栗智勸蔣介石
人們對解放戰爭各個戰役的具體情況大都比較了解,因為近些年我們的文藝作品、歷史研究沒少對此作翔實、生動的表現。但是,在淮海戰役時由于黃維兵團被困、蔣介石曾下決心要使用化學武器一事,卻鮮為人知。而用語言這個武器制止蔣介石使用毒氣彈的前前后后,則更少有人知道。下面分析介紹的就是當年勸蔣的主要當事人汪逢栗(原國民黨化學兵司令)機智勸服蔣介石的經過與方法,從中可以看出如何勸說像蔣介石這樣剛愎自用的人物的特殊方式。
汪逢栗勸蔣,大致走過了這樣四步:
第一步:鋪陳困難,用不利因素冷卻蔣的熱情
當汪逢栗被蔣召見并要求呈送“現存化學彈藥統計表”時,他已曉得了蔣的意圖。因此,當蔣向他發問的時候,他便采取了鋪陳困難、強調不利的說話方式,想以這種不利的客觀狀況冷卻蔣對使用化學武器的熱情。蔣看了“統計表”后問:“只有這些?”“只有這些。”汪答。“為什么不多造一些?”“現在沒有原料。”“可以向美國買一點。”“沒有外匯。”一個一個的軟釘子直刺蔣,使蔣不得不回避:“這個,這個問題你們先回去研究一下,明天把研究結果告訴我。”在第二次召見時,蔣干脆直言不諱地說:“目前,黃維兵團正面臨著共軍的圍困,我想造十萬顆化學炮彈解救黃維,你看要多少時間才能完成?”汪見蔣透露了真實意圖,想了半天,又舉出了一個大困難:“現在我們不但沒有化學原料,也沒有化學炸彈殼。”蔣不滿地說:“用普通炸彈殼不行嗎?”“不行,化學炸彈殼與普通炸彈殼不一樣。”汪說的既是實情,同時也堵住了蔣的另一線希望之光,逼得蔣只好再作研究。在勸說中,要想改變對方的觀點、企圖,首先就要對對方所贊同、所信奉的事物或所要做成的某項事潑一些“冷水”,設一些“障礙”,使其彷徨猶豫,望而卻步。然而,像蔣介石這樣意志力很強的大人物,他是不會因此而罷手的。果然,他在第三次召見汪以及另外有關人員的時候,因為生產化學武器受條件和社會輿論的限制之問題,又轉而決定使用1936年為抗日而生產的一萬顆毒劑彈——
第二步:申明義理,用正面闡述提請蔣的注意
1948年12月11日下午,蔣介石在又一次召見汪等人時正式攤牌了:“我現在決定使用這些炸彈,你的意見怎么樣?”汪見蔣一意孤行,便開始了帶有警告性質的闡述:“化學炸彈是特種武器,使用它不人道,效果也十分有限。我國有不少同胞就死于日寇化學武器之下,政府曾對日本人使用毒瓦斯事件多次向國聯提出控告,也曾向各盟國發出通報,反對使用化學武器。內戰中如果使用化學彈,勢必會引起國內外輿論反對。”這番話雖平實無奇,卻將使用化學武器的利弊、后果等一一擺出,實際上含有“我們如果使用,無異于像日本人那樣殘殺國人,也使自己處在人人唾罵、自相矛盾的境地,弄不好千古罪人的名字會落在頭上”的意思。但蔣沒有聽進去,竟然說:“這無大干系,這些炸彈,我是一定要用的。”話到這步,深知蔣的性格與為人的汪不得不暫時停止相勸。他覺得自己人單勢孤,不足以構成對蔣更大的壓力,必須要爭取尋找一個更有力的人來協助自己說服蔣介石——第三步:尋求幫手,用多方力量動搖蔣的信念
汪馬上想到了自己的好友、交通部長俞大維,此人因對蔣忠心耿耿,深受器重。于是,他話鋒一轉對蔣說:“大兵團作戰,這些炸彈不會產生好的效果。如果委員長不信,可問俞大維。這些炸彈是12年前俞大維(當時任工兵署長)領導下造的……”一席話,既陳述了自己對化學武器使用的看法(竭力抵毀其功用以打消蔣對其的依賴),又把自己好友俞大維拉了出來——因汪知其為人,能成為自己的得力助手一同勸說蔣介石。果然,當汪等人再被召見時,俞大維已經與蔣懇談多時了。汪見此景,覺得成功又多了一分希望。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他還想多找幾個幫手——即使不直接相幫,起碼也會從心底贊同自己,這樣對蔣的壓力會更大。于是,他對空軍副司令員王叔銘說:“委員長如果真的使用這些炸彈,你的飛機在戰區空投,飛行高度必須在500碼以下才能有效,到時就看你的表演嘍!”這番話正說到王的心底:飛機飛這么低,那不是自找死路嗎?他馬上站到了汪的一邊說:“這事您可得跟委員長說說啊!”汪見王也站在自己一邊,更有信心了——第四步:曉以利害,用反面推斷挫敗蔣的決心
這次召見是人數最全的一次,也是蔣就此問題召見的最后一次。他深知此事關系重大,所以,一反過去那種霸道的作風,謹慎小心地聽取多方人的意見,這也就給汪說服蔣創造了一個偶然性的成功因素。蔣說:“大家都不要拘禮,我們商量一件事。黃維兵團現在被共軍圍困在宿縣以西的雙堆集地區,形勢對我不利,我想空投毒氣炸彈為黃維兵團解圍,你們意下如何?”幾個人互相看了看,雖然意見一致,但均未吭聲,最后蔣將目光落在汪逢栗身上。汪明白:現在是到了自己講話的時候,這是至關重要的話。上次從正面講的大道理不必講了,應從反面講化學武器的弱點,講對我們自己的損害——這種利害關系對于蔣介石,往往比民族大義、人道主義、社會輿論更為重要。因為,用化學炸彈的目的是殺傷對方、解救黃維,而達不到這一點,還用它有什么用?于是,他從這個角度開口了:“偌大的戰場,要想用我們那一點毒彈解圍,恐怕難以奏效。再說,我們的毒劑炸彈性能不好,飛機空投高度必須在500碼以下才能有效,這樣很容易被共軍擊中。還有一點,共產黨士兵作戰勇敢,而芥子氣是后效性毒劑,當他們發現自己中毒時,往往戰斗已經結束了……”在此之前,汪的好友俞大維已經向蔣進行了誠懇的規勸,又經汪逢栗這么一番利害攸關的分析,加之這些天來的種種與己不同的意見,終于使蔣打消了使用化學武器的念頭,也使無數的同胞免遭無辜的傷害。這個理智的決斷固然是蔣介石作出的,但更重要的促使蔣作出明智決策的,卻是汪逢栗、俞大維等人。這個勸說之功是不可磨滅的。從以上介紹汪逢栗勸說蔣介石的四步驟,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勸說一些剛愎自用、武斷專橫的人,尤其是自己的頂頭上司,一要勇敢,要有敢于犯上、敢冒因此而被殺的危險;二要機智,即要講究方式方法,因人而宜,隨機應變;摸清對方心理,說話說到點上;三要耐心,即不指望說服會一朝一夕就完成,三言兩語就結束,而應根據對方的心理變化不斷地變化思維方式、調整語言方式,認真仔細地利用方方面面的有利因素去促成勸說的最后完成。把握了這三點,你再有一個三寸不爛之舌,那么,你就會說服所有的人——甚至希特勒!
..
汪逢栗智勸蔣介石責任編輯:飛雪 閱讀:人次